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晚会常用文艺节目简介

时间:2019-05-15 04: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晚会常用文艺节目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晚会常用文艺节目简介》。

第一篇:基层晚会常用文艺节目简介

第三节 基层晚会常用文艺节目简介 一、歌舞类(杨丽萍)

1、独唱

独唱,是指一个人演唱的声乐形式。依据嗓音类别可分为男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童声独唱。独唱通常有三种方法,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九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包括了独唱的三种方法:

一是美声唱法,在我国又称为“西洋唱法”它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意大利文原意为动听的、美好的歌声。美声唱法是通过科学的发声练唱改善人的歌唱状态,合理运用气息的支持,调节好发声器官的各种机能,按照艺术的审美理想规范人声的表达方式,使声音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并具有一种金属色彩,且具有共鸣。其次它还注重句法的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并、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美声唱法音区广阔而有控制力。高音区有金属般爽朗的气质,中音区丰满结实,低音区宽厚、洪亮、醇和等。美声唱法按照音区、音色、换声点等特征,将人声分为高音(男高、女高)、中音(男中、女中)、低音(男低、女低)和童音。美声唱法3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一批批作曲家、歌唱家的探索,这种唱法在我国已形成一种体系,并被我国群众所接受和喜爱,涌现出听众熟悉并喜爱的歌唱家。如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郑咏,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刘斌,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关牧村,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杨鸿基及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等。

二是民族唱法,是指戏曲、曲艺、民歌以及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语言、不同风格的演唱,构成了我国民族唱法异彩纷呈的局面。民族唱法也有其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都讲究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种唱法音色较明亮,具有一种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培养出一批演唱民歌族的曲的歌唱家。如郭兰英、才旦卓玛、王昆等。近年来,一些年轻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宋祖英等。在立足民族唱法,探索新概念追寻路子的多样性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三是通俗唱法。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它是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唱法。也是基层部队官兵最容易接受和学唱的演唱方法。其情感表达真切、直率,表演风格清新、自由,强调表现某种通俗情调。通俗唱法的特点是:1、歌手多凭借自然嗓音演唱;2、十分依赖扩音设备来修饰和美化声音;3、形成了气声、柔声、直声、哑声等作为通俗唱法重要表现手段的演唱特色。

这一唱法开启了用歌声表现人类情感的新领域。基层官兵只要具备较好的自然嗓音,有良好的乐感和较强的模仿能力,便不难成为一名受欢迎的歌手。

2、表演唱

表演唱是融表演与歌唱为一体,以适当的手势、表情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歌曲内容和情节的一种演唱形式。我们首先欣赏一下由济南军区演出的表演唱《我的步战车》,然后再共同了解一下表演唱的知识。

表演唱的基本特征是表演动作对观众具有直接感染作用。虽然,任何一个歌唱节目,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表演动作,如独唱,小合唱等。因为表演动作是对歌曲情感表现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对于表演唱这种形式来说,它的表演就成了表达内容的重要手段。因此,没有比较丰富的动作表演,就不能称为表演唱。

表演唱的动作大体有四个特点:

一是动态性。是指演唱中表现人在各种活动中呈现的形态。一般说,表演唱的动作是两个以上动作的连接和组合。由于表演动作是从人们在生活中千变万化的动作中提炼出来的,这些经过提炼的动作渗透了表演者的思想感情,有相当的象征和表达意义。如2000年春节联欢会中的表演唱《军中姐妹》,它提炼了一系列部队官兵进行队列训练时的动作过程,使人们一看到这些动作表演,就想起“国庆”阅兵时的情景。并展现了当代女兵的风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是节奏性。所谓“节奏性”就是表现人在生活中各种运动的基本节律,但又比人们生活中的节奏更强烈、更连贯、更鲜明。如表演唱《洗衣歌》中,藏族姑娘在河边洗衣服的节奏,同生活中人们洗衣服的节律既有相似之处,又比生活中的洗衣动作节奏要连贯、强烈、鲜明的多。

三是虚拟性。即通过舞台表演,使人们从中展开联想,以神传情,以虚代实,以假乱真,从而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如我们刚才欣赏的表演唱《我的步战车》,战士们不能真的开着步战车上台,而是通过虚拟的开车动作,加上嘴里唱者“就在当兵的头一年,我开上了步战车„„”这样的歌词,使观众感受到表演者开步战车的情景。

四是抒情性。主要指他的表演并不是为了模仿生活,而是为了抒发感情,把唱歌的过程从“咏歌”发展到“手舞足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如98年全军业余文艺会演获奖节目《阿哥探亲回彝寨》。通过演员的表演唱,表现了“阿哥”在当兵前后各方面的变化。

表演唱这种形式,比一般独唱、合唱歌曲更富于叙述性。不受场地、道具等因素限制,非常适合基层连队的排练演出。

3、合唱

合唱是一种人数较多的多声部演唱形式。是最具广泛群众性的一项歌咏活动,它是音乐、文学与演唱的结晶。它不仅能训练人们对多声部的听觉能力,还能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让部队官兵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他们的道德修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先感受一下合唱的魅力。

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是由群众性的集体歌唱活动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中国的合唱艺术可以说是音乐领域中最年轻的家族。1932年黄自先生写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最早的合唱作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合唱事业蓬勃发展,许多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优秀作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如《长征组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阿拉木汗》等。

合唱按人声类别不同可分为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和由男女声共同担任的混声合唱。这是合唱最常见的分类方法。男声合唱较为雄厚粗壮,适合表现铿锵有力、激昂深厚的情绪。如歌剧《自由射手》中那段著名的男声合唱曲《猎人进行曲》。女声合唱较为柔和、抒情,一般适合表现清晰、秀丽、细腻甜美与哀怨缠绵的情绪。如大家熟悉的女声合唱曲《纺织姑娘》、《盼红军》。童声合唱纯美、甜润,如童声合唱《我们的田野》、《星星啊星星》等。混声合唱一般分为四个声部,即: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大家熟悉的混声合唱曲很多,这里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合唱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按声部的多少来分,它可分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如男声二部合唱、女声三部合唱、混声四部合唱等。

另外,有领唱的合唱,可叫做领唱合唱,如《同一首歌》、《七子之歌》等。大型合唱还可以包括重唱、对唱和齐唱等多种形式。如《黄河大合唱》。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有的合唱曲为了突出声乐表现力,而有意不用乐器伴奏,纯粹由人声演唱,称为无伴奏合唱。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就属于无伴奏合唱曲。

在基层部队开展的文艺活动中,合唱是最重要的演唱形式之一。因为合唱每个声部人数较多,适宜表现集体的思想感情,并且最善于表达人们的共同心愿和时代声音。一曲精典合唱曲目,可以展示当代军人的艺术风采。在基层部队的合唱中,以齐唱的形式最为普遍,但随着官兵审美情趣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合唱艺术将会日益普及。

(二)小合唱

小合唱是基层部队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唱一个声部、并有两个以上声部的演唱形式。演唱人数一般不超过12个人。

适合部队的小合唱曲非常多,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我军的每一个军兵种都有一些流传的小合唱歌曲。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演唱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小合唱曲。要选择时代感强,好听向上,并且好学、好唱,又能反映部队生活的优秀歌曲。由于小合唱是一种多声部歌曲演唱,所以在排练之前首先要解决歌曲多声部的问题。一是利用现成的多声部曲谱。有许多歌曲,发表时作者就写了多声部。如《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如果我们要演唱这些歌,一般不需要自己动手写成多声部。二是根据歌曲的主旋律自己编配其它声部。有的歌曲,发表时作者并没有写多声部,但我们在演出中需要作为小合唱歌曲来演唱,这就要求自己写成多声部。如《当兵的人》、《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等。这些歌曲不仅可以作为独唱曲,就是作为小合唱曲也非常合适。在作为小合唱曲时就需要自己动手写成多声部。写多声部最好是学过《和声学》方面的知识并有多声部演唱方面经验的同志。三是可参考已有的多声部谱子,根据基层演唱人员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改编。有时候我们演唱的小合唱曲可以找到多声部的合唱谱子,但谱中有些方面不适合自己部队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部分保留、部分改编。

小合唱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唱词的表达和动作的整齐等技巧。同时还要注意音质优美,音高准确。

在小合唱方面,我们部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演唱水平。小合唱成为军营歌坛上的一支奇葩。

4、独舞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叫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独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如:独舞《太阳鸟》以其精致独特的艺术视角,写意的展现了人们对生命、阳光的诗般礼赞、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的独舞《岛上的日子》、《春江花月夜》、《水》、《希望》、《敦煌彩塑》、《海浪》等。另一类是在舞剧和大型舞蹈中,常用独舞形式突出刻划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在集体舞中的独舞一般称为领舞。舞蹈样式之一。意思是独自一人表演,所以又可称为“单人舞”。有以下几种类别:

①结构完整、自成篇章的舞蹈作品,如老一辈舞蹈家吴晓邦先生1942年创作并演出的《饥火》、《敦煌彩塑》、《海浪》;中国古典舞中舞蹈家黄豆豆作品《秦俑魂》、刘岩作品《水中月》、武巍峰作品《秋海棠》、和古典芭蕾《天鹅之死》,现代舞《马赛曲》、印度民间舞《拍球舞》等。它们具有独立的主题、内容及意境,短小精巧、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②群舞中独舞的段落,舞剧中塑造人物、抒发人物内心感情的重要手段,如中国舞剧《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独舞和古典芭蕾《天鹅湖》第2幕中奥杰塔的独舞。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刻画舞蹈中的主要人物和推动高潮的发展,如舞蹈《飞夺泸定桥》中班长的独舞和《战马嘶鸣》中小战士的独舞。这类独舞就其内容而言往往只是一个舞蹈或舞剧片断,在形式上也往往有群舞演员陪衬在后。这类独舞有时并非独自一个在舞台上,而是指某一角色有一段相对完整、不同于其他演员的表演(即用不着动作整齐划—)。

③古典芭蕾中的“变奏”。古典芭蕾从欣赏的角度还往往安排男女主人公及其他人物的独舞,用来表现演员的技巧水平,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独舞应当意境深邃、结构精练,以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舞蹈和高超的技巧相结合,创造出完美动人的舞蹈形式。即在双人合舞之后,有男、女各自独立表演的舞段。这主要是用来展示演员高超的转和跳跃技巧的。因此,独舞对表演者的要求也特别严格,独舞演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娴熟的技术技巧、高超的表现能力和全面的艺术修养。

5、双人舞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双人舞分为两类:

①由两位演员表演的、结构完整的、有独立主题的舞蹈作品,如中国舞蹈《再见吧!妈妈》、《飞天》、《怀念战友》、《小萝卜头》。它们都有独立的主题、内容、情节(或情绪和意境)。

②舞剧或大型舞蹈中的双人舞,是用来塑造主要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中国舞剧《鱼美人》中鱼美人和猎人的双人舞;芭蕾《奥涅金》中塔吉雅娜和奥涅金的 3段双人舞。双人舞要求结构精巧、形象生动,演员除要求具备独舞演员的条件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合作意识,表演时能默契配合。军旅舞蹈艺术以其独具的题材、风格特色而一花独秀,如反映战友间生死情谊的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女子双人舞《同行》,以及武警文工团男子双人舞《战友》。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的双人舞《士兵兄弟》、第二炮兵文工团的双人舞《未了情》、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和《无言的战友》,《天边的红云》充分展示了人们所熟悉的革命、保家卫国和历史传统题材,其中群舞《天边的红云》以女性的视角勾画出历经磨难的女红军在壮烈牺牲前的战斗与抗争,同时又刻画了面对死亡的青春女性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美的追求和美好明天的留恋,人们从这个舞蹈中不难看到现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风格;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创作的双人舞《无言的战友》,表现了战士与军犬间的一种特殊的战友情怀。《无言的战友》是国家一级编导赵明的作品。他从一个全新的军旅生活视角取材,讲了一位士兵与自己的军犬训练,玩耍,战斗的普通生活场景,舞蹈结尾出人意料,不是人与狗和谐生活,而是一个悲剧的结局,军犬在一次任务中牺牲,军人失去“战友”的痛苦的情感,体现他们真挚的友情。烘托出无言的战友如此伟大,英勇,忠诚。编导的艺术构思有独特的创新性。

6、三人舞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根据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现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和舞蹈的组成部分。三人舞,根据内容又可以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如:《瀑布》、《节日的金钹》、《快开、快快开》、舞剧“天鹅湖”中《三只大天鹅舞》)和表现一定情节(如:《金山战鼓》)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内容(如:《惊变》)等三种不同的类别。“三人舞”大部分是具有情节性的小型舞蹈作品,是能够组成性格冲突的最小舞蹈样式。如三人舞《金色种子》表现了姐弟俩与破坏生产的坏分子的冲突;三人舞《绳波》则表现了夫妻俩不和而孩子在夹逢中生存的情景。根据性格冲突来设计舞段和舞台构图,三人舞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非对称的,矛盾的;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舞蹈样式。

7、群舞 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绪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大型舞剧中的群舞,常用来烘托艺术气氛,展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有时也用其作为独舞或双人舞的陪衬,为塑造人物服务。从表演的性别上可分为男子群舞、女子群舞和男女大群舞;如:总政歌舞团的群舞《士兵与枪》;总政歌舞团的男子群舞《穿越》;《军中蛟龙》、《追潮》、《较量》;空政歌舞团的女子群舞《云上的日子》;《女兵》、《今天我上光荣榜》、《女骑警》、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的群舞《较量》、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的群舞《雷霆风暴》;如反映驻守祖国边关战士生活的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舞蹈《边关沉月》;在表现新时期军民关系的舞蹈作品中,总政歌舞团的《哈达献给解放军》和西藏军区文工团的《酥油飘香》也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走、跑、跳》把和平时期部队现实生活中最简单枯燥的队列操练齐步走舞得有滋有味,从一个拔正步的标准训练动作的重复、跌倒、爬起,继续前行,集中几笔,使人感到这是一种对今天战士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情操的形体外化,一种艺术的升华。舞蹈为了表现官兵们在训练中的龙腾虎跃,还采用了芭蕾式的大跳、腾跃等技巧,有现代舞式的形体动作,都作为一种官兵精神体现的形体化符号,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使当代军人的风采,乃至军威在舞蹈中的艺术魅力所震撼,所折服。

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情节性群舞和抒情性群舞。群舞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舞蹈作品,如被誉为“20世纪经典”的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以一群少女或细碎流畅或奔腾跳跃的舞姿,象征着山涧小溪流聚成河最终汇入大海的景象,以此揭示出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这类群舞以抒情性群舞居多,群舞也可以是舞剧中的一个片断,如《小刀会》中的《弓舞》、《鱼美人》中的《珊瑚舞》等。这类群舞服从于舞剧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通常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描绘和群众情态表现。群舞的一个重要表演特征是动作整齐、风格一致。如:《荷花舞》、《孔雀舞》、《快乐的啰嗦》、《战马嘶鸣》、《难忘的泼水节》等。

二、语言类

1、戏剧小品(龚雯婷)

一、概述

戏剧小品是戏剧的一种,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它以短小、形象、活泼、贴近生活、表演灵活的形式活跃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我国的戏剧小品从表现手段上分,主要有戏曲小品、话剧小品、歌剧小品等。戏曲小品是以我国传统戏曲歌、舞、剧三位一体为特点的戏剧小品。话剧小品是以对话为主,兼有动作的一种戏剧小品。这是目前最走红的戏剧小品样式。如赵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拜年》、《卖拐》等。歌剧小品是以歌唱为主,兼有对话和旁白。如潘长江表演的《过河》;从戏剧小品的艺术效果上分,我国的戏剧小品主要有喜剧小品、悲剧小品和悲喜剧小品。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悲喜剧小品如《芙蓉树下》。

二、戏剧小品创作要点

(一)抓生活热点,以小见大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戏剧应该是一面聚集物像的镜子„„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卖拐》、《卖车》、《功夫》,截取的就是生活中人们常有不自觉地受骗上当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多方面问题:如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人的自身素养;人的生存之道;人性中懒惰、自私、轻信的弱点;人的交际原则等问题。更深层次的内容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哲学等问题。

(二)巧设结构,出人意料

戏剧小品的结构形式大体上有两种:开放式和闭锁式。开放式结构就是让戏剧情节按时间顺序按部就班地展开,如赵本山和黄小娟表演的《相亲》;闭锁式结构就是只写高潮和结局部分,把事件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出来,,如黄宏和魏积安表演的《擦皮鞋》就是把一天中“早晨”这一重要时刻发生的事表现出来,从而出人意料地反映现代人的“两面生活”,即化了妆的“我”和卸了妆的“真我”二者的矛盾纠葛,揭示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生活要义。

(三)把握个性生动的语言

戏剧小品成功的关键除了具有新颖、深刻的主题外,最重要的就是小品语言。因为戏剧小品篇幅短,演出时间短,人物一般在30分钟左右,甚至15分钟左右。人物也少,背景简单,这就要求戏剧小品的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极具冲击力。

口语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讲标准的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普通话。二是讲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目前戏剧小品的口语化以地方特色为主,南方戏剧小品和北方戏剧小品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但却能引起普遍共鸣,其小品的口语化美感起了相当大作用。

个性化,是指戏剧小品里的人物语言要有个性,是普遍中的特殊,是生活中有的而又无法模仿的语言,如《昨天·今天·明天》中“我十分想念赵忠祥!”和“来时火车票谁给报了?”的语言已经成为某种暗示语广为流传。

三、戏剧小品剧本写作要点:

(一)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

(二)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三)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

(四)不要把戏剧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戏剧小品真正区别开来。

2、相声(龚雯婷)

一、概述

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

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表演大师有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堃、苏文茂、马季等人。

二、相声的分类

(一)按演员人数。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长篇单口相声,通

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但更注重笑料;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演员为一捧一逗。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称“腻缝”。

(二)按内容功能。讽刺型相声,可讽刺自己或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的《如此照相》;歌颂型相声,主要在中国大陆,通常要配合政府方针、政策。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农村新面貌)、侯耀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建设者);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三、相声的表现形式

相声表演方式最初有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相声称“暗春”,公开表演的相声称“明春”。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后只有“明春”一种在继续发展。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

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创作的相声也常有省略“瓢把儿”的。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

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

3、快板(郑彬)快板是以竹板击拍,有节奏地韵诵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它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由“顺口溜”发展而来的。快板的语言生动流畅、节奏性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是快板语言的主要特点。快板或一个人单独表演,或二人对口表演,偶尔也用集体表演的形式。快板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反映生活快,而且可写的内容很广泛。快板的形式灵活,表演简易、轻便,是一种深受官兵欢迎的曲艺形式。我们来听一下快板的常见节奏点。

快板的表现形式很丰富,下面我给同志们介绍几种常见的形式:

快板书:又叫竹板书。它和山东快书有些相似,通常由一个人表演,并说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

对口快板:又叫数来宝,是由二个人通过相互对答的形式进行表演。

群口快板:也叫快板群。表演者可有7-10人,一人一副竹板。可以叙事,也可以作形势宣传。其舞台演出效果往往比较“火热”。

锣鼓快板:由4-5人乃至更多的人打竹板,后面配有一套锣鼓。在快板的段落之间出现锣鼓点儿。这种形式很适于“欢庆”节目。

方言快板:指用各类方言表演的快板段。较常见的有天津快板等,天津快板除须用天津话说外,还要配上音乐伴奏,其格调轻松活泼,极易流行。

在编写快板时,首先要把内容选好,通常要选择情节简单,人物不多、场景集中的题材。当然,没有情节和人物的题材也可以编写成快板,如罗列一些名字和数字,说明某些道理。题材确定之后,选择一个好的开头十分重要,下面我重点给同志们讲一下如何写好快板的开头。快板的开头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叫“开门见山”,一开头就说出要表达的主题。如锣鼓快板《江主席来到大堤上》,主要是讲述98年长江洪水泛滥,全军战士在江主席的号召下,奋力抗洪,江主席亲自到大堤上慰问官兵的情景。开始就表述主题“八月里阴雨天未晴,八月里热浪袭军营,八月里长江洪水涨,八月里大堤出险情。江主席发号令,八方战士齐出征。„„”另一种是“迂回曲折”,将所要反映的内容,适当加以渲染,使人们对它逐渐产生兴趣,仔细地听下去。如群口快板《党小组长》,整个快板的内容是四个人想通过各自具体事例来选出一个优秀党小组长,但在开头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说“合:打竹板,登上台,自报家门唱起来。我们几个都姓党,名字都叫党小组长。甲:党小组长不是官,可下管地来上管天;乙:党小组长没提干,也兼管思想和路线。丙:在连队,咱有个外号叫得甜,人称“编外指导员”;丁:在班排,还有个称呼更加美,都管咱叫“班政委”。„„当大家产生兴趣后在再说出主题合:“„„今天咱支部召开演讲会,四位组长选一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这朵红花谁来戴。”快板开头以后,就要紧接着按照贯穿线铺写下去。不同的题材要使用不同的贯串线,或按人物性格脉络叙述故事,或照事件发生的情节具体展开,或围绕一个道理分层阐述。贯串线的角度一定要新颖,高潮点一定要表达到位。快板的结尾也很重要,有的结尾庄重严肃,有号召力,振奋人心。如《巧遇好八连》“甲:夸八连!乙:赞八连!合:努力学习好八连,艰苦奋斗永向前!”有的结尾则比较含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如《入伍第一天》,当把他第一天到连队的切身感受尽情地抒发之后,在结尾中写道:“当我写完决心书,东方发白星儿疏。听!窗外响起了进军号,新的一天又来到。”不论何种格式的结尾,都不能拖沓冗长,画蛇添足。在编写快板时,还要注意押韵和节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4、故事(郑彬)

故事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口头文学形式。一个人,一张口,走到哪里,讲到哪里,可以不要舞台,不要布景,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如在训练间隙、节假日、休息室等,随时随地都可以讲。通过故事可以传播知识、开阔眼界、表达思想、扬善贬恶、教育人、熏陶人。讲故事是基层很受欢迎的节目。

故事既可以自己创作,又可以根据小说、电影、戏剧改编成新故事。在自己创作故事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要新。要努力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反映人民的心声,这样群众就爱听。如果需写老题材,也要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内容、新的意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情节发展要奇。是指情节发展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紧紧地吸引住听众。

3、结构安排要巧。故事的开头要象磁铁,抓住人心,结尾要象嚼青橄榄,余味无穷。在情节发展部分要造成几个悬念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注意处理好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既能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又能让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5、语言要口语化、形象化。故事的语言要求流利上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明精练。要尽量避免冗长的赘述和过多的形容修饰。

5、三句半(吴竞子)

三句半是中国民间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以说为主的韵文体曲种。起源于嘉庆年间,山东峄县西部陶馆附近的运河号子,然后由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曲艺形式——三句半。三句半并不是单纯写在纸上逗趣的文字,它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语言诙谐风趣,创作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比较容易掌握。反映现实比较及时,是比较适应部队基层的一种表演形式。看似简单的三句半能起到烘托气氛,活跃现场,吸引观众的效果。三句半由4人演出,每人说一句。由于最后1人一般只说两个字,故称“三句半。”

表演特点与要求

表演者甲乙丙丁四人,手里各持鼓,小锣,镲,大锣等击打乐器敲打登场。乐器停,甲高声朗诵第一句,并根据此句意思做出一个造型动作。下面乙第二句,丙第三句。丁的第四句是“戏眼。”

三句半,三句半,关键在于半。半,其实只有一个字或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字多则味淡了。这一两个字要求很严,必须压韵,简捷,诙谐,合意,并出忽意料。一经丁喊出,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才行。观众大笑,台上四人敲打乐器转场,转一圈或两圈,之后接着表演第二段。一般,一个三句半节目有八——十段说词就可以了。

三句半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如不按其要求和规律去写,其演出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它对句式,字数,押韵等都有要求。如果写出来的作品不符合要求,那就不是三句半了。三句半的作者脑里要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你要写的作品是用来表演的,而不是给人读的,所以用词不能生僻。押韵与同调

三句半不仅要押韵,而且要求很严。具体来说就是:一、二、四句必须押韵,“一韵到底”,是把写诗歌或快板的押韵方法用到三句半中了。

三句半不仅要押韵,而且要“同调”,即押韵的字不仅要韵母相同,而且音调也要相同,但第三句的音调不能与其他句相同,只有这样,观众听起来才会感到和谐悦耳。

在实际创作中,最费脑筋的就是这个“半句”。常常因找不到合适的“半句”而不得不放弃前面好不容易想出来的三句。所以有时就先确定最后的“半句”,然后再写前面的三句。

“押韵”不像有人想的那样难,但也绝非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简单。押韵不是只要韵母相同就可以了,其声母必须不同,换句话说,不能用“同音字”押韵,更不能用相同的字。韵母不完全相同的也可以押韵,如“iang”与“uang”“ing”与“ong”。韵母相同也不一定能押韵,如zhi与li,前者是整体认读音节。

字数要求

有些人以为,既然是“半句”,其字数就是前面每句的一半,这是错误的。三句半的“半句”绝不是其他句子的一半,而是要少于一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明显感觉到“半句”。很多人写的三句半的“半句”中,有不少是三个字或四个字,甚至有五个字的,这样根本无法体现三句半的灵魂──“半句”。

为了突出三句半的特点,给观众一个“新鲜、奇特”或“诙谐”的效果,三句半的“半句”应该以两个字为主,当然也可以用一个字,但不容易表达需要的思想。如果用两个字找不出合适的词(韵母和音调都受控于前2句,的确很难),也可以用三个字,但应尽量少用。至于四个字和更多的字数是必须避免的。“儿化”音中“儿”不算字数。如“没门儿”算两个字。

前三句的字数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以七字为主,也可以是五字或六字,超过七字的最好不用。少于五字也是不行的。每段的字数可以不同,但同一段的前三句的字数应该相同。只有这样,观众听到最后一句时,才会感到新鲜奇特。如果前面几句的字数多少不一,观众感受到的只是字数的变化,而不会感受到“半句”,也就不是三句半了。

除前面说的外,三句半和诗歌一样,也有“句式”和“平仄”等要求。换句话说,不是每句的字数相同就可以,必须符合一定的句式才行。如“我们还没有吃饭,抓时间快把活干”虽然都是七个字,但不能用在三句半中。七字的句式一般有2种:“二二二一”及“二二一二”,六字的句式“二二二”其他句式都不行。最好能考虑一下“平仄”,一般注意每句词的音调应有所变化。如果都是同一音调,听起来就不舒服。这里讲的是创作三句半的基本要领。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这些要领,并下一番功夫,才可能写出好的三句半。

6、双簧(吴竞子)

双簧为一种民间艺术,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由前面的一个演员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双簧”作为一种节目,出现于清朝末年,据说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如今,双簧仍然活动在艺术舞台中,多用于相声。此外,在双簧前,演员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饰,在前面的演员需要梳理一个向上的辫子。

表演特点

双簧的最大特点在于模仿和配合。内容重点重在具有模仿价值的生活小事。曲艺双簧是两个演员,一人用形体表演,一人用声音说唱,合二为一,以假作真。说唱者,必须嗓子好,声音亮。表演者不发音,只张嘴模仿说唱的口形,大嘴张开,甚至能让人看见喉内的肉簧片——声带。有一副对联描述双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说真学仿佛一个,前演后唱喉咙两条。

演双簧必须有场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说相声用的醒木、手绢、折扇之外,还有一个演双簧专用的头饰:套在头上的小辫,一般都用绳圈拴一个小圆托,上连一根冲天杵独辫,也有用青绸子条做的两个小羊犄角辫套在头上,两辫在耳上。这可能是根据不同脸型而设计的。曲艺中的双簧,多由相声演员兼演。由甲、乙二人表演。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形,称“前脸儿”。乙在后说唱称“后背”。传统相声都是甲智乙愚,演双簧则反之,吃亏的多是甲。双簧演员上场,先用相声垫话铺场,甲找包袱,乙捧哏。演双簧开始,前脸坐在桌后椅子上,先向观众咧嘴眯缝眼不发声音地大笑,然后紧急收敛笑容,面目严肃,拍醒木给信号,后背说唱,前脸学其动作口型,术语称为“发托卖像”。再演一小段,故意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甲站起离桌露出乙。二人对口说几句,接着再学双簧。双簧附属于相声,后背不论蹲着坐着,都是相声双簧。相声来源于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员过去都是自弹自唱。弹弦必须坐着,蹲着没法弹。因此,两把椅子,后背坐着的双簧应是双簧的原始形式。后来形式曲种独立,后背大都不能弹弦了,所以改为蹲着,隐蔽遮脸。

三、器乐类

1、中华民族乐器(龚雯婷)

一、弦乐器

(一)弹拨乐器

古琴:

古琴,又名七弦琴,古代原称琴,唐、宋以来逐渐被称呼为古琴。古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发展为七弦。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稳定,一直延续到现在。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和独奏两种。

2、乐器简介。古琴形式多样,历代沿用下来的名称有仲尼式、伏羲式、联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等。古琴长约1.2米,宽约20厘米,厚约6.6厘米,由梧桐木或杉木制成。古琴由琴面、琴底、琴首、琴轸、琴腹、琴徽、雁足等部位组成。其中琴面刨成弧形,琴底剜成槽腹,用一块比较硬的木板(一般用梓木)作为琴底胶合而成。

3、古琴的演奏方法。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右手能同时拨奏两根弦作和音。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取音时,可作往复摆动的“吟”、“揉”和上滑音“绰”、下滑音“注”等等多种奏法,形成古琴特有的演奏风格。琴音有三类:散音、按音、泛音。散音,即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拨弦时发出的空弦音。按音,也叫实音,即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时发出的音。泛音,即右手拨弦、左手对准某一徽位轻碰琴弦所发出的音较清澈的音。古琴的音域,从大字组C到小字组d3四组音。

4、代表人物及琴曲。

管平湖(1897-1967),江苏苏州人。擅长演奏的琴曲有《流水》、《阳春》、《胡笳十八拍》、《广陵散》等。

《广陵散》最初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今江苏徐州一带)的一首琴曲。《广陵散》曲谱经历代传授,后来保存在明.朱权辑的《神奇秘谱》中。它是隋唐时期的传谱,由琴、筝、笙等乐器单独演奏。《梅花三弄》据传为唐代琴人颜师古改编,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为一千五百多年前晋国(265-420)桓伊所做的一首笛曲。

古筝:

筝在我国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多年了。到了20世纪50年代,筝有了很大的改革,演奏艺术也得到飞速发展。在乐器形制上,将原来整的丝弦改换为钢丝弦或尼龙缠弦。由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发展为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二十六弦。改革后的筝,扩大了音域,增加了音域,增加了音量,便于转调,丰富了表现能力,常用于独奏、重奏、伴奏和合奏。

1、乐器简介。筝的形制是一弦一柱,多弦多柱乐器。筝体呈长条形,面板弧形,底板平直并开有两个音孔,面板与底板均用发音振动性能良好的桐木制作,边框使用硬质木料,整个筝体是一个共鸣箱。筝体的头与尾各设有前梁、后梁,前梁与后梁之间的面板上立有筝柱(亦称琴马),以支撑筝弦的压力。筝柱位置错落有序,排列如一字大雁飞行,因此又有雁柱之称。筝柱可以左右移动以改变弦长,调整音高。

2、古琴的演奏方法。筝按五声音阶音列顺序定弦,十六弦筝三组多一音,二十五弦筝五组少一音。筝的演奏技法是左手主要有颤音、按音、滑音(上滑音、下滑音)、揉音、泛音等,其中以按、颤、滑演奏技法最富有个性,所以使之形成了“以韵补声”的旋律特点。筝的右手演奏技法主要有托、勾、剔、摘打以及摇、撮、琶音、刮奏等。其中刮奏、和弦音等最富有特点。刮奏,又称为花指、划奏,即依靠筝位音排列顺序右手迅速的上下刮奏。

4、代表人物及琴曲。

娄树华,字荫堂,号权中,河北省玉田县人。娄树华创作的筝曲《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50多年来历久不衰,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古筝名曲。

《高山流水》是一首抒情述志的古曲,由娄树华根据原工尺谱按照北方筝人习惯编订了演奏指法。

琵琶:

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乐器。“琵”和“琶”原是古代弹弦乐器两种演奏手法的名称,秦汉至唐代这一时期,琵琶二字成为多种弹弦乐器的混称。唐代以后,琵琶作为一件独立乐器的专用名词沿用到今天。琵琶早在唐代已盛行,并发展成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

1、乐器简介。琵琶的形制:主要由头部、颈部、腹部构成。头部包括琴头、弦槽、弦轴;颈部包括山口、相、琴枕、琴颈腹部包括品、面板、复手、琴背、琴弦;琴背为琵琶发音的共鸣箱,上面连颈部,呈半面椭圆形;中空,平面蒙以桐木或柏木面板,面板上粘有品和复手。

传统琵琶定弦以小工调为主(以D做宫音),称正调,四弦定音为(sol、do、re、sol)。

2、琵琶的演奏方法。根据琵琶演奏技法对旋律的表现意义可划分为右手主要技法(其中包括单音技法、双音技法、和音技法、持续音技法),左手主要技法、汇组技法和特殊技法四种。

右手技法是使琵琶发音的动力部分,它比左手指法更为复杂。(1)单音技法:弹、挑、勾、抹、剔、泛音等,演奏特点为触弦灵活,节奏鲜明,发音时值短促。(2)双音技法:双弹、双挑、分、扣等,演奏特点为触弦迅速敏捷,使双音有如一声,节奏鲜明,发音时值短促,比单音技法力度较强。(3)和音技法:扫、拂、扣双、分双等,演奏特点为触弦迅猛(主要是扫和拂)、准确,但右手手指(1-4)先后或同时触动三到四根弦时,铿锵有力,犹如一声,比双音技法效果强烈,富有节奏性和立体感。(4)持续音技法:主要靠某一技法的持续演奏或双手两种技法的巧妙吻合尔构成的。如摇指、滚(夹弹)、轮指等。(5)复合技法。(6)特殊技法。

4、代表人物及琴曲。

华秋萍,名文彬,江苏无锡人。编著《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又称《华氏琵琶谱》,刊行于1818年,共三卷,采用工尺谱,有较完整的指法记载,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收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海青拿鹤》等名曲。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祖籍河北沧州。

刘德海从小就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功底。1954年刘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为师,得到了林先生的真传。《阳春白雪》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后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扬琴

扬琴,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打琴。中世纪以前,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国家,流行着一种击弦乐器,名叫萨泰里琴。明朝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有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广东音乐、丝竹扬琴、新疆扬琴等。

1、乐器简介。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

琴竹等构成。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的弦上。擅长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传统乐曲有《龙船》、《苏武》、《喜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将军令》等。

2、扬琴的演奏方法。扬琴的基本竹法是两手轮流交替。传统竹法有“左竹法”和“右竹法”两种。扬琴演奏技巧可分为七类:单音、双音、轮音、弹轮、分解和弦、两声部配置和色彩技巧。其中单音技术和轮音系扬琴的基本核心技巧。

(二)弓弦乐器 二胡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嗡子等,常用于伴奏、合奏,也用于独奏。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

1、乐器简介。二胡的形制: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弦、千斤、琴马、琴弓等主要部分组成。琴筒为二胡的共鸣箱,有六角形、圆形、椭圆形等。琴筒一端为音窗,一端蒙以蛇皮或蟒皮,上置琴马,张二根弦。

2、二胡的演奏方法。右手弓法和左手指法。右手基本弓法有联弓、分弓、顿弓,常用的弓法还有颤弓、小抖弓、抛弓等。左手指法有颤指(包括揉、滑、抠、压弦)、打音、垫音、滑音、颤音,秦中最具有特色的是滑音,滑音分为小滑音、大滑音、回转滑音、垫指滑音。

3、代表人物和琴曲。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汉宫秋月》系刘天华所传,刘天华根据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成二胡演奏。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三弦:

三弦古称弦子、弦。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言:“今之三弦,始于元时。”在四川省发掘的古墓中的三弦石雕比文献记载约早一两百年。直到目前,各种形制的三弦仍广泛流传于我国东、西、南、北的汉、满、蒙古、回、彝、侗、白、哈尼等多民族的音乐生活之中。

1、乐器简介。汉族所用的三弦主要有大三弦和小三弦两种。大三弦又名书弦,音色宽宏低沉,一般用于北方大鼓书、牌子曲等音乐的伴奏。小三弦又名曲弦、南弦子,盛行于江南,用于昆曲、弹词等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伴奏及民间器乐合奏,如:江南丝竹等。汉族三弦的演奏技法,右手有弹、跺弹、双弹、扫、挑、拂、滚等;左手有打音、拈音、吟音、滑音等。

2、代表人物和琴曲。汉族三弦演奏家及代表作品有:白凤岩的《六板》、《开手板》、《风雨铁马》;溥雪斋的《合欢令》、《柳摇金》;王宪臣的《海青》、《将军令》;曹东扶的《高山流水》、《泣颜回》;王省吾的《和番》等。

(三)吹奏乐器 笛 笛俗称弟子或梅,横吹、开管、边棱音气鸣乐器。明、清时期,笛子在民间音乐中应用普遍,笛已成为二人台牌子曲、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十番鼓、十番锣鼓、等乐种的主奏乐器,并在戏曲、说唱伴奏与民间器乐合奏中不断地发展着它的演奏艺术。

1、乐器简介。形制:笛以竹制管身,管身上开有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气孔以及六个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空左端堵以笛塞,横吹。笛子在全国流行的形制很多,主要的有曲笛也可称为昆笛、梆笛。曲笛常用于昆曲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梆笛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

2、笛子的演奏方法。北方梆笛音色高亢、明亮,注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急促雀跃的舌打音,强而有力的垛音,富有色彩的花舌音、滑音等。其旋律多具有分割性、跳动性的特点,节奏较鲜明强烈。南方曲笛音色醇厚、圆润,注重与气功,讲究运气的绵长不断、悠扬曲折,常用于打音、倚音、赠音、震音、连音等技法以润饰曲调,力度变化细致。其旋律多具有连贯、平稳的特点,线条柔和,抒情性强。

3、代表人物和琴曲。

(1)梆笛。冯子存,民间艺人,生于1904年,河北省阳原县人,是北方梆笛演奏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曲目有《五梆子》、《喜相逢》、《放风筝》等。

(2)曲笛。陆春龄,江南曲笛演奏优秀代表之一。代表曲目主要有《小放牛》、《欢乐歌》、《鹧鸪飞》等。他改编演奏的曲笛《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乐曲一丝竹乐合奏以及萧独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

葫芦丝

葫芦丝是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

1、乐器简介。葫芦丝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

2、葫芦丝的演奏技法。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

3、代表人物和琴曲。哏德全,创新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并独创性地在葫芦丝的制作上采取了新的方法,扩展了葫芦丝的音域,让傣家人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空间。葫芦丝代表曲有:《月光下的凤尾竹》、《.瑶族舞曲》、《美丽的金孔雀》、《侗乡之夜》、《婚誓》等。

(四)打击乐器 鼓

1、乐器简介。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中国传统的鼓多源于中原,秦汉前已有20余种。虽大小高矮不同,但几乎都是粗腰筒状。当时已用于诗、乐、舞以及劳动、祭祀、战争和庆典之中。

2、鼓的分类。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身有两支铁环,用带子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狼帐。形制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中部细小,两端粗大而中空,两面蒙牛皮或蟒皮,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鼓皮装于金属圆环上,由绳索穿系绷紧。用木棰敲击或用手拍击发音,是“福州十番”的主要乐器之一,也用于闽剧伴奏;大鼓。两根较粗的木棰敲击发音,鼓的中心发音较低而深厚,越向边缘声音则越高而坚实。由于从中心到边缘各圈的音色不同,演奏时可利用这些变化来丰富它的表现力。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顿击、闷击、压击、摇击和滚奏等。

1、乐器简介。以黄铜制成,可以分为大锣、小锣、云锣十面锣等。大锣的声音宏亮、强烈、力度变化幅充大;小锣的声音清脆有诙谐色彩;云锣是有节律的打击乐器;十面锣是由十几面大小不等,音色、音高各不相同的锣悬于木架上,由一人独奏。锣由锣体、锣架(锣绳)、锣棰三部分组成。

2、锣的分类。目前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类。大锣发音较低,锣边 钻孔系绳,左手提起或挂于架上,右手执棰击奏;小锣发音较高,锣面呈坡形,锣脐分大、中、小三种,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锣边无孔,不系锣绳,以左手食指关节处提锣内缘,右手执锣板击奏;掌锣是锣中最小的一种,锣面平坦无脐,形如盘状,置于左手掌中,右手执锣板击奏;云锣是锣中可演奏旋律的乐器,由十面小锣组成,用绳系于木架上,左手执 架柄,右手用锣棰击奏。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组合型铜锣发展很快,出现了套、排、编、琴、二十九音云锣、三十六音和三十八音云锣等新品种。

2、西洋器乐(郑斌)

一、弦乐器 弓拉弦鸣乐器

1、小提琴: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它是西洋管弦乐队弦乐组中重要的乐器。小提琴的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共有四根弦,分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16世纪,小提琴开始在意大利出现时,一般用来伴舞、伴唱,或直接演奏歌曲。到17世纪初,随着小提琴奏鸣曲的出现,演奏技术才相应发展起来。代表人物: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摩西幻想曲》、《主题变奏曲》、《爱的场面》、《魔女》、《小提琴协奏曲6首》等。

2、中提琴: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外形及构造与小提琴相同,只是形体略大,音域略低。定弦是C、G、d、a,比小提琴低五度。除了高音在高音谱号记谱外,通常是用中音谱号记谱。它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上中音乐器,音色柔和、深沉,略带些沙哑,因而亦独具特色。中提琴仅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同样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以及室内 乐(尤其是弦乐四重奏)中。但中提琴通常担当中音声部,为主旋律起伴奏和衬托的作用,极少用于独奏。不过偶尔也以独奏乐器的形象出现,如在柏辽兹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中提琴的独奏就占了相当比重。中提琴的音质别具一格,近似鼻音的咏叹,非常适合表现深沉与神秘的情调。

3、大提琴: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有四根弦,音域约为四个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有时也用高音谱表。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发音华丽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较朦胧,第三、四弦(G、C)低沉响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区时能用拇指把位演奏。至于演奏技巧,由于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演奏时,演奏家将琴身轻轻夹于两膝间,底部以一根可调整高度的金属棒支撑。演奏方式则既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拨弦和用弓杆敲弦。代表作品: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博凯里尼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著名演奏家:马雷夏尔、杜普蕾、马友友。

4、低音提琴:擦奏弦鸣乐器,又称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它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基本节奏的基础。低音提琴约有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时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靠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根弦分别是E、A、D、G,为了避免在低音谱表上过多地加线,其音响比实际记谱低1个八度。有时加入第5根弦,定音为C,或在乐器的颈部加入一个机械装置,加长E弦,使其可以演奏下面的C音。低音提琴比其他弓弦乐器更多地用拨奏,这一特点使得它除了在管弦乐队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乐队和爵士乐队中成为重要的节奏乐器。著名演奏家:波特西尼 陈子平。

二、木管类

1、长笛

长笛是西洋乐器中的一种吹管乐器。它也是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现代多由金属材质制成,比如普通的镍银合金、专业型的银合金、9K或14K金等,但在西洋乐器的分组中,任隶属于木管组。长笛的发音原理是由吹孔处产生连续性正负压的压力变化激发气簧而发声的。乐器本调为C 调。使用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实用音域为小字组b-小字四组#f(B尾管)、小字一组c—小字四组f(标准C尾管)。长笛的种类很多,除常见的普通C调长笛外,还有降B、降D、降E调长笛,G调中音长笛(比长笛低纯四度),G调高音长笛(比长笛高纯五度),C调低音长笛(比长笛低一个八度)。长笛发音清新、透彻,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乐队、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代表曲目:A.维瓦尔迪的13首协奏曲、巴赫的 6首奏鸣曲、3首《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组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黄虎威的《阳光灿烂照天山》等。著名演奏家:约翰-克万茨、皮埃尔-博马舍、让-路易-丢卢、詹姆斯·高威、韩国良等。

2、双簧管 双簧管最初形成于17世纪中叶,18世纪时得到广泛使用。它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是出色的独奏乐器,同时也善于合奏和伴奏。此外它还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乐队以双簧管的小字一组的A音定音)。双簧管音色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被誉为“抒情女高音”。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忧郁而优美的白天鹅主题就是由双簧管吹奏的。双簧管难度高,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最难的乐器。由于音色甜美,更被称为“公主”。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是不可缺少的,大部分的曲目都需要两支双簧管,部分曲目甚至需要三支双簧管。双簧管同样存在于在军乐队和管乐队中,一般是一至两支。代表作品:莫扎特的《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

3、单簧管

单簧管,气鸣乐器。又称黑管或克拉管。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另外在爵士乐中被称为“乌木棒”。常见的调有降B调,降E调和A调。使用高音谱号,移高大二度记谱。实用音域为小字组D-小字三组F。它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和轻音乐乐队等。代表作品:《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单簧管第一协奏曲》OP73、《单簧管与钢琴幻想曲》OP73、《引子主题与变奏》。著名演奏家:赖瑞·康姆艾迪·丹尼尔、史坦利·杜拉克、班尼·顾德曼、阿弗列德·普林兹、俄斯特·欧腾萨梅尔。

4、大管

大管,气鸣乐器。又名巴松。它的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饱满,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本调为C调,音域是大字一组降B-小字一组降B(三个八度)。应用谱号为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大管管体分为5个部分:嘴管、次中音管、U形膛管、低音管、喇叭口。管体总长达254~260厘米,管身弯曲成U字形,喇叭口朝上,插接双簧吹嘴的弯管为一条弯细金属。大管在双簧管族中的作用,既可以提供和声的低音,又能演奏曲调,它和圆号的音色较为和谐,常与之组成和弦。著名演奏家:米兰-图克维齐、瓦雷利.波波夫 代表曲目:《降B大调巴松管协奏曲》、《匈牙利幻想曲》、《宣叙调西西里舞曲和回旋曲》。

5、萨克斯

萨克斯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木管乐器。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萨克斯先生(1814-1894)是比利时著名的乐器生产者和发明家。萨克斯归于木管乐器,但是管体通常是用黄铜制造,使得萨克斯同时具有铜管类乐器的特性。这点常造成归类上的分歧。但从发声原理上来看萨克斯和同样使用单簧片的单簧管更接近。乐器本调:bB(高音,次中音),bE(中音,上低音)。萨克斯由主管、脖管、笛头、哨片、哨箍、盖帽、挂带七部分组成。萨克斯家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 倍低音萨克斯,低音萨克斯,上低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C调萨克斯,中音萨克斯,F调高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C调高音萨克斯,超高音萨克斯。著名演奏家:戴夫·考兹、肯尼基 代表曲目:茉莉花、唯有你、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

三、铜管类

1、圆号:唇振动气鸣乐器。又称法国号。铜管乐器,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圆号被称作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圆号虽属于铜管乐器但不但能吹出铜管嘹亮的声音还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和木管、弦乐器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响乐队中,通常使用4支圆号。圆号是移调乐器,记谱用高音谱表,比实际音响高五度。现代最常用的是F调圆号,有许多演奏家使用双调圆号,这种圆号有一个由左手拇指控制的降B附管的阀键,用以增加长度,使圆号从F调转入较低音域的降B调。圆号演奏者可将手插入喇叭口,这样既可减弱音量又可改变音色,形成阻塞音,也可使用梨形的弱音器,但不改变音高。用阻塞音和弱音器后音量减小,弱奏时音色温柔、暗淡,有远距离的效果,强奏时发出粗犷破裂般的音质。现代圆号是由1650年前后法国的猎人号角发展而来,为了能在一个号上吹出各种调来,演奏家曾在号嘴下装有可插接的管,德国的A.J.汉佩尔改进了这种装置。17世纪进入管弦乐队,19世纪初直升式阀键由F.布吕默尔和H.施特尔策尔发明,被众多制作家采用。大约在1900年新近发明的双调圆号替代了人们所喜欢的F调阀键圆号。代表作品:J.勃拉姆斯的三重奏、J.海顿的圆号协奏曲。著名演奏家:汉斯皮茨卡、韩小明。

2、小号:俗称小喇叭,铜管乐器家族的一员,常演奏高亢嘹亮的旋律部分,也是铜管乐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乐器。常用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或爵士乐,视曲目编制需求而有不同。小号由一根通常带一个或两个弯的长圆筒形金属管构成,管的终端呈喇叭形,演奏者用嘴唇抵住杯形号嘴通过嘴唇振动而发音。代表曲目:海顿的bE大调小号协奏曲 著名演奏家:多克什采尔、温顿马萨利斯、安德烈。

3、长号:长号又称拉管,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它通过滑管来改变号身的长度和基音的音高。长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17-18世纪时多用于教堂音乐和歌剧的超自然场面中。19世纪,长号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长号也是军乐队的重要乐器,同时还大量用于爵士乐队,被称为“爵士乐之王”。它的音色高亢,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其音色鲜明统一,在乐队中很少能被同化,甚至可以与整个乐队抗衡,常演奏雄壮乐曲的中低音声部。很少用于独奏。

4、大号:大号在乐队中主要担任低音和声或节奏声部,很少用于独奏。大号低音浑厚,高音优美。它由号嘴,管体和机械(机械部分为两种分别是阀门式与活塞式)三部分组成。四到六个活塞回转式较常见。大号有抱式大号,圈式大号和转口式大号(俗称“苏萨风”)三种,后两种只用于军乐队或管乐队。乐器本调:降B调。应用谱号为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实用音域为大字一组D-小字一组F。

四、打击乐器

1、定音鼓:定音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它由一个铜制或黄铜制的共鸣胴(似面盆状),上面紧绷者小牛皮或是塑胶制的面皮组成。皮面由木头圈固定再用金属环套住,并可用几个螺丝钉调节松紧度,演奏者就是借此来调节定音鼓的音高。现代的定音鼓则是用踏板来控制音高,甚至可利用踏板制造出滑音的效果,但不论是古代手调式或现代踏板式的定音鼓都具有相同的音域和音质。定音鼓通常以两个以上为一组,演奏时使用两支前头包着毛毡的木制鼓棒,常用基本奏法有单奏及滚奏。单奏多用于节拍性伴奏,滚奏则可以模仿雷声,且效果逼真。定音鼓作为色彩性打击乐器,其丰富的表现力远非普通打击乐器所能比拟。定音鼓在规格上分为大、中、小三种,在交响乐队中通常设置三到四个,由一名乐手演奏,可达到鼓声本身的和声效果。从表面上看,定音鼓几乎算是最易演奏的乐器了,但实际上鼓手需要相当大的自信和时间感才能成功地驾驭它。鼓手经常要默默地静坐若干时间,随后数着章节,在非介入不可的当口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击,稍有差错便会人尽皆知。

2、小军鼓:是一种有响弦横置在鼓面的打击乐器。常出现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等,以一线或者低音谱记谱。又称“小鼓”,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小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发出颗粒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3、架子鼓:集合许多打击乐器为一体,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无音高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嗵嗵鼓、一个或两个吊镲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等部分组成。当然有的时候根据演奏的需要会增设一些如牛铃、木鱼、沙锤、三角铁、吊钟等打击乐器,不管增设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锤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锤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鼓棒,另外一种是由钢丝制成的钢丝刷。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比如“切奏”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另外在爵士乐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

五、键盘乐

1、钢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88个琴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最大、内部结构最复杂,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除为数不多的教堂、音乐厅中的管风琴外)无法与之相比拟的。代表曲目:拉赫玛尼诺夫 《第三钢琴协奏曲》著名演奏家:霍洛维茨、马尔塔·阿格里齐、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2、手风琴: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簧片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更可以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丰富的和声。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这是许多乐器无法比拟的;除了独立演奏外,也可参加重奏、合奏,可以说一架手风琴就是一个小型乐队。加之音高固定,易学易懂,体积小,携带方便,因此,手风琴很适合不同年龄的演奏者自娱自乐,也可以很方便地携带到学校、剧场参加演出。从结构、形态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全音阶手风琴,半音阶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代表曲目:《西班牙斗牛士》著名演奏家:瓦列里科夫通。

三、乐器演奏的组合形式(吴竞子)

器乐中典型的乐器组合形式有独奏、齐奏、重奏、合奏和协奏五种。

1、独奏(Solo)

由一个人单独演奏一件乐器,称独奏。但实际上除钢琴、手风琴因本身是和声乐器可以真正由一个人独奏外,其它的管弦旋律乐器的独奏曲,通常总是用钢琴或乐队伴奏的,无伴奏的极少见。

2、齐奏(Unisono)

两件以上的乐器共同演奏相同的旋律,称为齐奏。外国的音乐作品未见有全曲齐奏的,只有在合奏中出现各乐器齐奏的片段。我国则有将独奏曲用同种乐器来演奏的(并加上伴奏乐器),例如小提琴齐奏、二胡齐奏等。

3、重奏(Ensemble)

两件或更多的乐器,各由一人演奏一首乐曲的不同声部,称为重奏。重奏都属于“室内乐”的范畴。二重奏(Duet)

钢琴二重奏:两架钢琴同时演奏一首乐曲的不同声部。

弦乐二重奏:两把小提琴或小提琴和中提琴同时演奏一首乐曲的不同声部。

不同乐器的二重奏:例如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二重奏,长笛和竖琴二重奏等。三重奏(Trio)

弦乐三重奏:包括小、中、大提琴

钢琴三重奏:包括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其它非典型组合的三重奏:单簧管、大管和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圆号和钢琴三重奏;长笛、小提琴和中提琴三重奏;单簧管、大提琴(或中提琴)和钢琴三重奏等。四重奏(Quartet)

弦乐四重奏:包括小提琴两把(分为第一、第二小提琴两声部),中提琴和大提琴各一。

钢琴四重奏:包括钢琴和小、中、大提琴。

管乐四重奏: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4)五重奏(Quintet)弦乐五重奏:包括第一、第二小提琴,第一、第二中提琴和大提琴。

钢琴五重奏:包括钢琴,第一、第二小提琴和中、大提琴,或不用第二小提琴而加入低音提琴。

木管五重奏: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和圆号(或第二单簧管)。

室内乐中以“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奏”最常见。五重奏以上真正有五、六个声部连续不断的乐曲很少,大多是两件乐器重复同一声部或有些乐器暂时休止,基本上是四部和声形态。

4、合奏(Ensemble)

两件以上的不同乐器演奏两个声部以上的乐曲,每声部由多人用同一乐器演奏称为“合奏”。典型的合奏形式有管弦乐合奏和管乐合奏两种。(1)管弦乐合奏

管弦乐合奏是最大规模的器乐合奏,常用的乐器包括下列四组。

弦乐器组:由小、中、大、低音提琴组成,它们是管弦乐队的中坚力量,必不可少。有时还加入竖琴或钢琴。四种提琴自成和声体系,各乐器人数比率不一,总数约占全乐队的60%。

木管乐器组:基本的乐器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四

第二篇:晚会简介

晚会简介:

在喜迎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2010年9月20日晚,在公主岭市文化体育中心,公主岭市委、市政府为丰富岭城百姓文化生活,展示我市改革开放合力攻坚的发展成果宣传推介公主岭,特举办了《魅力公主 和谐岭城》大型金秋文艺晚会。晚会由市委宣传部、市新药特药有限公司承办。

为把晚会办成安全、祥和、盛况空前的大型盛会。主办方和承办方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和精力,进行了精心谋划筹备。市委市政府抽调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公室、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市卫生局、市电业局、市文体局、市广播电视局、市综合执法局、市交通局等十几个部门参与晚会筹备和安全保卫工作。市委宣传部对整场晚会进行了精心设计。市新药特药有限公司在公司成立15周年之际,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父老,积极参与晚会的承办工作。无论从演出整容的邀请、舞台搭建、会场布置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努力。

晚会开始,市新药特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新民首先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洪波在晚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市委副书记朴德元宣布晚会开幕。省和四平有关部门领导和我市五个班子的领导出席整场晚会。晚会有12000余名观众现场观看。晚会节目在公主岭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四平和公主岭电视台进行多次重播。整场晚会场面恢弘,演员阵容强大。全国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宏、李玉刚,军旅歌唱家张华敏、港台影视歌三栖明星吕小龙、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月冠军石头、李雨儿等精彩献艺。晚会节目主持由吉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林立、栾海、唐赫、周峰主持。美伦美奂的艺术大餐,饱含着主办方奉献给岭城百姓的一片心意,多姿多彩的精神食粮,充满了承办方深深的敬意和永恒的感激。

第三篇:基层服务项目简介

贵州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03年的夏天,贵州省在全国首批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五年来,贵州既招募本省大学生,又接受外省的援派,累计安排来自北京、山西、湖南、海南、湖北、江苏、四川、河南、辽宁、安徽、河北、贵州等省内外志愿者7692人次,覆盖省内65个县约800余个乡镇,服务项目包括支教、支农、支医、农技扶贫、远程教育、青年中心、基层检察院、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基层法律援助、农村文化建设等11个方面。无论是志愿者总数还是覆盖范围均居全国第一。同时,贵州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贵州省内项目,一些地县级项目也随之开启,形成全国唯一的四级联动(中央、省、市、县),四级出资,四级开展西部计划的“贵州西部计划现象”,受到团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志愿者的管理中,我省独创了“三位一体”(各级项目办、服务单位、志愿者个人构成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2005年4月贵州省西部计划项目办荣获全国西部计划综合评比(服务

省)第一名。

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们积极投身基层,在基层砥砺品格、无私奉献,用激情和爱心演绎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受到基层百姓的欢迎和拥护,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他们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成为家喻户晓的“志愿明星”,成为大学生们的学习楷模。西部计划志愿者唐开文、谌永业分别荣获2005“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和“中国百优青年志愿者”称号。同时,经过1至2年的磨砺,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的自身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转变了就业观念。据统计,至2007年末,共有2000余名结束服务的省内外西部计划志愿者通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和录用、各地聘用、自主创业

等方式扎根贵州为基层工作。

我省5年来的实施成绩充分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志愿者奉献精神为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为内容,积极投身我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和促进了人才的合理配置,摸索出了新兴的智力扶贫模式,真正取得了“老百姓得实惠,志愿者长才干”的阶段性成果。

贵州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2006年4月,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扶贫办、团省委联合启动了贵州省“三支一扶”计划暨组织我省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一系列精神和部署,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方面的扶贫攻坚工作,为我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献智献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两年来,共有1000名“三支一扶”志愿者在我省的37个受援县服务,服务乡镇达400余个。

按照《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通知 》(黔人通„2006‟48号)文件精神,“三支一扶”计划项目办与“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室设在团省委,在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三支一扶”计划的具体实施。借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经验,“三支一扶”计划在我省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成效,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肯定。“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的到来,为我省基层教育、农业、卫生、农技扶贫等项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的努力奉献,为我省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

加速作用。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聘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工作

背景介绍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2005年12月3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05]21号),对我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这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战略高度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从2006年开始,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抓手,贯彻落实

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部署。

工程情况简介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而提出的重大决策。目前农村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因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年轻干部到农村锻炼成长及献智出力,提升农村本土人才文化知识水平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具体任务为:2006年选聘1000名(实际选聘1500人),2007年选聘2000名,2008年选聘2500名。选聘对象为我省及外省普通高等院校大专以上学历应届、往届毕业生(含高等职业院校应届、往届毕业生)。在村工作时间2-3年。我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积基层就业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和各专项工程进展情况在贵州人事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均有收录,欢迎放大高校毕业生点击阅读。

贵州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连续5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我省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我省2008年选聘名额为629名。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毕业的普通高校统招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毕业2年以内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大学期间担任过班级以上学生干部职务或获得过校级以上表彰或系(含校属学院)级“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也可选聘。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团省委等部门组织到农村服务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按照选聘计划的一定比例单独进行选聘。

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主要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主要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或依法竞选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等职务。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为3年,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就业、创业。

第四篇:基层政权建设简介

宁远堡镇新华村基层政权建设简介 宁远堡镇新华村位于市区东北侧,距市区10公里,属宁远堡镇远郊四村之一,金民公路横贯全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337户、1316人,耕地面积4191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荣获过“省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标兵”、“市级科技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经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产生村委会委员5名,其中主任1名、委员4名;村委会委员中党员5名,女性1名,平均年龄42.6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名,通过“两推荐一审核”的方式产生村民小组长4名。换届以来,新一届村委会紧紧围绕“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目标,以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抓手,严格落实“一事一议”、“村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民主决策的力度,大力进行村民自治制度化建设,通过向群众公开村级重大事务、村级财务运行情况;向群众广泛宣传惠农强农补贴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详细了解补贴范围、依据、标准、发放办法和时间等情况;将各类救助帮扶、惠农资金发放情况的类别、人员、金额等内容及时通过公示栏张榜公示,切实将村干部开展工作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力求把工作做到公开、公平、透明。本届村委会自成立以来,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事、为群众牟利”的宗旨,力争为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篇: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文艺节目: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或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艺术创作表达方式和思路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艺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分类:模糊性差异性。

音乐电视:是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以音乐语言为抒情表意方式,以画面语言为烘托的辅助表现形态,给观众以音乐审美感的电视艺术片种。

电视音乐节目的界定:是音乐形态与电视媒介结合而形成的文艺样式,即以音乐为基础(节目核心),利用电视化手段配以画面形成的电视音乐节目。主要特点是既可看也可听。电视音乐节目分类:欣赏类,普及类,专题访谈类,互动参与类,信息服务类,真人秀类,电视舞蹈节目:概念:电视舞蹈节目是电视与舞蹈相结合的电视文艺样式,„是以舞蹈为核心,借助电视化手段对舞蹈进行二度创作,以影像形式塑选荧屏舞蹈艺术。舞蹈根据不同风格特点可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

电视文学节目,概念:广义上的电视文学不仅包括电视屏幕上的一切文学形式,甚至应该包括电视专题片等样式内部构成中的文学部分。狭义上即文学的电视化,主要指依据文学的创作规律,文学的审美特征,通过电视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文学,充满了强烈的文学氛围,给观众以审美情趣的视觉艺术。

分类: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小说:将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小说,通过电视化的处理,转化为声画结合的电视作品。电视散文:是采用电视艺术手法重现散文那种形散神聚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电视散文是以抒情写意为主的电视文学样式。

电视散文和电视诗歌的创作特征:1.电视叙事和抒情类的散文诗歌都有一定的情节,镜头语言上纪实镜头和表演镜头相结合,注重镜头的章法,有一个主题或统一的中心思想贯穿始终。2.镜头不能太实,一般空镜头景深镜头比较多,特写镜头比较少,要适当征用留白,虚假焦前景遮挡,光景对比等构图技巧。3.画面构图讲究均衡平衡画框一般与地平行线平行,构图注意黄金分割,力求精美。

4.画面节奏上应当舒缓而富有韵律,摄影风格像一首抒情诗5.色彩造型上倾向于自然性色彩,多用夸张色彩6.一般取悠扬舒缓的音乐,或是纯音乐,或是符合主题的歌曲,要能烘托气氛。7.剪辑应当多使用软剪切,比如淡入淡出等使镜头转换柔和 电视戏曲节目:是中国戏曲艺术与电视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电视文艺形态,它指运用电视技术手段,突破戏曲舞台的时间局限,适当采用实景集镜头组接艺术表现戏曲艺术,反映戏曲文化现象的一种电视文艺形态

戏曲电视剧:概念: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品性的样式,它是戏曲与电视剧的结合的产物。例如,《九州大戏台》栏目定位,在黄金时段奉献给观众丰富的剧种,多彩的剧,包括京剧,地方戏和影视戏曲三个节目种类。

戏曲电视剧的创作特征:1.在录制上,基本采用电视剧的时空规范和审美原创,2.在置景上,采用实景也可采用影视搭景3.在表演风格上,向生活靠拢,取消脸谱和虚拟动作但生活动作要适当舞蹈化,4.在语言上,基本采用母体剧种的地方话,避免使用生僻的土话 5.在音乐上,要是母体剧种的音乐和唱腔贯穿全剧,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6.在角色扮演上,提倡男演男,女„女,老„老,少„少

电视综艺节目:是指综合娱乐节目,涉及内容广泛,凡娱乐艺术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是所有节目中娱乐价值最高的节目,娱乐人生,启示人生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是指以文艺活动,文艺人物,文艺现象,文艺动态和文艺热点为中心题材,围绕一个统一的主题而进行的电视专题节目,它带有鲜明的目的性,思想性,欣赏性和知识性,从界定上讲统筹于电视文艺节目的范畴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一)反应生活的方式不同,1,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宏观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的采用长镜头和同期声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直接表达主体意识,让事实本身说话,因此,电视纪录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2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的主题意识渗透,较多使用解说词,直接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法艺术的表现生活,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二)时空处理不同:1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记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的生活,纪录片的特点是跟随正在发生的事。2专题片:时空处理比较自由,现在进行时,过去时将来时均可以表现。

(三)镜头运用不同1电视纪录片:着重于事实本身要表现的,具有较强的新闻属性,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手法纪录生活,运用跟拍抓拍偷拍等。2专题片: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书法,根据特殊创作需要,允许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

(四)结构形态不同:1电视纪录片: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的纵向结构,2专题: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

(五)审美方式不同:1电视纪录片:展现生活的,纪录片的思想是渗透在对生活的展现之中的2专题片:结局思想,专题片的生活是被思想统帅的。

电视艺术片与电视专题片的区别:1.从内容及处理方式来看:专题片的拍摄对象主要是自然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专门话题,创作者虽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价,但不能加入艺术想象的成分;艺术片的拍摄对象既可以是这些话题又可以超出这些话题范围,创作者可以加入大胆的艺术想象。2.从传播方式来看:专题片常常需要放置在特定的播出时段或特定的电视栏目中播出;艺术片在这方面随意性更大,独立性更强。3.从创作主体来看:专题片的创作者更多的运用逻辑思维,理性思维,比较冷静理智的分析对象,重在一个“理”字;艺术片的创作者更多的运用形象思维,充满情感,充分调动艺术想象力去描述对象,去拥抱对象,重在一个“情”字

电视艺术片: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利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文字,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样式融合在一起,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旋律与节奏等艺术表现手段构成屏幕形象,创造一种美感的诗意的艺术意境,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的电视节目片种 电视艺术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区别:1.从题材内容及其处理方式来看,电视纪录片要求创作者从宏观真实的拍摄对象,艺术品则要求拍摄对象服从创作者艺术构思语言。

2.从真实性程度来看,纪录片尽管也可以有内心的真实性和哲理的真实,但它的前提是生活中的真实,艺术片则更强调艺术的真实。3.从运用艺术手段来看,纪录片尽管不排斥艺术手段的运用但这种作用绝不能干扰破坏生活自身的原生态的原貌,电视艺术片的作用艺术手段则潇洒自如。

4.从创作主题来看,纪录片的创作者更需要具备新闻纪录的素质,艺术品的创作者更需要具备艺术工作者的素质。电视文化艺术片:是以历史人文艺术或其他领域中的内容为表现载体,以展现中国哲学文学美学等文化内涵为主要目的,蕴含浓厚文化意味的电视艺术片种

电视剧:是灵活运用文字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手法,广泛深入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织使用电子传播,家庭传播,人际传播等各种手段,在当下社会影响最大,收视份额最足的电视节目类型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创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1.深入生活形成选题,喜欢的擅长的,具有一定艺术品和思想内容。2.初步采访确定主题:a少说多听建立融洽的关系,了解大量的实际情况和背景材料多问开放性问题逐渐发觉主题。b主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采访拍摄后期编辑中不断调整。c要科学的把握好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的度量。

3.写拍摄文案,合理安排结构制定计划:a在选题的基础上对于我们前期采访的相关讯息资料初步整合形成的初步框架。b结构包括作品的切入角度,各部分内容的整体安排,段落之间的转折过渡自己结尾处理。c合理的日程安排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采访拍摄阶段1.深入生活与深入采访,实际拍摄阶段的采访和前期采访时机不一样的人,到了实际拍摄阶段的采访应当深入挖掘,分为随机时空采访:独立时空采访。2.最大限度开发镜头语言,重视运用镜头语言拍摄好每一个画面,让镜头语言丰富生动优美。

(三)后期制作阶段1.写好解说词,a充分掌握材料,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感情的酝酿。b要有相当的文字能力,才能产生有思想激情意境的解说词c配合画面,但不要重复

2.后期制作,a剪辑要围绕着内容服务不同风格具有不同剪辑手法b整个片子的节奏要跌宕起伏,处理好快与慢静与动虚与实。c解说要密切配合画面音乐优美感人d发挥音乐的作用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创作手法:1.纪实拍摄(基本手段):是在被拍摄对象的自主活动中进行的,手法是挑等抢跟踪。2.采访:可以用来讲述事件经过:描述细节:表达内心感受:对人物和艺术作品进行批判:可以弥补电视画面拍摄的不足,通过采访让当事人讲述无法拍摄的历史和其他。3.解说词:介绍作用人物的背景,作品的重点和艺术特色艺术创作情况等:宣泄感情烘托气氛,传达情意。4.资料:介绍艺术家作品,进行作品评论或艺术历史介绍,作为片子支撑。资料要有新鲜感,要加以说明尤其是具有一定历史知识的。资料考证要仔细。5.其他纪实手段:情景再现,主观镜头,虚构,动画等。电视剧的繁荣发展期(中国1990—1999)

这一时期电视剧发展特征:1.电视剧的生产和流通是非市场性两种体制并存。产生了广泛影响和较高收视率的连续剧2.世俗化成为了电视剧的通用叙事,娱乐化则成为了大多媒体的突出功能。3.主旋律在继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权威性,通俗化则逐渐获得市场认可。4.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态度,在90年代电视剧市场道路前进的过程中明显衰落。5.这些改编构成了对经典的稀释对传统精神的背离,对消费心态的全面迎合。

6.戏说历史剧引发了理论界关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态度,以及准则问题的广泛争论。电视文艺节目的起源:1936、11、2英国广播公司播出歌舞节目,被公认为世界电视的诞生日。1958.5.1中国电视播出 北京电视台60平米演播厅现场直播文艺节目 电视文艺节目是伴随电视的产生而出现的。

1:1958—1965年电视文艺初创期:标志性事件(选择题)1958年6月15播出中国内地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2:1959、10、1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转播了建国十周年庆典的文艺晚会。3:1960年春节第一次举办文艺晚会,包括朗诵相声歌舞。

4:1961年4月20直播了第一个经过加工制作的电视文艺节目,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5:1964年12月底,第一次使用录像技术录制节目豫剧《朝阳沟》和现代京剧《红灯记》文艺节目在质量上提高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

电视文艺的审美特征:大众艺术性,社会现实性,传播娱乐性 1966-1976电视文艺停滞期 文革十年**

八个样板戏:1.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2.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3.交响音乐:沙家浜

样板戏特点:1.人物“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2.剧本:人物鲜明,主题明确,结构严谨,语言精美,字斟句酌文学性强。3.表演形式:吸收话剧歌舞剧等艺术形式,用写实布景道具服装

1979—至今繁荣期:标志:1:1979年央视《外国文艺》国内第一个具有明确栏目形式意识的新时期中国电视文艺第一个具有影响的栏目。

2:1981年2月5央视内地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共9集,导演王扶林。

3:1983年直播第一届春晚。2012.4,春晚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收视率最高、播出时间最长、演员最多。

春晚模式:1.主题稳定:团结、欢乐、祥和 2.套路成熟:大型歌舞开场,歌舞、曲艺、戏曲节目为主题,《难忘今宵》结束曲,现场直播为基本手段,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同期录音,零点敲钟,半年内重要实事及人物穿插出场。

星光奖:1987年设立,是由广电总局主办的政府奖项,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作为评判标准,是中国电视艺术的最高奖项。当下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存在问题:1.低俗文化泛滥2.克隆现象严重3.片面追求收视率4.节目类型存在偏差

电视文艺创作基本原理:1.反映社会生活2.形象性(通过声画塑造形象)3.典型性4.形象思维(借助虚构)5.寓教于乐6.内容和形式统一

电视文艺创造原则:1.大众性原则2.民族性原则3.有益无害原则

节目组建制:制片,编导,摄像,后期,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主持

节目策划依据:1.感知社会心理2.捕捉流行情感3.掌握宣传口径4.研究国内外其他节目 策划主要内容:1.寻找卖点—创意2.从创意到方案a可行性分析b完整文字说明c制作样片 节目策划方案内容:节目策划背景,市场调查及分析,节目名称,节目类型,节目宗旨(定位),节目时长,目标受众,节目风格(特色)及制作要求,节目主要内容(或节目流程,环节设置),节目主要参与者(工作人员,主持人,嘉宾等),节目舞台风格(服装化妆道具灯光布景等),节目资金预算,具体行动方案,节目品牌构筑

节目具体文本创作:1.剧本2.脚本3.稿本4.台本:一般指专供舞台演出使用的剧本,就是把晚会上所有的话写出来,后面附上备注,如灯光效果的变化,背景音乐的起落5.分镜头脚本6.解说词

制片人例会:由主要创作人员参加,由制片人组织和主持,调动积极性,让工作人员了解分工并着手准备 导演阐述:在开拍前以书面形式写成对节目的具体解释和说明,它既是导演对节目的理解与分析,也是节目对艺术处理的意见和主张。

音乐电视的发展历程1,1975年英国皇后乐队的一首歌曲《波西米亚狂想曲》被制成音乐录像带作为广先在电视上播出,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电视录像带

2,1981年美国推出音乐电视频道MTV,the buggles演唱的《录影带谋杀了电台明星》(录影带)3,1982年迈克杰克逊的音乐录像带《恐怖之夜》第一部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作品,同时也可以看作是音乐电视这种艺术样式成熟的标志,在1982年连续37周获得流行歌榜首,4,1993,3,15,央视创办第一个播出音乐电视的栏目《东西南北中》一个集聚各地文艺节目的综艺性栏目,以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电视为宗旨 音乐电视特征:1.音乐电视中声音是画面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2.音乐电视中画面的时空更是更是广阔的艺术时空3.音乐电视是一种十分讲究创意的屏幕艺术4.音乐电视中画面表现音乐多采用音画对位的方式

音乐电视的创意内容:1.创意的核心是画面的结构形式2.创意由叙事(歌词)与写意(画面)两部分构成。3.创意不是图解歌词内容而是要超越和表达歌词所描述的规定情境,寻找歌词所描述的气氛,意境,感觉,情绪,并将其镜头化,这是画面创意的根本。

音乐电视创意类型:1.叙事情节型2.情绪情感型3.抽象变奏型4.超现实虚构型5.纪实型6.歌舞型

音乐电视的剪辑:1.剪辑的节奏:a.根据歌曲的含义和节奏,确定剪辑风格b.根据音乐的节拍确定剪辑点2.特技的运用

电视音乐节目的发展:1单一的电视音乐节目时期,20世纪80年代周末文字中小栏目《每周一歌》后成为第一个独立的音乐栏目2,形式多样的编辑类电视音乐节目时期,20世纪90年代《东南西北中》朱军,《音乐电视城》《中国音乐电视》3现场互动直播和录播类电视音乐节目时期,21世纪以来央视《同一首歌》湖南卫视《音乐不断歌友会》 如何做好电视音乐节目的直播:1.要深入仔细地研究熟知音乐作品2.电视摄像机和镜头的安排和调度3.对直播音乐表演的节奏把握

电视音乐节目分类:欣赏类,普及类,专题访谈类,互动参与类,信息服务类,真人秀类 舞蹈根据不同风格特点可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

中国舞蹈节目发展历程:1,1958、5、1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第一天,北舞的《四小天鹅》《牧童与村姑》《春江花月夜》2,199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中国当代舞蹈精神》3,1999、9全国首个电视舞蹈栏目《舞蹈世界》在中央台开播4,2000、10、1第一届cctv的电视舞蹈大赛,首届大赛确立了cctv式电视舞蹈大赛的基本构架。5,2000年电视舞蹈艺术片《梦》由央视播出向世人宣布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电视舞蹈艺术片的诞生(这部由白志群导演,刘敏表演的艺术片,采用舞台舞蹈与演员在外景环境中夸张的舞蹈化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来渲染气氛,并在多种色调变化中烘托出舞蹈之梦的意境,突破了一般记录性影视舞蹈作品的记录方式)6'舞蹈真人秀综艺节目《武林大会》《舞动奇迹》《中国好舞蹈》

电视对于舞蹈的影响:1.传播舞蹈艺术,扩大舞蹈艺术的影响面2.电视可以记录和保存舞蹈 电视文学节目审美特征:1.社会性2.文学性3.电视性

电视小说的创作特征:1.电视小说是对原文字小说的电视化加工,将文字小说转化成声画的艺术2.保持原作的文学性,避免按照戏剧的审美要求改变原作面貌,引导观众接收,理解原作的风格韵味结构意蕴3.电视小说画面的选择和意境的营造都体现了编导的主观感受,包含着编导相当程度的主观色彩4.发挥电视兼容特征,给小说增添附加值

电视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1.新闻性,真实性2.以浓郁的文学语言叙述真人真事3.评论性 戏曲艺术特征:1.综合性2.虚拟性3.程式化

戏曲舞台美术:1.戏曲服装-行头2.戏曲化妆-扮相3.戏曲道具、布景-砌末 戏曲化妆/扮相:俊扮(素面)和彩扮(脸谱)戏曲基本功: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

戏曲角色行当:生(老生,小生,武生)旦(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大花脸,二花脸,武二花,油花脸)丑(文丑,武丑)

戏曲伴奏:文场伴歌(管弦乐曲),武昌伴舞(打击乐器)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电视戏曲栏目特征:1.包容性:内容形式风格2.机动性:编排方式,内容长短,题材选择3.受众稳定性:定时定点播出观众忠实度高

电视戏曲节目分类:1.欣赏类电视戏曲a.1996 央视戏曲频道《名段赏析》b.2003 cctv空中剧院2.专题类电视戏曲a.知识报道型b.文化思考型c.赏析型3.戏曲电视剧

综艺类电视戏曲分类:1.戏歌2.戏曲音乐电视3.戏曲歌舞4.戏曲小品5.电视戏曲综艺节目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特点:知识性,欣赏性,纪实性 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要点:1.模式: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是指一种成熟,经过考验和验证的,有规定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指向性的标准样板,具有特定的规律和套路,一个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必定有一个成熟的节目模式,而一个节目最终走向失败往往也是因为模式。常见的海外模式:1)欧美模式《美国偶像》—《超级女生》、《GobringGo》—《幸运52》、《strictly come dancing》—《舞动奇迹》、《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开心辞典》、《The amazing Race》—《极速前进》2)日韩模式《Running man》—《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爸爸我们去哪》、《花样爷爷》—《花样爷爷》《花儿与少年》、《危险的邀请》—《快乐邀请》3)港台模式《综艺60分》—《快乐大本营》 2017年的新海外模式:1)《Goed stel hersens》(黄金大脑)—答题竞赛。荷兰RTL4 2017.9.15推出,是一档高收视的棚内游戏秀节目,节目由两对名人夫妻参加挑战答题,全力以赴6轮测试考验,看夫妇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主要突出节目的科学性以及男女思维的差异。2)《one night with my EX》—婚恋。英国channel5 2017.3.29推出。在这个节目中失联多年的前任将重新团聚,在一个装有摄像机的公寓里共度24小时,来面对他们的过去,讨论他们被割裂的关系,然后决定是结束还是重新点燃他们的爱。学习“外来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外来模式的引进应该是肯定的态度

2)要对外来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在“创造性模仿”的基础上完善节目模式,使之符合中国本土国情与观众的需要。

3)要重视电视节目模式引进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4)要加大综艺节目自主创新的力度,不能一味的克隆与抄袭外来模式。

2.单元:一个节目模式在具体操作上由多个单元组成,根据节目结构的不同,可以称之为板块或环节。根据单元之间的联系可分为:1)拼盘型,拼盘型的节目中每个单元称之为板块。特点是在一个节目中每个板块少有联系,彼此独立。优势,方便观众收看,观众既可以看全也可收看其中一个。即使一个没看到也不影响整体。案例主要集中在资讯类和游戏类综艺中。2)递进型,每个单元称之为环节。特点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承接关系紧密,前一环节是为后环节做铺垫。优势是整个节目连贯紧凑一气呵成,可以吸引观众看完。案例竞技类和真人秀综艺中。3)混合型,大版块中有小环节,小环节后有大板块,特点是结合前两种。案例大型节目,大型活动综艺。注意问题:意味着不可替代性包括两个方面(1)不能为自己栏目内部的其他代替(2)不能为其他综艺栏目的类似单元代替。单元内部设计要有独特性,这是该单元成功的因素。3元素:在一个节目之中一般会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主导元素,在节目策划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元素的选择和组合。元素主要分为:表演元素,游戏„,益智„,博彩„,竞技„,速画„,纪实„,脱口秀,真人秀。

电视综艺节目的策划的关键是把这些元素恰如其分的组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板块环节来承载和表现这些综艺元素,最终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节目模式。

电视综艺晚会的策划:

1.确定晚会主题(要鲜明、有内涵)

主题策划是节目创作与挑选的主要依据,也是晚会现场风格与气氛营造的核心内容。

主题策划思路:1)捕捉社会潮流与热点,提炼具有一定高度的前瞻性的主题2)掌握节日、假日与主题日的特点,提炼与时俱进的新鲜主题3)把握主办方的目的与意愿,提炼适合电视表现的主题2.策划晚会的结构和节目内容(整体方案和局部方案)

1)结构。串联式、段落组合、篇章组合、异地对播、多远综合等。“开头-中间-高潮(设计高潮点)-结尾”2)内容。树立精品意识,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处理好经典与流行的关系,处理好艺术与时代的关系。3.撰写主持词、串联词1)开场白:开门见山式、事件引入式、抒发感情式2)节目之间:承上启下式、谈话交流式、情景体验式、旁证博引式、故事引入式、诗歌朗诵式3)结束语:直接宣布、抒情总结 在表现方式上,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特点:

1.知识性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主要是以提供有关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的知识为主要内容2.欣赏性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不仅让观众看,也告诉观众如何看,如何欣赏3.纪实性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拍摄的对象不是虚构的,而是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作品、活动和现象

电视剧的诞生:1982年美国播出第一部电视剧《女王的信使》;1930年英国播出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1940年日本播出第一部电视剧《晚饭前》

电视剧的繁荣发展期(中国1990—1999)90年代初期可以被看成新时期中国电视剧重要的转折期,再这个阶段电视剧开始了真正的市场运作,电视剧创作向着世俗化娱乐化多元化推进,市场化产业化表现推出。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

这一时期电视剧发展特征:1电视剧的生产和流通是非市场性两种体制并存。产生了广泛影响和较高收视率的连续剧2世俗化成为了电视剧的通用叙事,娱乐化则成为了大多媒体的突出功能。3主旋律在继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权威性,通俗化则逐渐获得市场认可。4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态度,在90年代电视剧市场道路前进的过程中明显衰落。5这些改编构成了对经典的稀释对传统精神的背离,对消费心态的全面迎合。

6戏说历史剧引发了理论界关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态度,以及准则问题的广泛争论。中国电视剧的分类:1.戏剧分类法:电视喜剧、电视悲剧、电视正剧、电视悲喜剧2.结构分类法:戏剧式电视剧、电影式电视剧、小说式电视剧、散文式电视剧3.篇幅分类法:长篇电视剧(9集以上,含9集)、中篇电视剧(3-8集)、短篇电视剧(1-2集)4.题材分类法:广电总局划分的电视剧题材的分类标准1)当代题材:年代背景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类电视剧。2)现代题材:年代背景为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的各类电视剧。3)近代题材:年代背景为辛亥革命至1949年以前各类电视剧。4)古代题材:年代背景为辛亥革命以前的各类电视剧。5)重大题材:特指总局关于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文件规定的题材。5.体裁分类法:单本剧:具有独力完整的故事情节,基本上一次播完,一般来说三集以下都是单本剧。系列剧:指分集播出的由主要人物贯穿全剧,而故事情节自成单元不相联系的电视剧样式。连续剧:指长度在三集以上,分集播出,且主要人物和情节具有连贯性的电视剧样式

1990年由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录制长达50集的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轰动了大江南北,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导演:鲁晓威 编剧:李晓明 策划:王朔

2008年一部特色鲜明的电视剧潜伏占据各电视台收视率。艺术特色剧情精练节奏紧凑悬念迭生。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触动了当代人的信仰。2009年《人间正道是沧桑》《蜗居》《爱情公寓》 2010年穿越剧《神话》和2011年《宫》《步步惊心》分别在央视和湖南台播出,引发热潮。第一部穿越剧为《穿越时空的爱恋》2002年。2011年《回家的诱惑》《宫》《甄嬛传》

下载基层晚会常用文艺节目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晚会常用文艺节目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艺节目主持词

    六一儿童节节目主持稿 主持人:马成岭、刘小玲 一、开幕词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送去五月的芬芳 女:迎来六月的时光 男:当鲜红的太阳跃上地平线时......

    文艺节目总结报告

    文艺节目总结报告 本学期由于课程较多,班级气氛不够活跃,特在导员带领下在空闲之余组织了这次文艺表演,在大家积极配合参加情况下,总体来数,这次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们在班会......

    文艺节目解说词

    流水口村舞蹈《欢乐中国年》串词XX党委的秧歌队一路欢歌而来。恭喜恭喜中国年,五谷丰登笑开颜,恭喜恭喜中国年,歌声万里连成片,欢乐欢乐中国年,红红火火到永远。震天的锣鼓敲起来......

    文艺节目主持稿

    杨微:激昂的旋律,让青春的热血激荡; 杨锐琦:欢快的舞步,让智慧的心灵展翅飞翔; 林欣悦:浩瀚的星空,闪烁着永恒的青春理想; 周春叶:辽阔的海洋,演奏着华美的生命乐章; 合:尊敬的老师们,亲爱......

    文艺节目主持词

    文艺节目主持词一、舞蹈《不怕、不怕》 夜晚再黑,我也不怕,太阳一定还会出现,就像希望学校有这些爱心人士关注着我们,希望学校会更有希望。 二、 独舞《哎呀,哎呀》 看,我们学校有......

    文艺节目评分标准

    节目评分标准 一、评分标准:本次比赛采用100分制,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0 分。注:志愿者节目不评分 1、主题与内容(满分20分) (1)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表现形式恰当、活泼。 (2)内容积极......

    文艺节目主持稿

    文艺节目主持稿 文艺节目主持稿1 男:亲爱的老年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主持人xx。在这金风送爽,稻谷飘香的丰收时刻,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九九重阳节,迎来了老人们自己的节日。今天大......

    文艺节目串联词

    李寨小学09年“六一”文艺节目串联词 女: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阳光,男:我们的心儿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女:奶奶说,六月是孩子们的节日,男:爷爷说,六月里充满了欢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