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颁奖词
马屿
坦然医术向云端,卓绝信步小众山。年逾古稀,防痨战线五十五载有荣光;已是名医,耐心谦和半余世纪无傲气。韶华易逝,研究成果屡付梓;医德永存,默默奉献少言说。
梅雪
一个岗位决定,急诊前线奔跑了十年,生命再次跳跃的光芒是他的不竭动力。时常始料不及,紧急慌乱时他果敢决定,死神多次却步的奇迹是他的最大满足。工作繁琐细心沉着赢赞誉,学习深入恒心敏捷获超越。他用希望繁衍希望,生命激活生命。李兴旺
爱是温暖,融化传染病患者内心的坚冰;爱是使命,扛起奥运会医卫的重任。安危抛脑后,至善怀心头。笑看病魔全俯伏,最是勇者李兴旺。
杨若濒
在最平凡的社区医院播撒中医的神妙,于最朴实的百姓心中传递踏实的欣慰。不便腿脚磨不去青云之志;严寒酷暑褪不去事业之热。淡然为词,泰然为曲,奋进是他青春的主旋律。
王金海
他以常人之手演绎奇迹出现,他以平凡心态面看待世间得失,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他却因此赢得了一个个生命的尊重。一位乡村中医,执着守卫乡村人民健康20年,只为更多患者获得康复,享受生命。
蒋协远
他有仁爱之心,他有妙手回春之术,他能将笑容还给那些骨伤骨裂的病患,让他们重新自由的奔跑。对于患者来说他带来的不仅是希望,也是重生的勇气,他用冰冷的手术刀传递着内心深处的强烈使命感,让“医德”两字再次完美深刻地镌刻在病人心中。
陶其敏 她让肆意张狂的乙肝病毒望而怯步,她用自己的生命挽起患者的希望,筑起了夯实的健康长城。她经历半个世纪青丝变银发,仍然用母亲的胸怀守护着人民的健康。她用一生“陶醉于器皿,陶冶其敏锐”,无论是专注在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还是面对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
黄醒华
她为生命剪彩,守护母婴安康,她是托起希望的天使,将爱撒遍四方。她温柔中透着刚强,谨慎中不乏大胆。她用微笑化解疼痛,守候每一份纯真的生命。
赵爱民
危难降临,他慷慨无畏,使命召唤,他身先士卒,他的医术和医德穿越国界,把生命之光点亮。
第二篇: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屠规益先进事迹材料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屠规益先进事迹材料
喉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中耳癌,颈淋巴结癌……人一旦患上头颈这个敏感区域的癌症,往往意味可能要切除重要器官,丧失重要功能,即便存活也痛苦不堪。
有一位医学科学家,一生拼搏奋斗,潜心探索头颈肿瘤治疗技术,创造了多个国内或国际第一,造福了无数患者。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共产党员屠规益。
“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
现年83岁的屠规益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接受7年制医学教育,1953年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63年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从任头颈外科主任到医院副院长、代院长,他一直奋战在救治头颈肿瘤患者的第一线,成为我国头颈外科学的创始人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就在屠规益调到肿瘤医院工作不久,一位做了全喉切除手术的喉癌患者因为不能忍受成为“哑巴”,痛苦得自杀了。深受刺激的屠规益意识到,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有很大
特殊性:既要彻底切掉肿瘤,又要尽可能保全患病器官,还要兼顾病人容貌。他下决心“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从此潜心探索头颈肿瘤功能保全性外科治疗。
就在1963年,屠规益打破喉癌过去都是做喉全切手术的常规,做了全国第一例喉的声门上部分切除手术,手术成功了。这一技术使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0.8%、喉功能也能大部分恢复,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199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下咽癌的治疗早期国内外也是做全喉切除,病人手术后颈部上端咽部暴露、下面气管和食管造瘘,咽部跟食管接不上,难以进食,需要8个到10个月后才能做二期缝合,病人很痛苦,生存率也不高。屠规益对下咽癌患者先实施放射治疗使肿瘤变小,再在切除手术中保留喉部,1973年在国内做了第一例这样的手术。这一技术使患者既保留了器官,5年生存率也比单纯手术提高近一倍,屠规益作为首创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晚期下咽喉癌患者不得不做下咽喉全切除手术,屠规益探索把病人的胃、肠等部组织移植到脖子上代替食管,1979年在国内做了首例不开胸食管修复术,成功帮助患者修复吞咽进食功能。
鼻咽癌因为肿瘤长在鼻子后边、脑袋中间,手术治疗被视为禁区,过去国内外全是进行放疗,患者放疗后如果复发,再治疗没有好办法。屠规益在国内外最早开始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进行挽救性手术治疗,45%的患者术后可获5年生存率,这项技术在国际上领先,此后国外也开始对鼻咽癌进行手术治疗。
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国内外大多数外科医师采取颈经典性清扫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范围。屠规益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上颈清扫,减小手术创伤,又能保证疗效,这一设计比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流行的颈择区性清扫术领先了10年。
晚期上颌窦癌长在患者眼球边上,过去在手术中都要切除掉患者眼球,给患者造成容貌破坏和极大身心痛苦。屠规益在国内率先研究开展术前放疗后保留眼球的治疗方案,使无数患者保住了眼球,生存率也不受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董碧莎说,屠规益教授对头颈外科的贡献,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
“一切为病人着想,是最基本的医德”
“一切为病人着想,是最基本的医德。”这是屠规益的一句名言,也是他一生践行的准则。
屠规益说,一个外科大夫不能只管手术,你有本事把病人的喉切除了,还得想想病人不能说话怎么办。他与头颈外科同事在全国最早探索开展“无喉食管发音训练班”,不断完善技术,使九成的全喉切除病人通过一个月的训练可以重获新“声”。作为一家在全国首先定期开展食管发音训练班的医院,肿瘤医院至今已持续办班17年。
相声演员李文华因患喉癌成为屠规益的病人。屠规益准备给李文华做喉部分切除以保留说话功能,但李文华因担心手术后不能流利说相声,为了事业而拒绝手术选择放射治疗,病情缓解两年后肿瘤复发,为了挽救生命只能做喉全切除。屠规益和医护人员精心帮助李文华训练食管发音。李文华很快恢复了说话功能,他感激地说:“我非常感谢屠主任,没有他,我的生活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李文华生前经常到肿瘤医院的培训班为患者讲课,指导和鼓励无喉病人。
屠规益坚决反对过度治疗。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有增加趋势。国外外科医师普遍主张甲状腺有病就做全切除手术,术后甲状腺功能缺失用内服左旋甲状腺来维持。没有人证明药物可以全部替代甲状腺功能。国内一些医师以向国际水平接轨为由,也普遍采用全切手术。屠规益和同事研
究发现,甲状腺全切术对病人生存率没有提高,只给患者带来器官损失和不少严重并发症。屠规益向业界大声疾呼不要做甲状腺全切手术,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坚持自己的主张,撰写论文呼吁同行“多为患者着想”“不要侧重手术技术而不顾后果”。
市场经济活跃后也影响医务界,屠规益反对为了挣钱而乱给病人做手术,坚持能做小手术就做小手术,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负责人说,屠规益长期提倡和积极贯彻肿瘤综合治疗,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出发,积极与放射治疗科合作开展头颈部肿瘤手术前后应用放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效果很好。
善待病人是屠规益的原则,也是习惯。“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规益给病人做手术后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做喉裂开声带切除时,他尝试打破常规,不做气管切开术,这样可以减轻病人术后带管的痛苦。做完第一例手术的晚上,屠规益在病人床边守了一夜,观察病人的呼吸是否通畅,防止意外出现,直到病人稳定后才离开。当时,他已年过六旬。
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护士长杨燕美、吴秀玲说,一些肿瘤病人气管切开,咳嗽时会把痰喷出来,屠大夫查房时碰到这种情况,就赶紧用手去挡在病人气管那里接着,很多护士都
做不到这点。屠大夫看到病人的敷料渗出血迹,就亲自给病人换药。他拒收患者感谢他的红包,对药品回扣坚决抵制。
“希望中国的头颈外科学不要落在世界后头”
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刘绍严说,作为创始人之一,屠规益非常关心中国头颈外科学科的发展。他始终跟踪掌握国际上头颈外科学的最新潮流,善于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学术成果斐然,推动了头颈外科学的发展,他的成果也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和肯定。
屠规益先后担任《中华耳鼻喉科杂志》副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编,成为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名誉会员、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名誉会员,出任美国《喉镜》杂志国际编委等职务。
从医近60年来,屠规益已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编著专科书籍4本。他编著的《头颈肿瘤学》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编著的《恶性肿瘤手术新动向——器官功能保全性根治术》获第六届全国十家科普期刊优秀作品一等奖。
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徐震纲说,屠规益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为了提携后人两次谦让,让学生上报科研成果奖,这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如
果屠规益有这两个奖项,对申报院士非常有利,但他放弃了。屠大夫最关心的是头颈外科这个学科的发展,希望中国人不要落在世界后面。
屠规益担任头颈外科主任时,每年都为全国的肿瘤医院举办高级医师培训班,让外地医师重点观摩和学习手术,传播先进治疗技术,这一传统坚持至今。
2010年,屠规益捐出50万元发起成立基金支持培养全国省市级肿瘤医院年轻的头颈外科医生。徐震纲深受感动,也主动捐出50万元。屠规益治疗过的一位病人受感召也捐出10万元。目前已用这些捐款设立了“头颈肿瘤学人才培养及科研基金”,从2011年开始每年选送4名到5名年轻医生派往美国纽约和休斯敦的肿瘤中心培训半年。美国两个肿瘤中心听说这是中国医生私人捐款资助的培训项目,很快就同意展开合作。今年已通过考试从全国选拔了4名35岁以下的医生,正在办理赴美学习手续。
第三篇:“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屠规益先进事迹材料
喉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中耳癌,颈淋巴结癌人一旦患上头颈这个敏感区域的癌症,往往意味可能要切除重要器官,丧失重要功能,即便存活也痛苦不堪。
有一位医学科学家,一生拼搏奋斗,潜心探索头颈肿瘤治疗技术,创造了多个国内或国际第一,造福了无数患者。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共产党员屠规益。
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
现年83岁的屠规益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接受7年制医学教育,1953年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63年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从任头颈外科主任到医院副院长、代院长,他一直奋战在救治头颈肿瘤患者的第一线,成为我国头颈外科学的创始人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就在屠规益调到肿瘤医院工作不久,一位做了全喉切除手术的喉癌患者因为不能忍受成为哑巴,痛苦得自杀了。深受刺激的屠规益意识到,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有很大特殊性:既要彻底切掉肿瘤,又要尽可能保全患病器官,还要兼顾病人容貌。他下决心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从此潜心探索头颈肿瘤功能保全性外科治疗。
就在1963年,屠规益打破喉癌过去都是做喉全切手术的常规,做了全国第一例喉的声门上部分切除手术,手术成功了。这一技术使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0.8%、喉功能也能大部分恢复,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199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下咽癌的治疗早期国内外也是做全喉切除,病人手术后颈部上端咽部暴露、下面气管和食管造瘘,咽部跟食管接不上,难以进食,需要8个到10个月后才能做二期缝合,病人很痛苦,生存率也不高。屠规益对下咽癌患者先实施放射治疗使肿瘤变小,再在切除手术中保留喉部,1973年在国内做了第一例这样的手术。这一技术使患者既保留了器官,5年生存率也比单纯手术提高近一倍,屠规益作为首创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晚期下咽喉癌患者不得不做下咽喉全切除手术,屠规益探索把病人的胃、肠等部组织移植到脖子上代替食管,1979年在国内做了首例不开胸食管修复术,成功帮助患者修复吞咽进食功能。
鼻咽癌因为肿瘤长在鼻子后边、脑袋中间,手术治疗被视为禁区,过去国内外全是进行放疗,患者放疗后如果复发,再治疗没有好办法。屠规益在国内外最早开始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进行挽救性手术治疗,45%的患者术后可获5年生存率,这项技术在国际上领先,此后国外也开始对鼻咽癌进行手术治疗。
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国内外大多数外科医师采取颈经典性清扫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范围。屠规益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上颈清扫,减小手术创伤,又能保证疗效,这一设计比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流行的颈择区性清扫术领先了10年。
晚期上颌窦癌长在患者眼球边上,过去在手术中都要切除掉患者眼球,给患者造成容貌破坏和极大身心痛苦。屠规益在国内率先研究开展术前放疗后保留眼球的治疗方案,使无数患者保住了眼球,生存率也不受影响。
第四篇:十大名师颁奖词
十大魅力教师颁奖词 古典老师——于克训
颁奖词:比起他的成就,他多年的坚守同样动人;比起他的声誉,他不倦的追求同样耀眼。他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仁者。科研创新,他大步迈进,走在时代尖端,教书育人,他又固守清贫,完成师道回归。三尺讲台,他用自己的解读诠释着为人师者的责任和意义。一根粉笔,一条毛巾,就勾勒出师生间难以割舍的情谊。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甜美老师——王凯平
颁奖词:从她的笑脸,你读出的不仅仅是善意和友好,更有宽容和奉献。十年的时光,她将自己最宝贵的岁月给了自己最爱的讲台。“学会交流,学会宽容,学会奉献”是她多年来总结的经验,也是她一直的坚持。她用自己的妙手,用最真诚的微笑,浓缩成醇厚的心灵鸡汤。精品老师——刘玉
颁奖词:对于学生,她有着十足的野心;对于自己,她的要求近乎苛刻。她的育人故事,更像是一个追求卓越的奋斗史。她“dian”石成金,每一个学生,在她眼中是一件作品,需要精雕细琢,不允许半点瑕疵。她不像在育人,更像在创作。在孵化出一个个人才的同时,也不断编织出属于她的梦想。她在打造别人的同时,也重塑了自己。真切老师——张卫国
颁奖词:他可能没最强健的身躯,却有着最坚定的信念。讲台上,他镇定自若,条分缕析,让你感知科学的魅力;生活中,他幽默风趣,随和平易,让你感受醉人的温馨。一块饼干,让你见证他的执著;一句提醒,让你感知他的幽默,一个电话,让你感受他的平易。他是你身边最亲密的朋友,轻易地走进你的内心。导师?教授?他更愿意你称呼他一声老师。
自信老师——张存泰
颁奖词:他抓住的是明媚的阳光,是生活的快乐;他收获的还有学生对他的信任和爱戴。他相信一名好的医生,也同样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更好的融汇和体现。他将自己的讲台与医学发展的前沿接轨,将更多的知识贯穿在自己的课堂。他总是激励你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新锐老师——郑俊杰
颁奖词:他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现实之外他又建设着另一项工程;他的身份是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主任,图纸之外他又架起另一座飞虹。屏幕上闪动的QQ企鹅,是工具,也是一座桥梁,连接的是师生的心灵;图纸上的标识,是提醒,也是一个路标,指向的是又一个前方。信任做基,关爱打底,构筑的是师生间无需言说的默契。本色老师——徐晓林
颁奖词:工作面前,他展示院长的气魄,生活面前,他表达农民式的幽默。从一个普通农民到知名教授的跨越,被他轻巧的带过,凝聚成对生活的感恩和对过往的铭刻。关于未来,他并不苛求,“让每一个学生有饭吃,有书读”是他最大的理想。小小的餐票,传递的又何止是师生的情谊?“无用之用乃大用,杂以成纯。” 唯美老师——蒋小兮
颁奖词:他是一个表演精湛的演员,又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导演,学生是他最好的观众,讲桌是他一生的舞台。不需要华丽的布景,不需要曲折的剧情,他的学识与热情更容易打动你的心灵,点燃你的激情。看似枯燥的剧本,被他着色添彩,描绘成最美的风景;看似高深的人物,被他赋予诗情,焕发出最迷人的风彩。他让你与生活联系更紧,让你与书本联系更近,他为哲学涂上颜色。性情老师——舒咏平
颁奖词:做过红卫兵,当过采购员„„他的经历可谓丰富。宁愿片面的深刻,也不全面的平庸常被他挂在嘴边。时光流转,角色转换,太多的成果需用很大的篇幅来描述,沉淀的是一个师者深久的魅力。“极品男人”是学生背后对他的称呼,“舒香门第”则是他们送给自己的名字。而他似乎还不满足,“人生总在旅途”。也许,对于他,生活永远在别处。浪漫老师——彭挺
颁奖词:他是校园的明星,也是一段传奇。曾经,他唱着动人的歌,弹着动听的曲,在漫天星斗下歌颂着青春的美丽。如今,他盛开在彼岸,依然与音乐相伴,演绎着又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的青春漫长而生动;他的幸福简单而持久。他告诉你无价的知识,更教会你如何享受生活的美丽,收获成长的意义。这个年轻的生物学老师,他给我们带来的何止是一分钱的美丽?
第五篇:十大名师颁奖词
片头语
(背景音乐:节奏鲜明、令人振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理想和信念追逐着教育的梦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真诚和奉献承托起孩子的希望。他们平凡却不平淡;他们的身上散发着人格魅力的芬芳。
——萝北县首届十大名师颁奖典礼!(音效 画面突出“首届十大名师颁奖典礼”几个大字)
十大名师颁奖词
1、杨辉
探索教学艺术的道路上,他执着的追寻。反复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和风格。他在打造别人的同时,也在重塑着自己。他走出了萝北、走出了黑龙江、走向了全国。那一刻,“萝北教师”的名字因他变得凝重而深刻。
2、徐东海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崇敬来自始终如一。他用执着,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用人格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他用全部的激情,感悟着人生的充盈。他带领孩子们一起,把看似枯燥的体育训练,描绘成了最靓丽的风景。
3、王玉芬
讲台就是舞台,她将生活中大部分时光献给了这个舞台,演绎着一段美丽的人生。“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这许许多多的 1 荣誉,也比不上她在家长、学生中的口碑。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业务管理,她的目标永远是“做得更好”。她不够高大,但很伟大。
4、王庆春
爱,是人类应有的本能;爱,是女性涟漪的柔情;爱,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因为孩子小,她的耐心更大;因为孩子弱,她更加细心呵护。无数个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瞬间的叠加,积淀着她对生命最深刻的感悟。她用爱牵引着孩子们寻找着心灵的春天。
5、赵秀英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她的学生受益终身,她始终坚守着“教人求真”的教育信条,用责任和爱心呵护孩子们的心灵,用热情和智慧调整学生们的航程。她如夏花般绽放,她似秋叶般无声,她用自己年轻的教育智慧,帮助孩子们追寻着无限的美好人生。
6、陈宝红
她雷厉风行、她一丝不苟、她快人快语。在她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叫锲而不舍。业务管理中,她兢兢业业;教育科研中,她不懈的探索;课堂教学中;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让省内外的同行们,看到了萝北教师的风采。
7、史红霞
从青涩到成熟,她经历了成长的坎坷。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她抓住各种机会,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乡村教师的神圣使命。
8、邱元梅
她所面对的都是小事,做小事似乎很容易,但她知道在每一件小事后面,是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是一个快乐或者苦恼的灵魂。为了职业技术教育,她用兢兢业业的职业操守、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赢得了学生的敬重与爱戴。
9、孙秀芬
30年的坚守,30年的付出,让她桃李满天下。三尺讲台上,她演绎着语文课的魅力;作为教学校长,她引领年轻教师一起,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高三复习备考,她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为萝北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0、张培珍
她是一顶浅蓝的伞,她是一片清彻的天,简单、干净。从她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执着与坚守,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付出才会成功。她全身心的做好每一个教育细节。她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担负着天底下最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