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讲座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
(一)教师的道德规范就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一、教师的“德”不应是“缺德”
“德”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一个有威望的人称之为德高望重;如果做了损人利己的事,会被人骂为“缺德”,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 “知法犯法”是执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体罚学生”则是教师最大的“缺德”!
2015年3月19日晚上泉州南安市金淘镇南光中学一名老师谢某,责罚两名学生蹲坐地上,并将双脚分别放在学生的后背上。
2014年11月22日羊城一位8岁小学生因在学校午休时不肯午睡,遭到生活老师捆绑、罚跪,并被用袜子塞住嘴锁进厕所,直到另一位巡视老师发现才被制止。
类似的事件真的是太多了,而且性质特别恶劣。处罚手段不仅有罚下跪,还有打耳光、鞭打、火烧、脱裤子、甚至在脸上刺字,这些手段很难让人联系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上。虽然这只是少数教师的所为,但它的示范作用太广泛了,太强大了。人们将教师职业比喻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爱心大使”,如果教师干起了摧残“祖国花朵”的缺德事,那么人们心目中教师的美好形象和崇高地位恐怕就荡然无存了。
二、教师工作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群体,每个学生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身体、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力都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发展也会不同。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世界,面对一批批学生,我们不要只看到年年岁岁人相似,应该看到岁岁年年人不同。
2、劳动效果的滞后性:
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因教育不当产生的不良效果总是在以后显现。教育出来的次品无法修改,岁月不能追回。离校后的几年、几十年仍有他的迟效性。
3、教育手段的人格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人格魅力作用。自古以来就强调身教胜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创新,做到以德育德,以个性育个性,以创新育创新,要想做到这些教师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实实在在的影响。
三、教师工作最需要的是学会宽容
一所成功的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名优秀的教师,师德也许比专业水准更重要,除具备敬业和奉献精神外,必须坚定,诚实,具有“爱心”。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时代不同了,社会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新的提法“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相处,学会学习”,而其中“学会关心,学会相处”恰恰也是我们老师十分缺乏的一种现代民主法制社会所必备的品质。希望我们的学生学会竞争,学会优胜劣态的法则,这些固然可以造就一时的“成功”,但更应当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在逆境中进取。就是与人合作,与人为友,心胸宽广。改掉我们教学中一些小的做法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食指点将换成拇指表扬。听懂没换成我讲明白了吗?经常表扬帮集体干活的学生。等等一些小节表明“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
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真人”,首先应当尊重和宽容学生。在现代教育中,个人是重要的,童年是重要的,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具有同样的价值,教育应该“尊重未成熟状态”。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实在令人深思: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我们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四、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人格
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鲁迅有一句名言:“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倘若教师本身不具备现代人格,那么他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便可想而知了。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年轻的学子就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但在我们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一个突出体现是学生应受到老师尊重。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人。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伤其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要强调的是对后进学生的人格尊重问题,因为后进生一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加里宁说:“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种微妙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所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在美国中部的一所小学一年级教室里,教室后面有一条标语:”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有终点的比赛。“就在这个教室里,一个男孩子的桌上插着一个彩色气球。老师说,这是她送给他的,因为今天是这个男孩的生日,今天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做一个教师必须要永葆”童心“。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一下孩子,他们说的和做的,无不具有”创造“的因素。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扶植孩子们的创造萌芽,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充分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不要用”死读书“的办法,窒息了这一最具生机、最可宝贵的心灵。
五、教育学生以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中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老师的感情就像对父母的感情一样,是终身不变的。古人喜欢在中堂挂一个宗教式的牌位,上写”天、地、君、亲、师“,可见,老师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有一种圣洁的力量。这样,教师这个行当就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具有了一种类似牧师的神圣的色彩,教师的头上永远有着一个圣人的光环。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是一种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去扮演的角色。教师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对于多数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来说,两种目的兼而有之。即使是受人尊敬的”模范教师“,也是由凡人扮演的,而不是神。只有神才是完美无缺的。既然教师不是神,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其实,教师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可以制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旦由具体的个人去扮演这个角色,就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既然有人把教师捧上”神坛“,在教育的圣坛上,教师就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起”圣人“的角色,在现时我们学校的课堂上至今仍充斥着多少空洞的说教,他们对学生的一番大道理,能不能说服他们自己都很难说。学生一旦走入社会,发现社会全然不象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向他们宣传的那样美好,纯净。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他们看不大懂的社会,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生计问题,他们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适应这个社会。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哲学家,乘船到江的对岸去。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历史吗?“船夫说:”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船夫:”你学过数学吗?“船夫说:”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说着话,刮起了大风,船也行到了江的中心。船夫问哲学家:”你学过游泳吗?“哲学家说:”没学过。“船夫说:”那你将失去了整个生命。“……
希望我们的教师不要当这样的”哲学家"。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讲座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5.31
韩玉玮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编辑本段教师职业道德体现
我国几千年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不少优秀的成份,它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春秋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已经出现,但很不系统,往往夹杂于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其中较为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此外还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论,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孔子而后的百家争鸣时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对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进一步发展如荀子在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同时,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实际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宋元明清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朱熹提出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则认为“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
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31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讲座稿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讲座稿
2005年3月24日
王伟东
一、最可悲的是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报导一:
贵州湄潭县抄乐小学教师罗远寿为“整顿班风”,居然用强令吃大便的方法来惩罚学生。98年12月13日,抄乐完小五
(二)班学生冯航上课时向后张望,按照罗远寿宣布的规定,谁上课时转头看后面的同学,就要令后面的同学吐10口唾沫给他吞下。后排的同学被强令向冯航吐口水,吐到第三口时,冯航受不了还了一口唾沫。罗远寿见状火起,令后排的这位同学到厕所弄屎给冯航吃,如不去就不要来上学了。这位同学只好流着泪弄来粪便喂冯航,而后痛苦得放声大哭,班上的其他同学也都哭了。罗远寿居然还威胁冯航说:“不许吐出来,一定要吞下去!呆滞,并从此辍学。媒体报道类似事件记录如下:1999.4 广州一小学生因不听话被班主任用教鞭打起一条条血痕。1999.4.26 山东荷泽一名小学生被老师扇了两耳光后喝药自杀。1999.5 河南汝阳一学生上课不专心,教师向学生投掷棍子,致学生眼睛失明。1999.5.17 黑龙江肇州因学生未能完满回答问题,教师用教鞭抽打她的屁股,打累了再让学生轮着打。1999.10.8 江苏扬州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余行健因为漏抄一道数学题,被老师打成脑震荡。1999.11.2 天津第十九中学一教师因班上有十几名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己的耳光,每差一分打一下。1999.12.3 吉林长春一名淘气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用火机烧女教师的头发,被赶来的男教师暴打。1999.12.5 广州一女教师为维持课堂秩序,唆使学生打耳光。类似的新闻真的是太多了,而且性质尤其恶劣。处罚手段不仅有罚下跪,还有打耳光、鞭打、火烧、脱裤子、让学生吃屎,甚至在脸上刺字,这些手段很难让人联系到少数教师的所为,但它的示范作用太广泛了,太强大了,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二、最迫切的是实行教育民主”尊师爱生“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师生们的行为准则,但在实行中,老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多地强调了或者说是“爱师尊生学生上课可”年老师的地理课上,学生可以不举手随时发言去过美国读书的人都会深有感触地说:以同老师辩论,老师和学生没有上下之分,而是平起平坐,充满着宽松和谐的气氛。然而在中国,由于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上课只能俯首帖耳,不能乱说乱动。学生上课要想发言,必须是在老师提问时,并经过老师的允许,否则,受校规处罚。某地一老师给一喜欢嘴巴粘住,令其无法张口讲话。这样的三、最需要的是学会宽容。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实在令人深省: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被公开侮辱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冯航自觉无脸见人,精神萎靡,目光
“尊师”。
“,这在西方国家根本算不上新闻,然而”美国的学生上课真是太自由了,学生不仅可以随时发言,而且还可“今古奇观
”,而忽视了“爱生……”却成为《文汇报》“也是算是中国教育的便让学生走上讲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应该是”上海东格致中学大胆革新教学方法,在刘大1999年12“插嘴”的学生在嘴巴上贴“特产”了。
“身上。虽然这只是”互尊互爱31日头版新闻。凡是“封条”----“师道尊”,“
当众打自插嘴月用塑胶布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溺爱之中,他就学会了骄横无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在这儿我也想问老师们一句:
四、最重要的是造就独立人格什么是现代人的基本人格呢?世界的共识是:
1、具有主体意识,不依附于他人或单位。
2、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
3、重视精神生活,自觉地追求美。
4、思维发散,具有创新精神。
5、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
6、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
7、眼界开阔,心灵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
8、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不迷信书本、慑服权威。
9、具有道德约束力,富于爱心。
10、具有环境生态意识,能造福后人。
11、讲求效率,重视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12、重视生命价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的心态。人,尤其是普通人,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
五、最关键的是实施创新教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一九七二年所作的报告书《学会生存》指出: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神。
六大解放”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
---多萝茜·洛·“您所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
“ ”
诺尔特
教育具有开发如果我们再不实施创造教育,我们就是在窒息人的创造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人的现代化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精神自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解放。没有什么比教师的思想僵化更可怕了,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没有教师自身的思想解放,没有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不断地进取,哪来的创新教育,更谈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六、最根本的是要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以一种认真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如果你仔细地观察请看一个教师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㈠、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立志奉献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㈡、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要甘当蜡炬、春蚕、人梯,诲人不倦,为人师表。㈢、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注意旁收杂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学生眼中,不是装腔作势的“教师爷㈣、不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以有识而津津乐道。而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新路子,勇于实践,大胆开拓,做一个新时代的㈤、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要掌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有学者风度,又要有政治家的魅力,在管理学生、指导学生中还要有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因势利导,循序渐进。㈥、要具有文明健康的志趣、爱好、审美需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㈦、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个性,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既然有人把教师捧上我们学校的课堂上至今仍充斥着多少空洞的说教,他们对学生的一番大道理,能不能说服他们自己都很难说。学生一旦走入社会,发现社会全然不象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向他们宣传的那样美好,纯净。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他们看不大懂的社会,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生计问题,他们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适应这个社会。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哲学家,乘船到江的对岸去。在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学过历史吗?“你学过数学吗?”也行到了江的中心。船夫问哲学家:生命。“……
希望我们的教师不要当这样的教师的美德在于引导青少年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经历,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从而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懂得如何去善待别人,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亲情友情的温暖,尊重他人的存在,甚至普及到珍爱地球,珍爱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生命,这才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而是博学多闻、真正有学问的人。“弄潮儿”。
“神坛”,在教育的圣坛上,“船夫说:”没学过。“"你学过游泳吗?”哲学家“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
“一碗水”为满足,不以自已二三十年前学生时代学得的那点知教师就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起“没学过。”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艺术家”
“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没学过。“船夫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
“圣人”的角色,在现时“哲学家又问船夫:”说着话,刮起了大风,船"那你将失去了整个
风范。对学生充满爱心,做船夫说:哲学家说: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讲座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 江英中学师德教育活动之“教师职业道德”讲座
何胜2012、4、20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的特殊要求。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变化着的少年儿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内铸师魂――严谨、自律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我国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的高标准、高境界。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不断地盯着他。”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所以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1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外塑师表――得体、文明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是对教师外在形象、自身仪表行为的要求,教师的衣着,语言甚至说话的语气、神态以至一举一动,其实是教师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求教师的行为举止要礼貌、稳重,衣着得体、朴实大方,要体现教师职业特点和为人师表的好形象。
(三)同伴交往――关心、尊重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在现代学校中,培养新一代的任务不可能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要依靠教师集体以及家长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因此,教师在与同事、家长合作、沟通中,一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尊重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长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更是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通过信息平台、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社会责任——正直、廉洁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必备的品德。在新形势下,把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作为教师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且有利于
教师树立威信、受到尊重。同时,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禁行性规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要有高尚的情操、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并且长期坚持,使之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创收上;有的教师利用职业之便,向学生强行推销各种学习、考试资料;有的教师未经上级部门许可,向学生收取节假日补课费、培训费等。还有的利用家长的关系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些行为虽然不是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品格、言行对社会、公众、儿童所产生的影响远远比其他的职业更为深远。从事教师职业者必须承载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
教师行为十不准
不准有违背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言行;
不准讽刺、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不准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
不准训斥家长或者向学生家长索要或者变相索要财物或交办私事;
不准强迫学生购买教育局规定外的资料或者其他物品;
不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不准擅自调课、停课、缺课和对工作敷衍了事;
不准搞封建迷信活动和传播低级庸俗的思想文化;
不准酒后上课或上课时抽烟或上课时使用移动通讯工具;
不准参与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序
言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产生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培养造就劳动者的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其保证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
一、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
二、教师的劳动任务,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上去造就完美的个性,塑造高尚的灵魂,而不是简单地从外部去“雕琢”对象。
三、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全面性和高质量。
四、教师的劳动手段,是以自己的学识、才能、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
五、教师的劳动过程,是直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六、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各个教师作用的有机总和,是集体劳动的结晶。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高尚的职业道德又能鼓舞教师自觉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既是新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
第一讲道德与职业道德
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一词,源于拉丁语的moig,意指风尚、习俗。我国古籍中是把道与德分开用的。所谓“道”是指人所以行走的道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灭所由以遵循的法则,并引伸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和规范。“德”即行,所谓“德者,得也”。“道”的客观性较强,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德”则偏向于主观方面,主要指人们内心的精神方面的东西。
道德的本质是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意识。道德的基本特征:
1、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2、具有广泛的渗透性;
3、比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4、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道德职能是多方面的,如调节职能,教育职能、认识职能、激励职能等。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3、在阶级社会中,道德还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这个阶段的道德包含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道德,即国民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具有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结成某些特殊关系,形成特殊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从而产生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产生很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有关医德、将德的记载。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l、职业道德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
2、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相结合。
3、职业道德具体、多样、有很大的适用性。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2、调整职业内部关系。
3、调整职业之间的关系。
4、促进职业成员的成长。
第二讲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或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职业,就是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义务以及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教师职业,就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职业。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师德意识要求高水准。
2、师德行为要成为楷模。
8、师德内容具有继承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l、调节功能。
2、教育功能。
3、反映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l、教师道德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
2、师德对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
3、师德有助于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为人师表;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1、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4、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5、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觉悟,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激励和鼓舞教师自觉献身人民教育事业。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第三讲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起源,从历史上看人类的教育是一种极其古老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教育不发达,学校尚未出现,教育是伴随生产和生活过程进行的,即人们根据生存最迫切的需要学习知识,可以说,这是人类教育的重要时期。那时,没有专职的教师,教育工作是由一些有感情、有经验的长者来担任的;同时也没有专职学生,教育对象是部落内部的儿童和青少年,充任教育工作的长者的职责.就是言传身教地向他们传授种植、捕鱼、狩猎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由于人们当时定居在村庄里,教育开始变为教授广泛的知识,如在宗教仪式、舞蹈和部落的一般文化活动中向青少年传授各种知识,其中包括向他们讲解本部落或本氏族的历史、英雄故事及各种传统和风俗习惯等。可见,这时只有一些教育活动中的粗浅的行为习惯和朦胧的师德意识。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师德产生的萌芽、时期。
随着文字的出现,开始出现教育和学校。在雅典,为青少年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如文化学校、琴弦学校、体操学校,以及“埃弗比”团等。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发表了有关教育心理学、伦理学和教学法的首批著作;也是在雅典,国家开始对教育机构进行监督。雅典社会还要求教师首先实践,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古希腊四大美德(智慧,公正、勇敢、节制)。在罗马,西塞罗是教育机构之父,他主张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即重视对德、智、体等方面教育的结合,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师德修养,而且要求教师用温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
至于我国,早在奴隶制时期就建立了官学,但比较简陋,而且有“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性质。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生产关系急剧变化,各种学派应运而生,各派学者纷纷聚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私学由此兴起。在私学形成的过程中;专职教师开始出现,这时才真正产生教师职业道德。
二、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我国文化教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十六世纪,我国就有了正式的文字“甲骨文”。这是一种刻在龟壳、兽骨、青铜器上的文字,成为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成文史,为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及道德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按甲骨文记载,我国早在夏朝已进入奴隶社会,这时不仅有了文字,而且有了学校,到西周时期还出现了“国学”、“乡学”及“私学”,从此开始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史。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化繁荣时代。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从春秋到战国这段时期,政治思想、道德理论都发生了变化,有了新的内容;在文化领域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大批“文学游说之士”,他们形成一个知识分子阶层,人数很多。如战国中期,在齐国都城近郊的“稷下学宫”,就聚集了一千多人,其中有70余人享受“上大夫待遇”,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是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这些人中最著名的代表首推孔丘,墨瞿、盂柯、旬况等一批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在开办“自由讲座”、创办“私学”等教学活动中,对师德理论进行了论述。孔丘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招收学生办私学,在师德教育中,有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在道德教育态度上,他要求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在道德修养方法上,他还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肯定师德的榜样作用,是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个进步。在这方面,孔丘还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强调教师要博学多识,“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在这个基础上,然后进行比较和反省,“见贤思其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强调教师要学与思结合,言与行一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些道德论述都有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借鉴。
孟柯对师德也有研究,并有丰富经验。跟孔丘一样,他本人一生热心教育工作,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中一大乐事。在道德修养方法上,他主张教师应严格要求受教育者,坚持高标准;教师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来教育,“君子行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君子深造之以道,故其自得之也。”他也要求教师本人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作出表率,“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必须正已然后才能正人;教师本人说得再有道理,自己不去做,他的说服教育也就没有力量。盂柯关于师德的这些理论,在我们今天的师德教育中也是值得借鉴和汲取的。
在道德修养上,旬况要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坚持努力,日积月累的提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他还特别强调师德修养的实践作用,“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行之而止矣。”这些道德格言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道德宝库和民族精神中,永远不朽。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开创时期,先秦诸子的道德学说为中国道德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后来的文化教育、道德理论其中包括师德理论,大都可以从先秦找到根芽。
二、封建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唐朝是我国封建文化教育的鼎盛时期,学校已相当完备,达到了空前的的昌盛,加上唐代历代君主都十分重教重学,尊师重道,师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代大思想家韩愈不仅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他看来,教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生、解释疑问的人;而且还提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超越性的特质,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勿嫉妒学生,要甘为人梯。这些对师德的见解,是值得我们很好吸取的。
南宋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清朝的颜之等人,对师德修养都提出于很有见地、很值得吸取的观点和主张。
三、近代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民众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不能不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社会动荡的过程中,逐渐从封建士大夫阶层分化出一些有识的开明之土,他们要求改革弊政,抵抗侵略,御侮图强。他们反对宋学、汉学空疏无用、厚古薄今、舍本逐末的学风,主张学术应为政治服务,“经世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对士大夫阶层的道德堕落,土林风气日下的现状深为痛恨。他们批判旧的纲常名教,提倡新的理论思想,这都对职业道德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末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人物。他对师德颇有研究,十分重视师德修养。他认为儿童正处在发育生长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自理能力,需要有教师的照顾和关怀,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德行学问,还应有慈母般的情怀。因此,他提出小学教师“当选任德性仁慈,威仪端正,学问通达,诲诱不倦者完之。”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意识还不成熟,自立性、持久性、沉着和自制力等还不如成人,常常出现有始无终、忽冷忽热不守纪律的行为,更需要有德才兼备的教师加以指导。因此“中学之师,尤当妙选贤达之士,行谊方正,德性仁明,文学广博,思悟通妙,而又诲人不倦,慈幼有恒者方当此任”。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康有为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而提出不同的师德要求。他对选拔教师是极为严格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小学教员在社会上的位置最重要,其责任比大总统还大些”,为担负此重任,他要求教师的行为和品质成为学生的楷模。一次他对师范生演讲时曾说过:“什么是师范?范就是模范,为人的榜样。”他不仅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而且他本人作为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时时处处作出表率,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师德形象。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辟了教育文化发展的新纪元。从此,中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人们誉为“人之模范”,他甘愿抛弃教授之位,放弃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亲自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创办“乡村教育”,为自己定下了师德的标准,他说:“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体魄;农民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的精神。”他严以律己,好学不倦认为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接受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养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鲁迅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深得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他亲自关怀和热情扶植青年学生成长,不惜“化为泥土”、“俯首甘为孺子牛”,哺育新生的幼苗。在师德方面,鲁迅先生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以自己的思想、知识、感情和信念去影响青少年。他特别关心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他极为重视师德的影响作用,曾热情地赞扬过自己的老师寿敬吾、章太炎,也曾经高度评价过日本老师藤野严九郎,热情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正直、朴素、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的高尚品德。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旧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政权,法律彻底垮台和被废除了,教育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成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师德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增添了崭新的内容,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道德传统,以及推动教师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如下精神:
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
2、要求教师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3、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8.7)
1、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晶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5、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6、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7、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8、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四讲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 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是践行教师道德规范,提高教师道德的两种紧密相连的道德活动形式,它们分别从他律灌输和自律修养两个特定的方面,在外因与内因的结合上,致力于铸造教师的道德人格推动教师向着崇高的道德价值目标和理想的道德境界登攀。
一、所谓教师道德教育,就是为使教师践行教师道德,面对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这是社会主义的教师道德得以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从面对教师生活发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师个体道德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三个发展时期即:道德的他律时期、道德的自律时期和道德的价值目标的形成时期。教师道德教育具有强化教师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他律价值。
教师道德教育的特征:教师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接受道德教育的对象本身又都是道德的教育者。
根据教师在道德教育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的基本特征,教师道德教育无疑应该采用略高于社会一般成员的道德标准,所以,在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要既坚持立足于现状,又着眼于未来的原则。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既要全面系统地传播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和范畴,又要根据现实状况侧重于某些规范、范畴和准则,以及规定出适合现状的具体实施细则。
教师道德教育的途径:教师道德教育的起点,首先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教育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环节是锻炼老师的道德意志。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教师道德教育的第四个环节是使教师确立道德信念,这是教师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是以其他三个环节为基础的,只有识深、情笃、意果,才能形式坚定的道德信念。教师道德教育过程的最后完成,在于养成道德习惯,即使教师对于教师道德规范要求习惯于遵守,须臾不离,从心所欲而不逾短。这就要求对教师不断地进行教育,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二、教师道德修养。所谓教师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功夫。即教师个体道德发展的“自律”时期。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教师道德向着以教师良心为核心的道德自律的升华。
教师道德修养方法:第一是“慎独”。“慎独”一词出我国古籍《礼记·中庸》。意思是道德原则一时刻也不能离开,要时刻检查自己。第二是要“积善成德”。教师只有用持续的“积”的方法,才能逐步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品质。第三要“防微杜渐”。对任何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言行,都务必注意克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指的就是这种防徽杜渐的修养方法。
三、教师道德境界。“境界”,最早只有“地域”,“疆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人们所处的境况,以及在某一领域中学识、技艺、智慧等所达及的程度。在伦理学上,所谓境界,就是指人们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程度。
教师道德境界是一种复杂的道德意识现象。是指教师通过接受教师道德教育和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教师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即:教师道德价值目标与理想人格的实现期。这一时期良心和义务在价值目标的统帅下融汇在一起,成为教师道德内涵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此时的教师个人道德达到了成熟的高度,教师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交相辉映,有效地发挥着道德的强大功能。从另一个方面讲,教师道德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高度统一,就在新的意义上构成了道德价值目标。
第五讲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
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是一切道德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师道德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道德归根到底,要体现为教师对自身职业和职业行为的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因此,每一个教师的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就集中体现了他的道德素质发展水平。
一、道德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善恶评价,它从某种既定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集团所认同的道德价值准则出发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正当与否的评估。道德评价的特点在于:
l、价值倾向性;
2、稳定性;
3、非逻辑性。教师道德评价的意义:
1、教师道德评价是教师行为的道德价值的仲裁者。
2、教师道德评价是维护师德的保障。
3、教师道德评价可以促进教师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4、教师道德评价可以有效地调节教育内外的人际关系。道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l、自我评价,是教师本人对自身的教育行为的道德反思形成,是个人对其行为是善是恶的一种判定。
2、社会评价,则是社会有机体对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善恶性质的判断方式,典型的形式有: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
(1)社会舆论就是众人的议论,即一定社会的人们,从某种信仰、经验出发,对其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或对象所表达的某种倾向性意见。社会舆论通常以反映民众心理为己任,对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予以褒扬,而对违背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给予谴责,因而在道德评价中有重大意义。(2)传统习惯,是一定社会、一定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习以为常的社会倾向、行为习惯和道德心理沉淀。传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直接性。
二、教师道德选择
在人的所有选择中,道德选择属于最复杂、最困难的选择。因为:
l、道德选择,从本质上说,是价值选择,而不是事实判断。
2、道德选择,凭借的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统一的力量。.
3、道德选择,既要关注现实,又要超越现实。教师道德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 l、主体性原则。
2、代价原则。
3、责任原则。
当代教师的使命与道德选择。当代广大教师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人民教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做到:
第一,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并把这种最深层的爱具体化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天真活泼的孩子们。
第二,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适应时代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变化,不搞封闭式教育,大胆探索,努力创新。第三,树立起坚强、独立的人格,努力培养学生们独立自主、自尊的道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