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市情

时间:2019-05-15 04:2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州市市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州市市情》。

第一篇:柳州市市情

柳州市市情及特点

柳州,又称“龙城”,是一座具有2100年历史的古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直辖市,辖六县四区(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县和三江县,城中区、柳北区、鱼峰区和柳南区),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20万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是广西的侨乡之一,是体操王子李宁、乒乓球世界冠军谢赛克、奥运会冠军陆永、江钰源、著名文学家王拯和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近年来,柳州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6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元。2009年柳州工业总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北部,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28′。东与桂林市的龙胜、永福和荔浦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市,南界新设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

柳州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带。夏长炎热,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温丰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垂直温差大于纬度温差。中、南部多年平均气温为20.6℃,而北部山区则在16.5℃之间。

柳州有土地资源53万公顷,森林5.3万公顷,林木有杉、松、樟、枫、荷木、香椿等数十种,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有:锰、铝、钨、镁、磷、硫、滑石、石膏、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和稀有金属近30种。柳州盛产大米、玉米、甘蔗、花生、木薯、油桐、麻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果类有柑、橙、柚、龙眼、梨、桃、李、柿、板栗、番石榴等20多种。

柳州是中国西南的工业重镇、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工业名城。全市4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5家企业上市。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柳工”牌装载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鱼峰”牌水泥和“两面针”牌牙膏等柳州工业产品驰名中外。柳州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 1 市,是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今年全市的汽车产销量将有望突破100万辆。柳州钢铁产能达到1000万吨,是中国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

柳州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南方人的祖先――“柳江人”的发祥地。柳州正式建制于2100多年前的西汉王朝,公元634年始称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早年风靡一时的中国电影《刘三姐》就是在柳州彩调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近年来,柳州所编演的大型民族音乐剧《白莲》、《八桂大歌》,在中国享有极高的声誉。柳州籍体操王子李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点燃开幕式圣火,陆永、江钰源夺得两枚金牌。

柳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区山环水绕,柳江蜿蜒穿过,“江流曲似九回肠”,展现出“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风姿。柳州“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林茂、草丰”,“壮歌、瑶舞、苗节、侗楼”,简约地概括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的风情魅力所在。柳宗元诗中“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徐霞客笔下“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便是柳州城市风貌最为形象的写照。柳州的北部地区和毗邻的桂林市,共同构成享誉世界的大桂林旅游风景区。“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誉为“中华石都”。柳州是歌仙刘三姐的传歌胜地,山歌文化源远流长。三江程阳八寨风雨桥是人类木建筑艺术的精品,2008年被美国广播公司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壮观桥梁之一。

柳州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铁路中枢。柳州是国家一类口岸,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柳州白莲机场达到国家4D级标准,已经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柳州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仅需一个半小时车程。目前柳州已形成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于一体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

柳州是一座重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和商贸中心。柳州素有“桂中商埠”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周边省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目前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钢材、建材、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大型批发市场。柳州食糖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食糖实物交易市场,柳州食糖价是全国食糖行业的指导价。

柳州是一座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生态城市。近年来,柳州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已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来建设。2008年柳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4%。柳江河绕柳州市区流过,河水水质是全广西最好的。2006年温家宝总理到柳州视察时,称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把柳江河称为“广西最大的品牌”。

柳江河不仅水质很好,而且形状也奇特,象英文的字母“U”字,把柳州城市环绕起来,“城在山水园林中,山水园林在城中”这句口号简洁生动地概括了柳州市特有的城市景观,如果您站在马鞍山顶上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一江碧水蜿蜒绕城而过,形成一个天然大盆景。温家宝总理来柳州考察时曾赞扬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这样的景观在全国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

柳州市正在打造“百里柳江”景观,将把沿江生态景观廊道建设作为城市旅游功能建设的重要突破口,重新展示江水环绕的壶城特色。景观带将充分利用沿江两岸城市景观和田园风光,利用柳州红花河水电站蓄水后形成的宽阔江面和稳定水位,建设开发出一条集现代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水上休闲、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百里柳江观光景观带。景观带将分为4个主题来打造开发:以东门城楼为中心,沿柳江向两边延伸到鹞鹰洲和萝卜洲的古城风貌景观带;从萝卜洲头到河东大桥沿江的现代都市景观带;从环江村到三门江林场,再到洛维园艺场的都市农业和生态景观带;从柳城凤山到鹞鹰洲柳江两岸的都市外围田园风光带。柳江截流蓄水后,从红花电站坝址到新圩上游总共长108公里的范围,形成一个比较平缓的水面,柳江水面豁然开朗,堤下一泓碧流,北岸的柳荫呈水天一色,南岸的“外滩”更加惟妙惟肖,龙城呈现出一派“柳江出平湖”的妖娆景色!柳州老八景中的“东台返照”、“龙壁回澜”将在平缓江面的映衬下更为突出。乘坐游船沿江而下,4个景观带将会象电影胶片一般徐徐呈现,连绵百里,气势磅礴,好似一部精美的大型风光系列片。

柳江河长年水量丰沛,已成为开展水上运动的最佳水域,2009年,在美丽的柳江河上举行了F1摩托艇世锦赛和中华龙舟大赛总决

第二篇:市情简介

一、咸阳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资源蕴藏丰富的千年古都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咸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处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东靠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市辖1市2区10县,总面积10196

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

咸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咸阳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第一帝都”和“中国金字塔之都”。不到陕西领略不了中国的历史,不到咸阳体会不到汉唐雄风。作为我国周、秦、汉、唐等13个封建王朝的都城或京畿重地,咸阳是与古埃及、古罗马同时代的世界文明古城,距今有235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内涵丰富、魅力独特、特征鲜明的秦汉文化,是举世公认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咸阳境内景点众多、文物荟萃,有帝王陵27座,王公大臣及皇亲国戚陪葬墓800余座。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景点4951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是中华民族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咸阳矿产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咸阳的煤炭、水、电、气、热、人力资源充足,素有“九州膏腴”之称。咸阳北部的彬长旬东煤田是陕西第二大煤田,已探明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6670大卡以上的优质储煤100亿吨以上。石灰石资源储量有440亿吨,居陕西第一。这里我想重点向各位介绍咸阳的地热资源。咸阳地下热水分布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具有温度高、压力高、水量高、效益高等“四高”特点,富含氡、硫、碘、锂、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全市地热水年开采量为195万立方米,中地温泉水疗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5亿多元的港中旅温泉度假村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咸阳被评为第一个“中国地热城”。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温泉疗养沐浴、地热采暖、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进一步做大做强“地热经

济”。

咸阳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咸阳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副核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我市的泾阳县永乐镇。咸阳拥有西部最为便捷的立体化交通,境内不仅有铁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而且拥有西北最大、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航能力直达我国90多个主要城市以及12个国家和地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00万人(次)。这是咸阳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便捷通道,将为咸阳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咸阳是一座支柱产业发达、经济实力较强的西部重镇

咸阳经济实力较强,经济总量居陕西省第二位,在西北地区名列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之后,居第四位。咸阳产业基础雄厚,有“电子城”、“纺织城”和“医药保健城”的盛誉。咸阳是西部产出最为丰饶的粮果之乡。早在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就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咸阳是西北地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市,每年生产优质小麦、玉米100万吨以上,还是陕西最大的畜牧大市、奶源基地和无公害精细蔬菜生产基地。尤其是咸阳的苹果能和美国的蛇果相媲美,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年产量220万吨,占陕西省的40%,全国的8%,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咸阳是西北地区加工制造业中心之一。我市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是西北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全市各类工业企业5000多家,已经形成了能化、电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建材七大支柱产业。其中电子制造企业60多户,全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彩虹集团、最大的偏转线圈生产企业咸阳偏转集团、西北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陕西康佳都聚集在我市。我市被确定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能化产业迅猛发展,为陕西第二大产煤市。各类纺织企业90多家,年产各类棉纱9万多吨,各类坯布2.6亿米,总产值占陕西纺织工业总产值的45%,是香港、上海许多著名服装企业的坯布供应地,也是新疆、内蒙等地棉绒、毛绒的集中加工地。

咸阳是闻名全国的养生保健城。咸阳传统医学文化积淀深厚,拥有西北最大的中医药标本室、全国第一所中医药科技博物馆,而且涌现出了“神刀”张朝堂、“神脉”冯武臣、“神针”赵步长、“神袋”来辉武以及“癌症克星”李去病、田景丰等一批医术非常高明的医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以中华传统医学保健原理为基础的足疗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现有足疗场所420多家,分布全国各地的足疗加盟店、连锁店超过60家,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0多人,人均月收入1000元到1500元。“咸阳足疗”注册商标已获得国家工

商总局商标局批准。

三、咸阳是一座社会文明进步、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城市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坚持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围绕创建“平安咸阳”的目标,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不断完善治安中心户长制度,平安社区、平安村镇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健全处理信访问题联席会议等制度,广泛开展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活动,市级领导带头包抓重大信访案件,与群众面对面解决问题。去年以来赴市以上群众信访案件下降10%以上,信访量由原来全省第二、三位下降到第六、七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连续8年没有发生大的煤矿安全事故,我市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

党务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我们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党务政务公开的(试行)办法》,大力推行会议公开、文件公开、职能公开、办公场所公开和电话公开。2005年以来,先后有134位市民旁听了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有59名普通党员旁听了3次市委常委会,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也促进了决策的有效落实。取消进门登记制度,沿街单位包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大院开放厕所80多座,实现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在咸阳日报、咸阳广播电台、咸阳电视台开辟了“行风热线”和“政声直通车”专栏,目前已有45名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公开工作职能和服务承诺,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按照“科学发展富民为先”的思路,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完善财政扶持、小额信贷款、社保补贴、费用减免等保障措施,积极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交友帮扶促就业”等活动,全市2349户“零就业家庭”已有2245户的2416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基本达到了每户有一人就业的目标。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劳务输出基金,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组织引导,目前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8万人次,年创经济收入40亿元。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生活,连续三年为农村和农民办好20件实事,为残疾人办好10件实事。在抓好北部五县扶贫开发的同时,按照“政府统一筹划、资金政策捆绑、特色项目带动、整村整片推进”的思路,下大力气改善旱腰带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帮助25万人

摆脱了贫困。

四、咸阳是一座发展态势强劲、正在快速崛起的魅力城市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兴咸富民的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84亿元,同比增长12.6%;继2004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之后,2005年我市先后又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和“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2006年被授予“中国地热城”,2007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

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我们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2006年全市引进合同项目643个、合同引资381亿元,完成投资132亿元,北京汇源、上海光明、杭州娃哈哈、山东张裕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咸阳。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们围绕把咸阳建成大陆继东莞、昆山之后第三大台商投资聚集区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对台资企业在土地、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予以优惠。截止目前,全市共签约台资项目23个,总投资15.2亿元;帝辰彩印、天仪制药等19户台资企业已经入驻,总投资4.87亿元。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连续三年集中开展优化投资环境整治活动,着力营造亲商、安商、惠商的良好氛围。

二是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主导,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实施粮食增产工程、优果工程、畜牧富民工程和蔬菜增收工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目前,粮食、果业、蔬菜和奶业的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80家,粮食年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鲜果年加工能力150万吨,蔬菜年加工冷藏能力2.3万吨,鲜奶年加工能力42万吨。全国果汁加工企业“七雄”中,海升、通达、安德利、汇源、恒星、富安等“六雄”落户我市,带动农民增收上亿元。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涌现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县—— 旬邑县,城郊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区——秦都区,农业部和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村—— 礼泉县白村、渭城区南朱刘村和兴平市东堡子村等。2006年,中央党校新农村建设论坛会议在我市召开,2006年底到2007年1月的5个月时间,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三进咸阳农村演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我市新农村

建设的成果。

三是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按照突出特色、提升层次、错位发展、均衡推进的原则,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分类指导,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喜人态势。2006年我市有5个县市区的GDP增速超过15%。

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各县市区特别是北部县工业经济在能源工业引领下迅猛增长,县域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2006年县域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0%。

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以渭河、沣河市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已建成了水面1860亩、蓄水量240万立方米的“咸阳湖”。整个工程建成后将形成绿地林带、亭台楼榭、古渡码头、人水相融、碧波荡漾的城市新貌。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扎实推进拆墙透绿和街景整治,着力塑造优美舒适、魅力无限的城市新形象。抓住省上“一线两带”建设机遇,扎实推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共同打造西咸经济圈。2006年9月16日,西安咸阳两地电话实现同区号并网升位。

五是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率先发展的重要抓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3亿元,增长27.6%。目前,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6亿元。特别是随着总投资58.75亿元的彬长矿区马屋电厂项目、总投资116亿元的彬县DMTO项目、总投资27亿元的60万吨甲醇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20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的陆续上马,对优化工业结构、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咸阳在关中地区的率先发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篇:商洛市情

商洛市情;(下述知识要点仅供参考,希望全面复习);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商洛历史悠久;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近年来,商洛市依托区位、资源、交通三大优势,瞄准;历史文化商洛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2011年10

商洛市情

(下述知识要点仅供参考,希望全面复习)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区)。山阳县面积最大。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 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热带。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已发现的矿产资源60余种,有大中型矿床39个,矿产资源的丰裕程度处在我国280多个地级市的第一个台阶,储量潜在价值3400亿元,是我国一个金属和非金属的宝库。目前,商洛市已成为全国第一大优质钒生产基地,柞水大西沟铁矿是我国未开发的第二大铁矿床,洛南钼矿探明储量和开发规模居我国第三,镇安金矿为全国第四大黄金基地,被誉为光伏产业和信息产业“粮食”的硅石(石英石)自然纯度高达99%,世界稀缺的战略资源萤石有千万吨级储量,钾长石储量为亚洲最大,石灰石、白云石等矿产品质优良、储量巨大。全市现有林地1539万亩。境内遍生野生纤维、淀粉、油料等农林特产260多种。商洛素有“秦岭药库”之美称,现有中药材品种1192种,其中大宗道地中药材265种。

商洛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先后为郡、州、路、道、区、分区、专区、地区,称谓不一,隶属各异。晋泰始二年(257)设立上洛郡。北周宣政元年(578)改洛州为商州。宋时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又改属河南路。元时属奉元路。明时属陕西省西安府。清时,商州升为直隶州,仍属西安府。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属县分别划归关中道、汉中道。后废道制,由省直接领县。嗣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领属商县、洛南、山阳、镇安、商南、柞水六县和民国末年设立的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4号):撤销商洛地区和县级商州市,设立地级商洛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商州区。

近年来,商洛市依托区位、资源、交通三大优势,瞄准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和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两大目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开发、大强度宣传,先后投资十多亿元,打造了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四大国家森林公园及丹江漂流、柞水溶洞等一批知名旅游产品,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以生态旅游为主,文化、休闲、养生、度假以及农家乐等专项旅游为辅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初具规模。形成了丹江文化旅游线、商州—山阳绿色体验旅游线、镇柞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和多条自驾游线路。

历史文化 商洛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化之柔美,剧种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汉剧)、豫剧,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五十年代“夫妻观灯”、六十年代“一文钱”、七十年代“屠夫状元”、八十年代“六斤县长”、“凤凰飞入光棍堂”、九十年代的“山魂”等剧目,均获得省以上创作一等奖,有的赴京汇演,有的搬上银幕。1985年被省文化厅誉为“戏剧之乡”。商洛花鼓现代戏《月亮光光》 曾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斩获了包括“优秀剧目奖”在内的5项综合奖、14个单项奖。以演出139场创下了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参赛剧目演出场次之最。商洛花鼓《揽月》06、07年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眉户剧《女儿沟》07年获全国人口文化二等奖。08年大型花鼓剧《聂焘》及《女儿沟》参加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分别获优秀剧目奖和多项单项奖。商洛花鼓《夫妻观灯》、《对歌》、洛南静书《四大经》、柞水渔鼓《十探妹》等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节目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展演。

2011年10月24日,商洛花鼓戏《月亮河》作为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参演剧目在西安易俗剧院首演座无虚席.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作曲奖,男女主人公获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单项奖

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

商洛锺灵毓秀,人杰地灵。近代商洛革命斗争史上,无数商洛优秀儿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商洛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有3000多名献出了宝贵生命。有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陕西省委执委、陕南领导小组组长陈征,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商洛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彭一民,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赵希愚,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商洛人民开展革命游击战争,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陕南游击队指挥、陕南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巩德芳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为商洛赢得了荣誉。近代,商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为全国革命老区之一。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即建立商县、龙驹寨两个中共特别支部。1928年渭华暴动,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率军入洛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7月,中共陕西省委派省委执委、陕南领导小组组长陈征回山阳开辟地下革命斗争。先后有五支红军(1932年10月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红四方面军,1932年11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1933年汪锋、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1934年12月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1936年12月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红十五军团和陈先瑞率领的红七十四师)转战商洛各县,建立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播下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地方科长王柏栋回商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陕南革命游击队指挥部成立,指挥巩德芳、政委王力领导游击队打富济贫,打击国民党反动派;7月,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副司令员王震、中央委员郑位

三、候补委员、组织部长陈少敏,中原突围进军商洛和陕南革命游击队合编,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及陕南独立团进军商洛,开辟豫陕鄂边区根据地。9月又协同在商洛坚持游击斗争的王力领导的游击武装胜利会师。此后经过两年零三个月的战斗中,先后解放了全境,建立了7个县级人民政权。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1994年6月,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烈士永垂不朽!”199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词:“发扬革命传统,建设革命老区”。1995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老区精神,振兴商洛经济”。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

2009年6月2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的有关内容。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

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一轴”: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三辐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铁路为轴线,向北辐射带动陕北延安、榆林等地区发展;以福银高速公路、宝鸡至平凉、天水至平凉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银川铁路为轴线,向西北辐射带动陇东平凉、庆阳等地区发展;以沪陕、西康、西汉等高速公路和宝成、西康、宁西铁路为依托,向南辐射带动陕南汉中、安康和甘肃陇南等地区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定位:“一个高地和四个基地”

——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商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亮点

亮点之一:2009年7月24日,中共商洛市委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循环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亮点之二:商洛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探索的“一册两聚四会”制度,得到中省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一册”,就是要求村(社区)干部每日填写《工作记实手册》,全程记录工作、学习情况,并以此作为干部个人考核依据。“两聚”,就是每月分别确定一天作为党员活动和村民固定议事时间,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

所“主阵地”的作用。“四会”,就是由村党支部会议研究提议重大事项,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再由“两委会”商议,对村党支部会议提出的议案进行讨论、修改、表决,使村党支部的意图转入村民自治程序;然后由党员大会审议,把“两委会”的商议意见交党员大会进行审议讨论并表决通过;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把审议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并表决通过,使决策最终生效。这一制度目前已在商洛全面推广。亮点之三:商洛一区三县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商洛在陕南率先实现突破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2009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范围,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商洛老区人民的关怀,也使商洛在西部大开发进入战略转型阶段崭新地位的确立。商洛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东南板块经济增长极”,按照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要求,在商洛要倾力打造我省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四大基地:一是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10大产业链45个重大项目为支撑,建设“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的现代材料循环工业基地。二是依托天津天士力、陕西香菊、陕西盘龙等制药集团,引领丹参、黄芩、桔梗、连翘、五味子“五大商药”开发,把商洛建成西北地区最理想的药源基地和现代中药基地。三是以商洛核桃、板栗等绿色农产品开发为龙头,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把商洛建成具有规模优势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四是以商州仙娥湖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四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为龙头,把商洛打造成秦岭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和西安的第二生活区。这些目标实现后,商洛将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具活力之一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亮点之四: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09年4月7日,商洛市人民政府在西安曲江宾馆举行了设立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新闻发布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省政府正式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列为省级工业经济园区,享受省级经济园区的优惠政策。这标志着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的总体规划正式启动实施,标志着商洛突破发展的期望即将变成现实。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设“一区三园”。“一区”即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三园”是在“一区”管理模式下规划三个工业园,分别是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

亮点之五:商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暨商洛首届核桃节,充分展示了“秦岭生态名城,中国核桃之乡”的魅力。2009年10月9日—11日,由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陕西省林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商洛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绿色时报社、全国核桃产业发展协作组、商洛市七县区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暨首届商洛核桃节,在秦岭生态名城商洛市成功举办。

亮点之六:重大项目建设撑起商洛突破发展脊梁;亮点之七:商洛市中心城市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亮点之八:陕西首家外商独资投资性公司落户商洛;亮点之九:商洛成为全省高速公路最密集区;亮点之十二:我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亮点之十三:我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大关;亮点之十四:成功举办“秦岭最美是商洛”首届中国秦;亮点之十五:2012年2月21日,省委、亮点之六:重大项目建设撑起商洛突破发展脊梁。2009年5月13日,商洛总投资近百亿元的10个重大项目集中宣布开工,拉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序幕。

亮点之七:商洛市中心城市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12月9日到11日,省建设厅组织专家组对商洛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实地考核验收,认为商洛市中心城市已经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标志着商洛市已经迈进了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

亮点之八:陕西首家外商独资投资性公司落户商洛。2009年9月下旬,由马来西亚天成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香港长达控股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西部天成投资有限公司落户商洛。这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首家外商独资投资性公司,注册资金达9900万美元。

亮点之九:商洛成为全省高速公路最密集区。2009年10月16日,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州至银川线商州至漫川关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这标志着福银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全线贯通,实现了陕西连接东南沿海的黄金大通道全线畅通无阻。2007年1月20日,国家高速包茂线西安至柞水段建成通车,西柞高速成为商洛第一条高速公路,柞水也成为商洛通上高速公路的第一县。2008年10月26日,国家高速沪陕线西安至陕豫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商洛中心城市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商洛通高速公路的县区由一个增加到四个。2008年11月28日,国家高速包茂线柞水至安康小河段建成通车,镇安县通上高速,商洛通高速的县区增加到五个。2009年福银线商州至漫川关建成通车,山阳县通上高速,商洛七个县区有六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沪陕、包茂、福银三条穿越商洛的国家级高速公路在商洛境内的通车总里程达到355公里。随着榆(林)商(洛)高速商洛段和西(安)商(洛)二线两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洛南县也将通上高速公路。届时,商洛将成为陕西高速公路网最为密集的城市和全省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市。亮点之十:商洛公共社会事业创出多项全省第一: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省第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居全省第一,高考上二本线以上比率居全省第一。亮点之十一:“比亚迪杯”全国竞走大奖赛在商洛举行 在2010年7月10—11日,“比亚迪杯”全国竞走大奖赛在商洛举行,10日上午结束的女子成年20公里比赛中,我市丹凤县姑娘杨明霞以1小时34分47秒绝对优势夺得金牌

亮点之十二:我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2010年11月2--5日,省卫生城市考核验收团的领导、专家抵达我市,开始对我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为期3天的检查验收。考核验收团认为我市已基本达到省级卫生城市的标准。在经过3个月的公示期后,省爱卫会将上报省政府审议命名商洛市为“省级卫生城市”。

亮点之十三:我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大关。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1.24万元,增长29.2%,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让人顿生“计划赶不上变化”、“发展引领着规划”的慨叹。

亮点之十四:成功举办“秦岭最美是商洛”首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 2010年4月28日,由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和商洛市政府承办,省林业厅、文化厅、国土资源厅,商洛市各县区政府以及西安市商洛商会协办的的首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隆重开幕。

亮点之十五:2012年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被评为2011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的37个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受表彰的优秀市(区)是: 西安市 宝鸡市 咸阳市 商洛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010年12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西安举行全会指出,“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三大难题,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四大产业体系,着力实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化改革开放五大任务,全面推进富民强省十大工程,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西部强省,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新陕西,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商洛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1月10日至11日在商州举行。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奋力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实施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全力打造“三区四基地” "(即,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立足关天经济区、建设生态发展示范区,面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现代材料工业基地、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优质绿色食品基地),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是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85.9亿元, 比上年增长14.9%。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1.24亿元,增长29.2%。2010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66万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1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3605元,增长20.1%。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195元,增长18.0%。“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是“十五”末的2.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8.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4.1倍和4.9倍;工业增加值达46.5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1倍和2.4倍。

《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施。这里解读其中的几个关键词。

三大战略四大带动 三大战略是“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四大带动是“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

“生态立市”主要是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绿化美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自然灾害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县域和重点镇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建设,努力把商洛建成关天经济区生态发展示范区。“产业兴市”主要是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生态旅游、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四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劳务输出、特色文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国现代材料工业、秦岭最佳生态旅游、西部现代中药、优质绿色食品四大基地。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提升“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加快西安第二生活区建设。

“工业强市”主要是全力推进商丹园区十大产业链61个重大项目和县域工业集中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基本形成太阳能光伏、高储能钒电池、氟材料、钼材料、锌冶炼等产业链,把商丹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打造成商洛工业经济的核心区和县域经济的新亮点,全市规模企业发展到220户左右,园区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0%以上,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60%以上。

“开放带动”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区域,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逐步提升经济外向度;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大招商、招大商,到2015年,国内外500强企业集团在商洛户达到20家以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城镇带动”是要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商洛中心城市、六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洛南、柞水、商南、山阳、镇安等五县城县域经济中心建设,实施省、市级重点镇建设。

“项目带动”是围绕13个领域,策化500个重大项目,“十二五”总投资2000多亿元,形成对“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同时,就落实项目前期费用,拓宽融资渠道,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完善项目建设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

“科技带动”是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实施“51158”科技带动工程,重点抓好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逐步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和比较优势的人才队伍。

三个上水平四个翻一番 “三个上水平”即循环经济发展、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区域创新和开放上水平;“四个翻一番”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双跨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达到 650亿元,人均26100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到25亿元。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双提速。投资结构进一步化,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增长加快,对外贸易不断增强,形成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00亿元。以现代材料、绿色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以生态旅游、劳务输出和现代物流为重点服务业加速发展,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0:50:40,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城乡一体化稳定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8%。和谐社会和生态建设双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事业明显加强。突发事件应急 管理、公共安全防控能力大幅提升,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5.8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49万人以内。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7%左右,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 提高,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达到66%左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突破。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财税、金融、户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五 年累计招商引资900亿元。

三区四基地 “三区”是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全国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四基地”是建设现代材料工业基地、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优质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商洛将重点围绕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社会三大领域,加快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融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循环经济体系,在全市建设1个国家级、10个省级、50个市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循环经济园区,加快实施20个循环经济标志性工程,打造10大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努力把 商洛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全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建设关天经济区生态发展示范区。按照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商洛市将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防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秦岭山地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质保障区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工程,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把商洛创建成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并在全市建成3个生态县、20个生态乡镇和210个生态示范村,使商洛成为关天经济区中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加快西安第二生活区建设。商洛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向西安、融入西安、服务西安,通过引进大企业和集团投资,重点打造商州仙娥湖、洛南华山南区、五洲植物观赏园等西安休闲度假新地标,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并依托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500万平方米的商住用房,真正使商洛与西安融为一体。全力实施《商洛市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西部一流”,与关中制造业优势互补的全国现代材料工业基地;以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四大国家森林公园、十大精品旅游景区深度开发为中心,努力把商洛建成秦岭国家中央森林公园核心区,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综合

收入达到100亿元;投资建设一批优质药源基地及产业化开发项目,使商洛道地中药材发展到200万亩,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成为西部现代中药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和国家、省、市龙头企业,把商洛打造成优质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

幸福商洛 中国共产党商洛市第三次代表大会2011年12月28---30日在商州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幸福商洛而努力奋斗!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实施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全力打造“三区四基地”,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四项指标分别翻一番。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党的建设明显加强。

第四篇:宿州市情

宿州市情: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地带,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承东启西,是安徽的北大门。1999年撤地建市,现辖四县一区,6个省级开发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9787平方公里,人口651.66万。宿州交通便捷,临江近海。境内铁路、公路交织,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铁路网和“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特别是京沪高铁通车,标志着宿州昂首迈入高铁经济时代,1小时到达南京、2小时到达上海、3小时到达北京。距徐州观音机场仅70公里,至出海口连云港码头200公里,可通过汴河、浍河直达长江入海。随着这些重大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宿州通江达海、连东贯西的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

宿州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所辖四县一区均为全国著名粮棉大县,素有“果海粮仓”之称,小麦、玉米、花生产量居全省第一,萧砀百里黄河故道是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灵璧、泗县均为全省畜牧十强县,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米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煤层气探明储量600亿立方,煤炭探明储量60亿吨,占淮北煤田储量的75%以上,开发潜力巨大,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市已发现矿产28种,灵璧石雄居中国四大奇石之首,已然成为宿州的城市名片。宿州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埇桥四县一区,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51.66万人。

埇桥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区。全区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人口188.09万。

砀山县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全县辖13个镇,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100.46万。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人口142.91万,辖23个乡镇。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北与江苏省接壤。辖6乡13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耕地181万亩,人口125.8万。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94.41万人。

宿州经济开发区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目前管辖面积23.5平方公里。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是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振兴皖北发展战略,确定马鞍山市与宿州市结对合作。2011年5月14日正式挂牌,2012年元月正式批复为省级经济开

发区。园区规划50平方公里,预计2020年,园区建成面积达3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超过30万人。

安徽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建于2011年6月,位于宿州市汴北新区(下辖5个行政村),紧邻市政务新区,是做为承接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主战场,是宿州市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又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秦汉设立。隋大业年间,通济渠(汴水)开通,古城宿州随着汴水漕运的兴盛逐步发展起来。唐宪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所。披揽前踪,历史似情有独钟,重笔浓墨,在这块土地上写下了许多悲壮激越的诗篇。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称这里“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秦末,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这里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决战,霸王别姬的旷古悲剧在这里绝唱。唐代中叶,宿人庞勋率戎云南的淮北卒起义,回师故里,兵困宿城,鏖战数旬,史卷上留下斑斑血迹。南宋时期,这里又是张浚、韩世忠抵御外侮、抗击金兵的“戎马之郊”。清末张乐行的捻军起义,席卷宿州大地。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在这里拉据。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四师的抗日健儿又在这片土地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刘、邓、陈、粟

指挥的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在这里开辟了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打胜了埋葬蒋家王

正因为如此,雄壮的历史又赋予了这块土地灿烂的胜迹。这里曾是老(子)、庄(子)出入论道之地,也曾留下孔子游说的轮迹。鄢陵季子挂剑徐公墓以践“心许”的掌故誉贯古今,“鞭打芦花车牛返”作为道德文章的典范,使闵子骞成为孔子高足“七十二贤”之端,闵墓闵祠为读书人膜拜了两千五百多年。当年陈涉筑台誓盟的大泽乡涉故台,如今仍高台岿然游人纷至;缘刘邦藏身避祸而得名的皇藏峪,现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方园50里内山峦叠翠,霞蔚云蒸,千年古刹——瑞云寺掩映在群山林海之中,宛如镶嵌在千里平原上的一颗明珠。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掩香埋玉的虞姬冢;李白饮酒放歌的宴嬉台;白居易留连寓居的东林草堂;苏轼留下墨宝扶疏亭。宿州市境内的五柳风景区,青山、碧水、珠泉、翠竹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浑然一体,登临怀古,令人壮心不已。砀山县被国家命名为生态县,境内的百里黄河故道,经过多年改造,已经建成果海绿州,春日梨花似雪,秋天硕果飘香,徜徉其间,令人眷恋忘返。所谓地灵人杰。丰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必然会孕育出一代代叱咤风云的威王猛将和“峨冠博雅”的饱学之士。闵子骞、子张、赵孝、桓潭、陈胜及追随其起义的骁将葛婴、朱鸡石,“竹林七贤”中的两位文学家巨子刘伶、嵇康、勇贯三军“鹤立鸡群”的嵇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戴逵、戴禺页、、薛综、恭莹等,五代后

梁开国皇帝朱温、被唐明皇封为辟邪将军的钟馗、明朝开国贤后马秀英、段祺瑞的文胆智囊徐树诤、倾向革命坚持进步的国民党将领李明扬等各领一代风骚。今天的宿州市依然人才辈出,一代巨匠刘开渠为中华雕塑之泰斗;画家萧龙士为白石大师之高足,吴燃、卓然、梅纯

一、欧阳龙、薛志耘、郑正等丹青高手为世人所注目。著名书法家刘惠民、尉天池、李百忍、孟凡青也是艺声远播。著名哲学家孙叔平;社会学家邓伟志;作家刘亚洲;著名新闻工作者郑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在葆、刘士龙、欧阳儒秋也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卓有建树,使桑梓生辉父老自豪。今天萧县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国画之乡”,砀山为“武术之乡”,宿州市被誉为“书法之乡”和“杂技之乡”。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大力实施工业扩张、农业提升、城镇扩容三大战略,着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扩张工业总量,着力在推进产城一体中加速城镇化步伐,着力在促进三化同步中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抓主抓重、苦干实干、提速提效、争先争优,稳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宿州特色的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百亿元台阶,增长近1倍;财政总收入增长2.2倍;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46%,总额居皖北地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3.2%和17.2%;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先进位次。2011年,首次荣获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15亿元,增长12.5%,增速居全省第八;三次产业结构调至25.9:41.5:32.6;财政收入83.1亿元,增长29.6%,增速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613.7亿元,增长27.8%,增速居全省第七;实际到位内资702.6亿元,增长5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增长16.3%,增速居全省第八。

第五篇:省情市情

黑龙江省情哈尔滨市情

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

黑龙江省“十大工程”:

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老工业基地改造工程、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程、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

哈尔滨“六大新兴战略产业”

生物产业规划———哈尔滨市将以科技创新城和哈南工业新城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打造“一极三园”生物产业的核心区。一级:指哈药集团;三园:指利民、经开区和阿城新华三个生物产业园区。

民用航空规划———抓住国家批准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的有利时机,依托哈飞集团、东安集团、东轻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提高哈尔滨市民用航空产业的产业集聚度,力争建成我国最大、国际知名的民用直升机、通用飞机研制和营销维修、航空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研制、航空用铝镁合金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规划———逐步实现“两基地、两园区、多强点”的空间布局。“两基地”,即在哈南工业新城区域内,实现集约化布局,建设国家批准认定的“哈尔滨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哈尔滨国家铝镁合金材料产业化基地”。“两园区”,即在科技创新城区域内,打造江北新材料产业研发园和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多强点”,即对历史形成的分散布局的新材料优势企业进行空间整合。

新能源装备产业规划———以哈南工业新城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核电装备、水电装备、风电装备、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产业,打造一批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LED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和LED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航空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电子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聚集区。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立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增强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部门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乳制品、饮料、啤酒、大豆加工、肉类食品加工、粮食加工等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哈尔滨“四大传统支柱产业”:

装备制造 医药行业 食品工业 化工

哈尔滨新目标:

哈尔滨新战略:

实施新战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下载柳州市市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州市市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沂市情

    临沂概况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濒临黄海,南邻苏北。现辖9县3区,180个乡镇、街道,7151个行政村(居),1036万人,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平原、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

    德阳市情

    德阳市情德阳年建市。今辖、、、、、,幅员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居全省第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民人均纯收......

    安康市情

    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蜿蜒东泻的汉江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那么“安康”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西晋太康元年 (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

    烟台市情

    烟台市情 今天很荣幸能够为您介绍烟波浩渺的人间瑶台——烟台市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濒临黄海,渤海。遥望辽东半岛,韩国,日本。烟台市拥有5区,1县七个县级市和一个国家级开......

    市情介绍

    文章标题:市情介绍【独特区位具优势】渭南是陕西东部的新兴中等城市,她东濒黄河,西倚西安,南靠秦岭,北接延安,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今是西北地区的“东大门”。现辖一区(临......

    南宁市情

    南宁市情 一、南宁市情 1.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我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

    汩罗市情

    龙舟故里 洞庭新邑 汨罗市地处洞庭湖畔,因名江汨罗江而得名,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汨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春秋时为罗子国都城,秦置县,南北朝设州,唐并入湘阴,1966年分家......

    新余市情

    新余市情宣传片解说词 (出片头--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 这是传说中仙女下凡的地方,这是历史上天工开物的地方,凝聚着天之精气,地之灵气。 这是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