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辅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一)(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6:0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辅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辅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一)》。

第一篇:高考语文辅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一)

高考语文辅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

(一)收藏 | 字号

T T 时间: 2011-05-09 14:28 点击: 1408次 参与论评(1)

[导读]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第二篇:高考语文宝典: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

高考语文宝典: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

格致中学高级教师 张高炜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 “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 “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第三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 “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 “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重视高考作文结构安排 给你的文章增点亮色

一、坚持传统的旧结构

对于写作能力较差者,可以采用“传统的旧结构”。所谓的“旧结构”,乃是使用“传统的、常规的”合情合理的先后顺序来展开。

比如,最近我叫应届高三毕业生撰写一篇题为《地球啊,地球》的800字高考模拟作文,我首先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学习了 《诗经·鲁颂·閟宫》的八个部分内容(《閟宫》一诗,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叙述周朝先祖开国创业的伟大功德,以及颂扬鲁僖公建庙祭祀、祝祷祈福的乐歌韵辞),然后给它撰写好精确而简扼的段落大意,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接下来,我又给同学们撰写了《地球啊,地球》一文的八个写作提纲,让大家拿回去,寻找素材,初成草文。大家在进行认真交流之后,再形成正文。

这八个提纲的具体内容如下:

(1)太阳行星的地球;(2)原始状态的地球;(3)丰富资源的地球;(4)无私奉献的地球;(5)人类损毁的地球;(6)带来灾难的地球;(7)反思拯救的地球;(8)和谐共存的地球。

全文以“地球”为中心线索,先后有序地按此结构提纲去写,给人一种清晰明白、有章有节的感受。

二、紧连时代的新结构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者,可以采用“紧连时代的新结构”。所谓“新结构”,那就是要有一些突破和变化。下面我例举曾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篇“通讯”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山西省平陆县发生61名民工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救命的事件。《中国青年报》的作者在报道此事时,就采用了较新的结构形式,具体写作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北京接到平陆求救电话。

(1)1960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下午4点钟(倒叙;点;详;抒议之一)

第二部分——平陆向北京求救的缘由。

(2)2月2日(傍晚七点)(回叙;面;详;短语之一)(3)就在同一时间(平叙;点、面;详;抒议之二;短语之二)

第三部分——北京、平陆各方急救状。(4)2月3日,下午4点多(顺叙;面;详;抒议之三)(5)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顺叙;点;略)(6)时间将近晚上七点(顺叙;点;略)(7)7点半以后(顺叙;点;略;抒议之四)

第四部分——空投药品,并抢救成功。(8)夜里9点零三分(顺叙;点;略)(9)夜里11点23分(顺叙;面;详)(10)就在同一时间内(平叙;点;略)(11)2月3日,深夜(顺叙;点;略;抒议之五;短语之三)

全文结构,以11条具体细致的时间标题为主线,又穿插同一时间之不同地点空间转移的“点面、详略”内容,倒叙开文;文中再伴以三处精妙的排比或整散短句,以及段尾五处抒情兼议论的精悍简洁文字,把主旨步步提炼升华。总之,“时空交错”与“多元写法”的和谐运用,使文章结构“紧凑严谨、紧张疾速”。

三、创造时尚的奇结构

对于写作能力特佳者,可以采用“创造时尚的奇结构”。所谓 “奇结构”,那就是选择“标新立异、独创奇特”的别样结构。

我们都已经看到了前几年考场上出现的一些“别样结构”的好文章。比如,南京考生运用“寓言故事”撰写《赤兔之死》;上海考生运用“网络博客”撰写的 《与先圣孔子论文化遗产》;汶川考生运用“七律+骚体”撰写的《悲中行》;湖北考生运用“古体长诗”撰写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四川考生运用“甲骨文”撰写高考作文……应该说,肯定这些“冒犯”与“尝试”的行为,是高考制度变化的一点小小进步吧。

当然,还要在这里特别指出一点:写作结构的个性创新,必须是“合情合理、可信可读、有节有度”的范畴,而不是胡编乱造、随心所欲的过分恶搞。否则,将会导致写出非马非驴、浅薄庸俗的作品来。总之,不管运用哪种结构写文,我都希望你能打破框框、追求新意,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高考作文,会产生当场“精神为之一振、评定为之一新”的意外效果。

第四篇:2014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及示例

2014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及示例

点击数:1814 次录入时间:2013/11/8 11:26:00编辑:zhangwei19910302[宣传赚点]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结

“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个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第五篇:2017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2017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1、抓住任务,梳理要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古代的文化领域存在一个“三教合一”的现象,“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和道教。古人从“三教”的主体观念的价值作用中,提取出很有意思的思想: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治世、治心、治身,对古人的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都各自起过积极的作用。这三种人生修养的方式在现代生活中也有积极的影响。

那么,你认为治世、治心、治身三者中,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分析:

这是一个多元立论要素作文题。

看看作文的具体任务有什么?作文任务是作文的规定动作必须完成。

作文任务是:你认为治世、治心、治身三者中,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选一,选择一个你认为更重要的一个一一这是作文的话题(治世、治心、治身)、也是思维的维度,这是作文的观点(如,我认为治世更重要)。

更一一是写法,必须比较。

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一一这是文体要求,必须写议论文。先写看法(论点)后写理由,这是作文内容,必须回答“为什么”。

与任务相关的立论要素有(这是一个多要素的题注意:分析要素、分类分层): 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一一这是衡量更重要的理由、标准,也是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

人生修养一一这是贯穿全文的红线。

提纲举例: 总说:

雍正帝说: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治世、治心、治身,这三种人生修养的方式,对古人对今人的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治世更能提高人生修养,所以我认为治世更重要(论点)。

分说:

1、什么是治世、治心、治身它们的主要观点 评说。

2、治世能使人道德精进。(结合例子对比着治心、治身说。以说治世为主。)

3、治世能使人思想完善。

4、治世能使人人格建立。(人格:性格、气质、能力)

5、治世能使人成就业绩。(2、3、4是5的因,5可略写)

6、青年人尤其要积极入世。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加强人生修养。(联系实际)总说:

回溯材料,总结全文,升化主题。中国梦我的梦。中华伟大复兴。吴炳忠。

2、抓住核心概念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陕西洋县人为了保护朱鹮这一古老物种,放弃了很多眼前利益,但十多年后,他们的付出正得到大自然慷慨的回报:这里的绿色无污染、比普通大米贵好几倍的“朱鹮大米”十分抢手,洋县成为有机产品第一县,“朱鹮之乡”的美名也让旅游业风生水起。

某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环保部检查时,一个当地负责人解释说:“不发展经济就没有面包吃,没有面包吃会饿死人的。”

这两则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立意的准确性表现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含意,整体把握的一个基本做法就是抓重要概念,然后依据核心概念进行立意。

关键概念:

保护物种、放弃眼前利益(追求长远利益)、付出与回报、生态环保、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环境)

核心概念:生态环境。它应贯彻文章的始终。举例子、分析议论,都得紧扣住它。立意:保护好生态环境,理念先行。(洋县人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某自然保护区不保护生态环境,还强词夺理。)

写作重点:怎么样保护好生态环境。(从关键概念得知)

3、抓住中心话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的人际关系。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有人说需要“微笑”,有人说需要“赞美”,有人说是“共情”(即同感,同理心,同情),有人说是“倾听”,有人说应当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有人说生活中应多作换位思考„„

那么,你的看法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分析:

此题的中心话题十分明显:

“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一一规定了写作的中心话题,必须围绕这个话题说理论证。(注意“如何”,如何就是怎么办、怎么样。也就是说作文主要内容必须回答“怎么样”,而不是“为什么”等。)

“那么,你的看法呢?”一一关于什么的看法?答:关于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看法。题中的六个有人说都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立意:你可以在六种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己另拟一个(看法)观点(省略号,表明可以另拟。)

4、抓住材料内容及含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大学“纸质图书发烧友”协会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深入城市社区观察,对实体书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由于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冲击,近半实体书店关闭或转行:一部分书店改变经营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如“24小时书店”设有供“背包客”借住的小房间,“老书虫”书店每周举办朗诵会、读书会、艺术电影欣赏等文化活动:极少数书店坚守传统经营模式,走特色书店、专业书店道路,如那美书店精心打造中国最全电影文字书库,蒲蒲兰绘本馆专注经营儿童绘本„„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分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事实(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内容为“实体书店摆脱闲境的出路”。

材料含意可理解为“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立意说明:

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的多元选择主要体现在“出路(方式或途径)”上,在这一点上,材料体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但末尾的“省略号”淡化了这种冲突。材料对列举的三种“出路(方式或途径)“只是客观叙述,没有任何倾向,因此可褒可贬,同时也允许考生提出更多的“出路(方式或途径)”。

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坚守、与时俱进、创新、变通、舍弃等(建议评分不超过35分)。

立意参考一一

内容层面的立意:(1)适应时代潮流,实体书店转行实为明智之举。(实体书店关张,并非识时务之举。)(2)为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点赞。(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走出了困境,却失去了纯粹,淡化了书香。)

(3)坚守传统经营模式,为纸质图书发烧友留一方净土。(固守一种与时代脱节的经营模式,非智者所为。)

(4)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不妨和网络书店“联姻”。含意层面的立意:

(1)优秀传统行业(文化)岂能轻言退出。(不妨为传统行业的自然消亡唱一曲挽歌。)(2)与时俱进,传统行业方能脱胎换骨,焕发生机。(传统行业融入现代元素不能以失去自我为代价。)(3)坚守自我,走出困境,传统行业应有文化自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3.关于立意的层级

第一层:本材料内容范畴内,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出路;

第二层:文化学范畴,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第三层:哲学范畴,发展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辩证地看待传统行业的发展变化,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从第一个层面写起,从第二或第三个层面中立意,体现立意格局高的要求。含意层面立意比内容层面立意深刻,更有优势。)

5、抓住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电影表演学把演员分为两类,一类叫本色演员,就是按自己的个性去塑造角色的演员,比如演员天生幽默,他就把幽默融入到他扮演的所有角色中;另一类叫角色演员,就是按剧本需要去塑造角色,忘掉生活中的自我,不把生活中的个性带入到表演中。

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该像本色演员一样活出自我呢,还是该像角色演员一样活出个超我呢?

对此,你有何看法?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分析:

该题的问题是什么?题目给了,十分明确: 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该像本色演员一样活出自我呢,还是该像角色演员一样活出个超我呢?

面对这个问题,老老实实的给予回答就是了。如:

1、社会舞台,本色出演

2、做自己的主宰,活出自我

3、拓宽个性,活出超我。----------问你什么你就首先答什么,问哪一个更重要,就回答“治世更重要”,这是“态度”,问你的态度,你就必须首先表明态度。你为什么说这个更重要(更有价值)一句话回答(理由)就是你的论点了。把这个论点,分解开就形成了若干个小理由,就是分论点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你说更重要的理由。

其实啊,作文“答题而已”,问什么答什么,只不过答800字而已。如,人物评选,问:小米雷军、航天团队、作家刘震云,你投谁一票?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论点(看法):因为刘震云的小说,深入挖掘了人心、人性,所以我投刘震云。“因为--------”是论点,“所以------”是态度,可见,一般说,这样的题的论点是由论点+态度构成的,或说是由一个因果复句构成的。作文的题目呢?一般情况下是“态度”。

有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题,不表明态度,不说谁更重要,非要弄出个有“哲理”呀“文采”呀一类的论点,其实,是没有搞清楚“态度与观点”的关系,思维还在旧的作文材料题里,思想还在旧的框框里,造成“答非所问”。作文态度要老老实实,作文一装腔作势,准出错。

6、抓住整体,切合题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材料分析:

材料属于观点讨论型的材料,材料的背景为考上大学一个学期后,两位高中时候要好的同学的感想交流。

立意分析:

这则材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小王和小刘对是否后悔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选择的感想。这句话就表明了这则材料的整体含意,这是我们写作的边界,也是我们整体把握题意的依据。我们的立意,可以从这一句话中提取重点,我们的立意,可以重点放在“是否要后悔”的问题上,可以放在“我们的高中生活应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1.是否要后悔?

(1)确实后悔,光是刷题的高中生活,太无趣,过来之后也觉得意义不大。(2)不应该后悔,这是现实,我们无法改变。

(3)不应该后悔,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应该后悔。(4)辩证看“是否要后悔”的问题。„„

2.我们的高中生活应该做怎么样的选择?(1)学习为主,高考为目的。

(2)学习为主,也可以兼顾全面发展

(3)不要以考上大学为目的,要以自己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立意的层级:

(1)本材料范畴的层面:高中阶段是陷于题海还是要全面发展?(2)社会层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3)哲学层面: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胡老师说:整体立意就要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提炼出关键词,依关键词立意。这样才能切合题意。把握整体比部分把握更有优势。切合题意比符合题意更有优势。综合理解材料比单一理解材料更有优势。格局高的立意更有优势。)

7、定位好角色,准确立意

2017年4月福建省高中语文质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分析:

这是一个“交际语境写作”题。福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王兆芳

点评2017年4月福建省高中语文质检作文题 还是“选择式”材料,但未必要“呼应其他”。

众人瞩目的2017年福建省4月质检作文的话题是“共同记忆”,与省里以往几次大考的“传家宝”、“二十四节气”,以及2015年高考课标二卷作文题“风采人物”的选题相似,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民族精神入题,力图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关注国家,关注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传递人群感情,写出正能量,体现了福建省质检命题的一贯的努力和追求。

虽然从整体上对“共同记忆”的反思批判余地不大,但本题提供了另一个较广阔的写作空间,那就是材料所示的“不同的交往”和“不同角色”,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记忆”和“不同的意义”。可以看出本次命题在话题和立意上,加大了对考生的限制和引导,也提供了一定的写作空间。

这种空间体现在三对不同的关系上。“共同记忆”是唯一的写作话题,“三对关系”是可选择的空间。子女对应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学生对应沈老师,共同记忆是师生情;市民对应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文化。只要选择其一即可。实际上也只能选择其一。因为三者之间是从不同角度切入的,既然是“沈老师”,就不可能是“吴市长”,也不可能是“张爸爸”,可见无法像以往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样“选择其一”“呼应其它”。这是本次命题的一大特点。

另外,题目要求从子女、学生、市民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来写,“张爸爸”、“沈老师”、“吴市长”仅仅是各自对应的对象,他们的话也仅仅是子女、学生、市民的辅助、点拨和启发,而不是“共同记忆”话题的全部,否则就难以拓开思路。比如,张爸爸说,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也要陪同孩子成长。若从子女的角度,当然可以赞同张爸爸的观点,但也可以大胆反对,甚至反思批判,挖掘写作空间,认为即使无法陪伴,也不会影响亲情;或者,过度陪伴,反而会消磨亲情;亲情与陪伴无必然联系,有时虽远隔千里,但依然相爱;反而有时近在眼前,却形同陌路。另外两对关系也同理。

总之,敏锐发现题目的限制,努力拓展写作的空间,是每一次考试无法回避的任务。

优文展示

同城共忆

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高楼大厦数月峻工已不是神话,而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独特文化的共同记忆似乎也随之渐渐消逝,淡忘在岁月里,埋藏在童年时,留下的只有钢铁森林构筑的现实。日复一日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不免令人心生厌倦。我们只能在记忆深处寻找这座城,这些市民们所珍藏的共同记忆。

城市的共同记忆是具体而微的。幼时常去的老公园,上学路上走过的每一条青石小巷,还有那些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的老建筑„„那一点一滴汇聚成鲜明的共同记忆。当然,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城市不可能一成不变,永远保持着同一个样子。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也恰恰在这变化发展之中慢慢形成、积淀,成为一座城市的底蕴。作为市民,我们承续着记忆,也创造着记忆,并在共同记忆中认同一座城市。历史与现状交织,市民和城市互相影响,使得城市有了体温与个性。

现在的问题是,城市发展太快了,快到令人措手不及。公园被翻修了,景观树木大量种植,各大商场纷纷入驻,每个现代化的街区都成了同一模样。我所在的城市,老 旧的房屋被“景观改造”了,从市中心到市郊,灰、白、红三色构筑的模板景观随处可见;老街、老建筑也没能挡住翻新和改建的潮流,千篇一律的包浆漆色、青砖黛瓦、檐角飞扬。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共同记忆,而是他们的。

文化是有边缘效应的。人们往往不愿去品读前人用生命编著的文化记忆,许多城市的记忆就只能在一代代父母子女口中相传。方言的失落是无数语言学家心中的痛楚,民俗文化的流失引起老一辈人无声的恸哭。我们还能在何处寻找它们?在父母、祖父母只言片语的提及下?在不发达的、偏僻的乡村田野里?似乎也只能如此了,在现代化浪潮未曾席卷之处,依稀还能辨识出一座城市独有的记忆。而年轻的我们,心中关于城市的共同记忆已经是支离破碎的,修复和重新生长的线索,可能只在那些更传统的“边缘地区”中了。

拯救、挽回失落的文化和记忆,是我们亟需完成的任务。它是我们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土层,刻印着过去,涵养着现在,映射在未来。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精神之土的涵濡与深耕,正如植物扎根于广袤的土壤,高楼依托于坚实的地基。

城市的共同记忆应该深埋在每个市民的精神土壤中,城市的魂应蕴藏在每个市民的精神世界里。文化传承是它的根基,它与每一个市民共同成长于此,一起记忆于此。

陈文卿老师点评:

与其他提供事件或现象的材料相比,本次作文题情境比较复杂,任务设置看似简单却内藏玄机,考生一不小心就会迷失题旨。可以说,省质检作文题所给的话题并没有太大的新意,但是任务设置的方式却非常精巧,对考生准确理解并在写作中贯彻题旨的能力要求较高。题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思考共同记忆的意义,任务看似很明确,但是有两个关键的问题却还留待学生去琢磨,其一是和谁的共同记忆即共同记忆的内容,其二是共同记忆对谁的意义即意义的指向。对这两个问题的提示,自然隐含在材料中三位长辈的话里,但是这个提示又是模糊的。张爸爸说:“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从中可以体会到,所谓共同记忆在这里可以指父母子女因共同生活而产生的共同记忆,其意义也指向父母子女的关系。吴市长说:“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就不能相类似地把这里的共同记忆理解为市长与市民因共同经历而产生的共同记忆,其意义也不是指向市长和市民,而是指向城市。综合三位长辈的话,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清楚了:其一,共同记忆可以指父母子女之间的,也可以指家庭的;可以指师生之间的,也可以指校园的;可以指市长与市民之间的,也可以指对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其二,共同记忆的意义,可以是对子女而言的,也可以是对家庭而言的;可以是对学生可言的,也可以是对学校而言的;可以是对市民而言的,也可以是对城市而言的。

如上面所言,这个作文题的任务设置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准确把握。不仅如此,材料中三位长辈的话,各有两句,前一句是核心,后一句看似重要,其实却造成干扰。考生立意去阐释这后一句话,强调父母应该多陪伴子女,强调高楼大厦和底蕴的关系,就是受了误导,忽视了身份的特点。

面对这样的题目,只有写作基础非常扎实的同学才能“随机应变”。能够充分理解题旨,并能言之有物地围绕中心话题进行阐释,这样的文章已算得是佳作。

通常来讲,考场佳作有两种情况:一是高度吻合阅卷老师对本次写作的期待;二是发人所未发,让阅卷老师感到耳目一新。那么,对这次省检作文,我们期待看到的佳作是什么样的呢?就议论文来说,既要有比较深入的阐发,又不失于抽象枯燥;既要有具体鲜活的体验,又不失于细琐感性。譬如,从市民角度立论,应基于具体可感的甚至亲身经历的典型事件,采撷城市的风物、生活习俗、重大事件等,进而就城市的共同记忆的留存与消失、遗忘与珍藏深入思考,既有可读性,又有思辨性,这样的文章自然可称 佳作。就记叙文来说,则应该有曲折生动的故事、贯穿始终的题旨以及自然的升华。记忆本身是私人的,是感性的,是带着情感的,而不同的人在一起又自然形成共同的记忆,从而体现出群体的、理性的、普遍的特点,能够通过个别的人物与独特的事件,写出对家庭父子、校园师生、城市人群的共同记忆的体悟与感怀,也会很精彩。

俳羽这篇文章能紧扣题旨,内容朴实具体,对共同记忆的理解不空泛,其中还不乏细腻精彩之处,能反映出其阅读与表达的素养。至于其不足,则主要在不够大气,视野稍狭。

8、抓住不同角度,深挖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一、对材料的分析

这是一个事例类型的材料,人物就涉及三个:小朱、小朱的父亲、小朱的母亲。我们从文字上简要分析一下这段材料:

小朱:“坦陈”自己的想法,表明了小朱对父母是很信任的,两代人是可以交流的。小朱的想法是:辞掉待遇又好、又体面的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的工作,回家养螃蟹。他的想法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提出来的,而是“酝酿已久”的。按照母亲的意见,小朱去体验了一天抓螃蟹,得到的收获是“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才”字,表明小朱以往对父母养螃蟹的辛苦有所了解,但未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辛苦,这次的体验,要比他想象中的养蟹生活要更辛苦。但是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仍觉得发挥他作为大公司网络工程师的技术专长,认为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而且他的心态很乐观,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父亲:心里是纠结的,培养小朱读大学,希望就是他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待遇高又体面,不用回家务农;现在小朱提出辞职回家养螃蟹,跟他的想法出入太大,要是养螃蟹又何须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辛辛苦苦那么多年读大学呢?这不是以往的读书都是白费了?他对儿子的想法感到不解。

母亲: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母亲没有直接反对儿子的想法,而是让儿子去体验养蟹的生活,让儿子对真正的养蟹的辛苦有所体验才来作出决定。

二、对题目立意的理解

整件事情就是一家子对于小朱想辞职回家养螃蟹的不同看法,这个就是整个材料的整体含意,在这个整体含意的框架内,可以有不同的立意方向,大致归纳起来,大的立意方向有三个:

1.两代人关于择业的不同心态的比较:小朱不安于现状,希望通过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价值;父亲则是希望他安安稳稳地工作,不要太辛苦。学生对这样的择业观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评价,无所谓好,无所谓坏。

2.两代人对于读书是为了什么的理解的比较:小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父亲则认为是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与判断,进行相关的立意。

3.家庭交流方面的立意:这个家庭的氛围是很好的,大家坦诚交流,没有家长霸道作出决定。无论结果是如何,小朱作如何的决定,对于父母和小朱来说,都不会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因为他们之间经过了真心的交流。

学生能够把握这样的要素,在这样的要素提炼出自己的立意观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观念,都应该是符合题意的。

注意: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审题要点(葛福安)

1.要对叙事中的人物、情节、问题有总体把握解读。尤其要关注关键情节和关键句背后的问题指向。

2.关键情节指向问题的核心,在行文时无论哪个角度选取观点都不能绕过关键情节。本材料中不能绕过的关键词与情节是:小朱辞职创业的想法及实施、小朱和父母的意见交流。

附:

如何写好赞类的文章 ——以深圳市一模作文题目为例

“点赞”本来是网络语言,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后引申为“赞同、喜爱、认可”等意思。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会遇到一类材料作文,其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不仅正确,而且让人高度赞同,让考生情不自禁为之赞叹、欣赏、鼓掌、喝彩,这类文章可以统称为“点赞类”。但是,“点赞”只是表态,就如同对着你欣赏的人高高竖起大拇指,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姿态,至于你为何点赞,背后的理由有多充分,写出的文章有多深刻,显现出的语言有多见功力,可能不能仅靠竖一个拇指就能获得的。因此,点赞只是这类文章写作的起点,就如同选择了一条路,站在路的零公里处,你要让你的点赞深得被点赞者的内心,那还要看你一路上的功力。因此,点赞文章的好,更在点赞外!在具体的写作中,申述点赞的理由是不可省缺的内容,点赞理由的申述顺序也是不可不考虑的问题,写出文章,要让被点赞者觉得是“真点赞”而不是“浮夸”或“忽悠”,还要让读到你的点赞文的人觉得你这“点赞者”水平高,写作能力强,价值观正能量,有情怀。因此,要写好点赞并不是三分钟热度,浮于表面的情感流露,而是要写出材料体现的价值观“好在哪里”,“为什么要点赞”,“怎样点赞”因此点赞类作文不仅要重发乎情,要重论乎理,更重论乎序。

1.态度背后有观点 人们常说,议论文写作要有明确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其实,这三个词语是有区别的,立场,是站在何处,态度,是倾向于什么,而观点则是立场、态度的具体表达。它是一个“点”,由这个“点”,可以看出写作者的思想的集中表达,也可以看出作者思想表达的力度和表达的艺术。因此,点赞类文章,在竖起拇指的同时,就要有明确的观点句提炼出来。而且,这样一个观点句还要成立文章的写作核心,它是类似“金句”般的有表达力的句子,是文章意思的核心表达。在2017年深圳一模的高分作文中有为数不少的“点赞类”题目,有的表明了小朱行为背后值得点赞的精神价值,如“为坚定自己的想法点赞”,而更多的则是仅仅确定了值得点赞的“行为”,如“选择职业值得点赞”“为小朱回乡创业点赞”“辞职想法,值得点赞”,那么,这类只是在题目中标明点赞内容的文章,应该说,并没有把点赞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明确出来,还要在文章中再次明确。9 如《辞职想法,值得点赞》一文,作者最终得出的值得点赞的理由是“收获的是一个崭新的人生新篇章”,这个理由,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2、分析出价值观的个人价值

值得点赞的价值观一定包含着很有意义的个人价值,诸如生命的真实感、事业的成就感、灵魂的自由感、生活的幸福感、选择的智慧与勇气等,这些都是在个人方面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自然值得点赞。

比如,深圳一模作文题目中的主角“小朱”放弃了虚荣、选择了质朴、遵从了本心,不顾体面工作当起了自己喜爱的“泥脚子”,进而活出生命的真实感,这一点值得点赞;同时他开拓了自己的事业,获得了事业的成就感,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蟹塘”,不管辛苦与否,均获得一种令人羡慕的成就感,值得点赞;小朱之所以放弃网络工程师的体面工作,他更喜欢广阔的蟹塘与网络电商,他获得了灵魂的自由感,这让人敬佩;他和父母在一起,家人团聚,共同谋划“螃蟹大业”,是一种生活的幸福感,还有什么比这种生活还幸福呢;同时,他的勇气都决定都透露出一种智慧,别出机杼,这一点也值得点赞。因此,点赞作文要分析出具体的点赞原因,否则不就变成了溜须拍马屁,空洞而引起阅卷老师的厌恶而难以获得高分。

3、深挖价值观的社会意义

点赞作文要写的更好,立意高妙,分析深刻,还要深挖价值观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是比较空泛的概念,不要求全,只要被大多数人认可就行。如果材料的价值观体现出时代感,引发了正向反应,爆发出正能量,给平凡普通的人智慧启发或者心灵震撼,让浑浑噩噩的人猛然惊醒,使寻寻觅觅的人突然找到答案,让那些迷途羔羊找到了青草地,让那些浪子们幡然醒悟、痛哭流涕,甚至透露出深沉的大爱、感动了芸芸众生,天地为之动容,这些都值得点赞,甚至歌颂。

高考作文材料中提到的一般是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却能够“以小见大”,折射出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这显然需要客观公正地分析材料,既不拔高,又可以深挖出具体的社会价值。

深一模有一篇题为“选择职业值得点赞”的54分作文,开门见山,采用平行结构来给小朱的选择点赞。虽然是高分,但不是满分,这篇作文仍然可以升格。这篇作文的作者认为:

我们无法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有多少人愿意真正迈出那一步,站到一些偏见目光的对立面,弘扬职业的平等性?很多人不是在人云亦云中迷失方向,就是在纷纷议论中退缩,回到大众群体。而小朱,他认为成为镇里的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光彩何其真挚。他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内心的向往,值得点赞。

这一点挖掘得非常好,很机智!可以推测,小朱选择回家养螃蟹应该不是要主观上体、宣言职业平等,但客观上的确起到了这个作用。从材料中间也可以看出来,父母潜意识里面认为网络工程师高于卖螃蟹的,但是小朱的选择却带给那些有职业分别心的人一定的启发,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职业平等和认识到职业平等的重要性。这一段写得很精彩,遗憾的是处于文章末尾,抑或是时间不够,没有深入论述。人的职业,不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社会奉献的载体,不分贵贱。农村也需要小朱这样的网络工程师,来做好螃蟹电商。

笔者点评了一篇名为“给父母的一封信”的53分作文,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发掘了小朱的社会价值:回到家乡,运用所学网络知识为乡亲们服务。高考真正的目的是“立德树人”,这篇考生的语文基本功一般,逻辑性并不强,但高在能够想到为乡亲们做贡献,10 带动大家致富。这一点立意,超出了绝大多数考生紧紧围绕“个人发展”的见解,获得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4、各个点赞原因的层次与逻辑安排

点赞原因既然分析好了,考生还要考虑如何安排点赞理由的层次和各点之间的关系。比如《选择职业值得点赞》这篇文章三个理由:一是自由择业的明智,二是舐犊情深的孝顺,三是正视职业不论高低的真挚。这三点,其实是并列结构,但三个分论点之间关系不大。如果改成层层递进的结构逻辑会更加严密一些。自由择业的明智,其实背后的原因是有更多的机会来照顾父母,这二者就构成了因果关系。小朱自由择业回家与父母呆在一起,其实不仅是从行动上体现“小孝”,更是让父母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大孝。孝有四层,让父母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更要让父母获得人生的意义、充满智慧。如此安排,各分论点之间不再是各自孤立的,作文不再是一个拼盘,而是层层推进、逻辑严密、结构清晰的整体。

9、信息解读法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清朝初年,为纪念定居浙江省开化县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代守护。每当灾难来临,金家人总能挺身而出护树。经过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护,这棵红豆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信息解读法的具体演示:吴炳忠

1、信息切分:

材料共有四句话,且以为有四条信息。

(1)清朝初年,为纪念定居浙江省开化县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代守护。

(2)每当灾难来临,金家入总能挺身而出护树。

(3)经过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护,这棵红豆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

(4)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2、信息解读(角度与含意):

(1)清朝初年,为纪念定居浙江省开化县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代守护。

一一树的来历:纪念定居,族祖种树。

一一怎样守护:后人定家规,世代保护。以法的形式定下来,时间长。(2)每当灾难来临,金家人总能挺身而出护树。一一怎样守护:遇难挺身而出。不怕牺牲。

(3)经过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护,这棵红豆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

一一守护时间:十六代,三百多年。时间长,持之以恒。一一守护结果:参天大树,几万株树苗。硕果累累。(4)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一一守护结果:种植面积1000多亩,收益数百万。恩泽后世,惠及百姓。

3、信息总结(求同):

(1)材料的核心概念:守护。

“守护”在材料中出现两次,与“守护”直接相关的词语:“保护”出现一次,“护树”出现一次,我以为,“保护”“护树”两个词语,在这个语境中,与“守护”是同义词。都是“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的意思。这样多次出现“护”,显然是命题人的有意提示:作文时要围绕“守护”哦。另外,材料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到结果,也是紧紧围绕“护”在叙述。“守护”是材料的核心词语无疑。

(2)从分析的信息看,主要叙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怎样守护和守护结果。这也暗示了作文内容也要有这两方面的内容,否则,作文内容残缺。

4、信息延展追问(立意): 一一纪念定居,族祖种树。是种一颗红豆杉那么简单的事吗?是先辈警示后人不忘先辈的艰苦卓绝,那是一棵树啊,是一座纪念碑,纪念定居有功绩之人,纪念定居这个重大事件。纪念是一种是守护,守护是一种敬畏、一种信仰。今天应该纪念什么、怎样纪念?纪念是一种守护、坚守。

一一后人定家规,世代保护;遇难挺身而出。守护,以法的形式定下来;不怕牺牲。怀念祖先,不忘初心。守护是一种恪守,一种传承。今天我们怎样守护我们应该守护的?

一一世世代代历经十六代、三百多年的守护。守护一棵树(好规矩、好家风)养成世代人;守护需要共同奋斗,需要持之以恒。

一一参天大树,几万株树苗;种植面积1000多亩,收益数百万。硕果累累。恩泽后世,惠及百姓。守护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回报;守护美好,结出硕果;守护美好,繁荣富强;守护美好,福如东海;守住美好,梦终成真。

10、抓住核心矛盾立意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 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材料中的事件,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小闫和朋友掏鸟、将照片发到网上、卖鸟获利、再次掏鸟、小闫及其朋友被起诉并判刑、小闫父亲的意见、网友的意见、法律专家的意见。这些事件是不是写作的话题与选取的角度呢?例如从这些事件的侧面可以提炼出如 下观点;兴趣与道德的冲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惩罚,不要将兴趣“利益化”。其实,这些都不是材料的核心立意。

举一个反面例子,也是较多同学会选择的立意,即“公民应当知法守法”,这个立意是法律专家的意见,那是不是文章最主要的讨论话题呢?或者说,这则材料要求讨论的话题是公民要不要知法和守法的问题吗?很明显不是。从学科性质上看,“公民应当知法守法”是一个政治学科的话题,不论其思维还是语言表述,都不是语文学科的考查内容。从话题本身看,“公民应当知法守法”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公理,是大家普遍认同的道理,不需要证明。写作时,肯定没有学生对这个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公民不应该知法守法”。既然是一个不属于语文学科的又无需证明的观点,那肯定不是这篇文章的核心话题。

仔细阅读小闫父亲、热心网友、法律专家的三种意见,我们进一步发现,三种人在“小闫和朋友是否犯法”这个问题上持相同的意见,即都认为小闫和朋友触犯了法律。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小闫父亲和热心网友认为量刑过重,法律专家认为罪罚相当。换一句话说,三种人在“公民应当知法守法”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即使是小闫的父亲,也会认为公民应当知法守法。他们意见不同的焦点在于(核心矛盾):量刑的轻重。表面看,量刑的轻重也是一个专业的法律问题,但材料并非要求学生从专业的眼光帮助或评价法院的量刑,而是表明自己对“判刑10年”的态度及原因。也就是说,这则材料要求学生论述的不是公民应不应该守法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小闫和朋友分别被判处10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的问题。可见,只有把握到材料事件中的具体的话题与写作对象,即找出材料的主要矛盾冲突点,材料准确立意。(豫北闲人)

下载高考语文辅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一)(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辅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一)(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辅导之审题与立意

    超越无极限超】 母亲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声问候,陌生人的一次热情相助„„都让我们备感亲切、备受鼓舞,也是我们走出风雨,走向远方的勇气和力量。 请以“点点滴滴......

    高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十法.资料(5篇)

    高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七法 这里,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七把金钥匙。为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性,结合2008年高考题作一解说。 一、 置换法。1.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

    2012年湖南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1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然而有......

    高考语文: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怀集一中高二语文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蒲文婷 审核:语文组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法 一、问答审题法 即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推断思考,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一一罗列,然后筛选分析,进而将“写什么”“怎么写”等清晰地凸显出来。......

    2014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题训练一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集中训练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示例作文一:育人以德 漫画中,那位小朋友左手拿“学习进步奖”,右脚用力踹门,口里大喊:爸......

    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8年高考第三阶段突破性训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冯景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主要方法。 2.提高学生准确审题立意的能力,备战高考。 3.增强学生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