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灾害隐患点防范工作检查指导内容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范工作检查指导内容
1、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名监测人员。
2、定点监测点的设置和地质灾害监测仪器(锣、哨子、钢尺、裂缝报警器等)。
3、《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记录本》。
4、气象预警预报、宣传会议等记录本。
5、监测人员签订《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书》。
6、监测预报工作:监测人员联系电话,监测的主要迹象、监测主要内容手段及方法和临灾预报的判断依据。
7、应急避险撤离工作标示牌:预定安置地点、预定撤离路线、预警信号、疏散命令发布人。
8、建立了县、乡、村委会、村民小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联系单位和人员)
9、监测人员工作目标。(根据乡镇人民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
10、乡镇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镇属有关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并实行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点联系各乡镇制度。各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挂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度(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楚雄市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楚雄市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楚雄市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楚雄市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楚雄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
12、《防灾避险明白卡》、《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记录本》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资料。从每年5月1日至11月30日,全面启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网络。
13、宣传培训和避灾演练工作。地质灾害宣传画册、宣传单、警示标牌、发放宣传资料、会议宣传资料,每年都开展至少一次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记录、相片等。
14、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确保各隐患点24小时有人值守,各值班监测人员在岗在位,通讯畅通。
15、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动态巡查和强降雨时的“三查”(即汛前排查、汛中检查和汛后核查)。
16、监测员岗位技能:四会五知”。“四会”是指:会根据监测对象确定监测位置及主要内容,实施监测;会使用相关监测设备和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熟悉监测对象的简易监测方法;会记录监测数据,并做出初步分析判断;会采取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应急处置。“五知”是指:知道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知道监测对象灾害规模及隐患区范围、影响户数与人数,主要监测内容及灾害前兆;知道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知道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知道各监测阶段的时间与次数。
17、巡查工作包括:降雨和洪水暴发的情况,隐患点的地质变化情况,地表及建筑物变形迹象,环境变化和异常情况,易引发地质灾害的人类人程活动等。
18、汛期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崩塌滑坡隐患点所处斜坡是否发生局部沉陷、隆起、裂缝及其变化,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否变形开裂;(2)村庄、民房后山坡上的引水渠、蓄水池、水塘等是否渗漏;
(3)沟谷河(溪)、泉(井)水浑浊度(泥沙含量)、流量、颜色变化;
(4)房屋等建筑物墙、地面是否有开裂、下错或变形加剧;(5)沟谷上游是否有阴断沟谷的堆积体及其变化情况;(6)山体及地面是否出现异常声响。
第二篇:地质灾害点隐患排查汇报
地质灾害点隐患排查汇报
地质灾害点隐患排查汇报
我乡按照沐安办[2015]23号文件要求,对**乡茅坪和月坝两个地质灾害点,溜沙坡玄武岩矿和**溪矿业等非煤矿山以及盛达机砖厂进行了隐患逐一排查,现将排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乡长杨邦春为组长,分管副乡长陈一友、周华佳为副组长,安办、国土、水利、农业服中心、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制定了排查工作方案、工作措施,要求排查人员必须到达现场,实地排查,检查各地质灾害点观察记录、应急预案通讯设备、报警设备等
二、工作措施
突出对非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必须做到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责任单位、责任人、排查地点、防治措施“四到位”。通过排查,溜沙坡玄武岩矿还处于复工前期准备工作,**溪矿业有部分危岩未清理干净,盛达机砖厂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资料不齐全。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我乡巳责令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对存在问题立即整改,目前巳整改到位.三、下步工作
争对此次排查暴露的问题,我乡将引以为戒,在汛期将对地质点严密监控,对监测预防责任人进行不定时检,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时预警,确保地质灾害隐患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篇:第三节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附件10 应急排查总结报告提纲
四川省“4.20”芦山特大地震灾区 ××市××县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总结报告
任务书文号:
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
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
前 言
(1)任务来源: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2)目的任务:对县域内现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4.20”芦山地震诱发的重要隐患点进行实地调查、评价,对其危害性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对有威胁对象的隐患点逐一落实防灾措施。
(3)排查工作方法、评价方法
排查工作方法、评价方法参考《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技术要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等。
(4)工作量完成情况和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控制程度的评述
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否已排查掌握。已排查乡镇、村及涉及人口,排查区域和人口占全县行政区面积和人口的比例;有无未排查的区域,是何原因?排查的重要隐患点处置情况文字简述,已处置的重要隐患点占排查总数的比例,尚未处置到位的隐患点比例,是何原因? 第一章 地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简述“4.20”地震前后县域山地地貌、水系、森林生态的重大变化,地震对城镇环境的重大破坏。
列表统计因地震造成的坡坏,造成山体大规模、大面积滑坡、崩塌的地段;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地段,数量;损毁城市、乡镇、村庄的数量,摧毁房屋(间);摧毁、中断道路,Km;通信中断,Km;毁坏森林、农田 亩;电站 座等。造成伤亡数(死亡、受伤、受灾人数)。第二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第一节 震前地质灾害
简述震前县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危害。
列表介绍原调查与区划报告阐述的灾种类型、数量、主要分布地段、规模、形成条件、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危害。
第二节 震后地质灾害
按附表1简要介绍本次应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数,包括震前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数,地震新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点个数。对震前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简要说明变化情况;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说明灾种类型、数量、主要分布地段、规模;分析主要诱发因素(地震、暴雨)、发展趋势及其危害(主要是对人口密集区、生命线工程、重要设施的危害)。
第三节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按乡镇列表汇总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内容:灾害类型(滑坡、危岩或崩塌体、不稳定斜坡、泥石流)、规模;评估目前的稳定性、结合诱发因素预测稳定性的发展趋势;危害人数、险情分级等。并按如下要求分类总结评价。
1、威胁人口密集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统计威胁城镇、村庄、学校、人口集中区、恢复重建安置点等人口密集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数量,简要介绍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
2、威胁生命线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在掌握威胁交通、通信、江河河道、输电、输气、输油管线等重要生命线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分布、类型、危害及发展趋势进行定性评价和总体评价。
3、威胁重要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在掌握威胁大中型工矿企业、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景点)、水利水电工程等重要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分布、类型、危害及发展趋势进行定性评价和总体评价。
第三章 已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灾效果评价 总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包括治理工程、应急排危工程等项目数量、分布、竣工及验收时间、工程类型和投资等。
1、已实施治理工程项目
根据对已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现场核查情况,重点说明治理工程在“4.20”地震及震后暴雨过程中的防灾效果、工程受损情况、提出病险工程处置建议。附已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灾效果核查评价结果汇总表。
2、已实施应急排危项目
根据对已实施地质灾害应急排危除险工程项目的现场核查情况,重点说明工程在“4.20”地震及震后暴雨过程中的防灾效果、工程受损情况、提出病险工程处置建议。附已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急排危)防灾效果核查评价结果汇总表。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第一节 防治目标和原则 第二节 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
1、人口密集区:主要包括哪些乡镇、村庄、学校、人口集中区、过渡性安置点、永久性安置点。
2、重要生命线:主要包括哪些重点的交通、通信、江河河道、输电、输气、输油管线等生命线工程。
3、重要设施:主要包括哪些大中型工矿企业、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景点)、水利水电工程等。
第三节 监测预警项目建议
主要针对威胁城镇、村庄、学校、人口集中区、安置点、大中型工矿企业、重点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的隐患点,目前有变形迹象,需开展监测预警的隐患点。对列为监测预警的隐患点,列表表述监测点设置、主要监测方法、监测频率、临灾预报条件、预警方式等基本情况。
第四节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建议
针对险情重、危害大、监测风险高、治理投入大的分散农户提出避让搬迁建议和搬迁新选址建议。避让搬迁的隐患点基本情况及新选址建议列表表述。第五节 工程治理项目建议
说明列为工程治理的原因及条件,总述县域内需进行工程治理的隐患点(包括已实施,但因地震损毁失效需要重新治理的点)总体情况,包括主要工程措施、投资总额、保护对象及治理工程预期效果等。附表表达工程治理项目基本情况。
1、威胁人口密集区的隐患点治理工程
逐点列表表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名称、位置(市、县、乡、村)、类型、规模、危害、治理措施建议、投资估算等。
2、威胁重要生命线工程的隐患点治理工程
总体简述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主要分布区域、类型、危害对象、防治建议及治理投资总估算。
3、威胁重要设施的隐患点治理工程
总体简述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主要分布区域、类型、危害对象、防治建议及治理投资总估算。
第六节 应急排危除险工程项目建议
说明列为应急排危除险的原因及条件,总述县域内需进行排危除险的隐患点总体情况,包括主要简易工程措施、投资总额、保护对象及治理预期效果等。附表表达应急排危除险项目基本情况。结论与建议
1.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增点基本数据 2.已实施治理工程防灾效果评价 3.监测预警项目建议 4.避让搬迁项目建议 5.工程治理项目建议 6.应急排危除险项目建议
附图: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市××县地质灾害分布图
附表: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市××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信息汇总表
照片集: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市××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照片册
第四篇:永安镇: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
永安镇: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
近日,永安镇积极作为,多措并举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防治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永安2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实地查看,了解具体情况,记录详细数据,并制定详细地质防灾避险明白卡。
二是全面部署。编制了《永安镇2015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安排部署了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做好防范和准备,确保安全度汛。落实防灾责任人10名和具体监测人20名,实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趋势,作出科学判断和预报,对有明显垮塌、滑坡迹象的隐患点及时转移群众和排除险情,确保不发生人员和财产损失。
三是加强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加强衔接,确保信息畅通。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设立了应急避难场所,能够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所需。
下一步,该镇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灾害点进行隐患排除,并将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刘太平)
第五篇: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应急预案
一、灾害点的基本情况
*****乡 地质灾害点地质结构属流沙石堆积层,由于住户建房切坡,汛期降雨量大,无法有效排洪,形成小型地质滑坡。为了避免和减轻灾害,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地质灾害应急责任的落实
1、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 电话:
2、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应急处置负主要领导责任,负责灾害点应急工作职责的分解落实,灾情和险情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是否临灾的判断,预警信号的发布,临灾时抢险救援工作的指挥等。并要对地质灾害负责滑坡的监测和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上报等工作。当监测过程中发现险情时及时向乡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受威胁群众和单位按预定疏散路线躲避到安全地带。
3、负责临灾条件时指挥受灾群众和单位按预定方案及时疏散,协助开展人员和重要财产转移,对疏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疏散基本完成后应进行危险区内的清场和检查工作,保证临灾条件下危险区内不能留下一人。
三、地质灾害的监测
1、监测方法、监测内容及观测周期
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主要用目视巡查和简易裂缝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目视巡查主要对坡体微地貌变形情况,房屋等地物的变形情况、泉点出露或变化情况、动物、声响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观察周期一般为每天一次,雨天达到2小时一次加密监测,当有暴雨、持续降雨等天气过程时应24小时加密观察。
2、监测记录
对监测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按规定表格进行详细记录。
3、对监测过程中的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对裂缝位移量等数据进行及时计算,以位移量变化曲线表示出来,并按时将监测资料和数据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如遇到变形加剧等临灾信号时应及时上报防御领导小组和市国土资源局。以便相关领导和单位作出临灾判断,以及启动预案,组织应急疏散撤离和相关抢险救灾工作。
四、地质灾害的预警和临灾疏散和抢险救援措施
1、地质灾害的临灾判据
在天气预报和监测过程中发现暴雨、持续降雨时,应密切注意坡体地貌、裂缝等的观察,如发生以下情况时可考虑作为临灾的判据。
1)坡体微地貌变形加剧,后缘新增拉张裂缝或裂缝宽度急剧加大,坡体下错加剧,后缘裂缝贯通,前缘渗冒浑水或出现成排出露泉点,甚至出现整体明显滑坡动等迹象。
2)根据裂缝变形量曲线判断滑坡进入国速变区间。3)坡体发现动物不实,躁动等异常反应,坡体异常响动等异常现象出现。
2、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采用喇叭、敲锣、敲盆、口哨、呼喊。
3、预定撤离线路及安置
沿公路向滑坡区两侧安全地带疏散。从危险区疏散出来的群众采用到附近安全区域的村社、单位等分散安置、投亲靠友、发放救灾帐篷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时避灾的安置。
五、险情解除
经全面检察险情已排除,各种危险因素已消除的情况下,经抢险领导小组确定后,通过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出解除险情的通知。发出险情解除通知后,危险区内住户和单位方能返回原址。
二〇一一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