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是时候强调一下,用微信群的素质问题了!
是时候强调一下,用微信群的素质问题了!
1/
5、一个被微信群搅黄了的周末懒觉
周末的早上,她被微信工作群上显示的几十条信息给吓坏了,又出什么幺蛾子了?赶紧从未读消息的第一条看起,原来是昨天工作中有一个错误,晚上才被发现,糟糕的是,项目周一就要移交客户。她的心猛得往下沉,苍天啊,大地啊,周末好不容易遇上个不加班的礼拜天的人,伤不起啊!不过,随着拇指往下刷,脸上又开始回血。小组的同事都知道这回祸闯大了,又不甘心周末加班,纷纷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最后还真被大家想出了办法,只需要一个同事,远程稍作修改。群里的消息到此就翻到头了。睡意全无的她,私下里和头儿通了通气,答复是“作好加班的准备,随时听候通知。”早上九点半,群里忽然“叮叮咚咚”一阵热闹,她赶紧拿起手机。头儿发了四个字:“全部加班„„”表情包,愤怒的表情包在哪儿呢?!幸好头儿及时把后半段发了出来:“„„就不需要了,东西已经修改好,XXX帮忙打印一下就行了,大家该干啥干啥哈。”靠,一句话说完整你会死啊„„以上情节,是我根据一位朋友最近的经历写的。这触动了我关于微信工作的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微信群工作,提高沟通效率?请大家首先注意我议题的设定:不是“该不该用微信群沟通”,而是“如何正确使用微信群工作”。存在就是合理,“微信群”本不是商务用途,却被大量用于工作,这说明,它一定是填补了某一类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以更高的效率,替代了原来的某一类沟通方式。它到创造了什么呢?2/
5、为什么我们需要工作微信群过去广告公司有一个特有的职位,叫Traffic(流程专员),它的工作内容很模糊,但有一个核心的职能,就是“控制项目的流程、项目成员的时间分配和召集会议”。简单的说,任何一个团队成员发现自己有讨论协作的需要,都可以请求Traffic安排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并对讨论结果的执行有监督的义务。不过,现在Traffic这个职位,几乎消失或者由“客户经理”兼任了,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Traffic的“组织会议资源”的工作职能,被电子邮件,特别是“工作讨论群组软件”给取代了。在“微信群”之前,常见的职场沟通方式有五种:正式通知、电子邮件、小型讨论会、电话、一对一当面沟通。到底使用何种沟通方式,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的私密层次、时间要求。如果你想和员工讨论他近期的表现和未来的打算,你一定会选择“一对一当面沟通”;如果你有一份报告需要立即送给团队所有成员,电子邮件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前面的案例,就属于“危机处理”性质,信息量大,需要向团队成员公开,并经过充分的讨论。以前,这通常需要一次小型会议解决,所以大家才会有“又要加班”的恐慌。我记得过去在广告公司工作时,经常有同事跑到座位边上,“有时间吗?商量个事。”然后再拉上一个相关人员,三、五个人,十五分钟的讨论会,这几乎是专业服务类公司最重要、最日常、最基本的沟通形式。很明显,“工作微信群”的出现,让过去的“小型会议”可以不分时间,随时讨论一下了。正是基于这个需求,我认为“工作微信群”会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重要沟通方式。也正是这个“灵活性”,造成了它目前严重的滥用。3/
6、微信群工作基本原则:一群一主题任何一种新的沟通形式出现之后,一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滥用,之前的电子邮件也是如此。2001年,美国一家软件公司的CEO在高层的电子邮件里,用尖酸刻薄的语气,指责员工上班迟到,并放言要减员5%。结果这个封信被贴到网上,引发公司股价暴跌22%。这就是“只适用一对一沟通的私密信息”被滥用在“私密性很差”的电子邮件上的结果。直到现在,电子邮件还常常滥用于公司内部的撕逼和扯皮。员工对“滥用微信工作群”最大的抱怨就是“什么都在群里发”,浪费了大量时间翻阅未读消息,却很少收获。前面我说了,最适合“微信工作群”的是“信息量大、透明度高但需要充分讨论”的信息,所以使用“微信工作群”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群一主题,讨论结束后解散群。”第一、要讨论什么工作,就新建一个群,把相关的人拉进来。不要在部门或公司的大群里大量讨论具体某一项工作,因为大部分人与此工作无关,就是一种的信息骚扰。第二、要拉非本团队的同事进群,事先跟人家打个招呼;邀请其他公司的合作伙伴,一定要跟群里同事说明,以免大家不知道,说了不方便让外人知道的话。第三、讨论结束,解散群。记住事先做好重要文件下载,并把聊天数据导出来备份。第四、不要在群里发“通知”。通知的信息量小,不需要讨论,但要求有回馈,显然应该用电子邮件。第五、即使是讨论,最后的结果也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正式通知团队成员。4/
5、微信工作群的讨论礼仪员工对微信工作群的另一个意见是:信息过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满屏都是文字、表格、文件、语音,有价值的信息犹如大海捞针。但“信息过载”不能简单的归罪于讨论本身。有西方的心理学家发现,餐厅侍者和大厨有一项神奇的本领,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一桌该上的菜,但一旦上完,立刻忘得一干二净(想起了高考)。这就说明,人有一种能力,可以在大量混乱的信息中注意、找到并短暂保留目前所需要的信息,去对抗“信息过载”,但有个前提,这些信息都是规范的、有统一的格式。所以,微信群的“信息过载”,罪魁祸首不是“量过多”,而是信息不规范。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一套“微信群讨论礼仪”,提高信息识别效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完整地发送:务必把一段完整的话一次性发送。人类的阅读是一片一片的,如果一句句地看,不但效率低,也容易找不到重点,还容易被其他人的话打成几截。当然也别超过200个字,否则看起来会很累。第二、重要的消息请打草稿,至少不要有错别字:微信沟通更类似书面沟通,太过口语化、错别字满屏,会降低沟通效率。第三、少发语音,除非你实在时间紧迫,或不方便打字,但请事前说明;第四、休息时间的工作沟通,尤其要有节制,只讲最紧急的问题。就算是领导也要先对打扰别人的生活,表示歉意,尤其不能产生“当前还在工作”的错觉。此外,下面的所有行为都会降微信群沟通效率:在工作群里聊八卦(我还见过在工作群里眉来眼去的);一上来就问“在吗?”,或者收到消息,不回复;在工作群里宣泄负面情绪,让所有人成为你的“情绪垃圾桶”;在工作群里拍过于明显的马屁。5/
5、很有用的微信新功能最后分享一条微信新推出的“提醒”功能,这个功能在工作和商务沟通中,也非常有用。在任何一条信息或接收的文件上长按,就可以看到“提醒”的字样。设置之后某一个时刻,提醒你看该信息。这个功能在工作沟通中,有两个应用场景。一个是重要信息的二次提醒,比如明天的会议、重要的电话,等等。另一个是在工作时收到消息,不想立刻处理,又怕以后忘了,或者收到文件光保存却忘了看,都可以用“提醒”功能。不过,这个新功能目前只更新了苹果系统,安卓用户只有再等等了。有人说,手机已经成为人的“新器官”。不管你喜欢,移动办公必然成为重要的工作场景。这里没有面部表情,语言就是一切。你有权保持沉默,因为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但有一点好处,你有充足的时间,斟酌你的言辞,强化你的逻辑,减去不必要的描述,过滤掉你的坏情绪,实现高效沟通。本文首发于职场学习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第二篇:】是时候退出微信群了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退出微信群,和当初狂也似的申请加入微信群相比,现在的退出更加理智。
总结发现,退出微信群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 浪费流量 全是广告
全是求zhuan发求dian赞 死一般的沉默......社交APP只会助长而不会消除人的孤独感。
微信群最初只有40人的时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公司部门、同学、同行,三五成群的好友建群,那是微信群的拓荒时代,生活上是私密的自留地,工作上是简版的团队协作工具。
聊天是人类最重要的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聊天就和空气一样,很重要,但没人会很在乎。聊天是一种无意识,无计划,无目的的行为。大部分人在微信群里都是潜水,默默翻着聊天记录,遇到跟自己有关,感兴趣的,才会插嘴。通俗的说,人们去微信群聊天,就是为了满足自己聊天的欲望,别无他求,即使是工作群也是如此,想到一件事就说,说完就没了。就像二奶的存在,只是为了解决原始需求。
所有从事IT互联网、VC风投、手游、TMT产业的人都知道,很多行业的爆料都是来自微信群,小圈子传播到大圈子,最后业内都知道了,微信自媒体开始发稿,朋友圈开始刷屏,互联网门户垂直媒体开始跟进,最后纸媒和电媒开始做总结陈词了。这就是大部分互联网热点事件的传播路径。我们可以看到,微信群就是个话筒,有价值的声音可以在极具权威的小圈子里率先传播,通过圈子转播。
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把一篇文章扔到微信群,发红包然后群友转到朋友圈。
微信群是基于关系链的弱关系社交,尤其是微信官方开放500人群上限后,微信群已经由微信本来的熟人社交渐渐变成了陌生人社交,微信群的内容属性也逐渐降低,而且随着新鲜感的失去,活跃度正在降低。微信群不再是安静的交流净土,开始充斥着各种求点赞,求转发,求认证,小广告。微信群用了半年时间,和QQ群一样了,嘈杂、喧嚣。正因为如此,微信群越来越冷清,冷清到只剩下表情和广告。
你是否问过自己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和一个人在微信群聊天,如果不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围观,你们真的有那么多话么?你和这个人单独聊天,内容和在群里聊是否会有很大不同?
微信群看起来是基于通讯录的熟人社交,实则已经变成基于群主的陌生关系链拓展,群组社交变成了群主社交。但还好,都是同性质的人聚在一起,大部分都是交叉关系链。但微信群不像QQ群,陌陌群,其他移动互联网群组APP一样,有强烈的LBS属性或者兴趣属性,微信群往往为了某种特定时间特定场景的需求而存在,微信群之所以还没有像QQ群统一PC端群组社交一样统一移动端群组社交,是因为微信群的属性还不强烈,至少没达到非用不可的地步。如果微信群能加入一些QQ群现有的功能,加入传文件的功能,加强和PC端的互通,或许会有很大改观。
微信群用了一年的时间头也不回的和QQ群一样了。
微信群是一群人的孤单,和一些没有交集的人,说着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和聋子诉衷肠,和哑巴打嘴炮,和绿茶婊谈一场走心的恋爱,这些不可能的事往往就是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微信群里,无论欢声笑语多么温馨,无论段子多么犀利可笑,这都证明了你当时的无聊和孤单,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半夜给一个个女神问候睡了没,也不会在凌晨三点还有人在微信群问还有没睡的没?社交软件里表情的诞生,就是人足够无聊和孤单的最有利证明,对于孤单的人来说,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也是最致命的,如果有足够的事情填满时间,你是没空去体验孤单的。
朋友圈是一个人的狂欢,看着别人眼里的自己,看着自己眼里的别人,飙演技,晒痛苦,晒感悟,晒幸福,晒悲伤,有样貌的晒样貌,没样貌的就说长得漂亮不如活的漂亮。这是绝对的真理。回过头看看几年前你发表的QQ签名,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很不好意思?可那确实代表着当时你的心情和状态。
所以,是时候退出微信群了,还手机一个清净,换内心一个平静。
从前,我们的孤单是一个电脑显示器,现在,我们的孤单是一个手机屏幕,从前,我们用鼠标感知世界,现在我们用电容屏触摸世界。移动互联网只不过把孤单从固定的电脑机箱搬到了随时随地的智能手机。社交APP那么多,为什么我们依旧孤单?科技永远不会人文,硅胶永远替代不了体温。
第三篇:是时候对微信公众平台说再见了
陈海宁:是时候对微信公众平台说再见了
新浪微博:@陳海寕
我很少写文章,最近看微博上两个人因为一场微信培训打架,激起了我的战斗欲望,搞得我也想揪个人打一架,后来朋友劝我还是不要得罪人的好,那就随便结合自己运营微信、微信公众平台的经验教训以及跟一些商家朋友交流后的想法来谈谈我的观点。
我的看法很简单,微信公众平台天然不适合做营销,而个人号对于营销的想象空间还是非常大的。看到这里,估计有朋友忍不住要骂我了,他妈的又是一个来黑公众平台的。哈哈,不要紧,一直以来黑公众号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也不多我这一个。再说了,不黑公众平台,真的对不起那些挖空心思去用公众号营销的商家。
先来说说我玩微信的经历吧,要不然你们又要喷了,尼玛都没玩过就开始来指指点点的。就像前几天龚文祥爆料的那个事件,一个基本不怎么用微信的人居然通过微信培训单月吸金700万,这他妈简直就是一个神话,估计看到这个爆料之后,一大批钟情于微信的人会勃起12秒。。
跑题了,我从去年上半年使用个人号,当然,那个时候用微信的基本都是出于跟朋友交流,那时的微信也很单纯,没有被营销号污染。事实上公众平台出来以后,微信就开始变得不那么纯洁了,最早的一批玩家基本都是微博上的草根大号,当然,我也开了个公众号,当时的感觉就是,草,这东西挺好用的,就跟PC时代傻瓜建站平台一样,你可以通过关键词回复、或者通过开发模式弄些开源程序就可以鼓捣出一个轻量级的APP了。我当时弄了个导购类的公众号,说白了就是淘宝客,也用微信导航、发软文之类的办法小推了一下,刚开始还能有点儿收入,正在我兴奋之时,有一天我登不了我的后台了。估计你也想到了,没错,就是被封号了(说多了都是泪啊)。我想有同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之后我就暂停了公众号(实际上,今年我又开始玩公众号了,用第三方工具做的微信商城,目前还在经营,但是效果不好),开始转战个人号。我没有像其他玩家一样去用什么站街软件业没写什么软文推广,纯属靠手工查看附近的人打招呼,一个星期就获得了1000+好友,基本都是男性用户,接下来就是想办法赚钱了,事实上我自己没用这个号赚钱,但是我却帮助一些妹子还有部分商家赚了不少钱(草,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用这个号拉皮条、招嫖,那你真应该拉出去枪毙)。
除了自己捣鼓微信,我也陆陆续续的帮几个朋友做了微信,有的是公众号,有的是个人号,有人做起来了,月流水翻了一倍,也有人没做起来(看到这里,应该又有一些奇葩看客要发挥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来喷我两句了:你说翻一倍,那营业额从100变成200,也是翻一倍啊。尼玛,遇到这种人我很的无话可说了,你的逻辑是正确的,不过你能有点儿节操好吗?我的客户月营业额都是六位数的,亲)。又扯远了,下面开始谈点正事了。回到前面说的我的观点:公众平台天然不适合做营销,个人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我要用下分析师们惯用的欲扬先抑的思维来解释我的观点。
从用户数量来看,微信用户已经快接近4亿了,不管怎么说,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一定是有机会的,这也是为什么一看到微信两个字,大部分人就会勃起的原因之一;从PC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习惯的改变来看呢,PC时代用户使用互联网的路径是硬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网址导航→目标页面,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访问路径变成了硬件→APPS、超级APPS→浏览器→目标页面,同时微信公众平台又能代替大部分工具级的APP,坐拥数亿用户的微信当仁不让成为战略级入口(有人说是流量黑洞,这点我倒是不太赞同,以后会解释的)。如果说微信的天量用户是让人勃起的兴奋剂,那么对于微信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战略级入口的定位就像是伟哥,让人持续性的兴奋,这也直接导致现在微信火爆过了头(当然,也为一些培训师打开了致富之门),是个商家都想赶上这一波高潮。分析师、自媒体们也积极的配合着人们的情绪,时不时的出来一篇微信营销经典案例来刺激人们的神经。大部分案例分析都沿袭了写小说或者剧本的节奏,基本事例+无节操的意淫在神话这些案例的同时也成功的误导了一批商家前赴后继的开通公众号、运营、然后成为烈士。为什么公众号不适合做营销呢?
第一,从公众号的后台来看,编辑模式不够智能,开发模式门槛太高
公众号后台提供了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这也是曾经被分析师们广为看好微信的原因之一。但就目前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单单靠编辑模式很难实现用户想要的功能,拓展性不足,开发模式又需要懂技术,找第三方开发吧要价太高(目前估计没个万把几万没人愿意给你做)。PS:这里有人要骂了,你说后台不好玩,那杜蕾斯不是玩的很好嘛。他们玩的好不好我先不跟你们争,就问一句,你们能出他们一样的资源来玩么?
第二,从信息传播机制看(这里与微博做比较),微博的信息传播层级很高,可以引起连锁式反应,A账号的微博可以被B、C、D等账号转发,之后B、C、D的粉丝还可以转发,但微信的传播多为单层次的传播,虽然有分享到朋友圈功能,但就目前的用户习惯来看,这一块还是不够成熟。所以,与其绞尽脑汁想着做公众号营销,还不如先去玩好微博营销。
PS:这里又有人要来举个百度魔图的例子了,人家不照样在微信上火爆起来了。哦,亲,好好看,百度魔图是在朋友圈火起来的,关公众号吊事?
第三,从获取用户方面来说,公众号获取用户的成本很高
由于微信的私密性,大部分品牌在用微信营销之前,必须要有足够的用户基数,而微信本身又很难实现粉丝的自然增长(看到这里估计有人又要喷我外行了,取个好点的名字,来搜索排名靠前会获得更高曝光,就可以实现用户自然增长。当然,这个逻辑也是没错的,我的问题是:靠这样的自然增长你得等到何年马月才能实现足够的用户啊。更何况好的名字早就很多人抢注了,等你来玩已经没有意义了),这就有另外一个问题,用微信公众号营销之前先得花钱花精力去给公众号加粉丝。而且,你花了钱也不一定有粉丝买账。
PS:这会儿总会有一些傻逼过来问,不是还有很多人一个月就玩到十万粉丝了吗?次奥,那些案例不是毫无可信度,多少有些虚假的成分,再者说了,人家能在短时间做起来是因为
人家做微信之前就有了渠道,人家微博有几十万真实粉丝你有吗?人家跟媒体关系好你有吗?人家有很多名人帮忙推,你可以吗?
第四,官方不喜欢你这样玩,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前段时间曾鸣的一句“微信不是营销工具”着实让各大媒体好好思考了一番,之后不少人写文章来就这个事发表看法。事实上官方对营销说不也不是头一回了,这里有必要来解释下对于微信的定位。按照张小龙的说法,微信是一个I/O系统,就是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微信承担的是一个管道的角色,基础功能是通讯。对于用户来说,你关注一个媒体类公众号,微信就多了个媒体功能,关注一个购物类的公众号,微信就多了一个电商功能。但如果一个公众号都不关注,微信就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分享的工具,一切违背这个核心功能的东西都会被干掉。
PS:官方的意思是要你好好经营公众号,帮他们扩充一些功能,比如查个天气、快递单什么的,用户需要你的时候就发个信息给你,你再给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用户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死远一点。当然嘛,你要用他的平台去捞点儿生活费,那就得商量商量了。
看了这么多,估计又有人要喷了,你这还不是在黑公众号?你不是说个人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吗?想象空间在哪里?好吧,写文章真特么是个苦活、脏活,辛辛苦苦写的,写的不好也不要喷嘛。个人号的好处就在于:
1、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微信内部功能就可以获得大量好友,这可比经营公众号轻松的多,再也不用担心怎么找人写软文去推广公众号了,接下来有了用户事儿就好办多了
2、朋友圈的分享是一个不错的东西,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曾经通过公众号推送的内容,绝大部分都可以直接在朋友圈发布,而且还没有次数的限制,这不好吗?
3、我真搞不懂的是,为什么一个平台出来,炒的最热闹的就是那些做营销的。以前微博是那样,现在出来个微信,还是那样,一根筋似的扎进营销的思维里再也拔不出来了。不用微信营销你会死啊?你用微信建个群聊,早会就在微信群聊里面开多好?想想看,在上班的路上坐在车上就把会开完了,这样员工也能省点儿时间吃个早餐,还省得他们天天骂娘。
好了,一不小心就敲了3000多个字,码字很辛苦的啊。吐槽完毕,去刷会儿朋友圈。
第四篇:“妙”用QQ、微信群提升学校管理效率
“妙”用QQ、微信群提升学校管理效率
QQ、微信群具备“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是学生间交流学习,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平台,更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及宣传班级的好帮手,更为家庭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妙”用QQ、微信群-----学生
1.开展过争当“QQ群小管家”的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 2.发挥班干部管理作用,提升学科代表能力。3.特长生展示
4.学生发表文章交流功能。
5.心里健康室(同学间倾诉心事、诉说烦恼。同学之间互相开导启发,排忧解难,彼此的距离在悄悄拉近,班级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强。)
6、教师个性化教育,心理疏导
7.学生展示功能,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个人秀),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习惯养成
8.表扬学生,个别学生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布置作业。
防止学生在使用群时过度依赖手机、电脑,而沉迷其中 “妙”用QQ、微信群----家长
1.利用群公告,发挥家长的积极性
通过公告栏及时向家长发布新的活动公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班级的各项工作。便于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工作
2.表扬家长
3.展示家长学生共同学习的视频和语音,图片(如亲子科技小制作活动,亲子读书等)家校联系功能(多沟通,形成良好群聊氛围)家长学校功能(教师对家长集体培训和个别差异化培训)QQ群可以改变个体性劳动方式下形成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利用互动、下载、积累、写录、链接、搜索等功能,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吸纳、扩充、整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进行高效率学习。积累相关学生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与家长更好地沟通、为家长提供丰富的知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6、家长会议
7建立家长论坛,交流教育子女经验 8.征求家长意见,参与班级管理
注意事项:家长刷屏太频,将班主任留言淹没,家长问题五花八门会给老师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
“妙”用QQ、微信群
------教师 1提高沟通意识,强化主动服务
学生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有了一个和班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精神空间,这样也为后面建立家长委员会、凝聚家长共识、借助家长资源、开展亲子活动,助力班级和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凝聚家长力量,营造沟通文化。
家长必须按照“孩子姓名+爸爸或妈妈”的“备注名”形式修改自己的群名片
群的建立,要赋于它相应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机制,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凝聚家长的共识和力量,发挥热心家长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以点带面,不断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文化。
3发布成长信息,凝聚管理共识
1)及时关注家长们的聊天内容,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与回答和解决。有的家长在上面表达了一些对学校和班级管理的不足和不满,我都及时跟进,通过公开引导和私聊沟通的方式以实现QQ群整体上的良性氛围和个体思考不到位之间的平衡,化解一些误解和矛盾。
2)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及时将孩子成长中的正面事件和人物等进行分享,主动创造家长们聊天的话题,并将学校各类教育教学的活动信息、假期安排等都及时告知家长,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学校方面的诸多信息。
4调动家长资源,举办班级活动。
调动家长的资源,指导家委会成员们根据班级和孩子的实际,举办一些更加有层次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说家长读书沙龙、班级亲子活动、家长讲坛等
5抓住德育契机,提升家长素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能够很好促进班级成长的契机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社团节、科技节等的系列活动或者班级里面的典型优秀事情和人物,也可能遇到许多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的问题如对科任老师的不合理评价、开始喜欢异性、不适应住宿生活、人际交往冲突、师生冲突等,再或者说社会上刚刚发生的一些令人警醒的青少年事件等等。其实这些的偶尔或者必然事件,只要善于抓住,合理斟酌,做到对事不对人,都可以拿出来供家长进行讨论,从而凝聚大家的经验,将之化为班级和学生成长的德育契机。6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 7表扬教师自己,展示自己
题后话:借助QQ群平台拓展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一是班主任可在群空间中分享各科教师所整理的资料,让全体学生共享;二是班主任可将通过网络、书籍而收集来的一些学习和行为类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放到群空间,以便学生在学习中借鉴;三是学生、家长可借助QQ群分享学习中的收获、经验等;四是科任教师可借助QQ对话和学生形成互动,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妙”用QQ、微信群
-----学校内部群的建立
1全体教师群,及时发布公告,工作安排,公示。
注意事项:教师刷屏太频,将领导通知淹没,个别教师五花八门的留言,推销等会群的老师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
2教研组群
3干部管理群,4名师、骨干教师管理
中青年教师群(培训)6 班主任群
7团队干部,优秀学生团队管理
8、学生自我管理群(学长制的建立,高一级优秀学生带对应挂钩班级优秀学生)
9、年级优秀学生群
10、学生特长、爱好群
妙”用QQ、微信群-----学区集团化(或友好学校)对接群 1 对应教研组群的建立
有利于专业化管理,业务能力提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微课交流,学生成绩分析、校本教研,示范课等
2名师、骨干教师群:榜样、互助、交流、学习、提升 3对应干部群:榜样、师范、提升
4对应中青年教师群:统一管理,提升水平
5班级群:团场班级拜优秀班主任为师,加入师傅班级群,学习提升自己管理能力,班级学科教师也一并加入。6年级优秀学生群:发挥优秀学生榜样的力量。7心理健康群:远程心理咨询,辅导
8科技活动群:减少团场单一学科教师无法开展教研活动,以及团场结构性缺编教师临时性替补,业务提高问题。
点滴想法,希望各位指正。
第五篇:微信群到底要怎么样运营套路是这样的
微信群到底要怎么样运营套路是这样的
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都知道,我和王通创办了秦王会,秦王会商学院这2个很有价值的创业者社群。
当然除了我和王通外,还有几个核心管理者在帮助管理这2个社群。
张兵就是其中一个很出色的管理者。
管理群有很多的学问,很多人都在玩,但是很多并没有核心的凝聚力。这次,张兵给大家带来如何打造赚钱社群的营销方法,满满都是干货。秦刚:张兵,你认为运营赚钱的社群,有些什么原则?
张兵:运营社群,需要有三种思维。
第一种思维,不断往里面增加分数。
我先讲一个故事,石头汤。有几个士兵迷路了,找不到东西吃,他们来到一个村庄,发现村民也不给他们东西吃。他们就把几块大石头搬到一起,说我们有一个秘方,可以煮出最好吃的石头汤。
很多村民来围观,他们便告诉村民,他们缺一点水,问谁可以贡献一点水出来,于是有村民拿来了水,他们又继续说,还需要一点盐和味精,又有村民拿来这两样东西。
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让村民贡献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比如鸡肉啊,等等美食,这样煮出来的石头汤,确实很美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社群一开始就要做远景的规划,对大家来说,有什么好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喝到石头汤,他需要一个门槛才可以进入。
第二个思维换梯术。
这原本是一个游戏,给游戏者一些牙签,让他们去敲别人的门,告诉别人,我们在玩游戏,你能不能帮我换一个更大或更好的东西?
于是有人就拿走他的牙签,给他一盒口香糖或者旧报纸。于是这个人又拿着换来的东西去敲下一户的门,换来一副碗筷。他们的口径,都是要更大或更好的东西。
一个原则,就是拿着手上的东西,去换更大或更好的东西,经过这样的置换,有人可以在一晚上,用牙签换到一栋别墅或者一辆好车。
这个换梯术的思维,用在做社群营销的过程当中,非常有效果。比如一个社群按照0-100分来算,你现在运营的社群,如果能量级是60分的话,你现在要去吸引90分的大牛,一般都是不可能的。
于是你就只能去吸引或者换65分的人,人家是愿意与你分享他的能量级的。你找到10个65分的人,你这个社群的价值是650分,你再去与70分的人交换,人家就愿意加入你的社群了。
记住,换梯术,你要记住一个启发点,要换更大更好的。另外一个启发点,你要循序渐进去做这件事,不要一开始就找到这些大牛,人家看你等级不匹配,是不会愿意跟你合作的。
第三个叫升维打击。这个思路来源于我与一个朋友聊天,他在互联网做营销,又懂装修,所以他给自己定位为,互联网装修第一人。
这个定位他做的很好,你想想,如果在一个维度下,你是做装修,我也是做装修,我做60分的效果,你是70分的效果,那在这个维度下,客户看效果都感觉差不多。
那这样,就只能搞价格战。
所以他给自己多了一个标签,我懂网络营销,我不仅懂网络营销,我还懂装修。在网络营销中,我是最懂装修的,在装修里面,我是最懂网络营销的,我用两个维度,打你一个维度,你是很难干过我的。
其实光有两个维度,还是不够的,比如说,你还应该做自明星。对装修这个行业而言,很多都是看人的,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很多都是人托人来找业务。
这种维度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不是看对手做什么,就要做的比对方更好,而是应该为自己升一个维度,别人缺乏或者不会什么的,自己恰好在这个领域有所专长。比如有人做地产的,他在加入秦王会商学院之前,他很难在房地产脱颖而出,他现在懂牧场理论,又懂微信营销,又懂房地产的地面营销,还会做自明星。
这四个维度打一个维度,如果现在他还在做社群,他就是懂5个维度,别人拿什么来与他抗争?
秦刚:很多人做社群,并不成功,建立了很多群,但是很多被人屏蔽,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张兵:我们做社群,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先塑造你想做社群的价值。人很多时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与信息采加入群的,所以说,群的成功运营,就是高能量吸引着低能量的人。
这是一个社会的规律。
你要做的,就是从能量与信息的角度来塑造你的社群,你的社群能量高,信息丰富,你的群就会吸引很多人。
建立这样的群之后,你要做的就是设置门槛,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到你的社群里来,要符合你的标准才能进来。
当这个人跨越了你的门槛进来,你就可以成交他。成交完之后,这个人,也是自带能量与信息的。如果你现在社群的价值是10000分,你现在进来这个人是1000分,你的社群就是11000分。这个分量级别,你就能去吸引那些不到这个分量级别的人进来。
这样的人一进来,他带有比较强的目的性,也从这个群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可有可无,他才会重视这个群。
秦刚:运营群,有些什么技巧或者步骤?
张兵:运营群,不是发个二维码,拉人进群就可以的。
我自己摸索群,是有几个步骤的。
首先,要准备好群的定位,并围绕这个群的定位,准备好很多的资料整合收集。
比如你是做二手房中介的,你想要建立一个类似二手房介的群,你就先收集二手房中介员工的管理,微信的运营的资料,一开始,你你会比较苦比较累,去做些资料的整合收集。
但是,你的社群不是只有资料,有的人是冲着社群的创始人,或者某些人而去的,所以第二步,你要先邀请一些关系铁的,或者对你比较认同的人。你可以邀请一些分数不低的朋友,加入到你的社群中,塑造你的社群价值,这样,你的社群就像是奖品一样,会吸引来很多人。
第三步,你就可以设置门槛了,如何设置门槛?
第一,收费,过滤掉那些观望的人,另外可以有一些收费,有费用,社群的运营还是需要一些费用的,正好。
第二,可以让两三个推荐人举荐。
第三,要做某个任务,比如做信息的朋友圈发布,要停留三天。
做任务,就像投名状一样,你想加入,你要做一件事,你才会珍惜这个机会。
大家不要轻视这个门槛,门槛的价值很大,有人觉得突破不了收费的心理门槛,你突破不了,是你对你自己的社群价值,是心虚的,不够有底气。
比如你收费是1万,你提供给别人的是10万,或者100万的东西,这样反复掂量,你总能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秦刚:这三步,是做好一个社群的基本必备条件,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需要重点去关注的?
张兵:真正开始运营群了,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就是要为你的社群增加一些维度。
社群建立起来了,你就要反思,你社群的价值本身大不大?如果不大,就去加大社群的价值。
为什么要强调维度,因为维度思维,太重要了。当你采用这种维度思维之后,你会时不时停下来,我现在有几个维度了,不会只停留在 一个维度上,咬紧牙怎么努力,也只是拉锯竞争。所以不断增加维度很重要。
第一个维度,要有首领。
你既然想做社群,你就是你社群的首领。那么当你是首领的时候,你要做与首领相配的一些事。
有一些言论与信息,曾这样探讨过社群,认为社群要去中心化,我认为不对,反而社群应该有主心骨,有灵魂人物,要做自明星,你一定要站出来。
你每天怎么站出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就是写文章。
我每天可以写什么呢?
你要写以下的东西,一,行业的新闻,这些新闻是别的地方可以找到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无意识接触到这些信息的。而你可以了解得知这些信息的信息源,源源不断的为群里的用户提供这一类资讯。
比如二手房的群,你是创始人,你就主动去收集最新的二手房的信息,你就成了行业新闻的中心,大家会养成一个习惯,有事没事就会跑到你的公众号上,看有哪些行业新闻。
很多人会问,每天一篇,我能写些什么?
我自己坚持每天一篇文章,已经写了三年了。而且还是每天都不重复我的经验是,只要你想写的话,其实可以每天不重样。
比如,你可以写个人的访谈。你可以采访房地产中介老板的访谈,让这些老板接受采访后,传播自己的文章。
第二个,写你的观点,你对二手房走势的观点,观点有对错,不要担心自己观点写错,反而你有血有肉,有你的喜乐,大家才喜欢。
第三个,写你的故事,提前为年老的你写自传,让人觉得你是个鲜活的人。
第四个,写你的读书笔记,你看了什么书,这个书对你有什么启发。什么叫举一反三,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解释些什么现象,你将怎么运用这些知识点。
你既输出了价值,又给别人留下你善于学习的印象。
第五个,写自己的行踪。
第六点,你的理论体系。以我自己为例,我每天会不停的写自己的社群营销的理论,这套理论是我的立足资本。
在每天坚持写的过程中,你就不断在累积自己的势能,同时别人也能在你的文章传播中,去认识你,了解你。
很多人,会忽略首领与社群之间的关系,首领的势能越大,你就越能吸引到能量高的人进来。那你从60分提高到80,90分,你就能吸引那些90分的进来你的社群。所以说,社群与你个人品牌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
秦刚:你说的资讯的寻找,还有自我坚持写文章的宣传,是需要一个资讯管理的能力的,我知道你这个做的很出色,与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吧?
张兵:是的,一个社群建立起来之后,会有探讨,也会有问诊,也有资源分享与经验分享等,这其中,涉及到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很多时候,做社群,你在给别人传递知识和能量。
第一,你要先收集这些知识。
第二,加工,储存,分享。
你可以看成 一头奶牛,吃草的过程。
你找到这些草之后,你要把草进行加工,嚼烂,变成自己所能理解,一部分,供自己自身的成长,一部分,分享出去。
在社群营销里面,知识管理尤其重要。
不做知识管理,会存在哪些问题?
一,资料繁多,储存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起来不方便。
二,宝贵资料和经验不留存,遇到同样的问题,每次操作都要重新把经验与做法。
三,储存在电脑上,离开电脑后很难取到宝贵的经验。
四,团队隐性知识不能显性化,没发挥员工的潜能。
五,新人加入公司,不知道从何入手。
六,员工离职,宝贵经验随之流失。
社群聊天,很多时候,像瀑布一样,我们把每个人参与讨论的精华,全部放在公众号上,这些知识已经存储下来,这种知识管理,对于你的社群的美誉度,忠诚度传播,是很有益处。
如果我们聊完,就聊完了,现在我把我们聊过的存储下来,后面来的人,想了解你们之前聊什么,你可以分享给他,他一进群就觉得收获满满的。
无论你运营什么样的群,你想成为各个领域的社群运营顶尖高手,你需要做以下的事,就是做出自己的模型。
模型为什么好?
因为可以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模型化。
这样整理好知识管理的东西后,你还可以出书。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做好秦王会及秦王会商学院的管理工作,只要坚持下去,秦王会的势能会越来越大,秦王会也会越做越好,如今秦王会的价值会非常巨大。
比如之前我如果没有把当时现场交流的各个领域的高手知识整理下来,现在想起来要去整理,已经很难了。
一个是大家有没有时间,另外他当时的状态,现在能完全呈现吗?
再举个例子,我组织过很多场秦王会的线下聚会,而现在秦王会商学院的各个区域的院长,也经常会组织线下聚会。
现在的分会几十个,如果我不总结线下聚会的模型,如果每个人要组织聚会的时候,都要打电话问我,然后出现问题再咨询怎么调整,我每天都要忙得崩溃。
我把如何组织线下聚会,细节更加细化,根据聚会人群的特点再细化一下,做了一个线下聚会操作版本2.0。聚会前做通讯录,聚会前该如何吆喝,线上如何分享,线下怎么见面,怎么聊天,怎么做好知识管理,怎么吃饭,如何做文案,如何分工,已经非常详细。你如果是个院长,你看半小时,你就能方便复制我的模式,组织一场非常高质量的线下聚会。
秦刚:秦王会还有哪些社群运营的模式可以分享?
张兵:秦王会与秦王会商学院有一个诊断会的项目。
诊断会是增强社群价值,增强会员满意度的非常重要的活动,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做。
你要做诊断会,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诊断的嘉宾,与被诊断的人,之间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差距,诊断的人,要比被诊断的人牛很多。
诊断会分两种,一种是重型诊断会,一种是轻型的诊断会。
第一,被诊断人要准备一个个人的经历。
第二,要准备好你的商业计划书。
第三,你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轻型的诊断会,你要给一个商业计划书,你写成一篇文章,罗列你的问题,我来解答,这个是新型的诊断。
最后,我要说一下,一个社群,最好还要有自己的仪式感。比如迎新,迎新对于一个社群来言,对于新人来说,是一个仪式。
仪式做的好,会员对你的满意度会很高。
看完张兵的访谈,有没有收获?
微信的运营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专业的人员或者团队做为支撑。
把自己优秀的一面通过特意包装和描述后,有针对性的会递给我们的爱众,让他们感知我们、了解我们、接触我们,与我们成为朋友,帮助我们传播,是微信运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