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学聚会回顾[模版]
千山红高中93届50、51班同学二十年聚会
活动回顾
王 智
2013年对于我们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国庆期间,我们四十多位同学和十位老师欢聚一堂,高中毕业20年后喜相逢,举杯畅饮,尽叙情谊,别后重逢的狂喜,聚后离别的不舍,一幕幕画面,一个个场景,令人感动流泪,使人终身难忘。回顾这次重聚的经历,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一、聚会前曲
二十年风华岁月,弹指一挥间。三年寒窗,一世情谊。每当回首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追忆。如今的我们,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走上社会,方知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的可贵。美好的中学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往事如烟,温馨如昨,尽管现在同学们天各一方,但期盼相聚的心渐渐聚拢到了一起,有联系的同学首先发出了重聚的呼声。
应部分同学的要求,2009年9月初,王智、熊耘丰和连天晔同学在取得联系后,商谈了建立同学QQ群的事宜,同学群非常顺利地建成后,这里便成了联络同学、加深相互了解、传达信息的重要阵地。四年多来,同学QQ群在连天晔、熊耘丰等同学的共同维护和管理下,不断有同学的新进加盟,群内温情和谐,人声鼎沸,为聚会活动从设想变成 现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千山红的同学逢聚必讲聚会日程之事,这其中,王宏和刘斌更是力举之人,在他们两人的大力倡导之下,聚会之事日渐明朗。2012年底,小范围已初步确定了在2013年国庆期间举行高中50、51班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的设想。为此,王宏、刘斌同学先后多次到益阳、长沙联络同学,并以“电话联系、小聚保温”的方式使联络工作常态化,这样,越来越多的同学找到了自己的队伍,同学群的人数激增,力量越来越强大。
2013年7月14日晚,千山红喜迎门酒楼夜宵摊,何新宇、王宏、刘斌、王智、陈哲、皮荣、彭学刚、陈霁、宗意伟一干人等,酒过三巡之后,揭竿而起,宣告20年聚会筹委会成立,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从今年的7月至10月初,一系列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铺开,筹备方案、人员分工、场地预订、财务预算、通讯联络、聚会事务„„千山红的同学不分份内份外,不遗余力地为聚会奔波,此间,远在深圳的杨灿同学,长沙的何新宇、连天晔、王平、朱志虹、陈小年、龙星等同学,海南的刘志明同学,株洲的熊耘丰同学,益阳的杨旭夫、田志魁同学,常德的宋伟同学,上海的陈柯同学等等,更是加入到筹备工作中来,积极联络同学,为筹备工作出谋划策,他们就像一股股温暖的力量,激励和感化着所有的同学们,让我们觉得同学之间的情谊 是如此的纯洁和真挚,让我们觉得无论身处何方,总有一种弥足珍贵的情感牵系着我们这群人——93届50、51班的同学们。
正是同学们的这种无私奉献和付出,使得我们的20年聚会的筹备工作是如此的坚实和完善,使得聚会活动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在此,我谨代表所有同学向为在此次聚会中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尽力尽心的同学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二、聚会写真
1、久别重逢的激动
“一去经年别日,几度春花秋月”。2013年10月3日下午,尊敬的恩师,亲爱的同学,揣着满怀的期望和久别的激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千山红。
二十年了!眼前一张张笑脸是那么熟悉却又略带陌生,虽然二十年前的青春容颜已不再,但笑容依旧;二十年前的年少青涩已不再,但纯真依旧。同学们一见面相互叫唤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久别了二十年后竟能脱口喊出来。女同学矜持里多了分成熟优雅,男同学调皮里多了份沉稳风度,大家激动地握手、热情地拥抱、开心地笑谈着,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2、感恩在母校
今天是家乡千山红的节日。满街飘舞着欢迎同学们的条幅,欢庆的祝福拱门布满整个街道,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激动的笑容。早
餐后,全体师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徒步走向母校。一路上大家边走边看边谈论着家乡的变化,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母校千山红 中学。在这熟悉的校园里,有我们太多青春的回忆,有严如父母的老师们的淳淳教诲,有亲如手足的同学们的嘻笑打闹,有我们自己发奋苦读的身影,有无数个难忘的记忆片断,带着欢笑、悲伤、羞涩、苦恼,被我们的思念一一拾起,串成一串华美的珠宝项链,珍藏在心灵深处„„
为了表达对母校的敬意和爱恋,我们为母校矗立了一块校园风景石,刻着“奋斗、坚持、成就”六个大字,这既是我们用自己的成长兑现了当初对母校的承诺,又是大家对母校学生后辈的一种殷切希望。大家纷纷在石头前合影留恋,让照片永远记载这美好的一刻吧。
3、同学大会再忆师生情 上午九时,20年聚会同学大会如期举行。会前,让我们都感到万分欣喜的是,我们敬爱的刘惠怡老师不远万里,从新疆乌鲁木齐赶来参加我们的同学聚会,同学们全体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当刻,此情此景,无不令人热泪盈眶,感怀万千!
同学大会中,我们不禁发现,当年意气风发、潇洒可敬的老师们如今已是发丝如雪,岁月的风雨沧桑悄然在他们的脸庞留下印记。虽然如此,他们在发言时依然神彩飞扬,妙语如珠,一如当年在课堂里的风采,老师们一字字,一句句,饱含着期望,饱含着真情,饱含着挚爱,阵阵拔动着我们的心弦。所有的感激,一切地感动都化为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同学们把自已的爱意融入小小的礼物之中,一起敬献给了他们,在这花香馥郁的空间里,我看到了老师们花一般的笑容。
接下来,许多同学都拿起了话筒,介绍了自己离校后的经历,及目前的生活、工作状况和心里的感受。相聚在一起,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完的感触,在这次同学聚会中,同学们开心地畅谈,每一句话语都是源自内心真诚自然地流露,那么亲切,那么自然。因为我们知道,同学之间的情谊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消散,那是一坛子美酒,日子越长越香浓。
4、沸腾的舞池
下午,同学联欢活动使这次聚会达到了高潮。舞池里,同学们时而高歌,时而低吟,时而扮怪搞笑,时而深情朗读岁月的诗,舞曲响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主持人戏谑地高喊:“二十年前想牵的手,今天赶紧去牵一牵,二十年前想抱的人,今天赶紧去抱一抱,大家跳起来呀!”会场内,人人参与节目,气氛热情和谐。严春兰同学说:“怎么感觉又回到了读书的时候!”
5、文期酒会再续缠绵
从3号晚上到5号中午,餐桌上的集聚共有四次。“自古无酒不成席”。餐席间,同学们把满满的深情和20年来的眷恋溶进浓浓的酒中,敬同学、敬老师、敬我们共同走过的那段青春岁月。
“一斛酒品人生沉浮”,醉意间,或有开怀者,“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或有感伤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亦不乏醉翁之意者,豪言:“女同学不醉,男同学没机会”。各种诙谐搞怪之术,尽出其里。
6、户外活动情更浓
10月5日上午,我们按原定计划来到了“锦大渔村”,师生兴致高涨,未见衰退痕迹,天时地利,顺风顺水,具体工作在刘斌同学和四 位队长的统一调度下,整个团队登船游湖的秩序井然,不缓不急,三个小时的光景,既让大家领略了湖光水色的美丽风景,又使同学们重新感受到了一次班级集体郊游的乐趣。我们会猜想,对于一些深居喧嚣都市的同学来说,这种久违的惬意和轻盈,但愿是我们组委会送给同学们最好的假日礼物吧。
7、不舍的情,送别的泪
吃完这餐中饭,远到而来的同学即将要踏上归程,聚会将划上圆满的句号。“人生自古伤离别”,“情到深处难自禁”。同学们齐坐一块,饭只吃了几口,酒却斟了半盏,明知这是分离的酒,却强装欢颜地尽饮。
在锦大渔村的餐厅里,虽说飘散着水酒的清香,却也弥漫着离别的味道。彭学刚酒桌上噙着的泪花,彭腾芳也在旁边哽噎,望着李伟、盛月君等同学渐行渐远的身影,刘老师夺眶而出的泪,严春兰掩面的抽泣„„不为别的,只为这不舍的同学情谊、师生情谊,只为这难得一次的相聚。“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曲终人亦散,短短两天的欢聚我们又要别离,回归现实和琐碎,已经成熟的我们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在这短暂的相聚中,我们重温了美好的记忆,重拾了珍贵的友情,相信在今后的人生中,这份情谊将伴随着我们走过风 风雨雨,时刻温暖着我们的心霏。
亲爱的老师,珍重!亲爱的同学,珍重!我把所有的祝福都放在这句珍重里,我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聚!
2013年10月11日凌晨
第二篇:工作回顾
二零一二花林退教小组工作回顾
一、活动经费落实,开展活动有保障。
学校领导重视老龄工作,大力支持老人活动。除上拨活动经费外,另拨给门球队现金500元,让门球队员参加开县旭日门球赛。
二、拓宽活动内容,形式多样。
根据年龄特征,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居住环境,自愿结合,分散为主,集体为辅开展各种健康活动。如象棋、长牌、扑克、乒乓球、书画、散步、门球、歌咏等活动。
三、动出健康,活出精彩。
我小组门球队员出席县举办的旭日门球赛,比赛中获得组织奖,奖金100元。年过九旬的李秀渊老人背不驮,腰不弯,长年坚持步行锻炼,不论晴天还是雨天上下午共步行五公里,现身体好,杨秀成年过八旬,常年坚持打门球,他常说:“健康就是幸福,长寿源于快乐。”郭其琼老师天天坚持唱红歌,读经典,红光满面,其乐无穷。赵丕信患有多种特殊病,坚持与病魔作斗争,现身体越来越好。门球队员们积极参与训练,球艺不断提高。
四、重体检和保健知识学习。
一年一度的健康检查积极参加,除重病和居住县外的人员外,其余的教师全部参加了。谭定俊老师常年坚持健康知识学习,参与讲座。今年县老年健康研究组赴镇作健康知识讲座,小组通知退休老人参加听课,人员高达90%,个个专心听,人人做笔记。
五、余热生辉,关爱下一代。
本小组参加了花林小学举办的第三届艺术节,发挥夕阳精神。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留守、残疾儿童助资200元。深受在场观众赞扬。他们说“老教师们过去教育学生,现在关心学生。”谭孝碧老师退休不离岗,自己患有特殊病,被学校返聘代课,工作认真,爱生如子。
六、学习雷锋。雷锋精神在退休老同志们心中永存。徐克捷老师看见自家屋边的一条行人大道,过路行人行走时都感到这里行走危险,于是他掏出自己的退休工资,请人将这不好走的路修好。共计花费500多元。此举得到了人们的赞不绝口的好评。
七、怀念老教师。
今年我小组配合学校工会,参加了已故李继禅、赵丕相老师的追悼会,以表达对老教师的哀思。
花林退教小组 2012.12.25
第三篇:工作总结回顾
工作总结回顾所想到的
在开4月份工作会议之前,我翻看了去年的通风工作会议总结材料,看后不禁汗颜。材料上写的东西很多,基本上是面面俱到,工作的目标、措施、手段以及奖罚都提到了,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落实。落实上究竟会有这么大的难度?落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在哪里?仔细考虑主客观原因都有。任何工作的开展与实施都有其环境因素,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环境包括人们的思想、氛围、政府业务部门的干预等;思想因素包括文化底蕴、综合素质、业务知识、境界、经验、眼界等;特别是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是制约内部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业务部门不切实际的人为拔高是制约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按理来说有政府管理部门的业务把关,指导工作应该好开展,只要按要求做就行了。其实不切实际的一把尺子式的指导,真的很难适从。按照煤炭局的文件规定做吧现场效果很难显现,不按文件要求做吧,还会被停产整顿,解释吧有理还说不清。再说现场又不是做的很好,哪有找不出问题的地方,有时也很难理直气壮的表白。再加上谈煤炭局色变的情况存在,一遇到煤炭局强势领导居高临下的批评,连理论的底气都没有了。现场的人员只能存在按煤炭局要求干的思想,哪还有独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思路。其实我觉得关键是缺乏克服障碍的勇气和决心,遇到困难没有一往无前的精神是工作没有起色的决定因素。引用一句箴言来说明做事情的态度“做一件事情不论有多难,不论结果如何,都不重要,即使失败了也无可厚非。关键是有没有勇气解脱束缚的手脚,有没有胆量勇敢地面对。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
和魄力。不要在事情之初畏首畏尾,在事情过程中瞻前顾后,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
由此看来关键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是事情太复杂了还是自己考虑复杂了,真是很难界定。经历的事情多了,考虑的问题就多,缺乏敢打硬拼的勇气,缺乏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年龄大了是没有闯劲了。所以说在用人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科学合理地安排到适当的位置或岗位上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要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从年龄上,上层四十岁、中层三十多岁、下层二十多岁。在选拔用人方面要多从魄力上考虑,要有股子风风火火的闯劲,猛打猛冲的干劲,处理具体问题上的巧劲,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稳劲。一个班子、团队要把几种人结合在一起,相互牵制,防止每一种倾向走向极端化。
煤矿通风专业的确人手不够。不管是有业务、管理经验的人少,就是从事过通风工作的熟练工人也少。一个通风科就一个科长,没有工程师、技术员,有的矿有技术员都是没有经验的年轻学生,如果没有一个业务、作风过硬的人来领导,几年下来这些人就形成不求进去的思维定式了,基础没有打好,以后想发展都难了,想想是很可怕的事。科长一个月还要跟班、带班20余次,每下一个井的时间都不少于6--8小时,哪有时间和精力考虑业务上的事呢,更不用说是长远发展规划了。有的人比较年轻,热情是有的,但缺乏基本的管理素质,人为拔高缺乏历练,到头来不堪大用。
工作氛围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
使通风设施形象好,达到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必须有制作风门的地方、工器具、制作、安装和维修人员。事实上矿上没有木工房,没有专门为制作风门准备的工器具,需要风门了就求机修车间加工铁皮风门,铁皮风门不能包边沿口,达不到风门的标准。这对于矿上的通风部门也很难得了。矿上在没有木质风门的情况下,就依赖于购买无压自动风门。该风门价格昂贵,一套风门(4万元),4倍于普通风门木质风门,3倍于阻燃材料风门。只有少量的过车风门需要自动风门外,其它地点没有必要设置无压自动风门。因为矿井的风压不大,人力开启没有什么问题。从这一现象来看,通风的外围环境是不容乐观的。通风部门的干部职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了。下一步逐步使用阻燃材料风门,门框为木质或铁质均可。要求各矿要具备风门组装的条件。先购买一部分成品风门,使用以后各矿根据需要购置阻燃材料风门板自己进行加工组装,减少成本。制作、安装、维护风门的人员不能少于两人,以保证风门的完好和形象。风门闭锁装置统一使用永聚矿现在用的装置。
隔爆设施的吊挂,逐步改成用单钩吊挂水袋,每个水袋用四个单钩吊挂,每一棚或每架水袋,固定在直径不小于寸半的钢管上,钢管固定在巷道顶板上。固定钢管和吊挂水袋必须放线,做到横成行,竖成排,编号一条线。目前,水袋的结构已经改变,物资供应部已经订货并陆续到矿,这种水袋结构固定下来。
通过最近各矿的工作表现得出一种感悟:以前上报的各种报表、计划总结等等太多,给矿上增加了不少负担,下边也疲于应付。为了
减负,上报的各种资料由原来的16种减少到现在的7种,目前就是这7种资料也报不齐了。每次都在催促几边还报不全。究竟何为?人是有惰性的,工作少了还想更少,不做是最好的安排。对待工作的落实没有强有力的手段,执行乏力,考核流于形式,表现在有的部门考核的严,有的部门考核的松,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最后考核严的得罪了不少人,还没有效果;不罚款的人成了老好人,会来事、会办事,人缘很好,稳稳当当。考核严的又看不开事的就会慢慢地失去市场;看开事的会慢慢地回归,同周围会来事的人一样,逐渐又稳当起来。有些人没有危机意识、压力感不强,要求再不严格,不能触动灵魂,等到最后大家都跟着一块失业。
要求就如同考试一样,要求达到一定的高度,不一定能达到,但是要求低了,肯定更达不到。得出的结论是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执行要有环境的。老板文化、一把手文化在私营企业里表现的比较突出。主要领导的境界、认识、理念、要求上不去,下边怎么努力都不会提高上去,和国营企业不一样。国营企业的一把手工作上不去,大家不会拥护他,他也行之不远,会被上一级的领导给拿下。私营企业老板一旦境界低,认识上不去,就只等着破产吧。
第四篇:基础教育回顾
坚持科学发展 注重质量提高
继续稳步高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阳高县2004—20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回顾总结 2004年秋季,我县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以二中、三中、晋阳中学、西园中学四所初中学校和西北示范学校、新华学校、培仁学校等八所城内小学的起始年级为试点,率先进入新课程改革,次年秋季,我县进入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全县所有初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六年多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上下一心、团结努力,特别是基层一线教师的激情投入和不懈探索,我县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制度改革等“四项突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理解度、认可度和支持度越来越高,学校声誉和教育信誉越来越好。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主要做法
(一)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六年来的改革实践中,我们针对校本教研这个课改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务本求实、聚力开拓,坚信不懈地做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培训培养教师扎实到位,制度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交流观摩活动成效明显,教师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新课程改革伊始,针对我县教师队伍整体
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实施新课程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我们就大张旗鼓地认真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实践中,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观摩、请进来培训、坐下来学习、静下来思考”的方式,认真完成了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滚动培训、外派培训、大学科小班化培训等工作。六年来累计培训教师达8000余人次,全县教师平均每人参与3次县级以上的培训。同时力邀美国学者、现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的秦·苏姗女士、原晋中学院教育系主任韩子平副教授、榆次六中崔计科校长、大同市民盟优秀教师、同煤一中优秀教学骨干和部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等专家学者为我县师生做了多场专题讲座。并于近年先后组织了阳高县大同大学教科研协作培训会、阳高县专兼职教研人员培训会、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小学教师汉字书写培训会、新分配教师岗前培训会、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暨复习教学研讨培训会、高中青年教师课例展示研讨培训会、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小学语数英骨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会话能力培训、联片教研校本技能培训、“同课异构”课例展示研讨培训、小学“单元重组教学”课堂实验培训等系列活动。通过培训,不断加深了广大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价值追求的了解认知,对教育宗旨、培养目标、衡量标准和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学生地位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确、理解越来越深刻、运用越来越实际,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日渐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我们克服经费不足、人员紧缺等困难,先后选派@名@批中小学校长、优秀教师、教研员和管理干部赴北京、广东、辽
宁、山东、深圳、海南、太原、榆次、大同、怀仁等地出席会议、实地考察、参加研讨、接受培训,促进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阵容的形成和壮大。目前,全县已遴选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国家级@人、省市级@人、县市级@人。广大教师的职业行为越来越规范并正在得到优化,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越来越强,并在工作中得以体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强化服务指导,完善教研网络,创新教研机制,不断提高教科研实效。
校本教研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实施过程的艰巨和困难。六年来,为了确保全县校本教研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我们制定了《校本教研考核评估办法》,并且在全县范围内以学期通报基层学校组织、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情况,有力地增强了基层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有序的进行。在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抓好了针对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督查指导工作。为此,县教育局组建了由教研人员、基地校校长、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的校本研训机制专题项目组,各学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县项目组负责宏观指导,县教研员包片包学校,校长亲自参与组织校本教研工作,职责明确,上下联动,服务基层。县项目组在对全县校本教研工作进行督查的过程中,按照课程改革对各级教研部门工作职能的新要求,重点对基层学校的教学教研情况进行现场调研、服务和指导,通过深入基层、蹲点学校、走进课堂,全面了解全县校本教研的发展现
状,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指导,促进了全县校本教研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此外,按照将校本教研重心进一步下移至基层学校的工作思路,我们结合全县中小学区域分布、学校规模的现状,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起了校本教研的三级立体网络,将全县所有中小学划分为@个教研片区,以上下联动的形式、真抓实干的态度,大面积、促深度、见实效地开展以校本研训为主的“联片教研活动”。片区内的各学校,以学期轮流承担主办方,组织开展教研开放日活动,共同交流新课程实施中的收获感受、经验体会,达到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六年来,“联片教研活动”共举办了@期,累计推出公开课@节,参与教师达@余人次。同时,按照“中心突破,周边辐射”的校本教研活动原则,我们根据全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开展的实际状况,及时推出并建设市级基地校1 所、县级基地校 2 所、乡镇级的基地校19 所,这些基地学校在一定区域乃至全县范围内很好地发挥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典型示范作用。总之,通过完善各级教研网络,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既增强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又提高了学校的课改实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效实施。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在强化网络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认真抓好校本教研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依据省市精神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情况,我们先后出台了《阳高县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联片教研考核评估办法》、《阳高县中小学校本教研督导检查评价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研
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建立起了兼职教研员工作制度,先后聘用@名优秀骨干教师为县级兼职教研人员,实现了专兼职教研员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补,为全县中小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全县各中心校、县直学校也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研修制度,初步形成了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
全县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教师专业素质地明显提升。2006年,在大同市第六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我县22名教师被评为“大同市教学能手”,其中6名教师获得“山西省教学能手”,2名教师在国家级赛讲活动中获奖。2007年,我县95名教师被评为“阳高县教学能手”,68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评选活动中获奖;在大同市第四批“百千万名师工程”及“三优”评比活动,97人被评为市教学骨干,17人被评为市教学标兵;优质课一等奖2人,二等奖12人;优秀案例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3人。2008年,我县22名教师被评为“大同市教学能手”,其中,6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教学能手”,2名教师在国家级赛讲活动中获奖;在大同市第五批“百千万名师工程”评选活动中,我县12名教师被评为教学标兵,98名教师被评为教学骨干;在省市2005—2007年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暨表彰活动中,我县有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有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我县有35件教学设计、优秀课例获得大同市有效教学优秀成果奖,10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评选活动中
获奖。2009年,我县65名教师被评为“阳高县教学能手”,在省市“三优评选活动”中,有70件教学设计、优秀课例和65篇教学论文获得大同市优秀成果奖,45件“三优成果”在省级评选活动中获奖。2010年。。。
(三)广泛开展各类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
六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公开课、研究课、课题研讨会、外出参观学习及教学赛讲等多种形式,加强全县校际间的交流合作,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校的管理水平。2005年,我们前后组织了“新课程教学评比活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新课程阶段总结会”“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等一系列教学观摩活动,较好地营造了有利于全面推行课改工作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2006年3月,我们在市级基地校新华小学组织召开了“一课多轮”、“多课多轮”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1月,我们组织了“首届青年教师新课程实施综合素质评比活动”评比活动,评比项目涉及“教学导入”“板书设计”“简笔画能力”“知识问答”、“才艺展示”等多项内容,对于促进基层教师坚持跨学科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发挥了
积极的导向作用。2007年4月,组织了全县初中学校校长前往榆次六中参观学习,“自主学习工程”正式在全县范围开始推广实施;11月,在阳高三中召开了全县自主有效学习观摩研讨会进一步强化了“自主学习工程”在全县初中学校的推广力度。2008年4月,我们邀请大同市教研室组织省市级优秀教师来我县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并组织了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同课题赛讲及观摩研讨活动;同月,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全县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暨表彰会议,总结了三年以来“四项突破”工作经验,推广基层学校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并下发了《阳高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8—2010年行动计划》,成立了2008—2010年课程改革专题工作项目组,布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与目标;11月,组织了小学英语“送教下乡”活动和全县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2009年4月,我们在阳高四中组织了高中学校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赛讲颁奖仪式暨精品课展示活动;在东小村明德小学组织全县小学《数学分层测试》和《攀登英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5月和10月,分别在阳高二中和阳高三中组织初中数学、物理“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2010年4月,我们在西北师范小学组织了阳高县首届“英语周报”杯小学英语教师才艺展示大赛;5月在大白登中心校周官屯小小学召开了“阳高县小学全科教师教学研讨会”。。。
类似“教学评比”“课堂教学改革观摩”“新课程教学阶段总结”“有效教学研讨会”等这样教学观摩活动,每学年、每学期我们都要不定期举行,每次都有新内容、新要求。当前,“以问题为中心,以课例为载体”进行“一课多轮”的观摩研讨方式已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成为解决教师教学改革中的面临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广大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和重新定位教学角色,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四)落实常规教学精细管理,推行自主有效学习工程,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常规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与关键,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决定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推动全县学校教学管理由粗放经验型向精细科学型的转变,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007年1月,县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县教育局按照“落实精细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了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在全县中小学的落实工作。首先,要求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将日常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细化分解,做出更明确、更具体、更合理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要求校长带头抓好精细管理,多深入课堂、多参与教学,针对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挖掘原因,及时调整制度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再次,教学考核中,改变以往单纯以成绩衡量的做法,树立质量意识发展观点,多关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点滴收获与成长提高,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六年来,县教育局始终坚持组织每
年一次的中小学常规教学专项检查活动,检查中,既重数量,更重质量;既看终点,更看起点,并且通过下发《关于对常规教学专项检查情况的通报》来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学校的整体教学现状。此外,我们要求各中心校、中学领导要深入教学实际不定期地对常规教学情况进行督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常规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人“心中有制度,行动想制度,达标看制度,进步靠制度”的制度化管理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借鉴他人、为我所用,结合实践、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有目的、分步骤,科学合理地推广实施自主有效学习工程,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地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2006年8月,我县就榆次六中的课改经验整理成册,下发到各学校讨论学习,自主有效教学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自主有效教学的课改实验在基地学校正式展开。2007年2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工程的实施意见》,将自主学习工程开展的重要意义、策略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了精要阐述,下发到各单位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标志着我县推行自主有效学习工程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4月,组织全县初中学校校长前往榆次六中参观学习,餐桌式课堂、学案式作业、五段式教学模式开始走进课堂。11月,全县自主有效学习观摩研讨会在阳高三中召开,通过经验总结、研讨交流,自主学习工程在各初中学校的开展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2008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召开了“自主有效学习工程”的教学交流研讨会,对各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交流,并对学案式的教学模式
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实践。为了保证自主有效学习稳步推进,县教研人员经常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进行调研,及时收集问题,了解情况,与基层教师研讨交流,并给予服务指导。同时,针对部分农村学校推行自主学习缺乏应有的方法策略,个别教师的教学常规有所放松的现象,于2007和2008年又先后出台了《阳高县中小学有效教学实施方案》和下发了《关于自主有效学习情况的通报》,在肯定基层学校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在推行自主学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此外,还下发了《阳高县“自主有效学习”教学研究课题》,列出了《“自主学习”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35个县级实验课题,要求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自行选题,并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行动研究。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得薄弱学校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校际差距有所减小,教学现状趋于均衡协调,大大提高了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自主有效学习工程的深入开展。
(五)推行学生自主管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全面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阶段是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奠基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效推行自主学习,我们每年都要针对学生自主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全县“学生自主管理”研讨活动。近年来,我们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着重探讨农村学校推行自主管理的新思路,为
一线教师提供有形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工程”有效深入的开展。目前,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基层学校普遍重视从学生入学后进行严明的纪律要求开始,着眼行为细节,狠抓习惯养成,有步骤、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不少学校推行班级星级管理的考核办法,建立班级内学习小组比学赶超的竞争机制,成立学生值勤小组直接参与学校管理等等,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磨炼了学生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进取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两课”实施水平,建立健全“两课”实施网络。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是本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难点,也是课改中的亮点。由于环境氛围、思想观念、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的束缚和制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在当前我县的课改实践中,开展状况相对薄弱和缓慢。但是,六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利用县、乡(镇)、校三级培训体系,抓好了“两课”开发实施专题培训工作,从组织领导、课程设置、实施步骤、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划与安排,不断规范了全县“两课”开发实施的行为方式,同时,建立了中小学常效学习制度,严格管理、强化落实,极大地转变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观念认识,增强了对“两课”开发实施的重视程度,帮助掌握了一些开发课程、开展活动的具体方法,使“两课”的开发实施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实现了由点到面的铺开。2006年暑期,我县外派教师50多名参加大同市研究性学习教材培训会,聆听北师大教材编写专家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专题讲座,从操作层面领会“两课”的实施要领和方法。2007年12月,继“全县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之后,我们在阳高二中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观摩研讨活动”,开阔了观摩教师的教学视野,促进了教师进一步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使得“两课”的实施更加灵活多样、便于操作、突出实效。
2007年2月,县科教局局出台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学校在培养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同时,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之一的研究性学习,不失时机地渗透到各科的日常教学当中去,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基层中因此涌现出了不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典型和教学骨干。西北示范学校、新建路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上规范合理,评价科学,为全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许多农村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王官屯中心校组织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介绍当地地理风貌,宣传当地风俗文化,为全县校本课程的开发先行一步;孙仁堡中学利用每周三课外活动时间,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自我管理、自然科学、成功人生等诸多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阳高二中的“废电池的利用”、阳高三中的“使用洗衣粉的利与弊”、张官屯中学的“开发地下水的利与弊”,下深井中学的“氮肥的合理利用”等研究性学习课题,有布置,有过程,有总结,突出实践,资料齐全。截止目前,全县共已
建立市级实验基地校@所,县级@所,乡(镇)级@所,形成了县项目组——县级实验基地校——乡(镇)级实验基地校三级实验网络。县教研室设置专职教研员,各中心校、县直学校根据“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指导思想,分学科、分年级也都确定了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专门人员,覆盖全县的“两课”开发和实施网络系统基本形成。
(七)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评价考试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激励因素,具有杠杆作用。对评价考试制度和方式进行改革是一个敏感、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六年来,我们学习借鉴、反思论证、尝试实践,集中精力攻难关,狠抓评价考试制度的重建和再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县教研室不断完善各个学段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办法,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的办法》和《初中学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的办法》,把“低分率”正式纳入评价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县几年来的小六学业检测以及初中学业考试实施了考核评价, 评价内容更趋多元,评价方法更加科学,有力地引领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2006年9月,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各类考试管理的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考风考纪建设,推动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按照学业考试评价促进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县科教局局在每的九到十月份按既定计划如期组织召开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工作会,会上
作本学业考试质量分析及今后工作安排,剖析问题、总结经验,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明确有效的教学措施。在2008年小学学业检测中,我们首次将各学校的巩固参考率纳入评价考核范围,实施巩固参考率、均分、全科及格率、低分率四项评价;在2008年初中学业检测中,实施巩固参考率、均分、优生率、提前录取率四项评价。2009年初,我县下发了《关于对全县初中毕业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通知》,根据各学校的教学现状及办学规模,确定一、二、三类初中学校A等级基础名额比例分别为本校初三毕业生的30%、25%、20%,各学校A等级奖励名额的分配按照“常规教学”“学业考试”“表彰情况”分别追加2%的A等级名额,并且把综合评价A等级作为了阳高一中、四中提前招生录取及阳高一中统招生录取的硬性条件之一,促进了该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随着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全面展开,记录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档案袋”已普遍应用于各初中学校,不少学校推出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内容充实、评价多元,注重激励、发展个性,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积累了真实客观的参照资料。许多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以各种“奖惩卡”或优良行为、过失行为记录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收到良好效果。
此外,我们在重视各项工作的安排布置、行动落实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各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估。当前,全县中小学各项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基本形成,每年由县教育局下发的常规性通报有《开学情况通报》《考试组织情况通报》《校园文化建设情况通报》《教
研情况通报》《常规教学情况通报》等等,通过及时、客观的通报,分析差距,推广经验、共同提高,整体发展。
二、取得成绩。
(一)传统教育观念受到冲击,思想认识得到转变更新。六年来,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宣传、强化培训和尝试实践,当下,全县广大教师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人才观、管理观、评价观、质量观和课堂观受到强烈冲击,思想认识已经发生巨大的转变与更新。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认可、接受和把握,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和深刻,对教育、课程、知识、人才等的认识越来越接近本质、接近实际、接近时代发展要求,反对斥责非难和怀疑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声音越来越稀、越来越低,推进素质教育及新课程实施的思想文化基础越来越厚实、越来越来坚实,促进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和优化。
1、学习方式得以转变,学习行为得到优化。
在六年多的课程改革中,通过不断强化的培训与持续推进的学习,在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头脑观念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已经得到确认,学习的权利已经基本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中,学生敢想会想了、敢说会说了,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了,敢于向老师和书本提出挑战了,成长进步与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对学校、对课堂、对教师有了亲近感和依恋感。与此同时,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学习行为正在优化,以“自主、合作、探究”
为特征和追求的学习方式正在全县各学校的课堂中形成,学生成了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大受益者。
2、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行为得到优化。
学生是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教师则是课程改革的最先受益者。六年多来,全县广大中小学教师持续“洗脑”“充电”,接受实践的挑战,经受磨练和考验,经历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困扰,遭遇各种非议和阻挠,最终接受了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理念,对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书本与实际的关系及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有了比较科学的理解和把握。教师们自己解放自己,作为知识化身、课堂中心者的角色已经让位于引领者、参与者、指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教师统治讲坛,独领课堂风骚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所取代,教结论性知识正在为教知识的形式过程所取代,教目标与答案性惟一的课正在为教目标与答案多元的课所取代。学法研究和指导受到重视,开放式、情感式、体验式、实践式和问题式教学受到鼓励,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和达成度越来越好。
3、管理方式逐步转变,管理行为得到优化。
这种转变和优化涵盖全县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两个层面,主要表现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责任决策意识正在增强;制度的、权威的、刚性的管理正在与人文的、人性的、情感的管理同化融合,结为一体,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管住人、约束人的管理正在为管好人、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管理所取代,管理质量和
效益越来越明显,并达成了管理即服务、服务即管理的共识;管理的触角已经伸延到了学校、教室、课堂和师生中,更细致入微,更接近客观实际,使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左右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更加协调和谐,增加了管理的文化底蕴。
4、教研方式不断转变,教研行为得到优化。
经过六年多的实践和尝试,我县教研工作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是尝试对话式、交流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研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赞誉;二是广泛开展教学设计及说课、做课、评课和听课看课活动,既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高;三是已经形成以教研室为龙头、以片区为板块、以学校为基地和以学科中心为重点的教研网络体系及机制;四是校本教研的机制已经形成,教研走向基层、深入基层,教育叙事、教学反思、问题研讨、课例展示等通俗化、应用化的教研方式正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取得许多显性和隐性的成果;五是全县的教研科研学术气氛越来越浓,广大教师的教研科研意识越来越强,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潜在财富。
5、培训方式已经转变,培训行为得到优化。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面临挑战和冲击的是师资培训。经过六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中,我们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和效果:(1)实现了九个结合,即形成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就地培训与易地培训相结合、一般化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规模化通识培训与学科“标准”、学科教材培训相结合、常规化培训与突击性强化培训相结合、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结合、教学式培
训与专题式、讲座式培训相结合、专门机构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及专家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的动态师资培训结构方式;(2)引进和对话式、交流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等教研形式为培训方式,形成校本培训机制,最终达成教研即培训、培训即教研的共识,实现了学、研、培、教一体化运作;(3)在学习实践和思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和可行的培训理念和策略,各项培训制度日臻完善和合理。
6、评价方式逐步转变,评价行为得到优化。
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和认定方式,评价体系的改革极具敏感性,具有相当的难度。六年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我们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安排,解放思想、联系实际,负重攻关、反复尝试,基本上形成了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机制。首先,评价观念发生着变化,对评价的意义、价值和功能的认识逐步全面、逐步加深、逐步趋近客观;其次,评价的单一甄别和选拔功能逐渐淡化,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给以强调;其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评价标准与目标的多层性和评价策略的操作性受到比较普遍的重视,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针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方案、办法及细则系列,并在实践中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其四,在操作层面,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结果性评价得到兼顾,对形成性、过程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给以应有的强调,评价的个性化、人文化内涵逐渐增强;其五,教师教学中的随意性、即时性评价和体态语言评价逐渐规范,正在优化;其六,学生学业的阶段性评 18
价考试有所突破,试卷形式和知识呈现方式面目一新,比较好地体现出了“开放”的要求。
(二)传统教学行为发生变革,学生主体性与自主能力明显增强。课程改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凸现。目前,全县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普遍能够更多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表现的机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质疑,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留足时间独立思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倡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生选举自己的班干部,自己组织活动,教师在旁只做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为继续完善、规范学校管理起到了有益的尝试补充。此外,各学校在管理实践中,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意识氛围正在不断增强,精细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理念措施也已进入规范良性发展的轨道。广大师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更广泛地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理性思考能够反映在学校管理宏观与微观、决策与实施的各个层面,服务意识在管理者的头脑中逐步树立,主体意识在被管理者中渐趋深入,自主能力的成长在学生群体中明显增强。
三、存在问题
六年来,我们为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做了大量具有尝试性和开创意义的工作,但是也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困惑着我们的头脑,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速度、质量、水平和效益。主要问题及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尚未真正完全到位。
主要表现为:(1)全县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等领会程度还待深化,理解运用仍需强化,在取得全面性、实质性重大突破上的力度尚待加强。(2)理论和思想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教师、管理者和教研员讲起课改理论和理念头头是道,可一到实践中又不自觉地回到了老路上,在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难以取得较大突破。(3)个别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观念僵化,行为保守,难以真正理解并接受新的课程理念。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还待不断提高。
一是有的课堂教学中对三维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机械教条,多有偏颇,顾此失彼,落实失衡。二是不少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形式主义痕迹较重,有效性、实效性尚需提高。三是部分课堂教学缺少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支撑,还未能完全改变“笨教”、“笨学”的状态。
(三)课程计划的落实仍需强力推进。
(1)多数学校与教师关注必修课多,关注选修课少,选修课的质量效益尚未给以切实保证。(2)部分学校与教师对国家课程重视程度高,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所忽视,致使地方、校本课程的课程功能未能真正发挥出来。(3)不少学校的学科课程计划落实较好,但综合实践活动等非学科课程计划的落实还待强化。
(四)课改速率与效能仍有提升空间。
在课改进入相对较为稳定的“发展平缓期”后,如何不断增强课改动力,进一步提高课改的速率和效能,还需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思考、深入探究。
总之,实施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地形成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不断地消化吸收、辩证思考,实践论证、稳步推进,深刻反思、归纳总结,适时调整、理性操作,使全县的新课程改革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从而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工作回顾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镇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务实进取、同心协力,积极应对各方面挑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业绩,党的建设进 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狠抓发展,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抓住乐清湾港区开发建设和三江边坡地产业园区建设的机遇,立足“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镇财政总收入4839万元,较上年增长75.4%,地方财政收入753万元,较上年增长79.3%,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975元,较上年增长8%。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5.2%。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调优调特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种植的基础上,种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形成水产养殖、水产育苗、畜牧养殖、瓜果种植和优质大棚蔬菜栽培五大农业产业格局。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建立高产示范方推动全镇农业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水产养殖和育苗业发展迅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资88万元完成3个村护岸驳石工程;投资300多万元完成南片5个村土地整理工程。工业经济发展良好,全镇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33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比上年增长84.6%。本着“保增长,促转型”的理念,扎实推进三江边坡地产业园区工程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投入100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场地平整,供水、供电、排污等工程有序推进。“临港经济”开发建设常抓不懈,船舶制造等临港产业稳速发展。积极开展“政企联动、克难攻坚”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注重品牌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19家规上企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企业降低单位能耗。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深入挖掘海上休闲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集旅游观光、特色经济为一体的农家乐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二)夯实基础,着力提升城镇品位,打造社会经济发展平台
东山塘至清阳塘标准海塘加固工程有序推进,2010完成工程量1200万元。全年投入290多万元完成了南塘到东山片等主干网供水工程,大大改善了南塘供水环境。完成南塘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成区控制性规划修编完善工作。二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康庄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治脏治乱.绿化美化”大行动,净化南塘人居环境,村镇面貌全面改观。建立了垃圾处理长效机制,镇垃圾中转站完成初步设计。全面整治违章建筑,与国土、规划等部门开展了6次联合执法行动。加快镇村公共绿化美化建设进度,新增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清理河道淤泥3000米,2个省、市环境待整治村顺利通过验收。
(三)关注民生,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创造社会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进一步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水平,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加强了医疗救助和农村优待抚恤工作,关心残疾人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款,各项惠民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顺利通过省级体育强镇创建验收,成功举办了镇第三届全民运动会,积极支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全面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大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南浦村“文化大院”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完成镇综合文化站的前期审批工作。镇中学通过省二级标准化学校、温州市教师四项规划达标学校验收,并荣获“乐清市文明单位”称号,镇中心小学荣获乐清市体育特色学校称号,投资180多万元的行政楼筹建工作已经启动。继续做好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截止11月10日,全镇共报销医疗费22729人次,发放医疗补偿金259.3万元。积极开展“卫生示范村”创建行动,切实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化,殡葬改革进一步落实,深入开展“青山白化”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和处理乱建私坟现象。深入实施人口与计生“强基创优”工程,加大推广村级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把计生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所,流动人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高度重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工作。
(四)整合力量,着力打造平安南塘,强化社会经济发展保障
2010年我镇以建设平安南塘为目标,以世博安保和亚运安保为重点,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依托,积极推广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平安创建的基层基础。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推行“百名干部包百案”,妥善做好信访问题和不稳定因素的调处化解,全力开展校园安保工作。大力开展禁毒专项斗争,率先完成美沙酮替代治疗任务,在全市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十小”行业、“四小车”等专项整治活动,把出租房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和“多合一”场所整治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办大型安全生产培训5场,累计培训1200多人次,签订责任书516份。全面推进“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被评为温州市“十小整规”示范乡镇。积极开展“平安畅通”乡镇创建活动。
(五)固本强基,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坚持每月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每周机关干部学习会,着力增强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 “先锋工程”合格村和“先锋工程”示范村建设,“文明百村”行动稳步推进,文明乡镇创建顺利通过验收考核,获得“乐清市文明乡镇”称号。深化后进村集中整治活动,启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了18个村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全镇成立党员义工队伍39支,其中专业义工队伍4支。成立村级党内关怀基金1个,成立党员服务岗10个,党员义工共计540人,开展活动40次,受惠党员68人,受惠群众378人。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四好科室”创建活动,着力在提高执行力和服务力上下功夫,打造人民满意型、服务型的政府。以“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等相关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案件,一年来我们共处理违纪党员11人,开除党籍4人,立案待处理7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依法依章履行职能,人民代表依法监督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不断拓宽。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民族、宗教、侨务工作顺利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拥军拥属”活动,完成了人武部基层规范化建设和征兵工作。老干部、老龄、关心下一代、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各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全镇人民团结一心、拼搏进取,使我镇的经济得到发展,社会保持稳定。在座的各位代表和同志们在我们的改革发展建设中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南塘镇委员会,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共产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南塘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增长较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工作任务艰巨;少数党员干部责任心、事业心不够强,敢于负责和抓难碰硬的作风不够扎实,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忧患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鼓励广大党员群众树信心、聚合力、转作风,努力形成心齐劲足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