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下)
严羽评价宋诗“以文学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一生未曾出仕,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化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以文字为诗”,不仅指把散文的一些句法,章法引入诗中,也包含了对诗歌语言文字的锻炼。宋代诗人力求打破诗文界域,把散文中的论辩述理融入到诗歌中,其好处在扩大了诗歌的容量,使之更容易自由挥写,并显示出一种更富于哲理的韵味。黄庭坚主张“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他的《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这首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
“以才学为诗”是指宋诗中诗人经常在前人创作过的题材上进行创作或翻新,宋代诗人也经常将前人的诗句融入自己的诗作中,或是在诗歌中引入大量典故。北宋诗人梅尧臣在是诗歌题材上继承了唐人的日常化趋向,他的《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语言朴素,描写自然。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句借鉴了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典故。
“以议论为诗”就是诗歌由传统的以物象传达情感,改变为直接议论的表达方式。宋代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偏向道德化与理性化。北宋诗人王安石《明妃曲》中“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句表达了诗的主题——昭君出塞悲剧的原因,就是历代帝王玩弄、遗弃女子所致,古今中外皆如此。 宋代散文兴盛的原因
社会原因: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与参政热情提高,积极发表政见;受到理学的影响,士大夫怀有自觉的卫道意识,弘扬己说,反驳异己;唐人韩愈提出的“文以载道”说影响宋代文人的思想;宋代文学的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加强。
文学发展原因:由于欧阳修、苏轼等人发扬,宋代散文文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使散文获得了新的活力;散文具有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重要功能,欧苏等人将这三种功能近一步融合,加强了散文的抒情性质和文学意味;宋代散文风格丰富多彩,整体倾向区域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加自然和贴近生活,更加实用,用途更广,也更易为世人所接受。 宋初三体(名词解释)
宋初三体指白体、晩唐体与西昆体。
白体是指宋初诗人效法白居易、元稹相互唱和的近体诗的一种诗,描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多以小碎篇章唱和。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晩唐体是指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诗歌流派,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主要特征是:
一、创作重视锻炼苦吟,以刻意造字为能事;
二、在体例上,多用近体而少古体;
三、题材偏窄,观察细致;
四、诗风清瘦。代表诗人有“九僧”、林逋、寇准等。晩唐体对宋诗语言上翻新出奇的倾向有影响,但缺点是意向单调,形式呆板,诗中的情感色彩比较单调。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得名,是宋初诗坛声势最盛的一派。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写作艺术消防李商隐,对仗工整,整饬典丽。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诗体多近体诗,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缺点是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诗歌缺乏独立精神,很少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用典过多,多使用绚丽色彩与瑰丽意向,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最后宋真宗下诏批判,走向衰落。 “二晏”
“二晏”是指晏殊与晏几道。晏几道为晏殊第七子。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晏几道创作延续其父的“花间”传统,固守小令阵地,但又不是重复“花间”境界,而是创造了新的艺术境界。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词风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柳永词多写离别相思,男欢女爱,词风浅俗艳丽。
贡献:
一、大力创作慢词,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使得慢词篇幅体制扩大,表现力增强,内容含量得到扩充,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二、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三、创作方向——以俗为雅,俗不伤雅。内容世俗化,有都市风光与风土人情、羁旅行役与对男女恋情的歌唱。
四、语言表达上充分运用现代生中的日常口语与俚语。
五、词的体式与内容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与白描的手法,巧妙地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述、布景与言情。传统的小令只适用于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抒发主人公情思意绪;
五、题材上朝着自我化倾向发展,注重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心态,多羁旅行役之感的作品。
柳永的词对婉约派有直接且明显的影响,对于豪放派有间接迂回的影响。 诗文革新运动(名词解释)
是一场有政治变革引发的文学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和五代文风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先驱者有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等。柳开提出重道致用、崇散尚朴、宣扬教化等,反对浮靡文风。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传道明心”、“文从字顺”的古文,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除王禹偁外,他们的创作成就不高。
运动形成高潮阶段的代表作家有范仲淹、苏舜钦、梅尧臣、宋祁、欧阳修、苏氏父子、王安石和曾巩等。先是范仲淹提出主张改革文风,戒浮华,得到朝廷支持,于是改革文风之士接踵涌现。苏舜钦认为写作根本目的是“警时鼓众”、“补世救失”,反对以藻丽为胜,提倡“道德胜而后振”。梅尧臣论诗强调写诗要有感而发,重比兴,认为诗歌要写实,要对现实有所美刺,反对西昆派的浮艳诗风,主张语言要朴素,风格要平淡。欧阳修则是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革新主张核心是怎样使文学在建立完善的社会秩序方面起到更积极实际的作用,维护了文学存在的权利,和文学作为一种种艺术创作活动的价值。欧阳修的论文主张是:道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文道并重;文具有独立的性质。这样的思想把文学与道看得同样重要,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一样重要,大大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在文的方面讲求平易,提倡简而有法,反对追求奇险。欧阳修还首创诗话这一评论诗文的新体式。欧阳修的主张使诗文革新运动达到高潮。
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的代表人物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而苏轼则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强调作文要有感而发,十分重视文章的文学价值,要求作家要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艺术修养,主张为文要从不同内容出发采取不同表现形式,为文要文理自然,还要讲究章法。他的诗文词赋,都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1.文学观点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不排斥文学的艺术性,更重视文学的实用价值。
2.大多为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说服力强,以议论说理见长。3.直抒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极度简洁与周密的说理相结合,形成“瘦硬通神”的独特风格。
4.但缺点是过于注重逻辑说服力,艺术感染力欠缺。 苏轼 李清照
为什么说陆游似杜甫,又有小太白之称?(笔记P39)
陆游的诗歌兼融了李白的飘逸浪漫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于一身。他的诗歌中既有丰富瑰丽的想象与奇特的夸张,也有现实主义的深沉与思考。
陆游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诗气势奔放芳、境界壮阔,他常常把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用平易晓畅的语言倾注在诗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在陆游的诗歌中,爱国主义题材的是一个重要题材。面对南宋的半壁江山在异族统治之下,而且额金兵南侵的威胁仍然存在,陆游的诗中渴望恢复祖国河山,例如《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终对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收复北方失地、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诗人的诗歌中多描绘自然山水之作,陆游善于从各种生活场景中发现诗材,并细致入微地进行描述。《游山西村》中对农家生活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陆游还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情感伤感细腻。
杨万里的诚斋体
杨万里,南宋诗人,他主要的诗兴是诗人对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情趣上面,他将理学加入到他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哲理的思考,这使他的诗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理趣。杨诗的语言活泼、想象丰富。
诚斋体得名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范成大与《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生动而别具一格。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使金纪行诗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的田园诗把古代士大夫自抒隐逸情趣和描写农民劳作生活及其种种疾苦两大传统,创造性地合为一体,全面真实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四时田园杂兴》中“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范成大诗歌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辛弃疾的词及其特点,“以文为词”(笔记P33) 格律派(笔记P35)
代表诗人有姜夔、周邦彦、吴文英等。周邦彦词音律严整,格调精工,多创新调。因此他被尊为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姜夔是格律派的宗主。该词派尚雕琢,重音律、求典雅,造境遣词,均避俗崇雅。吴文英词主密丽。 “永嘉四灵”(书P169)
“永嘉四灵”是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江湖诗派(书P171)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当时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售《江湖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为江湖诗派。《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江湖诗派诗人多以江湖相标榜,作品表现了他们不满朝政,不愿与之合作的态度;也反映了他们厌恶仕途、企羡隐逸的情绪。江湖诗派的部分作品对南宋社会有较为深刻的反映。这些诗作或题咏山川、或记述事件,借以抒发作者爱国情怀,发泄对朝廷的不满,指斥权贵的丑行,再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江湖派诗人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古体诗和七言绝句上。他们大都不满江西诗派在诗中堆砌典故、炫耀学问的倾向,力求平直、流畅。一些江湖诗人喜欢仿古体乐府,或雄放劲切,或质实古朴;也有一些人专在绝句上下功夫,细致精巧,长于炼意。刘克庄《军中乐》: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也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比所学的唐代诗人的面要宽得多,同时又多少受了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影响,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诸宫调(书P206)
诸宫调,是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诸宫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却起了重要的影响,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它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复印P39) 分析欧阳修《秋声赋》
本文是作者晚年所作,长期的政治斗争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秋在古代也是肃杀的象征,一切生命都在秋天终止。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但他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应自我反省。这一立意,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以及自我超脱的愿望。
作者以独特的目光,由秋声起兴,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沉重感慨。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手法,由自己夜间读书听见秋声的惊异感受入笔,从秋风初起到秋风越来越大,比喻对比,声色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幅秋声“悚然”,秋声“异哉”的动人心魄的秋声图。作者用一句“此何声也?汝出视之”巧妙过渡,在巧设悬念,吊足读者胃口之后,以“余曰”领起,从秋“其色惨淡”、“其气栗冽”、“其意萧条”、其声“凄凄切切”以及秋风未起之时和秋风吹拂之后草木的变化等方面极力渲染描绘了秋之萧条,为后文抒情言志储蓄足了一池春水。
不仅如此,作者还专门用一个自然段,联想想像,将秋喻为“刑官”的季节,从秋在时令、乐音上的属性的角度揭示了秋声萧条、伤夷的本质属性,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由于大量地使用比喻、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音韵优美,情韵悠长。
最后,作者联系人生,抒情言志,卒章揭旨。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文未写童子的反应和虫声之唧唧更是神来之笔,更加突出和强化了悲秋的感怀。无形的秋声,在作者笔下却形态可掬。文章将“声”、“形”、“感”融于一炉,写得水乳交融,令人感动。作者写秋的手法是高明的,但其悲秋伤感的情绪却是不足取的。 南戏在形式上与杂剧的不同之处(复印P44)
《琵琶记》的思想艺术成就(复印P47;书P281)散曲的形式、特点及风格(复印P48;书P291)分析关汉卿《一枝花 不伏老》
这首散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地添加衬字,娴熟地运用排比句、连环句,造成一种气韵镗鞳的艺术感染力。譬如〔尾〕曲中“你便是落了我牙”一句,那向前流泻的一组组衬字很自然地引起情感上激越的节奏,急促粗犷,铿锵有声,极为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向“烟花路儿上走”的坚韧决心。全曲一气直下,然又几见波折,三支曲牌中“暂休”、“万事休”等情绪沉思处,也往往是行文顿挫腾挪、劲气暗转处,读来如睹三峡击浪之状,浑有一种雄健豪宕、富于韵律的美感。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5分,5道)+选择(15分,15道)
1、谷梁传》。
2。
56、左思曾以《三都赋》出名,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
7、西晋太康时期的诗人,“二陆”指陆机、陆云;“两潘”指潘岳、潘尼;“一左”指左思。
8、南朝民歌,北朝民歌事长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9、10鸿,手挥五弦(《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11、西汉乐府大概存在哪些东西?
12;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秦嘉的《赠妇诗》。
13话、发明创造神话。
14。
15、文学史上,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作品。
16。
17、。
18、下面哪一首诗表达归隐的意愿:A陶渊明···B阮籍···C王维《山居秋暝》···D杜荀鹤《山中寡妇》···
19。
20、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21、最早提出“删诗说”。2223、2425、26、“春秋笔法”是一种什么样文章的写法,主要特点是(?)
2728、“建安七子”(建安风骨)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正始之音):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29神话传说。
3031、。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33体,并日渐兴盛。
34、齐梁时期,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七大家,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在宫体诗?方面功不可没;以萧统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在学术成就方面较为突出,尤其是《文选》的编纂。35363738、39、40、风雅颂,“雅”的意思
41。
4243、志怪小说的分类44、45、46、孔子、孟子是谁的弟子?
4748、国学典籍的分类有经史子集四类,下面哪一属于史部?选项:汉书,礼记,左传···
4950、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并蓄,融合众家。(?)
52的皇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
5354、东汉时期,除了《汉书》,还出现了历史散文:赵晔的《吴越春秋》。
55了完整的体系。
56、57
5859、。60、6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改名为的《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徐陵《玉台新咏》。
62、《行行重行行》主要的表现方法
364
6566、。
67、《赠白马王彪》在章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6869、语录体的代表作《论语》。
二、名词解释(20分,4道)
九歌古诗十九首元嘉三大家建安七子春秋三传汉赋玄言诗
三、简答题(20分,4道)
1、墨子为什么会沉寂两千年?(啰嗦)
2、简要说说《世说新语》这本书。
3、陶渊明诗歌艺术及其渊源。
4、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的差异是什么?
5、汉赋四大家成就
6、楚辞的生成背景
7、苏轼对陶渊明的诗歌评价
8、简析曹植诗歌受后人推崇的原因(怀才不遇 本身艺术
成就)
9、《谏逐客书》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10、《史记》的体例有哪些?
1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1道)
1、试比较班固与司马迁
(1)书的体例(2)书的风格(3)作家思想
2、汉代文学的生成背景
3、《诗经》和《楚辞》的比较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 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 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 《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3.汉乐府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叙事诗的形成。它的最大长处也在于描绘具体的生活现象,以此来使人感动
24.张衡的《归田赋》代表了我国抒情小赋演进中的一个新阶段 25.东汉前期的散文最值得重视的是班固的《汉书》
26.建安文学特点一方面是个人意识初步觉醒,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自觉的追求。27.王粲的代表作为《七哀诗》辞赋的代表作为《登楼赋》
28.曹丕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代表作是七言《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一篇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论。
29.曹植代表作《白马篇》 曹植的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30.蔡琰著有《悲愤诗》
31.嵇康在当时以文论著名,其在文学史上有意义的,为《与山巨源绝交书》 32.向秀的《思旧赋》为抒情小赋的特绝之作。33.左思最具独特风格创作是《咏史诗》八首
34.一般认为到了谢灵运,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才真正确立 35.谢惠连《雪赋》 谢庄《月赋》
36.在中世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鲍照是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乐府歌行突破了自曹丕《燕歌行》以来的七言
37.《文心雕龙》刘勰 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伟的文学批判著作 38.丘迟 《与陈伯之书》
39.《玉台新咏》乃是研究我国女性文学的一部很重要的书。40.南朝乐府最值得重视的是《西洲曲》 41.志怪小说代表作《搜神记》
42.《世说新语》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43.庾信代表作《拟咏怀》
44.陈子昂代表作《感遇》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卢照邻《长安古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5.孟浩然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诗歌第一人。
46.王维不少诗作在当时即入乐为歌,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据载,唐人作此歌作为送别之曲,且将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称为“阳关三叠”。
分析题:
1.为什么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
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剧烈变化,暗寓着时间的迅急流逝,而且更暗喻着诗人心境的巨变。用了反衬的手法,暗指春天本是与嫁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要面对分离,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流露出诗人抚今追者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反映了怎样的人生体验?
读者可以任意地联想起自己所渴望欲追求到,但却始终“上下求之而不得”的目标,人生中本不乏这样的现象,对自己设定的某种目标的追求,无论怎样的努力,总是不能达到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以致每一想及,即无限怅惘,而这也许是人生永远无法克服的
3.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为什么被称作情景交融的手法?
通过“秋风”、“波”(起波的意思,名词作动词用)、“木叶”这一组意象表现出一种广阔而雄浑的秋天的景象
诗歌开头用凄凉、冷落的景色,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4.卢照龄《长安古意》结尾一段为什么称为咏叹古今的绝调?
这八句诗,不仅是以今日的落寞,对照往昔的繁华,而且也说明了即使清节自守,不追逐荣利,但同样经受不住时间的淘洗。这样深沉的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上承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的有关内容的绪余,下开杜甫等悲慨的先声,很明显地影响了稍后一代的唐诗人的创作,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5.《望目怀远》体现的人生宗旨
用万顷无波的海上升起一轮圆月,远在天涯的情人共同仰望这一浩大的场面为开端,表现了陷入深深的相思之苦的主人公即景所思的种种情态,将无生命的月光、夜露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最终以主人公因月光不能盈手相赠所思者而深感遗憾,却期望在梦中与情人相聚这一奇特的构思作结尾。全诗结构精巧,意境浑圆,充分显示出作者具有一种善于营造朦胧而富于情致的美的境象的高超才能。6.赏析《春晓》
短短四句诗,却蕴含着浓厚的春的气息。前两局所赞颂的,是自足的生命与春天的蓬勃生
机相结合而形成的美,后两句则用了一种转折的笔法,写出一觉醒来的主人公由落花而伤春、惜春的心情,那是一种源自春天的淡淡忧愁,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感伤。此诗之所以成功,也就在于它用平易而又恬静的语句,深刻地描写了人们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情绪 7.《鸟鸣涧》、《鹿柴》中表现的王维诗歌的特点
王维诗中经常出现的空山无人的意象,联系他中年以后喜欢参禅礼佛的经历,可以说这种对于“空”境的偏爱,是其宗教情怀的艺术呈现
诗起首虽述及“人闲”一景,全诗所侧重的则依然在空山一面。在这月光所照及的空山之中,忽然可以听到因月出而受惊的山鸟鸣叫起来,夜的静被暂时打破了,但山的空旷却也更加鲜明的凸现了。
简答题:
1.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首先,诗经中的作品在抒情方面是内敛的,特别在写及纯属个人的情感时,一般相当克制。与此相对,屈原的作品则感情丰富而热烈。
其次,屈原一面继承了《诗经》的不少优点,如象征手法,比喻,假象和对比等,但又作了发展,在象征和想象方面尤为突出。
第三,屈原的作品已开始对生活的美的事物进行较集中的铺叙,包括宫室,音乐,自然景色,美丽的女性等。
第四,屈原作品的句式虽然源自楚国原已存在的民间歌曲,但显然已发展的远为丰富多彩。2.左传对我国历史散文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对我国历史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首先,左传已能以简要的文字,为事件的过程勾勒出较具体而明晰的轮廓,使人看到事件发生,发展及结束的过程,有时也能点明原因。
其次左传所载的外交辞令,不仅逻辑严密,而且表达相当精炼有力。再次,在左传的记事中,有时引入具体,细致的情节描写。
总之,左传在叙事文上的成就,为战国策,史记等的出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所以,左传在我国历史散文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3.诗经的特征(艺术特色):
1)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写得颇为具体,很少抽象的表述,这大概跟我们民族的思维
有关,2)诗经在叙事述情时,十分重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有时甚至超过对该事物本身的重视。这在使用比喻的方法时尤为明显。3)象征手法开始形成,并出现了象征色彩浓厚的名篇。4)通过语词的选择和调配来加强表现力。5)运用假想和对比手法,以强化诗人的情感。6)用景色的描写来烘托情感,增加感染力。7)双声叠韵字和叠字,叠章的大量运用。4.战国策与《国语》《左传》相比有什么特色?
首先,战国策比左传国语更注意写人物。因为这实是一部以战国游士为中心的历史故事集,重点在写游士的言行。
其次,战国策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较左传国语更注重细节的描写。只是有时会对某一个大场景的细节作较具体的描绘。如:《触龙说赵太后》
再次,战国策善用夸张排比,行文恣纵而明晰,因而比左传更富文采。5.《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从《史记》开始,中国才有了散文的叙事文学,而且使叙事性的文学在汉代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2)《史记》是最早为我国文学散文的发展开辟道路的作品
3)《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史书,几乎无不受《史记》的影响
4)《史记》还为以后的通俗说唱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牵涉到中国的虚构性文学与历史著作的关系
名词解释: 1.建安七子: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七子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它一方面把曹操乐府诗那种人生意蕴,天下大事而慷慨悲歌的新异风格发扬光大,并从西汉文学中借鉴合适的艺术表现方式加以改造,熔铸新篇;中世纪由汉代诗风转向魏晋诗风,正是七子努力下完成的。2.《咏怀诗》
《咏怀诗》是魏晋阮籍的代表作,多以象征的手法喻写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理寓意中,辞
随情转,十分出色。其中所展露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情绪,如生命的意义,自我意识等,依然能动人心弦,它在文学史上因而也具有了特殊的地位。3.玄言诗
玄言诗是因魏晋清谈风气空前兴盛而造成的哲理笼盖文学的产物,它不追求诗的形象性,也不重视诗风的劲健华丽,而以表现理趣见长。玄言诗的重要特点一是题旨方面以“寄言上德,托意玄珠”为主,一是艺术风格方面无“遁丽之辞”比较素朴。4.楚辞
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收集在一起,编成一本书,为《楚辞》,其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有明显的楚国文化特点 5.左思风力
西晋左思的代表作《咏史》诗相对较少雕琢的痕迹和过分的铺叙,主要以诗的气势与骨力取胜,有一种壮美之风,所以《诗品》有“左思风力”之誉 6.永明体
南朝齐永明年间,关于汉语声韵学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其中周顒著有《四声切韵》,沈约把这种学问运用到文学创作上来,建立了一套关于诗歌声律的理论。同属于这个文学集团的谢朓等人也积极按照这种理论来写诗,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世称“永明体”或“新体” 7.汉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掌管音乐、采集地方歌谣的政府机构,除了掌管朝廷在祭祀、朝会等隆重的场面所使用的乐曲、乐歌外,也掌握从民间采集来的乐曲、乐歌。由此把他们所掌管的上述两种乐曲乐歌都称为乐府,再往后便把别人以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也统称为乐府诗。
论述
1.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中的不少篇章以文学的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构成的,如项羽向刘邦挑战的那一小节,他跟汉王所说的那些话生动地显示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史记》作品里不仅作为传主的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并且非传主的人物也常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如鸿门宴中对樊哙的描写,把樊哙对刘邦的忠贞、焦急、勇烈、无畏都写的栩栩如生 《史记》在写人物时,已能调动多种文学手段,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话语、行动的场面、气氛、人物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来写人物的特征。而且,不但写他们在重要事件中 的表现,也写他们的若干生活细节,因而能够展示其较完整的面貌,如项羽从垓下之围冲出,在乌江旁的话,显示出英雄末路的悲凉和强烈的自尊
《史记》不但在文学的叙事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还含有抒情的成分。如《伯夷列传》,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传统观念的尖锐的诘质,既包含着对现存人间秩序的强烈怀疑又蕴含满腔的悲愤,实可作为抒情文采看待。2.曹植的创作从哪些方面开辟了诗歌的新境界? 对人生理想的讴歌
对属于享乐性质的,同时洋溢着高昂的生命力的生活场景的赞美 对人生痛苦的新的感受和表现 对女性的生活及其悲惨遭遇的深刻关心
3.陶渊明诗歌创作前后两期的诗歌创作各有什么特点?
前期诗作以表现玄意或在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中抒发个人玄想为主,语境恬淡,结构自然。如《饮酒二十首》
后期诗歌则重在描绘田园风光,表现个人归隐心绪,同时也呈现出对生命易逝的焦虑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构思上平静与奇屈并具,风格多样。如《归田园居》 4.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艺术特色)
感情的强烈和想象的丰富是他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感情强烈,他往往依据感情的发展来决定结构,由于想象力的丰富,他能把许多互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以表现其强烈的感情。如《梁甫吟》
李白长诗中的形象往往既有现实的成分,也有夸张的、虚构的成分,虚实结合,使之能充分表现强烈的感情。如《行路难》
自我意识的昂扬,李白诗歌的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的关心和对自然——自我的外化——的热爱,洋溢在诗中的强烈的感情无不是自我意识昂扬的结果,至于其想象力的丰富,也必须以挣脱心灵的束缚为前提,然而在根本上仍离不开自我意识的扩张
第四篇:大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田轲 李洁羚 彭嫚整理
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东晋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哲学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游仙诗: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意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
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当时以武帝次子萧子良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沈约和周颙是其中的重要文人。沈约和周颙是声韵学专家,他们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谢眺等诗人则在诗歌创作中大力实践此学说,从而形成了“永明体”诗,它是古体诗歌向格律诗转变的一次关键的转折。
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靡丽轻艳的文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文人时达到全盛。“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也称艳情诗为宫体诗。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往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上官体:指唐高宗龙朔(高宗年号之一)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注重诗的形式技巧,追求的声辞之美。
初唐四杰:高宗、武后时期,当宫廷诗人仍然把诗歌当作点缀太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出现了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一批英姿勃发的天才少年。四人年少志大,才高位卑,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得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从而使诗歌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给唐诗带来了真正的生机,四人由此被成为“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表现农家生活现实。多采用五言,风格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经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时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这些诗人大多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是否入乐为标准。新乐府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人继承,后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支持。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叫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诗风尚奇求险,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贾岛奇而清,卢仝奇而怪。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陈言务去”的影响,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和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简答论述题:
曹植的诗歌创作: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A内容特点: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
满信心,如《白马篇》
B艺术特色:诗情意气风发,诗语辞采飞扬
后期诗歌:A内容特点:主要表达由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抒发生命价值不能实
现的焦虑,雄心不能施展的苦闷和对社会人生的悲剧性体验。
可分为四类:a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 b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 c述志诗如《杂诗》 d游仙诗如《远游篇》《游仙诗》
B艺术特色:后期的诗歌是他在压抑、痛苦、悲伤中的哀号,善用比兴的手法寄寓悲壮的情感,这类诗最能代表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时代风格,也代表了他诗歌的最高成就。
曹植是建安文坛上一位众体兼善的作家,也是建安一位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不仅当时好评如潮,后世同样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广受推崇的原因:A文采富艳,辞采华茂,骨气奇高; B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C他的不幸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完全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把哲理思考引入到诗歌当中,同时又能巧妙地将其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结合,使得诗歌的内涵更深。在表现手法上,多用象征寓意,形成若即若离、隐晦曲折的特点。
(2)阮籍诗歌是在明朗单纯的乐府诗歌和文人拟乐府诗歌的基础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他扩展和加深了诗歌的内在意蕴,开掘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潜力。
阮籍的生平遭际和思想与创作之关系:
(1)阮籍诗歌大多不是抒写具体人事引起的情绪波动,而是对宇宙、社会、人生的一种综合透视和体验。他将黑暗的社会、腐败的政治、多难的人生内化为一种忧伤的情绪,一种痛苦的感受,而在抒写这些情绪和感受时又省略了造成痛苦和忧伤的环境和原因,表达的是纯心灵的境界。(2)《咏怀》诗是他对时代与人生的体验、感悟和沉思的结晶,忧生和讽世是《咏怀》的两大主题。
陆机诗歌的特点:(1)内容多模拟
(2)
文词繁缛
(3)语言华美典雅,多用排偶
左思《咏史诗》的特点:
语言简净,不重词彩,没有累赘的铺衔,虽也多用对偶,但出语自然,不求工巧,这些都很好的适应了抒情的主旨。
A主题深刻:对门阀制度的批判,充满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浪漫情调。B开创了以咏史与抒怀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C诗歌语言精切,用典帖切,“借古讽今而又思致深刻”。
左思作品发扬“建安风骨”,内容充实有深度,作品有风骨和气度,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思想境界:★★
思想核心:庄子的思想,对儒道思想进行调和、取舍,委运乘化。
陶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没有虚伪、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委运乘化,没有身外奢求的人生,他喜爱的生活环境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情趣的乡村。
(二)陶诗的艺术性:★★
朴素、自然、真醇
(1)是情、景、事、理的浑融,重在写心
(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没有激烈地语言,平淡自然)
(3)萧散冲澹的意境(澹:安、平和),诗意恬淡醇厚
原因:诗人不是为了客观描述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不是随意选取田园生活中的影像,而是摄取那些最能引起他思想共鸣的影像,于是,平凡的生活素材便含有了诗人的情感和趣味,意境由此而产生。
(4)
富有哲理情趣,着重主题意象的把握,注重把感情融入到诗歌中。
(三)陶诗田园诗的内容:
第一类: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来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第二类:写躬耕生活的体验。
第三类: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四)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其地位真正受重视在唐代,真正得到确立在宋代。
(1)打破玄言诗统治的局面
(2)开创了田园诗的创作道路。诗风“平淡自然,韵味隽永”。鲍照诗歌的艺术特点;(1)他既是第一个有意识地致力于七言诗创作的诗人,又是杂言式七言歌行的开创者,他的诗歌音节错综变化,大体上隔句用韵,雄奇奔放,适于表现激荡不平的情感。(2)他的乐府诗把汉魏乐府的刚健质朴与南方民歌的艳丽浅俗结合起来,再加上文人创作的词彩,从而使自己的诗歌语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3)他在乐府诗中灌注了强烈的激情,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色彩,多方位、全面的反映生活,深刻揭露社会矛盾。写景、写情都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昂扬飞动,富于力度,自我形象鲜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
内容:记载了东汉到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其侧重两晋。所记载内容以反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为主,全方位反映了士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情趣。
特点:文字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无铺叙或过多的描写,也少夸张,但寥寥数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它以仪貌取神的手法,抓住人物最有特征和最富有意蕴的言行,多用口语。南北朝民歌的比较:
(1)感情表现上,北歌直率粗犷,南歌婉转缠绵;
(2)语言风格上,北歌刚健质朴,富有力感,南歌精致华美,多用双关隐语;(3)诗歌形式上,北歌与南歌五言四句的体式为主。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内因:诗歌之所以能在唐代发展到顶峰,最重要的是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诗人创作的自觉意识。六朝以来,五言诗已经成熟,七言诗渐渐兴起,山水诗已经产生,新诗体已经出现,声律学说已经盛行,文学已经独立于学术之外,各种选本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外因:A.民族融合B强大而且气度恢弘的唐对于中外文化的交流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和开放
C社会结构,皇权成为了国家权力的核心,士族影响减弱,士人因科举制度而获得出头机会
D思想学说多元化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
在《修竹篇序》中,批评六朝以来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错误诗风,他认为纠正的方法应该是,以建安正史文学为标准,来作出改变。他提出“汉魏风骨”的口号,要求恢复、发扬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纠正当时诗歌柔弱轻靡的不良倾向。
A推崇壮美刚健的诗风,呼唤“汉魏风骨 ” B肯定风雅比兴的传统 C强调诗歌要有“兴寄”
孟浩然诗歌的特点:
(1)不事雕琢,自有超妙之趣,语言淡而不薄
(2)诗歌以冲澹(不绮丽)清旷为基调,孤清为特色 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诗中有画”表现在王维融诗法与画法与一炉上。
王维诗的表现技巧与画的表现技巧在诗歌中的融合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他常常采用意象并列的方式描绘自己瞬间的空间印象(以《田园乐七首》之
五、之六为例分析)
(2)他善于将点、线、面、色等本来属于绘画的表现手法融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生动逼真的画面(以《使至塞上》为例)
(3)采用国画中散点透视的方法,移步换形,便于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对象(以《终南山》为例)
(具体参见戴建业老师课件)李白
主导风格:豪放飘逸
豪放是指李白的诗歌感情豪迈奔放;飘逸是指李白的诗歌给人一种流动轻快、自然舒展的审美感受。(结合具体诗歌论述,详见戴老师课件)艺术特色:(1)豪放飘逸,书写自我
(2)丰富的想象,奇妙空灵的意境(3)各种诗体,各有特色
(4)语言自然 七言长诗的艺术特色:(1)从句法特点来看,李白的七言歌行多采用无拘无束的散文句法,他的七言歌行完全像今天的自由体新诗一样自由地挥洒,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审美感受。这种蓬头散发式的语言恰恰呈现出一种飘逸自然、豪放浪漫的风格;他还将大量虚词引入诗中,加之他那奔放的情感,读来令人感到豪迈不羁;
(2)从章法特点来看,李白的七言歌行开合、起落都没有任何过渡的痕迹,飘然而起,陡然而落,构成一种飘逸洒脱的美学效果;
(3)从诗歌感情来看,李白的七言歌行中跃动的往往是一种对抗的情感,这些强度相当而方向各异的情绪相互抵牾、排斥、对立,并因此而形成巨大的情感张力。
绝句的艺术成就:
(1)他的绝句在句法安排上纵横变化,非常自由,追求流动轻快、飘逸洒脱、自然舒展的审美效果;
(2)在句型上用单句而不用偶句,使音节错落有致,读来轻快流走;(3)从章法上来看,李白的绝句有如下特点:
A层层向前推进,后一句总是前一句的深入,形成了绝句章法上深层的内在结构——主体对客体的不断超越,使得诗歌不断向高远之境升华,激发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B李白的绝句多采用侧面切入或暗示的手法,引人想象,饶有余韵。
杜甫
诗歌的主导风格:沉郁顿挫
“沉”是指情感的深沉高远,“郁”指情感的愤懑抑郁,“顿挫”既指诗中的技巧,也指诗中的情感特点,“顿挫”好比书法中的顿笔和转笔,把笔锋按下去停一下叫“顿”,顿后笔锋稍松而转折叫“挫”。作为杜诗主导风格的沉郁顿挫,是指他诗歌中呈现出来的悲剧性色彩,感情深沉、抑郁、凝重,与这种感情相适应的表现方式,不是飞流直泻,而是婉转回旋,波澜起伏。(参见戴老师的课件)艺术特色:
(1)兼善各体,尤善古体与近体诗、律诗(2)语言表现力强
(3)沉郁顿挫为主的风格。(4)“诗史”,写**社会中方方面面,引起广大共鸣,写民间百态,有民间性、正义性。(注:本资料根据戴建业老师课件、韩维志老师的学生课堂笔记、古代文学史教材及其他相关复习资料整理)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史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以儒学为中心,兼收先秦各家学说,内容以政
治为主,涉及广泛,故一向列为杂家。
《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国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汉赋:是贵族化的宫廷文学,形成于汉朝。荀卿《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汉人沿袭其意,凡词赋都称为“赋”。
赋为有韵之文,它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既像诗又像散文,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
裁。写法上铺陈扬厉,是在诗和散文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乐府: 汉武帝设立了一个专门管理音乐的机关,这个机关就名“乐府”。乐府机关掌管朝会、宴饮、祭礼以及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收集各地民歌,后来
就将这个机关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就成了一种古体诗的名称。
后代文人用“乐府古题”或仿效乐府风格即事名篇而写的歌辞也称乐府。
古诗十九首:“古诗”本是魏晋南北朝时对古代无主名五言诗的统称。南朝梁代萧统编《文
选》 时,选了十九首无名氏的古诗编进《文选》,合称《古诗十九首》,后世沿用这一
名称,于是《古诗十九首》便成了专门的名称。它们是东汉后期中下层文人的诗作,代表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
史。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
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分本纪
十二、表
八、志
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写,而是放到其他相关的人
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加以有意识的安排和剪裁,以服从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者,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和民生疾苦;一方面要求统一祖国,建功立业,对生活有慷慨激昂的歌唱,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建有力的风
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汉音魏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一般认为,曹操属于汉音,曹丕、曹植属魏响,所以又有“汉音魏响”一说。
正史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
清谈与玄学结合,推动了玄学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正始之音”。
游仙诗:即写抒情主人公身心在仙界或和神仙一起游历的情况,或写神仙自己的游历,借此
抒发感情。
永明体:永明体”的产生,更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
步,为后来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
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 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
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吴声歌曲:——产生地点: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
——产生时代:东晋、宋居多;
——原为徒歌,采入乐府后才配乐演唱。
西曲:西曲产生的地点,是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
西曲多写水边旅人思妇的别情,风格较吴声直率、开阔。
•从时间上来说,吴歌大部分产生于东晋及刘宋时期;
• 西曲大部分产生于宋、齐、梁、陈时期。
志怪小说:主要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内容,也保存了一些有进
步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
貌。
1.结合具体文本,谈谈你对汉乐府具体现实精神的理解。
汉乐府里的现实主义精神,正如《汉书.艺文志》里所讲的,大多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1)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如《妇病行》《东门行》《艳歌行》
(2)对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如《上邪》、《有所思》 ;《蒿里行》、《战城南》。
爱情的绝唱:《孔雀东南飞》;刻画美女的典范:《陌上桑》。
2.结合具体文诗,谈谈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左思诗的内容主要是1.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2.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左思《咏史》诗歌艺术成就重要特点之一。
另外还有1.言辞锋利善于比喻的艺术风格如在《咏史》其二中这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就大胆的喊出了自己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满情绪,门阀制度使很多英才被埋没在小官吏当中,抒发了对于统治者不重视自己的一种怨气。
2.以赋入诗、堆垒气势的鲜明创作特点在《咏史》其五中,用连续四句比喻排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写出了门阀制度的根深蒂固,并且
暗含对统治者支持门阀制度的不满。并且在他常用的词汇中,如 “寥寥”、“悠悠”、习习”、“落落”等等词语均是一种朗朗上口的词语,这些词汇也经常被用于辞藻华丽的赋的创作之中,从这些词汇中也可以看到他赋创作特点的影子。
3.以议论见长的咏物诗创作他的咏史诗议论的手法非常明显,在诗中常直抒己见,而非是像前人那样用一种隐晦的手法去表达,左思的这种写作方式显得非常直率与自然。清人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左太冲《咏史》似论体。
解答与问答
一、汉
汉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班固、张衡等,并称“汉赋四大家”。基本上为宫廷统治者服务。
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先声
贾谊《鹏鸟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抒发对政治的不满,是较有价值的抒情小赋。
西汉初期的辞赋家
贾谊的政论文卓绝一时,赋作也独步当时。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
西汉后期的辞赋家
汉赋特色:“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不歌而诵”。
主要特色:①扩大描叙,尽情铺张;②整齐的句式和散形的句式兼用;③主客问答式。汉赋的主要缺陷:夸张失实、文字艰深、罗列过度、呆板滞重等。
枚乘《七发》。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
二.史记
创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原名《太史公书》“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记》体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作者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秉笔直书。
三.汉乐府
乐府的收集与分类
两汉乐府主要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中,而相和歌辞数量最多。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
1、人民受剥削、徭役的苦难及反抗精神。
2、控诉战争的残酷和罪恶。
3、揭露统治者的奢淫贪暴。
4、歌颂男女青年的反礼教斗争和他们的坚贞爱情。
5、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1、以叙事为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常用比兴、铺陈的手法。
3、形式自由多样,具有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4、抒发感情激烈直露。
5、继承《诗经》中民歌的优良传统,充满现实主义精神,也包含一定的浪漫主义因素
乐府诗的叙事手法:
(1)生活镜头的选取
(2)故事情节的完整叙述
(3)叙事详略得当
详叙事,略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略写首尾始末;详写服饰仪仗,略写容貌形体。
最主要特征:叙事型
四.古诗十九首
中心主题与内容
1、中心主题
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是“古诗”的中心主题。
中国诗中的时间感受,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的悲剧意识。
2、主要内容
内容大都表现游子、思妇的离别愁绪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艺术成就
1、感情真切动人。
2、采用五言形式,长于抒情,语言质朴。
3、风格含蓄蕴藉。
4、具有深邃的哲理。
《古诗十九首》蕴涵的生命意识
• “生命意识”觉醒的由来:
阅读〈古诗十九首〉,最先最容易体会到的,便是渗透在其中的浓烈的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感:“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
• 坎坷人生,生命中的忧伤与无奈
• 《古诗十九首》中占分量最多的是所谓“游子之歌,思妇之词”。
• 人生的寄托
五.建安文学
悲凉慷慨,是建安文学的基调。
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
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
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总之,政治理想的高昂、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是“建安风骨” 的内涵表现和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七子诗歌主要内容: ①反映社会**和人民的苦难;②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
六、魏晋南北朝
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 魏晋南北朝主要文学形式:诗歌。
• 五七言古近体诗兴盛
• 骈文兴盛;
• 大赋演变成为抒情小赋;
• 小说初具规模。
共同创作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曹植:《燕歌行》是文学史上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第一首七言诗
《典论·论文》为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著
建安时期文学成就最高曹植
太康诗风特征:繁缛。
太康诗风的繁缛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第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第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回归意识与写意特征是陶诗中的重要特点。
陶诗的艺术特色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2、情、景、理的统一
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
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正始文学
清谈与玄学结合,推动了玄学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正始之音”。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是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
西晋文坛最著名的作家是陆机(261-303)和潘岳(247-300),两人并称“潘陆”,有所谓“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之说。
七.南北朝文学
南朝民歌主要特点
1、形式短小,多半为五言四句,为绝句奠定了基础。
2、抒怀深情委婉,大量运用夸张、比喻,并多用双关隐语。
如:莲子谐“怜子”;
芙蓉——夫容;
碑——悲;丝——思;
棋——期;篱——离。
3、采用对歌形式,语言清新自然。
《子夜歌》:“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
北朝乐府民歌
(一)主要内容
1、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
2、北朝战争频繁,反映战争的诗较多。
3、流浪者之歌。
4、不少情歌,大胆泼辣,与南朝民歌迥异。
《地驱乐歌》:“月明光星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南北乐府民歌艺术风貌异同比较
在艺术风貌上,北歌与南朝民歌明显不同:
1、语言上,虽都是平实的,但南歌清新,有时还带清丽,北歌则质朴无华。
2、风格上,南歌委婉细腻,缠绵悱恻,十分含蓄,北歌刚健豪放质朴,粗犷率直。
3、在体制上,北歌虽亦多有五言四句的形式,但又颇多七言四句以及七言古体与杂言诗等体制,对七绝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南朝《西洲曲》抒发儿女柔情,缠绵悱恻;北朝《木兰诗》则刻划巾帼英雄,虎虎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