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湿地资源管理构建生态水网湖乡(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3:1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湿地资源管理构建生态水网湖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湿地资源管理构建生态水网湖乡》。

第一篇:加强湿地资源管理构建生态水网湖乡

加强湿地资源管理构建生态水网湖乡

公安县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公安县林业局作为全县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机构,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按照“建设生态水网湖乡”的新要求,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扎实推进湿地资源的观测和保护工作,有效地维护全县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

一、湿地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公安县林业局协同县水利、水产、河道管理等部门,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全县湿地资源清查以及湿地禁牧、禁猎等湿地保护工作,加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国家、省、市湿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强化资源管理,坚持“打防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收到了明显效果。近年来,共救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5只、湖北省重点野生动物50多只,收缴并放生青蛙3000余斤,有效地维护了全县野生动物资源。同时,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湿地工作,加大打击防范力度,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集中组织开展了“候鸟三号”、“亮剑”等行动,重点对各大饭店和小型餐馆,以及重点湿地区打鸟、捕鸟的重点活动范围进行了巡查,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偷猎、贩卖等违法活动。

二、对禽流感等疫情防控工作常抓不懈

在春秋鸟类迁徙季节,对全县人工饲养的各种野生动物全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定期对饲养笼舍及人员工作区进行药物消毒,对县域内所有重点监测点采取24小时监测,实行“零报告”制度,由于措施得力,近年来全县无禽流感等危害野生动物的疫情发生。

三、科学规划,扎实推进湿地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公安县湿地分布广且分散的特点,在现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安排必要的基本建设项目,划分不同功能区实行分区保护与管理,严格管理保护区域,科学规划,积极建设中长期系统规划与总体部署,本着先保护后利用的原则,分阶段,分布骤,合理安排湿地保护工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设备,增强湿地保护自给、自足、自养能力,实现环境、资源、社会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为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公安县林业局积极深入到乡、镇、村进行宣传保护湿地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好湿地资源永续利用重要意义,通过电视、电台、广播、网络等多种传媒方式,大力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多重效益和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开展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从而转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让全社会重视与支持湿地保护工作,自觉的做好保护湿地自然资源的工作。

虽然公安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湿地保护力度还不够。尽管不断加大打击和防范力度,但破坏资源活动履禁不止,还需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保护。今后,公安县林业局将再接再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维护全县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构建平原生态水网湖乡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项目简介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项目简介

武汉水资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2010年7月30日

武汉“两江”交汇,湖泊众多,素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的美誉。水域总面积2117.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一,是一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

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项目是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调蓄等基础设施功能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水生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形成城市独特的水体景观和水上游览通道,从而实现“一船摇遍大东湖区域”的美妙设想,力争将该区域打造成水网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滨江滨湖生态城区,对提升武汉市城市形象,弘扬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武汉的改革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2009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湖北武汉视察时强调,要把解决当前困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对武汉市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研究、支持”的重要指示。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参加湖北团讨论时指出,武汉是中部地区的龙头城市和最重要的一个中心城市,在区位、工业基础、交通、商贸和科教实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中部崛起中起着带头作用,前程似锦,应该乘势而上。2008年4月,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湖北武汉,对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作了“研究、推进、落实”的指示。

邦国委员长、家宝总理和克强副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认真落实这些指示精神,我市大力推进湖网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

一、大东湖生态水网的基本情况和生态形势

“大东湖”地区位于武汉市中部,长江以南,龟蛇山系以北,跨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区域国土面积436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汇水面积376平方公里,是湖北省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武汉的钢铁、石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也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家重点高等院校集中地。大东湖生态水网以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为中心,由东沙湖水系和北湖水系的江、湖、港、渠构成,包括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等6个主要湖泊(水面面积62.6平方公里)以及青潭湖、竹子湖等湖泊。历史上大东湖水系与长江相连,直到上世纪初和五六十年代,江湖联系才被阻隔。远期生态水网将延伸至汤逊湖水系等。

武汉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东湖生态水网的治理和保护。近几年来,通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清水入湖”截污工程、开展湖泊清淤等工作,东湖的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水质开始出现好转,部分严重污染湖汊黑臭程度减轻。但大东湖地区水体仍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徘徊,湖泊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水质普遍低于水功能区划要求。东湖面积较大,各子湖水质不完全相同,约一半的水体在Ⅳ类、V类。严东湖水质Ⅲ类,杨春湖、严西湖、北湖、沙湖等均为劣V类,与管理目标要求总体上相差一至两个类别。

二是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据中科院水生所监测研究:水生植被由23.78平方公里降为0.8平方公里,底栖动物由113种降为26种,鱼类由18科67种降为10科38种。

三是湖泊饮用水源地功能丧失。东湖历史上是武昌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后因水质污染,实施“湖改江”工程,将武昌地区水源地改为长江。

“大东湖”生态水网既是武汉地区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中部湖泊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东湖”生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武汉地区水生态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武汉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建设。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重建优良水生态,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构想和近期建设内容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本着“遵循自然规律,恢复生态功能”原则,吸纳国内外治理湖泊经验,按照“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水网连通,江湖相济,综合治理,协调发展”及“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思路,采取综合治理手段,改善湖泊水环境。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总投资158.78亿元,实施期12年,其中近期(2008-2012年)投资匡算89.03亿元,远期(2012-2020年)投资匡算69.75亿元。近期建设的主要项目“三大工程、一个平台”,分别是:

一是污染控制工程:投资30.97亿元,按照污染治理,必须从污染源治起的思路,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升级现有污水处理厂4座,新建和完善污水管网396.4公里,建设分散处理设施75套,新建城市面源控制工程16项。

二是生态修复工程:投资20.52亿元,重点是清淤疏浚东湖、沙湖、杨春湖、竹子湖、青潭湖湖泊底泥332.79万立方米,底泥生物修复83公顷,新建人工湿地13.37公顷,人工浮岛6.9公顷,水生植被恢复1755.92公顷。

三是水网连通工程:投资36.19亿元,重点是新、改、扩建青山港、东湖港、沙湖港等18条港渠,新建引水闸2座,改、扩建泵站2座,新建船闸、控制闸18座等。

四是监测评估研究平台:投资1.35亿元,重点开展一系列多模式下的生态、环境、水文等基础数据的监测,建立一个丰富的基础研究数据库,供国家权威机构进行相关科研,探索和整合一批适宜城中水体水环境治理技术;实时修正和动态监控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实施,为国内类似城市的工程提供示范与借鉴。

“三大工程,一个平台”的相互关系为:污染控制工程可使入湖、入江污染物迅速削减,是整个项目的前提和重要基础;生态修复工程可修复水体生境,是实现水环境长效稳定的核心;水网连通工程为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生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加快实现良好的生态平衡,是改善湖泊水质的关键;监测评估研究平台是实现科学调度长效管理的必备手段。“三大工程,一个平台”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水网连通工程是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中不可替代的三大工程之一。过去20年,我市在大东湖地区实施了一批控污、治污项目,遏制了湖泊污染加剧的势头。本次列入《总体方案》中的污染控制工程实施后,入湖点源、面源及内源虽然得到较大的削减,但改善湖泊水质的速度及恢复良性生态平衡的进程缓慢。水网连通工程是恢复长江与湖泊自然联系、加快湖泊水质改善、为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创造必备条件、提高湖泊生物多样性和湖泊生态自我修复功能的有效手段,是江湖之间生物和物质交流的基础,将重建江湖联系,有利于湖泊及长江的水生生物保护、湿地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有利于长江流域渔业经济和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以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规划论证及总体方案的批复

2005年我市启动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规划编制论证工作。2008年3月市政府批复了《大东湖地区生态水网控制规划》。2008年4月,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武汉,对大东湖项目作了重要指示后,大东湖项目前期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此后,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环保部、建设部等领导和专家多次到现场考察和论证工作,大东湖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5月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

(二)开展了水网连通工程可研报告编制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被国家批复后,市水务局、水投公司立即组织相关设计院开展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水网连通工程(近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2009年12月,水利部组织专家对进行了审查。2010年1月《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水网连通工程(近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水网连通工程(近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也通过了水利部专家的审查。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水网连通工程(近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水网连通工程(近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水网连通工程(近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三)开展了国家“十二五水专项”的申报工作

2010年2月,水务局、水投公司组织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编制完成《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实施方案》,上报国家水专项办公室,并多次进京向环保部及国家水专项办公室汇报该方案,力争把大东湖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获得国家科技和研究经费的支持。目前,国家水专项办公室已初步确定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实施方案》作为课题列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中,预计能争取国家1亿元左右的科研经费的支持。

(四)编制了大东湖项目的专项规划及行动计划

按照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市水务局组织相关单位按照 “三大工程,一个平台”分四个专专项编制了专项规划及行动计划,分别为《大东湖地区污染控制工程规划及行动计划》、《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及行动计划》、《水网连通工程规划及行动计划》和《监测评估研究平台规划及行动计划》,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初稿,待审批。

四、项目实施情况 为积极推进大东湖项目的建设,市水务局、水投公司今年开展了东沙湖连通渠、沙湖清淤及官桥湖(庙湖)水环境治理等项目的实施。

一是完成了外沙湖污泥清除工程。外沙湖位于武昌城区中心,现有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水质管理目标为Ⅳ类,现状水质为劣V类,底泥厚度1.5米,其中淤泥污染层厚30—50厘米,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氮、总磷和少量重金属等。该工程设计清淤量100万立方米,总投资约9500万元。去年9月22日,沙湖清淤工程正式启动以来,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完工,共清淤面积260万平方、清淤103.2万立方。沙湖清淤工程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湖泊清淤,我们与武汉大学污泥研究中心合作,在国内首次采用了脱水固结一体化淤泥固化新工艺,实现了沙湖清淤“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稳定化”的目标,被国家水利部、环保部专家称为是集环保施工、资源利用、生态改良为一体的创新之举。我们在完成清淤100多万方后,通过对湖泊进行监测,目前沙湖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是启动了东沙湖连通工程的建设。东沙湖连工程作为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项目的启动工程之一,已于7月16日开工建设,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工仪式。该工程总投资约17.8亿元(包含征地拆迁),包括长1.7公里的东沙湖连渠(楚河)及长3.2公里初期雨水箱涵。目前已开挖河道500米,预计明年7月份完工。楚河建成后,将实现东湖与沙湖两大水系的连接。

三是开展了官桥湖(庙湖)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工作。官桥湖为东湖的子湖之一,污染严重,现状水质为劣V类。根据实施方案,本工程分为污泥清除工程、岸线整治工程及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污泥清除工程已获市发改委立项批复,总投资8800万元,清淤量55余万立方米,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及环评工作,力争8月底动工。同时,岸线整治工程已委托市规划院编制规划,预计年底动工,明年6月完成。

四是开展了九峰渠工程的前期工作。九峰渠为连接东沙湖水系与北湖水系的新建渠道,是东湖与严西湖之间的连通渠道,渠线长度2.14km。工程投资2.35亿元。目前已完成立项、可研、用地报批等前期工作。目前,该项目结合新建铁路的建设,正在同步实施九峰渠穿越新建货外铁路线的涵洞。

五、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示范意义

一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2007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了武汉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权利。武汉是“百湖之市”。加快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是我市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重大启动项目。在“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过程中,我市将积极探索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湖区景观资源的有机整合相结合、与独特地域文化传承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促进经济、社会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武汉的湖泊特色资源转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武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典型示范区。

二是在强化流域污染治理、维系长江健康体系中发挥示范作用。“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不仅是湖北武汉自身的事情,也关系到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进程。国家《关于加强长江近期水资源保护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抓紧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措施,其中加快干流五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水污染治理和抓好五条支流(黄浦江、汉江、湘江、嘉陵江及沱江)综合治理都与武汉密切相关。为满足干流城市江段水功能区目标要求,到 2010年,武汉市化学需氧量的控制排放量不得超过9.94万吨/年,化学需氧量的削减量应大于14.46万吨/年。“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中的控污工程实施后,将削减入湖入江的化学需氧量3.58万吨/年,占武汉市消减量的24.8%;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大东湖”水体自净能力,削减入江污染负荷,对于保护长江水质,实现长江水资源保护近期目标,遏制长江水污染趋势、维护健康长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在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国家“十五”重大水专项中,武汉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城市面源污染、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城市水环境综合管理四项研究和示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05年10月,国家批准武汉市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2006年8月,国家水利部批准了《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是其中的重要支撑项目。通过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探索建立科学的城市湖泊治理方法及评估体系,对推进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有益的。

--

--

第三篇: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生态导游词

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铁岭,接下来的行程将由我和大家一起走过,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XX。相信大家在走过了大连金石滩,穿越了本溪水洞,游历了沈阳故宫,体验了沈阳怪坡之后,对于这个辽宁的最北端——铁岭多少有些好奇,铁岭又会为大家带来什么样的不一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跟我一起慢慢体会。不过在游走于铁岭的过程中,小琳要先和大家约法三章哦,首先大家手里面应该都有旅行社给大家的小袋子,小袋子是用来承装我们在行进中的生活垃圾的,同时在小袋子的右侧两个口袋,希望吸烟的朋友们可以把你们的烟火放到这两个口袋里面,小朋友们可要看着你们的爸爸哟!其次希望大家在接下来游览的过程中注意人身及财产的安全,注意一些景区所标注出来的标语!接下来我们即将达到我们在铁岭游的第一站——莲花湖湿地公园。

在车上的十几分钟内就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莲花湖湿地公园吧。莲花湖位于凡河镇中部,凡河镇是铁岭近期建造的新城区,也是铁岭近期的旅游热门。素有铁岭新城八景,其诗曰:“梭塔凌空,凤冠笼翠,波临庭院,赋勒石铭,意洽琴台,舟行天水,荷塘逸趣,湿地幽情。”其后四句描绘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前往的莲花湖湿地公园了。莲花湖湿地公园是辽河流经铁岭县境内形成的湿地,北至辽河南岸的鸭子湖,向南相连的是五角湖、鸳鸯湖,向西相连的是骆驼湖,十几个湖泊星罗密布,方圆面积几十公里。那莲花湖之胜,独得于水;莲花湖之景,在于观鸟;莲花湖之美,尽在于花。既然来到这美丽的地方,就请大家放下身心的烦恼,让我们一起观花,一起听鸟,一起来体会这次的自然之行吧!

为了营造一个心灵之旅,接下来我们将步行于游览区。首先我们将走过几座木桥,与莲花近距离接触。说到莲花,不得不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有没有小朋友可以把《爱莲说》背诵下来?真棒!“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就希望朋友们在与莲花亲近的过程中不打扰莲花的生活;同时在莲花湖内有许多鱼儿在水中游,但是它们每天都有特定的饭食,所以不要撑到我们可爱的鱼儿哦,它们父母会心疼的!

刚刚在于莲花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大家表现的都很好,特别是我们的小朋友们!不过可以看出来吸烟的朋友们有些蠢蠢欲动了,大家不要着急,100米后就有卫生间以及吸烟间,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先去解决一下私人问题,我将在前面的凉亭下等待大家!

在休息的过程中,有位小朋友问我一个问题:莲花和荷花有没有什么分别?睡莲是不是莲花?不知道有没有游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呀莲花为睡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水生球根花卉。又名荷花、芙蕖、溪客、碧环、玉环、鞭蓉、水芙蓉等。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而睡莲属于睡莲科睡莲属的多年生水生植物,叶丛生,具细长叶柄,漂浮于水面,花单生于细长的长梗顶端,多白色。所以呀莲花与荷花是同一种植物,而睡莲并不是莲花。

嘘!大家有没有听到鸟叫的声音?那为了更清楚的听到鸟叫的声音在接下来的行进过程中大家要保持低调哦!因为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莲花湖湿地公园内的五角湖了,在这儿有湿地上的精灵——在迁徙过程中在这儿流连忘返的水鸟!这些水鸟喜欢低调的孩子!大家都知道许多鸟儿的都繁忙的,许多鸟儿都为了生活和繁殖都要经历迁徙。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有些鸟儿要飞很远,湿地呢,就是它们在飞行过程中最佳的休憩场所!同时反过来,它们也是衡量湿地自然生态平衡和环境好坏的标尺。在莲花湖每年春夏秋三季,鹤舞莺飞,鸳湖泛月,有成千上万的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

而在观赏过程中我们最常看到的要数鸳鸯了!大家可能都知道“鸳鸯戏水”,那大家鸳鸯代表着什么么?没错!现在我们常把鸳鸯比作夫妻,但是大家知道吗?把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其实是在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诗中,“愿做鸳鸯不羡仙”。而在这之前其实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大家可以看到鸳鸯在水中的亲昵举动,那是大多数人对爱情的幸福理想。但是事实上,鸳鸯在生活中并不是“一夫一妻制”,同时也并非总是成对生活的,在鸳鸯的群体中,雌鸟也往往多于雄鸟。

接下来我们即将告别莲花湖湿地公园,让我们轻轻的与美丽的莲花湿地公园说再见吧,司机李师傅已经在前方等我们了!接下来我们要达到铁岭县城“傻子饺子馆”解决我们的晚饭了,在此为大家推荐一些铁岭的美食吧!现在最适合我们吃的,首推东北的驴肉蒸饺子了,可能大家都吃过饺子,但是吃过东北的驴肉饺子后才能真正体会到东北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饺子!二是锅包肉,有人说锅包肉与糖醋里脊一样,那是你没有吃到正宗的锅包肉,锅包肉之美味不仅仅在于其酸甜,更在于奇脆,所谓的女士最爱!三是雪绵豆沙,正宗的雪绵豆沙是要用荤油炸成。绵柔香甜营养,岂是棉花糖可比但是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很多饭店餐馆已经不再出售雪绵豆沙了,或者用大豆油炸制。不过大豆油炸制而成的雪绵豆沙有些腻口,不如荤油炸制的好吃。而傻子饺子馆的雪绵豆沙是用荤油炸制而成!四是五彩拉皮,胡萝卜、黄瓜、木耳、凉皮、干豆腐、鸡蛋、肉丝,是东北凉菜的头牌!五为茄子拌土豆,东北农家特色菜,自家发酵的大酱为最佳,不过不同人家配置大酱的配方不同,所以味道也是各有各的特色!当然在吃茄子拌土豆的时候不要排斥大葱,尤其是铁岭的大葱。在铁岭有句老话为:铁岭的葱,开原的蒜,西丰山楂一大片!铁岭种葱已经上百年的历史了,虽然有些辣,但是剥开外皮,剩下最嫩的芯却是甜甜的。五为乱炖,虽然现在并不是吃乱炖的最佳时节,但是却是来到东北不得不吃的美味,肉必须是五花肉,菜必须用手撕,才不失鲜美营养。冬天的时候,一个乱炖一杯白酒就可以顶上一大桌子的山珍美味。

特色小吃是每个地方都不可或缺的东西,大家可以在吃过晚饭,去站前广场体验下东北人的傍晚生活。扭一扭秧歌,打一打扑克,吹一吹晚风。然后可以品尝一下东北小吃:烤冷面、担担面、特色烤肉、美味的烧烤、冰糖葫芦等。不过不要吃得太多,明天早上将带大家到“丁记火勺”去吃铁岭正宗的火勺,别的地方绝对吃不到。不喜欢吃牛肉的朋友可以吃东北吊炉饼配上嫩嫩的鸡蛋羹;也可以吃高粱水饭配上茄子拌土豆或是小葱拌豆腐等等。

出来旅游一趟不带些特产走,就太不像话了。铁岭的特产有铁岭榛子,榛子不仅被人们食用的历史最悠久,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最高,有着“坚果之王”的称号。而铁岭素有“中国榛子之都”美称,所以铁岭特产首推铁岭榛子,不过大家要注意尽管榛子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开胃、助消化和防治便秘、增强面部肌肉的咀嚼能力、提高视力等作用。但是胆功能严重不良者,平时应该少吃。其次铁岭可带走的特产还有铁岭野生蘑菇,主要是松蘑,它是目前极少数不能人工培植的野生菌之一松蘑主要产自山东泰山(泰山上有很多松树)和东北长白山等一些山地,外表红色。松蘑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不亚于猴头、灵芝。当然如果你爱上了铁岭的大葱,带回去一些也是无可厚非的!虽然还是要在铁岭停留一下,不过明天的行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密的,而且不会在铁岭的市中心,所以想要买些特产回去的朋友们可以在今天出去看看。

现下即将到达“铁岭傻子饺子馆”,希望大家用餐愉快,细细的品尝铁岭的美味吧。明天将在8:00的时候再宾馆与大家见面!

第四篇:千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调研报告

聚力生态文明

建设山水千湖

——

千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调研报告

我县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主要由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实施完成。

一、基本情况

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我县千河谷地下游,主要由冯家山水库及渭河一级支流千河千阳段构成,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面积715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402公顷,水库及河岸两侧耕地、林地、荒地面积5754公顷。涉及我县南寨、崔家头、城关、陈仓区桥镇冯家庄村3个镇的8个村,635户2392口人。主要对湿地内大天鹅、灰鹤、芦竹、荷花等珍稀动植物实施生态保护,同时进行水源地保护。湖内有10多种淡水鱼。有属于国家级保护鸟类的大天鹅、灰鹤、白鹭、豆雁、针尾鸭等野生珍稀水禽以及丹顶鹤、黑鹤、白鹳等多种珍稀迁徙鸟类共71种,其中湿地鸟类41种。保护区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1402公顷,缓冲区2066公顷,实验区3688公顷。保护区内现有湿地植被类型2个、16个群系,高等植物57种。生物资源丰富,湿地景观优美,生态系统完整独特,良好的自然资源为水禽栖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每年冬季有大量多种鸟类在此栖息和逗留。

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是2008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总面积573.2公顷,地跨草碧镇、城关镇、水沟镇3个镇12个行政村,912户4392口人。公园西起草碧镇新兴村和水沟镇柿沟村,东至城关镇千阳中学南北宽约7.7公里,东西长约6.3公里。公园规划为湿地保护保育区、科普宣教展示区、湿地观光休闲区、湿地管理服务区四大功能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全力修复湿地生态植被。

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修复退化湿地植被。沿千福公路两边荒坡地带,填土整理,种植小冠花、波斯菊、美国石竹、婆婆纳等宿根花卉70亩,修复植被裸露区域,美化环境。在千河南北两岸栽植雪松、侧柏、杨树、柳树等大苗9.3万余株,营造水源涵养林660亩。沿河堤新栽合欢、银杏等绿化苗木6600多株,河堤护坡栽植连翘、迎春等矮化植物3万余株。在湿地周边栽植绿化树木380多万株,建设绿地320亩,有效恢复了湿地植被,为水禽生活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着力强化湿地水源保护。

积极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加大对湿地公园水体的保护,在湿地公园区域内的12个村新建垃圾屋200多个,在公园安装环保厕所10个,设置垃圾桶15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及时运出垃圾废渣;争取公益性岗位100名,坚持每天清理湿地公园内环境卫生,对公园周边及内部的垃圾进行统一拉运填埋,杜绝向湿地排放污染物,千河水质不断提高,保障了市区饮用水源安全。

三是精心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

在鸟类活动频繁的刘家沟、段家湾、新兴村设立投食点10处,抛洒食料供野生动物食用。在千河南北两岸栽植雪松、杨树等树种,建设鸟类隐蔽地700亩,为湿地鸟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憩、生存和繁衍场所。与有关学校和单位签订共管协议,聘请兼职管护员10人,落实各项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两年来共救助、放生鸟类300多只、鱼鳖类4万多尾。2014年,30只朱鹮在湿地放飞后,县上筹集资金购置观测与监测仪器设备12台(套),配备四名工作人员,昼夜值班,跟踪监测每只朱鹮的栖息活动范围,详细记录,掌握生活习性,及时对受伤者进行救助。进入冬季后,定时投放泥鳅等食物进行喂养。在我们的辛勤努力下,放飞的朱鹮安全越过了在千河流域的两个冬季,成功繁殖孵化出2只雏鸟。近年来,湿地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

四是大力开展湿地恢复。

拆迁了位于千河南岸的民政救助站、养鸡场、奶牛场等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单位和场所,收回群众种菜的拾荒地,进行了绿化美化;对千河河滩的淤积区进行了治理平整,在保证河道畅通和安全的基础上,新栽芦苇、芦竹、香蒲、菖蒲等水生植物1000多亩,在千河河滩形成了颇为壮观的千亩芦苇荡和大片绿地林地。既有效恢复了湿地原始生态,净化了千河水质,为水禽生活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又营造了湿地生态景观,为县城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湿地的休闲场所,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称赞。

五是加强湿地基础设施建设。

在利用中央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的同时,积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各类项目,集中投向湿地保护领域,全力改善区域基础设施,目前已维修改造硬化湿地公园和保护区外部道路阳千路和千福路30公里,维修内部河堤道路12公里,新建木栈道1.8公里,修建步行道1.8万平方米、广场9400平方米,架设低压线路9100米、高压线路800米完,成了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给排水、电力供应、道路硬化、服务设施修建。多方筹集资金1.2多亿元,建成了水生植物园、湿地门户区、植被恢复区、鸟类观赏区、百花园、亲水湾、歇马湾等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取得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生态系统明显改善。

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充分发挥湿地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蓄洪防旱、调节径流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有效改善了千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鸟类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水源水质得到保障。

千湖是宝鸡市区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全县90%的湿地水源流向冯家山水库,通过河道综合治理,加大排污治理,大力开展退化湿地恢复,建设河流两岸绿色长廊,湿地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确保了水源清洁、水质健康,全县各流域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二级以上。

三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西北地区湿地资源较为稀缺,千湖湿地是我省关中地区最大的人工湿地,千湖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秀美的田园生态、深厚的文化沉淀,受到了来自西安、宝鸡等周边游客的青睐,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品牌远扬四方。

四是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千湖湿地的保护与开发,以湿地文化和独有的生态景观为依托,促进了千阳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积极协调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一是湿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是湿地保护与开发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湿地保护工作具有超前性、渐进性的特征。因此,湿地保护投入要有高瞻远瞩战略的眼光,既要有阶段性投资,又要有长期的渐进性投入,还要有大手笔的重点项目投资。湿地保护项目国家投资有限,主要靠地方政府出资建设。虽然,我县几届领导对湿地保护高度重视,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本身属于省级贫困县,近几年对湿地保护工程投入了近千万元,仍然显得不足,且项目分散,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缺乏资金支持。

二是公园招商引资难度大。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处在冯家山水库上游。公园开发受到了水源执法和环保部门的限制。水面娱乐项目不能开发,降低了湿地公园的对外吸引力,招商引资难度较大。湿地公园是以保护生态多样性等公益性建设为主,经营性建设为辅,吸引社会资金推进湿地生态建设的难度较大。

三是湿地资源萎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千湖湿地被大量围垦侵占,芦苇等水生植物被毁,千河流域本身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泥沙含量大,造成河床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景观严重丧失,使生物多样性衰退及污染日益加剧,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下降与湿地资源受损,严重威胁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而且这种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另外,由于千湖湿地分布范围广、分布战线长,湿地大多与农耕区接壤,缺乏明确的界线,保护措施力度小,采摘芦叶、改变湿地用途事件时有发生,对湿地资源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破坏。

四是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

湿地及其资源类型多样,其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湿地管理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作。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决定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和有关国际公约的履行工作,同时主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和林区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县城以西千河河道属于湿地公园的保育区,按照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保育区内禁止人为活动。水利部门负责河道管理,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监管不严,造成县城以西砂石无序采放,河床高低不平,影响了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存。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长期以来,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矛盾突出,影响了湿地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目前,尚未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统一的协调组织与机构,也很难形成联合行动、分工协作的保护管理机制。

五是保护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湿地保护管理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保护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近年来,利用“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植物宣传月”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是今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六是湿地保护科研监测和管理能力不足。

湿地管理处现有技术人员为林业、水利、农业等专业,湿地保护知识乏善可陈,湿地恢复与保护技术应用十分缺乏,专业人员奇缺;技术手段落后,制约了科技人员能力的发挥,使科研监测工作的开展相对滞后。

七是生态旅游缺乏精品。

千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吃、住、游、玩、行、购等各个环节挖掘力度不够,能使游客多花时间,多消费的项目还不多,这些方面主要在湿地旅游的景区、景点的开发虽有起步,但品位不高,景点多为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没有形成精品线路,对生态旅游资源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开发力度,致使旅游产品单一,缺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差,至今尚未形成稳定的旅游客流;文化品味不高,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品牌不靚。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完善职能定位,重新编制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力度的加强,我处将湿地保护职能定位为“保护水源、保证安全、塑造绿色、塑造文化、塑造景观”,把工作中心放在保护水源地上,把着力点定为了建设绿色生态上,继续打造“畅游湿地、品位山水、观赏花海、放飞心情”湿地名片。为此我们重新编制了千湖湿地发展规划,今后几年,千湖湿地中心工作是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工作重点是恢复千河流域生态,重新塑造千湖生态圈,建设重点是利用千湖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下大力气发展湿地观光和科普宣教,做靓千湖名片,让更多的人亲近自然、了解湿地、保护生态。

二是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

按照现有的管理体制,湿地保护管理涉及许多行业与领域,牵涉到多个行政职能部门。为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迫切需要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协调和合作的管理机制。健全由多部门参与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领导小组,负责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决策与重大事宜协调,制定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有关所有。具体管理工作由县林业局承担,并通过部门间协调一致的湿地保护的联合行动,促进政府及部门决策时能够注重评估湿地的自然价值、生态功能及其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效益。

三是完善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政策和法制体系。

根据千湖湿地建设规划和布局,建立健全湿地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结合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进程,制定湿地管理办法,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以地方法规形式予以公布,将湿地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尽快建立有利于恢复、发展、保护与管理湿地资源的法规制度,制定对威胁湿地生态系统活动的限制性政策和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活动的鼓励性政策,协调好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建立联合执法和执法监督体制,加强执法力度,杜绝过度和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行为,制止破坏性、毁灭性开发湿地资源的行为,禁止一切不利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捕捞和捕猎,打击制裁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是广开募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千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刚刚起步,需要投入基建、设备、事业开支等足额的财力,才能建立起湿地保护利用管理的工作基础。当前湿地保护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瓶颈。目前,千湖湿地开发保护工作初有成效,需要投入资金,才能建立起湿地保护利用的工作基础。继续实行“一套方案统领,整合各类资源,捆绑项目资金,发挥部门职能,举县一致建设”的机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要全面推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社会化进程,广开募资渠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捐赠和民间融资。坚持“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类经济实体、自然人,采取承包、租赁、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景区景点、娱乐项目、商业网点、服务接待以及交通运输的建设和经营,不断提升湿地旅游产业规模、建设档次和管理水平,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五是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对外合作。

从千湖湿地类型多、分布范围广、保护管理难度大及湿地资源监测本身技术要求高和工作连续性强等特点出发,湿地保护管理应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与人员的基础上,对湿地生物资源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承担监测任务;湿地非生物资源监测则由各行业原有的监测站(点)完成。同时,成立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专家组,负责审议湿地资源监测方案制定、监测数据处理和监测成果的形成。湿地科学在国内外都属新兴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地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总结和推广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建立国内、国际交流的机制,扩大合作领域;开展社会、经济、人文等多学科、多课题的综合研究,成立工程建设科技支撑机构,并联合其他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形成技术力量雄厚的科技保障体系。

六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城市品味和品质生活的提高,有赖于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千阳正在创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要积极运用多种形式与手段,加强干部群众对保护湿地环境的教育,积极宣传建立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意义,支持社区民众发展生产,使当地居民充分认识到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与自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其有一定的责任感,自觉投身到湿地保护事业中去。借鉴国际湿地保护的先进理念,充分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和支持环保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开展与湿地保护相关的活动,特别是加强群众性的湿地保护科普活动。转变不利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传统的资源环境观。如: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变“人定胜天”的观念;要转变“以农为本”的观念,实行多种经营,着力调整湿地利用经济结构;要转变“以土为本”的观念,实行退耕还湿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观。

七是实施湿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千湖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们对湿地的活动将日趋频繁,因此,建立对天然湿地开发以及用途变更的生态影响评估、审批管理程序,实施湿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依法论证、审批并监督实施。人类活动对湿地影响评价,应着重分析开发活动对湿地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通过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控制与避免人为大规模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以达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的目的。

由于湿地开发后对环境的影响是渐进的,只有当湿地资源开发到一定规模,污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对环境影响才能明显体现,在此之前,影响一直处于积累过程,但此时已造成巨大的生态损失。因此,对湿地资源利用影响评价也要有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对于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更应着眼于累积效应的评价,否则,单个建设项目均顺利通过影响评价,而湿地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恶化,所以,在开展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时间积累的影响效应,而且更应该注意数量和空间的积累效应,只有这样,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才能更全面地反映现实影响。

八是科学开发,打造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为充分保护和利用千湖湿地资源,在开发上要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湿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注重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湿地的人文资源,让公众在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的同时,了解湿地的文化、民俗及其生态文明进程的作用,使其不仅发挥特有的生态效益,也成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科普教育基地。在开发中要十分注重开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结合千湖湿地保护工程,打造集湿地游览观光、参与体验、宣教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区。重点建设湿地宣教中心、湿地体验中心、湿地植物园、湿地人家、农耕文化休闲体验园、农耕文化博物馆、休闲度假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游泳场、“农家乐”湿地休闲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及其附属配套设施,使千湖成为独具特色旅游热点,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湿地生态实习报告

湿地生态系统认识之旅

通过本学期生态学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关于生态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通过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后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的脆弱性、生产力的高效性、效益的综合性以及易变性等特征。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湿地又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目前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长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渐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旨在使公众认识湿地,普及湿地知识,让湿地得到保护免遭现代社会的破坏的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也孕育而生了。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建设的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的湿地博物馆。其展示内容主要由序厅、中国湿地展馆和西溪湿地展馆三大块组成,其中,序厅介绍湿地基本知识和世界经典湿地;中国湿地展馆是湿地博物馆的最主要部分,主要介绍中国湿地的类型、特点、国内重要湿地及我国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果等;西溪湿地馆重在突出西溪湿地的个性—城市湿地、次生湿地、人工湿地和人文湿地,主要阐述西溪湿地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西溪湿地资源状况等。这座投资3亿元的博物馆以“绿丘”为主要意象:完全用绿色植被覆盖的建筑主体几乎埋入人工山丘中,矗立其上的观光标志塔则与“绿丘”呼应,面朝湿地、斜向挑出的圆盘高30多米,既能俯瞰西溪湿地全景,又隐喻为大自然中迸出的新芽。据介绍,博物馆采用动植物标本与景观、互动技术、特效、影院和实验、演示装置等多元化手段进行展示。馆内538平方米的科普中心以及4D影院,光电声像技术手段的运用,让湿地与人类的主题变得生动而有童趣。博物馆分设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西溪厅4个主题展厅。中国厅的设计尤为值得一提——以“浸入式”的场景体验为特色,通过开放式展厅及160度环幕影院等多媒体技术,介绍了中国湿地资源状况、特征及湿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参观者可以沿着广西山口红树林、上海崇明东滩、江西鄱阳湖、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新疆巴音布鲁克及塔里木河胡杨林、青海三江源、云南哈尼梯田7类中国湿地的复原场景,进行湿地的生态之旅。通过逼真的复原,红树林湿地特有的泌盐和植物胎生现象、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变身“北大仓”的历史,以及候鸟迁徙的习性、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间的不同风景等,都可以得到形象认知。

在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渐成潮流的大背景下,湿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议题。通过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使我们更好地走进了书本上神秘的湿地、了解了湿地、认识了湿地,掌握了湿地的知识,激发了我们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载加强湿地资源管理构建生态水网湖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湿地资源管理构建生态水网湖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免费开放 水面3000亩 2012年06月07日07:10西安晚报[微博]我要评论(4)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 记者 魏影 摄 昨日,灞桥生......

    瘦西湖、琴湖湿地导游词2003

    大虹桥简介“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这里就是扬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虹桥。虹桥景色优美,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点江山,切磋诗文......

    野鸭湖湿地公园感受大全

    感受野鸭湖的魅力 今年的深秋,十月22日,我们初二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延庆县的湿地公园野鸭湖。我记得,深秋的延庆,天是很高很高,瓦蓝瓦蓝的上空,飘着一阵阵呱呱的雁鸣。悠......

    论文综述--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湿地系统概述[五篇材料]

    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湿地系统概述 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湿地系统概述 摘要: 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人工湿地中,共有五种人工湿地类型,包括半潜流式净化型、保育型湿地、景观型......

    桓台县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工程施工公开招标公告

    桓台县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工程施工公开招标公告 一.招标人:桓台县城乡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地址:桓台县槐荫路344号 联系人:于孝富 联系电话:0533-8210531 二、招标......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普洱思茅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指导教师:*** 艺术学院 摘 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

    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为例 文章作者:邹锦;颜文 涛;张旭奎 来源: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 添加时间:2006-3-9 3:23:16 [字体:大 中 小]......

    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题库[五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林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发展 姓 名:周权 准考证号:110114100311 主考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考核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