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介绍邓亚萍
人民搜索女总裁邓亚萍的升职记
人们总说一句话,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性格。邓亚萍的命运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
2010年国庆节前夕,昔日“乒乓女王”、37岁的邓亚萍完成了人生又一次华丽转身——正式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正厅级女干部。
三年内完成“三级跳”
在众多转型从政的女运动员中,邓亚萍无疑是最成功者之一。邓亚萍的“当官”跟她的很多前辈不同,她并不仅仅是担任体育行政管理领域的职务,早在两年半前就她已经进入了国家机关,担任的职位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厅局级干部)。
一年后,邓亚萍又正式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短短三年内,邓亚萍完成了“三级跳”。
13年前,24岁的邓亚萍带着4枚奥运金牌退役,此后她用了整整11年时间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同时,在求学期间,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鼓励和帮助下,邓亚萍在悉尼奥运会后正式进入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点,后来她又两度成为北京申奥大使、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任职、担任北京奥组委官员……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退役后的选择有很多种,有从商的,有从政的,有进演艺圈的……然而,邓亚萍选择退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当长的时间,已经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大满贯;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在退役后适应社会,很想去读书。从退役选择读书来看,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是一个笑到最后的人,人常讲的两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励志一生www.xiexiebang.com)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3年前在出任北京奥组委官员时邓亚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说,“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
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时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最初的几个月,邓亚萍一直都在艰难地适应剑桥的学习环境。和普通学生一样,邓亚萍买了辆自行车,准备每天骑车往返学校。但第一天房东领她走了一遍,第二天自己却找不到路了。问路也无法与人交流,这种窘迫让邓亚萍永生难忘。
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中午吃的是家里带去的三明治,晚饭经常吃的就是方便面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午夜才能睡觉。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多年后回忆当年清苦的求学生活,邓亚萍说:“打球的时候,两眼视力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了一些规律。”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开玩笑地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当再次拜会萨马兰奇先生时,邓亚萍的硕士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给了萨翁一个惊喜。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第二篇:邓亚萍经典语录
邓亚萍经典语录:
1:我这辈子机会来了,我干吗要等下辈子!
2:你聪明,我多干点,咱俩可能也能扯平,但是到最后,是不是你真的比我聪明,那倒不一定了!
3:你的忍耐力有多强,你的成就就会有多高,你的承受力有多的,你的成功就会有多大。
4: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的成功,但明天的失败也不等于你后天不可以成功。
5:尊重不是别人给予你的,是要去争取的。
6:其实人生本身没有捷径,只要少走弯路,就是捷径了。
7:这叫苦吗,这是你必须做的,根本不叫苦。
王石 开讲啦经典语录★
1.胜利往往是在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
2:职业方向是你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瞬间,你也不会满足自己。
3:即使最后头破血流,我也非常珍惜,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
4:能想象到追悼会怎么开,谁来鞠躬的人生,我不会甘心过。
5:我和很多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我比他们聪明,也不在于我比他们更运气最重要在于,我认准一个目标,就坚持了下去。
李少红经典语录
1:你要跟你自己谈一次恋爱,然后知道你是什么是你最爱的东西,什么是你这一生中,你觉得丢掉它,你活不下去。
2:你要建立你的一个梦想,触摸到这个梦,破碎了,可能就不是你的梦;触摸到它,你舍弃不掉、放不下,它可能就是你人生的梦。
3:我不愿意等待,我愿意用行动换得我的机会。
4:在任何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上,你都可以给自己设置加法或减法,选择一个你最重要的,把其它放下去。
5:想当明星和想当演员是两回事,要当一个很有技能的演员,要耐得住坐不上宝马的寂寞。
6:我们的机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上天在那儿摆好的。
7:你也许一下看不到你一生的梦想,但是你可以看到下一步的梦想,为你下一步的梦想去努力。
第三篇:邓亚萍求学路
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探访邓教授求学路
中国政法大学开展“中华情·中国梦”主题巡讲活动,邓亚萍为师生做了主题为“报效祖国、成就梦想”的专题报告会。
报告会上,邓亚萍主要讲了乒乓赢得荣誉、知识改变命运和留学创业报国三部分的内容。她向学生们分享了“敢想+创新=独一无二”、“学术功底+国际视野=核心竞争力”、“个人事业+国家利益=人生价值”。三个人生经验。她表示,法大在她心中是一所非常出色的大学,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报告会结束后,法大在乒乓球训练馆举行了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仪式,校党委书记石亚军向邓亚萍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据邓亚萍公开简历显示,现年42岁(生于1973年,河南郑州),5岁开始打乒乓球,15岁进入国家队,在她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另外,邓亚萍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在1998年9月,邓亚萍正式宣布退役。在求学上,邓亚萍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她拥有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的学位。2001年,邓亚萍取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 学士文凭。
2002年12月,她获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硕士学位。
2008年,从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退役后,邓亚萍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4年,邓亚萍担任奥运村部副部长兼奥运村办公室副主任。2009年4月16日,邓亚萍正式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2010年9月25日,邓亚萍担任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2010年9月26日,邓亚萍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后来更名为“即刻搜索”)总经理。
邓亚萍的艰辛求学路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
“怀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看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英语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
1.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 2.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12点。”
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常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我很难适应。
“那时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到12点才能睡觉。
“除了像在国内那样,整理讲义、查阅资料、练习听力外,课余时间我会深入人群,先听他们谈话,然后慢慢练习与他们对话。每次归来,我再反复琢磨,从中进一步挖掘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变革、语言规律,以便帮助自己理解、分析英语,寻找学习规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邓亚萍的口语和听力已进入班里的优等生行列。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辞。”
诺丁汉: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乃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她拿出打球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
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又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盛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做出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再回剑桥:学习、工作与速冻饺子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第四篇:小学作文:邓亚萍
邓亚萍
低低的个子,又粗又短的手脚,她就是邓亚萍。
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的邓亚萍,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 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进入了国家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像连珠炮一样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张教练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她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
邓亚萍,她不仅是郑州的骄傲,是河南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第五篇:开讲啦邓亚萍演讲稿
开讲啦邓亚萍演讲稿全文
转型从零开始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觉得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能够分享我的人生的一些经历。我今天的演讲的这个题目是:转型从零开始。
有一位老者曾经问我说: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讲:我父母,拿出了一间屋子,专门作为一个荣誉室,把我所有得过的奖牌、奖杯、奖状全部放在这个屋子里头。他跟我讲: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了过去。
从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在想这句话。因为作为一个运动员的转型,是很困难的。快要退役的时候,就在考虑我退役以后怎么办呢?是继续当教练呢?还是像你们一样,走向社会?我如果说不当教练的话,我会做什么?我能跟你们去竞争吗?我认为我竞争不过你们。所以从那时候决定要去读书,要更好去完善自己,选择了去读清华大学。
刚刚进清华的时候,可以说还是很自卑的。当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跟我的老师也很坦率地讲:我在清华没有办法上来就跟大课,没有这样的水平,尤其英语的课程。清华老师问我,他说:你的英文什么水平?我说是零。他说:那你,二十六个字母先试试吧!我能想起来的二十六个字母,大小写一块混着写也没写全二十六个字母。这就是我清华的第一堂课。那么老师也明白我是什么水平了,是吧!
一切从头开始,我不认为说:你不会。这个问题就把你吓倒了!因为任何事情,你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再逐渐地去感悟和提炼这个成功的规律,一定是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当时我自己也很纳闷说:我这个打球也不是不动脑筋,因为乒乓球不动脑筋你是赢不了球的,对吧它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运动项目。但是为什么读了书了,学了点英文,就大把大把掉头发呢?我说这个问题,只能留给科学家去研究了。
那么,清华读了一段时间,我被中国奥委会推荐到国际奥委会,由萨马兰奇主席任命,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一个成员。第一次去开会,让我极其地受刺激!因为所有的委员,都是可以讲英文、法文,唯独我一个带着翻译去。别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翻译总是慢半拍,对吧。等到下边开完会以后,在大家交流的过程当中,你总隔一个人。别人想跟你交流的时候,也觉得很困难。这个极大地刺激了我:我无论如何也应该把英语先拿下!
我第一次去英国留学的时候,是在98年。因为国际奥委会要在葡萄牙开一次会,当时由中国奥委会建议说:一定要在上面有一个发言,帮助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稿子,也就一页纸。这一页纸当时对我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根本不认识。怎么办呢?当时就在英国,请了一个私人老师。我请这个老师把它录下来他讲话,然后录下来。然后我完全按照他讲的,完全地模仿、学习。然后把这个内容,用字典全部翻译出来、标上音标,然后就跟着老师讲的录音带,一遍遍地学。就这一篇纸的讲话,也不超过五分钟,大家猜猜我学了多长时间?多少?三天啊?你太高估我了!一个月?谁说的?没错!我真的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学习这篇讲话。最后到了里斯本开会的时候,正好是老萨(萨马兰奇)主持会议,他以为会是翻译上,结果我开口就开始用英文讲。我一开口讲英文,老萨(萨马兰奇)就笑了,然后一直笑到我最后把这篇讲话讲完。最后呢,他说:邓,才学了三个月的英文,能够有今天这样的一个发言,我们大家应该给她祝贺鼓掌!
所以好多人问我:转型你害怕吗?我说:有什么好怕的呢?因为从一开始生下来,你就不会,你不是通过一点点地学习吗?所以等于说: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的成功。但明天的失败,也不等于你后天不可以成功!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经历过程当中,虽然很艰辛,也很困难。但是,好像还有一点点信心,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地笨。笨也是笨,刚才同学讲三天一篇五分钟的讲稿。没错,你们能三天,我就得用一个月。我想以勤补拙、笨鸟先飞。这个事儿,大家是公平的,对吧?你聪明,我多干点,咱俩可能也能扯平。但是到了最后的时候:是不是你真的比我聪明?那倒不一定了!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
因为清华拿完学士学位,英文是我的专业。随后又到了诺丁汉大学,攻读了一个硕士学位。信心来了,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到剑桥,去读一个博士学位。但刚有这个想法以后,我周边的所有人: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老师,包括老萨(萨马兰奇),统统说别去读。为什么?他们觉得太难了,说:你名气这么大,你万一读不成,这多难看啊!我觉得,这都是在为我考虑。但是我觉得:我这辈子机会来了,我干吗要等下辈子?所以,我仍然非常地坚持去读剑桥。
我就读的这个系是land economy,翻译过来叫土地与经济系。在中国,可以这样讲,在申办奥运会。当时03年,正开始我们要去筹措大量的资金就是要做大量地市场开发,能够减轻我们这个国家的负担,利用更多的市场资源,能够帮助我们办好奥运会。
所以,我就积极地参与了这个部分的工作。走访了大量跨国的一些ceo(首席执行官),包括他们的一些主导做市场开发的marketing(市场营销)。这方面的这些人,以及让我最后的博士论文定位在了什么呢《奥林匹克品牌的商业价值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奥林匹克的品牌商业价值?大家知道,奥运会讲的是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但是,是什么一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奥林匹克运动这么蓬勃发展?是商业的模式。因为在奥林匹克运动当中,大家不要简单地看作这是一个体育的比赛。其实,奥委会对每一次奥运会的各个项目,都会进行严格地评估,通过多个参数、多个指标,来评估和排序这二十八个项目。哪些项目是最不受欢迎的,那么就要淘汰这个最不受欢迎的项目。而是应该引进现在年轻人,最喜欢的项目进入到奥运会。因为他们知道:抓住年轻人,是抓住了未来!抓住了未来,奥林匹克运动才能更好地蓬勃发展!所以,不要讲一个奥运会,它都是以用户为导向,那更不要说今天的互联网。
在我没进入这个行当之前,我拜访了多位这个行业的专家、学者、老师,还有我们业界的大牛。包括李开复、张朝阳、马云、曹国伟,可以说没有一个我没有拜访到的。也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确确实实给了非常多的建议和意见,以及也泼了非常多的冷水。因为我们毕竟还很年轻,我进入这个行当时间也不长,可以说就是一个学生,要向老师,要向大牛们去学习。因为我相信:你只要肯低头,找到老师、找对人,他一定会教给你他最宝贵的经验!
所以,我想呢,我今天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我想最重要的,是定战略方向。其次,找到跟你同甘共苦,能够创业奋斗的一批精英,然后带领大家勇往直前。所以,我想在人生的道路当中,其实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就是要不断地归零。
我们要有归零的决心,不要抱着:我曾经在非常好的学校学习过的想法,是吧,我已经不得了了。但是你要肯放下,肯归零。要想到,我要从零开始,要保持一个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一种精神。在拼搏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困难。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有忍耐力!你的忍耐力有多强,你的成就就有多高。你的承受力有多大,你的成功就会有多大!
谢谢,这些就是我的演讲。
--------------------
邓亚萍资料
中文名邓亚萍
外文名deng yaping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河南郑州
出生日期1973年2月6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剑桥大学
身 高1.55米
运动项目乒乓球专
业特点速度快,打法凶狠
主要奖项1989年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2年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重要事件即刻搜索破产事件
现任职务人民日报社副秘书
长血 型o
祖 籍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田村
以上这篇是开讲啦邓亚萍演讲稿全文。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名人演讲稿尽在:演讲致辞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