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云院士:应给“千人”特殊经济政策

时间:2019-05-15 04:0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伯云院士:应给“千人”特殊经济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伯云院士:应给“千人”特殊经济政策》。

第一篇:黄伯云院士:应给“千人”特殊经济政策

黄伯云院士:应给“千人”特殊经济政策

2012-03-14 21:03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邱 锐

“„千人计划‟实施几年来,科研启动经费不足、科研项目参与人员偏少等问题开始显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黄伯云认为,为更好保障引进人才的稳定性,国家可以出台特殊政策,加大“千人计划”入选者所申请科研项目中人员经费的比例。

“相比本土人才,从海外引进的人才需要更高的工资收入。”黄伯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千人计划”所引进的海外人才很多在国外都具有教授级别职位。这些人在国外年薪往往在10万美元以上,有的甚至将近20万美元。

反观国内,一方面,一般教授的年收入还不到10万元人民币;另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对引进的高层次创业人才,中央财政给予每人100万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同时有关地方应提供配套支持,但随着经济发展,这一数额已显得“捉襟见肘”。

“即使加上地方政府配套的资金,也就不过200万元。如果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很难购买一套住房。”

为此,他主张将“千人”的国内年薪标准设定在10万美元以上,也就是至少60万元人民币,以此来更好地保持他们的稳定性。

那么,这笔10万美元的薪资从何而来?

“不能全部由其工作单位提供。”这不仅将是工作单位的一笔沉重负担,而且还将激化本土与海外人才之间“内外有别”的矛盾。

黄伯云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打破科研经费中人员经费比例较低的惯例,使他们的年薪能够接近10万美元。

“美国的大学科研经费,就包含了申请人暑假期间3个月的工资。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还难以全面实行。但是,考虑到海外人才的特殊性,应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黄伯云认为,通过实行这种政策,也有利于在聘期结束后,为其提供部分资金来源,建立有效的“高薪酬”退出机制,还不至使“内外有别”的矛盾过于激化。

第二篇: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2011新年贺词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2011新年贺词

2011-01-10黄伯云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中南大学校长 黄伯云

同志们、同学们、朋友们:

我们即将送走难忘的2010年,迎来更加灿烂的2011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新年的祝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校

发展的各级领导、历届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

2010年,学校全面总结前十年办学经验,胜利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思路,在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迈开稳健的步伐。

这一年,学科建设成效突出。“985工程”二期建设验收,获评审专家全票“优秀”评价。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材料学科、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这一年,科学研究再创佳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18项。入选2010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奖1项。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准立项建设。新增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及经费数双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持续提高。新增“长江学者”6名。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完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全年新增国家教学团队1个、特色专业4个、国家精品课程11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持续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方阵。

这一年,产学研合作与国际交流续写新篇。“中国有色集团——中南大学赞比亚生物冶金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揭牌,与赞比亚矿山与矿产开发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共同承担国家C919大型客机机轮刹车系统项目。全年成功举办9次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境外15所知名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派出108名优秀学生赴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来校学习的各类留学生人数达到879名。这一年,党建思政工作成效显著。组织“百队千村入万户”、“共饮湘江水、保护母亲河”等大型服务活动,在全国高校产生重要反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荣获“2010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创先争优与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校园文明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健康发展。

同志们,2011年是学校实现未来十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举全校之力,在坚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要求,一如既往地壮大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同学们、朋友们,2011年就要来临。让我们满怀豪情,继往开来,乘胜前进,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三篇:网说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俗称“老黄牛”,老而弥坚。目前老黄正翘着二郎腿,哼着浏阳花鼓,呷着古丈毛尖,闭目养神、怡然自得、优哉游哉。

何以如此,乃是老黄2010年有三大心事尘埃落定:一是中南新校区落成,楼亭高耸,花木无际,金碧辉煌,高官共贺,此乃其校长任期内彪炳千秋之功业;二是其领衔的博云新材公司上市成功,股票疯长,日圈斗金;三是京城方面日前已与其交底,待其与新书记高文兵磨合个八八九九,瞅个合适的机会即到科协赋个闲差,颐养天年。老黄暗自揣摩:我年近七旬,功成名就,此生足亦。

想当年,老黄趁湖大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之际,力促湘雅归并中南,捡了个漏,使中南实力大增。其后老黄偕一班老臣高举院士大旗,摇旗呐喊,冲锋陷阵,呼风唤雨,全力整合三校资源。04年科技部李健携京城余威空降中南,老李鼎力相助,老黄更如鱼得水,教学、科研搞得有声有色、风风火火,几年时间使中南异军突起,令世人刮目相看。

但中南出身并非名门,不似湖大有岳麓千年血脉,得书院真传。加之老黄只埋头拉车,言词木呐,湘音浓重,中南校名又刚立,初始昧昧无闻,老黄急火攻心,日思夜想如何提升名气。与众幕臣商议良久,冥思苦想一番,效上交、武大自排名兀自生迁之道,乃暗中安排本校老蔡(言厚)参与校友会排名研究,借助此平台使中南立于第一方阵之列。

科技部老李驾到中南,却说老李亦非凡人,活动能力不容小觑。老李动用各种资源,京城湖南连轴转,各部、各委、各喉舌四处烧香拜佛,使中南漏脸机会日多。为扩大知名度,老李运作将当时红得发紫的中国男孩洪战辉揽入中南,破了中南不接受外校专升本学生的规矩,惹知情者一片哗然,争议颇多。而后洪一路绿灯,保研入会,着实提升了中南人气。(不过乡邻有说洪带的小囡实际是其亲妹,为躲计划生育罚款假称其父发疯摔死了的)。

老黄实乃材料界大佬,其与教育部老周均属同期留美海归,惺惺相惜,因此中南亦多得教育部照料,虽比不上华科得便,但好处一般少不了。04年老黄携其多年苦攻的成果炭研究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打破6年该奖项空缺,一时轰动,声誉四起。05年老黄与小洪双双获得感动中国人物,一生一师,全国十人中南占了两人,出尽了风头,老黄得意洋洋,中南腰杆日挺。

湖南乃内陆省份,经济乏困,也想立一在全国有影响的龙头高校,但财政上有心无力,省部共建该拿的银子也掏的困难。老黄看赶鸭子上树难,就奔走呼号,大肆张罗新校区的事。中南与几个托拉斯关系密切,如中铝、中铁、中冶等门徒众多,一时多有捐献。

湖南自知在资金上亏欠中南,因此在用地上尽可能满足中南扩建要求,我的地盘我做主,在长沙市郊湘江至岳麓山下,大笔一挥批出两千多亩地,且中南新老校区连成一片,不象有的在荒郊野外四分五落,如此以来中南更盛极一时。

中南乃材料界龙头,老黄在工程院人脉也不浅,且湘人乡情浓重,老黄时常与各界大腕联络感情,象川大谢和平、兰大周绪红、北大周其风、武大顾海良等等一方诸侯回湘省亲时,老黄都要拉湖大校长钟志华与诸人相聚叙旧,把酒言欢,以使中南不在高校俱乐部中落伍。前些年看到一篇网文,言南开与中南,褒南开至天,贬中南入地,实际上以本座看来,目前中南硬件超南开,师资上不亚于南开,只是名气、生源上差太多,南开之名号犹如湖大之书院奉为神明。

不过老黄也有遗憾。

一是中南偏科,老黄重理工,李健重文经,理念有所不同,因此老李调武大时老黄亦未强留,好在上面答应调教育部高文兵过来,也能压着阵脚。老高与黑奥同时执政,都还未有什么大动作。只是中南、湖大历有龌龊,湖大忿中南独大,中南又得理不饶人,因此有好事者在百度贴吧互犴,害的红魔版主四处作揖息火,怎奈收效甚微。岂不知湖大老钟进院士时老黄联络湘籍院士大佬出了大力。老高本来在教育部管高教这一块,早有此意,当下不悦,回部里禀告,施压关闭了百度大学贴吧,诸校失去作战平台,也就和了谐了。

二是老黄年老将退,想再推举几个挚友。推侯振挺入科学院,不料老黄人脉在工程院,科学院根少人稀,人家不理这个茬,加之清北及五校抱团护窝子,可怜侯老先生两次铩羽而归,暗自垂泪,心想此生再无院士之命矣。推邱冠周入工程院,老邱按说条件也可以,可惜是个土鳖,往年多有不顺,入了第二轮,心中如几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未知如何。

三是武大二、三把手事发之后,有风声教育部清查高校,老黄着实吓了一跳。按说老黄非求名逐利之人,据闻还算清白,只是其手下一班人马难打保票。新校区投入二三十亿,万一谁出个纰漏,拿两个小钱,老黄作为校长也脱不了干系,不能毁了一世英名。

四是老黄获奖的炭研究与西安某兵工厂项目重叠,西安方面或者其他不忿之人在网上热炒老黄研究有假。因其成果专业高深,本座才疏不敢下断言。但这么大一件事,老黄获奖应该经各部门层层审核,众专家细细把关,否则不敢贸然让老黄上台从最高者手中领奖并照相宣传吧。此算是本座妄言。

中南这几年扬名还有几个因素:

1、老李鼎力相助,关系利用好,运作有道。---此乃人和 2、04年老黄发明一等奖,当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否则轮不到老黄如此发飙。如果像现在最高科技奖搞批发,宣传上就显不到老黄了。又虽然04年西工大张老太与老黄同获发明一等奖,但排序上黄老汉在张老太之前,如此领奖就要从老大、老二手中领,宣传分量自然不同。---此乃天时

3、因为在下一盘大棋,政策导向很重要,中西部开发要树领军科研人物,因此CCTV大家栏目第一个选中了老黄。---此乃地利。

又,感觉老高与老李不同----老李由科技部到中南,就是想整的动静大些,积累升迁资本。事实的确如此。

老高本来在教育部管高教这一块,主要是高校维稳,力保不出事。南开砸车门事件后,老高为平息影响不少费功夫,生怕哪个学校惹出事端,老高又要费力不讨好。

老高到中南赴任前,老周将其唤到办公室当面嘱咐,密谈有时,其中一点就是要求高带领中南树一面全国高校稳定和谐大旗。因此老高在中南估计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以免引起争议。

第四篇:时代先锋人物故事黄伯云

时代先锋人物故事

在祖国的建设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先锋人物。有家喻户晓的雷锋,现代“神农氏”袁隆平。但是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的是另一个先锋人物——黄伯云。十五年铸成倚天剑

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

有件事让黄伯云至今感到屈辱:当时跟一个航空大国同时起步研究航空制动材料时,他们说自己的技术很先进了,让黄伯云花几百万美金来买自己的技术。但黄伯云没料想到的是,对方提供的试验样品竟是废料。

历经15年的坎坷,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终于收获了成功。就在中国科学家欢庆胜利之时,人们发现,当年卖废料的那个国家,在航空刹车片技术方面仍未实现突破。人生态度

他身边的同事都知道,黄老有“三快”:吃饭快、走路快、工作节奏快。比如走路,看着黄老身体不算好,但走起路来,一般人还跟不上。黄老还有“二不急”:开会不急,赶飞机不急。假如通知8点开会,绝对只提前一两分钟到;如果是9点钟的飞机,总是让人先办好登机手续,自己则在关闸的最后一分钟赶到。或许,这“两不急”并不能节约很多时间,但却是黄伯云向时间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我的根在中国

“眼里只有金钱,心中只有个人利益,这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要想的应该是‘我能为国家做点什么?’黄伯云获奖后的感言说出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理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1980年留学美国。在美国的8年里,黄伯云先后完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学习,相继发表了1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美、法、日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在太平洋彼岸深造期间,许多国外知名企业重金聘请他,一些名牌大学高薪挽留他。“我的根在中国,我应该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去,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服务,那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1988年,他毅然携妻带女归国。

在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对黄老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3万里回国路,20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我们的黄老,虽然没有雷锋,袁隆平的伟大,但是他是不折不扣的时代的先锋人物!

第五篇: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总结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04月30日 14:06 浏览次数:3116次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

十年前的今天,在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大潮中,卫生部所属湖南医科大学、铁道部所属长沙铁道学院与教育部所属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为中南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鲜明的学科特色以及良好的互补优势,使中南大学从诞生起就成为中南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师资力量最雄厚、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等学府之一。

合并组建十年来,在国家和湖南省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南大学的各项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汇聚,学科布局进一步科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继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后,中南大学又进入了中管高校行列。2005年以来,包括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吴官正等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内的1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改革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过去的十年,是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十年。十年来,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数从7个上升至17个,再到目前的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4。学校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从51个增加到1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8个增加到24个。2009年,在全国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2个一级学科入围前十名,其中,基础医学排名全国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排名全国第二。

过去的十年,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十年。十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继率先在全国试点综合评价录取本科新生后,又率先在全国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水平评估,并获优秀。学校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7项,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平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本科生录取线平均高出各省一本线50分以上。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研究生规模从3200余名发展到17500余名,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培养“指技合一”现役军官硕士研究生的普通高校,研究生院顺利通过试办评估,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5篇。总计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在全国的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育竞技中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学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居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过去的十年,是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的十年。十年来,学校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 2人、“长江学者”28人,“国家杰青”10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7个,形成了以“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以15位两院院士为核心,以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知名教授等为骨干的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学术梯队。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明显改善,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博士比从10.2%提高到47.2%;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比为75.9%,其中正高职务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47.3%;具有校外学历背景的教师比达到60.1%。

过去的十年,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形成了“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科技创新模式,为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建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国拨经费2亿多元的“高性能铝材工程化研究与创新能力平台”正在新校区建设之中。我们承担了“大飞机”、“现代先进飞行器”、“青藏铁路建设”、“创新医药”和“重大疾病诊治”等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项目,获得了8项“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900多项国家“863计划”和“支撑计划”项目,学校科技活动经费从合校时不到1亿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10.8亿元;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在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名列前茅;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成效,被誉为“中南模式”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标杆”,在全国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山河智能”和“博云新材”2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成功上市。

过去的十年,是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先后与云南、山东、江西、贵州、青海、广西、陕西等省区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遵义、常州、新余等20余个地级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铝业、中铁集团、五矿集团等国内数十家大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吸纳合作经费5亿多元。学校大力实施科教兴湘行动,与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等省内的大部分市州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省内14个市州在学校新校区建立了市校合作生态园。我们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参与湖南区域发展和决策咨询工作,在推动湖南新型工业化和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我们的3所附属医院积极发挥湘雅品牌优势,年门诊总量均在300万人次以上,为湖南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抗击非典、防治甲型H1N1流感、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救援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十年,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先后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10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德国国家科学院等一流研究机构签订了双边合作交流协议,与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公司、霍尼维尔公司等20余家国际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境外合作的科研项目近100项,引进国外资金1400余万美元;我们先后开辟了30多个与世界知名大学交流交换本科学生的项目,已派出近千名优秀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深造。在校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增大,留学国别和地区从30多个增加到80多个。

过去的十年,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完成基本建设投资约30亿元,新增各类用房60余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科研用房约40余万平方米。2002年,占地1.3万、建筑面积4.7万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000多名学生上课的湘雅新校区教学中心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解决了医学教学用房紧张问题;以后勤社会化方式开发建设28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由学校后勤负责开发、建设、管理学生公寓一条龙的运作模式,受到上级肯定,在各高校中得到推广。特别引以为豪的是,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完成了新校区近200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先后建成了体育场、综合教学楼群、外语网络楼、机电楼、艺术楼和图书馆等,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我校新校区将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一张靓丽名片。3所附属医院的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其中,建筑面积9.6万多平方米的湘雅二医院外科楼、建筑面积6.8万多平方米的湘雅三医院新住院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就在今天,建筑面积28万多平方米、被誉为亚洲地区单体面积最大、功能设施最全的湘雅医院新医疗大楼也正式启用了。

过去的十年,是师生员工待遇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切实关注民生、关注基层,坚持开源节流,积极开展增收节支,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待遇。通过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套改、岗位津贴标准调整和发放节日补贴等举措,使教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由校财发放的教职工总收入由合并时的2.35亿元增长到5.22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推动住房货币化改革,截至2009年,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住房补贴1亿多元,是最早启动住房货币补贴发放工作的教育部京外直属高校之一;关注教职工健康,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逾千万元,使教职工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为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现行制度与救济渠道难以覆盖和解决的校内特殊群体,特别筹措资金设立了“和谐中南基金”。

十年来,学校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经费支出由合并时的每年0.25亿元提高到每年2亿元,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奖助学力度,不断改善学生的住宿、伙食等生活学习条件,不断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过去的十年,是党建和思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十年来,学校按照上级的部署,先后组织全校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研究生导师制、资助贫困学生就业、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引导、创业教育等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李岚清、李长春、刘延东、陈至立等批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老师们、同学们,中南大学合并组建以来的十年,是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十年里,我们紧紧抓住了各种发展机遇,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实现了1+1+1〉3的聚合效应。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变革成就了中南大学的今天。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南大学今天的成就与飞速发展并不是仅仅靠这十年的努力取得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它根源于我们百年办学的深厚历史积淀,是数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尽管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只有短短十年,但我们的工科可以追溯到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医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4年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百年的学科传承、百年的风雨兼程、百年的春华秋实,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与辉煌!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庆祝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的先辈们。我们不会忘记,曾经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历届学校领导;我们不会忘记,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奉献毕生精力的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们;我们不会忘记,给学校的发展予以巨大支持和无私帮助的社会各界朋友和众多校友们。我们更要感谢所有曾经和正在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全校师生!中南大学的辉煌将永远属于你们!

回顾中南大学合并组建的十年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凝心聚力,抢抓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抓住大机遇、迎接大挑战、取得大成绩。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要务、第一责任、第一目标。只有团结起来,凝聚心智,聚集力量,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取得发展的先机,才能抢占制高点,才能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必须弘扬特色,服务重大需求。特色是兴校之本、强校之基。坚持特色办学是学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医学等学科优势,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行业特色、产学研合作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特色,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要继续把特色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弘扬自身特色,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坚持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实现快速发展。

必须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形成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办学思路、战略规划以及推进举措;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动摇,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管理队伍和高水平职工队伍。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用优良的环境来凝聚人才,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必须争创一流,做出更大贡献。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管理。我们要以一流的工作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我们要举全校之力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征程漫漫,奋斗无限。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一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拔尖领军人才相对不足;二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办学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四是办学经费相对紧张,资金筹措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老师们、同学们,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站在两个十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十年,我们要把中南大学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到本世纪中叶,要把中南大学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高水平大学发展模式。高水平大学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树立担大任意识,要站在国家使命、国家任务的高度勇挑重担、敢担重任;要树立创新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统领高水平大学建设全过程;要树立竞争意识,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目光,不断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科学制定中南大学章程,探索建立中南大学发展基金。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步伐,成立中南大学本科生院、科学研究院,成立中南大学大医药集团,培育完善具有中南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文化。

第二,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建设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如果我们没有一定数量的学科能进入全球的前列,那么,学校的水平就上不去。因此,我们要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科整体布局,积极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在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与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龙头引领和核心支撑作用。要实施“重点学科高原造峰计划”,力争把我校若干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实施“国家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培育计划”,做大做强重点学科支撑体系。设立专项基金,建设一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基地。加强工科理科结合的高水平平台建设,带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发展,以高水平的理科支撑工科、医科持续发展。加强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努力走出一条“基础为重、交叉为主、应用见长”的特色文科发展之路。当前,我们要举全校之力,做好新一轮“985工程”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的编制工作。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继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建立专业设置准入、退出机制,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大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采取吸引“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优秀生源、扩大导师招生自主权等措施,大力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和整体素质,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难得,高水平的人才尤其难得。我们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抓住国家大力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大机遇,结合我校学科、基地、团队建设需求,实施“升华领军人才计划”,建立和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区”制度。实施“升华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和“升华猎英计划”,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经费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倾斜。将二级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与院长聘期考核挂钩。建立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逐步建立校-院-系(所)三级教师培养体系。转变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业务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探索团队培育、运行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组建适应学科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科梯队和团队(群体)。

第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要继续坚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集成优势,积极培育标志性科技成果。坚持国家目标,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完善科技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不断创造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一流科技成果。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依托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技术转移商业运行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中南大学科技园,构建科技型企业孵化大平台。第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提高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办学的国际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要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为龙头、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为重点,以高水平教育合作、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为支撑,积极与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团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学校外籍教师的比例,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来校服务。要加快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完善留学生选拔机制,扩大学位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规模,形成多部门联动、二级学院主动参与的对外合作交流格局。

第七,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的新机制,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关心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创业教育力度,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途径,实现学业、就业、创业的良性互动。健全辅导员培养选拔和职务晋升机制、教师师德考评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十周年庆典,既是辉煌历史的检阅,也是新的跨越的开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坚信,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校友们的合力支持,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南大学一定会更加意气风发、阔步前行!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下载黄伯云院士:应给“千人”特殊经济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伯云院士:应给“千人”特殊经济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