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0820参观白乙化烈士陵园后感
参观白乙化烈士陵园之感
一个让我钦佩而又感动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2015年8月20日上午,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位于我县石城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乙化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让我心中的血液再次沸腾……因为没有他们,又怎能有我们今天的和平时代呢?
当我走进这个松柏环绕,绿荫满园,安静庄严的白乙化烈士陵园,我不禁感叹。在列强们的残酷压迫下,是他挺起了胸膛,不畏枪林弹雨,是他冒死冲锋在最前线。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中华民族不可以被杀戮,不可以被征服!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让我敬畏。
白乙化烈士,69年前,高大、英俊、文武双全的他倒在这里,时年不足30岁。他生于东北辽阳,却把鲜血撒在千里之外的北京郊区,把忠骨埋在远离父母的地方。是我党优秀党员,是我军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他的牺牲不但是八路军挺进军的损失。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损失。损失了 一个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指挥员。损失了一个有着长期斗争历史的坚强的党的干部。损失了一个曾为民族独立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英雄……”。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都汇聚到了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身上,那便是永生。
白乙化烈士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只能通过冷冰冰的碑文。从他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通过此次的学习活动,升华了我的精神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我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看到浮雕上白乙化烈士那英勇拼搏的形象,我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进而激发我永远保持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激情,对生活的热情,对人民的感情,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这才是我最好的方式。
他只是千万名烈士中普通的一员,但是,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挺身而出和无私奉献,中华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现在是无数革命先辈经过 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要牢记过去,珍惜今天,展望未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尽自己的一份正能量。
我缅怀白乙化烈士,就是要学习他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模范遵守党的纪律,把一生交给党来安排的高贵品格;我们纪念烈士,就是要像他那样为了人民的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日
第二篇: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后有感
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后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徒步祭扫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给了我巨大的震撼。123位抗美援朝的烈士,代表着祖国。代表着祖国的精神……
我们慢慢的走近了陵园,当我们站在烈士的墓碑下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听着烈士悼词,放着哀悼的歌曲,我们心里都很难受,当我们集体哀悼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我们向烈士献小白花的时候,我的心里突然想起了好多,想起多年前,烈士们在战场上杀敌的情景,烈士们战死在战场上时……看着陵园的四周,周围都时树林,只有中间竖立着烈士墓碑,烈士们一定很寂寞吧!在这样的环境下,偶尔还能看到有其他人来为烈士们祭拜,是啊,革命的先驱,为了保卫祖国他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了珍贵的精神。.参观了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在虽是21世纪,但我们仍要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忘不了在纪念碑前默哀的情景,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话语
200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整整50周年。5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13.3万优秀中华儿女,为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长眠着123位志愿军英烈。在苍松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园里,伫立在烈士墓碑前,思绪倒流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3部分组成,前部为停车区;中部为广场绿化区;后部为瞻仰活动区、陵寝;新建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陵园园名由郭沫若题写。陵区中心矗立6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纪念碑下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纪念碑左、右、后面为墓区,共安葬着123位抗美援朝烈士。其中有3位军级干部、10位师级干部,以及团级干部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园内栽植松柏等树木4000余株。纪念馆中陈列的烈士遗物有:邱少云烈士生前用过的冲锋枪;孙占元烈士生前用过的轻机枪;杨根思烈士生前作为毛主席的客人,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的请柬;蔡正国等烈士生前荣获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蔡正国副军长牺牲时的弹洞血衣,红军长征10周年纪念章;吴国璋、饶惠谭等烈士生前的用品等遗物;郭沫若讴歌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诗词手迹等等。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英雄,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这几句话详尽描述了我们复杂而无比沉重的心情。革命先烈是我们思想的力量源泉,是催人奋进,使人昂扬向上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在。
我们虽然结束了参观烈士陵园的旅程,但是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它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穷的。
瞻仰着高大的烈士纪念碑,不禁想到为共和国的明天,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革命先辈们孜孜追求,苦苦探索,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开拓出属于人民的道路,使多少代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当代人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想想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怎么做。
第三篇:参观常州烈士陵园后有感
参观常州烈士陵园有感
2012年5月12号,我们党课2班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武进烈士陵园,凭吊半个多世纪前为共和国的解放牺牲的烈士们。
武进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武进新城区春秋城池遗址淹城西侧,陵园于1999年初步建成,由碑楼、纪念塔、祭扫广场、引桥及纪念馆组成。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2000多位英雄在此长眠。在低回的哀乐声中,我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并三鞠躬,寄托我的无限哀思;在我们班班长的引导下,我们缓步参观了烈士纪念馆,试图尽最大可能记住每个平凡而又伟大姓名;流连于革命烈士诗抄碑廊前,我用心去领会那慷慨激昂的文字,感受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感受那一颗颗为理想、为幸福为之奋斗的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照片,一帧帧珍贵的文物史料,一个个逼真的历史场面,无不让我们感到他们仿佛还活在我们中间。或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或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由烈士们开创的和平的年代
里,无须经历炮火的洗礼,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造就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少英雄豪杰抛头颅、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矢志不渝地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在对敌斗争中旗帜鲜明、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去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投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中去。
从求学时起.祭扫烈士陵园是常有的事情,小学初中时候把它当作神圣的仪式.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今,我来到了常州,成为一名在常州读书的大学生,通过今天的参观,真实感受到了在常州这片热土上,曾经洒下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谱写过一曲曲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我为我们这座拥有光辉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城市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会更加热爱这片热土,让英烈们安息。
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
第四篇:参观黄埔军校后感
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一。
走近军校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醒目牌匾,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士兵岗亭,给参观者一种军旅特有的庄重与威严.校门口左右两面围墙上用毛笔书写了国父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目标尚未实现,在病床上弥留之际,给满目疮痍的国家和饱受苦难的同胞留下 了最后的遗言,给中华民族寄予最激越也最沉重的声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就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所肩负的特殊使命.步入校门,一个侯等间的两侧墙上题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它真实地表达了军校师生投军报国的心愿,时刻告诫军人能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为物质诱惑而堕落。校本部建筑面积不是很大,但建筑别具一格,是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漆上油棕色的走廊明亮雅致。
我们参观黄埔军校,是为了学习”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期望和军校师生在大革命斗争之中形成的。“黄埔精神”的内涵实质,即是“亲爱精诚,英勇向前,血洒中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军人是“党军”,这支军队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支军阀部队,是一支有政治抱负的军队,“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队”。军校师生具有的“黄埔精神”不仅在大革命年代发挥了巨大
4月12号下午,伴着暖和的阳光,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踏上了前往黄埔军校的旅途,参观黄埔军校旧址,重温黄埔军校历史,学习黄埔军校精神。
下午2点我们到达黄埔军校,一下车,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但却简单中透着庄严。驻足军校门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联让我们肃然起敬。静立门口的士兵亭,更是有一种庄严之情在大家心中油然而生。来到黄埔军校,不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当参观展览厅和官兵宿舍时,我们都感触良多。展览厅展出的主要是图片和革命前辈留下的物品,包括手稿、衣物等。看着前辈们艰苦的生活条件,我们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烈士在物质非常缺乏的情况下,仍能坚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和信念。图片记载了真实的历史,物品留下了不朽的精神,点点滴滴都撼动着后来人的灵魂。老师要我们思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想就是那些军人心中怀揣同一个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官兵们的宿舍,整齐有序,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军人的优良作风。想到军校门内的对联:“文能武能能文能武武可文可可武可文”,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埔军校的官兵的好学与文韬武略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黄埔军校旧址。在这里我只想讲一讲黄埔军校大门历史。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次活动让我们的党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加强了我们对党的认识,也使我们对党更加的忠诚。与此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感恩报国之心,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走进黄埔军校的校门,感觉就像是回顾历史。还记得孙中山先生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次开学典礼的致辞:“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这不仅激励着在坐的黄埔军校学生,树立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志向,还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还激励着我们大学生,要怀揣一颗爱国,感恩报国之心,坚强,努力地,为祖国贡献力量。
参观了黄埔群英馆,让我感受到黄埔军校的伟大。他们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和伟大的牺牲。我们较为熟识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和毛人凤等;共产党高级将领有:左权、陈赓、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和聂荣臻等。北伐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和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离不开黄埔军校学生的英勇作战争和英明的战术
在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墙上,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深刻地回味。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业尚未完成,仍须努力;祖国尚未统一,仍须努力;国家尚未富强,仍须努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以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作为自己的楷模,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位现代的新型有用人才,实现祖国统一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黄埔军校之行已经结束,但这一次的参观活动,就是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加强了对党的认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必舍弃自己珍贵的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第五篇:参观黄埔军校后感
参观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走近军校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醒目牌匾,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士兵岗亭,给参观者一种军旅特有的庄重与威严.校门口左右两面围墙上用毛笔书写了国父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目标尚未实现,在病床上弥留之际,给满目疮痍的国家和饱受苦难的同胞留下 了最后的遗言,给中华民族寄予最激越也最沉重的声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就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所肩负的特殊使命.步入校门,一个侯等间的两侧墙上题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它真实地表达了军校师生投军报国的心愿,时刻告诫军人能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为物质诱惑而堕落。校本部建筑面积不是很大,但建筑别具一格,是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漆上油棕色的走廊明亮雅致。
我们参观黄埔军校,是为了学习”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期望和军校师生在大革命斗争之中形成的。“黄埔精神”的内涵实质,即是“亲爱精诚,英勇向前,血洒中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军人是“党军”,这支军队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支军阀部队,是一支有政治抱负的军队,“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队”。军校师生具有的“黄埔精神”不仅在大革命年代发挥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直到今天仍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就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振兴,国共两党再次精诚团结,亲密合作,朝着谋求祖国统一的道路英勇向前,决不后退。
这一次的参观活动,就是给我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加强了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深刻了解到如今安定社会来之不易。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要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加入党,为党和国家的繁荣安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