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典草案国际研讨会议简报

时间:2019-05-15 06:3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国际研讨会议简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民法典草案国际研讨会议简报》。

第一篇:中国民法典草案国际研讨会议简报

中国民法典草案国际研讨会议简报

上传时间:2003-4-7

2003年3月27日至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云南大学法学院协办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国际研讨会”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日方学者有:东京大学星野英一教授、京都大学北川善太郎教授、早稻田大学副校长小口彦太教授、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滕冈康宏教授、新泻大学法学部部长国谷知史教授、大阪市立大学王晨教授。

出席此次会议的中方领导与学者有:全国人大法工委王胜明副主任、民法室孙礼海主任、杨明仑处长、杜涛处长;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唐德华教授、原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费宗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利明教授、副主任杨立新教授、副主任刘春田教授、丁相顺副教授、程啸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魏振瀛教授、钱明星教授、王轶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马俊驹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王卫国教授、李永军教授、龙卫球教授;云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徐中起教授;上海证券交易所徐明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教授、法学院副院长覃有土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温世扬教授;烟台大学校长郭明瑞教授、法学院院长房绍坤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段匡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梅夏英副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马新彦教授、申政武教授、彭诚信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开国教授、张玉敏教授;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士国教授;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许明月教授;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蓝承烈教授;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屈茂辉教授;河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明锁教授;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高鸿宾;云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梁渝南;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王健法官、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杨一介博士。

2003年3月27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王利明教授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丽江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张红苹,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校长小口彦太教授和云南大学副校长倪慧芳教授先后致辞。

第一阶段的研讨,讨论议题为“民法典体例的创新与发展”,由王利明教授主持。

日方学者星野英一教授首先发言。首先,他谈了民法典的两种模式:法国式和德国式,认为二者各有利弊,都是历史的产物,在学习借鉴过程中应该基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他希望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能够将社会性的种种问题在法律上加以整理,制定出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法典。其次,在谈到民法典编纂中的具体问题时,星野先生建议我国参考柬埔寨的民法草案,并针对人格权、债权总则和担保法是否应独立成编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第二位主题发言人为北川善太郎教授。他认为,中国民法的所有权不是以私有财产制为核心,与自由主义体制有根本的区别,二者所有权的概念和功能都不尽相同。

北川教授具体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介绍市场经济基础的变化和民法典的理想形态。当代市场经济的内容有巨大的变化,21世纪的民法典不能忽视这种变化。第二个问题,是微生物体、信息与民法典。微生物体与信息在法律上的地位目前都很不明确,这需要在民法典起草过程中给予特别的关注。最后,北川教授指出,随着市场经济基础的变化,民法典也显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在肯定维持民法基本概念与基本制度的必要性的同时,应该将与人性密切联系的 1 问题纳入民法典。总之,理想的民法典形态应该是,基本概念与制度在总则中有所体现,在总则外制定各编。

王胜明主任的发言中,首先就国内对于我国要不要制定以及何时制定民法典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归纳。并谈了2002年12月提交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初次审议的民法典草案的四个特点:即人格权独立成编;合同、侵权责任独立而债法总则不独立;知识产权暂不纳入民法典及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仍然保留在民法典中。最后,他热诚地表示了对草案批评意见的欢迎。

第二阶段的议题为“人格权的发展与完善”,由覃有土教授主持。

日方学者小口彦太教授的演讲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人格权的地位以及其是否应该独立成编,或者说应该规定于民法典的何处;人格权的内容和人格权与物权相比的特质和个性。

中方学者马俊驹教授的基本观点是主张人格权应独立成编。他认为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的,只有将人格权编独立出来,才能使人格权的规范得以发展。

杨立新教授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格权立法例作了深入探讨。他认为,在四种典型的立法例中,人格权地位是不断提高的,这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权利。接着,杨教授讲到人格权的分类问题,认为在人格尊严、独立、自由的一般原则的指导下,具体人格权可以分为五类,分别为物质组成部分之人格权、标表型人格权、评价性人格权、自由性人格权和其他人格权。

在自由讨论中,发言的学者有:孙宪忠、魏振瀛、郭明瑞、王卫国、申政武、梅夏英、王明锁、王建平、龙卫球和李永军等教授。

下午继续研讨。

第三阶段议题围绕着“物权法的热点问题”展开,主持人为魏振瀛教授。

主题发言人国谷知史教授讲到,日中两国在法律体系之间有根本性差异,其基本原因是,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存在私有财产制度。对于中国来说,多种所有制要实现平等保护有困难。他还注意到我国现阶段有两套并行的企业形态立法,不同形态的企业,对企业财产的权利也不相同。

郭明瑞教授认为,物权法要解决的问题是,财产的归属和利用,而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物权法草案和专家建议稿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其现实的迫切性。建议物权法中规定优先权,因为优先权有保障人权等多种功能。郭明瑞教授列举了具体的优先权形式。

孙宪忠教授强调,物权是私法上的权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本土性特征。他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实际存在的物权形态。据他调查,在我国至少存在着八种具体的土地使用权.我们对一些特殊的财产权形式应给予特殊关注。例如,在云南宁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财产所有权:他指出物权法与债权法的的主要任务分别是实现“静态秩序”和“动态安全”。2003年3月28日,中国民法草案国际研讨会继续进行。

第四阶段的讨论继续围绕着物权法的热点问题展开,由刘春田教授主持。

主题发言人星野英一教授主要谈了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的设计。他介绍了物权变动甲涉及的物权变动的时点、公示公信主义和登记的效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各国不同的国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在设计物权变动制度时应该考虑:是否采取登记主义、如何进行充分的调 2 查和审查,以及是否引入国家赔偿制度。否则,就可能使真正的权利人遭受损害。而登记制度侧重保护谁的利益实际上是一个政策判断的问题,设计上要考虑不动产交易的频度和民众的意见;设计登记手续时应该对所在国的传统和现状、由此产生的费用等问题加以注意。

钱明星教授就中国民法典草案中的所有权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此次的草案对中国本土环境的谨慎超出了对法制理想的追求。他强调了民法典对私人所有权保护的重要性,认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与私人财产的增加分不开。中国民法典应该成为中国人的权利宣言。

吴汉东教授对民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首先介绍了外国知识产权法的立法例和国内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条件地在民法典中写入知识产权制度。民法典对知识产权制度只作一般性的规定,同时,知识产权作为单独的立法依然存在。在这一阶段的自由讨论中,发言的学者有:马俊驹、马新彦、徐明、蓝承烈、高洪宾、温世扬、房绍坤、许明月和刘春田等教授。

第五阶段的议题为“债权总则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由蓝承烈教授主持。主题发言人滕冈康宏教授介绍了日本民法的经验。他认为是否设债权总则,是以物权和债权的严格区分为基础的,在契约和侵权之上规定债权总则是可能的。债权总则独立成编,可以明确合同和侵权行为,法典的结构让人一目了然。另外,滕冈教授还谈到了造法工程向法律移植和继受的转化以及法学教育与法典编纂的相互影响两个问题。

北川善太郎教授提出,无论保留还是废除债权总则,都要使债权法发挥其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总的来说,他不支持债法总则独立成编,因为他认为民法典应有的样式为:留有多样性的整合,也就是抽出现有的民法总则、债权总则和物权总则,将其合并为一个新的民法总则,这样可以使民法典体系简明化,明确民法是以物权和债权为基本构成的市场法。总之,应该使总则反映基础性概念,而总则下各编反映具体概念。

李开国教授的发言首先肯定了本次民法典草案的进步,但同时也指出尚存在的问题:逻辑混乱、未设立债权总则。

李永军教授认为,不要债权总则以及侵权行为单独成编,都是立法技术性问题。法典编纂时,还应该考虑到法典的总体美感和局部美感、法律的适用和法学教育等问题。

下午继续研讨。

第六阶段的议题为“侵权法的发展与完善”,由徐明主任主持。

滕冈康宏教授围绕侵权行为法的结构、一般侵权行为法的意义、侵权行为法对社会发展的适应、侵权行为法的发展以及法律如何应对救济方式的多样化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唐德华教授的发言中,首先谈到了涉及侵权本身的问题。他认为,侵权的基础在于权利,得有权可侵,所以应该强化民事权利的规定和对民事责任的追究。其次,唐教授对法律制定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制定民法,必须以宪法作为法律依据;民法典和民事单行法律必须并行;要注意处理好法律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魏振瀛教授首先介绍了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的发展。他主张中国民法典的侵权行为独立成编,但不规定在债权编,而是成为民法典的最后一编,因为侵权行为法限于赔偿法就不能概括所有的侵权行为。他还具体介绍了侵权责任的优越性。

在自由讨论中,发言的学者有:刘春田、段匡、王轶、程啸、梅夏英、彭诚信等。

第七阶段继续对侵权法的发展与完善进行讨论,由温世扬教授主持。

主题发言人小口彦太教授主要讲了雇主责任和公平责任。他具体指出了中国民法典草案中相关条款存在的问题。他不主张在侵权行为法中规定公平责任,因为公平的内容非常暖昧和抽象,容易损害法律的稳定性。

王卫国教授主张侵权责任法独立成编。他认为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民法典草案和人民大学的建议稿的相关规定基本反映了我国立法的实际经验。物权法中,他不同意所有权制度的三分法;另外,他强调应该注意集体所有权的发展进程。

刘士国教授的观点主要有:没有设定债权总则的必要,因为债权总则中的许多规定与民法典总则重合;同意所有权制度的三分法,认为这是现实状况在法典中的反映;把“总则”称为“通则”未尝不可,使用“通则”的提法更能体现法律的联系性。

自由讨论中的发言人有:马俊驹、扬立新、王胜明、彭诚信、李开国、屈茂辉和张玉敏等学者。

最后,由费宗祎教授主持了闭幕式,中方学者王利明教授、日方学者北川善太郎教授与星野英一教授先后致闭幕辞。

第二篇:民法典研讨发言材料

民法典研讨发言材料3篇

材料一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确认民事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尊重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保障其依法享有人格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利,有助于激发社会创新发展活力。

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的民法典,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X年X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民法通则,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事基本法律。后来又陆续制定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

这些立法为改革开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赋予社会尤其是民事主体更广泛的自主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发生重要转变。编纂民法典,有助于全面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法典确立了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和有效的权利保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民事权利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护。同时要看到,随着人们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民事法律制度也面临确认新型民事权利、加强民事权利保护的新挑战。

比如,顺应科技发展及相关财产观念变革,确认民事主体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承认民事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权利,回应信息时代对人格权的新要求;等等。民法典通过确认和拓展民事主体的权利,保障民事主体充分享有和有效行使其民事权利,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和根本目的。

民法典为规范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依据。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的复杂程度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城市和农村社会治理都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这对民法规则的完善提出了新要求。民法典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创设相关规则。比如,设置非营利法人制度,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这一制度满足了民事主体投身公益、参与社会治理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国家与社会在公益领域的沟通和协作,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

民法典有利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要坚持用法治来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注重通过市场手段调节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高效运行提供一整套法律规则。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一直秉持“民商合一”的传统,把许多商事法律规范纳入民法之中。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法典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比如,婚姻家庭制度反映和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制度载体。民法典增加了“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原则性规定,并在规范和调整婚姻家庭继承等领域的人格权、人身权和财产权关系中,注重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增设离婚冷静期、明确亲属和近亲属的范围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充分发挥民法典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还需要民法学者进一步加强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不断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材料二

2020

08

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

正式到来。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

1200

多个条文,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民法典出台后,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被替代。

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年到期、高空抛物坠物、性骚扰、手机APP

收集个人信息等社会热点和百姓关切,民法典均进行了直接回应。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还体现了对疫情防控有针对性的考量。

第一,关于疫情:保护特殊情况下无人照料的“被监护人”,明确物业应急处置责任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给民事立法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最新修改:

——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民法典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

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监护人被隔离,导致被监护人缺乏照料的状况。民法典这一修改非常必要,监护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加强对特殊情况下被监护人的保护,同时也需要基层组织等

及时履行职责,及时发现相关情况并采取措施。

——民法典在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事由中,增加了“疫情防控”。对于疫情中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相关责任和义务,民法典增加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业主应当依法予以配合。疫情期间,物业在社区疫情防控中承担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立法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等特殊

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的责任,并明确业主的配合义务,有助于物业开展相关工作,维护小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民法典完善国家订货合同制度,规定国家根据抢险

救灾、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达国家订货任务、指令性计划的,有关民事主体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第二,关于物权编:明确居住权,破解业主维权与维修难题

民法典物权编的一大亮点,是增加规定“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明确居住权原则上无偿设立,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这一制度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有

助于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在涉及房屋的债务追溯、银行拍卖等时,居住权的确立也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此外,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

年到期怎么办、小区业主维权难、公共维修资金常年“沉睡”等社会热点,民法典均有明确规定:

——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

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明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特别是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的表决门槛,并增加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

民法典民法典筑牢现代产权保护制度的坚实基础,让百姓

财产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护,为调整物业纠纷等民商关系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也为地方出台细则提供空间。

第三,关于合同编:增加物业服务合同、完善电子合同,对高利贷和“霸王条款”说“不”

大到买房,小到交水电费,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合同。

针对近年来合同领域的新问题,民法典在合同编中作出一系列

规定,亮点如下:

——针对物业服务领域的突出问题,民法典增加规定物业

服务合同,为老百姓解决物业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及百姓网购习惯养成的需要,民法典完善了电子合同订立规则。

以立法形式,肯定电子合同未来发展前景,保障了商事活

动中双方合同可以通过便捷的电子合同方式订立,减少了书面

合同订立的繁复性。

——针对近年来各界反映强烈的高利贷问题,民法典明确

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对于很多消费者都遭遇过的商家“霸王条

款”,民法典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当事双方平等,以前,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形式平等。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对合同本质平等的要求越

来越高。民法典对格式条款制度的细化规定,有利于进一步加

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第四,关于人格权编: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关注性

骚扰与基因科研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民法典的一大亮点。这是民法典

立法的重大创新,有助于强化对人格尊严的全面保护。

手机

APP

悄悄收集个人信息?骚扰电话令人忍无可忍?……

回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民法典对隐私权和个人

信息的保护可谓浓墨重彩。

——明确隐私的定义。民法典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私人生活安宁”写入隐私权,不仅是文字上的完善,更延展充实了法律的保护范围。这意味着,频发的骚扰电话、短信、强制弹窗广告等也可能被认定为侵犯隐私权。

——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民法典在总结既有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民法典针对性骚扰作出规定,就是要通过立法来制裁侵害

行为、抚慰受害者心灵。明确企业等单位的相关义务,是为了

在防止职场和校园性骚扰方面更具针对性,也有助于第一时间

保留、掌握证据。

此外,为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

活动,民法典明确了从事此类活动应遵守的规则,避免科学伦

理“不能承受之重”。

第五,关于婚姻家庭编:设立离婚冷静期,明确夫妻共同债务

民法典中备受关注的婚姻家庭编,着眼于促进家庭和谐,解决当前百姓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

——为减少“头脑发热”式离婚,民法典规定了提交离婚

登记申请后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

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

我国离婚率逐年升高,闪婚闪离现象越来越多。设立离婚

冷静期是为了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与离婚自由并不冲突。这

项制度适用于夫妻双方协议离婚,不涉及家庭暴力等适用诉讼

离婚的情况。

——明明是无过错方,离婚后却“人财两空”;离婚后发现莫名其妙“被欠债”……民法典对此类现象说“不”,体现出

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鲜明价值导向。

民法典吸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明确夫妻共同债

务范围;将“有其他重大过错”增加规定为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

情形;增加规定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

赔偿……

明确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有利于保护家庭成员以及债权

人的合法权益。设置离婚损害赔偿“兜底”条款,加大了对婚

姻无过错方的法律救济力度,有利于引导人们提高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和谐社会关系,并为司法裁判提

供更为明确的制度保障。

第六,关于继承编:扩大遗赠扶养协议范围,增加新遗嘱形式随着社会发展,百姓财富增加,财产继承问题日益重要。

民法典在继承编中对现行继承法的多处修改,有利于遗产得到

妥善保管和顺利分割,促进家庭和睦。

——保障“老有所依”,满足养老形式多样化需求。民法

典完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适当扩大扶养人的范围,明确继承

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均可以成为扶养人。

——与时俱进,遗嘱的形式和效力更加灵活多样。民法典

增加了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增加规定对继承人的宽恕

制度,删除了现行继承法关于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

不再规定公证遗嘱效力优先,彰显法律充分尊重遗嘱人的真实意愿。新的遗嘱形式让立遗嘱人的表达方式尽可能不受客

观条件限制,也是社会民事活动更具活力的体现。

此外,为确保遗产得到妥善管理、顺利分割,民法典还增

加规定了遗产管理人制度,更好维护继承人、债权人利益。

第七,关于侵权责任编: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防止“自助行为”被滥用

——在强化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民法典侵权责

任编兼顾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社会生活提供行为规范。

针对高空抛物坠物,民法典多管齐下:明确禁止从建筑物

中抛掷物品;针对此类事件处理的主要困难是行为人难以确定的问题,强调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

此类行为的发生。

民法典完善了高空抛物坠物相关各方的民事责任,既有利

于受害人索赔,也有利于督导相关方自觉履行职责义务。

——为更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还对“自助

行为”制度作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民法典规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

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

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

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

机关处理。

民法典同时明确,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建立自助行为制度,有利于公众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突发情

况时灵活处置,维护自身权益,体现了法律以人为本的宗旨。

维护自身权益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权益为前提,民法典吸收各

方面意见,对这项制度增加设置了必要条件,引导大家依法行

使权利、承担义务,防止这项制度被滥用。

此外,民法典还完善了生产者、销售者召回缺陷产品的责

任规定,完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并加强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

人员对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材料三

2020

08

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

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

正式到来。

从明确禁止高利放贷、进一步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到合理确定无效婚姻的情形、完善高空抛物坠物责任规则,民法典诸多新看点值得我们关注。

看点一:禁止高利放贷

民法典合同编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基础法律中明确禁止高利贷,代表着在国家层面对高利贷进行坚决禁止和严厉打击的态度。我国无论

是法律传统还是人们的普遍认知,对高利贷行为都是保持一贯的否定态度,形成了社会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共识。此外,禁

止高利贷也是为了鼓励人们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这在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有重要现实意义。

网贷变成“套路贷”,“现金贷”变身高利贷……近年来,民间借贷领域问题频出,既影响正常金融秩序,也给经济社会

稳定带来隐患,亟需通过法律进行规范。民法典这一规定在继承现行合同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加明确的宣示,也与

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制定的民间借贷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相衔

接,为应对民间借贷领域有关问题提供更加充分的法律依据。

看点二:明确“机关、企业、学校等”的防止性骚扰责任

民法典对此前草案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合理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作出修改,将

“用人单位”修改为“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随着近期

曝出个别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的消息,社会各界对完善法律法

规防止、惩治性骚扰行为的呼声进一步高涨。建立防止性骚扰的“防火墙”,必须明确容易发生性骚扰的单位、场所的有关责任

机关企业是利用从属关系实施性骚扰的多发场所,而学校

则是未成年人和年轻人最为集中的地方。从劳动关系上来看,这些地方确实不都是用人单位。民法典这一修改实际上将负有

防止性骚扰责任的单位范围进一步明确,也让法律在防止职场

和校园性骚扰方面更有针对性。

对于性骚扰,其实还有不少需要明确的问题,例如构成性

骚扰的行为界限在哪儿,生活中大家开的一些玩笑究竟是否属

于性骚扰,机关企业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有效防范性

骚扰等。”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有关单位的摸索实践来积

累和形成共识,为司法机关办理案件提供事实依据,一方面也

需要通过法律的实施、司法的案例来让纸面上的条文落到实处。

看点三:婚前隐瞒重大疾病,撤销婚姻找法院

民法典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

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可以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撤销权。

家庭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就是夫妻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效婚姻的撤销权交给人民法院这样的司法机关来行使,其审

慎程度是远高于婚姻登记机关的。这体现出民法典在立法理念

上对‘家庭’的高度重视。

实践中,婚姻登记机关更多是对结婚登记的要件形式进行

审查,而婚姻登记机关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法定职权对于一方

是否健康、是否隐瞒重大疾病等事实进行核实和认定,所以这

项职权交由法院来行使更有可操作性。

现实中对于“重大疾病”的具体名类难以明确规定,因此

该条款具有相对开放性,授权法官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共

识。在判断是否构成足以撤销婚姻的重大疾病时,法官一定要

征求相关领域人士的专业意见,作为个案处理判断的重要依据。

看点四:防止高空抛物坠物,物业要尽安全责任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高空抛物坠物事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

“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这次民法典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筑物

管理人主要是指物业服务企业,能够有效督促物业服务企业负

起责任,及时检查、维修、加固高楼外部设施,加强对业主的宣传教育,在必要的地方安装能够拍摄高空抛物坠物的摄像头等设备,为有关部门及时调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提供证据等。

大多数情形下,建筑物的管理人是由物业服务企业担当,明确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有利于裁判者在面对具体

纠纷裁断时进行法条适用。

当然,在治理这一顽疾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协调发挥民事

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作用。对于高空抛物坠物致人损

害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没有构成犯罪但违反了行政

法有关规定的,要追究行政责任;同时给受害人造成损失的,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多管齐下综合发力。

第三篇: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详细解读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详细解读:20个方面影响未来的婚姻家庭生活

草案涉及到婚姻法修改的新动向一共涉及到20个方面,本律师最赞成的是完善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和重新确立了离婚财产分割照顾无过错原则,可以说这是出轨、家暴等重大过错方的“大杀器”,是无过错方的重大福音,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和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本律师为该草案点赞。下面,对该草案20个影响未来的婚姻家庭生活方面的规定,我带大家逐一分析和解读。

要点一:草案规定,一方患有严重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对方,不如实告知的,对方可以请求撤销该婚姻。

解读:

草案实际上明确了疾病不再是禁止结婚的情形。

现行《婚姻法》第7条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

婚姻法第10条规定,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婚姻无效。如果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治愈了,婚姻则有效。

那么,什么是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姻法没有规定。结婚登记时的婚前医学检查包括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三类疾病,一般认为是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但实践中,这一规定很难操作,尤其是现在的婚前医学检查已经流于形式,况且是否患有疾病并不必然会影响当事人结婚的意愿,因此为落实“婚姻自由”这一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尊重当事人的婚姻自主权,草案修改为:“一方患有严重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对方,不如实告知的,对方可以请求撤销该婚姻。”

如果该规定以后通过,《婚姻法》规定的可撤销婚姻就有两种情形:(一)因胁迫结婚的;(二)因婚前对方隐瞒患有严重疾病而结婚的。

要点二:草案规定,以伪造、变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

解读:

草案增加了“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的规定。

现行《婚姻法》规定婚姻无效的情形有四种,见《婚姻法》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达到法定婚龄的。”

为维护婚姻登记制度的权威性,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遏制利用伪造、变造或者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户口簿、无配偶证明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行为,草案增加了“以伪造、变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这一新规定,本律师持赞成态度。

要点三:实践中,由于离婚登记手续过于简便,轻率离婚的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为此,草案规定了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

解读: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近发布的《广东省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程序指引》规定了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离婚冷静期”制度,现在草案又规定了“离婚冷静期”,可以说在离婚唯有的两个程序——“协议结婚”和“诉讼离婚”中都设置“离婚冷静期”,为草率型、冲动型、赌气型离婚人群增加了离婚“难度系数”。

我认为,任何制度都有两面性:一方面,“冷静期”对挽回婚姻有一定的效果,一旦立法设置“冷静期”,相信可以预防部分“草率离婚”、“冲动离婚”或“赌气离婚”;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铁了心了要离婚的群众,或者因为家暴、婚外情等重大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群众,这个制度就没有多大意义,甚至不利于解决纠纷。

要点四:现行婚姻法规定了四种适用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为更好地发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预防、制裁作用,促进婚姻关系的稳定,草案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的兜底条款,将其他一些确实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形纳入损害赔偿范围。

解读:

我们先来看看现行《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通过分析该条规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婚外情,只有在“重婚的”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的情形下,无过错才可以要求赔偿,而对于一般的婚外情,比如一夜情,不在一起同居的婚外情,甚至于偷偷生下私生子等情形,无过错方往往都很难获得赔偿。可是,现实生活中,要证明出轨方的行为构成“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何其之难!作为婚姻律师,有时面对法院冷冰冰的判决,看着无过错方绝望的眼神,一时气愤,真有“他××的”律师都不想做的冲动。这是律师的悲哀,更是中国司法的悲哀。即使是有胆大点的有正义感的法官敢判决“婚内一般出轨”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但那毕竟是个案,且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所以很多循规蹈矩的法官连我们提供的判例正眼都不看,照样机械判案。为此,我在2017年05月23日在本律师公众号(wyb4155)发表了一篇文章《出轨没有代价,我们拿什么保护自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

如今草案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的兜底条款,这是立法的进步,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要点五: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中都有关于计划生育的条款,“实行计划生育”“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为适应我国人口形势新变化,草案不再规定有关计划生育的内容。

解读:

计划生育是我国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国家已经实施了全面放开生育二胎政策,删除不合时宜的规定,非常正常。

要点六:草案界定了“亲属”“近亲属”“家庭成员”概念。草案规定“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共同生活的公婆、岳父母、儿媳、女婿,视为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解读:

草案界定了“亲属”“近亲属”“家庭成员”概念,也许会对以后亲属、抚养、继承等制度重新修改带来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要点七: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草案增加了“其他劳务报酬”、“投资的收益”。

解读:

现行《婚姻法》已经规定婚前财产婚后投资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该“投资的收益”是指什么,有待于立法明确。

要点八:草案增设了婚内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制度,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解读:

该规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11年公布实施的《婚姻法解释三》第四条就已有一模一样的规定,只不过草案把司法解释上升到更高法律位阶的民法典中。

要点九:草案增设了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规定“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夫妻双方发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与相对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夫妻之间对一方可以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解读:

日常家事代理权,是指夫妻一方在因家庭日常事务而与第三人为一定的法律行为时,享有代理配偶他方的权利。具体地说,夫妻一方代表家庭所为的行为,视为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夫妻他方亦必须承担法律后果,夫妻双方对该行为承担共同的连带责任。

本人认为,草案增设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很有必要,既是维护交易安全、保障第三人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又是夫妻共同生活的法律要求和日常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众所周知,日常家庭生活琐碎,事务比较繁杂,比如超市购物、菜市买菜、雇佣工人等等,如果从事这些行为都须双方共同出场或者取得对方的授权委托,则会不胜其烦,也不符合生活习惯。

要点十:关于亲子关系,草案增加了一条规定,“对亲子关系有异议的,父、母或者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或者否认亲子关系。”

解读:

草案增加了“对亲子关系有异议可提起诉讼”的规定。亲子关系诉讼是因父母与子女是否存在亲生关系而产生的诉讼。亲子关系诉讼又包括婚生子女否定之诉和非婚生子女认领之诉,即否认法律上的亲子关系或者承认事实上的亲子关系(即生理学上的血缘关系)为法律上的亲子关系的诉讼。这种审判案例比较多,在此不再赘述。

要点十一:关于诉讼离婚,草案增加了一款规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解读:

该条和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七条后段的规定类似。意见共列举了14条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条件,其中第七条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三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注:该内容与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相抵触,应属于无效),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一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

分析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草案中使用了“应准予离婚”的字眼,而意见中则使用了“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的字眼,“应”和“可”两个字含义是不同的,本律师的理解是,草案限制了审判员的自由裁量权,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起诉离婚,法院就应判离。

要点十二:对于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草案明确,“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解读:

草案明确了“离婚后子女抚养按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

在司法实践中,大家都知道:(1)两周岁以下的孩子抚养权,没有特殊情况,离婚时都会判决归女方抚养;(2)十周岁以上的孩子抚养权归属,往往都会征求孩子意见作为判决依据。2017年民法总则实施后,广东地区法院在实践中,八周岁以上孩子抚养权归属都会征求孩子意见;(3)两周岁以上八周岁以下这个区间的孩子抚养权归属,需要离婚诉讼原、被告双方来个“大比拼”,比拼抚养付出、经济条件、行为品行等等。即使是现在草案明确了“离婚后子女抚养按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但什么叫“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实践中不好把握。说白了,两周岁以上八周岁以下这个区间的孩子抚养权归属,往往法官自由裁量权比较大,如何让法官站在自己这一边,让法官认为孩子抚养权判决归己方是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在证据和庭审方面做足功课。

要点十三:关于离婚后探望子女的问题,草案增加了一条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参照适用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探望子女的规定。

解读:

草案增加了一个新的规定,即离婚后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探望权。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根据上述规定,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的主体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方。可见,我国《婚姻法》对探望权主体进行了限制,对于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享有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探望权,没有明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虽然我国《婚姻法》将探望权的主体规定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但在未成年子女的父或母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依照《婚姻法》第28条之规定,代替自己已经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子女对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尽抚养义务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主张探望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该意见突破了探望权主体的限制,但对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享有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探望权,限定了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孙辈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或进城务工,往往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成人,彼此培养了很深厚的感情,从传统伦理的角度说,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合情合理。然而,离婚导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无法探望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案例很多,本律师团队(王幼柏律师团队)接待这方面的咨询不少,每每遇到此种情形,我们都感到非常遗憾。

因此,草案新增该规定,保障了离婚后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辈的探望权,既尊重了基本人情,又符合我国传统家庭伦理及善良风俗,值得肯定。

要点十四:关于离婚时财产分割,现行婚姻法规定“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草案修改为“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解读:

草案出台后,各大媒体基本上使用了统一的表达方式,即“离婚财产分割增加照顾无过错方原则”,我认为,不能说是“增加”,而应该是“重新确立了离婚财产分割照顾无过错原则”。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离婚财产分割照顾无过错原则”的前世今生。

1950年生效的《婚姻法》规定:“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家庭财产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及子女利益和有利发展生产的原则判决。”

1981年修改生效的《婚姻法》规定:“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

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该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应当……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对不宜分割使用的夫妻共有的房屋,应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方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分给一方所有。分得房屋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房屋一半价值的补偿。在双方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这一规定首次提出了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的照顾无过错原则。

但是2001年修改生效的《婚姻法》仅仅将司法解释中的对隐匿财产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引入法律,而对于其他过错,规定了损害赔偿方式,而不是对财产分割的份额予以调整。而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定工作委员会《婚姻法释义》明确解释:“根据本法的规定,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法院考虑的因素仅是子女权益和女方权益,不涉及过错或无过错的因素。但为了体现公平,照顾无过错方的利益,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由于对同一过错,不能重复惩罚,本律师认为,新的《婚姻法》否决了对财产分割中的照顾无过错方原则。事实上,各地多数法院也基本上都停止了对该原则的继续适用。

所以我们说,草案重新确立了离婚财产分割照顾无过错原则。

我们审判工作中有大量因为一方出轨、家暴导致离婚的案件,在我们主张无过错方应多分财产时,法院判决通常的表述方式是:“因为被告(原告)并不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原告(被告)要求离婚多分夫妻共同财产,没有法律依据。”

如果社会对出轨不谴责,法律对出轨难制约,那么还有多少人“以身试法”?如果外遇者的代价总是如此廉价,那么又有多少人会对外遇心存畏惧?

所幸,草案重新确立了离婚财产分割照顾无过错原则,这不仅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平正义,也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于广大婚姻中的无过错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要点十五:关于离婚补偿,草案扩大了适用范围,删掉了现行婚姻法规定的限定性条件“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明确规定“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解读:

现行《婚姻法》第四十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本条是对分别财产制下承担较多家务劳动的一方在离婚时享有经济补偿的权利的规定。适用的前提是“分别财产制下”,如果夫妻财产本来是“共同制”,就不能适用该条法律规定。

草案扩大了离婚补偿救济适用范围,不再限于“分别财产制下”。也就是说,只要是夫妻关系,不管婚姻存续期间采用什么财产制,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都可以主张“离婚补偿救济”。

要点十六:关于被收养的对象,草案取消了现行收养法“不满14周岁”的限定,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就可以被收养。

解读:

草案对被收养人的条件取消了“不满14周岁”的限定,符合条件的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可被收养。

要点十七:草案放宽了收养人的条件,“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规定“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一名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解读:

现行《收养法》第六条规定,收养人必须无子女。而草案放宽了收养人的条件,有一名子女者也可收养一名子女,并且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实际上草案做这样的修改也契合了国家正在实施的全面放开生育二胎政策。

要点十八:对于单身收养的问题,现行收养法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草案将其修改为“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解读:

该草案把收养人由“无配偶的男性”修改为“无配偶者”,即收养人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该规定体现了男女平等。

要点十九:对于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问题,现行收养法规定,须夫妻共同收养。草案增设了配偶单方收养的规定,“配偶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可以单方收养。”

解读:

草案增设两种情形配偶一方可单方收养的规定,是比较人性化的修改。

要点二十:草案规定,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解读:

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修改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草案相应地把“收养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修改为“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第四篇:梁慧星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总则》

梁慧星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总则》(全文)

说 明

2000年,梁慧星在原“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基础上,成立“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人民大学法学院等单位的民法学者26人组成。课题组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委托,按照《中国民法典大纲》,起草中国民法典草案。2002年4月9日完成总则编。2003年,出版《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2010年对草案条文第一次修订,在总则编自然人一章(第二章),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作修改和调整。修订后的草案条文英译本(the Draft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于2010年10月由位于荷兰的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在莱顿和波士顿出版。

2012年起对草案条文做第二次修订。总则编条文修订内容主要是:法人目的外行为修订为原则上有效,修改法律行为生效要件、法律行为违反禁止性规定的效果、撤销权的行使与消灭,增设无效法律行为之转换、附条件利益处分及保护,修改诉讼时效一章。最新版总则编由法律出版社2014年出版。

与日前中国法学会的建议稿不同的是,考虑到人格权的特殊性,属于主体对自身的权利,因出生而当然取得,因死亡而当然消灭,其取得与消灭均与人的意思无关,且原则上不能处分,不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因此不采纳单独设“人格权编”的主张,而将人格权规定在总则编自然人一章。

总则编起草人:

谢鸿飞:第一章一般规定;

尹 田:第二章自然人和第三章法人、非法人团体;

孙宪忠:第四章权利客体和第五章法律行为的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三节意思表示的无效和撤销; 徐海燕:第六章代理;

侯利宏:第七章诉讼时效;

梁慧星:第五章法律行为的第四节法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第五节法律行为的解释及第八章期日、期间。总则编由梁慧星负责统稿。

本文经梁慧星主持之《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项目组授权发布。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总则编 本编说明:

民法典的总则编,是从民法典的人法与物法两大部分,采用所谓“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抽象出来的共同规则。通过这一立法技术,民法典的人法和物法两大部分的内容得以整合,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前后呼应的有机整体。在民法典中设立总则编,是德国民法学和德国民法典的传统,是德国民法典最引人注目的风格之一,集中地体现了德国民法典“抽象概括式”立法的特点。因此,是否设置总则编,成为大陆法系内部划分德国法系与法国法系的标志。民法典总则编,规定民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不仅是整个民法的基础而且是整个法治的基础。民法典总则编中抽象的、一般性的规则,为民法的发展提供了根据,通过法律解释方法之运用,而使民法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我国虽采民商合一主义,但在民法典之外尚有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民事单行法,在一些行政和经济管理性的法律中也还有属于民法性质的制度和规则,因民法典总则编之设,而使民法典与各民事单行法和其他法律中属于民法性质的制度和规则,构成一个完整的私法体系,并依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的原则予以适用。

民法典总则编,以“人”、“物”、“行为”为中心,形成“人-物-行为”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结构。关于主体,一些立法例将自然人和法人合并规定为一章,而以“人”为章名,如德国民法典、俄罗斯民法典等,另一些立法例则将自然人与法人分别规定为两章,如日本民法典等。关于权利客体,多数立法例只规定“物”,并以“物”为章名,如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但俄罗斯民法典与乌克兰民法典则以“权利客体”为章名,内容包括“物”和其他客体。多数立法例将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合并规定为一章,如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俄罗斯民法典等,但有的民法典分设两章,代理一章在法律行为章之后,如越南民法典、蒙古民法典。多数立法例分别规定诉讼时效与期日、期间,如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但也有将两者合并规定的,如俄罗斯民法典、乌克兰民法典、蒙古民法典等。本法以现行民法通则第一、二、三、四、七、九章的内容为基础,依据民法原理并参考国外立法例,予以修订、增补、完善,分设为八章: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自然人;第三章法人、非法人团体;第四章权利客体;第五章法律行为;第六章代理;第七章诉讼时效;第八章期日、期间。共计二百三十三条。

目 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节 立法目的与调整范围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民法的适用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 第二节 人格权

第三节 民事行为能力 第四节 宣告失踪 第五节 宣告死亡 第六节 住所

第三章

法人、非法人团体 第一节 法人的一般规定 第二节 法人的设立 第三节 法人机关 第四节 法人的变更

第五节 法人的解散与清算 第六节 非法人团体 第四章

权利客体 第五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意思表示

第三节 意思表示的无效和撤销 第四节 法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五节 法律行为的解释 第六章

代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直接代理 第三节 间接代理 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时效的中止和不完成 第三节 时效中断 第八章 期日 期间

第一章 一 般 规 定

第一节 立法目的与调整范围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保障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第二条[调整范围]

本法调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二节 基 本 原 则

第三条[民事权利的保护]

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非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并根据合法程序,不得予以限制。第四条[平等原则]

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另一方。第五条[意思自治原则]

当事人依自己的意思决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六条[诚信原则]

民事权利的行使和民事义务的履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七条[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

法律行为的内容或者目的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第八条[禁止权利滥用]

禁止权利滥用。因权利滥用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前款所称权利滥用,是指以损害他人的目的行使权利或者行使权利所得利益微小而使他人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第三节 民法的适用 第九条[法律适用] 民事关系,本法和其他法律都有规定的,应当优先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本法和其他法律都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既没有法律规定也没有习惯的,可以适用公认的法理。前款所称习惯,以不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为限。第十条[本法的效力]

本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法关于自然人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

第十一条[民事权利能力的定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第十二条[民事权利能力的取得和终止]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第十三条[出生时间]

自然人出生的时间,以户籍登记为准。但户籍登记的出生时间与医院出生证明或者其他证据证明的出生时间不一致的,以实际出生时间为准。

第十四条[胎儿利益保护]

凡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事项,准用本法有关监护的规定。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视为自始不存在。第十五条[同时遇难的死亡推定]

二人以上同时遇难,其死亡先后无法证明时,相互无继承关系的,推定为同时死亡;相互有继承关系的,适用本法继承编的规定。

第二节 人格权

第十六条[一般人格权]

自然人的自由、安全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的人格权不得转让,非依法律规定,不得予以限制。第十七条[人格权的保护]

人格权遭受不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加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第十八条[生命权]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禁止一切侵害自然人生命或者有可能导致生命丧失的非法行为。第十九条[身体权]

自然人的身体受法律保护。人体、人体各部分,不得作为财产权利的标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自然人的身体的完整性受法律保护。为自然人的健康而进行手术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为治疗或者医学试验的目的,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自然人可以捐赠其身体的部分器官,但非经捐赠人和受捐赠人同意,不得扩散可以鉴别捐赠人身份和受捐赠人身份的任何信息。在确定亲子关系的诉讼中,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决定通过遗传特征对人进行鉴别,但应当征得本人同意。在为医疗或者科学研究目的进行前款规定的鉴别时,应当征得本人同意。第二十条[健康权] 自然人享有健康权。第二十一条[姓名权]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干涉、盗用、假冒自然人姓名或对自然人姓名进行侮辱、贬损。

第二十二条[肖像权]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自然人的肖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禁止侮辱、丑化自然人的肖像。

第二十三条[名誉权]

自然人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任何非法手段贬低、侮辱、毁损自然人的名誉。第二十四条[隐私权]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禁止窃取、窃听、偷录、偷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披露或者利用他人私生活秘密,或者实施其他损害他人隐私的行为。但在为保护他人权利或者公共利益所必要的限度内,由法律规定可以披露或者利用他人隐私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对遗体的保护]

自然人死亡后,其遗体由本人的亲属负责火化、埋葬,但不得进行使用、收益或者其他处分。禁止对遗体、遗骨进行损害或者侮辱。

第二十六条[对死者姓名、肖像和名誉的保护]

禁止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等方式侵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和名誉。

第三节 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七条[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独立实施法律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第二十八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年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二十九条[视为成年人]

年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以自己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视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三十条[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未成年人实施法律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一条[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的行为] 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下列法律行为:

(一)使未成年人纯获法律上利益的行为,如接受不附条件或者不附负担的赠与、接受奖励及报酬等;

(二)在法定代理人确定的目的范围内,对自己财产的处分行为;

(三)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经许可从事的营业活动以及与营业活动有关的行为;

(四)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请求支付劳动报酬;

(五)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的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第三十二条[成年障碍者的民事行为能力]

成年障碍者实施法律行为,应当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但购买日常用品或者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行为除外。

第三十三条[未成年人和成年障碍者的法定代理人]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成年障碍者的照顾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四节 宣 告 失 踪

第三十四条[宣告失踪的期间和条件]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但下落不明的自然人有法定代理人或者财产管理人的除外。本人无利害关系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不提出申请的,为保护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提出前款规定的申请。

第三十五条[宣告失踪的期间的计算]

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时间,从其最后离开住所或居所而下落不明的次日开始计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其下落不明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在意外事故中下落不明的,其下落不明时间从意外事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第三十六条[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

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是指失踪人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失踪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申请宣告失踪不受前款所列人员的顺序的限制。第三十七条[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 人民法院在宣告自然人失踪的同时,应当确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担任。无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代管能力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其他人担任代管人。第三十八条[财产代管人的权限]

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有权对财产进行保管、维护、收益,并有权对财产实施必要的经营行为和处分行为。财产代管人在行使财产代管权时,负有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财产代管人因自己的过错而导致失踪人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财产代管人的变更]

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职责、侵犯失踪人财产利益或者无力履行代管职责的,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财产代管人。第四十条[宣告失踪的撤销]

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宣告失踪被撤销时,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应当停止一切管理活动,并向本人移交有关财产及财务账目。第四十一条[恶意使他人被宣告失踪的法律效果]

利害关系人明知本人并未失踪,基于恶意致使本人被宣告失踪的,应当对本人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第五节 宣 告 死 亡

第四十二条[宣告死亡的期间]

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适用前款第(一)项的规定。第四十三条[下落不明期间的计算]

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时间的计算,准用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第四十四条[危险事故中下落不明的人宣告死亡的期间]

自然人在危险事故中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根据现实情况确认其绝无生存可能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不受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期间的限制。第四十五条[死亡宣告申请]

宣告死亡应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申请。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死亡人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其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申请宣告死亡不受前款所列人员的顺序的限制。第四十六条[检察院申请宣告死亡的权利]

下落不明的自然人无利害关系人或者其利害关系人不提出死亡宣告申请的,应当由人民检察院提出死亡宣告申请。第四十七条[宣告死亡与宣告失踪的关系]

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自然人下落不明符合申请宣告死亡的条件的,利害关系人可以不申请宣告失踪而直接申请宣告死亡。利害关系人中有人申请宣告失踪,有人申请宣告死亡的,人民法院应当宣告死亡。第四十八条[死亡时间的确定]

人民法院应当在宣告自然人死亡的判决中确定死亡的时间:

(一)根据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被宣告死亡的,其死亡时间为法定期间届满之日;

(二)根据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被宣告死亡的,其死亡时间为意外事故结束之日;

(三)战争期间下落不明被宣告死亡的,其死亡时间为战争结束之日。第四十九条[宣告死亡的效果]

宣告死亡发生与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效果。第五十条[死亡宣告的撤销]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其尚生存的,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第五十一条[死亡宣告撤销的溯及力]

撤销死亡宣告的判决的效力,溯及至宣告死亡之时。第五十二条[死亡宣告撤销的财产效果]

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本法继承编取得他的财产的人,应当返还财产的尚存利益。但合法取得财产的善意第三人可以不予返还。前款规定的返还财产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知道死亡宣告时起计算。

第五十三条[死亡宣告撤销前善意行为的保护]

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利害关系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之前实施的善意行为,其效力不受死亡宣告撤销的影响。第五十四条[恶意利害关系人的责任]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外,还应赔偿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第五十五条[死亡宣告及其撤销对婚姻关系的效果]

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但其配偶不愿恢复的除外;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第五十六条[死亡宣告撤销对收养关系的效果]

被宣告死亡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不得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收养人为恶意的,其收养关系自始无效。第五十七条[宣告死亡确定的死亡时间与自然死亡时间不一致的效果]

本人被宣告死亡确定的死亡日期与其自然死亡日期不一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撤销死亡宣告。因撤销死亡宣告而取得财产返还请求权的利害关系人,其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利害关系人知道本人自然死亡时间时开始计算。

第六节 住所

第五十八条[住所的确定]

自然人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或者户籍所在地不明以及不能确定其户籍所在地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自然人离开住所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院治病的除外。自然人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第五十九条[居所视为住所]

自然人户籍所在地不明,且无法确定其经常居住地的,与产生纠纷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居所视为住所。

第三章 法人、非法人团体 第一节 法人的一般规定 第六十条[法人的定义]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非依法律规定,法人不得成立。在外国设立的法人,为外国法人。

第六十一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取得和消灭]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取得,至法人解散时消灭。第六十二条[法人的成立条件] 法人的成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二)有自己的章程或者组织规章,但机关法人除外;

(三)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独立财产或者经费;

(四)履行法律规定的法人设立程序。第六十三条[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具有代表权的人以法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活动,其后果由法人承担。第六十四条[超越法人目的的法律行为]

法人的法律行为不因超越章程或者组织规章规定的目的范围而无效,但法律明文规定该行为无效的除外。第六十五条[法人的独立责任]

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宪法、法律设立并担负公共职能的法人,其民事责任的承担,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十六条[法定代表人和其他有代表权的人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具有代表权的人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的,应当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承担民事责任之后,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或者法人章程或者组织规章的规定,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具有代表权的人追偿。第六十七条[法人的住所]

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第六十八条[法人的名称权]

法人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使用、转让自己的名称。禁止假冒、盗用或者侮辱、贬损法人的名称。第六十九条[法人的名誉权]

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任何非法手段贬低、侮辱、毁损法人的名誉。

第二节 法人的设立

第七十条[营利法人的定义]

营利法人,是指以取得经济利益并分配给其成员为目的的法人。第七十一条[公司法人的成立]

具备法定条件的公司法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而成立。法律规定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的,应当经过批准。成立公司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公司法人应当履行的申请登记程序,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第七十二条[公司法人以外的营利法人的成立]

公司法人以外的营利法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成立公司法人以外的营利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公司法人以外的营利法人应当履行的程序,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第七十三条[非营利法人的定义、成立]

为社会公益目的或其他非营利目的而成立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非经法定主管机关登记,不得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四条[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的成立]

有独立经费的国家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律规定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法律规定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第七十五条[捐助法人的定义、成立]

捐助法人,是指以慈善、社会福利以及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并以捐助财产设立的法人。捐助法人经法定主管机关批准并经登记机关登记而成立。捐助法人在章程规定的目的范围内,可以从事经营性活动。第三节 法人的机关

第七十六条[营利法人的意思机关]

公司法人的股东大会,为公司法人的意思机关。公司法人以外的营利法人的意思机关为社员大会,有权决定公司法人章程的变更、董事会成员的任免,并有权监督董事会职务的执行以及决定其他重大事项。法律、行政法规对于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或者其他国有独资营利法人的意思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七十七条[营利法人的执行机关和法定代表人]

公司法人的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为公司法人的执行机关,有权根据公司章程授予的权限处理公司事务。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法确定。公司法人以外的营利法人设董事会的,适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并应当设董事长一人,董事长为该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没有董事会的,其章程规定的主要负责人为该法人的执行机关和法定代表人。第七十八条[非营利法人的意思机关]

社会团体法人的成员大会,是社会团体法人的意思机关,有权决定社会团体法人章程的变更、理事会成员的任免,并有权监督理事会职务的执行以及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七十九条[非营利法人的执行机关和法定代表人] 社会团体法人应当设理事会并设理事长一人。理事会是社会团体法人的执行机关,理事长是社会团体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捐助法人应当设理事或者理事会,理事或者理事会应当根据依照捐助行为设定的章程所确定的目的管理事务。捐助法人的理事或者理事长是捐助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机关法人以及事业单位法人的主要负责人,是机关法人以及事业单位法人的执行机关和法定代表人。

第八十条[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

营利法人的章程或者股东大会、社员大会决议,或者非营利法人的章程、组织规章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四节 法人的变更 第八十一条[变更登记]

法人存续期间,发生分立与合并或者变更其组织形式、目的、注册资本、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向法人设立机关申请变更登记,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已登记的前款事项未办理变更登记的,其变更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八十二条[法人合并、分立的效果]

法人合并、分立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第五节 法人的解散与清算 第八十三条[法人解散的效果]

法人解散,是法人民事权利能力消灭的唯一法定原因。非经依法清算,法人不得消灭,但法律规定无须清算的除外。第八十四条[法人解散的事由]法人因下列原因之一而解散:

(一)因违反法律而被强制解散;

(二)法人的目的事业已经完成或者确定无法完成;

(三)法人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发生;

(四)法人依法被宣告破产;

(五)股东大会、社员大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解散;

(六)法人的成员低于法定人数;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原因。前款第(四)项规定,不适用于非营利法人。前款第(六)项规定,不适用于捐助法人。法律对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的解散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八十五条[清算人的选任]

法人解散时,应当选任清算人进行清算,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营利法人因被宣告破产而解散,其清算适用破产法的有关规定。

第八十六条[清算人的职责]

清算人应当清理法人的财产,了结法人的业务,清缴所欠税款,收取债权以及清偿债务,依法处理剩余财产,并实施法律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八十七条[清算期间法人的活动范围]

在清算期间,法人应当停止清算目的范围以外的一切活动。第八十八条[清算人的法律地位]

在清算期间,清算人是法人的执行机关和代表机关,有权以法人名义实施清算目的范围内的一切行为。清算人的行为,适用本法关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规定。第八十九条[清算程序的法律适用]

除本法另有规定外,法人的清算程序准用公司法关于公司法人清算程序的规定。第九十条[剩余财产的归属]法人经清算后剩余的财产,根据法人章程或者组织规章的规定处理。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九十一条[清算终结的法律效果]

清算人依法清算终结,并依法完成法人注销登记时,法人消灭。

第六节 非法人团体

第九十二条[非法人团体的定义]

非法人团体,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依法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的组织。第九十三条[非法人团体的条件]

非法人团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二)有自己的章程或者组织规章;

(三)有自己享有处分权的财产或者经费;

(四)根据法定程序设立。第九十四条[非法人团体的成立]

非法人团体非经登记,不得成立。营利性非法人团体,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非营利性非法人团体,应当经法定主管部门批准并经登记机关登记。第九十五条[非法人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非法人团体的主要负责人是非法人团体的法定代表人。非法人团体的法定代表人的行为以及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范围的限制,准用本法关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规定。第九十六条[超越非法人团体目的的法律行为]

非法人团体的法律行为不因超越章程或者组织规章规定的目的范围而无效,但法律明文规定该行为无效的除外。第九十七条[非法人团体的民事责任]

非法人团体首先以其享有处分权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其享有处分权的财产不足以承担责任的,应当由非法人团体的设立人或者开办人承担民事责任。第九十八条[非法人团体的住所]

非法人团体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第四章 权 利 客 体 第九十九条[权利客体]

民事权利的客体包括:物、行为、人格利益、智力成果。民事权利也可以成为民事权利的客体。自然人的器官、血液、骨髓、组织、精子、卵子等,以不违背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为限,可以成为民事权利的客体。第一百条[物的定义]

本法所称物,是指能够为人力控制并具有价值的有体物。能够为人力控制并具有价值的特定空间,视为物。人力控制之下的电,亦视为物。

第一百零一条[不动产的定义]

不动产,是指依自然性质或者法律的规定不可移动的物,包括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第一百零二条[动产的定义]

动产,是指不动产之外的其他物。货币,为特别动产。物权之外的其他财产权利为不记名权利时,视为动产。第一百零三条[重要成分]

对物的整体性质和效能发挥决定作用的组成部分,为物的重要成分。重要成分,不得脱离物的整体而独立成为权利的标的。

第一百零四条[主物、从物]

独立发挥效用的物,为主物。非主物的组成部分而附着于主物,并对主物发挥辅助效用的物,为从物。但交易习惯不认为是从物者,依交易习惯。从物随主物处分,但有特别约定的除外。从物暂时与主物分离的,不改变其从物的性质。第一百零五条[临时性附着物]

为一物效用的发挥而临时性附着于该物的物,非该物的从物。依所有权之外的其他权利占有某物,为行使此项权利而添加在该物上的物,不是该物的从物,而是该项权利的从物。第一百零六条[不动产上的临时附着物]

对他人不动产享有权利、为行使该项权利而附着于该不动产的物,为该不动产的临时附着物。第一百零七条[融通物、不融通物]

公有物、公用物和禁止物,为不融通物。不融通物之外的物,为融通物。第一百零八条[代替物、不代替物]

可以同品种、同数量相互代替的物,为代替物。不能以同品种、同数量相互代替的物,为不代替物。第一百零九条[特定物、不特定物]

依当事人的意思具体指定的物,为特定物。当事人仅以种类、品种、数量予以限定的物,为不特定物。第一百一十条[消费物、不消费物]

一经使用即改变原有形态、性质的物,为消费物。货币为消费物。可以反复使用而不改变原有形态、性质的物,为不消费物。

第一百一十一条[可分物、不可分物]

经分割不改变其性质、不减损其价值的物,为可分物。一经分割即改变其性质、减损其价值的物,为不可分物。第一百一十二条[单一物、结合物、集合物]

形态上独立成为一体的物,为单一物。数个物结合而成的物,为结合物。由多数单一物或者结合物集合而成的物,为集合物。

第一百一十三条[孳息]

天然孳息,是指物依自然而产生的出产物、收获物。法定孳息,是指物依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收益,包括利息、租金等。第一百一十四条[孳息的归属]

天然孳息,自脱离原物时起,由享有取得权利的人取得。法定孳息,由享有取得权利的人按法定方式、约定方式或者交易习惯取得。

第一百一十五条[动物]

对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处分,不得违反自然资源法和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第五章 法 律 行 为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一百一十六条[定义]

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以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行为。第一百一十七条[一般有效要件]

法律行为具备下列要件的,具有法律效力: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及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第一百一十八条[未成年人、成年障碍者不能独立实施的法律行为]

未成年人或者成年障碍者依照本法规定不能独立实施的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有效。第一百一十九条[相对人的催告和撤销]

未成年人或者成年障碍者所为法律行为的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自收到催告后的一个月内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在法定代理人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书面通知的形式作出。

第一百二十条[违反禁止性规定的效果]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法律行为无效,但其规定并不以之为无效的除外。第一百二十一条[违反公序良俗的效果] 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二十二条[不可强制执行的行为]

以自然人的器官、血液、骨髓、组织及精子、卵子等生命物质为权利客体的法律行为,不得强制执行。第二节 意 思 表 示

第一百二十三条[意思表示的定义]

意思表示,是指当事人向外部表明其意欲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第一百二十四条[意思表示的形式]

意思表示,可以采用表意人认为适当的形式,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二十五条[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于意思表示成立时发生效力,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二十六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对话的意思表示,于相对人了解其内容时发生效力。非对话的意思表示,于到达相对人时发生效力。第一百二十七条[新闻媒体及其他公告方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以电视、广播、报刊及其他公告方式为意思表示的,于电视台、电台播放时,或者报刊出版、公告发布时发生效力。第一百二十八条[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于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发生效力;未指定特定系统的,于该数据电文进入相对人的任何系统时发生效力。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一百二十九条[收到意思表示的回执]

表意人为意思表示的同时要求相对人以回执确认其收到意思表示的,于回执到达表意人时发生效力。第一百三十条[表意人指定生效期间]

表意人为意思表示的同时指定意思表示生效期间的,意思表示于该期间内有效。

第三节 意思表示的无效和撤销 第一百三十一条[真意保留]

表意人故意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一致的意思的,不得主张该意思表示无效,但该不一致为相对人所明知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二条[虚伪表示]

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所为的虚假的意思表示无效,但表意人和相对人不得以其无效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三十三条[隐藏行为]

虚伪表示所掩盖的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有效。第一百三十四条[戏谑的意思表示] 戏谑的意思表示无效。第一百三十五条[欺诈]

欺诈,是指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欺诈人为当事人一方的情形,受欺诈的对方当事人可以撤销其意思表示。欺诈人非当事人一方的情形,属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表意人可以撤销其意思表示;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仅以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欺诈为限,表意人可以撤销其意思表示。因欺诈而撤销意思表示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三十六条[胁迫]

胁迫,是指以不法加害威胁他人,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此恐惧心理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无论胁迫人为当事人一方或者第三人,受胁迫的表意人均可以撤销其意思表示。第一百三十七条[显失公平]

显失公平,是指当事人一方乘他方无经验、判断力欠缺、显著意志薄弱或者处于强制状态而订立双方权利义务显失均衡的法律行为。受不利益的他方当事人可以撤销其意思表示。第一百三十八条[重大误解]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等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重大误解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撤销其意思表示。第一百三十九条[撤销权的行使]

本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的撤销权,应当以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行使。

第一百四十条[撤销权的消灭]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放弃撤销权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第一百四十一条[撤销权的默示抛弃:例示规定]

享有撤销权的债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一)知道其债务有可撤销事由仍与债权人合意变更债的内容;

(二)将自己承担的债务全部或者部分移转于第三人承担;

(三)向债权人主张抵销。第一百四十二条[无权处分行为]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经权利人追认或者处分人于事后取得处分权的,溯及于该行为成立时有效。

第一百四十三条[无效或撤销的效果]

无效的法律行为或者被撤销的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四十四条[部分无效]法律行为部分无效,除去无效部分不影响其余部分效力的,其余部分仍然有效。第一百四十五条[相对无效]

法律行为违反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的,仅受不利益的一方当事人有权主张其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无效的法律行为,具备其他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并因其情形,可以认为当事人若知道其无效即欲为其他法律行为的,其他法律行为仍为有效。

第四节 法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一百四十七条[法律行为附条件] 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依其性质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条件将违背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的除外。附停止条件的法律行为,于条件成就时发生效力。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于条件成就时效力消灭。第一百四十八条[附条件利益的保护]

附条件法律行为当事人在条件成就与否未定前,有损害相对人因条件成就所应得利益的行为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一百四十九条[附条件利益的处分与继承]

条件成就与否未定前,法律行为当事人因条件成就所应得利益,可以让与、继承或者设定担保。第一百五十条[条件成就或不成就的拟制]

因条件成就而受利益的当事人,以不正当行为促其条件成就的,视为其条件不成就。因条件成就而受不利益的当事人,以不正当行为阻碍其条件成就的,视为其条件已成就。第一百五十一条[法律行为附期限] 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依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始期的法律行为,于期限届至时发生效力。附终期的法律行为,于期限届满时效力消灭。

第五节 法律行为的解释 第一百五十二条[文义解释]

解释法律行为,应当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不得拘泥于所使用的不当词句。第一百五十三条[整体解释]

解释法律行为,应当对全部条款作相互解释,以确定各个条款在整个法律行为中所具有的正确意思。第一百五十四条[目的解释]

如法律行为所使用的文字或者某个条款可能作两种解释,应当采取最适合于法律行为目的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习惯解释]

法律行为所使用的文字词句有疑义时,应当参照当事人的习惯解释。第一百五十六条[公平解释]

解释法律行为,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兼顾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法律行为所使用的文字词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时,无偿法律行为,应当按照对义务人较轻的含义解释;有偿法律行为,应当按照对双方均较公平的含义解释。如属于一方当事人单方面决定法律行为内容的情形,应当按照对决定一方不利的含义解释。第一百五十七条[诚实信用解释] 解释法律行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法律行为所使用的文字词句有疑义的,应当依诚实信用原则确定其正确意思。法律行为存在两种解释而难于判断何种解释正确时,应当采取其所得结果符合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解释。第六章 代理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一百五十八条[代理的范围]

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团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法律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第一百五十九条[代理的效力]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为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或者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第一百六十条[不同种类代理的法律适用]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适用本章第二节关于直接代理的规定。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指示,为被代理人利益但不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或者第三人不知道或者没有理由知道代理人以代理人的身份实施法律行为的,适用本章第三节关于间接代理的规定。第一百六十一条[代理权的依据]

委托代理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权人的指定行使代理权。

第一百六十二条[委托代理权的授予]

被代理人向代理人授予代理权,应当向代理人或者与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第三人,以意思表示为之。代理权的授予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法律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第一百六十三条[委托代理授权不明的民事责任]

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承担补充连带责任。第一百六十四条[代理人权限的证明]

与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第三人有权要求代理人在合理期限内证明其代理权限。代理人未在合理期限内证明其代理权限的,代理人的意思表示不发生效力。代理权记载于书面文件的,代理人应当提交原件或者由被代理人签字的复印件。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三人对代理人权限的质疑]

被代理人的陈述或者行为使第三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的行为已经获得授权,但第三人对授权事实存在疑问的,第三人有权要求被代理人予以确认。被代理人未在合理期限内作出答复的,视为代理人已获授权。第一百六十六条[委托代理权的限制及撤回的效力]

代理权的限制和撤回,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第三人因过失而不知道该事实的除外。第一百六十七条[默示代理权]

代理人行使其明示代理权限时,享有按照行使该权限的通常方式所必需或者附带产生的默示权限。第一百六十八条[代理人意思表示的瑕疵]

关于是否有意思欠缺、被欺诈、被胁迫,及明知或者应知某一事实而影响代理人意思表示效力的情形,应当就代理人认定。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指示作出意思表示的,应当就被代理人认定。第一百六十九条[禁止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法律行为,也不得同时作为第三人的代理人与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但纯使被代理人获得利益的行为除外。

第一百七十条[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情形中被代理人的撤销权]

代理人实施自己代理行为或者实施双方代理行为的,被代理人有权撤销代理行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代理人不得行使撤销权:

(一)被代理人已经同意代理人的自己代理或者双方代理行为的;

(二)代理人已经向被代理人披露自己代理或者双方代理的事实,被代理人在合理期限内未提出异议的。第一百七十一条[委托代理权的消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代理权消灭:

(一)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

(二)被代理人撤回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依代理权授予的性质不得撤回的除外;

(三)代理人死亡;

(四)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五)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消灭。但是,为了保护被代理人或继承人的利益,代理人仍在合理的期间内享有代理权。

第一百七十二条[法定代理权或者指定代理权的消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权或者指定代理权消灭:

(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二)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

(三)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四)人民法院或者指定权人撤销指定;

(五)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第一百七十三条[授权委托书的交还]

委托代理权消灭时,代理人应当将授权委托书交还被代理人。第一百七十四条[代理权变更或者消灭时对第三人的保护]

代理权变更或者消灭时,应当以适当方式通知第三人。因第三人下落不明而无法通知的,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应当将代理权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予以公告。未公告的,不得对抗第三人,但第三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权变更或者消灭的除外。

第一百七十五条[委托代理的复代理] 委托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征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没有征得被代理人同意的,应当在事后及时告知被代理人;被代理人不同意的,由代理人对自己所转托的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委托代理人为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有权不经被代理人同意而转托他人代理。

第一百七十六条[委托代理人选任复代理人的责任]委托代理人选任复代理人,就选任及监督对被代理人负责。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指定选任复代理人的,代理人不承担责任;但代理人明知该复代理人不适任而怠于通知被代理人的除外。第一百七十七条[法定代理人选任复代理人的责任]

法定代理人可以选任复代理人。法定代理人选任复代理人时,仅就复代理人的选任和监督对被代理人负责。第一百七十八条[复代理人的权限]

复代理人的代理权以代理人的代理权为限。复代理人对于被代理人和第三人,有与代理人同样的权利义务。第一百七十九条[数个代理人代理权的行使]

数个代理人同时为同一被代理人利益而分别行使同一代理权时,代理人可以单独实施代理行为。数个代理人共同行使一个代理权时,代理人应当共同实施代理行为,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被代理人另有表示的除外。第一百八十条[代理人不履行职责的民事责任]

代理人因自己的过失不履行代理职责而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一条[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对被代理人所负的民事责任]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第一百八十二条[代理事项违法的民事责任]

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节 直 接 代 理

第一百八十三条[直接代理的效力]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代理人的意思表示不能辨明是以被代理人名义所为的,视为代理人以自己名义所为的意思表示。第一百八十四条[无权代理中被代理人的追认权]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消灭后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被代理人有权予以追认。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消灭后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经被代理人追认的,溯及于实施行为时有效,其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应当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五条[无权代理相对人的催告权]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消灭后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相对人有权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自收到催告后一个月内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第一百八十六条[无权代理相对人的撤销权]

无代理权人实施的法律行为,相对人在被代理人追认之前,有撤销的权利,但相对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代理权的除外。撤销应当以书面通知的方式向被代理人或者无权代理人作出。第一百八十七条[无权代理人的责任]

以代理人身份实施法律行为的行为人,如不能证明其有代理权,而被代理人拒绝追认的,相对人可以要求无权代理人履行义务或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无权代理人不知自己无代理权的,在对相对人承担赔偿责任时,其赔偿额不超过相对人在法律行为有效时可以得到的利益。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人无代理权的,无权代理人不承担责任。第一百八十八条[恶意相对人与无权代理人的连带责任]

相对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消灭仍与行为人实施法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相对人和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八十九条[表见代理]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消灭后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第一百九十条[隐名代理向直接代理的转化]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时,第三人知道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法律行为直接约束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法律行为只约束代理人和第三人的除外。第三人请求代理人披露被代理人身份的,代理人应当披露被代理人身份。代理人未在合理期限内披露被代理人身份的,该法律行为只拘束代理人和第三人。

第三节 间 接 代 理 第一百九十一条[间接代理的定义]

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为间接代理。第一百九十二条[间接代理的效力]

间接代理的法律效果首先归属代理人,再由代理人移转给被代理人。第一百九十三条[代理人的披露义务]

代理人丧失清偿能力,或者代理人对被代理人有根本违约行为,或者在合同债务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已明确代理人将会违约,被代理人有权要求代理人披露第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地址。代理人丧失清偿能力,或者代理人对第三人有根本违约行为,或者在合同债务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已明确代理人将会违约,第三人有权要求代理人披露被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地址。

第一百九十四条[被代理人的介入权]

代理人向被代理人披露第三人后,被代理人可以行使代理人代被代理人从第三人取得的权利,但第三人与代理人订立合同时如知道该被代理人就不会订立合同的,或者被代理人如行使介入权将与代理人和第三人所订合同中的明示或者默示条款相抵触的除外。被代理人应当将其行使介入权的意思分别通知代理人和第三人。在收到通知之后,第三人不得再向代理人履行给付义务。

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三人的选择权]

代理人向第三人披露被代理人后,第三人可以选择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第三人应当将其行使选择权的意思分别通知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在收到通知之后,被代理人不得再向代理人履行给付义务。

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人和被代理人的抗辩权]

被代理人行使代理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的,第三人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自己对代理人的抗辩。第三人选定被代理人作为其相对人的,被代理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张自己对代理人的抗辩及代理人对第三人的抗辩。

第七章 诉 讼 时 效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一百九十七条[诉讼时效的客体]

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但下列请求权除外:

(一)基于身份关系的抚养费、扶养费和赡养费的请求权;

(二)基于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确认权利请求权、已登记不动产所有人的返还请求权;

(三)基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

(四)基于投资关系的收益分配请求权;

(五)基于存款关系的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请求权;

(六)基于债券关系的还本付息请求权。第一百九十八条[普通时效期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第一百九十九条[时效的开始计算

(一)——一般规定] 时效期间自权利能够行使时开始计算。

第二百条[时效的开始计算

(二)——特别规定]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债务,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必要准备时间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约定债务人在能够履行债务时才履行,或者由债务人任意确定何时履行债务的,时效期间自债务人死亡之日开始计算;债务人为法人或者非法人团体的,时效期间自法人或者非法人团体解散之日开始计算。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管理人因无因管理行为发生的偿付必要费用请求权的时效期间,从无因管理行为结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人之日起计算。本人因不当无因管理行为发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时效期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管理人及损害事实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零一条[长期时效期间及起算] 下列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十年:

(一)人身伤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从加害行为发生时、义务违反时或者损害被发现时开始计算;

(二)基于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返还请求权,从权利发生时开始计算;

(三)基于借款合同的返还本金和利息的请求权,从权利可以行使时开始计算;

(四)基于劳动合同、雇用合同的工资、报酬请求权,从合同终止时开始计算;

(五)基于建筑物买卖合同的所有权和基地使用权的移转请求权,及对待给付请求权,从买卖合同生效时开始计算;

(六)基于基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的土地使用权设定或者移转请求权,及对待给付请求权,从合同生效时起开始计算;

(七)基于不动产抵押合同的抵押权设定请求权,从抵押合同生效时开始计算;

(八)基于生效判决和裁决的给付请求权,从判决或者裁决确定时开始计算;

(九)基于可执行的调解书和公证证书的给付请求权,从权利确定时开始计算;

(十)基于继承关系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从继承权或者受遗赠权受侵害时开始计算;

(十一)经破产程序所确定的可执行的请求权,从破产程序终结时开始计算。第二百零二条[时效的主张]

时效应当由其受益人或者受益人的代理人通过诉讼或者仲裁主张,才能适用。法院或者仲裁庭不得依职权适用时效,也不得就时效问题进行释明。第二百零三条[时效完成的效力] 时效期间届满,义务人可以拒绝履行。

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自愿履行义务、承认债务或者提出担保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或者不知道时效为由进行抗辩或者请求返还。第二百零四条[时效期间届满后的债的变更]

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与债权人合意变更债的内容的,视为债务人对债务的承认,诉讼时效期间从变更生效时起重新计算。

第二百零五条[移转时效期间届满的债务]

债务人移转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债务的,视为债务人对债务的承认,自债务移转时起重新计算时效。第二百零六条[主请求权时效完成及于从请求权]

主请求权时效完成的,收取利息权及其他从请求权的时效随之完成。第二百零七条[附有担保物权的债权时效完成的效力]

以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或者其他担保物权担保的债权时效完成后,债权人仍可就该抵押物、质物或者出质的权利、留置物或者其他担保财产取偿。

第二百零八条[时效规定的强行性]

当事人不得变更时效期间的长短及其计算方法。变更时效期间及其计算方法的合意无效。预先抛弃时效的意思表示无效。第二百零九条[时效届满后的抛弃]

时效期间届满后,对时效完成所生利益有处分权的人,可以抛弃时效。抛弃时效,可以采用明示或者默示方式,且无须受益人接受。第二百一十条[禁止诉讼时效的滥用] 人身伤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虽然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但认定请求权基础事实的证据完整、确凿,且加害人有赔偿能力,适用时效完成的效果显然违反社会正义的,人民法院有权决定不适用时效。第三节 时效的中止和不完成

第二百一十一条[磋商引起时效中止]

双方当事人就债权债务或者其基础进行磋商的,时效停止进行。自一方当事人拒绝磋商时起,时效继续计算,且时效在停止磋商后三个月内不完成。

第二百一十二条[时效因不可抗力而中止]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的存在致使不能中断其时效的,时效停止进行。自妨碍事由消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二百一十三条[时效因欠缺法定代理人而不完成] 未成年人的请求权,若无法定代理人,自其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就职时起六个月内,时效不完成。成年障碍者的请求权,若无法定代理人,自其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就职时起六个月内,时效不完成。第二百一十四条[时效因法定代理关系存在而中止或者不开始进行]

未成年人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的请求权,在法定代理关系存续期间,诉讼时效不开始进行或者停止进行。自未成年人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有新法定代理人时起,时效开始计算或继续计算。

成年障碍者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的请求权,在法定代理关系存续期间,诉讼时效不开始进行或者停止进行。自成年障碍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有新法定代理人时起,时效开始计算或继续计算。第二百一十五条[时效因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存续而中止]

夫妻相互之间的请求权,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诉讼时效不开始进行或者停止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请求权,在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诉讼时效不开始进行或者停止进行。第二百一十六条[基于性的自主决定权受侵害的请求权的时效中止]

基于性的自主决定权受侵害的请求权,于受害人满十八周岁前,诉讼时效不开始进行。

基于性的自主决定权受侵害的请求权,受害人与加害人处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中的,于受害人满十八周岁并且脱离家庭共同生活关系之前,诉讼时效不开始进行。第二百一十七条[时效因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未确定而不完成]

遗产中的财产,或者暂划在遗产中的他人的财产,自继承人确定或者遗产管理人选定时起的六个月内,其时效不完成。第四节 时效的中断

第二百一十八条[时效因权利人请求或者起诉等而中断] 诉讼时效,因下列事由而中断: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以分期付款、支付利息、提供担保或者其他方式承认债权;

(三)权利人起诉。

下列事项,与起诉有同一效力:

(一)依督促程序送达支付令;

(二)因诉前调解而传唤债务人;

(三)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四)诉讼中的权利人,将诉讼告知与其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义务人;

(五)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通知参加诉讼;

(六)开始执行程序或者申请强制执行;

(七)提起仲裁。

第二百一十九条[因起诉或者仲裁而中断的期间]

时效因起诉或者仲裁而中断的,中断效力自提起诉讼或者仲裁时发生,在因裁判确定或者以其他方式终结以前,继续中断。

第二百二十条[因诉讼的撤回或者被驳回而不中断]

时效因起诉而中断的,若撤回起诉,或者受到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的裁定且裁定确定,视为不中断。但诉讼因法院无管辖权而不予受理时,时效期间在诉讼过程中届满或者将在最终裁定作出后不足六个月届满的,时效期间延长到该裁定之后六个月。

仲裁撤回或者不予受理的,准用前款规定。第二百二十一条[因诉前调解申请而中断的期间]

因提出诉前调解申请而中断时效的,中断效力自权利人提出调解申请时发生,在调解程序终结以前,继续中断。但调解申请撤回的,时效视为不中断。

第二百二十二条[因告知诉讼而中断的期间] 因在诉讼中告知债务人诉讼而中断时效的,在诉讼因确定判决或者其他方式终结之前,继续中断。第二百二十三条[因行使代位权而中断时效]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第二百二十四条[时效因债权让与而中断] 债权让与的通知到达债务人时,诉讼时效中断。

受让人持有债权让与文件以及债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向债务人主张债权的,自受让人向债务人主张债权时,诉讼时效中断。第二百二十五条[债务承担对时效的影响]

债务由第三人承担的,已经开始的诉讼时效继续进行,但债务承担构成引起时效中断之承认的除外。第二百二十六条[时效中断及于时的效力]

时效中断,中断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自中断事由消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第二百二十七条[时效中断及于人的效力]

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当事人及其继承人和受让人。

第八章 期日、期间

第二百二十八条[期日、期间的定义]

期日是指特定的时点,如某时、某日、某月、某年。

期间是指某一期日与另一期日之间的时段,如某时至某时,某日至某日,某月至某月,某年至某年。第二百二十九条[计算法]

自然计算法,以六十分为一小时,二十四小时为一日,七日为一星期,三十日为一月,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历法计算法,按日历所定之日、星期、月、年计算。第二百三十条[期间的计算] 以小时、日定期间的,依自然计算法。

以星期、月或者年定连续性期间的,依历法计算法;以星期、月或者年定非连续性期间的,依自然计算法。第二百三十一条[期间的开始计算点] 以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以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算入,从下一日开始计算。第二百三十二条[期间最后一日的终止点]

期间的最后一日的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但有业务时间的,至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第二百三十三条[期间最后一日的决定] 以日定期间的,算足该期间之日为最后一日。

以星期、月、年定期间,而以星期、月、年之第一日开始计算的,以星期

六、月终、除夕为期间最后一日;不以星期、月、年之第一日开始计算的,以最后之星期、月、年中与开始计算日相当之日的前一日,为期间之最后一日。但在以月、年定期间,而最后之月无与开始计算日相当之日的,以该月之末日为期间最后一日。

以前两款规定的方法算出的期间最后一日,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最后一日。

第五篇: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说明

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说明

一、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情况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通过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整合、修改完善,编纂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汇报了关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安排等重大问题,总书记主持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该汇报,并就民法典编纂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为编纂民法典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按照工作安排,编纂民法典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第一步先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适时出台民法典。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完成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的第一步,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法总则通过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抓紧开展“第二步”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即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五家民法典编纂工作参加单位全力推进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系统梳理、研究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修改完善相关民事法律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开展立法调研、深入基层了解实践情况,开展比较研究、了解国外民事立法新发展,广泛听取地方人大、有关部门和单位、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以现行民事法律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的发展实际,形成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征求意见稿)。今年3月15日,法制工作委员会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征求意见稿)印发地方人大、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法学教学研究机构和一些社会组织征求意见,并召开协调小组会议,听取协调小组各参加单位意见建议。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征求意见稿)作了反复修改。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2018年8月16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几个主要问题的汇报,原则同意请示,并就做好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会后,根据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对草案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经委员长会议讨论,决定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二、关于民法典各分编的总体考虑

在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中,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遵循和贯彻民法典编纂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进一步完善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财产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公平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增进家庭和睦的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进一步完善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体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救济制度,连同之前已出台的民法总则,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在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让民法典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权利法典。二是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民事立法和实践经验,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努力发挥引领、推动、保障改革的积极作用。三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贯彻和体现新发展理念。四是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开放性,同时处理好衔接好法典化民事法律制度体系下各类规范之间的关系。

三、关于民法典各分编的结构安排

2016年6月在向党中央汇报民法典编纂工作时,提出民法典各分编包括: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总体考虑和工作思路是,民法典各分编的内容经编纂进入民法典,再加上之前已出台的民法总则,形成一部完整的民法典;民法典出台后,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将被替代,不再保留。各方面对民法典各分编包括上述五编的内容,意见是一致的。同时,还有一些意见建议在五编基础上增加人格权编、知识产权编、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编。经研究认为,在确定哪些内容纳入民法典各分编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内容具有基础性,是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规则;二是内容具有普遍性,是社会生活普遍适用的通用规则;三是内容具有稳定性,是经过实践证明切实有效、可以长期适用的惯常规则;四是内容具有平等自愿性,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依法可采用、可约定的规则。对于涉及特定群体、领域的内容,原则上由民事特别法规定;对于民法典各分编的规定难以涵盖和替代的内容,不宜纳入;对于那些还处于发展变化中、经验还不成熟、拿不准的内容,暂不纳入。

一是关于是否设立人格权编。经研究认为,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保护人格权、维护人格尊严,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加强人格权保护的呼声和期待较多。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关于“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精神,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总结我国现有人格权法律规范的实践经验,在民法典中增加人格权编是较为妥当、可取的。人格权编这一部分,主要是从民事法律规范的角度规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会等方面权利。

二是关于是否设立知识产权编。经研究认为目前条件还不成熟:1?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一直采用民事特别法的立法方式,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版权)法,还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既规定民事权利等内容,也规定行政管理等内容,与相关国际条约保持总体一致和衔接。民法典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难以纳入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也难以抽象出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一般性规则。2?知识产权制度仍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国内立法执法司法等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如现在就将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纳入民法典,恐难以保持其连续性、稳定性。由于以上原因,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仍适宜采用民事特别法的立法方式,针对不同需求,实行单项立法,已有知识产权单行法律仍将继续保留,通过知识产权单行法律健全知识产权相关制度,更有利于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民法典中暂不宜设立知识产权编。

三是关于是否设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编。经研究认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规则的概念体系、规范内容与民法典虽有一定联系,但二者性质不同,在法律的调整范围、立法目标、具体规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民法典不宜设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编。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问题,由现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调整。

基于上述考虑,《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包括六编。关于分编的顺序,原顺序为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根据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考虑到增加了人格权编,还需要把这一编放在适当的位置,经研究,将分编顺序修改为现在的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共1034条。

四、民法典各分编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物权编草案

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物权法。实践证明物权法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是有活力的,在明晰权利归属、实现物权平等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物权编草案在物权法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与现行物权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1.加强对建筑物业主权利的保护。第一,强化业主对共有部分共同管理的权利。实践中,一些物业服务企业未征求业主意见擅自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外墙、电梯张贴广告等营利。对此,草案增加规定,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应当由业主共同决定(草案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第二,为了解决物业管理活动中业主作出决议难的问题,适当降低业主作出决议的门槛(草案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明确共有部分产生的收益属于业主共有(草案第七十七条)。

2.增加规定居住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落实党中央的要求,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草案在用益物权部分增加一章,专门规定居住权,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并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生活居住需要。这一制度安排有助于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草案第十四章)

3.完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的规则。第一,补充了有关清偿顺序的规定(草案第二百零五条第二款、第二百零六条)。第二,对于抵押物价款的债权担保赋予优先效力。针对交易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借款人借款购买货物,同时将该货物抵押给贷款人作为价款的担保的情形,草案赋予了该抵押权优先效力,以保护融资人的权利,促进融资(草案第二百零七条)。第三,删除具体登记机构的规定。目前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的登记机构较为分散,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统一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登记制度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融资担保功能。考虑到统一登记的具体规则宜由国务院规定,草案删除了有关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具体登记机构的内容,为建立统一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登记制度留下空间(草案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六条)。物权编草案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汇报:

1.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相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探索农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为落实党中央的改革要求,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两个授权决定,授权开展“两权”抵押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工作,并于2017年11月进行了初次审议。在总结有关改革试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审议情况、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基层调研情况,草案对物权法的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作了相应修改,规定实行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出让土地经营权,并对土地经营权的内容作了规定,以体现“三权分置”改革精神(草案第十一章);修改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相关规定。关于宅基地“三权分置”问题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问题,考虑到这两个问题主要涉及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按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应于下半年由国务院提请审议),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推进起草工作。因此,物权编草案这一部分内容暂未修改,待国务院修改土地管理法的议案提请审议后,再作统筹研究和修改。

2.关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续期问题。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要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根据党中央批准的有关工作安排,该项工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方案后,国务院提出法律修改议案,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或者物权法。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尚未正式提出方案和修法议案。物权编草案根据现行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此先作出一个原则性规定,即: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草案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国务院正式提出修改有关法律的议案后,再进一步做好衔接。

(二)关于合同编草案

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合同法。合同法的实施对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公平交易和维护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坚持维护契约、平等交换、公平竞争,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要求,解决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际立法经验,合同编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合同制度。与现行合同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1.完善电子合同的订立、履行规则。为适应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规范电子交易行为,草案对电子合同订立、履行的特殊规则作了规定。(草案第二百八十三条第二款、第三百零三条)

2.强化对债权实现的保护力度。针对实践中一些合同当事人不信守合同,欠债不还等突出问题,为保障债权顺利实现,防范因违约可能导致的债务风险,构建诚信社会,草案完善了合同保全、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的有关规则,并增设专章规定了保证合同。(草案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

3.加大对弱势合同当事人一方的保护。草案规定了电、水、气、热力供应人以及公共承运人对社会公众的强制缔约义务,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草案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第二百八十八条,第二百八十九条)。同时,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购同权住房制度的要求,保护承租人利益,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草案增加了住房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制度(草案第五百二十五条第二款)。4.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民法总则绿色原则的要求,草案规定,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交易习惯负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义务,在合同终止后负有旧物回收义务(草案第三百条第二款、第三百四十八条);还规定买卖合同的出卖人依法负有回收义务(草案第四百一十五条)。

5.根据合同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修改了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债权转让、合同解除和违约责任等一般规则(草案第二章至第八章);完善了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典型合同的具体规则,增加了物业服务合同和合伙合同(草案第九章至第二十六章)。

6.补充完善债法的一般规则。债法的一般规则是民法的重要内容,考虑到现行合同法总则已规定了大多数债的一般规则,这次编纂不再单设一编对此作出规定,为更好规范各类债权债务关系,草案在现行合同法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债法的一般规则:一是明确非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规则(草案第二百五十九条)。二是细化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之债的规则。在民法总则规定的基础上,草案进一步规定了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两种债的具体规则(草案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

(三)关于人格权编草案

人格权编草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群众对人格权保护的迫切需求,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基础上,对各种具体人格权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为人格权保护奠定和提供了充分的民事请求权法律基础。这一编规定的主要内容有:

1.人格权的一般规则。一是明确规定,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继承,对人格权不得进行非法限制(草案第七百七十四条、第七百七十五条)。二是明确规定,民事主体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姓名、名称、肖像等,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草案第七百七十六条)。三是明确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方式(草案第七百七十八条至第七百八十二条)。2.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草案规定了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同时,针对实践中反映较多的问题,草案还对法定救助义务、人体组织器官捐献、禁止性骚扰等问题作了规定。(草案第二章)

3.姓名权和名称权。草案规定了姓名权、名称权的基本内容,并对民事主体尊重保护他人姓名权、名称权的基本义务作了规定。(草案第三章)

4.肖像权。草案规定了肖像权的权利内容及许可使用肖像的规则,并对可以合理使用他人肖像的情形作了规定。(草案第四章)

5.名誉权和荣誉权。草案规定了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内容。同时,为了平衡好保护个人权益和发挥新闻报道、舆论监督作用之间的关系,草案还规定,行为人为维护公序良俗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行为人捏造事实、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事实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或者包含过度贬损他人名誉内容的除外。(草案第五章)

6.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针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草案进一步强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为即将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留下衔接空间。(草案第六章)

(四)关于婚姻家庭编草案

婚姻家庭制度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利益。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婚姻法,2001年作了修改。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收养法,1998年作了修改。婚姻法、收养法实施以来,对于建立和维护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婚姻观念、家庭关系的变化,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为进一步弘扬夫妻互敬、孝老爱亲、家庭和睦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家庭关系和谐稳定,婚姻家庭编草案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修改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一些新规定。与现行婚姻法、收养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1.修改禁止结婚的条件。现行婚姻法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禁止结婚。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很难操作,且在对方知情的情况下,是否患有疾病并不必然会影响当事人的结婚意愿。为尊重当事人的婚姻自主权,草案规定,一方患有严重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对方,不如实告知的,对方可以请求撤销该婚姻。(草案第八百三十条)

2.增加婚姻无效的情形。为维护婚姻登记制度的权威性,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遏制利用伪造、变造或者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户口簿、无配偶证明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行为,草案增加了一项婚姻无效的情形,规定以伪造、变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草案第八百二十八条第四项)

3.增加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实践中,由于离婚登记手续过于简便,轻率离婚的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为此,草案规定了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草案第八百五十四条)4.完善离婚赔偿制度。现行婚姻法规定了四种适用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为更好地发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预防、制裁作用,促进婚姻关系的稳定,草案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的兜底条款,将其他一些确实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形纳入损害赔偿范围。(草案第八百六十九条第五项)5.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中都有关于计划生育的条款。为适应我国人口形势新变化,草案不再规定有关计划生育的内容。

关于夫妻债务问题,现行婚姻法没有具体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债务、共同债务的认定和承担。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第24条,近年来引发了较大争议,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8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修改了此前司法解释关于夫妻债务认定的规定。目前看来,司法解释基本平息了争议和热点。因新司法解释刚出台实施不久,尚需要进一步观察实践效果,再研究如何在婚姻家庭编草案作出相关规定。草案目前对现行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未作实质性修改。

(五)关于继承编草案

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1985年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继承法。继承法制定实施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人的合法财产日益增多,因继承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情形也越来越复杂。根据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继承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继承编草案在继承法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继承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促进家庭和睦,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与现行继承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1.增加遗产管理人制度。为确保遗产得到妥善管理、顺利分割,更好地维护继承人、债权人利益,避免和减少纠纷,草案规定了遗产管理人的产生方式、职责和权利等内容。(草案第九百二十四条至第九百二十八条)

2.完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适当扩大了扶养人的范围,以满足养老形式多样化需求,促进老龄产业发展。(草案第九百三十七条)

3.完善债务清偿规则。为保护债权人利益,保障国家税收应收尽收,草案规定遗产分割前,应当支付相关费用,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缴纳所欠税款,同时明确遗产已经分割时债务清偿、税款缴纳的具体规则。(草案第九百三十八条、第九百四十条至第九百四十二条)

4.增加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草案第九百一十五条、第九百一十六条);修改遗嘱效力规则,删除了继承法中关于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切实尊重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草案第九百二十一条)。

(六)关于侵权责任编草案

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在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和制裁侵权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侵权责任编草案在总结侵权责任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司法解释的有益做法,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与现行侵权责任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1.完善公平责任规则。侵权责任法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实践中,该规定因裁判标准不明导致适用范围过宽,社会效果不是很好。为进一步明确该规则的适用范围,统一裁判尺度,草案将侵权责任法规定中的“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为“依照法律的规定”。(草案第九百六十二条)2.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根据审判实践需要,草案扩大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增加规定,故意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品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草案第九百六十条第二款)3.完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侵权行为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同时平衡好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利益,草案在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细化了网络侵权责任的具体规则。(草案第九百七十条至第九百七十二条)

4.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规则。一是明确挂靠车辆引发交通事故时的责任主体(草案第九百八十六条)。二是明确机动车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赔偿顺序(草案第九百八十八条)。三是增加非营运机动车无偿搭乘造成损害的责任规则。实践中,无偿搭乘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争议较大,为了既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又鼓励大家助人为乐,草案规定,无偿搭乘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机动车驾驶人赔偿责任(草案第九百九十二条)。

5.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决策部署,结合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草案修改完善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一是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草案规定,侵权人故意违反国家规定损害生态环境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草案第一千零八条)。二是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草案第一千零一十条、第一千零一十一条)。

五、关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条文数量较多,从提请初次审议到最后出台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为了便于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审议和修改完善,在本次常委会初次审议时,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作为一个整体提出;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将草案各分编分拆几个单元分别进行若干次审议和修改完善;在拟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时,将之前已出台的民法总则同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2020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下载中国民法典草案国际研讨会议简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民法典草案国际研讨会议简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研讨简报

    新和县青蓝工作室举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题教学研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师的新课程教材解读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新和县数学青蓝工作......

    中国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开幕

    中国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开幕 新华网上海12月7日电 中国梦国际研讨会7日在上海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在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演讲表示,中国梦在中国成为全社会热议的......

    关于第六届乌鲁木齐地区高考研讨会议简报

    关于第六届乌鲁木齐地区高考研讨会议简报 2013年9月30日,我校派高三年级组努尔古丽、沙合乃及某某三位教师参加了第六届乌鲁木齐地区高考研讨会议。本次研讨会会务组从省外请......

    荒漠国际论坛草案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群星璀璨 福佑中华” 2010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国际绿色论坛 暨年度公益行动文艺汇演 (草 案) 主办单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绿化基......

    中国民法典论坛:“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法典”

    中国民法典论坛:“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法典” 中国民法典论坛:“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法典” 主持人:李显冬教授 缘 起:华夏五千年历史蕴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

    会议简报

    商丘分公司征收会议简报 在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展开、新的工作即将实施、主辅分离逐步开展的形势下,8月16日,公司在商丘东收费站会议室楼召开了2011年8月份的征收例会,公司经理刘......

    会议简报

    会议简报范文 政协××市六届×次会议 简 报 (第24期) 大会秘书处 1998年3月1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议简报

    04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第一小组讨论会会议简报国侨办文宣司四届一次会议 简 报 (第4期) 大会秘书处2002年12月13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