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

时间:2019-05-15 05:2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工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工问题》。

第一篇:农民工问题

民工潮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社会学家们一直把农民工群体视为一个水池,不断有水从池外(农村)流向池内(城市),同时也有水从池内流回池外。目前,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看,进城农民是否应该大部分留在城市?留下来之后,如何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

新一代农民工进城:“不打算回去了”

“一个农村青年来到城市,他首先需要工作,需要一个职业规划,这个规划可以是打工、积累经验,跳槽、培训、晋升或者改行以及深造等等。同时,他还要生活,因而还需要一个人生规划,诸如谈恋爱、结婚,租房、买房,抚养子女,治病养老等等。但以前的城市发展战略和社会政策制定恰恰忽略了后者,只强调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把农民工40岁之前年富力强的时段使用完后,交回农村了事。实际上这是对农民工积累技术经验的浪费。而农民工自己却不会忽略人生规划,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梦想。”国务院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研究员陈剑波对《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他对农民工留在城市的看法。

而他的这种看法,也正代表了目前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4月2日傍晚,北京南三环洋桥附近一个简陋的“话吧”里,四川农民秦士贵和儿子正在给家里打电话。

大约15分钟后,这两个人才打完电话走出“话吧”。

无论形象还是气质,老秦和他儿子小秦正好是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打工族的真实写照。这一点,从爷俩的衣着打扮上,便可轻易区分:老秦头发蓬乱,衣着简朴,一脸的沧桑;小秦的穿着则和城里年轻人没什么两样。

老秦43岁,2000年来京,在洋桥附近的一个水果摊卖水果。小秦19岁,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先是跟舅舅在家乡的县城学修车,后来嫌活儿累,就一直在家闲着。

今年春节一过,早已在家憋坏了的小秦跑来北京,在工地做了3天小工就死活不干了。他通过报纸上的招聘信息,应聘大兴区的一家私营服装厂做了一名勤杂工。

“孩子有了稍微体面点儿的工作了,我替他高兴,打电话就是想和他妈商量一下,准备给孩子买部手机。”提起买手机,旁边的小秦嘿嘿地笑着,一脸的兴奋和喜悦。老秦说在城里挣钱不容易,平时舍不得花,但为了儿子,这钱花得值。“不能让孩子委屈,再说,有个啥子事情也好联系。”

老秦白天卖水果,晚上就在附近小区地下室存车处的空地上打地铺。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和前几年比,现在赚钱多了,开销也大了。赶上周末,一天能卖400元。作为外地人不敢短斤少两,有时碰上老主顾秤还要“高高地”往上甩,利润最高也就是30%。像这样除去刮风下雨坏天气外,月收入大概2000元左右,一年能挣近3万元。

“看起来是不少,可辛苦了一年,却没剩下多少。上级主管部门收取的摊位管理费,一个月固定是600元,加上执法部门的罚款,一年将近8000块。别看这管理费上写着的也是

罚款费,但我们都习惯了,还生怕他们不来罚呢。不罚,就是不让你摆摊了,那就惨了,就没有收入了,这才是大麻烦。”

谈起城市生活的感受,老秦眉头紧缩:“我是一头连着老家,一头连着城市。家里3个孩子,两个小的都在上学,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北京,说是做生意,其实拼的是体力,一年下来,老好几岁。这几年,每天都是早起批发、上货,回到摊点开张卖货,直到晚上11点左右收摊。一年四季就在外头守着,虽然算不上挣血汗钱,但起码是辛苦钱。今年明显感觉身体不行了。有时候就想,干脆回老家算了,可是一家老小还指着你寄钱回家过日子呢。”

和老秦的不乐观相比,小秦则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这么多名胜古迹,这么多高楼大厦,这么多名牌轿车。北京是首都,是国际大都市,我是不打算回去了,就在北京扎根了,一定混出个‘人样’来。”

小秦的想法代表了进城务工的新一代农民。

进城容易留城难:社保门槛高

4月3日,《中国经济周刊》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份调研报告中获悉:目前我国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在“五大社会保险”中,除工伤保险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参加外,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6%,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10%左右,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

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约为1.8亿人,进城农民工约为1.3亿人,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9000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专家完成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调研报告尖锐地指出:“社保制度门槛高、转移难,导致农民工权益难以保障”,是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农民工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缺乏信任,对自己以后能否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心存疑虑。”参与调研的专家分析,由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而农民工流动频繁,如果不能实现转移接续,多数农民工参保很难达到该年限标准。有的地方还规定退休前5年必须到该地参保,这实际上把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排除在外。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目前我国农民工所在单位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服装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用人单位主观上不愿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买单”。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推进农民工参保也有顾虑,主要担心社保缴费会影响本地的投资环境,把好不容易引来的投资方吓跑。

另外,除了社会保险外,目前商业保险市场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量身订做”的产品。即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推出的“建工险”也是意外险,被保险人是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而不仅仅是农民工,专门的农民工疾病保险及养老保险则很少。

由于现行政策允许农民工退保,结果导致农民工流动时反复参保、退保,有的甚至在同一地区更换工作单位时也先退保、再参保。在农民工集中的广东省,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

高达95%以上。“退保使农民工只参保、不享受实惠,不仅直接损害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的对等权益,而且反过来又影响用人单位的参保积极性。”

国务院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近5年来,全国农民工数量每年增加600万至800万人。但一直以来,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最主要的是工资偏低且拖欠现象严重。

据河南、四川和湖南三个农民工输出大省的抽样调查,农民工月工资只是城镇职工的60%,如按小时工资计算则更低。工资前清后欠的情况仍然存在,且工作时间长,安全条件差。

从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典型调查显示来看,有些农民工日工作时间11个小时左右,每月工作超过26天。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故比例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缺乏社会保障。

劳动保障部2004年对40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仅为12.5%。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左右,养老保险参保率为15%左右。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这些问题会影响建设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也会严重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提起农民工在城市的境遇和未来生活,陈剑波研究员表示担忧。

观点: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采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

陈剑波 国务院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研究员

茅于轼 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华 生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减少农民加速城市化进程

陈剑波:关于新农村建设,可能要长期伴随我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哪一天才算完成了呢?那就是农村的人进来了。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农村人进来的问题,显然不能说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成功的。应该说这个过程历朝历代都没有完成,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代江南非常发达的工商文明,但是从来就没有过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居民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

自1994年以来,我们经历了人口迁移严重不足的高速工业化和高速城市化历程。土地减少了1亿多亩,城市的扩张速度也非常快,但是真正按照享有城里人同等权利的农村人口的迁移是严重不足的。

怎么解决农村人口的户籍迁移问题?除了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的平等,及让农民呆得住、留得下、住得起,享有和城市人口平等的就业机会外,还应平等享受教育机会,获得同等的医疗保障。

目前在政策研究界和学术界也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关于我们的工业化战略和城市化战略,有一些研究宏观经济的同志认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是支撑中国经济20年高速增长最重要的部分。这三个圈的快速城市化是市场推动的自然过程,挡不住。我们应该重点把城市化战略放到快速增长的地区。实际上,我们从政策上来讲一直是强调城镇化发展战略,而如何对待城镇化发展战略又涉及到我们工业化的战略。

总体来看,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之后出现了乡村工业化阶段。但从当前形势来看,若要推动小城市发展,就必须要强调县域内的工业发展。

如何在县域内让创业的人顺利实现创业,降低税收和工商各个方面的门槛,特别是在金融体系方面的扶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茅于轼: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中国有8亿多农民,5多亿城里人。如果要建设农村,使农村的收入提高,非得减少农民不可。假使有一个农民从农村变到城里来,那么就减少了一个农产品的生产者从而增加了一个消费者,那些农民的收入就可以提高了。不看到这一点,想要稳住农民留在农村,这条路肯定是错误的。

农民问题的根本点在于增加收入,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农产品市场上主要是生产吃的东西,如,粮食、肉、水果、药材,还有少数的棉花等一些工业原料。

这个市场谁在享受?占人口40%的城里人。市场就这么大,除非你能出口,因为我们非常缺土地,整个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不大,包括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在内。

尤其现在有一个新的特点,全世界农产品整体过剩,粮食过剩,水果过剩。所谓过剩就是价格不断向下,农产品的相对价格比其它工业品价格相对一直在往下拉。虽然土地减少这么多,农民减少这么多,但是产量还是太大,卖不出去。粮食的价钱比上世纪50年代降低了一半,这种情况下想让农民增加收入只有一条办法,减少农民,这是建设新农村最基本的背景条件。我们有时候看不清这一点,另外我们饿肚子饿怕了,总怕粮食不够吃,没看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已完全改变了。

中国城市化进程至少还需55年

华生:我们现在城市化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或者速度不是超前了,也不是同步,而是大大滞后。这不是我们没有能力来做这件事情,也不是我们经济发展水平没跟上,而是战略指导方针上有偏差。

特别要注意的是,现在所谓城市化率的提高是一个虚假的提高。我们是按照进城的农民也算做城市化率,把流动的农民算成城市人口,按照这个城市化率说我们每年提高了多少,但如果把这部分扣除掉,我们的城市化率是很低的,在30%以下。跟世界上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路径严重偏离,这是我们国家新世纪发展的主要矛盾。

配合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就有地位了,除了在农村这一块要做一定的投入(在我看来主要是投在教育和医疗上),另一块主要是帮助他们转移到城市,使新农村建设放在中国新世纪发展这个大局看,位置就会很清楚。

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是我们大局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果要问中国在新世纪发展第一位的、主要的矛盾是什么?恐怕还不是农村问题,最大的矛盾实际上是城乡问题。

中国跟世界其它国家或者说一般发展中国家相比,无论从发展模式上、从城乡差距上,还是从收入水平的悬殊上来看,最大的特点是我们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要把城市和农村隔离开来。这一点从计划经济时代就存在,但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情况没有根本变化。

茅于轼: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的过程,新农村建设必然和城镇化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没有城市化,眼睛光看着农村,搞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失败的。新农村建设这个口号应该加以补充,就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而且要把城镇化放在最主要的地位。

中国现在出现的城镇化问题,农业问题、工业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严重滞后。我们有了不到两亿的农民进了城,但是现在他们没有完全变成城里人,这部分人都没有解决问题,后来的人又怎么解决?

在整个政策层面上,如果城镇化滞后这个问题不解决,农村问题就很难解决。

那么怎么加速城镇化?刚才两位老师都谈到,比如城市里面的就业机会要增加。怎么增加?让他有自由创业的机会,政府不但不加以干预,不给他们出难题,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另外,医疗与教育也要一视同仁。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天能做到的,但肯定是要朝着这个方向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新农村建设。

至于城镇化进程需要多少年,很多人统计过,过去20几年每年减少0.8%的农民比例,也就是1000万人左右。如果按每年1000多万人进城这个速度,就算每年减少1%,以现在是60%的农民计算,如果要减少5%至少还有55年。

怎么才算新农村建设完成?就是已经不需要再减少农民了,农村就这样了,理想状态下还得55年的进程。

陈剑波: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城市化的战略特别是城市的发展一定不是规划出来的,也不是通过战略设计出来的,我们没有人能够想到上海这么一个一百多年前的小农村会在一百多年以后变成国际都市。

江苏南通是张俭先生建纺织厂开始,也是从长江边上的小渔村变成一个中等城市。从我们现在农村发展的一些实践经验来看,也已经开始呈显出这种趋势。

谁知道华西村会不会变成一个小城镇或者小城市,他们现在已经并了很多村了,横店集团也是这样。我想,这方面的城市发展确实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说,提出城镇化的战略并不是说要把财政的资金放到小城镇去建设,因为财政资金对城镇的投入应该是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逐步使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居民享有普通的生活设施并能逐步趋同,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只有这样才能引进一些投资机会在小城镇实现,为中小城市的工商业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

那么,是不是能够期待出现全部的中小城市都能够成长起来?这是一个市场的过程,不是设计的过程。

第二篇: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问题

应用化学0901 李闯 20091899 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异地从事农业代耕。视为代耕户。代耕城市发展中被丢荒的闲置农田。)。“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在农村有地,但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会保障;他们为城市贡献巨大,基本上的劳动力工厂都是农民工,他们向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纳,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国务院指出,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切实的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政府和市民对农民进城务工的自私荒谬认识(让农民进城为自己服务,但子女教育和伤老病死都回老家)和依靠自己的垄断权力而排斥农民,长期实行二元户籍制度和一系列愚蠢的歧视政策。决目前“ 民工荒”的应对之策。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

表现方面

据有关“权威”方面的调查说,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多了,事也就开始多了。于是各种和农民工相关的问题就来了,听得多的莫过于被拖欠工资,生活含辛茹苦之类的,而那些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场面通常只有在他们受尽了委屈之后才会有的,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难道农民工所期待的“玉”就非得经过艰难困苦不可?

从乡村到城市——他们在城市开始了寻梦之旅。梦总是美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就算不残酷,也是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的。看惯了农民工的悲惨,听惯了农民工的辛酸,而他们那无边的苦海,要到何处才算是岸?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代,也是一个现实的时代,就因为如此,才使得权利的是否得到保护也要看个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了。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农民的经济资源分配得少,社会地位明显不高,权利自然而然就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了。长此以往,问题就出来了,因为贫困所以就出来打工赚钱,想打工赚钱就必须得到很好的权利保护,而想得到保护就得有很高的经济地位,又因为地位不高,应得的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打工也是难上加难了,所以就注定要接着贫困下去,就像一个无解的方程!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我们的媒体报道中还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下,我们的农民工始终只是农民工,是我们话语里的“他”,是需要城里人帮助的“他”,而不是权利的受者――“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农民工无法在公共领域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也因为没有良知之士或媒体为他们做代言,就算有的话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良知之士的见解能使几个人信服?媒体之语又有几分力道?或是出于良心,或是出于社会稳定的功利性,而真正想帮又能帮的又有几个?

只听说因为拖欠工资而致农民工示威游行或绑住欠他们工资的人的,而没有听说哪个“城市工”因此而做出如此“不可思议”“没有法律意识”的事的。这都是因为什么?归根到底,因为农民工就是农民工,而城市工永远是城市工,两个不同等次的人,话说劳动是美德,无上下贵贱之分,但到了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上下与贵贱就出来了。城市工遭“冤”时有“包青天”――仲裁委员会,工人委员会什么的协调机构,可当农民工比窦娥还冤时,能找的有谁?能帮的又有谁?求天不应,求地不灵,这就是当代的农民工,只有在某些人再也看不过去时,那些“无法无天”的行为才有些收敛。而现在,路还是漫漫,农民工的权利问题仍然严重!

在过去的时候有三座大山压在全中国人民的肩头,但到了现在,那旧的大山没有了,却又有新的三座大山开始压在了我们的农民工身上:改善住房条件成了农民工最迫切愿望;打工赚的钱很大一部分用于支付过高的生活成本;教育开支成为大多数农民工家庭最大的一笔支出。前两座大山暂且不作分析,在这里仅仅对“教育”这座大山作个简单的叙述:

在农村我们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在有些农村,穷的还是教育,苦的还是孩子,难道这种悲剧还要在城市里重演?都不希望重演,但农民工的孩子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在城市还是有的。在城市,城市工子女有人人所属地学校入读,而农民工呢?想活下来就得出来打工,为安心打工就得带上孩子,带上孩子就得让他们上学,想上学就得面临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有那么多的钱有那么大的能耐,农民工还会是农民工吗?还会受尽背井离乡之苦来到城市吗?这又是一个无解的方程!

两个无解的方程压在了农民工的心头,何时才能出头? 农民为什么出来务工?种田不好,做农民不好,想做一个想象中的工人,可到了城市他们才发现,做一个工人也是那么的难。

总而言之,可以简单地说来,农民工的民工身份是定了的,仅仅限于“民工”这一层,再严重一点,就是连“公民”都算不上,因为应有的权利都的不到有力的很好的保护。我们讲一个人在社会中之所以可以称为“公民”,是因为他最基本的权利可以得到保护。而农民工呢?不!因为农民在法理意义上的“公民”地位仅仅是个虚名。借用鲁迅前辈的一句话,“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在这个地方,我们大可不必说地那么重,说“长此以往,‘工’将不‘公’”就好了。

说来说去,就归结到了农民工自身的问题了,说来说去,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了。我们讲“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可依照现在看来,拥有中国半数以上人口的农民的教育问题都没有搞好,经济从何发展?时时刻刻都在提“三农”问题,讲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最基本的农村教育问题都没有搞好,“三农”问题完善解决的那天会是在何时?

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之后,会出现很多难以想象难以克服的困难,我想那都是暂时的。在这个时候,就是要抓重点,下猛药,不能让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个问题了。农民工问题由来已久了,不能一直拖着。人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民正是农业活动的主体,农民不被重视,农民工越来越多,农业发展成为空谈;农民工不被重视,城市经济发展也将成为空谈。

历史的车轮早已经跨入了21世纪,是时候让那些“低头看地”的人们来“抬头看天”了!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不能再等待了,不止是农民工本身不能再等下去了,就算我们为孩子们考虑一下!

案例

一、“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帮我把工资要回来了,太感谢你们了,感谢高县法院法官。”11月17日上午,江安县迎安镇天水村农民工张新凯拿到2万8千元工资时,他边作揖边对高县人民法院来复法庭法官说。

事情得回顾到2008年7月,宜宾江安县迎安镇天水村农民工张新凯与宜宾县柏溪镇包工头周某签订206省道宜筠路段某处的水沟、路肩施工协议书。协议由张新凯组织民工施工完成该路段工程。随后张新凯组织了家乡十余名民工进场施工,工程竣工后,张、周二人进行了工程结算,周某应给付张新凯人工工资78385.60元,周某给付了部分工资后尚欠28385.60元。张新凯多次向周某催收工资,周某接到电话,晓得是要钱的不接,找到他本人他说没有钱,叫把他杀了算了,放他血来还,就是耍赖。张新凯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讨薪路,万般无奈之下,张新凯只得将周某告上法庭。

来复法庭受理此案后,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积极指导农民工们选出代表,书写起诉状,准备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整理证据材料,办理诉讼费减免等诉讼基本手续,随后立案并通知周某协调此事,在承办案件法官耐心细致的说服、劝说下,包工头周某终于同意把所欠工资打在法庭专用帐户上。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笔者向法庭负责人罗国富庭长了解到,高县法院来复法庭自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警民亲”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坚持为民司法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找准切入点,注重案件的速裁速调,加大保护象农民工这样的社会特殊、特困人群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的审判效果,迎得群众的赞许。

据了解,该庭今年共审理各类民事案件145件,调解率达80%。

二、建筑公司支付的农民工工资,被承包工程的包工头挥霍一空,恶意拖欠农民工35万余元工资不予支付,还藏身隐匿。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检察院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包工头吴立依法批捕。

今年初,吴立从哈尔滨市一家建筑公司承包了某工程的五项分包工程,雇用了100多名农民工施工。工程在8月末完工,吴立却在尚拖欠40多名农民工工资共计35万余元的情况下,玩起了人间蒸发。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来到哈尔滨市劳动保障监察局投诉吴立。该局在调查中了解到,吴立曾从建筑公司支取了69万元人工费,却没有足额将钱款发给农民工,还隐匿了起来。哈尔滨市劳动保障监察局认为,吴立涉嫌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且数额较大,迅速将此案移送哈尔滨市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并很快找到了吴立,但此时他已身无分文。

归案后吴立承认,他拿到人工费后未全部支付农民工工资,而是用来堵其他的债务窟窿和个人挥霍。为躲避追讨工资的农民工,他关闭了手机,频繁更换住处,目前,其名下未发现任何财产。

该案移送哈尔滨市检察机关,办案检察官审查后认为,吴立在被责令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后,仍拒不支付,数额较大,符合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吴立涉嫌犯罪行为证据确凿,事实清楚,遂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其批准逮捕。

三、2011年11月16日,农民工程永祥到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法院审监庭询问自己的案件何时宣判,一位副庭长说等待上法院审委会审查,目前尚无结果。

12年了,程永祥已经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次法院。

12年前,程永祥在工作过程中受伤,落下三级伤残,丧失了工作能力。

12年来,程永祥依法维权,不断走法律程序,一直未获得工伤待遇。

程永祥怎么了?落下了残疾却得不到赔偿„„

【工伤致残包工头跑了】

程永祥今年40岁,祖籍河南省洛宁县。

1999年初,程永祥从河南洛宁来到三门峡市打工。5月1日,他和另一农民工冯学成一起到包工头王炳强承接的河南中原黄金机械厂家属楼楼顶防渗工程工地工作。

5月19日下午5时,程永祥和冯学成在清理水箱下水管时,因水管触及高压电线,一声巨响,两人被电流击倒„„冯学成因伤势过重死亡,程永祥保住了性命。

事故导致程永祥终身残疾双手食指、拇指、两膝关节电击伤,丧失劳动能力(法医鉴定为三级伤残)。劳动部门认定程永祥为因工负伤,但待遇至今没有落实。

事故发生第二天,包工头王炳强逃之夭夭,至今下落不明。

治疗的过程中,河南中原黄金机械厂在为程永祥支付了7000元医疗费后便不再过问。该厂劳动服务公司承担部分医疗费用后认为,工程已承包给了王炳强,且有与项城市防潮公司签订的合同,其与程永祥、冯学成他们没有劳动关系,也没有义务再承担医疗费。

程永祥是个孤儿,自出了工伤后便衣食无着,长期脖子上挂着牌子坐在闹市街头乞讨为生。

2003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三门峡市社会福利院收留了他。

【诉讼之路反反复复】

1999年8月,程永祥向三门峡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委员会认定中原黄金机械厂与项城市防潮公司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因主体资格不合法(防潮公司未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而无效;包工负责人王炳强支付申诉人程永祥伤残事故赔偿金3万元;在包工负责人不能支付的情况下,厂方承担连带责任。

1999年12月,程永祥以裁决赔偿数额偏低为由向一审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00年6月,一审法院判决,认定程永祥在施工过程中未注意安全、盲目操作,自负20%的责任。

程永祥不服,上诉至三门峡市中级法院。二审法院中止了审判程序,等待劳动行政部门对程永祥的工伤认定结果。

2001年8月10日,程永祥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理了残疾人证。

2003年1月7日,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为程永祥出具了工伤认定书,认定其因工负伤。河南中原黄金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不服工伤认定,申请行政复议、进行行政诉讼。

2004年1月,认定程永祥因工负伤的行政诉讼以企业败诉结案。

2004年2月,该案恢复审理后,二审法院裁定此案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2004年11月15日,三门峡市委书记作出批示,要求“依法抓好落实”;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也向法院发函要求依法办理。

2005年1月28日,程永祥接到重审法院判决,驳回程永祥要求中原黄金机械厂承担民事责任的诉讼请求。

2005年2月22日,笔者采访程永祥时,他手捏判决书声泪俱下。

河南省高院《关于当前民事审判中若干问题的意见》里写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人身遭受损害,如存在侵权人的,劳动者可以工伤为由提请劳动仲裁,也可以侵权为由直接起诉侵权人。用人单位在按工伤对劳动者进行安置后,可以就自己所支出的费用向侵权人进行追偿。”程永祥认为河南中原黄金机械厂就是用人单位,包工头逃跑了,现在就应该由厂方垫付自己支出的费用。

重审一审判决后,程永祥上诉至三门峡市中级法院,要求撤销一审判决。

2005年9月19日,二审法院下达裁定书,撤销重审一审判决,同时驳回程永祥要求享受工伤待遇的诉求。

程永祥不服,向当地检察院提请抗诉。

200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认为,“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三民终字第80号民事判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实体判决不公”,要求法院再审。

2008年1月,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再审后作出裁定:

一、撤销本院(2005)三民终字第80号和湖滨区人民法院(2004)湖民一初字第397号民事判决;

二、发回湖滨区人民法院重审。

此后,程永祥依然没有盼来工伤待遇的落实„„

2010年11月26日,河南省高院作出裁定:撤销湖滨区人民法院(2004)湖民一初字第741号民事判决、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三民终字第85号民事裁定、本院(2008)豫法民申字第00783号民事裁定和本院(2009)豫法民申字第3125号民事裁定;指令湖滨区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实体审理。

2011年8月26日,三门峡市湖滨区法院开庭重新审理程永祥工伤待遇纠纷案。

在当天的庭审中,原告程永祥认为自己受工伤事实清楚,并经劳动行政机关认定、司法鉴定和生效判决所确认,但被告河南中原黄金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至今拒绝履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法定责任,拒不承担原告伤残待遇,造成多年的诉讼以及今天的重审。

被告河南中原黄金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代理人认为,有关程永祥的工伤认定是错误的,不能按工伤待遇赔偿。

法官最后宣布,此案庭后报经有关领导,待法院审委会决定后宣判。

截至发稿时,法院对该案没有作出判决。

【艰辛的生活依然继续】

程永祥在维权路上苦苦奔波12年,备尝世间艰辛、人情冷暖。他从小跟随外婆长大,不到7岁就开始孤身在外流浪,如今没有一位亲人。要讨回自己的合法权益,身无分文的他时常感到走投无路,几欲轻生;但一路走来,程永祥也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无偿帮助,让他时时希望能够“报恩”。

这起劳动争议历经劳动仲裁、民事诉讼、工伤认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郑州挺进律师事务所、三门峡蓝剑律师事务所、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三门峡崤山律师事务所的多名律师先后为程永祥提供法律援助。

这些年,在政府的关怀下,伤残后更加无依无靠的程永祥先是得以在福利院安身,后当地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2011年年初,程永祥被安置住进了政府的廉租房。程永祥每月只有260元的低保金,常常食不裹腹,但当地不少市民或老乡不时“这个10元那个5元”地资助他,有一个看厕所的老人甚至常常免费让他用自己的公用电话。每每提起这些事,程永祥都感激涕零。

11月15日,在这个北方大多数城市开始集中供暖的日子,程永祥的生活会暖和些吗?笔者拨通了能够联系到程永祥的电话。笔者:你住的地方今天供暖了吗?

程永祥:没有,因为我交不起采暖费。

笔者:现在受伤的地方还会疼吗?

程永祥:疼。晴天好点,变天的时候就疼得厉害。尤其是两个膝盖关节。活动不像别人那么灵活。

笔者:你现在靠什么生活?

程永祥:我出事后,这两年政府给我办了低保,一个月260元。

笔者:260元够花吗?

程永祥:政府给了我廉租房,一个月房租87块钱,加上水电煤气,住房得花一百多。有时候没钱吃饭,朋友或者周围好心人就借我点钱。

笔者:现在还是一个人生活,没有找个伴儿吗?

程永祥:就我一个人。二十多岁没出事那会儿,我处了个对象。后来出事人家就走了,不跟我处了。一直到现在我都是一个人。

笔者:现在后悔当年去干了那样一个活吗?

程永祥:后悔也没有办法了。我不到7岁就自己流浪在城市周围。17岁开始干活挣钱,28岁就出了这事儿,当时后悔得不得了。但经过这么多年,我得面对现实。

笔者: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程永祥:希望工伤待遇能够落实。我现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干不成活,靠低保生活。今年采暖费800多元,我们低保户可以减300元,剩下的500多元我也交不起。俺去找过政府。区政府回答说,没有政策他们也没有办法。

经过12年的维权,尽管程永祥依然希望能够获得工伤赔偿,但似乎也有些“认命了”。

“人要面对现实啊,我也改变不了,没办法。”笔者从话筒中听到程永祥无奈的叹息„„

第三篇:农民工问题

摘要: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他们大多数仍处于社会保障体制之外 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形成原因及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原因、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利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

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保障 必要性

农民工的由来: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农村的劳动力重心开始向城镇倾斜,农民变身为城镇人,数据显示每年至少增加一个百分点。20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较慢,因此国家制定政策限制农民工转城镇人的人数,直到20世纪8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彻底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的不断出台,使得农民工向城市聚集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为止农民工数量已经接近2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据统计,1980年之后农民集体向城市涌入,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形成了巨大的“民工潮”。在城市中具有农民身份的工人大多是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表现。他们相比较城镇人民,完全没有什么优势,文化水平也不高,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地位不高,城市的二元社会结构又使得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得不到支持,农民工问题也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约占参保总数的30%左右,医疗保险约占参保总数的15%左右,工伤保险约占参保总数的25%,失业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不足10%,而外地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几乎为零。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不利影响:首先,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是社会稳定的隐患。农民工绝大部分处于中低层职业,还面临着失业风险,所以在陷入生活困境时容易铤而走险,从而积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其次,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进城农民工如不能为相应的城镇体系所吸收,就不能平等地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由此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涉及到农民工个人,而且关系到农民工家庭,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发展。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从总体上来看,农民工普遍社会保险意识不强,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民工工作存在工伤事故隐患,缺乏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按劳动保障法的规定,工伤保险采取无过失责任的原则和损害赔偿原则,并适用于任何用工形式的职工,且不论其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从我国工伤死亡和职业病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一些研究结果显示,80%以上的工伤者是农民工。城市职工的工伤保险比较完善,他们工伤后都会得到及时的治疗。2006 年,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 10268.5 万人,享受工伤待遇人数为 77.8 万人。城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重较低,他们工伤后相当多的雇主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负担医疗费,给农民工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其终身的残废。农民工工伤问题占全部工伤事故的较大比重,由于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工伤保险,使得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特别是在一些工伤事故发生后,只能得到企业的一部分补偿。

(二)失业风险严重,缺少失业保险

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我国的隐性失业逐步显露出来,失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1999 年 1 月我国开始实施《失业保险条例》。从该条例的实施范围看,它包括了所有的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该条例规定了城镇企事业单位按照工资总额的 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 1%缴纳失业保险费。但是,该条例也同时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农民合同工失业后也不能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006 年,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 11186.6 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 326.5 万人,这些数字主要体现的是城镇单位职工的失业保险情况,不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流动性大的农民工还被排斥在失业保险制度之外。从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失业保险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但农民工却没有,在失业期间,他们多数是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靠向亲友、老乡借钱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家去。据学者调查,前者占77.2%,后者仅占14.6%,并且无一例得到劳动单位或地方组织的帮助。

(三)“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缺乏基本医疗保险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建国初期,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城市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两部分。拥有城市户口的公民只要获得就业,其生病的医疗费用则全部由单位负担;农民则通过合作医疗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2006 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 15731.9 万人,其中,职工是 11580.3 万人,退休人员是 4151.5 万人。现阶段,大多数城市居民都享有医疗保险,可以减少一部分看病负担。但是,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却并不享有同城市劳动力相同的医疗保险,他们看病主要还是靠自费。在城市中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大多危险性大,每天工作的时间长,收入较低,因此,很容易患病,却难以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大部分农民工患病后都是能忍就忍,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到医院救治的。他们生病以后有59.3%的人没有花钱看病,而是仗着年轻,体质好,硬挺过来的。当然另有40.7%的人不得不花钱看病,但看病支出绝大部分是自费,用人单位为他们支付的不足实际看病费的1/12。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已市民化的外来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只有

2.7%,而尚未市民化的农民工更不可能进入社会保险范围。

(四)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严重滞后

工伤保险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按劳动保障法的规定,工伤保险采取无过失责任的原则和损害赔偿原则,并适用于任何用工形式的职工,且不论其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从我国工伤死亡和职业病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一些研究结果显示,80%以上的工伤者是农民工。城市职工的工伤保险比较完善,他们工伤后都会得到及时的治疗。2006 年,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 10268.5 万人,享受工伤待遇人数为 77.8 万人。城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重较低,他们工伤后相当多的雇主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负担医疗费,给农民工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其终身的残废。农民工工伤问题占全部工伤事故的较大比重,由于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工伤保险,使得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特别是在一些工伤事故发生后,只能得到企业的一部分补偿。

总之,农民工的参保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一些企业主为了降低成本,不愿给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退保频繁。据对部分非公企业的调查,90%以上的农民工不愿意参保。由于农民工的参保率不高,特别是工伤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还比较小。农民工患职业病,工伤、生病后,多数人只能回家养病,出现了不少因伤残致贫的家庭。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完善的具体原因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并不仅仅是存在于某个省、地区或特殊行业,而是有农民工存在的地方就有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存在,只是表现程度强弱而已。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存在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症结所在。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形成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制度因素

1、户籍制度。1958 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将中国公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将城乡之间人为的进行了分割,从根本上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断裂,阻碍了劳动力、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也造成了今天城市农民工“身份”和“职业”的尴尬。现阶段,我国城镇社会管理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并把城乡分割式的二元社会管理直接搬到城镇内部的社会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工作为工人本来应得的社会保障利益。由于受到户籍的限制,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所排斥,虽然他们为城市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不能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和住房待遇。因此,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工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

2、就业制度。在就业方面,由于受到自身条件限制及就业制度的限制,农民工一直以来只能从事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即使在城市农民工获准进入的领域,在薪酬和权益保障方面仍受到不公待遇,形成了“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现象。《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实际上,许多用人单位并未依法与外来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很难拿出切实可信的证据。另外,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巨大的供过于求的压力迫使农民工不敢对自己的工资、劳保等权益提出意见,从而不得不接受许多“不平等的条约”。此外,城市相关劳动监察、城管、公安、工商等行政执法人员对农民工也存在歧视,进而导致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3、法律制度。我国尽管已经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但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没有相应的立法。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实现强制性原则,这是造成现阶段侵害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现象存在的基本原因之一。现行的社会保险法规政策中,至今没有一部综合的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全国性专门法律、法规或规章,全国性立法中对民工社会保险的规定也很少且很笼统。根据前面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到。近几年,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农民工权益和社会保障的通知、规定,但是范围过于狭窄,社会保险只涉及到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农民工最迫切需要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仍然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再加上执法力量有限和执法不严,仅有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并不高。

(二)非制度因素

除了制度因素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限制之外,还存在一些非制度因素束缚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民工歧视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城乡严重分离。农民与城镇居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心理方面具有隔阂,而且也造成了不同的身份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的城乡差别。农民与城市居民二者被区别对待。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各种待遇,而农民却只能一切依靠自己解决,不能享受同等待遇。一些城市居民和城市管理者歧视农民工,认为农民工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进城的农民成为既被城镇社会所排斥的人口,又被城镇劳动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所排斥的对象。

2、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弱

首先,农民工对自身社会保障问题的认识不足,比较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对各种知识掌握的程度很有限,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对社会保障制度了解甚少或几乎没有多少相关知识。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工会始终无法建立起来,使其组织化程度较低,也就决定了其表达和争取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的能力不足。他们对待

自身保障的消极认识,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次,农民工的法律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法律知识也缺乏,往往使他们事先不能预见可能的风险而进行自我保护,在遇到权益受损害后往往不知道怎么样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也是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近几年,国家和政府集中精力与财力加强城镇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以确保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又陷入资金困境,特别是养老保险面临巨大的资金问题。当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受到资金限制时,若再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考虑在制度范围内,必然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困难。而且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这对城镇现有的教育资源是一个挑战,教育经费需求的扩大也是个现实问题。

4、政府在保障农民工权益中缺位和错位

一些城市政府和管理部门在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过程中,存在城市主位的倾向。尽管农民对城市改革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突显,但是一些城市在对农民工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接纳贡献性”与“排斥参与性”的管理取向。将农民工仅仅当作劳动力,而不是城市社会的一员。这就容易造成政府在保障农民工权益中存在政府角色职能的缺位和错位。例如,农民工的培训、教育缺位。城市里有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却少有针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部门。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能力和所能从事的行业受限,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之间形成结构性矛盾。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既是政府职能的“盲点”,也是政府当前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一个突破口。

总之,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非制度方面的原因;既有主观思想方面的认识原因,也有客观资金不足等方面的现实原因。当然,农民工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难题,就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农民工的具体需要及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找准突破口,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具体说来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要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充分的认识,我们要在整体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前提下,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础上,以分类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保障项目的层级推进为基本手段,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从而加快建立统分结合、相对独立、分层分类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应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为前提。

1.建立统分结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统分结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也就是说要和低水平、广覆盖、可持续、多层次的基本理念,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要自身构成一个体系,使其不论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有何不同,但各组成部门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从而使其在体系构成上得到统一。三是要使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置于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之中,而且能够充分运用现有的制度资源,特别是要以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基本模式,并结合实际,从而使其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总而言之,就是我们要从全局出发,承前启后,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从而在我国建立城镇劳动力与农民工平等享受社会福利的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建立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对独立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不把农民工社会保障直接纳入现有的城镇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而是创新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建立一种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相延续而又有所区别的新政策方案。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独立性只是相对于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而言的,不是相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整体而言的,因而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部分。三是这种独立性只是阶段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将消除这种独立性。因此,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消除,现阶段不同层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消除,从而形成包括各类劳动者在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分层分类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分层分类”指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构建要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和农民工的特点,在保障项目方面,不同地域、不同就业方式的人员要区别对待,逐步推进,增加制度的可行性。我们要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有重点的逐层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例如,我们可以将农民工分为正规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两大类,分别来采取不同的保障办法。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加强工作指导的方式,比如说以沿海发达省份和大中城市为重点地区,探索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二)遵循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原则

我们要在尊重社会保障事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切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长远目标,又要考虑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要充分把握城市农民工的特点和要求,把需要与可能联系起来。

1、坚持统一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保障人的基本生活权利而设计和实施的一项制度,因此,不论是农民、市民还是农民工,都有平等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的权利。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个手段,强调的不是应该是效率,而应该是公平、平等、和统一。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我们应该遵循统一原则。统一原则还包括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这是因为农民工具有流动性,会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因而要求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

2、坚持分类、分层次、分重点、逐步进行的原则

可以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的最终目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使管理简便化,而且还没有身份、户籍、职业的歧视,从而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现阶段,由于财力、技术及相关制度等条件方面的约束,我国还不具备建立一元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因此,我国现阶段应该采取的是根据分层分类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制度,以此作为过渡制度,逐步推进,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再将不同制度并轨,最终实现一元化的公平制度。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的情况,农民工社会保险应当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险种,但现阶段的条件不允许我们对每个险种制度的建立同时进行和推进,因此,对于社会保障体系中各个险种的实施时间应该有先后次序的差别。

3、坚持灵活性原则

因为大多数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强,所以灵活性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的就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有效接续问题。例如,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个人账户应该允许在全国范围内转移,这样就方便了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灵活性可以使农民工没有顾虑地迁移到各个地区,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坚持广覆盖原则

社会保障的本质特点就是靠众人来分化风险,实行互助共济,参保的人数越多,积累的资金规模也就越大,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从减小个人风险的角度来看,我们

应该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尽可能广泛覆盖各个地区、各个层次、各个职业、各个年龄段,涵盖所有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有效化解单个农民工的风险,实现互助救济。城市农民工的特点和要求,把需要与可能联系起来。

(三)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只是单纯的涉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具体的社会保障项目,它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很多方面。因此,要使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得到正常运行,我们还要通过以下方式来优化它的运行环境。

1、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要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推进对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对现有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合理改革,可以消除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政策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制度歧视,而且这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逐步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户口问题,可以由各地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具体落户条件。要不断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可以通过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改变农民身份,实现户籍变更,成为城市人口,从而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也可以通过以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制度,从而消除在户籍关系上的差别对待,这样才能让农民工真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中。

2、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异地转移机制

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转移应分为同一地区内转移、不同地区转移和城乡转移等形式。同一地的区内转移是比较容易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而不同地区转移时,由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险的层次不一样,管理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各地保险对象待遇也不同,这就会导致有些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关系、资金的转移复杂化,从而出现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行网络化管理,来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还可以通过商业保险公司来运作,建立方便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跨省区转移机制。

(四)加强农民工培训,增强再就业能力

目前,不少国家已将失业人口的职业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如美国颁布了《人力开发与培训法》、《就业机会法》、《就业培训合作法》、《再就业法案》等,要求全社会重视并支持职业培训。在瑞典等国,失业培训不仅是免费的,参加者还可得到培训补助。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此乃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之一,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其劳动技能,使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以上结论说明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因此针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这一问题,政府应从现实条件出发,采取可行的决策,本文建议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遵循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原则、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环境、增加农民工培训等几方面入手,从而不断地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以上努力,最终建立一套让农民工“参加得进来,转移得出去,接续得起来,享受到待遇”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这个大群体享受到国家社会进步的发展成果,从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参 考 文 献

[1]王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杨云善、时明德.中国农民工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姜月.中国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李淘、李真.农民工-流动在边缘[M].北京:当代出版社,2006.[5]陈吉元.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第四篇: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问题:

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

第二,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差

第三,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商事故多。

第四,农民工的培训就业和生活上学也成诸多困难。

第五,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采取的对策:

 一是抓紧解决当前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工资拖欠问题。彻底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一切就业管理限制、收费和歧视性政策,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抓紧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

 二是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三是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公共卫生、居住场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阳光工程”和“春风行动”)

 四是把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相结合。既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同时,保证农民工重新从事农业生产的渠道畅通。

 五是从根本上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解决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例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适当放宽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条件。

第五篇: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现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量外资企业陆续兴办,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非农就业机会,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民进城务工。

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闯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事实说明,农民工是一支不可缺少的新型劳动大军。但另一方面,农民工数量巨大,无论是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生活条件而言,还是从政府及社会的引导、管理、服务而言,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农民工问题,党和国家一向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农民工问题产生的四个深层次原因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体制性根源。

2.相关法律不健全,法制不完善。

3.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不到位。

4.企业社会责任弱化,农民工自身素质偏低。

一是农民工的工资长期偏低而且拖欠现象相当普遍。长期以来,有些地区农民工工资几乎就没变过,即使有增加,幅度也很小,赶不上物价的上涨。近年来,尽管各地清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拖欠事件依然屡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工资拖欠仍达到1000亿元,其中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为72.2%,仅有6%的农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民工荒”的直接起因,就是企业开出的薪酬过低。

二是工作条件差,技术培训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在城市所从事的大多为脏、累、苦、差的职业,工作环境状况堪忧。据统计,我国农民工群体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再加上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导致农民工伤病较多。目前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33.7%、10.3%、21.6%、31.8%和5.5%;而农民工的企业补充保险、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商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分别为2.9%、3.1%和5.6%。农民工一旦出事,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偿,生活往往陷入困境。

三是子女上学、生活居住、文化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城市公办中小学一般不接受农民工子女上学,而一些适合普通农民工子女上学、收费低廉的民办简易学校,在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承认,有的被强行关闭。农民工由于收入微薄,所以居住条件比较差,通常是多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出租屋里,卫生、安全等方面均存在着隐患。由于长期远离家乡,业余生活贫乏,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

此外,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就业培训。他们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亟待提高,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不懂得通过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

怎样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工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占到50%以上。人们很难想象,如果农民工一旦消失,我们的经济该如何发展,我们的城市该怎么运转。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之时,关心和保护农民工,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化解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就必须充分调动农民工群体的积极性,实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做好农民工工作,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工农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必然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好农民工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充满活力、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农民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我国特色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正确抉择和有效途径。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必将是长期的。我们必须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能否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从何处入手?

2006年新春伊始,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

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基本原则: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做好农民工工作的主要任务:1.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2.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3.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4.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5.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6.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7.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文件颁布后,在广大农民工中引起热烈反响,也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相信,这个《意见》的实行,必将会给两亿多农民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必须认真落实《意见》精神,按照《意见》的部署,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履行好相应的管理、引导、服务的职责,形成推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合力。

首先,要抓紧解决当前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彻底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一切就业管理限制、收费和歧视性政策,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抓紧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加大监管力度,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农民工远离家乡,置身于陌生的环境,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扶持和照顾。输入地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多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统筹解决他们在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公共卫生、居住场所、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和“春风行动”,搞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免费就业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经费预算,实行同等待遇。

什么是“春风行动”?

从2005年开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每年春节后在全国组织开展为农民工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的“春风行动”。

“春风行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春节后农村劳动者进城求职务工高峰的关键时期,广泛开展有关农民进城求职务工方面的政策宣传,并通过组织大型招聘会等多种方式,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为大批进城求职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既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要引导相关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增加农民在当地的就业机会。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提高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使他们进退有路。

另一方面,要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解决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比如,通过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适当放宽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条件,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

农民工到底姓“农”还是姓“工”?

农民工,顾名思义,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那么,农民工究竟该姓“农”还是姓“工”呢?

可以说,这是农民工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从农民工队伍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

20多年来,农民工队伍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部分亦工亦农的季节工外,绝大多数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与土地之间已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关系。他们长期在城市就业,取得工资收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很多行业已占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农民工已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

2003年9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加入工会被首次写入这次大会的报告。2004年初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第一次明确认定“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这样的论断,有着充分的实践依据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使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确认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有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对新生社会阶层的凝聚力。同时,它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偏见和歧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问题的最终解决,进而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农民工,这一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最能干、最可敬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随着《意见》中各项政策措施逐一落到实处,一定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进程。

下载农民工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工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问题浅谈 内容摘要:在农民工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他们只能行走于城市边缘,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痛,还要遭受各种歧视。这些人奉献了自己,不仅在流汗流泪,还......

    农民工问题

    浅析中国农民工问题 (材料学院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张严东)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巨大的释放,然而农民工的社会身......

    解决农民工问题

    解决农民工问题.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解决农民工问题”标准表述 “农民工问题”现......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通信工程1班 田雨 20080210420104 农民工问题是我近几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在寒假做了一回农民工,并通过寒假时间,对农民工这一问题作了一些调......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1 通过寒假时间,笔者对农民工这一问题作了一些较深入的调查,因这次是自己深入农村,和那些各年龄的劳动者密切的交谈,因此结果较实际。笔......

    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菏泽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 滕梓鸥 指导老师 杨 永 摘要:随着农民工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过去的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已经随着......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提要]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流动儿童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让所有的流动儿童都能在共同的......

    农民工薪酬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薪酬问题的调查报告 -—以响水县黄圩镇返乡农农民工为调查对象 商学院12东旅游郁海东 前言【内容摘要】 春节期间我通过对我家乡盐城市响水县黄圩镇返乡农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