第一篇:婚礼习俗比较
婚礼目的:婚姻、生育是密切相连的。婚姻的目的,在传统的 中国社会看来是广家族、繁子孙。婚姻者,“合二姓之 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人道所以有嫁娶 何? „„重人伦,广继嗣也”(《白虎通义·嫁娶》)。这里均强调了婚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自 身繁衍的需要。当然,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缔结婚约的一个重要目的。孟子就曾提出“不 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宗教对婚姻中的生育问题也 给予了密切关注。比如道教,它是一个非常重“生”的 宗教,并素来以“乐生”、“贵生”为宗旨。道教还有不 少专司生殖或与生育子嗣有关的神仙,如西王母、九天 玄女、碧霞元君、后土神(又称后土娘娘)[8]
。道教《太
平经》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也就是说两性结合组成家庭 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在这些宗 教的影响下,结婚礼仪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围绕着生 育来展开,例如传统婚礼上新房里“铺床”仪式中洒在 婚床上预示着“早生贵子”的花生、红枣、桂圆和莲子 以及新婚夫妇坐帐时同吃的“子孙饺子”无不显示着 生育后代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
同样在西方社会,其生育观也具有浓厚的神学色
彩。基督教认为,上帝(耶和华)按照自己的意志,在 七天之内创造了天地万物,并根据自己的形象造了人,《圣经》在诗篇第 127 篇第 3 节里说: “儿女是耶和华 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神所给的赏赐。”在西方文 化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人们认为儿女是上帝给 父母信仰的报酬,是上帝向他们显慈爱的明证,所以为 了遵从上天要求繁衍后代的明确旨意,鼓励生育也曾 经是西方传统婚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如《圣经·创 世纪》中,上帝对犹太始祖亚伯拉罕就许诺让他的后 裔“多如天上众星”;对亚伯拉罕之子以撒的祝福是让 他的子孙“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由此可见,结婚 和生育除了具有历史和社会学上的意义之外,作为最 重要的伦理观念之一,也获得了神学意义。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 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所以,婚姻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广家族、繁子孙,同时用来维护并提高家 族名望及地位。由于婚姻会为家族增加一名外姓女 子为成员,所以男家在选择媳妇方面特别严谨,以 免有辱家声,家族娶媳妇远比个人娶妻子来得重
要。婚姻被视为家庭的要事,而非个人的私事,男女 间的爱情并不能作为婚姻的首要依据。在西方,婚姻是男女青年爱情的归宿,缔结婚
姻的目的是为了让双方长相厮守,是为了更好的生 活在一起,是个人的私事,所以,西方人在选择伴侣 时,注重的是感情的有无,而不是家庭的利益,家族 的声望。
婚礼信仰: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里,认为婚姻是五百年前 上天注定的,是人力所不能更改的。中国古人最早 的婚神是伏羲和女蜗,相传伏羲和女蜗结为夫妻而 繁衍了人类,他们既是人类的始祖,又是“制嫁娶” 和“置婚姻”的神仙,后世将他们奉为婚神。中国古 人还相信“赤绳系足”的天命观,认为人一生下来,就被月下老人以红绳系足,姻缘早以天定。在西方神话传说中,主持人间婚姻的爱神很
多,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阿芙罗狄德、维纳斯等,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则是维纳斯之子丘比特,丘比 特手中有爱之神剑,当射出的金剑射中了青年男女 的心,两人就会产生美妙的爱情,进而缔结成婚姻,但当射出的是银剑时,男女青年就不会有美满的结 局。
1. 婚姻的社会地位
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婚姻被
看成是君臣、父子等级人伦之根本,家族兴衰之关键,传统典籍《礼记》说道: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 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对待婚礼,人 们的态度是“敬慎重正而后亲之”。此外婚姻也被认为 是天地之本源。如《礼记》云: “天地合,而后万物生 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道教《易传》也强调: “有天 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 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 也。”很明显,婚姻中的男女结合相当于天地之合。正 因为婚姻以宇宙秩序为参照物,就导致了婚姻的神圣 性与不可颠覆性。
在西方社会,受基督教影响,人们认为“婚姻是上
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 的约定。”《圣经》中阐述,婚姻的目的有三: “一是男女 互助„„。二是性亲近„„。三是延续和繁衍人 种。”基于此,婚姻的神圣和权威在西方基督徒中是不 可动摇的,履行婚姻就是遵循上帝的诫命。在基督徒 看来,他们的婚姻是神所赐的礼物,并且每对夫妻的婚 姻都是独特的,在神眼中有独特的意义和目标。他们 藉婚姻来体验神的爱和生命的奥秘,体现神与人所立 的盟约。
2. 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被看作是“天经地 义”的绝对真理,并在传统道德价值系统中占有重要地 位。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云: “盖地之下于天,妻之下于夫者,位也。天之下于地,夫之下于妻者,德 也。”也就是说,男尊女卑,就像天尊地卑一样,是本来 的位置使然,[5]
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中,处处可见到这种
思想的影子。然而尽管“男尊女卑”在传统社会里长期 占据主流地位,这期间其他宗教如道教和佛教也从自 己的世界观出发,阐述了与儒家不相同的看法。例如佛教,自汉唐以来逐渐成为唐代民众信仰谱系
中一个主导信仰,家庭伦理关系也被带入佛事活动中,佛事活动成为一种世俗化了的社会活动,极大地影响了 人们尤其是女性的家庭婚姻观念。由于佛教主张“人人 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鼓励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 主性,许多信佛的女性在婚恋中就比较注重自己的精神 信仰。在佛教影响下一些妇女甚至违背儒家封建家庭 伦理,选择死后夫妻分葬。[6]
这从侧面反映出佛教对
传统婚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女性的关注。
另一大宗教道教对女性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则显得得非常独特。根据道家的思想,世界上万事 万物都有由阴阳、乾坤这些两种对立的东西组合而成。反映在夫妻关系上,自然要求两两相对;结婚被称作为 “匹配”,就是这个意思。这种观念反映出人们在某种 程度上要求男子在结婚时对女子至少要有表面的尊 重,这可从一些婚礼习俗中看出。至于缔结婚姻之后 的夫妻关系,道教典籍《太平经》认为婚姻中“女之就 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也就是说做妻 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由此一旦婚姻关系成 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劳作,创造美好生活。“女之 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 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不仅如 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 素: “夫人各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则其意专作 事,不复狐疑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这种强调 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对传统的婚姻观 无疑是极大的冲击。
相比之下,西方的婚礼则反映出男女双方的地位
基本平等。从《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里的创造和 亚当夏娃联合的情况中可看出上帝视婚姻为一个盟约 关系,要藉此使夫妻合而为一。由这种盟约关系可见 夫妻双方是平等的。虽然上帝给亚当造了个女人是作 为他的帮手来帮助他,但这里的“帮助”是平行的互补 的意思,绝没有卑贱或奴役之意。奥古斯丁曾说: 神早 就设计男女地位平等,在他的心意中,他没有叫女人高 于男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头骨造夏娃;神没有叫男 ·48·人压制女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脚骨造夏娃。肋骨 是最贴心之处,是最亲密的表征。[7]
所以,基督教认为
夫妻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灵魂体的合一。正 如亚当唱给夏娃的第一首情歌所说的: “这是我骨中 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 上取出来的。”在新的圣经中,耶稣明确指出,上帝造 人时造的是一男一女,而且“二人成为一体”。因此基 督教坚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这种制度里特别强 调了婚姻中的双方男女平等,相互扶持,而不是一方压 倒另一方。
婚姻审美:中国的婚俗崇尚喜庆、热闹,婚礼以红色为主 色调。新嫁娘穿着红绣鞋,身着红嫁衣,头盖红喜 帕,坐着红花轿,来到新郎家。新郎也穿着红色的礼 服,并在家中则贴上红对联,挂上红喜字,欢迎新娘 的到来。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红色不但令人感到喜 气洋洋,吉祥如意,而且也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会红 红火火,幸福美满。
西方英语国家的婚俗崇尚纯洁、浪漫,婚礼以
白色为主色调。新娘子身穿白色婚纱,手戴白色手 套,头顶白色纱巾,不但美丽端庄,而且也象征着新 娘的纯洁高尚。西方人的婚礼喜欢用鲜花来装扮,很多人在婚礼鲜花的使用上,也偏爱白色,他们认 为白色即纯洁无暇,又浪漫温馨,与唯美的爱情正 吻合。
研究一: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研究二: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通过研究中西方婚礼的差异,我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西方的婚礼是纯洁浪漫的,而中国的婚礼是喜气洋洋的;西方的婚礼看重的是感觉,而中国看重的是仪式。中西方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也就形成了有各自特点的婚礼风俗.虽然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无论是哪里的婚礼都充满了祝福和笑声。婚礼的内容:1时间上 2形式上 3
第二篇:东西方婚礼习俗比较
东西方婚礼习俗比较
031D10137 孔美霖
婚礼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除了双亲和新人,肯定还会有的是宾客.东方文化国家时兴结婚送钱,也就是常说的“凑份子”或“红包”,也有地方叫给“看喜钱”,比如中、日、韩都有类似做法,而且好像已经形成了惯例。在中国,亲朋好友办喜事,参加婚礼给“份子钱”约定成俗。在西方一些国家,人们一般给新人发个贺卡、送个花束、或者是送个象征性的纪念品什么的,礼轻情意在。也有些国家,比如像美国,新人们会列个礼品清单,清单上的东西五花八门,大到汽车,小到咖啡杯,亲朋好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赠送。这样做的好处是新人收到的礼品是有计划的,而且大多是生活必需品,省得自己再去置办了。如果有人选了某个东西,就从单子上划去,别人不再送了,不会重复。西方国家一般很少有给新人送钱的。
不难看出,东方文化观念似乎是从实用角度出发的。不知道新人需要什么,与其送他们不一定喜欢、或者不一定需要的东西,不如给钞票,新人们自己需要什么自己买,他们爱怎么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再说了,你送的东西如果已经有人送了,岂不是造成浪费和不便。还记得咱们国家六、七十年代人们结婚家里收的带喜字的洗脸盆多得摞起来老高的情景吗?这么多洗脸盆一辈子也用不完啊。呵呵!东方人的观念似乎更实际、实用,给什么东西都不如拿钞票实在。西方文化观念讲究的是“礼轻情意在”;也有西方观点认为“给钱”显得不真诚、不重视,有“敷衍”的嫌疑。有个别情况客人送个红包时,还得表示歉意说忙碌没来得及买礼物。总之西方观念讲究真诚、礼不在重,重在参与和表达。
东方与西方文化不同,任何事情都要拿到其文化背景下看。东方的不能拿到西方去,西方的做法到了东方也不一定合适。当然,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也是在发展的、交流的。
第三篇:中外婚礼的习俗比较
中外婚礼的习俗比较
作为一名婚礼工作者,我想来谈谈中国与国外在婚礼仪式上的习俗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首先先谈一下中国的婚礼
婚通昏,我们的祖先选择黄昏时间进行婚礼,正是符合天人合一,阴阳渐替,古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因此婚礼一定要着汉服,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
一、1、中国婚礼--传统婚俗之说媒: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 “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2.汉民族的婚礼形式:周代有一整套婚礼仪式。据《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有六道程序是为六礼。包括: 1)纳采:男家清媒人到女家说亲,得到女方应允后派使者送上雁作为礼物,向女家正式提出缔婚要求。
2)问名:男方使者问女子生母之名,以分嫡庶,并问女子名字、排行、出生年月,以用占卜。
3)纳吉:男方占卜,获吉兆后派人带着雁到女家报喜,行纳吉礼后,婚约正式确定,凶兆则无须纳吉.4)纳征:亦称纳成,向女方送聘礼。
5)请期:男方占卜选好结婚吉日后,征求女方同意。6)亲迎:到婚期,新郎乘黑驱车亲往女家迎娶。
这一套纷繁复杂的婚礼程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映射出我们民族的智慧。3.婚俗礼节的含义 1)新郎亲自前往娶亲 一是重视夫妻感情;
二是对女方的尊重与保护,同时便于应对娶亲路上可能出现的意外; 三是运用天地、阴阳、刚柔的理论,主张先天于地,阳先于阴,刚先于柔; 四是抢劫婚时代的婚礼风俗遗存。新郎是抢亲的发起人。
2)新娘哭嫁:最初是由于被抢感到恐惧流泪,后来形成了一种婚俗,代代相传。封建时代哭嫁是不满于包办婚姻,在婚姻恋爱自由的时代,哭嫁是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依依不舍。3)新娘的红盖头:相传汉魏时期,战争连年不断,民间娶亲根本无法照正常仪式进行。出于安全考虑,婚事一说定,便用红纱巾将新娘的头蒙上,新郎将新娘接回,到家后揭开红纱巾拜见公婆。新郎和新娘便成为合法夫妻。另外,从美学文化角度看,红色喜庆热烈,合于婚礼的气氛。红盖头对于新娘除了遮羞以外,既可表现了新娘的含蓄朦胧美,又可诱发人们对于新娘种种美的想象。4)结发夫妻:
一是结发就是束发的含义。古时候男女幼童是披头散发,到成年时才把头发束起来。男子20加冠,女子15岁及笄。刚一成年就结婚的夫妻成为结发夫妻。
二是古代女子许配人家后,便用一根丝绳把头发束起来,表示自己有婆家了。到举行婚礼时,由丈夫亲手解下头绳。这种被称为结发。
三是新婚时男女双方各剪下一绺头发,结在一起作为夫妻恩爱的信物。
5)交杯酒:喝交杯酒,古时叫作合卺之礼。卺,是用葫芦作的酒具。每逢娶亲,人们便将大小适中葫芦从中间锯开,成为两瓢,瓢里装上酒,新婚夫妻举杯共饮。饮后将两瓢合二为一,谓之合卺。
6)撒帐:撒帐是我国传统婚礼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北方称撒帐为撒核桃枣儿,南方则称作撒五子。
7)闹洞房:群婚向个体婚过渡时期,那种恣意的与女子发生关系的行为得到禁止,为解决集体占有和个体占有的矛盾,通过闹房的方式化解人们的情欲。
8)听房:即是在新婚之夜,新婚夫妇的亲属或邻居偷偷在场外倾听新房里新郎新娘的动静,包括语言和行动,中心是偷听新婚夫妇第一次性生活是怎样进行的。
二.西式婚礼
1、中西婚礼区别
西式婚礼是神前的婚礼,中式婚礼是人前的婚礼。西式婚礼庄严肃穆,中式婚礼喜庆热闹。中式婚礼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西式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中式婚礼仪式繁复西式婚礼仪式简洁。现代婚礼中保留了西式婚礼简洁的特点。中式婚礼举办场合随意,西式婚礼场合限制在教堂。
2、结婚戒指的由来
戒指的由来据传是中国唐代唐太宗的独孤皇后所创,是在自己每个月不方便时,套上一枚戒指,告诉皇帝此时不可行房。结婚戒指据传是始于1477年,迈士米尼结识了玛丽公主,且为公主的美丽和优雅动人所折服。虽然他明知玛丽公主已许婚给法国三储,但痴情的迈士米尼还是要向公主一表自己的爱慕之心。于是他便专门打造了一枚雕刻精细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公主。玛丽公主最终为迈士米尼的真诚所打动,答应与其结为伉俪。自此,以钻戒为信物便成为了西方婚礼的传统。
3、婚纱为何是白色的? 在西方,原本女孩出嫁的服装颜色是没有严格规定的。直到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订制了一身洁白雅致的婚纱,由此,白色婚纱便成为西方婚礼的正式新娘礼服,直至今日。按此以后的西方婚俗,婚纱只能是白色的,只有再嫁妇女才选择其他颜色,以示与初婚的区别。
4、西方婚礼新娘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dan,something blue)
(1)、一点旧的东西。这样东西必须是一位有着幸福婚姻生活的女士提供的,寓意着幸福生活从此相传。
(2)、一点新的东西。当然是指新娘的礼服和鞋子了。当然,按西方的传统,新娘自己制作礼服是不吉利的,在到达新婚典礼现场之前,被新郎看到穿着婚纱的新娘也是不吉利的。(3)、借来的东西。新娘身上借来的东西需是金质的,寓意将来能有好的财运。(4)、蓝色的东西。有的新娘系一条蓝色的丝带或饰物,因为蓝色象征谦虚、忠诚和坚贞的爱。
5、抛捧花的意义
西方婚礼在酒宴结束后,新娘要将手中的捧花抛向身后未婚的女性,以祝愿得到此花的女性即将成为下一个新娘,步入神圣的婚礼的殿堂。与此意义相同,也有新郎取下新娘的吊袜带,抛向身后的未婚男子,得到者将寓意其成为下一个新郎。
6、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西方国家大多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因此婚礼大多在教堂举行。由牧师或神父为新人祷告、证婚,则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为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美国新人的婚礼既是一个法律程序,又有其社会意义。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因此每一个州的关于婚姻的法律要求均有不同,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申请登记结婚者的年龄必须年满十八岁且双方没有血缘关系。新人需向他们居住的地方政府申请登记结婚。取得结婚证书后,由新人自己决定是由法官、牧师、神父还是教士来主持他们的婚礼仪式。婚礼仪式结束后,照例有婚宴和舞会。欢娱场面结束后,新人便要开始他们的蜜月旅行。此时,亲友们往往会跟新人搞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设一些障碍,如在汽车挡风玻璃上涂一些东西,迫使新郎下来擦车,或在汽车后面挂上一长串空罐头盒,使汽车开动后后面叮当带响。法国新人的婚礼布置是以白色为主色调的,从布置现场的鲜花,到新娘的服饰,以及其他的布置装饰,通通是白色的。法国人认为白色是纯洁无瑕的颜色,以这种颜色来装饰新婚典礼,喻意婚姻是纯洁无瑕的。英国新人的婚礼大多在正午举行,仪式结束后会有午餐会,称之为“新婚早餐”。英式婚礼结婚蛋糕的顶层被称作“christening cake”,这层蛋糕新人按习俗会保存到他们第一个婴儿出生。
德国的新人会被红色丝带和花环拦在他们举办婚礼仪式的场地以外,只有新郎掏“红包”或通过机智问答以后方可被放行。德国人也会“闹洞房”,只不过是在婚宴过程中。与中国传统不同的是,德国婚礼的高潮是宾客纷纷将碟子摔碎,以示庆贺。
总的来说中西方婚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婚姻是神圣的,是高贵的,是圣洁的,是不容侵犯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西式婚礼同时很多的外国人选择了中式婚礼,这是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全球化,更好的利于我们交流沟通、分享。
09国际汉语教育
姓名:窦海巍
学号:092108003
第四篇:中美婚礼文化习俗比较
中美婚礼习俗文化比较
—从婚礼形式与婚礼服饰方面
From Star:程杨楠、尹诗意、陈碧琳、梁勉
摘要: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婚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婚姻观念方面的差异,折射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就造成了二者婚姻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断向婚姻风俗沉淀,所以,中国的婚俗文化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而西方国家,由于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婚嫁习俗与中国不尽相同,带有鲜明的西方色彩。当然,中西方婚礼习俗都是在本国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下文旨在通过婚礼形式、礼服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西婚礼文化进行对比。
关键字:婚礼习俗、婚礼仪式、礼服
一、婚礼形式
婚礼形式是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国家不同,婚礼的仪式也不尽相同。与其他方面不同的是,在这一环节,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比西方传统婚礼仪式要简单得多。而婚礼形式也在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一)中国的婚礼形式
“三书六礼”“三拜九叩”。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
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1、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2、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可以看出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15、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13、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二)西方的婚礼形式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新、借、蓝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的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忠贞。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婚礼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农作物。后来,新娘在新婚当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根做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
现代的西方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1来宾入席。
2奏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伴郎伴娘和新郎陆续进场,女方家长陪新娘进场全体起立。
3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步入大堂,伴娘和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就坐,全体来宾就坐。
4牧师证婚。新人进行结婚宣誓,宣告愿意结为夫妻。5新郎新娘互戴婚戒,宣誓。
6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
7礼成。奏乐,新郎站右边,新娘站左边,两人一起走出教堂,伴郎伴娘随后,家属以及来宾随后退场。
8茶会或晚宴。
二、婚礼服饰
(一)中国红
提到中国的婚礼,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中国的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现代婚礼虽然是现代的,但不管是氛围还是礼仪都与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是分不开的。整个婚礼到处都充满红色,这也就使婚礼变得喜气洋洋。特别是在农村,红色是人们认为很喜庆的颜色。如果,在婚礼那天,新娘没穿红色的衣服,会被认为很晦气,不喜庆。在中国,最传统的
新娘礼服莫过于旗袍,穿上旗袍最能显现东方女人的韵味,让自己在婚礼那天与众不同,有鹤立鸡群之感。除了礼服,鞋子也应该是红色的。在中国,许多民间婚礼的衣着饰物,凝聚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每一件饰物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既有丰富的内涵,又寓意吉祥。
(二)西方白
与中国婚礼相比,西方的婚礼就显得更为浪漫,西方主要是以白色为主,白色的婚纱,白色的花束,白色的桌布,白色的气球和庄严的承诺。而其中白色婚纱是新娘们的最爱,是婚礼的经典装束,白色象征着纯洁和专一,更为婚礼增加了浪漫的气氛。西方在19世纪以前,婚礼上新娘的礼服是没有统一颜色规格的,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从此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成为了新娘们心中的最爱。
婚礼体现了中西婚礼文化的碰撞,中式婚礼的西方化,西方婚礼的中式化,都在说明婚礼的形式在变迁,是婚礼文化的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方两种文化开始了更广泛的碰撞和交融。中国灿烂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而中国也在加大对文化的输出。然而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要的;并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以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总的来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们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了解了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及其原因,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促进文化融合。
第五篇:婚礼习俗
面纱
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钻戒
《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头饰
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
新娘礼服的颜色
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白色代表纯洁童贞,美国和英国常用的黄色是爱神和富足的象征。
花束
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
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
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
互吻
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这一吻有着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就留在了另一个人的体内,爱使他们合二为一。
抱着新娘入洞房
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
新婚夫妇的汽车
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
汽车鸣笛
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
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上,一般演奏两首婚礼进行曲。新娘走向神坛时,奏的是庄重舒缓的《婚礼合唱》,新娘新郎走出教堂时演奏的则是欢快的《结婚序曲》,选自菲利克斯·门德尔松1826年谱写的《仲夏夜之梦》。
美国人的婚礼可概括为“旧、新、借、蓝”(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送交新娘是宗教婚礼仪式上的一个重要项目。新娘的父亲护送女儿走向教堂圣坛的台阶,在送交仪式上,新娘父亲将女儿的右手递给牧师,牧师再将新娘的手递给新郎。如果新娘的父亲已去世,就由一位男性亲属来代替。
婚宴上新郎和新娘合力切开一只特制的结婚蛋糕,两人先互相喂吃一小块,然后把其余的蛋糕分给所有来宾享用。
婚宴快要结束时,新娘把花束抛向未结婚的女子,得到花束的为幸运女孩,她被认为是下次婚礼的新娘。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有独特的婚礼证词,与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不大一样。
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为稳定心上人的心,便向心上人送爱的信物。当时许多绅士流行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为什么订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
中古世纪的新郎订婚时,把婚戒先在新娘左手的三只手指上轮流戴,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接通往心脏。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为什么新娘带一方白手帕?
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的说法,农夫认为在婚礼当天,新娘的眼泪会带来好运,使天降甘霖,滋润作物。后来,新娘在婚礼当天流泪,预示她会有幸福的婚姻,意味她往后不必为她的婚姻伤心落泪。
为什么在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剑,击退敌人。
为什么要特别订制结婚蛋糕?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制造面包的小麦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像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衣,也就成了今天的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英国的保险业也涉足人们的婚姻,对夫妇双方有一种特殊保险——爱情保险。每对夫妇每月交纳5英镑的保险金即可享受爱情保险。如果夫妇自保险之日起,相处达25年,即可领到5000英镑的保险金。若两人中有一人不在了,未亡者可领到1000英镑的抚恤金。若夫妇二人不和,被遗弃的一方可得到3000英镑的保险金。
1.现在进行时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
在第12课的语法中,我们学习了一般将来时的基本形式:
We'll see his boat and then we'll say goodbye to him.He will he away for two months.我们将参观他的船,然后和他告别。他要离开两个月。
在第36课的语法中,我们学习了将来时going to用来预言将发生的事,尤其是不久即将发生的事。它在非正式语体中可表示意图、打算等:
Debbie Hart is going to swim across the English Channel tomorrow.黛比·哈特准备明天横渡英吉利海峡。
在英语中,现在进行时也可以用来表示为将来安排好的活动和事件。这种用法通常需要一个表示时间的状语(往往是不久的将来): We're spending next winter in Australia.我们将要在澳大利亚度过明年冬天。
arrive, come, go, leave等动词的进行式经常有这种用法,表示行程安排有关的“将到达”、“将离去”等意思:
A relation of yours is coming to see you.您的一个亲戚就要来看您了。He's arriving this evening.他将于今天傍晚到达。
He's leaving tomorrow afternoon.他明天下午离开。
2.将来时在时间状语从句及第1类条件句中的表示方法
当时间状语从句表示将来时,在 after, as soon as, before, by the time, the moment, till, until和when等后面我们通常不用一般将来时而用一般现在时;不用将来完成时而用现在完成时。这两种现在时态在时间连词后面常常可以互换:
The Thompsons will move to a new flat when their baby is/has been born.孩子出生以后,汤普森一家将搬到一个新的公寓去住。
在第1类条件句中,if之后通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 If it rains, we'll stay at home.如果下雨,我们将呆在家里。
If he gets the job, he'll be going abroad.如果他得到那个工作,他就要到国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