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题库[五篇]

时间:2019-05-15 05:5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题库》。

第一篇: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题库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林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与发展

姓 名:周权

准考证号:110114100311 主考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考核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前言..............................................................................................................................................2 2我国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2

2.1滨海湿地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 2.2 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责任落实....................................................................................3 2.3 我国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实施案例....................................................................................4 2.4 国家相关部门形成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机构................................................................5 3 我国森林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6

3.1 湿地严重萎缩....................................................................................................................6 3.2 湿地严重破碎化................................................................................................................6 3.3 湿地功能严重退化............................................................................................................7 3.4湿地物种减少.....................................................................................................................7 3.5湿地保护面积偏低.............................................................................................................7 3.6湿地保护法律缺失.............................................................................................................7 3.7湿地保护认识不足.............................................................................................................8 4全面提升湿地保护能力和水平以................................................................................................8

4.1努力实现我国湿地保护的战略目标.................................................................................8 4.2完善湿地保护空间规划....................................................................................................8 4.3严守湿地红线....................................................................................................................8 4.4健全湿地保护制度............................................................................................................9 4.5实施湿地恢复工程............................................................................................................9 4.6 强化湿地管理...................................................................................................................9 4.7 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9 5结论.............................................................................................................................................10

参考文献:.............................................................................................................................12 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发展

摘 要: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是建设生态中国,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建设生态中国,主要载体是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重要任务是调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方式,基本措施是恢复、保护生态系统和调整产业结构,远景目标是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森林和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保护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和群落,并通过关键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载体、物种、生态系统、发展、和谐、森林和湿地 前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由此可见,湿地的生态功能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鉴于之前的粗放式经济发张对对整个自然生态造成了恶性影响,如今转变了经济增长模式,更进一步的要求经济增长必须符合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以及保证生态系统对各类排放物的自我净化能力,所以对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发展是刻不容缓,只有经济社会的发展顺应生态系统的规律,我们才能取得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活环境双赢的成果,森林和湿地丰富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对于森林和湿地的保护和发展对于传承着人类文明,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是举足轻重。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进行过深入研究和实地论证,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当前此领域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安全保障作用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还有差距,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主要是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较低;二是林业生态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重点工程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地方上配套资金严重缺乏;三是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突出,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不强,林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

2我国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

2.1滨海湿地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一词在我国逐渐被广泛应用。当前世界上对湿地的定义与概念尚未统一,初步统计,湿地定义有近60种,其中《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因此,根据公约的湿地定义,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河流、湖泊、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都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了丰富且必需的服务。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类对湿地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由单一资源的需求向多资源需求转变。《湿地公约》已从1971签订之初的以保护水禽栖息地为目标发展到现在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发挥其服务功能、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转变。由全球95个国家1360名专家于2005年共同完成的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详细列出了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各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前,由于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淡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等威胁,湿地具有的供给淡水资源、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缓解和预防自然灾害、减贫致富方面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对湿地认识和需求的变化影响着各国对湿地保护采取不同的战略与政策

“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项目报告指出,中国濒危沿海湿地持续退化,建议制定政策加强保护和恢复这些重要生态系统。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出席会议并致辞,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保尔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出席会议。

专家指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滨海湿地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湿地类型,目前全国共有滨海湿地579.5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近年来,中国在滨海地区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全面开展了沿海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管理能力建设、生态监测与评估等活动,调动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构建了滨海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立了32个滨海类型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恢复红树林湿地、河口湿地和其他退化湿地起到了重要作用。滨海湿地提供的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态保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滨海湿地生态状况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和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滩涂围垦和填海、海产养殖与环境污染等,滨海湿地受到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快速退化,迁徙候鸟的数量与种类也逐渐下降。

2.2 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责任落实

相关专家指出,由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保尔森基金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实施的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借鉴了美国在湿地保护管理、退化湿地修复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模式,为解决中国滨海湿地面 临的系列生态问题,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项目在滨海湿地保护法治建设、工程规划、科技支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在沿海成功建立了中国湿地保护网络,搭建了由政府、自然保护区、环保组织、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对推动中国湿地保护管理事业发展、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国家林业局正在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力争在湿地产权确权、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以及分级行使全民所有湿地管理清单、全面保护湿地等重大制度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希望相关专家、机构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关注我国湿地保护与恢复事业,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4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项目由老牛基金会资助,保尔森基金会组织实施。经过20个月的调查研究,项目形成多项结论与建议,供决策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参考。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名誉会长乌云其木格赴江苏、浙江两省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凤学,国家森防指副总指挥、中国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孙扎根分别陪同考察。

乌云其木格一行实地考察了江苏太湖三山岛、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和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浙江长兴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听取了有关单位开展湿地保护、林业生态建设经验做法的汇报,并对做好今后湿地保护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

乌云其木格充分肯定了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层面湿地立法,抓好各地湿地立法执法工作;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湿地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抓好湿地研究工作,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科学开展湿地治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科学的湿地恢复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大力宣传湿地保护工作,围绕实现“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建设目标,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调动各方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湿地保护氛围。

2.3 我国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实施案例

我国建立了森林资源定期清查制度,每5年完成一轮全国清查工作。2014年是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第1年,完成了吉林、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和陕西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清查结果显示,7省(市)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现出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继续增加、森林质量和结构有所改善的良好状态。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如下:

吉林省:森林面积7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1.49%,提高(与第八次全国森 林资源清查相比,下同)1.11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10536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01296万立方米,增加9038万立方米。天然林面积609万公顷,天然林蓄积89574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17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1722万立方米。

上海市:森林面积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4.04%,提高1.46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664万立方米,森林蓄积450万立方米,增加264万立方米。上海市的森林均属于人工林。

浙江省:森林面积6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9.43%,提高0.36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3138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8115万立方米,增加6435万立方米。天然林面积360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9773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245万公顷,人工林蓄积8342万立方米。

安徽省:森林面积3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8.65%,提高1.12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2614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2187万立方米,增加4112万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63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0500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233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1687万立方米。

湖北省:森林面积7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61%,提高1.21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3958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36508万立方米,增加7855万立方米。天然林面积486万公顷,天然林蓄积28671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19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7837万立方米。

湖南省:森林面积10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69%,提高1.92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46141万立方米,森林蓄积40716万立方米,增加7616万立方米。天然林面积500万公顷,天然林蓄积22651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502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8065万立方米。

陕西省:森林面积8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06%,提高1.6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51023万立方米,森林蓄积47867万立方米,增加8274万立方米。天然林面积562万公顷,天然林蓄积43454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24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4413万立方米。

2.4 国家相关部门形成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机构

林业应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有所作为;应该成为弘扬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应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充分发展, 为实现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做出贡献。为此, 建设生态湖南, 必需围绕生态湖南的建设目标, 坚持“ 严格保护,积极发展, 科学经营, 持续利用”的方针, 认真做好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科学经营和利用工作, 逐步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突出重点,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扩大森林 面积,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的规模效益。针对我省目前原生性天然林和湿地保存面积较少、生态系统破碎、生境片段化严重的情况, 要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 形成生态系统的规模效益。二是要积极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 改善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质量, 构筑生态安全框架。要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探索生态公益林科学管理的新模式。在发挥防护林作用的同时, 注重生态系统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使之成为我省水土保持和物种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三是要重点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和实施物种保护工程, 守住全省生态安全底线, 保存区域物种多样性和本底资源。要对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按保护对象、流域、山脉和生态系统特点等进行整合, 提高整体保护的效果和发挥规模效益。要加大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保护管理的能力。要实行规范化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综合效益。四是要强化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整体推进生态建设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抓住机遇, 重点规划和实施一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机制。我国森林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

3.1 湿地严重萎缩

历史上,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八百里洞庭”等湿地盛景在史书上多有记载,但现在大多已经风光不再。洞庭湖面积曾达6000平方公里,现在只有2800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又减少了477个,“千湖之省”正在消失。据统计,过去60多年,我国滨海湿地累计丧失119万公顷,占全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1990年到2000年,全国湿地减少500多万公顷,近10年又减少近340万公顷。黑龙江三江平原的自然湿地由解放初的500万公顷减少到91万公顷,减少了约82%。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显示,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约5万多条减少到现在的约2.3万条,减少了一半以上。北京市的永定河,已经断流30多年,早就失去了饮用水源地的功能,目前每年还要人工补充1.3亿立方米水,让北京段恢复流水。有的专家说,如果永定河不断流、不污染,也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不需要了。

3.2 湿地严重破碎化

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建设,造成湿地破碎化,许多湿地成为生态“孤岛”,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湿地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能力明显下降。长江中下游原 有100多个通江湖泊,现在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2个,导致河流、湖泊的防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多次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若尔盖湿地是黄河重要的补水区,黄河在枯水期流经该区域后,流量增加近40%。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扩大草场面积,当地对泥炭沼泽进行了大规模开沟排水,仅若尔盖县就有约10万公顷的沼泽地被排干水分,造成湿地碎片化,甚至严重沙化,降低了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成为黄河水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湿地功能严重退化

根据《201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十大流域中,黄河、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五大流域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有的流域污染比较严重,四至五类、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20.9%和10.2%。调查显示,全国2/3以上的湖泊受到氮、磷等物质的污染,10%的湖泊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面积扩大了60倍。黑龙江兴凯湖国际重要湿地,每年约有7000吨化肥通过地表径流入湖,湖泊不断富营养化,近年来水质由二类以上降至四类,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在我国东南沿海,许多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已处于濒危状态。

3.4湿地物种减少

由于湿地破碎化和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无论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湖群等湿地集中连片分布的区域,还是小型河流和湖泊分布区域,随着湿地的不断消失和退化,历史上“棒打狍子瓢舀鱼”、“晚上归来鱼满仓”的景象已难再现。两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对比表明,仅从湿地鸟类资源变化情况看,全国记录到的鸟类种类由271种减少到231种,有超过一半的鸟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分布于长江的白鳍豚已处于功能性灭绝状态。洪湖湿地鱼类由20世纪50年代的100多种减少到50多种。北京地区湿地鱼类已由原来的80多种减少到不足10种。

3.5湿地保护面积偏低

目前我国自然湿地保护率只有45.33%,许多生态区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尤其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江河源头、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的重要湿地,没有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率仅为56.31%,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率仅为66.52%。

3.6湿地保护法律缺失

目前,我国湿地保护立法严重滞后,在森林、草原、海洋、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中,唯独湿地没有专门的国家立法。虽然我国加入了《湿地公约》,但《公约》的条款规定比较原则,需要有国内法进行具体细化,增强可操作性。目前我 国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对湿地保护作出一些规定,但这些条款大多是从湿地的水、土壤、生物的单一要素来考虑的,没有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角度出发考虑湿地保护问题。

3.7湿地保护认识不足

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相对薄弱,与森林、海洋、草原等其它生态系统相比,社会公众对湿地的概念、功能、作用等知识缺乏了解,对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过度关注湿地的经济属性,忽视湿地的生态属性,不能很好地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对湿地重取轻予或只取不予,这是造成湿地大肆开发和无序利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黑龙江省明水湿地、河北省白洋淀湿地等地相继发生破坏湿地的案件。

4全面提升湿地保护能力和水平以

4.1努力实现我国湿地保护的战略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严格保护自然湿地,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积极推进合理利用,建立完善政策制度,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升湿地保护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国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

4.2完善湿地保护空间规划

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制定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实施规划,并抓好规划和投资落实。重点加强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滨海湿地、高原湿地、鸟类迁飞网络和跨流域、跨区域湿地的保护与监管,全面提升湿地保护水平,不断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对湿地资源的多样化需求。

4.3严守湿地红线

目前,我国湿地率远低于8.6%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湿地0.6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每年还减少约500万亩湿地。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我国湿地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去年,我们出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其中划定了全国湿地保有量不少于8亿亩的湿地保护红线。今后,要研究制定严守湿地保护红线的具体措施。把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饮用水源地、鸟类迁飞路线等区域的湿地全部纳入保护范围,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着力保护其原生状态,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要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行为,减少湿地盲目开垦和改造,确保湿地资源总量不减少。4.4健全湿地保护制度

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湿地保护事权,健全湿地保护公共投入政策,加大湿地保护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湿地保护,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拓宽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推进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调动相关利益群体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加强协调沟通,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条例,同时指导地方继续加强湿地立法工作。研究建立湿地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探索编制湿地资源资产负债表,推动湿地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湿地保护考核奖惩制度,把湿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落实地方政府保护责任。

4.5实施湿地恢复工程

总的来看,我国现有湿地工程规模小、覆盖面窄,不能适应建设生态文明、严守湿地红线的迫切需要。要按照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源地、粮食主产区、鸟类迁飞路线等区域,规划实施一批新的国家湿地恢复工程,退耕还湖还湿,扩大湿地面积,修复湿地生态功能。要把湿地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巩固并扩大城市湿地率,真正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大资金投入,谋划实施一批地方湿地恢复工程。在工程建设中,要注意保护湿地原生状态,防止自然湿地人工化。专家研究发现,恢复和人工创建的湿地很少能达到自然湿地状态,生态功能远低于自然湿地,尤其是碳、氮等元素的储存和循环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很难恢复到自然湿地水平。

4.6 强化湿地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国家公园最早出现在美国,是以保护生态、保护生物资源为主要宗旨,而不是以旅游和开发为主要宗旨的。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就是要实施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都是全民所有,可以按国家公园的理念进行管理。在保持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等湿地组成要素管理现状的同时,应强化林业部门从生态系统角度管理湿地的职能。这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推动形成生态系统统一监管、自然资源各负其责的管理格局,全面提升湿地管理合力。

4.7 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

林是山之衣、水之源,山青才能水秀,穷山必有恶水。保护湿地必须统筹林与水的关系,坚持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重点要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专家测算,如果河北的绿化水平能达到目前北京的水平,就可以涵养140亿立米的水,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今后,要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保护的理 念,保护和建设好河流、湖库周边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森林。尤其要按照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争取把全国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实现以林养水、以水保湿,着力构建安全健康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5结论

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湿地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广泛宣传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引导人们科学认识湿地、文明对待湿地。要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青少年的湿地宣传教育,使善待自然、保护湿地成为自觉行为。同时,要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抓好人员培训,强化湿地监测,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支撑能力。我国是《湿地公约》缔约国,必须统筹推进湿地履约、国际合作和国内湿地保护。要完善履约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公约事务,开展湿地保护高层对话,加强政策协调沟通,为全球湿地保护事业作出应有贡献。要积极借鉴国外湿地保护先进理念和技术,一起分享国内湿地保护的成功经验,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事业共同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湿地,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是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改革创新,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全面开创湿地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

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一是制定并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依法强化对湿地的保护,如欧盟制定了《栖息地法令》、《鸟类保护法令》和《水框架法令》,明确规定了自然保护地以及流域层次水资源管理的相关义务,要求纳入各国相关法律和政策中。美国在《清洁水法》中专款规定了湿地保护和利用行为,明确了湿地用途转化开发许可制度、湿地补偿制度等,确定了湿地“无净损失”等湿地征占用平衡制度等。二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避难所、栖息保护地)、湿地公园(国家公园)等湿地自然保护体系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三是通过自然修复或人工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在湿地保护的技术方面,发展并应用了一些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例如:(1)流域综合管理法:从流域层面对湿地进 行综合管理,包括对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协调管理,建立流域内的湿地保护网络;(2)利益方主导的参与式方法: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对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决策过程,直接参与管理决策;(3)社区共管法:湿地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共管委员会等方式组织湿地内以及周边社区共同参与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4)“3S”技术应用。通过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对湿地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掌握资源状况,监测动态变化,并加强对信息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我国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正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变:一是对湿地的认识从荒地转变为重要生态系统;二是管理理念由鼓励开发、盲目利用、随意侵占到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生态优先;三是资源利用方式由对单一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变为对湿地多资源的综合利用;四是关注焦点从注重发挥湿地单一功能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为了适应这种转变,更加有效地保护好湿地,特别是自然湿地,恢复并扩大湿地面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是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完善湿地保护政策法规。全国湿地保护条例正在制定中,7个省级湿地保护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同时,各级政府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有利于湿地保护的各种政策措施。二是建立了湿地保护与管理专门机构,加强部门协调。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已经成立并正常运转,部分省级湿地保护管理专门机构也已成立,许多省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正在酝酿之中。由国家16个部门组成的“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已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编制并实施湿地保护规划。通过重点工程,实施一批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全面提高湿地保护能力,带动湿地的全面保护。四是通过抢救性措施,主要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形式,保护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湿地。目前,我国已建立47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使我国45%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积极确定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认真履行《湿地公约》,加强国际合作。目前,我国已有30块国际重要湿地。五是积极宣传,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参考文献:

[1] 陆健键.湿地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

[2] 武海涛,吕宪国.中国湿地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世界林业研究,2005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二篇:湿地生态实习报告

湿地生态系统认识之旅

通过本学期生态学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关于生态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通过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后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的脆弱性、生产力的高效性、效益的综合性以及易变性等特征。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湿地又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目前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渐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旨在使公众认识湿地,普及湿地知识,让湿地得到保护免遭现代社会的破坏的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也孕育而生了。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建设的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的湿地博物馆。其展示内容主要由序厅、中国湿地展馆和西溪湿地展馆三大块组成,其中,序厅介绍湿地基本知识和世界经典湿地;中国湿地展馆是湿地博物馆的最主要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湿地的类型、特点、国内重要湿地及我国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果等;西溪湿地馆重在突出西溪湿地的个性—城市湿地、次生湿地、人工湿地和人文湿地,主要阐述西溪湿地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西溪湿地资源状况等。这座投资3亿元的博物馆以“绿丘”为主要意象:完全用绿色植被覆盖的建筑主体几乎埋入人工山丘中,矗立其上的观光标志塔则与“绿丘”呼应,面朝湿地、斜向挑出的圆盘高30多米,既能俯瞰西溪湿地全景,又隐喻为大自然中迸出的新芽。据介绍,博物馆采用动植物标本与景观、互动技术、特效、影院和实验、演示装置等多元化手段进行展示。馆内538平方米的科普中心以及4D影院,光电声像技术手段的运用,让湿地与人类的主题变得生动而有童趣。博物馆分设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西溪厅4个主题展厅。中国厅的设计尤为值得一提——以“浸入式”的场景体验为特色,通过开放式展厅及160度环幕影院等多媒体技术,介绍了中国湿地资源状况、特征及湿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参观者可以沿着广西山口红树林、上海崇明东滩、江西鄱阳湖、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新疆巴音布鲁克及塔里木河胡杨林、青海三江源、云南哈尼梯田7类中国湿地的复原场景,进行湿地的生态之旅。通过逼真的复原,红树林湿地特有的泌盐和植物胎生现象、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变身“北大仓”的历史,以及候鸟迁徙的习性、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间的不同风景等,都可以得到形象认知。

在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渐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湿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议题。通过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使我们更好地走进了书本上神秘的湿地、了解了湿地、认识了湿地,掌握了湿地的知识,激发了我们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篇:灞桥生态湿地公园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免费开放 水面3000亩

2012年06月07日07:10西安晚报[微博]我要评论(4)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记者 魏影 摄

昨日,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记者 魏影 摄

自驾游路线图 本报讯(记者 程慧)昨日,我市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市长董军宣布开园。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王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学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启文、市政协副主席郭若为、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等出席开园仪式。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文联副主席翟志荣,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著名画家崔振宽为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开园纪念石揭幕。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我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公园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

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进展,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对项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董军多次深入建设一线检查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 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湿地公园 市民可免费游

本报讯(记者 程慧)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芦苇、香蒲、河柳等植物郁郁葱葱,白鹭悠然栖息,构成一幅美丽、灵动的湿地生态画图。昨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上万名市民来到这里,目睹令人向往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芳容,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治理

大美城市生态湿地现城东

“不敢想啊,以前这里河道都是大沙坑,现在风景竟然这样美。”十里流动水面、十里绿色长廊、十里绮丽花海。昨日,来自洪庆街办燎原村70多岁的唐大爷和同伴在公园里游览,灞河流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分。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2012年6月,投资近5亿元的一期工程完工。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如今,在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约2.45平方公里区域内,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波摇石动,各种植物郁郁葱葱,野生水禽悠然栖息,徜徉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真叫人心旷神怡。

美景怡人

市民尽享自然野趣时尚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最大限度保持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景观结构包括一河两岸三段,一河是指灞河河道景观,两岸是指左右岸绿化景观,三段为指以花荡为主体的湿草景观区、以河心岛为主体的亲水体验区、以柳园飞雪、生态荷塘为主体的湿地景观区,从而形成一幅重塑灞柳风雪胜景的自然画卷。

昨日,前来游园的市民络绎不绝,堤顶路上修有自行车道,两边遍植柳树,不时有游客骑着自行车而过。漫步园中,小广场上、灞柳深处不时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以及厚重的秦腔声,一湖清波,满目葱笼,无不散发着城市山水的诗意,处处呈现出优美和谐、天人合一的惬意景象。

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园内有植物213种,原生态鸟类33种,原生态柳树20000余株。

九大区域

打造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记者获悉,公园二期目前已正式开工,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到2013年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将成为既具有原生态魅力又具有历史人文魅力的独特“古城绿道”。

原生态湿地、“亲水线”乐园、百花千树植物园„„ 美哉 五大园 乐哉 亲水游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昨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到底有多“迷人”,只有亲身去体验一番,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绿、它的美„„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无论是欣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是带小朋友来这里“亲水游”,或是在这个天然氧吧里打球、骑车,不同的园区让每个游客都能尽兴游览。

●原生态湿地公园

公园建设以原生态为基础,利用原有生态环境,以保护、治理为主,重构为辅,对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整,形成了一个由2000亩湿地、33种鸟类、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4478.5平方米芦苇荡组成的绿色原生态湿地公园。让游客避离城市喧嚣,畅游原生态大湿地。

●“灞桥柳河”文化展示园

自古以来,灞桥一直以“灞桥、灞柳、灞河”闻名,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体现自然乡土风情,集中展现桥文化、柳文化、河文化。这里融合了各种桥文化,有木桥、石桥,有平桥、拱桥;有早期已建成的桥,有已经规划准备修建的桥。这里有14种、近20000棵柳树将重现“灞柳风雪”的人文胜景。灞河,西安的母亲河,古称滋水,是滋养帝都长安的八条水脉之一。灞河公园段平均宽度为400米,最宽处达500米,颇为壮观。

●“亲水线”休闲娱乐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沿河有7公里的水岸线,可以近距离接触灞水、大湿地,观赏水生植物,与鱼儿私语,看水禽嬉戏,尽情呼吸久违的新鲜空气。漫步亲水石滩,卵石或高或低错落排布而成,行走其间感受别样风情。公园里还有20余处休闲娱乐设施,生态商业街、风土博物馆、民俗观演广场、儿童乐园,还有规划中的红酒庄、茶馆等项目。

● 绿动灞水运动公园

21公里的沿河小径、环河堤顶路是散步的绝佳之地,堤顶路两边遍植柳树,徐徐清风扑面而来。堤顶路上特别修建了自行车道。右岸的集中运动广场更是闲暇的好去处,可以打篮球、羽毛球。

●百花千树植物园 这里是花的海洋,植物的王国,这里有大片的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这里保留了原有乡土植物,增添了适合在灞河生长的植物,形成了1765亩的植物园。柳树、大叶女贞、青桐、连翘、德国鸢尾、玉簪、长春藤、风铃草„„ 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所组成的植物园让人目不暇接。

“开园活动周” 10项活动让您饱眼福

6月6日至6月10日将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内举办“开园活动周”。“开园活动周”包括举办生态影展、民俗展演、放流活动等10项系列活动。包括风土博物馆里的秦腔老腔表演、民间杂耍;亲水码头的放流活动;公园堤顶路的东城新一家运动会等,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来参观。

公交、自驾 怎么走? 7条公交线可到达

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战略桥)之间,市民可乘坐213、301、718、530、907、233、237路公交车至西安市第34中学站下车。:

由北向南游 给您推荐这些景点 ●花 荡

花荡,从华清桥到西临高速,绿化面积10.7亩,水域面积约9000平方米,共由15个植物园组成,分别为:红枫园、常夏石竹园、红花继木园、大花金鸡菊园、隶棠园、天人菊园、黄金菊园、红王子锦带园、红帽子月季园、美女樱园、红叶石楠园、紫穗槐园、金叶女贞园、红叶石楠球园、海桐球园。置身花海之中,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静地。

●湖心鸢尾岛

湖心鸢尾岛由两桥一亭组成,拱桥名为念柳桥,全长21.2米,宽3.3米;平桥名为紫鸢桥,长17.46米,宽5.5米;木质景观亭名为柳心亭。通过平桥和拱桥将河道内的岛屿连接,并配以木质景观亭和鸢尾绿植,小桥流水,亭影玲珑。婉转莺声常醉客,婆娑柳浪欲迷鸿。这一处水面从千年古城变迁而来,亲近的不仅仅是水,更是这块土地流淌的文化根脉。

●秀水廊桥 灞桥,因水得名,以桥闻名。秀水廊桥全长424米,桥面净宽3.5米,每跨长度为20米,桥面略呈拱形,采用塑胶铺设,并配有3个彩色钢构廊亭,方便游人来往灞河两岸,以最佳视觉观赏灞河湿地景色。

●柳园飞雪

早在明清时期,“灞柳风雪”便是“关中八景”之一。公园里共有14种柳树,分别为:垂柳、龙爪柳、馒头柳、桎柳、银芽柳、旱柳、金丝垂柳、水曲柳、绦柳、杠柳、大柳树、雪柳、杞柳、龙柳。柳园飞雪处面积约为7.7亩。近20000棵柳树将为您重新呈现“灞柳风雪”的壮景,重温古人折柳送别、十里相送的一抹温情。

●生态荷塘

生态荷塘总面积为46.2亩,共由10个园组成:分别为月季园、荷花园、睡莲园、香蒲园、菖蒲园、石榴园、石竹园、漏斗花园、金光菊园、火把莲园。欲滴莲花送月香,抚琴弄笛醉荷塘。10个花园荷塘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集中体现了生态之美。

●亲水石滩

亲水石滩面积约为3.6亩,此处景观充分利用灞河卵石,以不规则的形状,对滩涂进行铺装,便于游人在枯水期直接进入河道,近距离观赏灞河湿地植物景观。千年的河水流觞,优越的地理位置,亲水石滩是改造滩涂的杰作,让游人近距离亲水,充分体验原生态之美。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0月25日08:09西安晚报我要评论(0)

本报讯(记者 史佳)10月24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西安最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灞桥区和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办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生态新城的重要举措。项目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全长15公里,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项目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公园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已建成,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园建设最大限度保持了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彻底改变了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的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原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一个拥有生态丰富,适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的绿色河流廊道。

10月24日开工建设的公园二期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在灞河西路与灞河东路之间,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工程概算投资5.5亿元。公园二期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浏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整个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成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将再现“远眺白鹭飞翔,重温十里相送”的美景,并与周边用地区形成“一轴、两带、多节点”的景观结构布局,成为西安最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与此同时,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把秦岭和渭河两大生态廊道连接起来,在古城西安的东、南、北形成一道连绵不断的巨大绿色生态屏障。

第四篇: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为例

文章作者:邹锦;颜文

涛;张旭奎

来源: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

添加时间:2006-3-9 3:23:16

[字体:大 中 小]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消耗会员点数:0

1湿地与湿地公园

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洪护岸、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还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类,其中包括数以万计的鱼类、鸟类、植物和浮游生物,是物种天然的基因库,可作为科普和科研基地。

除了生态与经济价值外,湿地还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苍苍茫茫的芦苇丛、郁郁葱葱的各类水生植物,创造出一种闲散、野逸的自然景观(图1);芳草萋萋,鱼翔浅底,给人带来自然而宁静的美的感受。当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呆久了的人们身处湿地中,面对着那广袤无垠、生机盎然的湿地景观时,会从感官、心理、精神上都感受到轻松与愉悦。因此,近湿地作为休闲旅游、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湿地景观正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湿地公园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公园是以湿地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态景观。湿地公园融自然景观与园林绿色空间为一体,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传播文化等多种功能。

2生态化的景观设计

是一个运动着而非静止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动态及物种适应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能力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尊重湿地的生态过程。因此对湿地的景观设计必须是以生态为前提的。

而景观设计是一个人为的过程,生态主义的设计不能被理解为完全顺应自然过程不加任何干涉,而是将人看做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使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

具体来说,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等等。

这些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将以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图2)为例,谈一谈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3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3.1项目概况 3.1.1区位

盛泽湖位于苏州相城区东北,渭塘、太平、湘城三镇交界处,占地范围9.0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3.85平方公里,用地与相城区及苏州市区紧密相连,东北角接苏嘉杭高速公路入口,区位条件优越。

盛泽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用地位于盛泽湖水域东南部,盛泽湖1#片区内,规划用地范围79.70公顷,包括公园、绿化带、湿地等全部公共绿化用地。3.1.2目标定位

相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盛泽湖片区的建设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此,市、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出了“盛泽湖片区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应在更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结合用地自身区位,以湿地保护为主,适量的进行高质量、低强度的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土地使用价值”的方针。

湖1#片区在盛泽湖总体规划中以休闲度假和家居为基本功能,兼具有未来南片区服务中心的部分功能,规划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大量的自然生态绿地被保留,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

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导致的污废水排放和水产养殖业的发达,湿地公园规划用地内的原有湿地已严重退化,因此本公园的湿地生态景观以自然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为主,兼顾用地性质及项目的其它设定目标,将本公园定位为以自然生态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为主,展示湿地形态,提倡综合湿地管理为主题的集科普、教育、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3.1.3基地分析

从现状来看,规划用地范围景观建设条件良好,除部分农村住宅外,其余均为农田或鱼塘,属易种植土质。用地四周景色开阔,特别是北面即将恢复的盛泽湖水面,是该片区最大的特色。另外,地块内有不少多年的树木和生长良好的本地物种,为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段之一。

但是,也必须看到存在的一些不利的因素:用地内虽现存部分水质较好的水道、湖面,但有大量的水产池塘散乱分布,河道也不甚通畅。水面恢复区目前由于砖场和取土的原因,地形比较复杂。3.1.4景观规划目标

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本次景观规划的核心是实现环湖南路以北之湿地保护与重建,切实做到湿地的生态恢复;

(2)在环湖南路以南形成休闲生活公园和防护体系;

(3)湿地的类型面貌和水体保护是重点研究问题;

(4)本片区要成为盛泽湖和苏州城市绿化体系的一部分。3.2生态化的景观设计思想

经过对项目的上述分析考察,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的生态景观设计思想: 3.2.1顺应地形、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动土量,以降低施工所需能耗、切实贯彻生态化设计的原则顺应基址自然条件、减少施工能源消耗是生态化设计中相当重要的原则。本景观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不改变基地大格局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了异质空间,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的生境需求。水面处理除了现有池塘根据所处位置尽量保留外,对现有河道水池底部进行了有限的工程技术处理以保证游人的安全。用地内的少量构筑物如砖厂的一些设施等被保留下来,改造成一个展示有关湿地的文字、图片、历史的小型博物馆,砖厂的烟囱经改造后还可成为一个地域性的标志小品构件。另外由于片区内无大的地形起伏,所以根据设计需要通过加大水面面积所得到的土方量塑造景观地貌。

在岸线处理原则上,由于本用地内的湿地形式主要为与水面接近的地表面湿地和水线以下至水深2m处的水面湿地,且土壤以水成土和水分饱和为特征,所以湿地保护区内的岸线以恢复性建设自然湿地岸线为主,不存在非土壤基质的河滩、岩岸等性质的湖岸线。公园内的部分水面及滨水走廊等则可根据不同的景观要求,灵活应用硬质驳岸、抛石护岸、植物、自然式草坡护岸等形式组合(图3)。另外,还可通过沿岸木栈道、伸入水面的挑台、下沉式台阶提升市民的亲水性。

3.2.2整合场地、界定空间。明确分区以满足公园的各项功能,同时为多样化的湿地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境

公园内根据现状地形、高程特点、现状用地的使用情况沿湖岸边设计了不同的三大湿地展示区,分别展示湿地的形态、湿地植物与湿地动物,以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为保护重建后的湿地生态系统,用防护林把公园围合起来,形成一个沿湖开阔而又相对孤立的空间,以展示湿地的特有形态、多样性的植物群、繁杂的动物生态链。湿地是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后的湿地则更为脆弱,所以需要一定的隔离与防护措施。防护林既可界定出公园的空间、保证用地的完整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噪声、污染等外界因素,且在城市道路两侧形成绿色廊道,丰富了城市道路的景观。

湿地植物的选择主要以本地现存湿地植物系统为蓝本进行建设,人工种植的其它花卉、树木等植被与公园四周的防护林相连,并且与湿地的植物之间保持8米以上的隔离带。通过树林与湿地植物的组合形成沿湖四季分明的湿地空间展示(图4)。湿地的动物体系可由湿地植物系统建立而自然形成,也可由人工加快进程,所选用动物种类以本地物种为主。3.2.3人车分流、减少污染

公园主入口设在东边的湘太路,设停车场和自行车租赁处。入口广场一侧是方便市民到来的公交站。全园禁止机动车通行,只能采用无污染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方式。

公交车站与停车场的设置充分保证了公园的可达性,方便了游人。禁止机动车入园可以减少对湿地的污染,同时自行车和步行都是时下所倡导的健康旅游方式。公园的交通路线分为主园路、即步行与自行车混行道和专供观赏的1.5m宽的游人专用木栈道(图5)。主要道路从主入口自东向西延伸,串连起园内的不同功能区。公园的木栈道路线自然曲折,顺地势灵活穿插到各展区,使徒步的游人能深入到最近距离了解湿地的各种知识。

3.2.4立足乡土、就近取材

植物尽量选用本土品种,避免外来物种;园内的人工构筑物均使用原木、石材等乡土材料,施工简单且减少运输能耗。

其它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维持本地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

乡土建材可以就近取得,不需长途运输,不仅减少能源消耗且更容易与当地的景物相协调。乡土材料还有施工方便简单的好处,基本不需要大型机械的参与,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施工耗能,更为符合生态设计原则。

3.3分区设计要点详解

根据地形和服务、游赏、科普等功能的需要,把公园分为不同的功能区。除了用地最西端是相对独立的城市体育公园外,湿地公园分为五个区,各有特色和不同的侧重点。城市体育公园是为市民们提供的休闲康体的场地,与湿地距离较远,且有宽大水面隔离,不会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

园区东北角是湿地场景展示区。场地内原有几个大的水产养殖塘及砖厂的取土坑所形成的洼地,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地形、减少动土量。池塘通过疏浚与连通和简单的地形塑造,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缓坡式水、陆过渡带,适宜水际及水生植物的生长,展示不同习性的湿地植物的生态演替过程。洼地保留并适当进行拓展与形态整理,引入湖水成为清水沼泽,适宜荷花、睡莲等植物的生长,同时由于标高较低的取土坑有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动物生态生存环境,可在此建立一个湿地动物群落的展示区。北部濒湖水岸地较低,湖水季节性淹没这一区域,成为滩涂式湿地,芦苇、香蒲可在此繁茂生长,同时又给大量的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园区东南部是生态湿地塘床系统,把原有池塘的形态、大小进行调整后,配合净水工艺流程所需要的池底设计要求,把此区域设计为两个生态塘、两个生态床、一个生物监测用养鱼池,污水在通过整个塘床系统后变成了清洁的景观水,既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是环保知识普及和科学研究的好样本(图6)。

用地最北端原本是个离岛,与场地间隔有一条不宽的水道,岛上也是满布池塘。设计中保留这一离岛的形式,并加宽隔离的水道,连通各个池塘,使岛内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泻湖,成为鸟类的栖息地。隔离水道的南水岸种植高大湿地乔木作为屏蔽,仅留出几个视线通廊。游人不能上岛,只能远距离观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鸟类的适宜生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它们自然的生息繁衍,成为本地鸟类及越冬候鸟的天堂。

园区中部连接湿地公园西大门的是游客服务中心,解决游客们的餐饮、娱乐等需要。游客服务中心以南是湿地植物展示区,通过严格管理与控制,分类分等级梯度性种植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湿地所特有的植物、花卉,使人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湿地植物的了解与认识,达到了科普教育的目的。

4结语

要符合普遍的景观美学原则以外,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更必须注重生态这个大前提。这不仅是湿地公园、也是其它湿地景观设计的难点所在。

泽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以生态为前提,从大的规划角度入手,在设计中解决场地内的现状问题,营造场所、组织交通、完善公园的各项功能;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分区明确、形态设计优美自然,有效减少了工程量;选择适当的湿地动植物物种,以及对湿地进行的隔离、保护,有助于重建后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完善。这些设计中的重点所在,都是符合生态原则的。

本文中所举的盛泽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的案例虽然有着其个别性,但是它运用多样化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探索了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一些特殊要求,对其它湿地景观设计具有一定推广使用的意义。当然,在决定景观的最终形式时,除了对生态因素的考虑,另一些因素——例如社会、美学和功能需求仍然是相当重要的,缺乏美感或者无视社会和大众需求的唯生态的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景观设计师应该在生态原则的指导下,追求景观品质在多方面的共同提升,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邹锦1 颜文涛2 张旭奎3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3.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参考文献 [1]地生态工程》 安树青.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问百年——西方景观建筑学的价值批判》唐军.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3]地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米建华高红云 范定臣《河南林业科技》.2004年第6期,P17-P18 [4]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 林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浅谈湿地公园的设计: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 生态与美的统一

2005-8-8 12:06:12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休闲提供了多种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

可持续发展 永续利用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及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对湿地的破坏和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湿地面积急剧萎缩,自然特性不断丧失,生态价值不断下降,其自然湿地的存在受到严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湿地的保护上来,提出了“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保护原则。众所周知,仅仅靠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其他传统的自然保育措施是远远不足以阻止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退化,惟有在发挥湿地的环境功能过程中,对湿地的存在与自然演替施加积极主动的正面影响,才能遏制自然湿地的破坏与威胁。同时,除了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外,尚根据其原自然湿地恢复或重建的原理营造湿地,这样能有效地阻断能源污染向现有自然湿地的扩散,是湿地保护的有力措施。

对原有湿地的开发与利用,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它一方面起到对污水、废水进行有效可靠的净化,另一方面可使原有湿地复活与可持续发展,净化空气,改良气候环境。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可成为鸟类和其他湿地生物的栖息地。湿地的开发建造和运行要与景观设计、生态农业等相结合,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在国外,如英国伦敦的湿地中心,它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池塘和错落有致的植被组成生态组群,间设有若干步行小径贯穿全区,使湿地间既开放,又独立,以确保外来和本地物种的界限,成为未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如1988年重建的美国圣保罗市的安姆斯湖上湿地公园,将不远的PHALEN湖区与密西西比河联接起来,恢复野生动物的生物走廊,为当地居民提供一片无需远足就可领略大自然的胜地,是城市中营造人工湿地的一个成功例子。

在国内,如四川成都府南河边的活水公园,已成为我国人工湿地生态景观公园的榜样;浙江绍兴市55平方公里的景观湖泊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区;苏北的盛泽湖,当前已进入17.4平方公里湿地生态景区建设期等,可见我国城市湿地生态景观建设,正朝着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这一方向发展。

美学与生态兼顾

湿地在选择上可选择原存湿地或就近具有湿地的区域进行湿地开发营造,这些地域可能存在着湿地基质,水文环境和生物种源。设计师应利用原有湿地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原有的水体、植被、地形、地貌等,都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原有湿地环境进行充分调研之后,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性,才会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创造经济效益。

在形态设计上,应按原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设计。自然湿地有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沙洲与深潭的交替,这种地形地貌和植被为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可减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设计时,应尽量保护自然弯曲形态,并随地形和功能而事实上,力求做到湿地区域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学法则中的统一和谐、自然均衡原则。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对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至关重要,应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湿地内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统,其底部要多孔质化,造出水体流动多样性,以利生物的多样性。总之,应做到设计形式与内部结构间的和谐,也要与环境功能间的和谐,实现生态与美学统一,达到整体和谐。

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审美的需要。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等进行种植设计,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水岸空间设计上,岸线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及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作用。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应采取不同的水岸空间处理方式,用自然化的手段去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造化,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区域,并在适宜的地方种植湿地植物。真正造化出湿地原本的自然野趣。

在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应取材于原汁原味,线条要自然、流畅,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不宜于那种规则、死板的钢筋、混凝土及基桩营建构筑物。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应能加强或完善空间细节,提升空间品质,体现出人性化的特性。

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十分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设计师的责任是在于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最终让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中国建设报2005-08-08 戚影)

第五篇: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普洱思茅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指导教师:*** 艺术学院

摘 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目标。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然遭到了破坏,湿地逐渐在减少,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行动迫在眉睫。本方案是对被破坏的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尽可能使其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在“原始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保护”为设计理念,将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重点进行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关键词:湿地,恢复,自然

PU'ER SIMAO RIVER WETL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School of Fine Arts,Design Art Specialty,Design Environment,MengWendi

Tutors: Shi Kuan, Assistant School of Fine Arts

Abstract: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common goal for all of us.However, 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due to various reasons, naturally been destroyed, wetlands gradually reduced, so the action is immin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program is being destroyed wetland restoration design, as it returns to the state before being destroyed.In the “original ecology” based on the “ecology, nature, protection” for the design concept, the species and habitat conservation and eco-tourism, environment, education functions combine.Wetlands known as the “kidney of the earth”, with climate regulation, water regulation and storage, water purification, landscaping and other ecosystem services, in all type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its primacy.At present, the wetland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tatus quo, but rather be focused on th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egraded and damaged wetland ecosystems.Keywords: Wetland,Restore,Natural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 录

1.绪论 „„„„„„„„„„„„„„„„„„„„„„„„„„„„„„„„„„„„„„„(1)2.设计理念„„„„„„„„„„„„„„„„„„„„„„„„„„„„„„„„„„„„„(1)

2.1设计理念 „„„„„„„„„„„„„„„„„„„„„„„„„„„„„„„„„„„(1)3.设计原则„„„„„„„„„„„„„„„„„„„„„„„„„„„„„„„„„„„„„(1)3.1安全性原则„„„„„„„„„„„„„„„„„„„„„„„„„„„„„„„„„„(1)3.2功能性原则„„„„„„„„„„„„„„„„„„„„„„„„„„„„„„„„„„(1)3.3可行性原则„„„„„„„„„„„„„„„„„„„„„„„„„„„„„„„„„„(1)3.4经济性原则„„„„„„„„„„„„„„„„„„„„„„„„„„„„„„„„„„(1)3.5生态性原则„„„„„„„„„„„„„„„„„„„„„„„„„„„„„„„„„„(2)3.6文化性原则„„„„„„„„„„„„„„„„„„„„„„„„„„„„„„„„„„(2)3.7地标性原则„„„„„„„„„„„„„„„„„„„„„„„„„„„„„„„„„„(2)4.设计流程分析说明„„„„„„„„„„„„„„„„„„„„„„„„„„„„„„„(2)

4.1收集相关资料„„„„„„„„„„„„„„„„„„„„„„„„„„„„„„„„„(2)4.2设计定位„„„„„„„„„„„„„„„„„„„„„„„„„„„„„„„„„„„„(2)4.3绘制初步方案„„„„„„„„„„„„„„„„„„„„„„„„„„„„„„„„„„(2)4.5模型制作分析„„„„„„„„„„„„„„„„„„„„„„„„„„„„„„„„„(4)4.4方案深入阶段„„„„„„„„„„„„„„„„„„„„„„„„„„„„„„„„„(2)5.结论 „„„„„„„„„„„„„„„„„„„„„„„„„„„„„„„„„„„„„„„(4)6.参文考献„„„„„„„„„„„„„„„„„„„„„„„„„„„„„„„„„„„„„(5)7.致谢 „„„„„„„„„„„„„„„„„„„„„„„„„„„„„„„„„„„„„„„(6)光盘(毕业设计全部资料电子存档)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绪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目标。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然遭到了破坏,湿地逐渐在减少,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行动迫在眉睫。本方案是对被破坏的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尽可能使其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本方案设计在人们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能起到科普湿地知识的作用,教育宣传人们对自然的保护以达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

以生态湿地公园为主题的创作原理符合了全国十八大中对生态建设的总要求,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总趋向。对于生态湿地公园的设计不仅仅要符合社会的需求所存在,同时要符合城市生活习惯的要求,使其在当代社会潮流中成为具有特色的一种创作及改造。本方案在满足于当今人们对于物质要求的同时,使其感触艺术之美,感触心灵之美,感触艺术风尚多元化的社会潮流。让人们更真切的感触到艺术带来的心灵触动及全新的感受,提升市民的艺术欣赏眼光和素质修养,丰富市民的休闲生活。减少人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人们拥有一个能够放松身心,倾听自然心声的空间。在今天,艺术元素逐渐向多重道路趋势发展,生态湿地公园需要富含美观性和生态性,将艺术融于自然之中,达到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设计理念

本项目依山傍水,以生态湿地的自然元素为主题,在“原始生态”的基础上,以创新的设计原则,大胆的创意,在功能上、设计手法上、空间划分上、整体风格上打破常规,融入自然元素,为人们创造焕然一新的自然生态基地。运用生态的自然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完美结合,迸发出自然与人文的艺术创造力量。在构筑物方面,通过功能布局的合理划分,造型的外观造型的设计、材料的合理搭配以及色彩美观等方面来表现设计风格。在景观方面,运用生态的自然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完美结合,充分考虑与周围现状的关系,合理的与其进行衔接。在铺装选材设计,植物绿化配置,功能分区规划等方面充分考虑生态性理念,竭力创造出一种具有特色的湿地公园设计。设计原则

3.1安全性原则

仿照美学及构造原理进行设计。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公共设施的选材上,我们必须保证在施工之后没有危险性。在防洪方面,通过竖向设计,确保行洪排涝的基本职能。

3.2功能性原则

本次生态湿地公园的设计满足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科普教育等基本功能;在符合人机工程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体现其美观效果。市民在其中能无拘无束的活动和学习。

3.3可行性原则

为喜欢自然的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是很有很大必要的,所以本方案的目的也是为了将图纸通过施工变成现实,为市民提供一个崭新的环境,所以整体方案的可实施性也是不可忽略的。

3.4经济性原则

采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以最大的程度节约成本。本次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在于解决生态湿地的遗留问题,对其进行恢复性设计。在构筑物及公共设计方面也应该考虑艺术效果的同时注意经济的因素。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3.5生态性原则

作为养育生物最重要的生态湿地空间,使其恢复到受城市破坏前的天然状态。对于不易恢复的湿地现状,应尽可能的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人性化及生态性准则进行设计。

3.6文化性原则

利用生态湿地景观治理,重新梳理城市历史文脉,将历史文化融入设计之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3.7地标性原则

依托生态湿地空间在城市中的特殊形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的景观标志,提升城市形象。

4.设计流程分析说明

4.1收集相关资料

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查阅国内外关于生态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方案和设计构思的相关资料,以及室外空间及建筑构造设计原理的相关文献。充分借鉴和推测国内外优秀景观公司的项目案例,通过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的统一来掌握设计的方向与角度。如果看到优秀的设计和方案话,就会对其分析两点和比较有特色地方,通过不断地累积来给自己带来灵感。同时以前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集合,最终方案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初步方案有必要突出生态自然的特点,方案的设计强调新颖的重要性,让人们追求自然的美,原始的美。大量的初期资料的准备为接下来的工作内容奠基了依据。我对天津桥园公园,七里海湿地公园和哈尔滨群力新区湿地设计进行了考察,大量的了解观景塔,观景台,空中栈桥,水底走廊的设计及湿地植物配置的原则、发展要求,收集大量的关于湿地公园的恢复性设计的资料,通过参考项目的结论和自身设计进行充分对比,并且结合方案主题需要,确定方案的景观方案和各种构筑物的外观设计。

4.2设计定位

准确了解设计的主题,认真分析湿地以及各种构筑物之间的关系与布局,和导师讨论分析,最后经过全方位的思考与讨论确定方案设计及构筑的主要选材。

4.3绘制初步方案

绘制草图表达初步设计方案:在确定方案主题和构思后,继续讨论分析,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运用手绘及草图大师绘制初步的概念性设计方案,首先注重的是整体的平面规划,划分好各个功能区域,接着细致分析构筑物的造型、材质等方面都进行仔细的考虑。先从网上搜集一些创意元素,将各种元素进行组合变化,然后进行挑选,并对其深入调动,最终确定景观设计及构筑物的方案设计。

4.4方案深入阶段

初步方案确定之后,接着进一步深入,调整最终完成方案,运用CAD及天正建筑绘制出具体的平面图和植物种植图,利用草图大师和犀牛建出三维模型,与指导老师谈论,经过几次修改之后,确定了三维模型。然后导入LUMION中渲染出较真实的效果图,接着一张张放入PS进行最终的后期处理,制作出与现实更加接近的效果图,最后制作出合适比例的实物模型。

建筑设计方面:

占面积较大的是空中栈桥,栈桥主要是由防腐木和钢结构以及不锈钢扶手构成。人们可以通过阳光草坪踏入空中栈桥的最低处,整个桥形似一个飘带的形状,飘逸且富有动感,走上桥后,可以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观赏低处湿地美景和周围连绵起伏的普洱茶山;接着来到观景台,观景台是由木制的,在两边分别有不同大小的观赏景观的视口,同时还有几个座椅,供人们休息;穿过观景台后,几步距离即能俯视入口广场,入口处是用两个螺旋状木结构来支撑桥的,入口广场和两边的停车场铺装运用相同的材质,像一个展翅的飞鸟;接着来到人造地形处,科普馆处于空中栈桥和人造地形结合处,科普馆置于地形平台上,是设计中的高点,科普馆建筑外延和观景台运用相同的材质,起到呼应的作用,窗户和门运用夸张的造型,给人以视觉冲击力;穿过科普馆后,来到构筑物至高点——观景塔,观景塔外形是下宽上窄的造型设计,以木结构形成双曲面,观景塔可以360度观景,视野比较开阔;出观景塔,沿着桥,渐渐向下走,可以俯视脚下的生态湿地景观和似有似无的水底走廊,接着回到最初的阳光草坪。整个空中栈桥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让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地面,而是根据节点设计的不同需求,随之改变其高度,让人们零距离的感受设计的魅力。

景观设计方面:

参考我国及外国优秀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案,借鉴和对比自身的设计风格和特色,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反复的修改调整,围绕生态湿公园的设计原理,首先将整体功能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空间形式,并且对各个区域具体设计。内部包含多种特色区域,例如停车场、野餐区、码头、广场、密林幽径、木栈桥、阳光草坪、生态湿地、盘山道和山顶平台等,各自具有不同特色的空间,使用不同的种植和铺装进行区分功能空间,这些空间相互之间完美的过渡和衔接,显示了设计的神秘和生活的多姿多彩。整体有三个高点,即观景塔,科普馆和山顶平台,形成呼应。湿地公园景观中在具体风格和各个功能分割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在用材,绿化配置等要素方面细致入微,最终使效果图饱满靓丽。

a.地形系统

除了一个稍大一点面积的山脉,在生态湿地区还有一些地形泡,地形之间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人们身临其境,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气息。在观景塔也是处在一个微地形旁的,仿颐和园万寿山的设计,人们在远处就能看到似有似无的塔。

b.道路系统 1.对外交通

项目两侧均有城市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共设计了两个入口,都设计有停车场,方便游客们的需求。2.对内交通

为了不同于以往单调的交通,我设计了上下两层交通,其中上层交通主要是空中栈桥,形似飘带状,根据节点设计的不同需求来决定此处的栈桥高度。下层交通主要是木栈桥和园路还有山路等几种形式。上层和下层交通有两处可以相通,由于为残疾人考虑,因此其中也融入了无障碍设计。

c.绿化系统

湿地植物颜色的合理配置以及不同季节的观花观叶的不同搭配,对整体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当地气候,对适合种植的植物进行精心搭配,应保证一年四季都有相应的花或者叶子可观赏。在选取植物时可着重挑选一些能涵养水源,有助于净化空气的植物,使公园空气更加清新。

d.设施系统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景观设计中的环境设施设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其中包括座椅设计,路灯及草坪灯设计,垃圾箱设计,指示牌设计等。整个设施系统的设计,都是运用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外观造型的变换,给人以神似形异的感觉。

e.湿地系统 1.建立生态水网格局

湿地设计以水为主,因此水循环和水流的动力对生态湿地极为重要,水在不同季节的常水位以及水的来源是建立生态湿地的基本。所以根据项目现状地表面径流量,方案设计了三级淹没区域。根据湿地的生物需求,一级是永久汇水区,二三级是半永久的间歇水域。2.营造植物多样性

在生态湿地中增加湿生植物群落的种类,避免其它物种对原来生物的破坏。植物配置选用云南湿地的伴生植物,要在尽可以维持现状生物的前提下,丰富植物的多样性。3.营造动物多样性

湿地植物生境与动物生境相互影响着。因此,也决定了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湿地中的这些动物相互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所以依据食物链生的态学原理,从食物链的低层到高层,最终构造出完整的生态系统。

4.5模型制作与分析

对整个方案的建筑、景观、设施设计进行分析,用cad布局按照一比一四百的比例绘制平面图,制作出实物模型。整体模型的制作前期,充分准备模型材料及所用到的工具,在构图方面注意结合疏密,景观注重在构筑物和湿地身上,注重各个节点的链接,所用材质和植物配置的搭配,是很重要的,经过细心的雕琢,黏贴等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加些创意元素并且适度夸张,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最终将精致的实物模型展现在人们眼前。结论

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挡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向老师请教或者查阅资料等方法去不断突破困难。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的突破自我,我也在其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找到了在遇到问题时快捷的解决方法。从概念性设计阶段到深入设计阶段,从设计的草稿到模型的实物制作,让我对生态市湿地公园设计以及建筑等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学习了国内外优秀的案例,提升了自己的建模及。感谢老师及小组伙伴对我的帮助,协助我完成整个方案及文本。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1] 张绮缦、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8 [3] 李朝阳,《室内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 [4] 李振宇,《经典别墅空间建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5]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技出版社,2000.8 [6] 周晰涛,《商业空间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6 [7] 郑宏,《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8] 顾朝林,《概念规划—理论、方法、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9] 冯信群,《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10]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11][美]Katie Campbell 著,陈晓宇 译,《20世纪景观设计标志》,電子工業出版社

致 谢

不懈努力之后,毕业设计告一段落。对湿地公园从概念性设计到深入设计,再到模型制作,深入的做一套完整的方案,在这段时间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制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师老师和刘老师的指导,帮助我少走弯路,是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才使我们顺利完成设计目标。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小组搭档和帮助过我的同学。同时,还要非常感谢四年来对我谆谆教导的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才有我的今天。还有那些与我朝夕相处,经常帮助我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成长,让我回忆起大学四年,总是那么的温馨。

最后,非常感谢这四年来养育我,陪伴我的母校,愿您越来越好!

下载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题库[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题库[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知识竞赛题库

    盐城市“百万师生共学生态文明知识”竞赛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A、地球日 B、节水日 C、爱鸟日D、世界环境日正确答案: D 2.一般认为,......

    保护森林和湿地维护生态安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日前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第十五个“世界湿地日”及《湿地公约》......

    湿地生态梦之队社会实践新闻通讯报道(汇编)

    湿地生态梦之队,我们在路上 ------记··学院2013暑期实践队伍初行经过一个半月的培训和准备工作,由··学院10名学生组成的“湿地生态梦之队”在7月13日踏上征程,开始了一个月......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中国最美湿地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中国最美湿地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报告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鄱阳湖东岸,江西省鄱阳县境内,规划面积3628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5116.1公顷,占总面积的......

    镇江湿地生态监测实习报告(大全5篇)

    生态及水土流失现场监测专项实习总结报告 针对暑期的环境监测实习内容安排及现场实地勘测情况,总结此次的专项实习,即生态及水土流失现场监测专项实习,我们组将其内容安排为如......

    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生态导游词

    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铁岭,接下来的行程将由我和大家一起走过,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XX。相信大家在走过了大连金石滩,穿越了本溪水洞,游历了沈阳故宫,体......

    2011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

    ’2011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 旅游活动方案今年旅游节旅游活动分为前期活动和主体活动两部分。前期活动包括“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盐城金秋旅游宣传推广、“华东......

    2010年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共五篇)

    2010年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 旅游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一)推动旅游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市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推动与台湾农业旅游项目的合作,积极争取谈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