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6:2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赵桂英

(2010年3月16日)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发改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发展与改革的各项目标。方才,海涛主任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部署了全市发改工作,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学习并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增强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2009年,是我市经济发展极为特殊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形势逆势攀升,高位运行,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新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连续六年两位数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两项均列全省第一。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有了新突破。51个重点项目开复工33项,完成投资额度60亿元,增长72%。三是向上争取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发改部门在向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工作中,发挥了有效的综合组织协调作用,共争取资金5.9亿元,16个项目通过国家和省的核准审批。四是体制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在林权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为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好的工作思路,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也得益于发改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进取、认真负责、攻坚克难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说,你们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功不可没。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如何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前提。

从宏观政策看:一是基调不变。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中,仍有5885亿元新增中央投资要在年内下达完成。这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更多地争取国家在项目、资金、政策上的支持。二是重点倾斜。今年,国家计划安排投资3926亿元,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向节能环保、生态建设、结构调整项目倾斜,向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在这些重点倾斜的政策当中,有7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向上争取的空间。三是层级并重。去年国家的宏观政策以扩大内需、保增长为重点,今年是把扩大内需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并重,政策性与内生性并重,扩大内需与扩大消费并重,为我市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从当前任务看:一是对外开放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去年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逐渐复苏,去年年底,出口总额已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黑河作为全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处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俄远东地区开发的交汇点,必须要乘势而上,有所作为。特别是去年9月,中俄两国元首正式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我们有很多项目纳入其中,已经成为落实中俄《规划纲要》的重要载体,推进这些项目合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 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对全省未来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八大经济区”中,有五个区涉及到我市,可以说承担了相当分量和难度的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五个区(2009—2011)三年行动方案,能不能达到目标要求,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三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部署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部署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五个必须和五个并重,GDP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的任务目标,应该说标准更高,任务更重,完成的难度更大。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内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这对我们许多急需开工的建设项目,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在金融危机中严重下滑,恢复增长还需要一段过程。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今年伊始,已有美国、欧盟、印度、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宣布,对我国部分产品开展反倾销,贸易摩擦频度高于上年。这必然给我市外经贸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三是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的影响。尽管近年来我市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与其它地市比,仍然经济总量小、财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去年我市GDP仅占全省的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1.5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低2508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我市的实际,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形势的判断和安排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确保完成今年确定的任务目标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要在建设项目扩大投资上实现突破。目前,我市经济发展仍处于依靠投资拉动阶段,扩大投资,就必须抓项目,只有抓项目,才能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因此,项目建设和扩大投资是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我们发改部门的首要任务。今年全市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00项,年度计划投资164.2亿元。这些项目除38项前期谋划的项目外,其余62项的投资都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各地、各部门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明确责任、时限、目标、人员,把一个个项目落实落靠,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对推进项目建设十分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性意义。前期工作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项目生成。要围绕我省“八大经济区”和 “十大工程”,我市“七大主导产业”、“三新产业”和“四型经济”谋划项目,从国家政策导向中、从市场需求中、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挖掘项目,努力提高储备项目质量、数量和投资规模。二是项目审批。发改部门要定期召开协调会,组织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从规划、土地、环评等环节入手,认真查找存在影响项目审批的瓶颈制约问题;对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的,市政府要专题研究协调解决。各有关部门要密切与对口上级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主动汇报,加深感情联络,促使项目早日立项。三是项目用地。要超前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对于已争取到的土地指标,有关部门要加快用地组卷报批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快办理用地手续。今年确定的二道坎水库、风能发电、黑河大峡谷、风景区火山博物馆、爱辉罕达汽镇城乡一体化试点基础设施等38个谋划项目,要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确定专门人员,组织精干力量,抓紧做好向上申报等前期工作。要全力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向上争取工作对于发改部门来说也是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应该说,最近两年是争取资金的“黄金时期”,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把向上争取作为各部门“一把手”工程,摆在突出位臵,着力在方向、重点、招法上下功夫。在争取方向上,要准确把握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策导向,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特色,在生态功能区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卫生教育事业、节能环保项目等7个方面全力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在争取重点上,要立足“三个争”,即争资金,就是要确定争取资金的清单、渠道、方案和专门班子,对上级已明确表示支持的资金,要尽快协调到位;对拟争取的各类专项资金,要尽快组织材料和要件,抓紧向上申请对接。争政策,就是要牢牢把握政策扶持的持久性,找准争取政策的对接点和突破口,无论是转移支付等普惠政策,还是产业扶持等特殊政策、基础设施投入等优惠政策,都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争取。争项目,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家和省投资导向,下更大的力气,动更多的心思来做好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对已经取得意向性承诺的项目,要坚定不移,抓紧争取,力争早日拿到立项投资批文;对已上报国家部委和省有关部门的项目,要逐项目进行跟踪问效,采取对策,力争早日批复。在争取方式上,一是要联动。横向协调联动,市发改委和业务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动作,共同推进。纵向对口联动,市发改委和省发改委、各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积极对接。二是要盯住。我们要发扬契而不舍的精神,紧紧盯住项目资金不放。特别是我们在申报项目和资金的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时候更不能放弃,不能松懈。三是要选准渠道。通过部门对口联络、邀请视察、组织调研、引进会议等方式积极争取,多方建立起向上争取的人脉渠道。

(二)要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上实现突破。“十二五”是构建小康黑河、和谐黑河的重要时期,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早日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新一轮规划要高度重视。一是强化领导。各地、各部门主要和主管领导要亲自组织研究,明确工作责任,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规划编制班子。二是要深入调研。主要是对“十二五”的目标、原则、重点、保障措施开展调研,精心谋划一批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乃至影响全省全国的大项目,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要做好衔接。“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市上下密切配合,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与国家、省、市发改委的有机衔接,确保规划的一致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四是要集思广益。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因此,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编制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要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上实现突破。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七个方面的改革任务,根据工作职能,发改部门要做好推进改革的各项工作,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新突破。一是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我国今年改革的重点,也是群众特别关注的焦点。发改部门要与卫生部门按照新医改的总体部署,落实好重点任务,进一步搞好基本医疗保障扩面提标,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立药品采购配送服务中心,实现购送之间零差价,稳定基本药品价格,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二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结合城乡一体化20个试点乡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爱辉区省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农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改革。三是深化矿权管理体制改革。抓住国土资源部在我市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试点的契机,探索与我市已成立的矿产资源开发勘探公司建立联合协作机制,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加快矿产勘探和开发,把我们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创新方式,搞好服务,不断提高发展改革工作水平

发改部门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服务力度。

(一)要在宏观把握、当好参谋上下功夫。发改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监测和预警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分析和把握。怎么样能够做到这一点?要始终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要始终关注国家政策投资导向;要始终关注市场经济变化;要始终关注全省及周边地区发展走势;要始终把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和阶段性特征规律。只有把这些摸清了、弄懂了、吃透了,才能提出有价值、有份量的对策和建议,真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智囊。

(二)要在加强调研、破解难题上下功夫。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难题,这些难题不解决,必然影响我们的发展速度。作为发改部门,必须围绕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各地突出的矛盾和关键环节,开展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比如在发展上,工业严重短腿的问题;产业链条不长的问题;大项目少和建设速度慢的问题;地工产品高附加值低的问题。比如在民生方面,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看病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通过调查研究的办法来破解难题,要通过提高执行能力的本领来破解难题,要通过求真务实的作风来破解难题。

(三)要在搞好服务,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发改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服务项目单位,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项目审批、审核、备案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扣全年工作目标,通过创新工作抓落实,分解责任抓落实,加强督查抓落实,机制奖惩抓落实,在抓落实过程中创实绩、求成效、促发展。

同志们,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希望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为黑河的快发展、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杨刚在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12月21日)

这次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是在中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会议,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做好2010年发展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乌鲁木齐“7〃5”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初步预计,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是扩大内需成效显著,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在外需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有效手段。消费市场转暖,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二是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工业生产加速回升。粮食大幅增产,棉花面积合理调减,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特色林果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工业经济回升势头明显,地方工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优势资源开发全面提速。建成了精伊霍等4条铁路、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塔里木化肥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项目,一大批关系长远发展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和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开工项目数量之多、建设规模之大,为历年之最。四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地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就业、上学、看病、饮水、用电、住房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增收497元,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全区发展改革系统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当好参谋助手,谋划发展的水平有了新提升。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情况,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开展了17个重大课题研究,提前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提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建议,为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二是抓住关键环节,争取项目资金取得好成绩。围绕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和中央新增投资,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争取国家补助我区基建投资284.4亿元,推进了兰新第二双线、疆内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45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促成国家批准了南疆三地州抗震安居、兴边富民等项目建设规划,已落实国家补助南疆三地州投资101亿元。无论是项目资金的落实,还是重大项目开工数量、投资规模都远远超过历年水平。三是强化全局意识,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认真听取和采纳各部门好的意见和建议,着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综合协调和衔接服务。前一段时间,发展改革委牵头,协调衔接56个厅局,全面梳理和认真研究今后我区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重大政策,为中央调研组来疆调研提供了充分详实的材料。四是推进“三大建设”,干部队伍作风更加扎实。发展改革系统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求真务实、奋发向上,善于攻坚克难的队伍。今年以来,广大干部职工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保持我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向全区发展改革系统的各族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央将采取重大措施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央对新疆的发展和稳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转变观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促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

第一,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是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粮食、棉花、特色林果、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极大地增强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和后劲,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二是我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快速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连接内地与中西南亚市场的桥头堡,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三是近期中央多个调研组赴疆调研,提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中央对新疆的支持力度将会越来越大,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注入强大动力。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中央将对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给予支持,有利于我们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齐心协力、奋起直追,就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我们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集中资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一时期,是各族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但我们也要看到,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还面临不少实际问题和困难。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展看,与目标的差距还很大。按照统计部门测算,2008年我区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5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尽快缩小与内地的差距,才能更加坚定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第三,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要坚决破除畏难思想。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任务艰巨、难度不小,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踌躇不前、畏首畏尾。要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真抓实干,攻克难关。二要坚决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中央的大力扶持,但最重要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我们要把中央的关心和支持化作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开创美好的未来。三要坚决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跨越式发展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必须以超常规的思想看待问题、指导工作,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加快发展的事情,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破解难题,敢于攻克障碍。四要坚决破除固步自封的思想。新疆资源丰富,但技术相对落后,人才十分短缺,自我创新能力不足。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难以将资源优势又好又快地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开发和建设。我们要为在新疆投资的大企业大集团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尽力帮助他们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从发展环境看,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好转迹象,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国内经济发展仍有不少困难,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从自身发展能力看,农业基础薄弱,科技应用和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工业化水平总体不高,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地方工业还没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服务业缺乏大的项目和龙头企业支撑,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影响较大,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总体部署,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发展改革,全面推进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进跨越式大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对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实现我区跨越式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了我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明年及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做好的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一)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优化

这些年,我们结合新疆实际,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1.1:39.4:39.5调整到2008年的16.4∶49.7∶33.9,初步扭转了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低的现象,有力地支撑了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地方财力的大幅增加。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然要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农业生产方面,继续推进四大基地建设,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做优做强国家优质棉基地、特色林果基业地、优质畜产品基地。加大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依靠现代科技和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下大力气开拓国内外市场,依托农业产业化带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方面,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要在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做大做强石油石化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壮大地方工业实力,在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上狠下功夫,这是保持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加快煤炭和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重点抓好一批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尽快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成为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要广泛吸引各方资金,加大其他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尽快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冶炼、加工产业集群,将我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替基地。要围绕农业四大基地建设和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我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要大力振兴纺织工业发展,尽快落实国家支持新疆发展纺织工业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为振兴纺织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实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项目节能减排的评估和审查工作,从源头上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第三产业方面,要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物流、信息、金融、法律咨询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以方便人民群众生活为目标,大力发展家政事务、社区服务、养老托幼等服务业,积极拓宽新型服务领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加强重点景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旅游相关服务和产品开发,使之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扩大居民住房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二)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办好事、办实事,使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工作,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尽快在南疆三地州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切实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抓好“双语”教育。要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实施全区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结转办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要下大力气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加快建设抗震安居、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擎作用

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这一机遇,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围绕优势资源转换,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突出抓好石油天然气、煤炭、农产品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提升经济实力;围绕加强薄弱环节,加快水利、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围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民生工程,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快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大能力铁路通道建设以及疆电外送的超高压电网建设,消除我区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制约,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各地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全力推进,强化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我区重大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改革开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紧密结合新疆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投资体制、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着力推进“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升向西开放水平。要抓住沿海发达省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以及中亚及周边国家制造业不发达,对我国消费品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主动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把我区的地缘、资源优势与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区建设成为依托内地、面向中西南亚乃至欧洲的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商品中转集散基地、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要着眼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大局,加大同周边及中亚国家的深层次、宽领域合作,大力实施能源资源开发“走出去”战略,拓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空间,加快建成进口能源资源的国际大通道。

(五)着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扎实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更好地带动和辐射全疆经济的发展。积极推动南疆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带发展,促进和带动南疆经济快速发展。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南疆三地州。要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加快推进三地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在3到5年内使南疆的城乡面貌有一个实质性的变化。

(六)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更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继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落实各项治本措施。要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臶,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定不移地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旗臶鲜明地保护爱国宗教人士和正常宗教活动,旗臶鲜明地反对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觉悟。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要强化新形式下的群众工作,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得实实在在、入情入理,把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推动我区改革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明年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作为谋划发展推动改革的重要部门,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要奋勇争先,带头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措施,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

一要善于谋划。要善于抓住影响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主要矛盾,超前谋划好重大发展战略。当前,各地要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发展任务,突出重点、找准抓手,谋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地、各部门要及早着手、科学谋划,深入研究重大问题,找准薄弱环节,按照落实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真正把“十二五”规划编制好。

二要狠抓落实。完成好明年的各项任务,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要把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去。一是在重大项目和资金上抓好落实。要保持与中央调研组的密切联系,把中央调研组提出的推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尽快落实到国家有关规划和具体项目、资金上。要抓好明年重点项目的落实工作,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上抓好落实。要在抓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促进消费和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均衡增长。三是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抓好落实。要统筹抓好国家和自治区改善民生项目和资金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做好价格、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工作,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

三要搞好协调。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改革发展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主动进行沟通,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发改部门,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和衔接,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整体优势,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当前由发改委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重点做好与中央调研组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中央更大力度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发改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发展改革工作。

四要提升能力。发展改革系统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推动跨越式发展的能力。要增强学习意识,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快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领导班子,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使发展改革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同志们,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刘定明同志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2月11日 根据录音整理)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去年的发展改革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全市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任务。市四套班子领导对发改工作非常重视,谢书记、龚市长专门作出了重要批示,市人大常委会陈秋保副主任、市政协刘迪光副主席亲自出席今天的会议并为受表彰的先进单位颁奖。刚才,王庆副市长宣读了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关于进一步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建军主任全面总结了2008年的发展改革工作,并对2009年的发展改革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讲得很好、很全面,我都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实现 615亿元,增长13.8%,增幅创14年来新高,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财政总收入实现64.9亿元,增长29%,人均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元。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作为的结果。尤其发改系统围绕大局,紧扣中心,锐意进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可喜业绩,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容易”:

第一,“三争工作”创历史最好成绩,不容易。发改系统在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工作中,发挥了有效的综合组织协调作用。一年来,全市发改系统累计争取上级资金12.38亿元,是上年的2.2倍,占全省比重达七分之一;争取重大项目用地8046亩,占全省份额的五分之一;争取省发改委将靖安硬质合金工具、上高鞋业、袁州特种机电、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这个特色产业基地称号是很有“含金量”的,省发改委把这些基地都纳入了省重大项目调度会的内容,并且作为最大的重点项目来对待,在土地、供电、交通等方面享有省重大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省发改委认定的19个特色产业基地中,我市就占了8个,超过40%。这些成绩是在全省各地“你追我赶、你争我夺”的情况下取得的,非常来之不易,全市发改系统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在各地对这项工作都非常重视,竞争十分激烈,有的项目不但要在全省竞争,还要在全国范围内竞争。为了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全市发改系统的同志几乎天天有人跑南昌,月月有人上北京,并邀请国家、省发改委的领导和有关司、局长多次来宜春指导工作。市发改委从建军主任到其他科长及干部,始终与国家和省发改委的司、处长保持着热线联系,且关系密切,能够及时得到最新项目信息和项目动态,从而使我们在跑项争资中赢得了主动。

第二,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容易。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发改委在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工作主动,措施得力,成效显著。2008年,全市79个在建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7.06 亿元,开工的超亿元工业项目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同时,一批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一个被业内人士称为“从黑发熬成白发”的项目。从1995年开始前期工作,经过靖安县13年的努力,通过市发改委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打通了一个又一个环节,目前已完成了 13个专题论证,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核准报告评审,待国家发改委核准后即可动工建设。明月山机场,自2005年启动以来,发改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争取该项目的审批,动用了多种关系,甚至找了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在审批过程中,有个历史遗留问题纠缠了很久,1928年国民党军队曾在宜春城湛郎街附近规划建设了一个简易机场,军委有关部门要求要么恢复,要么给予补偿,这成了明月山机场立项的一道难关。为争取军方支持,发改委多次到总参和空军机关汇报工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大大缩减了项目审批时间,至去年11月,明月山机场建设项目立项终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讨论通过,争取今年3月份之前完成可研报告批复,确保7月份之前开工建设。另外,在市发改委和交通、公路部门的努力下,320国道大万线、宜安公路去年已经基本建成,南昌—奉新高速公路、上海—长沙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今年也将开工建设。

第三,优质服务再添新功,不容易。发改委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预见性、敏锐性和时效性,在去年国家宏观政策“两防”向“保增长”的180度大转变过程中,全市发改系统的班子和干部对国家宏观政策敏感度高、反应快,对项目把握很准,措施得力。国家新增1000亿元投资政策刚出台,全市发改系统就迅速组织上报了246个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1000多亿元,争取到中央新增投资3.38亿元。为了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全市发改系统的同志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准切入点。比如,市工业园区金特建材公司的硅酸钙板项目,市发改委同志主动牵线搭桥,使该项目与414矿的尾砂综合利用挂钩、与高新技术利用挂钩,向国家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资金,并先后10多次跑省、跑北京专程汇报工作,最后争取到国家扶持资金1000万元。宜春中医院项目也是这样,发改委、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终于争取到了1000多万元国家资金扶持,确实很不容易。在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中,能迎难而上,主动协调,扎实推进,华伍制动今年有望上市,远大化工今年进入辅导期,百神医药进展顺利。在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主动服务,注重实效,帮助18家外商投资企业争取采购设备退、免税8482万元,争取棉花进口配额1.6万吨,占全省的47.6%,由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江西金源纺织拟在第三期天然彩色棉纱生产线项目增资2800万美元。在服务“三大战役”,服务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正是由于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发改委在全省发改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荣获第一名,在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站前列。这些荣誉对发改委来说,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总之,全市发改系统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明显的。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充分表明全市发改系统的队伍是一支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队伍,是一支不怕吃苦、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是满意的。受谢书记、龚市长委托,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对全市发改系统所取得的喜人业绩表示热烈祝贺!对奋战在发改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至关重要。大家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发展改革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重点是跑项争资工作,再讲三点意见,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把握机遇、精心谋划,在跑项争资中力求主动 当前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出人们预料。关于我市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分析,龚市长在人大会上已经做了科学的判断,全市发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刚才建军主任也已经做了说明,我就不再重复。面对困难,关键是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善于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的:“悲观者,在每一个机会中看见困难;而乐观者,则在每一个困难中看见机会”。只要我们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完全可以把波动期转化为推进项目建设的机遇期,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期,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的机遇期,实施赶超式发展的机遇期。抓机遇,必须要在“抢”字上下功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世界上唯一有一件宝贵而不可能储藏的东西就是机遇”。也有人形象的比喻:“机遇就象小偷,来时静悄悄,走时你的损失就大了”。这说明机遇是无形的,机遇来了,一定要抓住,否则损失就显而易见。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表明,每一次危机的来临,都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经济的变革,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再加上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得力举措和省委苏荣书记确定的突出项目建设的基本策略,都为宜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认识到这些,面对困难就不再可怕,抓住机遇更是时不我待。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外向度低,消费水平不高,投资仍然是我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必须始终放在第一位。各级、各单位特别是发改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始终把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全力以赴抓项目,通过抓项目实现保增长,通过抓项目实现扩内需,通过抓项目实现调结构。分管发改工作的县市区领导,要把跑项争资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全市发改系统的领导和干部,更要把跑项争资作为基本职能和基本任务,甚至为全部任务,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标准和关键,要把80%以上的时间用于跑项争资。市直各部门同样也要高度重视,要把跑项争资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三个“主动”:

第一,要主动关注和谋划项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今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将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应该说,最近两年是跑项争资的“黄金时期”。但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更缺乏有竞争力的项目。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不要有浮躁心但要有紧迫感,不要盲目攀比但要不甘落后,不要压指标但要有目标。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发改系统,务必认真研究政策,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找准契合点,挖掘、培育、筛选和申报项目,要善于从国家政策导向中培育项目,从市场需求中策划项目,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谋划项目,做到有的放矢、精到准确。各企业也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居安思危,积极寻找、开发后续项目。从目前在省直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来看,今年中央和省转移支付的重点已经明确,主要资金和项目安排为:困难县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发展义务教育的债务,公办高校和普通中专的“三金”经费、贫困学生资助等,将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 “一大四小”造林,重点林区防火,县、镇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中的公益事业,农村沼气建设,农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农机具的购臵补贴,农业保险等,将进一步加大资金安排;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高新技术产业,五大河流的源头保护,县级污水处理厂,乡镇的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增加补助;城乡医疗救助和监察设备,基层法律服务援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维修改造,文物保护工程等,将进一步增加资金安排。请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对接,主动出击,争取得到更多支持。另外,请市发改委主动衔接、协调,抓好以下重大项目:积极推进武汉——吉安的铁路干线前期工作,争取宜春在全省规划中的有利位臵;继续加大丰电三期、上高电厂项目运作力度,争取列入省“十二五”规划;争取奉新--铜鼓的高速公路延伸项目明年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心城区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提前开工。

第二,要主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扩大内需,去年年底中央追加1000亿元投资,提前推进一批项目,但有三个约束条件:一是已列入规划的项目,二是完成了前期工作和报批手续的项目,三是已经开工建设或正准备开工建设的项目,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市水利局这方面前期工作做得相当到位,也得到了省水利厅的高度评价,争取的资金也是最多的。但也有一些项目单位却因项目储备不足,舍不得前期投入,基础工作不到位,拿不出符合要求的项目,以至错失良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对照“十一五”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把规划涉及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针对国家投资重点领域和方向,把对接的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尤其是节能减排项目和高技术产业项目,不存在地区平衡的问题。在跑项争资中比的是对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理解和判断,比的是对项目的包装和推销,比的是汇报争取的力度,比的是项目前期工作深入程度。机会从来都是亲睐有准备的人。因此,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要舍得投入,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先有“舍”后有“得”,没有项目前期投入的“小舍”,不可能争取国家投资的“大得”。奉新县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舍得花钱,2008年安排县发改委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做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成效,尝到了甜头,在全省发改工作会上也受到了表彰,今年又安排了200万元做项目前期工作;袁州区今年也准备拿出100万元来做项目前期工作。希望其他县市也能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尤其是对条件基本成熟、确定要上的项目,特别是涉及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完善前期工作,做到随时拿得出、报得上。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做项目的指导,让企业清楚国家有关支持政策,督促企业加强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三,要主动密切与上级部门联系。项目是跑出来的,在家里守株待兔是等不到项目的。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带头出去跑项目,要舍得拿出最精明能干的人去“跑”,要舍得拿出专门经费去“跑”。不仅要“跑”,而且要勤“跑”,要多种形式“跑”,要针对项目跑、针对人员跑、寻找题目跑。通过请进来、“跑”出去,及时掌握国家最新政策信息和投资动态,及时了解各类高科技、产业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选好项目、选大项目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跑项争资的针对性;通过请进来、“跑”出去,加深与各有关部委、厅局的感情联络,增进了解和友情,使他们知道宜春、了解宜春、熟悉宜春,进而关心、支持、帮助宜春。平时多联系,急时才能受帮助;平时多了解,急时才能多支持;春天多播种,秋天才能多收获。

二、创新机制,形成合力,营造跑项争资浓厚氛围 在刚刚结束的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龚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加大投入的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并明确要求争取中央到省资金份额不少于8%。这个目标仅靠市发改委是完成不了的,必须靠各级、各相关单位共同努力来实现,特别是各县市区要成为主要力量,因为从国家投资方向来看,主要的收益方也是在基层、在县市,各县(市、区)也要对照市里的争资目标,确定自己的跑项争资工作目标。为了调动各级、各相关单位跑项争资的积极性,从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准备对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跑项争资情况进行调度、考核和奖励,现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原则上是每季一调度,半年一通报,年终交总帐。各级、各相关单位也要创新机制,进一步营造你追我赶的跑项争资氛围。

第一,要形成项目联动运行机制。跑项争资过程中,部门联动、市县互动至关重要。县乡公路、农林水、社会事业等领域,很多项目都要求先有规划,只有各专业部门与发改部门密切配合,高质量编制前期规划,让更多项目挤进规划,才有可能争得更多资金支持。同样,发改部门向上申报项目时,也要与各专业部门协同作战,因为省发改委向国家申报项目时,省直行业厅局有建议权,国家发改委安排中央年度投资计划时,中直行业部门有建议权。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只会忙中添乱,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在“跑”和“争”的过程中,发改委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必须齐心协力,紧密互动,发改部门要主动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各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跟进,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要建立按前期工作进度申报项目制度。项目前期工作是跑项争资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前期工作完备的项目才能列入国家投资计划。要提高跑项争资的成功率,必须保证项目前期工作高质量及时完成。目前,一些部门和项目单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上经费紧张,前期工作滞后甚至不开展,造成国家有资金投向我们却无项目可报,而一些急需上马的项目却因缺乏上级资金支持难以开工,大大阻碍和延缓了项目建设的进程。为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今后各相关单位在向上申报项目时,可以考虑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先后次序申报项目,哪个县的项目前期工作先到位,就先报哪个县的项目;谁的前期工作做得好,谁就排在前面。第三,要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共担机制。为保证项目投资成效,去年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先后制定了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法,对问题严重的可以暂停当地同类新项目审查批准和建设资金安排。随着加大投入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国家和省将实施更加严格的项目稽查制度,不仅要检查资金落实、使用情况,还要检查实物工作量,目前已专门成立了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去年国家新增1000亿元投资项目刚刚下达,国家督查组就到我市检查项目落实情况;前几天又接到省发改委的通知,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又准备在3月份到我省对中央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各地、各业务行业主管部门、各项目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不要以为项目申报到手就万事大吉,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保证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和发挥良好效益,为以后的跑项争资奠定基础。市监察局要加强检查督查,市发改委也应加强检查督导工作。

第四,要建立和完善优质高效的项目审批制。为给项目建设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结合“机关效能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压缩了30%的行政审批项目,下放了一批审批权限,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限。各级、各相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并落实到项目实施和运作中去,争取一批在建项目提前竣工投产,争取一批拟建项目提前开工,争取一批规划项目提前启动。

第五,要建立和完善项目调度协调机制。对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发改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档案,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及时掌握重大项目建设动态;对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争取重大项目早日发挥投资效益;对符合国家扶持政策的项目,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和退税、免税等政策,努力降低重大项目投资运营成本。

三、开阔眼界、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发展改革工作水平当前,发展改革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发改部门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也非常大,发改系统的广大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水平。

一是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改系统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肩负重要职责。发改系统的干部要加强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紧跟形势需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对国家政策的把握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对跑项争资的协调能力和推进能力。

二是加强调研,当好参谋。要深入基层搞调研,在调查研究中找项目、谋项目,要主动走出去搞调研,进一步开阔找项目、谋项目的新视野和新思路。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搞调研,围绕党委、政府决策搞调研,切实当好参谋和助手。三是加强自律,改进作风。站在新时期和新阶段,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发改系统的同志要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工作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继续保持在全省发改系统的领先位臵,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大力弘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风气,从制度上、思想上入手,切实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与水平,杜绝“项目”跑下来、干部倒下去的现象出现。

同志们,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机遇昭示着新的前景。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三保一弘扬”要求,认真落实市委二届六次会会和市二届四次人代会精神,齐心协力,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为实现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范修芳同志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06-01-16 15:19:40 浏览:3412次 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会 议 文 件 [2006]2 号

(2006年元月12日)

同志们: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为“十一五”开好头、起好步,对未来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国家、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在全面总结2005年及“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安排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刚才,德雨主任就我市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及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向大会作了报告。下面,我着重强调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实施以工兴市、科教兴濮、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城市战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顺利完成了年度目标,为“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8亿元,同比增长14.5%,比2000年增长95%,接近翻一番,五年平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35亿元,同比增长28.9%,扣除农业税因素,比2000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23.3%,比2000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5%;五年累计完成54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9倍。2005年,在内地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全国第77名,在河南省居第3名,综合实力有了新飞跃。二是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得到新提高。预计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6.3亿元,是2000年的2.8倍;五年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均居全省前列。预计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2692元和755元,年均分别增长11.7%和9.9%。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获得新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1.5:54.5:22调整为2005年的17:59:24。农业结构向优质、多样化发展,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以工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培育、壮大了一批优势产品和骨干企业,预计2005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17.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势迅猛,预计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8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成为濮阳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完成了黄河路西延、中原路改造、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拉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功能;加强铁路、高速公路、县乡道路建设,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巩固 “六城二奖”成果基础上,再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并入选2005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五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有企业、文化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乡镇综合配套等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完成1.4亿美元;2005年全市审批设立 12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3680万美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六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科技、教育不断进步,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投资1.4亿元的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项目,提前一年完成改造任务。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建立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成功承办了“红双喜”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十五”期间,在先后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余波、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情况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实属不易。在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点:一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濮阳一切问题的关键,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机遇,全面正确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消除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强力实施以工兴市战略,坚持把发展工业放在突出位臵,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强项目带动作用。四是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靠创新激活力,以改革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五是坚定不移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摆脱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经济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努力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经济。六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同志们,总结成绩,我们对我市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形势好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应当看到,我市经济发展中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对原油和天然气依存度较大,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优化调整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弱,工业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沉重,城镇化水平较低;利用外资规模较小,经济外向度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保障体系不太健全,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对于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因地制宜地研究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发展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我相信,有了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来的较为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实施以工兴市战略以来,一大批投资大、效益好的工业项目投产投用;有了前几个五年计划特别是“十五”期间积累起来的克难攻坚求发展的基本经验,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开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部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完成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2006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的预期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要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背离科学发展观要求,整个社会就难以和谐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更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市场中的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起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二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前提和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发展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与体制机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各项改革,形成一个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体制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我们濮阳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一个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过程,我市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务必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秉清(2010年1月7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刚刚开完,紧接着全市经济工作会闭幕。今天,我们及时召开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说明发改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对2009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对2010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作全面安排,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任务逐项分解。刚才,贵兵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对2009年的工作总结得很具体,对2010年的工作布臵的很详细,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估价2009年的成绩,增强发展的信心

2009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是遵义撤地设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最大、矛盾最突出的一年,主要表现在2007年雪凝灾害的伤痛还未痊愈的情况下,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突袭而来,2009年经济形势严峻,我们一些大企业,尤其是资源型企业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电厂发不出电,煤矿卖不出煤,铝厂、碱厂、钛厂等企业产品严重滞销,在这样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市2009年的工作总体情况比预期的好,总结起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二是“三新一强”战略积极推进;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四是社会民生事

第二篇:在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首先,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发展和改革系统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省发展改革委自从挂牌以来,委党组一班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争取

国家政策及资金支持,为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你们与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一道,在新的一年里,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发展和改革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成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全省发展与改革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原因分析2004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全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5335亿元,增速居全国前列;GDP、工业利润和税收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想讲的是,如果把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放在全国的座标系中进行分析,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水平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呢?这是判断一个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方法。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大家先看下面的几组数据:我省GDP占全国GDP的比例,1999年为1.84,2004年占到2.23,份额提升20;我省财政收入占全国大盘子的比例,1999年为1.58,2004年为2.08,份额提升了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各省市区的排位,1999年为第31位,2004年排到了第1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1999年排全国第22位,2004年大约排到第18位。我省GDP绝对量从1999年的1507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30424亿元,5年内提升了1倍;财政收入从182亿元提高到5335亿元,提高了2倍;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大气污染、水污染总量均下降了10以上。那么如何分析和看待近年来全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呢?还是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市场好、宏观经济形势好和煤炭形势好;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省统计局最近的统计分析报告,对近10年来我省各主要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该报告显示,全省煤炭产量从1994年的3.2亿吨提高至2004年的5.2亿吨,10年内产量增加了2亿吨,而吨煤综合平均价格从1994年的71元提高到2004年的200余元,按每吨煤平均价格上涨100元计算,仅价格提高就给我省带来了数百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由此可知,煤炭行业对山西经济发展的贡献确实很大。但以1999年为界,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与前五年相比,煤炭创造的税收占全省税收的比重下降幅度达13.6;从近5年的情况看,煤炭所创造的税收比重在逐年提升,2004年为22,仅比1994年的21高一个百分点。这就说明,近五年煤炭形势好,产量增加,价格上涨,效益趋好,确实对山西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并不主要是由于煤炭行业形势好所致,而是全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所致。通过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我省的非煤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整个产业结构中,非煤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显现。冶金行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994年为17,1999年为18.4,2004年达到27,10年内提高了10个百分点;炼焦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994年为3,1999年为6,2004年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999年为4,2004年达到10;旅游业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1994年不到3,1999年为4,2002年为6。这些都说明,经过5年的结构调整,我省的支柱产业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并不是煤炭一枝独秀,也不是煤炭一损俱损。1999年煤炭形势滑坡至最低谷,产量低、价格低、货款回收率低,同煤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竟然过的是“人人二百三,共同渡难关”的日子,而现在通过5年的结构调整,情况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仅多元化了,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焦炭行业:1999年全省焦炭行业中,土焦、改良焦占到68,机焦占32,现在机焦占到81,其中大机焦占65。这一产品结构的优化,大大降低了吨焦生产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以致癌物苯丙芘的排放量为例,4.3米炭化室的焦炉规范生产,所释放的苯丙芘仅为土焦的10。冶金行业:不锈钢销售收入占全部钢铁销售收入的比例从1999年的13提高到2004年的30;电解铝生产1999年以前全是自焙槽工艺,后来采用了预焙槽新工艺后,污染大幅度减小。煤炭行业: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洗选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矿井平均规模从年产3万吨提高到10万吨,百万吨死亡人数从2人

下降到1人以下。特色农业:特色农业的产值占农

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9年的30提高到2004年的48,提高了18个百分点,在特色农业带动下,全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明显提升,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强县排行榜上,我省22个县名列其中。客运业:民航客运量迅速扩张,从1999年的40万人增长到2003年的100万人,2004年

达到168万人,5年增长了3倍,表明山西旅游业在振兴,对外开放在加速,进出山西做生意、跑业务的人在增加,来山西办事、交流、投资的人在增多。邮政业:2004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了12,增速居全国第2,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从2003年的第20位前移至第18位,邮政储蓄在全国的排位从2003年的第17位前移至第11位等。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诸多可喜的变化,无疑都是结构调整成效的反映。也许有人会问,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怎么能叫经济结构调整呢?结构调整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包括原材料、厂房、机械设备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省、市)、不同产业(一、二、三次产业)、不同行业(几十个行业)、不同亚行业(几百个亚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产品间分配的比例。为什么要进行结构调整呢?从我省的情况看,我省是从1999年启动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当时我省面临的形势很严峻,全省人均GDP在全国的排位从1979年的第10位,后退至1999年的第20位,平均每2年后退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年排全国倒数第1位;环境污染名列全国第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特殊的产业结构,使得生产要素集中配置在那些消耗高、污染高、效益低(“两高一低”)的行业领域,并因此导致了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全国地位的下滑。这是我省特有的经济格局、自然资源格局等各种因素在改革开放以来共同作用和演化的结果。结构调整就是要针对我省“两高一低”的格局,并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但是,结构调整绝不是不发展煤炭产业,把“煤、焦、铁”换成别的产业。因此,当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潜力产品”、推出了“1311”调产规划,即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产品,只要符合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两低一高”)的标准和方向,我们就大力支持,鼓励其发展。通过五年的艰苦工作,结果如何呢?煤炭还是大产业,但其效益明显提高;冶金成为更大的产业,效益也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过去力量很小,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也在壮大;旅游业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等。这就是结构调整朝着“两低一高”的方向发展的结果投资结构的优化成为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的支撑和动力。从投资运行过程看,所有的生产要素凝聚为一种东西,即货币。不管是土地、劳动力、还是原材料、机器、厂房,最后都是通过资金(即投资)来表达。投资主要分为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两大类。近五年来,我省的总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从1.9提高到2.0。技改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从1.9增长到2.9,增加了50。大家知道,技改投资的边际效益是很高的。以太钢为例,太钢1999年的销售收入是87亿元,总资产240亿元,利税为9.8亿元。太钢从2000年—2004年累计共投入49亿元资金用于技术改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投资并不是用于增加厂房和征地,而是用于对关键设备进行改造。技改的效果很明显,2004年其销售收入达到280亿元,比1999年增长2倍多;利税达到42亿元,增长3倍,总资产达到300亿元;吨钢耗标准煤从1999年的1198千克降至898千克,吨钢耗水从1999年的23吨降至8吨;烟尘年排放量从1999年的3.1万吨降至6780吨,下降了70。技术改造产生了投资少、效益大、消耗少、污染少的效应,收到了“两低一高”的效果。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省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市场因

素、煤炭形势好的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好的因素之外,结构调整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三句话可以对全省的经济结构调整进行评价:一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决策,对山西经济发展、对山西人民的意义,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二是通过全省人民5年来的努力和实践,结构调整确确实实取得了进展和成绩;三是结构调整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现在面临的问题、困难和矛盾仍然很多,推进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有哪些呢?我省的产业仍然过度依赖于资源,消耗仍然很高,我省万元GDP耗电量高出全国30多;

我们的效益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的工业资产贡献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的位次虽然前移了几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省仍然是全国的污染第一大省等。因此,大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二、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几点认识去年8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大会,作出了把山西建成全国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于这一战略,我谈五点认识。

第一,关于这个战略决策的含义1999年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我省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总思路,即“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好五项创新,实现三个提高”。就是要通过技术、金融、人才机制、环境和观念等方面的创新,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最终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提高全省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目的。这一思路,我们简称为“1253”思路。去年8月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双新”基地)的战略,就是对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的战略思路的完善和提升。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即在“1253”这个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山西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山西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目标定位;第二层含义,这个定位是从山西的省情出发作出的。长期以来,我省一直是全国的能源基地,也是老工业基地,在此基础上,体现与时俱进,顺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山西省情,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大战略选择。

第二,“双新”基地新在何处

大家知道,全世界公认的新能源指的是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五方面,这些都是可再生的能源,而我省的煤炭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但我省建设“双新”基地中的新型能源不是指经济学意义上所谓的新能源,我省的新型能源基地其“新”在对我省老能源基地进行新型化改造。我省是老能源基地,是上世纪80年代建起来的全国的能源基地,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老能源基地,现在对进行新型化改造是因为老能源基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源消耗过大,资源回收率过低。我省的乡(镇)、村办小煤矿每挖1吨煤要耗5—10吨资源,资源回收率仅为10—20,全省煤炭平均资源回收率也只有30多,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每挖1吨煤只耗1.2—1.3吨资源,资源回收率是80左右。有人分析,按照现在煤炭的供需情况计算,中国的煤炭只能够再挖70年,山西的煤炭如果按目前状况开采,40年就挖完了。事实上,有的矿已经挖完了,比如,大同的侏罗纪煤,再过8年就挖完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二是挖煤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每年我省仅挖煤就破坏地下水资源10亿立方米,而我省投资103亿元建设的引黄工程,每年引到太原的水量仅有6.4亿立方米。

三是挖煤导致严重污染。矿井废水未经处理大量排放出来,其中有害物质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我省的新生婴儿缺陷率在全国排名第1,每1万人中有181人,而在矿区平均1万人中有400多人。

四是挖煤造成地面沉陷。水系破坏了,地下挖空了,地面肯定要沉陷。太长高速公路途经潞安矿务局有1公里多的路段处在采空区,本来修这段路正常只需要2000—3000万元,但要把这段采空区真正处理好,却需要多花3亿元;正在准备建设的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原来计划从阳泉走,但因该地采空区太多,风险大,不得不改道盂县,多花好多钱,但如果从采空区走,投资将会更大。采空区沉陷在矿区已经造成房屋倒塌、水源破坏等问题。沉陷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拿出280亿元国债治理全国统配煤矿采煤沉陷,山西占1/4,需70亿元,但要求省里配套60,这样下来总投资最少是150亿元,这还仅仅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我省七大矿务局煤炭产量占全省的一半,大矿之外的煤矿产量也占总产量的一半,沉陷治理还需150亿元,这两项投入总计达300亿元。

五是挖煤带来大量的煤矸石堆积。全省煤矸石堆积大约为10亿吨,大量有害物质通过雨水渗漏到地下,破坏了土壤,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等。这些问题都是老能源基地建设留下的问题。现在我省要通过新型工业化的办法改造老能源基地,这就叫做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所谓的新型化并不复杂,就是发挥我省的优势,克服我省的劣势,用先进的、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降低消耗,降低污染,提高附加值。如果全省的煤炭资源平均回收率提高到50,那么,现在挖5亿吨煤用的资源可以挖10亿吨煤,或者说挖5亿吨煤只用现在一半的资源,这就叫做新型化。提高洗选率、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集中度、提高安全率、提高非煤产业率、延长产业链,就是煤炭产业新型化。我们把煤炭用于坑口电站发电,产生6倍的效益,炼成焦炭产生8倍的效益,再把焦炭用于炼铁,铁再变成铸件,又是若干倍的效益。由此可见,新型化并不见得非要使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可。比如洗煤,过去煤炭挖出来就大部分以原煤卖出去了,对经济效益可观的洗煤重视不够,洗选率很低。如果我们将更多的原煤入洗,附加值将进一步提高。近几年,山西焦煤集团利用国际先进的洗煤技术改造了七个洗煤厂,精煤产出率可以提高3.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同样多的原煤,过去生产1000万吨洗精煤,现在则可生产1035万吨,产量增加35万吨,效益就是1.5亿元。洗煤不仅降低了消耗,提高了效益,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运力。我省每年煤炭产量5亿吨,如果入洗率提高10,就能多洗5000万吨,按照70的洗精煤产出率计算,洗煤过程形成1500万吨的洗中煤和煤矸石,也就是说,通过提高10个百分点的洗煤率,就节约了1500万吨的运力。同时,每吨运力最少节约100元的运费,1500万吨的运力等于节约了15亿元的运费,这就是新型化。去年8月份召开的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上,提出了我省发展七大优势产业的战略目标。第一大优势产业即涵盖了煤炭、电力、焦炭,其他六个优势产业分别涵盖了机械装备、冶金、化工、轻工、医药、特色农业、旅游、文化、房地产、新材料等行业,这些领域都是我省的比较优势所在。比如旅游,我省有全国最好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是我省的旅游收入在全国排第26位,因此,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收入小省,要通过结构调整使这些新兴产业规模化。医药业方面,我省有五种药材产量是全国第一;特色农业、小杂粮、干鲜果、反季节蔬菜也有很大的优势。我省的芦笋占世界市场的40,核桃产量是全国第一,但是销售收入很小,附加值很低,下一步要通过扩大规模,通过深加工来提高效益。

第三,如何推进“双新”基地建设这方面内容田成平书记、张宝顺省长在去年8月份的结构调整会议上讲的非常明确,就是抓住七大优势产业领域,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降低消耗、降低污染、提高效益、延伸产业链,尽快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领域具体怎么推进,要有抓手。张宝顺省长提出三大抓手:一是通过重点骨干企业来推进;从全省选50家企业,由重点骨干企业来推进;二是通过发展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办法来推进;三是通过发展新型产业基地的办法来推进。省政府已经对此进行了责任制分解,将七大产业分解到相关分管副省长和部门抓落实。

第四,政府在推进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当然,政府不能包办代替企业决策,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必须让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政府绝不是无所作为的。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抓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规划引导”。我省“十五”计划提出的实施八大战略工程、构建六大支撑体系,就是对结构调整进行规划和引导,从“1311”规划,再到行业结构调整方案,都提出了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如何鼓励,如何限制,这就是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

二是“政策扶持”。我省每年拿出6—7亿元资金用于贴息入股,带动银行贷款100多亿元。如,为了钢做成世界第一强钢铁企业,我省按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给太钢有偿划拨了煤矿、铁矿、上了自备电厂,改造了焦炉,这几项总算下来,太钢一年可以增加几十亿元的利润空间,即使全球竞争加剧,同样规模的企业赔几十亿元,太钢也持平了,同样,别的企业赚钱了,太钢就能赚的更多,这就竞争力。

三是“改善服务”。就是要提高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不可能一下对全省的服务环境进行彻底的改造,但是要通过改革,特别是通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首先改善对“1311”重点调产企业,对“双新”基地七大优势产业领域的服务。

四是“促进改制”。七大产业领域有成百上千个企业,按照国家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纯私营企业和纯国有企业竞争力都不强。政府就是要推进企业改制,促使其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等经营方式。企业只有改制了,才能获得政府政策支持。改制后的企业获得了新的动力,发展就更快了。

五是“强制淘汰”。这是用来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也就是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焦炭企业,其生产要污染水源、污染大气、危害人民健康,政府就要强制关掉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大的焦炭企业。如土焦、改良焦,就要坚决关闭、取缔而且还要逐步关掉2.5—2.8米的焦炉,并制定推行强制性技术准入、环保准入标准,这些都是解决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不能迷信市场经济,把市场经济绝对化,早在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就提出宏观调控有效性理论,就是强调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干预。在我省这样一个欠发达国家的欠发达地区,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市场经济,如果那样做,将会污染更大,资源破坏更厉害,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干预,政府要强制淘汰那些工艺落后、破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及设施。

第五,“双新”基地与近年来出台结构调整政策之间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社会上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我想简单的说明一下。我省近几年出台的政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1311”规划;二是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绝不能动摇,要继续抓下去。那么,“1311”规划和行业结构调整与“双新”基地建设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它们之间是互相包含的关系。

首先,“双新”基地是一个战略决策,是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个定位要比任何规划都要高。第二,“双新”基地的七大优势产业包含了我省行业结构调整方案所涉及的13个行业。第一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加快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延伸与开发,这一优势产业领域就包含了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煤炭、焦炭、电力三个行业;第二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以不锈钢和铝镁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这主要是针对冶金行业的结构调整,对应于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冶金行业;第三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对应于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机械装备行业;第四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化学和医药产业,对应于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化工行业和医药行业;第五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对应于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新材料产业;第六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包括了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特色农业,也基本涵盖了食醋、烟草、酿酒、乳制品、特色纺织等在内的轻工行业;第七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了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因此,这七个优势产业涵盖了行业结构调整方案的13个行业,它们之间相互渗透,而且七大优势产业是对13个行业的高度概括和提升,更加精炼,更加突出重点,是与行业结构调整一脉相承的。因此,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要认真学习并完整、科学、准确地理解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落实到位。我们在座的所有同志都负担着向全省人民宣传、推进“双新”基地战略的责任与义务。

三、对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今年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第一,统筹推进“双新”基地建设“双新”基地建设是全省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具体讲,就是要切实抓好人才、资金、改制、服务、环境、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工作。要按照省政府责任制的分解要求,制定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及推进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要落实组织机构、人员、队伍等方面的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好,争取在2005年取得比较大的进展。

第二,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建国以来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更具有战略性和指导性,更注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注重产业引导和发展模式的引导,而具体的行政性制约和安排将大大弱化。需要强调的是,我省制定“十一五”规划,要结合国家的战略部署,要结合我省省情,克服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劣势,突出比较优势。比如,资源问题。资源对全国、全球的经济约束越来越大,对山西来讲,过去我们讲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我认为再不能简单地讲山西之长在于煤这句话了,因为挖煤不仅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还会带来采煤沉陷等社会问题。因此,要切实把资源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问题抓在手上。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双新”基地作为主线,把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作为规划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当然还有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加大改革工作的推进力度省发展改革委去年四月份挂牌,在原来发展计划职能之外,又赋予了新的职能,即推进改革。改革的工作千头万绪,但现在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这是当务之急要抓到手上的。投资体制改革的对象,不仅仅是国家给我省的投资,也不仅仅是全省统筹的8.8亿元省级基本建设资金,也不是省里的26亿元,而是全社会18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其使用方式。要用投资改革引导和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1800亿元投资的生产要素向“两低一高”行业和调产企业倾斜,实现省委、省政府“双新”基地布局的要求,这是最核心的概念,也是一件大事。要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和兄弟省市的经验,总结和吸收我省的经验和教训,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四,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我省宏观调控近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国家已经明确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一步我省的宏观调控工作还要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进一步继续加强。全国的煤电油运紧张,我们要利用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保护资源、提高资源效益的前提下,把涉我省煤、电、运方面的工作往前推。同时,抓住宏观调控的大好机遇,把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企业、设施、产品淘汰掉,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双新”基地建设。

第五,加强调查研究,搞好队伍建设

我们要开展的工作很多,任务很繁重,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信息。调查研究一方面要深入到基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通过互联网了解全世界的情况,还可到外省外国了解情况。只有通过对各种信息比较、分析、筛选、提炼,用以指导我们开展工作,才能够制定出供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好建议。省发展改革委历来都是省委、省政府的参谋部,当好参谋一定要搞好调研。同时,要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思想,转变作风,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按规矩办事,防止腐败,这些工作都要在过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和感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仅供参考。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结果是全省的产业在壮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在上升。

第三篇: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

(2008年元月25日)

同志们:

新年伊始,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究探讨发展改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刚才,谢杰同志就全市2007年发展改革工作作了总结,分析了当前发展改革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2008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任务,我都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午,市县发改系统还要召开工作座谈会,深入研究探讨发展和改革工作。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分析认识市情,增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初步统计,2007年我市GDP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29.05亿,增速14.8%,继续保持经济总量全省第四的地位。二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5亿元,同比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3亿元,同比增长17.6%;出口4.2亿美元,同比增长26.37%。三是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9亿元,同比增长33.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9元,同比增长21.02%;农民人均纯收入3926元,同比增长17.86%。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国内经济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指导下,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2008年是深入实施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并将迎来奥运会的举办,国内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健康快速发展轨道上,外部经济环境对我市总体有利,一是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国家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明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生态环保、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望获得更多支持;二是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快。随着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我市优势资源深度开发与特色产业培育带来的良好机遇;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快速融合、金沙江流域开发全面启动,为区域互利合作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现实机遇;三是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时期,投资、消费持续扩大,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一是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失衡加剧,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多。二是从国内看,在以“两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转变,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向明显通胀转变)为主要任务的调控目标下,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从紧,土地政策更加严格,产业准入门槛提高,进出口政策面临调整,一系列宏观

经济政策的组合出台将加剧各项发展要素制约,使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难度增加。三是从市内看,发展总量不足、速度不快、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仍是我市最大的实际,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优,对外开放不够,节能减排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等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关键时期。

认真分析当前我市经济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和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提升期,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体制机制的创新更为艰巨,对内对外开放的要求更为紧迫,改善民生的责任更为重大。我们要以新的视角审视市情,以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新的举措推动发展,大力破除内陆观念、自满观念和休闲观念,不断强化开放意识、前沿意识、进取意识和爬坡意识,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好的质量,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省委九届四次会议确立全省经济工作总体取向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民心所向,科学发展是本质要求、根本途径,又好又快发展是奋斗目标、检验标准,三者有机统一。市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经济兴盛、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新宜宾战略目标和“强工、重农、壮旅、活商、兴城、富县”的经济发展思路符合省委的发展要求,切合宜宾发展实际。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对市情的科学分析和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措施和行动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上来,在发展和改革工作中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美好新宜宾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大做强我市食品饮料、能源、化工、化纤等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产业结构,支持优势支柱企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加快形成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尽快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五粮液、阳春坝、罗龙、福溪等重点工业集中区的平台作用,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建设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现代产业园区。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抓住省上将我市列为川南四市中唯一重点发展的特大城市的契机,加快调整已有的城市发展规划,将柏溪、罗龙、南溪、长宁、庆符、新发等纳入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尽快将我市建设成为川南及川滇黔结合部的特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序发展小城镇,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增强发展实力,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吸引更多要素和人口集聚。三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不断增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强做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

惠。

(二)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要加强生态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方针,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二要加大环境治理。重点整治工业、城市和农村污染源,突出抓好三江流域重点污染源监管治理,确保人民饮水安全。认真巩固现有燃煤电厂脱硫治理工程成果,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再生水利用能力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面推进城市煤改气工作。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三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突出抓好宜宾县、五粮液、丝丽雅、江安阳春坝等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县、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建设,建立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可循环的发展机制,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三)着力加快改革开放

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创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投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大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积极对接泛珠三角、长三角,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密切川南、金沙江流域区域的开放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与水平。

(四)着力构建和谐宜宾

建设和谐宜宾,要以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改善民生民本为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一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增加社会事业投入,提高政府投资用于社会事业比重,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重点加大对农村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状况。完善社会发展政策,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落实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加大政府投入;对文化、体育等非公益性产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要努力扩大就业。当前,我市正处于就业人口高峰期,就业形势严峻。要加大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建立鼓励创业和推动就业机会公平的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就业型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全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就业主体和创业主体。

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济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四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深入实施“亲民惠民行动”,大力推进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

民生工程,统一规划,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全力组织实施,确保群众得到实惠,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三、采取综合措施,扎实做好2008年发展改革各项工作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美好新宜宾建设的重要一年。发展改革系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履职尽责,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发展规划

一是编制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统筹考虑沿江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合理确定沿江经济带地域空间,坚持整体开发、保护开发的原则,科学规划沿江产业发展、经济布局、城镇发展、社会事业、人口分布格局,使沿江经济带成为我市未来产业发展和人口经济集聚的重点地区。

二是加快制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我市化工、水泥等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确定优势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积极参与和配合国家、省上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主动参与国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川南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强规划衔接,积极开展政策对接研究,争取国家省上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四是搞好“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调整。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依照法定程序,做好“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使规划更加符合当前发展实际,更好体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二)突出抓好项目和投资

一要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要求,坚持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并重,重大工程和改善民生项目并举的原则,编制和实施2008年重点项目计划。争取国家尽早核准开工珙县电厂一期工程和福溪电厂一期工程;支持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优势企业技改投入和产业链拓展延伸,加快海丰和锐阳春坝二期、普什醋酸纤维、丝丽雅6万吨差别化粘胶短纤维、宜宾纸业搬迁技改等产业项目;继续推进向家坝电站、向家坝±8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乐宜高速、长江航道整治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志城港一期工程,积极开展宜宾机场迁建、峨宜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东环线、西环线、滨江环线道路工程、中坝组团综合开发、赵场组团开发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杨湾污水处理厂、区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项目进程,深入实施亲民惠民行动各项工程,抓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项目、涉及民生民本和社会协调发展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协调机制,协调解决项目报批、用地、环保、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移民、征地、拆迁等工作,力争全年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08亿元。

二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按照“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借助信贷、直接融资、更多吸引社会资本”的要求,加快研究组建综合性投融资平台,促进项目、资金有效对接。鼓励企业上市和债券融资,重点抓好天原集团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争取在市场化融资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安排用好省市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整合政府性投资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广泛推行BOT等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和外来资本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积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

信贷资金,争取利用国外贷款。

三要优化投资结构。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有保有压,调整结构的契机,加大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投入,加强农林牧渔、水利、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薄弱环节建设,支持有利于缓解煤电油运紧张、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建设,保持我市投资规模、速度、效益持续增长,确保全年投资增长20%以上,突破250亿元。

(三)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建设

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关键是大通道的建设。围绕建设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加快构建与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相衔接、与全省物流业发展布局相配套、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一要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乐宜高速、宜泸渝沿江高速、长江航道疏浚,突出加强志城港、峨宜铁路、宜宾机场等重大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巩固强化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步伐。二要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体系规划建设。统筹规划志城、象鼻、天柏、旧州物流园区,尽快启动江安、巡场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以中心城市为主枢纽,江安、巡场为次枢纽的物流网络体系。提升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加快建设承接成渝经济区、连接长江经济带、辐射川滇黔、服务大西南的现代物流中心。

(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一要建立节能型产业体系。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按照省上制定《2008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方案》,关闭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在机械、能源、化工、建筑建材、食品、轻工纺织等6大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与示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二要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列入重点投资项目计划,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节能减排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

三要加强节能减排源头控制。抓紧开展区域、流域和重点行业的规划环评工作,组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工作,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

四、加强自身建设,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级政府及发改部门要按照市委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理解、统筹把握、牢固树立战略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发展战略。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努力实现工作新突破。

一要加强学习。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同时要主动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专家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要服务大局。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准确领会,快速反应,狠抓落实。强化全局性的意识,做有预见性的工作,研究有针对性的办法,采取带根本性的措施。坚持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措施,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三要不断创新。要推进观念创新,善于用新理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

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拓新局面。推进体制创新,坚持发展和改革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务实和务虚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努力形成工作新机制。推进方法创新,善于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调控经济社会事务,在改革投资管理方式、项目审批方式、完善产业政策、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四要求真务实。大力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健全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五要廉洁从政。要时刻做到警钟长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正确对待和用好手中权力,维护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发展改革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握时代主题,乘势而进、迎难而上,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宜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振奋精神 开拓进取

在推进xx新跨越中实现更大作为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市xx主任 xx

(2009年1月)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xx,以及全国、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

署发改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市委x届十次全会精神、推动xx更好更快发展。会上,x书记、x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客观分析,正确估价2008年发展改革工作

200x年,是xx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发展提升跨越、改革纵深推进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全年gdp总量增加100亿元、迈上500亿元新台阶,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亿元,增长1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增长3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0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3454元,增长11%。

(二)决策服务得到新提升。坚持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提交上报了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工作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完成《200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并报市人代会审议通过。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前瞻思考、深入调研,完成《扩权强县对xx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等10多篇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并印发《领导参阅》。

(三)规划编制取得新进展。组织实施全市“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牵头编制的xx“十一五”循环经济、水资源、能源发展、煤炭发展、农村公路等规划已编制完成;xx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规划已经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气化全市、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规划等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天然气勘探开发和xx产业区发展等规划进展顺利。

(四)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千方百计争项目。在国家和省上核准、备案 个产业项目,有30个项目被列入全省300个重点项目,争取到位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二是加快推进“四个一批”重点项目。编制实施“四个一批”重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 亿元;实施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重大建设项目50个,完成投资 亿元。纳入省政府目标考核的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亿元,占年计划的134%。三是全力以赴建项目。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建立重点项目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月报制,严格执行《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强化项目稽察,促进度、保质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300亿元新台阶,达到305亿元、增长35%,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五)融资渠道得到新拓展。全力向上争取,全年共争取到位中央(国债)、省预算内资金5亿元;被纳入“十一五”中央、省预算内投资的50个项目(含打捆项目、不含救灾项目),总投资32.5亿元,其中预计中央、省投资16亿元,占总投资的48%,已累计到位6亿元。深化银政、银企合作,积极向国家开发银行申报贷款项目65个、总投资78.5亿元,申贷金额33.5亿元,已落实11亿元。有效引导社会资金,通过招商引资,xx公司投入3亿元建设市垃圾处理厂。

(六)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制定全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初见成效。预计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0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23865吨、4633吨。

(七)亲民为民得到新推进。坚持倾情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一是深入实施“十大惠民行动”,共争取到位“十大惠民行动”项目资金2亿元,由我委牵头实施的8项工作都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积极投入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争取到位灾后重建资金3000万元,并为重灾乡镇捐款5万元。三是扎实抓好定点扶贫,共为xx县xx镇xx村争取资金60多万元,解决156户675人饮水安全,修建村道公路12公里。同时,以工代赈和移民拆迁安置、后期扶持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八)机关建设得到新加强。按照“强化管理年”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坚持以目标管理为抓手,以班子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倾力打造“六型机关”,有力地促进了工作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高、对外形象大改善。

尽管去年的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经济运行和调控的把握不够,决策服务的前瞻性、主动性不强,深度和广度不够,参谋助手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项目工作的理念不够新、办法不够多、措施不够实、效果不够好;三是个别科室、个别地方和个别人仍然存在着作风不优、执行力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服务对象满意度不够高,影响机关形象。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切

实解决。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饱含艰辛。回顾过去的工作,总结取得的成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发展改革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五个善于”:

--要善于想大事、谋全局,及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去年下半年,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调整后,我们及时调研并形成了《成品油与天然气价格调整对xx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上报,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采取综合措施,将调价对我市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实践证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只有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及时捕捉发展中出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才能为党委、政府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建议,进而在工作中赢得主动。

--要善于抓关键,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突出重点。发改工作涉及领域广、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会“弹钢琴”,既统筹谋划,又突出重点。去年,正是因为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始终将加快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强力推进实施,注重协调服务,确保了固定资产投资迈上300亿元新台阶,为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要善于把握,以谋划早、行动快抢抓发展机遇。机遇难得,稍纵即逝。正是因为在xx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初期,我们就及时掌握、跟踪国家产业政策,大胆设想、超前谋划、精装项目、全力争取、全速推进,才能在国家产业政策趋紧的情况下抢占发展先机,为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赢得广阔空间。

--要善于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发改工作的对象和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思维方式,特别是将计划经济时代的注重微观操作向宏观把握与微观并重、宏观操作为主转变,由争取资金和项目为主向争取政策与争取资金和项目并重、争取政策为主转变,不断推进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创新,才能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事实证明,顺应新形势,创造新机制,探索新方法,是做好发改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

--要善于抓落实,在工作的组织实施上下功夫。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党委、政府的很多重大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都需要发改系统组织实施。去年,全市发改系统把抓落实摆到突出位置,将重点项目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头,不断强化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有力推动了“项目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年来,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强化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不仅提高了重点工作的实施效果,而且增强了在今后工作中狠抓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二、把握趋势,明确目标,坚定做好今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信心

200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省委九届x次全会、市委x届x次全会部署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推进我市跨越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认真分析、准确把握目前的形势,明确目标要求。

(一)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一方面,我市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具备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有利于xx在扩大开放中寻求新的突破;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有利于我市抓住政策机遇后发赶超;国家开工建设以xx为起点的“xx”工程,有利于我市借助资源产地优势实现优先利用和率先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xx发展,并把xx化工基地纳入全省重点建设规划,为全市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近几年来,我们依托资源开发,上马了一批大项目,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特别是市委x届x次全会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定位、新路径、新战略、新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激发全市人民的热情和斗志,推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中的差距。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化水平、城镇化率、农产品综合加工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不足仍然是xx最大的问题。三是竞争中的压力。各兄弟市州你追我赶、竞相发展,xx可谓“标兵渐远、追兵已至”,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从经济总量上看,xxxx、xx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与我们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xx、xx、xxxx的发展不断加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三是前进中的困难。“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是我们最大的市情,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增长质量不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社会稳定压力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总之,我们既要正视问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更要看到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进,推动xx又好又快发展。

(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市委x届x次全会明确提出,200x年我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部署,深入推进资源转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我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三)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建议。根据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初步建议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指标安排如下:

--经济发展指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确保12%、力争13%以上。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一是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12%既与我市十一五规划相一致,也是在全省“保五争四”的现实需要;确定13%以上的力争目标、总量达到593亿元,更加体现目标的积极性和加快发展的导向性,有利于实现“三步走”的目标。而且只要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通过努力,我市经济总量再上一个100亿元台阶、突破600亿元大关完全可以实现。二是确定12%的经济增长目标,比2007年实际经济增速低一些,有利于引导各地各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上来。同时,与gdp总量指标相衔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确保25%、力争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确保25%、力争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确保14%、力争15%以上。

--质量效益指标。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确保25%、力争30%以上。

--民生民本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确保8%、力争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略低于去年实际涨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三、突出重点,克难攻坚,努力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和县(市、区)长会议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发展改革系统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在推进达州发展新跨越中实现更大作为。

(一)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着力把握发展主动权。今年,中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对xx而言,这既是严峻挑战,也蕴含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把握宏观调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基本特点,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努力寻求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一是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中抓机遇。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国家财政投入将更多地向三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倾斜。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打好老区、资源等特色牌,找准结合点,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助推跨越发展。二是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中抓机遇。“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市发展的重要瓶颈。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收缩银根,严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把握投放节奏。这既进一步增大了我市部分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又为我市优势资源转化、特色农产品加工、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项目融资提供了空间。我们必须创新融资思路、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破除“融资难”。三是在趋紧的产业政策中抓机遇。由于国家提高产业政策门槛,严控新开工项目,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并将部分鼓励类、允许类项目调整为限制类、禁止类,将给我市天然气能源化工和冶金、建材、火电等项目的审批立项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工业发展和投资增长。我们要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努力将趋紧产业政策带来的压力转化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机遇,保持投资适度增长,推动跨越发展。

(二)坚持规划引领,着力完善发展布局。要切实抓好规划的编制实施,统筹区域产业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一是在加快气化全市、普光产业区、统筹城乡和县域经济发展、2008年-2010年重大项目等规划编制评审的同时,顺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对相关规划进行修订完善。配合省上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xx经济区等规划的编制,力争将我市更多的区域纳入重点开发,将我市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纳入规划。协助做好《xx城镇体系规划》和《xx市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以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并将规划落实到产业、产业细化为项目。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强化纲要的总体指导作用,推进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机衔接,并切实做好纲要的中期评估调整。

(三)狠抓产业发展,着力强化产业支撑。围绕优势资源转化这条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提升优势产业。一是依托资源转化,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xx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煤电冶和建筑陶瓷产业,突出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秦巴旅游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二是依托龙头企业,支撑优势产业。继续抓好天然气开发利用、钢铁冶金、煤电、建材、苎麻纺织、汽车机电六大产业集团的培育,大力扶持发展33户成长型企业。同时,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促进与大企业协作配套。三是依托产业园区,集聚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xx市天xx化工产业区和xx产业区、xx工业区建设,创新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提高配套服务能力。搞好xxxxx等特色工业集中区规划,加大招商力度,尽快形成规模。坚持园区化发展,引导产业化项目向产业区集中,重点支持xx药业xx泵业、xx印染等企业退城进郊入园。四是依托现代服务业,提升优势产业。继续实施好“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重点抓好8条特色商业街、8大骨干市场以及xx综合物流中心、化工园区物流中心和xx物资供应中心建设。加快xx、xx山、xx山、xx峡、xx山、xx山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当前,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及早谋划,增添措施,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确保一季度完成gdp100亿元、增长13.5%,实现“开门红”。

(四)重抓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我市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就我市而言,抓发展就是抓投资,抓投资重点是抓项目,抓好了项目,就是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一是要突出重点编项目。重点围绕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三农”、西部大开发、循环经济和改善民生等编制一批优势项目,加快项目储备库建设,做深做细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二是要创新观念争项目。增强机遇意识,变“政策出台后再谋划项目”为“超前谋划项目”,抢抓机遇,力求快人一步;增强灵活运作项目的观念,变“先有实施业主后立项”为“先立项后招实施业主”,变“看似不可能的项目”为“现实的项目”,努力向上争取审批、核准、备案更多的大项目。三是全力以赴建项目。编制和实施好2008年全市“四个一批”重点项目计划,按照“在建项目抓投竣工,新建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立项”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确保xx石化和xx大化肥、xx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建设xx二甲醚等项目,力争开工xx、中xx以及xx等精细化工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支撑大发展。四是协调服务促项目。切实协调解决项目报批、资金、用地、环保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强化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突破400亿元。

(五)拓宽融资渠道,着力集聚发展资金。要多措并举,努力用新办法缓解建设资金缺乏这一“老大难”。一是努力向上争。吃透国家产业政策,瞄准上级资金投向,重点围绕三农、社会发展、西部、生态建设和环保、扩大就业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五方面,选准结合点,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并整合政府性投资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积极向外引。通过招商引资、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筹措资金。三是协调银行贷。密切银政、银企合作,继续争取信贷支持,扩大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激活民间投。采用bot、股份制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外来资本。五是资本市场融。抓住省政府出台《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见》(x府发[2008]56号)、多渠道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机遇,通过探索发行企业债券、产业基金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等多种方式,努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六)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发展活力。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方面,纵深推进改革,强化发展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事业体制的同时,要突出抓好两个试点:积极抓好xxx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完善市县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另一方面,充分扩大开放,强化区域合作。要准确把握国内外不同产业的转移周期和转移趋势,深入分析我市的资源、市场、人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开展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活动,重点抓好天然气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招商工作,把我市建成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产业创新基地,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要立足区位交通优势,主动融入xx经济区,加强与xx地区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借势、借力发展。

(七)强推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和减排是两大约束性指标,我们要制定落实《2008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方案》,加强综合协调,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劣汰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要突出抓好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确保列入“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xx和xx电厂完成节能目标。三是要继续加大流域污染治理,限期治理重点污染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加快全市17个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严格土地管理,从严控制人口增长,促进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

(八)注重宏观把握,着力优化决策服务。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国家财政、信贷、投资、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研究,尤其要把握好今年国家投资方向和鼓励发展的重点,用好用足国家鼓励发展的政策,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二是要加强经济监测预测。按季度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确保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三是搞好综合平衡,编制好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人大审议通过后尽快下达执行,并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四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所确定的全市总体发展思路,加强对“项目支撑”、“工业强市”战略以及产业布局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力求通过重点突破,推动全局工作。

(九)注重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xx。一是认真实施“八大民生工程”。今年,市委、市政府将深入推进“十大惠民行动”和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达、环境治理“八大民生工程”,全市发展改革系统要积极参与,注重实效,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xx市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进度,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乡镇卫生院、广播电视村村通、基层文化馆(站)、图书室等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农村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继续抓好定点扶贫工作,增强帮扶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以工代赈工作,建设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 x 个、项目示范村x 个。切实抓好移民拆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

四、夯实基础,提升素质,争做推动跨越发展的表率

贯彻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推动跨越发展,发改委系统必须勇做先行军。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建设,锻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优秀、业绩突出的一流优秀团队,争做“六个表率”,为打造xx地区经济文化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一)争做学习研究的表率。要加快建立学习型机关,着力提高发展改革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学习,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坚持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思考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重点加强优势资源转化、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措施,以工作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争做服务全局的表率。发改系统必须围绕“突出一条主线、加速三化进程、推进四大战略”的基本思路,在更大范围谋求发展,在更大空间推动跨越。我们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将我市发展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去考虑,纳入全国、全省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去把握。要推进“十一五”规划中期调整,配合省上做好主体功能区、城市群等重点规划编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着力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努力形成发展新格局。

(三)争做推动跨越的表率。要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当前发展改革的首要任务,深刻认识市情,准确把握形势,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特别要化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民生民本亟待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方面的压力为动力,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形成发展强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四)争做开拓创新的表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发改部门首先应该把自己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善于用发展的观念分析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用创新的思路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用市场的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用进取的精神开拓发展的新路子和新局面,为推动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要推进改革创新,不仅在审批制度上改革,在规划体制、项目管理体制、招投标体制、信息披露和咨询服务等方面也要创新,以全局和战略的眼光来谋划发展、推动工作,力争在发展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五)争做实干兴市的表率。今年是“政府工作质量年”,我们要切实增强执行力,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完善工作措施,千方百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要倡导真抓、崇尚实干,讲真话、干实事、求实效,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和引导到编制大规划、提出大思路、制定大政策上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更优的智力服务;转移和引导到事关经济发展后劲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项目建设上来,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六)争做依法行政的表率。要增强发展改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念贯穿到发展改革的各个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推动“五五”普法进程,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的法制观念。要认真理顺执法关系,落实执法责任,梳理执法依据及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范围和执法主体,严格执法程序、时限。要坚持廉洁从政,完善规章制度,对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招投标、重大项目稽察等方面实行阳光政策,推进阳光作业,有效预防腐败。

同志们,新起点、新目标,赋予发展改革系统新的光荣使命。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x届x全会的决策部署,振奋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我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再谱改革新篇章!

第五篇: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推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发改委主任 ¥¥¥ 2011年1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的重点任务。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一会儿,申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向大家报告一下2010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情况,并就做好2011年的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2010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全市经济自2008年四季度开始急转直下,2010年一季度全市GDP仅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是近几年同期最低水平,部分企业出现了停工限产、经济效益下滑的现象。在严峻挑战面前,市

— 1 — 委市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措施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结合我市实际,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调整振兴重点产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扩大消费、稳定外需、改善民生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遏止了经济下滑势头,主要指标逐月逐季回升,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GDP达到3350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210.2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0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0亿元,增长18.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700元和7770元,增长9.2%和8.2%。应当说,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充分证明了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战略部署是切实有力的,采取的一系列对策措施是正确有效的。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考验面前,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综合协调职能,为有效应对危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在当好参谋助手上取得新进展。一年来,进一步强化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特别是针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有关部门一起,加强调研,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 — 2 — 行分析报告及相关对策建议,完成了向市委市政府的汇报。去年四季度以来,又会同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编制了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了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同时,立足于应对危机保增长,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全运后省会经济建设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着力抓投资促增长,在扩大内需上取得新进展。一年来,紧紧抓住中央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把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支撑,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消费规模和水平,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基本形成了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协同拉动的格局。一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全市开展了“项目推进年”活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推进的233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0亿元左右。全运会场馆设施项目全部顺利完工,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投产见效,全市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省会城市群城际铁路、沿黄湿地等13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全力推进。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按照国家、省确定的投资方向,会同有关部门科学选择和申报项目,全年共争取四批新增中央投资支持项目200个、新增中央投资4.7亿元,争取省扩大内需调控资

— 3 — 金24.1亿元,城投债券15亿元。组织开展了上海、江苏、赴港、赴台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引进市外投资81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8.8%;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外优惠贷款,4个项目列入备选规划,争取贷款1.4亿美元。三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高度负责地抓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配合中央、省检查组对投资项目进行了多轮检查,截至目前,前三批178个投资项目全部实现了项目开工率、地方资金配套率、问题项目整改率“三个百分之百”。按照“行政效能年”要求,抓好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AB角”、限时办结和公开承诺等有关制度规定的落实,积极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去年全年,窗口共受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45个,其中新备案、核准、批复项目135个,答复各类咨询700余件次。四是努力提升城乡消费水平。全面落实国家、省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汽车、住房、旅游等热点消费规模扩大。

(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过程中,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努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之上。一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施全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着力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上报申请国家第一批资金补助7000万元。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争取国家、省高 — 4 — 技术产业扶持资金6500多万元,新增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各2个。加强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和验收工作,为齐鲁制药、神思电子等10多家企业争取了国家专项资金补助。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一目标,全面落实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推进服务业重点城区、园区、企业、品牌“四大载体”和“双百”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筛选和衔接汇报,争取上级支持资金3100多万元。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争取中央、省涉农资金支持,大型商品粮基地、种养业良种工程、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48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开工建设了3座大中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三大工程”,研究提出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秸秆综合利用、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思路重点。

(四)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促进共建共享上取得新进展。全市发改系统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在前四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中,共争取社会事业项目33个,落实到位资金6031万元,争取金额和所占比例均位居全省前列。一是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和社会保障政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年初确定的9

— 5 — 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二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下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7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36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222所,覆盖了287万社区居民,覆盖率达到98%,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

(五)积极开展重大战略研究,在谋划长远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坚持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与谋划长远发展并举,在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同时,围绕继续保持建设、投资、发展的强劲势头,深入开展事关长远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第一批10项重点前期课题研究,66个专项规划、3个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开展了一批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主要是委托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编制了我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配合铁三院编制了省会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济南市秸秆发电规划(2010-2011年)》等。启动了《济南市新能源发展规划(2010-2020)》编制工作。

(六)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深化改革、对口支援等 — 6 — 工作上取得新进展。一是积极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协调做好章丘市省级综合改革试点。积极配合做好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二是定期调度加快商河县发展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落实各类支持资金3.1亿元。帮扶成武县工作顺利推进,引进的17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14个,完成投资16亿元。协调安排援藏资金820万元,争取省安排援藏资金500万元。落实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忠县援助资金110万元。三是积极做好援川工作,省下达我市的8个援建擂鼓镇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全部竣工;5个新县城建设项目全面展开,已完成投资1.6亿元。争取省级资金支持5040万元,协调市财政资金4070万元,争取社会各界捐赠资金615万元。

二、关于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2011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市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世界经济回升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实现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国内经济虽然企稳回升,但面临的外部需求依然严峻,内生动力还不强。我市转方式和调结构的任务繁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还比较多。但也要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一是整体发展环境继续宽松。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中央也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

— 7 — 松的货币政策,注重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着重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这有利于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推进结构调整。二是在多年发展中,我市产业积累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内在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投资和消费需求将会继续扩大。今年西部新城、东部新区和小清河两岸三大新区建设将全面推进,以城市综合体为重点的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初步测算,全市规模以上在建项目计划投资900亿元,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700亿元以上。国家促进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将继续实施,效应会更加明显,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消费市场将持续向好。四是近年来我市经济建设、城市面貌、行政效率和社会民生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综合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特别是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全市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热情,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前段时间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着眼于推进济南的跨越提升、转型升级和全面突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继续保持建设、投资、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重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8 —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到账外资7亿美元,万元GDP能耗、SO2和COD排放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还对几项主要指标提出了工作目标,其中GDP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应该说,今年主要指标的安排,是留有一定余地的,一方面是考虑到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改善社会民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转方式、调结构留出更多的空间。各县(市)区在指标安排上,务必要与全市的目标做好衔接,原则上不低于市里的安排。

三、关于2011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重点

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关键是做好“四个结合”,即把促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推进城市建设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支撑能力;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城

— 9 — 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下面,我主要结合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实际,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经济遭受了严重冲击,这种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产业结构的冲击,是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暴露。围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中央、省、市均强调,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据了解,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广州市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2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8%。南京市到2012年将培育形成风电光伏装备、电力自动化与智能电网、通信、节能环保4个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为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通过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1.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使服务业成为我市的首位经济和主要支柱,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左右。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发展服务业的独特优势,加快建设服务全省、面 — 10 — 向全国的服务经济中心。在具体工作上,一是要抓重点产业。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基础较好、市场空间广阔的金融服务、信息软件、现代物流、旅游会展等产业,着力把特色做优、把精品做强、把品牌做响,加快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信息软件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旅游会展中心。二是要抓载体和项目建设。继续推进7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和30个重点园区建设,大力开展“三个一百”工程,集中力量支持100家规模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培育提升100个有影响、有特色的知名品牌,加快推进100个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要抓政策落实。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但有些政策在落实上还不到位。要对近几年出台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没有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措施全面落到实处。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链延伸发展,出台、落实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另外,今年国家、省将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出台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各县(市)区要抓住机遇,配合做好争取工作。

2.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市受到冲击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是工业。虽然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企稳回升,但是产业布局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下一步,要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关键是要积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在产业的转型升级

— 11 — 上下功夫。一是要抓好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新特优”产业,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三三四”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加快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强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确保今年主营业务收入全部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12年分别达到1500亿元、1500亿元和1200亿元。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完善公共技术与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重点支持100家创新型企业和300家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同时,加快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尽快形成几个大的工业基地,促进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二是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各地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纷纷推出发展规划,以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律,结合我市实际,今后重点是立足于我市比较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做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规模。今年国家将启动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重大专项,省里也将研究出台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我们要提前研究,及早谋划,做好项目的策划与对接,争取获得更多支持。三是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我市拥有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品牌,创新资源比较丰富。下一步,关键是把这些品牌利用好,加大技术创新和 — 12 — 研发力度,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做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争取国家发改委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争创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服务城市发展和满足市民多层次需要,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菜、畜牧、林果等;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三大工程,重点打造10个品牌基地和20个都市农业园区,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关于增强内需拉动作用。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看,由于我市经济外向度较低,多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拉动为负值。今年国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扩大内需仍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手段。

1.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的增长。今年的投资工作,重点是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要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从中央、省政策导向看,今年投资力度并没有减弱,全国投资计划增长20%,全省计划增长18%。结合国家、省安排,我市计划增长20%,工作目标定为24%。各县(市)区要准确把握中央、省政策导向,在安排计划目标和工作目标时不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要继续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筛

— 13 — 选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推进。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加大考核和调度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长效机制。尤其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策划储备好一批大项目,与国家、省有关部门搞好对口衔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规划盘子,增强投资发展后劲。二是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现代产业体系,除了加快存量调整外,关键是在增量上下工夫。要充分发挥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关于今年投资的重点,国家提出重点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省里确定了社会民生、农林水利、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交通环保、能源、服务业、房地产业八个关键领域。这些领域也是我市投入的重点,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对资金投向的管理与引导,提高投资的效益和效率。三是要继续加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央1.18万亿元新增投资已安排5800亿元,今年还将安排6000亿元。围绕落实好今年的新增中央投资,中央、省反复强调,对不落实配套资金的地区,将适当调减今年的投资计划。我市落实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个别地方也确实存在地方配套不到位的问题。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管理,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合规建设。同时,继续策划 — 14 — 一批符合中央、省投向的项目,积极做好前期工作,争取获得更多支持。四是要积极扩大民间投资。相对于国有投资而言,民间投资更加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去年我市民间投资增长13%左右,低于国有投资近16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针对民间投资比重低、增速慢的问题,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好国家、省各项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我市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和办法,加快放开相关投资领域,从市场准入、融资、项目审批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的跟进投入。

2.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去年全市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了18%以上的增幅。但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平均仅增长15%左右,低于全市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农村消费规模仍然偏小。下一步,要扩大消费需求,除了要继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外,关键就是要在扩大农村消费上下功夫。一是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据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能够带动城镇投资50万元。如果我市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即大约6万人口进入城镇,可以带动投资300亿元左右。从消费的角度,目

— 15 — 前我市城乡居民人均最终消费支出相差约1.09万元,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将直接带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每年增加6.5亿元。因此,要结合三大新区的规划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城镇建设行动,加快人口向城镇集中。二是要抓好农村住房建设。市政府明确要求,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的集中改造建设任务;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区范围内宜改造村庄的改造建设任务和危房改造任务。各县(市)区要加快推进,协调解决好资金、土地、技术等难题,确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环境。要继续加强农村销售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继续落实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的各项政策,扩大活动覆盖范围。统筹安排农村道路、邮电、通讯、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耐用消费品进入农家创造条件。

(三)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十二五”规划编制,是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难度很大: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二是“十二五”规划是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编制的规划,如何更好地创新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省会建设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索。三是从现在开始到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明年人代会审议,只有一年的时间,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16 — 目前,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既定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密切协作,共同把这项工作做深、做实、做好。

1.强化前期研究。前期研究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根据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需要,我们已经筛选确定了第一批研究课题,会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联合研究。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的规划编制任务,在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和发展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2.突出规划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重点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化解资源环境约束六个方面,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等。

3.加强沟通衔接。“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县(市)区规划,要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总体规划纲要主要体现综合性、纲领性和指导性,其他有关规划是总体规划纲要的延伸和细化。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请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沟通衔接,建立联合攻关制度。

— 17 — 4.确保规划进度质量。按照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安排,今年8月底前要形成总体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并做好各级各类规划间的相互衔接。9月份进入规划起草和论证程序,经滚动修改完善后,最终形成总体规划纲要草案,完成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县(市)区规划编制。请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调度,同步做好规划的起草、论证和审议工作,确保规划编制进度和水平。

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切实发挥好部门职能作用,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努力做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副市长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副市长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春节刚过,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实施中心城“三大战役”动员大会刚刚结束,紧接着召开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找文章到☆好......

    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大会是**集团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昨天,我们拿出一天的时间,实地参观了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今天上午,***煤矿、***煤矿、***新村、***铝......

    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去年,全市上下围绕工业立市、项目拉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20%,利润也有了大幅增长。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经济战线所有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向......

    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年2月6日)去年,全市上下围绕工业立市、项目拉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20%,利润也有了大幅增长。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经济战线所有同志共同努力的结......

    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X月X日,市委、市政府刚刚召开了项目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和财税工作电视电话会。今天,我们随即召开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了市政......

    在市场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市场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总结交流2002年市场改革发展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2003年市场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进一步动员全......

    在市场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场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市市场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总结交流年市场改革发展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年市场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

    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大会是**集团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昨天,我们拿出一天的时间,实地参观了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今天上午,***煤矿、***煤矿、***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