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历史第40题考前模拟训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4:3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4月历史第40题考前模拟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4月历史第40题考前模拟训练》。

第一篇:2016年4月历史第40题考前模拟训练

2016年历史第40题考前模拟训练 1.(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 300 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 倍。——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鱼鳞册始行於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据史载:“(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 “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 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1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宋至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及影响。(9 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洋人在华经商已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公开大声疾呼“中国商业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学不讲,商律不谙,商会不单”,强烈呼吁“广商学以植其材,联商会以通其气,定专律以维商事,兴农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其中“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1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天津商务公所、杭州商会。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为振兴商务上书朝廷“劝办商会”,并制定和发布了《商会简明章程》,其中规定各地商业公所及商务公会一律统称商会。商部倡导推行商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振兴工商”的规划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很快,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名为上海商务总会。1904年,天津商务总会成立。从1903年到1906年间,1 全国范围内共成立商务总会30处,商务分会147处。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由上海商会发起的,并通电21处商会开展抵制美货运动。1914年,上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商会机构一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

材料二近代英美等国家将商会定性为民间的社团组织。其产生、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是伴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商会是由企业以及参与工商业和服务业的人士等资源组成的组织。被近代英美国家视为市场的润滑剂、协调器和保险阀。它起着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降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费用,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改进对市场的决策和管理,制定行业规范的作用。

——摘编自朱英《商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商会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商会与近代英美商会的主要区别,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3分)

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55年进士,1793年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但在“多子有福”的传统观念下,“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

——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教士、大学教授。产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日益突出。1789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 „„“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措施,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 ‘下层’,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重要性,其理论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产生过影响,对这一理论的关注也引发了1801年英国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的实施,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摘编自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当时中英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3分)

4.(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 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 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 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 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15分)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薛福成《变法》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9分)

6.(25分)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摘自《历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世界近代史资料》

材料三

„„彼又曰:中国人富于服从权势之性质,而非富于服从法律性之性质。试问无权势可以行法律乎? 今日檀岛,若政府无权势以拘禁处罚犯法之人,其法律尚成法律乎? 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分析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加以说明。(9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法制方面的创新之处。(4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实现“依法治国”谈谈你的看法。(4分)

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 5 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10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6分)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9分)

8.(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1942年发表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受战时内阁委托,负责起草的有关战后福利制度重建的报告。这个报告确立了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基本框架。贝弗里奇认为社会变迁导致社会的紧张冲突,社会这个有机体并不能自我维持平衡,需要社会组织的协调才能够缓解社会冲突,达到社会和谐。„„他指出社会保障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满足国民基本需要的社会保险;对特殊情况国民的社会救助;超过基本生存需要的自愿保险。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应由国家所组织,目的是满足个人在收入中断、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额外支出时提供维持生存水平的保障,即保证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能低于国家最低生活标准。至于有些阶层需求的保障超出了最低生活的需要,可以通过参加私人举办的自愿保险计划去解决。社会保障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消除贫困。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西方自由化、私有化政策造成新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危机,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放弃过去或者削减、或者扩大福利的做法,变福利政策为投资政策。通过在经济、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和个人投资,提高接受福利者进入市场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就业,以防一些人滥用福利。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个人也要尽义务,“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寻求“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职责”的平衡。„„吉登斯的理论被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克林顿、德国总理施罗德等政界人士所实践,在欧美形成一种社会思潮。

——以上材料摘自《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要指出贝弗里奇与吉登斯社会保障思想的不同之处。(1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贝弗里奇与吉登斯的社会保障思想。(13分)9.东西方主流思想及其相互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春秋战国时期,领主的封邑大都被国君收去,封邑中的农奴,有的转化为地主的佃农,其余的则成为国君的佃农,这类农民在当时数量是较多的。《孟子》中载,小农一般都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养八口之家”。地主经济在战国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领主经济仍未绝迹,《吕氏春秋》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作”是指农奴共耕公田。由于领主经济已成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领主也感到农奴“公作”不如把田地分散给农民去耕作有利。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材料三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效仿拜占庭帝国。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但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印度佛教文化是以和平的方式传入中国的。—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9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

(3)概述材料三反映的主要观点,并结合17世纪以来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史实来说明。(8分)

1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所产生的作用。(11分)(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7-18世纪的英国是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8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是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6分)【参考答案】

1.(1)变化: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2 分)

原因:生产规模化,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田制崩溃,宋不抑兼并等。(6 分)。

作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并;赋役征收具备确实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4 分)

特征: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产品商品化。(4 分)

(2)趋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结合,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4分)

影响:农民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推动了经济继续发展;市场与农民的联系、影响日益紧密。(5 分)

2.(1)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商会的影响;清政府新政的倡导;有识之士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商战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的传播。(每点1分共6分)

趋势:由自发到有组织;由沿海城市到全国范围;由地方商会到全国商业联合会。(每点2分共6分)

(2)主要区别:近代中国商会产生较晚而近代欧美商会产生较早(2分);近代中国商会带有一定的救亡色彩而近代欧美商会主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4分);近代中国商会受政府影响深刻(或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代欧美商会属于民间自发组织(4分)。

3.(1)相同:人口增长常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出现人口过剩并引发社会问题;自然调节和政府调控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4分)

不同:洪亮吉人口论是清朝前期农业社会稳定人地矛盾突出的产物;强调采取移民垦荒、轻徭薄赋济等手段解决人口问题;仍为传统农业社会的治国之术。(4分)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英国工业化带来贫困和失业的产物;强调只有通过饥饿、限制结婚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解决人口过剩;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4分)

(2)不同:洪亮吉虽然提出了“治平”中严重的人口问题,但其学说在当时没有产生影响;马尔萨斯的学说标志着现代人口学的诞生,对英国科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6分)

原因:晚清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农耕的经济形态和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4分)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日益工业化、自由平等的社会风气(3分)

4.(1)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农奴成为佃农;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6分)影响:传统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统治权,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形成;土地兼并之风出现;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地主经济的发展。(3分)

(2)特点: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4分)成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统一 9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长期占主导;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4分,答出4点即可)

(3)观点:对外来文化的主动学习和借鉴。(2分)

史实:“西学东渐”,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17-18世纪的西方启蒙思想家借鉴了儒家的思想文化。(6分)

5.(1)变化:由华夷隔绝、天朝上国到国门开放、中外联系。(8分)

(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西方先进思想传入,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思想意识觉醒,探索救亡图存道路。(8分)

(3)评析:“国家主义”思想针对国家遭受外来入侵,国民的国家意识的淡薄。适应了当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能激发更多国人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傀儡,强调“国家主义”,忽视了国家与政权的区别,体现了思想局限性(很容易像义和团运动那样遭受中外反动联合绞杀)。(9分)

6.(1)异:韩非子主张用法律惩罚人民;亚里士多德主张用法律限制执政者。(或:韩非子认为法律是专制的工具;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4分)同:二者都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其理论体系均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4分)

(2)特点:分权、制衡(4分)(写三权分立只得2分)

说明: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2分);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2分)。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1分)

(3)创新:明确地把法律作为治国之“体”,把权力作为治国之“用”。(4分)看法:借鉴其他国家的法治经验,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法治监督机制和法治保障体系;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使群众知法、守法。(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7.(1)鸦片战争前:上书言事;纳赀捐官;参加科举。(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鸦片战争后:借助大众传媒;组建政治团体;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6分)

由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到近代的代议制;由有限参与到普选权的确立,政治参与范围逐渐扩大;政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6分)

(3)共同之处: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4分)

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5分,任意两点记4分,三点记5分。若从城市化、公民教育等方面 10 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8.(1)不同:贝氏思想以消除贫困为目标,注重弱势群体的生存需要,强调保障的全民性和普遍性,按需保障原则,以国家组织为基础保障政策落实。吉氏思想强调以投资代替福利,注重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发挥政府和个人的能动作用。(12分)

(2)评析:贝氏思想是在二战期间,对战前社会矛盾和战后社会稳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适应了经济发展的社会化要求,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奠定社会基础,但该理论也存在“牺牲效率追求公平”的问题,在实施中对英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吉氏思想针对经济衰退,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在批判借鉴前人社会保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调动社会资源,促进了美、德、英等国90年代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稳定。(13分)

9.(1)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农奴成为佃农;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6分)影响:传统的分封制和井田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统治权,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形成;土地兼并之风出现;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地主经济的发展。(3分)

(2)特点: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4分)成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长期占主导;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4分,答出4点即可)

(3)观点:对外来文化的主动学习和借鉴。(2分)

史实:“西学东渐”,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17-18世纪的西方启蒙思想家借鉴了儒家的思想文化。(6分)

10.(1)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9分)

(2)设计:君主立宪政体。(2分)有效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6分)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2分,任意一点1分)内核:民主法制。(2分)

第二篇:2016年4月历史第41题考前模拟训练

历史第41题考前模拟训练

1.(12分)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农耕图(图1)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图2)

请仔细阅读以上两图(图

1、图2),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

(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的部分目录摘选。

第三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

铁逻辑,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睡狮猛醒,20世纪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

顺天乎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

东方太阳,亚洲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

巨龙腾飞,21世纪经济大国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3.(12分)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

材料

足球运动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足球在英国贵族私立学校兴起

19世纪40年代

足球由贵族私立学校的游戏,变成劳工阶层的闲暇娱乐,在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开始流行

1863年

英国足协正式成立,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1876年

英国谢菲尔德俱乐部开始招募职业运动员,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诞生

1888年

英格兰足球联赛开始,12支职业足球队往返于各城市,进行循环赛

19世纪90年代

受英国移民、水手的影响,足球运动在欧洲大陆和南美开始流行

1904年

国际足球联合会创建

1954年

瑞士世界杯期间,比赛首次运用电视转播

2010年

南非世界杯期间,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者已达到数百亿人次,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次体育盛会

阅读上表,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概括其特征。(6分)分析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6分)

4.(12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对于研究社会变迁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8年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英国文书都用英语书写,遇到中英文意冲突时,以英文为准。

1862年

广州买办唐廷枢,因为目睹“诸友不通英语,吃亏者有之,受人欺瞒者有之,„„受人凌辱者有之”,特地发奋编写的英语教科书《英语集全》出版。此书不但方便中国人自学英语,也可以让英美人士学习汉语,风行海内。

1868年

(同文馆学生)张徳彝首译了“自行车”,“电报”“螺丝”,还向国人介绍了诸如“蒸汽机”“升降机”“管道煤气”“标点符号”乃至“巧克力”等新事物。

1877年5月

《申报》一则启事招买办,要求“须识英语并熟于进出口各货生意”。

1891年

《纽约时报》刊发消息:“今年20岁的大清国皇帝陛下,目前正由两个受过英美教育的北京国子监学生负责教授英语。”

1904年

《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以英语教育为重要内容的近现代新式教育的正式确立。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后,民国初年英语教学在晚清及清末已进行了几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日渐巩固。

以“英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题,运用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述。

(要求:1.观点明确清楚。2.论述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5.(12分)阅读材料

15世纪文艺复兴“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

16世纪宗教改革“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17世纪科学革命“希腊人错了”

18世纪启蒙运动“宗教是迷信”

——据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改编

请你以材料图示为标准,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编写一份类似的示意图,并对你的示意图命名。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同。还有人认为,“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即前一时期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

——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

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抗战爆发后,他随西南联大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1939年撰写完成《国史大纲》一书。随即发表《<国史大纲>引论》一文。钱穆在文中指出:“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请结合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评述钱穆的这一观点。(12分)

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区域/国家

GDP总量

人均GDP

GDP 比例

百万美元

世界百分之(%)

1820年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

228600 600 32.9 法国

38434 1135 5.5 英国

36232 1706 5.2 日本

20739 669 3 德国

26349 1077 3.8 美国

12548 1257 1.8

1870年

大英帝国

265000

24.1

清穆宗同治九年

189740 530 17.2 英国

100179 3190 9.1 美国

98374 2445 8.9 法国

72100 1876 6.5

德意志帝国

71429 1839 6.5

日本帝国(明治时代)

25393 737 2.3

1913年

大英帝国

570406

21.1 美国

517383 5301 19.1

中华民国

241344 552 8.9

德意志帝国

237332 3648 8.8 英国

224618 4921 8.3 法国

144489 3485 5.3

日本帝国(大正时代)

71653 1387 2.6

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请你以此为标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解释。(12分)

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发生了一场争论。

材料一

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受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摘编自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

材料二 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迭其目的也。„„获得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竞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

运用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论证你所认同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12分)(要求:观点明确、具体;史论结合,理由充分)

10.(12分)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曲线A、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一词并非一开始就被人接受,即使一流的历史学家也完全否认这个术语。希顿认为,将这样一个准备了几百年、延续这么长的历史现象用“工业革命”来界定不大合适,作为一个标签不能令人满意,需要用一个新标签来替代。虽然,斯密在工业革命期间完成《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这样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他并没有注意到当时出现的工业革命,就连李嘉图和马尔萨斯这些生活在工业革命进行时期的“古典经济学家竟未能认识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不仅经济学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亦然。在19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人中,根本还无人使用“工业革命”这个词。历史学家马蒂诺、麦考莱在著作中没有使用,狄更斯、迪斯累里的社会小说中也没有出现,在宪章运动的演讲中似乎也没有作出肯定的回应。即使到19世纪的中期和随后的几十年,也几乎没有人在讲或者写这个国家的历史时谈到叫作“工业革命”的事情。当时的人并没有注意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进行。

因此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只不过是人们为了方便而随便想像来形容一个时代的名词,他们怀疑这个用法是否正确。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1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到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你认同“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13.(12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图景类型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两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典型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

时间

英国

美国

1900年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89.2%

1913年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4%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8%

1919年

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其债务国;开始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统治地位

一战中,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110亿美元;战争结束后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

1929年

占有世界贸易份额13.3%

占有世界贸易份额13.3%13.9%;工业生产比重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

1933年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7.73%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33.29%

1934年

自由贸易政策寿终正寝

通过《互惠贸易法》,倡导贸易自由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根据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等整理

上表反映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并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

论结合、史实准确。)

1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会大学是指从19世纪末起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所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级布道人员或宗教领袖,同时也是为早期教会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提供配套的高等教育。它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民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之下,中国人发起对外国政治家和资本家的抵制,并把这种敌意的范围扩展到针对所有外国人,包括曾经在教育上给予善意和帮助的传教士办学者。在这种背景下,“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在中国兴起。192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规定:所有公、私立学校都应注册;所有宗教课程和活动的参与都应是自愿的。围绕“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大学界展开了一场争论。以华南女子大学校长卢爱德为代表的一部分校长认为,面对风起云涌的国民革命运动,伴随着中国政治革命而来的将是教育革命和宗教改革,所有的基督教组织都应该移交给中国人领导负责。圣约翰大学则代表了另外一种声音,他们认为教会大学本土化是必然趋势,但教育具有独立性,不应该将学校交给中国人,这样将损害学校发展的自由。该争论持续了数十年,圣约翰大学一直到1947年才在各方压力下被迫立案。

——摘编自谢竹艳《基督教大学外籍校长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收回教育权运动”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的图表反映了公元7—13世纪中国人口的变化(改编自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古代历史地图册》之“唐到宋时的中国文明:618—1278”),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9 表六:人口的区域分布比重表

年代

地区

东北地区

中原、华南地区

750年

约73%

约27%

1278年 约25%

约75%

结合所学,从历史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史料呈现、史料分析等方法)、中外史学比较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对上述图表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解释分析清晰。)

【参考答案】

1.《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皇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

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2.原则一: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编写原则。(2分)

依据: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把中国现代史归为现代文明阶段;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该目录中的“政治大国”“改革开放”体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这是纵向地以古代文明(农耕文明),近现代文明(工业文明)来进行历史时期划分(4分)。

原则二:体现了全球史观的编写原则。(2分)

依据:第十三章“亚洲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与整体性;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该目录中亚洲太平洋时代,体现了区域联系的加强,这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体现。(4分)

3.(12分)阶段和特征:①1863年以前,足球是英国贵族的游戏和工人的娱乐。②1863年——1888年,英国足球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并开始走向职业化。③19世纪90年代至今,足球由一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为全球的体育运动。(6分)

历史条件:(答3点,6分)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职业体育创造了条件。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集中了众多的人口,体育成为满足其娱乐和交流的一种形式,为足球的盛行提供了广泛的群体。③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为各地普遍参与足球竞技创造了条件。④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密切,足球也传遍世界各地。⑤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使足球观众群体不断扩大。

4.(12分)答案示例:

英语在中国逐渐被学习传播的历程既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又进一步推动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推动了英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英语随之传入中国。随着西学的冲击,经济利益的诱惑(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求,洋务运动的推动,清政府以及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知识分子求知的动力,推动英语在中国的学习、应用和传播。

英语的传播,也促进中国近代的文明进步——有利于推动外交的近代化,客观对待外来文明,有利于更广泛深入地了解、学习西方文化,考察西方的社会思想和学术理念。也推动民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

根据材料图示,学生编写的示意图要符合三个条件:同一主题、事件名称及评论、体现事件之间的先后或因果关系。

评分说明:主题命名2分(如材料所示可命名为“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复苏与发展”);每一事件及评论2分,与主题不符的事件及评论不给分,共8分;体现了事件间的先后关系或因果关系2分。

答案示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 “发现了新大陆”

17世纪荷英法的 殖民扩张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8世纪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6:观点一: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始终相互矛盾对立。

评析:①洋务运动中,存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之争。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而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②戊戌变法中,存在封建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之间的论诤。前者固守“中体”思想,反对政治制度变革;后者倡导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辛亥革命中,存在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的斗争。前者固守改良思想,反对实行民族革命;后者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主张民主共和。④新文化运动中,存在袁世凯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之间的斗争。前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后者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将斗争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答出任意单点即可)。

观点二: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在文化功能上具有相似性。

评析:①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先后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②无论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引进西方机器与技术,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或革命运动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观点三: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评析:①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期间,相对于 顽固派而言,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是“激进”的,但到了维新变法时期,相对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他们反对变革封建制度又转化为“保守”,属于封建顽固势力。②资产阶级维新派相对于封建顽固势力,主张制度变革是“激进”的,但相对于后来的革命派,他们又反对革命,成为“保守”势力。③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思想解放的引领者,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反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趋向保守。④梁启超最初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后追随康有为成为维新变法的骨干,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演变为保皇派,反对革命,但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又予以强烈反对,体现了“保守”与“激进”的转化。(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7、(12分)论证思路提示:

①钱穆的核心观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②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表明,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使部分国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的优势的同时,产生了对中华文明的质疑。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度态度,加剧了国人的“文化自遣“。

③抗战时期,钱穆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自遣论”有利于树立国人的中华文化自豪感,增强抗日必胜的信心。

8.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日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3分)

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6分)

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发展科教;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示例一:

(1)认同采用(实行)统制经济(或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计划经济)。(2分)(如只答“赞同张素民的发展模式或材料一中的第一种模式”,不给分)

(2)时代背景: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③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对日战争日益迫近(或民族工业虽然总体尚弱,但发展较快)。(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3)理由:①中国追赶西方现代化的任务急切且艰巨。②本国私人资本力量薄弱。③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已经过时)的弊端。(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可得4分)

答案示例二:

(1)认同采用(实行)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2分)(如只答“赞同唐庆增的发展模式或材料二中的第二种模式”,不给分)

(2)时代背景: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③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对日战争日益迫近(或民族工业虽然总体尚弱,但发展较快)。(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3)理由:①“获得”(或追求利益)是人类的本性。②人民获利多,才能提高生产积极性(或实行统制经济会削弱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③中国市场广阔可以避免生产过剩的弊端。(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可得4分)

10.曲线A经济理论:自由主义(2分)

历程:从1776—1929年,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1981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如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4分)

曲线B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2分)

历程: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二战后特别是 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并得到社会上的普遍承认和广泛支持;7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无法应对滞胀,因而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4分)

11.(12分)学生对“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作答为正确、不正确、有合理之处等几种,能根据事实自圆其说,均可给分。

示例一:“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是正确的。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说明。

“工业革命”定义是对工业领域发生的巨变、产业结构从农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工业为主导的一系列现象的本质性认识。

虽然工业革命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但不能忽视或者抹杀出现的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巨变、革命,不能忽视工业革命的贡献。

处于工业革命时代的各种学者,对于这场变革并不能独立客观进行记录、观察、判断,未能认识到工业革命的本质性变化。

所以,“工业革命”定义是正确、准确的。

示例二:“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定义是对于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

准备了几百年、延续这么长时间的历史现象用“工业革命”来界定不大合适,“工业革命”并不能真正概括“工业革命”的本质含义;同时代各类人对工业革命都没有注意到或者认识到;工业革命在当时的影响不大;“工业革命”一词是为了方便随便起的名词。

所以,“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示例三:“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有合理之处。

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

“工业革命”定义是对工业领域发生的巨变、产业结构从农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工业为主导的一系列现象的本质性认识。

虽然工业革命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但不能忽视或者抹杀出现的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巨变、革命,不能忽视工业革命的贡献。

但“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方位、各领域的革命,对人、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工业革命”一词并不能全面概括这一时期的变化。

所以,“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有合理之处。

12.答案不唯一。但观点与史实论证应相符。第一类:不认同此说法。19世纪西方的冲击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真正的近代化已经起步。(2分)理由如下:在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经济方面:伴随列强侵略,客观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使自然经济不断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步,并发展。(答3点,3分)‚政治方面: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清政府提出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顺应了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3点,3分)ƒ思想方面: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实业救国思想、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人的思想不断解放。(任答4点,4分)

第二类:认同此观点。中国近代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近代化无从发展。(3分)理由如下:经济上,近代民族经济在夹缝中成长,始终无法充分而独立地发展;(3分)政治上,维新变法失败,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有名无实,封建专制色彩极其浓厚。(3分)封建思想残余深重。(1分)因而,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完成反封反帝的任务。(2分)

13.答案示例一:

观点1:我认同大停滞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和欧洲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下降,实力衰退,将重心转向国内,转而推行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区数量减少,不利于全球化发展;美欧从国际事务中抽身,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难以形成新的稳定体系,危机与冲突加剧;疾病、贫富差距、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缺乏合作机制,难以解决。(4分)

结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停转,陷入大停滞的世界,将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观点2:我认同大分化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凭借科技、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优势,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大与非欧元区的差距;发达国家借着全球化进行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南北差距加大;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印度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亚洲国际地位上升,冲击传统国际格局;(4分)

结论:不同经济体间及同一经济体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引发更多的动荡与裂变,政治与社会紧张加剧。

答案示例二:

观点3:我认同非国家化的世界。(2分)

理由:随着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等非国家化的合作组织地位不断上升;跨国公司、智库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范围更具活力,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政府之间通过网络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精英份子和中产阶级的团结合作,增强这些群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权力。(4分)

结论:善于利用软实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国家、地区、非政府组织繁荣起来,造成新一轮的不均衡的发展。

观点4:我认同大融合的世界。(2分)

理由: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美国难以实现霸主地位,需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世贸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国合作深化、多边机制的加强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冲突及挑战;(4分)

结论:加强国际间良性合作的全球化,有助于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发展。

答案示例三:

观点5:修改大停滞的世界:美国和欧洲将重点转向国内,但不会放弃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全球化也不可能停转。(2分)

理由:美国和欧洲虽然经济总量世界占比下降,但是在经济多极化的背景下,其主体地位是难以被某一国家或地区所取代的;国家利益至上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美国和欧洲不会轻易放弃其全球领导地位;经济危机及二战后,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难以形成全方位的冲突及对抗;(4分)

结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两大发展趋势下,地区与国家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14.答案示例

主要因素:强大的经济实力;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较高的外贸出口比重;较稳定的国内政局;较强的国际政治地位。(2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对某个因素展开说明:

观点: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重要因素。(2分)

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到一战时期,英国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相对地位开始逐渐下降,美国则从略低于英国到开始超过英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大危机影响,英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放缓,美国则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走出低潮;

二战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最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6分)

总结:美英经济实力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两国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与使用。(2分)

15.示例一:观点:“收回教育权运动”是合理的。

这一运动在民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出现,为近代爱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西方的文化侵略;有利于形成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维护了教育主权;推动了教育世俗化进程和宗教信仰自由。

示例二:观点:反对收回教育权。

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发展特色;收回教育管理权必然会损害学校发展的自由,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管理体制,从而影响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示例三:“收回教育权运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论述参照示例1、2.16.角度一:历史知识:(6分)

①人口变化的状况:①宋代北方人口减少;②南方人口增加很大;③人口总量与隋唐比增加一倍;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南移。(3分)②人口变化的原因:①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幅减少;②经济重心南移;③北民南迁;(3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角度二:史料呈现方法:(6分)

①计量法,采用柱状图、曲线图、表格等方法计量。(2分)②地理学方法与计量法相结合。(2分)③这些史料呈现方法的优势是理性、直观。(2分)

角度三:中外史学比较(6分)

①中外在对中国“东北”、“中原”等地域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3分)②体现出英国泰晤士报以当时汉族政权的地理疆域为中国疆域,而我国以中华民族的地理疆域为中国疆域的理解差异。(3分)

第三篇:临考前模拟训练(范文)

培英学校 6A培优班语文第九讲

临考前模拟训练

一、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哽咽(yàn)迁徙怒不可遏(è)不知所措 .

B.鄙夷(bǐ)狼籍惟妙惟肖(xiāo)根深蒂固

C.污秽(huì)忐忑锲而不舍(qiè)眼花缭乱

D.嫉妒(jì)震撼义愤填膺(yīnɡ)锋芒毕露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王茂华老师毅然跳入火海。....

B.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4.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③②④⑤①D.⑤①③②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 .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是___________ 恒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3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______________。(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 伐:__________②下见小潭 见:__________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 ④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4分)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2)这词首融与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分)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

008年第8期,有删改)

1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

1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

数在10字以内)

1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4.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1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第四篇:《中级会计实务》考前模拟训练100题ww

《给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自定义动画的作用和目的。

能力目标:恰当使用自定义动画,熟练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情感目标:学会整体规划,体会和谐之美。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熟练给幻灯片添加各种动画效果。难点:自定义动画的应用。教学素材:学案、教学课件等

课前谈话

1、给学生分组,确定组长。提出上课要求。

2、同学们,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角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趣引入:

刚才了解到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老师也制作了一个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ppt动画)老师做的好看吗?

2、认识powerpoint软件:

制作这样的动画片要用到powerpoint软件,PowerPoint 2003既可以制作、编辑、修改演示文稿,又可以播放演示文稿。它的打开方式和word2000一样,双击就能打开,请同学们看老师发给你的文件。就在你的电脑桌面上,请同学们打开。一个演示文稿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幻灯片组成。大家看看老师发给你的这个演示文稿里有几张幻灯片?

3、找到幻灯片放映:

请同学们看菜单栏里面的幻灯片放映命令,找到在它的下拉菜单里的观看放映,把老师发给你的文件播放一遍(提醒学生单击鼠标可以播放下一页的内容)。学生看完后提问:你现在看的幻灯片和老师刚才播放的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老师的会动)怎样让你的幻灯片也动起来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给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5分钟)

4、认识自定义动画:

要想给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首先要运用到“自定义动画”这个命令,在以后的制作中会经常用到这个命令。它就藏在菜单栏里,请同学们找一找他藏在哪里,看哪位同学找的最快。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板书:自定义动画

刚才我请同学们看了老是发给你的文件中一共有四张幻灯片,每一张幻灯片就是老师设置的一道关卡(qia),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闯关游戏,看看哪一组闯关人数最多。好不好? 那现在我们就来闯第一关。(8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把第一关的要求读一读,这个要求在发给同学们的学案上有。(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同学们做完了吗?现在我请xxx同学把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演示一下。哪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啊,第一关很轻松就过了,(12分钟)

下面接着来闯第二关。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再读一读第二关的要求,请同学们按要求去做,看哪位同学做的最棒。

自己做完后,可以互相看一下,也可以去帮助一下你小组的没有完成的同学。完成的同学们请举手,xxx演示一下自己制作的幻灯片,然后请同学们提意见。他做得好吗?有和他不一样的吗?(15分钟)

第二关完成后接着来闯第三关 教师读本关要求。

师:在这一关里有一点难度,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本关的要求,首先是灰太郎从右上方进入,然后消失。

怎样让它消失呢?那就要用到效果选项这个命令。

1、单击动画效果下拉按钮,打开下拉菜单,就有“效果选项”。

2、单击“效果选项”,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可以进行动画效果的设置。灰太郎的动画效果设置好以后,就要给懒羊羊设置了。灰太郎是从右上方进入,懒羊羊呢?(退出,向左侧)很好。

这一部分有不明白的你可以看课本,也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请教附近的同学。(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我看到完成的同学们已经举手,xxx演示一下自己制作的幻灯片,同学们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吗?(22分钟)

第三关完成后接着来闯最后一关。

师:请xxx读一下本关要求,这一关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同学们好好开动脑筋了。(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我转了一圈看了看,同学们做得很好。我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并请他讲解制作过程。请其他的同学有不明白问题举手提问。(然后讲解难题)

怎样让三只羊一起进入呢?谁有好办法?(学生如果有会的,可以请他演示或讲解)(如果学生不会,老师讲解)想让三只羊一起进入,就要让他们一起开始。请同学们看这里,同时选中三只羊,然后设置动画效果,他们就会一起动了。(27分钟)所有的关卡都过了,我们的动画片也都制作好了。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请每一个小组选出你小组做得最好的动画片来展示一下,看哪一组的制作水平最高。

展示几个小组的动画片。(35分钟)

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动画片,你认为哪一组制作的好呀?我认为三组做得好一些,奖给你们组每人一个奖品。(37分钟)

师:这节课的内容就学完了,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有的学生会回答:学会了给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幻灯片会动了等答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是学习给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这其中就要用到自定义动画这个命令,我们要熟记这个命令,以后我们会经常用到,我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能制作出更好看的动画片,老师期待着你们的表现。(40分钟)板书设计

给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

设置自定义动画 ——添加效果——效果选项

第五篇:2018高考考前历史练手题

练手题四

1.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计表》”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即已开始,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已经开始,故B正确。东北地区不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则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排除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与材料不符,排除C。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与材料部分时间不符,排除D。【答案】B 6.下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据此判断该艺术品 A.是晋侯权力至髙无上的象征 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 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 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 【答案】B 7.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解析】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意在唤醒国人的民族危亡意识,即编译者们旨在激发国人民族意识而非丰富国民史学知识,但是材料未涉及反清革命思想和国人全球视野方面的信息,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A 8.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解析】试题分析:至今,“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也没有完全普及,许多台湾民众还是不认同它的,故A项说法有误。C项强调的是“九二共识”,而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同时,题干根本没有涉及到港澳回归,故D项也不符合。而根据材料信息“返乡运动”和“想家”,即可明确B项符合,所以本题选B项。【答案】B 9.乌尔比安《论告示》 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C项。材料“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与现代刑侦法中的回避原则是一致的,体现的正是法律的公平和公正。【答案】B 10.著名喜剧大而卓别林曾在一次宴会上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当时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主要是因为

A.他利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B.他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相对论无法通过实验予以证实D.相对论的观点违背人们的常识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是可以变化的,打破了传统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对人的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因此人们一时难以接受,D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B说法本身不正确,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经典力学;C与史实不符,相对论已经得到实验印证。

11.1947年,新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伟大学毕业典礼上闸述他的欧洲复兴计划:“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国家或主义而言的,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而言。”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B.完全超越了意识形态范畴 C.促进了美苏缓和紧张关系D.主要目的是控制西欧国家 【答案】A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基督教在西欧建立了神权统治。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整理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別概括薄伽丘和莎士比亚人文王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伽丘和莎士比亚人文主文思想的异同,并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答案】(1)薄伽丘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意大利工商业城市的兴起;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反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说教;意大利有丰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薄伽丘自身的经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压迫;英国宗教改革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莎士比亚自身的经历和文学素养。

(2)相同点:主张人性解放;反对教会统治;歌颂爱情;追求现世生活等。不同点:薄伽丘的人性局限于本能层面;莎士比亚更加强调人性的高雅和人的理性。

实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或思想解放运动)。

异同,据材料“《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他的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并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实质结合文艺复兴的实质回答即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钱移穆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英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围绕材料,请结合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论题:革命的本质是建立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阐述: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人民思想意识不能适应共和制的需要,最终走向失败。这证明革命不能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

17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传统,并根据现实需要,确立责任内阁制、不断进行议会改革等,逐步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的格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这证明革命的本质就是推翻旧制度以适应现实的需要。总结:综上所述,中外历史证明,能够根据国情需要建立新制度并适时进行调整的革命才有可能成功,而为了革命的需要强行建立新制度,只能走向失败。(注意: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元世祖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同时下令,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铜钱,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例》,其中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 ——摘编自戴建兵、陈晓荣《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世祖货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6分)【解析】

(1)背景:根据“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联系远超国家统一的背景概括;

特点:根据“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颁布《至元通行宝钞条划》”“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通行宝钞条划》”概括归纳。

(2)根据“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以及对远超社会经济的作用分析得出。【答案】

(1)背景:完成国家的统一;多种货币并行,币制混乱;吸取金朝纸币滥发的教训。(3分)

特点:为纸币发行设置准备金;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纸币发行;纸币改革的措施详细明确;货币改革具有延续性。(6分)

(2)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的成熟。(6分)

下载2016年4月历史第40题考前模拟训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4月历史第40题考前模拟训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联题模拟训练(五篇)

    对联题模拟训练 [典型例题] 1.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

    月考前演讲稿

    月考前演讲稿 月考前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月考前的演讲。作为一个学生,我深知月考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2018年小升初模拟训练题4

    模拟训练题(四) 一填空题: 1. 计算102÷[(350+60÷15)÷59×17]=______. 2. 甲、乙、丙三位同学讨论关于两个质数之和的问题.甲说:“两个质数之和一定是质数.”乙说:“两个......

    2018年小升初模拟训练题18

    晨仪模拟训练题(十八) _____年级 _____班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填空题 1. 分母是385的最简真分数有____个;它们的和是____. 2. 把1996个□排成一排,甲、乙、丙三个小......

    综合素质测试模拟训练题

    综合素质测试模拟训练题 1、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谁?他一生写过多少个剧本? (关汉卿,60多个) 2、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什么?(京剧) 3、哪四位艺术家被誉为......

    部分名校统考前历史考研真题

    统考前部分名校历史学专业的历年统考真题(2007年统考以后很多题目都出自其中,借鉴价值极高;掌握了考研真题,考研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河南大学2001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4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文综试题历史答案

    历史 选择题:DBADCABDDCBA 40. 【答案】 甲是自由主义;乙是民族主义;丙是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6分)药方:三民主义。(2分) 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

    考前押题

    2010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前密押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公司证券中,通常将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称为( )。 A.股票 B.银行本票 C.基金证券 D.金融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