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参观中国矿业大学校史馆有感
我一直认为,成为一个集体中的一员,了解这个集体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这个集体,融入这个集体,做更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读高中是如此,大学如此,研究生,也是如此。
校史馆中记载了矿大百年的沧桑过往,和雄厚的历史积淀。学校先后14次搬迁,12次易名,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多少次抉择,多少次辗转,多少次奔波,才成就了今日屹立在南湖畔的庄严学府。
受过新生入学教育的我,结合校史馆的陈列,知道学校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09-1949),四十年风雨飘摇,彰显了矿大人矢志不渝。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校园发展艰辛曲折,形成了“以工见长,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形成了“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服务社会”的人才观,形成了“以学术为本,重研究重基础重实践”的学术观,为矿业高等学府的创办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1949-1979)三十年难忘岁月,成就斐然。直到1978年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搬迁到江苏徐州。第三个阶段(1979-1999)是二十年励精图治,走向中兴。在这个阶段,矿大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了校名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院校之一。第四个阶段(1999-2009)完成了世纪跨越,开启盛世华章……校史馆丰富的陈列和多彩的表现形式,为每一位来此参观的学子展示了矿大百年发展历史和矿大人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体现了矿大百年积淀的厚重文化和矿大精神,使人热血沸腾,深受鼓舞。
印象最深刻的历史的天空,繁星闪烁,寓意矿大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百年老校人才辈出,杰出校友成绩卓著。
作为一名徐州人,一直都知道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的地位。曾以为这一生在没有机会成为矿大的一员,我与他的缘分或许永远停留在“我们徐州有一所很好的大学就在我家旁边”的概念,直到2014年底,一个突发奇想的念头,改变了我与矿大的轨迹。
2014年秋天,一次外出培训在苏州大学,那是我第一次到苏州大学老校区,被苏大的美深深震撼,继而懊恼不已,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油然而生的懊悔是“如果当初我好好学习,我就……”的沮丧。回到徐州,恰逢考研预报名的最后一晚,晚上十点截止。自己当机立断,迅速权衡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果断报考了矿大的MBA。
报名之曲折离奇,先后经历了毕业证找不到、电脑更新无法使用、网页打不开等困难,最后是电话遥控另一位同学帮我报名,方在最后几分钟内填报完毕。后面每一步都在别人的提醒下进行,现场确认、打印准考证、笔试、面试、体检……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有些懵:我这就……是矿大的学生了?嗯,是的。
开学集体参观校史馆,我因为出差再次华丽错过。内心遗憾不已,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补上这一课。其实与矿大若即若离的缘分,仿佛一直注定要有一场交集。
2009年我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读大一,依稀记得那年矿大举办了中国矿业大学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庆典,当时自己内心羞赧,想来看晚会又不好意思,只记得人人网沸腾一片,学生么总是被演唱会、烟花这类热闹的事物深深吸引,说实话那个时候,对就读矿大的同学真是发自内心的羡慕极了。
后来,大三的时候,惊闻矿大校长葛世荣宣布取消挂科制度,这在学生群里再次掀起轩然大波,群情激昂又沸腾!虽然对我来说挂科跟我没什么关系,但这一举措,体现了矿大作为一所大学的浩然大气和浓郁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更是一种反向激励。让我对这所“别人的大学”产生了好奇,和钦佩。后来,人人网又刷屏了矿大校长葛世荣为14对即将毕业新人证婚的消息—虽然这也跟我这种大学四年的单身狗没有关系,但是确实再一次在高校中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无论是不是学生情侣,都对葛校长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的举措啧啧称赞,一瞬间似乎各个高校都开始羡慕起这所“别人的大学”来,作为这所大学的隔壁学生的我,一时间也恨不得“凿壁借光”,想要窥见这所学府的风采。
大四毕业时,有幸受到高中同学(时任矿院、资源学院学生会负责人)邀请,作了毕业生晚会和篮球赛的交流,交了很多新朋友,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矿大人,有的一直保持联系至今。
这一次,我终于站在了矿大校园,以矿大学子的身份,心潮澎湃,波翻浪涌。
想起来高中毕业考入矿大的同学兴致勃勃告诉我“我们矿大的校歌可棒了,你会唱你们学校的校歌吗?”不等我回答,就骄傲地对着我唱起来:
“太行之阳河水东,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源深流自远,物阜民用丰。山葱葱,水溶溶,努力,努力!行健天同功。”
如今我伫立校史馆内,看着眼前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画,一件件物品,好像第一次听懂这首歌,也是第一次领会歌词的词约义丰。“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的焦作路矿学堂。最初学校是由英国福公司投资创办。焦作路矿学堂的创办具有历史意义,在我国建立最早的近代矿业高等学府。”管理学院门口的焦作路矿学堂的大门我无数次经过,起先只是觉得它伫立在此,美丽且威严,直到我一点点了解矿学堂办学之艰辛,对煤矿事业贡献之大,像一座丰碑屹立,被赋予无比崇高的光荣意义。人的一生有许多的抉择,无数个选择构成一个人一生的轨迹。我有幸在而立之年以前,成为中国矿业大学的一员,尽管我只是一名在职研究生,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我无法反复咀嚼体味矿大的意蕴悠远,但仅如此,我当以矿大人身份激励和鞭策自己,以矿大精神照亮自己,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第二篇:参观校史馆有感
参观校史馆有感
作为江南大学的一员,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江大,那么校史馆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怀着好奇与冲动我走进了江大的校史馆,据说校史馆是回顾为了江南大学百余年的风雨征程,追寻江大人五十载的奋进求索,展示江大的办学成就与学科特色而在校庆五十周年之际筹建的。所以我更加好奇。
江南大学校史馆是学校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物化凝炼和具体体现,是宣传学校、联系校友、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校史馆位于公益图书馆一楼,展区面积760平方米,分“金陵典学”、“五秩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等六大部分,分别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00多幅图片资料和250多件实物。
一进入校史馆,映入眼帘的就是现在的江南大学的立体图,站在他的身边,我和同学很快的就发现了自己的宿舍所在地,看着江大的布局,突然发现其实江大的很多地方我都没逛过,当时感觉整个江大都待在了我的面前,我不得不说,江大,不枉称为“生态校园,曲水流觞”。接着我们就进到了三江师范学堂,里面的第一部分就是“金陵典学”,墙上的图片与年代的组合很清楚的说明了江南大学的前身,从三江师范学堂到二江师范学堂再到其他„„这在 无疑中很好的说明了江南大学的历史背景。作为江大的学子,我们都知道江大是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在2001年合并而成的,但是如果你没踏进校史馆,可能都不知道还有三江师范学堂这一前身吧。“金陵典学”比较有历史的气息,接着我们就到了“学海无涯”的那一部分,这里面记载了江南大学的许多成就和辉煌,尤其是食品学院和物联网学院的,虽然没有商学院的,心里不免有些不平衡,但都是江大人,所以郁闷也只是一时的,心里还是很高兴江大能有这样的成绩。在 校史馆里无论是那一部分的介绍都非常的详细和清楚,在“桃李芬芳”中,你能感受到老师的伟大和辛苦;在“群星璀璨”中,你或许会产生嫉妒,但更多的是羡慕,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将来也会有这样的成就;在“雨露甘霖”里,你会被深深的感动。在一处长廊里陈列着各大名校
在江大五年校庆之日送来的贺礼,这也说明了江南大学在其他的兄弟姐妹校中声望还是不言而喻的。
在校史馆里粗略的浏览了一遍,刚准备离开时不知道我们触到了什么按钮,校史馆里响起了音乐,带着好奇就上前听了一下声音的来源,最后发现竟是江大的校歌,“太湖之滨„„„„”优美的旋律不时的响起,我们的心情就开始有了些变化,老实说,来江大那么长时间了,我还没听过江大的校歌呢。今天无意中遇到了,心里真高兴。
也许现在的江大不算什么很好的 综合性大学,但是未来的事谁知道呢,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跟你周围的朋友说你是江南大学的学子时,他们会充满羡慕的说:哇!原来你是江南大学的„„„„
第三篇:参观校史馆有感
参观校史馆有感
来到大学的生活已经过去一年了,去年入学教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时常想起当时校长给我们讲的关于大连理工那些已经埋在历史的记忆中的往事,一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被津津乐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记忆中变得模糊。我也经常想什么时候可以在听一次这样的讲座,听几个关于母校的老故事。
终于在学期过半的时候我又等到了这样的一次的机会,班里组织团建活动去参观校史馆。可以说去的时候,心情还是有一点激动的。终于可以去更深的了解母校了。
在讲解员简单的介绍之后,大家踩着历史的足迹,开始参观这大约七百平方米的校史馆。在讲解员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下,每走一步,我们都被一段段历史所震撼。大家无论是对“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还是“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顾着过往大工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学子的事迹,如:钱令希教授、李士豪教授等,听着讲解员说到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等各种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设计中,都凝聚着大工人的聪明才智,大家无不感到自豪与骄傲。
校史馆的另一侧,陈列了各种富有历史意义的物品。从汽车发动机到“米格15”战斗机涡轮,再到汽轮动力机组;从老一馆的大门,到屈伯川老先生的遗物。斑驳的锈迹,尘封的笔迹,无不透露着历史的痕迹。这一路,我们行走在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这一路,怀想过往大工人带来的感动,且行且感悟。
第四篇:参观校史馆有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常识”作业
参观校史馆有感
根据书记的作业要求,我们小组一行六人参观了位于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亲身体验学校的悠久历史和辉煌岁月。
经过参观校史馆,我了解到江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从1902年开始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到今天的江南大学,在百余年的创办历史上,江南大学经历各种困难:抗日战争爆发,为躲避战乱辗转西部办学;师资迁出,学校重建。在种种挑战与困难、在艰苦的办学条件面前,这所百年学府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矢志不移地坚持发展,才有了今天“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效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许多优秀的教授、学者曾经站在江南大学的讲台上,为我们的师兄师姐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中不乏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这是一所群星闪耀的大学,我为有如此多伟大的学者在这里的讲台上讲学而感到骄傲。
从这里走出的人才遍布各个领域,他们曾经创造过并正在创造令人惊叹的功绩,在科学领域,商场上,政坛上,到处可见江南人的身影。江南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江南大学的学生,我们应向前辈们学习,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继承和弘扬我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先人艰苦创业精神。
第五篇:参观校史馆有感
参观校史馆有感
上个周末,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班参观了校史馆。进入馆后,我们在进门的标志性位置进行了合照,以纪念此次活动。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印刻着“大连理工大学”字样的白色书本雕塑和校徽标志的内涵。接着,解说员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墙上照片的由来。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大工这所高等学府的诞生的全程记录。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被大工人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精神所震撼!他们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的建起了我们的主楼。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大工的热爱。
接着,我们看到了屈伯川老校长的遗物,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位衣着朴素,平易近人的老校长。当看到他的遗书时,我被他的奉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顿时鼻子有种酸酸的感觉。老校长为我们学校奉献了大半生,去世后又把遗体捐赠,连骨灰也撒在大工的校园里。
连理工大学自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工学院)以来,以著名教育家屈伯川老先生为代表的创业先驱高瞻远瞩,广纳贤才,艰苦创业,建校10年多就跻身全国重点大学行列。自1988年正式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后,我校师生兢兢业业,历届学子成才后回报母校,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此次参观,我对大工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习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今天我以大工为荣,明天大工以我为荣!加油,大工学子,加油,大工——我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