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开最好的学生周恩来
南开最好的学生周恩来
编者按:周恩来,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1898年3月5日是南开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出生的日子,120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在深深怀念这位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好总理,南开人更是难忘这位杰出的校友,他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他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永远是南开师生学习的楷模,永远激励着南开人砥砺前行。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周恩来在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周恩来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
在周恩来同志120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南开大学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并推出系列纪念文章,缅怀这位人民的好总理,南开的杰出校友。今天我们刊发第一篇文章:南开最好的学生周恩来,回顾周恩来的南开求学岁月,分享他与严修、张伯苓等南开先贤间的南开故事。▲在南开学校求学时期的周恩来
1913年8月,素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即现今的天津南开中学,当时的南开学校办学规模仅为中学,从1919年至1928年,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大学、中学、女中、小学在内的南开系列学校完整教育体系)。南开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四育”并进的教育理念,以及严格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制度,对青年时期的周恩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校期间,他品学兼优,国文和数学成绩尤为突出。
▲1914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与此同时,周恩来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与同学共同创办“敬业乐群会”,主持出版了会刊《敬业》,并先后担任过《校风》的总经理、演说会副会长、国文学会干事、江浙同学会会长、新剧团布景部副部长、暑假乐群会总干事和班中干事。他对公益活动尽心尽力,曾在致友人信中说:“课外事务则如猬集,东西南北,殆无时无地而不有责任系诸身。人视之以为愚,弟当之尚觉倍有乐趣存于中。”《南开学校第十次毕业同学录》中对周恩来的评语是:“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他的人品与才学深得严修和张伯苓的赏识,张伯苓曾多次说过:“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周恩来(前排坐者)同南开学校老师同学的合影。▲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积极参加戏剧活动。这是他和学校新剧团主要演员合影(左后立者为周恩来)。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开学纪念(后排左一为周恩来)
周恩来于1917年6月从南开学校毕业,同年9月东渡日本求学。临行前,写下了那首抒发他青年时期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在日本度过一年半留学时光后,1919年4月,周恩来得知南开学校即将创办大学部的消息,遂决定回国在南开继续深造。周恩来回到天津时,正值五四运动如火如荼之际,他以校友身份天天到南开去,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
▲1917年,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这是该校毕业同学录上的周恩来小传。
1919年4月,周恩来得知南开学校即将创办大学部的消息,遂决定回国在南开继续深造。
▲1919年9月,周恩来入南开大学文科,这是当时的入学注册登记表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正式开学(对内称南开学校大学部),首期招收学生96人,周恩来经严修、张伯苓批准免试入文科学习,学籍注册62号。至今,南开大学档案馆里仍珍藏着当年周恩来的入校登记表和开学典礼合影。大学期间,周恩来利用业余时间成立了“南开出校学生通讯处”(今南开校友总会前身),自任“办事人”,为广大校友服务。他亲自撰写了《南开出校学生通讯处细则》,并在校刊上发表了一封《给南开出校同学的信》,号召校友广提建议,“为南开谋精神上的发展,事业上的改造”。此外,周恩来还受张伯苓校长委托,在修身班上向全校师生宣布教育改革大纲。▲1919年秋,南开大学学生周恩来、马骏等人发起并组织天津青年学生进步社团——觉悟社,此为觉悟社成员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周恩来深受南开爱国传统的熏陶,在此期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领导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之中,1919年7月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并任主编,9月组织创建革命团体觉悟社。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学生领袖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到北洋政府直隶省公署请愿,遭到逮捕。这年旧历春节,张伯苓到警察厅探望了周恩来和南开其他被捕学生。被转入狱中关押后,周恩来带领难友坚持斗争,并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后经多方营救,反动当局被迫于7月17日释放了周恩来等人。
▲在欧洲留学时期的周恩来(左二)
周恩来在狱中就有了赴欧洲寻求救国真理的打算。他出狱后,严修与张伯苓商定,在南开设立“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和另一名学生李福景出国留学。为此,严修特地给北洋政府驻英公使顾维钧写了介绍信,还专门在严家账上为周恩来立了户头,每半年支款一次,均托人负责转寄。周恩来后来回忆:“当时有朋友提到,我用严修的钱,却成为一个共产党人。严修回答说:‘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对此,周恩来十分感激,始终念念不忘。
旅欧期间,周恩来始终与严修、张伯苓等南开先贤保持通信联系,与旅欧南开同学保持紧密联络,并积极推动留欧南开同学会的成立,曾被推选为南开同学会法国干事。曾多次从张伯苓处要去严修的照片,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嘱托严修侄孙严仁曾及相关人员编写严修年谱、整理严修日记。▲周恩来在陕北
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后,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与张伯苓及南开校友有了较多联系与接触。1936年5月15日,周恩来在瓦窑堡给张伯苓写了一封亲笔信,言道:“不亲先生教益,垂廿载矣。曾闻师言,中国不患有共产党,而患假共产党。自幸革命十余年,所成就者,尚足为共产党之证,未曾以假共产党之行败师训也。”他还请“负华北重望”的张伯苓“一言为天下先”,促成各方“统一对外,并开抗日人民代表会议”。不久,周恩来在延安接受天津一家英文报刊《华北明星报》采访时谈道:“我在天津南开读中学、大学。这个学校教学严格,课外活泼,我以后参加革命活动是有南开教育影响的。”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代理行政院长孔祥熙致电张伯苓,请张赴陕从中斡旋。未及动身,事变在中共主导下得到和平解决,张伯苓异常高兴,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大会上发表讲演,称:“西安事变解决得这么好,咱们的校友周恩来起了很大的作用,立了大功。”不久,南开大学收到周恩来化名“约翰骑士”发来的英文复函,感谢南开师生致电慰问,并希望同学们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战时期的周恩来
1938年5月,在武汉的100多名南开校友集会,欢迎到武汉为南开募捐的老校长张伯苓。周恩来出席并讲话说:“南开除严格之训练与优良之校风外,有两点至可注意:一为抗日御侮之精神,一为注意科学训练。”会上放映了南开和校友的有关照片,当出现长征途中留着胡须身穿戎装的周恩来照片时,张伯苓用手杖指着对大家说:“这个脑袋要值十万块钱。”众所周知,抗战前蒋介石曾以十万元高价悬赏周恩来首级。当即便有校友开玩笑回应:“校长,您可以领着周校友到蒋先生那里,向他要几十万块钱,这不是很好的募款方法吗!”周恩来、张伯苓和校友们听后一起开怀大笑。
周恩来在重庆领导统战工作期间,当时尽管时局动荡、工作繁忙,周恩来始终积极参加母校的有关活动,常到沙坪坝津南村看望南开师友,纵论天下大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激励大家团结抗日。在一次对南开师生的演讲中,周恩来结合形势对“公能”校训作了新的解释,他说:“在当前,公,就是国家大事,就是抗战到底,取得最后胜利,把日本侵略者赶出我神圣的领土;能,就是学习,学好抗日的本领、建国的本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他的《抗战建国与南开精神》等讲话,在南开校友和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还曾观看南开剧社演出、出席南开校友聚会、支持出版张伯苓教育言论集,等等。▲周恩来在西柏坡
1948年南京政府风雨飘摇之际,出任考试院院长的张伯苓避居重庆,周恩来得知消息后,通过香港校友捎信给张伯苓:“老同学飞飞不让老校长动。”张伯苓知道“飞飞”是周恩来南开求学时期的笔名,立即感悟到这是周恩来在关键时刻对他的关照和保护,于是坚定了不去台湾的决心,留在重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春,张伯苓向周恩来表示希望返回北方。周恩来不仅派专人到机场迎接,还指示政务院作好接待准备。张伯苓抵京后,他立即前往问候,嘘寒问暖,还动员张伯苓的在京旧友前来叙谈,打消大家对张当过国民政府高官的顾虑。张伯苓因此十分感佩,曾对亲友说:“我活了七十多岁,与政府高级官员谈话,还没有一个人像周恩来那样推心置腹。”1951年张伯苓先生去世后,周恩来亲赴天津张宅吊唁,敬献花圈,并慨然应允作张伯苓追悼会的发起人。他中肯评价了张伯苓献身教育的一生,深情地指出:“人民政府对张校长很关心,对他寄予希望,没有想到他故去,真可惜。张校长办教育这么多年,确实是有贡献的。咱们都是他的学生”。周恩来还特别关心张伯苓遗属的生活,1961年困难时期,他把自己的高干购物证和500元钱送给张伯苓夫人,并嘱天津市政府多加关照,直到张夫人去世。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是联系所有南开人的纽带。“我是爱南开的”,周恩来总理的这一朴素话语表达了所有南开人的心声。周恩来总理是南开精神的实践者、丰富者和发展者,是南开学校和南开人的骄傲,他给予在校的南开学子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对南开学校的发展以巨大的支持。纪念周恩来,研究周恩来,学习周恩来,已在南开大学蔚然成风,周恩来的思想风范和精神品格,亦在南开师生中得到代代传承和弘扬!
第二篇:学习南开最好的学生 ——《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读后感
学习南开最好的学生
——《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读后感
在学校和老师的建议下,我阅读了由南开中学编写组编著的《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教育读本》。这本书中周恩来的事迹,他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得到了深刻体现。书的序中说:周恩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开拓者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创建者并亲力亲为的一生,也是参与缔造新中国、领导建设新中国的一生。周恩来的一生有着完美的人格。所以周恩来就是我们的人生楷模,值得我们所有南开学子认真学习,周恩来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所有南开学子传承与发扬。
原书共有三章,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第一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的主要是周恩来童年从出生到求学的经历。第二章南开最好的学生,讲的主要是周恩来进入南开后的生活学习经历,一直到他从南开毕业前去法国。第三章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涯,主要介绍了周恩来从欧洲回国以后参与中国革命的事迹,以及他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三部分中,使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二章,南开最好的学生。因为我现在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年龄中,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学习事迹距离我现在的生活最为接近,在阅读的时候使我产生了亲近感,想到我现在学习的校园就是周恩来曾经学习过得校园,我甚至在阅读的时候产生了亲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周恩来同志在南开学校的学习生活经历,也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经历,是能对我们的现阶段产生最大益处的一段经历。
周恩来在南开的生活非常艰苦,总是尽可能的节省伙食费用,还在闲暇的时间为学校刻蜡板或者抄写讲义补贴伙食费,这与我们现在富足的生活,每天可以吃到很多种类美味的饭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贫困的生活激励了周恩来更加发奋学习,健康成长。周恩来在南开的时候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几乎每次考试各个科目都能占到全校第一名的位置。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他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具有不畏难、不怕苦、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他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后来学之。从这样的事迹里,周恩来的艰苦和勤奋展露无疑,这位自幼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处处表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两大核心内容。
周恩来在南开的生活还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第一件让我对他非常赞叹,那便是是对话剧的热爱和积极参与。每一个南开人都知道周恩来出演的话剧《一元钱》,他在其中的反串表演,精彩出众,倾倒全座,这也说明了周恩来在南开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各项能力都在这里得到养成。第二件事却让我对周恩来产生更多的崇敬,那就是他在天津市河北公园的救国演讲会上的激情演说,以及在全校演说大会上的《中国现时之危机演讲》。这两次演讲都非常激烈,极大地激励了爱国志士的爱国热情,但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演讲。周恩来对此毫不畏惧,他在这件事中变现出的胆识与爱国主义精神使我深深折服。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他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他是当之无愧的南开最好的学生,是我们所有南开人的楷模。
第三篇:南开“镜箴”与周恩来的气质
南开“镜箴”与周恩来的气质
2010年11月23日
天津南开中学的入门处,立着一面醒目的大镜,镜子上方篆刻着南开学校创始人严修书写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短短几十个字,却令人回味无穷。
把“容止格言”镌刻在“可以正衣冠”的镜子上方,的确别有一番深意,我们不妨称之为“镜箴”。“镜箴”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对于学生的外表,“镜箴”的要求非常严格: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有了这些“必”,进入校门的学生就有了一个好的面貌,学生的精神状态自然也会焕然一新。在内在气质上,“镜箴”提出了一个标准:“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学习,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不骄傲,不狂暴,不懈怠,果能如此,恐怕不仅气质上会面貌一新,道德涵养也会更上层楼。仔细体会,南开的“镜箴”,不是对学生行为加以规范的“守则”,既没有要求学生好好学习,也没有要求学生尊敬师长,甚至连遵守学校纪律都没有提。但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镜箴”,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面镜子立于校门前,或许进入校门的学生们每天只是瞄那么一眼,但面对镜中自己的形象,学生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否做到了面净、发理、衣整、钮结,是否做到了头正、肩平、胸宽、背直。久而久之,这面镜子自然会存于心中,而这时,学生们或许已经达到或接近了“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的境界。
短短几十个字的“镜箴”印在了无数南开人的心中,也曾让15岁考入南开学校的周恩来自觉地以此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和一言一行。1916年,周恩来曾撰《函索镜影》一文,该文记述了美国教育家格瑞里致函南开校长索取大立镜和“容止格言”的照片一事,文中写到:“我校事务室前所悬之大镜及上列格言,原为资警励全校师生之用。前次美人白崔克博士(Dr.Buttrick)来校参观时,睹之甚以为善,今格瑞里先生(Mr.Greene)致函校长,索斯镜之摄影,并请将格言译作英文,同行寄去,以为纪念。藉俟归美时公之彼邦人士。闻格言现已由周梦贤先生译就,影已摄好,想不日即可报命矣。”文章的写作风格是新闻体,就事说事,从中很难感受到周恩来对“镜箴”的所思所想,但这篇发表在《校风》第26期上的文章无疑可以证明,“镜箴”对被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誉为“南开最好的学生”的周恩来是有影响的。
今天的人们已经无法了解,曾是清末进士的严修撰写“镜箴”时是否参考了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等经典著作,但“镜箴”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显然更容易让从小就读私塾的学生们接受。幼年的周恩来在嗣母陈氏的教育下,每天黎明即起读经书、背唐诗,听陈氏讲《天雨花》、《再生缘》之类的传统故事。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搬到外祖父家后,更是大量阅读了外祖父家的藏书。可以说,生活于有着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的家庭里,周恩来从小就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和滋养中,幼年时的周恩来在衣着、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已多有注意。12岁远赴东北后,虽然周恩来走进了第六两等小学堂这样的新式学堂,但课程中仍然包括修身课等内容,而通过阅读《史记》、《汉书》、《离骚》等书籍,少年周恩来更是从中汲取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营养。在那个中西文化开始碰撞、中国教育从私塾走向新学的过渡时期,进入南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几乎都与周恩来有着相似的经历——从小在私塾读书,初涉西方文明的点点滴滴,言行举止和思想意识中,都熏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或许正因为如此,“镜箴”让走进南开中学的学生们感到既新鲜又熟悉,也容易接受,更难以忘记。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的四年,正值15岁到19岁青少年思想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南开的教育对周恩来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一直穿布衣布鞋,夏天只有一件白长衫,入冬则是单薄的青棉袍,外面再罩一件已经泛白的蓝大褂,但这样的衣服周恩来却总是穿得干净整洁。虽因没钱到食堂吃饭,有时只能从家里带一小罐酱来下饭,但周恩来依然气色饱满,精神昂扬。在南开期间,以“镜箴”为鉴,周恩来所在的班级被评为全校班风第一,所住的西斋19号宿舍获得“整齐洁净”的嘉奖。走上革命道路的周恩来,同样没有忘记南开的“镜箴”,他的衣着总是那样得体,神态总是那样平和。即使在南昌起义失败的时刻,周恩来仍能气质“勿暴勿怠”;在长征的恶劣条件下,周恩来仍旧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愈是在关键时刻,愈是在危难之时,周恩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就愈能成为鼓舞人们继续革命、坚持到底的动力,周恩来心中的镜子还将光辉折射到身边的战友身上,成为一种动力、一种勇气。在后来的对外工作中,无论是同对手谈判,还是与朋友交往,周恩来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来的温文尔雅,都曾让谈判对手折服,也曾让无数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
我们不妨看看当年一些记者笔下的周恩来。《大公报》记者曾敏之在其《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一文中这样记述他见到的周恩来:“周恩来穿着派利士的西装,从他新理过发的容颜看,他显得英姿焕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的斯诺看到周恩来简朴但是十分整洁的窑洞,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西行漫记》中写道:“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周恩来的魅力,让从没见过红军的斯诺确信,红军不是人们传说中的“无知的土匪和强盗”。
成为新中国总理后,周恩来同样以其儒雅风度给中外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尼克松说:“他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海伦?斯诺认为,周恩来教养良好,所以在他任总理的活跃时期,东西方关系解冻是毫不奇怪的。印度外长梅农评价说:“周恩来的温文尔雅和雍容大度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风度既掩盖了而又衬托出他的坚定态度。”无论是在与民主人士的交往中,还是在与世界各国政府首脑的外交谈判中;无论是在日内瓦,还是在万隆,风度翩翩的周恩来与人交往中的亲和力或许正是源于“镜箴”的“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镜箴”,以镜子为鉴正衣冠,以箴言为鉴修德行,也许正是这面“镜箴”在一定程度上铸就了周恩来的不凡风范与高雅气质;也许正是这面“镜箴”,把南开时代的周恩来以更丰富、更鲜活的形象呈现在后人面前,镌刻在世人心中。
〔作者张颖,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第四篇:周恩来班学生发言稿
周恩来班学生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们八(2)班很荣幸被授予县“周恩来班”的荣誉称号,成为整个南召县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班级,我们都激动万分。激动之余,我也由衷地感到,“周恩来班”并非只是一种荣誉、一块牌子,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没错,周恩来崇高的品德,伟大的人格足以感染和震撼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更有必要也有责任要不断从周恩来的精神里汲取养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所以,我们重温总理精神,不仅仅只是缅怀,而是去触摸一种跨越时空的人格精神,学习这种精神,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总理精神,我们要善于学习,热爱学习,并懂得学以致用。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诗句就集中表现了他学与用,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深刻理解与豪迈气概。这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动力,能够激励我们活到老学到老。
此外,我们要学习他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周恩来13岁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而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坚定执着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霸气。我们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势头,保持一种藐视困难的自信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并一直坚持下去,那么必定是能够战胜困难,赢得成功的。
周恩来人格精神的核心是一生甘于奉献,不计索取,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完全溶入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来学习、践行的。对学生而言,我们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踏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努力用正能量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热爱奉献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现在,县“周恩来班”的称号授予我们八(2)班,这其实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象征着周恩来精神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让我们在周恩来总理的光辉下,去拼搏,去奋斗,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明天
谢谢大家。
第五篇:南开自荐信
南开大学自荐信
尊敬的南开大学自主招生领导: 您好!我是河南省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二理科学生。我希望能够通过贵校的自主招生实现在南开大学学习的梦想。
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我对学习一直秉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慎重对待学习的每个环节。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人自考本科学历。小时候,父亲就在辛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刻苦学习,在父母的陪伴和影响下,我在求知路上更加刻苦,更加认真,也越来越有动力。
我是一个纪律性和原则性很强的人,然而“规矩”的背后是一些习惯,一些准则或原则,更是对自己行为的克制和个人信念的坚守。我习惯于用严肃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理性批判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深入认识。“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些德行的真正基础。”对待一些违反规则或有悖于道德的事,我总是保持着一种自发的反感。学生的心灵通常比较纯洁,对这种纯洁也有一种偏执的狂热,而我一直希望能通过规则来解决一些尚未纯粹的事情,并非一种妥协的秩序。我对数学一直怀有一种崇敬的心情,我希望数学可以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多年以来,南开大学一直秉承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信念,严谨治校、规范办学,为我国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我倾心于贵校的校风和数学专业,希望贵校可以给我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让南开大学的明天更辉煌!让祖国的明天更辉煌!恳请贵校领导能够慎重考虑,接受我的申请,帮助实现我的理想,也使未来的我因法大而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明天!此致
敬礼!2014年6月12日篇二:南开大学自荐信
尊敬的南开大学招生办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女孩,来自美丽的钢都鞍山,现就读于鞍山市第一中学。天津是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这样一座国际港口城市与生态城市是我理想中的天堂,而南开大学就屹立于这样一座令世人瞩目的城市中。所以,当我自豪地迈进鞍山一中的大门时,追梦的脚步并未因此停下,我暗暗告诉自己,南开大学将是我的下一站。
南开大学真正吸引我的是它的内涵。“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句南开校训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允大公而非小公,允能而做到最能,我想这就是南开大学成为一座世界名校的原因吧。南开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是我一直以来所向往的,因为我希望通过在这里学习,我能够运用我所学的知识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尽一份力。并且我非常喜欢××,而且我„„„.,同时也顺利通过„„„。我希望这能为我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经验。
我是一个坚强勇敢,自强不息的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钢都姑娘,就像“钢都”这个名字一样,我有着钢铁般的意志。生长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看到父母每日辛苦工作养活这个家,我明白了父母供我念书的不易,于是我学会了珍惜,懂得做人要坚强,要自力更生。于是我学会了拼搏,学会在逆境中坚持并崛起。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南开大学因为坚强可以傲然屹立到现在,我也因为坚强从而走到今天,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和南开大学一起分享我的大学生活。
我是一个乐观孝顺,懂得感恩的人。
在生活中,„„„..南开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我希望通过这次自主招生考试,能帮助我进入南开大学,实现我多年以来的梦想。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11年 月 日篇三:给南开的自荐信
自荐信
尊敬的南开大学招生办老师:
您好!
我叫文彦淇,是湖南省郴州市一中高三学生,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报名材料。
外表成熟、行事稳重是我的一大特点。不过,毕竟是刚成年的有志青年,同样也是乐观开朗,两相融合便造就了我强大的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我从小喜欢看书,无意间自学了本为父母准备的《赏识教育》,从此开启了自信、坚韧的求学生涯。可能是兴趣使然,或许是学习有方,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然,高分低能决不是我追求的境界,我愿以全面发展带动自身竞争力的提高。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长,每学期都获得校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还获得过2009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在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我喜欢体育,尤其是足球,喜欢坚韧顽强的德国队。但我打得最好的还是羽毛球,水平在学校名列前茅。我还喜欢演讲,曾在军训演讲中获得一等奖。在校运会前,我用一番激昂的演讲激发起全班的斗志,大家众志成城,使我们这个本来不被看好的文科班竟然最终夺得除体育特长班之外的总分第一,演讲稿也在校刊上发表。我擅长辩论,曾在校内辩论赛中以一辩身份获得全场最佳。我对英语辩论也感兴趣,不过也曾因太过激情而忽略了辩论规则,因此以一分之差失去了参加2010年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湖南省复赛的资格。但这也给了我一个教训,让我以后行事更为冷静理智。
我热衷于公益事业。经常带领同学们去福利院打扫卫生,陪孤残儿童游戏,慰问五保户和革命烈属,还通过电视采访的机会为他们向社会争取各项权益和资助。高中以后,我成为本市最大的志愿者组织的一员,积极参加环保、募捐以及志愿精神的宣传等活动。这增加了我社会工作的经验,也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小我就爱好历史,遨游在史学百家的海洋,探究不同派别的真谛是我学习历史的目的。高中时,虽然可供我自由研读的时间少了,但我对历史研究兴趣不减,反而走向了更专业化的道路。在高二暑假,我将近一年来研读《贞观政要》一书的体会感受结合社会现实,写出了一篇三千余字的小论文《盛世危言,忧患贞观》,我没有将它发表,因为我知道那里面必然有许多不成熟的观点。我不想用我不成体系的思想去换取世俗的功名,它会让人在功利之心引诱下把其实有许多缺陷的思想以快餐的形式推向社会以换得当下的虚荣。或者以此为炫耀的资本,去吞噬眼前的利益。文化是有生命的,不要功利地摧残这些需要时间沉淀的生命,不要让哲学失去冥想,让历史失去灵魂,只留下利欲的铜臭。
人们都说史哲冷门,就业难,薪酬低,我不去关心这方面的问题。史哲是梦想,哲学五千年、史学百万年的历史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去探寻圣哲的精妙构想,去倾听史家的浅吟低唱,去摸索人类思维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无上的财富。我愿用毕生的汗水与精力,去追寻这梦想的财富,让人类与自然绵长的历史永久流传。而就我所知,贵校的历史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近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出了李济、郑天挺、蒋廷黻、黄仁 宇、杨翼骧、张国刚等令我钦佩的历史学家。贵校也是历史学的国家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我也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潜心求学,骄傲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南开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周恩来先生一直以来都是我最敬仰的伟人,在我了解到他的母校是南开大学后,我便一直以考入南开大学为理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我不渝的追求。1919年,随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严修先生在天津创办贵校,至今已有九十余年的光荣历史。南开大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杰出人才,为中华文化繁荣,中华民族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如今,贵校秉承传统,锐意创新,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我相信贵校一定能在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鼓舞下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
南开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假如我这次有幸能够光荣地成为一名南开人,我将立志在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上挖掘自己的潜质,在老师的帮助下汲取知识。不但要潜心求学,提高自身素质,还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自我,让“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成为我一生奋斗的目标。希望贵校能给我这个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此致
敬礼篇四:2013年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 2013年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
尊敬的南开大学招生办领导、老师们:
您好!
我叫**,今年十八岁,是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一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看完我的自荐信。贵校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郭永怀、刘东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拥有数学、化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历史学等国家重点学科。有许多专业是在国内名列前茅。我的许多师哥师姐都不约而同的选择贵校为第一志愿。我也渴望能在明年夏天拿到贵校的录取通知书,我期望成为贵校的一名学生,希望在贵校深造,渴望成为一名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希望成为贵校光荣历史的见证人。我希望这次自主招生考试能够改变我的人生轨道,让我投入到贵校的怀抱,我希望被贵校录取。我相信,我拥有这样的资格和实力。
我来自中卫一中高中理科实验班,在这个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我的学习成绩总能略占上风。这样的成绩,让我稳稳扎根于全校学习成绩前列中。事实上,我的潜力还很大,我的分数还有升值空间。我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并没有完全反映在我的卷面上。有很多时候,我的答案正确,但解题过程并没有被阅卷老师所理解。有时候,过程明晰,但结果却因一个微小的错误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我选择贵校,正是认为贵校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的人才培养方式。我认为我个人很适合在贵校接受教育。我是学理科的,做事讲究有理有据,我不只是重视智商,在开发大脑智力资源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情商的发展。我在高一的时候就担任数学课代表,那个时候我每天收、发作业,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高二文理分班,又被同学们推举为生物课代表,在学习之余,我也经常帮助那些生物较弱的同学,给他们解释疑难题目,我因此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被多次评选为三好学生。我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曾编排历史剧《虎符》、《雷雨》,受到同学们热烈好评。
在学校组织的辩论大赛中,我帮助本班六战全胜的不俗成绩,挂起了“第一名”的锦旗。在我看来,高中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培养出来的不仅仅是拥有大量知识储备的“材”,更应该培养出的是能充分灵活运用自己知识储备的“人才”。我高中的标不仅仅是考入像贵校这样的名牌大学,以后衣食无忧。我的高中目标是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我想让自己投入到火一样的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去。我不想变成一个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什么作为、碌碌一生的人。我对文学的爱好,让我的眼界更宽广,让我的思维更加广阔。我在省、市报刊发表过十多篇作文,在莲圆原创文学网站有我好多文章。我想一棵大树,不管有多么大,它的根总是深深扎在大地里的。文学的根就深植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我喜欢〈西游记〉,尤爱〈三国演义〉,酷爱〈红楼梦〉。我爱〈三国演义〉就爱它的简爽干练,我喜欢〈红楼梦〉就爱它的温柔可人。我读到诸葛亮陨落五仗原,总有无限哀叹。我每次读到林黛玉临终前的那一幕,那竭尽全力的一句“宝玉,你-------”都忍不住替她接一句“宝玉,你好狠心。”然后心痛不已。我想,〈三国演义〉教会我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而〈红楼梦〉教会我用理想的眼光去解决问题。我用传统名着,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构建统一的桥梁。令我颇为自豪的还有奥赛上的成绩。怎么说呢,成绩不是最好,但足以令我引以为荣。高一的时候,我就参加了化学竞赛,获得了市三等奖。当时我只是初试牛刀,小试身手。高二,开了生物课,对生物的兴趣使我毫不迟疑的参加竞赛班的学习,全心全意投入到“生物”的广阔海洋中去,其实,那时离市赛只有十多天,距省赛仅有半个月可以准备。我如饥似渴的仅用不到十天时间就把一本六百页厚的〈生物奥赛教程〉啃完,同时又做了几十张的习题。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市赛第二的身份进入省赛。为迎接省赛,我自学了大学生物课程,做了近五年的奥赛试题,每天忙到深夜,一大早又急急赶到学校图书馆。那个时候学校正开夏季运动会,运动员在赛场挥汗如雨,我在闷热的房间汗流浃背。我准备的很充足,踌躇满志,势在必得,我甚至夸下海口:“争省一,保省二”,现在看来,那时的我就像一把弓,无论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张的过满,连日的疲惫像洪水一样漫过了警戒线。在乘车五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时,晕车了,呕吐,头晕,恶心。结果,我没有把梦想带入现实,我以二分的差距与省二等奖无缘。我只得了省三等奖。当时我非常难过,为自己的付出而伤心,妈妈解劝我说:“这个努力的过程是一笔不小的人生财富。”现在看来,即使是省三等奖,在自主招生中不是也有很大的作用么?不是也帮助我向心仪的大学更靠近一步么? 我觉得奥赛是我很难忘的一次经历,它让我知道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我现在只是团员,正积极要求入党,因为我相信唯物主义。我非常佩服伟人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对我而言,贵校就是我心中的长城,我想,只有进入贵校,才能“英雄有用武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