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中文论文题目、作者名字、作者年级、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相对应的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八个部分 打印格式要求
采用A4纸单面打印,左方应留边30mm,上方、下方和右侧应分别留边20mm。文字排版是无网络,行距为1.5倍行距。2 组成
第一页 封面(由成教院统一印制)第二页后 文章
注意:装订时不能使用订书针,请使用白乳胶或装订绳装订。字体要求
3.1 题名 —— 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有副标题者,副标题另起行,前面加破折号。3.2 署名 —— 四号宋体(居中)
地址 —— 四号宋体(居中)(地址与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3.3 摘要 —— 五号宋体(摘要两字要加粗,摘要前空四个字空格,摘要后空一个字格后写内容,内容左、右边缩回二个字空格)
3.4 关键词 —— 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要加粗,关键词前空四个字空格,关键词后空一个字格后写内容,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关键词与引言之间空一行小四号)3.5 引言 —— 小四号宋体
3.6 正文、结论(和建议)、致谢——
一级标题小三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内容小四号宋体。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2.1”、“1.2.2”、“1.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标题序数顶格书写,空一个字格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1)、(2)、(3)、„的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数字加半括号或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3.7 参考文献—— 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居中),内容五号宋体(序号为[1]、[2]、[3]、„,顶格书写)
(1)文内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引文处,按它们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码置于方括号内,视具体情况把序码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笔者在文献[1]中,在Richard S.Crandall[2]和Porponth Sichanugrist等人[3]工作的基础上,┅┅
(2)文中参考文献表的位置
论文中参考文献表置于“致谢”段之后,“附录”段之前。(3)各类文献著录的通用格式
①专著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
示例:[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5~18.②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A].见: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示例:[2]赵秀珍.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和单位用法的建议[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编,科技编辑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5~129.③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3]姚振兴,郑天愉,曹柏如,等.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和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6):34~36.④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示例:[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N].人民日报,1996-10-25(2).⑤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5]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3.8 图
(1)图的内容安排要适当,不要过于密实。应符合原则:当把插图放在桌面上,站着看时能方便地看清楚图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符号。
(2)每幅插图应有题目和序号,题目和序号应放在图的正下方。全文的插图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取哪一种方式应和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重复,不跳缺。题目和序号的字号一般采用5号宋体加粗。
(3)插图用计算机最小线条绘画。要做到洁净、整齐、清晰、合理、美观。
(4)插图的位置原则是图随文后。一般插图只可下推,不可前移。一般不要排在上顶天头、下抵地脚的位置。3.9 表格
(1)表格必须与方案叙述有直接联系,不得出现与方案叙述脱节的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在技术上不得与正文矛盾。
(2)每个表格都应有自己的标题和序号。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序号写在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标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标题和序号的字号一般采用5号宋体加粗。
(3)全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取哪一种方式应和插图、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重复,不跳缺。(4)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5)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最近的地方,不应超前和过分拖后。(6)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很有必要时可加辅助线。3.10 数字
(1)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范围
①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100kg~200kg(100千克~200千克)。②非物理量词前的数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4个人。
③用来计数的数值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正负整数(8,-6)。④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某高校有专职管理人员600余人,语音教室有8个。
⑤表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例如:20世界90年代。
⑥表示代码、代号和序号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第6期,第8届年会。(2)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
①多位正数和小数可分节书写。具体方法为: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分成1组,组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身宽(即汉字身宽的1/4),不用逗号、圆点或其他方式阁开。例如: 576 456,0.357 645 6。
非科技出版物也可不分节或采用传统书写发。
②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无效数字0,用以定位。例如0.345 62.③阿拉伯数字不得与汉文数字连用(以”亿”、”万”及法定计量单位做单位情形除外)。例如:654 000 000可写成65 400万或6.54亿或6亿5400万,但不能写成6亿5千4百万。
有时遇到天文数字又须精确到个位数时,可在万字后自然排列。例如: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为11亿3368万2510人。
④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包括小数和百分数)不得拆开转行。⑤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
a.数值范围 :五至十可写为5~10;3×10 3 ~8×10 3,不能写成3~8×10 3。b.百分数范围 :20%~30%不能写成20~30%。
c.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3.6 mA不必写成1.5 mA~3.6 mA。d.偏差范围 :(25±1)℃不写成25±1℃;(85±2)%不写成85±2%。
⑥附带尺寸单位的量值相乘写为:50 cm×80 cm×100 cm,不能写成50×80×100 cm或50×80×100 cm3。
(3)汉文数字的使用范围 ①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例如:十月革命。
②相邻数字连用表示的概述和带“几”字的约数。例如:一两天、四五个月。③非公历纪年一律用汉文数字,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例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④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中的数字,应使用汉文数字。a.当涉及1月、11月、12月时,用间隔号“· ”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以防误解。例如“一·一七”批示(即1月17日)。
b.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还要加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例如:五四运动(即5月4日)。
⑤古籍中的数字应用汉文数字。(4)注意“两用”用法
①文学著作中一般使用汉文数字,但也可适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公历世纪、年代。
②用“多”,“余”,“约”,“左右”,“上下”等约数表示的数字一般用汉文数字。当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一致,其约数也可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某高校1998年全年教师共发表论文有一千多篇,获奖论文百余篇。
③整数一至十数字,一般可用汉文数字,但若遇到上下文体例不一致或具统计性数字时,可改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我买了三本书,每本书读了十遍,收获很大。3.11 单位
我国有关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和使用规则可归纳为:
(1)有些带有方括号的名称,如摩[尔],表示方括号中的字可以省略的部分。(2)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符号中的除(斜线或负指数)在名称中对应的字为“每”,“每”字只出现一次而与分母中的单位多少无关,如密度的单位kg/m3称为千克每立方米。
(3)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顺序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例如,断面惯性矩的单位m4称为“四次方米”。
(4)单位名称不应加乘、除、幂或其他符号。例如,电阻率单位Ω·m写成汉字时为“欧米”,而不能写成“欧·米”或“欧-米”。
(5)计量单位和词头的符号,不论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无一例外地使用它们的正体,不附省略点,也没有复数形式。
(6)非物理量的单位,如元、班、组、台、件、万支等,可以使用汉字单位,必要时这样的汉字单位也可与字母组合,如,“六千千瓦每台”可写为“6000Kw/台”。
(7)摄氏度的字母符号℃可作中文符号使用,并可与其他中文符号组合,例如,W/(m2·℃)对应的中文符号为“瓦/(米2·℃)”。
(8)单位符号的字母一般用小写体,若单位来源于人名则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体,例如,秒(s),帕斯卡(Pa)。
(9)因数小于106时的词头字母用小写体,大于或等于106时用大写体,例如:㎞,MΩ。
(10)相乘的单位,其次序无原则规定。而当某单位符号又是某词头的符号,并且可能发生混淆时,则应尽量将它置于右侧。例如,力矩单位“牛顿米”的符号表示为“N·m”,不宜说“米牛顿”,因为其对应的符号“mN”容易被误解为“毫牛顿”。
(11)由单位相除构成组合单位的字母符号,可用下列形式表示:kg/m3,kg·m-3,kgm-3。当可能发生误解时,要用居中圆点或斜线的形式。例如,m/s或m·s-1不应写为ms-1,-33以免误解为“每毫秒”。若用中文形式表示只有两种:千克·米或千克/米,不能写成 千克米3。
(12)运算中,组合单位中的除可用斜线表示,如m/s。
(13)分子为1的组合单位符号一般不用分式而用负数幂,如,波数单位的符号是m-1,不用1/m。
(14)在用斜线表示除时,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的同一行内,除加括号避免混淆外,斜线不得多于一条,例如,热导率单位符号是W/(K·m),而不是W/K·m,W/Km,W/K/m。
(15)词头和单位的中文符号在区别于数词的情况下,应使用括号,例如,3km2表示3(千米)2,3000m2表示3000米2。
(16)法定计量单位不得加其他形容词限制或改变其含义,其符号上亦不得附加其他限制其含义的任何记号,例如,单位中不用“标准米”、“近似千克”等。
(17)一个量值一般使用一个单位,而且居于数值完结之后,与数值间有半个字符空隙,例如,“1.5 米”不应为“1米50厘米”,但可写成“150 厘米”。
(18)单位的名称和称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例如,“20℃”读为“20摄氏度”,不能读为“摄氏20度”;“30km/h”读为“30千米每小时”,不能读为“每小时30千米”。
(19)选用的倍数和分数单位,一般应使量的数值处于0.1~1000范围内,例如,1.2×104N可以写成12KN;0.00394m可以写成3.94mm。
(20)词头的名称及符号均不得重叠使用,例如,“毫微米”即“纳米”用符号nm表示,不能用mμm表示,但可用mm表示“毫米”。
(21)万(104)、亿(108)是数词,未列入词头,亦无符号,它们可按数字用于各种场合。
(22)词头及其符号不得单独使用表示因数,例如,k单独不能表示103。但中文数词“千”、“百”、“十”可以单独使用。
(23)带有词头的单位,其指数系指这个倍数单位,例如,3km2=3(103m)2=3×106m2。(24)组合单位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在加词头时,一般只加在它的第一个单位之前,例如,kN·m不宜用N·km,kJ/mol不宜用J/mmol。
(25)还有一些与SI并用和常用单位,例如,小时,天,年,升,吨,度,角,分等。
3.12 公式
(1)编排规则
通常情况下,重要公式、较长的数学表达式居中排,比较简单的或叙述性的数字表达式串文排。居中排公式前、后的简短说明文字或式码,如“若”、“令”、“故”、“则”、“其中”、“由式(1)得”、“(1)”等,左或右顶格且与公式同行排;若是公式占2行以上时,这类说明文字可骑缝排。若居中排公式后有尾码,前有说明文字,则它们不能排同行。
(2)尾码标注
单行数理公式的尾码,通常只有下文中要引用的前提性的结论性居中排的公式,才需要编尾码,且采用自然数全文统一连续编号,加圆括号,与公式同行排在右顶格处。
(3)转行规则
当公式一行排不下时,就得按转行规则转行。转行规则如下: 1)优先在关系符号(如,“=”、“≈”、“>”、“≥”、“<”、“≤”等。)处转行,且关系符号留在行末,转行行首不必重复该关系符号。2)其次是在运算符号(如,“+”、“-”、“×”、“÷”)处转行,且运算符号留在行末,转行行首不必重复该运算符号。
dx3)万不得已时,可考虑在此类运算符号(如,“∑”、“∏”、“∫”、“”)和缩写(如,dt“lim”、“exp”等)之前转行,但绝不能在这类符号之后立即转行;若是转一行仍无法排完,则可根据规则2)再次转行。例如:
f(t)an(t)u*(x)[F(x)V(x)C]un(x)dx
可转成
f(t)an(t)u但绝不能转成
*(x)[F(x)V(x)
C]un(x)dxf(t)an(t)u*(x)[F(x)V(x)C]un(x)dx4)对于一行排不完的较长分式,分子分母可根据规则2)实施转行,并在转行处上行行末和下行行首处分别加上“→”和“←”导引号,与公式线平齐。例如:
C(a2b22abcos)A(b2c22bccos)B(c2a22accos)
2abCcos2bcAcos2acBcos可变成
C(a2b22abcos)A(b2c22bccos)2abCcos2bcAcos
B(ca2accos)2acBcos(4)变形方式
1)叠排分式变形为卧排方式。例如:
A变形为A/B BAB变形为(A+B)/(B+C-D+F)
BCDFBC变形为(A+B/C)/[B-F/(D-F)] FBDFA2)分式中分母可变形为负数幂的形式。例如:
AC-3
变形为(A+C)(B-F)
(BF)33)根式可变形为分数指数的形式。例如:
m(ABCD)n变形为(ABCD)nm
4)指数函数变形为方式。例如:
e(kxcAB)m变形为exp[(kx+c)/m+A-B]
3.13 致谢
论文可以在正文后对资助和支持研究工作的企业、组织或个人表示致谢。对于致谢内容丰富的往往加上一层标题“致谢”(小三号宋体加粗),对于致谢内容少的就不必加上标题“致谢”,甚至可以省略致谢部分的内容。例:
本文得到某某学院某某教授的指导,特此致谢!
3.14 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附录放在参考文献之后,其版式:
空两个字空格后写附录(小三号宋体加粗),另起行后写附录内容,附录内容的字号与正文字号一样(小四号宋体)。
如果附录较多的,可依次用大写正体A,B,C„编号,如以“附录A”、“附录B”做标题前导词。
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A1”,“图B2”;“表B1”,“表C3”;“式(A1)”;式(C2);“文献[A1]”;“文献[B2]”等。3.15 注释
注释也称注解,它是对论文中的有关内容所作的一种文字说明。分为文内注、页末注(或称地脚注、呼应注)和文末注(或称文后注)三种。
(1)文内注。它包括夹注和段落注两种:
1)夹注,把注文夹排在词句的后边,并放在圆括号内。为了与正文区别,一般采用比正文字号小一号的字体(5号字)。例如:
“应用类比推理,是提出科学假说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自然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假设的提出都得力于类比法。比如,光的波动说(类比了声波)、光的微粒说(类比了质点运动)、┅┅。
2)段末注,把注文排在自然段末的文句后边,并放在圆括号内。例如: ┅┅“世界在变化,┅┅,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页末注。注释排在页末的方式,称为页末注。
正文与地脚注之间用脚注线分开,脚注线的长度约等于版心宽度的1/4,并顶格排。地脚注的注文要比正文字号小一号字体(5号字),注序可用星号“*”、“**”,也可用①、②等数码表示(但须注意所用的数码表示,不要与文末参考文献的序码相混淆)。注序要与同一版面文中提及的序码一致,文中序码一般排在文字的右上角处。
页末注的版式:注序占第3格位置,第4格为空格,注文从第5格起排。注文较长需要转行时,转行文可齐肩排,也可转行顶格排,注文末要加句号。例如:
① 中草药国防大学 ② 页末注的版式
(3)文末注。对于论文,常把注释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统一编码,并排在正文之末,称之为文末注。
文末注放在参考文献之后(如有附录应在附录之后),其版式: 空两个字空格后写注释(注释二字宋体加粗),另起行后写注释内容,注释内容要比正文字号小一号字体(5号字)。3.16 外文字母的编排规则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的表示。l)外文正体的常用场合。a.计量单位和SI词头符号。
b.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和缩写号,如微分号d,偏微分号¶,有限增量符号Δ,变分号δ,极限lim,行列式det,最大值max等。
c.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单位i(电工中常用j)。
d.量符号中为区别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和非变动性数字符号角标,如势能EP,宏观总截面Σtot ;转置矩阵AT 等。
e.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代号。
f.生物学中表示拉丁文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g.用作序号的拉丁字母,如:附录A,附录B, 附录C。2)外文斜体的常用场合。
a.用字母代表的数、一般函数以及统计学符号等,如:x,y ;△ABC ;f(x);概率P,均数 x。
b.量符号和量符号中代表量或变动性数字或坐标符号的角标字母,如体积V,雷诺数Re,能谱角截面砌σΩ,E,能量Ei(i =1,2,3),力的x方向分量Fx。
c.矢量和张量符号用黑斜体。
d.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文学名。
e.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左旋l,邻位o,顺叠构象sp,反式trans-等。
第二篇: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物理教学研究方向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 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的比较研究 3 从批判性思维走向批判性教学 4 试论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5 激发物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物理教学中体验性活动项目的建设与研究 7 高中物理实验的改革研究 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 9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论中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 11 物理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中的决策能力的培养 13 谈微型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15 21世纪的网络教育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16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7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 18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价值观教育 19 物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0 21 22 23 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浅谈物理创造教育的模式
习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化学史教育 谈物理教师的素质结构 论物理教育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6 谈物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7 物理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28 论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9 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培养研究 30 物理式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物理实验教学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3 物理实验教学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34 物理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35 物理课堂顺应教学方法研究
定义不完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教学研究
李约瑟难题与中学物理教育
从经营教育到大众教育~我国中学物理教材沿革回顾
中学物理学习“差生”的归因分析
不同类型高级中学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比较分析
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无限性与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有限性的矛盾
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思考
45 46 47 物理实验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人才的培养与高师教育改革的新思维
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关系与培养
在教学中“育人”与理想教育
科学用脑和发展高效性学习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益问题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二、普通物理方向 1 氢气辉光放电的基本原理 氢分子放电中电子的输运过程研究
关于植物细胞内外水分的热力学关系
单晶Ni2MnGa马氏体的微观机构分析
热传递过程不可逆性的统计分析
物理学家的成才与环境
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及其意义 关于半波损失问题的探讨 关于№直流辉光放电光学发射谱研究 离子(断,H’)碰撞截面综述 在氢直流辉光中离子H+。的蒙特卡罗模拟 氢直流辉光放电中电子的Monte Carlo模型
宏观放电参数对N’。碰撞截面的影 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的受力研究
电磁感应中的佯谬问题研究 关于稳恒电流导体的电荷分布讨论
关于能流密度矢量的研究 关于洛仑兹力的讨论 狭义相对论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受迫震动及共振
试论阻尼振动 质心和质心坐标系 刚体平面运动的讨论 经典理想气体和零温简并费米气 论参考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诸问题
论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等效的检测方法 论高中地理课本中几个物理问题的错误 论浸透压的产生机制 论中学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的天文试题 论科里奥利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电子的自旋
论光的偏振
太阳电池的应用及前景
导体自感系数的求法
毕奥一萨伐尔定律是怎样建立的
塞曼效应偏振态的研究
关于电磁感应定律的一些讨论
原子核能的释放模式及其利用
激光技术简介
光学相位共轭技术综述
生物技术中的光学应用及前景
光学传感器件综述
对普朗克常数的讨论
浅谈对光的本性的认识
关于晶体表面附近光的偏振态
玻璃表面镀了氟化镁薄膜后,反射损失能降到O.078%吗?
迈克耳干涉仪对“以太”的测量
太阳系的形成理论
浅析光的本性
地球磁场是怎样产生的三、理论物理方向 半导体材料中电子自旋学的性质综述 无限深量子线中双激子基态能的理论计算 无限深三角形势量子线中类氢杂质束缚能的理论计算 无限深三角形势量子线中激子束缚能的理论计算 无限深抛物线势量子线中类氢杂质束缚能的理论计算 7 8 9 坐标变换与量子力学定态解
熔体快淬法制备纳米永磁合金
经典混沌中能谱的统计描述及能级动力学
纳米固体材料的磁性研究 纳米固体材料的光电性质研究 纳米固体材料中的扩散问题 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 用解析方法研究非线性标准映像 一对量子位纠缠的克隆 应用直接测量的量子通道的容量 任意分立幺正变换的实验实现 洛伦兹变换的多种导出方法及其分析 钙钛矿化合物的磁热效应 论混沌系统的控制 论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Runge?kutta法及其在求解常微分方程(组)中的应用
δ函数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从施图姆一刘维系本征值问题看分离变量法 积分变换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 振动问题研究 伪科学探析 浅谈量子力学中的第一基本假定 相对论创立过程中两种哲学思想的影响 电磁场的物质性
电磁波的群速与能量传播速度
平面电磁波的相位不变性
静电场的求解方法
狭义相对论问题的求解方法
电磁场四维形式的几何意义及物理意义
电多极矩法的物理意义
二维液相中的气相形核
钾团簇相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外磁场中的荷电粒子的随机行走(我可能就选这个!)
材料的微观结构与颜色研究进展
4l 相变中过热现象研究进展
向列相液经的研究
球型量子点中的带电施主的研究
一维等效势模型的研究
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计算
对氢负离子的研究
三个电子的自旋波函数
高斯变换和纠缠高斯态的蒸馏
公开蜜钥的安全直接通讯
应用纠缠的直接安全通讯
四、实验设计方向 用三棱镜和光栅分别测汞灯四条特征谱线的比较 全息光栅的制作 阿贝成像仪空间滤波实验 能实现白光再现的像面全息 制作一套衍射图像 超磁致伸缩材料研究 永磁薄膜的研究 磁晶各向异性研究 利用Prei sach模型研究铁磁材料的性能 普物实验中的数据处理 实验中系统误差的减小和消除方法 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制备 弦振动实验研究 霍耳效应实验操作系统的研制 穆斯堡尔实验研究 弱磁现象实验研究 光电效应实验研究
微波分光实验方法的研究(教法)
用实验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分析与讨论
光谱定性分析实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光谱定性分析实验在鉴定物质成分中的应用
应用光谱定性分析实验鉴定物质成分
偏振光的获取和应用
影响光参量振荡转换效率的因素
在不同条件下磁畴的产生及其物理意义
微波基本量的测量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
铷原子的gF因子的测量
光磁共振实验装置的调试及第磁场的测量
椭偏法测薄膜厚度
3l 半导体材料的薄膜折射率的测定
磁晶各向异性场的测量方法
Co:c颗粒膜的结构及磁性(实验)
荧光X射线实验研究
CoCrPt:Ag颗粒膜的制备及(实验)
四探针法测块状材料的电阻率
四探针法测薄膜材料的电阻率
用塞曼效应实验仪测量电子荷质比
光拍频法测光速
超低介电常数纳米多孔Si02薄膜的制各与研究
欧姆接触电阻率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研究
测电阻实验分析
验证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实验研究
观察三相交流电波形的简便方法
位错缺陷的金相观察
光学显微镜观测小角度晶界实验研究
光敏三极管光谱灵敏度测量
光电器件光谱特性实验分析
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
五、电子信息方向
l 模拟乘法器的计算机模拟及优化 应用OrCAD软件的Pspice模块对模拟乘法器进行参数分析,进而优化电路设计 应用OrCAD软件的Pspice模块对锁相环电路进行参数分析,进而优化电路设计 如何解决数字信号在传输通道中引入的干扰 如何实现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如何利用通信网络来实现遥控遥测 水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Flash Mx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dreamwaver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遗传算法在图象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电子商务 沦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 交通灯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调幅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17 18 19 高频功放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
检波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大屏幕彩电水平枕型失真校正电路的理论研究 新型彩电光栅水平轮廓失真的校正 新型数字化彩电(梳状稳波器)Y/c分离电路的研究 数字化彩电末级视放电路的理论探讨
数字化彩电信号的数字化处理综述 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发展及展望 100秒倒计时0秒鸣笛电路设计 救护车扬声发音电路设计 彩灯控制电路设计 译码显示电路设计 异步十进制计数器设计 数字信号的现状与进展
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无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有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如何使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
称重传感器制作的便携式电子手提秤
37 38 39 热敏电阻制作的线性刻度温度计
温度传感器制作的电子自动温奶器
霍尔传感器制作的自动凭票供水装置
解析晶体管毫伏表
时间优先鉴别电路(实验)
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测试电路
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用EWB软件设计、安装与测试差分放大器(实验)
pci总线与即插即用接口卡的设计
ubs接口的电气标准及其信息传输协议
ip通信协议中的地址分配方法
j—tag接口的硬件连接与在线编程方法
多机互连技术及实现
变频调速技术在节能领域的研究
电子邮件系统安全的保障与实现
DDR存储器供电方案
CPLD在频率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高可靠性复位电路
数字城市及其关键技术
大屏幕彩电中放电路的特点剖析
大屏幕彩电亮/色分离电路原理浅析
PLC移位指令与顺序控制的设计方法
利用EWB软件优化电路实验
智能家电中的模糊控制技术
CM03图形传感器技术及其研究发展
第三篇:材料物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
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
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材料物理毕业论文选题(1014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 材料物理专业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功能材料》课程改革探讨 材料物理教改—引导材料选择和设计的灵魂
基于材料物理专业《电子材料工艺学》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基于材料物理专业《电子材料工艺学》课程配套实验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材料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材料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生产实习多方位人才培养探索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教学的探索 材料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材料物理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实验教学
材料物理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发展的新思路 论材料物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异种金属材料物理性质对焊接的影响 材料物理专业实验的改革和创新 材料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吴超:为材料物理“加速”
“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材料物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探索 材料物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新形势下材料物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究 材料物理专业的特色及就业状况分析
应用物理学专业《材料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激发 “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 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与认知方法改造 《材料物理》专业课的教学与改革探讨 材料物理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研究 国内材料物理专业的发展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磁控溅射镀膜实验教学的探讨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材料物理专业中量子力学教学研究与探讨 “材料物理化学”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材料物理性能与应用课程模块的构建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及分析
材料物理专业量子力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材料物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研究生《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 材料物理专业的特色方向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践 信息化背景下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教改初探 材料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材料物理专业实习内容与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新世纪材料物理性能实验课程的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初探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在工程中的影响以及疲劳破坏的危害 灵活运用身边的材料做物理实验 压电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应用 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器件设计原理的研究进展 高温超导材料、物理、应用和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PS-F灌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碳纳米管/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 民办高校材料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初探 多孔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探究及应用 材料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四种新技术、新材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种新技术、新材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量子物理研究 课后阅读材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材料在高中物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例谈物理材料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材料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探讨 初三物理材料阅读题解题方法指导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初探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改意见 纳米材料研究中现代物理方法的应用
矿用高水速凝材料结石体基本物理参数测定及微观结构分析 普通高校材料学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建议 发挥阅读材料功能 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物理抗菌材料对男性经尿道手术后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 重视课后阅读材料,搞好在高中物理教学 高考物理中给材料试题解析
中考物理“新材料”类试题的命题特点浅析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材料的解决办法 物理阅读材料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阅读材料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和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部招生信息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和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部招生信息等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和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部招生信息 材料模拟软件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物理“阅读材料”的教育教学功能 材料学科专业的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如何运用“阅读材料”拓展职高学生物理学习思维空间 纳米材料与超分子结构 物理化学与应用 谈高中物理“阅读材料”的教育教学功能 浅谈物理记忆的材料组织策略
材料内部孔隙与其基本物理性质的依存关系 论物理课自制教具材料的来源 浅析职中物理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物理教学方法探讨 浅谈初中物理新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与评价 物理所轻元素纳米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浅谈物理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功能 物理教学中“阅读材料”的利用
物理教学中利用简单材料做实验的几点体会 物理素质教育与阅读材料的关联
材料力学中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物理性技术措施 材料力学中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物理性技术措施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部(PHY)和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部(MSE)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 物理学部(PHY)和材料科学及工程学部(MSE)招生信息等
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 材料物理专业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功能材料》课程改革探讨 材料物理教改—引导材料选择和设计的灵魂
基于材料物理专业《电子材料工艺学》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基于材料物理专业《电子材料工艺学》课程配套实验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材料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材料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生产实习多方位人才培养探索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教学的探索 材料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材料物理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实验教学
材料物理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技术发展的新思路 论材料物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异种金属材料物理性质对焊接的影响 材料物理专业实验的改革和创新 材料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吴超:为材料物理“加速”
“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材料物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探索 材料物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新形势下材料物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究 材料物理专业的特色及就业状况分析
应用物理学专业《材料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激发 “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 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与认知方法改造 《材料物理》专业课的教学与改革探讨 材料物理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研究 国内材料物理专业的发展研究
材料物理专业磁控溅射镀膜实验教学的探讨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材料物理专业中量子力学教学研究与探讨 “材料物理化学”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材料物理性能与应用课程模块的构建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第四篇: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物理教学研究方向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的比较研究 从批判性思维走向批判性教学 试论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激发物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物理教学中体验性活动项目的建设与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的改革研究 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中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 物理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中的决策能力的培养 谈微型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1世纪的网络教育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价值观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浅谈物理创造教育的模式
习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化学史教育
谈物理教师的素质结构 论物理教育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谈物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物理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28 论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培养研究 物理式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物理实验教学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堂顺应教学方法研究
定义不完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教学研究
李约瑟难题与中学物理教育
从经营教育到大众教育~我国中学物理教材沿革回顾
中学物理学习“差生”的归因分析
不同类型高级中学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比较分析
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无限性与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有限性的矛盾
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思考
物理实验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人才的培养与高师教育改革的新思维
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关系与培养
在教学中“育人”与理想教育
科学用脑和发展高效性学习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益问题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第五篇:玩具中的物理知识毕业论文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2014届大专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玩具与中学物理教学
【引言】: 古今中外的孩子都喜欢玩具游戏,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游戏又是孩子健康快乐的乐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具的趣味性和新奇性说到底就是其探究性,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而这个过程就是观察、思维、动手能力、情感态度得到锻炼和培养的过程.【关键词】: 玩具
物理教学
动手能力
探究性
新奇性 物理知识
课堂教学
在科学探究的高度重视的今天,借助玩具辅助物理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对中学物理的学习兴趣,化解学习难点,又能够发挥物理新课程注意科学探究的特色,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乐于探究的精神伴随学生一生。
一、玩具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具的趣味性和新奇性说到底就是其探究性。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仅吸引着儿童去探究,也吸引着中学生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而这个过程就是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培养的过程。所以说玩具不仅能开发智力,更有利于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而这些也正是我们中学物理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例如在学习全反射时,将金属球熏黑放在盛水的玻璃杯中,当球浸入水中后,金属球的黑色变成银白,但拿出水面后还是漆黑。这奇怪的现象强烈吸引了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再来讲全反射现象,效果非常好。再如在学习机械能时,拿一个溜溜球先来表演一番,再来探究为何了溜溜球能自动返回手中。在探究圆周运动时,用电玩具小车在竖直圆形轨道上模仿过山车等。
许多玩具中都包含这有趣的物理知识,让学生观察玩具带来的新奇有趣的现象,探寻原理,符合科学探究教学的特点。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具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提供一种情境,创设一种氛围,更重要的它符合中学生童心未泯,乐于探究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说玩具和物理学科有着许多共同点,渊源颇深。
二、借助玩具辅助物理教学的实践
只有利用课堂教学,有条件用于课堂的物件,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资源。“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科理念使物理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玩具,更能让物理课堂呈现无穷的魅力。
(一)引入玩具、激发兴趣
在学生的心目中,物理老师的工具台仿佛是魔术师手中的红布,藏着无尽的玄机:在盼望的目光中摸出一支玩具激光瞄准仪;一辆玩具汽车,可用无线电遥控;八根长短不同的管子,敲击他们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几块圆形的小磁铁,能让其中一块悬在空中,这盒橡皮泥就是我幼儿园时常玩的那种,这跟橡皮泥就是我和小伙伴们跳皮筋玩的,这个弹性球扔在地上可以弹得很高很高„„这些儿时的玩具又唤起了学生美好的回忆,感觉是那样亲切,有那样有趣,原有的感性认识,有位学生提供了铺垫。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设计,合理引入玩具,能营造一份欢快愉悦的学习气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2014届大专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二)巧用玩具,设疑探究
教学情境:走进物理实验室,同学们惊讶的发现,台上有一玩具赛车轨道,就像游乐场中的过山车。来今天又有好玩的了!老师打开电源,电动机轰鸣,手推赛车进入加速区,只见赛车沿着圆弧轨道飞速上升、下降,简直跟游乐场中德“过山车”一摸一样啊!
教师:“同学们,你做过游乐场中的‘过山车’吗?”你觉得它很危险吗?它在什么位置速度最快呢?你知道它为什么总能有惊无险的通过最高点吗?
玩具“过山车”的演示,引起了学生极大地兴趣。坐过“过山车”的同学热情高涨,没有坐过的同学在羡慕中迫切的想知道,“过山车”的原理和安全性,再想下次是不是也要试一试。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讨论和探究的气氛自然就形成了。利用玩具,模拟了“过山车”的真实情境,给学生较强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互动的热情,最后在玩具换上旧电池后,学生还会看到赛车无法通过最高点,从半空落下,从而体会到赛车的初速度对结果的影响。
新奇的感受、积极的思维、深刻的记忆、良好的效果、这就是巧用玩具设疑探究在物理学中得优势。
(三)、妙用玩具,突破难点、在探究“向心力”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玩“转球”游戏。“转球”游戏实验时,rA=40cm,rB=80cm,每秒钟喊口令两次。操作一:握住A,每秒一周;操作二;手握B,每秒一周;操作三;握住A,每秒两周。比较一和二;ω相同、v相同的实践形象,并使他们亲身体会到向心力与角速度、线速度、半径的定性关系。一个转球,一次游戏活动,一个个数字难点迎刃而解,还使学生感觉到物理规律源于生活,就在身边。
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对于这一知识从理论上讲可以从瞬时速度方向为小段位移的方向(即切线方向)去说明,但这样理解起来不够直观也比较难以接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两个实验:快速飞转的砂轮与铁棒摩擦产生的微粒向外飞出,观察微粒沿什么方向运动;让学生用一根绳子链接电动玩具小车,用手把绳子某点固定在桌面上,开动电动玩具小车做圆周运动,放手后观察小车沿什么方向运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两个实验进行猜想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可能演切线方向,于是可以进一步引导,物体做一般的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会不会沿切线方向?除了理论上把一般曲线运动看成几个圆周运动的组合外,还可以根据实验来获得更加具体的体会,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做一做书上的”钢球在轨道上运动的实验和掷飞镖的实验,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也对理论分析进一步检验的作用,通过从简单的圆周运动着手,再考虑一些曲线运动,从简单到复杂,这样符合一般的思维发展规律,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每一步都有亲身体验来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借助电动小车这样的玩具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在玩耍中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研究方法,也避免了理论研究的枯燥,同时又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三、借助玩具辅助物理教学的思考
(一)注重玩具的辅助性,不能弄巧成拙
玩具辅助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合理性”、“有效性”和“服务性”的原则。
首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理选择玩具,并非所有玩具都适合作为教具和教学辅助课堂教学,也并非涉及到物理知识的玩具都需要在课堂上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2014届大专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展示。在考虑知识性、趣味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到玩具的引入对启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方面的作用,做到精心选择,宁缺毋滥。
其次,要根据玩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好玩具出示的时机和方式:是课题引入设疑,还是科学探究载体,或是知识应用举例。在恰当的时机,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确保其辅助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要把握玩具使用的“度”,摆正玩具在教学中的“辅助”位置,不要花花绿绿摆了一桌子,只顾吸引学生的眼球,不注重思维深度和教学实效。玩具的使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和多媒体手段一样,切忌喧宾夺主,弄巧成拙。
(二)探索建立“玩具探究活动室”,用玩具引导学生步入奇妙的物理世界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精心挑选玩具,建立起玩具探究活动室,并从高一物理起始阶段起就在教学中合理应用,能使学生物理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在对玩具的探究活动中体会到“科技造福人类,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进而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和思考、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1、建立“玩具探究活动室”,为“快乐探究”创造条件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玩具可谓应有尽有,而且绝大部分玩具都包含着物理知识,所以认真挑选和合理分类就成为建立“玩具探究活动室”的主要工作。
(1)玩具的精心太挑选
在考虑玩具的知识性、趣味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穷探究性。玩具所含的物理知识最好需要学生作一番思考、探索后才能得出,也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让学生玩一玩再想一想,“跳一跳”够得着,太浅显或太深奥都会影响其效果。比如遥控赛车、玩具直升机、潜艇模型、天文望远镜、“古怪”浮沉子、“神奇”小热机、音乐旋转陀螺,声光控的布娃娃、“不知疲倦的单杠运动员”及“玩具过山车等”都是很好的对象。
(2)玩具的合理分类和布置
在玩具活动室中,可以按照力学区、声光学区、电磁学区、综合区的标准划分成四到五个主题,每个主题做好一个圆桌,在圆桌中间做成柱状,柱子的四周是许多大小不同的小格子,以摆放各种玩具。每个玩具所在的个子又分为两层,其中一层专门用来放置标签和有关该玩具的参考资料及历届学生关于此玩具的探究资料,有原理探究解说,玩具操控的心的体会或模仿作品和改进创新作品等。如:电磁学部分可以选用闪烁的小彩灯(跑马灯)、声控光控布娃娃、音乐门铃、太阳能小风扇、遥控小汽车、收音机和书架式音箱等;声光学部分由激光小手点电、红外线报警器、荧光棒和荧光笔、玩具光纤小手电、哈哈镜、防盗门上的“猫眼”模型、太阳镜、太阳灶、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照相机、八音管灯;力学部分有惯性车、回力车、橡皮筋动力飞机、溜溜球、直升飞机、遥控飞碟、玩具潜艇、玩具自行车等;综合类的有音乐陀螺、电子熏香等、玩具“过山车”、声光控智能开关等。
2.利用“玩具探究活动室”开展快乐探究
(1)结合探究活动室,编写一本校本教材
在组建活动室时,根据所选玩具,尝试编写一本校本教材作为中学物理开学第一周的快乐探究活动教材。教材的编写要注意深入浅出,以设疑、激趣为主,着重对学生“玩一玩、想一想、议一译、做一做”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玩具的物理原理一般不做探究。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2014届大专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2)玩一玩、想一想、议一译、做一做
在该以物理第一周,教师指导学生参观探究活动室,在玩一玩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确定一个或几个他最感兴趣的玩具进行探究。活动分小组进行,可尝试对其原理进行猜想,提出改进设想,创新方案。教师将各小组的初期成果放置在活动室内。互相评价、交流,对于最后形成的结论署上小组同学的名字陈列在室内,作为该玩具的探究资料保存,可为下一届同学探究提供必要参考。对于一些原理复杂、综合性高的玩具,可以不做过高要求,学生不完整甚至不正确的解答也是一种可贵的资料,可以被以后的学生批判性的学习。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敢于猜想,质疑以及 积极思考、准确判断的习惯和能力,激发他们学好物理、探索奥秘的兴趣。该活动旨在用有趣的玩具引领学生步入奇妙的物理世界。
(3)以玩具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玩具可以成为中学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有效载体,玩具探究活动室可以成为进行主题活动的基地。对比停留于书本、只做题目的“探究”,其优点不言而喻。
首先,以玩具为载体,解决了科学探究原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学学生正从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学业的繁重和岁月的增长正使她们觉得学习枯燥乏味。玩具的出现唤起了中学生对儿童时期的美好回忆,他们兴趣盎然,为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绝大多数玩具中都蕴含着物理原理,许多玩具中包含的物理原理难度并不深,和中学物理知识联系紧密,符合中学生进行探究的要求。我玩具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便于取材开展科学探究。儿童玩玩具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特点,正如前面所说,玩具和物理学科渊源颇深。
尝试建立玩具探究活动室,不仅仅是从地点、环境、材料等物化的条件上保障物理探究教学的开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革新,就如同我们用“校校通工程”来促进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一样。中学物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