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落户南充
签约仪式上,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介绍了项目有关情况。南充市市长向东、吉利集团资深副总裁俞学良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魏宏在致辞中表示,四川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其确定为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集中力量重点推动,致力于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双方今天签约的项目,对深化四川与吉利集团的战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谱写新的篇章。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合作协议更好更快落实,携手共创互惠双赢的美好未来。
李书福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吉利集团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在成都布局建设了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两个整车制造基地,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四川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给了我们极大信心。吉利集团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致力于提供更多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为推进四川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签约的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70亿元,包括年产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5万台燃气发动机生产基地和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项目的布局建设,使吉利在川汽车产品体系更加完整,有利于提升我省汽车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和研发能力。
第二篇: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项目合作协议书
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项目合作协议书
甲方:河北省隆化县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王山林
公司总经理
为充分发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紧紧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抢占“三北”区域市场发展先机,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甲、乙双方本着诚实守信、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坦诚沟通、友好协商,就合作推动乙方在河北隆化经济开发区,建设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项目达成一致,特签订本协议。
一、项目内容
1、项目产品:从事纯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和研发、零部件生产及相关电动汽车配套的零部件研发,配套的充电站、充电桩的研发和生产等产品,纯电动汽车年下线3万辆。
2、建设地点:在河北隆化县经济开发区,蓝旗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生产基地。
3、建设规模:规划用地面积360亩,一期占地200亩。计划厂房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配套附属建筑约1.5万平方,广场道路约2万平方。
4、建设计划:该项目预计投资4.5亿元,分二期建设,建设周期为24个月。一期建设总装生产线、涂装生产线、焊接生产线、检测线、附属配套设施建筑、厂区的道路、供配电、消防设施、给排水系统。总投资约2.5亿元,计划在2016年6月底完工。预计从2015年9月开始到2016年春节前,完成总装生产线、涂装生产线设备安装和调试,达到试生产的状态,部分附属设施建设基本完成。2016年6月底前生产1万辆低速电动车,6月至年底生产2万辆高速电动车(视产品目录许可下达时间确定)。二期建设充电桩生产线二条,冲压生产线、测试车道约3.5万平方米,换电房、总投资约2亿元,计划在2017年9月底完工。
5、资金投入计划:至2016年春节前计划投入资金1.2亿元(含土地费用)。在2016年6月底前完成投入资金2.5亿元。在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完成资金投入2亿元。
二、扶持政策
(一)土地政策:为支持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甲方以土地综合成本优惠政策供地,每亩地价格不得高于10万元。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给乙方使用,保障项目建设需要。首期挂牌201亩,余160亩分期供地,按期出让摘牌。
(二)财税政策:为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乙方享受甲方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
1、乙方自投产之日起,享受隆化经济开发区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2、甲方负责协助乙方积极争取国家相关产业
扶持资金及补贴政策,并严格按规定落实,支持企业发展。
3、项目建设期间,乙方项目需缴纳的各项收
费,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尽免”原则和审批权限,县级行政审批环节零收费,县内事业收费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市以上收费由甲方负责协调按低限收取。
4、甲方同意乙方在支付前期费用500万元(视
为项目建设保证金)后,将原承德安普电动汽车公司就电动汽车项目所在地的半成品建筑物、构筑物、其他设施及已有的建筑规划图纸等,全部权利转移至乙方所有。
5、甲方同意乙方对原安普公司所签订的设备
合同,依据乙方生产的需要,有选择的接受。
6、甲方同意乙方不与原投资企业发生横向关
系,乙方不承担原投资企业的债权债务。
7、甲方从2016年起,设立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基金,以支持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三)配套政策:为发挥带动作用,满足生产需要,促进产业发展,甲方全力支持乙方组织开展配套生产和市场营销服务。
1、甲方通过内培外引,积极组织电动汽车零部件等配套生产,支持产业集群发展。
2、甲方支持乙方通过市场方式建设充换电站,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并享受国家电价优惠政策。
3、甲方支持和配合乙方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政策支持,优先解决地区内(8线3区)运营政策,即在区域内实行挂新能源电动汽车牌照行驶。
4、甲方在政府采购或电动汽车产业公用配套设施建设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或推广应用乙方产品,支持乙方发展配套产业。
5、甲方积极帮助乙方提供用工服务,整合有关政策资源,免费为乙方提供技术工人的培训。
三、投资要求
甲、乙双方郑重承诺,并严格履行约定的各项承诺,不断沟通深化合作,加快推进电动汽车装备制造产业相关项目建设,使其快速发展壮大,不断延伸相关产业链 条,逐步形成循环产业集群。
1、甲方为乙方全程代办项目的各项手续,行政收费除工本费外全免。
2、甲方保证乙方在土地摘牌后,交齐土地出让金并完税后3日内,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证。
3、甲方为乙方提供水、雨污排水、供电、道路、燃气、供暖、通讯等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以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的需要。若甲方未能提供其中某项设施,需有乙方自行解决,其工程费用由甲方承担。
4、甲方需将原投资方在场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一次性的移交乙方。
5、乙方需在企业注册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将前期费用一次性缴付给甲方,费用缴付后3日内,进场清点移交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建设工程图纸和资料。
6、乙方需组织项目筹建管理机构,并将机构组织人员、职责报甲方备案。
7、乙方在进场后7日内,需向甲方申报项目建设计划,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开工建设,保障施工进度,按时竣工投产。
8、乙方自觉接受并服从甲方对项目建设的监管、审核和指导。
9、乙方投产后须依法生产经营,合法用工,照章纳税,积极履行各项义务。
四、违约责任
1、甲方若违反本协议约定,负责承担给乙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2、乙方在未能按时交纳土地出让金与完税,视同违约。甲方有权扣除乙方交纳的保证金。
3、乙方如未按约定开工建设,甲方有权责成乙方限期开工,若在限期内乙方仍未开工,甲方有权责令乙方退出,其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4、乙方未按约定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甲方有权责成乙方限期整改;如乙方拒不整改或经整改仍未完成的,甲方有权酌减给予乙方的优惠政策或终止解除协议。
五、其他
1、本协议中如有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乙方保留在异地上诉的权利。
2、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有争议,协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书面授权代表人签字盖章后生效。
4、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于2015年8月
日在河北承德市隆化县签订。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签订时间:
年
月
委托代理人: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7
日
第三篇:钙果系列产品研发与生产项目汇报
钙果系列产品研发与生产项目建设情况
汇报
一、项目建设情况
钙果系列产品研发与生产项目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环香山地区常乐镇罗泉村,建设期限为2014年初至2019年底。项目建成后园区占地3000亩。开发钙果优质新品种3-5个,苗木培育示范栽植3000亩,建立区域性钙果批发交易市场,建立加工生产线4条以上。项目总投资1亿元,直接投资5000万元,自筹资金5000万元。
二、投资效益分析
2015年营业额超过4000万元;2015年利润约900万元;申报国家级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带来的社会效益:
1、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项目建成后园区引进的企业达数十家,配套服务机构达数十家,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2、综合带动效益强大
将建成全世界最大的钙果产品生产制造中心,钙果科技研发中心,钙果贸易批发中心,钙果网络交易中心,拉动最大的钙果种植基地,苗圃培育基地,将带动同类产业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同时也将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产业园仓储、物流中心提振地方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产业园仓储物流除满足本企业外,还将为园区基本配套企业提供仓储物流配套服务,引进2-3家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带动当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并将带动地方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各类产业全面升级。
4、提高区域形象、增强区域活力,成为人才培育基地
园区建成后将重点发展钙果深加工、钙果产品研发、钙果营养成分提取等高科技技术改变传统制造业;发展新型科技产业,使之成为中卫市钙果产业的发展中心,为其它园区及周边地区等输送更多的产业化项目,提升中卫市制造业水平,使钙果产业园逐步成为钙果产业等相关高科技研发企业集聚区、全国重要的钙果产业及各类管理人才培育基地。
三、项目进展情况
1、钙果育苗:已建设育苗大棚11座,预计年生产钙果苗100万株左右。有育苗高级园艺师4名,育苗管理人员10人,组建了一支专业化育苗队伍,育苗成活率保持在40%—50%。新培育果种4个。
2、成立宁夏钙果产业研究所,进行专业化钙果品种开发试验和研究。
3、钙果种植:2011年,公司引进钙果优质果种在香山地区进行试种,四年时间,种植面积已扩展到2575亩。成立了环香山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种植农户50户。2014年秋季种植面积力争扩大到5000亩,带动种植农户100户。2015年达到10000亩,带动种植农户200户以上。
4、钙果加工:新检测加工类果实原材料全营养成分分析4种。注册商标6个,申报专利6个。
5、整合加工生产线酵素、钙片、茶、饮料、酒、果脯、饲料7条。
6、成立宁夏钙果产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和力量,科学开展产业规划,系统化进行钙果产业的营销和推动。
项目截至2014年底,累计投资达1000万元,2015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
第四篇: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
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
摘要:汽车能源的基本趋势将逐渐由石化燃料向可再生、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过渡,生物燃料、电能和氢能将是汽车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
关键词:能源动力系统 混合动力客车 新能源汽车 混合动力车 混合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汽车能源
未来20 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有关专家指出:“汽车能源的基本趋势将逐渐由石化燃料向可再生、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过渡,生物燃料、电能和氢能将是汽车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为此,笔者就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如下。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1.混合动力汽车
指采用传统燃料,同时配以电动机筑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就混合动力技术而言,由于混合动力并未脱离对燃油的依赖,只有节油率达到30%以上的混合动力技术,才能真正达到节能环保要求。
优点:不需要特别的燃料,续航里程长,技术最为成熟,解决单车成本问题后容易普及。
缺点: 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2.电动汽车
指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优点: 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 技术受到电池容量瓶颈制约;电池的重量、体积、容量、充电速度、稳定性、成本6 个方面极难兼顾;建充电站需投入较大费用,我国建一座可供100 辆车使用的充电站,要花费约2000 万元人民币。
3.氢燃料动力汽车
目前,氢燃料的使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注入内燃机燃烧,一是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驱动电机。
优点:排放物是纯水,行驶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缺点: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而且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非常困难,因为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另外最致命的问题,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气,如此一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电来提取,否则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4.太阳能动力汽车
太阳能技术其实也是一种电力驱动,只不过将车辆自充电的能力进一步延伸,只要把太阳能光电板暴露在阳光下,就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车辆。
优点: 有阳光的地方就能补充电能,行驶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缺点: 常见的汽车外形不能满足接收太阳光的光电板面积需求。受天气及云层的影响比较大。另外,普通电池组所提供的动力及续航能力很难达到需求(一般低于50km/h),而采用高科技研发的电池组又面临造价高的难题。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日本对消费者购买混合动力汽车政府给予补贴,对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补贴是平均每辆20 万日元。此外,日本政府还资助研究氢的运输、制造、储存等,并建立大量的加氢站。
美国国会曾于2005 年通过法案,允许对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提供最高3600 美元的税收减免;美国加州政府出台政策,凡购买电动汽车或天然气汽车的公民,不仅可以享受还贷期限为3 年的9000 美元优惠贷款和10%的税收优惠,而且在停车和道路使用等方面也享受特殊待遇。
法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实行的是政府补贴,每辆车给予生产企业1 万法郎补贴,另外补贴给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5000 法郎。规定经销商每卖出5 辆传统汽车,就必须卖出一辆新能源汽车。
加拿大政府斥资3.5 亿元用于清洁能源领域的研发、测试及试点项目。巴西政府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使用乙醇做燃料的厂商进行贴补。
2008 年11 月27 日,在重庆举行的“城市发展与汽车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国家财政部经建司司长王保安表示,今后财政部将采取对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直接采取财政补贴措施,并通过税收政策从生产和使用环节对新能源车的发展进行支持。初步预计到2012 年,财政部将向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 多亿元。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历程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自2001 年开始起步,至2008 年11 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 列入第179 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中,标志着国内首款电动车获得量产和上市的批准。
2001 年9 月30 日,科技部组织召开了“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可行性研究论证会,会议通过专项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标志着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电动汽车专项正式启动。专项确立了“三纵三横”(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整车技术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种关键技术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采用总体组负责制,由整车企业牵头,关键零部件配合、产学研相结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同步研究,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研发体制。
2004 年12 月17 日,科技部召开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座谈会。当时,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已在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整车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功地开发出性能样车,燃料电池轿车累计运行4000 多公里,燃料电池客车累计运行8000 多公里;混合动力客车性能样车按照城市工况行驶油耗降低30%; 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客车均已通过国家质检中心的型式认证试验,纯电动轿车最高车速超过120 公里筑小时,纯电动客车百公里耗电70 度(折合汽油消耗8 升)。建立了北京、武汉等4 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
2005 年6 月21 日,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城市交流研讨会召开。截至2005 年上半年,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工作进展迅速,不但修订了原16 项纯电动标准,还制定了6 项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标准,为电动汽车产业化配套奠定了一定基础。
2005 年12 月30 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清洁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应用” 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成功研制开发出19 种排放满足国Ⅲ标准的燃油、燃气、醇类和二甲醚发动及整车,并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经投放市场。该项目还组织开展了单一燃料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车和醇类燃料汽车的示范工程。
2006 年2 月7 日,“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通过验收。在整车技术开发方面,由上汽、同济大学等投资组建的上海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公司已开发出三代“超越”系列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平台和示范样车,北京清能华通公司已研发出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一汽、东风、长安、奇瑞等汽车公司竞相开发出混合动力汽车性能样车,节油30%以上,排放减少30%等等。在关键零部件研发方面,突破了大功率氢-空燃料电池发动机组制备关键技术;大功率镍氢、锂离子动力电池功率密度等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车用驱动电机产品的功率密度、效率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 年12 月,“ 十一五” 国家“863” 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正式成立。专家组由13名成员组成,主要负责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总体集成和技术协调工作。
2007 年8 月21 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标准研讨会。“九五”和“十五”期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在开展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同时,也安排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截至会议召开时,已完成电动汽车标准32 项。
2007 年10 月,通用汽车宣布与上汽和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中国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
2007 年11 月1 日,《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科技部也将“新型洁净能源汽车”列入《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将在“十一五” 期间继续组织实施涉及各种清洁能源汽车的重大科技项目。
2007 年11 月,新能源汽车准入专家委员会成立。
2007 年11 月15 日,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二期在上海启动。该项目一期于2003 年在北京启动,二期从2007 年起在上海实施。
2007 年12 月,“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咨询专家组成立。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汽车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等单位的18位成员组成。
2008 年3 月,奇瑞A5 混合动力车成为首批登上国家发改委车辆产品目录。
2008 年5 月,国家发改委批准7款车型为新能源车量产,其中包括上海大众帕萨特燃料电池车、上海通用SGM7240 混合动力车、一汽CA7130混合动力车,以及来自东风、北汽福田和长安汽车的四款混合动力客车。
2008 年8 月8 日,奥运期间,国内多家自主品牌厂商以“绿色奥运”名义,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奇瑞A5混合动力车、长安杰勋油电混合动力车、吉利TX4 混合动力车以及新日集团提供的电动车在奥运期间也投入营运。
2008 年9 月,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部计划通过连续3 年,在国内10 个以上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千辆新能源汽车的试验,使我国到2010 年新能源示范车达到1 万辆。
2008 年11 月24 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比亚迪的双模电动车F3DM 电动车量产和上市。
2008 年11 月27 日,重庆成为首个启动新能源车推广的城市,财政部将联合当地政府共同补贴5000 万元,该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能源车的售后维护。
2008 年12 月,科技部正式提出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计划。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企业研发现状
东风电动车公司认为,混合动力汽车是很好的过渡性产品,东风混合动力汽车将走高、中、低档相结合的道路。2007 年9 月8 日,武汉市批量采购东风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交接仪式在武汉举行,东风公司将100 台东风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中的首批30 台交付给武汉市公交集团。这标志着东风新能源汽车由此实现了从研发向产业化的跨越。2008 年8 月,东风向奥运村及场馆提供了15 台混合动力客车和415 台纯电动车。
一汽集团车研究所有关人士认为,一汽已基本具备混合动力汽车的部件和整车开发能力。一汽集团承担的“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项目,是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资助项目,在混合动力整车集成、控制系统开发、部件以及整车试验能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已在长春市投入示范运营。
2007,上汽集团展出了一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和一款名为“上海”牌的第四代燃料电池轿车。计划在2010 年世博会前,上汽集团将规模投产混合动力轿车、客车,同时小批量燃料电池轿车开始实现示范运行。上汽集团工程研究院电动车研究员曹建荣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起步相对要晚,但步伐迈得很坚实。上汽方面看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
2005 年,长安集团就展出一款混合动力MPV,该车型被命名为“CV11”,是长安欧洲研发中心与国内联合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长安的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将分两个步骤进行: 先从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入手,待市场成熟后,再发展中度混合和重度混合动力汽车。长安轻度混合动力MPV 能节能20%,而成本只增加10%左右。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力汽车研发。从5 年前就开始投入研发汽车电池,目前掌握了电动车双模技术,与通用、丰田研发同步。据悉,比亚迪铁动力电池,可充电循环次数达2000 次以上,电池的持续里程寿命大于60 万公里。
奇瑞在混合动力自主研发方面起步较早。早在2004 年,奇瑞就启动了混合动力产业化项目,并与英国里卡多公司合作,开发出奇瑞BSG 和ISG混合动力车型。2005 年,奇瑞推出了A5BSG 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量产的混合动力车型。据介绍,该款汽车是并联式中度混合动力车型,采用发动机和电机扭矩叠加方式进行动力混合,能够大幅度地改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此外,奇瑞还自主研发了ACTECO 发动机,ACTECO 将成为奇瑞发力清洁能源的动力基础。面对汽车能源的多样化,奇瑞还将加大研发力度,使ACTECO 发动机能够适应灵活燃料、生物燃料的需要。
五、新能源汽车研发之争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专家和业内对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已形成共识,但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预期、研发阶段的重点、研发的方式等有不同的认识。
1.市场预期之争
乐观派认为: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已取得实质性突破,面对石油资源的约束,新能源汽车势必成为10 年后汽车市场的主角。
渐进派认为: 新能源汽车要在短期内替代现有车辆是不现实的。在今后20~30 年内,石油和内燃机在汽车能源动力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将不会动摇。国家可以采用“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的双重战略。
特别是如何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量产,如何走向市场,观点不一。比如说,目前多数油电混合动力车节油效果多在20%~30%之间,但车辆价格却提升了30%甚至更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而对于燃料电池车和纯电动车来说,推广难度更大。
2.研发阶段重点之争
乐观派认为: 政府支持汽车工业研发的重点应放在引导新能源汽车研发上。渐进派认为: 我国汽车发展战略应采取技术多元化的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传统燃料汽车的燃油效率,发展先进柴油机技术和先进汽油机技术; 另一方面要发展替代燃料技术和其它新能源汽车,发展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等技术。近期以发展先进柴油技术为重点,提高传统内燃机技术的燃油效率; 中期以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 远期以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和第二代生物燃料为重点,对传统燃料汽车实行大规模替代。
3.研发方式之争
分散派认为: 新能源汽车研发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只有让不同的研发主体相互竞争,百花齐放,才能快速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如果采用集中力量进行研发,虽然可以节约研发成本,但必须确保研发建立在“押”对的前提下,否则,我国将失去力争与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同步地位。
集中派认为:与世界潮流比较,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是显得缓慢,这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可谓百花齐放,值得反思。这种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模式让繁荣的背后充满了风险。这种百花齐放的技术研发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一定浪费。此外,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或许并不是技术上再有多少新突破,而是现有技术的统一。因为只有统一的标准才能加速普及并产生实际结
果。
参考文献:
[1] 宋先道 宋文燕 应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J]汽车工业研究 2007(05)
[2] 金履忠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要走自主开发的正确道路——“奇瑞”的成就及其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4(09)
[3] 瞿宛文 超赶共识监督下的中国产业政策模式——以汽车产业为例[J]经济学(季刊)2009(02)
第五篇:2017年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7年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议书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申请报告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商业计划书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总论 第一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概况 1.1.1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名称 1.1.2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单位 1.1.3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性质
1.1.6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编辑依据 1.2.2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编制原则 1.3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背景 2.1.1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产品背景 2.1.2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必要性
2.2.1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选址 5.1.1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地点
5.1.2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结论 第二节 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