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怀念慈母
怀念慈母 1996年4月4日
慈母颜家英,澧县梦溪镇颜家湾人,出身家庭十分贫穷。祖父颜永瑞,为人忠厚,以篾匠为业。父亲颜昌富,字芝云,有姐姐、大弟昌贵,二弟昌万姊弟四人,其父少时念过私塾,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黄浦军校第六期毕业,历任过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上校团长等职,在早年就以身殉国,年仅29岁,在此期间,她同母王老太太一道过了两年随军生活。由于其父亡故,便于母亲回到家乡,同兄家明,弟家朗,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以纺纱织布,耕田种地为生,自幼就饱尝过人间的艰辛,历经了许多磨难,才度过苦难的童年。
1944年,慈母在日军侵公款的战乱中同父亲结婚成家,父亲也是苦难人出身,为了躲壮丁,从16岁起就被迫到梦溪寺伪乡长开办的油榨坊学徒帮工,成家后因科索沃所迫,母亲靠少年时代在娘家学来的一手好手法,重操纺纱织布,才换得一点米钱,勉强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解放后,我父母于1952年拖儿带女回到老家梦江村,了轰轰烈烈土地改革运动。
政府把地主在任家督八亩水田分给了全家,从此以后一家人才获得新生。慈母是一具典型的贤妻良母,她生养了九个儿女,因为儿多母苦,生活艰难,其中病死一个,饿死两个,对幸存的五子一女,她含辛茹苦,耗尽心血尽力哺育成材。无钱买衣,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纺织土布,用林子叶或电池灰染成黄色与灰色,缝成衣服装扮儿女,一套土织布染的衣服,常常用是老大穿了老二老三接着穿,穿破了缝缝补补继续穿,子女们都忘不了少时念书放学回家后晚上的情景:每天母在灯下飞针走线,儿在灯下习文章。在拖儿带女的年代,缺少饭吃,就用野菜的瓜代替。1954年家乡溃院,一片汪洋。下半年,父亲去治理西洞庭湖,一去就是五个月,母亲为了让子女活命,同祖母带领大儿一道到高河堰、万福寺、西斋、街河寺一带乞讨半年,将计来的红薯、萝卜等多次往返桃运回家,供给在家难得出门的孩子,才保住幼小的生命。就在这一年冬,家乡大雪飘飘、天寒地冻,母亲乞讨带回的衣物吃完,无法出门再次乞讨,三天揭不开锅,在危急关头,靠族叔任祖桥送来的15斤小米,母亲坚持“细水长流”,一天用一斤拌野菜煮稀粥汤供儿女们喝,足足喝了半个月,才把这年年关熬过来,不久,靠政府发的救济才过上平安日子。慈母不识字,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在家庭生活条件稍有好转时,她决心同父亲一道节衣缩食,要儿女们发奋读书,老大13岁时到澧县农中求学缺钱,母亲坚持起早贪黑上街卖小菜,靠边所卖菜钱才交齐学费,在父母的悉心教育下,六个子女个个都念了初中,有的还读了高中,上了大专。由于有了文化知识,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慈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贤内助”,父亲从返乡的第一年开始就担任乡农会干事,并连续任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社、大队、生产队会计近二十年,父亲当基层干部为集体操劳,顾不了家庭,母亲不仅杰大家跑好腿,理好财,而且主动挑起当小家的担子,从操持家务到教育子女,从出集体工到参加社会活动,都由她一人承担,母亲做农活,一行家理手,又肯卖力,插秧、除草、车水、双抢事事都走在前列,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仍然坚持责任田,她老人家毕生永葆了中国劳动妇女朴实勤劳的崇高品质。
慈母是一个知名的爱国模范。她老人家受尽了旧社会的折磨,深知新社会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江山来之不易,为了表达她的爱国心,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当地政府号召青壮年妇女每人做一双军鞋送给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母亲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连续十天日夜飞针走线,一个人就做了六双,成为当时地方妇女做军鞋最多的头一名,澧县第四区区委、区颂扬为了表彰她的爱国拥军事迹,授予“支前模范妇女”的光荣称号,1962年年冬,正是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紧张时期,母亲动员已经在造纸厂当工人的长子参加人民海军,1968年春,在“文革”大乱的年代,她又动员次子积极报名参加了人民空军,1989年,她又热情支持自己的长孙参加人武装警察部队。她老人家以实际行动动员大会,支持儿孙两代从军入伍的崇高思想,受到了才群众的普遍称颂,基层干部尊称她为“老令婆”,乡亲们呼叫她这“老妈妈”,她的模范行动,多次被乡镇和县级评选为“拥军标兵”,1972年八一建军节,她应梦溪公社党委的邀请,在广播站为全社人民作了“军爱民,民拥军”的专题广播讲用报告,为推动拥军爱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慈母是一个乐于助人的楷模。她对人和蔼可亲,又善解他人之难,乡亲邻里之间,那家有难处,就有她老人家的身影,有的家庭发生生病、失火、去世、她都急他人之所仇,乐于帮忙,带头捐赠棉被,主动料理葬事,本组有一双目失明叫高德元的老人,多年靠为生,后来成了“五保户”但是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于1964年主动将他接到家中,她同父亲一道,当作自己的长辈,悉心照料赡养了整整12年,直至80多岁高龄病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慈母耗费了大量心血,一直坚持为老人浆洗铺盖,缝补衣服,做鞋买袜,每日三餐,将碗碗饭菜送到手中,她这种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助人为乐的美德,在梦江村被人们长时间地传颂着。
母亲是贤惠善良的一生,是勤劳节俭的一生,是爱党爱国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慈母出生于1925年农历4月24日,病逝于196年农历正月12日下午4时5分,享年71岁,因患脑血栓经医院多方紧急抢救无效而亡故。临终之量,子女们都在身旁。举家万分悲痛,儿孙们哭声动地,远在北京的孙子任刚回来为她跪着烧纸钱,长孙任林追念她的思德,悲哀痛哭两个多小时。全家及亲友守灵4天4夜,举行了沉痛的悼念活动,有县政府棉花办、县供销社、县棉麻公司、津市轧花厂、松直铁路局、梦溪镇政府、雷公塔、复兴厂镇政府派专人送来花圈与葬礼,送花圈的还有松宜铁路局电焊条厂、梦溪镇企业办、梦溪江为桥学校、梦江村村委会,梦江村十一组和亲朋好友共148个单位与个人,有李安农、任泽平、郑宣伦、肖艺人等知名人士在灵堂找对鼓3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五子五媳敬献的花篮放在会场正中央,追悼大会由梦溪供销社经理李文超先生主持,梦江村村干部洪明政先生致追悼词,村主任杨孚中先生致词,长子泽渊、次子泽润、三子泽湘、五子泽沅以及外甥徐国平,侄女婿范连坤等在追悼会上讲了话,参加追悼大会的有地方和干部,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有江百桥学校的师生和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共500余人。亲属当中有:母亲的两位叔子任林祖,任其祖,弟媳赵绍群,侄儿侄媳任泽军、赵祖群、任泽官,李章群、任泽实、洪家贵、曾召惠、侄孙任长城、女儿女婿任泽萍、梅远春,侄女侄女婿任泽梅,范连坤、外甥杨丽、肖朝淑、孙女任晓红、孙婿王国峰、重外甥任修龙、堂妹任祖莲、任祖秀、外甥高守日、高守冬、高守
四、高守芳夫妇,外甥徐国平、外甥女高守菊、有母亲的兄嫂颜家明、龚坤素,弟媳彭培珍,堂妹颜家钧、堂弟颜家忠、颜家池、颜家宜。母亲的内侄颜学平,颜学回、颜学敏、颜学惠、颜学志、颜学祥、颜学斌、颜学舫、颜学行、侄女颜学芳、颜学培、颜学芝、颜学英等13夫妇不当之处特地请来了由32人组成的龙灯狮子队个个身穿彩服,为隆重安葬她老人家大添风光。母亲娘家后辈整齐地参加追悼会,这本身就体现了对她的一片爱心和孝心,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内侄颜学舫,在悼念活动中亲自燃放鞭炮,由于这伤悲痛,居然炸伤了一个手指头还不知疼痛,这充分说明了他对慈母的逝世无限悲衰,参加追悼大会的还有她的内侄颜学文,内侄孙女颜先珍夫妇,义女李昌华以及母亲生前好友。
为了继承慈母的遗志,追念慈母的恩德,兄弟们专程从县城请来知名摄影师易晓兵先生,将慈母逝世后进行悼念活动,举行追悼会和送母上山的实况片段,录制成音像带两卷,以引作为子孙们对慈母永久的怀念。
慈母的美德光照后人,慈母的美名千古流芳。亲爱的妈妈,您安息吧。
本文是作者在清明节祭扫母亲墓后写的怀念文章。
第二篇:怀念母亲-慈母去逝周年祭
怀念母亲
——张良忠
再过一星期就是母亲去世一周年忌日。去年的农历五月初六清晨五时十分,我的母亲永远闭上了眼睛,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享年90岁。母亲含辛茹苦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好容易把我们四个儿女抚养成人直至成家立业。正当我们准备报答您的养育之恩,让您老人家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您却驾鹤西去!“子欲恩而亲不在”,回首往事,我们潸然泪下.,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诉思念之情!
母亲走了,我在一夜之间好象就成了孤儿,无处再冲着谁喊“妈妈”了,对着苍天喊,母亲再也听不见了。母亲走了,内心的童年真正结束了。我哭,是在下一场自己的雨。
在母亲的房间里,找出她穿过的新旧衣服,只是到墓碑前烧着敬孝了;找出用布条包边的老花镜,她老人家的双眼早已闭上了;找出那刺绣的古色钱包,剩下的600元现金已是唯一的遗产了;找出那把用鞋带系着的钥匙,仍然是为远行的母亲回家留着的;“妈妈想了就回来看看吧……”再在房间里好好找一找,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是母亲忘了的。一个人活了一辈子,留下的遗物就那么一 小堆。找来找去,偏偏忘了自己——我不正是母亲最大的遗物吗?“您最不放心的是我啊!……”总算替母亲把自己给找了回来,这才是最可靠的纪念。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母亲离开快一年了。说真的,在我的心中您一直没有离开我们,仿佛每天总在我们身前身后转悠,嘘寒问暖,唠唠叨叨。我在自己的QQ上还仍然保留着“母爱”的个性签名和您生前87岁的生日照片,房间里的陈设丝毫未变,先前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社保卡等都成了永久的纪念。无论紧张繁忙还是悠闲无事,每天我上下班时都会去您的房间看看,把遗像旁边的祭奠物品更换整理摆好,心中总是放不下的伤感。
一年了,我渴望在梦中与母亲经常相见,可母亲总不给我一个清楚的梦。我知道是母亲在耽心我,耽心您的儿子悲伤过度伤害了身体,才做出这样痛苦的选择。有时梦里模模糊糊感觉到母亲的到来,待我想好好再看母亲一眼时,母亲却躲了起来,任凭我喊破嗓子都不回头,看着母亲离我们而去却挽留不住而哭着醒来,再想抓住这梦的时候,梦却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母亲,您知道吗?您的离去使得我们只能阴阳相隔,隔不断的,是我们对您永恒的思念!
不敢回忆,一回忆就心痛。越是美好的回忆,越让人心绞痛。原来所有的回忆、假想,都是为了满足眼前的自 己。
母亲,我刚五十岁就失去您,随即也进入了人生的后半生。您让我懂得什么叫悲伤,真正的悲伤。以前的悲伤统统变成“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悲而无伤。第一次啊,我看见自己血淋淋的伤口。更严重的是,这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就当是前半生享受母爱所必须支付的代价。我欠您的太多了,只能偿还给空气,却无法偿还给您。爱也是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务呀!
为了自己不至于感到太孤独,母亲,请允许我假设您还活着。您曾经是我的大后方,可从那一天起,后方没有了,我只能头也不回往前走。请允许我假设您还活着,还在老宿舍的那扇窗口耐心等着,我的背影是留给您看的。不敢回头啊,以前怕看见流泪的您,现在怕回头看不见您。母亲,欺骗自己是否算一种错吗?多么希望您在错误里活着。免得我感到前面空空的,后面也空空的……。
把母亲留在照片里,把照片镶嵌进镜框,安装在墙上。母亲,不去乡下的墓地时,我就时时可以看见您。有什么好吃的,多备一份。有什么好事情,首先想到告诉您。昨天我熬夜了,今天睡得又晚了……您除了不会眨眼,啥都看得一清二楚。正如您心里想些什么,我也一清二楚。生与死是一道玻璃,一堵墙,因为挂着您的照片,这堵墙也变得透明。母亲消失了,我开始承认天堂的存在。母亲去另一个地方安家,只能是天堂。本来觉得天堂很远,甚至还很虚幻,因为母亲的缘故,天堂变近了,变得很实在。就像相邻的一座城市,也有思念,只不过没有痛苦。其实我原本不相信天堂的,只不过为了让自己相信母亲仍然活着,为了让自己相信母亲去了更好的地方。幸好有天堂,可以满足我的愿望。
记忆里的母亲是坚强的。我母亲祖籍是保靖县人,民国时期外公艾氏逃荒到荔溪乡光明村吕家庄,母亲生于一九二二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记得我读小学时正是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每天在公社被造反派召开大会小会批斗,为了不让我们饿着,母亲起早贪黑,白天在生产队拼命挣工分,早晚还要去离家5公里外的公社为父亲疗伤、送饭。母亲的刚毅和坚韧让我感受最深和受益终生。
记忆里的母亲是勤劳的。您就像初升的太阳,虽然没有光芒四射,但始终温暖着四周。经常在安顿好我们后,白天拼命干农活,晚上点着马灯到河边洗晒衣服,为的是让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高高兴兴的去上学。
记忆里的母亲是慈爱的。我家到了夜半昏黄的时候,灯光一直亮着,母亲那飞针走线的身影至今依然摇曳在我的心里,在 灯光下,把关爱缝进我们的心里。那些年家里很困难,父亲在外,家里老小四口人,每月的粮食只有 母亲和我姐的指标数,根本不够吃,有时大米要加红薯煮,母亲怕我吃不饱,单独为我用罐子煲两个荷包蛋,不让小妹知道,有时候我不小心吃的时候被小妹看见了,让她直流口水,妈妈总是给小妹解释,哥哥身体差,他是我家的“小祖宗”。那个时候每天能有口白米饭吃该多幸福啊!母亲虽然很爱我们,但对我们的管教还是很严厉的,每当我做错事时,母亲总是很严厉批评我,有一次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烧木炭,不小心在家里差点引起火灾,母亲那次没给我一点情面,狠狠地打了我一顿。为此我还曾一度怨恨过母亲,直到长大成人后,我才真正懂得了“母爱无痕,大爱无疆”的道理。
记忆里的母亲是幸福的。从结婚后母亲一直和我住在一起,每当家中吃完中饭,趁我午睡的当口,母亲总抢着洗碗,您把这点家务事当成每天的工作来干,说这样就不空虚了。很多次,迷迷糊糊中,听见厨房里的自来水开一会、关一会,碗碟在水池中磕碰着,就像躺在港湾一样,伴听着碗碟的磕碰声,使我进入憨睡的梦中。我觉得自己这条船多么幸福!其实没准母亲心里比我还甜还美呢。我只知道“船”的幸福,却没理解到“港湾”的幸福和欣慰。
母爱,永远无条件也无原则。世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就是母爱。一个人成功的时候谁都可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才是你失败时的伴侣。假如真有来世,我还想做 您的儿子,永远的孝敬您、陪伴您;假如真有来世,我还会陪您去散步,陪您串门找您童年的好姐妹,为您买爱吃的汤圆、稀饭、油条、炒瘦肉丝;假如真有来世,夏天来临的时候,儿子、孙子一定陪您去乡下看老家的那片椿树林……。
今年的清明节,是我母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还记得母亲过去在祭奠她母亲时伤心哭泣的情景,那种悲伤又在我身上重演。清明节前我和妻儿就去扫墓了,也正如唐朝诗人杜甫笔下的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啊。这是不一样的清明节,母亲的新坟也在等待着……我被春雨淋湿了。而在以前,母亲一直是我避雨的屋檐呀。母亲,我想您了,您也想我了吧?别担心,我会比那场雨更及时。以后每年我都将相约这一天重逢。我会如约而至,其实在心里,是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一步步走过来,越水翻山来看您,看看一点点变旧的坟,直到自己变成再也走不动路的老人。
“失去母亲,等于失掉最遥远的故乡,故乡中的故乡。”母亲啊!您怎么舍得啊,怎么舍得撇下敬您爱您的儿女呀?每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独自站在阳台上望着遥远的天空时,看到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时,就在想,也许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母亲在远远的注视着我,还在用您那无私的爱在默默的关注着您的儿女们。站到母亲的坟墓 前,默默的为您老人家祈祷,祈祷母亲在天国的日子好好保重自己。但愿天国的母亲一切安好!
一直想为母亲写点什么,这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写了好久,写了好长。我不记得写到哪段时,想哭,忍住了;写到哪段时,忍不住还是哭出来了。但愿您也能看得出来,看得出哪一段的原稿曾被泪水打湿过。我一直以为,用墨水写的文字和用泪水写的文字,是能看出来的,是有区别的。我的母亲只是暂时不在了,并不代表我没有母亲。我需要您继续活着,哪怕是仅仅活在我的文字里,脑海中,都是非常满足的。母亲,我要用更多的文字来弥补我的损失。这些文字不是小麦,是水稻,摸上去湿漉漉的。母亲——安息吧!
二0一三年六月六日于沅陵
第三篇:慈母事迹材料
篇一:十佳母亲事迹材料
她——众所称道的贤妻良母,桐柏县吴城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
作为新时期的女性,肩负着工作与家庭两副重担。她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工作,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在家她不愧为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敬老爱幼;在学校她无愧于优秀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的光荣称号,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热爱工作,乐于奉献。走上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她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凭着“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信条,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着。工作中,时时处处以人民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勉励自己,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作为一名教师,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的学生,她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那些残病儿童、单亲孩子、留守儿童树立起信心,资助贫困生,让他们都能健康成长。作为中队辅导员,她能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发展能力。工作之余,总不忘给自己“洗脑”、“充电”,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历进修,把终生学习贯穿于一生。“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这是她教书育人的准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她当教师的本色。二十年的数学教学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多次参加县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多次在联谊活动上上公开课,多次送教下乡,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由于出色的工作,她荣获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教学论文获市级、县级多篇;多年任毕业班数学课,有了一套教学经验,所任六年级数学每年升初中考试,均在全县前列。
关爱孩子,以身示范。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心,始终用自己的“正气”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她既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又是一位严格的教师,还是一位亲切的大姐姐,与孩子同喜同忧。教育孩子,她始终认为从小事抓起,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如:孩子每天回家看书,做作业时,她从不外出,从不看电视,而是同样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书,营造安静、勤学的氛围。孩子小学六年上学,她坚持与孩子一同步行上班。晚饭后坚持与孩子一起散步,边走边交流,教给他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习惯。节假日休息时间,总不忘带着孩子去看望年迈的父母、公婆,带去祝福,从小培养孩子敬老的美德。在教育孩子友爱他人时,自己首先做到尊重团结同事,乐于为邻居服务,在母亲的感染下,孩子团结同学,待人诚恳,总是面带微笑面对学习、生活。当自己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毫不气馁。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总能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献爱心。在浓浓的慈爱滋育下,孩子健康成长。
敬爱公婆,相助丈夫。她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与丈夫结婚22年来,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她的家庭条件较好,而丈夫家在农村姊妹多,家庭经济收入少,条件较差。结婚后,她对公婆敬如父母,对丈夫的弟妹亲如兄妹。20多年来,坚持每月给公婆家里送钱,从无怨言。公公患心脑血管病,婆婆身患高血压,干不了活,她主动把公公婆婆接来和自己同住,每天买许多营养品为公公、婆婆调理身体,下班后陪婆婆散步,锻炼身体。经过细心照料,公公、婆婆身体有了很好的恢复。
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母爱胜天。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孩子都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爱是一种胜于一切的感情,可是一种甘心付出、蜡炬成灰的思想境界。当子女取得成绩的时候,母亲会感到高兴和欣慰,当子女有不开心的事时,母亲会感到焦急不安。
做为母亲,她对孩子的关怀和教育的过程,也一个自我锻炼和提高的过程,为孩子今天取得的成绩而开心、而自豪。同时,她也将继续去努力、去付出,去践行“母爱”的真谛。
总之,她是一位好教师、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好公民,是每位女性学习的楷模。姚桂娣,女,1948年7月出生,现为歙县郑村镇郑村村党总支书记,1967年结婚,爱人余金根,郑村村民,育有1男3女。她把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事业
姚桂娣这个名字不仅仅所有郑村镇的人知道,就是全县乃至全市知道她名字的人也不少,这是因为她在农村基层岗位上默默耕耘了40多年,郑村村的各项工作在她的领导下开展的有声有色,经常在县里乃至市里做经验交流。
由于种种原因,1966年中学毕业后,姚桂娣没能继续深造。但她却很有抱负,决心要为家乡办点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当时,村里面缺一个妇女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找到姚桂娣,要她出来支持村里的工作。在农村,一个小姑娘,做计生工作总是显得很别扭,然而,看到村里的计生队伍青黄不接,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影响计划生育国策在本村的执行,姚桂娣勇敢的站出来,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计划生育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农村里面千百年来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根深蒂固观念阻碍着国策的推行。一时间,家人不理解,亲朋骂绝情,个别对象户甚至扬言要打击报复。对此,她没有退缩,而是忍辱负重,主动深入对象户家庭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以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姚桂娣通过几年艰苦努力,群众的生育观念得到明显增强,生育秩序有了明显改善,本村的计生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多年未出现过计划外生育。一位昔日辱骂过她的人,在做了村干部之后深有感触的说:“姚桂娣心胸真宽广,被我骂得狗血喷头,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门做工作,我当时不能理解,如今自己也要抓计划生育工作,也被骂的有苦说不出,终于体会到她的心情了。”
1993年,姚桂娣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从专门分管一项具体工作变为协调全村的全面工作,她热心公益和协调能力强的优点被充分发挥,在她的团结和带领下,村两委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全村水泥路浇注、水利兴修、路灯、电改、税费改革、饮水工程等等各项惠及全村的“民生工程”逐年逐项实施,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交口称赞。同时,她求真务实和刚柔相济的工作作风,知难而上和敢于创新的工作魄力得到了领导和组织的充分肯定。为了加强党的各项政策宣传,姚桂娣牵头组建了“郑村村妇女文艺宣传队”,宣传队成员全部是由土生土长的郑村村村民组成。文宣队结合党不同时期的政策,自编自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诸如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反邪教、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其中讴歌改革开放以来郑村巨大变化的“八女唱郑村”获得了省、市、县的多项表彰,并接受了全国16家新闻单位的采访报道,中电视台和韩国二台做了专门报导。文宣队中,姚桂娣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从写词、编曲、录卡带等前期工作,到组织人员排练、负责后勤保障,再到场地布置、演出,她总是跑前忙后,乐此不疲。姚桂娣在协调全队的同时,自己还要努力排练节目,以防宣传队队员请假时候,能随时补缺。只要你看过文艺宣传队的表演,一定会颔首微笑说“棒”;只要你见到姚桂娣忙前忙后,客串角色的劲头,就会竖起大拇指说“老当益壮”。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郑村村体现的尤为突出。姚桂娣兼了郑村敬老院院长一职达10年之久。1991年,歙县爆发大洪水,丰乐河畔的郑村村大部分地方浸了水,姚桂娣顾不上抢救自家被水浸泡的家具、被褥,首先想到的是郑村敬老院里面几个年老体弱的老人,一马当先、奋不顾身的一头冲进敬老院将几位老人安全的转移出来。由于抗洪抢险成绩突出,姚桂娣获得了“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获得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如今,姚桂娣是郑村老年协会会长,该协会至今已走过了10个春秋,也是歙县农村里面为数不多的老年协会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年都举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诸如庆祝老年节、组织体检、短程踏青等等。其它的如办老年证、调解家庭纠纷、劝导年轻人赡养老人,维护老年人权益,姚会长更是义不容辞、仗义执言。由于成绩突出,郑村村被县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尊老敬老”模范村。
二、她把道德和责任教给了子女 姚桂娣不但是工作上的女强人,更是家庭中的贤妻良母和村里的好邻居。她家祖孙三代同堂,夫妻相敬如宾,长幼和睦相处。1967年姚桂娣与余金根结婚后,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尊重,他们用宽容和理解组建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子女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岗位,都积极要求上进,先后入团,2人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子女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父母的精心培养是关键。姚桂娣有三个妯娌,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老房子里,按说难免磕磕碰碰,然而,在她的精心协调下,大家从来没红过脸。在人际关系上,她对己严格,对人宽容,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有大小事,她总是乐此不彼给予帮助。镇里、村里开展公益活动,她总能积极参与,用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引导和影响着他人。
回顾姚桂娣走过的人生历程,可能没有丰功伟绩,但她有在自己岗位上不懈努力的成功和喜悦,有广大村民群众对她的赞誉和记忆。高区怡园街道办事处东涝台居委会 宋淑修
每当提起宋淑修,左邻右舍的群众总是交口称赞,敬佩她是一位敬老爱幼、善良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
一、敬老爱幼,家庭和睦。现年62岁的宋淑修拥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与97岁的老母亲以及丈夫、儿子媳妇、孙子6口人生活在一起,一家老小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用宋淑修儿子的话说,“我们这一大家子全靠我母亲用母爱、用她朗朗的性格和宽容的爱心来支撑着,我妈妈在我们家的地位太重要了”。宋淑修夫妇育有一儿一女两个子女,现在两个子女在她的培养和教育下都已成家立业。女儿是环翠区交巡警大队的一名女警察,几年来由于工作出色,业务突出多次受到本系统和上级公安部门的表彰与奖励。儿子现在经营着一家小型渔具厂,由于儿子诚信经营、善待职工,目前儿子的小作坊也发展成拥有十几名职工、经济效益连年提升的小型工厂。篇二:十佳母亲事迹材料 用挚爱撑起一片蓝天 ——十佳母亲事迹材料
在南堡,人们总能看到一个奔波忙碌的身影和一张笑意盈盈、亲切可人的脸庞,她就是人人称赞的敬老爱幼、善良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高子怡。每当提起她,左邻右舍的群众总是赞不绝口,敬佩她用自己的挚爱为身边的人撑起了一片蓝天。
一、教子有方,让子女健康成长
高子怡夫妇生有一儿一女,她虽然没有高深的学历,但在教育子女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高子怡知道,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举止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她非常注重对孩子们的早期教育,从不迁就溺爱,要求孩子要自觉、刻苦,生活要乐观、俭朴,做人要宽容、诚实。她总是把孩子们当做朋友,凡事尊重他们,重事实,懂启发,从不以说教的方式加以强制,总是把最后决定的权利留给孩子。她常对儿子和女儿这样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自己要学会选择,妈妈只有告诉你给你引路的权利,没有替你走路的权利,人生之路还得自己好好把握。”这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的印在孩子们的心里,一直伴随着孩子们健康成长。高子怡除了在思想上教育、影响孩子们,在生活上对孩子们照顾的更是无微不至,倾注了无数心血。每天早上,为了能让大女儿吃上一口热饭再去上学,当别人还在沉睡之时,她已经早早的起来准备早饭了。女儿晚上放学回家写作业,一家人连电视都很少看,担心影响孩子学习。这种习惯从女儿上小学开始,到中学毕业,整整坚持了九年。女儿终于没有辜负一家人的期待,先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丰南一中,经过三年奋战,如今她已是辽宁省重点大学的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与此同时,她还特别注重孩子意志品格的养成。她家的小儿子,与姐姐相差十几岁,让外人看来如此优越的家庭条件,都以为会骄生惯养。其实不然,高子怡为了锻炼他吃苦、自立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把他送入了一所军式化管理的私立学校,让他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使他从一个内向、胆小、甚至不太合群的孩子变得和老师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懂得关爱别人的三好学生。虽然她也舍不得孩子一个人在外,想儿子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偷偷掉眼泪,但当她看到儿子的点点滴滴的变化时,心里就有了些许安慰。人们都说,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这在高子怡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二、做孝顺儿媳,让老人安享晚年
结婚20多年来,高子怡对家里的老人更是非常孝顺。以前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时候,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只要老人说出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她总是想方设法来满足老人们的心愿,看到老人们开心,她总感到无比的欣慰。公婆把她当成闺女看待;她把他们当成亲生父母孝敬。现在虽然不住在一起,但每逢节假日或周末休息时间,由于丈夫事太多,有时忙不过来,没有更多的时间回家看望老人们,她总是自己带着孩子们去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带去祝福,从小培养孩子们敬老的美德。高子怡知道公婆身体不好,她每年都出钱让老人们进行一次全面查体,以保证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每年冬天集体供暖时,老家取暖不方便,她总是一遍一遍的打电话,催二老早早到开发区和他们一起居住。当老人提出住在一起不方便时,她又掏钱为老人买了新楼房,以便冬天取暖时住。公婆非常感动,逢人就说:“人人都夸我们家有个好儿媳,真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三、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工作
高子怡和丈夫从结婚到现在共同牵手走过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虽然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他们彼此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得幸福和谐。她和丈夫白手起家,创业一开始,夫妻二人一起研究养殖对虾的方法,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摸索,从没有因失败而退缩,而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如今她的丈夫带领村民们承包了上千亩虾池,还有房地产,事业蒸蒸日上。有时由于工作非常繁忙,每天要处理很多繁杂的事务,如果赶上有突发事件,常常连续工作几天,有时候会把工作中烦闷的心情及暴躁的心态带回家去,而她总是以一个女性宽广的胸怀去抚平丈夫的情绪,春风化雨般的温暖也使丈夫能以心平气和的情绪、稳健的心态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她从来不因为丈夫工作繁忙,照顾不了家而拖丈夫的后腿,影响丈夫的工作。他们相敬如宾,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她和丈夫一起商量,互相配合,经常受到邻里的称赞,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四、用博爱的胸怀回报乡亲
在日常生活中,高子怡从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可是对于她人来说,她又是一个乐于助人,甘心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平日里邻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她都会积极、主动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她家一次性拿出了10万元,令村民们对她们感激不尽。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她和丈夫一起,为西北街的村民们承包虾池,传授经验,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老百姓们提起她们俩口,无不竖起大拇指,都说他们富了不忘乡亲。去年,当夫妻二人听说村里要硬化街道,他们主动找到村支部书记又捐款5万元,要求为村里老百姓多硬化几条街道,以方便村民们出行。自从村里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为了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高子怡为村秧歌队购买了价值1万元的音响设备,看到村民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高子怡也陶醉在幸福之中。
回顾高子怡走过的人生历程,有不懈努力的成功和喜悦,有广大村民对她的赞誉和记忆,她是一位好妈妈、是一位好儿媳、是一位好妻子、是一位好村民,她更是每位女性学习的楷模。她用深情营造出一盘苍翠的绿荫,用挚爱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篇三:优秀母亲事迹材料 “优秀母亲”评选事迹材料
一个好母亲,应该是孩子生命中的太阳,母亲的自身素质和她对孩子理智的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她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单亲妈妈,一个智慧知性的博士妈妈,她用不懈的努力培养了综合素质出类拔萃的阳光女孩,她用伟大的母爱照亮了女儿的成长之路。母亲xx,是xx局干部。女儿xx,是青岛第二十六中学初一的学生。她品学兼优,多才多艺,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好少年”荣誉称号,多次当选市南区三好学生,学习成绩名列级部前茅。
一、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为孩子创造温馨的成长环境
女儿5岁的时候,妈妈从国外学成归来,三年来朝思暮想期盼全家团圆的她,却面对着家庭的破裂。抱着年幼的孩子,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撑起这个家,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一个幸福的人生。女儿7岁那年,她们来到了青岛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开始了母女相依的新生活。
作为单亲妈妈,她独自承担抚养教育女儿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一个人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严格的父亲、又是慈爱的母亲,更是女儿的良师益友。既要工作养家,又要操心柴米油盐,还要负责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她忙得就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都咬牙坚持着,因为她的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培养好孩子,对得起孩子。她决心克服家庭不完整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女儿培养成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阳光女孩。
她为孩子营造了愉快民主的家庭氛围。在家里,妈妈就是孩子全部的精神支柱,为了保护孩子幼小心灵的安全感,她放弃了自身的发展机会,尽可能把工作之外的全部业余时间都用来陪伴孩子,让孩子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她尊重孩子,生活中和孩子平等相待。在孩子面前,她总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在她的影响下,孩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和习惯养成
她善于赏识孩子,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母女俩是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每天妈妈都会和孩子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事。孩子则兴致勃勃地向妈妈报告这一天来的优秀表现。妈妈总是抓住孩子身上的每个闪光点,加以鼓励和赞美,使孩子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力量,追求优秀逐渐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孩子在学校总是很努力地表现自己,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对她的爱。
她注重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她教育孩子无论学什么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各种特长学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妈妈引导孩子合理分配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生活。孩子十分自律,无论演出结束多晚,也认真完成全部作业,经常是下了飞机就立刻赶往学校上课,凭着这种吃苦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孩子的各科成绩始终在班级保持名列前茅,在艺术和学业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妈妈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比赛和活动,在比赛中锻炼和提高自己。遇到挫折,妈妈开导孩子正确面对得失,鼓励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她帮助孩子完善各科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每个晚上,孩子做功课的时候,妈妈都默默地陪在身边,随时解答孩子的疑惑,做到错题不过夜。考试之前装订整理各科试卷和定期整理错题本的习惯从上小学坚持至今,令孩子受益匪浅。她找出自己学生时代记录的几大厚本的英语笔记,给孩子示范英语学习的好方法;陪孩子坚持每天清晨听说英语30分钟,每天睡前阅读30分钟,每天练歌30分钟练琴1小时。多年坚持下来,这些学习习惯早已固化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三、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好榜样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培养孩子刻苦学习的精神至关重要。从女儿出生以来,妈妈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学习。在女儿1岁的时候,她拿到了第二学士学位,学习了第二门外语;在女儿2岁的时候,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托福考试;女儿3岁至5岁期间,她在国外留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女儿6岁入学的时候,她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教育学博士;女儿7岁时,她又参加了全国公务员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妈妈在台灯下孜孜不倦地读书的背影,是孩子眼中不变的一道风景线,在女儿幼小的心灵中悄悄地种下了刻苦读书、坚持不懈的种子。女儿在妈妈的带动下,从小就爱学习,有着同龄孩子很少见的毅力。
四、用心培育、全面发展
女儿从3岁开始学习声乐和舞蹈,7岁开始学习作曲和钢琴,这些年来,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全部的课余时间,母女俩都奔波在学习各种特长班的路上。刚开始学作曲的时候,孩子年龄小,学得比较吃力。妈妈陪女儿上课时认真记笔记,回到家里自学了许多乐理方面的书,把深奥的知识咀嚼透了再讲解给孩子听。妈妈还动手制作了很多学具,如五线谱的音符、音节、音程卡片等,和孩子通过做游戏来复习巩固每周学习的乐理知识。妈妈鼓励女儿多做练习,每次老师布置把一句旋律从简谱转成线谱,女儿就会写几首歌的线谱。老师布置两周写一首歌,她就会一周写好几首歌。
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全国少工委授予女儿“全国好少年”荣誉称号;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了女儿的个人创作和演唱专辑《音乐女孩》;女儿通过了山东省教委声乐十级和中国音乐学院声乐十级;获得第八届“星星火炬”全国总决赛声乐特金奖、青岛市教育局“基鸿杯”中小学生才艺大赛个人比赛声乐类一等奖、“中国小作家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2010年暑期读书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省市级奖励60余项。孩子自己作曲演唱的48首歌曲被收录到国内各大出版社的7套音乐专辑中,在国家级刊物《中学生》《中国中学生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文诗歌38篇,在《儿童音乐》等杂志发表作曲作品25首。
女儿的爱好很广泛,除了声乐和作曲特长外,主持、钢琴、帆船、散打、羽毛球也是她的强项。作为央视音乐快递的小歌手小评审员、青岛电视台小主持人和青岛晚报小记者,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开拓了她的视野,锻炼了她的综合能力。
五、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妈妈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在2011红十字会微尘基金盛典上,女儿演唱了自己为晚会创作的主题曲《爱》,现场拍卖自己的个人专辑,将筹集到的1.1万元善款全部捐献给红十字会。在2009年青岛市爱心宝贝大赛中,女儿将总冠军所得5000元奖励全部捐献给台湾灾区,受到市红十字会和学校的表扬。她参加市教育基金会的结对子资助贫困小伙伴活动,被教育基金会授予“爱心小天使”荣誉称号。她组织成立了扶贫小队,去莱西市芽儿场村开展助学行动;她组建了26中爱心团,带领同学们参加青岛晚报微尘义卖报纸活动。假期里她还去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弟弟妹妹,为独居老人送温暖等。她还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通过爱心义演,为灾区和病童募捐。
六、用心记录孩子的成长,珍视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
妈妈积极支持和参与女儿的各项活动,并用镜头记录了孩子成长的每个精彩瞬间。2007年,妈妈为女儿建立了新浪博客。每天忙碌到深夜的妈妈无论多么劳累,都坚持更新博客,记录下来孩子每一点滴的成长和进步。五年来她共发表博文810篇,博客访问量达63万次。这里有孩子演出的视频音频和发表的作品,有孩子快乐童年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记录,还有妈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感悟。博客的阅读群体很广泛,有音乐圈的词曲作家老师们、报刊杂志的编辑老师们、喜爱女儿的家长和歌迷朋友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全国各地优秀的小伙伴。大家经常在博客上给孩子留言,为她加油。2009年,妈妈又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为孩子建立了音乐空间,将孩子从5岁至今录音的140余首歌曲上传到这里,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童声资料,目前人气已高达1358万次。?
第四篇:《慈母情深》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到图书馆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说《青年近卫军》。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
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
母子连心。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设计意图]
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
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所写小说《母亲》,记叙了一位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沈的母爱。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备课时我想,教学中,我没必要做过多的讲解,只要学生在这堂课上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理解,独立阅读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受到一定思想教育,课就成功了。
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本着一个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读为本,围绕母子之间的深情展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文本,以达到教学目标。
一、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
课堂中,请学生自由地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想想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对文本关键语段的深入理解、体会,感受慈母情深,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抓住“哪里使你感受颇深?”“哪里能够表现出慈母的深情?”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再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慈祥,母爱的深沉的,母爱的伟大、无私。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以情促情。
课前,我抓住“慈母”一词,引导学生朗读学过的古诗--孟郊的《游子吟》引入主题。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文本的兴趣,学生披情入文。当学生深入感悟文本,体会母爱时,我适当引导学生连系生活实际,回想自己与母亲之间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让文本的感情得到升华,教会学生学会感恩,要爱自己的母亲。并通过阅读链接的朗读感悟到冰心奶奶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感情。让学生再次感悟母爱的伟大。达到以情促情的效果。
由于本课内容及意境的深远,我与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又只有一课时的时间,使得本节课的交流朗读的过程中,对学生指导还不够充分,对突破主题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悟得不够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第五篇:《慈母心》
你们知道慈母心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的话,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一个山村里住着一位老母亲和她得独生儿子,老母亲已经瘫痪了,《慈母心》--读后感(吴奔瑞)。老母非常疼爱自己的独生儿子,儿子对母亲却非常的不孝顺。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儿子心里厌倦极了,而且还想把母亲扔到山里去不管了。在路上,母亲折了一些树枝,一段段丢到路上,读后感《《慈母心》--读后感(吴奔瑞)》。儿子奇怪的问:“妈妈,你为什么折了一些树枝,又丢在路上呢?”妈妈回答到:“这样我们回家的时候就不会走错路了。”
慈母的心使儿子羞愧难当。
读了短文后我知道了故事里的孩子伤了妈妈的新,可是妈妈仍然爱自己的儿子。
我妈妈对我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