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艺术课中情境教学的妙用5篇

时间:2019-05-15 04:4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口才艺术课中情境教学的妙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口才艺术课中情境教学的妙用》。

第一篇:口才艺术课中情境教学的妙用

口才艺术课中情境教学的妙用

摘 要: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教育理念下的实用口才课上,为了让沉闷的课堂活起来,笔者经常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其求知欲。本文重点就情景教学在口才艺术课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口才艺术 情境 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全面发展,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新教育理念下的实用口才课上,为了让沉闷的课堂活起来,笔者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是使课堂活跃起来的有效方法

1.课堂情境教学的作用

从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到毕业应聘面试,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缜密的逻辑思维、出色的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在口才艺术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既可以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挖掘文学功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也越来越意识到口才的重要性。口才艺术是集实践、实用于一体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论辩能力、沟通能力等。

近年来,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成为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起着重要作用。创设情境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口语教学课堂活跃起来。例如,笔者在上实用口才艺术的第二堂课时,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笔者拿着一片树叶说:“今天风大,这是我上班进校园时,从地上捡的一片桂花树叶。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对这片叶子的感想。”同学们静静思考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想起它的同伴还在风中战斗。”还有的说:“我想起了‘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的不挽留?”笔者高兴地说:“我欣赏‘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的不挽留’,很有诗意。”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一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饱含着师生丰富的情感。

二、模拟情境,角色体验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环节

1.模拟情境中角色扮演的意义

创设情境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想说、敢说、乐说。模拟情境中的角色体验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环节。同学们在角色扮演中,能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和语言技巧完成交际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使语言交际充满快乐,富有情趣。

2.角色模拟使社交语言课生动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师生之间心灵交往和谐的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顶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态度谦和、以情动人,才能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情境。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例如,笔者在讲授社交语言艺术时正值春天,笔者想到一个问题:“同学们,想出去春游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大家说说春游的好处。”“春天是五彩缤纷的季节,是充满生机的季节!”“春天是迷人的,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百鸟齐鸣。”“春游让我们在感悟春天之美的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看着同学们兴致勃勃,妙语连珠,笔者便说:“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可是,学校对春游高度重视,甚至不敢让大家出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说出了生命、安全、纪律等因素。笔者高兴地说:“好,现在我们进行一次角色表演,选一名同学当校长,另选几名同学作为班委代表,向院长申请准许我们春游。要求说出春游的好处、注意事项等。”于是,全班40人分成4组,先讨论15分钟,扮演角色的同学苦思冥想,发挥表演、语言表达的才能,极力说服了“校长”同意春游,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情境教学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发挥潜力,让实用口才艺术的课堂教学充满吸引力,完善课堂教学,使实用口才艺术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作者单位: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口才与艺术课心得体会

口才与艺术心得体会

这次选修课我选择了演讲与口才,因为口才是一种艺术,一门科学,一种能力的表现。以前我觉得口才就是讲话,只要会讲话,便是有口才的人。但上完这次选修课后我明白其实并不是,不能仅从表面去理解口才与艺术的意义。口才艺术是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说话、演讲、辩论、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现在我对口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知道了口才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如此说来,说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要把话讲好就更难了。一言可兴邦,一言也可抵三军,言论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在私底下可以口若悬河,但一但站在讲台上讲话时,就会出现脸红耳赤,说话断断续续、语无轮次的尴尬情况。而一个好的演讲者演说家会很好的打破这种局面,因为他懂得如何在各种场合实时适时的转变,这种转变就会很好的使我们适应和改变。

演讲是要有欲望的,也就是说要有表达的欲望,如果没有演讲的欲望,永远练不好口才。可以说每个人天生都有讲的欲望,从人呱呱坠地,吖吖学语开始就有了这种冲动,后来可能是由于社会、个人的原因,因讲不好,就不敢讲、不愿讲了。但是,演讲冲动是原始的,有些人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就如同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一旦醉酒,就会酒话连篇一样,酒就是催化剂,就是开启话匣子的钥匙。想讲,是需要培训的,一旦有了第一次的讲,就会有第二次表达的冲动。所以,培训口才,应该先培养讲的兴趣开始,让人产生充分表达的愿望,只有想讲了,才能可能走上演讲的讲台。

口才是讲出来的,说出来的,只有多说,多讲,才能不断提高演讲水平和能力。要学会与人沟通,平时主动地与人交流,多拉拉家常,也就是多散讲,这是练就口才的捷径。说多了,也就顺了。也要多参加演讲的聚会,珍惜和把握每次说的机会,这是锻炼口才的必然途径,不敢当众表达,演讲水平就很难提高。不管什么场合,只要有机会可说,就当仁不让,站起来,说出来。

提高口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总之,要开口,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出来,不用在乎讲得好与不好。努力了,总有一天会有收获。让自己站在讲台上向无数的听众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所有人的内心产生共鸣的梦想得以实现。

计科1001班

沈军

211001025

第三篇:三年级教案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妙用情境》教学实录-word

三年级教案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妙用情境》

教学实录

整体感知时——入境激趣

师:在整体感知时创设情境,首先应根据课文内容,从具体的整体情境出发,决定情境的基调;然后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如语言描述、图画表现、音乐渲染等创设情境。[课件展示:《小珊迪》一课的导入部分。

师: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播放《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师:说说唱了什么内容? 生: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

师:是啊,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们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另一个世界的劳动人民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珊迪》!] [评析]这个片断是用歌颂现在美好生活的歌曲和教师低沉、压抑的暗示性语言相比较,在强烈的对比中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特定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中的人物或事情引起关注,激发情感,使之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为加深其内心感受和体验作好准备。生:花这么长时间听一首歌,有价值吗?

师:这正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个“情”字,就是要通过鲜明、强烈的对比,完成对学生情感的渲染、第 1 页 情感的激发、情感的调动,为学生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敬佩之心,对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生活的批判揭露之情埋下伏笔。

师:在这里,我们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充分地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情感,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再看这个片断——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的导入部分。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屏幕上出现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屏幕上出现一只呱呱叫的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屏幕上出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飞起来落在井沿上)。(戛然而止)

生:(迫不及待)老师,接着呢?

师:接着怎样?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的书上写着呢!学生迅速翻开课本读起来。]

[评析]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加上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故事在这时候却“戛然而止”,这样欲扬先抑,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情感磁场,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了激发,处于一种积极求知、急于获取信息的状态,然后

第 2 页 扣读导悟,以读见悟,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切己体察,披文入情,自然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感悟自得,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质疑探究处——以境解疑

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是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巧妙设置情境,通过具体情境的作用,学生容易形成热烈的情绪,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产生。这样,我们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个性感受和独特体验中释疑解难,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师:先看词语教学的范例。

【课件展示:斯霞老师教“饱满”一词。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个句子? 生:菜籽结得多饱满。生:豆粒长得多饱满。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微一挺,头微微抬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边走边问:“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 生:老师精神很饱满。

师: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很饱满? 于是,全体学生个个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

第 3 页 听老师讲课。】

[评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斯霞老师正是巧妙运用体态语,用自己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完成对“饱满”一词的抽象意义的理解。

师:的确,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使教学过程既实又活,富有灵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充实、完善并系统化,其效果自然是极好的。

师:上面是词语教学问题的解决。那么,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如何在情境的运用中得以有效地突破和解决呢?《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由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组成。第一次对话较容易理解,学生一读就懂,理解后两次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片断二。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真会提问题。要想知道为什么,先来做个小实验。师:(指导学生把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起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生: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平时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第 4 页 生:我们的视线被挡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评析]学生质疑后,便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青蛙在井底看天,视线被井所局限”这个情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寓言作了铺垫。

师:在此处,教师并没有进行乏味的分析和常识性的讲解,学生在演示中既创设了情境,又理解了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坐井观天》教学的难点同其他寓言故事的教学一样,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文中寓言,而不是仅仅把教师的分析

第 5 页

第四篇: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初中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体会

邹胜财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人格的成长、情操的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贯彻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部编写了一本包含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门类教材——《艺术》,它的特点就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或美术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这同时给音乐、美术教师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我将结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个课题,具体谈谈自己在艺术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相结合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策,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曲作者是由上海市人陈钢和祖籍浙江的何占豪两位作曲家共同创作完成的。全曲共28分钟,采用奏鸣曲式写成。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本课我仅择取呈示部进行欣赏。(因为我认为,要在一个课时里面欣赏整部作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就算勉强完成,也只能停留在走马灯似的层面上,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部分内容包括引子、相爱主题、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和十八相送、长亭惜别四个不同的主题。每一个主题无论是在乐曲的配器上还是在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音乐所描绘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

我为什么没有完整欣赏这部音乐作品而是仅择其呈示部进行欣赏呢?一是因为作品较长,很难在一个课时里面完成;更主要的是出于对这部音乐作品的尊重。我们大家都知道,《梁祝》它最初可以说仅仅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被喻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来出现了很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梁祝》,比如说诗词、小说、传记等,在到后来又涌现出电影、电视、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的《梁祝》,使得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广为流传。特别是1959年由陈钢和何占豪共同创作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得到了国际的公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曾经用它作为向太空人发射的语言信号之一,可见,《梁祝》已经作为一种文化走向了世界舞台。对于这样一部中西音乐相结合的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交响音乐作品,作为教师有责任继承下来,并把它传承给下一代。

艺术课程中的音乐欣赏和一般音乐课程中的音乐欣赏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音乐鉴赏,我认为都应该把握一下几点:

一、“听”是基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新《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并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我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既提问法式的“听”和对比法式的“听”。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之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欣赏《梁祝》引子部分的时候,我提的问题是:引子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曲作者是谁?欣赏相爱主题的时候,我提的问题是:乐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虽然有的问题很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我的提问也是贯穿始终。通过提问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容易获得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解。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惟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对比什么呢?对比音乐中的旋律、节拍、节奏、速度、音色、情绪、风格等。有在同一作品中进行的对比,如欣赏“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和“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这两段音乐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对比这两段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有什么不一样?“同窗三载、共读共玩”这段音乐是轻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而“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这段音乐却是缓慢的节奏、断断续续的音调,生动地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更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学生通过这样一对比,不仅对两段音乐有了更好的理解,更对其中包含的音乐要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不同作品中进行的对比,比如同

样是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这种场景,小提琴协奏曲和越剧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各自的表现手法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知道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开阔了视野,进而引发学生对《梁祝》有进一步探究的心理需求。

二、“视”是手段。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过去在音乐欣赏课中,主要靠录音机、CD唱片等让学生聆听音乐。欣赏音乐的教学方法较单调,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比如《梁祝》的引子部分: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如果只是单纯地听音乐或教师的述说,那么这段音乐的欣赏就显得不生动,先不说学生是否能听出乐曲所描绘的画面,就是乐曲里面很明显的两件独奏乐器(长笛和双簧管)学生也未必能全部听出来。但是通过观看交响乐队的现场演奏,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学生也能直接看到乐器的演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体验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不断延伸,从而达到感悟音乐的目的。

三、“唱”是关键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基础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支撑点。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唱好音乐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比如《梁祝》相爱主题,这个主题可以说是整部音乐作品的核心和灵魂,熟悉主题旋律对理解整部音乐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唱时,首先对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要求学生边唱、边记,并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这样一来,在学生继续欣赏作品的时候,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

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不仅为进一步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一步的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艺术课程中的音乐欣赏和一般音乐课程中的音乐欣赏虽然没有本质区别,但也应区别对待,必须把他融入到戏剧、舞蹈、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当中去欣赏和体验。在这里,我主要想针对音乐和美术这两种姐妹艺术怎么样融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音美互通

音乐和美术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都是借助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通过优美的旋律,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一个人能从好的音乐作品中听到“曲外之音”,从好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画外之景”,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可以学习的更多,从而让教育者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比如欣赏《梁祝》引子部分的时候,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自己聆听到的音乐画面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变成静止的图画,尽管每个同学画的不一样,但并不影响音乐本身,因为音乐本来就具有非语言性和非确定性特征。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跳动的图画,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

2、音美互融

特定的教学情境是音美交融的首要前提。比如音乐作品《梁祝》,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段生死爱恋,最后两人双双变成蝴蝶。我在多媒体课件上设计了多种蝴蝶造型,有静止的蝴蝶画面,也有翩翩起舞的彩蝶,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光灿烂的大自然中,不仅营造了一种教学氛围,也暗示了音乐情景,学生不知不觉心中就有了一幅“画”,容易产生产生愉快的心境,继而萌发强烈的欣赏欲望,所以就会用心去倾听,这样,音乐和画面其实在欣赏之前就已经融合在一起了。音乐和画面一旦融合在一起,就会表现出神奇的意境美、音乐美、绘画美。正如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提到,艺术让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来表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艺术作为全新的学科,它对现有音乐和美术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理解和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程,驾驭新课程。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错误”的妙用

体育教学中“错误”的妙用

(河南省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代京安,450100)

在教学中“错误”用得及时、恰当、有针对性,确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做“错误”示范使学生得到针对性反馈。

教师在进行直观示范时,为了使学生对正确动作有深刻认识,可先不做正确的示范,而有意做学生易犯错误的动作。如教学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时,先做一个“一小, 二大, 三上冲”的三步上篮示范,然后发动学生给这个三步上篮找毛病。经同学们热烈讨论,最后统一到关键的一点∶教师的三步上篮是由于第一步跨得小,第二步跨得大,所以最后跳起投篮时身体往前冲。大家认为正确的“三步上篮”应该是“一大,二小,三向上跳”才对。错误找准了,学生结合自己平时做的三步上篮动作恍然大悟。由于“错误”来自学生,而毛病又是学生找,所以教学效果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传授方法好。

做正误比较,使学生获得反馈性反馈。

教学中教师也可在训练学生某种能力时,采用正误混杂,让学生提供选择,沟通错误与正确间联系,促进转化。如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我未直接做出正确的投篮动作,而做了三个投篮动作让学生辨别∶(1)下肢不发力,只用上肢发力的投篮动作;(2)蹬、伸、屈、拨的动作;(3)光蹬伸、不屈腕拨球的动作。最后让学生选择哪一个动作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经过同学们逐一

比较、分析,结果大多数认为第二个示范投篮动作是正确的,在比较中既突出了正确动作,又揭示错误动作,结果学生在练习时始终记住应“蹬、伸、屈、拨球”这一要点。这种教法摆脱了死记动作概念,着眼点放在真正掌握技术动作上。

让学生尝试错误,获得引发性反馈。

教学中“避免出错”好象是教学常规,其实也不尽然。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尝试错误”也是有益的,它往往具有探索性。尝试出的错误就为发现正确提供情景,选准突破口。如教过跳远后在教背越式跳高,我先让学生做一次全程助跑的跳高动作,结果发现几乎全班同学最后踏跳步小并且在起跳时不是向上。错误尝试出来了,让学生对跳远和跳高助跑进行分析,结果大家都认为刚才做的跳高动作不对,并指出跳高最后踏跳步应该大而不是小,起跳时应向上跳而不是向前跳。错误找到了,但有的学生又提出∶为什么跳高和跳远最后踏跳步幅和起跳方向不一样?我顺势向学生讲解了跳高与跳远助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又让学生练习跳高助跑动作,结果大部分同学都做得比较正确,负反馈的速效当堂就显示出来。这种尝试错误,不只引发了跳高助跑动作由错到对的负反馈,而且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自找错误获得创见性反馈。

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学生不但能找到自己技术动作的错误,而且还要能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动作。善于发现错误是创见的前导。因此,应把培养学生善找错误看成是积极地探索,而不是消极

地补漏。要扩大找错改错的范围,在教学中我有三方面的要求∶(1)能找本人的“错误”;(2)能找同学中的“错误”;(3)能找教师教学中的“错误”。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争论、评议和质疑等,通过这些方法就能不断发现“错误”,如在篮球战术一传一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质疑,为什么有部分同学切入时不能摆脱防守者,并找出“错误”所在,结果大家议论开了,有的说是起动速度慢,有的说是切入路线不对,而有个别同学则提出能不能在切入之前做一个假动作诱惑防守者,或者切入受阻时能不能去为同伴掩护?可见这些问题的提出蕴藏着同学们创见性的火花。

综上所述,“错误”的妙用确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但是“错误”不滥用,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作到适时、适量。

下载口才艺术课中情境教学的妙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口才艺术课中情境教学的妙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课(简笔画)教学总结

    美术艺术课(简笔画)教学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伊 旗 第 四 小 学 美术组 美术艺术活动—简笔画教学总结 魏喜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简笔画小组的成员能掌握简笔画的......

    艺术课教学反思艺术论文

    艺术课教学反思艺术论文 教学背景: 对学生来说,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情,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艺术教学情境,对学生既温和,又严格要求,让学生在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课......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

    ppt动画在教学中的妙用

    PPT动画在教学中的妙用 安阳县职业中专 张 宁 摘要:近年来,PowerPoint(以后简称PPT)这个办公软件在教学当然的应用相当的广泛,它对教学的改变是巨大的,而且教学当中有些科目可以说......

    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语文论文 三十六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2009-09-10 08:57:45 来源:网络 有人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是一场漂亮的战斗。既是战斗,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只有运筹得当,才能稳操胜券......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妙用

    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妙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9-16 11:38: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 【摘要】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

    生物教学中的妙语妙用教学反思

    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往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下面就简单列举几例在生物教学的妙语妙用。(1)诗词在生......

    “欺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欺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讲究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妙用“欺骗”也能获得神奇的效果。巧设小局,指导朗读;巧设及格,指导改错;巧用作业,掌握字词;巧用语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