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养老体系一体化

时间:2019-05-15 06:2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养老体系一体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养老体系一体化》。

第一篇: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养老体系一体化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养老体系一体化

【给定资料】

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双轨制”长期以来饱受社会诟病。《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其人员与企业职工一样逐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的破冰,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曾经被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破,公务员今后如何养老?国家养老新体系有何意义?

2、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同时,将建立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1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透露,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养老金并轨改革“原地踏步”7年后终于破冰,改革将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等对最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的养老保险相关问题做了详尽的回答。

》》点击查看更多申论热点分析 【中公观点分析】

养老金作为社会保障最重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待遇,关乎亿万百姓的晚年幸福,同时也是所有有关民生的制度改革事项中涉及面最广的一项改革。长期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养老体系,完全由国家为公职人员缴纳社保费,待到退休时间,机关人员可直接享有国家提供的养老服务。

2013-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不景气,工资“零”增长,个人还需要按本人工资的8%缴纳社保费,这样实行双轨制养老制度的我国各阶层更显不公平,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绪高涨,打破公务人员养老“铁饭碗”,可谓顺应民心,促进社会公平的一大举措。

打破铁饭碗后,公职人员抱守“铁待遇”的观念面临全面瓦解。机关事业人员对自己的岗位更加爱惜了,不作为、懒作为也少了,政府财政收入才会增加,大河满了小河满,公务员增长工资,提升福利,都有了可能,而且不同的激励政策,也会促进机关事业人员更好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破除养老金“双轨制”,有助于让公务员回归到职业本身,明确自身职责定位,端正报考动机,缓解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同时,养老金并轨,打消了公务员跨行业流动的现实顾虑,更有利于促进人才在公务员和非公务员等不同行业之间的自由、有序流动,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在考虑到社会的制度公平之外,也要体现职业差异,“基础金一致,个人金差别”就是种新思路,能有效防止“企业患不公,机关忧失保”的尴尬,以达到相对稳定、维持长期的理想状态。

【总结完善】

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应尽快实施公务员工资改革,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建立起完善的工资调整机制。在“财政不再保”的情况下,国家还应当挖掘商业保险的潜力,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的养老体系。

4000万公务员从吃“财政饭”转向吃“养老金”,制度易实行,但4000万人的思想认识却难以整齐划一,在并轨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想法、牢骚甚至抱怨,对此,各机关单位要提早介入,早做工作,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摆正工作态度和想法。“打破铁饭碗碗里才有肉”。

以特权待遇为荣的思想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教育进行克服,否则改革的终归事在人为,人的行为取决于思想,观念不改变,养老金并轨的具体实施就无从谈起。

第二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推进实名制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推进实名制

【背景链接】

从9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增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实施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严格实行“先登记,后服务;不登记,不开通服务”。同时,电信企业将通过电话、短信息、书面函件或者公告等形式告知未实名登记的老用户,并采取便利措施为其免费补办登记手续,逐步提高我国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比例。此事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实名制是世界各国遏制不法行为、净化通信环境的通行做法。不过,实名制并不意味着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现象就会自然减少。我国从2010年起陆续开始对新入网用户实行实名登记。但最近这几年,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反倒呈现上升态势。据相关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受理的用户有关垃圾短信的举报数量就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

实名制的一个难点是各类社会营销渠道的规范管理,电信企业要按照“谁委托、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社会营销渠道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和信息保护要求,并指导和帮助社会营销渠道利用各类技术手段方便用户进行登记。

事实上,几乎中国每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垃圾短信,近年来“响一声”电话和电话诈骗活动也日益猖獗,但因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人的身份信息没有登记,或者登记的信息虚假,导致取证、查处难。[意义] 电话实名制有利于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提升电信服务水平,遏制网络信息违法行为。实行严格的手机实名登记以后,非实名登记的手机卡将很难买到,这增加了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犯罪的风险,有利于从源头上威慑、预防和打击利用短信、电话等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实名登记信息将为公安机关提供违法犯罪行为的侦查线索,最大限度地挽回用户的损失。此外,实名登记还能够有效地加强移动互联网络空间淫秽色情的整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更多新业务只能基于实名制客户展开,这些用户将可享受到更多便捷和实惠。未来移动信息化必然在金融、居家生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用户早实名早受益。[启示] 实名制只是为打击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提供了现实条件,要真正实现良好初衷还需要配套的监管措施,以及不折不扣的现实执行。人们相信,那些疯狂的房地产和美容短信广告,以及开发票等违法广告短信,就算不是实名也胜似实名。更有媒体报道,近年日益泛滥的垃圾短信,其中不少就是运营商和相关企业合谋的结果。可见仅有实名制,根本遏制不住不法分子的逐利冲动。[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全面实施电话实名制固然重要,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实名制后的个人信息,反为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等提供“精准”便利,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同时,电信企业要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工作管理和技术措施,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用户信息保护的职责和要求,加大对用户信息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于泄露、交易和违规使用用户信息的行为坚决予以惩治。

第三篇: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交通安全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交通安全

【背景链接】

2011年10月7日下午四点左右,滨保高速天津界内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山东籍小轿车撞上了一辆河北籍大客车,导致大客车侧翻,被高速公路上的护栏从中间插穿,分为上下两截。经初步核实,事故已经造成35人死亡,19人受伤,死伤者大多数是河北唐山学院的学生。仅仅在10月7日当天,在天津、河南、安徽就发生了三起重特大交通事故,这三起交通事故,有两起和高速公路有关,有两起与超载有关,也都和超速有关。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数月来发生的几起交通意外已经让国人对于交通安全失去了信心。飞机失事、动车脱轨、地铁追尾、公交车自燃等等。如果,肇事车辆都能遵守交通法规,那么,生命就不会失去,翻车、相撞、追尾等等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汽车文明”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发达,更是驾驶员的文明、自觉和负责任。文明开车事关公共安全,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必然是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安全负责的人。显然,很多人根本不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当回事。这些惨烈的车祸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我国每年有6万余人死于车祸也不是偶然的。

[对策措施]

第一,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交通部门一定要落实检查“驾驶员资质审查制度”,杜绝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人员驾驶客车。对安全意识不强、经常违章、操作技术差的人员,要调离驾驶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第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大交通安全设施投入,交通部门要对全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认真排查、清理道路安全隐患。尤其对于事故多发、易发地点要抬高从路面到护栏之间的台阶、加固护栏、进行防滑处理,安装减速带,设置强行分隔带等。

第三,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和安全意识。交通部门要组织学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及网络、宣传单、社区板报等方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第四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京津冀一体化

【背景链接】

京津冀一体化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2014年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透露,目前正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将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有关人士称,预计该规划会很快出台。

“十二五”规划中,曾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设想。总书记2月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3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标准表述】

[我国区域发展的特点]

一是以行政区为主导的区域发展大框架。行政区导致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封闭。

二是区域内有不同等级的行政区。通过不同层级城市来体现,使城市的等级和行政区紧密联合在一起。

三是中国的区域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不是协作的关系。行政区域的政绩考核和公共资源的供给差异,导致这种竞争在近三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强烈。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大量政府配置的要素和资源价格被大大压低。

四是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不同,区域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与合作规律是不一样的。

[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

一是可以构筑中国乃至世界的研发创新、高端服务集聚区。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自主创新、高端服务、现代制造的核心区域,在加快中国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担负着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的重要使命。首都北京的产业已呈现服务主导和创新主导特征,天津的产业呈现高端制造和技术集约特征,河北正在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产业带和沿海重化工产业带。未来一个时期是京津冀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合力打造世界级研发创新、高端服务和“大国重器”集聚区的重要阶段。

二是可以探索建立科学持续、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示范区。

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可在三方面发挥全国示范效应:一是针对京津冀跨省际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探索跨界治理、“抱团”发展、政府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机制;二是针对首都北京面临的雾霾、水资源短缺等“大城市病”,着力探索超大城市通过功能疏解、空间优化,实现中心与外围共生互动的新路径;三是针对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形势严重的突出矛盾,着力探索建设生态友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新模式。

此外,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京津冀三地优势的有机整合,增强区域的整体优势,而且通过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崛起,将进一步激活和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

[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共生互动关系。从都市圈理论与实践来看,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存在着共生互动关系。从京津冀来看,城镇体系的“中心--外围”特征明显。尽管近年来北京采取了一系列产业疏解的措施,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种优质要素仍在向京津两大城市集聚。如何处理好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的关系,在中心城市功能疏解过程中带动中小城市发展,进而构造起合理的城镇体系,提升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第二,北京与天津两大核心城市分工合作关系。京津合作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京津实力水平接近,由于经济技术水平接近,产业结构错位,资源禀赋各异,因此更多的是功能分工、强强联合、互补合作,如金融合作、科技合作、物流合作、海空港合作等,合作领域更宽,影响更深远。只有处理好京津的功能分工、优势互补与有机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公.教育版权。

第三,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关系。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东部的发达地区,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使城市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到京津冀能否可持续发展。像京津冀这样一个重化工业占有较大比重的地区,能否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逐步化解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矛盾、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要求与环境治理的长期性矛盾、发展经济的迫切要求与淘汰落后产能的矛盾等,是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第四,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的关系。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区域协同发展成效。在实际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边界,如产业协作、企业创新、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等经济活动应该更多地由市场来调节,政府主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则主要由政府来规划和协调。其次,要处理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如何探索建立一个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跨界治理协调机制,以保障通过区域的协同发展,使经济更具活力、社会更加公平、运行更有效率,是我们亟待回答和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详情:nx.offcn.com

第五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京津冀一体化

无忧考网携手中公教育独家解析: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京津冀一体化

【背景链接】

京津冀一体化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2014年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透露,目前正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将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有关人士称,预计该规划会很快出台。

“十二五”规划中,曾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设想。总书记2月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3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

【标准表述】

[我国区域发展的特点]

一是以行政区为主导的区域发展大框架。行政区导致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封闭。

二是区域内有不同等级的行政区。通过不同层级城市来体现,使城市的等级和行政区紧密联合在一起。

三是中国的区域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不是协作的关系。行政区域的政绩考核和公共资源的供给差异,导致这种竞争在近三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强烈。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大量政府配置的要素和资源价格被大大压低。

四是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不同,区域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与合作规律是不一样的。

[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

一是可以构筑中国乃至世界的研发创新、高端服务集聚区。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自主创新、高端服务、现代制造的核心区域,在加快中国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担负着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的重要使命。首都北京的产业已呈现服务主导和创新主导特征,天津的产业呈现高端制造和技术集约特征,河北正在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产业带和沿海重化工产业带。未来一个时期是京津冀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合力打造世界级研发创新、高端服务和“大国重器”集聚区的重要阶段。

二是可以探索建立科学持续、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示范区。

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可在三方面发挥全国示范效应:一是针对京津冀跨省际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探索跨界治理、“抱团”发展、政府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机制;二是针对首都北京面临的雾霾、水资源短缺等“大城市病”,着力探索超大城市通过功能疏解、空间优化,实现中心与外围共生互动的新路径;三是针对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形势严重的突出矛盾,着力探索建设生态友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新模式。

此外,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京津冀三地优势的有机整合,增强区域的整体优势,而且通过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崛起,将进一步激活和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

[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共生互动关系。从都市圈理论与实践来看,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存在着共生互动关系。从京津冀来看,城镇体系的“中心——外围”特征明显。尽管近年来北京采取了一系列产业疏解的措施,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种优质要素仍在向京津两大城市集聚。如何处理好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的关系,在中心城市功能疏解过程中带动中小城市发展,进而构造起合理的城镇体系,提升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第二,北京与天津两大核心城市分工合作关系。京津合作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京津实力水平接近,由于经济技术水平接近,产业结构错位,资源禀赋各异,因此更多的是功能分工、强强联合、互补合作,如金融合作、科技合作、物流合作、海空港合作等,合作领域更宽,影响更深远。只有处理好京津的功能分工、优势互补与有机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关系。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东部的发达地区,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天津两个超大城市,使城市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到京津冀能否可持续发展。像京津冀这样一个重化工业占有较大比重的地区,能否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进程中,逐步化解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矛盾、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要求与环境治理的长期性矛盾、发展经济的迫切要求与淘汰落后产能的矛盾等,是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第四,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的关系。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区域协同发展成效。在实际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边界,如产业协作、企业创新、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等经济活动应该更多地由市场来调节,政府主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则主要由政府来规划和协调。其次,要处理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如何探索

建立一个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跨界治理协调机制,以保障通过区域的协同发展,使经济更具活力、社会更加公平、运行更有效率,是我们亟待回答和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京津冀城市群本身的市场化程度偏低。社会资本最需要城市群发展,城乡群发展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城市群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自发经济联合体,而不是行政“拉郎配”的联合体。相对来说,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之所以发展得较好,就是因为这两个区域内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资本相对比较活跃,形成了有效的产业分工与产业链,从而奠定了城乡群的内生动力。

第二,京津冀城市群缺乏强有力的经济领头城市。长三角中,上海当仁不让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珠三角中,广州和深圳成为重要的双引擎,拉动其他城市发展;而在京津冀中,缺乏一个能够进行资源要素配置枢纽的城市。北京经济总量不小,但还承担着大量非经济性职能,使其不可能定位为单纯的经济中心;以天津或河北来统领区域发展,力不从心。

第三,京津冀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尚未达到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没有做到有效对接,客观上加大了三地的交易成本。例如,河北省交通运输发展水平与京津差距较大,其中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

2、天津的1/3,还有京昆、京台、京秦、密涿、唐廊等省际“断头路”。

第四,京津冀城市群公共资源配置差异较大。城市的发展取决于资源聚集的情况。我国在过去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主要通过行政方式配置资源,行政层级高的城市,获得的资源越多,发展越快。但这也带来了不同城市间巨大的资源差异;有企业为了让北京籍员工到河北工作,开出了工资翻番的优厚条件,重要原因就在于两地公共资源差距。这局面不改观,今后有可能面临“产走人不走”的格局,成为一种“半一体化”。

[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考虑从顶层设计、机制保障、全面推进等方面入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要以首都经济圈规划为导向,推进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对接。基于国家战略、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分、城市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立足三地的比较优势,进行区域规划和政策配套的顶层设计。如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及重大跨区域项目等规划,应在中央层面做好京津冀区域规划的顶层设计,以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以区域规划顶层设计为导向,京津冀三地应主动将首都经济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河北沿海经济带等战略规划与区域发展顶层设计进行对接,并进一步深化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和体制机制,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是在机制保障上,要探索建立横向与纵向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区域协调机制。比如,探索建立横向协商与纵向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机构。再如,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针对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合作和生态合作等,探索建立成本分摊、生态补偿等多种跨界治理的协调机制。此外,还可考虑推出相关配套政策,创新区域合作模式等,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在建设交通、产业、城镇、生态、社会一体化的新首都经济圈,全面推进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藩篱,实现三地“抱团发展”。为此,要充分发挥北京服务、天津制造与河北加工的优势,按照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区域一体化,打造交通、产业、城镇、生态、社会一体化的新首都经济圈。

其一是交通体系建设先行。发展大交通,强化城市间的空间网络联系,实施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一部署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包括铁路、公路、空港、轨道交通等的综合交通体系。

其二是推进区域内产业的转移、集聚、链接、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条与集群,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其三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大都市周边的新城开发与中小城市建设,将其建设成为生态、科技、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

其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共建与联防,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低碳生态宜居家园建设。

其五是推进区域社会发展一体化,创造有利于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的社会环境。

【经典范文】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满意历史答卷

面对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最需要的是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积极作为的使命意识,勇往直前的锐气豪情。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对京津冀迈向更高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全国两会上,三地代表精彩纷呈的讨论发言,指向一个共同核心——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交出一份无愧时代、无愧历史的满意答卷。

抓住重大机遇,积极主动作为,要求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深刻认识形势、准确把握任务。总书记要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这“四个立足”、“七个着力”,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引擎。

协同发展、相得益彰,融合的过程也是激发更大活力的过程。以优势互补为前提,以良性互动做支撑,以共赢发展为目标,其指向就是三地自身发展与辐射带动兼收并蓄。深刻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京津冀战略空间中考量自身发展,共同打通发展大动脉,就可以更广泛激活资源,更好地带动北方腹地发展,从而加快形成环渤海经济带,打造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新引擎。

面对重大历史性机遇,能否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决定我们如何开启未来。天津的城市定位是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紧密结合定位,发挥在港口、制造业、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更加注重用好首都资源,更加注重密切与周边省市的合作,更加注重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我们就能够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更好地破除发展的瓶颈制约,达到“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发展境界。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打破条条框框的定式,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在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中融合、在产业发展互补互促中叠加、在资源要素对接对流中联动、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拓展、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中共赢,京津冀拧成一股绳,抱团谋求更大发展,区域整体优势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加一必然大于二,一加二定能大于三。

下载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养老体系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养老体系一体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个全新概念,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养老问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背景介绍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7亿,且以每年800万速度增长,其中六十岁和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七。这组数......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职务犯罪

    http://zj.offcn.com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职务犯罪 【背景链接】 2017年3月23日,记者从贵州省检察院获悉,近期省检察院印发《贵州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信息爆炸造成认知鸿沟,与制造谣言相比,分辨谣言往往需要公众具备很多科学常识和社会知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月份汇总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月份汇总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取消特权车牌 【背景问题】 (1)在治理交通拥堵的社会大讨论中,社会各界对“特权车”一直反映强烈。这些车不遵......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纵横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热点事件】 1.科研是一份事业——吴宇恩 2005年,吴宇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刚进入清华园的头一年,吴宇恩学业成绩不是很理想。大三时,吴宇恩曾在李亚......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讲解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廉洁操"事件 【社会问题的背景】 “廉洁自律保健操”引发网络关注,据悉,“廉洁自律保健操”是由广东省委党校与惠州市纪委、龙门县委合作......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合集)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古文化的根 【背景链接】我国历史悠久,遗存自然就丰厚,除了那些价值连城的稀世文物,还存有大量的“活态文物”——古村落。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