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简章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
士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招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MJC)研究生。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计划招生40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名),学习年限为两年。
一、接收推荐免试生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者请按照《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的要求,申请攻读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报名考试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不限学科专业。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须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3、报名考试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收取。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参加复试的同学一般应达到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复试形式为面试。
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
(五)录取
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40%。
三、培养方式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采用模块教学方法。
四、学历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经校长批准,颁发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五、学费
学费总额为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3页共3页
第二篇:新闻与传播硕士
重点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
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保过保录取
一、培养目标
为新闻单位、媒介组织和广告公司、企事业等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观念和传播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实务型的新闻与传播专门人才。
二、领域简介
新闻与传播是研究媒介与媒介信息传播活动规律、特征、策略与方法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有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等。
研究内容包括大众传播与新闻生产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新闻采写编评、中西新闻报道分析和新闻管理等实务知识与技能等;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探寻其规律及操作规范,以及广播电视媒介与社会及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广告传播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包括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经营管理、广告产业发展等实务知识与技能等;网络传播活动的发展规律,探索网络内容的表达、创意、营销与管理等。
根据本专业所服务的行业,新闻与传播领域可覆盖:新闻媒体、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商业网站、党委及政府各部门以及学校及各类科研机构等。
三、报考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大专毕业两年,达到本科同等学力
四、报考时间
1、报名时间:10月份网上报名
2、考试时间:1月份
3、考试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五、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倡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将研究生集体研讨、案例分析与教师的课堂讲授有机结合起来,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聘请国内外专家及新闻与传播的业界知名人士授课。
六、学制、学历学位授予
在职学习,北京上课,每月授课一次,节假日上课,学制3年,学费四万。
学习期满,修完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者,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注:为便于学员理解报考条件及获取硕士学位的流程,我们特将学校原招生简章简化处理,只保留学员想知道且必须了解的内容。
对考试及录取有顾虑者--我单位可提供解决方案,保证其顺利通过考试并录取,最终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
联系方式: 010-82228588 *** 王老师
第三篇: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
专业课入学考试要求和内容
说明:此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入学考试的命题参考大纲,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如有考试大纲,则不再另列参考书目。
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专业课入学考试要求体现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掌握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的水平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合格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功底、良好新闻职业道德和扎实专业知识及综合业务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掌握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水准,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理论以及新闻传播技能技巧的能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和新闻传播实务的操作为命题主要方式。
专业课考试分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两部分实施,分别命题和计分,每部分各150分。
三、考试内容专业课一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包括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1.新闻传播行为和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传播的本源
3.新闻的特征和新闻的定义
(二)新闻传播过程1.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传播的双向性
2.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
(三)新闻传播的要求1.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2.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3.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4.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5.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四)新闻传播者1.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2.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和角色权利
4.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
(五)新闻传播受众1.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
2.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
3.受众的权利与责任
(六)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1.新闻媒介的演进
2.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3.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4.新闻传播的现代化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1.新闻传播事业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反映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3.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八)新闻传播效果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传播致效的原则与方法
传播致效的原则
传播致效的方法
3.影响传播致效的因素
(九)新闻传播调控
1.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条件
2.新闻传播自由
3.新闻传播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专业课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新闻实务与传播实务两个方面的主要知识。要求考生了解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公关、广告、新媒体等实务环节的涵义与适用范围,熟悉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一)新闻采访1.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二)新闻写作1.新闻主题与新闻材料
2.新闻角度与新闻语言
3.新闻结构、导语、背景及结尾
4.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三)新闻编辑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新闻的确认
3.新闻的梳理与修改
4.新闻的标题
5.报道的配置与合成6.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四)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2.新闻评论的要素
3.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4.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五)以新媒体(web2.0)为核心技术的媒体环境1.web2.0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web2.0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媒体融合条件下的媒介地位和信息控制
(六)现代广告的运作环境和特征1.现代消费者的信息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
2.现代广告的媒介创意和媒介策略
3.现代广告的策划原则和效果评估
(七)公共关系的运作和管理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现状
2.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规律
3.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法
第四篇: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总结
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同事的鼎力支持下,我院全体师生遵循“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弘扬“热爱专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老师”的精神,秉承“为人生而传播”的宗旨,以“广电传播”为主体,努力实现和达成大众传播(全媒体或全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我院始终按照成立之初提出的“高水准、具特色、有影响、创新型”的学院工作思路、发展原则和追求目标,发扬“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师大精神,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化发展战略,做“优”做“特”,做“实”做“强”,做“细”做“精”,做“广”做“深”,顺利实现了良好开局,努力做到了有所作为。从我院的实际出发,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狠抓政治理论学习,重视思想建设。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一是学习了本学期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二是进行了师德建设专题学习。三是进行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专题学习。四是进行了学校第四次工会会员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学习。五是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院全体成员的理论素质,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贯彻民主集中制,注重作风建设。学院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认真研究学院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把“同心同德”确定为班子建设的首要目标,每一位班子成员都牢固地树立“一盘棋”意识,在认真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关心整体,心系全局,通力合作,明确个人分工,发挥个人最大优势,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时组织党政领导班子学习《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习《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学习《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表彰2007—2009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的决定》,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找出了自己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二、在人才培养方面
我院始终遵循强“生”固“师”的理念,从学生和师资两个方面致力于人才培养的特色化与创新性工作。无论是建院前还是建院后,我们始终坚持学生“新闻意识、艺术感觉和人文情怀”三位一体化的培养,强调“口头•笔头•镜头•机头•人头”(“五头说”)知识与能力的兼备。为此,按照递进式的“知—智—行—用”的教学设计模式,采取“整合型•对应式•节目化”的教学理念、原则和方式,分别在两个专业的每个年级段践行了有特色、具创新的“电视化舞台演播”(10届)、“播音主持”(首届)、“DV作品”(首届)和“影视写作”(首届)等理论指导下实践的教学竞赛活动,不仅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成为了在广电学界和业界所产生影响力的“亮点”所在,并因此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9年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人物”奖。(学生写有专忆“电视化舞台演播”文章。)
1.本学期以来,我院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了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一是完成了教务处下达的多项申报任务;推荐彭立院长申报校级教学名师;组织人员申
报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广播电视新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组织人员申报《影视美学》作为学校精品课程;组织人员申报“影视艺术” 校级教学团队。二是狠抓学风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每周汇总任课教师上报的全院学生缺课记录,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征询学校督导的听课意见,征求各班学生对任课教师意见等方式,了解学院教学实际情况,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改进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考风考纪教育。由分管领导分年级进行考试纪律教育,对于考试过程中的违纪现象及时严肃处理。三是修订本学期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四是组织2007级和2008级全体学生分别参加“学院为传播学院首届写作大赛”和“第十届电视化舞台演播”教学活动;五是组织师生参与第十届四川电视节,获得优秀组织奖,并承办获奖作者见面会与澳大利亚主题日活动;六是成功申报开放实验项目“电视节目主持训练研究”;七是完成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
2.我院针对现有22位专任教师的学科专业构成,按照广电专业的培养特点,根据广电业界的实际需求,确立了师资队伍培养“1—2—3”的目标达成与实现路径。所谓“1”,是指建立起“传播(学科,概念)”这一个整合“文学•艺术•电影•电视•新闻•传播”等学科、专业和师资的“平台”(与川大传统“新闻”优势定位相区隔),为此拟建设国际新闻传播、政府新闻传播、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传播、大众传播心理等8个教研团队;所谓“2”,是指对现有师资“影视艺术”与“新闻传播”两个教学序列的双(互)通式内容、素质和能力等的培养,以达到“传播的艺术•艺术地传播”的专业定位要求;所谓“3”,是指对在职(或引进)教师提出逐渐实现“教学•科研•实作”三者兼备(即“三条腿走路”)的考量要求。应当说,这些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理念、原则与举措,不仅得到了老师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而且相信也将会成为我院安“身”立“命”的特色、强项或优势所在。此外,我们还通过派出教师参与省市宣传部门及传媒业界所组织的广电节目专家阅评等,让不少教师得到实际的体验与锻炼,同时也传播或宣传了学院。
3.我院开始实行“点对多点”的“教师专业指导制”(拟实行“教学师生承诺制”和“教学情况调研制”),力图实现教管与学管的二位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学生创业及活动方面,现已有两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工作孵化园;并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持风采大赛、心理话剧比赛、DV作品比赛、摄影作品比赛等活动中屡获奖项。
三、在科学研究方面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连,它不仅是对教师(或学生)的自身价值或个人成就的一种肯定,而且也是对教育教学质量与效能的一种提升。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在某种程度上对立统一的矛盾性互动关系。以教学为基石,以科研为塔尖;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引领教学——这是我院科研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
本学期以来,我们在科研工作方面制订《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奖励条例(暂行)》,并已开始实施;举办四川省高校电视台站交流会;组织人员申报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当代大众传播研究团队”;组织教师着手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
1.申报1个研发中心:四川师范大学西部传媒研究与发展中心(与成都欢动文化传播公司联办)。
2.策划1套传播丛书:《大众传播书系》(含10册,首本《大众传媒通论》已出版)
3.举办1次名家讲座: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学术报告会
4.出版3本教研专著:《大众传媒通论》、《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新媒体概论》。
5.出席3个高端会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社会变迁与国家形象—新中国电影60年论坛》、2009中国广播电视传媒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传媒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届全国经济新闻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及首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颁奖会。
6.科研立项获奖方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立项1项。校级教研项目立项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5个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现已结题。截止到今年12月,学院教师共正式发表论文21篇(其中CSSCI 3篇,核心期刊5篇,一般刊物13篇);1部专著获省级奖。(遗憾的是,至12月底,在教研项目方面,除有2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获立项而外,其余的均为空白。但,我们不乏屡败屡战的决心。)
四、在社会服务方面
我院始终秉承“为人生而传播”的办学宗旨,充分挖掘和调动创意资源、人才资源和品牌资源,采取策划、引领、主导、联合、参与等多元方式,积极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广电业界,主打“广电特色”牌和“民族特色”牌,并通过这些具有系列性、专业性及创新性的实践服务行动,达到了扩大影响、锻炼队伍和增加收益的目的。
1.策划1个大型电视项目:2010(首届)中国康定情歌电视大赛。
2.参与2个电影电视活动:2009(第2届)中国雅安“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评委、2009(第10届)四川电视节四川师大分会场。
3.讲授3次新闻传播课程:赴汶川县广电局进行新闻业务义务培训授课、为国家广电总局和四川省广电局主办的甘孜州广电局编辑记者培训班授课、为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教育网络信息员培训会”授课。
4.筹备4个首届广电论坛:首届全省高校电视站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企业电视站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县级)广播电视台长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长交流与合作论坛。
5.担任5个广电传媒业界评委:07—08四川省广电节目评奖会评委、成都市委宣传部广电节目阅评评委、四川省新闻战线演讲比赛评委、四川省广电局绿色频道(率)节目评委、成都市广电局绿色频道(率)节目评委。
6.其它6个重要的相关事项有:参加四川省委宣传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拟与四川康巴藏语频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数十家省内各级广播电视台负责人联谊、担任四川省广电局的社会监督员、担任成都市广电局的社会监督员、举办2010年四川省艺考编导类考前辅导班。
7.需要特别补充的是,我院在“社会服务”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领域(或既看见又看不见的战线),那就是我们的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实验之余,为学校和其它部门或学院所完成的电视新闻宣传和节目摄制的服务。在本学期中,由我院负责的师大电视站完成了每周1期的《新闻周报》共22期节目(330余分钟);并先后摄制完成了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专题片、《四川师范大学校歌》MTV、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专题片、四川师大《防控甲流 关爱生命》系
列电视宣传片、庆祝建国60周年特别节目(专访高书记和周校长)、第四次“两代会”专题片、全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局长校长培训会专题讲座录像片等共计20余部(1000余小时)的其它节目,为学校留存下了大量形象、完整而珍贵的影像资料。
五、学生工作
1.按期完成学校及学院各项工作。九月份完成新生报到,安排住进宿舍,带领学生注册,进行学前教育,接收档案和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确保学院工作正常进行; 完成暑期实践“评优”工作;学院学生陈岚、范围溢、何虹静评选为西博会志愿者,获学校通报表扬; 布置学院甲流防控工作;完成国家贫困生建档工作;完成学院“两委”学生干部招新、各班级干部改选;完成学校奖学金、荣誉称号的评选;先进班集体、团支部评选工作。十月份协助我校大学生“龙泉驿区创业孵化园项目”完成,05级刘矗“四川重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07级左为“成都塔塔墙绘项目”成功入驻;十一月完成组织“学习特等奖学金”的评选工作,06级朱子茜同学当选;完成第五期科创结题验收工作;消防宣传周:展板制作、征文活动、《消防时代》杂志副刊主编举办讲座;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办理,造表上报;完成“贫困生送温暖”活动的人选确定及上报工作、完成新长城奖学金评定工作;五粮春栋梁工程评定工作;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及上报;基本完成催交学生欠费工作;完成贫困生贷款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校运动会;完成我院素质拓展相关系列学生活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对06级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网上审核、就业指导课安排和落实、组织学生参加我校双选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用人单位来我校的招聘;回访用人单位,加强见实习基地建设。
2.以人为本,牢抓阵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党员发展为阵地,重点突出的加强思想教育。党员和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先锋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以有效发挥骨干的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在党员发展中,我们坚持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按照《四川师范大学大学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本学期已发展新党员9人,其中有3名同志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入党积极分子40人。发展的新党员信念坚定,入党动机端正,成绩优良,在各自的学习、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今年校组织部对各学院的组织发展检查中获得好评。
3.以学生机构为依托,各具特色的开展思想教育。本学期学院学生支部民主选举产生学生支部委员,学生分团委成员,学生会干部等,通过公推贫困生的评选优秀贫困生等活动,促进了弱势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还通过对各种荣誉的公平公正评选,对学生进行诚信和道德教育,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4.依托载体,以点带面,全面开创学生工作崭新局面
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学生工作的主战场,各种有效的活动是这个主战场的主要载体,抓好了这些载体就意味着抓住了学生工作的要点和关键支点。如学院本学期举行了电视化舞台演出、写作竞赛等,全面开创学生工作崭新局面。开展以下活动:四川省“金熊猫”电视节川师大分会场承办涉及的相关学生工作;08级学生“电视化舞台演出”教学特色活动;07级学生“专业写作技能大赛”教学特色活动;“庆祝第十个记者节暨新闻与传播学院09迎新晚会”。
总之,本学期我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配合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不足,随着学院的发展我们将不断的改进,争取来年再创辉煌!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0年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作为华南学术重镇,媒体精英摇篮,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走过60多年的不平凡历程。目前,学院下设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4个本科专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研究生教育:1986年,继人大、复旦、北广(中国传媒大学)之后,成为第三批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2001年又获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新闻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6年获准设立新闻学博士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学院学科建设更是取得了喜人成绩:获准设立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闻学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与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与本校中文系合作组建的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2008年,所属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继续举办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课程班按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上课时间及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学员修满规定学分,按国家规定发给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凡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国家举行的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和外语考试)者,可申请硕士学位。
招生专业: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设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新闻传播法等研究方向,主修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英语、新闻理论研究、中国新闻史专题、新闻采写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新闻评论研究、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传播理论研究、广告理论与实务、公关理论与实务、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等。
传播学专业设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广告策划与品牌传播、网络传播与媒介融合、海外华文传媒与国际传播、广播影视艺术等研究方向,主修课程包括:基础英语、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英语、传播理论研究、新闻理论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批评研究、广告媒体与传播研究、广告创意与策划研究、公关理论与实务、网络与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品牌战略与传播研究、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等。
招生对象: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以上(即2008年3月前取得学士学
位)的在职人员(如不申请硕士学位,大专以上学历者也可报名就读)。
学费:学费12000元/年,不含书费和杂费。(如申请硕士学位者,则需在提出申请硕士
学位时另交学位论文答辩费7000元)。
学制:2年,周六或周日上课。
开课时间:2010年9月
授课地点: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市南城区三元路8号东莞报业大厦三楼培训1室)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接受报名(周六、周日除外),报名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30日止。
上午:8:30 —11:30下午:3:00 — 5:00
报名地点: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人力资源部(报业大厦14楼)
报名材料:①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②网上报名登记表一份,登录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jnu.edu.cn/applyonline/index.asp 报名系统中注册登记并打印网上报名登记③大一寸蓝底相片3张。
④报名时签订报名协议书一式两份
联 系 人:柯凯
联系电话:23126518 QQ103253668
备 注:详情可登录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jnu.edu.cn/applyonline/index.asp
或东莞时间网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新闻工作者协会
二O一O年六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