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殿武用书法传递正能量
名家访谈
周殿武用书法传递正能量
采访时间:2012年11月20上午11时 地点:深圳市福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办公室 Q:《陆桥》记者
吴碧华
A:周殿武
Q: “双池书生”的由来
A:这个问题问的好,因为这个问题其他媒体问过没有多大意义,你们深圳市连云港商会问就很合适。连云港市新浦区有两个天池,叫东天池和西天池,现在旧址应该还在。我的家正好在这两个天池中间,叫双池街,我在这里出生,读完小学和中学,就以这个地名来命名,叫“双池书生”。这是因地域而起的名字,它还有一个寓意,“双池”也意为“天池”和“地池”,是文人追求的境界和境地,一般人得其一就已经很满足了,我叫“双池”,这是我的追求和福份了。“书生”就是一个雅号,我没有称我是什么豪杰,什么教授,我只是一介书生。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是,表示我没有忘记连云港这个养育我的恩地,养育我的一方水土,不管我到什么地方去,我都说我是“新浦双池书生”,这是一种倾情的感恩。现在我人在深圳工作和生活,还在用这个雅号,因为我忘不了那一方水土。
Q:您是如何与书法结缘的?
A:我上小学的时候遇到了文化大革命,那时候全国停课。我哥哥的老师周庚如是土著书法名家,在连云港市提到他,没有人不知道的。文革停课,我没有地方去,就天天跑到他家去,他家离我家就100米的距离。他是我的启蒙书法老师,是他引起了我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Q:您起初去他家就是为了学书法吗?
A:好玩,人多好玩。他家每天都聚集了很多人,看书法,谈画画,耳濡目染,自然就喜欢书画了。喜欢上以后,他就开始教我,培养我,还教我书法以外的道理。我跟着他学习书法有十几年时间,一直到他过世。他特别喜欢我,每次参加大小书法活动几乎都把我带上,我也很勤奋,就像他的小书童嘛,就这样慢慢被他带出来了。
Q:那您一开始接触书法,是什么样的感觉?
A:感觉书法对于我就是命中注定的事。那时候正逢文革,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我们家周边一群和我差不多年龄的人,当时有的学打拳,学唱样板戏,有的学拉二胡、吹笛子的,我却偏偏选择了书法和画画,这就是命中注定。是命中的一种牵引,再加上我后天的学习和勤奋,后来又进入了美术院
校继续学习。我从七、八岁开始拿毛笔到今天,就一直都没有停过,一直都从事与书画有关的工作。上小学,写黑板报;上中学,进美术组;插队下放,在大队部搞宣传后又借调到市文工团搞舞台美术;参加工作在市文化宫美术科画电影海报,全部都是跟书法、绘画有关的事,我跟书法是有缘的。
Q:您学习书法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累了、烦了的时候? A:没有,乐此不疲。我讲件有趣的事,那时候市面上书法字帖非常少,到了春节的时候,别人家孩子都是去拜年向长辈要压岁钱,我最大的乐趣却是看春联,每家每户的看春联。就骑个单车,这家,那家,一家一家的看,好的对联我就在多看几眼,好的字我就拿笔记下来,一天要看几百户甚至几千户。平时,就看街上牌匾上的字,某某大厦,某某公司,看他们的牌匾。别人是逛商店,我却是看招牌字,这是我生活中除了看书法展以外的一大乐趣。我这个人记忆力非常的差,尤其是记数字特别的难,但对字却过目不忘,这个字再复杂,结构再离奇,只要我看一眼,瞬间就记下来,就像相机一样捕捉下来。如果记电话号码,死记硬背也很难记住。
Q:您的书法作品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A:改革开放的初期,书法展赛大热,全国(书法)大展大赛特别多,尤其我在文化宫美术科,每天收到的信息很多,不是现在手机收到的短信,是信件。那时候收到很多书法展览、比赛的信,我当时正年轻,创作欲望也很强,疯狂参赛、参展,五年内获得全国范围的奖项几十个。我那时候是在市工人文化宫工作,那里是全市最活跃的地方,是文化、政治、艺术的中心。我任文化宫美术科的科长,全市最好的展览厅由我负责,我还跟朋友一起举办书法展览。我可以选择最好的档期,那时候正好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Q:现在书法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A:现在啊,责任,是一种责任。我们需要把书法艺术传承下来,去推广,这跟我现在的工作性质很像。现在我在政府文化部门工作,担任社会上很多跟书法有关的职务,但是我没有把它当作一个什么工具去赚钱,而是尽一种责任,去交流、推广、传承(书法)。我时时刻刻都在推广,我认识很多香港、澳门等地的朋友,我策划很多两岸三地的书法展,香港文化中心品牌画展“香江画展”已经办了十三届,就是我和香港有关一手策划的。比如我们举办的深圳、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庆祝奥运书法展。不是办我个人展览,更多的是利用工作提供的良好条件,举办全社会书法家的展览。我是职业的书画家,但我也是特别擅长策划和创作。
以前,我个人的展览很多,但来深圳以后,个人的创作
非常的少。都在搞社会书画工作,这虽然是种遗憾,朋友们也觉得是一种浪费,但对我个人现实而言,是非常高兴的事情。我想利用现在的平台做更多、更大的事情。个人的创作跟展览,我退休以后还可以做。你看现在我个人的好几个书画专题创作,也可以说是有震撼性的,但都放下来了,没有做,创作方案已经有了,就是没有时间去动手,因为这一动,至少需要大半一年的时间,所以说这很难,我的时间都放在工作和策划书画大展上了。
2004年小平百年诞辰,我策划了“百人百字邓公颂”书法活动,一百个人写一百个字歌颂邓小平百年诞辰,这个作品在全国是唯一的。当时中宣部有个通知,就是提倡各地市举办文艺展演、书法展览、报告会等等来歌颂邓小平。当时,深圳举办的专题书画展就有一百多个,全国就更多了,但是“百人百字颂邓公百年诞辰”作品是唯一的。全国只有三个地方纪念邓小平活动最有意义,四川广安是邓小平的故乡,北京是邓小平工作的地方。深圳是小平“画了一个圈”的。可是,用中国的书法艺术、社会艺术和诗歌艺术颂扬小平的一生,他们都没有做到,我就做到了。这个作品展览效果是非常好的,博物馆都想收藏这个作品,深圳五大主流报纸同日都做了专题采访报道。国家文化部门还展览了半个月,这是一个策划。
还有2010年是深圳市建市30周年,我又策划了“深圳
三十年三十名家三十句三十米联笔书法长卷”,这个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三十米长卷作品是由深圳弘法寺104岁本焕长老“祖国南疆边”榜书开笔的。三十句话全面概括和见证了深圳的三十年巨变发展历史。还有我策划的深港160米长的《国色天香》牡丹画卷。画牡丹的人很多,但港澳台的名家一起来画就很难得。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深圳这个环境很好,深圳是移民城市,百分之九十都是外地人,要全国各地的书画家都来参与个书画活动很容易做到,但是要在别的地方,比如北京,虽然也能找到,但就要花费很大的时间、精力。所以,这些作品除了艺术之外,还有特殊的主题、人文和时代文化意趣。
Q: 这个“文化”能具体谈谈吗?
A:一件书画作品不仅要有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观性,还要具有独特的人文性。书法不是玩线条和汉字游戏,是文化让它富有生命力。艺术是可以超越的,文化(历史)却是定格的、里程碑式的。一件书画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其间更是浓缩了城市、社会、国家和作者的情怀在里面。比如“深圳三十年三十名家三十句三十米联笔书法长卷”,首先,这些都是写书法好的人参与创作的,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这些字、每句话的内容都浓缩和见证了深圳三十年的发展史。比如著名词作家蒋开儒先生写的“小平画个圈”,他是
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的词作者,由他来写这个字最合适。比如“沃土育英杰”这五个字,它们是由几乎与深圳经济特区同时命名的“中英街上活雷锋”陈观玉大姐写的,她是深圳精神文明先进人物的代表。
又比如“百人百字颂邓公百年诞辰”这件书法作品,上面钤印来自全国9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等地近400方印章,不仅再现了中国东西南北篆刻各大流派的艺术风貌,也体现了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独特的文化现象以及和谐之美。其中有一个“塑”字,是山东籍的雕塑艺术家滕文金先生创作的,他是深圳市雕塑院院长、莲花山邓小平塑像的作者,他饱含深意地对我说:"我为了这个“塑”字奋斗了一生,我拿了一辈子刀,第一次拿毛笔写了这个大的“塑”字。”我当时听了十分感动,也很欣慰。我为连云港人、为江苏人争了光。我觉得我做了一件这样的事:能用书法艺术铭记深圳,铭刻中国改革开放,传递正能量!
周殿武先生,号双池书生;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
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深圳市侨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深圳市福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香港莲花画会会长。做事如山,做人如水。
第二篇: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九年级 吴晴
现在电视、报纸上总会报导一些新闻:“某某因被车撞后未能及时抢救失血而死”“某某因扶起摔倒老人而被冤枉”......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犹如鞭子,一下一下地抽打着我们的心。“小悦悦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冷漠;“彭宇案”让我们听到了世态的炎凉。道德之火在一点一点的熄灭,只剩下了微弱的火光。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伸张正义的人,我们多么希望惨案少些,再少些。
终于,我看到了曙光,一些向人们传递着正能量的高尚的人。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屋压死的。在一片废墟的间隙,她双膝跪着,整个人匍匐着,双手着地支撑着身体。在她的身体下面,有一个正在熟睡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小宝宝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还安静的睡着。就在这时,救援人员惊奇的发现,被子里还有一个手机。手机里存放着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完这条短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落泪了。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可惜这位不知名的母亲还未等到孩子长大开口叫她一声“妈妈”就早早的离开了他。这位母亲用她对孩子的爱,把正能量撒播到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也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唯有爱是真的、永恒的、不变的。
正因为这位母亲,许许多多的人加入了传播正能量的行列中。有的人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日夜不息;有的人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而英勇献身;有的人为了让灾区中的人们尽快有个温暖的家,献出了自己所有的存款;有的人来到灾区当志愿者,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因此,快要熄灭的道德之火,又熊熊燃烧……
第三篇: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2
用爱心传递正能量
——向磨刀老人吴锦泉致敬
赵文月青龙第一实验小学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是一个令无数人刻骨铭心的时刻。在四川省雅安市庐山县发生了7级地震,这次雅安地震让我们全国人民都震动了。
这次极具有破坏性的大地震,不知让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孩子变成了孤儿,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温暖,又让多少天真的孩子,失去了微笑,原来繁华的城市,充满了悲伤和哭泣声。在地震中,那一个个的感人事迹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吴锦泉以来磨刀为生,未雅安地震灾区捐出了自己辛苦两年磨刀存下来的两千多块钱,每一块钱都是辛苦的汗水钱,两千多个硬币,这爱心传递正能量。
诚然,地震带来的灾难让我们感到恐惧和绝望,但是,作为中国好人、慈善双雄之一的最美“磨刀老人”,却将自己辛苦积攒两年的硬币全部捐给了灾区,他的义举也再次感动了公众,给灾区百姓带来了直面困难、抗震救灾的勇气和信心。
在有些人看来,1966.2元或许并不是什么大数目,同那些成百上千万的善款相比,似乎微不足道,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顿算不上山珍海味的饭钱而已。那么,我们不妨来算这么一笔账:磨一把刀、磨一把剪子顶多也就几块钱,要想筹集这1966.2元的善款,“磨刀老人”得走街串巷地磨成百把刀、上千把剪子。可以说,这样的鲜明对比折射出的是“磨刀老人”身上大爱无疆的人性光芒,比起那些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慈善家,他的善举更应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
五年前,当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磨刀老人”曾向四川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而今,已经85岁高龄的他依旧行走在慈善事业的道路上,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生活的艰辛带来的失望情绪,相反,这位最美“磨刀老人”却用一次次的捐款奏响行善的华丽乐章,彰显出大爱无疆的朴素情怀。笔者相信,这样的声音,也将向雅安传递出直面困难、直面危险的信号,激励着那些依旧处于余震肆虐威胁下的雅安百姓,决不退缩、决不放弃,为营救更多的生命而奋斗。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雅安,在中国,还有更多像“磨刀老人”一样的人,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的正能量。就让我们在他们的指引下,汇聚爱和智慧的力量,万众一心,不怕艰辛、不怕困难,共同为雅安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让雅安更快的走出地震的阴影,重建美好的家园。
第四篇:演讲稿《用爱传递正能量》
用爱传递正能量
大家知道一个流行关键词“正能量”吗?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能量:积极的向上的一面我们称之为正能量;消极颓废的一面我们称之为负能量。个人的小善累积起来,就是城市的大善;人人贡献一点善心,便是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现在,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病情牵动亿万网民为之捐款祈福;勇救落水学生献出生命的沈星让自发前来追悼的群众久久不愿离去;病重卧床的老人看到了网民带他留在世界各地的“足迹”……这几年,各地涌现出一批感动神州大地的小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点燃了飞速传递于亿万网民之手的“火炬”。
作为一名在校的学生,我想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做一个正能量的传递者。莘莘学子,梦想飞扬,志存高远,激情四射。
这学期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一、做好自己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古人给予我们的教训。今天,我们的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着一些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一方面抱怨“人心冷漠”,一方面又告诫自己“少管闲事”;一方面
抱怨别人不守公德,一方面又时常纵容自己。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标准”,正是时下道德水准滑坡的原因之一。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上课认真听讲,整理好书本,完成好作业,做好值日,捡起废纸,收拾好餐具„„把方便留给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做好我们自己,就能为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做更多的事,就会如有人所说:“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二、心智成熟
还记得看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一个平凡女孩-孟佩杰: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养母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
这样一个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的女孩子,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而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有多少人,从小娇生惯养,成长一帆风顺,被家长宠着,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哪怕只是家长和老师一句提醒的话,他们都会觉得委屈的要命。同学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就有可能引起矛盾甚至导致殴斗,也有
付出生命代价的先例。这样失去理智干出蠢事,告诉我们的就是“冲动是魔鬼”。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约翰·辛德勒提出——成熟的人具备以下几大品质: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独立性(自主性);多付出少索取;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争强好胜,学会合作,有团队精神;认识到敌意、愤怒、仇恨、残忍和好斗都是软弱,温柔、善良的人才是强者;有能力区分现实和幻想;灵活变通,面对无常命运。
萦绕着正能量,同学之间传递的会是理解和包容,也就会收获喜悦和幸福。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做好分内的工作、对同学老师、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回报以感恩和祝福。在孔堂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收获到了温暖与感动,而正是这种正能量支撑着我们前进的脚步。像歌中唱过的那样,如果每个人都学着关心,便没有人哭泣;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去爱,便没有人欺骗;如果每个人都乐于分享并放下骄傲,我们便不再会与失败作伴。坚持正能量,人生无所畏惧!
各位同学,让我们尽快行动起来,细心去创造、发现文明;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人,积极地宣讲、渲染我们的班级和学校,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为了共同的家园、——传递正能量,你准备好了吗?
第五篇:传递正能量
传递正能量
为大力弘扬身边的好人,树立身边的道德模范,引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石河子分行工会组织全体员工于1月25日至27日观看2012首届“师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本次共授予袁梅等15名同志荣获首届“师市道德模范”称号,依拉等9名同志荣获2012年师市“我身边的好人”称号,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师市党委书记、政委卢晓峰;师市党委常委、副政委王希科、副师长于正中参加典礼,并为道德模范颁发奖杯和证书。
此次活动由师市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党委统战部、党委政法委、总工会、团委和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评选出的道德模范和身边的好人全部来自基层一线,有公务员、有出租车司机,有团场职工和个体工商户,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有年青的学生更有年迈的老人,他(她)们以平凡的普通人身份,为我们诠释了英雄的含义,以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充分展现了石河子市人民素质的提升,也为我们传递着真善美的正能量。
百大城支行陈明君 2013年1月28日
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却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我们的心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知传递着社会的温暖,筑起了一座座道德丰碑。1月17日下午,随着舞蹈《芬芳新韵舞动春天》的优美旋律响起,由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统战部、政法委、总工会、团委、妇联联合主办的“道德点亮心灵”八师石河子市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石河子市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典礼上,来自师市各单位、各行各业的15位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让在场所有观众为之动容,大家在温暖与感动中接受了一场心灵洗礼。
他们之中有“助人为乐、慷慨解囊、济难扶困”的团场职工袁梅,有“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打工青年司和平,有“默默坚守、爱站如家、敬业奉献”的基层变电站站长刘传明,有十几年坚持把棉花全部交售给团场的家庭农场主王继彬,还有孝老爱亲、团结友爱的杨春兰、朱丽德孜„„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用善良、担当、坚韧和责任,给社会树立了榜样,也使垦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受到感动,受到感召。
晚会共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团结友爱六个篇章。每个篇章通过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等多种形式交错进行,充分展现了八师石河子市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来源兵团网)
石河子新闻网讯 记者胥荣芳摄影报道 身边的榜样,身边的感动。1月17日,道德点亮心灵,师市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文化宫隆重举行,14名道德模范和一个道德模范集体先后走上领奖台,在掌声中接受表彰。
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师市党委书记、政委卢晓峰;师市党委常委、副政委王希科、副师长于正中参加典礼,并为道德模范颁发奖杯和证书。
此次活动由师市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党委统战部、党委政法委、总工会、团委和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去年5月22日至12月29日,组委会共收到有效选票17万余张,最终从225名候选人中评选出15名道德模范。
每一位道德模范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袁梅,是147团一位普通的职工。13年来,她花费了15万元帮助一对兄妹完成学业的事迹在团场传为佳话。丈夫说,她是拿金子都换不来的人。
“平常的人,做了平常的事,我心里高兴,我还要一直干下去。”73岁的诚实守信模范王继彬朴实坚定的话语,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通过现场播放短片和现场访谈,司和平、赵跃、朱丽德孜、刘传明等一位位朴实的平民英雄形象,走进每位观众心中,他们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诠释了人间的真善美和道德的巨大力量。图为颁奖典礼现场。
记者感言:
本次评选出的道德模范全部来自基层一线,他们中有出租车司机、团场职工、个体工商户、企业员工等,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在颁奖台上,他们朴实的话语感动着每一位现场的观众。
虽然他们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却拥有同样的选择:他人有难伸出援手,面对不平见义勇为、踏实工作敬业奉献、面对顾客诚实守信、传承美德孝老爱亲、奉献社会团结友爱。他们用自己平凡的行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石河子打造了一张独特的城市“道德名片”。
天山网讯(记者刘亚莉 王成光摄影报道)17日下午,“道德点亮心灵 ”八师石河子市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本次颁奖典礼由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党委统战部、党委政法委、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团委主办。此次评选结合群众投票基础和专家们的意见。共有225位获得提名,最终15位获得八师石河子市模范称号。
在颁奖典礼过程中,现场播出的道德模范代表的生活视频片段让现场观众近距离目睹了他们的风采,全场观众被体现在他们身上那种平凡而又伟大的道德力量深深感染和打动。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石河子市社会福利中心的护理员杨春兰在平凡而特殊的护理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她说:现在的这个养老护理行业也是新型的行业。我们希望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它、关注老人、关注这个弱势群体。让我们大家都用爱心、耐心、真心来爱护他们、服务他们,让他们都在我们的爱心呵护下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八师石河子市大学生志愿者李翠芳激动地说:我相信今天所有来到现场的志愿者在服务的同时也算是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相信不管以后我们回到课堂或是回到工作岗位上,我们这次所受到的精神熏陶作为以后在工作中的一个动力。甚至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日积小善,慢慢的做好自己。
兵团副政委、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八师政委卢晓峰;师市党委常委、八师副政委王希科;师市党委常委、八师副师长于正中;石河子市副市长乐旸、张东明;石河子市人大副主任哈力木·拜都拉;石河子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秀勇;石河子市政协副主席、党委统战部部长魏乐强等领导参加颁奖典礼。
(记者董美玉通讯员刘杰)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时代文明新风,1月17日,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了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伴随着热烈的掌声,15位道德模范依次接受了表彰。
15名道德模范,有15个用爱心谱写的动人故事。在他们当中,有为帮助面临辍学的兄妹俩完成学业,13年来资助近15万元的“助人为乐模范”袁梅;有重合同守信用,利益面前不动摇的“诚实守信模范”王继彬;有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的“见义勇为模范”司和平;有七年来精心照顾孤寡老人李玉珍,不是亲闺女,却胜似亲闺女的“孝老爱亲模范”付翠兰„„
15个感人故事,15次雷鸣般的掌声,观众在温暖与感动中接受了一场灵魂的洗礼。15名道德模范,用他们的真情大爱点亮了人们心灵里的一盏灯,他们的爱心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把这暖暖的爱意燃烧、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