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长 成长论坛活动计划范文
校长成长论坛活动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整体素质,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成长,经研究,决定开展校长成长论坛活动,以培养“未来教育家”为目标,致力于最大限度满足校长发展的知识需求,提高校长的胜任力,使其能在教育变革中有效领导学校发展,增强校长工作效能感,提高其对现代学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活动方式
采取专题学习、讨论、总结的活动方式,引导校长思考、探索、研究、实践,最终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校长成长论坛办公室每月初发布当月讨论主题,校长自主学习、探究,月末上报总结材料。每月选取优秀总结材料在青州教育信息港和《青州教育》推介。
二、主要专题
1、学校领导与管理
学校发展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我们如何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我们该怎样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管理制度?
2、学校文化建设
国内乃至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学校文化有哪些?我们的学校文化是什么?我们如何总结、提炼本校的文化特色?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应该走向何方?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内涵丰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3、教师专业发展
什么样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可以比较迅速地帮助新教师成长成熟?如何让我们所有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如何通过绩效考核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价如何改变?
4、课程与教学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容与类型有哪些?怎样使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到实处?我们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有效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有力提升高三教学效果?
5、学生德育工作
我们怎样设置有层次和梯度的德育目标?什么样的德育内容能够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德育活动的形式都有哪些?什么样的德育活动能够深入学生内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如何改变?
6、提高团队执行力
学校中层管理者如何定位?处室主任有多大的权力?怎样帮助学校中层管理者具备全面的教学引领与管理能力?
三、活动保障
1、成立“校长成长论坛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
2、依托青州教育信息港和《青州教育》,及时推广活动经验和成果。
3、针对活动专题聘请专家举办讲座、入校指导,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提供整体性问题解决方案和指导,为校长提供专业咨询、多样化培训服务。
4、组织名校访学等校内外活动,让校长和教师在工作历练中完成学习成果转化,实现办学效能整体提升,激活学校自主发展动力。
5、组织专家对校长的总结材料进行评比打分,成绩作为评先树优和评定校长职级的重要参考。
组织人事科 2017年1月9日
第二篇:校长教学论坛活动
今日,在武安镇北关小学举行了校长教学论坛活动。一大清早,武安镇教办的孟顺琴校长携兄弟学校的各位校长就来到了北关小学。整洁干净的校园,着装优雅端庄的教师队伍,活泼可爱的学生,受到了各位领导的啧啧称赞。
本次活动,意在加强武安镇兄弟学校的领导班子教学上的交流,先是北关小学贾艳芳校长的数学《打电话》,这节课导课很精彩,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欲望,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得到了在座的各位校长的认可和赞赏。然后是刘校长的品生《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王校长的英语《》,张校长的数学《找规律》,不同校长,不同科目,展示了不同的风采,个个是那么精彩。
最后,前来听课的各位校长进行了深度议课,一致认为北关小学有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教学能力强,团结协作,一定能为北关小学开拓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校长论坛:教师专业化成长 文档
《实施新课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专题讲座
津市二小严钦生
老师们好:
工作辛苦了!
课题研究工作一直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工作,我们的省级电教课题即将结题,本学期我们组织学校部分教师针对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并联系学校实际,反复讨论,确立了《在新课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并在常德市教科所、津市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现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该课题的实施者,我们有权利和义务了解该课题的相关情况,下面,我就确立该课题的原由、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含义、以及我们的教师如何提高、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提倡教师队伍专业化?
1、责任重大: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人的事业,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我们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我们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家庭的走向以及个人的前途。因此,为了更好的肩负教育的责任,我们有必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理,他们巴不得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天底下最好的老师,能接受天底下最优质的教育,当前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择师风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自然界“优胜劣汰”的原则,告诫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家长、孩子提供优质、满意的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
(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更新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要求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新的课程结构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要更多体现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在小学开设科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新的课程内容要求改变过去的繁难偏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需要,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学科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实施新课程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做法,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因此教师必须调整教学策略,改革教学行为和方法,转变角色,教师不只是知识占有者、传递者,还应当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
我们地区实施新课程已经近三年了,现在,我们仍然明显的感觉到,我们的专业水平明显的滞后于新课程对教师要求,比如,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等。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我们有必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化?
究竟什么是“教师专业化”?说法很多,概括地讲,可以理解为:使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或是指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专业水平成熟和发展的状况。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是专业。但教师是专门职业,教师的职业具有鲜明的专业性:
1、国家对教师任职学历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不是所有的职业都有学历要求);
2、国家对教师有职业道德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3、国家有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措施;
4、国家对教师有资格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5、教师要有专门的专业素质,而且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工作的要求。
对于前面的四项,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我们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际上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专业素质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这个问题在国内外讨论得很热烈,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我们比较赞成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所以有人认为教师专业具有双专业性。普通文化知识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一般性知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关于教师的专业技能,看法也不尽一致。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认为新世纪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以下几种能力:娴熟的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关于教师的专业情意,一般认为可以归纳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三部分。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和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前者是教师基于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后者是基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按照教师专业素质构成要求,显然成功的教师应该有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崇高的专业理想,高尚的专业情操。
三、教师怎样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1、要主动,教师的主动性是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2、要坚持螺旋上升的原则,做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
(1)我们是一群学习者,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表率。只有坚持自主学习、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堪为人师。
(2)我们是一群勇敢的实践者,面对新课程,一部分教师有畏惧感,放不
开手脚;也有一部分教师,做观望者,认为实施新课程应该是那些教育专家、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打“头阵”,自己只要在后面呼应一下就行。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是新课程的践行者,我们要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轰轰隆隆的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去。
(3)我们要争做研究性、反思性教师。实施新课程,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模式,即使有一些,因为地域、学情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也不能生搬
硬套,因此,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师要加强研究,其实,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有更多的“临床经验”,更有利于进行“临床诊断和研究”,同时,我们要善于加强反思,以此不断提升自身实施新课程能力。
四、实施新课程中,我们怎么促进教师专业化?
一所好的学校首先应当是实验学校、示范学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那么,在实施新课程中,学校会采取哪些有利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1、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感。
2、教科室要加强对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力指导和科学管理。
3、强化教师培训,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力军,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下力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每个学期,我们要增加外出学习教师人数、也要多聘请专家到我们学校讲座,同时,我们也要抓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我们一方面主要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学习,促进同伴互助,另一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好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我们要使新课程的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通过培训我们要帮助教师搭脚手架,把理想课程转变为可操作的实施课程;通过培训我们要把国外的经验、外地的经验本地化,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吸收。在培训过程中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要积极帮助全校教师实现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的转化、内化过程。
4、注重课例研讨,本着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思想,我们要为积极教师搭建实践平台。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上一堂公开课,虽然当时累一点,但过后感觉得到的收获确实不少。因此,我们将会多组织课例研讨活动,比如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比武课等将成为我们每个学期的教学研讨活动项目。另外,每个学期,我们还要组织优秀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日记、优秀课件、教学基本功等评比活动。
5、加强制度建设,我们要不断的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教研、课改、奖励、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
第四篇:校长论坛
校长论坛交流材料
挣“面子” 抓“里子”
树好厚坡教育新形象
淅川县厚坡镇中心学校校长
王洪朝
我是去年五月份接任厚坡镇中心学校校长一职的。上任之前,我对我镇教育的整体情况不大了解,只知道上级领导到我镇检查工作,闲谈之余对我镇教育系统的评价是:脏乱差。只知道每次去中心学校开会,简陋蹙狭且灰尘飞扬的会议室、肮脏破烂且臭气熏天的厕所、狭窄拥挤且沾满污垢的过道,让人感觉不到这就是厚坡教育的管理机关。许多校长埋怨说:镇中心学校经常下去检查我们学校,看自己单位弄成什么样了。上任之后,我利用一周的时间又把全镇所有的学校跑了一遍,更看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现实:校园里脏乱差不说,有的学校危房险墙还在,部分学校“三化”(硬化、绿化、净化)更是无从谈起;孩子们晴天满身灰,下雨满身泥;由于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和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由此带来的是教育教学质量差,教育系统形象差,领导群众对教育的支持度低,厚坡教育发展举步维艰。看着这种种现象,我的心在阵阵发痛,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真正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也才真正理解了“不做历史罪人”的深刻内涵。我决心重塑厚坡教育系统形象,以良好的形象凝聚教育系统人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政府的支持。并选择好了两个抓手:一是挣“面子”,即抓学校的建设;二是抓“里子”,即抓学校管理。现将我镇中心学校的管窥之见汇报如下,不当之处,请敬各位领导与同仁斧正。
关于挣“面子”
所谓“面子”,字典里的解释很多,我这里所说的“面子”,仅指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容校貌就好比一个人的脸,肮脏或干净,则自己的感受也不同,展示给大家,所得到人们的认同不同。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镇中心学校决定把示范学校建设作为转变教育系统形象的一个重要抓手,改变大家对我镇教育系统“脏乱差”的认识。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我镇中心学校把示范学校创建纳入一把手工程,制订了相关的奖励制度:对此项工作进展迅速,工作成效显著的,除给予单位一
把手一定的物质奖励之处,在学的评估中,给予单位一定加分的奖励。同时,也明确了工作责任,对多年来学校面貌没有变化,建设没有行动的,对单位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并取消本单位及校长本学评先评优资格。从而使全镇各中小学校的思想迅速扭转到示范学校建设这一“面子”工程上来。
二、想方设法,争取资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建设最大的难题就是投入问题,没有钱,什么事也干不成,即使是再好的规划也是一纸空文,只会束之高阁。对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我镇中心学校及各学校煞费苦心。
(一)镇中心学校带头建设。一学年来,镇中心学校外靠争取项目资金,内靠俭省节约,筹集40多万元资金,更换门窗,修补漏雨的房顶,粉刷墙壁,硬化地平,美化绿化大院,更新内部设施,彻底改变了厚坡镇中心学校多年来脏乱差的形象。全镇校长都清楚,镇中心学校的经费比大多学校紧张,但建设力度之大,为他们树起了榜样。
(二)镇中心学校出台优惠政策,督促各校每期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拿出10元,集中循环使用,一年来集中了近2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了一批在示范学校建设中成效显著的学校。
(三)积极争取镇村支持。在农村,学校做为各村的唯一一个公益事业,运作得当,就能争取来资金支持。一学年来,全镇各中小学校积极向镇政府及村支部村委汇报工作,争取的资金达110余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如:大寨学校争取村投资三十多万元,建起了9间教师办公室,重建了倾斜的院墙,硬化了校内地平、厕所,建好了花池,目前正准备粉刷教学楼,使原先凌乱的校园变得整齐有序。饶西学校争取村投资直十万元新建了文化亭、安装铝合金橱窗二十多个,装修了校长办公室,添置了新桌椅,美化了校园,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借移民入住厚坡、农村薄弱学校建设项目等,部分学校加大了上跑力度。如:镇中心学校借七里移民新村建校之际,超前谋划,多次向镇党委政府、县教体局汇报,并多次与杨窝村、七里移民村协调,争取杨窝村无偿提供20余亩土地(紧邻移民新村)、筹集近40万元资金,县教体局投资一百八十余万元。建成了一座三轨十八班的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极大地方便当地移民学生的入学及镇东学区的布局调整难题,更有利于七里的移民与当地群众的融合。王河小学校争取资金40多万元,将教学楼和办公楼进行了内外粉刷,更换了门窗,硬化绿化了校园,使学校一跃成为全镇一流的学校。
(五)节约自筹资金。在这部分资金中,一是各学校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二是各校举的债务,有的学校甚至将五年后的建设资金也投入到这次示范学校建设中来。如:镇一中多方筹资近百万元,新建了餐厅,修建了厕所,师生停车场,粉刷了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将朽烂的铁窗全部更换为铝合金,硬化了路面,绿化美化了校园。四初中自筹资金10多万元,立足于建设寄宿学生的乐园,硬化了近600平方米的学生活动场地,布置了校园文化,加大了各室建设力度。韦小自筹资金近20万元,立足于打造全县一流农村小学,将校园粉刷一新,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加大各室建设,特别是致力于具有浓重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前河小学自筹资金10万余元,重新粉刷及美化了校园,加大了各室建设,使学校形成了小而精的特色。
三是加快进度,加强督导。厚坡镇中心学校将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列入本期的重点工作,要求各校天天有事干,周周有安排,月月有进展,要求对需办工作制订好规划,列好时间表,并按照规划表抓紧实施。同时,镇中心学校将此项工作作为本学期的督查重点,要求对照各校的规划表,包单位人员每周督导一次,总体督导组每月督导一次,督导情况全镇通报,从而督促此项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如今,我镇中心学校又将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推进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上档次、管理上层次、质量上水平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推手,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态度,做好了三年规划,强化了工作重点,明确了工作责任。各单位、各中小学校认真研究了《南阳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细则(试行)》中的各项指标,对本单位的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按照规划时间,列出具体的迎验工作进度时间表,建立了台帐,倒排了工期,对校容校貌、场地、各处室建设、教学设施设备、信息化条件、体音美劳器材及图书资料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装备或更新换代。针对部分校长怕背债,假期不搞建设的惯性、惰性,镇中心学校出台了奖罚措施。罚:凡有创建任务的学校,没有大举动,就挪位子,摘帽子;奖:被评为合格学校,奖励5000元,被评为优秀学校,奖励一万元。为加强工作督导,镇中心学校将人员分配至各创建学校,根据各校的台帐所列的项目及时间,及时督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如今,各校的标准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
经过一段时期的建设,厚坡镇中心学校乃至各中小学校面貌大大改变,从校
园布局到校园文化,从各室建设到教室布置,让学校师生有一种舒心如家的感觉,让进到学校的领导群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为我镇教育系统挣得了“面子”。
关于抓“里子”
我这里所谓的“里子”,是指学校的质量、管理、特色等内涵的东西。如果说面子牵涉一个学校、一个单位的形象,里子则能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内涵,是树好一个单位形象,取信于领导群众的关键所在。我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加大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一、教育质量管理。
一学年来,我镇中心学校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意识的提高放在厚坡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突出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狠抓了提高质量的信念。镇中心学校及各学区、各学校充分认识到:质量就是形象、质量就是名片、质量就是本职、质量就是责任、质量就是良心、质量就是生命。全镇教育系统努力唱响“质量高光荣,质量差无能”的口号,把提高质量做为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提高学校品味,赢得社会信任的一号工程。并把提高质量纳入一把手工程,镇中心学校、各学区、各学校一把手亲自抓,业务领导主抓,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千方百计抓好教学质量的氛围。二是狠抓了教学过程管理。镇中心学校、各学区、各学校认真落实了“备、讲、辅、批、考、评、补”等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从镇中心学校组织的多次常规教学督导检查看,各学区、各学校能按照要求,学校班子成员主动担课,包班蹲点,深入教学一线,以教学领导教学。学校中层干部教一科,包一级,管一线,上示范课、听推门课、积极参与评课。各校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并运行良好,从镇中心学校到各学校、从领导到教师、从级段到班级都及时检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情况,每周、每月认真做好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化并存档。三是狠抓了课堂教学改革。依托“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抓住关键环节,让教师吃透教材,吃透学情,制订出高质量的导学提纲和教案,保证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及课堂互动的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集体教研,发挥集体智慧,加快推进“导学互动”课堂改革步伐。同时,以优质课竞赛为抓手,镇中心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示范课或创新课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把教师的注意力、兴奋点吸引到教育教学上来。四是狠抓了两个毕业班的工作。镇中心学校、各学区、各学校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两个毕业班,听课、评课、质量抽查、调研、召开经验交流会、与师生一起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各校更是在抓好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抓好毕业班的巩固率、抓好培优补差工作、搜集名校复习信息、指导好复习工作等方面下功夫。五是狠抓考风考纪。考风考纪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镇中心学校从抓好每一次测评入手,在一学年的四次主要测评中:
1、镇中心学校主要领导深入广大师生中,每次均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找出影响我镇考风考纪的主要问题并不断改进;
2、镇中心学校每次测评前均多次组织七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商讨如何抓好考风考纪工作;
3、镇中心学校组织召开有全镇各中小学校校长参加的期中测评安排会,对测评的各个环节做了细致的安排,从试场的安排、学生的组织、教师的监考、试卷的分发保密、测评安全工作、改卷工作均做明确规定,这在厚坡多年的测评组织中前所未有;
4、针对可能出现的漏题现象,试卷的使用从完全以县卷子进行考试,改为以县卷子和自找卷子相结合,以自找卷子为主,有效杜绝了跑题漏题现象;
5、改卷时,加大了巡查力度,并不断扩大抽考科目的范围;
6、测评后,严查严处舞弊现象,对有关责任人全镇通报,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扣除相应的成绩,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
7、对测评成绩全镇通报,接受监督;
8、各单位分开组织质量分析会,镇中心学校主要领导参与,对每次测评作全面的总结。总体上,本学年的每次测评工作与过去比,测评从组织形式上,改以往的业务副校长组织为校长亲自组织,改以往的七单位自行组织为全镇统一组织,改以往的分散测评为相对集中测评,改以往单一的用卷方式为多种用卷方式相结合,改以往的学区、学校自行监考为全镇统一调配监考,改以往的自行评卷为抽考科目全镇统一评卷、其它科目中心学校全面监控,改以往的查处舞弊碍面触情私下处理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改以往的成绩学区、学校内公布为全镇公布,改以往的质量教师自行分析为单位或教研组集中分析。一系列的改变在实现考风考纪全面转变的同时,增强了测评的实效性,更赢得了师生与群众的好评。六是狠抓了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镇中心学校把目标分解到各学校、各学区,各学校、各学区亦将目标层层下达,各校与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单位均将目标的落实情况与绩效工资、评先评优等挂钩,严格落实责任制,从而确保达到预定目标。七是将教学质量做为对学校目标考评、校长任免、教师评先评优晋职的重要依据。如我镇中心学校规定:在上报模范时,成绩有两次(共四次)居于评比单位一半以下时取消资格,切实体现了以教学成绩为主。今年的校长调整,主要依据是目
标考评结果,而目标考评结果,权重最大的就是教学成绩。人事调整一公布,大家心服口服。
二、安全稳定管理。
一个单位,离开安全稳定的环境,一切将无从谈起,所以我镇中心学校将安全稳定管理做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障。
(1)严抓安全工作。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如山。我镇中心学校根据新时期安全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全镇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厚坡镇中心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规范》,进一步狠抓了安全意识的提高,狠抓了安全领导小组的建立,狠抓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狠抓了各项安全制度的建立健全,狠抓了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的落实,狠抓了隐患排查工作的落实,狠抓了安全培训。特别是在安全隐患整改方面,镇中心学校加大上跑力度,一年来,全镇共争取校安工程资金近七十万元;为调动有关学校的积极性,镇中心学校出台优惠政策,凡险墙重建的,奖励五千元,凡没有院墙新建院墙的奖励一万元。大寨、胡湾、饶西、胡湾、蒋营等学校重修了将倒的院墙;梅河、孙寨等学校新建了院墙,改变了学校没有院墙的历史;镇小的校园封闭问题基本解决,一系列的动作使我镇教育系统安全工作更进一步。
(2)抓好稳定工作。
我镇中心学校及各学区、各学校牢固树立了“稳定压倒一切”的稳定意识,层层签订了信访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了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与廉政建设,加强了对各校的财物审计,坚持定期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矛盾,针对容易引发矛盾的乱收费、乱发资料、校务不公开等问题,镇中心学校严查严处,努力从源头上堵住信访问题的发生。特别是涉及原民办教师的稳定工作,镇中心学校认真登记有关情况,认真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一年来,信访案件下降了近90%。
三、教育队伍管理
干好干不好工作,最核心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如何加强管理,有效提高教育系统每个领导的工作积极性,是我镇中心学校研究的突出课题。对于队伍管理,本,我镇中心学校突出抓好机关管理、校长队伍管理、教师队伍管理。
1、镇中心学校机关管理。镇中心学校作为厚坡教育系统的管理机关,形象的好坏对各中小学校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长期以来,镇中心学校的形象不尽
如人意。本学年,我镇中心学校注重形象建设。一抓机关面貌,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树立办公室干净整洁的形象,8:00以前,均需将办公室打扫干净,收拾整洁。二抓机关考勤,严格办公室出差、下乡、事假等有关手续的审批,严格上下班时间的管理,使办公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在工作岗位上为全镇校长教师群众服务。三抓机关服务意识的提高,要求办公室人员对待来中心学校的校长教师群众做到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段暖心话、一个满意答复,从而变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为事好办、脸好看、效率高。四抓机关学习风气的扭转。镇中心学校经常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政治、学业务、学文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为全镇校长教师及群众服务。
2、校长队伍管理。一是破除校长终身制,建立一套能者上、庸者下的校长任免机制。将一些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干大事的校长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并选拔了一批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学校基层领导和教师充实到校长队伍中来,同时也免去了几个庸碌无为的校长,使校长们也时刻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从而调动了校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求所有领导干部一律担课.镇中心学校经常组织对校长的业务评估,包括备课、作业及批改、听评课、业务学习、参加校本教研和导学互动实验情况,量化后通报全镇。从而引导校长干在教学一线,走在教师前列,以教学领导教学。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镇中心学校出台了《厚坡镇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若干意见》、《厚坡镇中心学校关于加强校长队伍作风纪律建设二十条要求二十条禁止》等,与各位校长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又通过校讯通等网络平台加强了民主评议行风、民主评议校长工作,并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在对学校、校长的考核考评中的权重;同时,镇中心学校成立以副校长为组长的作风纪律督导组,不定时地深入到各中小学校,对违反纪律的校长、教师进行严肃查处,有力地制约了校长的自由散漫行为,有效地预防了教育腐败的发生。四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工作,要求各校日清月结,规范收支,每月张榜公布一次,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公正、公开、透明。校长调离后,镇中心学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财物审计,从而保障学校有限的经费能用在正路,同时也理顺了心气,保持了教育大局的稳定。
3、教师队伍管理。一是严明纪律,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厚坡镇教育系统考勤制度》,教育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督查《八不准及十条禁令》、《厚坡镇教育系统十个提倡十个反对》、《厚坡镇教育系统转变作风三十
条禁止》的落实情况。对违反纪律的,曝光,通报。二是狠抓教学过程管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制定了《厚坡镇中小学常规教学要求》,对备、教、辅、批、考、评、补、研等环节制定量化细则,加大督查力度,其结果作为教师个人评先评优和对学校评估量化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要求,各校要依据镇中心学校的《要求》每周、每月认真做好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化并存档。三是狠抓教学改革。依托“导学互动”教改实验,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加强集体教研,发挥集体智慧,加快推进“导学互动”课堂改革步伐。同时,以优质课竞赛为平台,激励全体教师勇于参加示范课和创新课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把教师的注意力、兴奋点吸引到本职工作上来。四是狠抓师资培训。我镇教师队伍的现状是:中老年教师居多,他们虽然有经验,但缺乏现代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青年教师虽然有这些知识和技术,可比例又太小,且明显经验不足。这都需要我们重视师资的培训工作。一年来,我们共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二百多人次,有力地提高了我镇教师的整体水平。五是大抓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镇村教师交流机制。去秋及今秋开学,共有近三十名青年教师在镇直学校与村校之间进行了有序交流,激发了镇直教师的危机意识与乡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六是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方面的杠杆作用。镇中心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师工作绩效方案》,并成立了专门的绩效工作领导小组。方案中权重最大的是教学成绩,占到50分。这就促使老师们平时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切实改变了教师的教风与作风。
当然,在三支队伍的管理中,除制度化管理外,我们依据县委、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政治活动:一是抓好“创先争优”活动,二是抓好“三争两评一创”活动,三是抓好“三知三爱”(即知恩、知责、知自己,爱党、爱岗、爱家乡)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开展这些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校长、教师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了政治觉悟,并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
四、办学规模管理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我镇教育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
1、教师数量锐减,从2003年高峰时的八百多人到现在的六百多人,减少四分之一以上;
2、教师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目前,我镇教师队伍中50岁以上人员占50%以上。以前那种村村办校且求大求全的局面让我们难以为继。因此我镇中心学校不断加
大布局调整力度,结合生源、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对各校的办学规模进行全盘规划,并逐步实施。
去年秋季,按照县教体局的统一部署,我镇中心学校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努力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好处,特别是在小六合并对有效整合我镇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力宣传。使广大村组干部及群众认识到了布局调整的意义,使小学六年级顺利合并至四中及镇小。因为镇中心学校及各学区、各学校的宣传解释工作到位,思想工作得力,再加上四中准备充分,使学生顺利入学,确保了大局稳定,全镇没出现一例因布局调整而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小六的顺利合并,也为下步我镇教育的进一步布局调整积累了经验,奠定的基础。另外,争取上级资金对韦集中心小学进行了扩建。借移民新村建设之际,争取了杨窝七里中心小学的建设项目。
今年,我镇中心学校又出台政策:让厚坡四中除办七八年级外,尝试办完全小学,从而进一步有效利用四中的优质资源,减轻厚坡镇小大班额的压力。对部分学校,可结合生源情况,在做通家长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对部分年级进行合并(全镇又)。
明年秋季,在布局调整方面,我们将准备有大的动作。思路是:加强一中,将一中打造成厚坡教育的硅谷,人才培养的摇篮,质量提高的基地,教育形象的招牌;将四中做为一中的有效补充与能源储备,并让四中向中心小学发展,减轻镇小大班额压力;最终在小学方面形成以五所中心小学(镇小为一小、杨窝为二小、韦小为三小、四中发展为四小、唐湾为五小)为主,辐射全镇的中心化布局;其它小学将进一步合并。这样,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的同时,为厚坡教育的长远发展早做奠基。
正是一学年来狠抓了“面子”和“里子”,我镇教育系统的形象得到了扭转。良好的形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形象的扭转,获得了广大领导教师的认同、家长的信任、社会的支持、领导的肯定,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2010--2011学升入县一高正取生74人,相比2010年的44人增加幅度达70%),进一步优化、拓展了我镇教育系统发展的空间,为我镇教育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赢得更多的机遇。
第五篇:校长论坛
森林规划
生态育人
一一教育局时洪副局长一行到昆山四校视察教学工作
首先,各位领导共同观看了学校纪实性宣传片“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精美的音画传递着四小人温润的教育情感,前卫的教育思想。李学军校长从这部精致宣传片的制作初衷谈至学校的育人思想和办学宗旨,就是要办家门口的好学校,要励精图治引导全体教师有责任担当、有关爱情怀、有团队意识,共同弘扬教育正能量,继续打造富有四小特色的精雅教育文化。李校长还就新学期工作思路、“森林规划”管理理念、开学亮点工作、教师特色培训、课程建设升华、亲子团队深化、教育内涵发展进行了细致的汇报。教学校长梁友敏就新学期教学工作思想、“森林化”教学模式发展、京剧校本课程升级、主题校本课程细化、温馨教师培训做了全面汇报,时局长对其中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土壤,上课是孩子成长的养料,作业是学生成长的温度,评价是普照学生的阳光”给予充分认同。
李丹阳科长对学校的教学思路创新,课程建设深化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鼓励,建议学校常规管理要继续保持精细化,特色课程要继续探索精致化,教学成果要继续赢得精良化。时局长对学校前瞻的教育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师资培训、书香校园打造、内涵发展给予了细致指导,特别是对学校的“森林规划”给予深度引领,希望学校做强精雅教育,规划好“森林”发展,建设好生态系统,提高品质、深化内涵、提升品位、强化特色、借势而行、优化发展。
局领导的高度认可、深度指导给四小人带来巨大的鼓舞和动力,在新学期的早春之际,学校将栽木成林、植林成森,灌溉一方沃土,培育小树茁壮成长。岐一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这个关乎亿万家庭的教育追问,这个关乎教育方向的时代之问。时刻在警醒和鞭策每一个教育人。教育,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其本质都既不是单纯的智育,也不是单纯的德育,而是完整的育人。真正的教育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岐一人,历经学习、实践、思考、研究的摸爬滚打,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博雅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并执着前行。
一、以“博雅教育”铸魂,在坚守规范中定位方向。
岐山一校是一所有着近80年辉煌建校史的市区名校,“博雅、健康、敏思、向上”的校风源于几代教育领航人的实践,诞生于新一代践行者的提炼。精炼的语言、深远的寓意,融汇了教育的理念与时代的召唤。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和发扬。2013年至2014年,在皇姑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岐山一校肩负着区委、区政府的重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合并了岐山三校、黄河小学两所学校,建立了岐山一校教育集团。作为岐山一校的领航员,我告诫每一位班子成员,要勇当践行“博雅教育”的排头兵,坚持以“让世界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秉承“惟善、惟美、求真、求新”校训,弘扬“博雅、健康、敏思、向上”的校风,丰厚以“博荣一心、雅量高远”为精神内涵博雅文化,建构“博雅文化为学校发展塑魂、博雅文化为教师成长助推、博雅文化为学生发展奠基”为目的的三位一体的“博雅”文化体系。从理念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全面建设“博雅”教育。确立在博学中增智、在博艺中修能、在博爱中立德为育人目标,坚持以建设优雅校园、塑造儒雅教师、培育博雅少年为今后工作方向。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丰富办学理念,用学校精神的传承和创新破解难题。
二、以DI课堂拓路,在固根守本中推进改革。
学校文化源于办学实践的积淀,其核心价值、核心理念必定贯穿于学校一切教育实践当中,为了促进博雅理念在常态课堂当中的落实,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对生命成长的全程关注上,把着力点放在对课堂教学的科学建设上,全力打造博雅课堂。我们历经求变课堂——发展课堂——生命课堂——DI课堂的演变进程。
求变课堂:即课改初期,新课标刚走进校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还是一句口号,我们便积极倡导老师必须走进课改,必须寻求改变。要做到三变,一是变地位,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对话,和学生真诚交流;二是变方式,根除满堂问,严禁一言堂,要有活动载体,在活动中认知;三是变评价,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师评还要生评加自评。这期间,学校主要采取线性跟踪,点式指导,即每位教学领导包干教师,硬性寻变,用数据跟老师说话,用变点评价课堂。
发展课堂:求变更多的关注外在,内在变化才能催生课堂的发展。当“变”已成为常态时,我们对课堂教学又提出了新的定位。在课堂上至少要有三有,即:教师要有教学思想;学生要有能力运动;课堂要有阶梯性。通过强抓日常学习与研究,坚持团队实践与探索,定期开展学校集中交流与碰撞,老师在进步,学生在提升,课堂在向深层递进。生命课堂:求变与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生命成长上。当我们有此认识后,便把课堂教学定位为生命培育。如何让每一个生命饱满、茁壮地成长,必须先肥沃培育生命的土壤。课堂应呈板块移植态势。首先要创设“有活力的情境”进入课堂;其次要设计“有空间的活动”让学生多种角度深入,多种方式交流;最后要解决“有自主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驾驭者,第一话语人。这一阶段的探索与经历,让老师学会了高屋建瓴,让学生成了课堂上充满灵动的主人。
DI课堂:当教育走进生命的深处,如何让生命自主释放潜能,走向发展的更高处,便成了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新的思考。DI,这个国际教育项目的出现,给了我们灵感与启示,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两种思维、三种能力。即创意型思维,判断型思维,创造力,创意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它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教育过程,它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科学移植DI理念,有效嫁接课堂教学,便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第四阶段的选择,经过反复学习演练、对照研究、实验尝试、推敲论证,构建了它的整体框架:学习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课堂结构以板块为主,学习目标以让学生合作创意行动为宗旨。即:课前瞭望——课上热身——课中风暴——课后链接。
从引入“DI”课堂的理念伊始,我校就把DI课堂的建设与发展定位为“一把手工程”,为课改中的一切需求提供充足保障。每天教学领导全程跟踪课堂,保证诊断到位,调整及时;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交流经验,探讨困惑;每月开展课堂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提升模式定位,塑造“DI”名师;学期末要召开DI课堂思想报告会,提供交流平台,架大运行空间。
现在,我们已惊喜地看到,学生的生命活起来,一个问题不同的声音在起伏,一个活动合作的默契在生成,一个项目不同的身影在搜集;学生的创作富起来,壁廊上有五彩缤纷的创意在呈现,课堂上有个性凸起的思考在交流,校园外有形形色色的发现在储备。
三、以文化建设助力,创学校文化育人之境 1.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滋养的重要渠道,从博雅课程的构建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举办各种沙龙活动到校园建筑的命名,我们努力构筑校园育人的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场。让师生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此地,就在这菁菁校园。岐山一校要以优美的环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渐染,让师生的心凝聚起来,带动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带动整个国家,一直呈现向上、向前的状态。2.形成学校独有的气质
“躬耕志远、学高德正”是岐一人所具有的气质,我们要求岐一人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即使遭遇困境、磨难,也能淡然处之,微笑面对,在一切以“有用”、“无用”为衡量标准的年代,在这个功利至上的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不唯分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有一份沉着与镇定,有一种大气与从容,这不比许多事情重要得多么?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沉默中的教育力量。3.要将人文融入严谨的治学态度
人文素养也包括严密的科学推理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这些科学推理和治学精神背后又负载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内涵。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说过:“数学能够讲真和美,不求真我们没有办法立德,不求美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温柔敦厚。”我想这么多年来岐一能不断的超越自己就是因为我们将这些人文精神融入了精密的计算和严密的推理中,而这些东西决定着学生和老师达到的高度。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环境最终决定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教育所能做的就是让学生潜能最大的发挥,让每一个孩子都像花一样绽放。
四、以管理为突破口,求索集团化办学发展之路。
为了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实现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化发展,近两年间,岐山一校先后合并了岐山三校、黄河小学两所学校,组建成为一所皇姑区内校区覆盖面最广、分校部最多、办学规模最大的集团化学校。目前岐山一校教育集团共有博雅、惟美、乐真、焕新四个校区,教师总数近300人,学生总数4300多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共43000多平方米,共有6座教学楼,1个在建幼儿园,两座体育馆,各学科专用教室40多间,102个教学班。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品牌的效应已成为岐山一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岐山一校教育集团的建立,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继续扩大,助推了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给岐一人提出了新的课题。两年间,从一所独立小学发展壮大为一校四部的集团化学校,岐山一校共并入的教师多达130多人,占教师总数的45%,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矛盾和难题也接踵而至:各校区的办学条件、资源配备、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均衡,以及四个校区多点分布,使学校的管理难度大幅度提升。
新的考验带来新的挑战与思考:“靠什么把合并前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从相斥引向相吸直至融合?靠什么调动原校教师积极性、凝聚新成员?靠什么重新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靠什么给不断增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家长、同仁、社会纷纷传递出担心和质疑——岐山一校这杯高质量、高浓度的醇香佳酿到底会不会被不断地稀释? 作为一校之长,我带领班子成员几经求索,决定从管理模式入手破解集团化办学的难题,因为管理是学校的基石,有一流的管理才有一流的质量。
2013年到2014年岐山一校进行了两次队伍合并,学校的管理层队伍壮大到37名。其中校级干部13名,中层干部24名。这支队伍相当于集团运行的发动机,其效能的发挥对学校运转至关重要。成长背景的差异,原有职务的重叠,管理理念的不同,校部多点分布的现状,对班子队伍的分工、布局提出了考验。
2013年岐山一校兼并了相对薄弱的岐山三校组建成了岐山一校教育集团,经过一年的运转,数次大型活动的考验,我欣然地发现,管理团队分工越明确、团队关系越和谐,团队效能就越大。所以在这次合并之中,本着尊重人、相信人、发展人的态度,新并入学校的中层干部全部留用,根据个人所长进行合理分工,边任用、边培养,平稳融入,顺利磨合。
岐山一校教育集团组建后,共有四个校区,由我全面负责四校区工作,统筹协调。各个校区配备完整的管理团队,实行学校办公室统一协调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让执行校长在各个校区担当起牵头人的角色。执行校长不仅作为各个校区整体工作的总负责人,还将分管整个学校的某方面工作。这种条、块结合的责任分工增强了决策的专业性和管理渠道的畅通性。38人的庞大管理团队被分解为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多个和谐、高效的小团队。管理分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每个人都是发动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零件,各部分零件在润滑油的配合下会源源不断的输出强大的动力,润滑油就是以学校办公室为媒介的高效沟通平台。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的管理无漏洞,校长的角色也由过去对一个校部的事无巨细转变为多校部掌控的全面统筹,从而确定了“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这样的思路为破解多校区集团化办学管理的难题奠定了基础。
五、以博雅课程奠基,在落实规定中突显校本。
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做根基,有了精细化的教育管理制度为保障,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依靠,我们就有了全面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进程的勇气与力量。
课程是学校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需要课程做载体,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做支撑。我们学校就借助80周年校庆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月”,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
国家课程的标准,面对着地域、师资素养、学生潜能、等差异,国家课程校本化便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说学校把国家课程作为课程建构的根,那么岐山一校的一系列活动课程就是课程建构的茎,活动课程让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互依存,并行发展,更大力推动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进程。“读书活动月”推动了语文课程校本化;“酷酷英语”推进了英语课程校本化;“惟美红毯秀”推进了艺术课程校本化;“军训周”推进了体育课程校本化;“科技活动月”推进了科学及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活动是课程的补充与实践,更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助燃剂。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学校和教师通过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从而形成适合学生需求课程的过程。校本课程就是岐一课程建构体系中的叶。针对我校学生较强的英语基础,我们在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填充了“布谷鸟英语”校本课程;为了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以语文课程为蓝本开发了儿童悦读校本课程;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发展的需要,我们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乐高校本课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们在多学科的融合的背景下开发了学习力的校本课程;为了完善博雅文化的“育人目标”,我们在语文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博文约礼”的国学校本课程。岐山一校的博雅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博学中增智,在博闻中多识,在博艺中修能。
在过去的几年中,岐山一校从一校一部发展到今天的一校四部,几个校区从最初的“形式”合并逐步走向“内涵”合并,从而初步实现了以优质的资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岐一品牌教育的目标。集团化办学发展的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的建设、“DI课堂”的建构、博雅课程的推进、学科课外活动的延伸、各类专用教室的开辟、80年校庆系列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学校宣传平台的启动,这些动人的镜头让沈阳教育人的视线再次聚焦皇姑,聚焦岐一。
前行一路景,风雨绘彩虹。岐山一校作为一所拥有办学梦想的学校,相信必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收获自己的希望,让每一名教师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建设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认可的品牌化特色学校的道路上,岐一教育人定会不懈求索,将学校打造成为素质教育的沃土、人才辈出的摇篮、教育创新的阵地。
沈阳市第十中学
刘风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2020年)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国家未来。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有一流的国家。学校是国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载体,要有一流的学校,才有可能实现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理想中的学校,是具有“六度”的学校,这六度就是:校园气度、文化厚度、教师深度、科研高度、学生风度、教育温度。
一、在环境建设上用心思,打造有气度的校园。
校园的环境分两种,一种是物理环境,一种是文化环境。所谓有气度的校园,就是具有支持性的物理环境和高雅且富有内涵的文化环境。
在物理环境的建设上,最基础的是各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各种活动场所要齐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以安全健康为保障。学校的园林布局、墙面文化要与学校的核心文化价值一致,在舒适、美观、大方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学生身处其中,既感到安全、愉悦、放松,又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教育并有所收益和感悟。
在文化环境设计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温馨、和谐的气氛,以此孕育高雅的、内涵深刻的学校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在师生行动上的具体体现,它是学校的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和科研文化所生发出来的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干部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它会促人思考、让人深刻、催人进步、使人和谐。
物理环境与文化环境是相辅相成、互为印证和相互促进的。文化环境决定了物理环境的层次,而物理环境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一种延伸。
二、在价值建设上求突破,培育有厚度的文化。
学校的文化,代表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没有文化的学校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学校就是与科学知识打交道的地方,学校应该是人文荟萃之地,既应该有书香,更应该是文化生发之地。学校的文化不仅表现在学校的价值标识方面、表现在学校的环境建设上,更应该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中。培育学校的文化,要注重对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在弘扬过去办学中形成的核心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对学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学校文化也要与时俱进。要对学校文化的各种内涵进行更新,要使学校的文化始终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发展学校的文化,要回归教育的原点,要用“本真”的态度去探索和提炼。要使学校的文化成为所有学生和教师的共识,使他们都能自觉自愿地去实践、发展、充实学校的文化,让学校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发展不断深刻,滋养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和学生,使学校始终处于一种思维的活跃状态、行动的奋发状态和文化的积淀状态,让学校的文化永远成为大家进步的精神动力。追求文化的厚度,也不能放弃文化的宽度,要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使学校的文化具有多元性与分布性,鼓励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学校的文化始终是生动的、有力的,使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学校文化的厚度、发展学校文化的宽度,使其不断成长,成为教师学生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追求。
三、在师资培养上务实效,成就有深度的教师。
有深度的教师,就是在教育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某一学科有突出的成就、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专长,乐于进行学术研究与方法研究,学养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要成就有深度的教师,必须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动力和条件。其一,共同的追求和发展目标、学校远景是成就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原始动力。因此,要想成就有深度的教师,就要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的远景规划、参与到教师的发展规划的制定中来,吸收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共同讨论制定出学校的规划、目标。只有被教师认同和接受规划,他们才会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因为发展的成果不仅是学校的,而且也是所有教师的。其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要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并经常进行读书交流。要引导教师去做那些辛苦的研究与求索,做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其三,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心情愉悦的的情况下工作。学校要弘扬“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职业情怀和“诗意栖居”的以追求心灵高洁的精神家园。学校要鼓励和表彰那些为学校作出贡献的人,使学术研究与培养成功的学生成为教师的风气与习惯。要树立那些在学术上、教学上有成果的教师,为他们提供特殊的待遇与奖励,使每一个教师都愿意去成为某一学科的骨干、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成为一个区域内的名师,从而带动全体教师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培养更多成功的学生。
四、在学生管理上动脑筋,培养有风度的学生。
古人说君子如玉,又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风度的学生,就是彬彬有礼、温润如玉;就是意志坚定、坚忍不拔;就是尊重长辈、爱护幼小。就是知道做人的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是有能力,能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就是有思想,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纠正自己的言行,渐趋于美、渐趋于善。就是有知识,懂得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并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和实践能力。要培养这样的学生,首先我们就要有有风度的教师,用教师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就是要创造多元的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价值观教育。陶西平在《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六大动向》一文中说:“世界教育出现的新导向是,从以能力为导向朝着价值观导向转变。价值观导向,归根结底是教育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对于学校来说,价值观教育就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要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征文、论坛、辩论、观看电影、社会实践、科研发明、志愿者活动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体会,全面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深刻含义,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韧的意志品质、积极的生活态度、高尚的爱国情怀、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公民。第三就是要建设优雅的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使学生身处其中,不知不觉就多一些文气、多一些雅气、更多一些勇气。第四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通过讲座、报告、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使学生明确人生的目标、奋斗的方向,要将伟大的中国梦与个人的人生梦结合起来,既要有仰望星空的高远追求,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
五、在教育研究上下功夫,开展有高度的科研。
支撑学校长期持续发展的不仅是学校有好的文化,更要有高水平的科研和习惯进行研究的教师。
科研是支持一个学校始终能够把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方法的有效途径。所以学校要鼓励教师开展有高度的科研,要培养教师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习惯。一是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要把学校的日常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二是鼓励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研究,要通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创办教师的学术性的刊物,鼓励教师撰写文章,将自己的思考成果与大家分享与交流。四是要每年设立学校的研究课题,把学校的问题课题化,进而把课题研究的结果项目化,通过研究解决问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五是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师学术交流活动,诸如教师论坛、名师讲堂、教师沙龙、读书会,将教师的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要将教师的学术研究与学校的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整合,不人为割裂年组、学科的界限。六是通过读书交流、学术交流等方式,使研究的风气、争论的风气、互相融合借鉴的风气、实证的风气,成为教师科研文化的主流。
综上,我们要通过做有高度的科研,使我们的教师成为专家、成为学者,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行业内成为领先者。最终使有高度的、有效率的科研成为支持我们学校持续不断发展的思想之水、创新之水和源头活水,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生命的持续生长的教育。
六、在教育理念上深挖掘,提供有温度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的温度?就是生命、是爱与关怀。是去机器化、工具化的正视生命、敬畏生命的自然的教育。是去除一切冷漠、蔑视、粗暴的更贴近人的本性的本真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源。什么是教育的本源呢,就是爱,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向往,就是平视的教育、平等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温暖的不仅是学生的心灵,也温暖教师的心灵。有温度的教育就是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有温度的态度去相处,共同参与营造这种温暖的气氛。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教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细心关注学生的成长,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以“儿童所有问题的最大原因是发展,解决儿童所有问题的最大动力是成长”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用真心真情滋润学生的心田。在有温度的教育中,生命之枝叶尽情舒展、生命之花朵尽情绽放。有温度的教育,是对细节的关注、是对安全的倾心、是对健康的呵护,是对成长的无限信任。有温度的教育,赋予人交往的活力、互相关爱的动力,它把仁爱与信任融入我们的生活,它使学生在充满信任与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并交给学生人生最大的力量,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无论面对什么挫折与困难,都有战胜一切的勇气与一往无前的力量。
学校是浊世中最宁静的港湾,是潮流中巍峨不动的青山,是培育稚嫩心灵的一块净土,也是诞生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希望的摇篮。创建一流学校、实现一流教育,是每个学校管理者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描绘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以“六度”为坐标系,坚定起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学校注入生命的活力,为学生的身心成长、终身发展提供阳光、优质的教育。
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 彭彬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任二十一中学副书记的一年半时间里,在经历了角色转变的同时,我也经历了从新任职的忐忑到渐渐体味做书记快乐的嬗变。如果说感是一个瞬间,那悟就是一个过程,下面就与大家分享我做书记的感与悟:
一、做书记之感
(一)感受:踏入二十一中学的大门,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待拆的旧楼,是裂缝很多的塑胶操场,是没有实验室、图书馆,更别提体育馆的校园„„教学设备的陈旧,办公条件的艰苦,让我的心里落差很大。
(二)感动:走入二十一中学教师的群体,每一天我都在感动中生活:寒假召集班级的学生到校检查作业;下班后自拎水果去家访;腰脱了还坚持上课、站着听课;用急救车送走的她第二天又奇迹般出现在课堂上;即将退休的后勤主任亲自钻下水井疏通;每次党员劳动,总会多出那么多积极分子„„他们对工作的负责,对学校的热爱,令我钦佩。
(三)感触:来到二十一中学,我看到了什么是艰苦,知道了什么叫敬业。看到了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学校所遇到的困难,更看到了质朴的二十一中人所特有的精神!作为书记,我该怎样延续这种精神,怎样凝聚更多力量,怎样去直面困难,让二十一中在奋斗中崛起?!
二、做书记之悟
(一)悟理——书记应该做什么?
我认为,书记要做知方向的“明白人”、身清正的“老实人”、聚合力的“带头人”、促发展的“领路人”、明情况的“有心人”、爱师生的“贴心人”。为此,作为书记,我不断增强人格、智慧、情感——三种魅力;不断培养正气、大气、灵气、才气——四种气质。在工作中,我不仅努力学会给校长伴舞,还会共舞,尽心谱出和谐激昂的乐章,与教师跳出华美的舞步。
(二)悟道——书记应该怎么做? 1.用心付出:书记要学会润物细无声地与他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会熬制一道道美味的“心灵鸡汤”。
真诚相待——在与校长的配合中,我们要与校长共事、共心、共创,做到到位不越位、缺位会补位;要与校长挫折共担、困难同受;要让校长知道:作为书记,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学校办得更好。
悉心关怀——在与教师相处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热心扶助。谁的父亲生病?谁的老公出差?谁的孩子升学„„我们要留心他们的一举一动,记下他们的大事小情,适时谈心、及时问候、尽心帮助,分享她们的喜乐,分担他们的烦忧。
2.用情引领:书记要用“平凡中的热情、平静中的追求、平常中的责任”去引领教师潜心教书、精心育人。
参与和示范——书记的工作不仅是每天谈谈话、唠唠嗑,更不是读读文件、提提要求,更多的是参与和示范。当你每天6:40站在校门前热情地向师生问好,当你坐在班级里静静地听每节课,当你认真去翻阅每本学生作业,当你间操和他们一起跑步„„我想此时你的一言一行胜过千言万语。
陪伴与鼓励——书记的工作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应让老师知道“我和你们在一起”。在老师上公开课前,你去听、去评、去鼓励他“加油”;在教师遇到工作瓶颈郁闷时,你去宽慰、去告诉他“你行”;在教师备战排球比赛时,你去翻分、去捡球、去高喊“好球”„„我相信此时静静的陪伴和适时的鼓励定能挖掘出他们无限的潜能,激发出他们高昂的热情,凝聚起无穷的力量。
3.用智培育:书记要善于思考,体悟工作中的门道,要研究如何才能选准党建工作的着眼点、用准着力点、对准落脚点,不断提升水平。
深思考——做书记工作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围绕“实”字去谋划,要抓住前瞻性、典型性、关键性的问题去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做到即完成上级任务又接学校地气。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采用了“五位一体”的学习方法,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激发了教师的干劲。
宽视野——书记的工作要跟上时代的节拍,要聚焦时代的任务,努力做到常抓常新。如:在学校原有爱心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有爱的教育”活动,将活动系列化、深入化,使其更有内涵和特色;掌握“微时代”的主动权,擅于使用微信、制作微视频、上好微党课,去宣传正能量;将党建工作与工会和团委工作有机融合,设计新颖活动、开展趣味比赛,为教师每月做一次心灵SPA,让分解动作变成连贯动作,打出一套聚能量的漂亮组合拳„„。
重品质—— 布置每项工作,我们要有标准、有检查、有总结。就拿填写《党员手册》来说,该读的书一定要读,该写的心得一定要写,每位党员的手册,我页页看、字字读、项项记,在党员大会上公开点评,这样才能让党员把组织要求记心上,把组织任务当回事。开展每项活动,我们要有设计、有轨迹、有反思。活动前要高站位,活动中要重品质,活动后要勤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品味,才能培养干部的精品意识,才能唤起党员的参与热情。
(三)悟悦——做书记收获了什么?
用身边的感动激励自己,用身边的温暖催促自己,我渐渐体会书记的工作不仅很有意义而且还很快乐和幸福。我发现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人的优点,用包容的态度去放大别人的长处,用感恩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时,你身边的每个人都会快速成长,你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尽收温暖和幸福,更找到了自己前行的力量。
心随梦想,面带微笑,迎接希望的曙光。作为书记的我用自信与坚实去温润每位师生,和他们一路去迎接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和着皇姑教育高位发展的节拍,奏出二十一中学最美妙的乐章。
沈阳市光明中学 谭学颖
学校是无数个家庭寄托希望的地方,家长们欣喜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希望通过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学有所为,升入高一级中学继续学习,这是所有家长们的期待。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否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给社会交一份有意义的答卷?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教育工作者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信念,教育才能真正为孩子们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服务,为孩子们幸福的人生奠基。
一、每一个孩子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
1、观点产生的背景
源于做班主任时一些特殊的教育经历。源于对教育现状的思考。源于做校长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思考中观点的明晰与确立
“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是我的教育追求。“相信”蕴含着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敬重与尊重,彼此传递着自信。“每一个人的存在”强调的是客观事实,时时刻刻提示我们教师服务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教育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每一个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成功,追求教育的平等公正。“都有价值”强调的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实践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
二、孩子的价值及其实现
1、孩子的价值
十三四岁的小孩,天性未泯。在他们的心里,似乎价值十分简单:价值就是兴趣得到满足,爱好能够实现,言行得到他人(尤其是家长、老师与同学)的认可。
然而,在现实的功利社会中,他们也越来越感困惑:人生的价值(当然他们对价值并没有真正的理性思考)就在于考试能取得好的分数,升学能进一所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社会与家庭的反复强化之下,他们慢慢地把社会与家庭的价值追求当着自己价值追求。
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能满足社会与家庭,甚至学校给他们设定的价值,于是他们逐步地被社会、学校与家庭边缘化。
2、孩子价值的实现
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将个体的价值融入社会主流价值之中。这是一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学校尤其是如此。孩子天真无邪,他们的追求有时要比成人的追求更纯正,当然,他们的一些不合理的追求也需要学校加以矫正。
3、孩子价值的实现与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实现孩子的价值很重要的是学校也要转变自己的价值追求。孩子们从幼儿园的大班开始读书,到高中毕业,每个孩子都要读书十一二年,这其中,我们家长和老师们一直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学业成绩高低,至于孩子成长中的需求,多数人关注不够,孩子们从小就跟分数竞争,跟他人竞争,无数次竞争所带来的焦虑、压力、挫败,使得孩子们失去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应有的快乐、幸福,更可怕的是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众所周知,芬兰的基础教育世界领先,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教育尊重孩子们成长的需求,教育的环境是公平的,在芬兰的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去做无所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进步的空间,从不鼓励、不强调孩子从小就与人争,而去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生命的价值,同时建立可以一生追寻的正面学习心态。芬兰轻松自由的教育环境,孩子们主动、自觉地意识就更强了,孩子们的潜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行为慢慢转变,学校取消了各类考试的排名,教师的关注点由关注成绩转到关注孩子们成长的需求,课堂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主动展示的学生多起来,教育的环境静悄悄地改变。
4、孩子价值实现途径的探索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多把衡量的尺子,每个人都能成功。当拨开了眼前追求成绩的阴翳之后,我们的眼光更纯净了,这才赫然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非常可爱的、有价值的。多把量人的尺子,孩子们会更快乐。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逐步摸索出一些帮助孩子实现他们价值的途径:(1)、关注心灵,引领思想的成长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如能正确引导,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我们教师要学会寻找恰当的教育载体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领。如:校报《虹韵》、班刊《心桥》、《萌芽》,多样化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培养孩子优良的习惯和品行
培养孩子优良的习惯和品行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学校开展了“中学生十大行为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十大行为习惯”即“强身健体、明礼诚信、孝亲感恩、谦恭温和、言行一致、团结合作、阅读静思、勤勉节俭、劳动创造、乐观豁达”。这十大行为习惯的设计、商议到确定,从师生中来,再到师生中去,本身就是一次有效的教育过程。
(3)、信任和尊重孩子的愿望
信任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价值。信任会让孩子更加自觉地对自己进行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努力做好,这个过程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养成自我学习的意愿和动力。
信任与尊重,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我们教师始终坚持信任、尊重、民主、赏识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心灵纯净、思想自由、阳光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每当教师对某个问题束手无策时,就会放下来走到孩子们中去,向他们寻求援助。每一次从他们的谈话中教师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灵感,每一次从孩子们身上学到都比我们给予的或期望的要多。
三、学校的发展与孩子价值的实现
1、学校精神的孕育
学校是人与人的心灵最微妙地接触的地方,是孩子们接受文化滋养最基础最丰富的地方,学校文化滋养一代代人的成长。学校精神——“永远比别人多做好一点点”,看起来朴实直白,似乎缺少内涵,其实不然,做到并非易事。比别人做好一点点易,多做好一点点难一些,永远多做好一点点更难。学校精神蕴含“脚踏实地,永恒超越”之意。校园多彩多姿的文化建设,搭建孩子自由成长的平台。
2、和谐团队的力量
学校一向以和谐大家庭著称,这里因团队优秀,师生和睦,育人高质被社会和家长信赖。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得到所有教职员工的爱护和关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仅仅成为教师的共识,而且成为教师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准则。学校各个部门创新地开展了“六多”活动,即多侧面了解,多方位沟通,多层次教学,多渠道发展,多平台展示,多角度欣赏,评价评比的方式均以团队为单位计算,或以班级,或以年组,或以孩子们自己组合的团队,活动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奉献,增进了相互理解、支持、友谊,收获了人生最为宝贵的东西。
3、建设有生命力的课堂
抓好“四个”落实:即抓课前信息的准备,借助网络进行开放性学习。抓课中师生互动,有效对话交流,开展主动性学习。抓课中适度的分层训练,开展有效性学习。抓课下有选择积累反思,继续进行深层性学习。
抓牢“四个”完善:即完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育人教书本事。完善团队教研、名师引领的教研方式的时效性。团队的教研从问题研究入手,让教师关注身边的教育细节,问题就是课题。引导教师寻找和发现问题,通过研讨等形式对问题的性质和成因进行分析,教师们通过自我反思,与同事交流,吸纳他人的意见,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科研意识和内驱力,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同时,由于研究过程牢牢植根于课堂,切切实实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课题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融为一体,使课题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使课题成果能真正推动课堂教学实践。
完善培养教师成为研究型优秀教师的个案机制。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必须首先培养一批具有研究意识,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善于实践的研究型教师,这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坚强基石。学校建立培养教师成为研究型优秀教师的个案机制,制定具体培养目标,采用“导师制”的培养方式,聘请著名的大学教授、学者或有教研能力的专家委托培养,选拔有教研潜力,乐于奉献的教师为培养对象,有针对性地培养,发挥教研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师生精神状态的改变,学校拓宽评价的渠道,宽泛评价的标准,让师生在评价中感受进步的喜悦。建设有生命力的课堂,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4、建设多元的课程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从课程设置上做了一点尝试,设立基础类、探究类、拓展类、艺体类、生活技能类五大类课程共18门。如:探究类数学魔方课、物理趣味实验;艺体类东方剪纸、书法、健美操;生活技能类食物焙烤、插花艺术等等。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孩子们对学校更具归属感,孩子们因热爱某一门技艺,激发学习激情,点燃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学习更主动自觉了,进而学生多种能力得以自觉提升,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文化的滋养、理念的更新、课程的变化、社团的建立都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地服务,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价值是教师的情怀和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我们会更加努力地探索、执着地实践,为孩子们幸福的人生打好身体的基础、人格的基础、知识的基础、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