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球中文论坛大全
全球中文论坛大全
2014年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一年,这对众多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论坛,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或者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板服务),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发布信息、进行讨论、聊天等等。
综合性中文社区
一、天涯网
天涯社区,创办于1999年3月1日,是一个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自创立以来,以其开放、包容、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受到了全球华人网民的推崇,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论坛、博客、微博为基础交流方式,综合提供个人空间、相册、音乐盒子、分类信息、站内消息、虚拟商店、来吧、问答、企业品牌家园等一系列功能服务,并以人文情感为核心的综合性虚拟社区和大型网络社交平台,截止2013年8月,天涯社区注册用户数达8500万。
二、海内网
创办于2012年6月,海内网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共同维护与建设。经过多次创新,现已经成为以论坛、贴吧、空间、说说为主要交流方式,综合提供个人空间、网络相册、在线问答、网址导航、新闻速递等一系列网络服务,并以客观公正的传播网络信息著称的综合性虚拟社区和中文网络社交平台。
海内网一直以网民为中心,满足个人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沟通、表达、创造等多重需求。与此同时,海内网还为网民们提供生活中的多种网络服务,包括网址导航、新闻速递、在线问答、网络相册等。通过海内网的创新发展模式与规范化的管理理念,海内网在全国网民范围内形成了线上线下信任交往文化,客观公正的传媒态度与快速高效的传播效率使得海内网成为了中国媒体界重要的网络事件与网络名人聚焦平台,是中国最高品质的综合性中文网络虚拟社区。海内网提倡每位网民进行言之有物的分享,并以开放的态度去包容所有网民的观点。这些理念在海内网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大特色。
二、百度贴吧
贴吧即百度贴吧,是百度旗下独立品牌,全球最大中文社区。贴吧的创意来自于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
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它与搜索紧密结合,准确把握用户需求,为兴趣而生。
截止2014年初,贴吧已突跃10亿注册用户,810多万个兴趣贴吧,日均话题总量近亿,浏览量超过21亿次。
三、猫扑网
猫扑网(英语:MOP)的雏形是猫扑大杂烩,是中国知名的中文网络社区之一,拥有注册用户1.3亿人。猫扑网于1997年10月建立。2004年被千橡互动集团并购。2012年,猫扑资产划归至美丽传说。2012年6月7日,美丽传说正式进驻广西南宁。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它已发展成为集猫扑大杂烩、猫扑贴贴论坛、猫扑小说、猫扑乐加、猫扑游戏、猫扑地方站等产品为一体的综合性富媒体娱乐互动平台。该网站中发明了许多网络词汇,是中国大陆地区网络词汇的发源地之一,为大陆地区影响力较大的论坛之一。
四、西祠胡同
西祠胡同始建于1998年,是华语地区第一个大型综合社区网站,经多年积累和发展,西祠已成为最重要的华人社区门户网站。西祠胡(简称西祠)并非传统意义的社区网站,自创立初期,西祠即首创“自由开版、自主管理”的开放
式运营模式――即站方管理和维护社区平台及分类目录,用户自行创建讨论版、自行管理、自行发展,自由发表信息、沟通交流。此开放模式体现了互联网的自由和自律精神,且快捷、便利、易于掌握,因此深得用户好评,至今西祠用户已自建讨论版超过80万个,注册用户3000万西祠已成为华语地区最大的社区群。西祠用户遍布全国及境外,积累了不同地区、各年龄层次、各种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大量忠实网友,用户群横跨学生、都市白领、记者、编辑、作家、艺术家、教师、自由职业者、商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司高层人士、退休老人等。
垂直中文社区
海内杂谈
辣评热议
民间呼声
草根爆料
社会万象
热点新闻
体育沙龙
国际聚焦
谈房论市
科技大观 职场人生
数码产品
IT业界
电脑之家
手机世界
汽车天地
游戏乐园
财经纵横
品味生活
健康医学
艺术创想
军事天地
美食天下
奇闻异事
时尚先锋
女性时代
风尚购物
大话教育
校园青春
学习资料
问题互助
海内读书
早期教育
娱乐八卦
明星秀场
幽默至上
旅游攻略
音乐之声
绝美图库
影视天堂
休闲水吧
综艺频道
论坛公告
意见投诉
版务讨论
地方中文社区
澳门论坛
鞍山论坛
北京论坛
保定论坛 包头论坛
常州论坛
长沙论坛
沧州论坛
长春论坛
重庆论坛
成都论坛
东莞论坛
大连论坛
东营论坛
大庆论坛
鄂尔多斯论坛
哈尔滨论坛
福州论坛
贵阳论坛
广州论坛
合肥论坛
佛山论坛
邯郸论坛
海口论坛
杭州论坛
吉林论坛
金华论坛
嘉兴论坛 济宁论坛
济南论坛
昆明论坛
洛阳论坛
兰州论坛
临沂论坛
南昌论坛
宁波论坛
南京论坛
南宁论坛
南通论坛 南阳论坛
泉州论坛
青岛论坛
深圳论坛
上海论坛 苏州论坛
绍兴论坛
石家庄论坛
沈阳论坛
唐山论坛
泰安论坛
台州论坛
天津论坛
太原论坛
台湾论坛 泰州论坛
威海论坛
无锡论坛
乌鲁木齐论坛
武汉论坛
温州论坛
潍坊论坛
徐州论坛
香港论坛
西安论坛
厦门论坛
盐城论坛
烟台论坛
扬州论坛
中山论坛
镇江论坛
郑州论坛 淄博论坛
个人中文贴吧三湘四水 海内观察家 亚奥先科 果岭假日 天下杂谈 健康时尚 惠州房地产贴吧交流 看生活 感受生活 时尚生活吧 DIY美食吧 内衣服饰 医疗健康 爱车生活 痛经吧 化妆护肤 母婴世界 以勒参茸 招聘兼职广告吧 苦逼生活 医疗百科 精英荟萃 文学天地 山西贴吧 美容整形 一起去旅行 驴友攻略 发帖 游山玩水吧 喜欢旅游 株洲家装贴吧 橘子洲头 聚会宝 1010 APEC 沙发客 百度贴吧 中国好男儿 无锡酒吧网独家团购优 经典短篇阅读 手机赚钱 西藏与少年 喜欢跑步的人 锁定视觉 海内网活动筹划组 谈股论金 日本女优 蛇 霍比特人 爱狗俱乐部 跨境电子商务 彩票 太原大学心理协会 老旧车置换 二手车 家有鼠辈 太原学院心理协会 繁花一墨文学团队 我爱这歌的词句直到骨 男人的形象工程 烘焙之家 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 学校那些事 学术论文资源吧 我们的大学时代 linux菜鸟学习班 海内论文网期刊交流 学历咨询 湖南师大函授自考招生 专业舞蹈歌手培训 周周培训 杂志社 太原大学 清华大学校友吧 GMAT 上海小吃培训学校-(麻 华实在线教育(初语)金华爵士舞/酒吧领舞 CAJ专区 雷神卡盟 长风网 巴西世界杯 南方体育 篮球屌士 最体育 F1 急速热情 山东鲁能 深广沪健身会 2014青奥会 网球 发明体育俱乐部 国际市民体育联盟(IVV 世界杯新闻追踪 校友体育 快乐羽毛球 NBA 我们就爱篮球鞋 过气球星 我恨体育课 讨厌C罗 国足的未来 互联网前沿资讯 IT杂谈 数码电脑 2014年度华语社区评选 云应用技术联盟 电动窗帘 dz技术交流 奥尔斯电梯永州总代理 3D手机 远大云商 互联营销吧 优秀网页设计 镇江3D打印 塘沽电脑维修论坛 电脑硬件在线 软件 厦门博瑞华晟贸易有限 seo的艺术交流群 亚马逊网站分类目录 谷歌 钓鱼岛游戏 剑灵 自由三国 dnf 单机游戏 三国杀 儿童中心游戏治疗 游戏宅基地 谋杀无聊的小游戏 火麒麟卡盟 国外经典Flash游戏 灵异游戏 和风物语 cf刷枪吧 经典游戏 Moby Game/单机游戏狂 社交游戏 风云无双 安德的游戏 我们都是游戏寡妇 缘分潇湘 男女情事 情感问题咨询处 杂谈 情感两性畅谈室 一个人笑看红尘 相亲后的吐槽 婚姻情感:月老去哪了 乌海市婚纱摄影论坛 海内评论 深海恋人 女性爱美 口述:爱上网络“大叔 ghjhjh 情感小站 蜜爱情感工作室 我有情感洁癖。假装情侣 扼杀第三者 早安,我的淡生活 HOPE组合全球后援 2013快乐男声 侣行 电影票房吧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快乐大本营吧 口袋妖怪 AKB48 电影推荐 科幻电影吧 香港电影吧 娱乐圈 非常静距离吧 武林风吧 天天向上吧 奥斯卡吧 经典·电影·台词 台湾 | 电影 | 往事 Alpine阿尔派汽车喇叭 爱我中华 马航客机乌克兰被击落 朝鲜现状 ***被立案审查 占领中环 台湾复兴航空客机失事 黄埔军校90周年 纪念邓小平《世界军事》杂志 二战军事会议室 军人.军事.战争.战史 朝鲜战争 谁来挑起战争 国际军事预测 军事天地贴吧 强国社 科幻军事漫画 军事讨论小组 我爱军事文学 特种部队
第二篇:中文论坛100强评选委员会
中文论坛100强评选委员会
2011年1月23日 北京
附:
10强(1-10名)
1、天涯社区 www.xiexiebang.com362.com 地方论坛组 第18名
第三篇: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节选)
科学革命
回顾历史,似乎科学革命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意义更大,农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文明,但是在前进了这一大步之后农业就再也没有做出其进一步的贡献。而科学则借助于它的研究方法不停地稳步前进,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19世纪的欧洲正是凭借着科学及与其相关的技术,才使得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
在西方,科学成为一般社会的组织部分,哲学、科学家实现了其与匠人的联合并与之相互促进,正是这种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大大促进了科学在西方世界的空前繁荣。这种结合的现象出现在西方,原因之一是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大量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与工匠和学者的结合密切相关的是劳动与思想的结合,文艺复兴时期工匠地位的提高加强了他们与学者之间的联系,而双方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商业和工业的成长导致了技术上的进步,而技术反过来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又受到科学前进的刺激。
近代科学最重要的进步首先发生在天文学领域,这方面的伟人包括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18世纪晚期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影响了科学革命,并转而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蒸汽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世纪前半期进步最多的一门科学是化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化学与纺织业密切相关,而纺织业在此数十年间经历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就像牛顿因为发现了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而主导了17世纪的科学一样,达尔文则因为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主导了19世纪的科学。
在19世纪结束时科学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还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此外,由科学革命引发的这种变化还以无数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整个世界。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建立世界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用。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统治基础。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主要是因为海外扩张后商业革命的发展。商业革命的首要特点在于世界贸易的商品起了变化,其次是贸易增长,16世纪到17世纪的商业革命是生机勃勃、富有扩张性的,资本家在其不断要求利润的运动中,将活动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这样资本家多方面的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也促进了欧洲世界霸权的建立。
工业革命首先始于英国,说明19世纪时英国对世界事务起首要作用。英国不仅在商业上超过法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采煤业和炼铁业中也领先于其他国家,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此外他们还集中了许多企业家人才。圈地运动也为社会提供了充裕的流动廉价劳动力。
1770年--1870年是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纺织业、煤铁生产业、交通运输业等各行业都有显著发展,它们的发展使世界统一起来,使欧洲队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种支配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第二阶段是1870年--1914年,1870年前后出现两个重要发展,科学开始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业,大量生产的技术得到改善和应用,而且这两项发展也深远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是世界,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家都相继不同程度地进行工业革命,到1914年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发展了巨大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是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海外国家中,美国已经以非凡的速度前进,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一个影响是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性质,它在第一阶段中造成了工业资本主义,第二阶段中出现了金融资本主义(表现在投资银行家方面),金融家开始在对经济生活的决定性控制方面取代了实业家,换言之,金融资本主义取代了工业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使欧洲人口的增长成为可能,还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19世纪后半期中,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大大上升,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和巨大的海外投资所带来的利润渐渐地使西欧的下层阶级也得到利益。
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首先是早期帝国的欧化,1763年以前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他们的主要占有地是南北美洲,之后他们不仅仅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而且使南北美洲彻底欧化了。另一影响是新帝国主义征服新帝国,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拥有大片的殖民地,而且还控制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因此,欧洲的控制不仅扩展到其辽阔的帝国,也伸展到同样广阔的附属区域,而且投入的资本甚至比投入殖民地的更多,这些投资通过各种手段和政治、经济压力而得到保护。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全球规模发挥作用。
政治革命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同经济革命一样,政治革命以17世纪的英国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着其更进一步的发展,然后它在19世纪时影响了整个欧洲,在20世纪时则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扩展的情况相同并非偶然,实际上,这两种革命是密切联系的,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新的阶级,新阶级有着新的利益,有着使其利益合理化的新的思想意识。
中世纪初期,在西欧可发现三个界限分明的社会集团:组成军事贵族阶层的贵族、构成教会和知识界显贵集团的教士、从事劳动以供养以上两个上层阶级的农民,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种社会等级由于城市资产阶级的出现而开始改变。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的驱使,资产阶级与民族君主政体结成了相互有利的联盟,直到后来前者为了摆脱王室对商业的种种限制,摆脱日益增加的赋税,摆脱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而不得不转身反对国王。随着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人的阶级意识逐渐觉醒,于是他们发展起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并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工人阶级不仅提倡政
治改革,同时还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赋予欧洲政治革命动力的不仅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还有一种到各个阶级并能动员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这三种主义是欧洲政治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激励着欧洲各民族越来越多的阶层行动起来,并赋予这些阶层以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推动力和凝聚力。这样,政治革命与科学革命、经济革命一起对欧洲统治世界发挥了关键作用。
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革命又分为了以下五个阶段:内战阶段(1642年--1645年),清教徒分裂为温和派和激进派的斗争(1645年--1649年),克伦威尔统治时期(1649年--1660年),王政复辟时期(1660年--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第五阶段的到来。从世界的观点来看,英国革命实质上是一场中产阶级的革命,它的主要意义在于确定并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紧随着英国革命后,欧洲政治革命进入第二阶段,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于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基本上将过去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有在他们这个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出现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观念,对理性的信任是启蒙运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他们发展一系列的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在经济领域事物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主义----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的发展;宗教方面则是消灭宗教狂热和不宽容;在政治方面的关键性词语是“社会契约”。这些口号颠覆了传统制度和习俗,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构成了一个挑战。
18世纪的美国革命基本上就是起因于英国的帝国权力和北美的殖民地自治这两种相互冲突的要求。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一革命在当时有着深远的影响,欧洲人普遍认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意味着启蒙运动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于是美国也就成了自由和机会的象征,并作为一块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新大陆而备受羡慕。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以往蛰伏着的民众已充分觉醒,以往长期居于舞台两侧的“人民”此时开始大踏步的走到舞台前方,并一直留在那里。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民族主义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法国革命时代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但在19世纪中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之后却变得越来越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利式的外交手腕和“铁血政策”统一了德国。由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解决方案使得一些民族的数百万人或陷于分裂,或遭受外族统治,所以此后民族主义强烈的表现出来,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主义已在整个欧洲获胜,之后的几十年间民族主义则又开始使欧洲海外殖民地诸从属民族的亿万人民觉醒并行动起来。
自由主义是欧洲第二个影响世界的伟大思想,其主要特点是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它的兴起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着密切关系,它实际上仍是一种中产阶级的运动。在英国革命时期,自由主义学说首次被明确的提出来并被付诸实践,这些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自
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之后自由主义随着美国革命的进展而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用,《人权法案》保证了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集会自由。法国革命则要比美国革命显得更进步,《人权宣言》是18世纪自由主义的经典,因为它以响亮的措辞宣布了个人自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英国、美国、法国革命中出现的自由主义都采取了立宪议会政体的制度形式,它关心平等的公民权利,但却不关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到19世纪末,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主义发展起来,它承认国家对全体公民的福利所负的责任,于是欧洲各国纷纷采纳了种种社会改革方案。民主自由主义的一些改革(如老年养老金、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发等)已成为我们当今时代标志的福利国家的前奏。
社会主义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古典自由主义的对立面:自由主义强调个人和个人权利,社会主义则强调社会和社会集体福利。自由主义声称社会是自然法则的产物,否认通过立法人为地增进人类幸福的可能性,而社会主义则认为人类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行动能够决定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社会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和有计划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个人和自由放任主义。
第四篇:历数全球金融危机
FT中文网
历数全球金融危机
每一次经济恐慌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但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即它们都紧接着一段表面上的繁荣期之后发生,从而暴露出这种繁荣的空洞。这种顺序屡试不爽,每当我们发现可以不必通过艰苦缓慢的实干,就能轻松大发其财之时,就可以十拿九稳地断言,恐慌时期即将来临。
可能过去就有人讲过这样的话。事实上,在1859年,它已被写进1857-58年商业危机的历史。金融动荡感觉上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几乎如出一辙。
让我们从一个显然极为相似的案例开始。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是英国自1866年欧沃伦格尼银行(Overend Gurney)关门以来第一家倒闭的大型银行。两家都是久负盛名的机构,有着审慎且令人敬佩的财务历史:北岩银行的前身是东北部一家共同所有的建房互助会,欧沃伦格尼银行则在东安格利亚贵格会拥有深厚根基。
渴望增长的新一代高管接掌了两家银行的领导权,他们急切想要迅速扩大他们的贷款规模:北岩在房价泡沫的顶峰陷在房屋抵押贷款里,而欧沃尼栽在一些显然有问题的企业上,包括造船、谷物贸易、铁路融资行业及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都犯了致命错误,即依赖短期借款为他们快速扩张和风险越来越大的贷款账目提供资金。与北岩一样,欧沃尼为其有缺陷的业务模式付出了代价。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英国央行让欧沃尼倒闭了,导致其他一些企业在接着引发的恐慌中倒闭。
最近,两位美国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的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哈佛大学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发表了一份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报告,在文中他们找出了二战以来发生在工业国家的前18次银行业危机,把当前的金融危机放到了这一背景下加以研究。他们发现了把单个事件转化成金融繁荣和萧条的整体图景的共同主题,他们称之为“诸多标准金融危机指标上惊人的定性和定量相似点”。他们重点对美国进行了研究,但如果你观察相关数字,他们分析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英国。
在每次重大金融动荡之前,住房价格都会快速上涨,股票价格也是如此。由于直到危机发生的前夜,资本流入加速,经常账盈余迅速扩大。公共债务上升是战后危机中一个几乎普遍的前兆。当问题隐约浮现时,总体经济增长开始逐渐放缓。此外,以往的金融冲击发生前,通常有一段放松金融管制的时期。
作为一位见识颇多的记者,我见证了1973年至1974年的次级银行危机,我们最强大的金融机构险些被拖垮。现在,我还仍然保留着由四大清算银行之一发布的否认它们身处困境的新闻稿。那次事件有几个不同的触发因素:其中之一是1971年底开始实施的《竞争与信贷管理条例》(Competition and Credit Control),它放开了贷款的上限,降低了对银行的流动性要求,并终结了利率同盟。之后的两年里,对英国居民的信用垫款总额增加了2.5倍。
放松管制也在今天的事件中扮演着角色。引用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Paul Volcker)的话,过去25年间“我们从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高度监管的金融体系,转变为一个经过了高度设计、复杂得多的体系。今天,众多金融中介发生在有效的官方监管和监督之外的市场,全都装在不知有多少万亿规模的衍生品工具里。” 另一个共同特征是,资产价格泡沫通常接在一段时期的价格稳定后发生,最近英国《金融时报》一篇由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和阿维纳什•佩尔绍德(Avinash Persaud)撰写的文章指出了这一点。他们引用了1929年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1997-98年的亚洲,以及2007-08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作为案例。低通胀导致低利率和真实资产的积累,继而导致投资者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而去冒更大风险。20世纪70年代就有一个经典案例,当时石油美元涌入国际资本市场并推动利率走低。银行流动性充足,正四处寻找新的出口。他们在中欧和拉美的发展中经济体找到了正在找寻的东西。但当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暂停偿还外债时,这种情形便戛然而止。
过去数年中发生了很多同样的事件。甚至罗格夫和莱因哈特大胆地暗示,这一次大量资金事实上已被再循环至一个发展中经济体,但这回这个经济体存在于美国境内。逾一万亿美元被导入由最穷、信用最低的借款人构成的美国次级房贷市场。
此处的共同特征就是对风险的误判,对风险的定价错得离谱。1929年,问题出在投资资金被过度利用;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则是与错配的货币敞口有关;互联网热潮时期,当时的想法就是互联网将导致永不休止的经济增长。在最近这次信贷泡沫中,想法就是把债务分开拆碎,然后分发到世界各地,垃圾债券能就这样奇迹般地转变为3A级投资对象。
这一次确实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然而,最近的这次事件与历史上其他相似片段共同的另一个特征是,其性质是真正的国际性的。几个世纪来一次又一次地的金融危机让世人明白一个道理,即乐观、贪婪、狂热和绝望是不分国界的。早在互联网之前,不断变化的市场情绪就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席卷全世界。
1929年10月24日和29日的股价下跌,以及1987年10月19日再度上演的这一幕,简直是在除日本外的所有金融市场里同步发生的。用套利、资本流动或资金转移远不能解释这一现象。1720年的南海和密西西比泡沫是相关的,放松管制和在英格兰及法国的强力货币扩张助长了泡沫。紧跟泡沫发生的危机波及到了荷兰、意大利北部以及德国北部。此类国际性震荡的名单一眼看不到头。
当然,世界各地国家经济体之间总有着实体的联系,如国际贸易商品和金条、出口和进口、资本和资金流动,等等。但我发现,让我着迷的却是纯心理方面的联系,像是某国投资人的情绪在什么时候影响另一国投资人的情绪,有时候是距离非常远的两个国家。我们在考虑金融快感和恐惧时始终要牢记的是,理性行为总是不在考虑之列。历史上最伟大思想家之一的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在南海股票上大肆投机,结果输惨了。正如他沮丧地感言:“我能计算天体的运动,却不能计算人类的疯狂。”
重大金融震荡的结果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大量知识来自于经济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他1978年发表了经典著作《癫狂、恐慌与崩溃》(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金德尔伯格用相当没有把握的方式所表达观点是,得到正确运用的最后贷款人所扮演的角色,是令通常紧接着金融危机之后发生的商业滑坡缩短的关键。他引用1720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21年和1929年的危机作为证据。这几次危机中,没有一次最后贷款人能真正出现。之后发生的萧条比之其他几次时间更长、程度更深。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两次危机,均被称为“大萧条”。
最后贷款人角色的经典定义是由沃尔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所下的。他的伟大著作《伦巴第街》(Lombard Street)发表于1873年,书中阐述的一个理念此后就一直是央行在危机时刻的指导格言:凭良好抵押品以高利率自由放贷,也是从那本书开始的。自由放贷,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止住恐慌”。用高利率,目的是“没人可以不经过慎重考虑、用很低的代价就借到钱”。无限度地凭所有良好的银行业证券放贷——因为“造成惊恐的方式,就是拒绝持有优质抵押品的人”。
但是,不幸的是,生活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央行官员们并不总是把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好。人们普遍认为,英国央行在干预1825年恐慌时没起什么作用。城市历史学家戴维•基纳斯顿(David Kynaston)说明了英国央行的政策是如何在自满和过于剧烈的信贷紧缩之间急剧转向的。70多家银行倒闭了,据传,英国央行自己也是侥幸逃过一劫。正当5英镑和10英镑的纸币全部用光之际,有人发现了大量1797年后就一直留在金库里的1英镑的票
子。这些纸币是得到政府许可发行的,并“创造了奇迹”。接着发生的萧条持续了几年时间:根据一份报告,直到1827年年底,“在商界,几乎人人都仍旧感觉得到1825年的高潮留给他们的损失所造成的伤痛——并且直到现在,由于害怕风暴后持续很长时间的汹涌波涛,甚至现在都远离海边”。
另一个问题是,过度热情的央行干预可能给未来造成实际麻烦。关于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所留下来的经济摊子的热议,背后体现的就是这个问题。2006年1月,艾伦•格林斯潘卸任美联储主席。美联储的经典角色一直是逆风而行,在艰难时期放松信贷,在局面失控之前紧缩信贷。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曾担任过18年的美联储主席,直到尼克松总统时代,用他的话说:“美联储的功能,就是在聚会渐入佳境的时候,端走宾治盆。”格林斯潘的批评者声称,他非但没有端走宾治盆,而且在聚会快结束的苗头初步显露时,他又喝了一瓶白兰地,高兴得不想离场。
他们还说,不论出了什么问题,格林斯潘执掌的美储储总会通过创造足够多廉价货币收买的方法来化解困境。1987年10月市场崩盘后,美联储在六周内三次降息,股市迅速恢复。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以及911事件之后。
但央行能走多远还是有限制的。随着时间推移,廉价货币和负的实际利率导致带来泡沫的投机和通货膨胀。这是央行行长们警告道德风险的危险时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道德风险指的是,把银行家们从困境中拯救出来只会鼓励他们将来更加不负责任。当应该让一家机构倒闭时,试图把个人过失和可能导致极严重后果的系统性失效清楚地区分开来是十分困难的。
出于这个原因,多年来,常常是这样一个情况,银行当局下决心不干预,最终却发现自己被迫屈服于压力。利物浦勋爵(Lord Liverpool)1825年威胁说,如果投机者得到拯救,他将辞去财政大臣的职务,但最后投机者还是得救了。金德尔伯格发现类似的例子发生在1763年、1869年、1897年和1975年拯救纽约时。现任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也对道德风险多次发出强有力的警告,直到几个月前英国央行准备进行一次看上去象经典白芝浩式的干预为止。
在给投机者一个教训和系统性失效之间取得平衡相当困难。只有历史才能够对格林斯潘和金的不同做法作出评判。
在对最近这场危机的反应中,美联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比他们的前辈们走得更远。华尔街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因在衍生品和证券化贷款市场上的巨大敞口而面临倒闭危险。面对这种情况,再次引用保罗•沃克尔的话,美联储判断有必要采取“把合法和默示的权利用到极致,跨越某些根深蒂固的央行准则和惯例”的措施。
同样,这种救援肯定必定导致美国证券监管的彻底重塑。如果美联储将来站到这些机构背后,那它需要的监督程度要远比当前规则下允许的要直接地多。难怪沃克尔言语之间有些担心。
经济低迷时间跨度可能有多长,影响可能有多深?
当然,任何回答都不得不受限于大量的变数。关键之一是最后贷款人的存在和表现。但还有许多其他变数,因为繁荣和萧条鲜有单一触发因素的。例如,1847年危机的触发因素有:铁路狂热、马铃薯病害、一年小麦歉收和第二年丰产以及欧陆接着发生的革命。1857年华尔街恐慌通过内战变成了一场持续很长时间的衰退。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成因,著有众多的教科书,而《大崩溃》(Great Crash)绝不是其唯一的贡献者。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的价格在飚升,正好在这个时刻,世界最重要的各家银行突然惊现一个十分巨大的漏洞──这再次说明:造成麻烦的不只是金融冲击,这样的事实令当今的经济挑战更加使人生畏。通货膨胀上升加上需求减缓意味着各地的政策制定者面临严峻的问题。因此欧洲央行最近调升利率以保持通货膨胀得到抑制,而这偏偏又是在需求减缓的时刻,通常需要来一次减息。
尽管存在所有这些变数,但历史确实也为重大金融事件的潜在经济影响提供了一些指南。正如莱因哈特和的罗格夫分析的那样,二战后最具灾难性的五个例子中(芬兰、日本、挪威、瑞典和西班牙),年产出增长率从顶峰到谷底的跌幅超过5%,甚至三年后,增长率仍维持在比危机前趋势增长率稍低的水平上。把所有18次冲击放在一起评价,实际人均产出增长率平均跌幅结果是略大于2%,且一般需要两年时间恢复到趋势增长率水平。
经济学家保罗•奥默罗德(Paul Ormerod)最近分析了17个西方国家在1871年和2006年间的255次衰退案例。他发现,其中164次只持续了一年时间,大多数在两年内结束。
由此,作为一个凭经验得出的非常粗糙的规律,在最后贷款人做了它该做工作的前提下,多年来金融冲击后的经济低迷时期持续长达两年左右时间的情形屡见不鲜。在那基础上,鉴于当前金融事件的规模之大,美国和英国财政部看上去总是在预计中相当乐观,他们预计2007年夏季后出现短暂、剧烈的倒退,而在今年下半年复苏将会初露端倪。而从目前情况来看,2009年的前景很可能会比2008年更糟糕,至少在英国是这样。
金融创伤多大程度上导致经济低迷?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人们大规模损失资产和财富,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可想而知——只要想想世界上大型银行的股东如今感觉比一年前少了多少钱。冲击对于银行资产负债情况的影响也对他们的放贷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最惊人的例子就是大萧条时期严厉的信贷限制。美国汽车销量从1929年时的450万辆下降至1932年的110万辆,在20年时间里没能超过先前的顶峰水平。
此外,从繁荣到萧条的转变完全改变了公众对于金融和承担风险意愿的观点。昨天的英雄成了今天的恶棍。投资的时间长度缩短了。如J.K.•加尔布雷斯(J.K.Galbraith)在他伟大的著作《1929年大崩盘》(The Great Crash 1929)里评述的那样,在经济低迷的一些日子里,“某些近乎普遍相信的东西变成了好似受到普遍怀疑的东西”。
金融震荡也频繁暴露出欺诈和犯罪,加强了一种不安的总体感觉,并让公众叫嚷着要复仇。南海公司的董事们的勉强保住了性命。当时,一位议员坚决主张,这些人应该被判弑长犯上罪,并受到古罗马对于此罪的刑罚——即把他们跟一只猴子和一条蛇一起缝在麻袋里,并把他们溺死。当情况变得不太对劲时,要留意那些从不休假的雇员。在伦敦,当联合银行的威廉•普林格(William Pullinger)被迫在1860年参加葬礼时,一桩巨大的挪用资金案才被曝光。在巴黎,最近在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资产负债表上捅了个大窟窿的违规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Jerome Kerviel)同样也不想离开他的办公桌。
立法机构在这种金融狂热的时刻并不总是能作出最英明的决策。1720年《泡沫法》(The Bubble Act)禁止所有未经皇家许可状授权的股票发行,这使得一个多世纪时间里里,在英国要开办一家合法企业都变得很困难,直到该法最终被废除情况才有了变化。1929年华尔街崩溃催生了《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Legislation of 1930),这部法律对国际贸易产生了破坏性影响。本世纪初商业网络泡沫之后,美国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Legislation),增加了所有美国上市公司的经济负担。
正如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在本报评论的那样:“人人都牵扯其中——借款人、放款人和监管者——都过于频繁地被过度兴趣和恐慌的潮流席卷。是人都会犯错。那是监管很少逆经济周期而动的原因之一:监管方也被潮流席卷。”所以历史记录说明,我们应对于去年的事件审慎地作出监管反应,但这并不是说监管者应该袖手旁观。
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个建议是,我们应建立某种机制,可能是一个重新设定焦点的国际货币基金,赋予它在视野里寻找问题的职责。听上去这个主意不赖。但历史上充斥着这样的情形,在狂热的氛围里,当局有关泡沫即将来临的警告被完全无视。1996年年底,艾伦•格林斯潘谈到了“非理性繁荣”,股价短暂下滑。但之后1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
股价加速上涨。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就在去年夏天之前很早的时候就曾谈到过错误定价的信贷风险和艰难时局即将到来。但当市场上涨时,没人把那些灾难预言家的话当回事。
那就是与当今流行的观点相反的论点。如今的普遍观点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利率时,应该考虑资产价格通货膨胀和货币通货膨胀。当住房价格在到2006年的3年内越飚越高时,我正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任职。我能记得当时的想法:“如果我们的使命是抑制住房价格上涨(当然那时还没发生),那么利率将何去何从?”要弄清楚是什么构成了可以长期维持的住房价格非常困难。仅仅因为感觉到住房价格太活跃,我们是不是就准备彻底打跨这个行业呢?我不这么看。
最近,古德哈特和佩尔绍德提出了一个更有趣、更进一步的想法,那就是建立一个监管框架,提高银行资本金要求,用一个比率将之与一个同银行资产价格增长率挂钩。其目的是遏制过度的放款,并在繁荣时期扩充银行准备金。
一些监管是无可避免的,拯救贝尔斯登的行动使得一场改革在美国势在必行。在英国,今年稍晚时候政府将推出立法,以解决一些在北岩事件期间浮现出来的弊端。此外,也有可能进行更多微观经济层面的改变,例如信贷评级机构的工作等。没完没了且最终没有什么成果的争论——关于有必要限制金融城奖金的,关于更充分披露和提高透明度的,将一如既往地存在。大型商业银行的年报将继续以每年多出20至50页的速度变厚。
显然有必要使银行体系里雇员和股东的经济利益更加一致,以减少交易商去肩负巨大短期风险的诱因。但无论如何,未来几年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谨慎和节制成为主基调。银行在考虑把钱放在哪里和如何放时,将谨慎得多。灰暗乏味将统治地球,浮华的繁荣将被视为庸俗。这或许是历史的最后一个教训,对此,没人比白芝浩说得更好了:“在英格兰,一场巨大灾难后,人们相互猜忌。一旦灾难被遗忘,人们再次互相信赖。”
理查德•兰伯特是英国工业联合会(CBI)主席,《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前任总编辑。本文是根据他在牛津大学坦普顿学院演讲基础上经编辑的讲稿。
1866年欧沃伦•格尼银行
欧沃伦•格尼银行的破产引发了英国最著名的银行挤兑。当该银行从核心业务(交易汇票)向外扩张进入到如船厂等风险更高的投资领域时,问题就发生了。当几家债权人破产时,该银行的股票骤然暴跌。沃尔特•白芝浩称其政策“过于轻率,人们会觉得小孩来放贷也会比这做得好”。英国央行拒绝提供支持的那天,欧沃尼停止现金支付,挤兑变成了一场骚乱,之后又有10家银行暂停支付,200家公司无力偿债,“伦敦金融城的街道上人群拥挤,跌跌撞撞”。
2007年北岩银行
去年9月12日,当信贷紧缩加剧时,北岩被迫求助于英国央行,希望由后者以最后贷款人角色为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关于贷款的新闻引发了挤兑。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因多个援救方案失败,该银行2007年2月曾一度涨到12.14英镑历史高位的股价重挫至90便士。北岩银行估计欠英国央行250亿英镑,于2月17日被政府国有化。
1720年南海泡沫
南海公司1711年赢得对南美贸易的垄断,附带条件是承担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造成的国家债务。但西班牙对于海洋的控制使得公司贸易范围很小,甚至在1718年战火重燃前情况也没有改观。然而,由于拥有皇家特许状,并且董事们四处散布编造的国外贸易大获成功的故事,泡沫使得公司股价在1720年头6个月里,从128英镑飚升至1050英镑。当泡沫破灭时,价格重挫回落至175英镑,成千上万的人因此破产。
1997年亚洲危机
在经历数十年强劲经济增长后,该地区赢得了“亚洲虎”外号,资本从发达世界快速流入这些自由化的市场。1997年7月,泰国对泰铢实行浮动汇率的决定引发了金融危机,很快传播到该地区其他经济体。不久,“亚洲传染病”危机扩散到全球,巴西和俄罗斯也受害。
1929年华尔街崩盘
20世纪初,股票市场投机还被限于专业人士,到了20世纪20年代,就有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美国人”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进行投资。到了1929年8月,小投资人用保证金所购股票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向经纪人的借款——借款超过了85亿美元。到了10月,这种情况难以为继,股东出现恐慌。就在一天时间里,股票交易量超过了1200万股,人们拼命兑现他们的资产。“大萧条”开始了。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日,全球股市经历了史上最大单日下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2.6%,而富时100指数下跌10.8%)。崩盘的确切原因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有人甚至将之将富时指数的暴跌归咎于10月16日的伦敦飓风。
译者/红岭
第五篇:英语全球变暖
Nowadays,we always hear about global warming on TV,in the newspaper and so on.Global warming occurs when heat-trapping gase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get trapped in the atmosphere, causing the Earth's temperature to rise.The emission of green house gases is believed to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global warming.The main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is human pollution,such as people cut down many trees recently,so trees could not absorb the carbon dioxide as much as possible.The balance of na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broken,it has a bad influence on our life.We must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earth.First,human must stop deforesting,and more tree planting.Second,we should save fossil fuels as far as possible,and developing new fuels to take place fossil fuels.Third,reduce,reuse,recycle.Recycling a stack of newspapers only four inches high will save a good sized tree.More importantly, we should form the habit of saving energy in our daily life.We hope the situation will soon change.We cannot wait any longer.Do it.Do it right.Do it righ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