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
南京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
Ⅰ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③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历史上的一切哲学都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之科学
D、具体科学的总和
3、下列关于哲学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不懂哲学的人就没有世界观
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促进作用 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统一于物质
B、意识的作用
C、世界是运动的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
/ 13
的 6、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作出的一项正确决策。这说明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物质与意识的性质不同
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A、把物质具体形态当成世界的本原
B、缺少辩证法,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C、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D、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8、下列观点与做法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①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②“水”是万物的始基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和“我思故我在”这两种观点 ①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②前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③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④都是朴素唯物主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对“真正的哲学”,我们应该这样看待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社会进步
③真正的哲学是超越具体科学的科学
④真正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关系的说法正确的 2 / 13
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哲学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1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1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 “什么都不说”。其错误在于 A、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5、“我们既不要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我们要做自然的朋友”这一论断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人们可以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C、人们能够认识规律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6、2009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对外公布”、“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朝鲜核问题”、“山寨”等词入选。从哲学上看,这些入选的流行语说明了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D、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17、健康的人脑能够正常思维,严重损伤的人脑则不能,这说明
/ 13
A、意识依赖于健康的人脑
B、意识不一定总是离不开它反映的对象,但一定离不开人脑
C、意识不依赖于外部世界
D、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18、(06年天津卷)“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反映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9、(09年山东卷)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精确预测未来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实践活动
④只要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强调求真务实,就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意味着”
A、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听从上级指示
B、书本知识对于认识事物没有价值 C、不必强调理论创新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2、《半月谈》载文指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分二个阶段进行: 2011—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经济社会体系和管理体系;2021—2050年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型社会。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的提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这表明 A、变革社会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 13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3、(03年全国卷)“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只有参加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4、(08年海南卷)“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正确的认识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5、“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句话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是有条件和具体的 C、认为事物是不可知的 D、承认了真理是绝对的 26、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述材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的认识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运动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Ⅱ卷
/ 13
二、问答题(共六题,共48分)
26、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4分)
(2)谈谈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6分)
27、钱学森说:“即使是纯技术工作,那也是有明确的政治方向的。不然,技术工作就
/ 13
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他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8分)
28、材料一:万事万物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
材料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材料三: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
/ 13
请运用运动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6分)
29、材料一:为遏制全球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法国宣布推出规模为1750亿欧元的措施以提振正在放缓的经济;日本表示当务之急要尽快披露银行所持有的不良贷款,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美国表示将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以降低市场风险。
材料二: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
/ 13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道理简要说明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理论依据。(9分)
30、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强调,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7分)
/ 13
31、自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便有了促进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提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度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做法,也带来了许多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了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上述材料中的认识变化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8分)
/ 13
南京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
1---5
ABCDA
6---10
CACAA
11---15
CDBCD 16---20
BACDD
21---26
ACDCBB
26、(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4分)
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分)
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趋势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2分)
(2)谈谈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6分)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分)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2分)
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分)
2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8分)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观、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分)
/ 13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2分)
③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使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激发我们的形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4分)
28、请运用运动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6分)
①材料一中毕尔生和黑格尔的观点否认了运动的承担着是物质,认为意识是物质的承担者,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2分)
②材料二中赫拉克利特坚持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而克拉底鲁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分)
③材料三中恩格斯科学地表述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2分)
29、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道理简要说明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理论依据。(9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金融危机的侵袭,各国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规避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3分)
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各国只有积极运用多种宏观调控。各国只有积极运用多种宏观调控的手段干预经济,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3分)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各国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正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3分)30、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7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分)
/ 13
(2)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正确的意识,在国家建设中就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如果没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分)
31、上述材料中的认识变化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8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针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了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这一点。(4分)
②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4分)
/ 13
第二篇: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4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A.被联合国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对当今文化建设有积极意义 D.具有两面性,有精华,也有糟粕
3.我国一些地方台开播的《中国好声音》《一站到底》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A.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B.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处 C.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D.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5.近年来,国学教育方兴未艾。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这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闯关东》之所以吸引观众,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②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铸造民族之魂,回归传统文化 ④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阐述伟大的“中国梦”时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对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警示和要求。这种重实干的时代精神()
①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③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广西师范大学的一群大学生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区的深山,成立了“小雨滴”义教社。在一届又一届“小雨滴”的帮助下,山里的孩子们可以用普通话与山外的人们进行自由沟通,并表示希望自己能成为未来的“小雨滴”。这启示我们()
①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文化 ③教育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④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9.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所以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我国下列措施与教育有关的是()
①从2007年起,部分重点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免收学费 ②开展“希望工程”活动 ③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 ⑤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
10.组织文化是组织行为的中心,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文化规定着每个参与者的理想、价值观、信仰、规范甚至于认识,并进而成为组织的“游戏规则”。上述观点说明组织文化()
①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③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④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07年9月在曲阜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突出“走近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为主题,坚持把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与发展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这体现了-()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④构建和谐社会,要以儒家文化为指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顺利闭幕,这次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深刻体会到 “世界因不同而出色,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观点不正确的是()
A.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发展本民族文化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 D.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13.2500年前,中国思想家孔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名言正在被中外交流的实践所证明,也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中国正在谱写着“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乐章。尊重不同文明有利于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谐”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15.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要面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不断的交汇与融合中,“见贤思齐”是我们崇尚文化交流的理念。因此,我们()A.应该用优秀的外来文化取代本民族的文化 B.要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应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16.“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2014年 9月22日,河南省财政厅拨付河南省“阳光工程”补助资金1.33亿元,用于支持全省培训机构组织开展27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通过“阳光工程”“读书月”等活动,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实施上述活动的原因是()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不仅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一定的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8.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这表明()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培育民族精神要珍惜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③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只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在第27届国际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上,女航天员刘洋与中粮集团的青年员工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讲述了自己难忘的航天经历,以此激励中粮青年员工,让零失误零误差的航天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弘扬航天精神有利于()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②提高民族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③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④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新时明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汤庆福生前是上海市外经贸委副主任、上海市口岸办副主任。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革命工作重于生命,勇立潮头、开拓创新,公正宽厚、清正廉洁,以朴素的精神境界和执著的人生追求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是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这说明()①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作为青少年,他们是中国梦未来的开拓者、实现者。本着培养青少年从小热爱祖国和全面素质 教育的开展,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了以“2014· 畅想中国梦” 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假如你要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你认为可以选取的话题有()①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④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可以直接转化成物质力量,实现中国梦
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
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2014年央视春晚,由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充满中国元素的画面,令我们倍感亲切又耳目一新。这说明()①各国文化既相互交流又逐渐趋同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秋天在北京雁栖湖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传统特色之一,就是与会领导人穿上主办国提供的服装来个家庭式大合影。这一举措除了宣传东道主文化,还体现各成员共同创建“亚太大家庭” 的理念。这说明()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C.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26.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①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 ④爱国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7.材料一近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8分)
材料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继承中华文化的厚重遗产,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将是我们圆梦的有力引擎。甲同学认为:只要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就能实现中国梦;乙同学认为:只有秉持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述甲乙两同学观点的合理性。(10分)
28.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简述文化创新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运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0分)29、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4分)
高二期中政治答案2015.10 1.解析:②④与材料无关;受西方文化“经年累月”影响促进东西德统一,体现了①③。答案:A 2.解析: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今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表明对当今文化建设仍有积极意义,C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基础”说法错误;D项“两面性”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是正确的,但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答案:C 3.解析:④与材料无关;由“媒体优势”“节目创新”“商家必争”可以选出①②③。答案:A 4.解析: A、B、C三项与材料不符。答案:D 5.解析:①②说法错误。答案:B 6.解析:③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答案:B 7.解析:③夸大了时代精神的地位与作用。答案:B 8.解析:②与材料无关;④说法错误。答案:C 9.D【解析】此题选项中所列出的6个举措,只有①②③④是与发展教育有直接联系的,⑤⑥不符合题意。
10.D【解析】组织文化是指代表组织成员特征的价值观、信仰系统、准则和思维方式,这是组织成员共享的、共同遵守的观念、准则、规范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11.B【解析】
12.C【解析】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C错误;答案为C。13.B 14.B 15.D【解析】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形式,运用排除法较容易选出答案。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非社会物质力量。故带①选项的ABC项错误排除。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和人产生深刻影响D.②③④正确。16.D 17.C【解析】
试题分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两者是相互统一并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且是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社会发展尤其是物质文化的发展可以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人全面发展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18.选A 材料强调了历史教育、继承文化传统对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故①②正确;③说法不科学,爱国主义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当代中国的文化之中;④错误,中华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9.选A 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用其激励国民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民素质,为中国发展提供精神支撑,①②③正确;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经济决定文化,民族精神影响、反作用于经济但不能主导经济的发展。
20.选B ②④观点符合题意,故B项应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①观点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③观点错误。
21.选D “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说法是错误的,②不选。
22.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文化竞争力等知识。由设问可知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④是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的,排除。①忽略了文化的性质,表述错误,应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②③符合题意。
23.选C 本题考查对民族节日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庆祝民族节日,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活动,可以集中展现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不能直接转化成物质力量。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是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故③不符合题意。
24.选D 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让我们倍感亲切,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②符合题意。舞蹈之所以让我们耳目一新,则是因为其把独特的创意与中国元素相结合,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故④符合题意。“各国文化逐渐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故①不选。题目没有涉及理论创新,故③与题意无关。
25.选B 材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会促使东道主文化的传播,并加深文化间的理解。故B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不同,不是都会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D说法错误。
26.选C 材料强调了伟大抗战精神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决定力量”说法错误,排除;④表述不准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27.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的作用。主要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第(2)问是评析类试题。对于每一个观点都要辩证地分析其合理性。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科技的发展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各国越来越注重科技发展。
(2)①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所以,实现中国梦就要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②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实现中国梦就要重视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8.(1)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 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我们要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进行文化创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进行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9、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5分)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5分)
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4分)
第三篇: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47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2016—2017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二政治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 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 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 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2.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 叭、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 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司机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A.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 B.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不同文化趋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有望于2016年春季开幕。历时7年设计并建设的全球首个“加勒 比海盗”主题园区成为其最大亮点。根据华特·迪士尼旗下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 创意形成的园区,将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互动娱乐及高科技体验。材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主题乐园等文化产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中国倡导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的新丝路精神,让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新丝路精神要求我们
①要继承传统,革故鼎新 ②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既要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要 1 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电视剧《琅琊榜》获得中国观众一致称赞,登陆海外以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医女出身、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 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琅琊榜》获得好评
①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与方式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 重阳糕、插茱萸等。这体现了
①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 ②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激起了无限的亲情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 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 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有学者指出,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成果中70%诞生于世界一流大学。而目前,中国的1202所本科学校中,2001年以后建立的就有678所,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占到了55.6%,而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重视高等教育是基于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C.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10.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场城市活动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
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近期,某市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规”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这些作品重新解读、建构家规家风的本质,适应了人们的欣赏和文化需求。用这些方式来演绎家规家风意味着
A.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千年古郡九朝神韵——正定历史文化展”2015年3月10日上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文化典籍可以展示人们的精神
世界 ③文化典籍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15.有国外媒体认为,中国科幻小说《三体》的出现说明,中国人现在更多地从全人类的视角来思考世界,他们关心人类从哪里来、现在在何处以及将往哪里去等问题,关心着人们居住的星球以及整个宇宙的命运。这一观点体现了
A.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B.经济是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交融的基础 C.民族文化在存在于世界文化之中 D.不同民族文化共筑了世界文化 16.2015年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在致辞中说道:“两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这表明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来的号召,工 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 技术,创造出新成果。有人认为,工匠精神往下了说就是尽心尽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往大了说就是民族精神。由此可见
①工匠精神是我们应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工匠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之一 ④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近日,一张“方言地图”在网络上悄然走红。点击这些图标,便可听到当地人用方 言讲述的5分钟小故事。这张“方言地图”来自一个叫“乡音苑”的网站,创办者竟是 两个美国人。他们用这样一张“有声地图”来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方言”。对于“正在 消失的方言”,我们不仅需要保存,更需要保护。这启示国家
A.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做到百花齐放 B.要把发展中华文化的重任掌握在自己手中 C.要加大对方言的推广和宣传 D.要大力发展传统文化,发挥其纽带作用
19.2015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向孩子们讲述抗战时期的少年儿童英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
A.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B.有助于青少年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0.历时6年建成的广东省博物馆,将藏品16.6万余件(套)及镇馆之宝等免费全面 向市民开放,产生巨大社会效应。请你为广东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活动确定一个合适的宣 传标题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广东精神文明建设 D.大力发展文化普及,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
21.东亚文化之都“五王”大赛是面向群众,在一个平台进行的包括“歌王、舞王、戏王、琴王、秀王”在内五个艺术门类海选的草根达人秀活动。大赛被文化部列入“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青岛活动年”主题项目,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五王”大赛成功举办在于
①以创新为基础,摒弃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②立足于市场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经济效益 ③坚持形式多样化,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2016北京市西城区“百姓戏剧展演”于5月开幕。展演剧目不仅为百姓的原创剧,还由百姓演,请百姓免费看。“百姓戏剧展演”活动自2014年起已成功举办两届。材料主要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每个人都是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D.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3.2015年2月1日,浙江玉环县楚门东西村一名老人倒地后8分钟,路过其身旁的四 辆车辆和23个行人无一人上前进行救助,后被一辆汽车碾压和拖行身亡。这是继“小悦 悦事件”后,又一次悲剧重演。要避免悲剧重演,就必须
①大力发展经济,奠定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④坚决抵制落后文化,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 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 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
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共计52分)
25.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之外,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反过来又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12分)
26.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文化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阅读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应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10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191次实验才发现青蒿素。青蒿素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神药是因为它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能够被提取出来,却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中医或西医都难以取得这一世界级的成果。青蒿是中草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方法。
材料二: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诺奖,网上一片沸腾。中医文化西医文化之争又起。西方有的学者提出了青蒿素是否是中药,从而质疑中医是否科学,西医文化应该代替中医文化。然而绝大多数科学家称屠呦呦获奖“有利于中国和世界认识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应该保护文化多样性,让中西医文化互相交流,借鉴,融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8分)
(2)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中医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6分)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
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全民阅读。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2016—2017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二政治答案
1~5 BBCAD 6~10 BBACB 11~15 CCBBD 16~20 BCABB 21~24 BCCD
25.(12分)
26.(10分)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及原则。
27.(14分)
(1)要立足实践,深入实践对中医药进行创新开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善于学习、借鉴西医;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中医药界要敞开胸怀,接纳新技术,学习西医的方法等。(各2分)
(2)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能与其它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4分)中医文化工作者能够发挥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创新中医文化,让世人认识到中医文化的独特作用。(2分)
28.(16分)
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全面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3分)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③弘扬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优秀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3分)⑤培养个人的阅读兴趣,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4分)
第四篇: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1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1.近年来,涌现出土豪、中国大妈、“APEC蓝”等大量新词热词,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表达出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
A.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反映强烈,它不仅勾起了很 多人的历史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主流媒体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 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回答4-5题。4.我国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对于上述材料中,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 ②能够促进中哈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哈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④有利于加强中哈吉文化交流,增进中哈吉文化之间的了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15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是我国各族人民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B.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D.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7.2015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0.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注重校园文
化建设被教育界广泛认同,许多学校现在楼名有内涵、路名有深意、名言警句催人奋进,……若要写一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关键词应是
A.独树一帜 发扬传统 立足实践 B.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 熏陶情操 道德修养 D.博大精深 色彩斑斓 文化竞争
11.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行为或人进行或批评、或讽刺,以警示世人。由此可见 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D.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1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需要 ③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在前进中少了迷惘、明确了目标;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我们在错宗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遇难不惧、化危为安。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近年来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对不同学科考试分值的调整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尤其是提高语文高考分值,加强语文教学,提高国语学习热情,受到多方赞许。这主要是因为 A.这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B.它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要求 C.它有利于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它有利于提高人们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15.目前我国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已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上述措施的实施有利于
①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
②开拓城乡文化市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③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6.一小儿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7.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8.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
A.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B.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C.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D.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20.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 A.对落后文化必须予以改造或剔除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D.要提高文化辨别能力,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21.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D.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22.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下图所示的相互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23.“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体现了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C.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中华文化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某公交公司欲精选《论语》名句贴在公交车厢内,打造车厢文化,陶冶市民情操、提升城市文明层次。若就此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熏陶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包容发展 C.继承传统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
26.习近平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有利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③有利于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 ④能直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描述最准确的是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C.目标和路径的关系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8.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声音,更要有中国价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④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好书
①是个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科学文化修养 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④能使人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思想道德境界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30.下列选项中“基础”一词用得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是基础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实践是基础
③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是基础 ④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继承是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习近平同志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依据。(8分)
3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繁荣,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更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繁荣,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前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文化创作缺乏核心理论指导,文化信仰有所缺失;山寨乃至照抄照搬外国文化,不顾中国社会现实;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氛围差,缺失活力和自信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材料中的问题。(9分)
33.2016年10月21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要大力弘扬革命先烈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坚定理想信念,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切实担负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在学习《重要讲话》的发言中,有人认为,弘扬“长征”等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发扬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你对此观点作简要评析。(11分)
34.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选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60分)1—5 CDACD 6—10BBCDC 11—15DACAC 16—20CBCDD 21—25DACAA 26—30ABDB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8分)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践行追求德艺双馨、坚持德才兼备的要求(4分)。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把道德追求切实贯彻到实实在在的文艺创作中去(4分)。
32.(9分)①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文化强国。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关键。(每点3分,共9分)
33.(11分)答案: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分)
②题中观点看到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但忽视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等的重要性。(2分)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应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要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8分)所以,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34.(12分)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或区域性)。(2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维护不同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或保持城市的区域特征),展现不同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②文化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或对经济、政治,或对国家、民族具有重要影响,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2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发展城市特色产业。(2分)。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行为方式、实践活动、思维方式,(或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城市的情感,展示城市特有的精神风貌。(2分)。
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或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2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城市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特色文化发展。(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或
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2分)
⑤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分)。城市历史文脉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维系城市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就是保持城市特色。(2分)。
(只要回答其中的3点即可得满分12分。每点分为知识,2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
第五篇: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这一举措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传承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5年元旦期间,为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南京市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假如我们对此事进行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 A.传播区域特色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发展健康有益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C.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D.建设中国特色文化,保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3.“喜大普奔”“高端、大气、上档次”“土豪金”等新词是近年来的网络热词,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D.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木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5.中国电视剧《潜伏》在朝鲜热播,朝鲜观众在环环相扣、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中不仅领略了中国革命工作者的善良和智慧,也在泪水和感动中体会了中国人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该剧在朝受追捧说明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性
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形象的树立。如苏州市的“人间天堂,苏州之旅”,根据一句俗语的演化,让苏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宁波市的“东方商埠,时尚水都”,体现出宁波商帮的地位;曲阜市的“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只依靠孔子一人,便成为一句定位准确的城市形象口号,在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同时,也拉动了该市旅游业的发展。这表明()①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和经济合二为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民族性
D.多样性 10.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 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
11.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面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推出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宣传语的《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说明
A.科技发展不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
B.汉字汇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C.汉字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标志
D.书写之美是汉字文化的根本
12.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1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人们热议的不仅是片中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华美食,还有片中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及其所引发的亲情、乡愁。由此可见,这部纪录片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C.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D.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15.2014年8月,南京青奥会期间,羌族刺绣、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苏绣、无锡精微绣、藏族唐卡、泉州提线木偶等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④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青年要正确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③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等。这表明
A.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B.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C.不同的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各异
D.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20.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1.“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主义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永恒变化的B.精神对物质又反作用 C.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3.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4.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水往低处流
B、春夏秋冬依次更替 C、新陈代谢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5.2014年高考前,我县一些学生家长到云梯寺拜佛祈祷神灵保佑子女金榜题名。一些考生放松复习,虔诚拜佛,最后高考未能如愿。这表明 A、唯心主义者必然犯唯心主义错误
B、唯心主义的思想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C、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缺乏明确的世界观 D、宗教思想是人脑凭空产生的
26.2014年仁川亚运会诞生了众多冠军。不少冠军获得者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脑子决定步子”。这句话主要强调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27.2014年“两会”召开之前,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积极酝酿建议、提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有用性
D.反复性 2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30.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1.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Ⅱ卷(选择题共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进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我国改革正进入攻坚期,推进法治中国,迎来了最佳的历史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法治规律的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依法治国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目标的落实正得到检验,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结合材料,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哲理。(6分)
材料二:有政治学家认为: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3的效果。
(2)结合材料,用联系观点,说明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6分)
35.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的座谈会上文艺妙语摘录: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不能一味追求利润,不要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1)分析材料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6分)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防止千篇一律,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紧紧牵住文化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分析材料中文化体制改革是怎样做到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6分)
36.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提出要树立法律信仰,这将对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6分)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条道路的确立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6分)
三、综合探究题:(结合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37.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南京某中学高三(1)班同学参加公祭仪式并围绕“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这一课题展开探究活动。
【公祭亡灵
勿忘国耻】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习近平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 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1)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如何应对日本美化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右翼言论,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振兴中华
复兴文化】
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耻辱“陪绑”,饱受质疑、非难、批判与否定。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刻反省,以理性、缜密、宏阔的视角检视中华文化并确立其历史责任,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缅怀英烈
珍爱和平】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对中国人民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有着重要意义。(3)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就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文化意义,写一篇参加活动的感想。
活动感想要求:
①紧扣主题,逐层深入,思路清晰,合乎逻辑。
②根据主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③政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准确。
④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江苏省响水中学政治试题
参考答案
2014~2015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3)答题示例:文化意义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全体人民接受全民族抗战历史的熏陶,使全人本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保持高度警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
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自觉投身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伟大抗战精神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每点(段)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