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和节日,火把节就是很多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火把节当天,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而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节,但是,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第二篇:开斋节是哪一天 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
开斋节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也叫肉孜节,是全球穆斯林庆祝斋月结束的节日,在伊斯兰历闪瓦鲁月(十月一日)的第一天。
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是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伊玛目宣讲教义。教法还规定在节日进行下列七件事是可嘉行为:
①拂晓即吃食物,以示开斋;
②刷牙;
③沐浴;
④点香;
⑤穿洁美服装;
⑥会礼前交“菲土尔·赛德盖”(开斋施舍);
⑦低声诵念赞主词。
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2年。此后,每逢此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
回族开斋节的习俗
回族是中国穆斯林的主体民族。回族的开斋节(希吉来历九月),在回族群众心目中是一个最尊贵的吉庆之月、和平之月,凡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获得安拉成倍的酬报。因此,凡符合条件的回族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视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见月入斋,见月开斋。通常以两位最有威望的阿訇所见为准,然后本坊阿訇宣布入斋(或开斋)。入斋当天的凌晨四点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师傅,要到邦克楼(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苦,挨门逐户地敲打。人们听到后,赶忙起来,洗脸、洗手、濑口,做饭封斋。
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因此将开斋节称为“大尔德”。而突厥语系的新疆维吾尔族等民族则认为古尔邦节(宰牲节)是最大的节日,所以在新疆,政府规定:古尔邦节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开斋节根据2011年12月9日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28次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第174号政府令的相关规定,全疆各族人民群众放假一天。开斋节这天,回族群众各家各户都要缴纳开斋捐(每人2.4斤面粉或折合为现金)。目的是“扶贫济困,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美德,避免穆斯林中的贫苦人在节日沿街行乞,与贫苦人共享节日之欢乐。
庄严肃穆的开斋节会礼结束后,穆斯林要集体向阿訇(教长)道安。全体穆斯林要互致道(色俩目)平安词,以表示节日的宿愿:祈求平安、吉祥、富贵、和谐!
开斋节会礼结束后,由阿訇带领或各户分散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随后串亲访友,恭贺节日。
节日期间,穆斯林家家户户都准备馓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和特色的传统食品,同时还要宰羊、鸡、兔等,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已婚和未婚的女婿都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许多穆斯林青年男女还选择在开斋节举行婚礼,更添节日气氛。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穆斯林的开斋节也在增添着不少新的内容。人们除了节日参加会礼外,还参加一些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如狮子舞、踩高跷、唱花儿、表演武术、摔跤、打扑克,城市游园、远足等活动。
回民开斋节祝福语
1.愿伊斯兰的光芒永远照亮你的前程.愿麦地那的颂经声永远祈祷你平安.愿真主的平安日夜伴随着你.祝你们全家,健康,幸福,快乐,祝开斋节愉快!
2.千言万语无从说起,世界的美好全送给你,每天的晨曦为你祈祷,每日的晚霞祝你平安,每一丝欢乐与你有缘每一份健康伴你到永久,祝你开斋节快乐!:
3.尊贵的日子正在远去,节日的欢欣已经来临。斋戒的灵魂再度刷新,悔过的脸颊光彩异人。奋斗的人们不会松懈,虔诚的期望乐园相逢。
4.谨致色兰,开斋节快乐!祈求真主赐你拥有六件事物:佳美的食品,健康的身体,完美的智力,优雅的言辞,情投意合的爱人,优秀的子女。阿敏!
5.秋叶黄,斋月离,黄河之水东流去;尔德节,主恩降,无限恩泽永不断。色俩目,祝平安,幸福常伴合家欢;常记主,同努力,你我明天才能美。**祝你及家人节日快乐!
6.在喜庆尊贵的尔德节里,愿真主的恩典赐于你,天地万物的赞念升华你,众人的好杜哇涵至你,舍散的乜提全美你,恭祝佳节愉快,家人平安!
7.夜幕有了星星显得迷人;大海有了涛声显得渊博;一年有了斋月倍感虔诚;朋友有了你深感荣幸;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你。祝开斋节快乐!
8.以尊贵的色兰向你问候,凭吉庆的斋月为你祝福,用泪眼惜别安拉的贵客,着盛装喜迎功满的吉祥,一月的锤炼使你我懂得谨遵主命才是最大的幸福!尔德快乐!
9.斋月满,穆民普天同庆,遵主命,干善功,贵在持之以恒。色俩目是虔诚的都哇依,是和平之声,祝你和家人开斋节快乐!
10.致节日色兰,祝节日快乐!我们共同服从了主的命令,经历了饥渴睡眠的考验,主啊!求你悦纳我们的功课,赦宥我们的罪过,引导我们走上成功之路!阿敏!
11.尊贵的斋月已经结束,愿安拉接受仆人们的善功!在喜庆的开斋节来临之际,***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平安吉庆!节日快乐!
12.慈悯是风,正信是帆,礼诚是船,道诚是海,真诚是宝贝,慈悯是风,吹着正信的帆,诚实的水载着功修的船,驶向认主独一的宝贝,忠心地道一声:继续前进!
13.斋月满,穆民普天同庆,遵主命,干善功,贵在持之以恒。色俩目是虔诚的都哇依,是和平之声,祝你和家人开斋节快乐!
14.悄悄为你降临的是吉庆;静静为你散放的是温馨;默默为你祝愿的是色兰,深深为你期待的是成功。送上我最真诚的祝愿:开斋节快乐
15.送你一粒枣,是伊斯兰之树上结的,伊玛尼是树根,累孜给是树叶,台各瓦是枣核,斋月的恩典是枣肉,我对你的好都阿宜是枣皮!好好吃吧,开斋节快乐!;
16.夜幕有了星星显得迷人;大海有了涛声显得渊博;一年有了斋月倍感虔诚;朋友中有了你深感荣幸;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你,祝开斋快乐!
17.敬致赛俩目!尊贵的开斋节到了,天地万物都在赞念真主!这是穆斯林栽种与收获的日子,祈求安拉在这尊贵的日子为你及家人赐予幸福和两世吉庆.阿敏!
18.祝愿今天的你是快乐的,今晚的你是舒心的,今世的你是健康的,此时的你是微笑的。
第三篇:火把节的民族传说
民族传说
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彝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阿潘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
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4]
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
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4]
第四篇:节日研究 彝族火把节
节日研究——彝族火把节怀想
杨呱呱
在我们如水的生活中,间或被一些称为“节日”的特定的时段激起涟漪。或欢腾或静默或祈愿或怀思······在这样一些如雀跃的音符的时光里,你我不趋然地走近它又走过它,特定的心情因它来了而动荡,它走了又复平静,一年一年,如此。不得不承认节日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打烙在人们的生活中,承载着不可细数的情感。
在字典中这样描述:“节日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如春节、清明节等,或是纪念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传统节日是民族性的,特定的人们在特定的时段做特定的事情表达特定的心情,春节,中秋,泼水节,重阳节······然而,存在的现象是节日依旧在过,可节日存在的时代在变,于是过的方式也有些微变化,有时很难定论这些变化是好还是坏。我切身体验到的我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彝族的火把节已在我的记忆里庆过很多次,此刻,谨述我对于火把节的怀想。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称为“东方狂欢节”。不同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不同,而以我的家乡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来说,彝族同胞们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庆祝活动的。
彝族同胞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豪放,他们热情,他们不拘小节,他们勤劳质朴,他们勇敢积极,尤其,他们能歌善舞。在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来临时,便是这样一群人狂欢之际。在盛大的庆祝场面中,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变成一颗颗火热沸腾燃烧的心链的一环,情会不自禁的。可是火把节何以让人们如此期待,人们又是如何狂欢的呢?
彝族同胞为过火把节是“祭火”之意,简言则是古老的火崇拜,人们在这一天祈愿谷穗如火把般粗壮,以祭火趋家中田间鬼邪,以求安顺、平安祥和。记忆中人们会拿起松木制火把到村寨田间走动,口中欢乐地叫喊,同时间或往火把上撒松香末。从大人们口中得知这是在照妖祈年,除岁求吉。人们会在各村寨较空旷的地方燃起篝火,吃烤肉,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人们的彝族服饰、脸盘在火光映照下热烈而闪亮。期间也会有男女青年芳心动荡,彻夜欢腾,各村各寨闪动火光,传响欢歌。而在县城街道,形式相似,但要更加隆重得多。
然而十多年目睹,经历了十多次有记忆的火把节,今天再看,节日依旧,可是一年年,一岁岁,场面和内心感受不复往昔。去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我也是节日中人。各村寨依然燃篝火,只是火光映照下不再闪动一色齐的民族服饰;歌舞依然呈现,只是人们放腔不再那么随性自然,肢体更加僵硬;拿着火把往田间地头转悠的人越来越低调,不再高喊,匆匆一瞥田地庄稼。而县城街道则在路两旁或在公路左右车道中间燃起整齐的一排排火把,在各个广场聚篝火燃放色彩斑斓的烟花,高分贝的音响中混杂着人声的喧哗,拥挤的人潮中落脚会不小心触碰小贩地摊。听说广场上的设备、布景是政府出了力由文化馆策划的。场面确实壮观,可对我而言,久留几分钟实在目眩,于是偷偷逃离,不去看刻意排练的歌舞,不去挤别人,当然,也不被挤。
寻块儿平静的地儿,求以内心平静些许。火把的热焰不减,狂欢沸腾未削弱,但是想想,以前质朴朴的粗犷方式不再。农村的庆祝方式越来越简单,美味佳肴居上位,祈愿活动及载歌载舞则淡出。城镇则更多地变成形式的华丽、壮大,场面引人耳目,地摊商贩的小吃玩具、冷饮、及大声吆喝逐渐变多,这些东西有则矣,太多则,至少让我生畏。
这样一个节日人们行为方式的转变背后,或许可以体会时代的车轴滚动的印痕。国家这个大的民族在进步,经济在几个年头成倍增长,文化领域的东西固然会收到物质领域变化的影响。城镇或农村,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踏上时代的步伐。于是节日里活动的内容是简了或是繁了,有时得承认是时代在进步。但是,火把节,尤其是山地彝族火把节,它最完整最丰富地保留着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它的主题是对人类生命繁衍的讴歌,对族群生活理想的希冀。故而成为研究民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方式。彝族火把节渗透着“狂欢化”的民俗精神,传达着朴素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传统,我们理应传承。
当然,现今不只是彝族火把节,各个传统节日都如此,过节的方式在变,但是传统的精神、精华,传承吧!
思量,人们的心会因为一个日子或一段时期而跃动,这是多么奇妙的事。而各个节日将一年时光分成各个小段,于是在段头段尾或段中间都呈现不同的精彩。所以对于节日,我很想说感恩有它,珍惜有它,尤其对于传统节日,传承它谁说不是一种幸福,一种责任呢?
第五篇:民族节日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傈僳族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春节,习俗:沐浴、交友
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后来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