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

时间:2019-05-15 05:3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

第一篇: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

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

山东本为地域名称,但从汉代起就有人用以专指齐鲁之地,正式转成独立的政区名称,则是在金代以后的事.明代臵山东布政司,清代改称山东省,由是固定下来.这片辽阔的地域之所以世称齐鲁之邦,则是由于在历史上曾分属齐鲁两国.山东不但有海岱湖山的自然胜景,更因齐鲁文化的氤氲化生而富藏人文旅游资源.所谓齐鲁文化是有别于中原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的独立的地域文化体系,也就是生活在山东大地上的人们的独特的生存样态及其表现形态.与其他文化体系一样,齐鲁文化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既有横向的地域扩展,也有纵向的历史演进.若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的方国文化为标尺,可将贯通古今的山东地域文化概分为先齐鲁方国文化,齐鲁方国文化与后齐鲁方国文化,其中自有一脉相传的精神气质.一.作为特定文化精神的凝结,载体和象征,满载着历史沧桑的文物古迹构成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层面.在山东辽阔的地域上,文物,遗址,史迹,古建筑星罗棋布,展现着齐鲁文化的精神气质,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从而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胜地.齐鲁文化可远溯至四五十万年前与北京人同时的沂源猿人,并在山东境内形成从沂沭旧石器文化以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国内罕见的完整的史前文化谱系,古文化遗址遍布各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已经给我们展现出这一远古文化的辉煌灿烂,大量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细石器,青铜器文化遗存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进程,而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陶器,石器,玉器,以及文字和夯筑技术的率先发明,无不昭示着远古时代山东人的智慧,影响及于黄河中游,江汉,长江中下游,辽东,冀北以至粤北地区.在山东,更有传说中的古老部落,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居住在山东南部和西南部的传说中黄帝,炎帝和颛顼帝的后裔,构成诸夏族;一是太皞(又号伏羲氏)和少皞(或作少昊)后裔的东夷族.传说舜生于诸城,皋陶生于曲阜,而大禹治水的活动,也主要集中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对于这些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首领,英雄与圣王的想象与纪念,不仅深植于齐鲁文化的观念层,孳生出诸多民俗节庆典礼,其物质性表现也构成山东旅游的一个主题,齐鲁风物因此沾溉神圣气韵.今天,在博物馆中徜徉,在文化遗址上信步,凝神谛听那些文物传达的历史脉动,我们仿佛可以超迈时空的阻隔,得与中华民族的古老身影亲切照面.倘去济南千佛山瞻仰舜王庙,到曲阜城东凭吊少昊陵,抚今追昔,基于华夏民族想象性认同的根源性的存在感也便会油然而生.齐鲁古都遗址迄今犹存,两国长达八九百年的历史更是遗留下极为丰富的文物史迹.考古发掘已经探明,齐鲁故城皆规模宏大,交通便利,功能完备,铜铁冶炼与制陶制骨的作坊遗址尚存,城墙的断壁残垣迤逦可辨,宫观古台痕迹依稀,故城内外墓冢累累.尽可想象临淄“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的繁华,体味依循周礼“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匠人》)定制的鲁城布局所象征的庄严秩序,设计的精巧与施工的精良使人不能不惊佩祖先们的聪明才智.你甚至可以

沿着东周殉马坑,汉画像石,陶舞俑等文物古迹所指示的方向,去遥想古人的生存样态,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构成了怎样绚丽多姿的生活世界.你还可以登临胶州穆陵雄关的齐长城遗址,济南北郊鞌之战的战场马鞍山,华不注山,前往莘县的马陵道古战场,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的平度即墨古城,寻访那些著名战役的遗迹,于残阳斜照时感慨历史行进的惨烈悲壮;你也可以在春光明媚之日登临曲阜的尼山,舞雩台,虔敬地瞻仰孔子的阙里故宅,和他带领学生习武的矍相圃,讲习诗礼的杏坛,以及颜回居住的陋巷故址,邹城的孟母三迁处,优入圣域,探询儒门圣哲的生命历程与文化传承,在邹城峄山的孔子小鲁处,泰山的孔子登临小天下处,放眼四望,体味一代哲人的宽广胸襟与心灵境界.于是,往圣先贤的音容笑貌,平民百姓的生活百态,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纵横议论,古战场上的烽火硝烟,金戈铁马,便都在穿越时空隔阂的知识意义追寻和情感体验中浮现出来.孔庙是西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我国三大古建筑群.其构成是我国历代的庙堂格局,以殿堂为主,廊庑为配;以台阁为变化,门坊为中轴,墙垣为区划,大成门,大成殿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整个建筑群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左右对称,结构规整,布局严谨.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给人以肃穆庄严,博大宏深之感.细致考量,孔庙建筑群实是土木写就的强调礼乐和谐的伦理学.就基本格局说,孔庙的中轴线意识十分强烈,八进序列,使整个建筑群的纵深感很强,加强了崇祀即礼的意义,大成殿规模最巨,历代陪祀者居于两庑,孔子妻屈尊寝殿, 也无不显示着主次分明的礼的秩序;另一方面,整个建筑群又呈现出一种左右匀齐之绝对对称布局,使其不仅具有礼的特性,而且具有乐的意蕴,是中国式的以礼为基调的礼乐和谐.这是重视理性,道德的伦理型文化的典范体现,充满了内向的忧患意识和理性的反省思考,静穆,壮阔,伟大.蓬莱阁建筑群座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由吕祖殿,蓬莱主阁等六个建筑单体组成,每个建筑单体又由许多别具风格的亭台楼阁所簇拥,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虽然建筑技术极尽巧妙,各亭殿的廊壁之间更多有历代名人楹联字画,堪称人文萃聚,但蓬莱阁旅游的文化基点却是齐文化空灵特质所构筑起的神仙世界.登临蓬莱阁,或许你能幸运地看到神仙显市的奇景,如苏轼《登州海市》所描绘的:“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海市蜃楼的自然幻景翻成蓬瀛神山的无尽想象;漫步于吕祖殿和仙人桥,令人悠然神往的则是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而倘在雾天伫立于主阁明廊之上,凭栏四顾,看楼台殿阁在雾霭中时隐时现,便不禁顿生臵身仙境,出尘超凡之感.蓬莱因此被视为仙山的代称,“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神仙世界似乎触手可及.海外神山传说和蓬莱仙话的文化积淀使得蓬莱阁建筑群充满着轻盈飘逸的气息,而人间仙境的成型则体现了齐文化精神空灵和行为功利的奇妙融合,神奇,端庄,宏丽.泰山有日出云海松涛飞瀑等极为壮美的自然景观,但泰山之所以高踞五岳之首,号称岱宗,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却更仰赖于

其深厚的文化内蕴.早在上古时代,泰山就已经受到东夷部族的顶礼膜拜:泰山是大地的主宰——地主,人死后亡魂都归泰山神管辖,因而是归宗神山.齐,鲁两国都承东夷旧邦而建,也均有泰山祭祀,但文化取向却有差异.齐国更多受到东夷原始自然崇拜遗风的影响,盛行祭祀自然神;鲁国更多周礼文化的影响,注重祭山中的等级名分.两国文化的融汇便造就了泰山的一体两面形象,一为宗教性的神山,一为伦理性的圣山.这便构成以后泰山封禅的信仰基础,进而,齐文化的兼容并包导致了多元综合的封禅典礼,鲁文化的尊尊亲亲构建了封禅典礼的象征意义,而齐,鲁文化共有的重民意识则铸就了国泰民安的封禅主题.于是,围绕上述信仰,意义展开的封建帝王的封禅设祭,文人名士的吟哦题咏,黎庶百姓踏访寻根,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宗教建筑遍布全山,碑铭石刻所在皆是,巍峨雄浑的自然胜聚了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五岳独尊的泰山理所当然地成为首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二.山东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早在新石器时期,反映东夷文化的民俗就在山东地区大量存在,诸如饮食器物,衣着妆饰,生产工具,成年礼仪,婚姻形式,墓葬类型,图腾崇拜,山川信仰等,都显示出史前时期山东民俗的特色.齐鲁封建之后,齐国较好地整合了东夷文化与商周文化传统,“因其俗,简其礼”(《史记·齐太公世家》),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通商惠工,尊贤尚功,具有商品经济的鲜明色彩;鲁国则更多地保持了宗周文化传统,对东夷文化传统则是“变其俗,革其礼”(《史记·鲁周公世家》),敦本抑末,祟礼重教,延续和加强了小农经

济形态.商业繁荣的齐人“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史记·苏秦列传》),而以农立国的鲁人“俗好儒,备于礼”(《史记·货殖列传》),“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汉书·地理志》).齐鲁民俗之别对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与复杂多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齐人的疏阔多智和鲁人的俭啬好礼便至今犹有印记.不过,随着孔孟儒家学说在西汉中叶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便逐步树立起齐鲁礼仪之邦的整体形象,而齐人至少在唐代中后期也以忠义闻名于世,所谓“化青齐为邹鲁”,“风近邹鲁”于是便长期被高悬为评价各地民俗的准则.山东地域广阔,地理环境的差别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各具观赏性的民俗文化事象.你可以去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的渔村海岛,体验滨海文化的神奇瑰丽;你可以去东营,惠民一带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感受母亲之河的丰厚馈赠;你可以沿京杭运河山东段巡行,体味运河民俗的迷人风情,从漕运习俗,商业经营习俗,造船习俗,城镇集市习俗,行帮会馆习俗中感叹南北文化的交流碰撞,在微山湖,东平湖的渔船上感受北方江南的别样风致;你可以在泰山,千佛山的山会庙会上观览山岳文化的民俗画卷,亲身感受深深楔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民间信仰世界,可以在梁山,阳谷,郓城等地欣赏精彩的武术表演,上景阳岗,黄泥岗,狮子楼,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怀想水泊梁山英雄好汉们的轰轰烈烈……这些琳琅满目的民俗风情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旅游的民俗层面,其中活跃着的是山东人的精神信念和伦理情怀,并说到底是山东人个性气质隐喻性或象征性体现.

第二篇: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一、山东民俗饮食、服饰等多样化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所谓民俗,就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生活的...一、山东民俗 饮食、服饰等多样化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所谓民俗,就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俗学,就是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本质、特点、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学问,是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民俗包括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语言习俗、居住习俗、人生仪礼习俗、社会交际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信仰习俗等。民俗作为民众的生活文化,更受地域所决定。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齐鲁文化正是以丰富多彩的山东民俗文化为支撑的,比如各地方言、饮食、服饰等就是这种多样化的最直观展示。山东老百姓的家常便饭常常离不开大葱,但吃法却不一样。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胶莱河以西习惯吃煎饼卷大葱、鲁西北、鲁西南习惯吃饼子窝窝头。整个山东几乎都喜欢大饼卷大葱,那叫“大葱蘸酱,越吃越壮”;喜欢白菜炖豆腐,所谓“白菜豆腐保平安”。要改善生活怎么办?那就是烙大饼、卷大葱。民间甚至认为皇宫和上层社会也喜欢大饼卷大葱。鲁西南有一出传统戏中就唱道: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山东各地的语言,在外界看来,主要是以山东快书为代表的济南周边方言和以侯宝林相声中学说的胶东话、倪萍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中表演的“天气预报”为代表的胶东方言最有代表性。其实,山东各地的语言习俗可以用“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来形容。大家如果到山东各地走一走,听一听山东各地方言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山东的济宁、菏泽沿着运河往北走,一直到聊城,几乎每个县的方言土语都不相同。在称呼上,也是五花八门。鲁中鲁北管小姑娘叫小妮或小妮子,大姑娘叫大妮或大闺女;青岛则把小姑娘称为小嫚、大姑娘称为大嫚;沂蒙山区却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把已婚妇女称为妇救会。鲁西北、胶东管父亲叫“爹”,沂蒙山区多数地方却叫“爷”;山东多数地方管祖母叫“奶奶”,潍坊一些县市却称为嫲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研究的结果,主要有三条原因。第一,与古代鲁国、齐国对待民俗所实行的治国之道密切相关。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姬旦)。尽管他没有到任,但是他和他的儿子伯禽实行的是“革其俗变其礼”,把政区内各个地方的民俗统一于周王朝的礼仪;而齐国第一任国君是姜太公,他实行的是:“因其俗,简其礼”,基本保留了各地原来多样化的民俗。第二个因素,就是鲁西一带,甚至往南到安徽、江苏北部,往北到河北南部,基本都处于平原地带,地域之间的人们往来交流方便,促进了语言习惯的趋同。第三个因素,是这个地区处于大运河沿岸的关系。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民众的密切交流往来,从而使这个地带的民众形成了比较相近的语言习惯。

二、齐鲁文化 多山多水多圣人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大家先观察一下山东省版图与中国版图的对比,会发现形状很相似。不仅如此,山东的物产兼具南北特点:山东的气候没有南方的湿热,也没有北方的寒冷,处于全国中间水平;山东有占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左右的GDP,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东部胶东半岛到鲁中地区,再到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也和全国一样,呈现出发达地区、一般发展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渐次过渡。可以说,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齐鲁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要,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范,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以“中庸之道”为基本方法,以因时变革为前进动力。

山东文化资源丰厚,圣人贤士、文化名人众多,文化经典浩如烟海。早在四五十万年之间,就有与北京周口店地区同期沂源猿人生活在这里。山东历史上和地理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北辛文化、岳石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齐文化、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泉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我们对外宣传山东,常常会讲三句话: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从这里诞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山一水一圣人”。

首先,我们来说泰山从这里崛起。与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泰山,是世佛罗里达双文化遗产。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宣传黄山的非常响亮的口号:“感受黄山,天下无山”。如果单就风光秀丽来说,泰山可能不如黄山。但是就文化底蕴而言,泰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古以来就占有任何一座山峰都无法替代的崇高位置。“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编订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明代的《泰山经》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在历史的长河中,泰山被奉为国山、神山、圣山,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前来封禅、朝拜。中国历来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说,安如泰山,稳如泰山,重于泰山等一大批与泰山相关的成语,都证明着泰山至高无上的地位。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其次,我们说一说黄河从这里入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的符号。山东拥有独有的黄河入海口奇观,这里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我们再来说孔子从这里诞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对后世的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和世界最富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故乡的“四孔”、“四孟”,是重量级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所有华人华侨,甚至中国之外的不少文化人景仰、朝圣的地方。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半数左右产生在齐鲁大地上,如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全部,五经中的《诗经》、《春秋》,武经七书中的《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文学理论经典《文心雕龙》等等。咱们可以找一个旁证来说明泰山和孔子无比崇高的地位:封建时代的皇帝,号称天子,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那真叫“老子天下第一”。皇帝除了拜天、拜地、拜祖宗之外,不拜任何人,别的人只有给他三跪然后九拜的份儿。但是只有来到山东例外。为什么?因为他既要拜泰山,又要拜孔子,如果他不跪拜,人家不会认为泰山、孔子不够权威,而是会认为这个皇帝没有文化,没品位,没教养,甚至认为他这个朝代已经朝纲废驰,礼崩乐坏了。

说起山东的文化名人,人们可能都熟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在曲阜为康熙皇帝讲经的《桃花扇》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后来到江南做官。到任后,发现在他下塌的地方,门口贴上了一联:“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孔尚任一看,这是考较我呢!于是不假思索,大笔一挥写出下联:“北国一山一水一圣人”。

讲这个并非见诸正史的故事,其实是为了说明山东决不只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而是多山多水多圣人。名山除泰山外,还有沂山、蒙山、鲁山、徂徕山、昆嵛山、崂山、梁山、峄山等等。水除黄河外,还有渤海、黄海、微山湖、东平湖,趵突泉、百脉泉、黑虎泉等等。历史文化名人就更多了:有思想学术诸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兵学家姜尚、吴起、鬼谷子、孙武、孙膑、司马穰苴、戚继光;贤臣良辅伊尹、管仲、晏婴、东方朔、诸葛亮、房玄龄;科学家鲁班、墨子、扁鹊、甘德、刘洪、何承天、王叔和、薛凤祚;经学家伏生、郑玄、何休;农学家汜胜之、贾思勰、王祯;文学家艺术家刘勰、王勰、王羲之、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李攀龙、王渔洋(士祯)、张养浩、张择端、蒲松龄、孔尚任等等。这些文化名人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但为全中国的人们所公认,也被世界上众多有识人士所认可。而且,这些人都是齐鲁文化哺育出来的,更准确地说,他们都以齐鲁民俗为母体的齐鲁文化所塑造的。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缺少了一串串名字,中华文化是不是会逊色不少?

也许大家会说,你怎么把大清官、大忠臣刘墉刘罗锅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给漏了?其实,这并不是我有意无意地遗漏。因为同前面提到的那些名人甚至没有提到的 一些人比起来,刘墉还差着点行市。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在历史上的地位、贡献和名气就比刘墉大得多,刘墉的老家诸城更是名人辈出,名称“四大家”:孔夫子的女婿家(公冶长),李清照的婆婆家(赵明诚),毛泽东的丈人家,康生、王统照和臧克家的姥姥家(也是老家)。

三、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相互影响、双向互动

那么,文化与民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文化与民俗是一个文化体系内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两个方面。民俗源自生活,又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生活。山东的民俗发源于齐鲁大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为齐鲁文化的产生、传承、弘扬和山东大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又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在厚重的齐鲁文化熏陶下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山东民俗既是山东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产生的母体,同时又是优秀的齐鲁地域文化传承熏陶的产物。为了说明这个关系,我想用河流、大树、庄稼为例,来打一个比方:

一方面,山东的民俗是齐鲁文化形成的土壤和根基。如果说文化是一条大河,那么,民俗就是这条大河之源;如果说文化是一棵大树,那么,民俗就是这棵大树之根;如果说文化是大地上丰收的庄稼,那么,民俗就是这些庄稼生长的土壤。上层文化几乎都是不断吸取民俗文化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孔子杏坛设教、讲儒家思想,应该说是高雅至极了吧?但是孔子讲的内容是什么?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都是最普通、最民俗的东西。还有若干成语,比如“瓜田李下”、“瓜李之嫌”,就是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民俗发展而来的。

另一方面,文化对民俗也有着大而深刻的影响,齐鲁文化是山东民俗塑造自我的模具。文化的大河也会派生出一条条民俗的支流,文化的大树也会生长出一根根民俗的分支。很多民间习俗也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在山东,齐鲁文化特别是孔子作为一个文化巨人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尤其是山东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山东民众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安排生产生活、处理各种事务、协商各种关系、参与社会活动的指导方针,成为民风民俗生成和发展的基本遵循,成为塑造山东人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最高准则。

第三篇:37好客山东与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与好客山东

2008-05-22 06:33:00 作者: 来源: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 于冲

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齐鲁文化与好客山东》的主题讲座上,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现场回答听众提问。薛尧 摄

按:2008年5月10日,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了题为《齐鲁文化与好客山东》的主题讲座。作为“齐鲁文化走进北京”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讲座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这是山东旅游界首次进入北京大学举办学术讲座,宣讲齐鲁文化,宣传山东旅游。这一活动得到了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的支持。

本次讲座通过对齐鲁文化的阐述、探究及溯源,梳理出山东好客理念的起源、传承和发展,揭示了丰厚的齐鲁文化底蕴,总结了山东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的背景及过程。同时,把好客理念扩展到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大视野,探讨了好客文化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应用。本报将此次讲座的录音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旅游品牌形象标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形象的精要提炼和重要标志,是地域自然与历史文化特色的高度概括,是最显著的地域印记。一个好的旅游品牌形象标识,很新颖、很亲切、很有吸引力,可以使人产生去这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的激情和冲动。

2007年6月,我们推出了“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口号,随即又设计了“好客山东”的旅游品牌形象标识,一经推出即得到山东本地的高度认同和外部地域的充分认知,引起广泛关注。

“好客山东”——

齐鲁优秀文化高度凝练的结晶

(一)“好客山东”具备了一个成功的旅游品牌形象标识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特点:

1.语言简洁凝练。旅游形象标识和口号要犹如点睛之笔,准确提炼和概括出一个地区或国家鲜活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视觉冲击力猛烈,语言感召力强烈,让人读来上口、过目难忘。如:纽约———这就是纽约;韩国———弦动之旅;新加坡———非常新加坡。香港———爱在此,乐在此;上海———上海精彩每一天;云南———七彩云南;大连———浪漫之都,等等。“好客山东”让人体会到了齐鲁文化的大气、孔孟之乡的豪气,扑面而来的是齐鲁山水的豪情和山东人的热情。

2.文化灵魂的准确表达。什么是文化?现在,社会上突然冒出许多“文化”,似乎什么都有“文化”,像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等。其实,文化并不是一种表层的社会现象,真正的文化是深存于历史过程中并被历史所传承,能够广泛深刻地积淀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的。“人”是真正意义上文化的代表和反映。“好客山东”深深植根于齐鲁文化,高度概括了山东人的品德和齐鲁文化的内涵。

(二)“好客山东”以精练的语言深刻表达了齐鲁文化的精髓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在数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更多地积淀到山东人的为人、处事和行为规范上,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好客传统和文化。

“好客文化”是齐文化、鲁文化共有的文化基因,已经沉淀为特色鲜明的“山东性格”。山东是中国古代东夷部族的主体分布地域,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大都在山东活动过。上古时期的诸位圣贤中,大舜的品德最令人称颂,他勤劳能干,曾耕于历山,传说其仁爱助人,以德报怨,孝顺谦让,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和山东人品格的形成留下了优秀的内在基因和行动准则。自西周初年齐鲁建国至春秋,是齐、鲁两大文化体系的形成时期。齐、鲁两国人文环境、地理条件的不同和建国方略的差异,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齐地靠海,土地相对瘠薄,因此,除了继承西周的“重农”传统外,又实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并举;政治上主张“举贤而尚功”;文化上,倡导宽松自由,兼容并包,“因其俗,简其礼”。最终成为一种善于权变,崇尚力量和智慧,注重商业利益,具有尚武、侠义、开放和革新精神的“功利型”文化传统。鲁国位于泰山以南的平原地带,靠近中原,土地肥沃,适于农耕,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征;鲁国文化讲求秩序、仁义、诚信与和谐,重义轻利,本分自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尊传统、尚伦理、贵仁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尽管两种文化的气质和走向不同,但崇仁尚义的内在品质和包容天下的地域胸怀却得以合流,经过历代山东人的完善以及不断实践,形成了几千年来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山东性格”,那便是“重礼仪,讲义气,尚豪侠,贵朴质”,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注重诚信,质朴好客”。

“好客文化”在山东根深蒂固,已经完全凝练为充满仁爱的“山东精神”。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作为儒家思想精华的孔孟之道,一向提倡“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思想上注重“爱人”、“重民”,就是关心爱护别人,宽厚待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怀。行为上重礼仪,讲礼貌,体现了最朴素的接人待客之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的博大情怀奠定了好客文化的品德基础。儒家经典《礼记》更是明确提出了“礼尚往来”的主张。齐文化的好客,更多地表现在政治上的开明,学术上的包容,思想上的创新和言论上的自由,体现了东方大国的开放心态和好客情怀。管子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豁达开放的主体心态,选才崇良,重贤任能,在政治上尊贤尚功,“揽天下诸侯宾客”;在经济上农商并重,达到了“齐冠带衣履天下”的富庶;在学术上兼容并包,有了中国历史上独有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俨然气象。两千年以后的周村,依然保留着齐国的遗风流韵,以诚信重义、轻利好客的气质,吸引八方财富,聚集九州商贾,成为东方闻名的旱码头。可以说,好客文化推动了齐鲁文化传播,奠定了山东经济发展的诚信基石。

“好客文化”规范着山东人的行为准则,演变为品行合一的“山东民俗”。在评价山东人基本的性格和品格时,人们往往使用“耿直豪爽,行侠仗义,勤劳朴实,诚信善良”等诸多美好的语汇。而山东人在与外人交往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热情好客”,这种好客情怀每每见于历代传奇。齐国国君齐桓公,广招天下有识之士,“稷下学宫”成为吸纳诸子百家开展争鸣的学术殿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轻财下士,门下食客数千人;隋唐好汉秦琼、程咬金、罗成等在瓦岗寨“以仁义结交天下”,为朋友两肋插刀;宋代梁山好汉宋江一百单八将,推崇“八方共域,异姓同心”。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系爽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现代山东人继承了好客的优良品德。央视热播过的电视剧———《闯关东》中的主人公朱开山,以山东人特有的豪情仗义和热情好客,结交了无数宾朋挚友。每当朱开山一家遇到困难甚至绝境时,都有朋友鼎力相助,绝处逢生,化险为夷。一直到现在,一旦山东人家里有朋友来,无论家境贫富,都要让客人酒足饭饱,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亲近感。

总之,山东人朴厚的心地,朴实的品性,朴素的感情,朴质的行为,构成了历代传承而相沿不辍的好客文化,这是山东旅游发展最重要的文化基础和道德资源。

“好客山东”———

山东现代旅游业的形象品牌

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发展旅游业,必须切实遵循经济规律,像发展工业、农业那样,打造品牌。为此,我们委托国内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和进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高度概括山东文化,凝练出“好客山东”现代旅游品牌,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有机结合,赋予了传统文化资源经济价值。

(一)“好客山东”体现了山东旅游的本质,促进了旅游产品体系的提升与丰富。山东旅游曾先后出现过“一山一水一圣人”、“走近孔子、扬帆青岛”等多种不同的形象定位。这些定位大都是对“物”的定位,没有深入到旅游文化的深层次中。“好客山东”以人为本,抓住了山东旅游文化的核心,标志着对旅游产业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好的品牌必须要有好的产品支持。为把“好客山东”理念真正融入到旅游产品建设中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完善提升山水圣人、黄金海岸两大传统旅游线路的同时,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逍遥游”旅游理念并组织开发,形成了以泰山、曲阜、济南为主体的山水圣人旅游线,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滨州为主体的黄金海岸旅游线和以潍坊等鲁中地区城市为主体的逍遥游旅游线“三大骨干旅游线路”。积极适应国内外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以高端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大力推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温泉旅游、湿地旅游、高尔夫旅游、海滨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新产品成为山东旅游的新亮点。

“好客山东”品牌要有良好的地域载体,我们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优化“好客山东”环境为重点,实施以创建最佳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为主要内容的“五级联动创优工程”,调动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发展服务业、优化经济结构、落实节能减排、关注民生等中心工作高度统一,最大限度地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资源优势,迅速形成党政主要领导“关注服务业、聚焦旅游业”的崭新局面。通过党政主导旅游目的地建设,资源整合、旅游交通、城市环境、旅游演艺、重大项目等旅游业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迎刃而解。如,泰安市成功引进澳门宝龙大型旅游购物项目,威海、临沂、曲阜等市大型旅游演艺活动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莱芜市通过创优有了城市观光巴士,有了旅游咨询中心,有了大型旅游地图广告牌和中英文对照的街道标识牌,有了景区环保厕所,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成为区域旅游的大客厅。

(二)“好客山东”提升了山东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设与完善。构成旅游竞争力的要素很多,包括旅游区位条件、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产品质量、旅游市场环境等,但核心要素是人,尤其是当地居民的好客度。山东推出“好客山东”旅游品牌,把“热情好客”的无形资源直接变成了旅游现实生产力。为加大“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省旅游局从有限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5000万元做“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宣传;整合省、市、县、旅游企业四级资源和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按照集中采购媒体版面节约三分之

一、省旅游专项资金安排三分之

一、市县企业出三分之一的模式,联合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做“好客山东”旅游广告,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好客山东”品牌与“文化圣地,度假天堂”旅游形象,如同春风扑面,大气山东、文化山东、魅力山东得到充分展示。我们还将组织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工作人员统一使用“好客山东”名片,统一印制“好客山东”标识,形成“好客山东”宣传营销的聚集效应,真正做大做强“好客山东”旅游品牌。

(三)“好客山东”加速了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有助于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已经迅速发展成为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于一体、能够满足现代人休闲需求、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综合型产业体系。有关研究表明:旅游业涉及29个部门108个行业,涉及一、二产业,涵盖第三产业的大部分领域。在山东,发展现代旅游业,一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世界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表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而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靠消费,其次才是依靠劳动力和资本。旅游业总产出的56%用于最终消费,远远高于其他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直接拉动消费,拉动服务业

发展,将有效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使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健康。二是提升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依托现有农村、农业资源,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实现农村就地转型、农业就地升级、农民就地致富、农产就地增值,也促进农民就地转业。山东寿光依托现代农业建成占地370公顷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形成了一条以生态农业文化为特色,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生态科普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黄金周期间日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近年来,山东也包括全国许多地方的农村举办采摘节,组织游客自行到农民的田地里采摘新鲜的瓜果,使过去卖不出去的瓜果身价倍增,农民收入成倍增长。工业与旅游的结合,让更多人通过实地参观和直接接触,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另外,通过开发工业旅游,工业生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企业文化得到有效提升,工业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青岛海尔、烟台张裕、青岛啤酒集团等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将旅游业作为开发经营的重要板块,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得到较大提升。

(四)“好客山东”优化了旅游市场环境,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是“好客山东”的题中应有之义。围绕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省市旅游部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认真抓好旅游市场秩序工作,坚决打击各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在全行业广泛组织开展诚信旅游、青年文明号、旅游细微服务年等创建活动,开展大规模人员培训,聘请社会监督员加强对旅游行风建设的监督,山东旅游的服务环境不断改善,游客对我省旅游服务综合评价基本满意率达到95.7%。

“好客山东”———

让山东更“好客”的思考

思考之一:发挥好客优势,拉动内需增长———“好客”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产品

山东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山东第三产业的比重仅占33.2%,分别比上海、浙江、江苏低18.7、7.2、4.2个百分点。在山东,贯彻十七大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突出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这是优化山东经济结构、拉动内需增长、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好客文化”的经济功能直接体现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旅游业是强劲的动力产业,是典型的消费型产业。据上海有关统计,旅游业最终收入1亿元,拉动国民经济总产出3.62亿元,在第三产业排名第一。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1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6亿人次,届时全国乘坐飞机、火车的游客将分别达4.5亿、25亿人次,约需新增飞机1800架(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民航共有客运飞机1146架),新增航班630万架次,新增客运车辆5万辆;同时需新增私家车4000万辆、客运船舶1万艘,各类住宿设施20万家,其中五星级饭店700多家,其他餐饮、购物、旅游装备、文化娱乐、保险救援、通讯传播、教育培训等围绕游客的服务设施相应也需大幅增加。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将充分释放出来。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政策等方面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通过旅游业的大发展促进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思考之二:创新“好客文化”,实施全民旅游计划———人人都是“好客山东”的使者旅游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还可以在旅游过程中传播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山东正在制定《全民旅游计划》,通过完善政策配套,从党政机关做起,放宽公务人员带薪休假、出国旅游审批的限制,带动全民旅游形成新的高潮。

学生是全民旅游计划的主体。世界各个国家普遍认为,学生修学旅游,对于培养国际化、开放型人才极为重要。一些国家政府规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必须完成在本国或国外的修学

旅游。日本每年有4万多学生到中国修学旅游,韩国学生每年有一半修学旅游团在国外。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已经成为各国学生修学旅游的重要访问地,每年接待一大批以学生为主体的海外旅游修学团。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我国有的地方政府或教育部门,不支持、不组织学生修学旅游。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废除禁止学生国内外修学旅游的禁令,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大规模修学旅游,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修学旅游常态化、规范化,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

思考之三:继承好客传统,发展休闲产业———休闲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终极目标。早在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说:“工作是我们必须做的事,而休闲是我们喜欢做的事。”孔子提倡“居于仁”,“游于艺”。“六艺”中的“礼乐射御”都是讲休闲娱乐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是国内最早提出现代休闲理论的学者,他把休闲概括为“玩”,并指出“玩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玩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处于放松和自由的一种状态。”进而提出:“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著名学者张景安指出:“休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科学问题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问题。”

由此看来,“玩”绝不是不务正业,而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需求。英国在上个世纪末,国民休闲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已达27.5%。美国人1/3时间、1/3土地、1/3劳动力、1/3的资本用于休闲,休闲实际上成为美国经济的核心。美国作家格雷厄姆.T.T.莫利托在《未来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一文中,将休闲业列于首位,并预言到2015年,美国休闲娱乐业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中国旅游业从改革开放起步虽然只有短短30年的时间,入境旅游人数从1978年的180.9万增加到2007年的1.32亿人次,增长70倍,旅游外汇收入同时增长159倍。国内旅游人数到2007年达到16.1亿人次,中国公民人均出游达到

1.24次,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世界第一。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

美国学者甘哈曼《第四次浪潮》宣告:人类已经经历过的三次浪潮: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后工业化经济,21世纪进入“第四次浪潮”,这次浪潮以休闲活动为中心。休闲产业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加快发展。山东是好客之乡,风光秀美、基础设施完备,应顺应休闲时代的到来,从领导干部做起,从政府机关做起,切实消除对“玩”的偏见,理直气壮地宣传休闲,加快休闲设施建设,推进休闲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思考之四:好客的中国需要世界了解,开放的中国需要世界理解。———让更多的人走进山东,了解中国

世界就像一本书,如果只看到自己的国家,就相当于只看了世界这本书的第一页。开放的旅游业,可以增进各国人民的交往,增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信仰人群相互间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促进世界和谐。一段时间以来,少数西方国家一些人及媒体不顾事实,不断发表极为消极的涉华言论和报道,奥运火炬传递在一些国家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出现这些问题,一是反映出少数西方国家对中国不友好的态度,他们害怕中国崛起损害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人对中国不了解,对中国人民不了解,偏听偏信才引发起事端。有关资料显示,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通过亲身体验,对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了解度可以提高74%。少数西方国家的对华态度不友好一时难以改变,但让更多的外国人来山东、来中国,亲身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和平发展的政治主张、感受中国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的坚强决心、感受中国人民的友好与善良,对于挫败分裂分子和西方少数国家媒体针对中国的不实报道,树立和维护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更多的国外普通游客来中国旅游。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国际间

通航密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简化出入境手续,针对更多国家和地区实行免签证或落地签证政策,为入境游客进出中国提供更多方便。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向世界发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挚邀请。2500年后的今天,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依然遵循先师的教诲,诚挚欢迎中外游客到山东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我们将竭诚让每一位游客感受“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魅力与精彩!领略“好客山东”的热情与豪迈!

■背景资料

关于齐鲁文化走进北京系列活动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文化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更大的空间,在更深的层次推动齐鲁文化的研究、传承和交流,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自2007年起,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齐鲁讲坛———齐鲁文化走进北京大学”系列活动。分11个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不同侧面阐释齐鲁文化的科学内涵、学术流派和当代价值,展示齐鲁文化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和巨大成就,深化了山东省与首都北京学术、文化的交流,加快了齐鲁文化走出山东的步伐。省委领导对活动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并就深入开展齐鲁文化走出山东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2008年4月10日,齐鲁文化走进北京系列活动再次启动,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以齐鲁文化走进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开端,会同有关部门策划组织,以《齐鲁文化与山东人》、《齐鲁文化与中华孝道》、《中国早期文明的重心—齐鲁》、《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中华泰山与泰山文化》、《圣人故乡与鲁文化》、《稷下学宫与齐文化》、《孙子、孙膑与军事文化》、《齐鲁文化与傅斯年、王献唐》、《齐鲁文化与山东图书馆百年馆藏》、《齐鲁文化与好客山东》、《齐鲁文化与青岛奥帆赛》等为主要选题,陆续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史馆等举办齐鲁文化走进北京系列活动。

整个系列活动以“齐鲁文化沙龙”为主要形式,体现集中紧凑、自由活泼的要求,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活动采用“讲展演”、嘉宾点评、现场互动等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并将齐鲁文化展览、文艺表演穿插其中,组织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曲目演出、文化成就展览、著名文化景观推介等活动,增强活动效果,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

编辑: 李辉

第四篇: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相互影响、双向互动 民俗包括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语言习俗、居住习俗、人生仪礼习俗、社会交际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信仰习俗等。民俗作为民众的生活文化,更受地域所决定。俗话说,三里不同 风,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齐鲁文化正是以丰富多彩的山东 民俗文化为支撑的,比如各地方言、饮食、服饰等就是这种多样化的最直观的展示。山东老百姓的家常便 饭常常离不开大葱,但吃法却不一样。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胶来河以西习惯吃煎饼卷大葱,鲁西北、鲁西南习惯吃饼子窝窝头,整个山东几乎都喜欢大饼卷大葱,那叫“大葱蘸酱,越吃越壮”;喜欢白菜炖豆 腐,所谓“白菜豆腐保平安”。要改善生活怎么办?那就是烙大饼、卷大葱。民间甚至认为皇宫和上层社会 也喜欢大饼卷大葱。鲁西南有一出传统戏中就唱到: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 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山东各地的语言,在外界看来,主要是以山东快书为代表的济南周边方言和以侯宝林相声中学说 的胶东话、倪萍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中表演的“天气预报”为代表的胶东方言最有代表性。其实,山 东各地的语言习惯可以用“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来形容。大家如果到山东各地走一走,听一听山东各地方言 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山东的济宁、菏泽沿着运河往北走,一直聊城,说话几乎方言土语都差 不多。但是,从济南望东走,一直到青岛、烟台、威海,几乎每个县的方言土语都不相同。(各地方言举 例;琴书唱段)在称呼上,也是五花八门。鲁中鲁北管小姑娘叫小妮或小妮子、大姑娘叫大妮或大闺女; 青岛则把小姑娘称为小嫚,大姑娘称为大嫚;沂蒙山区却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把已婚妇女称为妇救 会。鲁西北、胶东管父亲叫“爹”,沂蒙山区多数地方却叫“爷”;山东多数地方管祖母叫“奶奶”,潍坊一些县 市却称为“嫲嫲”。文化与民俗是一个文化体系内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两个方面。民俗源自生活,又深深地影响和 改变着生活。山东的民俗发源于齐鲁大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为齐鲁文化的产生、传承、弘扬和山 东大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又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在厚重的齐鲁文化熏陶下不断塑 造和完善自己。山东民俗既是山东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产生的母体,同时又是优秀的齐鲁地域文化传 承熏陶的产物。

二、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概况:底蕴深厚、丰富多彩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齐鲁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山东文化资源丰厚,圣人贤士、文化名人众多。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从这里 诞生。早在六七十万年之前,就有与北京周口店地区同期的沂源猿人生活在这里。山东历史上和地理自然 环境中所形成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齐文化、莒文化、黄河文化、运 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泉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另外,山东的宗教文化也很丰富。山东受佛教、道教、儒教的影响深远。山东是中国道教全真派 发祥地。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在昆嵛山收下马丹阳、邱处机等“北七真人”创教立派,传 经布道,倍受推祟被奉为国教,盛极一时,至今香火不断。崂山、昆嵛山等都是道教圣地。道教名山泰山 的道教文化为世界公认。名山除泰山外还有沂山、蒙山、鲁山、崂山、梁山等等。水除黄河还有微山湖、东平湖、趵突泉、百脉泉、黑虎泉等等。历史文化名人就更多了:有思想学术诸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兵学家姜尚、

吴起、鬼谷子、孙武、孙膑、司马穰苴、戚继光;贤臣良辅伊尹、管仲、晏婴、东方朔、诸葛亮、房玄龄; 科学家鲁班、扁鹊、甘德、刘洪、何承天、王叔和;经学家伏生、郑玄、何休;农学家氾胜之、贾思勰、王祯;文学家艺术家刘勰、王羲之、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李攀龙、王渔洋(士祯)、张养浩、张择 端、蒲松龄、孔尚任,等等。这些文化名人们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但为全中国 的人们所公认,也被世界上众多有识之士所认可。而且,这些人都是齐鲁文化哺育出来的,更准确地说,他们都是以齐鲁民俗为母体的齐鲁文化所塑造的。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缺少了这一串串名字,中华文化是 不是会逊色不少? 要说山东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最大的,是在一个领域开创先河或者 达到最高成就的“圣人”。比如,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商圣管仲、医圣扁鹊、科圣墨子、史圣 左丘明、巧圣鲁班、书圣王羲之、农圣贾思勰、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等,我把他们称为“齐鲁十二圣”。这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化现象。另外,可以称“圣”的,还有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以及被欧洲一些现代化汽车公司称 为“造车鼻祖”、我们称为“车圣”的夏朝主管制造车船的车

车正奚仲、“孟母三迁”的“母圣”孟母和被孟子称为“和 圣”的柳下惠等。近现代山东籍的文化名人也灿若星辰,不胜枚举,如傅斯年、何思源、王尽美、季羡林、任继愈、宋健、丁肇中、臧克家、王统照、贺敬之、李苦禅、武中奇、欧阳中石、韩美林、赵丹、乔羽、巩俐、彭 丽媛、吴雁泽、马金凤、成龙、林青霞等等。山东民俗是长江以北汉民族民俗的典范代表。“风近邹鲁”是其他地方评价当地民俗民风好的最高 标准。在生产习俗方面,与长江以北汉族大部分地区一样,是按二十四节气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在日常生活民俗方面,山东人讲究民以食为天,信奉孔子的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是与 长江以北广大汉族地区大同小异。鲁菜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堂堂正正,不走偏锋”,“体现中庸之道,五 味平和,大味至淡,不追求感官刺激,不走极端,讲究味全意足的舒适口感”。在日常穿着方面,山东人穿 着打扮不够洋气,但是讲究端庄、大方、得体。这也是中庸思想的一种体现。最能表现山东人生活民俗特点的,是在酒文化方面。即使提出很多个“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祭 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的孔圣人,对酒也是情有独钟,并谆谆教导我们说:“唯酒无量,不及乱”。在民众的信仰方面,由于儒家学说的熏陶,多数人不太相信神鬼之说。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 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同时孔子也很注意尊重民众的习俗,所以他又说:敬神如神在。在孔子思想影 响下,山东人求神拜佛、烧香磕头的相对不如南方多,但也不都是绝对的无神论者。作为宗教信仰,山东 人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都有;作为民间信仰,山东许多人对泰山奶奶笃信不移,对观音菩 萨笃信不移,对泰山石敢当笃信不移,沿海地区的许多人对海神娘娘(妈祖)笃信不移。山东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高密扑灰年画、杨家埠木版年 画、潍坊风筝,鲁北地区的剪纸、吕剧,山东梆子,山东柳琴,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济南的相声,泰山 皮影,莱芜梆子,临淄蹴鞠,淄川聊斋俚曲,潍坊地区的茂腔,商河、海阳的秧歌,潍坊布老虎,高密、惠民的泥玩具,被称为“鲁锦”的鲁西南彩印花布,聊城工艺葫芦,曲阜楷雕,即墨、胶州、福山等地的果

模、面模以及鲁西南的斗蟋蟀、斗羊,郓城、梁山、鲁西北一带的民间武术等。全国有四大民间传说,我 们山东就占了
个,包括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这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是独一 无二的。另外还有我们山东独有的反映山东人闯关东文化现象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三、齐鲁文化对山东人人生与社会民俗的影响:深入灵魂,传承久远

1、山东人特别讲孝道。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齐鲁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始终对山 东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而其中齐家有占主导地位。山东人历来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信条。对 生育自己的父母,对生他养他的家乡,对老祖宗传下来的道德文化,都是百依百顺,毕恭毕敬。中国第一 本孝道专论《孝经》诞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据说是曾子或者他的学生们写的。大家都知道儒家的经典著 述有十三经,其中唯一一部由皇帝(唐玄宗注疏)的是《孝经》。世代相传的“二十四孝”(闵子骞、董永故 事图 2)中就有十位是山东人,包括孝感动天的虞舜,嚙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亲的闵损闵子骞,为亲负米 的仲由(子路),鹿乳奉亲的郯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 王祥,(老莱子是,郭巨是不是有不同说法,如果都算上有十一位)。还有一位女孝星——博山的颜文姜,淄博的孝妇河就是以她的事迹命名的。在山东流传下来的崇尚孝道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济南闵子骞墓,曲 阜孝经石刻和曾参涌泉井、邹城市孟母投杼碑、嘉祥武氏祠、博兴董永故里、平阴县孝感乡等等。在现代,以拍摄《俺爹俺娘》著称于全国的摄影作者更是大孝子焦波,是山东淄博人。红遍全国的《常回家看看》 这首歌的作者之一戚建波是山东人,另一个作者车行出生于东北,但据说祖籍也是山东,是闯关东过去的。

2、山东人特别爱家乡。在央视和众多电视台热播的《闯关东》中,朱家母子闯关东临走前,给故乡深深地磕头,朱开山 因为做梦梦见爹娘就要回山东老家。这都是山东人特别热爱家乡的真实写照。对家的无限眷恋、无限忠诚,使得山东的社会特别稳定。而且,山东人特别讲究父母之命,“糟糠 之妻不下堂”,发案率在全国几乎最低,而且据说离婚率在全国也是最低。

3、山东人特别忠诚。山东人深受儒家“畏天命,畏大人,畏祖宗”思想的影响,特别敬重权威,服从领导,顾全大局。过去是忠君爱国,现在是忠诚于上级,忠诚于国家。有人说,北京人能侃,上海人能抠,广东人能算,东 北人能打。那么山东人呢,山东人能跟——跟中央,跟上级。中央不让干的,甚至没有说让干的,山东人 绝对不敢干。有时甚至盲从(胡

耀邦评价:正确路线、错误路线跟得都很紧)。山东人深受儒家“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也乎”思想的影响,正直忠厚,老实憨厚,而且特别讲中庸,讲厚道。同时,山东人又重义轻利、豪爽仗义、光明正直,信誉第一,不坑不骗,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朋友两肋插刀,像朱开山那样,在邪恶势力面前从来不低头,不退缩。自己的大儿子用马肉当牛肉卖,他逼着儿子挨家挨户登门向客户道歉。古代的秦琼、宋江,现代的王廷江、韩金来等,都是仗义疏财。请 客吃饭从不搞 AA 制,结账争先恐后。一瓢面供来宾,一杯酒端给客人喝。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山东人对国家、对革命的忠诚和奉献是有口皆碑,忠义报国型的先进典型 层出不穷: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爱国志士蔡公时,鲁南铁道游击队,胶东爆炸大王于化虎、赵守福,沂蒙“红嫂六姐妹”等,都是这样的典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

洁”的掏粪工人时传祥,为保护民兵和武装部干部而英勇牺牲的王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 的楷模孔繁森,身残志坚的青年楷模张海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王乐义,当代海港装卸工人许振超,感动中国的支教模范徐本禹等,也都是这样的英模人物。

4、山东人特别重节义。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左丘明认为,作为一个君 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在这样的文化观 念熏陶下,山东人特别崇尚卓越,追求崇高,讲究忠孝节义、中庸宽恕、克勤克俭、严于律己、鞠躬尽瘁、恪尽职守,不犯上,不作乱,特别讲信义、讲气节。《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从参加义和团杀洋鬼子,到 与日本占领者竞争开煤矿,到支持儿子上前线杀敌,无不体现出忠诚报国的精神。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甚 至连他的被日本人欺骗拉拢收买的大儿子都不放过。即使像震三江那样拉杆子、占山头当胡子的,也不祸 害那些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和老实本分的买卖人。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山东涌现出数不清的贤臣良将、忠臣义士,但是从来不出皇帝。据统计,抗日战争打了八年,中国曾出过汉奸、伪军 200 多万人。但是在山东,当汉奸、伪军的 特别少,为人民解放参军和支前的却特别多,革命烈士特别多。新中国成立前,山东总人口 4000 万,其 中男子 2000 万,却有 1100 万人次支前,100 万人参军参

战,22 万人牺牲。光是一个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就有 20 多万青年参军,100 多万民工支前,登记在册的烈士有就 4 万多名。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 场上,战死沙场的军衔最高的将领,是山东临清籍的张自忠上将。就连凶残暴虐的日本侵略者,都列队脱 帽向他的遗体敬军礼,用上好的棺木盛殓并竖立灵牌。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出兵百万赴朝作战,其中山 东将士达 28 万,有 2 万名山东将士长眠在朝鲜土地上。

四、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缺憾:守成有余,创新不足

1、思想保守、文化守旧。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保守,价值观念保守,行为方式保守,文化保守。山东人特别讲中庸,不温不火,不卑不亢,本分老实,不为人先。正因为中庸,所以山东人前行 的道路相对平坦,很少大起大落。但也因为过分讲中庸,山东人往往认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往往办事不抢先,不落后,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当中游,缺乏开拓进取的闯劲、猛劲。

2、观念闭塞、言行土气。主要表现为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装饰土气、衣着打扮土气、语言表达土 气。要说山东人的土,那叫一个土得掉渣,土的全方位、立体化。和山东人打交道,你说山东人抠门,他能和你动拳头;你说山东人不会喝酒,他能和你拼个鱼死网破;唯独说山东人土气,他立即像霜打的茄 子——蔫了。

3、义气至上、不计后果。主要表现为讲义气不怕吃亏,讲义气不怕上当,讲义气不计后果。

山东人讲义气是出了名的,其实这应该说是山东人的一大优点。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山东人太 看重老乡关系,讲义气到了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不计后果的地步,优点就变成了缺点。为朋友两肋插刀,讲义气不计后果的事例举不胜举。山东人重然诺,轻契约(三拍:拍肩膀,拍胸脯,拍屁股)。太看重老乡关系。北京人看谁都是 部下,上海人看谁都是乡下,广州人看谁都是穷人,山东人看谁都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 乡见老乡,万事好商量;只要是老乡,哪怕背后开黑枪。就拿喝酒来说,人家外地人到了山东,我们为了 表示热情,死命地灌人家酒,恨不能让人家站着进来,躺着出去,甚至把人家闹出大病来。搞得人家一听 说来山东就打怵。

4、讲究排场,死要面子。世界人都知道,中国人要面子;中国人都知道,山东人最要面子;世 界人和中国人都知道,山东人死要面子。在山东,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男人来说,面子问题是一等一的大事,面子是至高无上的尊严。没有比丢了面子更为耻辱的事情。为

第五篇: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相互影响、双向互动

民俗包括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语言习俗、居住习俗、人生仪礼习俗、社会交际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信仰习俗等。民俗作为民众的生活文化,更受地域所决定。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齐鲁文化正是以丰富多彩的山东民俗文化为支撑的,比如各地方言、饮食、服饰等就是这种多样化的最直观的展示。山东老百姓的家常便饭常常离不开大葱,但吃法却不一样。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胶来河以西习惯吃煎饼卷大葱,鲁西北、鲁西南习惯吃饼子窝窝头,整个山东几乎都喜欢大饼卷大葱,那叫“大葱蘸酱,越吃越壮”;喜欢白菜炖豆腐,所谓“白菜豆腐保平安”。要改善生活怎么办?那就是烙大饼、卷大葱。民间甚至认为皇宫和上层社会也喜欢大饼卷大葱。鲁西南有一出传统戏中就唱到: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

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山东各地的语言,在外界看来,主要是以山东快书为代表的济南周边方言和以侯宝林相声中学说的胶东话、倪萍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中表演的“天气预报”为代表的胶东方言最有代表性。其实,山东各地的语言习惯可以用“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来形容。大家如果到山东各地走一走,听一听山东各地方言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山东的济宁、菏泽沿着运河往北走,一直聊城,说话几乎方言土语都差不多。但是,从济南望东走,一直到青岛、烟台、威海,几乎每个县的方言土语都不相同。(各地方言举例;琴书唱段)在称呼上,也是五花八门。鲁中鲁北管小姑娘叫小妮或小妮子、大姑娘叫大妮或大闺女;青岛则把小姑娘称为小嫚,大姑娘称为大嫚;沂蒙山区却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把已婚妇女称为妇救会。鲁西北、胶东管父亲叫“爹”,沂蒙山区多数地方却叫“爷”;山东多数地方管祖母叫“奶奶”,潍坊一些县

市却称为“嫲嫲”。

文化与民俗是一个文化体系内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两个方面。民俗源自生活,又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生活。山东的民俗发源于齐鲁大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为齐鲁文化的产生、传承、弘扬和山东大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又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在厚重的齐鲁文化熏陶下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山东民俗既是山东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产生的母体,同时又是优秀的齐鲁地域文化传

承熏陶的产物。

二、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概况:底蕴深厚、丰富多彩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齐鲁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山东文化资源丰厚,圣人贤士、文化名人众多。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从这里诞生。早在六七十万年之前,就有与北京周口店地区同期的沂源猿人生活在这里。山东历史上和地理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齐文化、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泉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另外,山东的宗教文化也很丰富。山东受佛教、道教、儒教的影响深远。山东是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在昆嵛山收下马丹阳、邱处机等“北七真人”创教立派,传经布道,倍受推祟被奉为国教,盛极一时,至今香火不断。崂山、昆嵛山等都是道教圣地。道教名山泰山的道教文化为世界公认。

名山除泰山外还有沂山、蒙山、鲁山、崂山、梁山等等。水除黄河还有微山湖、东平湖、趵突泉、百脉泉、黑虎泉等等。历史文化名人就更多了:有思想学术诸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兵学家姜尚、吴起、鬼谷子、孙武、孙膑、司马穰苴、戚继光;贤臣良辅伊尹、管仲、晏婴、东方朔、诸葛亮、房玄龄;科学家鲁班、扁鹊、甘德、刘洪、何承天、王叔和;经学家伏生、郑玄、何休;农学家氾胜之、贾思勰、王祯;文学家艺术家刘勰、王羲之、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李攀龙、王渔洋(士祯)、张养浩、张择端、蒲松龄、孔尚任,等等。这些文化名人们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但为全中国的人们所公认,也被世界上众多有识之士所认可。而且,这些人都是齐鲁文化哺育出来的,更准确地说,他们都是以齐鲁民俗为母体的齐鲁文化所塑造的。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缺少了这一串串名字,中华文化是

不是会逊色不少?

要说山东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最大的,是在一个领域开创先河或者达到最高成就的“圣人”。比如,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商圣管仲、医圣扁鹊、科圣墨子、史圣左丘明、巧圣鲁班、书圣王羲之、农圣贾思勰、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等,我把他们称为“齐鲁十二圣”。

这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化现象。

另外,可以称“圣”的,还有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以及被欧洲一些现代化汽车公司称为“造车鼻祖”、我们称为“车圣”的夏朝主管制造车船的车正奚仲、“孟母三迁”的“母圣”孟母和被孟子称为“和

圣”的柳下惠等。

近现代山东籍的文化名人也灿若星辰,不胜枚举,如傅斯年、何思源、王尽美、季羡林、任继愈、宋健、丁肇中、臧克家、王统照、贺敬之、李苦禅、武中奇、欧阳中石、韩美林、赵丹、乔羽、巩俐、彭

丽媛、吴雁泽、马金凤、成龙、林青霞等等。

山东民俗是长江以北汉民族民俗的典范代表。“风近邹鲁”是其他地方评价当地民俗民风好的最高

标准。

在生产习俗方面,与长江以北汉族大部分地区一样,是按二十四节气春种夏锄秋收冬藏。

在日常生活民俗方面,山东人讲究民以食为天,信奉孔子的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是与长江以北广大汉族地区大同小异。鲁菜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堂堂正正,不走偏锋”,“体现中庸之道,五味平和,大味至淡,不追求感官刺激,不走极端,讲究味全意足的舒适口感”。在日常穿着方面,山东人穿着打扮不够洋气,但是讲究端庄、大方、得体。这也是中庸思想的一种体现。

最能表现山东人生活民俗特点的,是在酒文化方面。即使提出很多个“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的孔圣人,对酒也是情有独钟,并谆谆教导我们说:“唯酒无量,不及乱”。

在民众的信仰方面,由于儒家学说的熏陶,多数人不太相信神鬼之说。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同时孔子也很注意尊重民众的习俗,所以他又说:敬神如神在。在孔子思想影响下,山东人求神拜佛、烧香磕头的相对不如南方多,但也不都是绝对的无神论者。作为宗教信仰,山东人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都有;作为民间信仰,山东许多人对泰山奶奶笃信不移,对观音菩萨笃信不移,对泰山石敢当笃信不移,沿海地区的许多人对海神娘娘(妈祖)笃信不移。

山东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高密扑灰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风筝,鲁北地区的剪纸、吕剧,山东梆子,山东柳琴,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济南的相声,泰山皮影,莱芜梆子,临淄蹴鞠,淄川聊斋俚曲,潍坊地区的茂腔,商河、海阳的秧歌,潍坊布老虎,高密、惠民的泥玩具,被称为“鲁锦”的鲁西南彩印花布,聊城工艺葫芦,曲阜楷雕,即墨、胶州、福山等地的果模、面模以及鲁西南的斗蟋蟀、斗羊,郓城、梁山、鲁西北一带的民间武术等。全国有四大民间传说,我们山东就占了3个,包括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这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是独一无二的。另外还有我们山东独有的反映山东人闯关东文化现象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三、齐鲁文化对山东人人生与社会民俗的影响:深入灵魂,传承久远

1、山东人特别讲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齐鲁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始终对山东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而其中齐家有占主导地位。山东人历来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信条。对生育自己的父母,对生他养他的家乡,对老祖宗传下来的道德文化,都是百依百顺,毕恭毕敬。中国第一本孝道专论《孝经》诞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据说是曾子或者他的学生们写的。大家都知道儒家的经典著述有十三经,其中唯一一部由皇帝(唐玄宗注疏)的是《孝经》。世代相传的“二十四孝”(闵子骞、董永故事图2)中就有十位是山东人,包括孝感动天的虞舜,嚙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亲的闵损闵子骞,为亲负米的仲由(子路),鹿乳奉亲的郯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王祥,(老莱子是,郭巨是不是有不同说法,如果都算上有十一位)。还有一位女孝星——博山的颜文姜,淄博的孝妇河就是以她的事迹命名的。在山东流传下来的崇尚孝道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济南闵子骞墓,曲阜孝经石刻和曾参涌泉井、邹城市孟母投杼碑、嘉祥武氏祠、博兴董永故里、平阴县孝感乡等等。在现代,以拍摄《俺爹俺娘》著称于全国的摄影作者更是大孝子焦波,是山东淄博人。红遍全国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作者之一戚建波是山东人,另一个作者车行出生于东北,但据说祖籍也是山东,是闯关东过去的。

2、山东人特别爱家乡。

在央视和众多电视台热播的《闯关东》中,朱家母子闯关东临走前,给故乡深深地磕头,朱开山因为做梦梦见爹娘就要回山东老家。这都是山东人特别热爱家乡的真实写照。

对家的无限眷恋、无限忠诚,使得山东的社会特别稳定。而且,山东人特别讲究父母之命,“糟糠之妻不下堂”,发案率在全国几乎最低,而且据说离婚率在全国也是最低。

3、山东人特别忠诚。

山东人深受儒家“畏天命,畏大人,畏祖宗”思想的影响,特别敬重权威,服从领导,顾全大局。过去是忠君爱国,现在是忠诚于上级,忠诚于国家。有人说,北京人能侃,上海人能抠,广东人能算,东北人能打。那么山东人呢,山东人能跟——跟中央,跟上级。中央不让干的,甚至没有说让干的,山东人绝对不敢干。有时甚至盲从(胡耀邦评价:正确路线、错误路线跟得都很紧)。

山东人深受儒家“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也乎”思想的影响,正直忠厚,老实憨厚,而且特别讲中庸,讲厚道。同时,山东人又重义轻利、豪爽仗义、光明正直,信誉第一,不坑不骗,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朋友两肋插刀,像朱开山那样,在邪恶势力面前从来不低头,不退缩。自己的大儿子用马肉当牛肉卖,他逼着儿子挨家挨户登门向客户道歉。古代的秦琼、宋江,现代的王廷江、韩金来等,都是仗义疏财。请客吃饭从不搞AA制,结账争先恐后。一瓢面供来宾,一杯酒端给客人喝。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山东人对国家、对革命的忠诚和奉献是有口皆碑,忠义报国型的先进典型层出不穷: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爱国志士蔡公时,鲁南铁道游击队,胶东爆炸大王于化虎、赵守福,沂蒙“红嫂六姐妹”等,都是这样的典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洁”的掏粪工人时传祥,为保护民兵和武装部干部而英勇牺牲的王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身残志坚的青年楷模张海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王乐义,当代海港装卸工人许振超,感动中国的支教模范徐本禹等,也都是这样的英模人物。

4、山东人特别重节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左丘明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在这样的文化观念熏陶下,山东人特别崇尚卓越,追求崇高,讲究忠孝节义、中庸宽恕、克勤克俭、严于律己、鞠躬尽瘁、恪尽职守,不犯上,不作乱,特别讲信义、讲气节。《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从参加义和团杀洋鬼子,到与日本占领者竞争开煤矿,到支持儿子上前线杀敌,无不体现出忠诚报国的精神。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甚至连他的被日本人欺骗拉拢收买的大儿子都不放过。即使像震三江那样拉杆子、占山头当胡子的,也不祸

害那些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和老实本分的买卖人。

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山东涌现出数不清的贤臣良将、忠臣义士,但是从来不出皇帝。

据统计,抗日战争打了八年,中国曾出过汉奸、伪军200多万人。但是在山东,当汉奸、伪军的特别少,为人民解放参军和支前的却特别多,革命烈士特别多。新中国成立前,山东总人口4000万,其中男子2000万,却有1100万人次支前,100万人参军参战,22万人牺牲。光是一个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就有20多万青年参军,100多万民工支前,登记在册的烈士有就4万多名。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场上,战死沙场的军衔最高的将领,是山东临清籍的张自忠上将。就连凶残暴虐的日本侵略者,都列队脱帽向他的遗体敬军礼,用上好的棺木盛殓并竖立灵牌。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出兵百万赴朝作战,其中山东将士达28万,有2万名山东将士长眠在朝鲜土地上。

四、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缺憾:守成有余,创新不足

1、思想保守、文化守旧。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保守,价值观念保守,行为方式保守,文化保守。

山东人特别讲中庸,不温不火,不卑不亢,本分老实,不为人先。正因为中庸,所以山东人前行的道路相对平坦,很少大起大落。但也因为过分讲中庸,山东人往往认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往往办事不抢先,不落后,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当中游,缺乏开拓进取的闯劲、猛劲。

2、观念闭塞、言行土气。主要表现为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装饰土气、衣着打扮土气、语言表达土

气。

要说山东人的土,那叫一个土得掉渣,土的全方位、立体化。和山东人打交道,你说山东人抠门,他能和你动拳头;你说山东人不会喝酒,他能和你拼个鱼死网破;唯独说山东人土气,他立即像霜打的茄

子——蔫了。

3、义气至上、不计后果。主要表现为讲义气不怕吃亏,讲义气不怕上当,讲义气不计后果。

山东人讲义气是出了名的,其实这应该说是山东人的一大优点。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山东人太看重老乡关系,讲义气到了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不计后果的地步,优点就变成了缺点。为朋友两肋插刀,讲义气不计后果的事例举不胜举。

山东人重然诺,轻契约(三拍:拍肩膀,拍胸脯,拍屁股)。太看重老乡关系。北京人看谁都是部下,上海人看谁都是乡下,广州人看谁都是穷人,山东人看谁都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见老乡,万事好商量;只要是老乡,哪怕背后开黑枪。就拿喝酒来说,人家外地人到了山东,我们为了表示热情,死命地灌人家酒,恨不能让人家站着进来,躺着出去,甚至把人家闹出大病来。搞得人家一听

说来山东就打怵。

4、讲究排场,死要面子。世界人都知道,中国人要面子;中国人都知道,山东人最要面子;世

界人和中国人都知道,山东人死要面子。

在山东,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男人来说,面子问题是一等一的大事,面子是至高无上的尊严。没有比丢了面子更为耻辱的事情。为了一个面子,即使碰得头破血流,即使身家财产权力等等遭受再大的损失,即使丢了性命,也绝不后悔。

总之,山东人的毛病确实不少,我这里只讲了很少的一部分。我建议我们大家都解放一下思想,自己来给山东人挑一挑刺,找一找毛病,以便于我们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移风易俗,改进工作,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我们山东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步伐!

五、传承弘扬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精华的渠道和对策

(一)1、政府导向

2、社会传播

3、学界垂范

4、学校传授

5、家庭教育

6、立法保护

7、产业发展

(二)1、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2、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3、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

主讲人简介:

刘德龙,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研究员,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常委,中华文化标志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山东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主攻传统文化与民俗学、旅游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显著成就。此讲为“齐鲁文化大家走进北京大学百周年

讲堂系列活动”之一。

下载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word格式文档
下载齐鲁文化与山东旅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齐鲁文化对山东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齐鲁文化对山东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作者:房桂芝 董礼刚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阐述了山东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立足于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研究

    游齐鲁,阅百科 ——齐鲁文化研究调研报告 山东自古以来是文化的发源地,经过春秋战国时期齐鲁量过的发展,形成了如今令世界瞩目的齐鲁文化。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

    齐鲁文化走出去

    2013年,齐鲁文化“走出去”成就辉煌 2014-03-07 15:32:00来源:大众日报2013年台湾·山东周文艺演出和非遗展演活动,以及年初的山东文化交流团赴台举办的系列交流活动,都取得......

    弘扬齐鲁海洋文化 发展蓝色旅游产业

    弘扬齐鲁海洋文化 发展蓝色旅游产业 2012-7-19 22:52:00 来源:大众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

    山东齐鲁电视台分析报告

    齐鲁电视台分析报告 一、概况 齐鲁电视台是1995年1月1日开播的综合电视频道,以无线、有线两种传播方式覆盖山东省十七个地市以及省外周边城市,全天播出24小时,拥有超过1亿的庞......

    齐鲁医院管理制度文化

    三、管理文化 1、管理理念:制度规范自尊自律 2运营理念:博施济众,仁爱至诚 3管理环节内容及相应制度(涉及 人力资源管理医疗管理康复管理护理管理医院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科教......

    建设生态山东,描绘美丽齐鲁

    建设生态山东,描绘美丽齐鲁 “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有别于中原、燕赵、秦、晋、吴越、荆楚等的齐鲁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战国以后,伴......

    建设生态山东,描绘美丽齐鲁

    建设生态山东,描绘美丽齐鲁山东,是一个美丽富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锦绣壮美,交通便利的省份。有泰山,泰山以他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丰富文化蕴含,被人们称赞为“中华之魂”,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