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语影人与三大电影节的不解之缘(三篇)
华语影人与三大电影节的不解之缘
(一)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和德国柏林电影节并称为国际三大电影节,在世界影坛享有崇高地位与声誉,是众多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圣地。而在奥斯卡上频频失意的华语影人,在三大电影节上却硕果累累,屡有精彩表现。下面就用几个关键词来简单回望一下华语影人与三大影展的不解之缘。
折桂--因古时科举考试恰逢七八月间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现指获得第一。从1951年开始举办的柏林电影节,堪称华语影人的福地。1988年,张艺谋处女作《红高粱》喜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三大电影节获至高荣誉。到了1993年,谢飞的《香魂女》和李安的《喜宴》同时获得柏林金熊奖,成就一段佳话。1996年,李安以《理智与情感》再次斩获金熊。2007年农历新年之际,西安导演王全安凭借《图雅的婚事》抱得金熊归。而在2014年,颇为低调的《白日焰火》传来捷报,这部由青年导演刁亦男执导的黑色惊悚剧力获金熊,同时贡献出影帝廖凡。
而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电影节跟华语影人颇为有缘。自1989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一举夺得最高奖项金狮奖后,此后三十年间获奖不断。1992年,金狮奖授予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1994年,台湾新锐蔡明亮凭《爱情万岁》荣膺威尼斯最高奖。1999年,又是张艺谋,凭借《一个都不能少》再夺金狮。从2005年开始,李安的《断臂山》(2005)、贾樟柯之《三峡好人》(2006)、李安的《色,戒》(2007)让华人导演光荣实现金狮奖三连冠,贾樟柯也第一次为我国第六代电影人获得三大影展的最高奖。
相比于在前两个电影节的大红大紫,华语影人在戛纳的境遇可谓黯然。迄今为止,只有陈凯歌以《霸王别姬》(1993)获得过最高奖项金棕榈,而且还是与《钢琴课》一片共同分享。这或许与三大电影节审美口味大异其趣有一定关系吧。
华语影人与三大电影节的不解之缘
(二)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和德国柏林电影节并称为国际三大电影节,在世界影坛享有崇高地位与声誉,是众多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圣地。而在奥斯卡上频频失意的华语影人,在三大电影节上却硕果累累,屡有精彩表现。下面就用几个关键词来简单回望一下华语影人与三大影展的不解之缘。
戏精--原用来形容演戏惟妙惟肖的京戏演员。现多用来形容演技高超、演戏投入、演技受到一致好评的演员。
1992年,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荣膺影后,成为获得三大影展表演奖项的大陆演员第一人。同年,香江传奇张曼玉在关锦鹏执掌的《阮玲玉》以假乱真,勇夺柏林影后桂冠。1994年,姜文携《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到威尼斯,时年16岁的夏雨凭借该片荣获影帝,创下威尼斯影帝年龄最小的记录。也是在1994年,张艺谋唯一没有公映的作品《活着》力助葛优摘得戛纳影帝桂冠。1995年,许鞍华的《女人四十》让台湾女星萧芳芳成功夺得第45届柏林影后。梁朝伟则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1997)中表现优异,夺得当年戛纳影帝,这也是香港男演员所获得的最高荣誉。2004年,张曼玉凭依靠《清洁》再获戛纳影后,成为目前唯一两获三大电影节表演奖项的华人。2011年,叶德娴凭借《桃姐》丝丝入扣的演绎摘得威尼斯影后。2014年,内地小生廖凡在《白日焰火》中表现抢眼,成为首位获得柏林影帝的华人演员。
华语影人与三大电影节的不解之缘
(三)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和德国柏林电影节并称为国际三大电影节,在世界影坛享有崇高地位与声誉,是众多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圣地。而在奥斯卡上频频失意的华语影人,在三大电影节上却硕果累累,屡有精彩表现。下面就用几个关键词来简单回望一下华语影人与三大影展的不解之缘。
巨擘---比喻杰出人物,在某一方面居于首位的人物。
在三大电影节史上,张艺谋与李安可并称为华语影坛当之无愧的巨擘级人物。除却两尊金狮和一尊金熊,张艺谋还分别以《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在威尼斯获得最佳影片银狮奖;以《活着》获得第47届戛纳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以《我的父亲母亲》获2000年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银熊奖,履历实在辉煌。
而台湾大导演李安,以两尊金熊(《喜宴》1993,《理智与情感》1996),两尊金狮(《断臂山》2005,《色,戒》2007)和两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断臂山》200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3)独步华语影坛,成为目前国际上最炙手可热的顶级导演之一。
现在,张艺谋和李安都只差一株金棕榈便可完成三大电影节最高奖大满贯,而这样的成就此前只有三位宗师级人物(亨利-乔治.克鲁佐(法),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意),罗伯特.奥特曼(美))做到过。让我们共同期待有一天他们能够梦圆戛纳。
第二篇:三大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所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它与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及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狮奖。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在电影黄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电影大师的摇篮。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因举办地拥有大海、美女和阳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称为3S电影节。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人很尴尬
戛纳电影节,中国电影人很尴尬
今年,中国影片在戛纳电影节“颗粒无收”,也没有中国人担任评审团评委,但巩俐、李冰冰、刘亦菲等女星仍纷纷应邀踏上红毯,为戛纳带来一股清新宜人的“中国风”。令人尴尬的是,一波没有展映作品、宣传作品、品牌合作的三无艺人甚至网红也争先恐后地涌向戛纳,以五花八门的途径踏足红毯,走过这段短短60米的镀金之路。
“三无”艺人现身戛纳
作为第一个走上戛纳红毯的中国女演员,“巩皇”巩俐今年没有任何作品参展,但仍以开幕式嘉宾的身份惊艳亮相,成为媒体长枪短炮的焦点。李冰冰以欧莱雅代言人的身份现身,一席黑白拼色的露背长裙简洁大方,两度在戛纳官方转播中出现单人面部特写。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出,普遍“脸盲”的红毯评论家们孜孜不倦地寻找范冰冰,这位“能带来火花和兴奋的真正的时尚女神”缺席,给今年的戛纳红毯留下了一丝遗憾。该报在报道中直呼:“范冰冰,你在哪里?快回来,戛纳需要你!”
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眼中“戛纳最喜爱的中国导演”贾樟柯出任电影节世界电影工场导师,妻子赵涛则是官方邀请的开幕嘉宾。黄璐主演的新加坡电影《A Yellow Bird》参与影评人周竞赛单元,成为唯一一位真正有作品参展的中国女星。倪妮和刘亦菲分别有电影《勇士之门》和《夜孔雀》在戛纳电影市场交易,勉强算是师出有名。
令人尴尬的是,凭借《夏洛特烦恼》中校花“秋雅”一角为人所知的王智自称“初恋女神”,却没能在红毯上引来外媒关注。王智
董维佳第三次来到戛纳电影节,仍然没有一部知名度较高、拿得出手的作品。没有影视作品却霸气地踏上戛纳红毯的姜贞羽,则被网友扒出改名前是有“小Angelababy”之称的“网红”刘垚昕,不久前刚刚签约一家法国电影公司。《盗墓笔记》剧组则因“迟到”,全体在红毯“失踪”。
因造型出位引起网友注意的赵尔玲来历“神秘”,因为在红毯上拖延太久而被保安轰走。
面对红毯上形形色色的路人甲,曾放言“没有作品就不会走红毯”的巩俐这一次宽容地表示理解:“每个演员都有资格来电影节看一下,没有亲临现场,是无法感受做演员的心情的。如果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戛纳,我觉得是可以的,要看他们的目标。”
然而在许多影评人看来,这群各显神通来到戛纳的毯星或网红,早已将原本的电影圣地变成了名利场,八卦也取代电影,成为影迷最关心的话题。谁给“蹭红毯”留下操作空间?
4月25日,在新浪微博认证为记者、编剧、作家的“麦地”曝出一张“第69届戛纳电影节红毯价格单”,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
在这份真假难辨的清单中,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在内的戛纳每日红毯行情价被详细标注出来,其中开幕式一等席位开价两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4.8万元)、二等座和三等座分别价值1.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3.3万元)和1.6万欧元(11.8万元)。通过“品牌渠道”走红毯要花9000欧元(约合人民币6.6万元),还需另购1.5万欧元的品牌服饰(约合人民币11.1万元)。
运作红毯相关商业事宜的公司,能为走红毯的明星提供一条龙服务,红毯拍摄每人次1000欧元(约合人民币7384元),化妆服务每人次600欧元(约合人民币4428元)。街拍价格为每个造型1000欧元,并提供精修10张的“增值服务”。此外,这份清单还给出了参加肖邦之夜、美国艾滋研究慈善晚宴等活动的价格,但其真实性同样无法被证实。
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戛纳电影节门槛不低,开幕式、闭幕式门票也不对外发售。按照常理,想踏上戛纳红毯的明星得满足基本条件:要么有作品在电影节亮相,要么受戛纳赞助商邀请。但黄璐透露,商业化明显的戛纳确有“蹭红毯”的情况,其幕后有商家或推手在运作。
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主席莱斯屈尔(Pierre Lescure)曾向媒体透露,组委会除了邀请有国际知名度的明星,还会向各影片的制片方、发行方派发邀请函,由后者做主分配给演员,因此谁走上红毯并不受组委会控制。
此外,据中国媒体报道,戛纳电影节的电影分首映场、媒体场、市场场等,注册的媒体和电影人可凭证件去看,一些普通观众也有机会通过预约申请拿到请柬,这就给“中介公司”留下了操作空间。
中国明星蹭红毯话题性十足,但对普通影迷而言,关注电影才是正事,尽管中国电影在今年的戛纳面临零作品入围的尴尬情形。“电影不只是娱乐”
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中,戛纳电影节与中国缘分颇深。然而今年,华语电影在官方和非官方项目中集体缺席,就连评委里都没有一位华语圈电影人。上一次出现这般尴尬的场面,还是1992年。
据美国《明星论坛报》报道,巩俐认为今年中国电影在戛纳颗粒无收是因为这个行业近年来过于商业化,观众偏向低龄化,专业人士的导向性也不够,导致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关注度下降。
“这当然与钱有关。”在红毯上赚足了回头率的她告诉美联社,“我们需要告诉大家,电影不只是娱乐,它有更多内涵,能让你触摸到灵魂深处。但中国讨论这一点的人不多。”
美国《综艺》杂志称,贾樟柯计划推出新的在线视频平台,专门展示艺术短片。“中国互联网非常有趣,很多论坛上有生动的讨论,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自己看过的电影。”他说,“这种反馈很有意思,也很珍贵。”
尽管中国电影在戛纳遇冷,中国潜力巨大的电影市场仍然备受世界瞩目。3月上任的华谊电影有限公司CEO叶宁告诉《好莱坞报道》,至少在未来10年,中国三四线城市的电影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大多数观众在20~35岁之间,年轻的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十分活跃。叶宁
好莱坞的票房份额在中国持续下降,因为比起好莱坞大片,省级以下地区的观众更青睐本土电影,而他们正是增长最快的观影群体。
3月,华谊兄弟与美国STX娱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合约,双方将在2017年年底之前投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亿元),联合投资、拍摄、发行不少于18部合作影片。叶宁认为,中国是未来全球电影行业的引擎,好莱坞想在中国取得成功,必须学会利用“中国梦”。法国Wild Bunch电影公司首席财务官格里蒙德(Vincent Grimond)也认为,合拍片应寻找某种特定的题材。
“你需要了解这些中国小城市的年轻人,他们怎样生活,关心什么。我的家乡是个小镇,相当于五线甚至六线城市,年轻人想要光明的未来和令人兴奋的生活,他们非常努力,但面临激烈竞争,找工作、结婚都很难。他们也想扮酷、玩乐、模仿大城市的生活,他们需要自己的娱乐,而电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叶宁告诉《好莱坞报道》,“好莱坞的故事离他们很远,他们需要中国的超级英雄。一无所有的小镇青年全凭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抱得美人归,这就是他们的‘中国梦’。”最后来一起拜一下2016戛纳红毯上的春哥~
第四篇:2014华语微电影节相关问答
你问我答
问:本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的参赛对象包括哪些?
答:海内外各大高校在校全日制大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赛方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团体参赛。
问:本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对参赛作品所使用语言有何要求?
答:本届微电影节参赛作品对白及旁白应使用华语(普通话及方言皆可),参展“外语片展映”可不受此限制,但需有中文字幕或中文内容提要/梗概。作品字幕应同时使用中英文双语字幕。
问:华裔外籍并在海外高校求学的大学生可以参加此次电影节的作品比赛吗? 答:可以。但参加微电影节比赛的作品必须以华语为创作语言。
问:华裔外籍在中国高校求学的大学生可以参加此次电影节的作品比赛吗? 答:可以。但参加微电影节比赛的作品必须以华语为创作语言 问:海外高校的外籍大学生可以参加此次电影节的作品比赛吗? 答:可以。但参加微电影节比赛的作品必须以华语为创作语言。问:中国高校的外籍大学生可以参加此次电影节的作品比赛吗? 答:可以。但参加微电影节比赛的作品必须以华语为创作语言。问:海外高校的中国留学生可以参加此次电影节的作品比赛吗? 答:可以。但参加微电影节比赛的作品必须以华语为创作语言。问:本届微电影节对于摄制设备是否有特殊要求?
答:微电影的摄制对于硬件与软件并无特殊要求。家用DV、高像素摄像手机、带视频摄制功能的数码相机与专业摄像机皆可。软件方面,ADOBE PREMIERE、SONY VEGAS、EDIUS、FINAL CUT等常用视频编辑软件皆可。问:本届微电影节对于视频作品的格式有无特殊要求?
答:考虑到展映画质保证,DVD数据光盘递交作品请以720P/MPEG-4/H.264、MOV、AVI编码格式提交,动画片可使用FLV、F4V格式。画幅比4:3或16:9,同一作品相关格式应统一。光盘请与纸质报名表一同寄送。网络提交请统一通过组委会公布的入口上传。作品格式为480P/MPGE-
4、WMV、MOV、AVI,动画片可使用FLV、F4V格式。
问:参赛作品对于作品音频有无特殊要求?
答:所有参赛作品需为双声道,旁白/台词与音乐/音效分别放置于左右轨道。问:本届微电影节的参赛微剧本有何要求?
答:参加“最佳微剧本”竞选的作品可以是尚未拍摄的文学剧本,也可以是参赛视频作品的文学剧本。剧本字数应在1000字以内,请以A4纸电子版提交组委会电子邮箱:micro_movies@qq.com
第五篇:欧洲三大电影节简介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有五个,其中美国占了两个(奥斯卡、金球),剩下三个分别来自欧洲三大电影节。
所谓欧洲三大电影节,是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嘎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这三大电影节中,威尼斯电影节历史最悠久,嘎纳电影节影响力最大,柏林电影节最政治化。它们的最高奖分别叫金狮奖、金棕榈奖、金熊奖。
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有强烈的“排他性”,一部影片只能参加一个电影节,如果“脚踩两只船”那两边都不会给你奖。特别是嘎纳电影节,对只参加它的影片才有好感。不过人家影响力确实大,像《星战前传3》《达·芬奇密码》这样的好莱坞大片都挤破头去那里做宣传。不过这些好莱坞大片都是只参展不参赛,因为即使参赛也不会获奖。众所周知,欧洲三大电影节历来重视艺术电影,排斥商业片。
中国电影人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的表现如何呢?
一、威尼斯电影节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际电影节,创建于193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见证了电影百年的发展历史。比如1950年《罗生门》获得金狮奖,让黑泽明登上了世界电影舞台;1972年,电影节组委会给卓别林大师颁发了“终生金狮奖”……
中国电影人第一次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大奖是在1989年,那一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获得了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
1991年,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银狮奖。
一年后,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获得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女主角巩俐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巩俐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国际电影节影后。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大奖,是非常罕见的。张艺谋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1994年,那一年,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爱情万岁》获得金狮奖; 姜文导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影片本身没有获奖,却造就了华人影坛第一位威尼斯影帝——夏雨。当时夏雨还不满21周岁。
1999年,张艺谋再次凭借《一个都不能少》获得金狮大奖,威尼斯可谓张艺谋的“福地”,两尊金狮,一尊银狮,巩俐最佳女演员……张艺谋成为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最多的导演之一。这一年,第六代导演张元凭《过年回家》获最佳导演奖,这是华人导演第一次获此殊荣。2002年,巩俐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田壮壮重拍的经典《小城之春》获得“逆流”竞赛单元圣马可奖。
2005年,华人电影人再次闪光。李安导演的《断背山》感动威尼斯,最终获得金狮奖,台湾影片《小站》获最佳短片奖,关锦鹏的《长恨歌》获欧洲艺术交流奖,李玉的《红颜》获欧洲艺术CICAE奖。
2006年,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擒得金狮,主旋律影片《马背上的法庭》获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值得一提的是,成龙作为颁奖嘉宾颁发最佳新人奖,冯小刚携《夜宴》在电影节上进行了宣传活动。
2007年,威尼斯属于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四部华语片同时参加主竞赛单元,李安的《色,戒》获得金狮奖,贾樟柯的《无用》获得最佳短片奖。2005、2006、2007,连续三年的金狮奖都被华人导演摘得,这在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
二、嘎纳电影节
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艺术水准最高的电影节,嘎纳电影节可谓“财大气粗”,每年初夏,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导演、演员、制片人、记者、影评人和普通观众云集法国南部这个人口不到1万的小镇,参加世界电影的顶级盛会。对于很多参与电影节的人来说,得奖是次要的,看片、交流,甚至做买卖才是最重要的。嘎纳电影节上云集了世界各大片商,每年的电影成交额、交易量是其他几大电影节的数倍。许多国际级的电影大师,包括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今村昌平(《楢山节考》)、史蒂文·索德伯格(《性、谎言和录像带》)、昆汀·塔伦蒂诺(《杀死比尔》)等,都是嘎纳电影节所成就的。翻阅历届金棕榈大奖的获奖影片,不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百下》、《木屐树》、《铁皮鼓》、《现代启示录》《影子武士》、《德州巴黎》、《钢琴课》、《低俗小说》《黑暗中的舞者》、《钢琴师》、《华氏911》,等等,等等。华人电影与嘎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75年,第28届嘎纳电影节上,香港武侠电影大师胡金铨的《侠女》获得嘎纳技术大奖。
转眼间15年过去了,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嘎纳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开启了中国影人在嘎纳电影节上的获奖潮流。
1993年,第46届嘎纳电影节上,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惊艳世界,一举夺得金棕榈大奖,这是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华语电影夺得金棕榈大奖。那届嘎纳电影节上,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还获得了评委会奖(评委会奖是比评审团大奖低一个级别的奖)。关于《霸王别姬》在嘎纳,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当年张国荣仅以一票之差落选最佳男演员,因为一位意大利评委给他投了“最佳女演员”一票。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不可信,因为嘎纳电影节的评奖方式与奥斯卡不同,奥斯卡每年有上千名评委投票,甚至许多选票是通过邮寄投递的,而嘎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仅由不到10个人组成,完全不必投票,直接讨论即可。
第二年(1994)年,大导演张艺谋携《活着》冲击金棕榈,片子很好,但他运气不佳,只获得了当年的评审团大奖(嘎纳电影节和另两大电影节不同,没有弄出个“银棕榈”来,所以评审团大奖就相当于最佳影片的第二名、“银棕榈”)。值得一提的是,《活着》男主角葛优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第一位华人嘎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嘎纳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最佳导演奖;李安导演的影片《冰风暴》获得最佳编剧奖,但因《冰风暴》的编剧并非华人,影片本身也不是华语影片,因此一般很少提到。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获技术大奖。
2000年,华语电影在嘎纳电影节上“全面爆发”: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评审团大奖,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技术大奖,男主角梁朝伟获最佳男演员奖;台湾导演杨德昌凭《一一》获最佳导演奖。
2001年,台湾影片《千嬉曼波》获技术大奖。
2002年,中国影片《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成为嘎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开幕影片。
2004年,张曼玉凭借其在《清洁》中的出色表演,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华人唯一的嘎纳影后。同时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颁给了中国的杨超(《旅程》)。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评委会奖。
2006年,王超的《江城夏日》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2007年,王家卫的《蓝莓之夜》成为嘎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贾樟柯担任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另外,为庆祝嘎纳电影节60周年,5位华语导演应邀拍摄了以电影院为主题的3分钟短片,他们是:王家卫、陈凯歌、张艺谋、蔡明亮、侯孝贤。
三、柏林电影节
三大电影节中,柏林电影节历史最短,现代感最强,奖项设置最接近奥斯卡,但也是一个坚持艺术探索的电影节。
1988年,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获得第3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世界A级电影节最高奖,当年的张艺谋可谓电影节上的一匹黑马,《红高粱》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它彻底颠覆了中国观众的电影审美观。《红高粱》和《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等影片,不但标志着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横空出世,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地道战》时代”结束了。1989年,吴子牛的《晚钟》获银熊奖。
1990年,谢飞(101中学校友)的《本命年》亦获银熊奖。
1993年,谢飞的《香魂女》和李安的《喜宴》并列获得金熊奖。两部中国影片,一部来自大陆,一部来自台湾,共同分享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可谓一段佳话。1994年,吴子牛的《火狐》获电影节“特别推荐奖”(摄影)。1995年,李少红的《红粉》获优秀单项奖视觉效果“银熊奖”。
1996年,李安的英语片《理智与情感》获金熊奖;严浩的《太阳有耳》获“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和最佳导演“银熊奖”。这是华语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唯一的一尊最佳导演奖。
2000年,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这部影片让章子怡走向了世界。2001年,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亦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2003年,《盲井》获艺术贡献银熊奖,张艺谋的《英雄》获特别创新奖。2004年,朱文《云的南方》获非竞赛单元的“NETPAC”奖。
2005年,从摄影师转型导演的顾长卫凭《孔雀》获得评委会大奖银熊奖;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阿尔弗雷德·鲍尔奖及最佳艺术贡献奖(剧本);鄢雨和李一凡凭借《淹没》获得沃尔夫冈·斯陶特大奖(青年论坛):刘佳茵凭借《牛皮》一片获得卡里加利奖(青年论坛)及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青年论坛)。2006年,香港影片《伊莎贝拉》(Isabella)获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上,中国导演王全安作品《图雅的婚事》一举夺得金熊奖,这是大陆电影人时隔14年再次获得电影节最高奖。同时,台湾影片《美》获得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