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与全球最大教育集团——美国KAPLAN

时间:2019-05-15 06: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实验中学与全球最大教育集团——美国KAPLAN》,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实验中学与全球最大教育集团——美国KAPLAN》。

第一篇:辽宁省实验中学与全球最大教育集团——美国KAPLAN

辽宁省实验中学与全球最大教育集团——美国KAPLAN

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

2011年1月19日,辽宁省实验中学与全球最大教育集团——美国KAPLAN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宣布辽宁省实验中学KAPLAN国际部正式成立。

上午10点,新闻发布会在沈阳凯宾斯基饭店三楼北京厅开始。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辽宁日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华商晨报、时代商报、东北新闻网、新浪网教育频道以及省内各地方媒体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美国KAPLAN沈阳培训学校校长金樱花主持,由我校优秀毕业生、现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的王千出任翻译。

发布会首先由辽宁省实验中学关俊奇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讲到辽宁省实验中学与美国KAPLAN战略合作,成立辽宁省实验中学KAPLAN国际部是辽宁省实验中学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是辽宁省实验中学争创两名——国内著名、国际知名,占领两高----国内升学高位、国际留学高位的重要举措,同时,这一战略合作,因其能够满足辽沈地区志于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以更安全、更高效地方式升入国外大学、接受国际教育的需求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勾画了未来教育国际化的蓝图,在《纲要》指导下,辽宁省实验中学也在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学校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即让世界了解实验;让更多学生走进国际名校;让更多学生参与国际有影响的活动;让校长、教师在国际性教育论坛上有话语权;让实验参与世界名中学的合作与交流。、关校长信心满怀地勾画了辽宁省实验中学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蓝图:第一步,提高国际化课程比例,我校与沈阳新东方合作将TOEFL和SAT等培训课程引入校园,同时开设日语等第二外语,打造“实验校园外语工程”;第二步全面提高国际升学质量,与美国楷博教育集团合作,成立辽宁省实验中学KAPLAN国际部,为有志于留学深造的学生搭建宽广平台;第三步探索创建辽宁省实验中学国际学校。今天与美国楷博教育集团的战略合作,是学校三步走战略蓝图浓墨重彩的一笔,标志着学校国际化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他表示:美国楷博教育集团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作为成立于1938年的美国知名教育品牌,作为美国官方授权的托福、SAT教材出版商,全球最大教育集团之一,在过去的12年时间里,它与中国最知名的大学、高中开设了8个此项国际课程,成功输送1万余名学生进入海外著名大学。今天我们与其战略合作,是学校三步走战略蓝图浓墨重彩的一笔,标志着学校国际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关校长还幽默地说道:“这一次,美国KAPLAN与我们辽宁省实验中学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第9家国际课程教学中心,我作为辽宁省实验中学第9任校长,我们九九(久久)合作,不仅仅是强强联手,也预示着我们的合作天长地久,前景无限广阔!”

关校长讲话之后,美国KAPLAN高等教育亚太区首席执行官Mark Coggins,辽宁省教育厅国家督学、省政府副主任督学刘玉华,美国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Sean B.Stein,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官员武新平分别讲话致辞。亚太区首席执行官Mark Coggins简要介绍了美国KAPLAN高等教育机构的状况并展望了与辽宁省实验中学合作的美好前景。辽宁省教育厅国家督学、省政府副主任督学刘玉华代表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燕玲对辽宁省实验中学与美国KAPLAN高等教育合作,以及更大发挥实验中学的辐射示范作用寄予了厚望。美国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Sean B.Stein的讲话意义非凡,他讲到:“今天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今天也正在就中美的一些官方合作意向达成共识,其中包括中美教育合作与交流,而今天我们美国KAPLAN与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合作也与两国首脑的初衷不谋而合。为此我们今天的合作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Kaplan北方区负责人刘燕海先生详细而深入地解读了美国Kaplan高等教育国际课程对中国学生发展的八个意义。在答记者问的环节中,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东北新闻网、中学生小记者团等多家媒体纷纷向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双方领导提问。其中,中学生小记者团的学生记者用英语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关俊奇校长的极大兴趣。关校长就这位同学提出的“美国Kaplan高等教育课程是否全日制以及是否只针对辽宁省实验中学学生”两个问题做了明确的回答。

新闻发布会的最后,辽宁省实验中学校长关俊奇与美国KAPLAN亚太区首席执行官Mark Coggins正式签署了辽宁省实验中学 与美国KAPLAN战略合作协议,并合影留念。

会后,各大媒体和慕名而来的学生家长意犹未尽,新华社、凤凰卫视等媒体记者就辽宁省实验中学KAPLAN国际部的课程设置及未来发展规模等问题再次采访了关俊奇校长。

第二篇: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育功能研究

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育功能研究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目前地理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在地理技能教育、能力教育、地理知识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的功能。地理实验与实习对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具有独特价值。

关键词: 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功能

自古以来,地理在我国始终被认为是人们必备知识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素养更是21世纪的公民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必备素质之一。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目前地理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便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一种很好的途径。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活动,包括地理实验和地理实习两大类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实践为主,是以实践来带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与地理实验、实习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专家学者关于地理实验与实习功能论述文献的调研和对自身的地理实验与实习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主要有四大类教育功能。

一、地理技能教育方面的功能

1.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在地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绘制校园或家乡的平面示意图等,在把地物转化为地图符号的过程中,让学生归纳出地图的基本要素,并初步掌握绘图技能,使得学生对地图具有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地使用地图的意识;又如根据某城市12个月份的气温数据,绘制该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气温年变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2.地球仪的使用技能。学生在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候,才会正确把握地球仪的转动方向,使用地球仪的正确姿势等。

3.天象、气象、水文、地震、环保等方面的简单测报仪器使用技能。如在月相观测的实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天文望远镜使用技能,在气温观测的实习活动中训练学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冷锋暖锋的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冷锋暖锋演示仪的操作方法,在降水量的测量实验中培养学生使用雨量器的技能。

4.地球、地形等模型的制作技能。如学习制作简易地球仪、三圈环流模型、内蒙古主要地形模型,利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制作,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二、能力教育方面的功能

1.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自然界时,必须对山、水、动物、植物、土壤等要素进行仔细观察,还要从它们的细微变化或特点中发现要素间的联系,选择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且还能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自然事物的主要特征与联系。不难看出,通过自然景观的观察,可以培养个体的观察能力。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末年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培养了广阔的胸怀和精微的观察能力”[1]。《徐霞客游记》“不仅

是旅游见闻的记述,而且也是对地理事象的实地考察记录和自然界现象规律的探究,其中很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因而是一部具有科学意义的地理学巨著。”[1]这部巨著的问世,与徐霞客在长期艰苦的旅途中锻炼的敏锐的观察力是分不开的。可见地理实验与实习对于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积极观察品质(如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敏锐性、精确性、细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2.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在地理实验与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不仅可以得到具体知识,在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前学生会对地理事物的过去情境、现在、未来发展产生联想和想像,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加以引导,就会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人们在观察中,想像力往往能纵横驰骋,游乎庙宇,超越时空。而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囿于一地,人的想像力往往会枯竭。

3.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使学生观察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能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王安石游褒禅山时,豁然顿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在地理实习中,训练学生有条理、有步骤、按顺序地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组成、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从而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4.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受到规范的实验与实习训练。如地理实验教学活动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等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野外观察训练,要根据观察的目的任务,结合观察对象的特点,按一定顺序、整体和局部结合起来进行观察,还要对观察成果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总结。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都是十分必要的。地理实验与实习还能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三、地理知识教育方面的功能

1.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模拟展现地理过程,有利于地理演变知识的学习。例如,地壳活动这样的自然过程,分布空间广大和演变时间久远,使我们无法直接观察,也无法把过程直接而又真实地引入课堂,但是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地壳演变过程,虽然这与自然界中真实的冰川侵蚀和沉积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可以给学生一个观察地理事物演变过程的机会。有些地理过程,我们可以缩小它的空间和时间,比较直观地引入课堂教学,如“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地理教师可以设计地理实验,模拟展现地理过程,把漫长的宏观的地理过程压缩介绍给学生。

2.地理实习可以展现地理景观,有利于地理景观知识的学习。“地理景观”一词用于学校地理学科教育中,一般是指综合的地理景象而言。例如反映平原、高原、盆地、沙漠、草原、森林等一类自然地理景象的知识,属于自然景观知识;反映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一类人文地理景观的知识,属于文化景观知识。这些地理景观知识,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进行不同地域的实地观察,这对于形成学生的地理景观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3.地理实习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地理事物,有利于地理名称和地理分布知识的学习。地理名称一般简称地名,它是个体地域的指称,它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分布知识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地域的地理位置以及该地域的地理空间的概念。传授地名和地理分布知识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地图方法和实地考察方法是很有效的方法。

4.地理实习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地理表象,有利于地理概念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首先必须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否则,抽象的地理概念犹如一座“空中楼阁”,学生不可能掌握它们的真正含义,而通过实习来实地观察观测是形成学生地理表象的最好方法之一。例如高中教材中的天文知识部分,概念抽象,距离感遥远,学生往往一下子难以适应,而单靠死记硬背是无法从根本上加以理解的。比如其中的“月相”知识,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容易与其他知识混淆。这时可组织天象观测,指导学生记录不同月相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绘出天象位置图,然后加以总结,有利于他们对月相知识的学习。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功能

1.地理实验与实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地理并初步认识到地理科学的价值。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地理实验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地理实验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操作、展示实验成果的过程中,均包含着无数的快乐因子。内蒙古地区的学生可以在草原上学习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区别,云南的学生可以在当地的植物园、动物园中学习动植物的多样性。总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必定会普遍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而且使地理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扎实,地理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地理实验与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如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光化学污染等,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我国的基础地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地理实验与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从切身的感受中体验出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地理教育具有进行国情教育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十分丰富的国情教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我国有着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遍布全国。例如位于海拉尔区的学生,在考察了海拉尔区地形之后,可以去位于海拉尔西山的“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进行人文地理实习。那里记载着日本军国主义对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血淋淋的历史来告诫学生: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报国志。

4.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地理实验与实习虽然充满了实践和探索的乐趣,但是,实验尤其在野外实习对学生毅力和体力都是一大挑战。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可以使学生在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环境监测中切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做事严谨、认真和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努力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5.地理实验与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很多地理实验和实习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需要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地理实验中,学生之间会有很多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他们的思想观念可以经常互相碰撞、融合、共振,形成一个动态的群体,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乐群外向的性格。在校外地理实习活动中,学生与社会成员暂时结成一种实践性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优秀的社会成员所显示的人格力量,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在地理实验与实习的实践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自觉与他人合作去解决问题。

6.地理实验与实习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自然美、人与自然间和谐美。如无论面对浩瀚深远的苍穹,缤纷多彩的点点繁星,还是在峨眉山金顶上眺望天际的大雪山,无论是观“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还是望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人们都可以体验到一种对伟大、崇高、神圣事物热爱的感情,获得勇气和信心。这些具有生动性、具体性和直观性的自然物,给学生以无限丰富的美感。当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美的事物时,会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陶冶其情操。在人文地理实习中,教师应将人文地理知识中赋有丰富的社会美和艺术美展现给学生。如名胜古迹、乡村聚落等等,与普遍的颇具生动性和物质性的自然美相比,往往更高级、范围更广、更富有情感性和思想性,这些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具有强烈的艺术和思想感染力,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和联想。总之,在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得到地理美的启迪。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2]地理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理不是干瘪的文字,而是鲜活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学习地理要让学生“因图识地,以地析理,由理释地,知地知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带领学生做地理实验,进行地理实习。地理实验与实习集多种教育功能于一体,其中技能与能力教育功能是核心,知识教育功能是基础,兼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功能。因此,应该高度重视中学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活动,应该大力推行地理实验与实习教学方法。这不仅是地理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实现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2]

[3]

[4] 褚绍唐.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1.110, 94.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278.曹琦.中学地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16-12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1.作者简介:

徐宝芳,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史利杰,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4级研究生。

第三篇: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验

“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方案 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研究方案 xx 镇中心学校本部:xxx 等

一、课题提出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再给我们中学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指引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增强我们适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担。而德育创新教育的实效性将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力度。初中是中学教育的开端,又是学生的人生转折时期,这个阶段的德育创新教育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校一直在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努力找到提高德育教育实用效果的最佳途径。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德育课题“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创新研究”课题已被批准立项。正是因为“三结合德育创新研究”课题对中学德育很有研究价值,我校针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多年的探讨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提出“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验”作为总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研究。

二、选题的主要目的: 在社会各界都很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从学生心理特征、年龄特点、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等方面出发,从学校心理教育、各年级系列教育专题、学生德育常规要求、学生自治管理、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网络等方面入手,利用现代化手段多途径开展现代德育教育,力求寻找到科学有效的综合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达到提高中学德育创新教育效果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新型人才的目的。

三、开展该课题的基本思路: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理念。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教育渠道。我们想方设法,多途径开展学校德育创新教育,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我们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吸引全社会的关注,发扬家长亲情教育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自我教育的意识,并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内心体验,把外部影响“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意志等自觉行为。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党的十六大报告》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德育现代化理论等等。2、实践依据:我们学校有深厚德育教育的文化底蕴,在当地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有需要科研指导的要求;一部分教师以科研为导向,融合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力量,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案例等。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科研,学校成立了校长室、党支部、德育处、团委、少先队、年级、班级为主的德育教育队伍,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定期开展科研交流,全体教职员工都十分注重德育理论的学习,具备较强的德育科研的素质。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中学德育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德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必须对德育教育的管理和教育途径、方法进行整体优化的研究,逐渐构建德育教育的整体化系统,从而形成德育教育的良性循环。

(一)构建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系统,发挥其主导作用 德育教育管理系统是在现阶段的学生教育实际中,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关系中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其中学校教育是这个系统中的主要因素,社会、家庭也是这一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要素共同形成教育网络系统。

学校管理要通过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学校在“三结合”教育合力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综合我校实际,要完善德育教育管理系统,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学校德育教育主要工作是通过校长室、党支部、各处室、团委、少先队、年级、班级、学科等途径来实施的。学校德育既要发挥各个部门的教育作用,又要统一要求,进行宏观的控制和协调,使各部门能统一步调,形成完整的德育教育管理体系。

1、完善德育教育机构、实行分层德育教育管理模式(1)建立由校长全面负责制,副校长主管,由校长室、党支部、德育处、各处室、团委、少先队、年级、班级等有关人员组成学校德育领导小组。(2)由年级组长负责协调同年级的德育工作,形成一支由年级组长带头,班主任协作的一支德育队伍。(3)由各学科科组长、任课教师组成学科德育渗透队伍,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因素,实现学科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具备优良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4)学生自我教育组织由团委、少先队、学生会和学生校长助理按照学校每个时期初制定的中心教育内容,分阶段帮助同学开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班级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担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任。班主任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培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之最后形成自觉的道德习惯,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目的。

3、实行全员教育观念,学校的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成长都要尽到教育的责任。青少年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全体教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所以我们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遵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按德育工作的规律办事。我们全校任课老师都有帮教对象,进行个别谈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满腔热情地关心“困难学生”,在充满关爱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4.环境育人: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校风校貌等对学生都会起到教育的作用。我们在学校树醒目位置陈列了《校、、训》《中小学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牌匾,在办公楼旁树立着“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三中校园内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牌匾,在第三座教学楼的墙壁上悬挂“今天我以三中为荣,明天三中以我为荣”的铜字浮雕,红墙中也挂上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铜字浮雕与之朝夕辉映,此外,校园的五个小景,都有不同的教育作用。这一精心巧妙的校园布局,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更使得我们的学生时时沐浴在校园环境所营造的德育教育的氛围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校园中的每一堵墙壁、每一块墙报、每一张宣传画,甚至每一块草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5.丰富团队、学生会活动:团队、学生会组织是青少年自己的家,是学生锻炼能力的最佳阵地,通过学生自我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组织能力,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如举办“校园广播站”“校园文学社”“翘、、、、、楚报”“少年团校”“少年军校”“值周班”“学生干部竞选”、“学生校长助理竞选”“夏、冬令营”活动、“与贫困山区手拉手活动”、一年一度的“体育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各类“学生课外活动俱乐部”等。第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 我们努力构建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社会教育为依托、家庭教育为基础的德育网络,不断优化社区育人环境,通过、关工委,义工联、街道办事处、共建单位(陆航团和劳教所等)家长学校等组织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补充,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1.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地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1)利用区关工委、各级义工联等力量,邀请他们到学校开展讲座和重点关心对象进行课外辅导。(2)警(军)校共建,与陆航团和劳教所结成文明共建单位,每年带

领学生深入到部队、劳教所,以参观、听讲座等形式,使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制度化,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法律意识。(3)开展广泛的社区教育活动。学校与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经常走访特殊学生的所在居委和街道,了解其家庭情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靠街道、居委的力量,对本地的游戏机室、电脑房进行巡回宣传,教育青少年告别游戏机,多读健康书籍,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户外活动。2.发挥亲情教育的优势作用,与家长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1)通过“电话”“家访”“家长开放日”“学校家庭联系、“手册” 人人通短信系统”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在互相通制度,便于班主任、教师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2)组织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学校、年级家长委员会,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家长学校做到制度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向家长传授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请专家介绍家庭的教育经验,学校与家庭合力教育学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二)我们将认真研究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非教学人员)德育工作评价,探讨学生个体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在现代德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教育观,对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更好地改进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创新教育的实效性。另有详细试行方案、开展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三)在学校教科室的统一领导下,以全校、年级、个别班为研究单位,制定研究方案和纲要,分工协作,并完成子课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归纳整理,再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不断完善,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方法和途径:(1)历史文献法。以管理学和德育教育理论作指 主要方法:导,并借鉴有关已有的研究(2)观察、归纳法。成果。(4)个案研究(3)调查研究法。(5)对比、分析法。法。主要途径: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研究开始,强化民主的管理制度氛围,建立民主的而不是专制的管理制度,营造民主的而不是专制的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年级的发展特点,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得到教育和引导,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学生校长助理、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学生干部、学生校长助理的竞选制度,强化学生自治管理模式,以此架起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协调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提高德育创新教育的实效性;注重激励、疏导和赏识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进一步树立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加大和改进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与配合的“三结合”教育模式;通过学生成长手册、学校与家庭联系册、社区服务活动登记手册等形式,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广泛开展“三结合”的讨论、对话、沟通、理解等活动,以此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德育创新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德育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尝试,从外部促进教育效果的提高。

六、研究目标:

1、通过“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有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德育工作队伍以及全员育人的德育新格局。具体表现在:(1)注意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种实效性,从浅层来看,是认同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共鸣从而提高其认识水平的有力保证;从深层来看,学生能通过参与和体验,形成感悟与信念,进而把正确的观点内化为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注重德育 “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强调人的主体性,因人施教,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作为活动的准则,由“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正确教育路线上来。(3)注重德育工作形式和方法,形式趋向灵活多样,力求生动活泼、可亲可信;方法趋向科学与可行。(4)注重德育教育规律性的探求。利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浓厚的学习气氛,执行严格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制度,运用科学的常规管理模式,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起到同化、促进和约束的作用,使学生的个人行为成为群体规范,真正确立“爱国、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这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无言的教育模式,同时,也展示教师“处处做表率”的师德精神。

2、通过“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研究,充分挖掘学校各个管理层的个人德育潜力,共同搞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3、通过“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如何更好地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新路来。

七、课题研究的程序:

(一)课题研究时间:2009 年 9 月—2012 年 12 月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09 年 9 月、10 月)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德育现代化理论,转变观念,确定实验班,制定方案,做好一切实验的准备。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 年 11 月——2012 年 6 月)全面展开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全面展开中学德育创新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验,并查找相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 年 7 月——2012 年 12 月)总结课题,出版有关研究成果作品,录制 VCD 等,进行成果推广。

(三)课题管理措施:(1)制度保障 例会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经常化。建立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制度。(2)研究组织保障 由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学校配备行政领导、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程序。(3)时间保障 确保时间落实,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研讨活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活动,每隔两个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4)经费保障

(四)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教师、学生成功案例集。

3、课题研究有关活动录像、照片、资料集

4、课题研究汇总 VCD。

第四篇: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房县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情况,现将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下回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着力培育学校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整体优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我校教育科学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坚实的基础平台。

二、工作目标

增强校园信息化领导力、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成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为普遍,数字化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质量增长方式不断优化;电化教育队伍的技术支持与应用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教育信息化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形成我校基础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整体优势。

三、主要任务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校园信息网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建设和优化支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环境。我校实现微机室配备达到省定标准要求;我校将于明年下学期配备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等课堂教学信息化设备;探索信息化运转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筹措机制,为学生发展成长搭建信息化平台。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各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

课程的整合,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常态化,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校鼓励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网上集体备课、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电子备课率60%、课时覆盖率不低于30%,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参与学科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加强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对3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达标。

加大对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学科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组织面向全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竞赛活动,促进广大教师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对信息化技术教师服务人员的培训,为学校信息化规划、设备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技术创新应用、教育技术培训、管理信息化等服务需求提供支持。

4、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尤其对切合教学需求、前瞻性好、成熟度高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项目,通过课题带动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示范项目、示范教师、示范学校,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5、网络教研与资源建设

进一步完善新课程网络教研平台,拓展校本教研、学科教研时空,探索教师基于网络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平台的学习模式,提升教师自身与团队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逐步完成覆盖全校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视频课堂资源建设。选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共享。鼓励学校创建校本特色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架构基于网络的学校—家庭—社会互连互动的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全校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活动,拓展教育的时空,使广大学生能利用网络在家庭进行学习、交流。

6、教育管理信息化

建设开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系统,构建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信息与资源、办公与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包括信息化设备统计、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师档案、教师教育、评价管理等数据共享的全校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

四、重点工作

(一)加快我校教育信息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网站建设,把我校教育网站建成“实验中学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为教师教育学习提供便捷的网上应用服务。

(二)校园网络建设

加快校园网和网络教室建设。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网,是“校校通”的关键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切实加强对校园网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科学设计网络终端节点布局,使网络终端逐步进入所有教师办公室和所有教室,逐步实现教师网上备课、学习和教学。2012年底以前我校实现“班班通”要达50%以上,2014年底以前所有班级都建有规划合理的校园网。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我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努力形成“天地一体”、城乡互动的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使远程教育成为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我校实施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有效平台。

(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

本着“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国家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我校学生现行版本的教科书为基础教材,由我校高级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等广泛参与,共同协作,逐步完成覆盖中小学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资源。

围绕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问题分析、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讨等系列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

(五)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

信息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教学资源等数字化、网络化,有效拓展师生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现代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开展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有效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六)课改信息化建设项目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新课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实施课改信息化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课程管理、学分认定、教学质量监控、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益。

五、保障措施

(一)行政推动

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完善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对于我校信息化建设、校园网建设等重点工作,学校领导加大行政推

进力度,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二)加大投入

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把建设经费和维护经费列入学校教育经费预算。

(三)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做好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教育网络高效运行,提高校园网络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网络运行的技术保障水平。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继续抓好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建设,结合校园网络建设、远程教育应用等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现场观摩会、教育论坛、教育技术成果评选等活动,促进有效应用。建立每三年组织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表彰、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技术能手认定工作制度,激励学校、教师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五)课题(项目)带动

要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借助科研机构的力量和专家智慧,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管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教研科研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的新路径、新模式,增强骨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房县实验中学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第五篇: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高中分校申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工作业绩材料

申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工作业绩材料

——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

现今已进入科技时代,社会注重科技与创新人才,重视学生全方位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科技素养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与期待。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自建校以来实施生本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将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学校在不断丰富示范行学校内涵的同时,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注重科技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相互渗透,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科学意志品质。以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我校始终坚持制度健全、教师充实、内容丰富、设备完善、经费落实。以下将从六方面对我校科普创建工作汇报进行总结:

一、建立科技教育委员会

科技委员会是我校为确保全面提高学生科技技能水平而专门成立,并拥有专门的制度体系。学校科技活动组织网络健全、组织严密,校科技教育活动委员会主要包括:

科技教育委员会组长:校长金保华 科技教育委员会副组长:校长助理黄满龙 物理委员分会组长:黄满龙

化学委员分会组长:赵学金 生物委员分会组长:张宝友 计算机委员分会组长:王林

物理委员分会组员:臧殿武、杜宝钟、王永志、楚北宁、王玲、张福翠。

化学委员分会组员:姜长春、赵明雪、王维菊、苏晓玲、孙绍春、李起洋、于银平、赵丽丽

生物委员分会组员:梁宝富、崔艳虹、池智贤、张巍、冯振 计算机委员分会组员:李青阳、禹华森

二、设立制度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设立科技教育制度体系。学校积极动员教师参与到科技教育事业中,并采取项目负责制。针对不同学科的委员会每学期初要进行专题会议探讨本学期工作,对如何落实学科教学教育精神进行探讨,并制定本学科在本学期中的活动。针对会议中探讨的内容会以责任制方式下落到学科小组具体辅导员进行负责,由各学科组长进行监督检查。学期末会依据实际情况召开期末总结专题会议,并对本学期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进行小结,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及时纠正,弥补不足。并按活动成果给予各学科以奖励和表彰。由于重建制度,计划先行,科普创建工作思路清晰,稳中推进,有条不紊。

三、建设辅导教师队伍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

所依。在科技教师素质方面,我校有稳定且高素质的科技辅导教师队伍,包括成员25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5%以上。学校成立了专门辅导教师队伍对学生科技教育内容给予指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的科技辅导队伍,教师配备合理。同时,学校积极动员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争创市级科普示范学校工作中来,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使科普创建工作家喻户晓。老师们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实效和发展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保动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有了全面提升。

科技教师的素质是搞好科技活动的第一要素,我校科技教师的整体学历高,科学素质好。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尤其重视对科技教师的培养,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一方面,学习国家有科普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普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不适应科普教育思想的观念。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进修、参观、学习的机会。各学科辅导员会定期接受小组内、校内、甚至全市的学科技能培训,不断钻研科科知识,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争当科普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教师也会定期发表文章或论文来提高自我科技教育理念的提升。

四、科技教育设施

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科技教育活动硬件设施相对齐全完备。我校致力于打造良好的硬环境,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我校科技活动室包括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相应设备与器具齐全,供日常

教学与科技社团活动使用。另外,配备理化生实验员办公室,设施包括办公桌、办公柜及电脑。我校还配备一个电子阅览室和两个微机室,其中阅览室有80台电脑,两个微机室共计114台电脑设备,设备齐全完善,供学生日常学习与查阅资料使用。

学校也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铸就良好的软环境。在艺体中心大楼的墙上,随处可见校园文化建设标版,内容包括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学家的头像、个人生平与名人名言,旨在激发学生科技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水平,促进科技实践能力。在校图书馆还有科技科目相对应的图书与杂志,比如物理教学、物理学通报、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电脑爱好者等书籍,旨在提供学生与教师自我学习的材料,让师生共同发展技术教育能力,促进科技理念更新。

五、科技教育开展活动

科技教育工作成为我校日常教学任务中的一项重要部分,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并经常开展特色活动项目。实验学校作为新兴学校,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在日常科技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社团的特色形式为主开展活动。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普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1.宣传科普知识

我校利用校刊、广播、班会、团会和课堂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

传正确的科学思想、弘扬真正的科学精神、倡导科学生活,为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奠定基础,使学生崇尚科学、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我校把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将工作落实具体细致。2.将科技教育与日常教学相融合

经常参与学科教研活动,使得科技教育内容与理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融汇贯通,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学校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学科渗透,能使学生活化学校科普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是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一方面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有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科普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普教育,联合进行科普教育渗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3.以社团为特色形式进行科技教育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建立以学生社团形式作为我校科技教育的特色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学生个人对科学学科的兴趣爱好,自发成立学科科学兴趣社团并进行申报。每个兴趣社团在学期初上交社团申报材料,并根据社团计划、人数、理念进行审核和合并,最终正式成立年纪学科兴趣社团。根据社团情况分配活动场地,并指定辅导教师,加强对科技兴趣社团的指导。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每个社团都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有实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由于学科科技社团开展具有灵活性、广泛性,全校教师参与率高达40%,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达到60%。比如2013届成立的拉瓦锡化学社就是由一批热爱化学的学生共同建立,旨在培养同学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为中国化学会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做准备。在近一年中社团成员进行了多次化学实验和化学竞赛考前指导,并共同编纂了《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拉瓦锡化学社高考总复习资料》,长达100多页,另有社团官网与论坛进行交流,还有2014届学生成立的理综实践社团、手工DIY社、2015届的多媒体社团等等。在科技社团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科技苗子,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动手能力,主动积极参加学校、县、市、省组织的科技活动与科技竞赛。4.积极参加科技竞赛

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学校重视各学科的竞赛活动,发挥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让各类优秀学生在科技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成

功的喜悦,享受知识的乐趣,校内赛事活动频繁,涉及面广,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竞赛活动促进了学风和校风建设,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科普素质。以下是我校学生近年来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的成绩:“第二十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中,1人获得辽宁省一等奖;10人获得辽宁省二等奖,6人获得辽宁省三等奖,多人获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中,1人获得辽宁省二等奖,5人获得辽宁省三等奖。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营口赛区由我校承办,有140人次进入复赛,在复赛中我校共有6人次获得一等奖、22人次获得二等奖、98人次获得三等奖,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同学入围总决赛。短短两年内就在省市级科技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不仅展现了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坚定学校坚持科技教育的决心。

六、经费保障

为了促进科技教育制度体系的贯彻与落实,校领导提供专款用于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和鼓励科技活动成绩突出的辅导教师与学生,并为日常辅导员的指导工作和学生科技活动提供经费补助与经费支持。

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

2012年9月5日

下载辽宁省实验中学与全球最大教育集团——美国KAPLAN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实验中学与全球最大教育集团——美国KAPLAN.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