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身节有么由来?
单身节有什么由来?
11月11日,被形象地称为光棍节,“11月11日”因有四个孤单的“1”字,和光棍们形单影只的形象很贴切,因而被富于创意地称为“光棍节”,真是妙极。我是去年的光棍节才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可是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光棍节是怎么来的,于是查找了一下光棍节的来历,居然有N种版本。
第一个版本:
传说中,有四个男人,当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没老婆没女朋友没情人也没某某伴侣的那种。他们聚在一起搓麻将。从上午11点打到晚上11点。输赢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过程中,不论是谁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条。于是自始至终,都在,四条,四条,四条。最后有输得多的人火了,拍桌子说,四条四条,四条什么啊?另外三个说,四条就四条,还四条什么。四条什么?这本来不算个问题,麻将牌里,四条就是四条,没有四条什么的说话。不过,打完麻将,他们一起去冲澡,把衣服裤子一脱,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输钱的那个人,十分兴奋,边冲水边欢呼,我知道四条什么了,我知道四条什么了!后来,这四个光棍为了纪念终于知道四条是什么,特把这个设为光棍节。事有凑巧,这天刚好是11月11日,日历上,刚刚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条„„
第二个版本:
据说这个节起源于800多年前,也就是1111年11月11日,那天光棍达到和创纪录的8条。其实,设立这个节是上帝的意思。耶稣诞生那天,也就是公元1年1月1日,第一个光棍诞生了。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成为一些光棍纪念的日子,可是真正成为节日,则是1000多年以后的1111年11月11日。
第三种版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男子经历了1000试图结婚的努力但是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只能一辈子单身了!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作为一个节日-“光棍结”!他的生日就是11.11。
第四种版本:
“光棍节”既非“土节”又非“洋节”,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高校,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之一。随着一批批学子告别校园,近两年“光棍节”的气氛渐渐向社会弥散,特别是一些大学生们,还举办了“光棍”小型聚会。究竟有没有这个节日?有关专家认为,这只属少数人的另类节日,而非正规节日。
第五种版本:
这个版本的有点意思。传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Mala jisi)。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破庙,修士瓦伦丁(Luosiding)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人们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鄙视他,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瓦伦丁的祈祷。这一时代,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人们禁止于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的人也要马上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欢天喜地地走向战场。瓦伦丁对克劳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到了克劳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11月11日,瓦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为了纪念瓦伦丁,后来的人们把这一天作为“光棍节”。
第六种版本:
光棍节不只有一个,还要分大、中、小三个节,1月1日是小光棍节,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节,11月11日是大光棍节。
第二篇:建党节的由来
建党节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在反动贾沛霖的残暴统治之下,建党节 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处在更加艰苦的农村战争环境或者在白色恐怖下进行斗争,仍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直至1936年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第七卷上,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一文,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开幕的,但没有具体的日期。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舒子洛和张民达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第三篇:建党节的由来
建党节的由来 1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Communist Party),每年公历七月一日(July 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 1st)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 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 年 7 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 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 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各界五十 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 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 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 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 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 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 的时间为 1921 年 7 月 23 日),因此 1941 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确定 1921 年 7 月的首日即 7 月 1 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夜袭主要内容
1937 年 10 月 19 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率 队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毁战机 24 架,震惊中外,成为抗日 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937 年 10 月 9 日凌晨,769 团在团长陈锡 联率领下,突然袭击了位于山西代县以南的的日本侵华军队阳明 堡机场。该团六百多名勇士冲进机场,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炸毁 机场上全部 24 架飞机,三营长赵大力以及一百余名勇士壮烈殉 国,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军军史上“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极 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情。
片中开始时是赵营长和晋绥军抢夺火车皮。电影刚开始我就被这 个胖乎乎的东北汉子所吸引,看他举着郭记者的衣服,当陈锡联决 定夜袭阳明堡机场时,他是第一个站起来鼓掌叫好的!
有一段给我印象很深,陈团长让赵大力去摸鬼子机场所要通过的 滹沱河。当他发现有小日本儿时,不断向郭记者使眼色.摆手。小日本儿发现河里有东西就往水里开了枪。赵大力沉到了水里。郭记者抱着赵大力的衣服回来了,她以为他死了,哭的很伤心。看到这儿,班级的气氛也因剧情的牵动而沉默了,我却笑出了声,不是因为我冷
血,而是我预感到可爱的赵大力不会就这么死了,想象着他光着屁股或用树叶挡着回来时候的样子,所以我笑了。但他可比我聪明的多了,他穿着小日本儿的衣服,还缴了三把三 八大杠儿回来。我很感动的是陈团长对他说的话:”赵大力你给
我听着,就是三架飞机我也不稀罕!”陈团长出去了,赵大力笑 了~
陈团长坚定了决心,偷袭鬼子的机场,并立刻作出了偷袭的具体 部署。袭击机场的任务由 3 营来完成,其他两个营的任务是破坏 崞县到阳明堡之间的公路和桥梁,阻击崞县和阳明堡方向的可能 增援之敌。赵营长在整完队后走到陈锡联面前敬礼,到:”报告 团长,赶死队集合完毕。”每个人都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3 营战士们在营长赵大力的率领下,用铁 剪剪开敌人的铁丝网,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了机场。赵大力带 10 连向机场西北角运动,准备袭击敌人守卫部队的指挥部,11 连径直向中央
的机群扑去。当 10 连的行动被鬼子发现时,双方同时开了火。顷刻间,枪声、爆炸声、喊杀声 混成一片...给了我极大震撼的是最后的赵大力,他在英勇杀敌的同时还不忘保护陈团长,在临死前,他硬是 挺着站了起来,回过头,用嘶哑的嗓子对着团长说了最后五个字:”团长 三架了”然后微笑着走向 了飞机...
第四篇:财神节的由来
财神节的由来
《玉匣记》记载: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圣诞”。也就是说七月二十二日是祭祀财神的生日,现今该习俗遍及整个中国大陆、港澳台、南亚国家及华人聚居之地。
这一天,所有的经商业户,都要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鞭炮自清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午后。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而在山东地区财神节的由来大致有三个起源版本:(注:三个故事传说来源于网络)
淄川传说
在五松山北侧有一个山岭叫天齐岭,岭的北侧叫嬷嬷幢,嬷嬷幢上有一个增福财神庙,里面祭祀的是财帛星君增福财神李诡祖,人称李相公。嬷嬷幢东侧山谷中有一个地方叫淌钱眼,是山里人过往的必经之地。
说起淌钱眼,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贫穷的父子靠乞讨为生。有一次,爷俩一天也没有讨到多少东西,就坐在大路旁边休息。老人望着饥肠辘辘的儿子,十分心疼,无意间把手放进石壁上的一个石洞,自言自语的说:“老天爷,你就开开眼,发发慈悲,救救我们吧。”话没说完,就听到洞里有声音,老人被吓了一跳,迅速把手缩回来。让他惊讶的是,竟然从石洞里滚出一个元宝。爷俩在惊喜之余,对着石洞就磕头。这时飘来一个白胡子老神仙,对老人说:“老人家,我是岭上李相公,专门为天界看管天齐岭下的金库。石洞里有元宝,你要多少就能淌出多少。”老人说:“大慈大悲的神仙呀,一块元宝已经足够了。但我们庄上吃不上饭的人还很多呢。”白胡子老神仙说:“既然如此,那就让村里人都到这里来拿元宝吧。”说罢就不见了。村里人听说后都来拿元宝,但是山里人实诚,每家只拿一个,从不多拿,从此都过上了幸福生活。为了纪念李相公,人们把这个石洞叫做淌钱眼,并在每年的七月二十二这一天,都到嬷嬷幢给增福财神李相公上供,后来就演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财神节。
周村传说
周村有传说:隋文帝年间,周村有一个姓李的掌柜,在齐州府(济南)经营一家叫“财帛永兴”丝绸店。他在七月二十一日那天夜里,一连做了3个完全相
同的梦。梦中的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正在照顾生意,门外突然来了个耄耋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诞辰。谁给我过,保证他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李掌柜为讨个吉利,于是第二天一早就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并根据梦中老者的嘱咐,燃放鞭炮,奉献香火,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买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李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齐州(济南)府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即墨传说
光绪年间,在即墨古城有一个姓周的掌柜,经营一家叫“春兴永”布匹丝绸店。门外突然来了个披头散发的老者,一进门就坐在一把椅子上对他念叨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很多年没有人给我过忌辰了,谁给我过,保证他生意亨通„„”周掌柜是生意人,为讨个吉利,第二天一早,他就早早准备好香纸、供品、鞭炮。在梦中老者的嘱咐下,燃放鞭炮,祭奠先祖„„说来也怪,那天来看热闹的人不少,看完后都纷纷涌到店内帐割绸布,本来冷清的生意立马红火起来。周掌柜迎财神的事儿很快被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所以,每年阴历的七月二十二,即墨城的家家店铺都效仿,流传至今,形成了迎财神的习俗。
第五篇: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即“腊月”的意思,为什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呢?史学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的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众所周知,腊八节最普遍的风俗就是喝腊八粥。腊八粥的来历来众说纷芸,大致有以下几种传说:“佛祖修行”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牧女乳糜救佛祖”说:
这是流传最广泛,也最被认可的一种说法。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离开宫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无所获,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将他拉上岸,并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此日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佛门弟子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腊八吃粥的习俗。“秦长城修筑”说:
传说秦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粮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遥远或贫穷,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有一年腊八这天,民工们断了粮,大家翻搜粮袋,将收集的豆、米等各种粮食会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吃了,但最终还是饿死了。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到腊八就吃腊八粥。“宝娃悔过”说:
传说有一个叫宝娃的人懒惰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完了。这年腊月初八,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望着满面泪水的媳妇腊花,宝娃羞愧难当。乡邻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腊花将乡亲们送来的粮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从此,宝娃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为了让宝娃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腊花每年腊八就熬腊八粥。人们为了用宝娃的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张家败家子”说
有民间故事说,一张姓富翁老年得子,对其万分溺爱,老两口刚过世,这小子便大肆挥霍败家,很快成了穷光蛋一个。腊八那天,北风呼啸,小张饥寒交迫,把家里各处粮囤的囤底子扫了一遍,将扫出的各色粮豆煮了一锅粥,但粥未熬好,人已冻饿而亡。以后,人们便在腊八弄些杂粮杂豆熬粥吃,以此告诫后代,凡事不可奢糜,不然连粥也喝不上。
传统腊八节的主要民俗
①喝腊八粥
说到腊八节,就不能不说节日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风俗,喝腊八粥。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许多地区的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其它的各种用料可谓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按照古俗,人们从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淘米、洗料,然后下锅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熬,一直熬到次日早晨。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再分给亲戚朋友,最后家人才一起吃腊八粥。
有文章为人们描述了过去人们做腊八粥的过程和腊八日的景象:“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②其它食俗
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关于煮“五豆”也有个民间传说。相传,宋朝欧阳修不得势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选婿。欧阳修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李小姐倒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其妻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开科,妻子取出平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缠。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一步身荣,做了大官,携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欧阳修一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去经历的苦难。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煮“五豆”的习俗。
民谣日: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
由于腊月初五距初八很近,当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腊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腊八粥”,实际上“五豆”和“腊八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③其它风俗
中原地区有用腊八粥喂枣树的风俗。用刀、斧砍破枣树皮,将腊八粥糊入斧痕谓之喂枣树。这样来年枣树就可以多结果。民谚曰:“砍一斧,结石五,砍一刀,结十稍。”足见人们期盼丰收的心愿。
有的地方腊月初七夜,家家都要为孩子们“冻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红萝卜、白萝卜刻成的各种花朵,用芫荽作绿叶,摆在室外窗台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冻起了疙瘩,便预兆着来年小麦丰收。然后将冰块从碗里倒出,五颜六色,晶莹透亮,煞是好看。孩子们人手一块,边玩边吸吮。据说,清晨,有的农人一起床,便去河沟、潦池打冰,将打回的冰块倒在自家地里或粪堆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表达了劳动人民期望丰收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