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刘建浩(市政工程):男,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现从事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暖通空调、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的 学与研究。近五年,主持纵向科研课题三项,其中部级一项,厅级两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十三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级以上期刊两篇。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暖通空调理论与技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
崔永旗(市政工程):男,硕士,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现从事暖通空调的教学与研究。承担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近几年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暖通空调理论与技术。
谢 涛(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第六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专家,交通部注册隧道检测工程师((公路)检师0920323S),《施工技术》杂志第五届通讯员。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路工程专业,现从事道路与桥梁方面的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迄今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ASCE》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EI核心检索15篇。主持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1项,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1项,省长基金1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
主要研究方向:道路工程、桥梁桩基础理论、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治。
邓建华(固体力学、市政工程):男,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现从事固体力学、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教学与研究。承担多项纵向项目研究。近几年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固体力学、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陈开圣(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男,博士,教授,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贵州工大土木工程试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隧道部主任。毕业于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师从于我国著名公路工程专家长安大学副校长沙爱民教授。从事以道路工程、边坡工程、岩土工程、隧道监控检测为主攻方向的教学、科研及生产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研),贵州省社会发
第二篇: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个人资料:: 姓 性 名:郑学刚 别:男
毕业学校:湖北中医学院 职 职 E-mail 电 称:教授,主任医师 务:湖北民族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恩施州中医学会会长 :xgczxg@mail.hbmy.edu.cn 话:***,***
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的妇科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个人简介:::
原恩施医专中医专业 1974 年毕业,1985 年湖北中医学院毕业,1978 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参加全国基础理论师训 班学习一年,1988 年广州中医大学读妇科助教学习班 1 年,并学完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992 年在北京中国中医研 究院参加全国急重症高级研讨班学习。2002 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3 年晋升为教授,曾任中医系副主任、党总支书 记,附属医院副院长及党委书记,现任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并担任恩施州中医学会会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2003 年被评为恩施州知名中医,长期担任中医基础、诊断学教学,自九十年代初至今主讲中医伤寒论及中医妇科学,并长期坚持每周 2 次在附属医院专家门诊就诊,临床尤以妇科和疑难杂证见长。
::科研成果及奖励:::
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的妇科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负责主持“胃痛宁”对幽门螺杆菌以致相联关 性胃痛的实验研究课题,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该课题经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并作主要成员参加中草药对延缓衰 老、“固本健老液”课题研究,经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作为副主编及编委参编著作 3 部 8 本,撰写“胃痛宁对胃溃 疡大鼠组织 ECF 及 NO 含量的影响” 等 20 余篇文章分别在中西医结合权威杂志及全国核心期刊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 表。
目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
胃痛宁对胃溃疡大鼠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及一氧化碳含量 胃痛宁对胃溃疡大鼠组织 ECF 及 NO 含量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年 《中医药学刊》 2003 年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年 恩施州名中医医案集
(二)(一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2002 年 恩施州民族医药研究丛书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副主编 2002 年 论《内经》对中医妇科的重要贡献 湖北民族医学版 2003 临证辨治小儿脾胃病 湖北中医杂志 2002 胃痛宁对大鼠乙酸胃溃疡胃粘膜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湖北中医杂志 2003 对伤寒论预后诊断思想方法的研究 欧州自然科学出版 2002 中医证与超微病理研究概况 湖北中医学院学院学报 2001 内外合治慢性盆腔炎 36 例 第八届全国中医妇科学学术交流大会文章 2000 年
第三篇:2012年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研究方向简介
图书馆学专业
研究方向: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
1、指导老师:陈朝晖,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科学文化传播中心主任。曾长期在中心从事信息服务工作,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国际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电子原文传递、个性化信息推送、学科信息导航、虚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服务以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组织管理方面等,曾组织参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多个项目的研发和服务的实施工作和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生信息交流学习室、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项目工作;现从事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服务与研究工作,目前参与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普基地建设、国家科学图书馆文化创意案例研究和特色科学文化传播网络资源组织机制及网络传播服务研究等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也进入了复合图书馆的形态。印本资源订购大幅下降,网络电子资源所占比重日益上升,到馆读者数量急剧减少,网络在线的用户增加,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也日益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而使图书馆传统读者服务工作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根据环境和趋势的变化去不断开拓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如何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用户信息服务是全球图书馆界面临的崭新课题。该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网络数字化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形态和需求的变化;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设计;新型图书馆物理空间组织和功能研究;用户研究与服务效果分析;基于开放共享的图书馆集成联合服务机制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战略规划;图书馆在科学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与实践;图书馆如何在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融合过程中发挥资源和服务平台的有效作用等。
2、指导老师:贾苹,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文献服务部主任。在本馆长期从事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及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和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Seton Hall 大学图书馆进行学习交流。2002年以来,主要从事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系统和服务机制建设、文献检索及文献获取途径和模式建设、新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负责全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作为文献服务协调组负责人,主持全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规范和管理机制的建设,形成中科院特有的集中-分布相结合的联合服务联合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建立第三方资源合理利用途径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参与中德数字信息服务项目研究,并作为其中跨域信息服务子项目——中德文献传递合作的中方负责人,组织完成了中方三家不同系统图书馆与德国SUBITO 的合作项目China Direct的建设,实现跨域信息服务合作。作为NSTL信息服务组成员,参与NSTL用户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负责国外图书馆和文献机构文献传递服务的调研工作,组织NSTL代查代借服务发展研究,推动国家平台文献服务的发展;在上述工作和研究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近20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也在发生变化:综合、多样、新颖、快速已经成为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网络越来越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根据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探索网络化信息环境下的用户信息服务、开拓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面临的新的挑战。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变化;用户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探索以网络为依托的文献提供服务的内容、模式的拓展与创新,以及质量管理和评价机制的建设;以开放共享为基础的图书馆集成联合服务机制建设等。
3、指导老师:吕俊生 男,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从事信息资源建设与文献组织,现从事学科化服务工作,任兰州分馆学科化服务主管。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情报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评估指标体系”课题、甘肃省交通厅科研项目“加入WTO后甘肃省道路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嵌入式泛在个人研究平台”和“开放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平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本馆科研项目“基于知识产品的院所协同服务机制构建”、“化学化工经济信息网上资源的评价与服务”、“基于链接关系的资源环境网上信息资源的计量评价”等。共合作撰写各类研究报告15篇,2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用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用户服务体系;从文献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信息服务的过程调控与管理,用户认知与行为研究,用户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用户服务的开拓与创新等。
4、指导老师:杨志萍,女,硕士,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助理,成都分馆副馆长(兼)。四川省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兼职(客座)教授、成都市武侯区第五届人民代表、英国“World Patent Information”期刊编委成员。曾作为访问学者和院高级研究学者身份,到过美国Seton Hall大学图书馆和英国SUSSEX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学习交流。长期致力于科技政策研究、信息咨询服务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承担有省部级项目,在相关学科核心期刊、优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国内外会议论文五十余篇。曾获有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承担有专利分析、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等项目。研究方向:信息分析与服务研究是指借助于数字网络技术手段,为科研创新提供前瞻性、新颖性的信息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会为科研管理者提供科研活动决策参考依据。本研究方向注重信息分析与服务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用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结合当今现代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多方位开展对信息分析方法和内容的研究,主要指其它学科的引入交叉研究,偏重于科技前沿方向和热点的信息分析,科技政策和体制的研究,以及学科决策者的服务需求与内容的研究。
5、指导老师:鄢小燕,女,研究馆员,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硕士毕业,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业务处处长。长期从事科技文献管理、科技文献资源分析研究、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SPIE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开发研究》课题,获四川省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完成“全球图书情报系统资源门户网站”项目;作为项目副组长,主持研建“专利信息门户网站”;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SDP项目“国际防灾减灾重大计划(规划)和前沿技术情报研究”;作为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参与 “中国科学院—西藏自治区院区合作信息平台(一期、二期)”项目、战略高技术·专利创新信息平台、药物创新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发表论文20余篇,2005年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当前在研项目有“四川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区域性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战略情报研究、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用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是当前
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认知与行为变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组织管理,信息服务的开拓与创新。
6、指导老师:江洪,女,研究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现任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业务处处长,湖北省信息学会理事,2007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科技文献管理、图书馆用户组织与管理、信息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学科信息导航、产业技术分析、竞争情报研究等。曾组织、参与多个情报研究项目的研究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基金项目“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研究”、湖北省科技厅项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全文数据库研究”;“CSDL服务百所行项目”、“CSDL全院联合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知识库数据著录标准”、“国家科学图书馆服务和管理考核体系研究项目”、“国家科学图书馆馆藏空间布局研究”;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国家光电信息中心建设项目”、“湖北省科技文献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科学数据共享机制与制度的研究”、产业技术分析研究项目以及产业分析、政策分析和企业竞争分析等项目研究,曾获湖北省科技信息成果一等奖2项(2005年)(2010年),湖北省科技信息成果二等奖3项(2003年)(2005年)(2010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 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30余篇。用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用户行为和用户认知方式,研究在新型用户需求的模式下,如何共享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组织信息服务体系,开拓用户服务模式和新型服务模式的质量评价。利用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研究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服务过程。
7、指导老师:吴跃伟,女,1983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毕业,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信息服务部主任,湖北省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委员会、读者工作委员会委员,1999年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组织、参考咨询服务、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数字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用户信息行为、新型服务模式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学科化服务及学科馆员工作探索和研究,面向用户的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效果评价研究,重点从事面向科研的用户组织、专业信息获取、特色资源建设、知识化服务组织、学科情报分析、科研机构竞争力分析、个性化信息环境建设等工作。曾参加“中科院《全国期刊联合目录》”、“中科院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研究,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近年来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知识服务集成融汇关键技术研究》、《领域知识环境建设》、《开放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数字知识资源环境开放组织引擎系统》、《数字档案信息融汇服务系统研究》、《重要会议开放采集与服务系统》等多个新型服务项目研究与试点应用,发表论文10多篇,合作撰写专著1部。用户和信息服务研究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图书馆服务必须建立在对用户充分了解基础之上,缺乏对用户的研究难以建设符合用户需求的良好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而不被认可的图书馆必将失去用户而濒临绝境。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用户利用信息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信息环境、信息技术、用户信息需求、用户信息行为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用户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各种服务机制与服务模式的评价体系,是一项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组织与建设
1、指导老师:宋文 女,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研究馆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建设部副主任,全国文标会第六分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委员会信息组织分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信息和知识组织体系标准规范研究和建设、长期从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作。主持或参与中科院和科技部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全国西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主持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建设,主持中科院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主持数字知识环境开放组织引擎建设项目,承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前瞻性研究课题“知识组织体系技术及应用机制研究”,参与科技部“科技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系统建设”项目等。对信息资源描述与组织的有关标准规范的建设、资源的集成揭示与组织、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发表论文30余篇,多项标准规范和研究报告。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称号。Web2.0、library2.0、语义网、eResearch环境、社交网、博客等形成了飞速发展又丰富多彩的数字信息环境,数字图书馆已经完全融入到全球网络数字信息环境之中。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众的教学、科研、信息获取过程也已趋向于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互助性。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的核心挑战已凝聚到能否建设一个可灵活定制的、可集成的、可融入用户科研教学过程和用户业务过程的、可提供知识获取、知识关联和知识发现服务的用户信息环境建设,而这样一个信息环境建设中除大量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外,信息和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已成为一个关键挑战。本研究方向研究数字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和需求,研究信息系统中信息组织体系与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语义网环境下信息和知识组织的理论方法,研究信息建模和本体技术及广义的知识组织技术,研究基于信息和知识组织体系的用户信息环境构建的方法技术和相关的流程机制等。
2、指导老师:郑建程,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献采编工作。作为主要成员曾参加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文献资源建设和结构化配置实施方案”等课题项目研究。曾先后负责组织CSDL中心门户网站的“网上科技信息资源与服务推介”和NSTL网站“科技信息资源指南”等栏目的内容建设;负责NSTL科技热点——“纳米科技”和“海洋生物技术”信息门户建设;作为主要成员参加NSTL西文连续出版物遴选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及备选库的建立研究项目、NSTL西文会议文献遴选方案研究。目前在对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学科化资源采集业务模式创新等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多篇。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永恒的研究课题。有效满足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数字化信息资源逐步成为科研用户主要使用的资源对象,网络化信息服务成为用户利用信息的主流途径和方法,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结构、类型结构、载体结构、布局结构,资源建设的模式、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等都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综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化建设、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合理构建、信息资源的联合建设与合作管理模式与机制的建立和比较、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服务的有机融合、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3、指导老师:马建玲,女,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数字知识资源建设与组织、专题知识资源系统开发等工作,主持或参加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甘肃省科技厅等研究项目10多项,包括中国资源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建设、中科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青藏高原研究专题信息门户建设、电子期刊集成系统开发建设、西北地区生态学专题文献数据库开发建设、甘肃省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示范系统建设、三农科技信
息门户系统建设、机构知识库平台建设等研究开发项目。目前正在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综合科技资源集成登记系统”。信息资源组织与建设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环境下,数字化信息已成为了科技信息的主流形态,在这种形式下信息资源组织和建设的信息内容、信息来源、信息发现和采集方式、知识组织和揭示方法等都在发生重大变改,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数字信息资源的来源、特点、发现、采集和描述方法、知识组织方式、信息处理规范以及集成揭示和服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开放获取信息、非传统信息资源、特色信息资源以及专题知识库等新型信息资源发现、组织、建设和服务的理论和方法。
4、指导老师:朱江,男,硕士,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信息服务部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计算机室、自动化研究与发展部、期刊部、文献馆、信息服务部等部门工作,其间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信息科学系从事概率加权情报检索系统的合作研究。参加过中国专利数据库、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百所联网、中国科学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文献信息网络的研究与建设、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全球图书馆导航门户网站、专利门户网站、NSTL西文期刊和会议文献遴选、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平台、NSTL文献综合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编撰出版工具书6部、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一文获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首届十佳青年论文奖。目前正在承担重要会议开放资源采集与服务系统、四川省重点科研机构科技文献资源开放获取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建立、四川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等研究项目。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本研究方向将重点研究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领域的应用,包括信息资源的采集、储存和检索的理论和方法,信息处理标准规范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信息资源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需求评价、使用评价、集成和服务,开放合作模式下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新方法,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学科知识库等开放系统的建设、揭示和集成,科技会议文献的采集、遴选、评价和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有效融入知识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管理、推广与服务等。
5、指导老师:钟永恒,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武汉分馆馆长。武汉大学历史系、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工学硕士学位。1992-1994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2003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作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情报研究和数据库建设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数十余篇。从2007年担任国际图书馆联合会(简称国际图联,IFLA)参考咨询及信息服务专业组常务委员。正在主持或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包括国际图联(IFLA)研究项目“How do you say reference”,“生物物理研究所学科战略情报研究特色分馆建设”等多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评估中心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院评价数据支撑研究”,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专项项目“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平台建设”,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湖北科技数据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分析等。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网络日益宽带化、泛在化,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信息过载和知识发掘的困难,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迫在眉睫的任务。本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信息服务机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理论和方法、模式与技术等。研究信息知识的生成、积累、管理、交流和应用的过程,研究知识服务的模式和方式、运行机制等。包括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定位、环境建设,集成模式,服务体系,平台构建,系统互操作,服务组织与实现,支撑机制等内容。
第四篇:重庆交大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1楼
1.186.178.* 唐伯明,男,生于1962年10月,博士,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西部山区和三峡库区公路科研、建设和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人才基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承担国家交通重点科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完成的行业攻关项目《水泥砼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荣获2001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研究编制国家行业标准3部。
瞿光义,男,1939年3月生,教授。主要从事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主持设计了重庆上桥立交桥,先后负责重庆嘉陵江黄花园大桥工程、重庆——合川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奉节长江大桥工程建设。
周志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性能及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部市级和地方科技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8项;首创“横张预应力砼梁施工方法”和“预应力砼八字形刚架拱桥”,获得发明专利;目前承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有“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成套技术示范”和 “大跨径拱桥梁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
易志坚,男,汉族,生于1963年7月,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道路桥梁破坏机理与防治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交通部西部开发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重要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上,论文被SCI、EI等收录或引用数十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韩 西,男,汉族,1964年12月生,博士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动力学、振动工程、结构分析、结构试验检测。先后负责或主研了17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被EI收录的论文8篇,被ISTP收录的论文1篇,主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齿轮传动耦合非线性振动冲击噪声的识别与控制”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负责的项目“桥梁振动故障诊断的理论及应用”获2004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2004年获重庆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吴国雄,男,1966年10月生,博士后,教授。重庆市首届科技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山区公路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立交规划与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与破坏机理、路面材料、公路边坡治理与加固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先后承担或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内的重要科研项目10项和其它各类项目近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杨锡武,男,汉话,生于1963年11月,博士,教授,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路基、路面新结构与新材料研究,发表论文31篇,其中4篇被EI收录,主持研究的“山区高等级公路加筋高路堤陡边坡研究”获99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研究”获2003年中国公路科学技术三等奖,获专利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
何兆益,男,1965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交通部科技英才,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人选。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理事,现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
主要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道路路基路面材料、路面结构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山区公路地基处理技术。近年来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山丘区高等级公路后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研究”、“重庆万州机场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应用研究”、“低造价县乡道路修筑技术的研究” “盐渍土地基机场道面修筑技术研究”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5项。出版《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半刚性沥青路面》、《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路基路面工程》等学术专著与教材共5部。在《中国公路学报》《岩土工程学报》《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70篇,EI收录3篇,受理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
顶
0
2007-9-12 13:04 回复
3楼
1.186.178.* 顾安邦,男,1935年10月生,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的结构行为研究和工程控制。多年来主持和参加了二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在大跨桥梁的非线性分析、徐变分析、施工控制及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十项,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首届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教学名师,目前正在进行“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研究”、“大跨PC连续梁结构行为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以及“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
电话:62652220
刘山洪 1968年2月生,博士(后),副教授,桥梁工程系。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预应力混凝土(PC)大跨桥梁的结构行为;结构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桥梁隔震设施、技术及其性能;爆炸及冲击效应的安全防护及其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智能桥梁及其设备。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E_Mail: shanhongliu@hotmail.com
电话:(0)***
施尚伟,男,1963年2月18日出生,大学本科,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动态测试与自动化仪表专业(1983),副教授,在重庆交通大学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工作,一直从事桥梁施工监测和控制、桥梁结构试验检测和承载力评定、结构振动试验分析、计算机测控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重大科研试验研究项目10多项,主持完成100多座桥梁的试验检测和承载力评定,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联系电话:***,62652250,E-mai:shisw@cquc.edu.cn
陈世民,1964年10月出生,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主要从事结构有限元分析研究,包括大型结构空间、非线性、动力、稳定性分析,工程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等研究方向。
撰写学术论文多篇,专著1部,教材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正从事或已完成多个课题研究,包括科技部攻关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桥梁安全远程智能集群监测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桥梁工程诊断机理及承载力测试研究”,以及“北汊桥非线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奉节大桥非线性稳定性研究”、“南宁永和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Nastran系列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系统应用开发研究”等项目。
已指导或拟指导研究生的学科专业领域:大型结构空间、非线性、动力、稳定性研究,桥梁工程中的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研究,桥梁工程中的工程力学,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
电话***,电子邮件:csm@cquc.edu.cn
郭小宏 男 60年10月出生 教授 本科 土木建筑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道路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在公路资源配置与优化理论,公路建设项目管理,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养护)工艺与技术等方面,在全国具有优势与特长。
近年来科研项目及成果:主持完成的国家、省部级及国家重点工程科技项目十四项,出版著作四本。成果曾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以及部委、学校等十余项科技成果奖。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有:
1科技部: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 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道路施工机群资源配置和计划调度。
2科技部: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 基于PLM的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道路施工机群资源配置和计划调度。
3科技部: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高等级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技术。
4交通部:高等级公路路面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最佳规模研究。
5交通部: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组织动态设计法与机械动态作业定额应用研究。
6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公路工程施工设备及筑路材料产品系列标准。
7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旧水泥路改造施工工艺研究与施工设备指南编写。
8重庆市科委:高等级沥青砼路面机械化施工组织与其机械综合作业定额。
联系电话:*** 66625170
电子邮件:gxh@cquc.edu.cn;chq-gxh@126.com
田文玉 女 1964.11生 土木建筑学院材料系副教授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材料科学专业毕业,同济大学混凝土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共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1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编写公开出版教材多本。主要学科研究方向是无机、有机胶凝材料基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联系电话:62650286 ***
e-mail:twy042000@sina.com
第五篇:硕士研究生导师评语
导师评语
晏振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他做事认真负责,稳重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协调组织能力较强。
在学期间学习认真、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概率统计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基础较扎实,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R和SPSS等统计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熟练阅读和书写专业英文论文,已通过国家六级,GRE302分;先后获得了---省真龙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乙等、甲等奖学金;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发现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此外该同学还积极主动协助导师或者该方向老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数学建模比赛和实习工作,实习成绩优秀。
在科研方面,刻苦专研,认真积极,责任心强,能较快领会老师的思想并能进行一些有创新性的工作。参加了导师所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工作。此外,还申报了---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科研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
晏振同学的毕业论文是关于“。。。”的研究,VaR(Value at Risk)和ES(Expected shortfall)是金融风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度量,调整经验似然是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种非参数方法,借用调整经验似然对VaR和ES进行估计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因此该选题新颖,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论文语言清晰、流畅,数据采集、计算、处理正确,方法科学、论据可靠,分析、论证充分,结构规范、所得结论正确、合理。论文反映了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综合考虑,我个人认为该同学论文已达到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同意该同学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建议该同学申请硕士学位。
实习评语
晏振同学主要跟我实习2011级信息管理本科的《高等数学》课程。在实习期间,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讲课清楚,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能结合实际讲解数学。由此可以看出该同学专业基础扎实,教学基本功较好。综合各方面表现,实习成绩评定为优秀。
B卡第11页的导师审查意见:
研究的意义,论文计划,主要内容,论文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论文前期准备比较充分,方案设计合理,思路清晰,易于操作,计划适度可行,预计在规定时间内会顺利完成所设定的工作内容,同意开题
同学在我图书馆实习主要进行信息与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在实习期间,虚心好学,努力协助指导老师的工作并能够完成指导老师和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适应能力较强。同时,该学生能遵守我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迟到早退现象。实习成绩评定为优秀。
晏振同学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他做事认真负责,稳重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协调组织能力较强。
在学期间学习认真、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概率统计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基础较扎实,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R和SPSS等统计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具备了较好的英语读写译能力,能熟练阅读和书写专业英文论文,已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获得了校优秀研究生乙等奖学金;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发现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此外该同学还积极主动协助导师或者该方向老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数学建模比赛和实习工作,实习成绩优秀。
在科研方面,刻苦专研,认真积极,责任心强,能较快领会老师的思想并能进行一些有创新性的工作。参加了导师所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工作。此外,还申报了---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科研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
晏振同学的毕业论文是关于“VaR和ES的调整经验似然估计”的研究,VaR(Value at Risk)和ES(Expected shortfall)是金融风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度量,调整经验似然是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种非参数方法,借用调整经验似然对VaR和ES进行估计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因此该选题新颖,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论文语言清晰、流畅,数据采集、计算、处理正确,方法科学、论据可靠,分析、论证充分,结构规范、所得结论正确、合理。论文反映了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综合考虑,我个人认为该同学论文已达到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同意该同学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建议该同学申请硕士学位。
实习评语
晏振同学主要跟我实习2011级信息管理本科的《高等数学》课程。在实习期间,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讲课清楚,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能结合实际讲解数学。由此可以看出该同学专业基础扎实,教学基本功较好。综合各方面表现,实习成绩评定为优秀。
B卡第11页的导师审查意见:
研究的意义,论文计划,主要内容,论文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论文前期准备比较充分,方案设计合理,思路清晰,易于操作,计划适度可行,预计在规定时间内会顺利完成所设定的工作内容,同意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