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重点句翻译练习
重点句翻译
一、《诗经》
1、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疾,我行不来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郑伯克段于鄢》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亻它邑唯命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4、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5、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6、厚将得众,不义不暱,厚将崩
7、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8、公赐之食,食舍肉
9、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0、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君将不堪
1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三、《燕昭王求士》
1、先趋而后患,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3、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4、燕兵独追北,人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5、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6、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7、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四、《管晏列传》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2、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6、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7、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为我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9、知与之为政,政之宝也
10、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五、《苏武传》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6、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7、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8、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9、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10、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11、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12、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六、《先秦诸子语录》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七、《谏逐客书》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八、《驳复仇议》
1、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2、向使刺谳其诚伪,烤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3、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4、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5、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终于一而已矣
6、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
九、《留侯论》
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4、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第二篇:原创实用《苏武传》重点句翻译练习新疆班
《苏武传》重点句翻译练习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5、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6、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7、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8、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9、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次重点句子补充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5、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6、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7、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
8、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时间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
9、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也是心甘情愿。
10、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
11、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使者很高兴,按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苏武传》重点句翻译练习答案
1、汉武帝赞许他的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3、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
4、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
5、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6、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自己幸灾乐祸。
7、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
8、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9、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提拔。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
第三篇:大学语文重点
在大同思想中贯穿着一个道德递衰的史观;《礼记》是战国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大同》流露出对人类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爱之情。
《七月》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西周至春秋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乡土本色》是费孝通的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的第一篇,具有总领全书的意味。《乡土本色》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里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者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伤势》写于1925年10月,是鲁迅惟一的以知识青年的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牡丹亭》表现了剧作家汤显祖至真、至情、至美的人生与艺术追求。《老子》又称《道德经》,共八十章,五千言。《陶然亭的雪》选自《俞平伯全集》。
俞平伯:浙江德清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著有《【红楼梦】研究》、《杂拌儿》、《燕知草》等。
《陶然亭的雪》表达出于自然相亲和、相依恋的感情。
《命若琴弦》表现了师徒两代人的盲目和孤独,是人在宇宙中困境的体现,他们的顽强求生,则投射着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
《命若琴弦》很巧妙地将哲学思考与故事叙述相结合,在平静的叙述下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悟,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史怀译对“敬畏生命”这一理念从伦理角度作了充分的发挥。《敬畏生命》认为自然对生命的过错在于制造了残忍的利己主义,但是生物并没有珍惜爱和帮助。朱自清先生认为,“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最重要的理论”。中国艺术精神的发展是从致用、比德到畅神。七言律诗至唐代杜甫始臻于精美完善。
《秋兴八首》体现了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为杜甫晚年“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诗学主张的完美体现,艺术上已臻于炉火纯青之境界。杜甫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沉郁顿挫。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由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以文为词”是辛弃疾词的突出特点,其中用典便是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集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儿编成的一本书。蔡元培所概括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学术精神的坚守。
蔡元培对北大学子的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学术独立与新清华》的最大特点是务实。表现罗家伦强烈的实干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二
注音并解释
一之日觱发【bi bo】,二之日栗烈。
觱发:大风触物的声音。
同我妇子,馌【ye】彼南亩。田畯至喜。
馌:送饭。
二之日其同,载缵【zuan】武功。
缵:继续。
穹窒熏鼠,塞向墐【jin】户。
墐户:用泥涂抹窗户的缝隙。采荼薪樗【chu】,食我农夫。
薪樗:把臭椿当柴。黍稷重穋【tong
lu】,禾麻菽麦。
重穋:重,同“穜[tong]”,早种晚熟的谷类。穋,同“稑[lu]”,晚种早熟的谷类。跻【ji】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跻:登,升。
炷【zhu】尽沉烟,抛残绣线。
炷:点燃,焚烧。闲凝眄【mian】,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眄:斜视,泛指看、望。
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zhi zhu】而伊嘤。
踯躅:徘徊不前。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kan lan】缠其身。
坎壈:坎坷,困穷。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can dan】经营中。
惨澹:尽心思虑。三
名句鉴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老子的《老子》五章中的《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的善,好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争自己的功劳,他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因此最接近大道.2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老子的《老子》五章中的《有物混成》。意思是: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老子的《老子》五章中的《道可道》。意思是:可以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恒常的,可以用名去称谓,就不是恒常的名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论语》十二章。意思是:学习《诗经》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世事,可以使人们合群,可以学会如何抒发悲怨。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辛弃疾的《摸鱼儿》。意思是: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辛弃疾的《摸鱼儿》。意思是:珍惜春光的我总怕花儿开得太早,何况眼前飘落红花无数。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辛弃疾的《摸鱼儿》。意思是: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二首。意思是: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二首。意思是: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二首。意思是:烛光半笼于翡翠与金丝的烛惟之中,光焰 黯淡而柔和;由麝香熏过的芙蓉帐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给华丽的景物蒙上了一层 朦胧色彩,具有一种虚幻的美。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二首。意思是: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意思是: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意思是: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注释:这句诗出自于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意思是:地面上可见鹦鹉啄剩的米粒,高大的梧桐上可见栖息的凤凰。形容当时长安物产的丰盛,景物的美丽。修辞手法:使用了倒装手法。
四
问答题 《命若琴弦》的艺术特点。
(1)散文的风味。(2)语言的雅洁。(3)哲理倾向或形而上意味。
《伤逝》中造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基础的问题。日常琐事对两人爱情的消解力量;二人的性格原因;
家庭经济问题;
个人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怎样理解《七月》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1比较通行的解释是说这女子在采桑时想到即将出嫁,与公子同归而离开家,离开父母,因而伤悲。这个说法在儒家思想的体系里,将“女心伤悲”与孝道联系起来,一向比较容易接受。
出嫁之于女子,意味着不得不告别少女时代,开始一种陌生的生活方式,进入陌生的生活环境。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对过去的依恋,对未来的疑惧,对丰富多样的生活从此将单一化的无奈等种种情绪混合在一起,也是“女心伤悲”的原因。
出嫁对于女性来说,意味着从自己自小生长于其中而又不是自己的家的家,进入另一个不是自己的家的家。这其中包含着女性亘古的悲哀:没有自己的家。这个女性主义的观点,亦可作为“女心伤悲”之一解。辛弃疾的《摸鱼儿》中用典与言志抒情是怎样有机融合为一体的?
词用了“长门事”、“玉环”、“飞燕”三个典故,看似互不相干,实则在对南宋朝廷的讽喻中有机结合起来,由“娥眉见妒”的感慨串联起来,以古托今,表达了个人仕途失意的怨恨和对当局昏庸的愤懑。柳永词《八声甘州》的下片是怎样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望远思归之情的?
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冯延巳的《鹊踏枝》是怎样表现出岁月的流逝的?在岁月的流逝中词人又是怎样表现心中的愁苦的?
由“花前”到“青芜”、“堤上柳”,由“病酒”到“独立小桥”、“平林新月”,以景物描写的不断转移和词人行动路线的不断移动的双重线索表现时光流逝。词人心中的愁思在景物的描写和时光的流逝中不断增强,是词人内心的感情外化到自然景物上,同时由景物的观赏又增强了词人内心的感情。
五
作品鉴赏
1古代作品:欧阳修:《蝶恋花》
晏几道:《思远人》
王安石:《桂枝香》
苏轼:《定**》
秦观:《踏莎行》
李清照:《醉花阴》
范仲淹:《渔家傲》 2 现代作品:汪静之:《蕙的风》
舒婷:《双桅船》
郑敏:《金黄的稻束》
席慕容:《禅意》
徐志摩:《偶然》
沈尹默:《月夜》戴望舒:《寻梦者》
第四篇: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 P38 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xiao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战国时期各国合纵连横,真伪之说纷争不已,诸子百家的学说纷乱混杂。到了秦代,始皇忧虑这种局面,于是焚烧诸子的书籍,促使老百姓愚昧。)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医经的书,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明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限,并用以推测针刺、砭石、汤药、艾灸施治的方法,调配出各种药物剂量对症的方剂。)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医方的书,是根据草本、矿物的寒热属性,衡量疾病的浅深轻重,凭借药物的作用,根据人对四时气候感应的适宜情况,辨别脏腑适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作寒凉温热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消除蕴结,使病人恢复正常。)《伤寒论》序 P43 1.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我每次阅览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秦越人路经虢国给太子诊病,使太子起死回生,到齐国望齐桓侯的面色就能预测疾病的记载时,总是深深地感叹扁鹊之医术高明,才能优秀)2.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突然遭到迅猛的六淫外邪侵袭,被特殊的病魔所缠绕,灾害降临,才开始震惊得发抖)
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拿可以活到一百岁的寿命,把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弄。)
4.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在社会上为权势利禄奔波的读书人,极力追逐争夺表面上的荣华,不注意保重身体,为谋求名利而不顾生命,危险得像在薄冰上行走,像面临深谷一样,竟然达到了这样危险得地步啊。)
5.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我的宗族人本来很多,从前有200多人。)6.感往昔之 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为从前家族的没落丧亡而感叹,为枉死的人得不到救治而悲伤。)
7.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如果能认真探究我所编的这本书,那么就对伤寒病等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大概也就掌握一大半了。)8.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假如不是博学多才,精通奥妙的人,怎么能够探究其中深奥的道理要旨呢?)
9.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观察现今的医生,不分析研究经典著作的精髓,推演所掌握的知识,只是各自继承家传师传的技艺,始终沿用旧的方法。)
10.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病情危重却不知道决断确诊,九处候脉部位的脉象,竟然连一点点模糊的印象都没有;鼻子、两眉间、前额,全部没有被他们察看。正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窥天”,学识狭隘片面罢了。)
11.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智慧的人,经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多听广记而懂得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学,希望允许我奉照“学则亚之“、”多闻博识“这句格言去行动吧)黄帝内经素问注 序P57 1.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解除疾病的缠绕和痛苦,保全真精疏导元气,拯救黎民百姓使之达到长寿,济助体弱多病的人都获得安康,没有三位圣贤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2. 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不需谋划而对远近事物的认识自然相同,不须约定,而对有形、无形的事都相符合。考核它的理论有依据,在实践中检验没有差错,)
3.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假如天资敏捷,就能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完备而周密的见解尽管属于生而知之的人,对经文正确理解的标准也依靠前人的注释。)
4.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都能时常使医学理论有所创新,极大的救助了民众,历代名医像鲜花绿叶一样递相繁茂,名声与实际相符合,这大都是《素问》理论对医家教育的显著成就,也是苍天的赐予)
5.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我王冰二十岁时就仰慕医道,向来爱好养生,幸运地得到这本稀有的《内镜》珍本,用来作为学习医技的借鉴。)6. 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况且将要攀登泰山,没有路径怎么上去?要想到海上日出的地方,没有船只,就无法到达,)
7. 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经历了二十年的努力,才探求到经文的条理要领,思忖谋划而有所收获,深感实现了早年的宿愿)
8. 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文字清晰,含义内容周详完备,逐一经过详细参阅,众多的疑问像冰雪般消融了。)
9. 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凡是我所添加的文字,都用红笔书写它,使今文、古文截然分开,文字不混杂,)
10. 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就像众星宿高悬在空中,奎星、张星<经文篇章字句>位次井然有序,又如深潭中的泉水清澈透明,鱼类与介类动物都能分清。)
11. 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使医生诊治疾病不失误,学习经文的人更加明确,高深的医技在社会上传播,德音连续承接,千年之后,才能体会到古代圣贤们的仁慈恩惠无穷无尽。)
《本草纲目》原序P65 1.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容貌润泽有光彩,身材清瘦,谈论问题津津有味。)
2.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时间经历了三十年,书籍考核了八百多家,稿子修改多次。)
3.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重复的部分删去,缺失的部分补上,错误的部分纠正。)
4.恚hui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怨恨当今社会缺乏博古通今如《丹铅卮言》作者杨慎那样的人才(我正在编写《弇州卮言》一书,可惜通晓古代的作者那样的人太少了。)
5.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何不刻版印刷它用来供给后代像杨子云研究《太玄经》那样去研究它。)
《串雅》序
1.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证、知脉、辨药,通其元妙者乎?俨然峨高冠、窃虚誉矣。(请问:如今哪些乘坐华丽的车子,拥有众多的侍卫随从(医生),都能识别病症,了解脉象,分辨药物,精通高深奥妙的医理吗?他们装模作样戴着高帽子包装自己,实际上是盗窃虚名罢了)
2.诘其所习,大率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鲜有通贯者。以故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为憾。(询问他们掌握的医术,大概只明白自己使用的方法,却不懂得自己运用这些方法的原因很少有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我想开阔眼界却没有机会,曾经为此感到遗憾)
3.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我向他询问医技,他谈了一些很好奥妙的道理,既不违背古代的医学原理,又符合现在医学的发展,与平常摇铃叫卖的人根本不同)
4.因录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使后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殆亦柏云所心许焉。(于是我摘录下他传授的治疗方法,重新加以删改修订,保存那些对社会有所作用的部分,再按部类排编,区别清楚,汇集成书,命名它为《串雅》,使学习这种医技的后人不致于被那些庸医(无真才实学的臭知识分子)所诬蔑诽谤,这大概也许是赵柏云的心愿吧。)
《温病条辨》序P78 1.方书始於仲景(方剂的著作从张仲景创建)
1.其余五气,概未之及,是以后世无传焉(其余五种邪气,一概没有涉及它们。因此后代没有流传下来)
2.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怀有拯救世人的抱负,具有超人的智慧,酷爱学问,从不满足,研究医理,追求精深,树立高尚的志向而仰慕古代名医,虚心效法各位医家)
3.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人们担忧的问题,是担忧疾病多;医生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4.作者谓圣,述者谓明,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义,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气可也,以治内伤可也。(首创者张仲景被称为圣人,阐述发展《伤寒论》学说的医家,被称为贤明的人。学习的人假如能探究其文辞,贯通其中的文义,并加以变通,推广施行它,用它来治疗六种外邪导致的疾病是可以的。用它来治内伤也是可以的)
5.至陶氏之书出,遂居然以杜撰之伤寒,治天下之六气。(到陶华的《伤寒六书》问世,就竟然凭空臆造,用治疗伤寒的方法用来治疗所有六淫外邪所导致的疾病)6.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可是社会上的庸医遇到温热病,总是首先发散表邪,掺杂消积导滞,紧接着就猛投攻下药,有时胡乱用温补法,轻微的疾病因此就加重了,重病患者因此就被治死了)
第五篇:大学语文重点摘记
我国保存神话的古代诗文典籍 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建安七子”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贵族清谈小说的代表作。文艺理论著作。广义的诗歌范畴
晚唐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最早的一部词选集 元曲分类,关汉卿的代表作 南戏代表作 区分明清小说
孔孟诗经理论。《诗经》中“风雅颂”的字面意义。《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西洲曲》的艺术特点。《燕歌行》段义。对比手法。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被誉为“以孤篇压全唐”的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内容、代表诗句。新乐府运动。新旧乐府的区别。白居易总结的诗歌的特性。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长恨歌》的悲剧意蕴。词的分类。
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八声甘州》关联上下片的句子。《八声甘州》中“红衰翠减”的修辞手法。上阕的融情入景。背诵。
辛弃疾《摸鱼儿》表现手法。《摸鱼儿》上片中词人用以自喻的事物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三阶段。元杂剧。汤显祖的文学思想。至情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分析。元杂剧歌白的作用。徐志摩的创作分界,新月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