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事理论
第四章 兵役法基本知识
1.什么是兵役法?
兵役法是规定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2.兵役法的核心:确定国家兵役制度和形式
3.目的:保障军队平时的兵员补充,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祖国安全和四化建设的大业顺利进行
4.各时期的兵役方法 夏 商 周:民军制
秦 汉:征兵制
隋 唐:府兵制(由当地军府管理)宋代:募兵制
元 明 清:世袭兵役制 民国初期:募兵制(曾颁布征兵制)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建国初期:志愿兵役制 1955年7月30日颁布第一部兵役法:义务兵役制 1978年3月7日更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1984年5月31日更为: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1998年12月29日更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5.现行兵役法的主要内容:(1)把兵役制度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2)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改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3)规定了民兵的性质、任务和编组原则及预备役人员、大专院校、高级中学学生实施军训的办法。
(4)对士兵、军官服现役制度作了重要补充
(5)明确省军区、地市军分区、各县市人民武装部为各级政府的兵役机关
(6)对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出现役的安置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7)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8)对违反兵役法的行为规定了处罚办法(先做思想工作,然后整)
6.兵役法的特点: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7.我国兵役法的优越性:(1)有利于部队兵员的更新,保持兵员年轻化。
(2)有利于部队保留技术骨干,提高部队战斗力
(3)有利于加强民兵建设,为在现代化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打下基础
(4)有利于健全预备役制度,提高战时快速动员的能力
8.为什么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要实施军事训练?
(1)高等院校教学内容改革的需求
(2)是大学生力行兵役义务的最基本形式
(3)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最基本途径
第二章 中国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是对人类战争规律的研究;战争事件促进军事思想的发展 2.古代的军事思想主要以儒家为思想背景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1840年)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4.夏 商 西周(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形成期
(1)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
(2)车站为主体的作战方式(战车)(3)兵器:石器 木器 青铜器(戈)(4)出现简单谋略运用
(5)”礼”和”刑”为治军基础(周制五刑)(6)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成熟期
(1)战争规模扩大
(2)车战转向步兵为主,骑兵、水兵产生
(3)兵书:《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4)军队的组织制度形成初步完善,战略战术原理趋于系统
(5)仁义用兵,用兵以诈及慎战,以和平手段达成胜利并强调战争中的政治道义
秦汉至五代时期(公元前221—公元960)发展期
(1)兵家的地位开始下降,兵书著录呈递减趋势
(2)秦朝到五代时期,骑兵为决定力量,出现大规模,多兵种大集团配合作战,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进一步结合
宋至鸦片战争时期(公元960—公元1840)体系化时期
(1)北宋前期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兵书汇编《武经总要》
(2)《武经七书》是北宋由《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六韬》《司马法》汇编而成的为当时的武学必修课
(3)明朝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是革新思想的代表作。茅元仪编纂了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
(4)北宋初期,火器开始跃上战争舞台
5.专门兵书的问世,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标志
6.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三)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五)固有的缺陷:①偏重谋略、轻视战术②消极防御、不思进取③关注政治、忽视经济 7.在战争问题上:军事是从属的,政治史基本的;军事史现象,政治是本质
8.战争指导思想1.先发制人2.速战速决3.力争主动4.集中兵力5.出其不意6.奇正互变7.兵贵其和8.先戒(备)为宝
9.军事理论1.将帅修养(智 信 仁 勇 严)2.以治为胜(军纪严明)3.教戒为先(注重教育训练)
10.孙武:字长卿 春秋末期齐国人 在吴国做官 其所著《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共13篇 被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11.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公元1840—公元1919)12.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战略思想;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提出“自强要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13.(一)林则徐的军事思想
(二)魏源的军事思想 撰写《圣武记》 《道光洋艘征抚记》 《海国图志》夷之长技: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三)曾国藩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来源于儒家义理之学和中国古代兵书史籍 改八旗绿营的世兵制为募兵制 实行将由帅选,兵由将选的私兵制组织原则
(四)李鸿章的军事思想①率先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②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③筹办海防,组建北洋海军④兴办近代军事教育
14.毛泽东军事思想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点:创新性 实践性 代表性 重要性
16.①毛泽东思想的产生(1921.7-1935.1 党的诞生-遵义会议)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35.1-1945.8 遵义会议-抗战胜利)③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945.8以后)
17.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军事辩证法①如何正确认识战争对待战争的问题②如何认识与解决武装力量建设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问题③如何认识与运用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问题
(二)人民战争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②组织最广泛的人民革命统一战线③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④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⑤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⑥创立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⑦坚持军民结合增强战争力量或国防力量的方针⑧正确处理战争和国防建设过程中人民的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的关系
(三)人民军队建设理论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③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体制④民主制度和严格的纪律⑤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⑦忠实军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①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②战略的持久战和战术的速决战③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④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⑤实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⑦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1.工业时代的典型战争形态:机械化战争 信息时代的典型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
2.新军事变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新的深刻变革,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世界军事性变革。3.新军事变革的外因: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减小,出现了“大战不打,小战不断”的新局面;内因: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4.新军事变革的形成动因:①机械化武器接近或达到极限,意味着靠提升武器的机械性能来增加作战效能不再是一条主要途径②20世纪中期人类进入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20世界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汹涌而至,世界范围内形成发展高新技术的浪潮
5.军事革命包括:①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物质基础)②军队的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革命的落脚点)③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基础)
6.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使用,使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形成体系②军事理论的重大突破③作战方法的历史演变④军队结构的空前变革⑤指挥控制领域的鼎新
7.信息化战争: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
8.信息化战争的特点:①战争动因更加复杂②战争概念的扩大③战争目的更加有限④战争力量趋于信息化、智能化⑤战争模式趋于体系化、精确化⑥战争持续时间短⑦战争毁伤破坏小
第N章 核化生武器
1.核化生武器:分别利用核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原理所制造的,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特点:①破坏大②毁伤广③投掷方式相近
3.核武器: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或者二者同时发生),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果的武器
4.由于爆炸原理和杀伤因素不同,可以分为:
A.第一代核武器 原子弹
B.第二代核武器 氢弹
C.第三代核武器 中子弹(只杀人 不毁建筑)
D.第四代核武器
5.核武器爆炸方式:①大气层核爆炸②高空核爆炸③地(水)下核爆炸
6.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瞬时性杀伤因素(①光辐射②冲击波③早期核辐射④核电磁脉冲)剩余核辐射(⑤放射性沾染)
7.1996年9月 联合国大会签署《全面禁止核武器实验条约》
8.化学武器特点:①剧毒性②多样性③空间流动性④持续性 9.毒剂的分类:①神经性毒剂②糜烂性毒剂③全身中毒性毒剂④失能性毒剂⑤窒息性毒剂⑥刺激性毒剂
10.1971年12月 联合国大会批准通过《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11.生物武器特点:①有传染性②传染途径多③救治复杂④不易侦测⑤杀伤范围广⑥作用时间长⑦危害作用大⑧有潜伏期
第十五章 指挥作战技术
1.指挥的重要作用:①指挥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指挥是把作战潜力转变为实际作战能力的关键③指挥是提高作战效应的重要途径
2.军队指挥控制系统:在军队指挥系统中,采用自动化的硬件设备极其相应的软件设备等现代化工具,实施指挥和控制的“人-机”系统
3.就功能来说,军队指挥控制系统设备分为:计算机中心(大脑)通信网(神经系统)终端设备(感官)
4.“人-机”系统结合方式:服务组 操作组 指挥组
5.指挥控制系统:①纵向:它是一种按军队的编制、隶属关系组建的多级结构形式②横向:可以视为有若干个不同专业的分系统组成的大系统
6.指挥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①迅速收集和处理情报②自动查找和提取情报③帮助领导层决策④实时观察战场情况⑤对武器进行自动控制⑥提高后勤指挥效率⑦提高人员培训质量 7.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①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情报系统②生存防御和电子战能力将进一步提高③由集中式向分布式体制发展
第十三章 军事气象
1.大气层垂直分布自下而上: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 热成层(暖层)外层(散逸层)按大气气体分子状态分:非电离层和电离层 2.气象因素: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①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②湿度: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③气压:由于大气重量而产生的压强
④风: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气流,水平方向的气流叫风(风的方向指风的来向)
⑤能见度:指正常视力的人白天能看清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或夜间能看见灯光的最大水平距离 3.按风速分为:强风 和风 弱风 按风向和射向所成角度分为:纵风 横风 斜风
4.气象武器:就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
5.气象战:利用气象武器达到某种作战目的的军事行动
6.气象武器在军事应用的作用:①为己方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②为对方的军事行动制造困难③直接以改变了的大气条件作为武器
第三章 中国国防
1.国防: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教、经济、文化等方面。
2.国防类型:①扩张型②自卫型③联盟型④中立型
3.我国国防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的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
4.国防精神(是一个国家公民抵抗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包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一章 国际战略环境
1.缓和是我国安全环境的主流:①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经消除或减弱②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③建立了多边区域合作机制④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
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仍存在的威胁和挑战:①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②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和现实威胁③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④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
3.上合组织是第一个明确反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4.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的差异性: ①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②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安全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5.陆稳海动、陆缓海紧:①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海洋权益争端进一步突出。(1)陆上——90年代以来,已先后与俄、哈、吉、塔、越 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和领土争端,目前只剩中印边界问题尚未解决。(2)海上——日本:钓鱼岛、经济专属区和东海大陆架;六国七方:南中国海;与朝、韩部分海域有争议。②海洋方向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重于陆地方向。(1)陆上——印巴冲突及中亚地区“三股势力”(2)海上——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南沙问题 6.北稳:北线面临的安全环境是比较稳定的,而且由于中俄、中蒙睦邻关系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动摇,因而这一有利环境将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南和:南线安全环境处于总体稳定态势。东紧:东线的安全环境并不乐观,而且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缓解。西动:西线的安全环境正处于新的变动之中,其总体形势好于东部方向。
第九章 电子对抗技术
1.电子对抗:是指作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的电磁斗争,也称电子战
2.电子对抗的作用:①获取军事情报②破坏敌方作战指挥③保卫重要目标④保护自己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3.电子侦察:①侦收②识别③测向④定位
4.电子干扰:就是指通过干扰电磁波或使用其他器材吸收、反射电磁波,达到干扰和欺骗敌方电子设备,使其不能正常工作的目的。
5.雷达干扰分类:①有源干扰②无源干扰
6.反电子侦察措施:①用异常通信等手段,向更高或更低频率发展,使敌方无法侦收或改变频率进行通信②才用保密通信设备③使用定向天线,适当控制发射频率④使用新的调制方式
7.雷达侦测机的组成:天线,天线控制设备,接收机和终端设备
8.雷达侦测机的作用:①发现地方带雷达的目标②测定地方雷达主要参数,确定雷达和目标性质③引导干扰机和引导干扰杀伤性武器
9.无线通信干扰的基本原理:当干扰信号频率与通信信号频率接近时,接受设备就会同时收到干扰和通信信号,从而扰乱了接收设备对通信信号的接收。
10.有源干扰:利用干扰设备发射无线电波对地方雷达造成干扰。例子:干扰机
无源干扰:利用反射无线电波或衰减“吸收”无线电波的器材造成干扰。例子:箔条,反射器,吸收材料等
第六章 精确制导技术
1.制导技术: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含导弹)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事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
2.分类:①自主式制导②遥控式制导③自动寻的制导④复合制导
3.精确制导武器: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的武器
4.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推进装置,由制导系统引其战斗部打击目标的一种现代武器 5.导弹武器的组成:①战斗部系统②动力系统③制导系统④弹体
6.导弹分类:(1)①战略导弹(1000-3000km为中程导弹;3000-8000km为远程导弹;8000km以上成为洲际导弹)②战术导弹
(2)①弹道式导弹②有翼式导弹
第十一章 夜视技术
1.夜视:夜间观察。
2.夜视技术:就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响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3.狭义而言,夜视技术设备是人眼夜间观察的助视器。广义而言,夜视技术设备是指能将非可视目标转化为可被人或技术设备感知的信息的传感装置。4.夜视技术最基本的是微光技术和红外技术
5.根据夜视器材敏感的光波波段:①热辐射成像②近红外光及可见光成像③紫外光成像 6.夜间观察的三要素:视角 亮度 对比度
7.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和热像仪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红外探照灯、红外光学系统、红外变像管、电源 微光夜视仪:微光光学系统、像增强器、电源 微光电视:摄像机、监视器、控制器
热像仪:热成像光学系统、探测器、放大器、目镜(不确定)
8.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和热像仪各自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P193 表11-
1第十二章 新概念武器
1.新概念武器:是在工作原理和杀伤机理上有别于传统武器、能大幅度提高作战能效的一类新型武器。
2.特点:①强调创新性②作战能效大③符合时代性④高度探索性
3.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是1960年7月由美国梅曼在实验室制造的,中国于1961年9月成功。
4.激光特点:①亮度高②方向性好③单色性好④相干性好 5.激光器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工作物质(核心)、激励能源/光泵(必要)、光学共振腔
6.激光武器特点:①速度快,命中精度高②不产生后坐力③威力大,不易受电磁干扰④没有污染、效费比高
第十章 航天技术
1.航天技术:是通过将无人或载人的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2.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3.航天技术组成:①航天运输系统②航天器③航天测控系统
4.航天飞机组成:①轨道器②助推器③外燃料箱
5.航天器分类:无人航天器和有人航天器
6.1957.10.4 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
7.航天定义高度:100-110Km 航空:100Km之下
第二篇:军事理论
论新时期人民防空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一个新西化时代。科技在战争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独立作战阶段和重要作战样式,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空袭作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威胁。同时,我过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事故和疫情也时有发生,救灾任务十分繁重。无论是战时防空,还是平时防灾,减灾,都离不开人民防空的参与,人民防空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发发生的阿富汗战争和2004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为何一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短短十几个小时便快速剿灭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队,击毁击伤其重要军事目标?并且得以迅速进行军事管制?原因有二:第一,联军事先已向目标区域派遣无人机进行侦查,并对重要的军事目标进行了沉重打击,使两国军队及其重要军事力量在战争之前便失去了战斗力,为联军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了障碍;第二,两国人民防空力量薄弱,人民防空意识不强。当联军进行空袭时,没有充足的人民防空工程提供掩护,人民也缺乏一定的人防意识进行自救。这就使两国在战争开始前无论是人民还是军队都受到了沉重打击。
反观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人民防空工程及人民防空意识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手段。南联盟由于人民的人防意识较强,人防工程充足,坚固,保存了80%的军力和装备,平民伤亡也只有2000余人,使其不至于在短时期没沦陷,并为之后的抵抗保存了实力。
上述例子都充分说明了人民疯狂的重要性。无论是意识层面还是物质层面,人民防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意义有六:
第一: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
第二:人民防空是国土防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保存战争潜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三:人民防空是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成分,对配合军队作战具有重要作用。第四:人民防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人民防空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城市建设综合协调发展。
第六:人民防空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与全体公民的福祉息息相关。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防空的防灾,减灾只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联系也愈加密切。这样,人民防空将直接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既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安全长远利益,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从灾害管理到应急救援,从平时地域灾害、重大疫情到战时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处处都有人民人民防空的存在。人民防空俨然已成为一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千秋大业,一项事关国家利益,国家安危的千秋大业。与整个国家,与全体民众的福祉息息相关。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发展人民防空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更是我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加强人民防空的建设,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三篇:军事理论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心得体会
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务142班 萨茹拉 2014122219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人们应该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在上军事理论课之前,我对军事方面的事真的一无所知。但学完军事理论之后,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也认识了许多高新的军事武器,并感受到了历史赋予我们大学生保卫祖国,建设国家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军事理论课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继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通过对军事思想、军事科技、战略环境及中国国防等内容系统性的学习,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侦查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国防、国防动员等等军事概念;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目的,促进了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军事教研组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国际先进军事技术的发展情况,明白了国防动员的重大意义,也体会到了我国在周边安全问题上的巨大压力。这一学期的理论课,对我来讲是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作为一个女生的我对于军事科学前所未有的兴趣。下面我就简单阐述我在军事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军事理论对我的影响。
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军事科学也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民族特性。而许多高新技术也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军事高科技技术在基础技术方面集中在十个方面,包括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等。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我的专业息息相关,而军事科学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教育作用,有利于我们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式,拓展思维领域,现代军事科学也是大学生重要的知识储备。在国防教育中,我了解了我国古代军事留下来的灿烂的中国古代军事文明,知道一大批军事家极其他们的思想著作.知道了各种作战方法以及先发制人的心理优势,而在后发制人也可避其锐气,以逸待劳.在祖国瑰丽的文化宝塔上,去领略先哲们的丰富的想象,增加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孙子兵法>教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式等军事思想又何尝不适用于生活这个大战场呢?所以在另一方面,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在这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从战争中看到了古代先哲们的思想。
在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并行,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困难与希望相辅相成的国际安全环境下,我国的周边安全也处在比较复杂、不断变化的时期,总的来说与缓和的国际大趋势相一致,但也面临着一些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情况和问题,不排除发生较大动荡和曲折的可能性。中国周边地区海陆邻国与中国没有共同边界的东南亚和中亚的其他国家,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是最大的邻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对于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我认为内容上如果在加上最新的世界战争,如伊拉克战争等等,用记录片的形式播放出来,会使我们更加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极其国防的含义.这种直观的效果比枯燥的文字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还有目前全世界受到的恐怖主义威胁,这一类算不算国际应注意的呢?作为世界上三大公害之一的恐怖主义,其实大多的同学对这很不了解,不知道恐怖主义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系列反恐活动.因为现在披着反恐的外衣干的事太多,真正的反恐是什么样的呢也不是很清楚,如果这节于国防之类,我建议把这方面的知识讲些.还有中国目前的军事力量到底如何,在这课结束之后,我仍然不是很明白.对于目前最热的朝鲜核问题等等中国努力斡旋,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军事力量能否坚固到捍卫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看中国的国防有时会感到很放心,觉得祖国很安全;有时却有非常担心,看者强大的世界压力而感到害怕.以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能否控制住这股强大的压力等等问题依然存在我的心中。作为当代大学生参加军事教育学习是我们首要的义务,在认真履行这项义务的同时,我们更应为有学习国防知识的机会而感到荣幸,珍惜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深刻领会教学纲领的用意,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知识面的拓宽的程度,进而提升我们的自身素质。同样,军事教育课以其广阔的国防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增强国防素质的良好文化基础,使我们这些生在和平时代的青年意识到国家依然面临安全防御问题,使我们意识到我国的国防实力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哪些差距,是我们认识到,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时刻树立高度的民族危机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有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和国家发展上做出贡献。
军事理论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开阔我们的视野,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了解最新军事科技成就。
端正学习态度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前提。在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不旷课。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坚持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并且培养军事科学方面的兴趣,通过深入浅出由繁化简的学习方式来掌握知识,并从中获益良多。
第四篇:军事理论
中国国防试题
一、选择题
1.国防的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中立型和(B)A 同盟型
B 联盟型
C 侵略型 D 结盟型
2.国防是(C)的全面体现 A 国家军事力量 B 国家经济实力 C 国家综合力量 D 国家科技实力
3.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始于(C)A商朝 B周朝 C 秦朝
D 汉朝
4.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开始于(D)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5.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C)
A 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B 法律、规章、法规、地方性法规 C 法规、法律、规章、地方性法规 D 法规、规章、法律、地方性法规
6.《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C)
A 军事技能教育 B 军事技能教育 C 基本军事训练 D 国防教育
7.按照《兵役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合法服兵役的最高年龄限制是(C)
A 16岁 B 18岁 C 22岁 D23岁
8.(A)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A 总参谋部 B 总政治部 C 总后勤部 D 总装备部
9.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化”建设是指(C)
A 现代化、知识化、革命化 B 现代化、正规化、年轻化
C 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 D 现代化、知识化、年轻化
10.国防目标的特性有系统性、时限性、明确性、可行性和(D)A安全性 B 流动性 C 准确性 D动态性
11.我国倡导的是(A)的军事战略方针 A 积极防御 B 主动进攻 C 防御D消极防御
12.国防教育以(B)为核心内容。
A 理想信念教育 B 爱国主义教育 C 军事理论教育 D 军事技能教育
13.我国现行的《兵役法》于(A)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A 1998年12月29日 B 1997年12月15日 C 1999年12月20日 D 2000年12月29日
14.《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D)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A 义务兵与民兵 B 义务兵与武装警察 C 义务兵与预备役 D 义务兵与志愿兵
15.国防是随着(B)的出现而产生的。A 阶级 B 国家 C 军队 D 社会
16.“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于(C)。
A 《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司马法·仁本》 D 《战争论》
17.下列不属于国防要素内容的是(D)A政治要素 B 经济要素 C文化要素 D历史要素
18.下列哪个朝代对长城陆续加工增修并逐渐改建成最接近今天的面貌。(B)
A 宋朝 B 明朝 C 唐朝 D 清朝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国防史的启示。(A)
A 只有军队强大才能有强大的国防 B 只有经济强盛才能有强大的国防
C 只有政治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 D 只有民族团结和统一才能有坚强的国防
20.《国防法》以(B)为依据,对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A 兵役法 B 宪法 C 国防教育法规 D国防法规
21.我国的国防类型是(B)A扩张型 B自卫型 C中立型 D 联盟型
22.国防力量的灵魂是(B)A 经济 B 民族凝聚力 C 科技 D 外交 23.国防的主要手段是(B)A 经济 B 军事 C 政治 D 外交
24.下面哪一项不是秦朝的武装力量体制(D)A 京师兵 B 郡县兵 C 边兵 D 民兵
25.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下面哪一条不是应遵循的原则(D)
A 服从原则 B 相容原则 C 适度原则 D 融合发展
军事高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航成功的时间是:(C)
A、1961年3月23日 B、1971年8月1 日 C、1981年4月12日
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间是:(C)
A、1999年11月20日 B、2000年10月15 日 C、2003年10月15日
3.前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将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员送入太空的时间:(B)
A、1951年8月2日 B、1961年4月12 日 C、1968年6月8日
4.在稠密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飞行活动为:(B)A、航空 B、航天
C、航宇
5.目前技术条件下,单级火箭的最终速度为:(A)A、4-7公里
B、9-12公里 C、13-15公里
6.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国家是:(C)A、美国和中国 B、中国和俄罗斯 C、美国和俄罗斯
7.中国所使用的运载火箭是:(C)A、宇宙神系列 B、联盟系列 C、长征系列
8.目前具备航天器回收技术的国家是:(C)
A、中国、日本、俄罗斯 B、美国、日本、俄罗斯 C、中国、美国、俄罗斯
9.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高度为:(A)A、35786公里 B、3578公里 C、57860公里
10.“神舟号”飞船有几个舱:(A)A、3个 B、4个 C、5个
11.精确制导武器是指:(C)A、采用了精确制导技术的武器
B、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C、采用了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12.提高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最关键的是:(C)
A、加大装药量 B、提高爆炸威力
C、提高命中精度
13.按射程分中程导弹是:(B)A、500-1000公里 B、1000-3000公里 C、3000-8000公里
14.按飞行弹道导弹可分为:(C)A、战略和战术导弹 B、防空和反卫星导弹 C、弹道和巡航导弹
15.1969年7月20日登上月球的首位宇航员是:(B)A、邦达连科夫 B、阿姆斯特朗 C、加加林
16.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间是:(B)A、2002年5月1日 B、2005年10月12 日 C、2006年10月12日
17.目前可以使用航天飞机作为运载工具的国家是:(B)A、法国
B、美国 C、中国
18.侦察卫星在150公里的轨道以7.9公里/秒的速度飞行,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B)A、5 B、1.5 C、2.5小时
19.中国具备一箭多星技术是:(B)A、1971年8月20日 B、1981年9月20日 C、1985年10月20日
20.照相侦察卫星通常飞行的高度为:(B)A、200公里以下
B、300公里以下
500公里以下
2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中的航天员为:(C)A、费俊龙 B、聂海胜 C、杨利伟 22.精确制导武器可分为:(B)A、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B、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 C、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23.精确制导弹药根据不同的作用原理可分为(B)
A、制导炮弹和制导炸弹 B、末制导弹药和末敏弹药 C、灵巧炸弹和末敏弹药
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载人航天器(D)A、载人飞船 B、空间站 C、航天飞机
D、火箭
25.下列哪一种卫星是要求回收的卫星(B)A、通信卫星 B、侦察卫星 C、气象卫星 D、预警卫星
军事思想试题
一、选择题
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B)的理性认识。A、战略 B、国防基本问题 C、战术原则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C)世纪。A、11 B、9 C、8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空前的辉煌成就的时期是(B)。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4.《孙子兵法》的第一篇是(B)。A、《作战篇》 B、《计篇》 C、《谋攻篇》
5.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大致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哲学层次,二是(C)A、认识论和方法论 B、军队和国防建设 C、军队实践基本指导原则
6.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和(C)
A、层次的多样性 B、内容的一致性 C、明显的 继承性
7.《孙子兵法》共有(B)篇。A、11 B、13 C、15 8.孙武是春秋末期(C)国人。A、秦 B、魏
C、齐
9.孙武提出的“诡道”和(C)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A、虚实 B、相敌 C、庙算
10.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B)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和国防建设理论。A、军队建设理论
B、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C、常备军军队建设理论
11.“总体战”理论是(A)在其著作《总体战》中提出的理论。A、鲁登道夫 B、古德里安 C、戴高乐
12.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B)的科学理论体系。
A、国防建设问题 B、军队建设问题 C、军事理论问题
13.毛泽东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A)。A、实践性 B、革命性 C、阶级性
14.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B)。A、实事求是 B、瓦解敌军
C、理论联系实际
15.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领导了近百次的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C)。
A、湘潭起义 B、海陆丰起义 C、秋收起义
16.我军的三大民主是政治民主、(A)和军事民主。A、经济民主 B、文化民主 C、组织民主
17.“三湾改编”确立了(C)。A、为人民服务原则 B、优待俘虏原则 C、党指挥枪的原则
18.“秋收起义”爆发于(B)年。A、1921年
B、1927年 C、1936年 19.新时期对我军建设总要求的“五句话”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A)”。
A、保障有力 B、管理严格 C、工作有序
20.(A)是时代的主题。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战争与和平
21.《战争论》是由下列哪一位军事家所著。(B)A、若米尼 B、克劳塞维茨 C、马汉
22.下列哪一项属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时期的代表著作(C)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持久战》
23.(A)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A、人民战争 B、运动战 C、积极防御
24.(C)是我军“三化”建设的中心 A、革命化 B、正规化 C、现代化
25.在(C)的思想体系中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思想。
A、毛泽东军事思想 B、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 C、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信息化战争考试题
一、选择题 信息化武装力量主要包括信息化现役部队、信息化武警部队、民兵和(A)
A 信息化预备役部队 B 信息化警备部队 C 信息化治安部队 D 信息化安全部队
2.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由信息化弹药、信息化作战平台、军用机器人和(D)构成A 精确制导弹药 B 计算机、网络系统 C 信息化武器载体 D 单兵数字化装备
3.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有信息化武装力量、信息化武装力量和(B)。
A 空间武器系统 B 信息化指挥系统 C 精确制导武器 D 侦察、监视系统
4.电子战主要包括(C)三个部分
A 电子侦察、电子进攻、电子监视 B 电子侦察、电子波坏、电子监视
C 电子侦察、电子进攻、电子防御 D 电子侦察、电子波坏、电子进攻
5.信息心理战的基本手段有(A)三种方式
A 心理宣传、心理欺诈、心理威慑 B 心理阻挠、心理欺诈、心理威慑
C 心理宣传、信息欺骗、网络攻击 D 信息波坏、心理欺骗、心理进攻
6.(B)标志着高技术战争的成熟。A 第四次中东战争 B 海湾战争 C 马岛战争 D 越南战争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空间战的作战样式(C)
A 导弹拦截战 B 卫星攻击战 C 精确战 D 空间作战平台攻防战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量占总投弹量的百分比为(D)A 35% B 80% C 60% D 8% 下列战争中,(C)是信息化战争萌芽期的代表性战争之一。A 朝鲜战争 B 海湾战争 C 越南战争 D 马岛战争
10.下列哪一项不是信息化战争的特点(D)A 信息资源主导化 B武器装备信息化 C 作战节奏快速化 D 战争规模扩大化
11.下列战争形态中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是(C)A 热兵器战争 B 冷兵器战争 C 信息化战争 D 高技术战争
12.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C)A 数字化部队 B 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 C 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 D 军事通讯网
13.(B)不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A 心理战 B 电子战 C 信息火力战 D 阵地战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单兵数字化装备(A)
A 卫星定位系统 B 一体化头盔系统 C 单兵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 D 防护服分系统 15.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间为(C)A 1991年 B 1995年 C 2003年 D 1999年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B)
A 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展 B 战争的破坏性更大
C 战争的威力极大提升 D 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17.军队信息系统的职能由下列哪四个部分组成(B)
A 侦察监视、网络攻击、精确打击、隐身作战
B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精确打击、支援保障
C预警搜索、网络攻击、情报处理、隐身作战
D 预警搜索、指挥控制、精确打击、隐身作战
18.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主要作战样式是(C)A 远距离作战 B 地面战 C 空袭与反空袭 D 夜战
19.信息化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主要作战目标是(D)A 通讯系统 B 发射系统 C 制导系统 D C4ISR系统
20.下列哪项不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主要条件(C)
A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物质基础。
B 军事理论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理论先导。
C 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信息化战争的进步
D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国际环境。
21.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B)
A信息化武器装备 B信息化军队 C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 D信息化网络
22.科索沃战争爆发的时间为(D)A 1991年 B 1995年 C 2003年 D 1999年
23.马岛战争爆发的时间为(B)A 1979年 B 1982年 C 2003年 D 1999年
24.(A)是未来信息战争的核心和支柱 A电子战 B 心理战 C 信息火力战 D 网络战
25.下列哪种战争形态中更加注重实施“软”打击(C)
A热兵器战争 B 冷兵器战争 C 信息化战争 D 机械化战争
第五篇:军事理论
国防动员
内容摘要
国防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战争动员。即将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入战时轨道。动员通常在爆 发大规模战争需要举国应敌时进行,时机一般选择在战争初期。决定实施动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总动员令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除了战争动员外,如果国家遇到自然灾难时,也会进行国防动员,例如5·12汶川地震救灾在条件极其艰苦、时间极其紧迫的情况下,举国动员迅速展开,并取得巨大成功,应该说,这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抗震救灾人民战争。
关键词:国防动员、举国、汶川地震
引言
我国的国防动员观念及其现状令人堪忧。经济貌似发展很快,然大而不强,泡沫多多,华而不实,多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多是劳动密集型。国防投资比例甚小,远与我之国情不相匹配。国防装备虽有很大进步,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重要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国防动员观念总体淡薄。现在最缺少的是毛泽东时代的高度战备观念和体系,现在的严峻形势恰恰极需这种观念及具体措施、体系。居安思危的治国之道以及严峻的形势都要求我国永远都不要松国防动员这根弦,只能大力巩固,绝不可丝毫放松。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国防动员,第一部分国防动员的概述,第二部分为国防动员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国防动员的组织实施。
一、国防动员的概述
(一)国防动员的产生
国防动员与战争紧密相连,是战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因此最早被称为战争动员,战争动员产生与奴隶社会时期,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中国共产党人成功领导了多次战争动员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的国防体系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汶川抗震救灾是一场以四川为主战场、举国动员共克时艰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行动,其动员领域之广泛,动员速度之快捷,动员协调之高效,堪称前所未有。
(二)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
国防动员体系作为国家总体应急体系中的一部分,具有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双重功能,任何一个国家所处的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和非正常状态两种,战争只是在非正常状态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今,非战争性质的各种突发事件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影响日益突出,而且某一突发事件往往会导致连锁反应,甚至升级为国家内乱、国家间的武装冲突乃至局部战争,这些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已经成为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国防动员具有“应战”和“应急”的双重功能,不仅可以在军事领域发挥“应战”的功能,而且也可以在社会领域发挥“应急”的功能;不仅可以增强国家的国防实力,产生巨大的军事效益,而且还可以应付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国防动员的“应急”功能再次得到充分展现,国家启动应急预案,举全国之力,实施了抗震救灾总动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一)、武装力量动员
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解放军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等动员。汶川地震中13万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4.8万民兵预备役人员,始终战斗在四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二)、国民经济动员
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充分调动国家经济能力,保障战争的需要。通常包括:工业、农业、物资、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邮电通信、卫生力量等方面的动员。在汶川救灾过程中为了获得抗震救灾所需的大量民用资源,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广泛采取了强制性的征用措施。征用的对象涉及工程机械、运输工具、场地和田地、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主要生活物资等抗震救灾所需的各类民用资源。征用的数量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运力保障的高峰期,仅四川省交通厅直接掌握的货车就超过了4000辆。
(三)、科学技术动员
国家战时统一组织调整科学研究部门和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战争所需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所采取的措施。其任务是:开发应用新兴科学技术,利用科研设施和成果,研制先进的武器设备,为军队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使军队在战争中保持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汶川地震中国家遥感中心的“北京一号”卫星及时向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灾区最新的影像资料;国家卫星定位“北斗”系统,以最快的速度陆续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为有关方面及时了解救援部队的行进方位进而实施正确指挥,提供了有力的情报保障;军队和地方通信部门紧急调集海事卫星电话,确保前后方信息的上传下达。
(四)人民防空动员
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其任务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建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组织隐蔽疏散,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
三、国防动员的组织实施
(一)健全和完善动员体制,打牢动员的组织领导基础
健全动员体制,首先,必须健全和完善动员领导机构;其次,要健全完善战争动员的法规、制度;第三,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动员计划,并将其列入国家基本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二)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打牢动员的物质基础
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积蓄和发展战争潜力。同时,国民经济建设必须随时考虑到动员的需要,必须具备转入战时体制的能力。
(三)搞好后备兵员储备,打牢兵员动员的基础
民兵、预备役是常备军的后备兵员,也是战时动员的组织基础。应在继续抓好定向征补、登记统计、平时组训的同时,着眼未来合同作战特点,扩展专业技术兵储备量。
(四)发展科学技术,打牢科技动员的基础
要建立平战结合的科技动员基础,加强科研设施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精干的军事科研队伍,开发研制新式武器装备;储备具有国防科研能力的人才、设备、工艺和技术,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战争服务。
(五)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打牢人防动员基础
要制定和完善人民防空法规和各种防空动员计划;加强防空设施建设,储备必要的物资和防空器材;对人民进行防空知识教育;组建防空专业队伍,进行必要的防空演习和训练。
(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打牢动员的思想基础
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使之积极支持和参加国防建设;教育广大青年平时积极应征服兵役,参加民兵、预备役训练,战时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四、结论
国防动员是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运用,其动员基础建立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经济是军事的基础,军事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是动员的规模和水平,主要依赖于经济发展的状况;二是越是现代化,国防动员对经济的依赖越大。这表明,要实行国防动员的科学发展,必须以高度发展的经济为前提和基础。从国防动员和国家大局的关系看,国防动员始终是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局部。因此,坚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辩证统一,就要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同时,尽最大可能把战争对社会正常生活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千方百计地维护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当务之急是务必使国防观念深入人心。大中小学均要开设爱国主义、国际形势、国防战备军事知识教育之课程。国防战备之心,要自娃娃抓起。大学生军训要制度化经常化,并且要扩展到高中。党政部门自身就要牢固地树立国防战备的思想,制定制度,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教育,要使国防动员法家喻户晓。让“要时刻准备打仗”--警钟长鸣。
五、参考文献 大学军事课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