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历年口腔生物学结业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99本口腔生物学结业考试试题 时间:2003年5月30日上午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名词解释
1. 口腔生态系 2. 兼性厌氧菌 3.Proteomics 4.束状骨 5.中心法则
二、填空题
1.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
2.采集龈上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 菌。采集龈下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与 疾病相关的细菌。
3.糖蛋白氨基己糖含量占4%以上者称,小于4%者为。4.根据蛋白的来源不同,将牙本质非胶原蛋白分为、、、四大类。5.口腔第一道防线由、、、等组成。
6.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具有的生物活性功能包括①与 特异性结合;②激活 ; ③结合 ;④可穿过 ;⑤抗体的 作用;⑥抗体的免疫原性。7.破骨细胞来源于,主要功能是吸收骨、和。8.聚合酶链反应(PCR)是通过 反应在体外 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
1.试述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
2.唾液中的主要蛋白质及其生物学意义。3.试述釉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4.试述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5.试述你所了解的免疫防龋。
四、论述题论述题论述题论述题: 1.请问normal flora有何作用?
2.釉质晶体生物矿化的机制和过程是什么? 3.试述固有口腔屏障的组成。
4.常用的免疫疫苗包括哪几类,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5.试述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方法。
6.试述Embden-Meyerhof-Paras(EMP)途径的特点。7.试述釉质及牙本质的生物矿化步骤。
8.试述变形链球菌GTF特性、种类及与致龋性的关系。
五、附加题附加题附加题附加题: 1.列举你所知道的细胞因子名称。2.简述前列腺与骨吸收的关系。
3.列举你所知道的口腔特有的成体干细胞。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本口腔生物学结业考试试题 时间:2004年11月17日下午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名词解释(5×4分)1.转录 2.plasmid 3.non-collagenous proteins 4.中心法则 5.细胞因子
二、填空题(27×1分)
1.口腔链球菌属包括、、和 菌群。2.唾液分泌有 分泌和 分泌。
3.生物矿化的种类包括、和再矿化,其中再矿化分为、和。4.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有、、。5.口腔免疫体系由、、组成。
6.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分为四个阶段、、、。7.组化染色成骨细胞 酶呈强阳性。
8.是骨基质中主要的胶原蛋白,目前认为是成骨细胞最晚表达的一个标志。9.破骨细胞有两个与骨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独特结构,即 和。10.聚合酶链反应(PCR)是通过 反应在体外 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3×6分)1.试述菌斑附着的过程。
2.釉质晶体的表面化学作用是什么?
3.DNA复制的方式和特性是什么?
四、论述题:(4×8分)
1.请问normal flora有何作用?
2.釉质晶体生物矿化的机制和过程是什么? 3.试述固有口腔屏障的组成。
4.试述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的过程及骨降解的可能机理。
五、附加题:(3分)
列举你所知道的细胞因子名称。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2001本硕口腔生物学结业考试试题 时间:2005年5月25日下午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名词解释(7×3分)
1.Facultative Anaerobes 2.细胞培养 3.组织工程 4.转录 5.Intron 6.细胞因子 7.免疫系统
二、填空题(32×0.5分)
1.关于口腔细菌粘附的机制研究颇多,已被阐明的学说有
、、、2.口腔链球菌属包括、、和 菌群。3.体外培养细胞根据其能贴附在支持物上生长的特性,将其分为 和 两大类 4.生物矿化的种类包括、和。5.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是、和。6.口腔免疫体系由、和 组成。7.口咽淋巴组织环由、、、、、组成。
8.近来,研究表明天然免疫系统中存在着。9.组化染色成骨细胞 酶呈强阳性。
10.是骨基质中主要的非胶原蛋白,目前认为是成骨细胞最晚表达的一个标志。11.破骨细胞有两个与骨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独特结构,即 和。12.细胞传一代后,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和。
三、问答题(63分)
1.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宿主因素有哪些?(8分)
2.变形链球菌的表面蛋白主要有哪些,有什么功能?(10分)3.牙本质有机成分中胶原和非胶原蛋白的特点是什么?(10分)4.质粒的特点和构成是什么?(5分)5.简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5分)6.简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5分)7.简述贴壁型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5分)
8.简述体外培养牙髓细胞和牙周膜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5分)9.简述粘膜物理屏障作用。(5分)
10. 简述SIgA功能。(5分)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本口腔生物学结业考试试题 时间:2003年1月31日上午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名词解释 1. 增补菌丛 2. 转导
3. 蛋白代谢 4.束状骨
5.半保留复制
二、填空题
1.口腔链球菌属包括、、和 菌群。
2.采集龈上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 菌。采集龈下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与 疾病相关的细菌。
3.变形链球菌至少能产生
、、三种GTF,控制它们的基因为、、,分别合成、、。
4.生物矿化的种类包括、和再矿化,其中再矿化分为、和。
5.口腔第一道防线由、、、等组成。
6.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具有的生物活性功能包括①与 特异性结合;②激活 ;③结合 ;④可穿过 ;⑤抗体的 作用;⑥抗体的免疫原性。
7.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分为四个阶段:、、、。8.核酸是一种 化合物,它的单体是。
三、问答题
1.简述牙菌斑形成的过程及成熟菌斑的结构。2.试述牙本质胞外基质的成分与种类。3.简述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4.试述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5.试述你所了解的免疫防龋。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全部都可以找到,只是顺序不一样)小生境niches 生物生活、居住的微小范围的环境。小生境的种类、数目是决定在生境中生活的物种数的主要因子。生境或群落的结构愈复杂,其含有的生物种类愈多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有互生、共栖、寄生、无损共生、双方受损共生。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为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血链菌最先定植,乳杆菌是龋标志菌 极期群落climax community生物体(或细菌)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称生态延续,在一个小生境中延续演化组成多种多样复杂的生物群(菌群),环境条件趋于稳定,菌属数和组成的无明显改变,这种群体称极期群落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 在合适的碳或其他能源存在时可在有氧或无氧中生长 根据微生物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生长,可分为嗜冷微生物、嗜热微生物、嗜温微生物。嗜热微生物Thermophilic microorganism: 在45°以上能生长的微生物 WalterJ.Loeshe将口腔菌丛划归为固有菌丛、增补菌丛、暂时菌丛三种类型。增补菌丛supplemental flora 包含常居的,但是以低数量(少于1%)存在的菌属,当环境改变时可以成为固有菌 固有菌丛indigenous flora 包含以高数量(大于1%)存在于某个特殊部位的菌群与宿主呈稳定的相互关系 口腔生态系oral ecosystem 口腔正常菌丛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正常菌丛和其宿主之间呈动力的平衡状态 影响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宿主因素、细菌因素、宿主可控制因素 normal flora作用 正常菌丛对机体有双重作用,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但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导致菌群失调,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 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宿主因素有哪些? 宿主的全身状况和口腔各部位的解剖形态以及组织结构均对口腔生态系有一定影响,宿主唾液和龈沟液中许多成分均能影响寄居的细菌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或阻止细菌在口腔内生存 1.抗体:唾液中的抗体主要为SIgA,有凝聚口腔细菌的能力,使菌细胞较难键合在口腔黏膜表面或牙硬组织表面。龈沟液中抗体主要为IgG,在保持龈下菌丛的稳定和抑制其他细菌的定植上起调节素的作用 2.唾液蛋白质:防御细菌、真菌和病毒侵袭,调节微生物对牙合软组织表面的定植,粘膜上的唾液膜可抵御病毒感染,某些唾液蛋白能减弱HIV感染力。唾液对口腔细菌起选择性培养及作用 根据胞壁多糖抗原的血清学反应,变形链球菌可以分为8个血清型,根据细菌菌体中DNAG+Cmol%含量的不同被分为7个菌种。变形链球菌至少能产生GTF-sd、GTF-I、GTF-si三种GTF,控制它们的基因为gtfD、gtfB、gtfC,分别合成水溶性葡聚糖、非水溶性葡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葡聚糖 口腔链球菌属包括变链菌群、唾液链球菌群、咽峡菌群和轻链球菌菌群。变链菌组群分类: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仓鼠链球菌、野鼠链球菌、猕猴链球菌、汗毛链球菌 变链菌的血清型:c、e、f 变链菌在MS培养基的特性: 菌落呈0.5-1mm淡蓝色,嵌入琼脂,质硬。颗粒型菌落表面粗糙,中央有粘液状水滴出现,为胞外多糖; 粘液型菌落呈直径1-2mm的淡蓝色半透明的黏性状态 变形链球菌GTF和FTF的特点和功能 固有酶,胞外糖基转移酶;对蔗糖高度特异性;广泛pH适宜度,最适5.5;参与细菌对获得性薄膜的黏附、细菌的聚集;促进菌斑形成;为细菌产酸提供物质 变链菌群产生的胞外酶及其作用。葡糖基转移酶GTF:对细菌的黏附和支持细菌的营养起重要作用 果糖基转移酶FTF:综合高分子量水溶性和不溶水果聚糖,有些能综合葡聚糖 蔗糖酶:催化蔗糖的葡糖苷键的水解酶,蔗糖被水解成等分子比的葡萄糖和果糖 葡聚糖酶:水解水溶性葡聚糖,释放异麦芽糖和葡萄糖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 又称为表面蛋白 P1、AgⅠ/Ⅱ、PAg、SpaA、SA等,是一类结构和功能十分相似的蛋白质家族,是致龋变链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在细菌对牙面的初始粘附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为什么变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之一 变链菌群的胞壁表面物质在使细菌粘附、聚集和对牙面定植中起重要作用;此菌群所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此菌群的产酸力和耐酸性使之在菌斑酸化和釉质脱矿中起作用 牙菌斑中细菌进行糖转运的途径有EMP、HMP、ED、PK。采集龈上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致龋菌。采集龈下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与牙周组织疾病相关的细菌。牙菌斑的成分:牙菌斑由细胞核非细胞成分组成,其中80%为水分,20%为固体,细胞成分主要为细菌和蛋白质,非细胞成分为糖、脂肪和无机物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牙面上获得性膜的形成、细菌附着、菌斑成熟 菌斑附着的过程 获得性膜覆盖牙面后,漂浮在口腔内的细菌即陆续附着其上,最早定植在获得膜上的细菌为先锋菌,多为血链菌。先锋菌定植后出现快速生长态势,链球菌生长成链并开始于牙表面垂直,导致牙表面环境的改变,从而允许新的不同种属的细菌进入发育着的菌斑,即为生态系延续。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纤毛菌定植于菌斑替代了原先栖息在菌斑深层的链球菌并与压面垂直排列呈栅栏状结构,使菌斑内氧含量减少,氧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厌氧菌生长,致密的菌层日益增厚。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月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5-6天,可看到谷穗样结构,在成熟菌斑内细菌数量和组成比例都趋于稳定的极期群落状态 成熟牙菌斑在光镜下的组织结构 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可看到谷穗样结构,数量或组成比例趋于稳定的极期群落状态 1.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HE染色为粉红色,由获得性膜组成 2.细菌层位于中间,含球菌、杆菌、丝状菌,丝状菌彼此平行且与压面垂直呈栅栏状,其中堆集有大量的球菌和短杆菌 3.表层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G+或G-球菌和短杆菌,脱落的上皮和食物残屑以及衰亡的细胞 口腔细菌粘附的机制的学说有钙桥学说、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及转移酶复合体学说、识别系统学说、细菌粘附的机制 1.钙桥学说:牙表面覆盖的获得性膜中脂磷壁酸带负电荷,唾液中含有丰富的Ca2+,使细菌与牙面亲和 2.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基转移酶复合体学说,菌体表面的脂磷壁酸和葡聚糖可能是葡糖基转移酶的受体 3.识别系统学说:娿牙或黏膜表面与细菌附着器起作用的分子为受体,细菌细胞附着的部位称为结合部位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NCPs 牙本质基质中约占10%,带负电荷,富酸性,根据蛋白的来源不同,将牙本质非胶原蛋白分为成牙本质细胞源性和非成牙本质细胞源性 分为牙本质磷蛋白、牙本质涎蛋白、牙本质涎蛋白、牙本质基质蛋白、骨涎蛋白、骨钙素 牙本质胶原以I型胶原为主,牙周组织的胶原蛋白以I、III型胶原为主,口腔黏膜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基底膜带的胶原蛋白以IV型为主。牙本质胞外基质的成分与种类。牙本质中90%是胶原纤维,大部分为I型胶原,矿物质构成以羟磷灰石为主 牙本质无机成分主要是碳、磷酸矿物盐和少量的钠、镁、氯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有机成分约占20%,主要包括胶原、非胶原蛋白、枸橼酸盐以及脂类 牙本质有机成分及特点功能 牙本质有机物主要包括胶原、非胶原蛋白、枸橼酸盐及脂类 牙本质约90%为胶原,主要为I型胶原,由成牙本质细胞合成 特点:1.胶原原纤维对矿物盐有较大的吸引力,其表面有一层硫酸粘多糖,能吸引矿物盐到牙本质基质中;2.牙本质胶原比软组织胶原稳定,不易溶于酸和中性溶液 牙本质有机成分中胶原和非胶原蛋白的特点是什么? 胶原:1.胶原原纤维对矿物盐有较大的吸引力,表面有一层硫酸粘多糖,能吸引矿物盐到牙本质基质中2.牙本质胶原比软组织胶原稳定,不易溶于酸和中性溶液 非胶原蛋白:牙本质磷蛋白的显著特征是高度磷酸化,酸性最强,有强阴离子特性,等电点为1.1,对钙离子有高度的亲和性。唾液中的主要蛋白质及其生物学意义。根据糖蛋白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组成特点将其分为富脯蛋白、富组蛋白、富酪氨酸、富半胱蛋白等。它们构成唾液蛋白的主要成分,参与牙面获得性膜的形成,覆盖口腔粘膜的表面,对于维持牙和粘膜的完整性,对微生物在口腔组织表面上粘附定居与清除,细菌间的共集与集聚,调节口腔菌丛平衡、牙的再矿化与牙结石形成均有重要影响。酸性富脯蛋白的功能 1.结合Ca2+,维持唾液的钙磷稳定,抑制唾液中磷酸钙盐的形成及其在牙面上羟基磷灰石的沉积,为牙釉质提供防御和修复环境 2.参与唾液获得性膜的形成,对牙釉质和羟基磷灰石有很高的亲和力,易于吸附在牙面上 3.协助细菌粘附,选择性的促进细菌粘附在牙矿化组织,对于细菌在牙面上粘附和定居牙菌斑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唾液富组蛋白、富酪蛋白的作用 富组蛋白与羟基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吸附于牙釉质表面,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还可抑制磷酸钙结晶形成 富酪蛋白:能竞争性抑制富脯蛋白在牙面上吸附,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能促进放线菌在牙面的粘附,有良好的润滑作用,能抑制羟磷灰石晶体的生长,抑制磷酸钙沉积 唾液的免疫成分 浆液性腺泡分泌蛋白主要包括富脯氨酸蛋白、糖蛋白、富组蛋白、富酪蛋白、a-淀粉酶;粘液性腺泡分泌粘蛋白;导管上皮及基底细胞分泌乳铁蛋白、溶菌酶、SIgA、唾液过氧化酶 唾液蛋白参与牙面获得性膜的形成,覆盖口腔粘膜的表面,对于维持牙和粘膜的完整性,对微生物在口腔组织表面上粘附定居与清除,细菌间的共集与集聚,调节口腔菌丛平衡、牙的再矿化与牙结石形成均有重要影响 粘蛋白 mucins 唾液一组含糖类的特异蛋白,是唾液中的主要有机成分,具有黏滑性质。分为高分子量的MGI和低分子量MGII,参与牙面获得性膜形成 糖蛋白氨基己糖含量占4%以上者称粘蛋白,小于4%者为糖蛋白。牙髓细胞和牙周膜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波形丝蛋白呈阳性反应,角蛋白、神经丝蛋白、结蛋白、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反应,表明牙髓细胞和牙周膜细胞为间质细胞或中胚层来源的细胞 牙周病中牙龈胶原的改变 1.胶原含量的减少 主要为酸溶性胶原的下降,机制包括胶原的破坏增加和产生抑制 2.胶原类型的变化 V型胶原含量明显上升,出现I型胶原三聚体,III型胶原的含量下降,原因包括不同类型的胶原对胶原酶的敏感性不同,炎症部位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行为的改变3.胶原的破坏 参与破坏的因素:内毒素、胶原酶、挥发巯基复合物 生物矿化的结晶过程包括成核、晶核成长、集聚、固相转化。均相成核: 离子结晶必须先形成晶核,初始晶核从无任何颗粒或表面存在的情况下由均匀溶液产生 牙釉质生物矿化的过程 1.在成釉细胞顶端分泌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 2.HA晶体开始形成,晶体被紧包在非釉原蛋白中,其外是连续性的釉原蛋白 3.上述过程在釉牙本质界处发生,而晶体长轴与釉牙本质界呈垂直延伸 4.成釉细胞后退,留出空隙,这些细长的空隙与基质接触 5.釉柱在空隙中形成,长轴与空隙方向平行,组装有序化 6.釉原蛋白减少,晶体长大成熟,最后基本只留下非釉原蛋白作为基质 牙本质生物矿化的过程 1.在成牙本质细胞层的顶端分泌胶原蛋白,成为牙本质的前身,为矿化做准备 2.合成磷蛋白并把它直接分泌在矿化前沿的胶原蛋白层上 3.部分磷蛋白与胶原蛋白结合,部分降解 4.磷酸钙的微晶或钙离子与磷蛋白结合 5.在结合的钙离子或晶体上形成HA晶体,而且按胶原纤维排成有序结构氟对生物矿化的作用 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降低牙釉质的溶解性 改善牙的形态发育 增强釉质晶体的防御能力 促进釉质的再矿化 影响发育期釉质晶体的矿化 影响釉基质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影响釉原蛋白的移除 唾液分泌有静态分泌和动态分泌 静态分泌是指无刺激状态下涎腺的基础分泌,其中分布在唇、颊腭、舌等部位粘膜下的小唾液腺分泌是其主要来源,也是形成唾液薄膜的重要部分。刺激分泌又叫动态分泌,指在味觉或咀嚼等刺激下涎腺的分泌,主要由三对大涎腺的分泌组成,主要反映涎腺的储备功能,对进食和吞咽起重要作用 生理性矿化:机体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无机离子在生物调控下在机体的特定部位与有机基质中的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矿物组织 病理性矿化:由于机体的对生物矿化调控作用失衡,无机离子在不该矿化的部位形成异常矿化或异常矿化组织,或造成矿化组织矿化过度或不足 釉质晶体的表面化学作用是什么? 釉质表面晶体排列疏松决定了表层釉质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不断地同口腔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釉质萌出前期,其表面晶体与邻近的组织液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生理体液中的大量离子进入晶体的水合层内和晶格表面。进入萌出后期,釉质表面和唾液之间持续的物质交换,使表面釉质的组成发生变化,造成釉质无极组成从表到内部出现了浓度梯度。表层和表层下釉质的成分差异随年龄增大趋于稳定。由于表层的存在,成熟釉质表面对酸的溶解性降低,对龋蚀破坏有一定的抵抗力。表层的形成为早期龋的再矿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试述釉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1.启动釉质矿化 2.作为晶体生长的支持相 3.调节晶体生长 目前已知的非釉原蛋白包括釉蛋白、成釉蛋白、釉丛蛋白、蛋白水解酶。牙菌斑中细菌进行糖转运的途径有EMP、HMP、ED、PK。EMP途径的特点。1.葡萄糖进入细菌后,被磷酸化作用激活,生成6-磷酸葡萄糖 2.磷酸果糖激酶是EMP途径中唯一不涉及其他糖类降解的酶 3.1,6-二磷酸果糖醛基酶是第二个关键酶 4.PEP是关键中间产物之一 5.1分子的葡萄糖经EMP途径可净生成2分子ATP和2分子NADH+H+ HMP:己糖单磷酸途径,葡萄糖经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EMP:己糖二磷酸途径,经1,6-二磷酸果糖的降解途径,广泛存在于细菌中 外显子 exon 真核生物基因由若干个不连续的DNA片段组成,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外显子是基因中与成熟的mRNA相对应的DNA片段,包括为蛋白质编码的部分和5'和3'末端不翻译的前导序列和尾随序列内含子 intron 真核基因内部的插入序列,能够被转录的一段DNA,但在转录之后,与之相应的那部分转录产物在拼接(剪切)中被去掉 中心法则。1.物种的遗传信息及表型由DNA决定;、2.以DNA序列为模板,复制多套mRNA用于蛋白质合成; 3.以mRNA序列为装配蓝图,合成特定蛋白质,表达各种生命 遗传密码 mRNA是蛋白质的合成模板,其中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转录 在RNA多聚酶作用下,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DNA复制的方式和特性是什么? 一个单独的DNA复制单位成为复制子 酶和蛋白因子参与DNA复制,其中DNA多聚酶III是DNA合成与复制中的主要合成酶 1.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核苷酸链旋绕松开,核苷酸链的碱基显露出来,DNA多聚酶在引物的存在下,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亲代的两条作为模板,各自合成其互补链 2.半不连续复制:5'→3'方向的DNA合成是连续不断的,称为引导链,而3'→5'方向的合成石不连续的,称为滞后链 转化transformation、转染transfection、转导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转化是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质粒载体DNA分子的生命过程;转染是专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过程。转导是利用噬菌体颗粒为媒介,将外源DNA转移至受体菌并得到表达的生命过程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感染细菌细胞的病毒,包含蛋白质和核酸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一种在完整染色体内对特异性DNA片段定位的技术,即以探针(DNA、RNA探针)直接探测靶分子或靶序列在生物体(染色体、细胞、组织、整个生物体)内的分布状况 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是基因文库的建立、目的基因的筛选和目的基因的分析。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单体是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原理和步骤。原理:DNA的合成是以一般DNA单链为模板,在引物的存在下,DNA多聚酶沿模板以5'→3'方向延伸引物的过程 步骤: 1.DNA变性:通过加热使靶DNA双链解离成两条单链 2.引物与靶DNA退火:降低温度至适当水平,促使两个引物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分别结合至靶DNA两条链的3'末端 3.引物延伸: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引物沿着靶DNA3'末端向5'末端延伸 基因定位 gene mapping 利用各种方法确定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实际位置,如系谱分析 试述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方法。基因定位是利用各种方法确定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实际位置。连锁分析、放射杂种、原位杂交、同源同线定位、全基因组扫描 质粒 plasmid 细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质粒是一种细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细胞分裂时可伴随染色体分配至子细胞中去。一个细胞内质粒的数量少则1-2个,多则400个。质粒碱基对2000至数万。构成:1.ori区;2.par区;3.多克隆区;4.选择因子 免疫系统 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抗原 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抗原受体)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Antigen 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近来研究表明天然免疫系统中存在着独特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具有的生物活性功能包括①与抗原特异性结合;②激活补体;③结合细胞;④可穿过胎盘及粘膜;⑤抗体的抵抗理化因子作用⑥抗体的免疫原性。简述SIgA功能。粘膜免疫 抗原调节和免疫排斥 口腔耐受 IgA介导的抗原分泌粘膜免疫系统 1.有一类粘膜相关的免疫球蛋白,即分泌型IgA; 2.有一类能下调由突破粘膜进入人体内抗原诱生的全身性免疫应答的效应T细胞; 3.粘膜免疫系统有一粘膜定向细胞运输系统,使粘膜滤泡中诱发的细胞迁移至广泛的粘膜上皮下淋巴组织中 口腔第一道防线 由皮肤、粘膜、唾液、等组成。口腔免疫体系由 口外淋巴结、口咽淋巴组织环和固有口腔屏障组成。口腔内淋巴结(口咽淋巴结)包括扁桃体、唾液腺淋巴样组织、牙龈淋巴样组织、粘膜下弥散的淋巴样细胞 口咽淋巴组织环 由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粘膜下淋巴样组织、唾液腺淋巴样组织、牙龈淋巴样组织组成。固有口腔屏障 包括唾液、粘膜、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固有口腔屏障的组成。口腔防御系统包括牙齿、亚洲上皮及口腔黏膜组织屏障、局部淋巴组织、唾液、龈沟液等。唾液防御 口腔黏膜防御 口腔淋巴组织 粘膜物理屏障作用。口腔的健康首先取决于粘膜的完整性。正常情况下,口腔粘膜呈连续性,前与唇部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连,构成物理屏障。粘膜上皮的分层化在上皮防御中期重要作用。在牙龈和硬腭部位为角化的鳞状上皮,角化层中的角蛋白能阻止异物或微生物通透。在上皮颗粒层中有上皮细胞分泌的大量的膜被颗粒充填于细胞间隙,构成阻止抗原物质穿通上皮的屏障。粘膜上皮的基底膜由致密的基板和网板组成,主要成分为IV型胶原和一些非胶原物质,具有超滤功能,限制大分子物质自由通过,起到屏障作用,然而,像免疫球蛋白这样的大分子却可以自由通过基底膜。常用的免疫疫苗 亚单位疫苗:口服GTF胶囊,产生抗GTF的SIgA,使口腔固有变链菌的聚集受到抑制 多肽疫苗:用人工合成肽抗原配以适当载体与佐剂制成的合成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模拟始动抗原,替代有潜在危害的病原体抗原 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将选定的免疫原性抗原或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编码片段引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的基因中 核酸疫苗 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试述你所了解的免疫防龋。致龋菌明确,变链与远缘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抗原清楚 表面存在PAC、SPAC 产生葡糖基转移酶和葡聚糖结合蛋白 免疫系统中作用成分 已知唾液中SIgA抗体对防龋起主要作用 因此可以从抗感染免疫的角度预防龋病,包括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自动免疫: 主要的免疫途径:肠道接种、鼻腔接种 候选防龋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核酸疫苗 被动免疫: 异种免疫、单克隆免疫、鸡卵黄抗体、转基因植物抗体、局部应用方式(牙面涂抹、口腔含漱、IgY防龋牙膏)束状骨 bundle bone 固有牙槽骨靠近牙周膜的表面由平行骨板和来自牙周膜的穿通纤维构成,骨板的排列方向与牙槽骨的内壁平行,而与穿通纤维垂直,这些含穿通纤维的骨板称束状骨 牙周膜功能:支持、缓冲、营养、感觉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1.机械力影响牙周组织及细胞生物学行为 2.机械力引起细胞骨架的改变 3.机械力引起骨组织中基因表达的改变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骨组织是有高度特异性的结缔组织,70%为矿化物质,有机基质由钙和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沉积 骨的形态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 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全身骨骼中变化最活跃的部分,受压力侧牙槽骨骨质吸收,牵张侧牙槽骨骨质增生 成骨细胞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前成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骨衬里细胞。骨钙素是骨基质中主要的非胶原蛋白,目前认为是成骨细胞最晚表达的一个标志。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主要功能是吸收骨、降解矿物质和降解骨基质中的有机质。破骨细胞有两个与骨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独特结构,即皱褶缘和清晰区。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1.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 2.成骨细胞合成破骨细胞骨吸收刺激因子 3.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调节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的过程及骨降解的可能机理。骨吸收过程:与骨表面附着→细胞极性化→形成封闭区→形成骨吸收陷窝→脱离骨面转移到下一个吸收表面或细胞死亡 在低pH状态下,破骨细胞内的酸性分泌小泡不断与皱褶缘的胞膜融合,同时将胞内的酸性物质分泌到骨陷窝降解羟基磷灰石 骨基质中有机质的降解主要通过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行 PG在骨吸收、骨生成中的作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1.前列腺素促进破骨细胞的产生和骨组织的改建 2.前列腺素是机械力引起细胞代谢变化的重要介质 3.前列腺素是其他细胞激肽、生长因子引起骨吸收的中间介质 前列腺素对骨代谢的作用:低浓度促进人的成骨细胞DNA合成,细胞复制;高浓度时抑制细胞分化 组织培养细胞生命期从体内获得→体外培养→衰老死亡 1.原代培养期: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1-4周。初代培养细胞多呈二倍体核型,是检测药物较好的实验对象 2.传代期:初代培养细胞一经传代后称作细胞系,持续时间最长 3.衰退期:细胞增殖很慢或不增殖,细胞形态轮廓增强,最后衰退凋亡 细胞传一代后,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停滞期。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 1.潜伏期,细胞接种培养后,先经过悬浮期,接着细胞附着,称贴壁 2.指数生长期:细胞增殖最旺盛的阶段,细胞分裂相增多 3.停滞期:细胞数量达饱和密度后,细胞停止增殖,进入停滞期,也称平台期 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活体组织细胞在体外无菌、适当温度、一定营养环境存活、生长增殖,并维持其结构功能。是研究机体细胞形态及功能的重要手段 体外培养细胞根据其能贴附在支持物上生长的特性,将其分为贴附型和悬浮型两大类。贴壁型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贴壁型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按细胞形态: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细胞型 贴壁型细胞的生长特点:贴附和伸展;接触抑制;生长的密度限制 培养细胞的体外生长环境 1.无污染环境 2.基质:细胞贴附在底物上生长的性质为贴壁依赖性 3.气体环境(氧气和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 4.液相环境:培养液是维持细胞在体外生存和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溶液,分为平衡盐溶液、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5.温度维持:人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标准温度为36.5+-0.5 6.渗透压:290-320mOsm/kg 细胞培养的污染、检测与控制 培养细胞的污染指在培养过程中培养物种混入有害的物质,包括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与细胞交叉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最为常见,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混入培养细胞中 污染途径:空气、器材、操作、试剂、组织标本 检测:真菌呈丝状,细菌污染变为黄色,出现浑浊现象,支原体污染易被忽视,可用培养法、荧光染色法、电镜检测、PCR方法 控制:预防是关键,抗生素除菌法,加温处理 组织工程 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修复和改善损伤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生物替代物 蛋白组学 proteomics 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研究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或细胞)所表达的全体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等,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获得对于有关生物体生理、病理等过程的全面认识
口腔生物学口腔生物学口腔生物学口腔生物学习题习题习题习题及答案及答案及答案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外显子 2.质粒 3.转录 4.兼性厌氧菌 5.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6.粘蛋白Mucins 7.细胞培养 8.组织工程 9.转录 10.口腔生态系 11.束状骨 12.中心法则 13.细胞因子 14.免疫系统 15.公共粘膜免疫系统 16.抗原 17.极期群落
18.均相成核
19.遗传密码 20.组织工程 21.核酸疫苗 22.Intron 23.Indigenous flora 24.Remineralization 25.In situ hybridization 26.Internal signal systems 27.DNA vaccine 28.Supplemental flora 29.Remineralization 30.Gene mapping 31.Adhesion molecule 32.Bacteriophage 33.Proteomics 34.Facultative Anaerobes
二、填空题填空题填空题填空题
1.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为 微需氧 菌、兼性厌氧 菌、厌氧菌。2.关于口腔细菌粘附的机制研究颇多,已被阐明的学说有 钙桥学说、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及转移酶复合体学说、识别系统学说、3.DNA复制的方式具有 和 特点。4.聚合酶链反应(PCR)是通过 反应在体外 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5.口腔链球菌属包括 变链菌群、唾液链球菌群、咽峡菌群 和 轻链球菌 菌群。6.根据蛋白的来源不同,将牙本质非胶原蛋白分为、、、。7.生物矿化的种类包括、和再矿化,其中再矿化分为、和。8.牙本质胶原以 型胶原为主,牙周组织的胶原蛋白以、型胶原为主,口腔黏膜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基底膜带的胶原蛋白以、为主。9.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分为四个阶段、、、。10.组化染色成骨细胞 酶呈强阳性。11.是骨基质中主要的非胶原蛋白,目前认为是成骨细胞最晚表达的一个标志。12.破骨细胞有两个与骨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独特结构,即 和。13.牙菌斑中细菌进行糖转运的途径有、、、。14.生物矿化的结晶过程包括、、、。15.生物间的共生关系有 互生、共栖、寄生、无损共生、双方受损共生。16.根据微生物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生长,可分为 嗜冷微生物、嗜热微生物、嗜温微生物。17.根据细菌对氧的敏感程度可分类为 绝对需氧菌、绝对厌氧菌、兼性厌氧菌、耐氧厌氧菌、微嗜氧菌。18.Walter J.Loeshe将口腔菌丛划归为 固有菌丛、增补菌丛、暂时菌丛 三种类型。19.目前已知的非釉原蛋白包括、、、。20.体外培养细胞根据其能贴附在支持物上生长的特性,将其分为 和 两大类。21.根据胞壁多糖抗原的血清学反应,变形链球菌可以分为 8 个血清型,根据细菌菌体中DNA G+C mol%含量的不同被分为 7 个菌种。22.唾液分泌有 分泌和 分泌。23.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是、和。24.口腔免疫体系由、和 组成。25.口咽淋巴组织环由、、、、、组成。26.近来研究表明天然免疫系统中存在着。27.口腔内淋巴结(口咽淋巴结)包括、、、28.固有口腔屏障包括、、、。29.组化染色成骨细胞 酶呈强阳性。30.是骨基质中主要的非胶原蛋白,目前认为是成骨细胞最晚表达的一个标志。31.破骨细胞有两个与骨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独特结构,即 和。32.细胞传一代后,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和。33.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 牙面上获得性膜的形成、细菌附着、菌斑成熟 34.采集龈上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 菌。采集龈下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与 疾病相关的细菌。35.糖蛋白氨基己糖含量占4%以上者称,小于4%者为。
36.根据蛋白的来源不同,将牙本质非胶原蛋白分为、、、四大类 37.口腔第一道防线由、、、等组成。38.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具有的生物活性功能包括①与 特异性结合;②激活 ; ③结合 ;④可穿过 ;⑤抗体的 作用 ⑥抗体的免疫原性。39.破骨细胞来源于,主要功能是吸收骨、和。40.聚合酶链反应(PCR)是通过 反应在体外 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41.口腔链球菌属包括、、和 菌群。42.变形链球菌至少能产生 GTF-sd、GTF-I、GTF-si 三种GTF,控制它们的基因为、、,分别合成、、43.生物矿化的种类包括、和再矿化,其中再矿化分为、和。44.核酸是一种 化合物,它的单体是。三三
三、问答题问答题问答题问答题
1.简述Oral streptococci 的分类,Mutans streptococcus 的分类,S.mutans的血清型是什么?S.mutans在MS培养基的特性是什么?
2.变形链球菌GTF和FTF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3.简述变链菌群产生的胞外酶及其作用。4.成熟牙菌斑在光镜下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5.牙周病中牙龈胶原的改变有哪些特点? 6.简述中心法则。
7.简述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原理和步骤。8.酸性富脯蛋白的功能是什么? 9.牙本质胶原的特点是什么? 10.什么是质粒,质粒的特点是什么?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宿主因素有哪些? 12.变形链球菌的表面蛋白主要有哪些,有什么功能?
13.牙本质有机成分中胶原和非胶原蛋白的特点是什么? 14.牙釉质生物矿化的过程是什么? 15.牙本质生物矿化的过程是什么? 16.氟对生物矿化的作用是什么? 17.质粒的特点和构成是什么? 18.简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19.简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20.简述贴壁型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
21.简述体外培养牙髓细胞和牙周膜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22.简述粘膜物理屏障作用。23.简述SIgA功能。
24.试述菌斑附着的过程。
25.釉质晶体的表面化学作用是什么? 26.DNA复制的方式和特性是什么? 27.简述Ⅱ型限制性内切酶的特征。
28.试述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纤毛菌定植于菌斑替代了原先栖息在菌斑深层的链球菌并与压面垂直排列呈栅栏状结构,使菌斑内氧含量减少,氧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厌氧菌生长,致密的菌层日益增厚。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月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5-6天,可看到谷穗样结构,在成熟菌斑内细菌数量和组成比例都趋于稳定的极期群落状态 29.唾液中的主要蛋白质及其生物学意义。30.试述釉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31.试述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32.试述你所了解的免疫防龋答案答案答案答案(全部都有,只是顺序不一样)小生境niches 生物生活、居住的微小范围的环境。小生境的种类、数目是决定在生境中生活的物种数的主要因子。生境或群落的结构愈复杂,其含有的生物种类愈多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有互生、共栖、寄生、无损共生、双方受损共生。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为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血链菌最先定植,乳杆菌是龋标志菌 极期群落climax community 生物体(或细菌)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称生态延续,在一个小生境中延续演化组成多种多样复杂的生物群(菌群),环境条件趋于稳定,菌属数和组成的无明显改变,这种群体称极期群落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 在合适的碳或其他能源存在时可在有氧或无氧中生长 根据微生物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生长,可分为嗜冷微生物、嗜热微生物、嗜温微生物。嗜热微生物Thermophilic microorganism: 在45°以上能生长的微生物 WalterJ.Loeshe将口腔菌丛划归为固有菌丛、增补菌丛、暂时菌丛三种类型。增补菌丛supplemental flora 包含常居的,但是以低数量(少于1%)存在的菌属,当环境改变时可以成为固有菌 固有菌丛indigenous flora 包含以高数量(大于1%)存在于某个特殊部位的菌群与宿主呈稳定的相互关系 口腔生态系oral ecosystem 口腔正常菌丛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正常菌丛和其宿主之间呈动力的平衡状态 影响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宿主因素、细菌因素、宿主可控制因素 normal flora作用 正常菌丛对机体有双重作用,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但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导致菌群失调,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 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宿主因素有哪些? 宿主的全身状况和口腔各部位的解剖形态以及组织结构均对口腔生态系有一定影响,宿主唾液和龈沟液中许多成分均能影响寄居的细菌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或阻止细菌在口腔内生存 1.抗体:唾液中的抗体主要为SIgA,有凝聚口腔细菌的能力,使菌细胞较难键合在口腔黏膜表面或牙硬组织表面。龈沟液中抗体主要为IgG,在保持龈下菌丛的稳定和抑制其他细菌的定植上起调节素的作用 2.唾液蛋白质:防御细菌、真菌和病毒侵袭,调节微生物对牙合软组织表面的定植,粘膜上的唾液膜可抵御病毒感染,某些唾液蛋白能减弱HIV感染力。唾液对口腔细菌起选择性培养及作用 根据胞壁多糖抗原的血清学反应,变形链球菌可以分为8个血清型,根据细菌菌体中DNAG+Cmol%含量的不同被分为7个菌种。变形链球菌至少能产生GTF-sd、GTF-I、GTF-si三种GTF,控制它们的基因为gtfD、gtfB、gtfC,分别合成水溶性葡聚糖、非水溶性葡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葡聚糖 口腔链球菌属包括变链菌群、唾液链球菌群、咽峡菌群和轻链球菌菌群。变链菌组群分类: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仓鼠链球菌、野鼠链球菌、猕猴链球菌、汗毛链球菌 变链菌的血清型:c、e、f 变链菌在MS培养基的特性: 菌落呈0.5-1mm淡蓝色,嵌入琼脂,质硬。颗粒型菌落表面粗糙,中央有粘液状水滴出现,为胞外多糖; 粘液型菌落呈直径1-2mm的淡蓝色半透明的黏性状态 变形链球菌GTF和FTF的特点和功能 固有酶,胞外糖基转移酶;对蔗糖高度特异性;广泛pH适宜度,最适5.5;参与细菌对获得性薄膜的黏附、细菌的聚集;促进菌斑形成;为细菌产酸提供物质变链菌群产生的胞外酶及其作用。葡糖基转移酶GTF:对细菌的黏附和支持细菌的营养起重要作用 果糖基转移酶FTF:综合高分子量水溶性和不溶水果聚糖,有些能综合葡聚糖 蔗糖酶:催化蔗糖的葡糖苷键的水解酶,蔗糖被水解成等分子比的葡萄糖和果糖 葡聚糖酶:水解水溶性葡聚糖,释放异麦芽糖和葡萄糖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 又称为表面蛋白 P1、AgⅠ/Ⅱ、PAg、SpaA、SA等,是一类结构和功能十分相似的蛋白质家族,是致龋变链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在细菌对牙面的初始粘附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为什么变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之一 变链菌群的胞壁表面物质在使细菌粘附、聚集和对牙面定植中起重要作用;此菌群所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此菌群的产酸力和耐酸性使之在菌斑酸化和釉质脱矿中起作用 牙菌斑中细菌进行糖转运的途径有EMP、HMP、ED、PK。采集龈上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致龋菌。采集龈下菌斑的目的多为分离培养与牙周组织疾病相关的细菌。牙菌斑的成分:牙菌斑由细胞核非细胞成分组成,其中80%为水分,20%为固体,细胞成分主要为细菌和蛋白质,非细胞成分为糖、脂肪和无机物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牙面上获得性膜的形成、细菌附着、菌斑成熟 菌斑附着的过程 获得性膜覆盖牙面后,漂浮在口腔内的细菌即陆续附着其上,最早定植在获得膜上的细菌为先锋菌,多为血链菌。先锋菌定植后出现快速生长态势,链球菌生长成链并开始于牙表面垂直,导致牙表面环境的改变,从而允许新的不同种属的细菌进入发育着的菌斑,即为生态系延续。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纤毛菌定植于菌斑替代了原先栖息在菌斑深层的链球菌并与压面垂直排列呈栅栏状结构,使菌斑内氧含量减少,氧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厌氧菌生长,致密的菌层日益增厚。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月出现在菌斑形成的第5-6天,可看到谷穗样结构,在成熟菌斑内细菌数量和组成比例都趋于稳定的极期群落状态 成熟牙菌斑在光镜下的组织结构 成熟菌斑的标志是栅栏状结构,可看到谷穗样结构,数量或组成比例趋于稳定的极期群落状态 1.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HE染色为粉红色,由获得性膜组成 2.细菌层位于中间,含球菌、杆菌、丝状菌,丝状菌彼此平行且与压面垂直呈栅栏状,其中堆集有大量的球菌和短杆菌 3.表层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G+或G-球菌和短杆菌,脱落的上皮和食物残屑以及衰亡的细胞 口腔细菌粘附的机制的学说有钙桥学说、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及转移酶复合体学说、识别系统学说、细菌粘附的机制 1.钙桥学说:牙表面覆盖的获得性膜中脂磷壁酸带负电荷,唾液中含有丰富的Ca2+,使细菌与牙面亲和 2.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基转移酶复合体学说,菌体表面的脂磷壁酸和葡聚糖可能是葡糖基转移酶的受体 3.识别系统学说:娿牙或黏膜表面与细菌附着器起作用的分子为受体,细菌细胞附着的部位称为结合部位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NCPs 牙本质基质中约占10%,带负电荷,富酸性,根据蛋白的来源不同,将牙本质非胶原蛋白分为成牙本质细胞源性和非成牙本质细胞源性 分为牙本质磷蛋白、牙本质涎蛋白、牙本质涎蛋白、牙本质基质蛋白、骨涎蛋白、骨钙素 牙本质胶原以I型胶原为主,牙周组织的胶原蛋白以I、III型胶原为主,口腔黏膜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基底膜带的胶原蛋白以IV型为主。牙本质胞外基质的成分与种类。牙本质中90%是胶原纤维,大部分为I型胶原,矿物质构成以羟磷灰石为主 牙本质无机成分主要是碳、磷酸矿物盐和少量的钠、镁、氯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有机成分约占20%,主要包括胶原、非胶原蛋白、枸橼酸盐以及脂类 牙本质有机成分及特点功能 牙本质有机物主要包括胶原、非胶原蛋白、枸橼酸盐及脂类 牙本质约90%为胶原,主要为I型胶原,由成牙本质细胞合成 特点:1.胶原原纤维对矿物盐有较大的吸引力,其表面有一层硫酸粘多糖,能吸引矿物盐到牙本质基质中;2.牙本质胶原比软组织胶原稳定,不易溶于酸和中性溶液 牙本质有机成分中胶原和非胶原蛋白的特点是什么? 胶原:1.胶原原纤维对矿物盐有较大的吸引力,表面有一层硫酸粘多糖,能吸引矿物盐到牙本质基质中 2.牙本质胶原比软组织胶原稳定,不易溶于酸和中性溶液 非胶原蛋白:牙本质磷蛋白的显著特征是高度磷酸化,酸性最强,有强阴离子特性,等电点为1.1,对钙离子有高度的亲和性。唾液中的主要蛋白质及其生物学意义。根据糖蛋白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组成特点将其分为富脯蛋白、富组蛋白、富酪氨酸、富半胱蛋白等。它们构成唾液蛋白的主要成分,参与牙面获得性膜的形成,覆盖口腔粘膜的表面,对于维持牙和粘膜的完整性,对微生物在口腔组织表面上粘附定居与清除,细菌间的共集与集聚,调节口腔菌丛平衡、牙的再矿化与牙结石形成均有重要影响。酸性富脯蛋白的功能 1.结合Ca2+,维持唾液的钙磷稳定,抑制唾液中磷酸钙盐的形成及其在牙面上羟基磷灰石的沉积,为牙釉质提供防御和修复环境 2.参与唾液获得性膜的形成,对牙釉质和羟基磷灰石有很高的亲和力,易于吸附在牙面上 3.协助细菌粘附,选择性的促进细菌粘附在牙矿化组织,对于细菌在牙面上粘附和定居牙菌斑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唾液富组蛋白、富酪蛋白的作用 富组蛋白与羟基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吸附于牙釉质表面,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还可抑制磷酸钙结晶形成 富酪蛋白:能竞争性抑制富脯蛋白在牙面上吸附,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能促进放线菌在牙面的粘附,有良好的润滑作用,能抑制羟磷灰石晶体的生长,抑制磷酸钙沉积唾液的免疫成分 浆液性腺泡分泌蛋白主要包括富脯氨酸蛋白、糖蛋白、富组蛋白、富酪蛋白、a-淀粉酶;粘液性腺泡分泌粘蛋白;导管上皮及基底细胞分泌乳铁蛋白、溶菌酶、SIgA、唾液过氧化酶 唾液蛋白参与牙面获得性膜的形成,覆盖口腔粘膜的表面,对于维持牙和粘膜的完整性,对微生物在口腔组织表面上粘附定居与清除,细菌间的共集与集聚,调节口腔菌丛平衡、牙的再矿化与牙结石形成均有重要影响 粘蛋白 mucins 唾液一组含糖类的特异蛋白,是唾液中的主要有机成分,具有黏滑性质。分为高分子量的MGI和低分子量MGII,参与牙面获得性膜形成 糖蛋白氨基己糖含量占4%以上者称粘蛋白,小于4%者为糖蛋白。牙髓细胞和牙周膜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波形丝蛋白呈阳性反应,角蛋白、神经丝蛋白、结蛋白、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反应,表明牙髓细胞和牙周膜细胞为间质细胞或中胚层来源的细胞 牙周病中牙龈胶原的改变 1.胶原含量的减少 主要为酸溶性胶原的下降,机制包括胶原的破坏增加和产生抑制 2.胶原类型的变化 V型胶原含量明显上升,出现I型胶原三聚体,III型胶原的含量下降,原因包括不同类型的胶原对胶原酶的敏感性不同,炎症部位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行为的改变 3.胶原的破坏 参与破坏的因素:内毒素、胶原酶、挥发巯基复合物 生物矿化的结晶过程包括成核、晶核成长、集聚、固相转化。均相成核: 离子结晶必须先形成晶核,初始晶核从无任何颗粒或表面存在的情况下由均匀溶液产生 牙釉质生物矿化的过程 1.在成釉细胞顶端分泌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 2.HA晶体开始形成,晶体被紧包在非釉原蛋白中,其外是连续性的釉原蛋白 3.上述过程在釉牙本质界处发生,而晶体长轴与釉牙本质界呈垂直延伸 4.成釉细胞后退,留出空隙,这些细长的空隙与基质接触 5.釉柱在空隙中形成,长轴与空隙方向平行,组装有序化 6.釉原蛋白减少,晶体长大成熟,最后基本只留下非釉原蛋白作为基质 牙本质生物矿化的过程 1.在成牙本质细胞层的顶端分泌胶原蛋白,成为牙本质的前身,为矿化做准备 2.合成磷蛋白并把它直接分泌在矿化前沿的胶原蛋白层上 3.部分磷蛋白与胶原蛋白结合,部分降解 4.磷酸钙的微晶或钙离子与磷蛋白结合 5.在结合的钙离子或晶体上形成HA晶体,而且按胶原纤维排成有序结构 氟对生物矿化的作用 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降低牙釉质的溶解性 改善牙的形态发育 增强釉质晶体的防御能力 促进釉质的再矿化 影响发育期釉质晶体的矿化 影响釉基质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影响釉原蛋白的移除 唾液分泌有静态分泌和动态分泌 静态分泌是指无刺激状态下涎腺的基础分泌,其中分布在唇、颊腭、舌等部位粘膜下的小唾液腺分泌是其主要来源,也是形成唾液薄膜的重要部分。刺激分泌又叫动态分泌,指在味觉或咀嚼等刺激下涎腺的分泌,主要由三对大涎腺的分泌组成,主要反映涎腺的储备功能,对进食和吞咽起重要作用 生理性矿化:机体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无机离子在生物调控下在机体的特定部位与有机基质中的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矿物组织 病理性矿化:由于机体的对生物矿化调控作用失衡,无机离子在不该矿化的部位形成异常矿化或异常矿化组织,或造成矿化组织矿化过度或不足 釉质晶体的表面化学作用是什么? 釉质表面晶体排列疏松决定了表层釉质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不断地同口腔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釉质萌出前期,其表面晶体与邻近的组织液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生理体液中的大量离子进入晶体的水合层内和晶格表面。进入萌出后期,釉质表面和唾液之间持续的物质交换,使表面釉质的组成发生变化,造成釉质无极组成从表到内部出现了浓度梯度。表层和表层下釉质的成分差异随年龄增大趋于稳定。由于表层的存在,成熟釉质表面对酸的溶解性降低,对龋蚀破坏有一定的抵抗力。表层的形成为早期龋的再矿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试述釉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1.启动釉质矿化 2.作为晶体生长的支持相 3.调节晶体生长 目前已知的非釉原蛋白包括釉蛋白、成釉蛋白、釉丛蛋白、蛋白水解酶。牙菌斑中细菌进行糖转运的途径有EMP、HMP、ED、PK。EMP途径的特点。1.葡萄糖进入细菌后,被磷酸化作用激活,生成6-磷酸葡萄糖 2.磷酸果糖激酶是EMP途径中唯一不涉及其他糖类降解的酶 3.1,6-二磷酸果糖醛基酶是第二个关键酶 4.PEP是关键中间产物之一 5.1分子的葡萄糖经EMP途径可净生成2分子ATP和2分子NADH+H+ HMP:己糖单磷酸途径,葡萄糖经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EMP:己糖二磷酸途径,经1,6-二磷酸果糖的降解途径,广泛存在于细菌中 外显子 exon 真核生物基因由若干个不连续的DNA片段组成,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外显子是基因中与成熟的mRNA相对应的DNA片段,包括为蛋白质编码的部分和5'和3'末端不翻译的前导序列和尾随序内含子 intron 真核基因内部的插入序列,能够被转录的一段DNA,但在转录之后,与之相应的那部分转录产物在拼接(剪切)中被去掉 中心法则。1.物种的遗传信息及表型由DNA决定;、2.以DNA序列为模板,复制多套mRNA用于蛋白质合成; 3.以mRNA序列为装配蓝图,合成特定蛋白质,表达各种生命 遗传密码 mRNA是蛋白质的合成模板,其中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转录 在RNA多聚酶作用下,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DNA复制的方式和特性是什么? 一个单独的DNA复制单位成为复制子 酶和蛋白因子参与DNA复制,其中DNA多聚酶III是DNA合成与复制中的主要合成酶 1.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核苷酸链旋绕松开,核苷酸链的碱基显露出来,DNA多聚酶在引物的存在下,根据碱基配对的原则,亲代的两条作为模板,各自合成其互补链 2.半不连续复制:5’→3’方向的DNA合成是连续不断的,称为引导链,而3’→5’方向的合成石不连续的,称为滞后链 转化transformation、转染transfection、转导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转化是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质粒载体DNA分子的生命过程;转染是专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过程。转导是利用噬菌体颗粒为媒介,将外源DNA转移至受体菌并得到表达的生命过程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感染细菌细胞的病毒,包含蛋白质和核酸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一种在完整染色体内对特异性DNA片段定位的技术,即以探针(DNA、RNA探针)直接探测靶分子或靶序列在生物体(染色体、细胞、组织、整个生物体)内的分布状况 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是基因文库的建立、目的基因的筛选和目的基因的分析。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单体是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原理和步骤。原理:DNA的合成是以一般DNA单链为模板,在引物的存在下,DNA多聚酶沿模板以5’→3’方向延伸引物的过程步骤: 1.DNA变性:通过加热使靶DNA双链解离成两条单链 2.引物与靶DNA退火:降低温度至适当水平,促使两个引物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分别结合至靶DNA两条链的3’末端 3.引物延伸: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引物沿着靶DNA3’末端向5’末端延伸 基因定位 gene mapping 利用各种方法确定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实际位置,如系谱分析 试述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方法。基因定位是利用各种方法确定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实际位置。连锁分析、放射杂种、原位杂交、同源同线定位、全基因组扫描 质粒 plasmid 细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质粒是一种细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细胞分裂时可伴随染色体分配至子细胞中去。一个细胞内质粒的数量少则1-2个,多则400个。质粒碱基对2000至数万。构成:1.ori区;2.par区;3.多克隆区;4.选择因子 免疫系统 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抗原 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抗原受体)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Antigen 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近来研究表明天然免疫系统中存在着独特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具有的生物活性功能包括①与抗原特异性结合;②激活补体;③结合细胞;④可穿过胎盘及粘膜;⑤抗体的抵抗理化因子作用⑥抗体的免疫原性。简述SIgA功能。粘膜免疫 抗原调节和免疫排斥 口腔耐受 IgA介导的抗原分泌 粘膜免疫系统 1.有一类粘膜相关的免疫球蛋白,即分泌型IgA; 2.有一类能下调由突破粘膜进入人体内抗原诱生的全身性免疫应答的效应T细胞; 3.粘膜免疫系统有一粘膜定向细胞运输系统,使粘膜滤泡中诱发的细胞迁移至广泛的粘膜上皮下淋巴组织中 口腔第一道防线 由皮肤、粘膜、唾液、等组成。口腔免疫体系由 口外淋巴结、口咽淋巴组织环和固有口腔屏障组成。口腔内淋巴结(口咽淋巴结)包括扁桃体、唾液腺淋巴样组织、牙龈淋巴样组织、粘膜下弥散的淋巴样细胞 口咽淋巴组织环 由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粘膜下淋巴样组织、唾液腺淋巴样组织、牙龈淋巴样组织组成。固有口腔屏障 包括唾液、粘膜、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固有口腔屏障的组成。口腔防御系统包括牙齿、亚洲上皮及口腔黏膜组织屏障、局部淋巴组织、唾液、龈沟液等。唾液防御 口腔黏膜防御 口腔淋巴组织 粘膜物理屏障作用。口腔的健康首先取决于粘膜的完整性。正常情况下,口腔粘膜呈连续性,前与唇部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连,构成物理屏障。粘膜上皮的分层化在上皮防御中期重要作用。在牙龈和硬腭部位为角化的鳞状上皮,角化层中的角蛋白能阻止异物或微生物通透。在上皮颗粒层中有上皮细胞分泌的大量的膜被颗粒充填于细胞间隙,构成阻止抗原物质穿通上皮的屏障。粘膜上皮的基底膜由致密的基板和网板组成,主要成分为IV型胶原和一些非胶原物质,具有超滤功能,限制大分子物质自由通过,起到屏障作用,然而,像免疫球蛋白这样的大分子却可以自由通过基底膜。常用的免疫疫苗 亚单位疫苗:口服GTF胶囊,产生抗GTF的SIgA,使口腔固有变链菌的聚集受到抑制 多肽疫苗:用人工合成肽抗原配以适当载体与佐剂制成的合成疫苗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模拟始动抗原,替代有潜在危害的病原体抗原 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将选定的免疫原性抗原或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编码片段引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的基因中 核酸疫苗 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试述你所了解的免疫防龋。致龋菌明确,变链与远缘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抗原清楚 表面存在PAC、SPAC 产生葡糖基转移酶和葡聚糖结合蛋白 免疫系统中作用成分 已知唾液中SIgA抗体对防龋起主要作用因此可以从抗感染免疫的角度预防龋病,包括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自动免疫: 主要的免疫途径:肠道接种、鼻腔接种 候选防龋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核酸疫苗 被动免疫: 异种免疫、单克隆免疫、鸡卵黄抗体、转基因植物抗体、局部应用方式(牙面涂抹、口腔含漱、IgY防龋牙膏)束状骨 bundle bone 固有牙槽骨靠近牙周膜的表面由平行骨板和来自牙周膜的穿通纤维构成,骨板的排列方向与牙槽骨的内壁平行,而与穿通纤维垂直,这些含穿通纤维的骨板称束状骨 牙周膜功能:支持、缓冲、营养、感觉 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1.机械力影响牙周组织及细胞生物学行为 2.机械力引起细胞骨架的改变 3.机械力引起骨组织中基因表达的改变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骨组织是有高度特异性的结缔组织,70%为矿化物质,有机基质由钙和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沉积 骨的形态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 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全身骨骼中变化最活跃的部分,受压力侧牙槽骨骨质吸收,牵张侧牙槽骨骨质增生 成骨细胞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前成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骨衬里细胞。骨钙素是骨基质中主要的非胶原蛋白,目前认为是成骨细胞最晚表达的一个标志。破骨细胞来源于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主要功能是吸收骨、降解矿物质和降解骨基质中的有机质。破骨细胞有两个与骨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独特结构,即皱褶缘和清晰区。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1.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 2.成骨细胞合成破骨细胞骨吸收刺激因子 3.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调节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的过程及骨降解的可能机理。骨吸收过程:与骨表面附着→细胞极性化→形成封闭区→形成骨吸收陷窝→脱离骨面转移到下一个吸收表面或细胞死亡 在低pH状态下,破骨细胞内的酸性分泌小泡不断与皱褶缘的胞膜融合,同时将胞内的酸性物质分泌到骨陷窝降解羟基磷灰石 骨基质中有机质的降解主要通过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进行 PG在骨吸收、骨生成中的作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1.前列腺素促进破骨细胞的产生和骨组织的改建 2.前列腺素是机械力引起细胞代谢变化的重要介质 3.前列腺素是其他细胞激肽、生长因子引起骨吸收的中间介质 前列腺素对骨代谢的作用:低浓度促进人的成骨细胞DNA合成,细胞复制;高浓度时抑制细胞分化 组织培养细胞生命期 从体内获得→体外培养→衰老死亡 1.原代培养期: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1-4周。初代培养细胞多呈二倍体核型,是检测药物较好的实验对象 2.传代期:初代培养细胞一经传代后称作细胞系,持续时间最长 3.衰退期:细胞增殖很慢或不增殖,细胞形态轮廓增强,最后衰退凋亡 细胞传一代后,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停滞期。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 1.潜伏期,细胞接种培养后,先经过悬浮期,接着细胞附着,称贴壁 2.指数生长期:细胞增殖最旺盛的阶段,细胞分裂相增多 3.停滞期:细胞数量达饱和密度后,细胞停止增殖,进入停滞期,也称平台期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活体组织细胞在体外无菌、适当温度、一定营养环境存活、生长增殖,并维持其结构功能。是研究机体细胞形态及功能的重要手段 体外培养细胞根据其能贴附在支持物上生长的特性,将其分为贴附型和悬浮型两大类。贴壁型细胞的分类及其特点。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贴壁型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按细胞形态: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细胞型 贴壁型细胞的生长特点:贴附和伸展;接触抑制;生长的密度限制 培养细胞的体外生长环境 1.无污染环境 2.基质:细胞贴附在底物上生长的性质为贴壁依赖性 3.气体环境(氧气和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 4.液相环境:培养液是维持细胞在体外生存和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溶液,分为平衡盐溶液、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5.温度维持:人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标准温度为36.5+-0.5 6.渗透压:290-320mOsm/kg 细胞培养的污染、检测与控制 培养细胞的污染指在培养过程中培养物种混入有害的物质,包括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与细胞交叉污染。其中微生物污染最为常见,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混入培养细胞中 污染途径:空气、器材、操作、试剂、组织标本 检测:真菌呈丝状,细菌污染变为黄色,出现浑浊现象,支原体污染易被忽视,可用培养法、荧光染色法、电镜检测、PCR方法 控制:预防是关键,抗生素除菌法,加温处理 组织工程 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修复和改善损伤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生物替代物 蛋白组学 proteomics 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研究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或细胞)所表达的全体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等,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获得对于有关生物体生理、病理等过程的全面认识
第二篇: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2013年研究生考试科目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2013年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304口腔医学院 87686105 学术学位
100301口腔基础医学 01口腔解剖生理学 02口腔组织病理学 03口腔材料学 04口腔生物学 100302口腔临床医学 01牙体牙髓病学 02牙周病学
03口腔粘膜病学 04儿童口腔医学 05口腔预防医学 06口腔颌面外科学 07口腔修复学 08口腔正畸学 09口腔种植学 专业学位 105200口腔医学 01牙体牙髓病学 02牙周病学
03口腔粘膜病学 04儿童口腔医学 05口腔预防医学 06口腔颌面外科学 07口腔修复学 08口腔正畸学 09口腔放射学 10口腔种植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2口腔综合复试笔试科目:口腔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口腔组织病理学②口腔解剖生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2口腔综合计划招生人考试科数
(含夏令营招生计划7人)30
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2口腔综合备注
复试笔试科目:口腔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口腔
组织病理学②口腔解剖生理学
复试笔试科目:口腔生物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口腔组织病理学②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三篇:2018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转专业申请表
2018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转专业申请表
此申请表仅用于2018年申请转入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学习的学生使用,且必须在经过原所在学院同意后方能填写,否则试为无效。
1.您的姓名: [填空题] [必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的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 男 ○ 女
3.高考省份城市与地区: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常用的Email地址: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高考分数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原学制 [单选题] [必答题] ○ 五年制
○ 5+3年制
○ 八年制
8.拟转入学制 [单选题] [必答题] ○ 5年制
○ 5+3年制 ○ 八年制
9.现在所在年级 [单选题] [必答题] ○ 大一
○ 大二
10.高考分数凭证(可以是网站查询截图或者官方考分证明的截图)[上传文件题] [必答题]
第四篇: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口腔解剖生理(总分60分)
1.关节囊的韧带附着:
2.下颌神经管与骨松质的关系:
3.穿经腮腺的神经、血管:
4.硬腭的生理解剖:
5.舌神经与下颌下腺管的关系:
口腔功能(总分60分)
1.2.3.4.5.6.吞咽的过程: 咀嚼的类型: 发元音的口型变化: 解释富脯蛋白的功能: 咀嚼效率中分光度法过程: 口腔感觉功能包括哪些:
口腔组织病理(总分60分)
1.2.3.4.5.6.面突的发育过程: 鉴别扁平苔藓、白斑与红斑狼疮: 不同的牙源性上皮来自哪些不同的组织: 鳞癌的分类及分类方法: 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表现: 急性根尖脓肿排脓途径:
口腔微生物(总分60分)
1.2.3.4.5.牙菌斑的分层: 口腔生态系: 细菌营养: 伴放线菌致病因子: 解释脂磷壁酸---葡萄糖---转移酶:
口腔生物化学(总分60分)
1.2.3.4.5.牙本质胶原特点: M1 M2蛋白功能: 刺激分泌: SIgA免疫球蛋白: 生物矿化机制:
第五篇:皖南医学院2018年考研口腔综合考试大纲
皖南医学院 2018 年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研
《口腔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皖南医学院口腔综合考试是为学校招收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口腔基础和口腔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优良以上水平,以利于学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皖南医学院口腔综合考试范围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科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和牙周病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口腔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口腔解剖生理学 约 10% 口腔组织病理学 约 10% 口腔正畸学 约 30% 口腔颌面外科学 约 30% 牙体牙髓病学 约 10% 牙周病学 约 10%
四、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A型题 每小题 1 分,共 60 分
2、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 60 分
3、名词解释 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4、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 60分
4、问答题 每题20 分,共 8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一)牙体解剖生理
1、牙的演化
2、牙的组成、分类与功能
3、牙体形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牙列与咬合
1、牙列
2、牙尖交错牙合
3、牙合的建立
(三)颌面颌骨
1、上下颌骨
2、鼻骨、颧骨、腭骨、蝶骨、颞骨
(四)颞下颌关节
1、颞下颌关节的构成、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2、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3、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
4、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五)口腔颌面颈部解剖
1、面颈部肌肉:表情肌、咀嚼肌、腭部肌、颈部肌
2、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3、面颈部血管: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颌面部浅静脉、颌面
部深静脉
4、面颈部淋巴结:环形组淋巴结、纵形组淋巴结
5、面颈部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
6、口腔局部解剖:唇、颊、舌、腭、咽、牙龈、舌下区
7、面颈部局部解剖: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面部及口腔蜂 窝组织间隙
(六)口腔生理功能
1、下颌运动
2、口腔咀嚼、吞咽、唾液、感觉功能
二、口腔组织病理学
(一)口腔颌面部发育
1、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2、面部、腭、舌、唾液腺及口腔黏膜、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3、牙的发育
(二)口腔颌面部组织学
1、牙体组织
2、牙周组织
3、口腔黏膜
4、唾液腺
5、颞下颌关节
(三)口腔病理学
1、牙发育异常
2、龋病
3、牙髓病
4、根尖周病
5、牙周组织病
6、口腔黏膜病
7、颌骨疾病
8、颞下颌关节病
9、唾液腺疾病
10、口腔颌面部囊肿
11、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2、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三、口腔正畸学
(一)绪论
1、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
2、错合畸形的患病率、危害性及矫治目标
(二)颅颌面的生长发育
1、出生前、出生后颅颌面的生长发育
2、牙列和合的发育
(三)错合畸形的病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四)错合畸形的分类
1、Angle理想合
2、Angle错合分类法
3、毛燮均分类法
(五)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1、一般检查
2、模型分析
3、X线头影测量分析
(六)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
1、正畸生物力学基础知识
2、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3、正畸治疗中的组织变化
4、常见牙齿移动类型
(七)正畸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1、直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2、方丝弓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八)保持
1、保持的原因及影响保持的因素
2、保持器
3、复发的预防及复发后的处理
四、口腔颌面外科学
(一)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二)牙及牙槽外科
1、牙拔除术
2、阻生牙拔除术
3、拔牙创的愈合
4、牙拔除术的并发症
5、外科动力系统在拔牙术中的应用
6、牙槽外科
(三)口腔种植外科
(四)口腔颌面部感染
1、概论
2、智齿冠周炎
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4、颌骨骨髓炎
5、面颈部淋巴结炎
6、面部疖痈
7、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五)口腔颌面部损伤
1、概论
2、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的急救
3、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4、牙和牙槽突损伤
5、颌骨骨折
6、颧骨及颧弓骨折
7、眼眶骨折
8、全面部骨折
9、骨折的愈合
(六)口腔颌面部肿瘤
1、概论
2、口腔颌面部囊肿
3、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4、恶性肿瘤
(七)唾液腺疾病
1、唾液腺炎症
2、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3、舍格伦综合征
4、唾液腺瘤样病变
5、唾液腺肿瘤
(八)颞下颌关节疾病
1、颞下颌关节病的分类
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3、颞下颌关节脱位
4、颞下颌关节强直
(九)颌面部神经疾患
1、三叉神经痛
2、面神经麻痹
(十)先天性唇腭裂和颅面裂
1、胚胎发育与发病因素
2、唇腭裂的多学科综合序列治疗
3、唇裂
4、面横裂、正中裂与面斜裂
5、腭裂
6、牙槽突裂
7、腭-心-面综合征
(十一)牙颌面畸形
1、牙颌面畸形与正颌外科
2、牙颌面畸形的病因
3、牙颌面畸形的临床分类
4、牙颌面畸形的检查与诊断
5、牙颌畸形的矫治原则与设计
6、牙颌面畸形的治疗程序与步骤
7、常用正颌外科手术
8、正颌外科的术后护理与并发症
(十二)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
1、概论
2、组织移植
3、各类畸形及缺损的修复
(十三)功能性外科与计算机辅助外科
1、口腔颌面部功能性外科
2、计算机辅助外科
五、牙体牙髓病学
(一)龋病
1、龋病的概述
2、龋病的病因及发病过程
3、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4、龋病的治疗
(二)牙体缺损、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三)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方法
3、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5、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概述
6、活髓保存与根尖诱导成形术
7、根管治疗术
8、髓腔应用解剖与开髓
9、根管预备与消毒
10、根管充填
11、显微根管治疗与根管外科
12、根管治疗并发症及根管再治疗
13、根管治疗后的牙体修复
六、牙周病学
1、概述
2、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3、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4、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5、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6、牙龈病
7、牙周炎及伴发病变
8、牙周医学
9、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