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和平合作。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开放包容。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酒泉、敦煌、吐鲁番、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君士坦丁堡等古城,宁波、泉州、广州、北海、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互利共赢。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一群中国古代探险家,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接力完成了从中国到欧洲的全部行程。中国人的视野从长江、黄河,扩展到几乎亚洲全境,非洲和欧洲。
那是一个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张骞之行,标志着千年古道丝绸之路正式开启。西行路上还有求法的法显、玄奘,更有无数无名的王公贵族,乞丐狱犯,各国使者、商人,来往络绎不绝,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还有海洋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汪大渊、郑和。
驼铃声声、马嘶相闻、舟楫相望;国家、民族、单一区域等社会组织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成就了丝绸之路成为人类诸多文明展示魅力的共同舞台和人类诸多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交流的共有路径。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因此诞生。它是丝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和技术推广的实物见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带一路”战略基石
总书记在考察陕西西安博物院期间强调,要把“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一带一路”沿线大量的文化遗产,是东西方交流最直接的载体,是丝绸之路精神和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基石。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既有紧迫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优异的调查和科研成果,能够顺利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增加其人文内涵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丝路文化遗产充分内含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路精神,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千百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文明,其璀璨和辉煌在各国民众心中积淀、升华,激活和激发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和美好向往。
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沿线多民族、多国家文化交流和包容的有效方式。
国家文物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全面推进。继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之后,中国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还与塔吉克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合作开展古代丝绸之路遗址的考古发掘。加快制订“一带一路”实施规划,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以“共商、共建、共享”
为原则,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文物交流合作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一座“民心相通之桥”正在中国与各国之间搭建起来。
让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历史和文化是重要基础,文化遗产应该在其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一带一路”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文物系统增强大局意识,主动围绕大局,立足本职,发挥资源优势,自觉做好服务大局工作的神圣职责。
早在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即和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
要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建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成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旅游、建设、文化和文物等部门间的协调,完善重大事项沟通、协商制度,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规律,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防止为追求局部经济效益,实施过度的旅游开发,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利影响。以文物为主体的旅游景区开发,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涉及文化遗产的景区内文物保护机构的建设,提升保护级别,不得将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严格履行涉及文化遗产的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的审批,合理确定文物景区游客承载标准,确保文化遗产安全。既保护文化遗产安全,同时实现文化遗产价值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共享。
要加大“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相关地方政府考核内容,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日常维护经费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抢救性投入,重点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经费投入。同时确保各文物旅游景区经营性收入中有适当比例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篇:一带一路历史与时代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交流。先秦时期的“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前身。西汉时期,汉武帝出于联络大月氏东西夹攻匈奴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来通过军事胜利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并确保其安全。东汉班超,重新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也是在此时,西域通道从亚洲延伸到了欧洲,形成了完整意义的丝绸之路路线。在以后的历史中,丝绸之路得以延续并多次显现出畅通繁荣。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这一古老通道再次焕发生机。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先秦南和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后来的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鼎盛状况。而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但后来随着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海上丝路一蹶不振,进入了衰落期,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历史悠久,历经中断与衰落却仍延续至今,积淀丰厚,发挥着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道路的作用,在当今赋予其新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背景
一是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方略,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常态平稳增长的“软着陆”,维持可持续发展和适度增长,“一带一路”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战略构想。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此情形下,我国对外开放长期以来主要的对象西方发达经济体国家为主的格局,需要调整、转向,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周边的东盟、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亟需通过合作活力激活发展动力。
三是中国作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在南海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加剧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一带一路”同时承担着开辟新的原油供应国或地区,开通新的安全输送管道,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的战略任务。四是“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发展和崛起抱有疑虑、担忧甚至戒备、敌意。“一带一路”就是要与周边和世界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将用实际行动昭示天下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是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共生共荣、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
五是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美国“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形成越来越激烈的对冲。“一带一路”恰恰能把中国积极参与建构国际新秩序,提出这些新思想理念和对话合作机制落到实处又能统领全局的。
第三篇: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WWY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实践基础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创新,既有助于本国经济发展,又有助于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还有助于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各国间的互信。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一带一路;理论
1.前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基础上,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新常态下开启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形象,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创新全球治理体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一个经济地理上覆盖亚欧大陆甚至全世界的顶层设计。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官方意识形态,也是宏观上把握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形势的科学理论。无论从政策理论研究、意识形态合法性论证、国内思想动员还是国际的思想及政治储备看,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来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2.“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实践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形成,是新常态下谋求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和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需要,是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矛盾的需要,是完成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
第一,是新常态下谋求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和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需要。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谋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一带一路”战略正是从谋求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高度,将我国的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打开新空间。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早期获利,可以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与认同,增强中国软实力,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作与竞争的新优势。这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着眼点。
第二,是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企业“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起来后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和融通融合的必然结果。当前,“从宏观经济稳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看,加快走出去步伐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在这方面我们交了不少学费。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来看,由于缺少政府的宏观指导,缺乏金融机构的有效服务,加之对“走出去”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估计不足,这些因素致使我国企业“走出去”水平较低、质量不高、成功较少。基于这样的现实,习近平指出:“国际市场是个大空间,虽然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往哪里飞、有没有风浪也是要搞明白的,不能漫无目的乱飞,更不能往漩涡里钻。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做好全球投资需求的规模、领域和国别研究,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这是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立足点。
第三,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多地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矛盾的需要。
我国既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小国。从规模和数量来看,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不愧为一个大国。从人均水平来看,我国很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土地的人均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水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8%,煤炭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原油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森林覆盖率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因此我国又是一个小国。我国用7%的世界耕地养活19%的世界人口,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资源能源日渐紧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基于上述事实,习近平指出:“我国人多地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需要更多利用国际资源。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矛盾也需要向国外转移和依靠国际市场消化。”这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最直接的现实基础。
第四,是完成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列为自身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1982年9月,邓小平指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2000年10月,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完成党所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不断开拓创新。当前,正处于完成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接续奋斗的重要阶段,更需要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这这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3.“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理论源泉
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既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又来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特别是“三个开放”“走出去”战略。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习近平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形成的本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肇始于资本主义。英国发端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孤立状态”。对于资产阶级主导的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全面、辩证、历史的分析。一方面肯定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的历史进步性,“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也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带来的严重弊端。“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甚至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科学批判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建构了共产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建共享为原则,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本源。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特别是“三个开放”“走出去”战略是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新时期以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各阶段性特征,我们先后提出了“三个开放”“走出去”战略等开放发展政策。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这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在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的对外开放时期,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这篇文章做得很好,而其他两个方面的开放则相对逊色。这种特征的形成取决于新时期以来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提出了“走出去”战略。1992年10月,中央提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持。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9月,中央调整了对外投资政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12月,中央首次提出“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是一个大战略,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走出去”的领域、途径、方式等进行了新谋划,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十八大以来,为全面提升“三个开放”“走出去”的质量与水平,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
4.“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创新,既有助于本国经济发展,又有助于区域合作、共同发展,还有助于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各国间的互信和地区和平稳定。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不乏质疑的声音。国际社会持怀疑态度者担心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工具,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手段称霸世界,推行新殖民主义。一些国外学者甚至声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霸权主义的体现,中国“融入”自由化国际秩序的努力将影响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要对中国的崛起加以制衡。
4.1“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国与各国形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成新的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的归属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差异,也决定了两者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目标。发达国家通常利用资金、技术和产品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非等价交换,以此获取高额利润。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适应生产力变化,谋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并借此以新的生产关系替代旧的生产关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2013年这一指标为1978年的109倍。三次产业结构发生质变,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978年的2倍,城乡居民更消费水平是1978年的50多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必须积极调整与他国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开始塑造排他性的、更高标准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新规则,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受到极大削弱,亟待新的战略来适应生产力变化。“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既为中国创造了通过商品交换、资金输出、技术交流以及劳务输出等扩大开放的机遇,又为中国提供了与沿线各国增进了解、改善经济关系的机会。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与沿线各国可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减少国内市场失衡的风险,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与此同时,还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出口中国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引进他国先进技术或产品。这些都是中国适应国内生产力变化,在对外生产关系方面做出的积极调整。的具体实践需要通过资本输出来实现。相关数据显示,在经过高速发展的30多年后,中国已从资本输入国转型为资本输出国。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878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资金对这些国家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但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剥削性以及附带的各种条件使得这些国家在资金输人问题上有所保留,绝大多数国家都将“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国家主权、国家安全为代价”作为经济外交的底线。正是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劣根性,激发了社会主义资本输出的意识。相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资本输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出的目的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国际分工,融入世界市场,实现社会化大生产。资本输出是我国实现经济开放、发展对外关系的桥梁,其本质和目的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社会主义的资本输出没有剥削的欲望,也不会为了高额利润对输出对象国提出各种限制性条件。“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输出可以促进各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战略关系到65个国家,44亿人口。这些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国家资金过剩,有的国家资源过剩,有的国家劳动力过剩,有的国家有技术无需求,有的国家有资源无市场。从单个国家来看,这些都是问题,难以解决。但从系统角度看,这些国家具有很大的4.2“一带一路”战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实现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战略在强调政治、经济、文化输出的同时,也强调资本输出。换句话说,“一带一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经济互补性,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这个平台,通过相互合作,变发展劣势为发展优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合作宗旨为互利共赢。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遵循平等互利原则。中国不干涉沿线国家的内政,不会谋求对沿线国家的控制,更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这些国家。第二,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资源交换遵循市场机制和商业准则,不会采取低价掠夺的方式。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不会影响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原有合作。第四,中国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为此,习近平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中国绝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将坚持包容开放、平等务实合作、发展成果共享、互利共赢,提倡多予少取的“新义利观”等原则。
从过去经验来看,中国在资本输出时都遵循了以上原则。如中国援建安哥拉,创造了“能源换基础设施”的双赢模式。再如中非合作,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了43%,但中国对非洲地区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却超过50%。中国坚持与非洲国家共渡难关,在非中国企业不减产、不减资、不减员之际,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关闭了他们的企业,撤资并解雇当地员工。一些人质疑中国与非洲发展关系是为了资源“摄取”,但有数据显示,2009年非洲对中国出口的原油在其原油出口总量中仅占10%,远落后于对欧盟的26% 和对美国的28%的输出。也就是说,非洲以资源输出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面向全球的,而非只是中国。此外,中国对非开展经贸合作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在进口非洲资源的时候严格遵循市场原则,要么直接购买,要么从国际专业市场购买,没有低价攫取资源的做法。此外,中国还通过减免关税、提供援助、免费培训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
供帮助,而这些帮助大都是无偿的。可见,中国的资本输出始终遵循着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
5.总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今天,需要我们以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于将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勇于将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适应国内生产力变化,在对外生产关系方面做出的积极调整,是中国寻求与地缘国家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与均衡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创新。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蕴含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加恢弘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思路、开拓了新空间、绘就了新蓝图。
参考文献:
[1] 刘武根.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初探[J].高
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1).[2] 周文, 方茜.“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0):62-72.[3] 黄凤琳,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基础理论研究的建议[J],西部大开发, 2014(10):98-101.[4] 刘美平.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阈内“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方略[J].区域经济评论, 2016(2).[5]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
月刊, 2014(11):5-9.
第四篇:“一带一路”与高考作文素材
“一带一路”与高考作文素材:盘点这两年***带火的12个热词
两年多来,习近平鲜明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逐渐被民众熟知。他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爱好,和民众交流时有情怀接地气,时不时冒出的流行语萌动中国;谈反腐,他铁面无私毫不留情;谈国家战略,他高瞻远瞩,有责任有担当。习式语言如同一股和煦、温暖又清爽的风,在中国大地上扑面而来。让我们来盘点整理一下,这两年,***带火了哪些热词。
热词1:中国梦
【习语】“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背景】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全面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
2013年3月17日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热词2:底线思维
【习语】“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背景】
据《学习时报》报道,习近平在2013年初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它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对意识形态领域规律的整体性把握,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顺应规律,客观分析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中每个细节、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各种问题。
热词3:“老虎”、“苍蝇”
【习语】“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背景】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十八大以来至今,共有61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显示了空前的反腐力度,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心、胆略和魄力。
热词4: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习语】“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背景】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反腐方面非常善于用比喻说话,从“打铁还需自身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到“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显示出党狠抓自身建设毅力和决心。
高考君:前不久高考君有过短暂的平遥之旅,之间去王家大院参观,看到一块牌匾上写到:澡身浴德,当即就想到了***的“洗洗身子,照照镜子”的语录。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注:“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浴德谓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一语双关,正是当下实务。
热词5:时间都去哪儿了
【习语】“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
【背景】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专访时感叹。
习近平善于采用民间流行元素,真诚中不乏幽默感,言谈中一改领导人的神秘形象,坦诚自己的生活是“累并快乐着”。2013年接受巴西记者采访时,他则说自己“偷得浮生半日闲”,只要有时间,就同家人在一起。
热词6:人生的扣子
【习语】“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背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和师生交流。
习近平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年轻人要抓住价值形成的重要时期。朴素比喻和谆谆教导,显现出他对年轻人溢于言表的期望。
热词7:新常态
【习语】“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 2
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背景】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
此后,11月9日他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全面阐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即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指出,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此后“新常态”一词扩展到政治、外交等各领域,获得地方省市的热烈响应,也受到国际媒体的热捧。
热词8:一带一路
【习语】“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
【背景】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倡议愿和东盟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构想一经提出,便在同年11月份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热词9:APEC蓝
【习语】“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经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
【背景】2014年11月,习近平为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时的讲话。
习近平对雾霾问题不藏着掖着,在各国政要面前开诚布公,承认PM2.5这个不速之客是中国“成长的烦恼”,“整治污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绿水青山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热词10:蛮拼的、点赞
【习语】“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当然,没有人民支持,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好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
【背景】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办公室做2015年新春贺词时如是说。
网友们赞***很潮很男神,说“第一次听到这样亲和、接地气的新年贺词”,边防战士、海外华人、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各行各业从业者也立下宏愿,新的一年要继续“蛮拼的”!习语获得众多点赞,更让我们看到他和人民贴得近,想得近,真正做到了共振共鸣。
热词11:年轻人不要总熬夜
【习语】“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
【背景】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时,劝“年轻人不要总熬夜”。这段真情流露、自然而然的习语被热烈转发,网友们纷纷表示被贴心和温暖的关怀感动。
热词12:刀把子
【习语】“培育造就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背景】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作出指示。“刀把子”重申了1926年毛泽东的论点,就是锋利武器由谁掌握、向谁发力的问题。总书记用“刀把子”论要求广大干部深刻反省,加强党性修养,弄清政法机关要打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一带一路”与作文素材:有关路的诗歌和佳句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小路依着山谷,穿过松树林,盘旋曲折,像一条浅色的带子,缠绕着翡翠般的山峦。
2.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羊城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
3.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阴中轻轻地飘向前方。
4.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肠,盘盘曲曲,铺满了落叶,而且时不时遇到漫流的山泉,湿漉漉的,脚底下直打滑。
5.我家门前有一条窄长的巷子,因为人们要进进出出,参天大树不好种植,于是,人们沿着墙根,放些泥土,做成了一些简易的花台。在不到一尺宽的条形花台里,种着许多植物,远远望去,真像个植物园。
6.每条大街小巷,都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身影在蠕动,像河水一样流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7.大雨洗过的路面,映着银色的路灯,仿佛是一片透明的水晶世界。
8.一根根铁轨在前面安静地“躺”着,在柔和的灯光下,不时地闪着光亮,有种说不出来的韵律。
9.河堤小路,绕城而行,往来车辆如同穿梭一般,两岸绿柳成荫,许多高大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柳荫中,红绿相间,景色格外迷人。
10.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小径,在山林间,在峡谷中,在大川里时隐时现。
11.一盏盏玉兰球型组合灯,将柏油路面照得水雾蒙蒙,行人稀少,偶尔有辆出租小汽车沙沙地驶过。
12.街道两旁,槐树枝繁叶茂,仿佛撑开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搭成一个连绵不断的遮阳棚,使行人走在林阴道上,舒适凉爽。
13.夜晚,站在高楼上远眺,南京路好像一望无际的、被珍珠琥珀装饰起来的灯海。
14.乡间小路,弯弯曲曲,像顽皮的孩子在捉弄人,不时露出一点点踪影,不时又隐没了。
15.浓阴蔽天的大山深处,有条横贯山岭的石板路,高低起伏,若隐若现,宛如一条回环曲折、飘浮不定的带子。
16.一条崎岖的石阶路蜿蜒而上,石阶两旁挺立着松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形成一条天然的绿色通道。
17.凉爽的晚风和夜空中闪烁的星光,将我和妈妈送到了清河坊——一条古色古香的杭城老街。
18.公路像条金色的腰带,从东方的山垭口弯弯曲曲地飘了过来,飘到洛曲河旁,伴着匆匆的河水跑了几步,忽然又躲进了西边的一片桦树林中,不见了。
19.这实在不能称之为街,老乡们偏偏叫它街。数十幢瓦房,百十步夹道,豆粒儿似的装在这山窝窝里,似乎还有点儿挤。在你记忆里,街里迷宫般的繁华,画轴般的热闹,哪有这么一睁眼就看了个尽、一抬腿就走了个遍的街?
20.八角街是围绕大昭寺而建的环形街道。进入这条街道有大小七八处入口,信教的人们按顺时针方向转街,以求来世的幸福。
21.远远近近的街灯已经亮了,起先像一个个暗红色的水果盘,渐渐变成了明晃晃的大银球。
22.夜晚,城市的居民都进入了梦乡,只有一盏盏街灯睁亮着眼睛,站在马路边,和夜巡的战士一起,保卫着这英雄的城市。
23.这弯弯曲曲的大道,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长绳,缠绕山腰,越过山冈,爬进积着残雪的沼泽滩。消失在遥远的天边。
24.城市的马路犹似纵横交织的河道,红绿灯便是浮在水面的航标;那喇叭声声是浪潮喧哗,那张张笑脸恰似朵朵浪花。
25.那些在绿阴遮掩下的街灯,像淡绿的葡萄,放着柔和诱人的光辉。
26.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冰心
由“一带一路”漫说作文素材“路”(名言警句)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2.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3.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4.路的尽头,仍然有路,只要你愿意走;有时,看似没路,其实是该拐弯了。
5.最曲折的路有时最简捷。——孚希特万格
6.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7.条条大路通罗马。
8.人生道路虽很曲折,却很美丽。只要你细心观看,就能饱尝沿途美景。
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
11.车到山前必有路。
1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名氏
13.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1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15.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16.路由足与各组成,所以才人各有路;正因为人各有路,所以才人各有成。
17.在人生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18.人生十字路口是一道选择题,谨慎选择才能确保正确方向,糊涂选择就易步入歧途,放弃选择就会迷失方向。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0.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
21.当你走的路跟别人不同时,你才能看到更独特的风景。
22.行路多者见识多。——托·富勒
23.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在话下;停滞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
24.智才能开路!——拿破仑
25.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伏尔泰
26.行路不仅仅在于快慢,还在于是否能够持续;前进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能否保持正确方向。
27.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8.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鲁迅
29.在人生中,有时最好走的路不一定是大路,而是小路;在现实中,有时最便捷的路不一定是直路,而是折路。
30.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31.忠诚是通向荣誉之路。——左拉
32.要留下人生足迹,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少走人生弯路,就必须三思而行。
3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梁绍壬
34.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35.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龙应台
36.通向真爱的路从无坦途。
37.记住,当人生之路陡峭之时,要保持沉着。
第五篇:“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总书记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一带一路”。今年,“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破题。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则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板块形成了有机联结的整体,“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对于企业而言,根本出路在于“资源整合”。当然对中国生态农业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战略机遇,也是实现互利共赢的一个方面。比如通过境外农业开发,农产品运回国内可以解决一部分粮食市场供应问题,另外也帮助当地如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生态农业是一种农业发展形式,是使农业发展向生态合理化的方向转化,使农业现代化建立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而要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振兴农村经济,就必须以产业化为突破口,将农业与其它关联部门(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在经济上和组织上结为一体,实现某种协作和联合,以求共同发展。因此,农业的产业化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结的纽带。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才能将生态农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加生态农业的吸引力,为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生态农业在中国已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并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特征。它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持宏观大局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粮食“十一连增”也是有代价的,而长期积累的矛盾更使我们面对着不少新的挑战。主要农产品价格顶到“天花板”,一些大宗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关税配额内的进口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价格显现出“封顶效应”。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刚性抬升,农业劳动力价格、土地流转费、农机作业费等全面持续快速上涨。农业生产补贴和价格补贴逼近约束“黄线”。对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已接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补贴上限”。靠“黄箱”的办法对主要农产品进行支持和保护空间已经不大。资源环境熟亮起“红灯”,一些农业资源过度开发,透支严重。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残留、秸秆、畜禽粪便污染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加上工业和生活污染,使一些地方的地没法种了、水不能浇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这个形势,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红灯”约束,很可能是今年一个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化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要有序且有效的还旧账。要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完善节水、节肥节药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更好的保障农畜产品安全。对山水林田江湖实施更严格的保护,加快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漏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区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仅要在“内部优化”上花气力,还要在“内外联动”上下功夫。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是抓好农产品转化加工。主产区往外调“原”字号的农产品,不利于当地农业增值增效,也加重了运输负担。要运用农产品地初加工补助等政策,支持主产区发展畜牧业、粮食加工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过去,我们对主产区是以粮食产量大小、调出理高低论英雄,现在看,主产区调出粮食是贡献,调出肉蛋奶、调出加工食品,同样也是贡献。
二是抓好农产品流通。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导致农民“卖难”和居民“买贵”并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借“一带一路”这股东风,要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对农产品运销收费多、收费贵和乱收费问题要进行清理整顿。
三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风险隐患犹存,违法违规问题仍然频发。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决不能再出大的质量安全事件,要抓紧把基层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机制健全起来,从源头抓起,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市场执法监察,确保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
四是抓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已经亮起了红灯,再沿袭传统的路子走下去,不仅难以保障当代人的需要,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路也断送了。必须痛下决心加以改变,坚决把资源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新账不再欠、老账步还,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关键是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念好“减、退、转、改、治、保”六字决。一是“减”,就是要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尽快减下来。化肥、农药等用得太多,既有危害又多花钱。农民也明白这个道理,只要加强技术指导,使用量就能减下来。比如搞测土配方施肥的地方,化肥使用量就大幅减少。要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步减少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总量。
二是“退”,就是要把超过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切实退出来。各地要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整农业生产力布局,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要继续还,该限牧限渔的,要严格限制。
三是“转”,就是要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好是污染源,利用好了就是资源和财源,比如,一些规模化讵殖场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农家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环保效益。
四是“改”,就是要把地力下降的土壤改良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推3深松整地、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培肥地力。
五是“治”,就是要把受损的生态环境步修复治理好。要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创新治理方式,发展替代产业、绿色经济,让农民从中受益。
六是“保”就是要把农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坚决保住。基本农田一旦划定后,谁都不能占,对违反者要用重典。同时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保护补偿等制度,用经济手段促进耕地保护。
总之,要突破传统农业观念的束缚,借力“一带一路”持续大力发展中国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不仅仅是生产食品,而且应有保护生态环境,为其他行业提供原料、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等功能。要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发掘生态农业新功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发展生态农业,不断优化和升级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地方特有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从而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的主导生态农产品,使各区域具有互补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状态,为此各地方区域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挥地方优势,开放出各种新而奇、特而专的精美物质或非物质产品及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