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悟禅师赶五戒》浅谈佛教对宋明社会文化的影响(5篇)

时间:2019-05-15 05:0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明悟禅师赶五戒》浅谈佛教对宋明社会文化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明悟禅师赶五戒》浅谈佛教对宋明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一篇:从《明悟禅师赶五戒》浅谈佛教对宋明社会文化的影响

从《明悟禅师赶五戒》浅谈佛教对宋明社会文化的影响

《明悟禅师赶五戒》是明代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的一篇,主要讲述的是明悟禅师与五戒禅师同去涅磐前世今生的故事。

五戒禅师与明悟禅师在南山净慈孝光禅寺修行,平日感情深厚。一日,五戒禅师因见寺内侍使收养的少女红莲青春貌美,一时动了凡心,破了戒。后被明悟禅师看破,并以一诗来斥责五戒破色戒的罪过。五戒禅师悔悟,辞回卧房坐化。明悟禅师知道五戒转生坠入现实的苦海,也坐化赶上五戒,救渡他转世。五戒转世为苏轼,明悟转世为佛印。苏轼起初并不信佛,后经佛印反复劝导,加上自己经历几经沉浮,最终感悟,从此笃信佛教,达到了一种“精神出家”的境界。

《三言》中很多篇章都易见佛教思想的影响,而《明悟禅师赶五戒》中以修行和尚的身份来经历轮回转世过程,最终觉悟圆寂,称得上是重视佛教轮回业报思想的作品中相当出色的。佛教的觉悟,死亡观是贯穿全文的引领主线。例如,五戒禅师在坐化时写的《辞世颂》:“吾年四十七,万法本归一;只因念头差,今朝去得急。传与悟和尚,何劳苦相逼?幻身如雷电,依旧苍天碧。”可见,五戒禅师坐化过程中对明悟禅师的惭愧感占了相当重的部分。五戒还没觉醒破色戒过失的严重性,而是因被明悟指责感到羞惭,发出“何劳苦相逼”之叹。友人的责备逼得他不得不严酷的面对过失,他只得坐化而去。虽然如此,仍不能免除业报轮回的作用。明悟觉察出五戒行为中的怨气,所以赶上他的转生,要来启导他。五戒此时的坐化还称不上是彻底的觉悟。

如果故事到此打住,可能只能算上一般具有佛教思想背景的友谊故事,但转生部分的情节安排则显得意味深长。苏轼的出场是毁僧谤佛的形象。他出身富贵,少年得意,志在功名,“最恼的是和尚”,常言:“不毒不秃,不秃不毒”。这固然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也多少与前世五戒坐化时的怨气有关。谢瑞卿(明悟转世为佛印的俗家姓名)这时劝导他,他自然不听。后,情节安排苏轼强拉瑞卿同去观看朝廷布置的诵经设醮(苏轼是凑热闹,谢瑞卿则是假意推托),结果阴差阳错,瑞卿被皇帝钦度为僧,还御赐法号:“佛印”。这对瑞卿来说是正中下怀,他本来就有出家的念头,却假怪苏轼害他当和尚。苏轼对瑞卿心怀歉疚,也不敢再说“做和尚半个字的不好”“任凭佛印谈经说法,只得悉心听受;若不听受时,佛印就发恼起来。”日子久了“渐渐相习,也觉得佛经讲得有理。”这时苏轼显然也算不上觉悟。其后,苏轼的人生急转直下,相继被贬至黄州,惠州,琼州。于宦海沉浮,人生颠沛中体会炎凉冷暖,大起大落,自然深感人生的无常,后悔平日没听从佛印之言。东坡的觉悟正是安排在这样的场景下:苏轼因得罪王安石被贬杭州通判,又因得罪王安石门生被问罪坐牢。大狱之中,生死未卜。苏轼开始对过去经历反省思索,不由感慨现实的苦难。冥冥之中,透过梦境与佛印一起拜访孝光禅寺,恍忆起前世与红莲的孽缘。前世今生,一时间,时空如镜像交迭。醒将过来,乃是南柯一梦。狱中更鼓正敲,遥闻晓钟灌耳,苏轼如醍醐灌顶,觉悟出前世的欲孽,今生的沉浮都归于“虚无”。只有内心的修持才能不为外界所支配蒙蔽,才能摆脱因缘报应的轮回。于是旧的精魂已死,新的心性已成,此时的苏轼不再是少年轻狂地富家公子,已是清心寡欲的东坡居士了。其后二十年带发修行的生涯只是这一刻觉悟的验证。故事到此也可以圆寂了。

撇开故事带传奇色彩的前半部分不说,苏轼与佛印的交往向来比一般文人的友谊更引发人的兴趣,这多少有一些对宗教的好奇心在里面。宋代不少文人都有一点佛教情结,或许是从前朝传承下来的。因为这种情结,而去像贾岛一样归隐山林,闭门苦行的到很少,更多的是像王右丞一样,淡泊名利,修身养性,亲近自然。这种情绪与文人自身的狷介个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名士的风雅作派。苏轼早年给人得感觉是很注重生活质量的,经常对美酒佳肴赞不绝口,还亲自疱制东坡肉,五柳鱼…是个吃遍天下的美食家。后期,与佛印一道,蘸盐食粥,也吃得津津有味。“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喝点新酿的小酒,吃点乡村野菜也能尽兴而归。更甚之,还写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戏诗。“竹”在这里只是个意象。佛教里讲究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有竹的居处自然是清幽雅致的地方,这里面便有一点禅意。让一个美食家弃肉选竹的应该是佛教里提倡的一种达观的处世态度和淡泊寡欲的生活观念。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佛教濡染甚厚,自号:山谷道人,据传也有类似苏轼的转世传说。除此之外,自号“六一居士”的欧阳修,苏舜钦,姜白石等人的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禅的意味。

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朝,佛教便不再是文人雅客的偏好,而广泛流俗于民间了。佛教的思想也不再偏重于高深的修持而变得形式化和实用化,常与是非曲直,道德善恶联系在一起。例如,因果报应,轮回说就近乎一种道德约束。主要思想便是劝人行善积德,否则必有恶果,要么今世,要么来生,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在这样无所不在的观念影响下,佛教的信徒是很多的。像《儒林外史》里,一寺附近的居民少不了每年要向庙里敬奉香油,供和尚点灯炒菜。而《三言》中,大户人家逢年过节还要向庙里、庵中送下粥小菜,出钱塑佛还愿。而作为还礼,老尼是可以在高门大院往来走动,与女眷互通有无的。这也是《三言》很多故事中,尼姑充当小姐公子牵线搭桥角色的前提。这时期,民与佛的关系就近的像平常走亲访友了。佛的影响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每一处,可以是门上避邪的贴画,是屋前神龛的供香,是戏折子里的一出,是街头巷尾妇孺津津乐道的传闻故事。佛教思想的入世给市井道德以具体的载托,给平常百姓以精神的安慰;而市井生活又以其丰富多彩和强大的生命力给佛教融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承载了市井百姓的喜好和愿望,变得不再高高在上,神秘莫测。

《明悟禅师赶五戒》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的。它既包含了佛教基本的思想观念,也融入了平凡百姓具有浪漫色彩的幻想,像一幅宗教题材的风俗画一样鲜艳生动。《三言》中很多故事也是这样,其文学上的意义恐怕远不如它为我们展示世态人情的意义来的深远。当一幅几百年前的世情风俗画在我们面前慢慢打开,我们选择佛教的偏光镜来考察它,欣赏它,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而这个过程也是充满趣味的。

第二篇:投稿 宋霞霞佛教思想对《南柯记》创作的影响

佛教思想对《南柯记》创作的影响

宋霞霞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陕西 汉中 723001)

[摘要]: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奠定了他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其中的《南柯记》,始终笼罩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在佛教的大框架下杂有比较浓厚的“万事无常”“诸色皆空”“人生如梦”的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出世思想。

[关键词]:《南柯记》;因果轮回;空;禅宗

当莎士比亚的辉煌剧作轰动英国舞台的时候,中国的汤显祖也成了照耀明代剧坛的最明亮的星辰,“临川四梦”奠定了他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他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广交正义之士,具有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他心怀天下、志存高远,面对千疮百孔、腐朽不堪的明王朝,他敢于直谏,却为腐朽的统治者所不容,一再遭受排挤和打击。黑暗的现实既堵塞了他施展个人抱负的道路,也浇灭了他依赖明君、贤相匡正天下的政治热情。他毅然辞官回到老家临川茗堂寓所,一心于戏剧创作,完成“四梦”。

[1](p41)汤显祖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根基,但是又掺和了浓厚的佛禅思想和道教思想。道教和佛教伴随汤显祖终生。他自己说:“玄宫梵馆,一再周旋。少年早抱长生之诀,衰年乃就无生之意。”他全面概括自己的思想结构:“拟日用于仁智,转天机于玄释。”

[1](p41)

“临川四梦”中的《南柯记》对现实主义的描写增强,可以说是作者一生宦海沉浮的缩影。同时作者也陷入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与痛苦中。作品写成之年,也是作者最为抑郁的时候,其长子不幸病滞而死。政治上的失意与丧子之痛,使他日渐颓唐,他只有转向佛道来寻求精神的寄托。因此纵观整部《南柯记》,始终笼罩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在佛教的大框架下杂有比较浓厚的“万事无常”“诸色皆空”“人生如梦”的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出世思想。

一 佛教的因果轮回思想对《南柯记》创作的影响

佛法的核心理论是缘起和因果,佛家所谓缘起,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起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佛经《杂含》卷二·五三

经)因果报应学说是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佛法认为,善因产生善果,恶因产生恶果,善恶之报不是由上天主宰,而是由自身的业力感召的,自己的行为必须对善恶果报负责。高僧慧远的《三报论》,系统地发挥了三世轮回的因果报应学说,指出:“经说业报有三: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佛教因果报应说产生的道德约束力,不但对现世、还对来世发生作用。在这种道德说教的影响下,人们不断警省,去恶从善。于是,千百年来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一直成为中国人维护道德伦理的精神支柱。[2]《南柯记》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根据其基本情节加以改编。叙主人公淳于棼因愤于功名不成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驸马,并封为南柯太守,他享尽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后因瑶芳公主死去、自己失势被遣回人间,醒来却是南柯一梦。汤显祖一开始就将这个故事套到一个因果框架中,在第四出“禅请”中通过契玄法师之口道出:“只为五百年前有一业债,梁天监年中,前身曾为比丘,跟随达摩祖师渡江。毗扬州有七佛以来毗婆宝塔,老僧一夕捧执莲花灯,上於七屠塔上,忽然倾泻莲灯,热油注於蚁穴之内。彼时不知,当有守塔小沙弥,颜色不快,问他敢是费扫塔之劳?那小沙弥说道:不为别的,以前圣僧天眼算道,此穴中流传有八万四千户蝼蚁。但是燃灯念佛之时,他便出来行走瞻听。小沙弥到彼时分,施散盏饭,与他为戏。今日热油下注,坏了多年。老僧闻言,甚是忏悔,启参达摩老师父。老师父说道:“不妨,不妨,他虫业将尽,五百年后,定有灵变,待汝生天。老僧记下此言,三生在耳。屈指到今,恰好五百来岁。欲往扬州,了此公案。”

[3](p13)

佛教说一切众生的活动(业),包括“身业”、“语业”(言语)、“意业”(思想活动),都必定得到相应的报。业就是“因”,“报”就是“果”。扬州毗婆宝塔中八万四千户蝼蚁,每当“燃灯念佛之时,他们出来行走瞻听”。这种听闻正法的善业,决定了将来的善报。又因契玄法师前生无意中伤害了他们,故此生借说法之机促成淳于棼与蚁国公主之姻缘,最后又借淳于棼的力量,燃指发愿,超度众蚁生天。

按大乘佛教的教义。佛菩萨都能自利利他。佛菩萨在一切时间,一切处所都存在。他在为“有情”(无论是人,还是蝼蚁,一切有生命的存在)说法时,能现种种相,因缘说法,调伏众生,平等化度,于任何一个“众生”都不抛弃。契玄法师为大众说《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目的就是化度人类和蝼蚁。

二 佛教的“空”观思想对《南柯记》创作的影响

“空”是佛教理解世界的一个基本概念。大乘空宗对“空”的解释是“色即如空,空即如色”。所谓“空”并不是一无所有或者等于零。“空者,无形无象,无分畛,无限量,无作意,故名空。非空无之谓。”[4](p279)“色”是现象,“空”是本性,本性上“色”是“空”的,“空”不脱离世界一切,“空”即是一切,所以说“色即如空,空即如色”。佛教认为“诸行无常”“诸法皆空”。“诸行无常” 即指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刹那生灭,瞬息万变。“诸法皆空”,意即一切事物皆无独立的实在本体,万物皆空,世界是妄。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p261)

佛教的“空”观思想影响了汤显祖对《南柯记》的创作,在作品中即表现为人生如梦、诸事无常、诸法皆空的虚无主义思想。《南柯记》的主人公淳于棼在现实中是烦闷的失意落魄者。他曾要“取河北路功名”却因“偶然失酒,失主帅之心”结果“因此弃官,成落魄之象”。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功名,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愿,但是现实不遂人愿,却惹来无尽烦恼。淳于棼只有借酒消愁,酒醉之后经历了一场亦真亦幻的梦。在梦中淳于棼被大槐安国国王招为驸马,同美貌的瑶芳公主成婚。又在公主的帮助下,实现了仕宦功名。淳于棼被任命为南柯郡太守,治理南柯郡二十年,政绩斐然。整个南柯郡境内“则见青山浓翠,绿水渊环。草树光辉,鸟兽肥润,但有人家所在„„何止苟美苟完且是兴仁兴让”。瑶芳公主去世后,淳于棼还朝后位居左相,威名愈高,权臣对他的的嫉恨也愈重。又因他悲伤于妻子的逝世,沉迷于酒色纵欲中无法自拔,最终被政敌打击陷害,逐出大槐安国。淳于棼在梦中所游历的蚁国与现实中的社会又有何异,虽是处于虚无飘渺的国度中,但官场之险恶,人情世态之炎凉,又历历在目。汤显祖正是讽刺官场靠裙带关系升官;权相嫉贤妒能、排斥异己,朋党倾轧;吏治腐败、胥吏贪暴;均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淳于棼在第四十出“疑惧”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君心是坦途。黄河之水能覆舟。若比君心是安流。”[3](p146)在封建的集权统治下,自己的荣辱升降全都系于君主一人。

淳于棼的南柯一梦和他的由梦而寤实质是他的“情”“欲”幻灭的过程。“情尽”一出,淳于棼终于认识到人生如梦、诸法皆空,最终顿悟成佛。诚然,这离不开契玄法师的帮助,如在“情转”一出中契玄法师道:“诸色皆空,万法惟识。他犹然未醒。怎能信及。待再幻一个景儿。要他亲疏眷属生天之时。一一显现。等他再起一个情障。苦恼之际。我一剑分开。收了此人为佛门弟子。亦不枉也。”[3](p166)契玄法师见淳于棼有佛性,多次通过禅语机锋让他醒悟,最后又待瑶芳生天时斩断淳于棼的痴心情缘。

三 禅宗思想对《南柯记》创作的影响

《六祖坛经》中说:“何名坐禅? 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触境,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5](p71)禅是一种心灵境界,禅的“相” 即是“不著相”,是内心不乱,不迷,不向外驰骛,对外在的一切不执着的内在心理状态。禅宗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说法,强调用主体的心灵去参与体验,获得最直接的心理觉受。在成佛的根据和可能性问题上,慧能提出“即心即佛”的观点,把心与佛等同起来。主张人人有佛性,佛性平等,心性本净。众生与佛的差别仅在于自心(性)迷悟的不同,《六祖坛经》中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5](p197)他从“性体本净”出发,认为一任主体心性的坦然呈现,当下即是妙悟,即是成佛,而所谓“成佛”不过是“明心见性”。做到明心见性,须“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也就是慧能提出的“一行三昧”之说。

《南柯记》可谓“入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如“当头棒喝”,将人生的底细和盘托出,“不须看尽鱼龙戏,浮世纷纷蚁子群。”汤显祖将禅宗思想深深地植入了《南柯记》之中,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第四出《禅请》中:“净[契玄禅师] :老住西峰第几层,琉璃为殿月为灯。终年不语看如意,长守林泉亦未能。自家契玄禅师是也。无影树下,弄月吟风;没缝塔中,安身立命。钟鼓不交参,截断众流开觉路;风幡无动相,扫除尘翳落空华。见三世诸佛面目本来,入一切众生语言三昧。”

[3](p13)这出《禅请》,请出了《南柯记》中的禅宗精神,道出了禅宗直探人心,以心为觉悟本体的宗旨。唱词中的“如意”、“无影树”、“没缝塔”皆是对“心”这个精神活动载体的生动比喻,心的活动是千变万化,变幻万千的,是无实体、无形相的。正如慧能的那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p15)

人身本非菩提树,人心也本非明镜台。人的身心是五蕴合和的假有,本来无一实体存在,又到哪里去沾惹尘埃?慧能的偈子集中表达了南宗顿教法门的宗旨,以般若无所得、无可执著的思想,教示人们不要把清净佛性对象化为一个外在于自我的存在,主张清净佛性就体现在人们当下念念不断地自心中,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清净物的存在。

禅宗讲“顿悟”成佛。“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

[5](p133)

只要心性不被外法相所迷惑就可以成佛。在第四十二出《寻寤》中,契玄法师与淳于棼的对白:“[净]你待怎的?[生]我待怎的? 求众生身不可得,求天身不可得,便是求佛身也不可得,一切皆空了,[净喝住介]空个什么?[生拍手笑介] [合掌立定不语介] ”。

[3](p152)

玄法师与淳于棼在一问一答之间,禅机妙趣与人生的感悟皆在其中了。淳于棼笑而不语,“我淳于棼这才是醒了,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 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等为梦境,何处生天? 小生一向痴迷也。”这是淳于棼对人生的感悟,亦是汤显祖自己的感悟。这种感悟,不从心外得,只在心内求,是获得自在生命的觉醒。

参考文献

[1]周育德.汤显祖论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2]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汤显祖.南柯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9.[4]王元化.释中国(第一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5]慧能.六祖坛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Nanke Dream”and Buddhist Thought

Song Xiaxia(Literature College,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1,China)

Abstract: Tang Xianzu’s “Four dreams of Linchuan” established his position in the theater history.“Nanke Dream”, one of which, has been shrouded in religious atmosphere.Under the framework of Buddhism, which shows the thought of “life is a dream” “Dharma emptiness”.Key words: “Nanke Dream”;“Cause and effect cycle”;“empty”;“Zen”

作者简介:宋霞霞(1987-),女,山东青岛人,陕西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通信地址:陕西理工学院南区研究生64号信箱 邮

编:723001 Email :350968442@qq.com 手 机 : ***

第三篇:7--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认识__宋明广_

自治区团委驻嘉和园社区维稳工作组调研命题文章之七

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认识

宋 明 广

2009年10月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正带领各族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进一步加快,群众对社会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进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如:城乡差距悬殊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存在一定困难,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工作中部分群众的利用受到了侵害等等,党群干群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群众工作。

一要正确把握和充分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好什么是群众工作,我们认为,当前的群众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群众工作,也不是狭义上所说的信访工作,而是以理清情绪、促进稳定、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的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开展工作。只有正确的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才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党作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在长期斗争中屡经艰险磨难而不衰,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振兴的成功之路。这其中一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血 1

肉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更准确、更有效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这对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国家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

1、群众工作趋向多元化。一是工作对象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类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下岗职工、农民工、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问题不断显现。群众工作的对象、类型呈现了多元化。二是反映问题多元化。当前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就业保障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历史遗留等多层面、多领域的问题。各类公共突发事件也成为了诱发群体事件的新热点。这些问题往往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增加,处臵难度加大。

2、矛盾纠纷趋向复杂化。一是直接的利益冲突和间接的利益冲突并存。因经济基础薄弱,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平衡。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群众的有些要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沟通、诉求等机制还不健全,民意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表达和释放,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潜在的参与者,往往是少数不法分子违法犯罪与少部分群众无目的参与相互交织,一旦产生诱因,往往会出现众多的围观、起哄甚至挑衅,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二是合理诉求与不合理诉求并存。从实际情况看,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是由于初次信访重视不够,该解决的没有解决,但也有个别人,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态,对于法律渠道、民间渠道可以正常解决的事情,动不动就越级上访、重上访和集体访。三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并存。当前许多矛盾基本上都是非对抗性矛盾,但也出现了一些对抗性矛盾的矛头和倾向,一些重大的群体事件往往是事先有策划、组织,有分工,有行动方案和进退措施。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竭力挑拨离间党群关系,危害极大。

3、矛盾形成原因趋向多样化。一是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有的是

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措施、办法脱离实际。有的干部工作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生利益的问题缺乏慎重考虑,造成失误。二是由于处臵不当带来的。有的干部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不熟悉、不了解,对群众的联系不紧密,把握不了群众的思想动向,不会和群众对话,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处理矛盾纠纷不够及时。有的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公务中,考虑社会效果不够,工作不深不细,作风简单粗暴等等,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妥善解决的矛盾激化,成为影响稳定的隐患。三是由于诉求渠道不畅引起的。当前,群众表达反映自己利益诉求的方式方法和数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诉求渠道狭窄乃至缺失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四是心理失衡带来的。一些群众对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思想准备不足,不能站在全局、长远的角度理性看待问题,只是片面的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和认识偏差,产生怨气,引发不满。如贫困差距拉大,一定层度上造成了社会成员间的矛盾,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不满情绪增加等。

三要注重方式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群众工作

1、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只有做好疏导化解工作,正确引导群众,才能消除矛盾。在对待苗头性问题,要提前做工作,尽早化解;对长期性问题,要经常做工作,逐步化解;对突发性事件,要集中做工作,及时化解;对周期性矛盾,要不断做工作,反复化解。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把说服教育、释疑解惑和排忧解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因时因地把握群众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说服教育,另一方还要回答好群众关心的问题,帮助群众消除误解,同时,还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得到群众的理解。

2、要真正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一是要充分相信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把事实告诉群众,既不回避问题,也不掩盖矛盾,既不避重就轻,也不敷衍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深入了解民意,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作出决策前,开展工作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倾听群众的愿望要求,特别是要听取群众的不同意见,以群众拥不拥护、暂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和决

策的标尺。三是要从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问技于民,向群众学习,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方法、新经验,以此作为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政策的依据,真正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保护好。

3、努力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努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使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生活得到保障,生产得到发展。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应该解决和能够解决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凡是要求合理,但没有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的,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凡是一时无法解决的,可先部分解决,确实因客观原因无法彻底解决的,应向群众讲清道理,做好解释;凡是群众要求不合理,不合法的,坚决不开口子,不做不符合规定的许诺,防止产生以闹取胜的不良影响。

4、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一是要建立干部经常下访的工作机制。各级干部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经常性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社情、访民意,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础,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二是健全领导定期接访的工作制度。特别是县市领导、部门领导要开展定期的接访工作,并不定期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下访接待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亲自化解事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督办解决群众的困难等问题。三是不断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特别是要重点组织年青干部学习和实践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学习好、掌握好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解社区民意的能力,做思想工作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下派基层任职、参加工作队、蹲点锻炼、到基层单位体验生活等方式,为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动员、组织群众能力的有力条件,在实践中打牢做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

第四篇:高原施工对机械的影响与改进措施--葛现明

高原施工对机械的影响与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西部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西部高原地区的施工项目 日益增多,西部逐渐转变为施工企业的新战场,但西部恶劣的自然环境令许多企业望而生畏,无法扎根高原。此文的背景主要依托青海省茶格二标,施工环境在海拔3500米以上,全线路基土石方大约6400万方,由于工期紧环境条件恶劣,应尽量减少人工开挖作业,绝大部分土石方由各类工程机械去完成,因此,机械在京藏高速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高原环境对工程机械的影响,投入京藏线的机械设备如不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势必影响机械性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间接影响工期和施工企业的效益。关键词:高原

机械

措施 1. 高原气候的特点

1.1低温寒冷。年平均气温-10~-2度,最低气温-15~-20度。

1.2大气压力低。我项目部区域海拔高度3500米,年平均气压0.5个大气压,水的沸点约为85度。1.3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我项目部区域平均氧气含量约为平原地区35%.1.4日照时间长。强紫外线,昼夜温差大。2.高原对施工机械的影响

使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原设计在平原地区使用的工程机械在高原环境下使用,其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指标使用寿命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机械发动机的功率下降。以普通内燃机为例,海拔每升高1千米,发动机功率下降5%~9%,油耗增加7%~12%。由于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施工设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动力性能,散热及冷却系统,低温启动困难。

2.1青海海西地区年平均气温-10~-2度,极端最低气温-20~-30度。在此环境下,发动机气缸难以正常做工,运转。低海拔环境下柴油机在压缩终点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力达4~6兆帕,温度约720~900k,这个温度和压力下,喷入雾化柴油能够正常做工。而在高原环境下由于大气压力低,压缩终点压力,温度均低于正常值,刚开始启动时曲线速度慢,气缸爆发,做工就更加困难。

2.2在海拔3500米时,水的沸点为90度,冷却系统防冻液的沸点随海拔升也相应下降,而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在95度左右,这样冷却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另外由于空气密度低,发动机冷却风扇流量少,多余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容易过热。

2.3青海省海西周属于高海拔地区,含氧量下降30%以上,这使发动机充气密度降低,过量空气系数降低,燃烧不充分,后燃性严重,工作粗暴,排气黑烟严重,功率下降,据测算,从海拔1500米开始,海拔每升高300米,功率下降5%,发动机动力不足,不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3针对性措施

3.1(1)采用低温性能好,结构形式与普通启动型不同的蓄电池。此类蓄电池采用了单元螺旋卷绕技术,其极板与极板之间的间隙极小,采用固态酸,并能被玻璃纤维网所吸附,整个结构紧密,极板面积大大高于普通平板式蓄电池的铅面积,低温时,更无液态酸冰冻现象,可在-4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冷启动功率、充电速度等指标与在同等条件下的普通蓄电池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对蓄电池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制作专用保温箱。由于低温下蓄电池放电较多,容量下降,可以调整发电机的调节器,使充电电压保持在35伏左右,以提高发电机的充电量。采用特殊材料的密封件和橡胶件,对外露的橡胶件进行保护,解决材料因高辐射、低温、温差大而造成的材料老化问题。

3.2对于高海拔发动机正常工作过热问题,推广应用中冷技术。空气被压缩时,温度与压力同时升高,空气密度降低,经增压后的空气在进入气缸前进行冷却的技术为中冷技术。目前已有中冷器装置,采用后可防止机械高温。

3.3由于柴油的压缩比大,输出功率大,过载能力强,大多机械采用柴油机、柴油使用性能为燃烧性,低温流动性,粘度等,其中低温流动性用来判断柴油在什么样的环境温度下使用,低温流动性用其凝点高低来表示,在高寒地区应选择低温流动性好的柴油。最好选用-20号优质轻柴油,其质量指标不低于GB252轻柴油标准规定,其十六烷值不小于40.再加入油箱前,轻柴油必须经过48h沉淀,并用绸布过滤。选用低温性能好的润滑机油。这类润滑机油低温时,粘度小,启动时,各摩擦副之间润滑好,启动阻力小,利于启动。另外,还可采用加热润滑机油,以降低机油粘度,减小启动阻力方法。

4结束语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高原施工项目将会更多,只有在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掌握适用高原工程机械的使用,才能管好、用好各种机械设备。

第五篇: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的影响

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的影响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之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界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对中国的影响: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2.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3.中国新思想萌发

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资本主义制度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 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即帝国主义时期 加紧了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彼此之间也展开了分割殖民地的争斗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对中国的影响: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下载从《明悟禅师赶五戒》浅谈佛教对宋明社会文化的影响(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明悟禅师赶五戒》浅谈佛教对宋明社会文化的影响(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