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族谱前言
前言
国家写史,地方修志,家族编谱,这是我国史学的三大支柱。时逢盛世,史、志、谱的编修已成当今社会兴起的一股热潮,蔚然成风。这里的谱指的就是族谱,族谱亦称谱牒、家牒、家传、世传、宗谱、家谱、世谱、世牒、家乘、家志、谱录……等二十几种称谓,我们习惯称之为族谱。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录,对尊宗敬祖,睦族兴家,明长幼,别亲疏,传承家族美德,发扬优良传统,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施行,祖国变得愈发强大,而徐坎也在跟着发生着令人可喜的巨变:道路拓宽了,高楼林立了,厂房变多了,收入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谓是欣逢盛世,政通人和,所以一部分徐坎人便热切地盼望能重新编修徐坎黄氏族谱,以记俊彦,温旧知新,弘扬祖德,启迪后人。最早盟生这一想法并将其付诸实际行动的当属徐坎宗亲黄万顺老前辈,他从1992年起就开始着手收集考据资料、编写手写本徐坎族谱。一直到前几年黄万顺老前辈身体还健朗时,人们还经常见其仍穿梭于徐坎的各家各户,登记各个家庭世系的新近变化情况,只可惜最后终因种种原因,在老前辈辞世之前也未能如愿付诸于梓,这让那些热切期盼新族谱能够面世的徐坎人觉得甚是遗憾:因为出版徐坎黄氏族谱这件事可能要被无限期地搁置了。
2013年初,在徐坎村党支部、村委会和老年人协会的提议下,最终决定由第三十二届社众理事会负责主持重建徐坎村育俊堂的一切事宜。而本届理事会之首事正是本村宗亲黄启武,他是一位大家公认的热心社会公益,愿意为徐坎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贤达人士。一天,他在育俊堂重建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育俊堂将如期在年底竣工重光,这是徐坎的一桩大好事,如果在这一大好时机下,同时也把徐坎黄氏族谱编纂出版成册,那不就好事成双了吗。心动不如行动,可是要选谁来负责主编呢?这可把他给难住了,因为编纂族谱是一项需要一个能够付出大量精力、且要具备一定文史学功底的人才能胜任的工作,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做得了的。最终权衡再三选定由本村宗亲、在漳浦县城任教的黄协艺老师担任《漳浦徐坎黄氏族谱》主编。
黄协艺在应承担任本谱主编后,便与黄启武一道着手组建族谱编审委员会。紧接着又与其他编审委员会成员着手为编纂族谱,做了大量工作,诸如翻阅相关古籍旧谱、网上查询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考据碑文神位、询问长者智士、挨家挨户登记核实世系资料、邀请多个家族代表审核世系资料等等。
徐坎黄氏宗族支分于高山黄氏宗族,属于高山黄氏宗族的一个重要派系,故本谱在资料的选取和内容的编排上重点参考了黄玉盘、黄玉昆兄弟俩主编的《漳浦高山历史资料汇编》。另外,在编写徐坎世系资料时,还重点参考了黄万顺编写的手写本徐坎族谱。本谱除题词、序、前言、祖训和先祖及徐坎黄氏宗族有关照片外,由地方史论、渊源世系、人物春秋、民间故事、历史资料和其它共六大部分组成,对旧谱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取舍,增补了一些新内容,特别是涉及到有关徐坎行政村范围及徐坎黄氏外迁分支派系的内容给予详化和更新(如:宜隆黄氏虽不属徐坎开基祖宠公、精公、贡公的派下,但同属徐坎行政村范围,故将其世系资料详纳入谱;另外,陂仔、雉川、湖里店仔后及漳浦打石山黄氏乃徐坎黄氏分支派系,故本谱也详细记录其世系资料)。本谱的编写力求做到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章目清晰、编排合理、具有历史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当然由于时间仓促、资料不全,加之编者才疏学浅,能力有限,错、漏之处再所难免,敬请见谅。同时,本谱编审委员会也恳请广大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以期再版时能得以修正完善。
《漳浦徐坎黄氏族谱》编审委员会
癸巳季冬(公元二0一三年十二月)
第二篇:族谱的前言后记
说明
一、本次为观音庵张氏宗族首次编修。按世祖影相推算,世系传承。以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记寿。有地址和其他资料不全,暂缺。待后一旦有所得,另写纸条补上,以后续编时编入。
二、本谱限于夫妻及子,女子只写婚配,义子和独生女赘婿均编入谱。
三、由于年代久远,辈字已失,比较混乱。为辨一脉血缘,上下尊卑顺序,自第___世起,特订以下十六字起名。
“继、往、开、来、腾、达、兴、邦、爱、国、忠、良、道、德、统、帅”
四、修谱 今后十年一小修,二十年一大修。以后每年本族众将家庭变化,添人进口资料,自书草册报于编委小组,以备修谱时补入。
编委
二〇一七年五月
序一前言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得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由我们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写观音庵张氏宗谱,弘扬家风以正道主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其举不仅是张氏族人智慧、力量、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张氏一门族风。认祖归宗,追思先人,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之基业。让观音庵(俗称观庵)张氏家族的发展有了初步的统一和完善,也为百世后裔们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姓氏始祖,是明朝初年洪武年间被赶散的第一世祖从苏州阊门迁落于苏北淮安府山阳县仇桥(长沙)三角墩居住,后因此地原来是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为谋计生活发展农业。第十五世组影像为嫡亲兄弟二人,搬迁于观音庵至今已有300余年。后裔多分散于现淮安区朱桥镇丁曹村、闸南村、杨槐村、五里村等一带。张氏家族首次修谱以两张世组影像为基准(该影像于文化大革命失落)。因我们没有史料考证,经我们编写人员以二十五岁为一世推算,吾辈曾祖为二十世组。(注:以志、洪、学字辈口吻)
家谱可续百代之源流,能辨一族之血脉,知九族之远近,家谱字辈乃本族子孙根源所在。不可随心所欲,使字辈不当,以致辈分混淆。经由编委人员共议排字辈如下:
“继、往、开、来,腾、达、兴、邦,爱、国、忠、良,道、德、统、帅”。此十六个字为十六代顺序排字谱名。此举可使我族字辈有条不紊,若有不妥之处,再由子孙后代便宜行事。
家谱是经过本家族人,先后记载整理出来供百世世孙后裔们继承下去,这是我们的目的,家谱是家族的历史见证。望子孙后裔们为营造人文精神,弘扬家声,在构建自我价值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编委
二〇一七年五月
前言
躬逢盛世,人心思源,编普修志。淮安东乡观音庵张氏。自明初一世祖从苏州阊门迁于淮安府山阳县仇桥(长沙)三角墩。以后,十五世影祖为嫡亲弟兄。搬迁于现址,涧河南观音庵。(今淮安市淮安区朱桥镇丁曹村)其后裔分布在闸南、杨槐、五里等一带。因年代久远,本次修谱为观音庵张氏宗族首次修谱。依据两张世组影像为基准(影像因文化大革命而失传)。分南大门和北大门两大家庭。因诸多原因,本谱中难免有支系衔接不全。线就两门家族。先后记载整理。本次编修本着追本溯源,认祖归宗。对观音庵(俗称观庵)张氏家族的发展有了初步的统一和完善。也为百世后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编续家谱乃是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的功德之事。既是同根生,枝叶亦相亲。血缘相连,气血融通,追思先人,激励后人。通过修谱可以加强族人联系,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人文精神。教育子孙后代奋发图强,弘扬家声,报效中华,其意义深远。家谱是宗族的历史见证,也是美好精神家园中的无形资产。希望族人珍惜,在构建自我价值中求采得益。
编委
二〇一七年五月
后记
一、族人众多,居住分散,古代多以堂号为信息代码。本次修谱大致地统一规范一下,以南大门、北大门为基准。
二、族内的人文资料较为丰富多彩,谱中不能一一编写。按历史要求来说,盖棺定论才可修志。一般能人善举可作乡人口碑式信息传递。由于采访困难和当事人写作水平限制,很难顾及周全,族人不必计较、不必挑剔。
三、本次修谱由志安先生牵头启动,带编委东奔西走,访老辨证。在众亲族人的帮助配合下完成此谱。由于诸多原因对宗谱完善不足甚为遗憾,疏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谅解。并请及时提出修正。以便下次编修拾遗补缺。
编委
二〇一七年五月
后记
虽然我们编委的文化水平有限,才疏学浅,修建谱书是首例。终于自大明朝初年洪武年间被赶散的六百四十余年张氏族人第一代世祖繁衍下来的第十五代世主(观庵)分支完成了家(续)谱。为实现我们父辈和兄长们的数十年愿望,对我氏族人血缘一脉的进一步了解。在志安先生的牵头下,我们编委为修撰家谱,走南访北,走访了在世所有老年人。志安先生独自一人下江南走访了好多地方,在宗亲提供资料方面配合下,在全体编委的共同努力下,在张氏族谱发展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页。我们编写谱书之人竭最大之努力,做到尽心尽职。不敢有丝毫懈怠。编成家谱,虽不堪为书,但可考世系,供后来续谱为鉴,但无具体史料考证,对宗谱完善不足,甚为遗憾。谱中若有疏漏不妥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族人理解。
编委
二〇一七年五月 观音庵概况
观音庵位于淮安东乡涧河沿线周庄南面,当时人们站在涧河岸上就可以看到巍巍的观音庵屹立在眼前。大雄宝殿檐口高一丈六尺六踏台阶,宽是三丈多。大殿是五间,面前走廊四尺多宽。四角凤尾飞檐,脊是二龙戏珠。据说珠有斗大,中间支柱也有人把高,两面东西厢是六间,走道四五间,四合大院,占地约两千平方米。香火从四面八方滔滔不断,观音庵面前一条弯弯曲曲的大马路也有一丈余宽。路上来往客商,驴驮担挑熙熙攘攘也还不少,直奔淮城。
庵堂内每年都存放着两三口薄皮棺材,有因极端贫困无棺安葬的人家便救济给贫困百姓。观音庵东面有一条小巷子,有开烧饼店的、开茶馆的、开牛马行的、开洗澡堂的、开日杂百货店的。很是热闹。但如做梦一般,繁华一时一闪而过。由于时代变迁,政府机构改革,破旧立新。在国策的推动下入初级社时期以石塘区长顾以井为首拆除了观音庵。到马甸盖起了石塘区管所,没过多久入高级社阶段,把观音庵(观学村)后于丁曹村相并改为现在的丁曹村,现在也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观音庵了。
编委
二〇一七年五月 近期名人简介:
男儿若自强,请记住这个名字:张荣!壮哉!张荣!
张公,荣。生于1866年,他自小就喜爱文艺,让它发展光明,建立了巨大的成果。成立了观音庵(香会)做了会首。观音庵的相会所到之处受到地方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特别是香会里头的马痞脚上穿着火红的蚕头,皮肤乃毫发无损,能平走如燕。这一幕让人看到惊心动魄,所以在十里八村的人,提到张荣的名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但在文艺界出名,在道德方面也做了不少善事。得到地方上的人的赞许和信仰。都是他为大善人。因此得到淮安府的赏识,把观音庵几百亩的官田与学田给他管理。所以把观音庵任命为观学乡(入初级社时,为纪念烈士吴福根改为福根乡)观学村。每年到了大年三十日,他都会走访观音庵前后周围几百户人家,若有极个别人家生活很困难,也可以开仓放粮,让他们度过年关。
他管理官田事小,管理学田对教育界培养国家栋梁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他身上担负官田与学田的要责。每年到发洪涝季节,从观音庵往下去的农田一直至荡口全被淹没,百姓叫苦连天。据老年人讲洪涝不除,永无安宁。于是他发动下面的人们集中起来,不分男女老少,简直是千人大会战,把大周庄西南方姚横大沟赌塞一里有余。从此以后,下面的百姓过着太平的日子。这些一样样的壮举,得到人们的好口碑,人们更加无比崇拜,他的美名一直传到如今都没人忘记。这也是我族世祖张公荣的伟绩。我们一定要把世主的事迹一代代的弘扬下去。望世孙后裔们为实现祖国强大,成为世界强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修族谱倡议书
修族谱倡议书
尊敬的扬州江都鲍庄张氏同胞、宗亲你们好!
久闻周边各姓氏意广修族谱,唯我鲍庄张氏未修。
我张氏辈分表后二十字如下:自兴日永茂,宗德克相承,尔汝以为戒,长庚庆万年。欢迎寻根。
以修家谱而考世系,溯本源,明人伦,别长幼,寻根访祖,追念先祖美德,继承祖宗遗训,光达前人业绩,传我族根源,沟通宗亲,团结族人,昭示后代,兴丁旺族,编修家谱可以为子孙留下一笔永久享用的财富。吾辈今日不修族谱,三代以后谁识亲友?先人食不果腹,居无定所,依然坚持不懈的一代代修填族谱。如今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张氏族人人才济济,拥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具备相当的条件,为此我们倡议,我氏族人立即行动起来。
修编家谱,将家族的辉煌历史和精神瑰宝永不断载、代代相传,功在千秋。
为了修编好家谱,赢得宗亲支持,特发此公告,希望族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特别希望本族中才学渊博的人积极参与。原各本家前辈、晚辈协助支持,提供信息,出力出资,共同来完成这项光荣、艰巨的工程,将自己的名讳载入家谱中。
特别强调,我张氏一族为大族旺族,分散在周边地区,以及更远的省份,更有出国的族人,希望各位朋友,同袍、宗亲如见到本倡议书请相互转告。
目前仍保存完好的族谱有28本,于民国年修撰。本次修撰族谱将结合前人修谱经验,又紧跟时代脚步,诚邀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
以上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联系电话138(可以直接加微信)
QQ:3701959
编撰续修家谱众倡议者
由于人数众多就不一一列出。
2017年6月6日
第四篇:族谱庆典讲话
族谱庆典讲话通用
族谱庆典讲话通用1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陈xx,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地敦行堂陈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强联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陈氏家族的优良族风不断努力,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谢谢!
族谱庆典讲话通用2
各位来宾、各位长辈、各位族亲: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举行盛大仪式,祭告皇天厚土、列祖列宗,为xx支脉重修族谱。
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水流千里不舍其源,树高万丈不离其根。我xx氏家族源远流长,历史上出了不少成功人士。饮水思源,叶落归根,寻根访祖,承继发扬祖业,是我xx氏后裔之传统美德。修族谱、立排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正本清源,尊祖敬宗,使长幼有序、尊卑有份;是为了追念先人创业之艰辛,弘扬先人优秀文化和精神传承,加强道德教育,建设和谐家园;是为了加强族人间的联系沟通,增进情谊,增强团结,共同发展;更是为了使我xx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枝繁叶茂!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我自己,向倡导发起重修族谱事宜并付出辛勤劳动的会长xx,副会长xx、xx、xx及理事会各成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对社会贤达及各位师傅的指导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关心理解和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的各位族亲表示忠心的感谢!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是子子孙孙的`根系所在,是维系家族和睦的纽带。本次我族重修族谱,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大团圆、大聚会,能在思想、精神和感情上进一步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强交流,促进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心同德,精诚协作,续写我族的绵绣篇章,共创xx氏后裔的现代辉煌。我坚信,全体族亲有志气、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必将大有作为!
在此,我们祈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祈愿我们xx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祈愿各族亲全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
第五篇:族谱发放仪式发言
在延令陈氏敦行堂祭祖暨续修宗谱颁谱庆典上的发言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陈凯,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孙中山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
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后宗祠修建、宗亲联系及与其它堂号陈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议本次会议就成立“敦行堂宗亲联席会秘书处”予以讨论。希望各地敦行堂陈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强联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陈氏家族的优良族风不断努力,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