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数民族节日的节庆活动很多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第二篇:节庆节日活动
节事节庆活动
一、定义
节事是节庆、事件是精心策划的各种活动的简称,其形式包括精心策划和举办的某个特定的仪式、演讲、表演和节庆活动,各种节假日及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和事件活动。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节庆节日活动的分类
节事活动:1:文化庆典和文艺娱乐事件2:商贸及会展3:体育赛事4:教育科学事件5:休闲事件6:政治/政府事件7:私人事件
节庆活动:
从节庆性质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节庆;
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
三、活动的原则
节事活动的原则:
①系统协调性原则②大众参与性原则③活动针对性原则④经营市场化原则⑤ 实际操作性原则⑥独特创新性原则
节庆活动的原则:
①突出主题②抓住特色③广泛参与④国际化⑤市场化⑥不断创新⑦注重效益
四、策划要点
节庆策划要点:
①要点。接待工作是个重点,但它却不是城市节庆的亮点。
②亮点。亮点就是闪光点,是体现一个城市节庆的特色的东西,要抓住城市节庆的亮点,做好、做细、做出成效。
③热点。要抓住热点问题,热点就是兴奋点,城市节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休闲文化,因此,要设计一些让人兴奋的项目和内容,如观光、休闲、游园、娱乐、文体、会展、美食、购物等,使人们在兴奋中放松,得到精神和身体的享受。
④卖点。所谓卖点就是吸引人,多策划一些有效益的项目和内容,使城市节庆真正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相结合。
五、节事活动的特点
节事活动作为会展速的一个部分,除了具有会展活动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这些主要包括:
文化性、地域性、时效性、体验性、多样性、交融性、二重性、个性化、吸引性、认可性等。
【文化性】:节事活动本身就是文化活动,这些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节日文化和体育文化等为主导的节事活动往往具有极浓的文化气息。
【地域性】:节事活动都是在某一地域开展的,都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可成为目的地的形象的指代物。有些节事活动已经变成为地域的名片,而少数民族节日更是独具地方特色。
【时效性】:每一项节事活动都有季节和时间的限制,都是按照预先计划好的时间规程开展和进行的。
【体验性】:节事活动实际就是亲身经历、参与性很强、大众性的文化、旅游、体育、商贸和休闲活动,是建立在大众参与和体验基础上的。
【多样性】:节事活动的内涵非常广泛,其开展形式可多元化,开展内容可丰富多彩。
【交融性】:节事活动的多样性和大众参与性决定了其必然有强烈的交融性,许多节事活动都包含看会展活动,从而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
【二重性】:节事活动参与者的角色,一是该主题节事活动的参与者,二是该主题节事活动的旅游者。
【个性化】:举办地必须有特别出色的节事活动产品提供参与者和旅游者挑选,否则一般很难成功。
【吸引性】:节事活动本身必须具备强大的吸引功能,给参与者一非常好的感知印象,在心里上产生非去不可的愿望。【认可性】:节事活动应该控制节事活动的参与者的数量,保护当地旅游环境不受破坏,在当地居民承受能力之内,以当地居民认可并显示出友好的态度为准。
六、节事节庆活动的意义:①节事活动具有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可使旅游者在停留期间具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②它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的收入,还
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购物、贸易等相关的收入。
③ 更重要的是,节事活动能会聚更大的客源流、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促进作用。④节事活动具有提升举办国和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信息交流、增强对外合作、推动旅游发展、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促进作用以外。⑤还具有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和扩大旅游市场、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降低目的地旅游季节性、调整旅游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等特殊作用。
七、节事节庆活动存在的不足:
1.政府运作痕迹明显,市场化程度不够
节庆活动越来越成为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开拓节庆活动市场。我国的节庆活动一般由政府主办,尽管市场化运作的程度在逐年加大,但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规范和约束市场化运作,政府仍是完成各项工作的主体,许多工作的完成仍然依靠行政命令。
2.市内热热闹闹,市外影响力欠缺
我国节庆活动的参与者多是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外地乃至海外旅游者比较少,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在海外市场上的影响力更是有限。
3.营销和促销力度不够
开展节庆活动首先要注重调查游客需求,注重和客源市场沟通,并要制定营销策略和促销计划。我国的节庆活动还只停留在注重产品的阶段,尽管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但前期的游客调查和客源市场的系统研究明显不够,因此宣传和促销也很难到位,缺乏系统的营销计划和战略。
4、在地方项目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主要弊病是:
①主题不明确,缺乏贯穿开幕式演出的主线;②、明星云集,喧宾夺主,形成天上星多月不明的局面;③节目陈俗,堆砌痕迹明显;④盲目出新,哗众取宠;⑤、无特色,品位定位不准;⑥、指挥失控,协调困难;⑦、人财物力的不必要浪费;⑧、不适合转播,宣传效果差;⑨、单纯追求规模效应,越大越好;⑩、忽视商业运作,过分依赖财政支持。
针对以上提出的弊病,策划要有专题创作、主题明确、以国家艺术表演团体为主兼顾明星效应、热烈欢快而不奢华、适合直播或转播并保证现场气氛、以成本核算演出费用,力求优质低价。并可以提供多方面媒体支持。策划要注重艺术性、市场性、公益性的三者结合。
八、节庆运作模式
模式一:政府包办
政府包办模式曾是一些城市特别是一些小城镇在举办节庆活动中,采用较多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在节庆活动的举办过程中身兼数职,扮演着策划、导演、演员等众多角色。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由政府决定,活动场地、时间由政府选择,参加单位由政府行政指派。这种运作模式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财
政负担,而节庆活动给城市、给社会、给当地民众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却大打折扣。
模式二:各部、委、局及协会主办或与政府、地区联办
各部、委、局及协会主办或与政府、地区联合主办的模式是目前许多专题城市节庆活动采用较多的模式,它具有政府包办模式的一些特点,但也在不断地加入市场化运作的一些成分。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深圳),由国家商务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它坚持“政府推动与商业运作相结合、成果交易与风险投资相结合、技术产权交易与资本市场相结合、成果交易与产品展示相结合、落幕的交易会与不落幕的交易会相结合”等原则,面向国内外科研院所、企业、高等院校、投资和中介机构,提供交易服务。
桐庐、富春江山水节,提出了“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产品联体”合力办节的模式,成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突出的群众参与性,全民办节、全方位联动的方式,使山水节成为提升当地旅游业的重要部分。
模式三:市场化运作
城市节庆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举办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果。而所谓节庆活动的市场化运作,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大胆引入市场手段,不论是节庆活动举办的需求,还是供给方面,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注入“成本与利润”、“投入与产出”的理念,建立“投资—回报”机制,把节庆活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并作为一种品牌来经营。通过招商办会,吸引大企业、大财团以及媒体的参与,解决资金问题,并配置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出色的市场化运作,形成“以节庆养节庆”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可以说,市场化运作模式是节庆活动走向市场化的终极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是可以节约成本。在节庆活动举办过程中,时间地点选择、广告宣传方式等方面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做,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避免因行政力量介入时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可以做到收益最大化。这里的收益包括参加企事业的收益,包括政府的形象收益,也包括给当地带来的其他社会效益。
目前中国城市节庆活动运作模式正在走向市场化,市场规律在节庆活动举办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强的作用。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集政治、经济、文化、审美为一体的文化格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该节庆活动从一开始,就实行市场化运行机制,刺激了广大企业的投资热情,2000年赞助费为560万元,2001年升至为1360万元,2002年高达1790万元,2004年的总收入更高达3469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果。
模式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是一种比较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城市节庆活动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显现出来的优越性,带来的效益,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各方面所认同。这种运作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仍旧是重要的主办单位,政府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确定节庆活动的主题及名称,并以政府名义进行召集和对外的宣传;社
会参与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办好节庆活动,它体现了广泛的民众性。社会力量主要体现在:一是民众在节庆活动主题选择时献计献策;二是节庆活动举办时成千上万人扶老携幼、结伴前往,积极参与,营造出一种普天同庆、万民同乐的节日气氛,亲临其境感受其间的人文气氛。市场运作则是城市节庆活动的举办过程,交给市场来运作。比如节庆活动从项目策划、集资、广告、会务、展览、场地布置、彩车制作、观礼台搭建、到纪念品制作,都以招标投标、合同契约的有序市场竞争方式,激励企事业单位来参加,获取活动冠名权,成为赞助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企事业扩大知名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大量开支。从而逐步形成新兴的“节庆经济”和“节庆产业”,节庆产业化更能促进营销的深入和发展。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冰雪节、中国潍坊风筝节、广州国际美食节等几个国内著名的大型城市节庆活动就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加、市场运作”的模式来运作的。
第三篇: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
篇一: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篇二: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及风俗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及风俗习惯 信仰伊斯兰教,传统节日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是“开斋节”、“古尔邦节”。过节时,维吾尔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登门拜访,庆贺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
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达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上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种籽,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兄妹俩开荒种庄稼,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地鼠和鸟儿吃光了。兄妹俩向祖
娘诉苦。祖娘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同时给了他们一面铜鼓和一只猫,要他们再去奋斗。兄妹俩第二次种出的庄稼成熟了,鸟兽又来偷食。兄妹俩敲起铜鼓惊走了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终于获得了丰收。为了报答祖娘,兄妹俩在五月二十九日祖娘生日这天敲着铜鼓去给祖娘祝寿,并祝瑶家年年丰收,人畜两旺。从而形成了“祖娘节”,又叫“达努节”。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 篇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表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 族 主要节日
火把节
会街节
阿昌族 泼水节
撒神
尝新节
三月街
白族 火把节
渔潭会 时 间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农历九月初十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农历七月初一 农历八月十五日 农历三月十五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农历八月十五日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傣历九月十五日 圣纪节 保安族 开斋节 古尔邦节 开门节 布郎族 关门节 泼火节
六月六
布依族 三月三
四月八
元日
上元节
朝鲜族
寒食节
端午
十月节
哈尼族
六月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农历六月初六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四月初八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初五 农历四月初五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十月初一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农历正月初一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圣纪节 哈萨克族 开斋节 古尔邦节 赫哲族 回族 赫哲年 圣纪节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农历一月
农历六月
农历六月初十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农历六月至九月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农历二月 开斋节 古尔邦节 打铁节 基诺族 火把节 京族 德昂族 哈节 泼水节 圣纪节 东乡族 开斋节 古尔邦节 芦笙节 侗族 侗年 斗牛节 吃新节
独龙族
俄罗斯
族
鄂伦春
族
鄂温克
族
高山族 卡崔哇 农历六月至七月 农历十月中下旬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新年祭
灯杆节 农历十二月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六、七月
傣历三月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傣历十二月
农历三月初三
农历九月
农历正月初三 仡佬族 仡佬节 尝新节 库扎节 拉祜族 火把节 尝新节 黎族 三月三 收获节 傈僳族 澡塘节 过年节
刀杆节
旭独龙节
珞巴族
隆德节
颁金节
满族
庙会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二月初八 藏历二月 藏历四月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农历四月 农历正月十五日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农历正月初一 圣纪节 柯尔克开斋节 孜族 古尔邦节 诺劳孜
达斡尔
族 春节(阿涅)农历正月初一
泼水节
傣族
开门节 傣历六月六日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少数民族节日
蒙古族: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布朗族: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主要节日有: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回族: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满族: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
黎族: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傈僳族: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阔什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仡佬族: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鄂温克族: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苗族: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锡伯族: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彝族: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土家族: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阿昌族: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壮族:三月三歌会、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布依族: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
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羌族:“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京族: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
第五篇:少数民族土家族传统节庆习俗
少数民族土家族传统节庆习俗
土家族的节日盘点
一、年节(春节)
土家族聚居区近邻湖湘楚汉,历代以来受汉文化影响大,又以自己的文化影响汉文化。在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的节庆活动中,吸收他民族文化,而又突出独创,彰显本民族风习的文化特色。
春节是汉族等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一些少数民族也过春节,惟有土家族别出心裁,将春节改良成自己的年节,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叫做过“赶年”。传说,古时候土家族人在临近春节之际受朝廷之命出征,爷娘妻子聚集相送,人多场合大,用大甑子蒸饭蒸大坨子肉,为了赶时间,将多种蔬菜合在大锅里做成“合菜”为年菜,受命出征的全体官兵和村寨男女老少提前一天一起过年。吃过年饭后,官兵出征,适时抵达前线,打了大胜仗,立下战功。土家族世世代代提前一天过年,而且一般是早晨过年,凌晨抢早,每个家庭那怕只有一两个人也用甑子蒸年饭蒸大坨子肉,做“合菜”,纪念出征和得胜,世代相沿成习,意即过自己的春节。谁家如有人在那一年中去世,还要提前一天过年,以示祭奠怀念。一般在大年初二以后的日子给岳家家婆家拜年,如果哪个亲戚家头一年中有人去世,众亲友提前在正月初一给那家拜年,以示纪念。
二、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事实上是春节的延续。同历史上元宵节一样,长阳的元宵节也以张灯和观灯为主要内容,气氛尤其热烈。因长阳是山区的原因,受到条件的限制,花灯制作的种类并不多,不象《长阳南曲·数灯》那样,一下数了99种,那只能是民间艺人的夸张。常见的是大红瓜灯、六角宫灯、莲花灯、兔儿灯、走马灯等。
城乡最热闹的游艺活动是舞龙灯、玩狮子、跑竹马、玩蚌壳精和划采莲船等。龙灯制作分青、黄、赤、白、黑五色,节数有九、十一、十三之分。表演花样有[二龙戏珠]、[云龙翻身]、[玉龙盘柱]、[金龙摆尾]、[四门穿花]等。表演最热闹的是五龙俱出,互斗雌雄,至时,大鼓大锣响彻天外,鞭炮雷鸣声震屋宇,声势格外壮观。据故老相传,县城龙舟坪时谣有“东门的青龙西关外的白,何家坪的‘黑臊牯’撩不得”之说。乡间,也有玩“草把子龙”的,俗称“瘟灯”,用茅草扎成。还有玩“板凳龙”的,即在板凳上装一龙头龙尾,一人手执凳脚而舞之,这些龙灯,小巧灵便,亦极富魅力。
三、舍巴日
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三到十五,土家族人举行盛大的“舍巴日”。“舍巴”,土家语意为祖先;“日”,土家语意为做,汉语意译为敬祖先,通常称为摆手节。男女老少汇聚摆手堂,庄严隆重地举行祭祖活动。然后,敲起大鼓,一支支摆手队伍入场,唱摆手歌,跳摆手舞,表现历史传说、英雄故事、民族迁徙、狩猎征战、农耕纺织、日常生活,等等。小规模的小摆手一村一寨几十人,大规模的大摆手活动汇集湘鄂川黔四省几十县数万人众,持续三天三夜或五天五夜,有的七天七夜。土家族过年并春节期间摆手舞活动的隆重热烈盛况,是城乡汉族等民族的春节和闹元宵等活动无法企及的。
四、土地节
时在二月初二日,俗传为土地生日。古代称“社祭”,社即社神。在长阳,每逢社日,则兴“闹土地会”。但是,这种有一定规模的村社活动到民国年间已经消亡了,仅仅在民间还可见到这种古俗的遗存,即人们多于这一天家家整治酒肉,分散到土地庙上供,敬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祈求风调雨顺。此外,无子之家也就此求育。然后,回家享用“牲醪”。此间,往往也有乡邻亲友三五不等,人们俗称“吃春酒”。
五、清明节
六、在长阳,清明扫墓是一项重要礼俗活动。清明当头,更属农忙时节,依时,“乡人采‘雨前茶’,插‘清明秧’。遇雪曰‘桃花雪’。谚云:‘贫人休听富人哄,桐子开花下谷种’„„是月,旱苗草生须薅,曰‘薅头道草’。苗初长去其太密,曰‘破苗’。”
六、牛王节
四月八,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土家族农耕为业,爱护和心疼耕牛。据传说,洞庭湖对岸有仙谷,土家先人冒险渡湖,欲获取谷种,他们舍生忘死、屡败不息的精神感动了湖中神牛,它游到湖对岸,在谷堆中滚了几滚,身上沾满仙谷,送给土家人。此举触犯天条,玉帝在四月初八那天将神牛贬下仙界,让它犁地,只能吃草。牛王下凡以后,吃的是草,献出血汗,勤勤恳恳耕耘田地,为人们减轻劳累,帮助人们夺取好年成。土家族人将四月初八定为牛王节。在春耕大忙之际为耕牛放一天假让其歇息,给耕牛梳理打扮,煮大锅饭喂牛,还喂以鸡蛋炒饭和泥鳅等物,唱《祝牛王词》,歌颂牛的功德。家家户户杀鸡宰鸭,磨豆腐,打粑粑,热烈喜庆,过一个热闹的节日,如同过年。
七、小端午和大端午
土家族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小端午,本民族在五月十五过大端午。除了划龙舟比赛、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蒿等节庆活动,还要给岳家家婆家拜端午,隆重热烈,亲情融融。端午节一应习俗均照节礼如仪。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一般的是,不是一过了之,而是过了初五的头端阳以后,还有十五的大端阳和二十五的末端阳。三个端午节中除大端阳、末端阳不再悬艾、挂菖蒲外,一应节日饮食如旧。八、六月六
传说历史上的六月初六,土家族领袖覃厚王率众起义失败,惨遭杀害,血染龙袍。六月六,晒龙袍,成为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六月初六,家家翻晒棉衣棉袍及其他物品,以表纪念。俗谚有“六月六,家家晒衣服”之说,故家家户户每于此时必然翻晒衣物,既用于除虫,又用于防霉。同时,不少人家还于是日用盆盛水晒热,用于儿童洗浴,据说可免疮芥,这是古人顺其自然而培植起来的一个具有保健性质的节日。九、七月半
七月半,是土家族拿来作为祭奠祖宗缅怀亲人的专门节日,通常指七月初一至十五。有“年小月半大”的说法,浓浓亲情弥漫。七月,紧张艰辛的锄草任务完成,忙碌的生产告一段落,有一个短暂的小农闲,稍事休息,打点柴,整理场院,准备秋收。土家人认为,七月是历代祖宗回家的月份,是怀念故去亲人的日子。全家人聚集在家里,出嫁的姑娘回到娘家小住十天半月。老人告诫,娃儿们不要坐门槛,不要挡道,故去的老人回家来,历代亲人团聚。七月里,不得惊扰进屋来的纺织娘等昆虫,故去的老人寄情托魂于其身,回家团聚来啦。对其烧以香纸,祈望老人安详。十、九月十九大重阳节
在九月初九重阳节之外,土家族自己有九月十九大重阳节。新糯谷成熟了,取新谷,专门舂粉粑粑,新鲜香甜,尽享秋熟。说是“重阳不舂粑,老虎要咬妈”。大重阳尊大,崇敬老人。
十一、女儿会
土家有个女儿会,是特有的情人节,一般在七月十二举行。男女青年穿着打扮得漂漂亮亮,赶场相会。姑娘将土特产品、绣花织锦、中药材等背上街,摆在街边,等待意中人。小伙子上前看东西,讨价还价,问答谈说。如不中意,表示感谢,自己再等。如可意,两人相约到街外攀谈,到山坡树林对歌,传达情意。一来二去,相约二场,幽会传情,定下终身。
十二、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秋高气爽,夜空最清朗,月亮最大最圆。吃过八月阳藿配仔姜、肥硕的仔鸭盛宴,老奶奶领着娃儿们在场院里望月亮,唱月亮:“桫椤树,桫椤桠,桫椤树下打亲家,亲家儿,会写字,亲家女,会绣花„„”老奶奶鼓励大家通宵守望,说是中秋深夜里天门开,撒一把沙子就会变成金子„„
十三、立秋日
立秋日,生出节气的忌讳。老人说,立秋不要到菜园里去,别惊扰节气农神,不要打扰菜蔬瓜果,让它们沉静地灌浆,沉甸甸走向秋熟。
小结: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让它形成更加完整的、完备的、良好的、更利于传承的民间的传统。民使得间文化弘扬的更广泛。而民族文化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就是民族节日。因此,不仅仅是本民族的人而是国人应该去继承传统,弘扬宝贵的民族节庆文化。让节庆的瑰宝永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