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建筑节能任务目标——仇保兴副部长在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4:3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大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建筑节能任务目标——仇保兴副部长在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大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建筑节能任务目标——仇保兴副部长在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加大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建筑节能任务目标——仇保兴副部长在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大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力度 确保完成建筑节能任务目标

——仇保兴副部长在2010年北方采暖地区

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9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天津市召开2010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也是一次经验交流的现场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战略部署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城[2010]14号)文件精神,加大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力度,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刚才有七个单位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等会儿,姜伟新部长还要做重要指示。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主要分工作进展、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几点具体要求五个方面。

一、供热计量改革进展情况

过去的一年,各地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重要性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唐山会议后,各地都采取了许多的行动。

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2009年唐山会议后,河北、青海、山东、山西、甘肃等地纷纷召开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贯彻唐山会议精神,主动积极地研究问题,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落实责任,部署任务,供热计量推行比较顺利。河北省规定,2010年采暖季前各市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完成2000万平方米以上;所有新竣工建筑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全部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全省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山东省要求,2010年采暖季前安装温控与热计量装置的所有建筑,全部试行按热量计价收费。地级城市中有31个地级城市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明确了供热计量改革目标以及建设、发改、物价、财政等部门责任分工等。

二是分户计量收费面积稳步增加。2009年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的地级以上采暖城市有48个,实现供热计量收费1.5亿平方米,比2008年增加了1亿平方米。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山西省、甘肃省等地的物价和建设主管部门还及时制定了供热计量价格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对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安装比例有较大的提高。北方地区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新建建筑强制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政策和文件。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建建筑3.4亿平方米,其中达到安装分户供热计量装置的有1.6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总量48%,比2008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地级以上采暖城市中有61个已经都明确规定了必须按照供热计量要求进行设计、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否则不予出具施工图审查合格证明、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不予验收备案、不得销售、不予供热等。这个“五不”政策的出台大大促进了供热计量改革。有没有执行“五不”政策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地方是真改还是假改、是忽悠上级改还是利国利民改的重要标准。

四是“十一五”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有望按期完成。截至今年7月底,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面积1.2亿平方米,占国务院下达的“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改造任务的80%。加上正在改造的,预计今年采暖季前,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面积将达到1.7亿平方米。

五是2009年供热计量检查结果通报。2009年底我部开展了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检查,其中供热计量改革检查涉及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个地级城市和9个县级城市。天津、河北、山东、北京等省(直辖市),西宁、长春、青岛、东营、延安、呼和浩特等地级以上城市以及榆中、迁安、志丹等县级城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政策配套,措施有效,工作成效明显。检查发现,黑龙江等省,中卫、定西等地级城市,肇东、中宁、共和等县级城市供热计量收费相对进展较慢。在受检的123个新建建筑工程项目中,发现没有安装供热计量装置,违反工程建设标准的项目19个,并下发了执法通知书。其中:

北京市1个(金顶街三区经济适用房项目);河北省石家庄市1个(中基礼域项目),秦皇岛市1个(湾海一号项目);山西省太原市1个(和泰小区1号楼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1个(蒙西世纪城项目);陕西省西安市3个(中海国际社区熙岸项目、雅逸花园项目、玄武花园项目);辽宁省大连市1个(幸福e家五期6区6-1号楼项目);吉林省长春市1个(万盛理想国1期E组团3号、14号住宅楼项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个(远大都市名都项目),鸡西市1个(丰烨名居8号楼项目);甘肃省兰州市1个(金地商务大厦项目)、定西市2个(正立瑞丽佳苑项目、中华路中学教学楼项目);宁夏自治区银川市1个(园丁家园项目),中卫市1个(美利城市花园项目)、中宁县1个(世纪花园锦绣苑项目);青海省海南州1个(民族中学教学楼项目)。

二、供热计量改革取得的经验

各地在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和运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供热计量改革的基础。供热计量改革只有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责任,建立强有力的督查机制,才能顺利推进。河北省将供热计量改革列入省政府对基层45个考核指标中的一票否决内容,以省政府名义给各市下达供热计量收费指标,要求市长亲自抓。新疆自治区把供热计量改革作为各城市参加“天山杯”竞赛评比的主要指标。天津市制定《供热单位供热计量量化考核办法》,对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青岛市制定供热计量收费奖励政策,2009年对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三家供热企业给予了300万元奖励。这些经验证明,供热计量改革搞得好还是坏,与政府主导作用成正比。城市主要领导能不能带头、能不能出面号召、能不能亲自动员对推进供热计量改革非常关键。

二是推进立法是供热计量改革的保障。目前天津、河北、山东、北京、山西等省市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供热管理条例等形式将供热计量改革纳入了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章。《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规定,供热单位不按照供热计量规定实施计量收费的,由市和区、县供热办公室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新建民用建筑未配套建设供热采暖分户计量系统,未安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各地回去后,要参考这些处罚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处罚规定,处罚手段不仅可以包括罚款,还可以包括吊销执照、许可证等。

三是发挥供热企业主力军作用是供热计量收费的关键。天津开发区泰达热电公司将供热计量收费作为法律赋予企业的神圣职责,加强六大环节管理,切实发挥了供热计量收费主力军作用。承德市热力集团自2003年开始实施供热计量,采取了“四步走”的政策,既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又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在不增加热源的情况下,供热面积增加了1/3。连续3年不仅没有出现计量和温控装置欠账问题,并同步实现了计量收费的全覆盖。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必须明确供热企业是实施主体。对拒不实施计量改革或计量收费的供热企业经教育拒不改正的,要尽快撤换企业负责人。

四是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促进供热计量收费的有效途径。合同能源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天津、承德、石家庄、唐山、长春、安阳等城市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效果非常好。实践证明,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把市场和政府的力量组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解决供热计量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供热企业在节能诊断、改造、计量收费、热表检测、热表维修等方面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用户的节能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所以说,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供热企业、用户、节能服务公司三方都可以获得利益,国家也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五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是可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有效方法。山东、山西等地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与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小区综合整治相结合,有效地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内蒙古、山西财政按中央奖励资金1:1比例制定地方配套资金政策,石家庄市财政今年安排1亿元专项用于供热计量改造,寿光市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给予20%财政补贴。国家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正在发挥。

三、供热计量收费严重滞后

2009年虽然供热计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改革总体进度极不平衡。截至2009年底,北方采暖地区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面积约4亿平方米,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1.5亿平方米。有2.5亿平方米安装了供热计量装置但是仍然没有实现计量收费,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更关键的是节能潜力被遏制,节能空间远未发挥。2009年的新建建筑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约为1600万平方米,占当年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置面积的10%,还有90%没有计量收费。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宁夏自治区等省市新建建筑基本没有实现供热计量收费。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完成后,实现供热计量收费约7000万平方米,至少30%以上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完成后,没有同步实现计量收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组织领导不力。从省级层面来看,虽然各省建设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都建立供热计量改革领导机构或协调机构。有些机构领导不力,有些机构没有奖罚。有些机构没有开展工作,供热计量改革还没有纳入省级政府工作议程。从城市级层面来看,目前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城市有86个,占69%。基本没有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城市有39个,占31%。其中包括甘肃省8个,河南省6个,陕西省6个,辽宁省4个,吉林省4个,黑龙江省4个,内蒙古自治区3个,山西省2个,山东省1个,宁夏自治区1个。在已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86个城市中,只有31个地级城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大部分城市没有明确横向的部门分工和合作,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形成不了合力。

第二,供热单位收费主体责任不明确。尽管供热计量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积极倡导、居民呼声很高。但由于供热单位收费主体责任不明确,导致供热计量装置的选型安装与计量收费脱节,装表不收费现象日益严重。2008年建设部《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早已明确规定:供热单位是计量收费实施主体,必须由供热企业负责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以及计量收费。但是目前这些责任在很多城市都没有落实到供热企业身上。供水、供气、供电的表都是由供水、供气、供电公司安装的,唯独供热的表许多地方还是由开发商自行安装,这种现象很不正常。开发商装的计量表质量较差,有些仅是为了应付验收,供热企业不愿按表收费。有一段时间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只有烂表、坏表才有销路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严肃一点讲,就是主管部门在与国务院节能减排的要求对着干。由于供热计量收费责任没有落实到供热企业身上,再加上部分供热企业本来对供热计量改革就不积极,导致供热计量收费严重滞后。

第三,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不配套。北方采暖地区125个地级以上采暖城市出台供热计量价格的只有48个,占38%。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缺位已经成为供热计量改革的一大瓶颈。希望在座的各位省市领导回去立即组织落实,尽快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

第四,监管不力。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新建建筑3.4亿平方米,其中没有安装分户供热计量装置的有1.76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总量52%。新建建筑设计阶段基本都能够按照供热计量的要求进行设计,但是施工阶段预留安装位置或安装质量低劣的计量装置等不到位现象仍非常严重。在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中,一些省市没有同步安装供热计量装置,节能改造与供热计量改造脱节。形成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不到位、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不同步的主因就是监管不力。目前很多省市虽然下发了一些文件,但由于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部门之间配合不够,没有形成部门联动,缺乏监管合力。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质量监管、验收,特别是质量监管和验收两个环节上缺乏有效监管。虽然供热计量已经成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的强制性条文,但很多地方没有严格执行,导致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形成新的欠账。有的地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时,也没有同步进行供热计量改造,用户室内温度提高了,但能节不下来,只好开窗散热。有些地方没有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从2007年10月1日强制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置,而是随意改动强制执行时间。

第五,有些地方选用了不成熟的计量方法。《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在正文中指明目前成熟的供热计量技术路线包括户用热量表和热分配计法。虽然在说明中提到了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两种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目前还没有配套的产品标准,在相关的产品标准出台前,只应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和实验,不应大规模推广应用。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对供热计量技术的引导和监督,目前不仅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还有不在规程内的温度法,各地也在应用。这些没有产品标准的计量方法的大规模应用势必为计量收费埋下了纠纷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做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今年我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下一步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重点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和四部委意见。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从现在开始,我们应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各地回去以后要按照要求,制定供热计量收费实施方案,倒排时间表,全面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全部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各地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要在今年采暖季前报我部城市建设司,统一公开登报发布。

二是完善供热计量监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工程监管,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和销售等环节,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和供热计量装置安装的监管。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层层落实和分解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负责人的责任。未达到供热计量要求的建筑一律不得发放相关证件。建立计量装置安装与计量收费衔接机制,严格执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制定供热单位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供热计量器具的实施细则。热量表和温控阀一定要由供热单位统一公开购置,不能再任由房地产开发商购置。对符合供热计量条件的建筑,供热单位必须无条件地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并负责供热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对于只进行了节能改造的项目,必须按照“谁欠账,谁还”的原则,要求相关单位补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否则,不予通过验收备案,不予拨付中央奖励资金。

三是引入节能服务公司模式。节能服务公司模式是一种体制外促进体制内改革的好办法。引入节能服务公司模式介入计量收费,可以热力站为分界线,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换热站、二次管网及用户的计量表安装、节能改造、运行维护和计量收费,再加以中央奖励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不仅可以消除供热企业的垄断,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利用节能服务公司推行计量收费的新模式,另开了推行计量改革的新路。目前国务院转发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具体措施。各地要积极探索,重点扶持一些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节能改造、计量改造和收费。

四是加强供热计量产品质量监管。各级供热主管部门要配合质量监督部门做好供热计量产品质量监管。要建立企业监管档案,依法强化供热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监管,严厉查处无证生产、不按产品标准和已批准的型式进行生产以及将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组织开展供热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查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理。同时,各地供热主管部门要明确供热计量产品的质量要求、售后服务标准,严把产品的使用门槛,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五是保质保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近6000万平方米,各地要精心组织,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我部将联合财政部密切跟踪改造进度和质量,根据各地工作进展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及时对改造任务指标做调整和奖罚,将任务指标向改造积极性高、改造项目效果好的地区倾斜,并公布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地区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六是加强检查和督促。我部将实行供热计量改革进度公开公示制度,定期公开各省市供热计量进展情况。对推进不力的省市,将给予通报批评。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也应对各城市建立供热计量改革进度公开制度,对推进不力的城市给予通报批评。我部今年将对已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的北方采暖城市进行复查,凡是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占集中供热总面积的比例低于25%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资格,全国通报。

五、几点具体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约为28%左右,而且逐年上升。建筑能耗是刚性的,北方地区不实行计量收费,用户自身很难调节。北方地区建筑总量占全国建筑总量的比例不到10%,但所耗能却占了40%以上。北方建筑能耗有两大板块浪费严重。最大的一个板块就是供热能耗,占了40%。第二个板块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比发达国家能耗高30%左右。所以说,供热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建筑节能领域,必须下决心实行供热计量改革。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各地必须明确责任和分工,要把供热计量改革的压力和任务分解到各城市、各部门。物价部门不出台计量热价,就追究物价部门责任。物价部门出台了计量热价,建设部门不执行,就追究建设部门责任。供热企业拒绝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就追究供热企业领导责任。这些责任都要非常明确。各地必须把供热计量改革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以及供热企业的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主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并公之于众。

三是尽快制定供热计量价格。没有出台计量热价的城市,建设部门要积极配合物价部门尽快在今年采暖季前制定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两部制热价中按面积收取的基本热价比例按30%、按热量收取的计量热价按70%执行。在制定计量热价时,应将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维护、更换、管理等成本纳入热价成本。这项工作我们将在今年采暖季前全面检查,并将结果通报全国。同时,我个人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相关的书记、市长写信,督促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各省级建设部门回去后要赶紧布置这项工作,对北方采暖城市没有出台计量热价的城市要督查出台。对没有出台计量热价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园林城市等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和国家财政奖励资金。

四是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依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编制供热计量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方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地级以上的城市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城[2010]14号)文件的要求,明确计量收费目标,并分解落实。实施方案今年采暖季前由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汇总后报我部城建司备案,并将纳入到今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是规范计量方法。各地要按照《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要求,开展供热计量方法清理规范,对于不符合《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要予以修改,没有国家产品标准的计量方法可以试验示范、但不得大面积推广。

六是做好督查和宣传。第一,要宣传供热计量改革节能的巨大潜力。供热计量改革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中不可替代,实施计量收费可以实现节能30%以上。第二,要宣传相关部门的责任重大。没有完成好任务,就是下对不起老百姓,上对不起党中央国务院,也是没有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第三,要通过宣传消除改革的疑虑。一个疑虑就是搞供热计量改革不如搞管网改造的节能效果大。这个观点忽悠了我们多年,我想大家现都已经想通了。另一个疑虑就是通过墙体流失85%的热,搞供热计量没有意义。这个观点严重违反了基本常识和实践。普通墙体的传热系数比玻璃窗低8-10倍,大部分热是通过玻璃窗,而不是墙体流失的。事实上,许多用户在冬季会将个别房间的暖气阀关上,使其降温以达到贮藏蔬菜水果的目的。由此可见,这些观点完全是在为不进行供热计量改革寻找借口。第四,要大力宣传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支持。中央财政已对建筑节能敞开口子,资金安排是有保证的。而目前的情况是供热计量改造的资金用不出去,大量沉淀。不是供热计量改造缺资金,主要是宣传不够,大家不知道怎么用。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抓紧部署,使参与供热计量改革的各方面了解供热计量改造资金在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意义和使用方法,切实利用好这笔资金,发挥它的作用。

谢谢大家!

第二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北方采暖地区

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也是一次现场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供热计量改革前一阶段工作,学习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此项工作。刚才唐山市、承德市、天津市、兰州市榆中县都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非常值得总结和推广。等会儿,姜伟新部长还要做重要指示。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主要分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任务三个方面。

一、工作进展情况

从工作进展的方面来看,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取得了三个方面的进展。

一是供热计量收费初见成效。目前开展供热计量的城市有40多个,已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建筑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实现热计量收费面积4600多万平方米。尽管数量不大,但是实践证明,凡是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供热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节约了能源,凡是实施了供热计量的用户都节省了热费,计量收费得到了用户的支持。如天津市仅部分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就实现供热系统节能10-15%,70%以上用户节省了热费,节费额8-15%;榆中县实现供热系统节能26%,94.7%的用户节约了热费,节费额18.3%左右。

二是供热计量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2003年以来,我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供热计量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措施和配套政策等。《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国家技术标准都将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列为强制性条文。所以说,供热计量在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标准上逐步健全。

三是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任务逐步推进。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十一五”期间北方地区应完成1.5亿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及正在实施改造项目的总面积为1.06亿平方米,占“十一五”期间任务的70%。虽然任务非常艰巨,但为改造后下一步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奠定了基础。

从取得的经验方面看,有四点值得总结。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将供热计量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如河北省将供热计量改革作为对基层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新疆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将供热计量完成情况列入城市建设“天山杯”竞赛考核评价体系。唐山市将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市委书记亲自抓。所辖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为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属地管理。形成了家家有任务,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全市今年新建建筑已全部同步安装了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现有的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2200万平方米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部完成。这些经验说明,只要领导重视,下定决心,发挥主导作用,供热计量改革就能顺利推进。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把住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关。各地在做到新建建筑供热计量不欠新账的工作中,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天津市以商品房入住证供热证明为载体,从新建建筑规划、建设、销售到供热等环节,建立了一整套的供热计量监管体系,把住了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关。河北省将供热计量改革列入地方性法规。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明确要求实行集中供热建筑应当配套建设分户计量系统,并安装温度调控装置。凡没有安装供热计量及温控装置的新建建筑将不得通过验收,不得交付使用,不得给予供热。这些经验充分说明,只要建设主管部门严把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完全可以做到不再欠新账。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欠账的责任在建设系统。建筑是否节能是建筑质量的一项重要性能。过去建设质量验收部门忽视了对建筑能耗的验收,使得一些热效率非常低下的建筑也通过了验收备案,这是对人民的失职,对环境的失职。

三是落实实施主体责任,发挥供热企业主力军作用。刚才承德市热力集团就介绍了这方面很好的经验,自2008年他们主动筹资2000多万元对2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进行了供热计量改造,对16万平方米实施了远程抄表系统改造。通过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热力集团实现系统节能16%,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北京市热力集团对299座热力站进行了改造,安装热量表310台,对2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实行计量收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经验都说明,实施供热计量,供热企业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扩大供热面积,这是供热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今后在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改革方面,凡是供热效率高、主动进行改革的企业,完全可以跨城市进行承包。而那些长期不进行供热计量改革、畏缩不前、拿国家可持续发展当儿戏的企业负责人,就要让他们感到下岗的压力。

四是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建立热计量改造投资偿还机制。甘肃省榆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供热站创新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资金模式,采用“资金共同筹措、利益共同分享”的方法,引导用户分担改造费用,分享节能效益。对困难户暂不交纳改造费用的,改造费用全部由供热站先垫付,计量收费节省下来的热费由用户和供热站五五分成,偿还前期的投入。这就是节能服务公司和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这样做既缓解了资金筹措难题,又降低了能源消耗。承德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26家公建用户30多万平方米开展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并安装热计量表和远程调控设备,进行供热计量收费。能源服务公司和用户按比例分享供热计量产生的节能收益,实现了系统节能20%以上。供热计量改革上有国家资金奖励,下有市场机制,中间缺的就是决心和创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新建建筑热计量设施欠账严重。虽然《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都明确规定,新建建筑和经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应当实行计量收费。这是法律要求的,违法就应受处罚。目前很多违法的单位和个人并没有受到处罚,所以各地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只有天津市、唐山市、承德市等少数城市做到了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不欠新账。而大量的新建建筑没有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或者安装的是一次性、供验收用、质量非常低劣的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根本无法实施供热计量收费。

二是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进展缓慢。2008年北方地区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近4000万平方米,供热计量改造只完成2100万平方米。大部分既有居住建筑只进行了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而没有进行供热计量改造。有些地方只安装了楼栋热量表,没有安装分户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实施节能改造后,室内温度高了,只好开窗放热,导致节能改造不节能,百姓行为节能也不节钱。有些地方选用了不符合供热计量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计量装置,为以后计量收费留下了纠纷隐患。有的地方甚至在室内安装一个温度表,实行所谓的按温度表“计量”,其实根本无法实现能耗监测和分户计量收费。

三是供热计量收费不到位。目前北方地区132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只有20多个城市出台了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大多数城市没有计量热价,使得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无法实施供热计量收费。有些地方即使开展了供热计量收费,但总体上还只是处于试点阶段,“试点”、“探索”、“模拟”成为忽悠上级领导的新名词。有的城市供热计量面积少,分布散,系统节能效果差。有些地方计量收费方法不规范,将“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变成了“按楼计量、按面积分摊”收费,挫伤了用户行为节能的积极性。

从原因方面来看,也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政府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供热计量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担心供热计量改革影响社会稳定,认为供热只要不出乱子就行了。有的错误认为搞供热计量节能还不如搞热源管网改造节能效果大。事实证明,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地方不仅不会影响社会稳定,还会改善民生、实现节能、促进供热行业可持续发展。而不进行热计量收费,就不能实现行为节能,无法提高用户节能意识,也不利于下一步建筑节能改造。

唐山市、榆中县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主要由政府承担。改造后,用户因为节约了能源,每户退费就达到了400元。用户节能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主动集资安装双层玻璃,进行外墙保温。建筑材料使用期一般都在25年以上,节能改造如果个人投资4000元的话,不到10年就可以收回来,经济上完全划算。如果把外墙保温、门窗节能改造和计量改造同步进行,节能率可以达到50%,计量收费后,用户退费就会从400元变成800元。但是如果没有计量改造和计量收费,建筑节能的良性循环就无法形成。

其次是监管不力。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设施欠账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质量监管、验收,特别是质量监管和验收两个环节上缺乏有效监管,责任追究不明确。有些单位和地方虽然安装了供热计量设施,但收费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落实供热企业对计量表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计量收费等方面的责任,供热计量收费工作进展缓慢。目前供热计量装置基本上还是由开发商自行购买、安装,而开发商为节约成本,往往选用的是不合格的计量装置。市场上一度出现了质量合格的热计量表卖不出去,不合格的却能卖出去的怪现象。众所周知,电表是电力公司安装的,水表是自来水公司安装的,燃气表是燃气公司安装的,而唯独热量表是开发商安装的。这是违背常识的事情。

再次是企业不积极。相当大的一部分供热企业对供热计量改革持消极态度。刚才天津同志在发言中明确指出,当前,推行计量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供热单位。这句话道出了事实真相。当然,供热企业也有实际困难。一方面,实施供热计量要投入成本,对原来的设备、管网进行改造更新,如果不采取能源合同模式,就得供热企业增加投入。另一方面,实施供热计量后,企业会增加运营成本,比如增加了抄表工作量。再者,有些供热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不高,达不到供热计量收费的要求。但是,供热企业不积极的根本原因是只看到了短期的企业收益下降,而没有看到供热计量对降低供热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比如承德市、榆中县仅通过计量改造以后,实现了节能20-30%,唐山实现了节能50%。在原来供热能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供热面积增加了20-30%,成本大大降低。从这些经验教训来看,供热体制改革应以供热计量改革为核心,而许多城市的此项改革没有抓住此项关键。事实证明,不实施供热计量改革,用户就没有节能的积极性,节能改造没有产生节能效益,供热体制改革等于“白改”;如果用户室温不可调、热收费不计量,所有的节能改造都等于“空改”,因为,室温过高,用户只可开窗放热。所以说,用热户如果节能不节钱的话,那么企业就不节耗,城市就不节能,环境就不减污,形成了恶性循环。分户供热计量改革是要消除这种“白改”、“空改”。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明确工作目标

从今年起,各地要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各项工作,将按热计量收费摆在最主要的突出位置,坚决做到“三个同步”:新建建筑工程建设与供热计量设施安装同步;既有居住建筑分户供热计量改造与节能改造同步;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具体目标是:

一是2010年采暖期前,所有北方城市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一律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全部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

二是2010年采暖期前,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实行按实际用热量计价收费。

三是按照国务院的要求,2011年前完成北方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任务1.5亿平方米,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其中2009年要完成改造任务6000万平方米。其余的任务都要在明年全面落实,力争超额完成。

各省市都要分解落实今明两年供热计量改革的目标任务,并与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签订责任状。

(二)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北方地区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一协调财政、物价、质量技术监督、建设等主管部门,明确分工,建设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都应建立供热计量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将供热计量改革成效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并作为对供热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主要的内容。对不按标准规范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单位和供热企业及其负责人应依法给予处罚。明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根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处罚一批推行供热计量改革不力的建设部门、供热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并公之于众。

(三)加大监管力度

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分户供热计量的要求,没有商量的余地。各地要切实加强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质量监督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保证新建建筑达到建筑节能标准和分户计量收费的要求。尤其是建筑质量监督部门要将新建建筑安装分户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列入强制性验收范围,对不符合供热计量要求的新建项目,一律不予竣工验收备案,不予供热。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同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的,决不能通过验收,更不得拨付中央奖励资金。违背这两条要求的,由省厅和部科技司会同城建司、质量司给予公开通报批评。

(四)狠抓供热企业责任落实

各地要严格执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强化供热单位计量收费实施主体责任。由供热企业负责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以及计量收费。新建建筑符合供热计量收费要求的,供热企业必须实行按热计量收费,如未依法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供热企业不予供热。凡进行了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供热企业必须实行按热计量收费。对拒不实施供热计量的供热企业应由当地建设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各地在供热计量收费中,应将两部制热价中按面积收取的基本热价比例降到30%,将按用热量收取的计量热价比例提高到70%,以进一步提高用户行为节能的积极性。以上两项工作由部城建司牵头进行专项检查处理并将结果通报全国。

(五)制定完善配套政策

一是要根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将供热计量改革内容纳入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处罚的条款要比国家的法律法规更加明确,更具可操作性。二是在用好用足中央奖励资金的同时,制定地方性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配套资金等政策。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四是按照《供热计量技术规程》要求,出台地方性供热计量技术标准,选择经济适用的供热计量技术路线。五是没有完成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的城市要克服困难,抓紧落实,并同步建立个人热费账户。

以上五个工作要求必须在明年采暖期前全面完成。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明年采暖期前及年底分两次对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实施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将向社会公布,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通报,特别是向省委组织部门通报。

鉴于,北方地区供热计量改革是我国北方地区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性工作。北方地区的建筑能耗占全国建筑能耗40%,如果实施分户计量和节能改造,将影响全国社会总能耗的10%以上。此项改革效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从现在起,凡是未能完成上述五项工作要求的城市,不得申报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与此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对这些城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等全国性荣誉称号进行否决。

凡是未能实际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建筑工程项目,不得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不得参加“鲁班奖”、“联合国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际或国家级奖项的评选。

从明年起,还要将分户供热计量作为评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示范县的先决条件。

同志们,供热计量改革是促进我国北方地区建筑节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对国家,可以节约能源;对环境,可以减少污染;对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对居民,可以节省热费。希望在座的各位回去后尽快研究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配套政策,尽快落实供热计量改革各项工作。谢谢大家。

第三篇: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努力奋进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跨越式发展

(2006年12月3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在一天半的会议期间,我们学习了国务院领导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批示,总结交流了各地贯彻落实国办发[2005]46号文件的做法和经验,表彰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文明企业、文明线路、标兵和先进个人,同时也启动了全国范围的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会议时间比较短,内容较多,会议期间光焘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好这次会议,也兼顾回答大家在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再讲几点意见。

一、实现“一个转变”

对于本次会议,大家认为收获最大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为观念僵化会导致行动迟缓,工作落后。国办发[2005]46号文件要求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也反复强调优先发展公交是必然的战略选择,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科学、正确的公交优先的观念,就不可能主动地做好公交优先发展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有推动公交发展的工作热情。所以,抓好观念转变是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核心问题。

首先,公交优先是普通百姓优先。体现了“执政为民”理念在城市公交领域落实的优先,而不是少数有钱人或者党政干部“屁股指挥脑袋”的优先。现在南方有些城市动辄就借道路拓宽改造之机,把自行车道改为机动车道,方便的是小汽车交通,限制的是自行车道和行人,这不是从老百姓利益角度来考虑优先。

第二,公交优先是绿色交通优先,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先。这次会议上提出“无车日”和“公交活动周”活动,体现了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离开了这个主题,公交是不可能优先的。公交优先的生态文明意义、社会环境保护意义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全在于此。

第三,公交优先体现了社会公平的优先。公交是现代城市社会公益性事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落实公交优先,就要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方面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体现“公交优先”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公交优先关键是领导转变观念优先。落实“公交优先”必须转变领导核心尤其是“一把手”的观念。所以,大家回去首先要对上汇报好本次会议的精神。要把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国务院转发的文件和四部委的文件、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等汇报好。要尽快告诉各地政府领导,国务院有关部委要对每个城市公交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指导,要在主要媒体公布检查的结果,通报批评落后的城市,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构想,实施中央确定的公共交通优先的一系列政策。

二、做到“两个协同”

第一、要协同好城市内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与其它机动车相比,公共交通车辆要绝对优先,这种优先要体现在路权使用空间和时间优先、财政转移支付优先、土地优先等各个方面。同时,公共交通与其它绿色出行方式如自行车、人行车应该统筹考虑,机动车不能挤占自行车和人行车道。今后各地的城市道路工程(除了高架路、高速环线以外)的规划建设或改建,都应该保留和设臵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这是绿色交通最主要的内容。我国的城市都是紧凑型城市,适合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另外,公交也要与出租车协同发展。出租车与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容量的公交车辆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出租车市场萎缩。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补充,但在数量上不能盲目扩张,关键在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外部交通的协同。要重视城市外部交通与城内交通的衔接、换乘和疏散,做好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的驳接。国外城市火车或者飞机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非常紧密。巴黎的几个火车站就在市中心,换乘非常方便。而我国城市交通换乘衔接在设计理念和处理方式方面还很落后,换乘极其不便。城市公共交通应提倡向城郊延伸,用有序的城市公共交通去取代农村普遍存在的混乱个体交通。健康的城镇化的过程是把城市文明和城市的活力向农村扩散,并把农村的绿色田园引入城市的过程,而不能把农村落后的交通方式引入城市。城市公共交通向周边农村延伸遇到矛盾怎么办?根据实践,各地应鼓励城市公交公司与周边乡镇签订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公交公司保证车辆准点服务,镇政府负责整顿规范混乱的个体经营。借助国有公交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等手段,实现统一城乡运营服务,规范交通秩序,而不要寻求劳命伤财式的行政体制上的变动调整。

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无论城市内部交通还是与外部交通的换乘点设施,都要占用有限的城市地理空间,都必须与其他基础设施相协调,应纳入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中通盘考虑。公交脱离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盘子,就会出现倒退、陷入困境。

三、力争“三个创新”

第一、体制创新。各地对体制改革和创新,疑惑较大,也走了不少弯路。城市公交行业的改革和体制创新要坚持三个“绝不”:首先,绝不能以改革的名义来推卸社会责任。因为城市公交承担社会公平、生态文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这些责任不能推卸。改革和体制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第二,绝不是公共资源私有化,而是国有占主导地位的有序改革;第三,绝不是政府放任不管,而是强化政府的监管。公共交通体制改革,主要是将政府从直接经营车辆、经营运输转变为加强监管、加强规划、加强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各种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行秩序的管制。改革后的政府管理职能更加复杂,责任更重。

在绝大多数城市,公交总公司可以保留、扩大,在公司内部实施线路特许经营授权。这种授权本质上也是政府的授权,但总公司要保留车辆的统一调控权。由总公司对公共交通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对各条线路的服务质量实施一体化经营和统一的效益、服务质量评价。总公司协调不同线路和分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实行内部竞争。我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曾选择了公共交通课题,并系统考察了波士顿地区的公共交通。波士顿的公共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和巴士公交,无论是民营还是公营,全划归一个总公司统一管理,运营系统组织十分严密,离地铁口20米以内设巴士车站,乘客出行实行一票制和零距离换乘。波士顿地区由60多个城市组成,公共交通体系也覆盖这60多个城市,乘客花2美元可以走遍波士顿的各个角落。对于偏远地区,允许返程加价,去2元钱,回3元钱或5元钱,既统一了市区入站口票价,又能弥补该长途线路经营公司的效率损失。这种运营方式,如果不是以一个高度系统化的总公司来统一调控就很难运作。

总公司通过改革,既形成内部竞争合作的机制,又把该统一的营运服务全协同起来了,总公司将来收缩成为线路调度、资产管理和经济效益的考核主体,而将车辆运行、保养、乘座服务等具体业务由不同的经营公司分包承担。这种改革就绝对不会把一个城市的公交卖掉。政府在这场改革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在于:一是推动改革,设计改革线路图,确保公交的改革做到前面所提的“三个绝不”;二是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道路、站点、换乘点的规划、建设、管理上,政府提供站点等公共设施的硬件,企业负责经营;三是政府对公司提供财政补贴,并考核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采取零排放的公交企业,可多补贴,排放过量则应处罚;四是政府要管路权分配,要限制小汽车的使用,提高公交通行能力。总之,改革要坚持“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强化监管”二十字方针。这里所讲的“规模”,是公交整体运营网络规模,是资本运作规模,是服务质量和效益的综合规模,而不是公司车辆总数的规模,仅以过去万人车辆数来衡量城市公交服务水准是错误的,应通过人性化的服务,让老百姓喜爱乘座公交,从而形成规模效益。

第二、科技创新。首先,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实现公共交通智能化,提高效率。二个月前,我在伦敦召开的世界智能公共交通大会上发言道:对中国而言,非常不幸的是城市化与机动化同时发生,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比任何国家都复杂。英国是城市化发展在前,机动化在后。美国虽然机动化、城市化同时发生,但是国土面积大,人口少,城市的数量、规模、密度不受限制,可以掠夺全球的资源支撑其城市化发展。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既要城市保持紧凑发展,又要保持交通不拥堵,这对管理者是巨大挑战和两难选择。但我们有幸处于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化可使城市交通实行自组织优化和公交优先通行,实现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的目的。国际上的智能交通主要是通过GIS、GPS、RS系统和现代通信技术,使得所有驾车人都能迅速获得实时交通信息,能够自主选择路线,避开堵塞点。智能交通的发展也使得一些交通管制措施能够实现。伦敦的中心城区从早上七点钟到晚上七点实行交通管制,此时段社会车辆进入城市中心区需要支付五英镑,但是公交车、出租车不受此限制,车辆智能识别技术可以保障管制措施准确便利地得到实施。我国城市交通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驾驶员和公众不了解城市整体的交通信息,不知道哪里拥堵,哪里通畅,不能实现交通自组织优化。其次,在科技创新方面需要推广采用IC卡的制度,不需要现场购票,刷卡通行,便利群众。科技创新的落脚点要放在运输工具环保化上。高密度城市非常容易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然后导致非常严重的光化学烟雾,应及早地防治,采用零排放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非常重要。最后,还要在大容量交通运输工具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推广新的轨道交通模式,如广州新上的直线电机地铁系统,转弯半径很小,坡度可以做得很大,基建投资成本比原有系统降低一倍;有的城市正在研究发展低速磁悬轨道交通。除此之外,各种城市交通技术规范和标准也是科技成果推广的短腿,我部尽管出台了100多项法规、政策、技术标准规范,但是与迅猛发展的城市交通来说,依然严重滞后于需要。希望各地要本着科技创新的要求大胆地尝试,以大城市为基础把标准法规建立起来,并在全国推广。

第三、管理模式创新。首先,要实行以市政设施管理为核心的公交优先管理体制。公交优先首先是对市政设施利用的优先,对道路空间利用的优先。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分配密不可分,这必须要依靠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管制。城市规划的核心就是空间资源的配臵,因为城市道路的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建多少道路?主干道与支线道路如何均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空间如何分配?向谁倾斜?都需要通过规划确定。城市交通离开城市规划寸步难行,城市规划指导市政设施,市政设施反过来又支撑公交优先。所以,管理创新必须首先从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上确保公交优先,否则公交优先就无从谈起。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与交通不能“两张皮”,各行其道。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果将农村落后的公路交通模式引入城市,以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仅靠多建马路和道路拓宽就行了,是十分幼稚和可笑的。英国专家计算机模拟结果证明,即使把伦敦中心区的建筑物全部架高,中心区全部变成道路,也解决不了伦敦的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是向心的,中心区空间是有限的,有限的空间解决不了无限的向心交通需求。大城市必须通过规划来实施优先公交发展,通过公交优先和私家车需求管理来疏导交通。伦敦、新加坡、波哥大和香港等城市都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对中心区交通实行管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波哥大中心区采用的是车辆尾数号码单双号限制,公交和出租车则是例外。第二,以公交专业管理为主干。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这点前面已有论述。第三,以企业管理为关键。这里所说的企业是广义的企业,是接受政府外包职能的企业。第四,以优化社会管理为目标。即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三大目标。在这四种管理创新的前提下,实施绿色交通城市考核目标,通过三方面的创新把“畅通工程”扩展延伸为“绿色交通城市”。

四、保证“四个优先”

第一、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安排优先。要按照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城市用地配臵上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并按行政划拨的方式供地。要通过城市规划“黄线”管制,对枢纽站、首末站、停车场、维修场等设施用地实施严格控制,这些用地谁都不能动,不能被房地产商所占用,本届政府领导班子和以后历届领导班子都不能改变这些土地的用途,要切实管住管好这些公交用地。

第二、公交的道路使用权优先。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是指通过道路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手段的改进,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给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优先通行的权力,这是提高公共交通运行速度与准点率、改善服务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将道路使用权优先分配给公共交通,正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前一时期的建设实践,各地还需要进一步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公交专用道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公交专用道的覆盖范围,强化公交专用道的管理力度。首先,要对公交优先车道的设臵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设臵路面标志线或专用道路管制为公共交通提供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车道、单向干线和公交逆行专用道等优先运行空间;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道路条件及周围环境选择恰当的公交优先车道技术指标;可以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成网,最终形成运行良好的公交优先车道网络体系。其次,科学设臵公交优先信号系统,保障公共交通在道路交叉口通行时间上的优先。通过合理配臵公交车辆经过的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在相位或绿灯时间上给公交车辆以优先通行权,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提高公交准点率。最后,在设臵公交优先车道(路)系统和建设公交优先信号系统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执法管理,解决“专用道不专用”的问题。各个城市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法规,依法严格管理、保证公交优先车道(路)系统和公交优先信号系统的良好运行。

第三、交通管制措施要体现公交优先。交通管制体现公交优先的原则,要“限私放公”,对私家车要限制。首先是停车的限制,世界上通用的规则,在城市中心区不是增加私家车的停车点,而是限制停车点的数量,同时提高停车费。南美的波哥大市最近宣布将市区私家车停车费提高一倍,80%的停车费收入用于公交设施建设。其次是大城市私家车的牌照限制,这是成本最低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最后是燃油税开征后的收入要按规定主要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对私家车进行限制和约束,对公交提供支持和保护,这就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应有的含义。

第四、公共财政转移要向公共交通优先。公共财政对公交的补贴等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生态、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和当代甚至下一代的社会公平等方面进行补贴。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事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政府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对公共交通的补贴和补偿,保障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使公共财政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要结合各地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适当调整全社会交通投入的比例结构,增加对常规公共交通投入的比重。必须扭转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在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分配中公共交通比例过低的局面,纠正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偏重绕城环线、道桥建设、忽视公共交通建设的做法。城市政府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综合体系规划,逐年将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公共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始发站、保修厂(场)、站台等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项目以及新增车辆所需资金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每年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予以优先安排。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公交场站建设以及按政府要求购臵、更新低排放、低地板、高配臵的运营车辆,要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给予必要的资金保证和政策扶持。要加大对公共交通行业的科研投入,对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综合换乘枢纽设计、公共交通优先的道路网利用和信号系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车辆智能化和安全性有关标准等要组织立项并给予资金保证,强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科技支撑。

五、落实“五个措施”

第一、要推进大容量公交方式和公交枢纽建设。大容量公共交通设施是城市的骨干。所以中等城市上BRT项目,要尽早规划。大城市轨道交通更要与城市规划修编同步考虑。在建设时序方面,交通设施的安排一定要抓大带小,用BRT和轨道交通走廊带动整个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引导城市空间的集约型扩大。我国正处于高速城镇化过程,公共交通的滞后发展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能耗和城市空间的集约布局,所以必须要加快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国外一般40、50万人口的城市都已有地铁或轨道交通,我国几百万人口的高密度城市还在研究是否应该规划,这不是超前,而是明显落后。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一定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早安排、早落实预留空间,择机进行建设。而且,要结合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合理布设公交枢纽,加快公交网络建设,形成公交枢纽为节点、大运量公交系统为骨架、其他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格局,改变公交线路功能混乱、衔接不畅、换乘不便的局面,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交服务。

第二、要落实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补贴政策。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办发[2005]46号文件的要求,把票价的管理、燃油费的补贴、公交亏损的补助机制长期稳定地建立并协同起来,从土地出让金中给与公共交通补贴。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价格管理机制,继续保持其低票价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市民首选公共交通或自行车为主要出行方式。同时,要建立规范的公共交通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合理界定和计算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并给予财政补贴。对低票价管制、燃油、轮胎、保险等费用的上涨以及对公共交通企业承担的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离休干部、现役士兵免费乘车和学生、成人持月票优惠乘车等社会福利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给予专项经济补贴和补偿。

第三、要落实“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落实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首先是领导带头。我国的无车日活动最早是成都市发起的,成都市长带头步行或骑自行车,除公交车和安全救护车之外,其他所有的社会交通工具全停止运行,做得很成功。没有领导率先垂范,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就是空话。其次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这两项活动家喻户晓,成为老百姓的一致行为。再次是在公交组织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前二三个月就要准备好增加“无车日”公交车辆投放的比例密度。最后是要从管理上加大力度,在“无车日”,各地可在城市中心区或特定地区限制机动车辆通行,鼓励人们使用私人汽车之外的代步工具,要制订系统的方案,在“无车日”对社会车辆进行严格管理。

第四、要落实检查、评估机制。要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的评选。同时,根据国办发[2005]46号文件和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对城市公交优先工作制定具体考核指标,要对各个城市的公交优先工作成效进行排名、排序。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科学的评价,才能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真正推动这项工作。

第五、要落实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和实施。要将“公交优先”落到实处,必须通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来确保公交优先,从空间分配、投资安排、规划管制等方面来全面落实公交优先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家宝总理最近指出:“城市规划本质上是综合性规划。”要调控所有城市交通要素,包括飞机场、火车站等各类设施的位臵、功能、规模等。城市总体规划还涉及三个重要规划:一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二是城市的江河湖泊水系规划,三是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这三个规划是城市资源保护的三大核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它专项规划包括公交或轨道交通规划,必须从属于而不是取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否则就不可能系统地、整体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首先就是统筹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的交通;其次是统筹城乡的交通;再次是统筹公交与其它机动车的协调发展;第四是统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协调发展,要突出保留和优化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第五是统筹交通设施建设与运行,落实公交优先;第六是统筹硬件建设和智能化的管理;最后要统筹道路空间安排和通过时间的优先,合理使用道路资源,落实公交专用车道、优先车道。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要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统筹,而不是具体单项规划所能解决的。所以,要确保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得到落实,就必须首先在城市规划上下工夫,必须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总之,我们既然已经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领会了中央的精神,也吃透了时代的机遇,关键就是在上述“12345”具体措施上抓落实,扎扎实实把本次会议的精神贯彻到实处,用这次会议的精神来感化领导,争取省市领导的支持。领导也是一种资源。同时大家回去要抓住机遇发动社会力量,加强舆论宣传,力争在近期的工作部署中优先落实。把自己先振奋起来,认真落实既定的方针,把领导争取过来,把社会舆论动员起来,什么难事都能解决。

谢谢大家!

第四篇: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我们这次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云南省委、省政府,丽江市委、市政府,大理州委、州政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做法和学习考察点,并为大会的召开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全体与会代表,对他们所创造的成功经验以及对会议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光荣同志为我们介绍了云南省开展旅游小城镇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光焘和琪伟同志作了主题报告。同志们一定受到很多的启发和鼓舞。各地代表都要将此次会议文件和精神及时带回去,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会议精神的传达落实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正确学习把握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和云南经验

光焘和琪伟同志的主题讲话阐述了发展旅游小城镇的时代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了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要避免出现的错误开发建设模式,提出了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当地情况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在本次会议上,光荣同志介绍了云南省发展旅游小城镇的经验,代表们还实地参观了丽江、大理等地旅游村镇建设发展的情况,相信这些都会对大家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可以说,云南省从实际出发,在旅游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先行者是开拓的、创新的、积极的,但又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唯一的。先行者的全部意义就是为后来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启迪有益的思路,来为更大的成功做好铺垫,这就是云南经验的可贵之处。有同志问我:前段时间我们还批评香格里拉的一个小湖被破坏,为什么现在又在云南召开这么大的会议,来学习云南经验?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正如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瑕疵的美玉那样,云南省也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借鉴学习云南的经验,也不能简单的抄袭模仿,而是要学习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有效机制,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工作来认真学习借鉴,创新工作。我理解,云南可贵的经验就是在发展旅游小城镇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利用、开发和展示好各方面的资源价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

一是注重悠久文化遗产的传承。他们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不断地、永恒地升值。为什么旅游小城镇或景点的门票会不断地升值?某个地方的房产价值为什么会从原来的每幢1万多块钱增长到现在的300多万块钱?这就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恢复了原有遗产的价值。这种恢复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古村落、历史或民族小镇独特的文化遗产的价值,促进遗产的保护,扩大遗产的影响,从而实现遗产资源不断增值,使独特的村镇历史风貌的价值得到全世界的公认。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至于受到低级的破坏。同时,也是传承和宣传我们中华民族各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避免了把我们祖传的名画当成一般的广告画来出售这样基本的错误。

二是注重独特风味特产的开发。旅游小村镇不能变成空壳的建筑群,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上。首先要体现在这些原来的、祖先留下来的各种各样丰富的、独

特的产品开发利用上,体现在创造独特的生产模式上。比如,鹤庆县新华村,它的一家一品、前店后厂的云南的“温州模式”,生产遍及大西北甚至印度次大陆的手工银制品,这种生产模式就是一种发展旅游业的亮点。有许多代表参观回来对我说,他们参观那种前店后厂,觉得非常有兴趣,而参观大的集市就没有兴趣,道理就在这里。其中还包括了我们独特的商品集散方式,如茶马古道,游客们都会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使村民们认识到了旅游小城镇的开发是当地推广农业产业化,倡导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最好的载体之一。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流行“证明商标”,它与一般的商品商标不同之处在于它为当地的地域性传统商品所共享,如法国的香摈酒就是香摈地区所有香摈生产者所共享。这是一个发展经济、富裕村民的很好途径。我们发展旅游小城镇,就是要从历史传统中发掘出具有优势的农副产品,向传统的名特产品要一村一品,向科学技术要独特的产品,来丰富我们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内涵,更快地富裕农民,解决三农问题。

三是注重和谐自然景观的保护。云南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但是各民族能够生存发展的历程延绵数千年,生生不息,就证明了这种悠久的存在就是一种完美的合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典范;是现代人向历史、向古人学习如何善待自然、开拓生存发展空间的活生生的教材;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生态三种效益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的成功范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这种历史的见证物是何等的可贵!世界著名的权威杂志《科学》有一期封面之所以选择了哈尼梯田的照片,是因为哈尼梯田展示了森林、村落、山川、水景和梯田的和谐组合,显示了大自然和人工创造物的完美相处。我们发展旅游小城镇就是保护这些见证物,这是人类的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正因为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的学习借鉴意义,这就是通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来达到保护、利用和宣传这些自然遗产的最根本的目的。

四是注重浓郁乡情民风的传承和开发。如果说建筑和村镇建设的格局是凝固的音乐,乡风民俗则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独特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文脉的延伸和继承,是真实的历史文化的现代场景。那些朴实、优雅而又历史悠久的民族歌舞,不是那些所谓的名导演所能模仿的;那些就地取材、品种丰富而又美味的农家菜,也不是那些名厨大师们所能再现的。今天早餐,刘平副省长还专门给我们讲,说要吃得美味,得请那些农妇们来做菜。而要是把这些农户送到正规的厨师学校去培训,回来之后所做之菜就全变味了。云南各地开展旅游村镇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保留、利用了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乡情民风,从服饰、歌舞、文字、习俗、物品、生产工具„„一切与其他地区有所区别的东西,都会激发游客们的好奇心,都是具有欣赏价值的旅游资源。

五是注重乡村休闲生活的展示。云南农村许多地点和场景,在我们这些城里人看来就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见证,是人类精神回归的世外桃源,也是东方文明的缩影。是这些民族对自然、对人、对社会不急不躁、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的体现,是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的延续,是农村生活真实的富裕感、幸福感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设计过程中,专家们提出要真正使农民有真实的幸福感,追求以稳定的就业、良好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有效率的基层政权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幸福指数”,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什么人均GDP、人均收入。这种幸福感是人类最终的精神家园和追求的目的,而不是什么虚假的价值符号的体现和对物质财富的盲目攀比。人们一旦进入这些“世外桃源”,从现代繁忙、紧张、充满竞争的压力感的都市中暂时“解脱” 出来,就会充满欢悦的心情。乡村的质朴常常是城市人忧郁症的良药,这就是“农家乐” 在全球持续兴旺的奥秘。

六是注重优美田园风光的利用。如果说城市、工业是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这种单向经济活动模式的象征,那么农村、农业尤其是云南这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的村落、小城镇,则是受到大自然、生态系统启示的生产、消费、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代表。农耕文明经历了上万年,还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工业文明只有两、三百年,就造成了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尽管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定义还有数种不同的阐述,尽管各国政界都将循环经济作为理想而又紧迫的经济增长模式,但它的内涵就是模仿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把一切可用的物质都能循环地利用,也就是向农耕文明学习的过程。这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旅游小城镇建设就是展示农耕文明那种自然循环经济的良性模式。一百多年前,著名的英国城市规划学家、田园城市的发起者霍华德,总结了工业文明的教训,提出城市规划的最高境界就是将城市的经济活力涌到农村去,让农村的自然风光在城市驻足。由此可见,田园风光是城市规划者追求的目标之一。从旅游资源的价值来看,保留和发掘那些城市居民向往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将会成为他们梦想之旅的目的地。我们在村镇整治过程中,应该学习云南省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充分地保护、利用和展示优美的田园风光。无独有偶,在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国法国的乡村,尤其是大画家梵高生活过的村镇的政府,都以经济奖励为手段,促使当地农户们依照梵高油画中的形式来堆放麦垛,以再现当年的场景。我国各地都有许多优美独特的田园风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都可以作为旅游小城镇承载发展、农民致富的不可替代的、不断增值的宝贵资源。所以,正确的村镇环境治理和发展“农家乐” 的方针,一定要体现“反向治理” 的原则,即外国城镇、乡村没有的,我们中国要有;城市里没有的,农村要精心保留和展示,这样才能发展继承、充分地利用三大资源发展旅游小城镇。

我说的这些,都已经体现在光焘同志提出的要遵循客观规律、促进旅游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五个要点当中,体现在邵琪伟同志发展旅游小城镇要正确处理的六大关系当中,也体现在光荣同志介绍的云南旅游小城镇发展经验的六个方面,大家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正确地把握,认真地贯彻学习。

二、要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旅游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要尊重自然、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尊重小城镇和村落的发展规律、尊重普通旅游者的意愿、尊重农民的长远利益,这五个尊重是最主要的。规划的重点不在于引导建设,而在于切切实实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而又能不断增值的独特的资源。规划要明确划定保护区、禁建区,对村镇中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依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划出一定的保护区。规划又要明确控制区,引导和规范开发建设,节约耕地,保护历史建筑和村镇历史风貌。

二是要注重资源的保护。特别是要注重抢救性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和生态资源,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历史风貌,保护风景名胜资源,要切实贯彻整体性、可持续性和可识别性的原则。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真正做到人无我有、城无乡有的反向规划整治的原则。从生态景观的特征方面来讲,农村、农业代表的是自然性、宽广性、情趣性、传统性和生态性,而城市代表的是文化性、娱乐性、多样性和经济性,两者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我们一定要学习成功的经验,避免过分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和过分的现代化。如果把农村建得象城市一模一样,那城里人为啥要到你这里来旅游?把农家菜搞得像城市里的麦当劳一样,他为啥要花大价钱到你这里来吃农家的“麦当劳”?如果把农民的房子建得和城里没有大的区别,他于什么要不远千里来享受乡村的风光?所有的规划建设者都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们在村镇整治过程中,把农村传统的小桥流水搞成大桥污水,把雅致的粉墙黛瓦搞成外贴马赛克加平顶屋,把富有地方特色的“三房一照壁”搞成兵营式的多层建筑,那所有的村镇魁力都将消失,村镇旅游就会陷入一潭死水。这些朴实的道理,我们要深刻的汲取。但是,我们建设部门是非常容易犯这种错误的。所谓“村镇建设”,有的人就是简单地拷贝城市里的东西,依据死板的标准规范,错误地让农民来模仿或包办代替。一个极易引发误导,又颇具吸引力的口号是“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使不少基层的同志误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消灭农村、消灭农民、消灭农业,来缩小城乡差别。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应该是要利用城乡的差别化,最后来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最终在本质意义上来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在表面境况上缩小城乡差别。这些都是历史的教训,是很值得我们那些喜欢搞建设性破坏的同志所汲取的。

三是要抓好试点示范。开发利用旅游村镇本身就是一个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紧密联系当地的历史文脉的继承,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农民的长远利益踏踏实实地工作。一定要通过试点示范、经验总结、提炼分析,再逐步在面上推广,切忌一哄而起,遍地开花。云南省搞旅游小城镇建设,早在5年前就开始行动了,2年前我们就到这里来总结经验。对试点工作要踏踏实实地、长期地、艰苦地、创造性的去工作,决不能急躁冒进,追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的轰动效应。

四是要统筹协调参与的各方。要鼓励政府机关、企业以多种形式帮扶农村。各部门都要严格依照规划的要求,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将当地农民及参与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各方利益主体形成工作合力,形成正确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方案。经济组织的模式有三种:一种是政府主导下的村民自我组织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指导。浙江的乌镇就是这种模式;第二种是以特许经营的形式,依照有关法规,引入成熟的公司、集团来投资,首先投资基础性的、保护性的、抢救性的项目,形成集团加农户的模式;第三种是乡规民约引导管理下的村民自我组织的模式,浙江的诸葛村就是这种模式。它的乡规民约已有几百年,使这个村保护的非常好,成为旅游业的胜地。前年,村民单是门票收入分成就有350万元。不管哪种模式,都要首先关照农民的利益,因为在开发模式的选择方面,农民的呼声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一切工作目标,都是为了当地农民的富裕;我们的一切工作方法,都要着眼于调动农民保护传承自身文脉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扎根于群众,服务于农民的长远利益,才能获得成功。

五是要研究引导“农家乐”和旅游村镇的发展。建设和旅游部门都要团结其它相关部门,要在“农家乐” 和旅游村镇的发展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要通过调查研究农村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结合实际、挖掘特色,引导“农家乐” 和旅游城镇的建设,用好用足地方特色这个招牌,树立良好的形象。要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尤其是软件建设包括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农家乐” 和旅游村镇的综合素质、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

六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建设部将和国家旅游局密切合作,在联合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级的旅游村镇评价标准,开展旅游村镇的认定工作,出台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旅游村镇建设发展的指导和服务。这类评价机制应该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谁要是出现了破坏性的建设开发行为,我们就给予警告,列入濒危名单。如果仍无明显的改进措施和效果,就将该城镇从国家旅游小城镇中除名,并进行严厉的处罚。

七是要切实防止开发性的破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尤其是国家的重要部门来提倡某种建设行为时,特别要注意它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国内外广大游客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的丰富多彩,地质地貌的独特,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展示出自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的增收,有效防止开山采石、大拆大建式的低级的破坏性的开发。另一方面,错误的开发建设模式和整治模式也会对我们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兴利除弊,对可能出现的破坏性影响要做到事前防范,力求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一旦出现了某些破坏性的事件,一定要严肃处理,尤其是一些高原地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尤其要注重保护。凡是发生此类事件,就要教育和警诫追随者,及时严肃追究造成破坏的人和事,追究肇事者和管理者的法律和经济责任。世界各国都对破坏山体景观植被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如某省一位厅长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自己开车时,因发生事故,车辆撞向了路边山坡,美国相关管理部门以破坏山体植被为由,对其处以50万美元的罚款。相比之下,我国风景名胜区甚至世界自然遗产地发生此类事件,都是不了了之,这就太不应该了。

各位代表,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旅游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职责,抓紧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实保护好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期待大家的成功,也准备过段时间再开一次试点现场会。

谢谢大家。

第五篇:仇保兴副部长在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结束时的总结讲话

仇保兴副部长在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结束时的总结讲话

(2005年11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州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参观点;光焘同志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反映非常热烈而且一致拥护;来自全国的5个先行单位作了大会发言,7个先进典型进行了书面材料交流;大会公布了新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刚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同志又作了重要讲话。与会全体代表再经过实地参观,通过对光焘同志所作的主题报告的讨论和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收获很大,但还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值得进一步讨论。下面,我依据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

村庄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这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奋斗的目标,也包含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同时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途径。这二十字方针是目标、内涵、途径的统一,所涵盖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首先,从“生产发展”来讲,村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生产发展必须依靠好的环境,只有广大农民实现安居,才能乐业、创业,才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如果我们村庄的路难行、水难饮、环境“脏乱差”,造成疾病丛生、缺医少药的话,这样的地方,人们惟恐避之都不及,还谈什么创业,发展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就更无从谈起。城市需要优质的投资环境,农村也需要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安居环境。

其次,从“生活富裕”来讲,村庄整洁是农民生活富裕的要义之一。我们要减小城乡收入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如果村庄人居环境改善了,尽管以货币计算的农民收入不比城里人高,但农村的实际购买力以及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居住条件就比城里好,从而形成了一种均衡。村庄整治所产生的效果是让农民直接受惠、感受生活质量的富裕。

再次,从“乡风文明”来讲,村庄整治是乡风文明的载体。环境好了,文明的程度才能提高。有位哲学家就讲过,“环境能够塑造人,人能够改造环境”,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也会引起良性循环发展的。抓乡风文明,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的文明抓起。在这次参观的示范点中,我们看到了有个村庄原来有座庙,庙中原供了几尊菩萨,干部捣毁几次,农民就重修几次。在这次村庄整治中,老百姓真正看到了环境的变化,感受到了文明的好处,过去菩萨帮不了忙的,而现在共产党人却做到了。“不靠菩萨,靠支部”,百姓内心就发出了这种呼唤,所以菩萨也顺利搬掉了,庙也就变成了文化活动室。如果我们的村庄污水横流、道路泥泞、垃圾遍地,造成人畜得病,我们再去跟农民讲文明,没有环境的支撑,就很难有说服力。从历史学可知,“封建” 实际上来自于农民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无奈”,迫不得已选择“封建宗法”的统治来求太平。而“迷信”则来源于先民们对众多大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恐惧。不去消除农民们的无奈和恐惧来塑造文明,往往难以凑效。

第四,从“管理民主”来讲,管理民主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农民自主从“干中学”的过程。成熟的民主体制始终伴随着永不停顿的成功实践。村庄整治是在农民自主、村民自治、自我决策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主决策的新内容,而且这种民主决策直接给农民带来利益,管理民主之习惯才会真正育成。从某种程度上说,村庄整治的过程,是实践我们民主体系的过程,是我们农村民主体系逐步发育、成长、成熟的过程。所以,离开这些与农民利益休戚相关的实践过程,谈民主管理往往就是空谈。

综上所述,正在开展的村庄整治及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人曾说过,“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样的情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拉力和推力的均衡。城镇化并不是越快就越好。目前,世界上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地区是非洲。据联合国统计,非洲的城镇化率每年达到3%左右,但非洲的许多国家也正是世界上最贫困、最混乱的国家。许多非洲国家由于照搬了原宗主国的土地私有制度,一遇到天灾、人祸,农民为了求生存

1依法规划科学规划

就将土地一卖了之,继而在村庄里就呆不住,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几乎所有的城市近30%—50%的区域被贫民窟所包围,贫民窟中生存环境恶劣,传染病流行。城市本身也因贫民窟的存在,致使投资环境不佳、治安混乱,造成了经济衰退;而农村因大批农民的离开,劳动力不足,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导致了大面积的饥荒。所以,健康城镇化的关键是推力和拉力的均衡,是需要富余劳动力有序地从农村移民到城市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一个自然和谐的过程。如果城镇化不和谐、不健康,那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欧洲的城镇化进程历时200多年,它是把9000万人转移到南北美洲殖民地后,才实现了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它所走过的向外扩张、广建殖民地的掠夺性发展之路,我们不可能这样做,我国要走的是和平崛起之路,只能走国内均衡的健康的城镇化道路。要缩小城乡的差距,关键也是要通过整治村庄,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快城乡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就要先从村庄整治抓起。现代城市规划学的老祖宗英国人霍华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理想的城乡结构,就是让城市的活力和文明涌向农村,而让农村的田野风光在城市驻足”。我们所做的村庄整治工作,实际上就是踏踏实实地让城市的文明和活力涌到农村去,使农村焕发生机,从而改变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现状。

二、开展村庄整治须避免四种误区

我们分析了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后,就像光焘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可能有的同志会心潮澎湃,认为大显身手的机遇已经到来,甚至认为没有条件也要上。这样一来,我们将会陷入一些误区。在这里,我想讲清楚村庄整治必须避免的四种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大拆大建。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诸多内容中最容易见成效的,也是其他方面取得成就的基础、条件,但又是最容易造成偏差的环节。而且由于它是一种整治和建设行为,一旦造成偏差,就难以弥补。因为它是刚性的,不是虚的东西,犯了错误后果更为严重。比如,当年农业学大寨,全党号召,上下动员,削平了多少山头,放了那么多炸药,投入了那么多劳动力,但没有造出多少高产田来,反而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山体滑坡。生态平衡是大自然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恢复,或许永久都不能恢复的。一般的村庄或者集镇,都是几百年、上千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如果随意地推倒重建或盲目地大拆大建,就毁掉了祖先创造的财富,毁掉了文化的遗产,毁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程。历史化名城、名镇一旦被拆,再建就是假古董,一分钱都不值,那是农民们坚决反对的。但是现在有不少的同志有这种大干促大变以体现政绩的想法。如许多省市的同志告诉我,现在土地指标很紧张,农民建房占地面积是每户150平方米,城里人是40平方米,包括工业、公共绿地等在内也就是每户90平方米,如果把农民的村庄全部合并,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居住生活,土地指标就可以大大节约,就可以不需要向国土资源部要指标了,自己就可以搞土地平衡。这种信誓旦旦的纯数字测算看似很有道理,但这只能适应百分之几的大城市近郊村庄。因为这些村庄已经被城市的扩张建设浪潮中翻来覆去扫荡了好几次,村民定居点并不稳定,而且因为原来缺少规划,房子也更新了好几代。

什么样情况下,我们才需要对村庄合理地重新进行规划合并迁建?一是近郊村庄的自然形态已经消失,没有值得保护的古迹了;二是原来因为错误的规划,导致农民多次迁移,至今仍未确定永久定居点的;三是农民本身生活已经转变,这些近郊农民大部分已经不务农,生活方式已经是城里人了。只有这几种条件并存的情况下的村庄,我们才可以采用并村的办法来进行改造。那种所谓的土地“浪费”,在大部分农村其实并不存在。农民每户150多平方米或者200多平方米占地是事实,但它包括了庭院和宅基地的面积,大家都知道院头院尾、屋前屋后是种的菜地,它的产出比大块的农田还高。今天大会介绍的四川双流县的经验,就是县委、县政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还有一些同志认为,村庄建设的布局太乱,应该整齐划一。但大家有没有想到,昨天我们去看的几个点,第一天参观的历史文化名村,大家是流连忘返,停留的时间特别长;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按照自然形态整治的几个村,不取直道、不砍树、不填塘、不劈山、不截直河道,对这种村庄代表们也是饶有兴趣,村庄里面还保留了许多的文物古迹。但也有一个村庄另辟了一个新区,里边是崭新的别墅,没有一个代表对此感兴趣,瞟一眼就走了。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性就是爱好多样性。自然的遗产、众多的文物是大自然和千百年来能工巧匠精雕细刻而成的,现代意义上的几个月造成的东西会因景观单调枯燥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历史的积淀是多样性的杰出代表,是符合人的审美

2观的,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所以说,如果要求村庄建设整齐划一,恰恰是破坏了人类喜欢多样性的天性,使村庄没有魅力。

有的同志可能还认为,保留旧房、古建筑过多,维护困难,不如推倒重建。这就犯了简单化、犯了破坏人类的珍宝而自己还认为有理的错误。我记得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就曾说过:干部是需要审美观的。

更有一些同志认为,建新不拆旧,宅基地就无法流转。但是不要忘记,这些旧的、老宅大院恰恰就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是某一时代历史艺术品的再现,不能因为我们贪图工作方便就一拆了之。那些旧的、老宅大院稍作修缮可以改成活动室、俱乐部等等。为了宅基地流动而简单的“一刀切”推倒重来的办法,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有的村庄原有道路是石板面铺的,整治时把石板面全部敲掉,改成水泥路,这是非常荒谬的。因为保留原来的路面体现了当地的风格,是就地取材,有艺术价值又体现了资源节约。以上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大拆大建要不得。

第二个误区是大包大揽。我们这次村庄整治,应该是村民自主、自愿、自立,自我组织、自我觉悟、自我改造的过程,但是我们有的同志就喜欢用传统的大包大揽方式。在历史上,我们搞人民公社、食堂、“四清”、“文革”、学大寨,都是行政命令下的大包大揽开路的。认真分析一下那些奉行大包大揽的理由,有的是建立在农民落后论上的,认为农民愚昧落后,但天底下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有的是建立农民无组织论上的,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什么能够保留到现在,它主要是有效地依靠当地的农民组织、有效的乡规民约。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没有乡规民约,这些名镇、名村早就毁了;也有的认为是农民无能力论,但他们忘记了这些古村落正是祖祖辈辈创造出灿烂文化的代表,是许多外国友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千里迢迢来中国就是为了看这些东西,这正是对农民无能力论的嘲讽。

为什么会产生大包大揽的不良风气?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以外,还有的原因就是地方、部门为了创造“现代化”形象的政绩观在作怪,但是村民没有得到实惠。因此,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将心比心,防止屁股指挥脑袋,一定要与农民换位思考,思考我们所确定的规划、采取的措施和扶持项目是不是农民需要的,是不是受农民欢迎的,能不能让农民得到实惠。实际上我们经常做“城市有病、农村吃药”的傻事,总是站在城市的角度来要求村庄的整治,这就犯了很低级的错误。如对村庄整治,有的要求辟出一个大广场,来证明这个部门的投资是有效的;或者搞一个很大的、毫无意义的文化场所,农民还付不起维护费;有的还在村庄甚至是历史文化名村,但在村中心搞一块大草坪。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农村本身就接近自然。城里因为没有自然的东西,无可奈何才搞一些草坪来代表自然;城市里的房屋比较密集,找不到场所跳跳舞锻炼身体,就必须建一块广场;古代城市中缺少市民聚会议政的场所,市中心搞一块空地来聚集,这是广场的起源。农村到处是空地,哪还需要建什么广场去体现这个功能?!这是城市人带着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农村,这是花了钱造了不应该造的,而且破坏了村庄原有的历史风貌的格局。

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是“条条”有投资,农民无需求。如有一个村100户人家不到,居然有12个各种各样的活动室,民兵有民兵的,党员有党员的,然后还有什么多种经营活动室等等。按照农民的意愿,合并成一个就行了。但是每个部门“条条”都有钱,都要往下延伸,都要留下“支农”痕迹,这样就不是整治,而是折腾了。此外,有些部门有钱,但这些钱都是指定用途的,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一个萝卜一个坑”,结果在农村建了不需要建的,缺了农民急需的。

上述问题都是因为大包大揽造成的弊端,应该注意防止。

第三个误区是贪大求洋。盲目地追求村容的整齐划一。如北方有一个村镇,上级要求沿路新房必须盖三层楼,但盖到一层盖不上去,因为农民没钱,就被迫在沿马路的一面砌上高墙,搭个假门窗,这算是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这种单片的墙,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是要砸死人的。盲目地要求建房的楼层数,盲目地克隆城市的广场、草坪、运动场,把原先风景优美的道路、河道全改成直马路、直河道;他们在修建运动场的时候,根本就忘记了农业本身本属体力产业;盲目地要求高科技含量的、城市化的污水处理厂,要用什么先进、昂贵的技术等等,这些都是贪大求洋,把城市里的形象工程搬到村庄里去的表现。这些历史的教训都值得总结。

反过来说,现在整治得比较好的村庄,我们看到的几个示范点包括上午介绍的浙江湖州的村庄

依法规划科学规划

整治,都是突出了村民自主决策、农村劳动力众、整治途径多等特点。正确的整治方针体现在老百姓的一句话“与城市错位进行整治、进行建设”,城市里有的景观,就坚决避免,村庄就是土生土长的,小庭院爬满了丝瓜、南瓜,长着城市里看不到的农作物,反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正因为他们整治有方,吸引了大批的城里人,如上海人、杭州人到他们那里度周末,现在那里的农民周末经济收入就非常好。因为这些乡村特色都是城里人未见过的。如果村庄里也是大广场、大草坪,城里人会到你那里去吗?!所以整治一定要以师法自然来取胜。

第四个误区是急功近利。我们确实有传统的突击运动的不良习惯,也有干部任职期限较短造成的种种弊端。一般的县市长实际任期也就两三年,一听说整治工作要十年、二十年,就说别干了。有的同志对两三年干不出什么、对升迁没什么影响的项目都不感兴趣。不少干部也有急着出政绩的强烈欲望。这些因素汇聚起来就会使我们的干部容易犯急躁病,急躁就会冒进,冒进就会使整治的效果大打折扣,造成历史的遗憾,不仅不能留芳千古,反而遗臭万年。从农民这一方来看,要改变上百年的习惯有一个过程,要有一个实惠、可行的示范引导的过程,是急不得的。改造农村的环境,也要量力而行,滚动发展,要年年迈小步,年年不停步。筹集改造的资金更要分步走,要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在整治过程中,我们要力求避免以上四个误区。农民要的是经济实惠,不要空头口号;农民要的是长效机制,不要刮风突击;农民要的是节俭办事,不要奢侈浪费;农民要的是良好的环境,不要仅有光鲜的外表。这些要求都是农民朴素的愿望,很值得我们认真换位来思考,多去想想农民喜欢什么,才能使村庄整治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

三、开展村庄整治必须做到五个“先行”

这四个误区我们分析了以后,有的同志可能会认为,目前他正在做的可能就是这四个误区之一,如果一纠正就会兴趣索然,没事可干了。其实要做的事情还多的是。这里,我就讲讲开展村庄整治必须做到五个先行。

第一,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和落实管理机构要先行。曾培炎同志在讲城乡规划时提到,“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没有规划的村庄整治,就是瞎整治;不编制规划的建设,就是乱建设。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科学地编制好规划。这个规划与城市规划要有所区别,区别性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要城乡统筹。村庄整治规划是城市文明涌向农村的桥梁,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蓝图。二是要因地制宜,注意有针对性地解决所规划村庄的大部分实际问题。三是要延续特色,延续文脉,保护整体景观。四是要节约用地。五是要体现生态优先。生态是三农的命脉,不仅关系到当代人,还关系到下一代人。六是要群众参与。规划编制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倡导和鼓励农民自治。七是要简单明了,让农民看得懂。这次赣州规划部门为农民制作的村庄整治规划图,是电脑制作的立体图,而且成本低廉,只需8000元费用就把整套规划全部编好,让村民一看就清楚未来的村庄是怎么回事。八是突出重点,明确建设的时序。规划一定要尊重自然,因为村庄是与自然相依为命的;要尊重历史的传统文化,只有文脉的延伸,才能带来村庄的活力;要尊重普通农民的利益和愿望,不能用城里人的观念来编制农村规划。好的村庄整治规划和实施机制,就像浙江湖州介绍的那样,就要适度超前编规划,量力而行搞建设,先易后难来整治。规划要适度超前,因为规划要管十年,甚至管永久;搞建设要量力而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村庄消失,这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深山老林中资源条件非常贫乏的村庄,现在许多已经消失了。那么这些村庄数量要根据村镇体系规划适当地裁减。如果仍然搞“××通”,到后来就浪费了。韩国实践中就产生过许多“无人村庄”。这些问题都要认真考虑。没有规划的整治是万万要不得的,否则就是瞎整治、乱整治、白整治。

第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要先行。在大整治过程中,一是要抢救性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此时不抢救,更待何时?!我们所做的工作就好比建设三峡工程中的先把有关文物发掘保护起来一样;二是要弘扬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丰富农村的多样性。这也是农村生活改善的一个主要方面。三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无烟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在浙江金华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发现,下辖的兰溪市有个诸葛村,在明末时诸葛亮的一批后裔聚居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基本保留了当年的形态,布局像一个八卦图。记得当时从省里只要了80万元,把村庄整治了一下,原

4来连县级文物都不是的村庄,后来成了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现在每年村民光门票的收入就有360万,而且收益每年递增30%,这80万元的整治就起到了这么大的效果。所以说,村庄整治只要科学规划、方法对路,就会“四两拨千斤”。如果当时我们用推土机开路,把村庄拆了,就毁了宝贝。而且这些都是世世代代增值的资源,只要守住这个,就会财源滚滚。所以,发展经济应该有不同的思路。我曾调查过苏南两个镇,一个是毁掉旧镇建筑,引进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组装厂,产值100个亿,但当地村民只得到包括农民工资在内的2亿元的收入;另外一个镇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每年的游客带来的收入就有3个多亿。前者毁掉了大片的土地,留下来的是很多的污染,说不定明天这个厂一关门,那2亿的收入就没有了。而后者会越来越兴旺。因为一个是不可持续的,另一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是资源浪费的,另一个是集约利用的;一个是说不定明天就倒闭的,另一个是世世代代增值的;一个是给少数农民带来利益的,另一个是给大多数农民带来利益的,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

要搞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首先一条是每个县、地市、省都要建立名镇名村的评选机制。现在有的省没有推荐一个名镇名村上来,就是因为自身没有起建立名镇名村的评选机制。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应先有县级的,然后才有地级的、省级的,最后才是国家级的。不要认为我国已经评选出近百个名镇名村数量就很多了,像英国这样面积不大的国家就有30万个历史文化遗迹,而且成为了巨大的旅游资源。我们国土面积这么大,文明史如此悠久,起码应该好几倍于英国才是。另外一个,一定要编制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规划,在整治规划中一定要突出保护历史风貌,防止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体现传统风貌的村落被拆毁。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讲究整体性、可持续性、原真性。这几点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村庄的整治工作密切相关。

第三,自下而上明确整治重点的工作要先行。农民是非常朴实的。示范点中有条标语我还记得,“走平坦路,饮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沼气炉”。根据农民的意愿,我们提出了“三清三改”。但在整治之前,定下“几个不”更为重要。像赣州市提出来的“不劈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后面还要接上去,“不拆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筑”、“不破坏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风貌”、“不改直道路”、“不截弯河道”。这“七不”应该是选择村庄整治项目的底线。

第四,确立长期行动计划和试点示范要先行。村庄整治本身是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是紧密结合实际为农民创造利益的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突击刮风,从上到下高压下去。必须通过编制整治规划的过程来明确整治的重点、时序、组织领导的方式和费用分担的模式,所有的整治内容都必须由农民自主投票决定。成功的试点说明采取“自主申报、集体投票、动态管理” 的办法是可行的。要通过示范点总结评比、提炼、分析,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展开。在试点过程中,恐怕有三类整治项目是投票机制难于解决的,要注意引导:第一类是生态的保护。比如地下水源的保护非常重要,往往农民不能直接看到后果。现在很多地方直接在浅水层打井,一旦地表水被污染,整个水源就毁了;第二类是村庄的安全防灾。这也比较容易忽视,如防灾、防洪、防泥石流等等,需要通过规划的布局和合理建设来确保村庄安全;第三类是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这也常常不易被村民所认识。在看到许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后带来众多游客时,村民们才会认识到历史文化建筑是值钱的,但之前就将历史风貌破坏了,就会后悔莫及。除了这三类要在规划上加以强制性明确,其它的整治项目都应由自主申报、集体投票、动态管理来确定。

第五,形成部门联动、上下反馈的制度要先行。我们现在苦于许多单位各吹各的号、各下各的令、各拨各的钱,令出多门,农民难以适从。所以国家各个部委下去检查投资的“政绩”,基层乡镇也有对付的办法。今天××部来人了,就把该部的示范点牌子挂上去。明天其他部的人来了,又将挂另外部的示范点牌子。有一次一个部委的同志下去,因牌子太多,乡镇插错了牌子,该同志就大发雷霆,第二天,乡镇赶紧重新插牌子,其实都是一回事。实际上应该在规划的统一协调下,凝成合力,形成上下部门联动支农的局面,这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农民仍属弱势群体。他们表达自己声音的渠道分散。有些农民长期受各种“声势大、无实惠”的政治运动所冲击,已经“见怪不怪”麻木了,更不愿向干部提意见。他们非常善良,在被欺负时往往保持沉默。所以在整治过程中,要形成下情上达的信息渠道,时刻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纠错的机制,这点尤为重要。我们过去有许多运动出发点是好的,但搞到半路就出问题了,一个小的决策错误到了底下

依法规划科学规划

就放大成一个大错误,如果得不到准确的反馈信号,周而复始就形成恶性循环,到那时再纠正就困难了。

总之,在村庄整治开展之前,要坚定清醒地认识到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条件,是重要的抓手;要坚定清醒地认识到要及时总结试点的经验教训,切实防止种种错误思维而步入误区;要坚定清醒地实施规划的编制、风貌的保护和部门的联动,以及五个方面的“先行”。

四、整治过程中要同步建立五种新机制

要及时建立“农民自主整治养护、多方持续帮扶”等多种长效机制。因为村庄整治的过程不仅是一揽子的整治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农村公共品提供的机制。为什么城乡的差别会越来越大?因为城市有集中的二三产业、高额的税收,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成熟的市场机制与国内外投资,而农村恰恰没有形成这样一种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所以才有盖新房没有新貌,才会出现生活环境条件越来越恶化的问题。要在整治过程中创建新的机制,从根本上来弥补现在农村面临的种种公共品短缺。

首先,要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改造维护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农民自立,村庄自治,村民自筹,上级补助,乡规民约管理,理事会决策,公开账目,让农民相信这次村庄整治是完全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农村、农民、农业的复兴。这不仅涉及村庄公共品的提供,而且还涉及到每个农民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正如湖州经验所介绍的要通过村民自治达到“七有”那样,村庄整治过程中要实现有“目标、制度、队伍、经费、督查、奖励、无害化垃圾处理”。

第二,要建立统一规划、各方参与、城乡联动、持续帮扶的长效机制。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其实是城市政府和企业反哺“三农”。这除了传统的筹资机制以外,还要发动鼓励政府机关、企业帮扶农村,比如“一企一村”、“一局一村”长期帮扶,防止短期行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韩国就有这方面的经验。如三星公司有30多个子公司帮扶了195个村,去年一年投入相当于人民币4000多万。各部门和企业应有钱出钱、有技术出技术、有物资出物资、有信息出信息,促进整治、促进发展。

第三,要建立村庄整治从规划、建设到管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协同机制。城乡规划应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要实行规划编制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一方面通过规划的编制,建立一种机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和整治有机揉合在一起,而不是零敲碎打;另一方面要通过规划来捆绑各种渠道的资金和物资,投到关节眼上去,投到刀刃上去,让有限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而不是“天女散花”。要通过规划明确“七个不”的底线是不能侵犯的,要注意保护好各类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节约搞整治。要运用规划统筹城乡协调公共品的提供和优化服务,比如垃圾、供水、公交等,这些都要通过规划来统一协调。

第四,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城乡财政转移支撑的投入机制。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一个规律性的大趋势,是农村工作创新性转折,这就必须要通过建立制度来落实。对农村的公益事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营运等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一步到位来解决。市场机制是从城市发源的,许多在城市都无法实施的市场机制,要在农村去实施,近期是难以办到的。市场机制也是一种经济文明,也有一个从城市到农村逐步扩散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农村能立马引进市场机制。记得以前朱镕基同志到金华考察农村时,有一个县委书记汇报说农村建立什么股份制来代替联产承包责任制,朱镕基同志就说股份制在城里有的人都没搞明白,农村能搞明白吗?!在市场机制不足的情况下,就要通过长期稳定的政府财政转移的投入来补偿。

第五,要建立科学、稳定的、分阶段的奖励评价机制。这方面做得好的单位一般都把资金进行捆绑,然后以奖代拨、以补促投,以政府的补贴来促进社会的投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能沿用老的体制。

总之,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会议,既要摆正村庄整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明确自己的责任.抓紧编制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又要克服急躁情绪,防止步入四种误区。要及时做好五项先行的工作,在试点建设的过程中还要着重抓好五项长效机制的建立,尽快使整治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谢谢大家。

下载加大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建筑节能任务目标——仇保兴副部长在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大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建筑节能任务目标——仇保兴副部长在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