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灾害隐患点移民搬迁仪式讲话
地质灾害隐患点移民搬迁仪式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乡亲们: 在辞旧岁、迎新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苗屋基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入住仪式,这是搬迁群众生活中的一桩大事,是全乡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和全乡人民向喜迁新居的乡亲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乡亲们,地质灾害易地搬迁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保障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大家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苗屋基新村的建成,对于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一业带三化,实现四个新突破”的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我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你们为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顾大局,识大体,按时主动搬迁,为我乡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开了个好头,树立了好榜样。
第二篇:移民易地搬迁安置点迁入新居仪式讲话
县长在移民易地搬迁安置点迁入新居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乡亲们:
再过6天就是年春节了。在这辞旧岁、贺新春的喜庆氛围里,我们迎来了镇文哲易地搬迁安置点第一批搬迁农户的乔迁之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对第一批顺利搬迁的苦聪群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苦聪群众顺利搬迁付出努力的干部群众,以及乡(镇)
和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年以来,我县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金,连片开发”的总体思路,共投入扶贫资金20136万元,实施整村推进122个、易地搬迁点9个,转移安置丧失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特困610户3000人,基本解决温饱3447户10686人、占全县15263的69.9%,完成民房改造3269户,建设基本农田地3000亩,种植蚕桑3000亩,新植、改造茶园8615亩,种植烤烟8000亩、核桃3000亩,引进优良畜种2500头(只),推广种植杂交水9000亩、杂交玉米1.95万亩。年人均有粮280公斤,比增加110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602元,比增加415元。
文哲安置点是我县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之一,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计划安置200户1000人。项目于年7月份启动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文哲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第一批109户苦聪群众今天就要迁入新居。
镇是一片发展的沃土,历史文化悠久灿烂,这里的人民勤劳而充满智慧。苦聪群众的迁入将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溶合,有利于苦聪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从今天开始,迁入的苦聪群众就将成为镇的一员,将与镇人民同生活和共劳动。在新的环境里,希望我们的苦聪群众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不良习俗,大力发展生产,爱护和美化家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创建美好幸福的生活。并尽快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的群众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苦聪群众的成功迁入,各级各部门都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特别是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现已完成了主体工程的建设任务,为苦聪群众的成功迁入、安心定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全县的扶贫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但是,搬迁只是扶贫的开始,希望镇党委、政府以及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关心和帮助苦聪群众,把他们视为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断完善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他们创造优良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让他们能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悉心帮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在新的生活环境里,苦聪群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最后,祝迁入新居的苦聪群众四季平安、生活美满,预祝同志们、乡亲们,春节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三篇:第三节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附件10 应急排查总结报告提纲
四川省“4.20”芦山特大地震灾区 ××市××县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总结报告
任务书文号:
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
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
前 言
(1)任务来源: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2)目的任务:对县域内现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4.20”芦山地震诱发的重要隐患点进行实地调查、评价,对其危害性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对有威胁对象的隐患点逐一落实防灾措施。
(3)排查工作方法、评价方法
排查工作方法、评价方法参考《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技术要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等。
(4)工作量完成情况和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控制程度的评述
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否已排查掌握。已排查乡镇、村及涉及人口,排查区域和人口占全县行政区面积和人口的比例;有无未排查的区域,是何原因?排查的重要隐患点处置情况文字简述,已处置的重要隐患点占排查总数的比例,尚未处置到位的隐患点比例,是何原因? 第一章 地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简述“4.20”地震前后县域山地地貌、水系、森林生态的重大变化,地震对城镇环境的重大破坏。
列表统计因地震造成的坡坏,造成山体大规模、大面积滑坡、崩塌的地段;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地段,数量;损毁城市、乡镇、村庄的数量,摧毁房屋(间);摧毁、中断道路,Km;通信中断,Km;毁坏森林、农田 亩;电站 座等。造成伤亡数(死亡、受伤、受灾人数)。第二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第一节 震前地质灾害
简述震前县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危害。
列表介绍原调查与区划报告阐述的灾种类型、数量、主要分布地段、规模、形成条件、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危害。
第二节 震后地质灾害
按附表1简要介绍本次应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数,包括震前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数,地震新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数。对震前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简要说明变化情况;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说明灾种类型、数量、主要分布地段、规模;分析主要诱发因素(地震、暴雨)、发展趋势及其危害(主要是对人口密集区、生命线工程、重要设施的危害)。
第三节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按乡镇列表汇总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内容:灾害类型(滑坡、危岩或崩塌体、不稳定斜坡、泥石流)、规模;评估目前的稳定性、结合诱发因素预测稳定性的发展趋势;危害人数、险情分级等。并按如下要求分类总结评价。
1、威胁人口密集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统计威胁城镇、村庄、学校、人口集中区、恢复重建安置点等人口密集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数量,简要介绍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
2、威胁生命线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在掌握威胁交通、通信、江河河道、输电、输气、输油管线等重要生命线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分布、类型、危害及发展趋势进行定性评价和总体评价。
3、威胁重要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在掌握威胁大中型工矿企业、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景点)、水利水电工程等重要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分布、类型、危害及发展趋势进行定性评价和总体评价。
第三章 已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灾效果评价 总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包括治理工程、应急排危工程等项目数量、分布、竣工及验收时间、工程类型和投资等。
1、已实施治理工程项目
根据对已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现场核查情况,重点说明治理工程在“4.20”地震及震后暴雨过程中的防灾效果、工程受损情况、提出病险工程处置建议。附已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灾效果核查评价结果汇总表。
2、已实施应急排危项目
根据对已实施地质灾害应急排危除险工程项目的现场核查情况,重点说明工程在“4.20”地震及震后暴雨过程中的防灾效果、工程受损情况、提出病险工程处置建议。附已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急排危)防灾效果核查评价结果汇总表。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第一节 防治目标和原则 第二节 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
1、人口密集区:主要包括哪些乡镇、村庄、学校、人口集中区、过渡性安置点、永久性安置点。
2、重要生命线:主要包括哪些重点的交通、通信、江河河道、输电、输气、输油管线等生命线工程。
3、重要设施:主要包括哪些大中型工矿企业、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景点)、水利水电工程等。
第三节 监测预警项目建议
主要针对威胁城镇、村庄、学校、人口集中区、安置点、大中型工矿企业、重点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的隐患点,目前有变形迹象,需开展监测预警的隐患点。对列为监测预警的隐患点,列表表述监测点设置、主要监测方法、监测频率、临灾预报条件、预警方式等基本情况。
第四节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建议
针对险情重、危害大、监测风险高、治理投入大的分散农户提出避让搬迁建议和搬迁新选址建议。避让搬迁的隐患点基本情况及新选址建议列表表述。第五节 工程治理项目建议
说明列为工程治理的原因及条件,总述县域内需进行工程治理的隐患点(包括已实施,但因地震损毁失效需要重新治理的点)总体情况,包括主要工程措施、投资总额、保护对象及治理工程预期效果等。附表表达工程治理项目基本情况。
1、威胁人口密集区的隐患点治理工程
逐点列表表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名称、位置(市、县、乡、村)、类型、规模、危害、治理措施建议、投资估算等。
2、威胁重要生命线工程的隐患点治理工程
总体简述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主要分布区域、类型、危害对象、防治建议及治理投资总估算。
3、威胁重要设施的隐患点治理工程
总体简述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主要分布区域、类型、危害对象、防治建议及治理投资总估算。
第六节 应急排危除险工程项目建议
说明列为应急排危除险的原因及条件,总述县域内需进行排危除险的隐患点总体情况,包括主要简易工程措施、投资总额、保护对象及治理预期效果等。附表表达应急排危除险项目基本情况。结论与建议
1.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增点基本数据 2.已实施治理工程防灾效果评价 3.监测预警项目建议 4.避让搬迁项目建议 5.工程治理项目建议 6.应急排危除险项目建议
附图: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市××县地质灾害分布图
附表: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市××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信息汇总表
照片集: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市××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照片册
第四篇:地质灾害点隐患排查汇报
地质灾害点隐患排查汇报
地质灾害点隐患排查汇报
我乡按照沐安办[2015]23号文件要求,对**乡茅坪和月坝两个地质灾害点,溜沙坡玄武岩矿和**溪矿业等非煤矿山以及盛达机砖厂进行了隐患逐一排查,现将排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乡长杨邦春为组长,分管副乡长陈一友、周华佳为副组长,安办、国土、水利、农业服中心、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制定了排查工作方案、工作措施,要求排查人员必须到达现场,实地排查,检查各地质灾害点观察记录、应急预案通讯设备、报警设备等
二、工作措施
突出对非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必须做到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责任单位、责任人、排查地点、防治措施“四到位”。通过排查,溜沙坡玄武岩矿还处于复工前期准备工作,**溪矿业有部分危岩未清理干净,盛达机砖厂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资料不齐全。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我乡巳责令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对存在问题立即整改,目前巳整改到位.三、下步工作
争对此次排查暴露的问题,我乡将引以为戒,在汛期将对地质点严密监控,对监测预防责任人进行不定时检,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时预警,确保地质灾害隐患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篇:龙南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规划
龙南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规划
(2011-2012年)
省政府决定,为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92号)和赣扶移字【2011】33号《关于印发江西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龙南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是江西的“南大门”。全县国土面积1641平方米,辖15个乡(镇、场)、2个管委会,总人口31万。龙南县地处山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复杂,受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近期经专业技术人员调查,发现全县有171处地质灾害和斜坡隐患点,其中地质灾害点161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隐患)点10处。主要危及5285名群众生命安全,危及房屋约6.9万平米,学校2处,境内105国道6处、省道横黄线1处,可导致直接财产损失4429万元。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主动避灾。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阳光操作原则,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通过避灾搬迁,提高灾区人民的抗灾水平和能力,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基本原则
1、自愿搬迁原则。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需要搬迁的移民,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搬迁。县市区政府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搬迁。
2、政府主导原则。避灾搬迁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
3、整体搬迁原则。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治理难度大或工程治理效益差,且具备避灾搬迁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搬迁移民,主动避让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保障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三、规划目标
从今年起,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隐患点的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整体移民搬迁,逐步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社会公益设施,帮助移民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调动移民自力更生、自建家园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扶持提高移民的综合发展能力,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最终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全县目前地质灾害威胁人口5285人,2011-2012规划搬迁4300人。
四、搬迁范围、对象和安置模式
(一)搬迁范围、对象
实施避灾移民搬迁的范围为居住在国土部门认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具体的移民对象认定工作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坚持“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核实确定对象。首先由自愿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然后由村委会核实有关情况,召开村民大会或村委会讨论通过,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移民搬迁名单。再后,由乡(镇)政府审查并确定拟搬迁对象,报县扶贫和移民部门批准。最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审查确定移民农户名单,并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组织移民填写《移民搬迁审批表》,农户、村委会、乡镇政府、县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安置模式
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安置方式由移民自主选择决定。(1)集中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就地集中安置时,移民耕种原有的耕地,经营原有的山林、河流;异地集中安置时,可通过转让、出售、租借、联合承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原有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取得新的耕地、山林和河流的使用权。(2)分散安置。选择县城、圩镇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进行分散安置。通过选购新、旧房,建造新房等方法,确保安居乐业。(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安置点选择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选择。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完成4300人避灾移民搬迁,估算总投资12900万元,人均3万元,其中移民建房专项补助资金投入1720万元,人均4000元;群众自筹6880万元,人均16000元;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4300万元,人均10000元。移民自筹部分主要用于自己的安置房建设,争取的上级拨款主要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龙南县财政投资用于土地征用等工程建设其他费。项目所需资金在建设工期内全部投入,上级拨款及龙南县财政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部门、县审计部门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应及时向施工单位给付款项,以确保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避灾移民搬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治本为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县的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由县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单位由政府办、扶贫和移民办、国土局、矿管局、城乡建设局、房产局、发改委、林业局、审计局、农工部、交通运输局、水利局、财政局、民政局、农粮局、教体局、卫生局、林业局、公安局、供电公司、电信分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等部门组成,日常组织实施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办,由张淑芳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中抽调,县财政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县、乡、村三级要层层签订责任状,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落实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按时顺利完成。
各乡(镇、场、管委会)作为实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专门经费确保此项工作按时完成。
(二)部门密切配合。
避灾搬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县扶贫和移民部门负责日常的组织和协调、计划和资金的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县矿管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县国土局负责安置用地的保障;县城乡建设局负责集中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和户型的选择;县委农工部争取将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安置点的公路建设;县水利局负责安置点的饮用水工程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县供电公司负责安置点的用电建设;县广电网络公司负责为移民安置点免费布设好有线广播电视的主干线、接通广播有线电视信号等工作,移民户安装分级按城镇低保户的优惠标准收取初装费;县电信公司负责将程控电话主线免费安装到移民安置点;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三)严格规范操作。
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场、管委会)地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严格规划操作,切实将此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移民对象的认定。对象的认定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避灾移民搬迁的对象是居住在矿管局认定的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在操作过程中,要坚持“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首先由自愿搬迁的农户提出申请,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然后由村委会核实有关情况,召开村民大会或村委会讨论通过,确定拟搬迁移民对象,并在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移民搬迁名单。再后,由乡(镇、场、管委会)审查并确定拟搬迁对象,报县扶贫和移民办批准。最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办审查确定移民农户名单,并在移民迁出地行政村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组织移民填写《移民搬迁审批表》,农户、村委会、乡(镇、场、管委会)政府、县扶贫和移民办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安置方式的选择。安置方式由移民自主选择决定。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安置模式:(1)集中安置。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就地集中安置时,移民耕种原有的耕地,经营原有的山林、河流。(2)分散安置。选择县城、圩镇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进行分散安置。通过选购新旧房,建造新房等方法,确保安居乐业。(3)敬老院安置。将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老人安置在敬老院。集中安置点的选址要与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慎重选择。尽量做到“六近”,即近路、近水、近电、近田、近校、近医院。必须做到“一高两避”,即高于洪水线,避开地质灾害威胁,避开泥石流灾害威胁。集中安置户均安排宅基地40~140平方米。分散安置要尽量选择县城、圩镇和靠近镇政府、村委会、学校、卫生院或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点选择要尊重移民意愿,由移民自主选择。
3、集中安置点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自主建房。每个集中安置点的移民必须达到10户以上。移民新村均要在进村路口等明显地段因地制宜建立永久性标示牌。标示“江西省避灾移民搬迁新村”字样。
4、补助资金的管理。移民建房补助资金由扶贫移民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财政资金等整合构成,各项资金分别执行各自的现行管理规定。移民个人建房补助款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用“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移民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根据资金来源,实行项目管理和报账制管理。
(四)加大政策扶持。
避灾搬迁移民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和移民办关于完善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32号)中关于扶贫搬迁移民的所有优惠政策。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由移民扶贫、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以及交通、电力、水利等相关资金整合筹措。扶贫和移民部门要坚持“解危”优于“济困”,将避灾搬迁移民作为扶贫搬迁移民的特殊对象,优先予以搬迁。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将集中安置点的用地予以重点保障。
(五)强化督查调度。
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决定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县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每半月进行一次调度,通报工作进展,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有关问题。并将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列入全县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安排县领导挂点督办,由县政府督查室适时开展督查,将督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通报。
龙南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二O一一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