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治在线进校园 遵纪守法融社会
法治在线进校园
遵纪守法融社会
——
法制教育创新案例
西里镇中心小学
王章盈
一、势在必行-——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在积极追求物质 条件的同时对精神世界疏于管理,很多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褪变。这些变化对现在的青少年影响很大。特别是象我们这种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现状堪忧,青少年犯罪呈现了低龄化、暴力化、复发性强等特点,且历年呈增长趋势。他们中大部分的父母均常年忙于生计或在外奔波、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由于缺乏监护管理,青少年沉迷网吧、荒废学业、以及其它抵制不了不良诱惑的行为,并由此带来的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然而,很多学校没有形成法制教育的环境,同时也缺乏进行法制教育必备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及开展法制宣传所需的设施。目前各学校的法制教育还停留在法律知识方面的灌输。学生更多的是消极守法,这就很难让学生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遵守法律法规,由此带来的是纪律意识的淡薄,自我约束能力的低下。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双管齐下——《法治在线》与聘请法制校长
1、针对上述现状,整合现有资源,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除采取常规教育与德育课堂相结合外,还将中央电视台的《法治在线》搬进课堂,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我们通过对案情的回放、对案例形成成因的解说、法学专家从专业角度对案例进行条分缕析,实现了在答疑解难中宣传法律制度、法律法规的目的。在节目播出期间,相关老师会全程跟进指导,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例如:1.你对这件事怎么看?2.假设你是当事人,遇到类似问题你如何处理才能既不触犯法律又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3.谈一下自己的收获。《法治在线》在我校播出以来,同学们参与法制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由于我们所选取的题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广泛的社会教育面,同学们在收看每个节目时不仅可以学到一个或几个法律知识点,还能获得更广泛、更深刻的探讨空间,从而达到让学生知法懂法学法的目的。
2、除利用影视资源外,我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展开法制教育、普法宣传。聘请了我们镇派出所副所长担任我校法制教育校长。法制校长参与制订学校法制教育规划、计划,协助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根据治安形势变化,联系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对我校法制教育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我们聘请派出所人员来我校举行法制教育报告会。通过一些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案解法以法论事,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制意识,让广大师生深刻感受到法制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法制教育报告会给同学们以思考以启迪,这将对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提升法律意识起到实效。报告会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观念,也对优化学校环境、建设平安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学以致用——定期考查
在每一学期末我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我当小法官”的模拟法庭竞赛,让学生针对自己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实现了对法律条规的深入浅出的阐释,学生感到豁然开朗、启迪深刻。通过对事件内涵的揭示,树立了法律在师生心目中的尊严,让学生受益终身,在传播了法律的严肃性、客观性的同时也唤醒同学们的法律意识。通过站在法治的理性角度,达到了宣传立法的目的、作用,揭示法律的内涵,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法制教育中来,促进我校的法制建设。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取得成效和推广价值
经过几年的法制教育的开展和努力,我校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趋于完善,实现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制度化,使我校法制教育能持之以恒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更为突出的是近几年来我校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都为零,连续被评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我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提高,遵纪守法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特别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观念开始树立,遇事首先要想是否合法,做事首先要想是否违法,这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教育教学秩序的持续稳定。
第二篇:法治在线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法制类节目以其对社会矛盾的直接关注,对现实生活冲突性的真实反映,对火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特别是弱势个体(或群体)与强势力量之间的权益纷争的案例呈现,对广轰公民的权利、义务以及社会安全、公正的广泛探求,受到电视观众超乎寻常的期望和欢迎。各类法制节目应运而生、纷纷出炉。电视频道和节目的增加导致受焱选择权的扩太和同类节目竞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与央视新闻频道同耐诞生的新法制粪节目((法治在线》以其对新闻事件的陕速反映、非常态的表达和独特的编排,从众多法制类节目中脱颖而出。
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于2003年-5月1日并播,是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势隍的法治新闻专题节目。栏目紧掴中国法治进程脒搏,关注法{台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韵复杂慕系,体现大文关-环和法治精神,以鲜明豹现场感和新闻性凸显栏目特色。虽然不在黄金时段播出,但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调查数据,《法治在线》的收视率在新闻频道中一直位居前列,|而且在每阁央视新闻频道收视率前10名的排名中一般会排茬西到7位,甚至接连刷新新闻频道的最高收视纪录。面对激烈的竞争,开播仅四年的鬣法治在线》作为后起之秀一路破关斩将、出i奇制胜,威为当今新闻频道的晶牌栏目。其骄火业绩有目共睹,其成功经验确寞值得我们仔细加以分析、研究,以期能为其他同类节目提供借鉴之样板。
栏目的品牌,是指媒介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以及这种品质 评价所具有的潜在消费价值。媒介品牌浓缩的是媒介精神、节目品质和观众的忠诚度 和偏好度。称《法治在线》为品牌栏目,可谓至实名归、当之无愧。清华大学新闻与 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经说过:
“如果说新闻频道的诞生是中国新闻改革发展史上的里 程碑,那么诞生其中的《法治在线》节目也可以说是新闻与法制相结合节目形态的一 种新探索。”„
《法治在线》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现场》、((法治聚焦》和《互动地带》。
其中,《第一现场》是Ⅸ法治在线》的核心板块,也是该栏目的亮点所在。
《第一现 场》以纪实手法展现极具震撼力的法治事件现场,着眼干客观事实的呈现,展现的是 执法过程。它充分张扬了电视表现的优势,在拍摄和编排上都注重纪实统一。无论现 场或回顾展现,都力图用“进行时态”来解构和表现。它以案件的动态性、表现的进 行时、因果关系的开放性更新了《今日说法》那种以“完成时”案例进行法律分析和 评论的模式。法制题材与电视新闻手段相结合,法制类节目中独具特色。
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宿舍凶杀案”,在犯罪嫌疑人马加爵被公安机关抓捕的第二天,《法治在线》就在第一现场时间播出了马加爵被捕后的影像资料,并请法学专家点评。而“今El说法》则在事隔三天后才报道了此案。
《第一现场》报道的大都是新近发生的法治新闻事件,而不是已经结案的案件。节目编排重在对法治新闻事件进程的报道。特别的像“马加爵案庭审宣判”等一系列事件的现场直播,更是契合了新闻频道“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让观众“看见新闻的发生,看着新闻的发展”的传播理念。
当然,作为~个电视栏目,《法治在线》不可能完全进行直播,在这种情况下,现场感的营造就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8月((法治在线》播出“第一现场:高架桥夜捕飞车贼”,通过隐藏在高架桥边一座居民楼内的摄像机,真实记录了广'Jt、I某高架桥上一段时期内频繁发生的飞车团伙抢夺行人财物的现场。其中,~个一分钟左右的长镜头让人记忆犹新:飞
车贼为了抢包明目张胆地将一名不肯放手的受害者在桥上拖了20多米。犯罪者的猖狂和受害者的无助就在这个摇摇晃晃的长镜头中一览无余。现场的冲击力胜过一切绘声绘色的评论。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巨大。
《高架桥夜捕飞车贼》荣获2003全国综洽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广播电视纪录片二等奖。现场的魅力可见一斑。正如有人指出:
“中国法制类节目发展到今天,缺的不是评论,也不是探讨,缺的就是真实的现场。”对法治事件现场的真实展现,是《法治在线》广受观众喜爱和专家追捧的重要原因。
Ⅸ法治在线》竭力追求突发事件,让观众看到社会法治的过程,体会法理和法治精神的存在,进而感受到节目中蕴涵着的人文关怀。从2003年开播至今,《法治在线》多次独家报道重大热点法治事件。如,“刘涌案”、“晓庆公司税案”、“马加爵案”、“杨新海系列杀人案”、“西安宝马彩票案”、“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等重大法治案件,它提供了比新闻报道更为深广的新闻背景,也提供了现场感极强的电视画面。这些都在受众心目中形成收视心理定势,那就是:但凡社会重大热点法治事件,观众首先锁定《法治在线》。对新闻动态性、时效性的强凋,也是Ⅸ法治在线》虽在非黄金时段,却屡创收视新高的重要原因。
被称为“中国人的法律午餐”的央视《今日说法》是一种“举案说法”的节目类型。新闻时效性不是其追求的重点,它重在对法律条文进行阐释。通过演播室内播放短片来再现案情,并以带有悬念的限制性视角推动叙事的展开和发展。演播室内专家根据案件进行法律释疑。节目通过“案例再现+演播室评说”的形式以案说法。对百姓讲解释疑案件的法律难点和诉讼程序,一直是《今日说法》
“不可替代性”之所在。如果说《今日说法》的魅力在于涉案故事,《法治在线》的魅力则来自于案情过程。
《第一现场*以“进行时态”的表达方式,像一个目击者深入到执法最前线,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告诉观众正在发生的事件。
《法治在线》时刻践行着“看见新闻的发生,看着新闻的发展”这一创作理念。
有专家曾提出优秀电视专题节目在选题和表现上的特征:选题的故事化,叙事的情感化,人物的个性化。学会讲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拍得好看,这已成为今天电视人共同的追求目标。
((法治在线》也不例外,((第一现场》在强调新闻动态’I"1-;}nBt效性的同时,也善于利用法治事件本身的j中突性,设置悬念。这些体现在编导在制作时对节目的精心结构和编排上。要讲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悬念的设置不可缺少。
“悬疑”构成事件的结扣,也是矛盾冲突的交汇点,它推迟了结呆的展示,在叙事上形成迭宕起伏的节奏感。观众也在这一波三折、悬念迭起的叙事中感同身受、留连忘返。现场感的强化是《第一现场》的不懈追求,也是其魅力所在。同时,通过小故事折射大主题,也是《第一现场》极力追求的目标。
《第一现场*播出了一期关于打击非法传销的《蛊惑》,这个节目以~对年迈夫妇千里迢迢寻找沉迷于非法传销的女儿作为一条叙事主线,将打击非法传销这一重大的法治主题寓于一个家庭寻亲的悲欢离合中。节目中当年迈的双亲历尽艰辛找到了女儿的时候,昔日的乖乖女已成陌路人,双亲百感交集的拥抱换来的却是冷漠:女儿使劲掰开父母的手臂以摆脱重逢后的拥抱。传销就是如此泯灭人性的,而这只是众多参与传销的家庭中普通的一幕。然而正是这占涪自々爪扮直去n圻尉M佶,铛祸女的{+会角喜1畔对苴略;奂取g南巾薪脯二南,认然.
《法治在线》的第二个板块是《法治聚焦》,它是《第一现场》的延伸,是对
《第一现场》中所展现的法治事件进行深层解读。它更多关注的是法律事件或新闻事 件中蕴涵着的法律道理。与很多节目邀请嘉宾点评的模式一样,但不同之处也很明
显。法律专家所谈论的话题并非就事论事,《第~现场》中的法治事件只是专家话题 的由头,侧重点在于事件带来的社会意义,尤其是在法治进程中所出现的社会现象和 社会问题,是一种宏观的把握和评析。这与本栏目的宣传语:
“与您一起触摸中国法 治进程的脉搏”相一致。
《第一现场》与《法治聚焦》作为对事件的展示和宏观的法治进程的剖析,这些似乎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关联不大。为了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提供法律服务,第三个板块《互动地带》出现了,它是本栏目为观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也是栏目与观众交流互动的桥梁。其形式很简单,节目中就是直接采访观众,针对观众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由法律专家和学者做出法律解答。观众从中获取法律知识,得到法律援助。这也是《法治在线》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的栏目宗旨的直接反映。
《法治在线》作为新闻频道的名牌栏目,它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应看到这个栏目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同一期节目,三个板块由于操作方式的制约,板块之间缺乏线性链接。前两个板块呈递进式的层次关系,而第三个板块与它们有些脱节,影响内容上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对此编导应从整体上设置节目内容,使三者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另外,对~些比较有影响的案例或者说代表性比较强的案例的深入挖掘还不够,现在可能只做到了可视性,观众爱看了,但是怎样在爱看之后有更深的思考,也是本栏目需要加强的。
好的品牌需要维护和创新,才能长久。
《法治在线》的创新、创优之路还需不断探索。在期望《法治在线》作为法制类节目的品牌不断创新之时,也特别希望真正意义上的法制频道的出现。如今一些频道虽冠之以法制频道,但却名不符实。用电视剧来填充大量的播出时间是今天中国电视界的普遍现象,而且不少公、检、法题材的电视剧故事情节荒诞,格调低下庸俗,在收视率的驱使下过分渲染血腥和暴力,具有历史纵深感和艺术美感的精品之作少之又少。担负着提升全民族法律素质的法制类节目,其未来之途可谓任重而道远。正如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所说:
“法制节目,无论就其广泛的受众面来说,还是就其题材对于公众和社会的敏感来说,都不仅需要电视传播技Ij,更需要高度的法律专业水平和能力,在本质上需要的是一种对中国复杂的社会矛盾的理陛认识以及对人民和国家那种发自内心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中国的电视法制节目才能真正成为推动正处在艰难转型期的中国进入法制社会的一种媒介力量。”
第三篇:法治文化进校园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广大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学校决定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理念”为主题,根据广大师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以集中宣传教育为途径,着力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着力提高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着力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着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二、宣传内容
1. 突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活动基本原则等内容,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加强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理论的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
2.突出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引导学生远离社会陋习,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师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3.突出治安管理和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和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治安管理法、刑法宣传,加强学生防盗窃、防人身伤害、防诈骗抢劫教育,确保学校不发生任何治安刑事责任事件。
三、实施内容
(一)开展以“法治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学科教学
1、法制教育在常规课程中的渗透。⑴《思想品德》:结合学生的品德修养,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2.《思想政治》: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课程的教学,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3.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例如,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渗透崇尚公平正义、违法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光荣等教育;生物课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体育课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各相关学科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要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学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法制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渗透。⑴视频课:利用学生每星期日的视频课,定期播放相关法律、法规、案例视频,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加强学生法制观念。⑵心理健康课:及时了解学生心态,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加强学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⑶晨训、班会和夕会:利用晨训、班会和夕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有关管理手册》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基础法律知识。
(二)开辟“法治文化进校园”教育宣传主阵地。
1、校园广播:利用校园广播,专设一块“法制前沿”板块,按时开播。
2、校园宣传栏:由校法制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案例资料及相关活动照片等,在校阅览室、图书馆内增加法律刊物。
3、班级:每班开设一块“法制园地”、黑板报登载相关法制知识、警言、活动资料等;设立法制图书角,增订一份法制报或相关法制刊物等。
(三)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专题教育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2、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座谈会。
3、举办法制教育宣传图片、案例展。
4、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向家长发送法制宣传教育材料或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5、举办“法律伴我成长”征文比赛。
6、举办“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7、举办法制教育书画比赛。
8、举办法制教育知识竞赛。
9、举办法制教育手抄报评比活动。
(四)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1、利用好班团队活动,举行相关法制辩论会或模拟法庭
2、举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体育活动。
3、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园陵,“3.15”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
4、举办开学典礼、入团仪式,培养学生爱国、爱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
第四篇:“法治进校园”工作总结
**第一中学“法治进校园”工作总结
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的方略,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积极促进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师生的法制认识,丰富师生的法律知识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法治进校园,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地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广泛的宣传,系列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全校普法教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强化,无一起违法乱纪事故发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依法治校的工作机制
组织建设是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根本保证。我校有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书记担任组长,校长为副组长,副校长、政教主任为成员。每学期初,学校召开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成员会,回顾总结上年工作,制定当年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计划、同实施,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学校各个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础
以“法制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引导和促进师生学法、守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意识,增强教师依法治教的能力和自觉性。
(一)认真组织学法,提高师德水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我国的法令、法规办学,自觉抵制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照教育规律办学,争取良好教育成效。
2.注重法律知识学习,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根据我校实际,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开展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老师要起带头模范作用,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3.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依法治校的教育工作与《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4.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大会、工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在“四五”普法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校中的积极作用。
5.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的法律、法规等有关知识讲座,以提高师生们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的防范能力。使依法治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
6.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课程,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7.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制度;要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8.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加强教师管理,依法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9.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情况,不瞒报或者漏报。
10.学校要规范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开除未成年学生;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建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
(二)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我校能坚持做好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熏陶,激起他们的遵纪守法的强烈意识。
1、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和各种集会,如:教职工大会、报告会、升旗仪式等,请法制副校长做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宣传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保证活动健康有效地开展。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挖掘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渗透。上好班会,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团委能坚持每周一检查,保证不流于形式,切实加强了学生的行为规范。
3、开展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
(1).每学期学校都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或校外辅导员都要到校作普及法律知识的报告。三月份,邀请了县法院买买提.马木提和县公安局买买江.阿不都威力两位法制副校长作了法制专题讲座。他们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做为同学们分析和讲解青少年容易触犯的各类犯罪行为,对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化解矛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告诫同学们要通过学法,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做一名合格好学生和社会主义好公民。
(2).4月份,学校团委组织开展了法制黑板报的制作展览,各班级的黑板报都以图文并茂,新颖的版面设计、工整的字迹勾勒出浓浓的普法精神,黑板报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版面设计活泼,主题鲜明而具时代气息,充分展示了师生们独特的创造性和饱满的热情。
(3).5月份,组织各班利用班会时间举行 “法在我身边”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各班采用法律法规知识问答,典型案例分析,蕴含法律法规知识的小品、相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中明白了法的重要性,深深地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了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懂得了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同时要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
(4).6月份,开展法律安全知识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对事件的审理,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法庭审理案件的主要经过和程序,同时也通过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熏陶。
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成绩显著,我们今后将继续努力,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思想,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为构建和谐校园创设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法治进校园 讲稿
“法治进校园”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新丰县人民检察院,我是新丰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简称未检办)的一名干警,接下来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远离违法犯罪,学会自我保护”这节课程。大家看下了ppt上面的这个图标,有没有哪个同学知道这是个什么机构?或者说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检察院这个名字?知不知道检察院主要与什么打交道呢?
同学们,不要搞错了,检察院可不是检查身体的。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们打交道的主要一个是法律,一个是违法犯罪的人。现在,大家只要知道检察院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让违法犯罪的人得到法律的严惩,让好人的权利得到法律保护。
而检察院内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未检办,我们做的工作主要是教育挽救和感化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保护未成年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负责这次的法治进校园工作。而今天检察姐姐过来也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这节特殊的课程中有所收获。
在正式开始课程之前,我们准备了一些和法律知识相关的题目,先考考大家。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举手,谁先举手我就请谁回答并有奖品送出。【问答和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知识】第二道题,我们这次不请举手的同学回答,而是请和今天日期一样的座位号的同学回答。
一、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有自己的微信,玩起自己的微信群聊和微信朋友圈。
下面大家看看这个案例:李某和小颖是同班同学,李某平时觉得小颖和她不合,很不喜欢小颖。同学们刚开始组建微信群,李某就一直不愿意小颖进群,不让她参加班里的聊天群,后来小颖还是进入了班上的微信群,李某又多次在微信群上对小颖进行辱骂,最后甚至发一些有损小颖形象的照片。后来,李某觉得做的这些小事没能满足自己,越发过分完全不够后果地将有损小颖的4张照片P上一些辱骂的文字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即使小颖多次要求其删除,但李某一直不听。后小颖忍无可忍便告诉其目前并报了警。
上述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网络校园暴力行为,骂人就是侮辱他人,是不道德行为。在微信聊天群或者在自己公开的朋友圈内辱骂他人都可能触犯法律,应当受到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则构成犯罪。我国刑法也规定了,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我们平时听到的“打群架”,也是典型的校园暴力行为,对于“打群架”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很可能会涉及法律上什么罪名呢?
法律规定一个罪名叫做聚众斗殴,是指出于私仇、争霸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而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多表现为流氓团伙之间互相殴斗,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约定时间、地点,拿刀动棒,大打出手,往往造成伤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的恶劣犯罪行为。
聚众斗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常见的犯罪类型有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盗窃、抢劫。
二、法律知识【解释的过程中附上案例】 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几个法律小知识:
(一)谁是未成年人?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这里的同学都是不够18岁的,而且有些是不满14周岁的人,那是不是有些同学会不以为然,犯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如果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你们很快就会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并且在我们身旁,我们办过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只增不减。
(二)不良行为有哪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三)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请各位同学自我检查自己是否有上述所说的不良行为,甚至是严重不良行为。如有,则要尽快改正。我们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发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一般规律是:不良习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
(四)什么是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简单的说,犯罪就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比如偷东西、打架、抢劫等就是一种犯罪行为,会受判刑、抓进监狱的严重处罚。
(五)什么是共同犯罪?
我们国家法律还有一个概念叫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条件:①二人以上;②共同故意;③均构成犯罪。未成年人参与共同犯罪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拉帮结派,和“哥们”讲义气。如果你知道别人要去打人或者实施其他犯罪(偷/抢/贩毒……),你参与其中,加油助威,提供犯罪工具,那么对别人造成的危害后果,你也是要负责任的。也就是法律不单单惩罚那些真正拳打脚踢的人,也惩罚在一旁助威帮助的人。
(六)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法律规定的惩罚,重则判刑关进监狱,或关进入拘留所受到行政拘留,轻则也要对你自己做过的事进行赔偿、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