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史党建
上海公安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在线测试(党史党建)
1.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写入党章。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 D.和谐社会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2.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 D.和谐社会 答案:A 题型:单选题
3.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关于()理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4.()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5.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1921年()召开的。A.6月30日 B.7月1日 C.7月20日 D.7月23日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7.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卖国
C.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8.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文件有()。A.《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
B.《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 C.《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 D.《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E.《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 答案:A|C|D|E 题型:多选题
9.群众观点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A.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D.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E.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答案:A|B|C|D|E 题型:多选题
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不断提高()。A.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B.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C.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D.依法执政的能力 E.总揽全局的能力 答案:A|B|C|D|E 题型:多选题
11.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D.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E.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答案:D|E 题型:多选题
12.1942年延安整风提出()。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E.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主要任务 答案:A|B|C|D|E 题型:多选题
13.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用以表述自身性质及表征的特有的概念。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1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15.在“三讲”教育中,讲正气是核心,就是要坚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答案:错误 题型:判断题
16.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反对离开民主讲集中的“家长制”和“一言堂”,又要反对只要个人自由,不要组织纪律的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17.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18.党要管党,就是要管好党员,管好党的干部,最重要的是要管好党员。答案:错误 题型:判断题
19.全党要不断深化对政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错误 题型:判断题
20.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要保证,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答案:错误 题型:判断题
21.加强基层组织,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22.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集中性工作。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23.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把“三个代表 ”写入党章。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24.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25.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错误 题型:判断题
26.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27.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错误 题型:判断题
28.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胜利,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29.1949年3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答案:错误 题型:判断题
30.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答案:正确 题型:判断题
31.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错误 题型:判断题
第二篇:党史党建
党史·党建
一、中共党史研究
1.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上的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意义
可综合研究,也可分时期、分专题研究。例如,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历史演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
2.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
可综合研究,也可分时期、分专题研究。注意阐释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认识历程,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规律;注意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为促进社会和谐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积累的正反面历史经验(例如,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想及其实践);着重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包括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团结和睦等)。
3.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
可综合研究,也可分时期、分专题研究。注意研究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如何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员队伍的状况,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经验(包括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通过对相关文献和事例的研究,考察党在全国执政50多年间完善执政理论、提高执政能力的历史进程,探寻其中的规律性。对新中国成立以前党在根据地、解放区局部执政的经验,也可作综合的或分时期、分专题的研究。
4.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可综合研究,也可分时期、分人物研究。例如,毛泽东等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路径(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毛泽东等“两步走”的战略思想与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毛泽东等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毛泽东等关于“三线建设”的思想及其实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历史发展
提倡开展综合研究,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的辩证关系。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 可综合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史经验或某一方面的历史经验;也可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些需要继续研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深入探讨的历史问题进行再研究。要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一步阐明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深入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论述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7.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
可按历史阶段或分专题研究。例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特点与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要注意对“文化大革命”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有关问题的研究。
8.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研究
新时期党的建设史;也可分阶段或分专题研究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进程、重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9.党领导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工作的历史考察和历史经验研究
可分问题、分阶段研究。例如,党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发展统一战线、开展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促进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党的国际战略思想与外交战线工作的进展;党领导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工作的历史经验;党的军队建设与国防建设思想的历史发展和党在军队建设与国防建设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等。
1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决策与事件以及重要会议与重要文献研究
党史上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党的重要会议的历史情况和历史地位;党的重要文献整理、汇编、研究。
1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人物研究
重要人物的生平业绩或思想历程;可将重大决策与事件同重要人物结合起来研究,也可做人物群体研究。
12.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方法论与中共党史研究
研究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人关于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的论述,为党史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方法论,对党史上若干有争议的问题作出科学的阐释;加强对党史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评析,注意加强对近年来海外(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有关中共党史出版物的评论。
13.建国后我们党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历史经验研究
二、党的建设研究
14.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15.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研究 重点研究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建理论创新上的新成果;全党在以加强党的先进性为主线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的新创造;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经验及启示。
※16.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
重点研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及其巩固发展的经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把握好时代特征,更好地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促进政党关系和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7.党的先进性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重点研究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把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及要求转化为党的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实际能力的对策措施;在促进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
※18.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与教育,推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研究
重点研究如何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教育干部和党员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加强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活跃理论研究氛围、提高理论研究质量;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夯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保持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形成齐心协力促进科学发展、同舟共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局面。
※19.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重点研究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和道德素质的现状估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20.增强党内团结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重点研究增强党内团结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新形势下巩固党的团结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如何提高正确认识和解决新形势下的党内矛盾及有效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能力;健全与活跃党内生活,增进党内团结与和谐,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思路和办法。
※21.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研究
重点研究党内民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战略地位;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和基本特征;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和基本原则;当前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和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及主要措施。
※22.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新问题研究
重点研究党政机关机构和职数的设置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确定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所属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职数配备;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以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建立、完善相应的权力结构,实现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创新权力运行和有效监督的机制。
※23.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重点研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基层党组织如何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活动方式,适时调整、完善党组织设置形式,支持和推广基层创造的新事物,团结引导新的社会群体、加快培养凝聚新型人才共同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24.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问题研究
重点研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两新”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探索“两新”组织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25.改进党政领导机关作风问题研究
重点研究目前党政领导机关在学风、文风、会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严重危害,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总结整顿和改进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改进和端正党政领导机关作风的对策。
※26.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重点研究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切入点;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切实解决“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问题;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监督,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深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
※27.深化反腐败斗争、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研究
重点研究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及其对提高治党治国能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格局;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针对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对容易产生腐败的领域和环节的监督,增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有效性;加强执纪执法机关自身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8.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研究 ※29.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研究
第三篇:党建党史简答
过度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正式体重了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度时期。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艺和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把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视为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发展生产力和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新概括和新发展。
第四篇:党史党建复习题
党史党建
1、马克思恩格斯对执政党建设的几点构想:P24(1)共产党执政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加快社
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党执政首先面对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因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在于它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能够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打开广阔的道路。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宝贵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防止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巴黎公社成立以后,为防止公社委员变质,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二是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薪金不得高于工人的工资。公社的经验及马克思恩格斯对公社经验的认同和总结,无疑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的自身和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3)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执掌政权的主要形式。巴黎公社确定,经巴黎工人和人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由64人组成的巴黎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议行合一。在规定和实行普选制、低薪制、罢免制的同时,公社还开创了独特的多派合作制,在决策中,各派民主协商、平等争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进行表决,付诸实践。公社还把逃亡业主的工厂交给工人管理,在卢浮军械修配厂首次试行工人管理制,由公社代表、厂长、工长和工人选出的代表组成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人有效行使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
2、列宁执政党建设的核心内容:P27(1)坚持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列宁认为,执
政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和正确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否则,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首先,因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次,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那么,工人阶级执政党如何实现自己的领导呢?列宁认为:第一,党通过苏维埃国家机关实现领导。第二,党通过选拔、教育和调配干部实现领导。第三,党通过国家机关党组织的活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领导。(2)经济建设是党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列宁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以后,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经济建设。第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需要。第二,这是巩固新生政权,防止资本主义旧制度复辟的最根本的保证——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生命力。第三,这是对付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需要。列宁不仅提出了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建设,而且领导全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3)党要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根据执政党的地位变化和面临的新任务,列宁进一步说明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强调执政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和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那么,工人阶级执政党如何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呢?一是要防止因为胜利而骄傲自大。二是要防止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三是要同各种官僚主义现象作斗争。(4)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创立者。列宁强调必须不断地扩大党内的民主,充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第一,在党员大会、支部大会上经常讨论全党生活、地方生活中一切最重要的问题;第二,必须使党的领导机关召开的公开会议成为一种制度,并吸收更多的普通成员参加;第三,要求党的舆论对领导机关的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使领导机关同全党之间保持固定的联系;第四,有关的党委会不仅要向领导机关,而且要向下级经常报告工作;第五,上级机关不得随意下令解散下级组织,只有在下级组织公然违反党代表大会决议,以及根据代表大会决议进一步作出指示时,才能解散下级组织。列宁强调,党内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针对执政党地位的变化,列宁还十分重视加强党内监督。第一,各级监察委员会应由最有威信的同志组成。第二,各级监察委员会必须与同级党委会平等,有同等的权利。第三,监察机关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列宁指出,在发扬党内民主的同时,必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反对各种派别活动。(5)注重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为了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第一,必须规定严格的入党条件。第二,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第三,必须把党员置于纪律、法律的严格监督之下。第四,必须随时清除“混进党里来的人”。
3、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P81(1)始终监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
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始终坚持马克思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行动指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中国共产党镜鉴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教训的深刻警醒。(2)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随着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形成和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作的中国化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方法。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对以实事求是为主要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体现。(3)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进一步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必须反对本本主义。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必须切实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4)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问题。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4、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有赖于党的建设的加强。P95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
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之,党的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党的建设的加强能够为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提供必要保障,而党的政治路线则为党的建设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5、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和作用。P105(1)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保证。(2)是处理党
内各种关系的可靠保证。(3)是实现科学领导的制度保证。
6、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P107党章中对民主集中制是这样规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
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7、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P107(1)坚持“四个服从”。所谓“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
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4)下下级组织之间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5)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8、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P110(1)必须深入领会民主集中制的精髓。(2)必须坚持
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3)必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中央的权威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关键。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中央的权威是各级推进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
求。(4)必须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
9、加强执政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P139(1)执政道德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权威。(2)执
政道德建设关系到党治理国家的成效。(3)执政道德建设关系到社会道德建设水平。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出发,执政者尤其要具备七种道德品质,即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态度,政治追求的坚定意志,权力运用的公正尺度,执政过程的民主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准则,言行一致的诚信操守,勤俭奋斗的廉洁意识。
10、深化干部从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P145(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干部工作理念。党管干部,主要是指各级党委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党管干部原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与党在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相适应,党管干部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新形势下的党管干部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即按照科学化、民主化和提高能力素质的要求,确立干部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目标要求。(2)抓住重点,推动干部从事制度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干部从事制度改革中,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是关键。从理论上讲,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应具有三个基本条件,即以民主为基本取向,以公开为基本前提,以竞争和择优为基本特征。第一,要逐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举制度。第二,要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第三,构建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机制,坚决防止选拔作用工作中出现错误或偏差。(3)系统设计,实现干部从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第一,健全干部学习培训制度。第二,健全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第三,建立干部正常退出机制。
11、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优良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党的作风形象作为党的性质的综合体现,广泛涉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学风,就很难搞好党的思想文件建设;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也将失去实效;没有领导干部健康生活情趣的培养,也难以增强全党拒腐防变的能力。(2)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点在于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只有在全党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新风,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建设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只有在全社会、全民族形成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才能最终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3)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能否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说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理论纲领决定的,但直接的因素则取决于党的作风。这是因为,党的作风反映着党的外在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人民群众更普遍的是通过党的作风形象即通过自己身边党组织和党员的言行认识党、了解党、进而决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态度。党的作风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12、党的制度建设的体系和意义。P189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
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1)加强根本制度建设,切实维护中央权威。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制度,也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着重从民主集中制的内容、程序上创新和完善相关制度,着力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不断提高科学执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使党的制度更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更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更能产生应有效力。(2)加强组织体制和活动机制建设,规范和健全组织生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深化干部从事制度改革,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健全党内监督制度。(3)加强具体制度建设,增强党内创造活力。要认真执行党委内部议事、决策的基本制度,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在全委会闭会期间,党委常委会行使全委会职权。
1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P198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纳、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赏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P199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
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明确的目标。(1)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是从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角度作出的概括,反映了党的性质和执政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本质体现,也是长期执政的根本理念。(2)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是从中国共产党怎样执政角度作出的概括,体现了党的执政纳和执政方式的根本要求。(3)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是从党的作风建设和精神风貌角度对怎样执政作出的概括,重点解决了如何保持良好的执政形象的问题。
15、党的领导与执政的关系。P206领导与执政的相互联系。(1)领导是执政的根本前
提。党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要求所赋予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为党的执政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但是,这个政治前提要化为党的有效执政的政治资源,还有赖于党身躯在政治上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党的领导要有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基础。其次,党的领导要有立于不败之地的社会基础。(2)有效执政是实现有效领导的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方面是通过对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领导来体现;另一方面则通过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国家政权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实践来体现。党的领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领导和有效运作国家政权来展开的。党的有效执政是党实现有效政治领导的政治保障。政党是否实现了有效执政,要看这个政党的执政绩效如何,即看执政实践取得的成绩和效果。通常,执政党的合法性最终要由执政的绩效来支撑。从总体上说,执政绩效最主体体现在国家的发展上。领导与执政的相互区别。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之间有许多共性,但两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产生的顺序和指向范围不同;起决定作用的方面不同;党的角色和历史任务不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不同;活动属性和作用方式不同;作用层面和特点不同;获取权力的途径、行使权力的方式和处理的事务不同;执政合法性的内涵不同;党的基础、所代表的利益范围有很大的不同;国际国内环境不同。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决定了党在执政活动中不能放弃党的领导权,但也不能简单搬用政治领导的手段和方法。
第五篇:党史党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2,3,4,八七会议 三支两军 党的建设研究的问题 党的作风
5,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6,《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简答 1,大生产运动及其意义 2,《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执政党与革命党的不同 4,论党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三,论述 1,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及其造成的危害 2,改革开放与我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08 年 一,1,中山舰事件 2,“三三制”政权 3,“批林批孔” 4,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5,依法执政 6,党管人才原则 二,1,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2,建国初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三次批判运动 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 4,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三,1,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贡献。2,试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07 年 一,1 香港海员罢工 2 重庆谈判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党的三大建设 5,以人为本 6,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 二,1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的新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 2 党的十二大关于党的领导和组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发展党内民主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关系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1 简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施和历史作用。2 试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任务。06 年 一 1,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2,《论十大关系》 3,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4,党的思想路线 5,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6,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针 二 1,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3,简述共产党执政的本质 4,简述执政党建设研究包括的基本问题 三 1,试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伟大意义。2,试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的关系。
05 年 一 1,洛川会议 2,“米棉之战” 3,经济特区 4,党的群众路线 5,“两个务必” 6,党员的基本权利 二 1,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怎样逐步确立起来的? 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4,如何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三 1,试述中共十五大的历史贡献及重大意义。2,试论“开拓创新”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04 年(党的建设理论)一 简答 1,为什么“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的战士的作 用”? 2,简述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思想的主要内容。3,简述邓小平对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主要贡献。4,简述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先进性涵义的新概括。二论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创造性回答了党的建设问题? 2,谈谈你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解。3,试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中共党史)一 解释题 1,西湖会议 2,“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3,“四马分
肥” 4,中央文革小组 5,《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二 简答题 1,2,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简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
三 论述题 1,论三大法宝的内容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意义。2,试论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过程及意义。03(中共党史)一 1,西山会议派 2,八七会议 3 全面抗战路线 4,二•二八起义 5,工业七十条 6,“一月风暴”7,十四届三中全会 二 1,简评建党前后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2,简述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3,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其演变。三 1,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 性。2,试论中共十三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识的深化及 其意义。(党的建设理论)一,简答题 1,2,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列宁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5,党内监督的实质。6,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论述题 1,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2,试论坚持和改善共产党方的领导。3,阐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观点。政治学 政治学原理
09 年 一,1,正义 2,权利 3,政治制度 4,协商民主 5,政治组织 二,1,政治社团的功能 2,政党的政治作用 3,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4,政治权利的构成要素 三,1,精英主义与多元主义民主理论模式的联系与区别 2,发展中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
08 年 一 1,政治 2,政治人 3,平等 4,政治合法性 5,政治稳定 二 1,简述政治权力的特性 2,简述权力、权威、权利的区别。3,简述社群主义的主要主张。4,简述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三 1,试论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2,试评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07 年 一,1 公民 2 政治组织 3 政治民主 4 新自由主义 5 政治社会化 二,1 简述政治研究科学化的途径。2 简述政治监督与政治制约的联系与区别。简述政治文化的类型 4 简述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三,1 试论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2 试论新制度主义的主要观点
说明:政治学只是 07 年才开始考的。之前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理论,不具有参考价值。04 年之前党史和党建是分开考的。应 主要抓住近几年的真题,特别是参考书调整之后的,然后核对参考书,看哪些是考核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