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谈“七一讲话”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谈“七一讲话”的体会
胡总书记在作这个重要讲话时,人民大会堂里先后响起了20多次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如潮的掌声,折射出此时此刻的党心、军心、民心,生动表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胡总书记这个重要讲话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大家普遍认为,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国际舆论对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同样既高度重视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共产党7月1日以宏大壮观的庆典庆祝建党90周年,表明她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当之无愧的执政党;赞扬胡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90年,既充满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也不失居安思危的忧患感。同时,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也让世界对中国充满信心。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稿采用的是一种全篇打通、一气呵成的结构方式,这同庆祝建党70周年、80周年讲话稿采用的板块式结构方式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更接近于1961年6
月30日刘少奇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也更接近于1981年7月1日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但这只是就表现形式而言,就实质内容来看,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稿在框架结构上是由三大板块构成的:
第一板块,是从第1自然段到第26自然段,讲的是我们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中心思想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板块,是从第27自然段到第50自然段,讲的是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心思想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做到“五个坚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第三板块,是从第51自然段到第79自然段,讲的是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心思想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
国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结束语由第80自然段到第83自然段构成,中心思想是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完全没有理由因此自满而躺在功劳簿上。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总体的内在逻辑是:第一板块,说的是我们党要珍视自己的历史;第二板块,说的是我们党要管好自己的队伍;第三板块,说的是我们党要继续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总起来说,这是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决心保持光荣传统、把握世界大势、勇立时代潮头、永葆青春活力的宣言书、动员令。
在这一板块的开头,是几小段像抒情散文式的描写和议论,阐述了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面对列强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的现状,不甘屈服、奋起救亡图存,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不屈不扰的斗争。但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虽经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
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说明,要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的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就是在这样一个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在90年前成立了。讲话用了“两个必然产物”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两个必然产物”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两个必然产物”的论断告诉我们,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自身具有软弱性、动摇性特点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胜利,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只能由先进思想武装和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个先进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先进阶级的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
讲话还用“两个从此”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极端重要性。“两个从此”
就是,“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而把这个极端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就是我们党90年来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
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两个不可逆转”表明,我们党决不像某些对党的事业的悲观论者所担心的那样,也决不像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整天掐着秒表计算着我们党的什么大限那样,而是对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高度的自信心。
这里需要指出,三件大事的概括是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的。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所写的重要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中,首次概括提出党的28年“我们仅仅做了一件大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1951年6月30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对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作了深入阐发。他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所以是伟大的,是因为28年来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敌人是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强大的中国封建势力与官僚买办大资产阶级势力。这些敌人是十分凶恶的,他们不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任何活动的自由,他们用野蛮的屠杀和刑罚来对待中国共产党人,企图赶尽杀绝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样凶恶的敌人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如果不拿起枪来同敌人进行英勇不屈的武装斗争,就不能获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这28年中进行了4次伟大的革命战争,才在中国这块
土地上最终推翻了这些敌人的统治,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961年6月30日,刘少奇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40年中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一起,做了许多事情,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中国进行人民民主革命,第二件事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重要思想,即:第一步是人民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他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得比较迅速、比较顺利。我们党运用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工农联盟的理论和农业合作化理论,总结我国革命根据地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按照解放后我国的具体条件,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通过各种过渡形式,使我国农业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同时,我们党运用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的思想,运用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思想,总结了我党在革命根据地中关于工商业政策的经验,并且按照解放后我国的具体条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相结合的政策,通过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成功地完成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由此促进了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概括了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即:第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事情还正在做。这就表明,三件大事的概括最早出现在1991年庆祝建党70周年重要讲话之中,但那篇讲话对三件大事的概括用的是一种论从史出的归纳式逻辑结构,在依次叙述了党70年奋斗历程后,概括为:70年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进步做了许多事情,总起来说就是三件大事。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再次论述中国共产党90年来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用的是以论带史的演绎式逻辑结构,对三件大事的具体阐发及其对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刻意义,都比建党70周年的重要讲话阐述得更为详尽。
我之所以要在这里详细列举建党90年来我们党所做的三件大事的来龙去脉,就是要说明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的一个观点,即:“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所谓“接续奋斗”,就是既承前又启后、既继往又开来。北京大学冯友兰教授说过,做学问要善于接着说,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接着
往下言说、往后阐述,而不要割断历史,骂倒一切前人,搞历史虚无主义。如果做学问要采取接着说的科学态度,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在中国干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就必须采取接着干的科学态度,坚持一代一代接续奋斗,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胡总书记在
“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一板块开头,用了“开天辟地”、“感天动地”和“惊天地、泣鬼神”这三个关键词,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党领导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联系这三件大事,可以看到,在讲话的字里行间实际上还蕴涵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词,这就是“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人90年来在中国干成了这样三件了不起的大事,表明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是推动中国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也就是马克思讲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同时,这也印证了毛主席在他的诗词中说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6月30日,《光明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说,我们党自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多达370万人,比当时全国300万党员的总数还多。这就是我们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这篇文章还指出,我们党90年来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业绩合法性、民意合法性,等等。党的这种合法性,也就是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四
个历史选择”和“两个不愧为”。“四个历史选择”,就是: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两个不愧为”就是: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当然,我们党在今后的奋斗历程中还要继续用实际行动来延伸和扩大这种合法性。
在这里,我还要指出,把建党90年来我们党所做的这三件大事,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来说,也就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概括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可以说,三次历史性转变是对我们党成立90年来所做的三件大事更高层面的理论表达、理论概括。希望这个理论表达、理论概括能引起更多同志的高度注意。
在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同以上列举的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括,是对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也就是开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发展成就,似乎可以说,也就是我们党历经90年接续奋斗所创立、积累的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前两个发展成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作过深入阐述。对此,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我要着重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首次出现于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并且也如同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所作的科学表述那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了科学的、权威的表述。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其中,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包括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具体制度体系。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如此详尽地列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业已实际存在的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胡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一共是“四个有利于”。其实,从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体会出,这有利于我们建立对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制度自信。也就是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做到经济自强,就是要在独立自主而又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且要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费孝通先生临终前说过的在对待文化和文明的建设上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同时还要做到制度自信,就是要始终坚信,鞋子是否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心知肚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也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离开中国的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而幻想另外去寻求和依傍什么别的主义、别的模式、别的制度,是注定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谈谈我对我们党在90年波澜壮阔伟大实践中创立的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伟大理论,即胡总书记在三大发展成就中列举的第二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我们党成立90年来在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上取得的既相互承接又内在统一的两大理论成果。总起来说,这两大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发展阶段的五个根本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一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心之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同时又要反对任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二是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中心之点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即首先经过民主革命,尔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式东西和所谓“毕其功于一役”的“革命”空想。三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心之点是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心之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无视人的全面发展、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掠夺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五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心之点是坚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正是由于在思想理论上持续实现的这五大新觉醒,使中国共产党在90年奋斗历程中,自觉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使解放思想不断迈上新台阶、实事求是不断达到新水平、与时俱进不断进到新境界。在这样的进程中,党倡导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一致而不是相背离;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而不是相悖反;党推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政治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相联系而不是相割裂;党坚持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最大利益标准和以人为本相统一而不是相对立。所以,我们要始终牢记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说到这里,有必要回答一个问题,难道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90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是凯歌行进,就没有出现过任何失
误和挫折,就不存在任何缺点和问题吗?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在多个地方讲到了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问题,讲到了党要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问题,讲到了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的问题。胡总书记指出,党存在这些问题,犯过这些错误,遇到这些挫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同时还指出,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总书记还特别强调指出,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总结,我们必须牢牢记取。这表明,我们党对自己历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态度,而不是采取不承认主义。我们自觉认账纠错,自觉总结经验教训,没有丝毫的文过饰非,也不需要文过饰非。事情就是这样:我们党之所以具有伟大力量,并不在于她能保证党内绝对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挫折和缺点、问题,而在于她能够自己起来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战胜一切异己力量的破坏。我们党不仅没有被各种各样的破坏所断送,不仅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挫折而沉沦,相反总是在克服错误和战胜各种阴暗面的斗争中获得了新的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党是不可战胜的。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用“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过渡句,展开了对第二板块的深刻论述,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论述逻辑是:首先大力度概括了90年发展历史进程所昭示的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之点,即“四个坚持”、“四个始终”,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随后,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讲话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的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党面临的“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说到“四个考验”,我想指出,过去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是党面临“三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是什么时候加上了外部环境考验,变成了“四个考验”?“四个考验”的提法最初见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加上的第四个考验就是外部环境考验。在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改革的攻坚克难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党面临的国内国外外部环境的考验都是相当尖锐的、严峻的。对这种外部环境考验的认识和把握、应对和驾驭,确实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严峻考验。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四个危险”的提法是第一次见诸我们党的重要文献。关于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个方面的危险,我们党在各种文件、讲话中都分别提出过,但是把它们合在一起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整体面对的“四个危险”,还是有其创新性和极端尖锐性的。
克服精神懈怠的问题,是党的十六大首先提出来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是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同时提出来的。2001年5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指出,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同时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为人民谋利益。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立场观点的问题要解决好,工作能力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各级干部的工作能力问题作了全面论述和规定。至于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我们党反复强调的,在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中把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到极其重要的高度。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二板块,阐发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其论述的着眼点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论述的切入点或聚焦点则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要是由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和党的各级干部所具备的人格的力量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正是要不断增强我们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这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保证。同时还因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为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向我们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课题,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
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通过锲而不舍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始终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历史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做到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政党与政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各自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多寡和人才水平的高低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政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对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优秀人才的充分集聚上。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系列深刻论述。他强调,必须坚持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个崇高原则,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从而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并且强调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胡总书记还强调,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使自己成为优秀人才集聚的执政党。而这就要求全党注重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要是由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和党的各级干部所具备的人格的力量这两个部分组成的。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途径。胡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个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在讲话的第一板块强调了我们党90年来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都是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的;我们党能够在中国取得执政地位,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在讲话的结尾部分又要求全党同志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而在第二板块党的
建设部分,又集中论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五个最”:一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三是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四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只有我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从而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最根本的一条是始终扎根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只要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就能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待,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不难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正确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不断增强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巨大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而党内存在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则对党群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离心力和破坏力。因此,必须站在人心向背和党 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重申了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重申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重申了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胡总书记还语重心长地要求各级干部始终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要求各级干部都要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就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项重大政治任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进一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当看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更加自觉地按照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指导党的建设,不断把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提升到新
水平;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使我们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就是要在党的建设中牢固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强化科学管理、建立科学制度。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党的建设所强调的五个问题,同这个所说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管理、科学制度是大体对应的。这里,着重讲讲科学制度的问题。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他强调,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他还强调,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全面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这些话
既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三、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三板块,深入阐发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问题,其着眼点是瞻望中国发展繁荣光明前景,切入点是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
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具有崇高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的、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知对于党的9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党未尽的事业上。因此,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党成立90年来我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的同时,把很大篇幅用来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我们通读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三板块,可以深切了解这一点。
在“七一”重要讲话第三板块中,胡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
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紧接着,胡总书记就强调,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并且提出,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我体会,胡总书记的这一番话很有点类似我们党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提出过的以改革总揽全局的味道。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首先强调的是要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应当说,这是整个第三板块瞻望党和国家未来工作的点睛之笔。无论是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好,无论是深刻点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也好,也无论是再次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重点也好,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尤其是胡总书记再次重申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决不是无的放失的。一些经济界人士反映,现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个“看
不见的手”越来越看不见了,政府全面干预资源配置这个“闲不住的手”越来越闲不住了。这个话虽然俏皮,但很尖锐。还有,这些年来,年轻人千军万马都来挤公务员这个独木桥,这同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公务员毅然辞去公职带头下海自我创业,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我看,这都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而是深刻反映了一种改革精神惊人的倒退。所以,此时此刻,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重申坚持改革开放,真是太及时了、太重要了。
联系胡总书记在第三板块中对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全面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主题的深入阐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胡总书记瞻望党和国家的未来,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结构加以展开的。
我体会,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第三板块中对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的瞻望和论述,从理论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结合上讲清楚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讲清楚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关系。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似乎一强调科学发展就可以不要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据说其理论根据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物为本,科学发展才是以人为本。宣扬这种理论的人也许已经忘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在全党全国首先展开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强调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随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又提出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要注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请问,这难道是以物为本吗?
针对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混淆和是非混淆,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三个根本”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有力的理论澄清。“三个根本”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胡总书记强调,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
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强调,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强调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在此基础上,胡总书记又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所以,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丝毫不意味着要否定或者抛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要把经济建设搞得又好又快,搞得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决不是要抛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离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蛋糕继续做大,去另搞一个以分好蛋糕为中心。
二是讲清楚了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和
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被搞得很混乱、很莫衷一是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只搞经济体制改革,回避政治体制改革或不敢搞政治体制改革,甚至还用改良与革命赛跑来进行恫吓,似乎当代中国如果再不搞他们所说的那种鼓吹三权分立、取消四项基本原则的所谓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我看,这真有点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评当时欧洲封建的社会主义者对“共产主义的幽灵”的攻击纯属“半是谤文、半是恫吓”一样。
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第三板块中,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这个问题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胡总书记强调,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胡总书记有根有据地列举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事实:一是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二是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三是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四是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五是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
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六是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七是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既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又把那种攻击我们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谬论驳斥得体无完肤。
当然,胡总书记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并强调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在此基础上,胡总书记还深入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问题。胡总书记强调,认识和把握好这一关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体会,在指导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问题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如同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三大法宝一样,既是须臾不可缺少 的,也是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偏废的。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沿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问题,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深入阐述和瞻望,使我们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充满必胜信心。
三是讲清楚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这个问题的瞻望和论述,同样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要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当前,还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
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稳定物价各项工作,不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物价上涨的过多影响。应当指出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始终做到按科学规律办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千万不能随便许愿,把群众胃口吊得过高;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关系,从把改善民生的各项好事真正办好。
现在,有些媒体,尤其是一些网络媒体,时常对社会突发事件发一些不负责任的议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也趁机进行唯恐天下不乱的渲染和鼓噪,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恶化了社会氛围,增加了社会的焦虑和不安。对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么看呢?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这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一方面,全党同志要牢记,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还对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问题,对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问题,对一如既往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问题,对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问题,以及中国将坚持不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问题,都作了深刻论述。
最后,我还要谈谈对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结束语中有关青年问题的一段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胡总书记的这段论述既热情洋溢又深刻感人,充分体现了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表明了我们这个具有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把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寄托在广大青年人身上,把
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的希望也寄托在广大青年人身上。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些论述很值得我们深入领会和思考。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随后,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青年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先锋队。正如胡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也是我们党的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中央组织部发布的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新发展的307.5万名党员中,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251.6万名,占了81.8%;大学生党员共123.6万名,占了40.2%。从当今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看,青年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新知识、新技术最重要的使用者、创造者,也是新经济、新科技的重要推动者。国外的微软、谷歌、脸谱,其创始人都是不到30岁的青年人。国内的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等,也是青年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有调查表明,当今网络、IT行业的骨干从业人员中,70%以上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我们党作
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理所当然地要重视和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外一些希望遏制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年的引领和关怀非常重要。我们要遵照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的要求,帮助全国广大青年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要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年轻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经受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在实践的丰厚沃土中成长为党和人民的栋梁之才。
第二篇: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辅导报告
编者按: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即将出版的第8期《时事报告》刊登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辅导报告。
胡总书记在作这个重要讲话时,人民大会堂里先后响起了20多次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如潮的掌声,折射出此时此刻的党心、军心、民心,生动表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胡总书记这个重要讲话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大家普遍认为,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国际舆论对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同样既高度重视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共产党7月1日以宏大壮观的庆典庆祝建党90周年,表明她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当之无愧的执政党;赞扬胡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90年,既充满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也不失居安思危的忧患感。同时,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也让世界对中国充满信心。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稿采用的是一种全篇打通、一气呵成的结构方式,这同庆祝建党70周年、80周年讲话稿采用的板块式结构方式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更接近于1961年6月30日刘少奇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也更接近于1981年7月1日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但这只是就表现形式而言,就实质内容来看,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稿在框架结构上是由三大板块构成的:
第一板块,是从第1自然段到第26自然段,讲的是我们党成立9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中心思想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板块,是从第27自然段到第50自然段,讲的是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心思想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做到“五个坚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第三板块,是从第51自然段到第79自然段,讲的是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心思想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结束语由第80自然段到第83自然段构成,中心思想是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完全没有理由因此自满而躺在功劳簿上。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总体的内在逻辑是:第一板块,说的是我们党要珍视自己的历史;第二板块,说的是我们党要管好自己的队伍;第三板块,说的是我们党要继续办好中国自己的事
情。总起来说,这是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决心保持光荣传统、把握世界大势、勇立时代潮头、永葆青春活力的宣言书、动员令。
在这一板块的开头,是几小段像抒情散文式的描写和议论,阐述了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面对列强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的现状,不甘屈服、奋起救亡图存,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不屈不扰的斗争。但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虽经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说明,要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的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就是在这样一个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在90年前成立了。讲话用了“两个必然产物”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两个必然产物”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两个必然产物”的论断告诉我们,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自身具有软弱性、动摇性特点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胜利,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只能由先进思想武装和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个先进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先进阶级的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
讲话还用“两个从此”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完成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极端重要性。“两个从此”就是,“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而把这个极端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就是我们党90年来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两个不可逆转”表明,我们党决不像某些对党的事业的悲观论者所担心的那样,也决不像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整天掐着秒表计算着我们党的什么大限那样,而是对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高度的自信心。
这里需要指出,三件大事的概括是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的。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所写的重要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中,首次概括提出党的28年“我们仅仅做了一件大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 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1951年6月30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对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作了深入阐发。他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所以是伟大的,是因为28年来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敌人是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强大的中国封建势力与官僚买办大资产阶级势力。这些敌人是十分凶恶的,他们不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任何活动的自由,他们用野蛮的屠杀和刑罚来对待中国共产党人,企图赶尽杀绝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样凶恶的敌人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如果不拿起枪来同敌人进行英勇不屈的武装斗争,就不能获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这28年中进行了4次伟大的革命战争,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最终推翻了这些敌人的统治,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961年6月30日,刘少奇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40年中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一起,做了许多事情,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中国进行人民民主革命,第二件事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重要思想,即:第一步是人民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他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得比较迅速、比较顺利。我们党运用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工农联盟的理论和农业合作化理论,总结我国革命根据地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按照解放后我国的具体条件,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通过各种过渡形式,使我国农业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同时,我们党运用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的思想,运用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思想,总结了我党在革命根据地中关于工商业政策的经验,并且按照解放后我国的具体条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相结合的政策,通过由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成功地完成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由此促进了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概括了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即:第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事情还正在做。这就表明,三件大事的概括最早出现在1991年庆祝建党70周年重要讲话之中,但那篇讲话对三件大事的概括用的是一种论从史出的归纳式逻辑结构,在依次叙述了党70年奋斗历程后,概括为:70年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进步做了许多事情,总起来说就是三件大事。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再次论述中国共产党90年来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用的是以论带史的演绎式逻辑结构,对三件大事的具体阐发及其对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刻意义,都比建党70周年的重要讲话阐述得更为详尽。
我之所以要在这里详细列举建党90年来我们党所做的三件大事的来龙去脉,就是要说明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的一个观点,即:“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所谓“接续奋斗”,就是既承前又启后、既继往又开来。北京大学冯友兰教授说过,做学问要善于接着说,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接着往下言说、往后阐述,而不要割断历史,骂倒一切前人,搞历史虚无主义。如果做学问要采取接着说的科学态度,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在中国干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就必须采取接着干的科学态度,坚持一代一代接续奋斗,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胡总书记在 “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一板块开头,用了“开天辟地”、“感天动地”和“惊天地、泣鬼神”这三个关键词,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党领导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联系这三件大事,可以看到,在讲话的字里行间实际上还蕴涵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词,这就是“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人90年来在中国干成了这样三件
了不起的大事,表明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是推动中国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也就是马克思讲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同时,这也印证了毛主席在他的诗词中说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6月30日,《光明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说,我们党自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多达370万人,比当时全国300万党员的总数还多。这就是我们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这篇文章还指出,我们党90年来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业绩合法性、民意合法性,等等。党的这种合法性,也就是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四个历史选择”和“两个不愧为”。“四个历史选择”,就是: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两个不愧为”就是: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当然,我们党在今后的奋斗历程中还要继续用实际行动来延伸和扩大这种合法性。
在这里,我还要指出,把建党90年来我们党所做的这三件大事,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来说,也就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概括的三大历史性转变: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可以说,三次历史性转变是对我们党成立90年来所做的三件大事更高层面的理论表达、理论概括。希望这个理论表达、理论概括能引起更多同志的高度注意。
在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同以上列举的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括,是对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也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发展成就,似乎可以说,也就是我们党历经90年接续奋斗所创立、积累的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前两个发展成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作过深入阐述。对此,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我要着重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首次出现于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并且也如同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所作的科学表述那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了科学的、权威的表述。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其中,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包括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具体制度体系。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如此详尽地列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业已实际存在的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胡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一共是“四个有利于”。其实,从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体会出,这有利于我们建立对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制度自信。也就是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做到经济自强,就是要在独立自主而又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且要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费孝通先生临终前说过的在对待文化和文明的建设上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同时还要做到制度自信,就是要始终坚信,鞋子是否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心知肚明;一个
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也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离开中国的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而幻想另外去寻求和依傍什么别的主义、别的模式、别的制度,是注定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谈谈我对我们党在90年波澜壮阔伟大实践中创立的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伟大理论,即胡总书记在三大发展成就中列举的第二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我们党成立90年来在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上取得的既相互承接又内在统一的两大理论成果。总起来说,这两大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发展阶段的五个根本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一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心之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老祖宗,同时又要反对任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二是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中心之点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即首先经过民主革命,尔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式东西和所谓“毕其功于一役”的“革命”空想。三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心之点是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心之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无视人的全面发展、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掠夺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五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心之点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正是由于在思想理论上持续实现的这五大新觉醒,使中国共产党在90年奋斗历程中,自觉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使解放思想不断迈上新台阶、实事求是不断达到新水平、与时俱进不断进到新境界。在这样的进程中,党倡导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一致而不是相背离;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而不是相悖反;党推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政治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相联系而不是相割裂;党坚持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最大利益标准和以人为本相统一而不是相对立。所以,我们要始终牢记胡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说到这里,有必要回答一个问题,难道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90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是凯歌行进,就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和挫折,就不存在任何缺点和问题吗?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在多个地方讲到了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问题,讲到了党要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问题,讲到了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的问题。胡总书记指出,党存在这些问题,犯过这些错误,遇到这些挫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同时还指出,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总书记还特别强调指出,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总结,我们必须牢牢记取。这表明,我们党对自己历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态度,而不是采取不承认主义。我们自觉认账纠错,自觉总结经验教训,没有丝毫的文过饰非,也不需要文过饰非。事情就是这样:我们党之所以具有伟大力量,并不在于她能保证党内绝对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挫折和缺点、问题,而在于她能够自己起来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战胜一切异己力量的破坏。我们党不仅没有被各种各样的破坏所断送,不仅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挫折而沉沦,相反总是在克服错误和战胜各种阴暗面的斗争中获得了新的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党是不可战胜的。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用“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过渡句,展开了对第二板块的深刻论述,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论述逻辑是:首先大力度概括了90年发展历史进程所昭示的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之点,即“四个坚持”、“四个始终”,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随后,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讲话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的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党面临的“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说到“四个考验”,我想指出,过去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是党面临“三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是什么时候加上了外部环境考验,变成了“四个考验”?“四个考验” 的提法最初见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加上的第四个考验就是外部环境考验。在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改革的攻坚克难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党面临的国内国外外部环境的考验都是相当尖锐的、严峻的。对这种外部环境考验的认识和把握、应对和驾驭,确实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严峻考验。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四个危险”的提法是第一次见诸我们党的重要文献。关于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个方面的危险,我们党在各种文件、讲话中都分别提出过,但是把它们合在一起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整体面对的“四个危险”,还是有其创新性和极端尖锐性的。
克服精神懈怠的问题,是党的十六大首先提出来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是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同时提出来的。2001年5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指出,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同时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为人民谋利益。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立场观点的问题要解决好,工作能力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各级干部的工作能力问题作了全面论述和规定。至于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我们党反复强调的,在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中把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到极其重要的高度。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二板块,阐发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其论述的着眼点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论述的切入点或聚焦点则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要是由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和党的各级干部所具备的人格的力量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正是要不断增强我们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这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保证。同时还因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为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向我们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课题,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通过锲而不舍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始终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历史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做到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政党与政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各自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多寡和人才水平的高低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政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
在对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优秀人才的充分集聚上。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系列深刻论述。他强调,必须坚持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个崇高原则,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从而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并且强调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胡总书记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使自己成为优秀人才集聚的执政党。而这就要求全党注重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用“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过渡句,展开了对第二板块的深刻论述,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其论述逻辑是:首先大力度概括了90年发展历史进程所昭示的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之点,即“四个坚持”、“四个始终”,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随后,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讲话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指出的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党面临的“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说到“四个考验”,我想指出,过去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是党面临“三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是什么时候加上了外部环境考验,变成了“四个考验”?“四个考验”的提法最初见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加上的第四个考验就是外部环境考验。在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改革的攻坚克难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党面临的国内国外外部环境的考验都是相当尖锐的、严峻的。对这种外部环境考验的认识和把握、应对和驾驭,确实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严峻考验。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四个危险”的提法是第一次见诸我们党的重要文献。关于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个方面的危险,我们党在各种文件、讲话中都分别
提出过,但是把它们合在一起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整体面对的“四个危险”,还是有其创新性和极端尖锐性的。
克服精神懈怠的问题,是党的十六大首先提出来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是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同时提出来的。2001年5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指出,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同时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为人民谋利益。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立场观点的问题要解决好,工作能力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各级干部的工作能力问题作了全面论述和规定。至于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我们党反复强调的,在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中把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到极其重要的高度。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二板块,阐发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奋发有为推进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问题,其论述的着眼点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论述的切入点或聚焦点则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要是由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和党的各级干部所具备的人格的力量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正是要不断增强我们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这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保证。同时还因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为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向我们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课题,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通过锲而不舍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始终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历史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做到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政党与政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各自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多寡和人才水平的高低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政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在对人力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优秀人才的充分集聚上。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系列深刻论述。他强调,必须坚持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个崇高原则,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从而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并且强调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胡总书记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
而出、施展才华。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使自己成为优秀人才集聚的执政党。而这就要求全党注重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要是由党所拥有的真理的力量和党的各级干部所具备的人格的力量这两个部分组成的。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途径。胡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个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在讲话的第一板块强调了我们党90年来所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都是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的;我们党能够在中国取得执政地位,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在讲话的结尾部分又要求全党同志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而在第二板块党的建设部分,又集中论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五个最”:一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二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三是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四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五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只有我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从而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最根本的一条是始终扎根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只要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就能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待,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不难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正确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不断增强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巨大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而党内存在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则对党群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离心力和破坏力。因此,必须站在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重申了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重申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重申了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胡总书记还语重心长地要求各级干部始终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要求各级干部都要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就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项重大政治任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进一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当看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更加自觉地按照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指导党的建设,不断把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提升到新水平;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使我们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
化的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就是要在党的建设中牢固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强化科学管理、建立科学制度。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党的建设所强调的五个问题,同这个所说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管理、科学制度是大体对应的。这里,着重讲讲科学制度的问题。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他强调,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他还强调,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全面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这些话既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三、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三板块,深入阐发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问题,其着眼点是瞻望中国发展繁荣光明前景,切入点是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
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具有崇高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的、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知对于党的9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党未尽的事业上。因此,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党成立90年来我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的同时,把很大篇幅用来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我们通读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第三板块,可以深切了解这一点。
在“七一”重要讲话第三板块中,胡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紧接着,胡总书记就强调,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并且提出,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我体会,胡总书记的这一番话很有点类似我们党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提出过的以改革总揽全局的味道。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首先强调的是要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应当说,这是整个第三板块瞻望党和国家未来工作的点睛之笔。无论是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好,无论是深刻点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也好,也无论是再次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重点也好,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尤其是胡总书记再次重申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决不是无的放失的。一些经济界人士反映,现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个“看不见的手”越来越看不见了,政
府全面干预资源配置这个“闲不住的手”越来越闲不住了。这个话虽然俏皮,但很尖锐。还有,这些年来,年轻人千军万马都来挤公务员这个独木桥,这同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公务员毅然辞去公职带头下海自我创业,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我看,这都不是个别的偶然现象,而是深刻反映了一种改革精神惊人的倒退。所以,此时此刻,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重申坚持改革开放,真是太及时了、太重要了。
联系胡总书记在第三板块中对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全面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主题的深入阐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胡总书记瞻望党和国家的未来,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结构加以展开的。
我体会,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第三板块中对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的瞻望和论述,从理论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结合上讲清楚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讲清楚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关系。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似乎一强调科学发展就可以不要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据说其理论根据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物为本,科学发展才是以人为本。宣扬这种理论的人也许已经忘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在全党全国首先展开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强调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随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又提出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要注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请问,这难道是以物为本吗?
针对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混淆和是非混淆,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用“三个根本”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有力的理论澄清。“三个根本”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胡总书记强调,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强调,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强调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在此基础上,胡总书记又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所以,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丝毫不意味着要否定或者抛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要把经济建设搞得又好又快,搞得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决不是要抛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离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蛋糕继续做大,去另搞一个以分好蛋糕为中心。
二是讲清楚了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和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被搞得很混乱、很莫衷一是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只搞经济体制改革,回避政治体制改革或不敢搞政治体制改革,甚至还用改良与革命赛跑来进行恫吓,似乎当代中国如果再不搞他们所说的那种鼓吹三权分立、取消四项基本原则的所谓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我看,这真有点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评当时欧洲封建的社会主义者对“共产主义的幽灵”的攻击纯属“半是谤文、半是恫吓”一样。
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第三板块中,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这个问题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胡总书记强调,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胡总书记有根有据地列举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事实:一是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二是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三是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四是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五是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六是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七是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既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又把那种攻击我们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谬论驳斥得体无完肤。
当然,胡总书记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并强调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在此基础上,胡总书记还深入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问题。胡总书记强调,认识和把握好这一关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体会,在指导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问题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如同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三大法宝一样,既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也是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偏废的。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沿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问题,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深入阐述和瞻望,使我们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充满必胜信心。
三是讲清楚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这个问题的瞻望和论述,同样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要按照胡总书记的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
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当前,还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稳定物价各项工作,不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物价上涨的过多影响。应当指出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始终做到按科学规律办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千万不能随便许愿,把群众胃口吊得过高;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关系,从把改善民生的各项好事真正办好。
现在,有些媒体,尤其是一些网络媒体,时常对社会突发事件发一些不负责任的议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也趁机进行唯恐天下不乱的渲染和鼓噪,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恶化了社会氛围,增加了社会的焦虑和不安。对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么看呢?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这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一方面,全党同志要牢记,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还对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问题,对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问题,对一如既往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问题,对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问题,以及中国将坚持不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问题,都作了深刻论述。
最后,我还要谈谈对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结束语中有关青年问题的一段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胡总书记的这段论述既热情洋溢又深刻感人,充分体现了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表明了我们这个具有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把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寄托在广大青年人身上,把面向未来、开创未来、赢得未来的希望也寄托在广大青年人身上。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些论述很值得我们深入领会和思考。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随后,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青年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先锋队。正如胡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也是我们党的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中央组织部发布的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新发展的307.5万名党员中,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251.6万名,占了81.8%;大学生党员共123.6万名,占了40.2%。从当今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看,青年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新知识、新技术最重要的使用者、创造者,也是新经济、新科技的重要推动者。国外的微软、谷歌、脸谱,其创始人都是不到30岁的青年人。国内的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
云、百度的李彦宏等,也是青年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有调查表明,当今网络、IT行业的骨干从业人员中,70%以上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我们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理所当然地要重视和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外一些希望遏制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年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年的引领和关怀非常重要。我们要遵照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的要求,帮助全国广大青年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要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年轻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经受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在实践的丰厚沃土中成长为党和人民的栋梁之才。
第三篇:参与起草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就报告中的新思想
参与起草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就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进行了解读——
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 “四位一体”扩展为 “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 “四位一体”。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 “五位一体”。这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 “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颇有深意的是,两个 “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八个坚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两个百年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从 “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 “建设”到 “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 “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报告还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到2020年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用一个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
24个字分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型”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更全面把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 “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是个关键词,服务也是个关键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贯穿报告始终,为人民服务也贯穿报告始终。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部分的论述和部署中,处处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全方位为人民服务,加强各方面、各领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各方面人群的服务功能、服务效能。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对基层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必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
第四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四风”问题
“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州委州政府政策研究室李仲钦
2014年5月29日
2014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州委州政府政策研究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李仲钦同志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剖析、深入查找,共找到“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12条。具体如下:
一、形式主义方面(4条)
1.学风不正。总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又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钻研不够,学习得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近年来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提升慢,止步不前。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带着问题学,边学边思,精读精学不足,多满足于大概了解,甚至有追求读了几本书、看了几个课件、得了多少学分,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现象。应用现代技术办公的能力不足。
2.经验主义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已有观念想问题,靠老经验办事,主动观察新问题、思考新问题不够,运用新思想、新方法研究解决新事物、新问题的水平不高。把握宏观,抓大事、谋长远的创新能力不强。
3.督查指导工作不力。对安排科室做的工作,有督促检查指导,但存在着督促检查指导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工作拖沓落实慢。如:安排科室完成某项研究课题和调研任务,交代了任务就较少过问和指导,到拿出材料来才反复修改或勉强过关了事,不仅拖长了时限,文稿质量也不高。
4.“老好人”思想明显。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考虑到政研干部工作辛苦、劳心劳力,对他们的要求不高,批评较少,有求和谐、求稳定的思想,出现不想载刺、只想多载花的好人主义思想。对极少数干部中存在的不足批评教育不严厉、帮助关心不到位。
二、官僚主义方面(3条)
1.深入调查研究不够。表现一:调研少,每年基本上仅开展一个课题研究和两次左右的专题调研,其他时间都是浮在面上,做些事务性的工作。表现二:调查研究存在着以听取汇报和看汇报材料为主的情况,听干部汇报的时候多,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少,存在着调查研究和了解情况不深不透现象。表现三: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关注研究多,对个性的问题研究少,对桥头堡和实验区的问题研究更少。
2.工作方法简单,缺乏耐心。与领导和科室干部交流工作,有时缺乏耐心,有听到自认为明白的问题就直接插话或打断交流,极不尊重对方,容易引起他人不高兴和打击干部的积极性、伤害干部的自尊心。
3.常犯文牍主义。总认为自己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常写研究文章,很有一套,在调查研究和撰写材料以及指导干部时,多以自己格式化的思维思考问题,常常犯文牍主义,文章缺乏新意。
三、享乐主义方面(3条)
1.艰苦奋斗精神树得不牢。到基层出差有住好点吃好点的思想,吃住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没有推辞,有接受基层送土特产的现象。
2.工作劲头不足,工作纪律松懈。自己在政研室工作近30年,年龄也已接近55岁,认为自己已是“船到码头,事到站”的时候了,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纪律有些松懈,上班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上吃苦耐劳的劲头少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减退了。
3.与群众的感情有所淡化。自己虽然出身于农村,但长期在州委机关工作,交通工具越来越好、通信和网络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同基层干部、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接触联系越来越少,共同话语越来越少,感情越来越淡薄。到挂钩村、联系户多是口头上与农民交流沟通情感,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而舍不得花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奢靡之风方面(2条)
1.接待有时有随意性和浪费现象。虽然接待的机会不多,但偶尔有公务接待因没有确定具体的接待标准,接待开支中有随意性,接待中客少主人多,有餐桌浪费现象。
2.宗旨意识和自我净化意识还不够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有打牌、猜拳喝酒现象。
第五篇:四中全会精神记不住?中央宣讲团成员施芝鸿精心提炼了一个“手机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祝活动之后举行的。
这次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全会通过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这些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同我们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新中国70年盛大庆祝活动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构成了强烈的因果关系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包括气壮山河的阅兵式、群众游行、天安门广场文艺晚会等,是向党内外、国内外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化,即“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
那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则是向党内外、国内外系统揭示了我们党和国家、我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特别是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充分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上所讲的“中国人民为什么一定能”“中国为什么一定行”的国家制度原因和国家治理原因。
所以,我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是礼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一篇“制度颂”,是讴歌我们党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一篇“治理赋”。
19411113134,可以简明而鲜明地理解和记住《决定》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极为重要,也极为丰富。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这次全会精神和全会《决定》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呢?
我精心提炼概括了一个便于大家记忆和传播的11位数的手机号码,可以简明而鲜明地理解和记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
这个手机号码就是,19411113134。“194”就是缩写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标志号。
后面紧跟着的“三个一”:其中第一个“1”就是标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98年历史上、新中国70年历史上,第一次以研究坚持和完善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主题的中央全会。这次会议既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召开的,又是在我们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
其中第二个“1”,就是标明: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第一次全面总结、系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制度奥秘、治理奥秘。有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作保证,有我们党和国家现代化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
其中第三个“1”,就是标明: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政治宣言书,它深刻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决定》的精髓要义可以概括为4句话:第一句话是坚持制度优势、优化治理体系;第二句话是完善制度集成、提高治理效能;第三句话是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两个革命”;第四句话是严格遵守《决定》、不折不扣执行。
就我们党、我们国家、我国人民现在所干的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件大事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系统地做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一家干成过。
所以,把这件大事做好了、做成了,不仅具有重大的国内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这个手机号码的三个“1”之后,紧跟着的是“1313”这两个“13”。前一个“13”,就是标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集中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局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等等。
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当下中国所展现的“中国之治”同目前“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雄辩地证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这两个“13”中的后一个“13”,就是标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阐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是由13个方面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
比如,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等。
坚持和巩固好、发展和完善好这13个方面的制度或制度体系,完成好与之配套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和举措,必将有力推动我们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这个手机号码的最后一位数是“4”,这标明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最后一部分提出的: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面落实四件大事。要切实抓好的第一件大事是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执行;对制度最大的杀伤力就是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这实际上是各种形式的不执行。
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为什么做得好?就是因为全市2400万常住人口行动一致地坚决执行、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垃圾严格分类制度。一项在许多人看来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在上海硬是办到了,而且越办越好。这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有多么重要!
要切实抓好的第二件大事是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建议大家在认真学习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基础上,自觉联系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讲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关于中国制度的生动故事,让中国制度、中国治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要切实抓好的第三件大事是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使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把那些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好,能严格遵照制度履责和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社区治理能力强的社区党员、群众,选拔到我们社区和居委会领导岗位上来,让他能更好地为民服务、造福百姓。
要切实抓好的第四件大事,就是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和本次全会《决定》向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这就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要课题。
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这两个方面的制度,谁最有发言权呢?那就是作为我们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在城乡、社区,就是我们社区的党员、干部和广大居民群众。
我们大家都要以主人翁精神,结合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这个重大课题回答好。