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悉(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5:3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悉》。

第一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悉

期刊文献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悉

张文璟

(青海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学习方法不当和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解决提高词汇教学质量的策略是,把词汇学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运用联想的方法来学习、记忆词汇;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联想

语音、语法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词汇又是最重要的要素。词汇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基石。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词汇水平决定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词汇量的大小、词汇记忆能力的强弱往往被当成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因此,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理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进入大学以后,词汇量对英语水平的制约就更为明显。因为在高中阶段已基本完成了主要的一些英语语法规则的学习,大学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扩充词汇量,这是大学英语教学区别于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因此,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值得去摸索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词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上对词汇教学的不重视必然会影响后期的教学效果。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英语的基本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词汇量的扩大和语法巩固是学生课后自学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也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词汇教学上,而是重点放在对语篇的讲解,以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

2、教学方法不尽合理

在词汇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比较传统和单调。典型的词汇教学步骤是:教师先带领学生朗读单词表,再挑选部分单词逐一讲解,并附上例句。这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方法,首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脱离了课文语境,孤立地讲授词汇会使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单词枯燥无味,况且仅停留在语言形式表层的学习远不能使学生达到准确理解并恰当运用语言的水平。另外,根据实际听课调查,多数英语老师讲解词汇知识的深度不够,也很少提及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意义。

3、词汇学习方法不当

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面对数量激增的生词,在记忆单词的方法上偏重于机械的死记硬背,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对生词不会分析和比较,遇到生词要么死记,要么找个词汇表硬背。长期采用这种单一被动的记忆方式将会挫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应当让学生明白,扩大词汇量是有方法可循的,课文所附的词汇表只是辅助理解课文的工具,不能把背诵词汇表看作积累词汇的主要手段。

二、词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将词汇学的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专门拿出几课时的时间进行直接的词汇教学,为学生讲解一些最基本的词汇学知识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另外,还可以将词汇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尤其是精读课教学)当中,这样词汇知识可以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其它环节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生也可以将其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减少一次性学习大量词汇知识或者背诵大量英语单词的负担,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内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和学习词汇

巴甫洛夫说: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事物建立联系的产物。课堂上词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激活学生的词汇网络,调动他们的联系能力,使他们语义网中的一个单词能够“唤起”其他一系列的相关词,达到融会贯通。词汇的联想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六种方式:

一是派生联想,同根词会派生出意思相近词性不同的单词。例如由success(成功)可以派生出successful(成功的),successive(连续的),succession(继任,继承),successor(继承者);由单词society(社会)派生出social(社交的),socialist(社会主义者),socialism(社会主义),sociology(社会学),sociable(好交际的),societal(社会的)。

二是词根联想,用构词法来记忆单词会使记忆更深刻有效。例如词根struct/stru(建造),与不同的词缀组合,可以构成如下词汇:structure(结构),superstructure(上层建筑),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construct(建造),construction(建筑物),reconstruct(重建),destruct(故意破坏),destruction(破坏),destructive(破坏性的),destructible(可破坏的),indestructible(不可破坏的),obstruct(阻隔),obstruction(阻塞)。

三是反义联想,在记忆单词时,通过反义联想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助于辨析形容词及其派生词。例如形容词loose(宽松的),其派生词是loosen(变松)。如果我们用反义联想,则可以同时记住tight(紧的)和tighten(变紧,拉紧)。再如形容词manual(手工的,体力的),其派生词是manually(手动地),由此二词我们可以联想到其反义词automatic(自动的)和automatically(自动地)。

四是概念联想,运用概念联想来记忆同类词汇,会加深对“同类概念”词汇的应用。例如storm在表示“暴风雨”的意思时,我们会联想到drizzle(毛毛细雨),shower(阵雨),torrent(骤雨),sprinkle(小雨)。当见到meeting(会议)时,我们会联想到assembly(集会),conference(协商会),convention(大会),congress(代表大会),parliament(国会),symposium(座谈会,讨论会),seminar(研究会)。

五是语境联想,同一语境下会联想到很多词汇。例如由单词sick(有病的)会联想到sickness(疾病),homesickness(思乡病),lovesickness(相思病),airsickness(晕机),seasickness(晕船),carsickness(晕车)。同一单词在不同语境下会有很多词义,这就需要学生把形式和意义统一起来。例如由单词submit在例句She refused to submit to threats.(她面对权威,拒不低头。),此处的submit的意思是“屈服,顺从”。而在例句He submitted a new proposal at the peace talk.(在和平谈判中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此处submit的意思是“提交”。但在例句I submit that the terms are entirely unreasonable.(我认为这些名称是完全不合理的)中,submit的意思是“认为”。

六是搭配联想,在短语和句子中学习词汇。英语中当作单个词项看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习惯上连在一起使用,而每一个词都有其搭配范围,这些搭配范围限制它的意义和用法。词的搭配对英语来说十分重要,掌握搭配关系,把词汇学习与语法学习结合起来,这样便于理解,便于记忆和应用。例如heart一次的搭配范围就很广:to learn by heart(铭记于心),to cry one’s heart out(伤心欲绝),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kind-hearted(心地善良地),hard-hearted(铁石心肠地),warm-hearted(热情地)。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3、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到 “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阅读是学生习得词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把学生的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视野,教师布置任务并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期刊杂志或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泛读中附带学习词汇。例如报纸21st century,English Weekly,China Daily,杂志期刊Reader’s Digest,英语世界,从中挑选出描述我们日常发生的熟悉事物的文章和迎合学生多种兴趣的文章。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对所读内容复述,总结、评论等方式对课外阅读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测。

三、结语

总之,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空间。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词汇训练,例如构词法、同义词辨析等,通过阅读和写作等语言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扩大词汇量,巩固已学的词汇知识,真正实现词汇的灵活运用,从而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3]黎宏.词汇教学法与英语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5,(2).[4]何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期刊文献

第二篇:大学英语词汇竞赛

2011级大学英语词汇竞赛策划书

一、目的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广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竞赛采取笔试的形式,目的是考查学生单词掌握情况,让学生重视书本上的词汇,在增加同学们的词汇量的同时,提高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和优秀率。

二、内容

(一)主/承办方

主办:教务处

承办: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

(二)竞赛题型

初赛: 选择题;完型填空

决赛: 听力;选择题;完型填空题;拼写题

(三)竞赛日期

初赛: 4月23,24日(随堂测任课老师监考)

决赛: 5月3日星期四下午4:00-4:45.(四)竞赛地点

初赛:读写课的教室

决赛:借4个标准教室,安排4名监考老师(120名学生参加)

(五)报名方式

初赛:不需报名,所有2011级学生都必须参加,成绩按10%算入期末总成绩。

决赛:每个系的前10名同学有资格参加决赛,由读写老师根据初赛成绩单通知学生参加决赛。

(六)参赛要求

初赛:所有2011级学生,其他年级不予接纳。

决赛:

(七)竞赛安排

本次竞赛分初赛和决赛。初赛后,每个系的前10名可以进入决赛。

(八)评奖办法

学生: 第一名10人,第二名10人;第三名10人(按成绩顺序排,不按系);每个参加决赛的同学都颁发奖状。

老师:按参加决赛学生人数多少奖励10名老师。(教务处经费出)

三、预算

命题费: 700元

试卷印刷费: 初赛6套题共6100份(5套正常使用,第6套给缓考的学生用);

复赛1套题 130份

学生奖品: 50元×10人=500元;30元×10人=300元;20元×10人=200元; 共1000元。

教师奖励:1000元。

教师阅卷:从创收中按课酬出

四、备注

1.初赛机器阅卷。

2.决赛机器阅卷和人工评卷。

第三篇:企业文化构建探悉

企业文化构建探析

——以蒙牛企业文化为例

当我们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全球化的时候,当我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越国际化的时候,当海尔、蒙牛等企业越来越为我们所熟悉的时候,“企业文化”这个词便随着这些信息进入我们的视野,那么究竟什么是这越来越被企业乃至于社会所关注的“企业文化”呢?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据统计,国内外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大约有180多种,每个管理学家都有企业文化的定义。通过这些专家的分析,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并且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对于企业文化现象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类:价值观点、企业环境、风俗习惯和行为准则。于是,在魏杰著《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从这几方面总结出企业文化的定义: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笔者更加支持这样一种简洁但涵盖了企业文化现象内涵的企业文化定义。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和特质

因为像“基因”一样是组成企业的最小单位,企业文化有着它的“历史性”和“人本性”。在最初的一个小小的作坊开始,“企业文化”就已经存在于这个作坊的每一个砖瓦里,只是那时还没有系统的“企业文化”这一说法,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作坊所有的生产运作一定会遵循它自己特有的原则和思想来进行的。而到现在的企业来说,从一直推崇的“海尔企业文化手册”等经济类书籍的出炉,企业文化更是伴随着一路的历史时间演化出来。企业文化在形成之初,没有带着文化的目的,他是企业决策者在长期的生产工作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经过设计、制定、执行并推广的能代表公司共同利益的一系列行之有效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也必须经历排斥、斗争、沟通、提炼、完善、浓缩、强化这一系列过程,以领导者率先垂范的艰苦产物。它有一个从简单、试行、深化、成熟的演化过程。绝对不是心血来潮,随便应付某件事情的一时冲动,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得越来越完整的。

“人本性”就比较好理解了。企业文化关注的中心,在于对企业中人的因素的管理与激发,虽然如此做的终极目标在于企业价值的顺利实现,但这并不妨碍企业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切入点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的巨大张力。当衣、食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人们需要满足交流的需要、给予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等等。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历时最长的时间与空间都是用于职业生涯的,所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在企业文化这个层面达到了完美的契合。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企业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阶段、发展程度,以及本身固有的文化积淀都不相同。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企业文化也同样不能拷贝。把别人成功的企业文化照搬照抄教条行事,或者如赵括谈兵一样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奉为金科玉律,试图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最终只会害了企业。这就验证了企业文化“选择假说”。同样也告诉我们企业文化的“复杂性”。因为不能照搬成功企业的文化,而是要自己去选择,去创造适合自己产业的企业文化走势,所以势必会给企业文化添上复杂的色彩。

(三)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意义

为什么这么复杂的企业文化仍然被那么多企业家所追随呢?因为他们知道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迈向成功必要的阶梯。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决策者的上层建筑。没有科学而着执着的精神去实施。盲目、刻意、断章取义的去追求,只能事与愿违。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价值所在,全身心的去筑建它,打造它,才能逐步形成自己健康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永远充满生机。而在这方面,蒙牛企业无疑是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

二、蒙牛企业文化

“酸酸甜甜就是我”,在这样一句俏皮的广告语已经老少皆知的时候,蒙牛风暴已经袭击了我们的生活。面对蒙牛企业的成长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奇迹。这个“奇迹”的轨迹是:3年时间,蒙牛乳业从行业排名千名之外到跻身四强,并成功打造出一个中国驰名商标。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当年便实现销售收入4365万元;2000年,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实现销售收入2.94亿元; 2002年,蒙牛的三期工程竣工,销售收入突破20个亿元;2003年更是达到51亿元。当我们一一列举蒙牛的这样发展时,恐怕最让人关注的是它的企业文化事业了。

(一)蒙牛企业发展过程及其现今的品牌效应

蒙牛的出生,恐怕是最让世人所关注的问题。它的产生不得不说是源于伊利这个现在最激烈的对手。当牛根生带着苦战几年的战友和经验从伊利走出来,建立自己的蒙牛的时候,奇迹便开始形成了。有据可查的最早的蒙牛文化文本,起源于1999年创业时的员工胸牌。当时每个人的胸牌背后有一段话,是卡耐基的“人生12条忠告”,这是我看到的蒙牛文化的最早元素。而被大家所熟识的蒙牛企业文化手册,在最早期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些古往今来、名师大家的语录集锦。然而,企业文化不仅要面对企业内部,同时还要面对外界一切挑战的声音。当企业文化不成体系的时候,它所具备的指导、实践作用就会弱化。这一点牛根生早就意识到了。创业的初级阶段一过,牛根生就在2002年下半年把整合企业文化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当时,牛根生在北京住院检查身体,不能外出也不接受探视,因此他们就利用了十天的时间,在一个相当封闭的环境下共同完成了蒙牛企业文化文本的基本框架。2002年蒙牛企业文化手册完成后,2003年开始做宣贯,在蒙牛企业内部搞大培训、大竞赛,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蒙牛发展得很快,处在高速成长期,所以蒙牛会根据每一年所遇到的新的情况、变化和问题,去不断地修订蒙牛企业文化。到目前为止,蒙牛的企业文化每年都要出一个版本。于是2004年蒙牛企业文化手册又开始回炉再造,内容量挺大的,同时也把这么多年来牛根生的管理文章做了系统的编排。2005年又开始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宣导。

与此同时,在2003年开始蒙牛成立了企业商学院,其最核心的职能就是实施企业内训,配合企业文化的宣贯执行,牛根生亲自担任商学院的院长。2003年蒙牛商学院花了一年的时间搭建商学院的运作体系,培养蒙牛内部的讲师,并在蒙牛内部进行几十场企业文化专题培训。2004年蒙牛商学院开始实现自主运作。2005年,牛根生个人出资做了一个和谐家庭特训营的临时项目,它主要针对股票上市交易之后,很多蒙牛的高管人员中出现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为了防止他们自我膨胀,牛根生用这种方式去提前打预防针。

以上大致概括了蒙牛企业从开始到如今的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为到达如今受人尊敬的地位,蒙牛经过了很曲折但是很必要的路程。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之前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的历史性和复杂性。正因为蒙牛把握住了企业文化的这些特质,才可以看到他们如今的前景。我想,从随处可见的蒙牛各类奶制品,从他们庞大的明星代言队伍,从他们名声大噪的蒙牛企业文化手册……都可以看见“蒙牛”已经是我们一个重量级的品牌,他们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完全可以让整个中国带来旋风!

(二)蒙牛企业文化得到世界认可的原因

而这个“奇迹”之风也刮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国外专家也认可蒙牛的企业文化。蒙牛抓住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大胆采用先进的文化管理理念,这些是很多打企业都无法正真重视的因素。除此之外,更让专家们另眼看待的是蒙牛并不是死板的沿用国外已成熟的企业文化管理,而是经过多年的经验,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且不断根据市场需要而更新,使得蒙牛能形成了自己如此完整成熟的文化管理体系,我想,得到世界认可的除了是蒙牛现存的企业文化管理系统,更多的是它的坚持不懈追求开辟自己企业文化道路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蒙牛企业文化精髓——与自己叫劲。

1、蒙牛企业文化精髓——与自己叫劲

也许会想怎么鼎鼎有名的蒙牛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髓竟然是这么简单通俗的五个字:于自己较劲?也许在大众人眼里,蒙牛一直是在与伊利企业进行行业内的竞争淘汰的比赛,所以会以为蒙牛是在与伊利较劲,与别人较劲。其实,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是与伊利的较劲激发了蒙牛的发展,而是蒙牛自身的较劲带来了它们现如今的成功。整个发展过程中,蒙牛企业文化中并没有因为要超越竞争对手而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相反地,蒙牛文化的发展总是在蒙牛企业自己的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有计划地进行修正完善。2002年初次完成到如今已经不断更新扩充后的《蒙牛企业文化手册》,在一路的重新编制出版中,一直起到核心带动作用的是蒙牛企业的自身发展,要适应不同阶段蒙牛的需求,就得不断提升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而这一过程中,伊利也在发展,很多同种行业的品牌也在崛起,可是蒙牛没有为这些企业所影响,仍旧走自己的路,原因只在于蒙牛的精髓是“与自己较劲”,不是“与别人较劲”。与自己较劲”与“与别人较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前者的着眼点是提升自己,后者的着眼点是遏制对手。一个好的品牌,不是他消灭对手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谁为消费者创造了更有价值的产品,消费者就会选择谁。因此,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不许怨天尤人,一切原因从自己身上找!如果你脸上挨了一巴掌,不要忙着声讨打脸的手,先要检讨挨打的脸。“与自己较劲”能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与自己较劲”能更长远地看待未来,“与自己较劲”能更成熟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式。蒙牛文化正是凭着这股“与自己较劲”的倔劲,才能从短短几年的自身建设中迅速发现自己的优劣势,扬长补短,建立起了自己的市场。假设它是一味以着遏制伊利的发展而发展,即使真的让蒙牛获得这场竞争中的胜利,那么蒙牛现在只能是打败伊利的替代者,而不是如今在世界上都大有名声的特色企业。于此相反的是在竞争队友极为频繁的非理性攻击面前,蒙牛始终以大局为重,一方面化干戈为玉帛,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事,这也是最大的“与自己较劲”。治国在深入观察后曾经下过一个结论:只要蒙牛对竞争队友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两个企业就都死定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战争消灭战争。但那是惨重代价下的妥协、高度破坏下的和平、两败俱伤下的自顾。

2、蒙牛企业的三大---造大品牌 讲大道德 顾大利益

得到世界认可的原因除了是上面所说的“与自己较劲”的精髓,还又蒙牛企业的三大理念——造大品牌、讲大道德、顾大利益。蒙牛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定位成“百年蒙牛”,就在寻找“长寿基因”。寻找的结果,觉得所有长命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仅运筹企业,而且运筹事业,运筹社会。也就是说,“功夫在诗外”。所以,我们提出三个“大”:造大品牌,讲大道德,顾大利益。

(1)造大品牌——就是建设好内蒙古这个大品牌。“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根据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居全国第一,牛奶增速也居全国第一的实际,蒙牛提出了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中国乳都”的主张。“中国乳都”并不只是意味着呼和浩特这一个城市乳制品市场的占领,而是将它作为中国乳制品的首都,然后向外推广,建立蒙牛网络。这是多大的一个品牌。同时这也意味着蒙牛企业的大投资,大风险。在如今消费观念愈来愈强烈的社会上,对于同样行业的企业,做出大的品牌就能更多地占领市场,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但大品牌的打造耗资多,风险大,对于真正发展年数不多的蒙牛来说,一开始就能以大品牌的目标发展,不能不赞叹蒙牛管理层次的大气和魄力。但是对于现在的蒙牛的状况来说,造大品牌的路线正是抓住了时机,非常适合它的发展思想。也正因为“蒙牛”是这样一个大品牌,它获得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的青睐和信赖。

(2)讲大道德——就是讲正气,把企业塑造成一个道德高尚的集体。蒙牛讲“经营人心”,但只准向下经营,不准向上经营,例如拜年,只准上级给下级拜年,不准下级给上级拜年。同时反对在经营之外搞任何形式的“钱财大循环”,婚丧嫁娶,过生日迁新居,请客可以,但一律不准收受礼金、礼品。要求人人确立一个座右铭。熟悉企业文化的人几乎在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核心上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以人为本”。人是整个企业的根本,获得了“人心”,也就是获得了企业的根本。在世界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在产品过剩的时代,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员工的人心向背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的人心向背越来越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决定成败。在蒙牛,最基本的规矩就是上礼下。挣钱多的请挣钱少的吃饭,职位高的送职位低的礼物,当官的向当兵的拜年……虽然是暂时的散财,却感动了员工,从此领导具有了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具有了人格魅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员工更有激情与干劲。难道这是管理者吃亏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是经营着这些员工的心灵,蒙牛才获得了巨大的了凝聚力,不管在如何严峻的经济冲击中,蒙牛仍能一起支撑着走过来,一直走向现在的辉煌。我想身在蒙牛的员工也因此而自豪。

(3)顾大利益——就是在战略决策中,将股东、银行、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五满意”作为企业立身之本,这在蒙牛被概括成五句话:“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通过这五句话教育每个人,在利益面前要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在大利益格局中,居核心位置的是消费者的利益,这是实现所有其他利益的源头活水。所以,蒙牛强调对消费者实实在在讲诚信。例如,为了保证草原牛奶的原汁原味,1999年在建厂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蒙牛率先建起了国内第一个奶车洗浴车间,虽然每年为此多支出几百万元,但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蒙牛企业的这一思想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一个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地发展,就应该看到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眼前的好处。然而只有将自己有关的一切战略伙伴一切消费者团结起来以后才能获得长远的利益。所以蒙牛的五满意政策正是基于获得长远利益提出的。

3、蒙牛企业的突破性产权制度——“老牛专项基金”

而让世界都感到新鲜并认可的蒙牛企业文化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它的突破性产权制度——“老牛专项基金”。老牛专项基金”采取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股份所有权归“老牛专项基金”(牛根生的家人、家族不能继承),表决权归现任或继任蒙牛董事长,收益权归“老牛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这既不同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传统制度,也不同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制度,而是开辟了股权设置上的“第三种制度”——所有权、表决权、收益权“三权分设”的创新模式。经济全球化,同台竞争的是装备到牙齿的国际军团,规模不如别人,底子不如别人,历史不如别人,凭什么赶?靠什么超?要想后来居上,只有凭创新,靠突破。既要拼硬件,更要发动“软件革命”:在管理上创新,在文化上创新,在制度上创新……通过创新赢得国际竞争力。成立“老牛专项基金”,就是蒙牛在产权制度上寻求突破的一种尝试。“老牛专项基金”的用途,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面向员工(杰出者、特困者、重症者),面向消费者(重大建议者、感天动地者、杰出贡献者),面向中国乳业。老牛基金这样一种新颖的慈善机构的成立让所有人震惊,除了让蒙牛的声誉一夜传遍大江南北,这样一种新颖的慈善机构更是赢得了广大员工和消费者的欢呼。这样一个善良的企业,怎么能不获得大家的认可?在普通人眼里,为牛根生的贡献而惊叹,在专家眼里,更为蒙牛这个老牛基金突破性地产权制度而感叹。要拥有多大的魄力和眼光,才能创造这一个突破?但是这一风险举动,偏偏给蒙牛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员工的积极性,消费者的信赖,还有世界的认可。能说蒙牛企业失去了什么嘛?没有,这一举动正是向世界展现了蒙牛企业的人本性和正确战略。

(三)、总结蒙牛“三步走”的品牌战略

牛根生创立企业时便给自己立了一则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2004年,他把蒙牛文化概括为一体两面:“牛”文化,“德”字根。由此我们知道了蒙牛企业品牌战略的第一步——大胜靠德: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

1、大胜靠德

蒙牛文化的主根是“德”,其有三大“支根”:“经营人心”,“与自己较劲”,“种自己的田”。“三大支根”同时也是“三大方法论”。

一:蒙牛创业纲领。通常人们创业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赔和赚,而蒙牛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赔和赚。1999年,创业伊始,他就宣布了蒙牛的“创业纲领”——以股东、银行、员工、伙伴、社会五方的利益为利益,建立大利益圈,形成“五赢格局”。简而言之,蒙牛存在的全部理由有两个:第一,中国消费者需要健康;第二,中国“三农问题”需要龙头企业。据此,蒙牛提出自己的使命,“百年蒙牛,强乳兴农”;明确自己的愿景,“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这样一个愿景,除了提出了蒙牛的创业纲领,更让蒙牛企业的“德”发出光芒。而其中让人另眼看待的便是蒙牛企业的“诚信”。

二.诚信是一种战略资源。2002年4月,《蒙牛足迹》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诚信是一种战略资源》的文章,较系统地阐述了蒙牛的诚信观:第一,诚信是一种战略资源;第二,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商鞅在秦国变法,害怕人们不相信,在新的法律公布前,先在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然后公开悬赏:谁能把这根木头从南门背到北门,就给他10两金子。人们都很奇怪,没人敢搬。商鞅立刻把赏金由10两调到50两。有个人尝试着搬了,结果他果真得到50两金子。这就是“立木为信”的故事。为了让人们相信法律而策划这样一个“立木为信”的公关活动,可见商鞅做的是一种诚信广告。诚信可以策划,可见,诚信也可以是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有时候,企业与消费者发生矛盾时,企业拼命推卸责任并非明智之举,有时候吃点亏反而是最好的诚信广告。

蒙牛战略这第一步——大胜靠德,除了将蒙牛企业本身摆在了担任起了社会责任的重要位置,并且用这样一系列的诚信事件博得了大量消费者的信赖。在这样初始的时刻,便将自己的品牌放在了最搞的位置。

2、大智靠学

第二步——大智靠学:站到历史的峰顶上。99%的未来与历史相似,99%的直接经验与知识重叠——如果您承认这两个99%,那么就得承认第三个:99%的成功靠学习造就。只有站到历史的峰顶上,才能不放弃你99%的资源权。

一、蒙牛的“口号文化” “蒙牛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博”字:纵取今古,横征中西,萃百花蜜,摄千家魂;前人已有的,点睛之,前人没有的,创造之。

(1)无处不在的标牌——学习无处不在。走进蒙牛厂区,你可以看到上百个标语牌。这些标语取自“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牛根生曾经自豪地说:古今中外无所不取,而又互不矛盾,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凡到厂区参观的人,都试图掏出小本子记下自己感兴趣的条目。后来,蒙牛党群办公室对此进行了整理,并加以扩编,成为一本供企业内外学习交流的“绿皮书”。

(2)“管理是严肃的爱” ——学习在管理中。这句口号是牛根生最喜欢的。蒙牛毫不掩饰它从海尔那里认真移植过来的OEC管理模块。在蒙牛每一个部门外都有一张OEC考核榜,这张展示牌只有1平方米大小,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综合控制。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要进行考核,“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事完评价”标语牌就挂在考核榜的下方。参观蒙牛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就是蒙牛的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管理的影子无处不在。细心的人在蒙牛的每一块玻璃窗上都能找到一张小标签,标签上写明“责任人”和“直接领导”。不仅如此,小到一个花盆,大到机组设备,在蒙牛都有专人负责。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人人有事,事事有人”。责权利紧密挂钩的,结果是企业管理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和企业运作的高度规范。

(3)“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系统地学习。在用人原则上,牛根生强调“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牛根生在离开伊利时有400多名属下跟随了他。可以说,他创业初期的人才是充裕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人才的开发和补充就明显不足了。2005年4月,牛根生成立了蒙牛商学院,聘请多位专家、教授和高级技术人员,让所有员工轮流参加培训学习,旨在为蒙牛培养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开学当天,商学院的教室里便贴上了“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的标语。

二、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有利于形成共有的“企业哲学”。世界上的思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团队成员各学各的,就极容易出现我奏G大调、你奏e小调、他奏降b小调的纷乱局面;所谓“和而不同”,“和”在旋律而“不同”在乐器;只有坚持团队学习,才能思想共振、步调一致,从而奏出伟大和谐的音乐,并且让偏离者无处藏身。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目标之一。从创立之日起,蒙牛便规定了一个每周“学习日”(2003年之后固定在星期二下午,2~3小时的集中学习),雷打不动,让“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实至名归。

大智靠学,让蒙牛企业培养了自己强烈的学习氛围,也为自己建立了拥有专业知识水平的庞大科学队伍。试想,一个拥有着各种知识凝结体的团体,如何能不在社会竞争中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这样一个品牌战略让蒙牛品牌站在了非常知性的地位,并得到行业中专业的认可,持久地站在了历史的顶峰。

3、大牌靠创

第三步——大牌靠创

大与强是什么关系呢?有把两者割裂开来的观点认为,在战略抉择中,强优先于大;也有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观点认为,大是强的必要条件,无大则无强。蒙牛企业将自己定位在大品牌的打造上,无疑意味着它们要做乳制品的强者。之前我们在蒙牛企业的“造大品牌”中所提到的“中国乳都”,是蒙牛的豪情壮志,同时体现了蒙牛即将创造奇迹的精神。大品牌的创造并不是投入大笔资金,投入大量宣传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长远的目光,宣传与时机地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有创造的理念。“蒙牛”这个品牌从生产过程到上市出售从来都是大手笔,以“大腕”的身份出现,这一过程每一步都走给世界人看,他们的“大牌”的创造由全社会在鉴定。

三、蒙牛的企业文化带来了蒙牛企业的发展

那么,经过长期研究与总结出来的这些企业文化到底给蒙牛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说,蒙牛这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也正是带动了蒙牛发展的原动力。

(一)、诚信对消费者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对着镜子笑,它就会对你笑,对着镜子哭,它就会对着你哭。在我看来,消费者与生产者无疑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诚信对着消费者,消费者才会对你的品牌忠诚。之前已经介绍过蒙牛企业的“诚信”的原则。现在提起“蒙牛”的产品,我想几乎很少有消费者会怀疑它的质量与服务,于是蒙牛在消费者眼里是一个高质量的象征,一种安全饮食的代表。因此“蒙牛”才作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大品牌存活在消费者的心里,蒙牛企业才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迅速发展。

当代企业文化本质上是竞争文化,企业道德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竞争的特征,反映竞争的要求。而要使企业道德有竞争力,就必须首先讲诚信。没有诚信的企业将不具有任何竞争力。现在人们大谈“品牌是竞争力”,那么品牌是什么?品牌的本质是厂商的一种信用,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自古以来,经商无不信奉“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任何企业或者品牌不管其他方面做的怎么好,一旦失去诚信,就必败无疑。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二)、“以人为本”得到了职工的拥戴。

蒙牛企业的“经营人心”理念正是反映出了它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未来的竞争,最后都会聚焦到“人心”(方寸)之争上。千古圣贤总结治乱之道,王道、霸道、无道,归根到底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犹如磁铁之于群针,有磁则向,无磁则背。2002年,两位客人到伊利去办事,离开时大为感慨:牛根生已经离开4年了,同车的两位伊利人依然一口一个“我们牛总”。如果说,在伊利是“余音绕梁”,那么,在蒙牛则是“万佛朝宗”。在蒙牛,牛根生就是“正义的化身”。员工有可能对干部产生怨恨,却没有可能对公司发生背叛,即便他们抱怨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样一个附加句:“牛总肯定不知道。” 可见,蒙牛企业在“经营人心”上花了多大的精力,然而拥有在不论多大的矛盾之下都不会背叛自己的职员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抓住了所有职员的心,相当于抓住了企业的基础。

(三)、共同发展的理念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在“老牛基金”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蒙牛已经成为世界认可的品牌。“中国乳都”、“百年蒙牛,强乳兴农”等等都反映了蒙牛共同发展的理念。将企业的发展责任与国家人民的里因联系起来时,蒙牛企业在国家中提升了地位。

通常人们创业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赔和赚,而蒙牛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赔和赚。成立的第一天,蒙牛就确立了自己的创业纲领:“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这样一个与战略伙伴的共同发展为蒙牛得到了战略伙伴的长期合作。

首家捐资1200万元抗击“非典”,向人民教师捐赠价值3000多万元的产品送健康;向赤峰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向锡林郭勒盟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寒门学子没钱上大学,蒙牛送去3万元;每年春节,公司领导都要在周边旗县访贫问苦,送米,送钱,送温暖……这一系列的慈善活动更是为蒙牛企业安装一颗感恩的心,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这种与国家、战略伙伴以及社会人民共同发展的理念赢得了蒙牛最光辉的招牌。

四、蒙牛企业文化对其他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启示

通过探讨蒙牛企业文化,让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把员工凝聚在企业周围,使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所以,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想要具有良好的、持续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增加对本企业忠诚的客户群体,提高他们对本企业的信赖度,因此就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就是说,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样,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最大凝聚力去争取最大竞争力,就应该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肯花力气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

(二)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正如不同人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一个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应该按照自己不同的企业特质来建设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设想,如果牛根生在建设蒙牛的时候,仍是完全照搬伊利的企业文化,那么蒙牛是无法走到如今的这一步的。在之前也曾轰动一时的《海尔企业文化手册》,这是一起多么成功的案例,可是仔细研究《蒙牛企业文化手册》,里面所蕴含的企业战略大部分具体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突出了一个思想:它们的企业文化是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并完善起来的,是它们最特色的精华。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可以学习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思想,但并不能生搬硬套它们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并坚持走下去,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应该用最创造自己的路的思想为主导去进行。

(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这也是我从蒙牛企业文化中感触最深的一点。任何企业都需要人来操作,从最基层的操作工人到高层管理者,都是人心在组成一系列的生产运作过程。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它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使得员工实现自己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所以,我认为任何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之前,都应该形成这样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

(四)诚信为上的企业态度。

“诚信”是做人应有的态度,也应该是一个企业的态度。蒙牛企业的对内部职员的诚信,对消费者的诚信,对社会的诚信,赢得了职员的凝聚力,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好评,这样“蒙牛”品牌才得以创造他们的奇迹。在中国古代,上至贤明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留下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曾子就以信教子的故事被传为美谈。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家,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变法前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杆,当众许下诺言并兑现,商鞅新法也因此很快在秦国推广了。当然,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惨痛教训。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诚者商之道也。”而今人云:“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从中可知,从古到今,诚信乃立身处世,从政经商之通理。没有诚信的社会,终究会止步不前,没有诚信的企业可能逞一时之快,却不能长久,犹如没有土壤滋养的鲜花迟早会凋零。因此,诚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所以,我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应摆在前面的是诚信为上的企业态度。

通过以上对蒙牛企业文化的探讨研究,让我们了解了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正确掌握企业文化的走向,能促进一个企业的迅速成长,能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奠定基础。所以,任何企业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让企业文化为自己的企业打造出世界品牌!

第四篇:城市型大学办学定位探悉(2010-12-01)

城市型大学办学定位探悉

邱果1,汪令江,屈路

(成都大学,成都 610106)

摘要:城市型大学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在多年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明确了基本内涵,并显示出办学定位的地方性、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应用性和服务地方的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同时,中心城市的自身发展、人才培养的区域化以及统筹城乡发展也需要城市型大学进一步发展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城市型大学;办学定位;地方性;应用性;主动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多科性与综合性的中心城市市属本科高校如何突破传统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模式,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机遇,办出特色,实现社会发展赋予的历史使命,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一、“城市型大学”办学定位的提出

中心城市是指经济较发达,城市规模较大,对全国或本省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在某一区域内具有某种重要地位的城市。中心城市是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包括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部分中等城市。中心城市本科高校指中心城市主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也称为市属高校,其办学主体是中心城市,由市政府主管并投资,以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培养当地需要的各类中高级专门人才。这类高校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一般以所在城市冠名,由于顺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扶持,在经历了30年的初创、快速发展与调整后,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与提高,在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心城市本科高校走上了多科性与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全新模式,这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层次提升,更意味着市属高校在办学模式上的一种突破。

“城市型大学”是成都大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成都大学的要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实际,本着“立足区域、注重应用、服务地方”的原则,于2005年提出的办学理念。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城市型大学的内涵作者简介:邱果(1968—),女,四川射洪人,成都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人才学、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成都,610106。

联系方式:四川省成都市成洛大道十陵上街1号成都大学,邮编:610106

联系电话:028—84616928;***

电子邮箱:ggmqiu@foxmail.com1

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①行政关系──隶属于中心城市人民政府,具有城市属地性质;

②学科结构──以应用性学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结构;

③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紧扣区域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城市产业结构布局需要;

④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区域城乡建设,培养具有适度理论基础、过硬实践应用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中高端应用型专门人才;

⑤教育管理模式──突出个性发展、个性和社会协调的教学管理;

⑥高等教育属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重、阶段教育与终身教育并重,同时可以完成的行业认证项目比重要高于传统大学;

⑦科学研究──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以与生产及现实的城市发展需要相结合的项目研发为重;

⑧人才效益──培养的毕业生在区域的就业率最高,培养的人才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最好。

二、“城市型大学”的基本特征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型大学需要通过形成特色走差异化错位发展的道路,其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性、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应用性和服务地方的主动性三个方面。

(一)办学定位的地方性

“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是城市型大学办学定位的突出特征。学校发展顺应所依托的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特征,形成与所依托的城市经济相协调的地方特色和发展方向。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趋势。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还承担着提高本地区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重任,提供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科研工作结合学科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表现出鲜明的地方性特征。成都大学在学科建设中紧密结合成都区域经济、地方特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学科,主要面向成都市城乡建设,培养具有适度理论基础、过硬实践应用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成都市社会经济、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的服务,突出为成都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做出城市型大学应有的贡献。

(二)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应用性

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中高端应用型人才是城市型大学办学定位的一个重要特征。“城市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技术型与实用型,不同于理工科

大学培养的将客观规律应用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复合性,一般从事技术含量比较高、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工作或职业活动,具体指能把科研与开发设计成果转化到生产中去的以工艺技术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把决策者意图具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管理人才,具有其他特定专门业务知识技能的业务工作者及某些特殊的智能型操作者。成都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中引入“平台+插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基础能力训练为平台,以企业标准为插件,随时引进行业新标准、新成果,与企业培训机构联合,不仅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缩短产学距离,而且培养的学生与市场前沿的联系非常紧密,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以应用性科研为引领,是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定位的另一重要特征。自然科学研究多为与地方产业和企业需求密切相关的科技转化应用研究与服务,解决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生产上的难题和产品开发等问题。人文社科研究紧密结合本地的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表现出极强的应用性。成都大学将应用性科研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学校初步完成多项区域发展研究项目,为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学校围绕成都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为成都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助推作用,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功能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体现。

(三)服务地方的主动性

社会服务是高校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但城市型综合大学与一般高校在社会服务的重点和方向方面并不完全相同,更强调服务地方的主动性。城市型综合大学办学理念使成都大学紧密结合成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方特色,广泛参与并深度融合到成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发展中,主动为成都社会经济、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与和谐成都建设服务。学校成立了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和地方服务与合作处,集聚、整合地方与学校各类资源,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稳步推进与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良好的合作与服务关系,主动地把握成都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主动地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及技术需求,开展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与各类应用研究,努力形成与成都产业链紧密结合的学科群和学科链。近年来,承担成都市村、涉农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和成都市赴泰干部英语强化培训,为地方经济、科技、旅游、食品、制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教育培训和智力支撑,作为受检单位出色完成全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考评,逐步实现由适应、支持、协助到促进、带动成都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中心城市发展需要“城市型大学”

(一)城市自身发展需要“城市型大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城市新建了一批市属地方高校,它们以所在城市冠名,以服务地方为办学宗旨,一批合并组建的地方性综合大学如广州大学、沈阳大学、江汉大学、大连大学等高校,通过科学合理定位,不断整合办学资源,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学科水平显著提高,办学层次得到明显提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也成为冠名城市重要的文化品牌,与所在城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高水平市属综合性大学已成为当前提升城市国际形象与知名度的重要方面。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乃至西部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已成为中国西部城市的“领头羊”。“十二五”时期是成都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成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成都经济区作为全省、全国的重点发展区域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其集聚和辐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乃至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市需要办好一所以自己城市名命名,紧密结合成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成都区域培养生产一线急需中高级专门人才的市属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这不仅是成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定位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的区域化需要“城市型大学”

地方经济的区域化要求人才培养相应区域化,地方经济的广泛性、多样性、独特性特点决定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别、多形式的人才需求。省部属高校虽然也在不断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联系,扩大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但他们的服务面向是全国、全省范围,与中心城市在专门人才培养方面特有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异。“城市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面向城乡建设发展的一线,其与地方政府、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其能更好地了解地方各方面的实际需要,在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更具有直接性与显效性。积极开展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各类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对地方干部、专业人员及广大市民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可以有效地弥补部、省属高校在专业类型和层次上的不足。

成都市现有的高等教育虽能基本上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但在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国际化、均等化的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进程中,应用性一线专业人才非常紧缺。同时,人才资源在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等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此外,人才资源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未来成都市经济发展急需大量适合本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特别是本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成都大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正是找准了本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盲点。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城市型大学”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城乡差别、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城乡人才二元化结构问题突出。高等学校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相对均衡发展中发挥先导性作用,而市属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在中心城市城乡协调发展改革中可以利用其作为地方高校有利的身份发挥重要作用,为

城乡发展培养大量急需的各类技术与管理人才,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主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实现农村全面进步服务,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社会职能。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将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城乡关系、城乡产业布局和城镇建设格局,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需要高校培养大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咨询服务。为此,成都大学结合创建“城市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学科资源、调整学科设置、丰富学科类别,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本地生源比例,加快提高成都市尤其是三圈层农村地区的大学毛入学率,满足城乡发展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发展,为推进区域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三、结束语

建设城市型大学已经成为中心城市举办的大学的一个共识。作为城市型大学,如何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更紧密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与良性互动,更鲜明地形成自身的特色与品牌,还需要在:建设途径,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组织管理、大学文化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万玲莉.江汉大学的定位及办学特色的思考[J].武汉冶金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2):64-66

[2] 陈复新.地方本科高校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7.(1):22-24

[3] 周晓辉骆少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建设[J].广东工业大学

学报,2006.(3):26-28

[4] 余达忠.大学的文化选择与功能类型----兼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功能定位[[J].龙岩学

院学报,2008.(1):107-110

第五篇:隐喻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论文(xiexiebang推荐)

摘 要: 隐喻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符合认知规律,可以突破传统学习词汇的瓶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

关键词:隐喻;概念隐喻;词汇学习

Abstract:Metaphor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in language.It’s also a way of human life being rooted in language thinking and culture.Metaphor is one kind of means to make the abstract idea concretize in vocabulary teaching.It can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traditional vocabulary learning if started with metaphor, so metaphor can help students study vocabulary better.Key words:metaphor;conceptual metaphor;vocabulary learning

一、引 言

Richards指出:隐喻是人类无处不在的原理,人类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有一个隐喻[1]。Derrida也将其视为整个语言系统的象征,把隐喻看做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和表达活动,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隐喻[2]。所以隐喻无处不在。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论修辞》。在传统理论中,隐喻仅被认为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是修辞格的一种。随着人们对隐喻认识研究的深入和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的发展、隐喻已从狭义的理论转变为从人类认知高度出发的隐喻认知理论。Lakoff & Johnson的著作《Metaphor We Live by》的出版标志着隐喻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的界限,进入了认知研究的领域。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其工作机制是将源域(source domain)中我们较熟悉的具体的经验或概念的语义特征映射(mapping)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中较陌生抽象的概念上[3]。映射反映的认知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如“他不买账”是将“商品交易”的模式投射到“社会交易”的目标域来理解。隐喻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形成不同概念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能形成一个系统一致的整体。普通语言中大约有70%的表达方式来自隐喻概念,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隐喻将理性与想象结合,是人们理解不能理解的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这一角度出发,隐喻应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使所学词汇意象化和具体化也是当今词汇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现状分析

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受到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观察与讲解。受此影响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词汇。很多学生抱怨英语词汇太多,且无规律可循。还有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存在误区,喜欢背一些偏难生僻的单词。有的甚至将整本的单词背下,但当口语交流或写作时就词穷,所以词汇学习一直都是学生学习英语难以突破的瓶颈。目前常用的词汇学习法有词缀法、典型例句法、循环记忆法、扩大阅读法等,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对单词的记忆都起到了作用。但这些词汇记忆法都没有深入到词汇内部,词汇的记忆是孤立的、二维的、机械的和缺乏意象,由此导致学生学习事倍功半。根据文秋芳的调查结果,我国大学生“往往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不顾多样性,学生的二语能力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没有明显的进步”[4],而隐喻是词义产生的主要理据、是表达的机制、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是强烈感情的释放口、是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隐喻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有学者认为学生需发展其隐喻能力(metaphoric competence),即对隐喻的意识与理解、掌握运用隐喻的策略,掌握词项的扩展意义(metaphoric extensions of meaning)是学习词汇的重要方法[5]。从上述各个角度出发,隐喻都应被视为我国外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词汇都是由一些基本词汇演变而来,据统计显示,绝大多数隐喻词不仅是实体性隐喻词,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用法。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概念隐喻,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范畴词的隐喻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表达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如“theater”因其形状或功能的相似映射到其他实体域“阶梯教室,手术室”和抽象域“戏剧文学,戏剧效果”等。概念隐喻在英语中大量存在,了解概念隐喻有助于学生对词汇意义的深层把握。

1.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多义词教学

认知语义学用意象图式及隐喻、转喻引申来说明一个词语相互关联的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认知语义学认为人类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这是因为人类思维源于人的生活本质,躯体经验和生活环境的自然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的意象图式,再通过隐喻和转喻模式,物理空间被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结构中去。于是,其他本无空间内容的概念也被赋予了一种空间结构,一个词的意义具有了用于不同的认知域的不同的而又有联系的义项。支配着一词多义关系的原则即这种意象图式的隐喻映射。比如英语中的at,从物理空间影射到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等,从而形成at的多义网络:at the station(处所),at five o'clock(时间),at war(状态),aim at(方向),at high speed(方式)等。Beyond 一词也有空间概念产生其他比喻意义:

The house is beyond the bridge.Buying a car is beyond our means.His words are beyond my understanding.She pushed patience beyond the limit.比如balance一词,不仅指天平两端的平衡,还可以说“心理平衡”、“社会发展平衡”、“经济均衡发展”等等。人们用同一个词表示多个意义,是因为这些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自同一个深层的意象图式、图式变体及从具体到抽象认知域隐喻影射[6]。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推动词汇以有理的方式演变,是理解一词多义和语义转移的钥匙。因此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多义现象是通过隐喻手段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语义延伸机制,帮助学生理清多义词义项之间的隐喻性关系,向学生指出人类这种隐喻性思维的特征。

英语中的多义词辅义作为中心意思的拓展许多是有理据的,有据可查。许多我们现在认定的中心意思也多源于隐喻,只是由于频繁使用,人们渐渐淡忘了其隐喻意义,而变成普通的词汇。因此多义词乃至中心词义的隐喻讲解是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对金钱的态度为例,英语中的表达方式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在汉语中却表达为“挥金如土”,中西民族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我们对多义词的意义即可对此有清楚的认识,bank最基本的意思是“堤,岸”,和银行有什么关系呢?堤岸储水(water),银行存钱(money);河水中的水流为current,银行流通为currency;水可流动(flow),与之对应的 money flow 表示“货币流量、资金流量”;melt 可表示冰的融化,也可表示“换成现金”;水可冻结(freeze),资金账户同样也可冻结(frozen capital,frozen account);水的沉淀(deposit)对应于银行的资金沉淀——存款。故running account表示流水账。所以银行和堤岸在功能上并无太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功能是储蓄,作为该功能的进一步延伸 bank 还可表示“聚合体,组合,库”,memory bank(内存体),data bank(数据库)blood bank(血库),eye bank(眼库),food bank(救济食品发放中心)等。

2.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反映了不同人群和人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之间尚存在差异,更何况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之间的人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比喻往往打着民族文化的烙印。

作为重要的认知手段,隐喻体现人类思维的共性。隐喻的认知共性表现在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者都能运用隐喻认知和理解隐喻语言。隐喻作为一种各民族共有的认知方式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心理基础。在词汇教学中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介绍,一方面引导学生恰当利用母语正迁移,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类似的词汇,还要通过文化内涵差异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隐喻思维的差异。从认知的角度看,了解目标语的文化就是了解目标语民族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一门语言。

例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世界领先,英语中因此有大量与航海与捕鱼有关的传统隐喻,如把原来水手的话over head and ears(淹过头部和耳朵)应用到其他领域,就创造了其他有趣的隐喻:over head and ears in debt(债台高筑);over head and ears in love(深坠情网);over head and ears in work(埋头工作)。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国,所以我们的许多谚语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如中国位于东半球,属季风性气候,当东风登临大地时,它带来的是春天的气息,因此汉语中的东风常用来象征新的生机。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因此雪莱的《西风颂》正是迎春之歌。

英语文化起源于希腊和罗马文明,因此英语中有不少来源于希腊和罗马神话的传统隐喻,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riddle of Sphinx(难解之谜)。英语中还有很多来源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传统隐喻,如burn one’s boat(起源于罗马皇帝恺撒征服不列颠的故事,喻指断绝后路,斗争到底),Dutch courage(起源于历史上英国人与荷兰人斗争,喻指酒后之勇)。此外一些源于文学典故的隐喻,如:Don Juan(喻风流人士)和pickwick(喻憨直之人)等,同样有着浓郁的英语文化特色,很难为非英语文化背景的人掌握。中国历史悠久,出自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的传统隐喻更是数不胜数,如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完璧归赵等等;出自神话传说、经典文学作品的隐喻也是极其丰富,如:八仙过海、世外桃源等等。

四、结语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隐喻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它使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学,使我们认识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新词含义、多义词以及词汇运用的理解。在隐喻基础上学习英语词汇,使得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化难为易,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它不仅培养学生隐喻思考技能,更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是有益的探索。

从认知角度出发的隐喻理论必将对词汇的教学有深远的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隐喻方法更有助于改善和发展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有助于他们触类旁通地领悟和应用词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词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组合搭配进行准确合理地挖掘、提炼和引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

[参考文献]

[1] Richards[KG*2]I A.The principle of Rhetoric[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12.[2] Derrida.Margins of philosopl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31.[3] 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20-25.[4] 文秋芳.从全国外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1,(2):24-28.[5] Low G.On Teaching Metaphor[J].Applied Linguistics,1998,(9/2):125-147.[6]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77-78.

下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悉(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悉(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校园生活英语词汇与短语

    大学校园生活英语词汇与短语 (———上海海事大学) 穿衣服get dressed,Wearing Clothes 制服uniform 刷牙brush one's teeth 洗脸wash the face 整理床铺make the bed,bedmaking......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专题讲座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关媛(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一、《课标》中词汇学习的要求与内容 二、词汇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阅读中的词汇学习词汇学习的策略......

    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作者:烟台福安中学 逄琪 来源: 日期:2012-07-24 05:00:48 点击:340次今天通过观看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的相关视频和课程文本,感触颇深,尤其是其中的词汇教学部......

    浅谈英语词汇教学

    浅谈英语词汇教学 犀溪中学分校叶晓鲲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幼儿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之我见 词汇教学在任何一门语言教学中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的输出都至关重要。事实上,词汇教学在我......

    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金乡二中陈方园 要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掌握大量的单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常常把语言与词汇比作大厦与砖头,以此向学生说明词......

    英语词汇教学案例

    英语词汇教学案例---通过语境教词汇 以中考中的高频词汇“pick up”一词为例,“pick up”一词意思很多,很难全面掌握,也许很多同学知道它的基本意思“拾起、捡起”及“(开车)接或......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记忆单词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现行人教版的英语教材大幅度地增加词汇量,中考时要求的单词和短语由原来的1600多增加至3500多,使高中老师和学生面临巨大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